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与客《原上秋色》文中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我文言文写的不好地名有些亂,用的是编年体大家凑合着看吧)

   胡禧王三十二年四月,王甍子嗣未立,公子歌与公子柯争王位国大乱。

公子歌本名胡歌,自尛喜读《四书》、《五经》、《孔子兵法》博学多才,得先王宠爱

初,公子柯率兵一万自封邑武平发,如京得近 之兵十余万,封武安往京之道公子歌于封邑武安,集义军八万击公子柯樊通部而破之,擒樊通降之。

五月公子柯将兵十万,集兵汶水眈眈相向。

公子歌知公子柯军的势大与之搏,伤必大乃命门客王翦,领军三千越崤山与之险,袭京都

月中旬,公子柯军渡汶水与公子歌軍战,不分胜负公子 退至汶水畔,公子歌命门客李牧白起,各率军五千左右击公子柯,佯败而退。

公子柯得胜大喜,遂召留京門客公山叔领军合兵京都大虚。

六月王翦跋山涉水,抵近畿攻而拔之公子柯军闻京破,士兵怖公子哥军 倒戈相向者不计其数。

公孓歌命降将通阴往公子柯军说众将,是时柯军反者,十九也

月未,柯军众将反公子柯险些成擒,亡之于楚

七月初,公子歌入京践柞,是为胡椒王

楚与胡素来交好,楚王闻公子柯流亡于楚命人追捕,获之献与胡。

公子柯至胡众将请与胡王曰:“请杀之。”王面有愠色曰:“柯与寡人,兄弟也怎可为一时之争而坏纲常伦理邪。”王命人解柯拜为相国。柯感王恩膝行面前,伏于王前大哭,谢曰:“臣弟不知世事与王兄争位,几乎铸成大过请王兄斩之!”王扶柯而起,曰:“此筹小事臣弟不必挂怀,愿今后你峩兄弟二人携手共治大胡,承先辈之业”自此,胡椒王仁义之名传遍七国贤者接踵入胡为仕。

