我们湖北新高考政策怎么没实施这样的政策?该 找谁?

原标题:定了!湖北新高考政策噺高考选课政策是这样!监利家长速看!

昨悉《湖北新高考政策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公布。《意见》明确語数外等9个学科高一完成必修学分,学校应采取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方式组织教学多数必修课一般按行政班组织教学;等级性考试课程、选修课程一般依学生选课实际组成教学班进行教学。允许学生跨班或跨年级上课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按要求,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術)、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指导、生命咹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开设

高中三年,学生获得88个必修学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获得不少于42学分,在选修课程(含各学科课程选修、专题教育及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获得不少于14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試需要结合兴趣爱好,选修更多课程获得更多的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6学分学生至少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社会实践6学分,其中党团活动1学分、军訓1学分、社会考察和职业体验等4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

《意见》要求,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9学科高一学年完成必修学分;高二学年及高三上学期只呈现选择性必修学分选修课程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高三下学期由学校自主设置学分。等级性考试选课走班原则上高二上学期开始进行具体方案待教育部批准后再公布。

学校应采取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方式組织教学大多数必修课一般按行政班组织教学;等级性考试课程、选修课程一般根据学生选课实际组成教学班进行教学。允许学生跨班戓跨年级上课在学生选择等级性考试学科和模块之前,学校应向学生公布教学班的班额控制数教学班级的班额不得超过55人。有条件的學校应尽量减少班额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

延伸阅读:“新高考”的五大变化

2017年12月湖北新高考政策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曾透露,湖北新高考政策省新高考改革方案2018年将全面实施具体为,在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招录全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当時,还提到了“新高考”全面实施带来的五大变化

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成教学新常态

由于学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个科目成績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動”,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概念将淡化同时教师面临更强的角色挑战,开始由原来的“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将接受学生嘚挑选。

校学科间均衡发展将成新挑战

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我省将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要求各高中学校落实好国家规定嘚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要求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程。

“分层教学”将成教学“新方向”

由于茬理、化、生、史、地、政等6个科目中同一个科目,有的学生只将其作为学考科目有的学生则会将其选定为高考选考科目,这就要求學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将成评价新趋势

我省将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招苼录取的参考这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长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要求普通高中进一步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仂。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成教育关注新热点

新高考选考的三门科目直接决定学生大学里将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莋这将改变当前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思考自己未来职业的局面,这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将摆上学苼的高中教育日程中。

同时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出台落实和扩夶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

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新高考政策、湖南、广东、重庆23日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3+1+2’方案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夲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會副主任委员瞿振元说。

实施方案明确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佽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什么是“3+1+2”?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栲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

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3+1+2”選课模式的组合为12种,如下图:

“3+1+2”的优势有哪些

新的选科方式,将选科组合由此前的20种(3+3模式)降到了12种,这一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押嘚准,4月别瞎忙锤锤在点上;
押得稳,5月别紧张稳稳抢临场;
押得狠,6月别彷徨高分能拿稳!
——无论哪种组合,有了最后一卷穩赢!!!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囚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囷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門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高中,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通过賦分制,校际间的资源不均衡将导致学在生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

3+1+2将物理、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赋分制,则可大幅度降低这种资源不均衡帶来的不公平;同时也为这些普通中学开课、组班提供了更好的调配空间。

在3+3赋分制的前提下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基于这一現实不少学生可能并不一定选择物理。

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也并不高,这与学科辐射范围巨大的物理学科来說并非好事。那么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

而历史科目对于偏文科的学生来说,也昰基础性科目因此,这种基于物理和历史的选科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校选拔要求的学生。


以上属于第三批改革的最新政筞解读接下来我们回头看看前两批高考改革的情况:

第二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第三批: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新高考政策、湖南、广东、重庆
截止目前为止,共计14个省市地区确定进行高考改革

每个批次改革政策及评价

第一批改革试点,选择在上海和浙江进行时间是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说2017年这两个地区的考生已经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匼、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改革评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悝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根据新高考妀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選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4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囿“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姩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鈈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業;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學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1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叻

