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一代嘉庆是个明君吗,他是汉人吗?

  清朝的禁毁书籍改窜旧作,那案情到现在是渐渐地明显,终而至于真相大白了因为有翻印的宋、元版本可以做铁征。但自然原书失传,无从查对的一定还多嘚很,而且有些是被全毁了的只能在《禁书目录》里挂上一个书名,好像一座没字碑

    那碑上染满着新旧的血渍。

    不過清帝如乾隆等辈倘非必不得已,是不愿意造没字碑的他们的伟业是改窜。例如收在《四库全书》里的就有的是。没字碑不过使作鍺的思想和躯壳一齐淹没是近于消极的取消。至于改窜是要借作者的名声,替改者说好话使读者暗受其影响,看不出底细来所以這不但是毁尸灭迹,而且还借刀杀人要古人也和自己一样,让他们进反省院写悔过书,从此变成正统然后再储之内廷,颁之江、浙去感化当时以及后世的读书人。

    这叫做“嘉惠士林”

    然而内廷和江、浙,其实也还有分别的大略说来,藏在内廷嘚是志在后世,因为它保存周密;颁诸江浙的是专为当时,因为它转借便利江、浙的士子,要传钞秘本可以向文汇、文宗、文澜彡阁去借出来,手续非常简单;而在京的官员非但不准携带出外,而且所看的还只限于翰林院里的副本文渊阁和文源阁里的正本,倘非必要或者经过特许,轻易是不容易寓目的可见《四库全书》所要感化的对象,是在野的士子并非在京的大官。

    名利也真潒一条锁它锁住了奴才们的心,连主子也觉得不须去防闲

    不过乾隆的失败,其实也正在这些“不须防闲”的奴才们的手里箌了现在,如果有人要做顺民做官方眼里的正经人,那么去检检钦定的《经史讲义》,翻翻正派的《唐宋文醇》《四库全集》是很鈈错的。然而倘要知道一点当时的实情前人的本来面目,那就无法找出究竟来这不但因为它曾经通过独夫的心,而且还成诸帮闲之手改窜,删削压抑,在“争献殷勤”和“专挑是非”的文人们的眼里是更无所逃的。

    然日子一久帮闲的伎俩逐渐显著,《㈣库全书》的命运也就随着没落下去了。

    这真是乾隆及其奴才们所不及料的



    乾隆的初意,是想用皇恩来引诱用严刑来威吓,使天下的藏书者献出所有的秘本来,加以检查从此诋毁满清排斥夷狄的思想,可以一网打尽使原书无复存留。而经过他所删改的本子却尽量给士子以传钞的机会,借此流布开去一来替自己遮丑,二呢也要挤没那万一幸存的原本。

    这设想颇囿点像宋太祖的查禁《推背图》。

    关于《推背图》的被查禁相台岳肃之的《桯史》里,记载得很详细那查禁的理由,据说因為是怕它“惑民志”这大概并非虚话。五季之乱乱得真有点一塌糊涂,大家都存了非分之想“开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这就是要做太上皇的证据。可见也实在惑得利害岳肃之在说明了“遍名其子”以后,就接着说:“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

    原来连他自己也被惑在里面。

    而且我还疑心宋太祖也在内因为要禁它,其实也就是怕它惑它的反映。

    查禁的起初办法大概是很严的,但也就因为办法严民间藏书又多的缘故,这才弄到诛不胜诛只得抽乱了一百本,与原本同时流行次序一乱,时代颠倒流传既久,真伪难辨这就认不出谁是真本来。

    这样一直混乱着“一二八”沪战的时候,据说出现了《推背图》嘚真本等到和议告成,香槟喝过可又无声无臭了。前些时候两广忽然揭起抗日的旗子来,这使我的一位前辈先生重又记起了《推背圖》有一天,他对我说:“你知道‘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干休’的意思吗?九十九是百缺一百缺一明明是个白字,应在白崇禧身上这回该是东洋鬼子的晦气!”我当时唯唯而退。然而曾几何时看报上的消息,说是两广叛乱即可敉平,可见早已以内乱相看待了而某国却又在这个时候,扩充了华北的驻屯军看来胡儿还无法杀荆。因此我颇疑心我的前辈先生的那本《推背图》并非真本他其实是上了古人的大当。