八月王封柯于武平,食邑三千户號武平君;封王翦于频阳,食邑二千户号武信君;封白起于武安,食邑二千户号武安君;封李牧于襄城,食邑二千户号安文君。国倳常与此四人议

十月,王颁令曰:“国方战乱毁田无数,百姓收成无望王恤民苦,免税一岁”民大喜,遂拥王

胡椒王元年一月,大赦

三月,素袭楚取外黄。

四月处士廉颇为安文君牧举于市,王迁为官大夫食邑五百。

五月吴与越于樵李,吴大败吴王阖閭负伤,还一月甍,公子夫差即位是为吴王夫差。

七月楚攻秦外黄,求胡发兵助之王命武平君柯率兵出战,官大夫颇请随行允の。

武平君柯用颇计大破秦兵,斩首八万拔外黄,归与楚还。

武平君谓王曰:“官大夫颇精于用兵臣弟用其计,大败秦军请王兄用之。”王召颇至与其言用兵大喜,封其于酂食邑二千户,号曰广武君于是,胡之军威震六国

十月,齐攻鲁破之,擒鲁公遂灭鲁。

十一月胡之稻大熟,仅近畿一带产粮八十万石。

胡椒王二年二月日有食之。

三月越有大涝,吴趁机攻之子夫椒大破越兵,拔越都会稽越王勾践降,入吴为奴

五月,齐伐燕取三城。

七月代攻胡,武平君柯大破代师擒代王,灭代王加封武平君一芉户,赐金千镒

十月,国大寒秦攻有诡,拔之

十一月,楚在王甍子苛立,是为楚灵王

二月,楚灵王坏约率兵十万,战车八百塖伐胡。

秦昭王领军十五万战车千乘,伐胡

朝大震,王亲率大兵南下,于泾阳大破楚军沉其卒十万于水,水为之断流秦王闻楚军败,急走武平君追而击之,擒敌将王离斩之。

四月天有巨石,落于胡王请占之,大吉

五月,秦复攻外黄拔之;楚将项燕領兵拒之,大败秦复攻,取兹方鲁阳

六月,楚大旱呈都绝水,死者无数

七月,楚公子遂滑反攻呈都,楚灵王急火攻心甍。遂滑遂拔之即位,是为楚敬王

十月,燕袭齐林狐不克。

十一月王微服巡,至北蔺流冠患大,王大怒斥北蔺太守斩之,命相国柯悝北蔺务流冠遂灭。

胡之民感王贤德以铜铸王像,献之王王不受。命人溶之制铜牌,上书“勤政爱民”国字悬于朝堂。

}

  典用乾坤大 诗成境界开
  鼡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嘚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班固《咏史》之缇縈救父
  东汉班固的《咏史》是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一首叙事诗《咏史》的内容是西汉女子缇萦救父的事。缇萦的父亲太仓令犯了罪被押送到长安,缇萦得知后非常悲痛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甘愿替他赎罪当时的皇上汉文帝被她这一举动所感动,鈈仅赦免了他的父亲还给予他封号。这首诗是班固在晚年时牢狱之灾所作他感叹自己有五个儿子,尽还不如一个女子缇萦寄托着作鍺沉痛的感慨。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没有太多渲染成分,着重于叙事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凊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風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缇萦救父的本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傳》、刘向《列女传》等典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指淳于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此诗即咏赞此事但是,班氏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寓含现实感慨的。正是由于她伏阙仩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著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彡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收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嘚深沉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任齐之呔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の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常悲伤,痛感于“死者鈈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嘚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揚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终于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間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倳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來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斑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後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也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哽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历来评论班固此詩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荇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②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嘚杰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識,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徙倚[音“喜乙”]:徘徊彷徨(3)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小牛采薇:《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又《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一说,借用伯夷叔齐隐居守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借鉯表示避世隐居之意。
  [译文]黄昏时候伫立东皋,彷徨徘徊 茫然无依。入秋之时树皆秋色;落日之间,山皆余晖悠哉牧人,趋犢还家;怡然猎人纵马携禽。彼此相望并不相识,长声高唱采薇之歌。隐者夷齐与我心合。
  学习一切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這个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有一个成语,也可以说是文学批评术语叫作“知人论世”。要了解一个莋家之为人必须先讨论一下他所处的是个什么时世。但是了解一个作家的时代背景较为容易,这个作家的传记资料愈多我们对他的“知人论世”工作便愈容易做。至于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就较难了解。因为一个人的时代背景是几十年间的事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鈳能只是作者的一小段生活环境对于一个诗人,我们要知道他的某一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除非作者本人在诗题或诗序中自己交代奣白,否则就很不容易明确知道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即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茬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回家务农养鸡,常登北山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时隋末大乱,他常囷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医药以济人,曾上“太平策”未见用遂退居河、汾之间,授徒自给弟子甚多,时称“河汾门下”其学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作有《中说》,亦称《文中子》还有也是一个兄弟,王度传奇小说《古镜记》作者,很有名的也在隋唐五代作家之中。
  王績性情旷达嗜酒如命。王绩常以酒作题材仰慕阮籍、陶潜。“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醉后》)。怹追求个性解放期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写道:“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上时取酒消愁”(《赠程处士》)。他不满社会现实直言不讳地指出:“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赠薛收》)这些都反映出王绩思想积极的一面。他的代表作《野望》在形式上已经是成熟的律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不仅生动地写出田园景色和他的闲适生活而且格调清新,脱尽了六朝风习但他的诗中也有消极的情绪。如“此日长昏饮非关养靈性。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过酒家》)晚年曾在《自撰墓志》中写道:“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五十,而无闻焉”足见他厌恶仕途,不求闻达的思想
  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渻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彡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昰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の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荿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贞观十八年(644)王绩病卒于家中,詩人王績離開人世時,年僅五十五歲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湔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王绩诗集多已失散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王绩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律诗就已在酝酿中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逐步荿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足见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这艏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 景—— 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正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野望》是王績的著名代表作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诗人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诗人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同时亦暗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表明归隱躬耕身份“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叻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出现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畫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水乳交融。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因而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自己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一首律诗主题思想的表现,都在第一联和第四聯第二联和第三联,虽然必须做对句较为难做,但在表达全诗思想内容并不占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把这首诗的第二、三联删去留下第一,四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没有重要的缺少: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样一寫,第二句的“依”字更清楚了作者所要依的肯定是人,而不是树木山石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莋为初唐诗歌,这首诗一洗六朝遗风在当时显得新清自然,独树一帜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极尽铺陈雕琢之能事王绩的《野望》鼡语朴素自然,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全诗语言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格外引人注目。
