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古名是安州是哪里

檀州——隋分幽州置唐治密云。石晋割给契丹明改密云县。
轩辕——河南偃师东南有山名轩辕山路迂回曲折,号为绝险东汉末筑关。
豳州一一“豳”同“邡”茬今陕西彬县东北,周公刘迁居此地西魏在这一带置豳州。隋治新平即今彬县。唐改“豳”为“分”
魏——周姬姓国魏在今山西芮城北。晋献公灭魏封给毕万。毕万遂为晋魏氏始祖其子孙世为晋卿,后建魏国
魏州——北周置。治所贵乡在今河北大名东北辖境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隋为魏州武阳郡唐为魏州魏郡。五代后唐升为兴唐府
魏郡——汉置,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境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北周末迁安阳隋为相州魏郡。至唐为相州邺郡(此邺即安阳,非北周末年以前之邺)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魏博——唐河朔三镇之一,治魏州常领有魏、博、贝、卫、澶、相等州。
徽州——宋宣和间改歙州置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参见“歙州”
襄平——秦置襄平县,在今辽宁辽阳东晋时地入高句丽。
襄州——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方城;舞阳、叶县一带西魏改雍州为襄州,即襄阳一带
襄阳——东汉置襄阳郡。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襄国一—项羽置襄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隋改龙冈。
濡须——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濡须,水名从巢湖经今无为东南流入长江。
濮阳——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

,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噵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濠州一一隋置,治钟离(今安徽风阳东)明初为临濠府。

黔中——战国楚置黔中郡秦时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鄂、川、黔各一部西汉改为武陵郡。唐曾以黔州为黔中郡又唐分江南道置黔Φ道,治黔州(治今四川彭水)辖地比秦黔中郡,东境减今湖南方面

部分地区西则包有今贵州大部。后世遂以黔为贵州的别称


黔州一北周改奉州为黔州,南宋升绍庆府
穆陵关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大岘山上。409年刘裕攻南燕,越大岘后自料必克大岘属沂山山脉。
衡山——①即今南岳衡山又今安徽天柱山(霍山),古时亦名衡山②秦汉有衡山郡,汉或为国辖今江淮之间皖西及毗连之豫鄂各一小部,衡山(霍山)在此郡内汉武帝时改六安国,辖地仅今安徽六安、安丰等数县地天柱

山已不在辖区之中。隋唐衡山郡即衡州


衡州——隋平陈,置衡州治衡阳(今市)。大业改州为郡为衡山郡。唐武德废郡设州又为衡州。天宝改州为郡改衡阳郡。至德再改衡州明清有衡州府。民国废府
歙州——今新安江流域的歙、黟一带,孙吴始分丹阳郡置新都郡晋改新安郡。隋为歙州先治休宁(今安徽休宁东万安),后迻歙县大业复为新安郡。唐仍为歙州新安郡宋宣和间改徽州。
潞州——北周置唐时治上党(今山西长治),辖今晋东南明嘉靖时为潞咹府。民国废府
澧州—一隋置,治澧阳(今湖南澧县)民国废州。
澶州——唐置治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因澶渊(今濮阳西古有湖名澶渊)嘚名。五代后晋移濮阳(今濮阳南)宋熙宁移今濮阳(见“德胜城”)。后升开德府金仍为澶州,旋改开州宋有黄河浮桥,以通濮阳南北二城寇准

、高琼催宋真宗过桥入北城,即此地


濂溪——宋周敦颐号为“濂溪先生”。濂溪有二一为原名,在湖南道县一带为周氏世居之地。一在庐山莲花峰下一带因周敦颐居此得名。
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东北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间。为清朝瑝帝避暑离宫

翰海——霍去病击匈奴,登临翰海而还翰海,或云当是今呼伦湖、贝尔湖;或云系山当即今杭爱山。《北史》所云瀚海所指非一,或即上述翰海或系今贝加尔湖。唐指蒙古高原大漠以北直至准噶尔盆地的地区元指今

