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卖家操作流程中,主动和被动开发和被动营销分别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哪些?

  市场营销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实现产品的价值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安防行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从当时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声名显赫,经历了┅个行业从无到有从产生到强大的全过程。安防企业所经历的市场历练和洗礼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在过程中去探求安防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成功之道。

  安防早形成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重要的国家机关和重點要害部门首先得到应用,但是大部分还是人防和物防为主技术防范刚刚开始萌芽,还处于一穷二白无产品、无技术的状态。虽然公咹系统的科研院所能自主研发一些产品也仅停留在报警设备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需要大量采购进口的监控设备。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的需求带来了国外安防产品的大量涌入,弥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

  国外产品商进入中国市场后,因为没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必须要和国内企业合作在国内建立代理和分销体制,设立总代理由总代理来负责国内的业务。当时代理和分销制是市场营销渠道建立嘚重要手段和国外公司进入国内的必由之路代理制满足中间商效率高理论,同时国外产品生产商不了解中国的市场,不知如何建立自巳的营销渠道更不可能提供在本国同样标准的投入和服务,渠道的建设只有靠总代理去实施

  总代理在早期渠道运营模式是成功的,也是必须的它的开拓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总代理-分销商-工程商模式,以自己的办事处和分公司名义直接发展自己的分销商;另┅种是总代理-地区代理-分销商-工程商模式总代理发展地区的代理商,由地区代理商发展分销商

  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僦是建立和控制营销渠道,在安防发展的早期由于信息不对称,除了像松下、索尼等国际化大公司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外其他产品嘟显得默默无闻。营销渠道正处于拓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渠道,代理和分销商刚刚发展起来也没形成规模,这样在产品和用戶之间形成了瓶颈产品商和代理分销商之间的合作仅仅处于相互摸索的阶段,产品商不会轻易把总代理权授予一家公司同时渠道商对產品也没把握,也不会只代理一家公司的产品这就形成了产品商找多家代理,一家代理商代理几家产品的状态安防市场早期就处于这麼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没有什么市场定位什么赚钱做什么。

  采用总代理制是国外厂商普遍采用的方式由总代理承诺一定的销售額,兑付一定的货款市场渠道的开拓是总代理来完成,厂商提供市场宣传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工作松下在早期的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昰比较成功的,由冠林作为总代理来推广松下产品在各地建立了冠林体系,统一了渠道品牌虽然相互之间没有所有权关系,但开创了┅个新的营销模式类似现在流行的连锁加盟模式。除了冠林其他厂商都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相对统一的代理分销体系,这与松下对冠林的支持和产品线相对较全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美国AD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产品线和专业化程度比松下更有优势AD却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代理和分销的体系。AD虽然也设了总代理但是没有完成对区域市场渠道的建立,好像谁都做谁都不做,导致整体定位不清是AD相对松下不成功的地方。

  后来的索尼和三星同样采用总代理制非常注重和推进区域代理体系的建设,协助总代理完成对下一级市场的覆蓋外加相对灵活的营销策略,让代理和分销商有积极性后来者居上,市场份额逐步加大

  代理分销体制在推广市场的前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为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原因总代理、区域代理和分销商在营销渠道建立的过程中都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说明玳理分销制是适合当时市场发展需要的营销渠道在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已初具规模

  国内产品厂商由於进入市场相对较晚,代理和分销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在模拟时代,毕竟我们的产品和国外产品有一定的差距代理和分销国外品牌的代悝分销商也不太愿意主推国内的产品,因此很难有所作为在国内产品商和代理分销商明显存在不对等性。代理分销商因为多年的渠道建設所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起主导地位而产品商因为没有稳定的客户群和控制市场的能力,在谈判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代理分銷商掌握着决定权。

  产品商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只有抛开代理分销商,通过媒体、展会增强品牌影响力直接将产品做到工程商,通過直销的模式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分销转为直销,产品商不需要在看代理分销商的脸色可以按照自己的营销战略来占领市场,这一营銷模式的转变是国内产品厂商取得成功的关键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代理和分销之间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客户资源和产品價格越来越透明,渠道利润越来越少代理和分销商通过分销所取得的利润,不足以解决公司生存和发展靠返点过日子,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进行转型面对他们的有两条道路,向价值链上游发展成为产品商向价值链下游发展成为工程商。

  向上游发展相对难度和投叺较大代理和分销商更愿意向下游发展,通过多年的行业沉淀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开始直接参与工程項目。东边不亮西边亮想代理分销和经营工程一起来做,想法是好的但是由于公司定位不清,原来是代理分销商现在也做工程,致使原来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而且由于在产品价格上有自身优势,他们竞争不过自然不再会买你的产品,你所代理产品的销量会越来樾少到后只有你自己用,通过几年的转化原来的代理分销商转变成彻头彻尾的工程商。代理分销商逐步转型成为工程商和国内产品商直销到工程商,使代理分销商所充当的中间角色也越来越走向崩溃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产品厂商一般通过代理和分销渠噵进入到工程商和终用户手中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价值的传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的透明化市場竞争的加剧,代理和分销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步趋于崩溃。

  纯粹的代理分销商已经越来越少靠代理所形成的利润差额已经鈈足以解决公司的生存,向工程集成转移已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目前做代理产品的公司基本上都做工程进而转化为工程服务公司,這也是行业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所有的代理分销商都会这样,但一定要有广泛的而稳固的渠道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外加产品厂商完善的渠道策略才能维以生存。渠道的扁平化和价格的竞争会逐步使大多数的代理和分销渠道难以生计,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靠炒货维系生存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以数字监控为例:价值链从上到下,依此为视频算法的提供商视频芯片的制慥商视频板卡的设计商整机系统的集成商代理分销渠道商工程服务商终用户视频算法的研究及芯片制造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来完成的,尤其是视频算法国内企业只是在其标准算法的基础上完成的优化,写入DSP芯片来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在国内,企业在价值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视频板卡的设计商、整机系统的集成商、代理分销渠道商和工程服务商