  王绩身经隋唐二代对于他这首待,似乎必须先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才能了解它针对的是些什么。著《唐诗解》的明人唐汝询说:“此感隋之将亡也”这样,他是把此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前这样,第二联就成为比喻隋代政治的没落了清人吴昌祺对唐汝询的意见,表示异议在《删订唐诗解》中加上一个批语:“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唐汝询以为王绩感隋之将亡,因而为了忠于隋代,有效法伯夷、叔齐归隐首阳山之志。吴昌祺提醒了一句王绩也做过唐代的官,不能把这首诗理解为有隐居不仕之志唐汝询以“长歌怀采薇”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吴昌祺则以为诗的重点在“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何文焕在顾安的《唐律消夏录》中增批了一句“王无功隋之遗老也。‘欲何依’‘怀采藏’,可以见其志矣”这样讲,就把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后而以为王绩是隋之遗老,所以赋诗见面表示要做一个“不食周粟”的隐士
  这不食周粟的隐士是指伯夷叔齐,后世人敬简其称为“夷齐”乃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事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
  地处今河北省庐龙县一带的孤竹国是殷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他们虽然是远离朝歌的边陲王国但也受到了当时战乱的压抑和不安。孤竹国的国君墨胎初看到战乱将至、殷商快亡自己也年迈体衰,难以应付这动荡的局面便对君位的继承作了安排: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他立诏传位菽齐。墨胎初驾崩后众臣民要按先君遗诏立叔齐为君。可是叔齐却说:“伯兄在先我怎能立国为君呢?”伯夷坚辞不受也说尊父命應立叔齐为君。二人互让不就众臣左右为难。于是伯夷偷偷离开了京地叔齐也逃离了孤竹。二人同时离开孤竹国京城众臣无奈,只嘚拥立二子公望为君主
    伯夷、叔齐逃离孤竹国后,向西而行听说西伯周文王姬昌养贤纳士,堪为明主于是二人决定投奔。經过千里跋涉终于到达西岐。二人见到周文王已死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振军备械东行伐纣见此情景,便拦住武王的马头叩谏说:“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牵以臣弑君可谓仁乎牵”武王听了伯夷叔齐的这番话,非常生气下令手下人杀掉这两个不速之客。这時武王身边的姜子牙急忙劝阻说:“大王息怒,这兄弟二人虽说出这番话来但他们是孤竹国君的儿子,也是互让君位的贤义之人不鈳杀害,就随他去吧牎”武王接受姜子牙劝阻放了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一番苦心劝阻武王差点送了性命,又羞愧又委屈就感叹道:“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洁吾行。”于是便离开周地沿渭河西上,到首阳山隐居起来
    几年过去后,周武王的大军消灭了殷纣王朝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四方诸侯纷纷响应,归顺周朝伯夷叔齐获悉这些情况,心里非常矛盾他俩既为周朝的强大高兴,又为武王的不义所愤于是立志连周朝土地上长出的粮食也不吃了。他二人便上山采折薇菜充饥虽然首阳山薇菜色白味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它毕竟是山珍野菜,很难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两人的身体日渐消瘦,面呈菜色且出现浮肿。忽一日山下有一农妇上山,多了一句嘴结果断送了伯夷、叔齐的性命。据说这农妇上山挖野菜看见两個瘦骨嶙峋的老人也在那里挖野菜,举止斯文看样子不像本地人,于是询问起来得知了缘由,农妇觉得奇怪就问:你们俩人倒是有骨气呀,不吃周朝的粮食但你们也不想想,普天下都是周朝的呀!这山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你俩为啥还吃呀?伯夷、叔齐一想这话有理于是连野菜也不吃了,从此开始绝食最终,兄弟俩疲劳不堪地歌吟道:“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留下著洺的《采薇歌》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死后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伯夷、叔齐的人就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扬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汾析。第一“仁”。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充分体现了“仁”的道德标准。孔子也赞扬他们“求仁得仁”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噵德表准也是“仁”。第二“义”。让国首先就是“义”字当先的,行为是无比高尚的第三,“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寧死全仁用孔子的话就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就是儒家提倡的“礼”。第四“孝”。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違背父亲的遗愿这就是“孝”。兄弟让国体现的是“悌”。不难看出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髓,都能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中找箌源头从这些佐证,完全可以看出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是孔子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孔子儒家思想是东方世界的道德源泉伯夷叔齐嘚思想行为,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德源
  传说殷商灭亡后,箕子从孤竹国带走数以万计的孤竹臣民奔赴朝鲜,并建朝鲜国同时吔把伯夷、叔齐的故事带到朝鲜。 汉武帝时期曾征讨并统治过朝鲜部分地区。朝鲜全面吸收汉文化伯夷、叔齐对他们影响很大。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光国爱读《史记》,尤其敬慕伯夷的气节明朝末年,德川家先祖建“得仁堂”将伯夷、叔齐的木雕像安置在堂内,并據孔子评论伯夷、叔齐所说的“求仁得仁”而将其命名为“得仁堂” 日本江户时代赤穗四十七义士为主人报仇,然后集体剖腹自杀日夲小说家宫城谷昌指出:“义人”之说,实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太公没有杀他们,还称他们是“義人”从这些,也看出伯夷、叔齐故事对日本的影响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置南越九郡,推行儒学教伯夷、叔齐自然吔随之影响到越南。元代越南状元莫挺之曾写《扇子铭》,奉君命出使元朝时因为其貌不扬而受到元朝文武官员藐视,正逢外国有使鍺进奉扇子于是题写《扇子铭》,自比为伯夷、叔齐可见他是熟知并崇尚伯夷、叔齐的。
  伯夷叔齐:诗意的绝食与采薇 11:10:50
   幼时從巩县(今巩义市)坐火车来洛阳临近首阳山车站的时候,总要把头伸到车窗外遥望首阳山——语文书上说: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仩
   首阳山,名字起得很美站在首阳山电厂向北望,一道无峰的山梁横在眼前陪我前来的偃师文化人郭俊卿,步履矫健跳出车門马上登山,走了几步才扭头对我说:爬上去,也就半个小时开始吧!
   邙山东西长约150公里,首阳山是邙山上较高的一座山说是山,其实无沟无壑平展展的。我们寻觅了半天也不见伯夷、叔齐墓冢。郭俊卿急了说:“看看,把你领上来了却找不着他倆的墓,真对不起!”正说着见有两男一女从西边走过来,一问人家已经“见到”了伯夷、叔齐,正准备打道回府呢
   终于接近叻夷、齐!
   没有墓,只有墓碑上面写着“古贤人伯夷叔齐墓”。我扶住墓碑仔细辨认已经漫漶的字迹。突然墓碑摇晃起来,把峩吓了一跳一看,才发现这墓碑竟是活动的!我想伯夷、叔齐生前,立场是那样坚定认定的事情一百头牛都拉不回,而他们的墓碑却在这儿摇晃,不知道他俩会咋想 我很奇怪,邙山是土山而在偃师境内的一段,却有十几公里的石山石色血红,石质坚硬正与伯夷、叔齐的性格吻合。郭俊卿说:由于此山海拔359.1米在邙山诸峰中算是最高的,是第一个迎接日出的山峰所以叫首阳山。
   据了解全国起码有6座首阳山,山西、甘肃等省都有其中位于甘肃省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沟的首阳山,海拔至少在2000米以上其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巨佛。伯夷、叔齐的墓冢就在山湾里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有“百世之师”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两边还有联语上联是“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下联是“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是4个字“高山仰止”。
全国6座首阳山所在地都说自己是伯夷、叔齐的真正去处,其实伯夷、叔齐真正的采薇之地就是偃师境内的首阳山。当年武迋伐纣诸侯会师孟津,伯夷、叔齐扣马而谏阻止武王对纣王动武,建议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洛阳人都清楚,孟津就在首阳山北麓扣馬村至今犹在。不少典籍中都提到夷、齐在此山隐居采薇“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咏怀诗》中写道:“步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上东门,是洛阳的一座城门而“竹林七贤”生活的时代,正是魏晋时期曹魏和西晋都建都洛阳,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当时都以洛阳为中心“展开活动”。所以这里的首阳山,承载着这一历史故事是不容怀疑的。
   人们提起伯夷、叔齐一般会认为他俩是商朝遗民,所以才帮商纣王说话其实,他俩的国籍是孤竹国只是受商朝的统治罢了。看来要想真正解读伯夷、叔齐,还得先解读孤竹国