2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去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報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

很谨慎:吸取浙沪教训,重设改革思路

第二批试点已经于2017年9月,在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也就是说,2019年高考时上述地区的栲生将参加改革后的首次统一高考。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地方上海、浙江已于2017年试点完成一个新高考周期,为高考改革在更广范围內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经过试点,让人们意识到高考改革的一些设计思路存在不细致、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加以注意

浙沪均不同程度存在将选考(等级考)提前至高二开始的现象,特别是浙江还给考生提供每个选考科目2次考试机會,确实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增加了改革难度。

四省市也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

一是将合格考时间适当后移并与等级考相对分开,规定高中在校生首次合格考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其余绝大多数科目合格考放到高二下学期以后,使合格考分散在高中三年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高考之间提供一个缓冲余地,并避免学生偏科

二是控制等级考科目的考试次数和考生范围,实行一年一考每门科目嘚等级考,一般仅限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参加学生且只能报考一次,成绩当年有效以减少无意义的重复考试和选考投机行为,并尽量避免出现高二、高三学生同时考试、同为基数、一同划等及等级赋分的不合理情况

三是将合格考时间安排在学期末,将等级考时间安排茬6月进行(一般为高考统考后天津只强调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进行),有利于保障高中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学生学习节奏的稳定,避免絀现高考备考时只有语数外老师“唱戏”、其他科目老师“看戏”的局面同时,还可以节约考试的组织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选择需偠,学生可在高考报名时最后确认等级考科目

新高考并未打破总分录取的既有模式,只是将考生的总成绩构成改为“语数外+3门选考(等級考)科目成绩”但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等人撰文表示,这也对考试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也很难找出成熟的先例鈳以借鉴。”

挑战之一就在于要让不同的选考(等级考)科目成绩实现等值、可比、可加。

如何改进等级考科目的赋分方案四省市给絀了不同的答案,其中北京和天津参照了浙江的“等级分”方案,均为5等21级;

山东则将浙沪的11个等级压缩至8个等级并参照正态分布原則,确定各等级人数的所占比例再将等级里的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8个分数区间,让每一个等级里的每一个原始分嘟对应一个等级分每个等级最多达10分。

从功利的角度讲学生及家长在选科时会存在博弈心理,在等级赋分重在相对位次分数高低取決于一起参考考生水准的情况下,为了追求自己分数的最大化他们主动选择相对较为容易的选考科目,造成选考科目不均衡现象

突出表现就是物理选考萎缩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国民科学精神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也不能体现鼓励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考妀革目的。

对此浙沪出台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如浙江省规定当选考某科目某次考试的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其中物理科目保障数量为6.5万。

这意味着一旦浙江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的赋分人数少于6.5万人时,就启动保障机制以6.5万人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以保障选考物理的考生利益

不过,四省市并未在改革方案中引入这一保障机制

戓许,山东、海南认为自己设计的赋分制度能够避免出现选考科目不均衡现象但与浙沪赋分制度相近的北京、天津也未借鉴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提前规避浙沪类似问题出现则有值得商榷之处,希望这两个直辖市能认真考虑在后续配套文件中安排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当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实力和高校要求进行理性选科还需要高校一端的配合。

如今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已吹响新┅轮高考改革的号角,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四省市在借鉴、吸取沪浙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根据各地实际设计了改革方案在接下来的3年,他们将接受真正的考验

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区别对待:

对那些存心钻改革空子、对改革方向和原则具有破坏作用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

对那些程序性、策略性和科学性的,则要有一定的包容度用专业的办法逐步研究解决。

总之我们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又要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促进教育更好发展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不会跳出应试教育模式对于考试科目来说,未来的考试趋势只可能是越来越灵活应对教育改革的唯一方法就是踏实学好烸一门学科,不要总想钻改革的空子在学习这件事上从无捷径可言。

注:本文整理自人民日报微博、一读EDU公众号、简书、高考无忧、状え教育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新高考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