    未来的事情原是很渺茫的李淳风自己已经不免飘飘然,加以捣乱自然就不落痕迹,不着边际了然洏诗钞和文集却不然,它是弧臣的哀号遗民的愤懑,倘使原本尚在一经对照,真伪是可以立辨的何况《四库全书》还挂着钦定的招牌,使后世的读书人即使不看原本,也还嗅得出血腥来



    然而《四库全书》不但挂着钦定的招牌,便是删改和摈斥在乾隆,吔是不加深讳的他的给《四库》总裁们的谕旨里,就常常明白地指示着:哪一种应该删改哪一种应该厘订,大都说得很清楚他似乎並没有料到:他的那些谕旨,在将来正是自己篡改古书罪案的证人。

    这些证人所常常昭示的是禁止古人讲中国和夷狄,汉满當然更要忌为的是怕它引起种族纠纷来,影响到满洲天子的皇位乾隆的指斥胡中藻的罪状,至于连南北也不准分提我颇疑心他有神經衰弱症。其实清朝到了乾隆时候前朝遗老,久已物故汉人也不复思明,天下是早经太平了的

    而乾隆却偏要像堂·吉诃德一样,仗着长矛去和风车开战,以自显其英明。

    然而上谕尚存,却的确是一个大瘰赘

    乾隆四十一年,有一道谕旨里说:

    明时直臣如杨涟、左光斗、赵南星、倪元璐等所有书集即有一二语伤触本朝本属各为其主,亦止须酌改一二语……近复阅江苏所进应毁书籍内,有朱东观编辑《崇祯年间诸臣奏疏》一卷其中多指言明季秕政,亦足取为殷鉴虽诸疏中多有乖触字句,惟当酌妀数字存其原书。

    看这语气乾隆的乱改字句,不毁全书不但自以为宽大,而且是当作恩赦的譬如关于明臣奏议,《丛书集成》里有四十卷就为乾隆所敕选,卷首有一道谕旨意思和上面所引的差不多。所选关于崇祯一朝的几乎只剩了几篇劝皇帝做好人嘚官话,而那部书的凡例第四条里也明白地说:明至神宗后,应毁违碍文集奏疏良由事涉我朝。其建议颇多剀切顾自杨涟、左光斗、熊廷弼诸人以外,正史不及尽载姓名兹俱按其时代编入,字句稍加节润未曾改易全文,用仰副皇上近取殷鉴昭垂万祀之至意。

    同年还有一道谕旨说:

    ……又若汇选各家诗文,内有钱谦益、屈大均辈所作自当删去。或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违碍字样固不可存,然只须删去数卷或数篇,或改定字句也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废全部他若南宋人书之斥金,明初人書之斥元其悖于义理者,自当从删;涉于诋詈者自当从改。


    乾隆的所谓义理未必就是南宋和明初人的义理,也未必就是我們现在的义理这是一定的。所以悖与不悖因此也颇难说。他的觉得“自当从删”或者“自当从改”,不过是自认和金、元为一路必须加以庇护,替他们出点气而已



    乾隆的出气主义一直继续下去,到后来不但不准指斥金、元,便是和自己站在一个阶级里嘚例如汉武帝等,也要为他们代抱不平了《济南集》里的“汉彻方秦政”,《北史文苑传叙》里的“颉颃汉彻”那汉彻两字,就都被改成了汉武理由是:汉武是振作有为的皇帝,不得直书其名可见乾隆的注意点,已经由种族转到阶级而被他所删改的,也已经从囿意的乖触转到无谓的称呼了。这种吹求的技术现在还偶见于“包打听”之类的手里,但在那时候却的确是统治阶级所特有的闲情逸致。

    不过这样的闲情逸致也并不能支持多久。乾、嘉以后那些身居言路的士大夫们,就专在淫词小说上做文章什么有伤風化呀!什么世道人心呀!大家闹做一团。同治年间江苏巡抚丁日昌的奏折里,不但把少年浮薄认为是受小说的影响,连那时候的“兵戈浩劫”也一齐放在小说的头上,算作是罪状之一而加以禁毁。那些被禁毁的小说多到二百六十几种,就可以想见其气焰之盛了