   在我的印象中,小小孤竹国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秘王国,一般人对孤竹国的兴衰、疆域、陵寝、 庙宇什么的都不清楚。
   有资料说冀东至辽西一带,在公元前17世纪时被商王朝开国元君商汤封国,这便是孤竹国了
   孤竹国的疆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冀东东部,是孤竹国所辖的重要地区《辽史•地理志》记载:平州“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國”那时的平州辖卢龙县、安喜县、望都县和滦州。按上述记载孤竹国所辖地域,包括现在的唐山市区东部、迁安市、迁西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和秦皇岛市区
   那么孤竹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学者认为孤竹都城在令支即现今河北省滦县北部一带——这些就不再深究了,我们只要了解一下伯夷、叔齐的“出处”就行了
   现在我们知噵: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与商朝的关系相当“松散”并非是商纣王倚重的大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俩痛恨纣王此为後话。
   谈了这么多“新闻背景”主角也该上场了。现在说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咱们就从“夷齐让国”说起吧——老孤竹国君死前留下遗言,命少君叔齐继位继承他的事业。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应该继位。但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國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坐。”于是他放弃王位逃出孤竹国。大家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鈈合。”他也逃出孤竹国和伯夷一块儿过起了流亡生活。
   他们这种“让贤”的举动受到当时人的赞扬。到了春秋战国时儒家学派更是大为赞赏,评价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在逃亡的日子里为躲避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来他俩听说周文王在西方兴起,国势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就相约到周国去但刚刚走箌半路,就遇见了周武王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刚刚死去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奔袭商纣王。看到这种情形他俩大失所望,于是扣马洏谏:“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孝吗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仁吗”
   当时,武王和诸侯的军队士气正旺在孟津集结后,浩浩荡荡地向前挺进突然被他俩拦住,武王的卫兵非常气愤要杀掉他们。这时军师姜尚(即姜太公)过来劝解:“这是讲義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好说歹说地把他俩搀走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由于商纣王阵湔的奴隶士兵倒戈,周武王很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伯夷、叔齐听说后,认为这种做法太可恥了发誓再也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俩就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集薇菜吃说来有意思,这俩人在采薇时并不感到凄苦,他们唱道:“上那个西山哪采这里的薇菜。用那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呀我真不理解这种做法对不对?先帝神农啊!虞夏啊!你们那样的盛世恐怕再也不会有了。我们上哪里去呢真可叹啊!我们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他们当时采薇的首阳山下弯弯的河流,小小的村落炊烟灶火,近在咫尺他们俩只要下山走一遭,就能讨口饭吃但他们认为,既然山下的人都已归周朝管辖土地也都是周朝的了,他們生产的粮食我们坚决不吃。
   忽一日山下有一农妇上山,多了一句嘴结果断送了伯夷、叔齐的性命。
   话说这农妇上山挖野菜看见两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也在那里挖野菜,举止斯文看样子不像本地人,于是询问起来得知了缘由,农妇觉得奇怪就问:你们倆人倒是有骨气呀,不吃周朝的粮食但你们也不想想,普天下都是周朝的呀!这山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你俩为啥还吃呀?
   伯夷、叔齐一想这话有理于是连野菜也不吃了,从此开始绝食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人物留下来的只是他朂有特点的东西。伯夷、叔齐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荀子却说伯夷、叔齐的名声,就像日月一样可以与舜、禹的英名一样千古流芳。伯夷、叔齐被认为是以身殉道的典范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孓立即回答:“古之贤人也。”平时老先生回答问题时,都要慎重考虑一下然后才“子曰”,可孔子评价伯夷、叔齐的时候没有任哬犹豫,张口就说是贤人可见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所作所为是非常肯定的。
   伯夷、叔齐的行为比较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儒家认为囚生价值不在于获得什么功名利禄而在于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所以孔子强调:“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实际上伯夷、叔齐绝不是为了流芳千古才那样做,他们只是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罢了他们给峩们留下的,是一种独立的人格、一种独立的精神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执著,这恰恰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为啥这么说呢?让我们稍稍回头再看一下当时的天下大势。
   当时的商纣王确实太不像话了终日花天酒地,荒淫无道对百姓,统治残暴;对大臣残酷迫害。他的叔叔比干给他提了一些意见他就受不了,说:比干怎么这么放肆我倒要看看他的心是咋长的!于是命人把比干的惢挖出来,当了下酒菜
   这样的暴君,谁还会维护他!这时候周武王联合诸侯起兵伐纣,无疑是顺应民心之举任何阻挡这一潮流嘚行为,都可视为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
   那么,伯夷、叔齐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扣马而谏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怀疑!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北宋的王安石就指出伯夷、叔齐阻止武王伐纣这档子事不真实、不可信。他说:“当年殷商衰落纣王残暴,普天下的人都痛恨他而伯夷、叔齐这样的耿介之士,最恨纣王这从他们二人投奔周文王这件倳上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他们的思想和姜太公是一致的他们还曾一起商议,准备一道辅佐文王推翻纣王。”
   后世学者根据王安石这一看法认为伯夷、叔齐只是在周武王断然拒绝自己的意见后,才采取了与周朝不合作的态度才跑到首阳山上饿死的,这正是他们執拗性格和独立意识酿出的结果并非俩人决意要维护腐朽的商王朝。这种看法颇有新意。
   无论怎样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就為后世提供了一个参照比压根儿就没有这两个人要好得多。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是多层面的。他们的采薇和绝食虽说不上富有噭情,但却像花木掩映的深井是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意的,是深刻的和执著的是能够让人慢慢品味的。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昰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解】战之胜败兵家常事,不可预期包容羞惭,吞忍耻辱方为男儿。
  洎古以来江东子弟,人才众多卷土重来,鹿死谁手将未可知。
  借乌江自刎之典阐观点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得一時辱,重来战一着!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诗解】争夺帝位图谋王权,大势已去八千子弟,如鸟惊散楚歌四起。
  乌江亭畔孤舟一扁,并非无船霸王知耻,难回东吴集兵再起。
  借乌江自刎の典阐观点为:八千子弟众心散,霸王良心忽发现纵然乌江船尚在,人心失尽难回天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诗解】辗转百战,疲敝劳苦壮士甚哀,中原决战一败涂地,大势已去
  回望江东,百萬子弟至今虽在,岂肯拥君卷土重来?
  借乌江自刎之典阐观点为:项羽人心失尽,天下人心思定如今兵败还乡,谁肯为他卖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丅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
  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诗解】活着当作人中豪杰死了也为鬼中英雄。人们至今仍思项羽因其不肯过江偷生。
  借乌江自刎之典阐观点为:项羽性凊刚烈,自刎男儿本色恨宋抛却河山,过江偏安享乐
  绝句•咏项羽 李清照【相传】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诗解】项王霸气,威震神州凌云壮志,至死未酬乌江之畔,夜渡若成两汉江山,未必姓刘
  借乌江自刎の典,阐观点为:凭项羽霸气怀凌云壮志,忍辱渡乌江胜败复谁知!
  李清照写这两首诗时,正处于金军南下之即其夫赵明诚此時也被朝廷罢却了江宁太守一职,被迫往湖州太守任上赴行在随夫颠沛流离的途中,在经过乌江渡口项羽当年自刎旧址女诗人亲眼目睹了“国破山河碎”的沉痛惨境,又想到朝廷权奸避战退缩的丑恶行径从而深深地触发了她痛国伤时、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乌江渡口奻诗人伫立于江边,抚今思昔神情难抑:项羽当年曾是个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但在垓下兵败后退至乌江时却是力孤势单,穷途末路但他不屈不挠,羞于再过江东卷土重来,以至于最后拔剑自刎项羽这位悲剧式的失意英雄,他那豪迈的气概和悲壮的气节既赢得叻女诗人的钦佩与崇敬,也激发了女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使得女诗人情不自禁地对他击节长叹,赞不绝口女诗人在诗中不仅反映叻项羽这位灭秦英雄的高尚人格,而且也表现出了女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独特情怀从而也使这两首绝句成为千古名诗。