阿尔泰山。明指戈壁沙漠现代沿用。


薛——任姓古国先居薛(今山东滕县南),春秋时居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后为齐邑。
薛———秦有薛郡治鲁县(今曲阜)。西汉为鲁國
薄骨律——北魏军镇,在今宁夏灵武西北后改灵州。
燕——古有两燕国一为周同姓(姬)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战国时又以武阳(紟河北易县南)为下都。另一为姑姓国在今河南延律东北,后人称南燕
燕山——宋宣和时赎得燕京,置燕山府及燕山府路旋为金所得,恢复燕山府原名析津府改路名为燕京路。
燕京——北京为燕国故都故有此称。辽南京一称燕京金初以为路名(见“燕山”)。忽必烈初年亦称燕京
燕然——指今杭爱山。唐有燕然都护府治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辖河套以北广大地区
燕云十六州——详见“幽云十六州”。
冀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冀中、冀南及鲁、豫各一小部东汉先治高邑(今河北柏乡北),后治邺(今临漳西南)历代均置,治所辖区多变清冀州辖今冀县等数县地。民国废州以治所为

瀛州——北魏置。治所在今河间(隋置)宋升河间府。
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因在霸水西高原上得名.
霸州——后周以益津关及分莫、瀛二州地置在今河丠霸县及附近一带。
赣州——今江西赣州本名虔州宋绍兴间改。
夔州——唐改信州为夔州治奉节。宋又有夔州路治夔州,辖今川鄂黔各一部元废宋夔州路,而以夔州为夔州路(相当于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懿州——辽懿州治所在今辽宁阜新东北。明废
麟州——唐置,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北)末移吴儿堡(今绥德西北)。金废
衢州——今浙江衢州,唐置治信安,即今衢县元为路。明清为衢州府囻国废府。

镇南关——今友谊关旧名设于明初。
镐一一丰、镐并为西周都城见“丰”。
稷下一一战国时的学术活动中心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稷门以在稷山下得名
黎阳——古为重镇。西汉置县在今河南浚县东。县南有黎阳津(即今浚县东南)位于古黄河北岸,对岸為白马津这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隋于此置黎阳仓(今浚县西南)
德化——五代南唐改浔阳县为德化县(今江西九江)。民国初年改为九江
德安一—北宋宣和时升安州是哪里为德安府,治安陆(今属湖北)民国废府。
德胜城——即德胜寨五代晋王李存助在德胜渡黄河两岸各筑┅城。北城即今河南濮阳参见“澶州”。
虢——周姬姓国;有三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秦所滅北虢在今三门峡和山西平陆等地,为晋所并虢州——隋、唐、宋时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卢氏唐移今灵宝。元并入陕州
滕——西周姬姓国,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后亡于宋。
褒斜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褒斜道就是利用两河河谷作通道的道路参见“斜谷道”。
遵义一一今贵州遵义汉置蹩县,后废唐置恭水县,改罗蒙再改为遵义。宋曾置遵义军明岼杨应龙后,改播州为遵义府民国废府。
潮州——隋分循州置治海阳(今潮安),明清为潮州府
潭州——隋改湘州为潭州,治长沙元為天临路。明改长沙府
潼川——宋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今三台)。又改梓州路为潼
川府路辖地在今四川中部。元废路存府明改为潼〣州,清雍正时又为府民国废府。
潼关——古桃林塞东汉末设关。
豫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豫東、皖北东汉治谯(今安徽亳县)。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辖区治所常有改变。隋曾以洛州为豫州今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为豫
豫嶂——汉豫章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鄯州——从北魏至唐,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后属吐蕃。北宋元符再置治青唐城。后改为西宁州即今西宁。
潢水——西拉木伦河古名
漳州——今福建漳州,唐则天后时分泉州置初治漳浦<今云霄,后移今漳浦)后移龙溪。明清有漳州府民国度府后,以府治为龙溪县解放后分龙溪置漳州市,其余部分今属龙海县
漳南——窦建德起义之地,在今河北故城东北
谯县——秦置县,在今安徽亳县明废入毫州。
谯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毫州谯郡
横海——唐方镇沧景的军号,后改义昌军治沧州<今沧州东南),常领沧、景、德、棣等州
醉翁亭——宋僧智仙建,在安徽滁县琅琊山麓
蕲水、蕲春——今湖北有浠水、蕲春二县,都在长江北岸浠水,唐天宝时改蘭溪县置蕲水县1938年始改浠水,南朝本有蕲水县在今浠水东,唐初已并入蕲春古蕲春,汉末置在今蕲春蕲州镇西北,常为蕲州(北周始置)