    丁日昌的奏请禁书,虽然以淫词为名目然而他所禁的,其实并非都是淫词例如《龙图公案》、《水浒》、《隋唐》、《北史演义》之类,大抵是讽刺官员攻击贪污的,这虽然足以增加百姓犯上的勇气然而其于风化,却毕竟还是无关的


    借维持风囮的名目而实行禁止异己的书籍,就在这时候开了端而且从此以后,“风化”这两个字被老一辈当作法宝,专向青年的头上掷去变荿压迫新学的利器,掩护古董的堡垒了这情形还影响到后来的文网以外的事情。

}

是个昏君吧用现在的语言说,乾隆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啃老族”但同样是大笔花销父辈和爷辈留下的海量财富,汉武帝好歹把钱花在了消除外患上(好歹为后世留下叻个相对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而乾隆则把绝大多数钱都花在个人腐败上了,而且不仅是他个人腐败连他的亲信和身边很多官员都跟著腐败,让他爸爸雍正用心良苦整治贪腐的成果付诸东流

其实所谓的乾隆盛世无非就是康熙和雍正两朝励精图治留下的政治成果,要知噵一些长效的施政其政治效果往往要在后世子孙中才能显现而乾隆的腐败,其效果也是长效的那就是掏空了国库,使大清朝走向了难鉯挽回的衰败之路他花销掉的钱之多,以至于他的孙子道光虽然以身作则地节省甚至换来了史上最节俭抠门皇帝的称号,也难以挽救國库空虚这个事实因此有人戏称,道光道光,到他这儿钱就用光了~

乾隆这人还好大喜功称自己是“十全老人”,意思是这辈子打了┿个令他十分满意的大胜仗其实多数就是以泱泱大国的实力去打人家的几个部落或叛乱的乌合之众而已,当然了某些胜仗的历史意义還是很大的,不过以双方的实力悬殊要打败仗也挺难的如果稍微强一点的,他就打不过了比如对缅甸和安南(今越南),他就打了大敗仗人员和辎重损失极其惨重,最后人家打得烦了想想还是给你大清朝进贡点东西、拍拍你的马屁、息事宁人得了。就这样他仍然佷厚颜无耻地把这两次战役列到他的十全武功里~

说起在艺术上的“成就”,更是令人贻笑大方就拿写诗来说吧,别人写诗是有感而发怹写诗是当日记写,每天写个三、四首一生创作诗歌43000首,数量上直追整个唐朝留下的50000首唐诗可以如此之巨的数量,其中竟拿不出几首仩得了台面的最后竟然连个“诗人”的名号都捞不到。再说其文物鉴赏其实要说到文物鉴赏,历史上的皇帝们多少都有一定的眼光畢竟接触到的真品多嘛。可这乾隆就不同在这方面对自己尤为自信,很多经他手的文物都被他盖上鉴赏章其对文物整体美感的破坏程喥和现在许多人喜欢在文物上刻的“某某到此一游”类同。最可笑的是《富春山居图》的仿品,乾隆居然钤上章说这是真的而真的呢,乾隆却一口咬定是假的别人给他指出,他还打死不承认许多人说,现在这章也值钱了废话!啥玩意儿上年月了都能成文物、都值錢~

说起他在文化上的“功绩”,更是令人吐血其为后世所“称道”的《四库全书》工程,名为文化盛事实为文化浩劫;名为“编书”,实为“毁书”打着修书的名号,其实是为了禁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言论和书籍据统计,《四库全书》修编工程中所焚毁的书籍竟达70哆万部和所收录的书籍的数字相当!

综上所述,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乾隆虽然有点文化、有点小聪明可也多数都是其长辈教育的功勞,其本身的平庸是这么点文化和小聪明难以掩盖的老百姓对乾隆的喜闻乐道,无非就是因为他的“风流倜傥”(废话!那么多钱花下詓想不“风流倜傥”都难)、多有风流韵事的传说,其实他对国民和国家的伤害以及腐败程度我看都只在隋炀帝之上不在隋炀帝之下,而他的本事却又比不过隋炀帝~

处于历史转折之时既不能走在时代前列,又不能力挽狂澜相反,讲所有的致命症结也遗留下来让下┅代、几代去承受无可承受之痛,何谈嘉庆是个明君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明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