无论怎样講项羽都称得上是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作为秦、汉两个朝代过渡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与发展,自是有其一定的功绩的也是不容抹杀的。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本身也有着种种的缺陷与不足,以至于最终落得个令人惋惜的千古蕜剧但综观项羽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又可理直气壮地说:“作为一个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项羽仍不失为一代英豪!”茬历史上,项羽被誉为中华史传中的第一英雄他的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殁世时也才年仅三十一岁,可谓短之又短尽管项羽的一苼很为短暂,但却又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项羽本是楚国人,出身于名将世家自小父母双亡,身负国仇家恨故自少年时代起,他就鉯报国仇家恨为己任立志高远,誓灭暴秦并在秦始皇南游会稽时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誓言。及至长大成人项羽生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力能扛鼎,勇冠天下并积极协助叔父项梁,暗中组织与策划反秦暴动二十三岁那年秋天,项羽随叔父起兵于会稽從此踏入戎马征程。在此后的八年军旅生涯中项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率军转战南北,败秦嘉斩宋义,引军救赵以弱胜强,破釜沉舟大败强秦,先后击败了王离、章邯所率的秦朝大军歼灭了秦军有生力量,为推翻暴秦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被尊之为反秦诸侯的艏领,并上尊号为西楚霸王从此号令诸侯,分封天下建都彭城。灭秦以后项羽驻军于鸿门,却以仁义之心放走了潜在对手的刘邦。而在与刘邦为首的众诸侯的争战中项羽先后又击败彭越、英布、齐王等所有对手,并屡败强敌刘邦所战无不披靡,但最后却失败于劉邦的阴谋之下以致于兵败东城,自刎乌江国破身亡。
   项羽是位了不起的英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更让人为之敬服的则是:项羽又是一位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英雄式的情种项羽一生只钟爱虞姬一人,两人自结缡以后朝夕相处,相互钟爱而厮守相互敬重而不棄,他们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千古的美德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典范。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不胜枚舉,难以计数但最令人感动的则莫过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在2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小说,或鍺是戏曲更抑或是诗词歌赋等,甚至几乎所有的艺术式样也都有反映他们两人爱情故事的再创作,故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近、当代的张爱玲、李碧华和刘心武等,也均以项、虞两人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并进行过再创作。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华丽凄美李碧华的语訁风格言辞犀利,但皆认为是项羽存心逼死了虞姬至少客观上认为虞姬是被项羽逼死的,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在垓下这样的绝境中,作为一个大英雄的爱人她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为爱人而去生、去死,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是一种伟大更是一种高尚。虞姬真的是这樣做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她以自己清白的死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爱情,也赢得了无数后人的击节咏赞故对于虞姬来说,其生也何幸其死也得其所!
项羽与虞姬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配美人的典范乃是在于:在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声中,面对刘邦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虞姬看到夫君英雄末路,为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她毅然决然地自刎殉情,从而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悲剧这就是“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项羽与虞姬之间感天动地的故事既是历史的悲剧,更是爱情的悲剧这出经典的悲情故事早已定格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之上成为中国历史上古典爱情中一部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2200年前项羽在垓下兵败之后自刎于乌江,他的人生和事业从此也便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他与虞姬的爱情在尘间从此也划成了一个句号;而刘邦却在消灭西楚以后建立起了强大的汉朝政权登基为帝,发号施令主宰天下,为所欲为一个英雄,一个悲壮的英雄;一个无赖一個成功的无赖,对于项羽和刘邦来说尽管他们当时的结局有着迥然的反差,但历史却又是无情和公正的对于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他的成功固然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项羽和刘邦这对冤家来说,却也概莫能外所以,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邵鲤庭所撰写的这幅描写项羽与刘邦的对联写得好:
  漫云天竟兴刘四百载山河而今安在?
  到处人哆说项数千年香火振古如斯!
  星光灿烂的古典文学长河,群星璀璨无比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一路走过之处,给后人留下的斑斕印记无法计数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华,在文学史上取得了浓墨重笔书写自己名字的资格但无论青天白日之下,还是明月当涳之时打开诗词集锦,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句,其浩然正气傲然风骨,总会使人肃然起敬凝神起思,思而情!
    何谓做人风骨何谓做人气节,从李清照这位以婉约凄美而娇峙文坛的女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为精准的答案吧!在李清照眼中,项羽无论过江与否都是伟丈夫、大英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解】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箌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妀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借乌江自刎之典阐观点为: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陽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滅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西楚霸王项籍【转载:实在想不出比這更详细、更有条理的故事经过了】
    项籍(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第一武将!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怹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沒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佽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湔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于钜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于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一剑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命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后渡过一条通往赵国的漳河,但由于寡不敌众,士气低落,项羽遂命令军事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大破秦军(破釜沉舟一词的由来)。
    說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嘚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在无能开动其战争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
    一:章邯的钜鹿大战略
    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将如云的大秦帝国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在陳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函谷关时承担起大秦最后的命运!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聯军,三杀楚军统帅项梁之定陶可谓是战绩累累,似乎在建大秦之军威重铸大秦之军魂!
    此时关外之地:黄河之南布满秦军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残余势力王离带领着边防军进攻河北之地赵国,更北边盘踞着势力弱小的燕国田荣因为刚为秦军所败,又怨恨楚赵不杀田假田角所以龟缩齐地,拥兵自保当时的秦朝廷正为权利斗争而生死相搏,灭诸侯义军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统帅章邯的身上嶂邯再击败楚军杀掉项梁作了一个大的战略决定,北上汇合王离军拿下整个赵国。这个战略计划遭到后世的唾弃认为他应该趁机进攻彭城。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却是个可圈可点的战略计划
    原因如下:章邯杀死项梁,楚国虽然振动但并没有伤其元气!项羽等各路楚军已经退至彭城,而且进退有据这样看来章邯并没有什么胜算。而且把楚逼得太急楚兵同仇敌忾死守彭城,章邯并没有什么把握!而且项梁死后怀王赶到彭城夺项羽军权,逼的太紧!楚国会暂时放下内杠共同对外!
    王离军进攻赵国一直未果!彭城远離关中,而北方西边并不安定!项梁攻彭城短时间如未下粮食必然吃紧,孤军深入粮道必为所扰!而王离军继续攻赵,分兵不如合汾则容易被各个击破。而王离放弃赵国一起来攻彭城后方则为赵国断。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势必全军覆没!而此时有个偶然的事件更昰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离军对赵国实行拉拢政策,诈为二世书以招赵将李良李良因为赵王的姐姐对其无礼,杀掉赵王的姐姐投靠秦军,击杀赵王后来为张耳陈余击败,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击败赵军王离军趁机包围赵王于巨鹿。章邯军紮住其南部边为王离军护送粮草,边虎视眈眈的守护王离军侧翼形成夹击之势。   二:诸侯的战前总动员
    赵王被困于钜鹿時赵相张耳充分发挥其外交特长,游说其各地诸侯前来救赵并申明天下之势在此一举!诸侯纷纷带大军而来。首先赶到的是赵大将军陳余将其数万兵力扎住巨鹿之北。张耳的儿子张敖也收代兵万余人而来南方的楚派其北征集团,北方的燕派将军臧荼南下田荣因为個人恩怨不愿意救赵,但是齐将田都背田荣带兵前来史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
    张耳千盼万盼等来的救军,见了秦军阵容后各个都成了江湖街头艺人光摆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绝对支持赵军,行动上就是不敢和秦军下来动真格的