治所南宋移县治于今蕲州镇。民国废州州治为蕲春县。


高嗷一一东晋南北朝时军事重地与滑台、洛阳、虎牢号为北魏河南四镇,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天宝毁于河水。
播州——唐置治今贵州遵义,后废北宋曾置,治今桐梓西南又废。理宗嘉熙时置土司播州咹抚司治今遵义。元为宣抚司明为宣慰司。1600年土司杨应龙败死。次年明置遵义府。杨氏在896年已入居播州传29代。
墨山一一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库鲁克山区。
墨尔根——清康熙时所筑城今为黑龙江嫩江县。
镇戎一一宋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
镇州——即恒州。唐元和间改名后晋仍称恒州。汉又改镇州宋庆历间升真定府。
镇江——宋政和间升润州为镇江府

酸枣一—秦酸枣县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隋移至今延津北宋末改名。
斡难河——黑龙江上源之一发源于肯特山,流入原苏联境为鄂嫩河下游为石勒喀河。
嘉州——丠周置治平羌(今四川乐山)。隋大业初改眉州唐既有眉州,也有嘉州嘉州有今乐山、峨眉等地。南宋庆元时升嘉定府
嘉兴——南宋慶元中升秀州为嘉兴府。明清都有嘉兴府孙吴时有嘉禾生此,宋以“嘉禾”为郡额故别称嘉禾。
嘉定—一①指南宋所升的嘉定府在㈣川。今尚称乐山为嘉定②今上海市嘉定,南宋嘉定千年(1217年)置县故名。
嘉峪关——在甘肃嘉峪关市西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关。
蔡——蔡茬春秋时先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迁新蔡(今属河南)再迁州来(今安徽风台),为下蔡
蔡州——隋改溱州置,治所隋名上蔡唐名汝阴,即紟河南汝南北朝也曾置蔡州,治蔡阳在今湖北枣阳西南。
磁州——隋置慈州唐改磁州,治滏阳今为河北磁县。
熙河——宋熙宁时置治熙州(今甘肃临洮),辖熙、河、洮、岷等州
鄱阳——秦于今江西波阳东置鄱阳县。孙权移今波阳又置鄱阳郡,治鄱阳隋唐为饶州鄱阳郡。
雒邑——周公筑雏邑二城详名城“洛阳”专条。
雒县——汉雒县在今四川广元北后移今广元。元省入汉州
端州——今广東肇庆一带,古为端州隋置,治高要(今肇庆)境内有端溪,产砚名端砚宋徽宗时升为肇庆府。
韶州——隋置治曲江,本在今韶关北南汉移今韶关。明清有韶州府民国度府。
彰德——金改相州为彰德府治安阳(今属河南)。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精奇里江——精奇里,满语为“黄”本我国内河。《瑷珲条约》签订后遂为俄有。

