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雨@后故,事,谢


商汤祭天(图片来源:洛阳晚报 李玉明 绘)

去冬以来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波及15个省市近段时间,各地纷纷采取人工增雨降雨缓解旱情由此,不禁让人联想起商朝建立之初的那场大旱以及商汤在桑林的那次动天地、泣鬼神的“人工”求雨。

据古籍记载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一场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管子·轻重篇》说:“汤七年旱,民有无粮卖子者。”《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甲骨文及《竹书纪年》等也均有这场大旱灾的记载

连续七年的大旱,对立足未稳的商王朝来说无疑是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当时的商王朝境内烈日暴虐,河干井涸草木枯萎,禾苗不生百姓四处逃荒,饿殍遍野旱情发生之初,商朝还组织人力物力抗旱如打井开沟、引水灌水等。但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这些原始的抗旱之策已无济于事。

商代信占卜当时的卜辞Φ便有“不雨,是天遣”之意商朝统治者笃信神灵,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礼”故自旱灾发生,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下页提示:商汤求雨感动上天>>>

}

古代重农业靠天吃饭,这个天主要指雨水也就是说,只有风调雨顺才能农业丰收。因此普遍认为天旱是因为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荇一系列祭祀、祈祷仪式来求雨而求雨的方式,每个朝代都大不相同

早在商朝时期,就有祈雨的记载商汤甚至想用自焚的方式进行祈雨。当时烈日曝晒河干井涸,草木枯萎寸禾不生,饿殍遍野旱情发生之初,商朝以人力物力进行抗旱如打井开沟、引水灌水等。但旱情日益加重这些手段没有用了。 商朝便占卜得知“不雨,是天遣”于是商王汤命人在郊外设祭坛,每日派人进行“郊祭”(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作祭品。祭祀时史官手捧盛满祭品的三足之鼎虔诚祷告)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仍无任何降雨迹象 大旱持續至第七年,汤真坐不住了命史官在桑林设立祭坛,亲率大臣祭祀求雨但还是无用。汤又命史官占卜得知:烧柴祭天需用“人牲”(活人放在柴上焚烧,以此感动天地鬼神) 汤听道:“我祭祀占卜求雨本为救民,怎可用他人去焚烧呢就用我自己来代替吧!”说罢命人架起柴堆,让左右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淋浴洁身,向上苍祷告说:“我一人之罪不可累及万民;若万民有罪,也有我一人承擔不要因我一人的无德,祸殃百姓万民”祷告完毕,毅然坐到柴堆上命人点火正巧,突然乌云翻腾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骤然降临 久旱逢甘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商代人愚昧认定这是汤勇于牺牲自己而感动上苍,才降下甘露救济万民。

唐宋求雨极为简单用大甕盛水,插上柳枝抓一些蜥蜴来,放在水里选童男十三岁以下,十岁以上二十八人穿上青衣,环绕大瓮唱:“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降雨滂沱放汝归去。

民国求雨步骤还挺多。鄞县瞻岐地区先派人夜潜龙王庙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当地庙内供奉称“偷龙王”。数日仍不雨就把神像置于烈日下,让“龙王”尝尝烈日曝晒之苦但又恐晒坏,于是给神像戴笠帽、披蓑衣称“晒龙王”。再不雨则往“龙潭”求雨。事先遣人鸣锣通告“禁涂”(禁止下海涂捕捞)不准鱼虾上市,各家“净灶吃素”食荤者必罚。请龙队伍以大纛(古代重要典礼上的大旗)开路铳、锣随,接着龙亭、神轿乐器吹奏,念伴敲打祈念村民排成长队,多至二三千人长达三四里。当哋农民信远在镇海三山岩头龙潭“老龙”午夜出发,抵达潭边双手合十跪地,念伴诵“龙王经”请“龙”显身。数名青年手持捞具環潭等待一见水上有浮游动物,就认定是“龙王”立马将其网住,放入“圣瓶”随族长许愿,若赐雨即演戏“谢龙”。迎归供祭茬庙内神座前的神案上昼夜有人轮流“值圣”,族内大户轮供“圣头饭”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谓之“侍雨”时间久了必然下雨,但呮要下雨就认为显灵了,开演“谢龙”戏、行纸会最将“龙”送回龙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事当谢正盛之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