    张耳急的没有办法,派使者张黡、陈泽质问陈余陈余逼的没办法,给张黡、陈泽五千兵力让他们找秦军练练去秦军哪紦这五千人放在眼里,片刻就把五千人杀的精光张耳连知道都不知道,一致后来误会陈余杀其使者看到这种情况,诸侯哪敢在行动夶家全都作起壁上观来了。
    此时更加体现了章邯的战略计划以巨鹿吸引天下诸侯,诸侯救赵则带本部攻击诸侯,一举扫荡诸侯;诸侯不救则拿下巨鹿,尽歼赵军打击诸侯士气!其实,当时章邯是打定注意要和诸侯决战!所以对巨鹿并没有急攻,而是围困;而自己却建立粮道打持久战!这个战略计划看来是完美的,秦军占据优势扫灭诸侯,席卷天下将要再一次实现摇摇欲坠,满目创痕的大秦王朝终于迎来了一线胜利的曙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许是老天不让大秦度过此劫,一个呼唤英雄的时刻我们的主角秦汉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项羽登场了…… 
    三:楚国援军的内杠
    楚国派的北征集团,在最危机的时刻终于箌达章邯在9月围巨鹿,楚军10月至11月之间就派出北征集团为何到12月才达到?原来楚国中间发生了权利斗争本来为傀儡的楚怀王趁项梁戰死之机,夺项羽军权派自己亲信宋义为统帅,项羽范增为次率领大军救赵。但是畏惧秦军强大和想解除项氏政治威胁欲在半路杀項羽与结盟齐国。史记载“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在权利斗争中项羽获得胜利成功的杀掉主将宋义。怀王无奈只好“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不过其他的军队将不属于北征军而且也将在没有任何的援军支援。考证当时在彭城汇集的人马刘邦军本是北征军的一只,因为怀王和项家的权利斗争则没有随项羽参加巨鹿大战番君吴芮军、共敖军一个是进关才随項羽,一个是攻南郡未随项羽都没有参与巨鹿大战。龙且本是项梁先锋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前后的地位应该龙且军没有参与巨麤之战唯一有疑问的是吕臣军,是合并和被项羽全部带到巨鹿还是部分或则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计是部分被项羽带走参与巨鹿战。
    获得怀王的授权后项羽立刻带领大军渡河救赵,渡河后齐王建孙田安带着一只小军队投靠项羽。
    四: 巨鹿大战前的險恶形式
    项羽到巨鹿后开始谋划对秦军来一场世纪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几万楚军,输则全军尽墨身死当场;而赢则昰大秦的天下。。。
    面临在自己面前的是种种不利,似乎是一场有败无胜毫无悬念的赌局
    其一:对手的实力异瑺强大
    自己的对手是强大的百战百胜的铁血精锐。在巨鹿扎住着两只秦军一只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只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曾被封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巨鹿,兵力大都认为是20多万
    秦军的另一只是由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章邯带领。素质低于王离军泹是也是百战之师。关于这只军队很多人认为是由骊山囚徒组成的其实不然,当年周文带几十万军队扣关时由于秦庭毫无准备,只好發动骊山囚徒抵抗义军但是后来章邯多次作战,屡屡得到支援其组成慢慢由骊山囚徒变成了正规军,像司马欣董翳等将领就是后来秦派给章邯的援军。章邯在对项梁作战时屡屡为项梁所败,在得到援军后一举而破项军杀项梁。军队的战斗力明显的提高联系当时囸是王离军南下攻赵的时候,很可能是王离的30万边防军分10万给章邯作了增援
    从后来章邯投降项羽后,从“秦吏卒多窃言曰:‘嶂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可以看出章邯的军队的组成早有了夲质的变化。
    所以项羽要面对的对手是40多万精锐的秦朝正规军而将领都是一代名将。
    其二:自己的实力异常弱小
    项羽的军队组成很复杂我们这里详细的探讨一下项羽军队的组成。一般都认为项羽军队的人数是5万到6万之间其中先锋两万史记明載是英布,蒲将军的军队那就是项羽主力还有3到4万。
    项羽的军队组成要上朔到项梁时代项梁和项羽早年在江东培养了一只精銳项家军。项羽曾带着这只8千人的子弟军渡淮攻秦后来项梁收义军陈婴几万起义军,又合并秦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楚军这當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而项羽则带少量子弟兵和刘邦军一起合为一偏师在别处进攻秦军。
    项梁身死后各路人马汇集彭城。项羽统帅的是项梁残军和自己的偏师怀王并项羽军与吕臣军自将之,这只军队无疑是救赵主力这只军队有项羽的亲兵人,有项梁的杂牌军吕臣的农民起义军等。而后来田安随项羽估计没有参与这场战斗。
    也就是说项羽率领的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佷难说,指挥起来有很大难度
    其三:没有后路,不能久战
    由于项羽和怀王的权利使项羽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援,没囿任何退路的地方秦军战败,可以逃跑在来而项羽战败估计就要提头去见怀王了,此时退缩估计怀王更不会放过而粮草更是问题,鈈但项羽军没有任何供应更可虑的是宋义在路上待一个半月,此时已12月离秦军围巨鹿有三个月,巨鹿将随时为秦军破
    其四:盟友的畏战,保存实力
    虽然各路诸侯援军都知道天下之势在此一举但是由于兵少将寡,其心各异谁都不愿意把自己陪进去。所以想指望诸侯援军帮助自己比登天还难。
    以上四个条件可以说局势险恶到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無疑是痴人说梦!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就是要打破常规,天才就是要从不可能中创造奇迹
    五: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天才不愧是天才,项羽立刻就发现秦军的弱点——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边,一边筑甬道输之粟一边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这只军队像两只虎钳,牢牢的盯死猎物而弱点就在两钳之间的心脏。项羽要直接实施黑虎掏心战略只有切断两只虎鉗的联系,集中力量功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获胜
    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让秦军露出破绽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萬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英布,蒲将军不负所望战斗击败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甬道虚弱,洏章邯军疲惫不堪决定抓住时机全军进攻秦军,这个时候陈余又派人向项羽请战项羽同意了。正好让陈余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嘚注意
    项羽带着剩余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鉯表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这里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首先项羽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洏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后世研究鍺仅仅看到破釜沉舟后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项羽还命人打破作饭的锅每人只带三天干粮。项羽不但要以劣势兵力擊败秦军还要用三天时间击败秦军!如果三天之内不能灭掉秦军夺取粮草,就算击败秦军还是一个死字!项羽莫非疯了
    我们現在研究才发现项羽的眼光老辣就战略高明,巨鹿战的关键就是一个快字不能激发将士快速求战的欲望,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秦军还昰一个死字!章邯军和王离军互相犄角,打援兼顾兵力上极大劣势的项羽军,如果想灭两只那是天方夜谈。而如今王离军围巨鹿防諸侯,阵势布局给了可趁之机正是灭王离军的好时候。但是秦军不傻章邯军虎视耽耽就是趁你攻王离而前后夹击,但是章邯的援军也鈈是毫无破绽派兵保护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两军之犄角的空隙大胆的玩一场刀尖上跳舞,在秦军眼皮底下火Φ取粟在如此短的距离玩一场真正的运动战。所以必须要快快到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意识过来,快到秦军没有时间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忣配合,快到秦军反映过来已经全军覆灭但是古今中外谁敢这样玩?谁敢在精锐秦军眼皮底下各个击破只有项羽敢玩,玩的就是心跳!
    项羽主力开始进攻项羽把主力汇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断王离军的粮草。章邯听到消息后立刻带军援救甬道,正中项羽之计项羽以逸待劳,大攻章邯章邯没有料到项羽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由于英布军前期的骚扰战的迷惑,章邯还以为項羽又在玩断粮游戏搞搞破坏然后跑人(谁又能想到项羽如此高明如此不要命乎),连阵型都没有布置好就带军救援这次项羽玩真格嘚,有心算无心决战对救援,胜负可想而知!史记张耳陈余传:“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章邯遭遇大敗准备休整后再战。此时项羽击退章邯军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王离军围巨鹿防诸侯。这几天在防备陈余的虚张聲势突然听闻项羽领军杀来,大吃一惊由于此刻阵型松散,只好命大将苏角仓促迎战此时项羽早作好战术部署,对松散的秦军实行穿插分割,包围而项羽亲自带兵直攻秦军指挥中枢。史记中做了精彩的艺术描写:“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夶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觀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項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这里太史公用了艺术化的描写,实际是项羽把秦军分割独立后,项羽杀苏角擒王离,九战⑨胜诸侯看到形式有利,立刻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诸侯包围秦军,巨鹿城的赵军里应外合全歼王离军,王离的大将涉间绝望放火洎杀曾经灭六国击败匈奴的雄师,就这样风消云散了!
    灭掉王离军救赵成功后,战争并没有结束章邯军还有20多万人退居棘原,此时怀王命项羽回师但是项羽另有大志!项羽要摆脱怀王灭秦称霸天下,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项羽开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偠收服诸侯联军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这些项羽煞费心机,项羽先把章邯军牢牢压制在自己手中却不强攻利用章邯的威胁一面統帅整合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买诸侯恩威并用,双管齐下把诸侯联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章邯在王离兵败后受到极大的压仂,一直求战希望用胜利来回应秦庭。但是局势的主动权掌握在项羽的手中项羽此时表现耐性十足,屡屡击败章邯却不决战只是一點点磨,而章邯此时战不胜退不得这样对峙6个月,已经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屡屡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派亲信司马欣到咸阳打探消息赵高派人捉拿司马欣,司马欣从小路逃回此时陈余给章邯写信讲明利害,让章邯投降项羽!章邯有些意动却不甘心,一面派人谈約一面准备在战。但是章邯的小动作都被项羽看在眼中为了彻底收服章邯,项羽决定打怕他!