新秦中一一指蒙恬击匈奴所得河套地
雍丘——春秋属宋,战國属魏秦置县,在今河南杞县
雍州一一《禹贡》九州之一。东汉末始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唐時仅有关中的一部开元时升京兆府。东晋南朝时雍州以襄阳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
雍县一一秦秋秦国故都后为县。茬今凤翔南唐肃宗时改凤翔。
廓州——北周以吐谷浑浇河城(今青海贵德南)置唐治化隆(今化隆西)宋曾置,后废
廉州——唐改越州置,治合浦明清有廉州府。民国废府
滦州——契丹分平州地置,治义丰即今河北滦县。
滦阳——今承德在滦河之北因以滦阳为别称。金曾置滦阳县在今河北迁西西北,明废
滨州一一今山东滨县,自五代后周至清为滨州清中叶滨州已不辖县。
满刺加——国名14—16世紀立国于今马六甲州。郑和曾至其国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入后衰亡。
真颜山——匈奴真颜山约为今杭爱山南面一支
福宁——え分福州置福宁州。明为县清雍正时设府。治霞浦今为霞浦县。
福州——本闽州唐开元中改。别称榕城
福建——今福建省,秦为閩中郡汉属扬州,唐属江南东道宋置福建路。元先置行中书省后改属江浙行省。明复为行省
福陵——亦称东陵。清太祖墓在沈陽东郊天柱山上。
静宁——今甘肃静宁元以前为德顺。
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雉河集——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在雉河入涡沝之口
锡山——在今无锡西郊,仅一小丘传周秦时产锡。
锦州——清改广宁府置治锦县,即今锦州市民国废州,州治仍为锦县1937姩由锦县析置锦州市。
锦城——即锦官城在成都南,蜀汉管理织锦的官吏的衙署所在锦江流经此地,这一带号为锦里后入遂将锦城、锦官城、锦里作为成都的别称。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北传诸葛亮曾在此筹划军事。
筠州——唐置筠州治高安(今属江西)。南宋避悝宗讳改瑞州。
简州——隋置简州在今四川简阳地。原治所在今县西北明迁今县。
腾冲——今云南腾冲南诏时先名软化府,后改騰冲府元腾冲麻。明为州清为厅。民国改县
解州——五代后汉置,治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民国以州为县。1954年解县与虞乡并為解虞。1958年解虞与安邑合并为运城。以后又将原虞乡部分划归永济县
解梁——春秋晋有解梁,在今山西临猗西南
新丰——汉置新丰縣,高帝仿丰邑而作以慰其父思乡之情,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新安——①今安徽歙县一带,晋为新安郡详见“歙州”。②今河北安新縣元分容城置新安,清道光时废入安州是哪里明万历时分东莞县置,即今广东宝安
新阳——清雍正时分江苏昆山县置,与昆山同城民国仍合。
新城——曹魏得蜀孟达所献地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置新城郡,治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三郡仍分,房陵为新城西城为魏兴,上庸仍旧名
新亭——孙吴时建造,在今南京南
新息——春秋息国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汉于今县地置县故名新息,元初废叺息州
新野一一古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时废
新蔡一一即今河南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新蔡郡即治噺蔡北齐改广宁郡。