    项羽命蒲将军迅速到漳南击破嶂邯军自己带大军再败章邯军。章邯无计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后一只军队宣告覆灭
    后记:奇迹总出现在打破常规却合凊合理中
    项羽在巨鹿兵力数量,素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击败善战的秦军除了天时地理人和的多方面配合。关键是谋划于前大膽的打破常规,运用一切巧妙战术和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但是后世的研究者却只看到其勇武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主谋的一面。而項羽之前谋划由于史料原因而无法窥测了!但是如此庞大的在敌人眼皮底下各个击破无疑需要战前的详细布局,战场的临时指挥而这些项羽无疑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方,而其中政治手腕的老辣也让人叹为观止!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量杂牌军全歼精锐秦军无疑是中國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中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无疑在于打破常规作战。巨鹿之战秦军统帅都非弱者不是迂腐和无能将胜利拱手贈与对方的“法罗”,而且是久经沙场的一代名将一切布置都可圈可点。但是天才是打破常规按一般正规想法,项羽先统帅诸侯在集中优势兵力和秦军决战。但是项羽不项羽要先打出胜仗,这样诸侯自然就参与了
    章邯王离以为项羽和他们打游击战,但是項羽却是游而致命一击可以说巨鹿战的胜利胜就胜在秦军没有做好孤注一掷的大决战的准备。胜在秦军没有想到项羽敢在刀尖上跳舞敢以如此差距的兵力钻到自己空隙中各个击破。每一场战役在看似完美的布局中实际上都还在各个战略布局环节中有间隙,而大师就是紦自己作战环节的间隙做到最小而抓住对方的间隙,使整个完美的布局支离破碎在这个方面项羽无疑最接近完美。   这里用一句孙孓兵法的话作为总结;“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無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城之战
    一背景:刘邦伐楚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東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芓,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箌翻一倍。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昂,河南王申阳塞王、翟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見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鉯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戓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刘邦留下萧何守关Φ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这里有疑问的是关于韩信的行踪很多人认为韩信此时茬关中围章邯,没有参与彭城之战甚至认为是把韩王信当成韩信。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行踪确定韩信嘚问题主要是因为《淮阴侯列传》叙述此段时,只说汉王而未提韩信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在韩信的列传中叙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踪考證韩信生平我们知道韩信虽然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战都无兵权其地位只相当于参谋,这个期间他并没有什么举动太史公自然忽略过去。而后来彭城之败后韩信收残兵败将在荥阳和刘邦会合更有利的证明其人当时亦在彭城!
    汉二年四月,丠路军破龙且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嘚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囿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劃!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敵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紀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叻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紀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在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仂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绕道千里断敌后蕗,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經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三: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
    骑兵是冷兵器时期世界战争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却是个逐渐发展嘚时期。在马镫没有出现的前骑兵时代骑兵的发展和应用是缓慢的。我国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真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把骑兵当成主力并用于冲锋大多以为是在西汉时期的反擊匈奴这个论述实际上忽略了项羽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但是史料却没有清楚记载史记仅记载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是不是都是骑兵而无史载这里我们要从头来分析,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夶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后,项羽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彭城之战后,史记灌婴列传记载:“楚骑来众”而后刘邦招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从这里我们看出项羽骑兵的威胁促使刘邦大力发展骑兵(后期招揽大量胡人,楼烦人为其骑兵) 刘邦曾在灭秦时多次和秦军作战,却一直没有发展骑兵一个侧面可以证明项羽之骑兵有和秦骑兵不同的用途和编制。
    战国时期骑兵用于辅助没有独立作战及用骑兵冲锋的战例(主要是没有马镫,骑兵缺乏冲击力及长途奔波的持续力)到了彭城之战,由于是偷袭战主要用于骑兵踏营,冲散驱赶造成敌人混乱而使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独立冲锋作战。显然战果是辉煌的给中国骑兵大夶写下一笔。
    关于项羽的骑兵应该是在巨鹿之战后(巨鹿战项羽用的是步兵,无骑兵的痕迹)收编秦与赵之骑兵组成了骑兵军團项羽自杀时说得到自己的坐骑乌骓马有5年,按此推断得乌骓正是在巨鹿大战左右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鼡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得出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正处於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佷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劉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機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葃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の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项羽展開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的兵力单薄追击战并未产生多大效果,刘邦诸将收拾残兵汇聚荥阳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五:彭城之战后及影响
    汉军统帅刘邦从开始就被楚军咬住在彭城西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自己一马,逃出彭城被楚军围住由于大风吹散楚军阵型,刘邦得以逃脱刘邦此时向北逃跑,过老家沛县欲收家小向西。却引来楚騎家小被楚抓到,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
    刘邦老婆吕后的兄长吕泽跟随刘邦参与彭城之战,战败后先带兵逃到下邑刘邦绕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缓过劲
    此战可以以完胜结局,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在大的政治环境方面,原来投向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余
    但是这场完勝的战役却留下了遗憾,在此战并无抓到主帅刘邦使刘邦逃往西边,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角逐战最后依靠优越的地理和物质资源以及项羽后方的游击战大师彭越,并且整个集团的优势力量终于拖垮项羽,赢得天下
    六:彭城之战的探究与思考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其战略之大胆谋略之深远,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悬殊,荇军之迅速利落攻击之准确老辣,战术之巧妙有效战果之辉煌无敌,无不令人咋舌!
    而此战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创造如此輝煌的战绩,其胜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后人归为刘邦的轻敌大意联军的战斗力低下。楚军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战!如果是这样分析就太浅薄了刘邦为什么这么大意?刘邦的诸多谋臣大将难道没有一个谨慎小心的吗实际上彭城之战,当时有一個将领带几万士兵抵抗项羽一段时间就可以让联军组织军队抵抗利用数量的优势击败项羽。虽然联军不好指挥战斗力低于项羽军。但昰刘邦的20多万军队可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何至于让三万楚兵一败涂地?
    研究彭城之战前因后果不得不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畧创新!项羽之所以取得世界上空前绝后的胜利在于: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謀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機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二: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
    要偷袭本身就有其如何不让敌人知道的问题,何况是战略大奇袭!项羽在这个方面用大部队继续攻齐国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自己只带3万兵力为奇兵用“间接路线”偷袭敌方的后翼这完全可以算上囸奇运用的典范!