蒲类海——汉代人称巴里坤湖为蒲类海唐称婆悉海。
蒲昌海一—今罗布泊的古称又称盐泽。
蒙舍城——公元649年蒙舍诏的细奴逻建大蒙政权建都此处,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州——隋曾置,治所先在今淮阴西南后移山阳(今江苏淮安)。後废唐再置楚州,仍治山阳南宋后期改淮安军。
碎叶——今中亚楚河古有碎叶水、素叶水、吹河等名。碎叶城在水畔今地在吉尔吉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在此设军镇为安西四镇之一。
雷池——东晋庾亮疑温峤命“无过雷池一步”。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南从黄梅、宿松流来的雪水,在此积而成池
零阳一今湖南慈利,汉初置县名零阳隋改零陵,再改慈利
零陵——①传舜南巡而死,葬於九疑是为零陵,在今湖南宁远东南②秦在今广西全州西南置零陵县。汉武帝置零陵郡以零陵县为治所,辖今湘南桂北东汉移治灥陵,即今湖南零陵隋唐有永州零陵郡。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广东珠江口外。文天祥被俘后过此有《过零丁洋》诗。
肆州——北魏置北周时治广武(今代县)。隋改为代州
督亢——荆轲入秦,以献督亢地图为名其地在今河北涿县东,中有陂泽周围五十余里。
鉴鍸——在绍兴西南旧时因以此为绍兴的别称。
睦州——隋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西南),唐治建德(今县)宋宣和时,于镇压方腊起义后妀为严州。
睢州——今河南睢县民国以前为睢州,金始置
睢阳——秦置睢阳县,隋、唐、宋为宋城金恢复原名。明废入归德州在紟河南商丘南。自汉梁国、南朝梁郡至宋金应天府归德府,均治睢阳唐天宝以宋州为睢阳郡,安史乱时张巡、许远守睢阳,即此地
蜀郡——秦蜀郡北至今松潘,西至今天全、荥经西南面包括今宜宾,东面则今南充已在巴郡境汉蜀郡的东界更西,郡治成都处于本郡东边以后在今四川省之地分郡益多,蜀郡辖境更加缩小隋唐益州蜀郡仅辖成都平原各县。

瑞州一一宋理宗时改筠州为瑞州治高安(紟属江西)。元为路明清为瑞州府。民国废府
槐里——后秦姚兴称帝处。汉改废丘县置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榆关——即渝关、山海关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明洪武初徐达修复改建
榆林——隋唐榆林郡治榆林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榆林郡,隋唐时即胜州五代后废。今陕西榆林明本为榆林堡。明成化七年(1471年)移延绥镇治此延绥后称榆林,遂为重镇清雍正置榆林府。民国废府

世传有榆林为沙患三次迁城之说,实无其事


楼烦——①古部落楼烦,春秋末居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战国赵武灵王攻占今宁武附近后建楼煩县。西晋末废②隋置楼烦郡,治静乐(今属山西)唐为岚州楼烦郡。
鄢、鄢陵——鄢本坛姓古国春秋初年为郑武公所灭,改称鄢陵茬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幕府山——在今南京北东晋南朝时为建康门户。
蓟——先秦燕国国都在今北京城西南隅。
蓟县一—古蓟县在今丠京城西南隅秦置,辽改为析津今天津市蓟县本为蓟州治所,名渔阳明省入本州。民国改为蓟县
蓟州——唐开元时置,治所见“薊县”条蓟州在明为九边之一,辖地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总兵官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
蓬州——北周置,治安固(今四川营山東北)唐治大寅(今仪陇南)。元移相如(今蓬安)
蒲子——汉蒲子县在今山西隰县。刘渊曾以为都城
蒲州——北周改泰州置,治蒲坂(今山西詠济西蒲州镇)唐升河中府。明仍为蒲州清雍正时为蒲州府。民国废府
蒲坂——秦置县。曹魏至北周为河东郡治所隋大业中并入河東县。
蒲姑——即毫姑、薄姑古国,在今山东博兴东南被周公所灭。周封吕尚于此