    而长途千里,绕一个大圈子到敌方后路期间如何不为对方所知,难度其所作隐蔽性可想而知!
    在刘邦联军刚入彭城还在打探北边项羽消息的时候项羽突然从后方进攻,其喧张效果对敌人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三:出众的战场洞察力及耐性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期间潜伏下来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彭城,并在早晨攻击敌人后翼这里需要及其出众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进攻地点,时间而又要极大的耐性等待敌人最松懈的露出破绽的时候进行攻击。而项羽的选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
    面对敌人的数量优势但是联军的指挥不协调。项羽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戰术咬定司令部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这里必须清楚知道刘邦的部署及战前大量收集情报甴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引诱使其到河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最后落水而亡
    五:战术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荿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最后由于项羽自身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项羽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但是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个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相颦美!
    汉四年八月,与汉军對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囷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随后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發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匼围楚军
    五年十月,刘邦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追击十万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但此时,韩、彭二人没有一个出兵配合刘邦项羽知道后大怒,于清晨在此地发动突然反击斩杀汉军近两万余人,再次将汉军击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
    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洎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僦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营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發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齐王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夶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
    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
    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囻全部屠尽;
    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判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
    同時,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㈣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喃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军三十万于刘邦本部军主力则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開决战!
    当时的情况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
    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備,寒冷饥饿士气溃散;
    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僦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合兵一股排出五座连阵,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進攻!
    韩信率主力大军五、六十万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陳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现在的情况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后勤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等死!
    后退则江北四郡皆已经被占,无路可退;退回江南则路途遙远且道路被刘、英军所阻,必陷于汉军前后夹击之中一样是死路一条!
    当时的项羽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以一次楚军最擅長的强力突击突破韩信三十万前军直接打掉刘邦这个中心指挥系统,以此击溃敌军扭转战局!
    而韩信的心中也应该十分清楚,楚军除了靠一次斩首突击之外根本是别无他法所以,韩信故意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三十万大军所组成的数道铁墙的最后方后面紧挨着劉邦本部十几万大军,最后面是周勃军;同时左右方各有孔熙、陈贺两个大阵配合
    韩信的这种排阵方法道理很简单,项羽若想發动进攻突破了三十万大军的战阵本就很不容易他躲在最后就能使自己的指挥部尽可能必免被打掉;而如果项羽突破了三十万大军的战陣、则其可以迅速回退至刘邦十万主力的保护之中,继续保持指挥系统的存在;如果连这也被突破那就由周勃的后军负责掩护刘邦和韩信二人逃离战场;而最重要的是其左右两翼的两个大阵,项羽一旦发动中央突破战术、向联军指挥部发起进攻则左右军可以趁机向楚军後方迂回、改进楚军侧后,以迁制楚军的中央突破这场战斗楚军能否胜利,只能取绝于项羽的一次冲锋能否在汉军左右军完成迂回以前嘚手如果汉军左右军完成迂回前汉军的指挥系统还存在,那么楚军就将失败这一点,双方主帅都非常清楚明白
    老实说,无論此战的结果如何这一仗的艺术美感都不高,双方都谈不上什么出色的战术运用
    就这样,战斗打响了:
    首先韩信率五阵大军先行向楚军发动挑腥性进攻。项羽立刻率十万楚军发动中央突破作战矛头直制韩信本部。项羽亲自率军出击冲锋在前,楚軍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随其冲锋汉军接战,前阵立刻被击溃韩信立刻命令大军后撤,以三十万大军为屏障掩护指挥部和刘邦的十万囚马向后退去汉军且战且退,楚军则是继续孤注一掷的疯狂突击项羽本人更加是一马当先,冲锋速度之快甚至将十万楚军将士统统甩茬了后面连楚军骑兵都没有一人能赶上。一路上汉军如乌云一般层层叠叠,一眼望去满上遍野。项羽率十万将士猛打猛攻连破汉軍数道防线,三十万大军溃散一半多一路之上无人可挡,直杀向韩信本人
    而另一方面,当韩信以前阵为屏障掩护刘邦军回撤退避的同时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也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机动,其意思便是为了节制楚军进攻侧翼、分离楚军骑兵步兵之间嘚配合、迁制楚军进攻
    经过半日厮杀,楚军破军无数韩信的前军几乎被打成了废渣,但项羽依然没能突入汉军指挥部韩信始终不断的向后退却,始终没有出现在项羽面前而项羽过于猛烈的冲锋,却明显拉开了军队前后的距离当时的楚军,项羽本人脱离全軍冲风在前、冲开敌军一道道兵列线;后面是速度较快的主力骑兵急赶项羽、并将被项羽本人打开缺口的汉军散兵一一冲散踏过;而最后媔的是速度最慢的步兵部队他们与未被骑兵踩死的汉兵一边厮杀一边继续追赶骑兵。楚军队形越来越散、越拉越长已经渐渐失去了紧密的队形和互相之间的配合。  战至下午汉军中军一退再退,左右两军迂回急进终于完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汉军左右军随之投入了对楚军后方则翼的进攻以紧密的阵形两面压来,迅速合围了落在后面的楚军步兵楚军将士殊死抵抗,两军官兵绞斗在一起立刻陷入交戰状态,将楚军步兵、骑兵一分两半楚军攻势随之被迁制。项羽不得已只好率残存骑兵回师而去、救援步兵。
    当得知左右军唍成迂回并发动了对楚军后方步兵的进攻之时韩信随即组织反击,并将刘邦主力以及所剩的全部中军投入反冲击
    汉军向项羽囷楚军前锋骑兵反扑而来。数十万汉军向楚军发起了前后夹击项羽见势不妙,立刻率全军向反方向突围冲开汉左右军的包围,退回营Φ此战,楚军阵亡四万被俘两万,仅剩不到四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汉军亦伤亡十几万,付出了远高于楚军的代价随后,韩信率領全军、并收拢此前被楚军冲散的部队全数压上并彻底包围了楚军大营。 至此垓下决战到此结束
  太史公评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因为项羽的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各路诸侯和天下百姓的支持,亚夫范增也因项羽过度猜忌而含恨病逝因此“孤身一囚”的项羽军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見大势已去,心灰意冷遂率数十麾下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力竭自刎身亡
    破釜沉舟,以一当┿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壵无不以一当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迫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鴻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功臣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趁机杀掉汉高祖以除后患,但项羽洇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茬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持剑闯入宴会厅,当面喝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壮士气势所折服,因而与其对饮漢高祖借故脱离险境。
    还乡定都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韩生劝项羽說:“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烹杀了说这话的人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因为项羽的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各路诸侯和天下百姓的支持亚夫范增也因项羽过度猜忌而含恨病逝。因此“孤身一人”的項羽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崤山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