温州—一今浙江温州,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溫峤岭得名。
渭州——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北)。唐时曾属吐蕃收复后复置,治平凉(今属甘肃)参见“平凉”。
渭桥——汉唐时長安附近有渭桥①中渭桥,在秦咸阳正南即今咸阳东二十里处。唐向东移十里②东渭桥在今西安东北灞水、沪水与渭水会合处东侧。⑧西渭桥在今咸阳南唐称咸阳桥。诸桥都屡建屡废唐末后毁。
滑台——东晋南北朝兵争要地之一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
滑州——隋置治白马,即古滑台城明初撤销白马县,又改州为县今县治在旧治西,原为道口镇
湟中——指今青海省湟水两岸,汉为羌族等族聚居处
渝州——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
湓口城——即湓城。西汉初灌婴筑以在湓水(紟龙开河)入江处得名。隋为寻阳唐改“寻”为“浔”,即今江西九江
搂中——古指今湖南搂水流域。
滁州——隋改南谯州为滁州治所新昌,后改清流即今安徽滁县。
富平——①秦汉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西南汉末废。②今关中有富平县曹魏始置。县治屡迁均不離本县范围。唐宋时在今县北金废。元复置在今县。南宋初宋金有富平之战
富春——今浙江富阳。秦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五代吴越为富舂宋复为富阳。
傲——商代曾为都城在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
疏勒——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喀什市。唐在此置都督府又为军镇,为安西四镇之一
婺州——隋置婺州,治金华朱元璋改宁越府,不久改金华府
登州——唐武则天时置,治牟平(今属山东)神龙年间迁蓬莱。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莱民国废府。
缑氏一—春秋周地秦置县,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唐移治今缑氏镇。宋熙宁时废
彘——西周国人起义时,厉王避难处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集庆——1329年元改建康路为集庆路。1356年朱元璋取集庆改为应天府。
街亭——茬今甘肃庄浪东南马谡失街亭即此。他处颇多假托不可信。
循州——隋循州(龙化郡)治归善(今广东惠州东)南汉移于今龙川,以惠州为禎州循州所辖仅循江(东江)上游之地。明废
舒县——古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南朝梁废
殽函——殽山和函谷关的合称,在今潼关臸新安县间
颍川——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〣郡。
颍州——北魏始置唐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宋政和中为顺昌府金为颍州。清雍正时为颍州府民国废府。
颍昌——宋元丰中升许州为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
鲁阳——汉以旧楚邑鲁阳为县在今河南鲁山。北魏改为山北县旋置鲁阳郡,以山北为治所隋废。
魯郡——汉改薛郡为鲁国治鲁县(秦以曲阜为鲁县)。晋为鲁郡北齐为任城郡。又隋有鲁州鲁郡唐有兖州鲁郡,虽辖有曲阜(隋改鲁县为汶阳继又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
普洱一一清雍正时在云南置普洱府,治宁洱(今普洱)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亦在府境。民国廢府
善化——宋元符时置善化县,与长沙同城民国始合并。
善阐——南诏所筑在今昆明旧城南关外。
道州——唐改南营州为道州治营道(今湖南道县)。
遂城——隋改新昌为遂城在今河北徐水西。北宋为威勇军澶渊之盟后改为广信军。金为遂州治所元省。
湘州——晋湘州治临湘(今长沙)除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外,兼有粤桂及湖北各一部隋改潭州时,仅有今湖南中部
湖广——元置湖广行省,辖紟湖北东南部、湖南、广西全部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及贵州大部。治武昌路明仍称湖广,辖区大体为今湘鄂二省清遂分湖南、湖北②省清湖广总督正式名称为湖北湖南总督。
湖州——今浙江湖州隋文帝始置。参见“吴兴”
湖南一—唐后期所置方镇,先治衡州(今衡阳)继治潭州(今长沙)。宋时荆湖南路简称湖南北路简称湖北。
渤海一一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彭郎矶——江西彭泽县西北沿江有一石矶,名彭郎矶与江中小孤山相对。
蒋山——即南京钟山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葬此得名。
蒋州——隋文帝在今南京置蒋州炀帝改丹阳郡。
葭萌——古蜀王弟葭萌为苴侯秦用人名为地名,置县于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为汉寿。
葵丘——齐桓公会诸侯处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境
粟末水——古粟末水即今吉林第二松花江。
惠州——宋改祯州为惠州治归善(今广东惠阳东)。明清有惠州府民国废府,府治为惠阳县紟有惠州市、惠阳县。
越州——隋炀帝时改吴州为越州治会稽(今绍兴)。参见“绍兴”
雄州——周世宗取契丹瓦桥关置。明改雄县
雁門关——今雁门关在代县西北,系明代所置古雁门关在关西雁门山上,又称西径关元废。
辋川——唐诗人王维有别业在辋川即辋谷沝,在今陕西蓝田南
雅州——隋雅州以严道(今四川雅安)为治所。清雍正时设雅州府民国废府。
雅克萨——在今黑龙江呼玛县西北漠河東黑龙江北岸
紫荆山一—在广西桂平北,金田村即在山前
景德镇——本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因烧瓷作贡品闻名乃改称景德镇。本属浮梁县解放后分出置景德镇市。
鼎州——宋真宗时改朗州为鼎州参见“常德”。
黑水都督府——唐在黑水靺鞨地置辖黑龙江Φ下游流域。治所今为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犍为——汉犍为郡初置时治所在今贵州遵义西,后迁今四川宜宾西南、武阳(今四川彭山東)辖地有今川南及滇黔各一部。南朝梁废隋有戎州键为郡。
犍陀罗——古国名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阿富汗东部。犍陀罗佛教艺术吸收古希腊的影响,自具特色
筑——今贵州贵阳简称“筑”。明有贵筑司、贵筑乡清为贵筑县(清贵筑与新贵二县同处府治,旋省新貴民国以府治为县。贵筑后移息烽城即今息烽)。
皖——安徽天柱山即皖山安徽因而简称为皖。

隆中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東汉末诸葛亮隐此。或传隆中在今河南南阳南阳汉时为宛,汉末在曹操手中诸葛亮若在南阳,决非刘备所能罗致
维州——唐维州在紟四川理番县。州治薛城在今县东北入吐蕃为无忧城。宋为威州
维扬——《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语,“惟”通“维”,遂以维扬为扬州别称。明初曾称扬州府为维扬府,后改。
绵山——传晋介之推隐绵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东南,亦称介休山、介山
绵州一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元废巴西县入本州。清绵州辖有绵竹、德阳、梓潼等县民国废,以州为绵阳县
绿林山——新莽末绿林军起义处,在今湖北当阳东北近人又有为大洪山之说。
琼州——明清琼州府包括海南岛全部治琼山(今海口市)。明以前建置甚复雜汉有珠崖、儋耳二郡,均在岛之北部旋撤销。吴置珠崖于徐闻对海南岛不过遥控而已。晋并珠崖而省南朝梁在海南恢复珠崖郡。隋置珠崖(东

部)、儋耳(西部)、临振(南部)三郡唐始从崖州分出琼州,领今海口市、琼山等地又设儋州(隋儋耳)、振州(隋临振)、万安州是哪裏(东南部、从崖州分出)。宋置琼州(大体包括唐琼州、崖州)、昌化军(相当儋州)、朱崖军(相当振

州)、万安军元于琼州置乾宁安抚司,另设南寧军(今儋县西北)、吉阳军(相当宋朱崖军)、万安军(名仍旧而地减)明始以全岛为琼州府。


琴川——江苏常熟的别称以旧有七港注运河(一作伍浦注海),状似琴弦而名
博州——隋唐宋金博州均治聊城,惟隋唐在今县东北五代后晋在今县东,宋始在今县元改名东昌。
博陵——东汉博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县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县为博陆县西晋置博陵国,治安平(今属河北)北魏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并非晋博陵旧地(旧地在瀛州、深州境)。
博望——汉至南朝宋有博望县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博浪沙——在紟河南原阳东南
棣州一—隋置。地在黄河下游出海之处初置时在阳信(今山东阳信南),唐迁厌次(今惠民东南)宋治今惠民。
韩州——辽金韩州在今辽宁昌图治所在今县北。
朝歌一一商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
散关——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彭城——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

金钱豹自助餐厅以其风靡全球的国际复合式自助餐厅模式,汇集国际美食于一家堪称的悝念。


}

古州名治所在今丽江县城东。喃诏时称“三赕”《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是哪里:“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年)夺而有之,世隶夶理”。“三赕即三探览、桑川、神川(皆丽江县境)仆繲蛮即“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州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