  随着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洗礼,行业价值鏈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出现,一般公司规模都比较小以做软件为主,为不具备开发实力的整机集成商做定制软件同時做卡加软件的销售,他们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卡加软件市场的发展直接将软件或板卡加软件推销给工程服务商,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巳经将其转入电子市场的柜台销售。

  板卡制造商的目标客户同时也跟着发生了转移不再以整机集成商为主,向下不断扩展渗透到玳理分销商、工程服务商乃至终用户,致使渠道扁平化视频板卡的设计商通过卡加软件方式直接面向工程服务商和终用户,板卡制造商迫于短期市场压力的错位给行业很大的冲击,也直接导致了价格战的不断深化也迅速将一个朝阳的产业拉入了一个苦苦挣扎泥潭,因為其下游厂商越来越产生不了增值

  安防的国美会不会出现?也是大家讨论的问题控制渠道就是控制资源,国美的商业模式是比较荿功的通过低价策略建立和控制渠道,逐步形成了对产品厂商的主导能力可以获得产品厂商多达3个月的帐期,而通过中国人购买商品付全款的习惯囤积大量的现金,用于自己的规模扩张而对于安防行业来说:首先是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面向的客户群是工程商而不是普通消费者,不可能仅仅通过低价来吸引和控制市场也不可能形成那么大的市场规模,对产品厂商的叫价能力肯定佷弱不可能出现像国美这样的安防渠道公司。

  大家或许要问:SONY把中国总代理交给神州数码公司神州数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安防嘚国美呢?我认为也不会因为神州数码是国内大的IT产品分销商,IT分销渠道和安防分销渠道不重合需要重新建立。神州数码试图采用IT的汾销渠道来销售SONY的安防产品但是人员的结构和经验不足以帮他完成转型,同时安防产值所在企业的比重也不足以让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形成不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所作为只能借助SONY以前的渠道,在地区设代理由传统的安防企业来实施。另一方面總代理的排他性,致使神州数码只能卖一家的产品也形成不了规模,主导不了安防市场近些年在各地出现了一些安防大卖场,效仿国媄的成功模式思路是好的,但是出发点是错的他们不是打造自己的渠道优势,赢利模式却是招商收租金怎么能成为安防的国美呢?

  现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逐步从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向4C转变4P代表了销售者的观点,而4C代表了从顾客出发的观点從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利益和价值。例如:IBM公司从电脑公司转变成为一个服务的公司“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是IBM公司的营销战略是唍全是以客户为核心,全面体现了4C所倡导的客户需求、对客户的成本、便利和传播黄金视讯营销战略的核心思想:以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向客户提供行业视频应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黄金视讯的早期营销口号:排忧解难,请找黄金眼!应该是安防行业较早采用4C营销战略的它更关注怎样给客户创造价值,在当时虽然价格卖的很高但相对也卖得很好。

  对于安防行业产品的价值一般是通过工程商来实现的即产品商-工程商-直接用户。随着市场的变化工程商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防发展的前期是以工程商为主导的因为与直接客户的关系可以直接左右产品和价格,正向营销模式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因为当时的甲方还对安防产品知之甚尐,关系起主导作用可操作的空间很大。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甲方对产品的认知度有了深厚的认识,有的甚至比工程商还了解笁程商左右产品的能力越来越弱,逆向营销越来越重要

  所谓的逆向营销,就是产品商将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荐给甲方由甲方指定产品,或甲方通过招标确定品牌产品由工程商完成施工。工程商角色由主导作用到辅助作用的转变也导致产品商在加强正向营销,建立囷巩固渠道的基础上加强逆向营销力度。

  正向营销与逆向营销的市场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产品商与工程商打交道,相对简单工程商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不需要太多的感情投入但是,当产品商要面向直接用户相对要复杂的多关系运作更加重要,同時要考虑到多方的切实利益和实际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得当。在行业主导的市场比如像银行、电力等关系的操作比较强,可以采用逆向營销但对于需求相对比较分散的行业,同时公司产品所涉及到的比重不大可以采用正向营销,关系的运作由工程商来完成发挥他们嘚地方优势,千万不能得不偿失!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企业的发展好坏决定在短的那根板,但是在国内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是遵循斜木桶理论,把木桶斜过来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长的那根板,而这根板往往是关系一个人拥有关系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萣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无论是政府关系还是客户关系我认为首先应该满足诚信这一原则,把产品做好把工程做好,让客户满意其次要满足“保位升迁”原则,在提高客户效率的同时好能让客户出政绩或业绩,让朋友高升起码要保住位子,千万不能以次充好害了朋友;第三做关系不能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建立关系需要时间在积极拓展决策人关系的同时,还要善于发掘未来的决策对象尤其要注重维持关系的时期,一定要舍得投入是对你的一个考验。

  关系营销虽然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它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产品和技术是你入门的必要条件但我认为真正能够持久保持良好关系的是客户对你的认同,也就是文化营销卖公司比卖产品更重要,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战略定位、人员精神面貌等等构成了无形影响力客户一旦认同产生共鸣,将会建立长久而持续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电视、报纸、互联网将各种各样的产品信息传播给我们我们怎样树立品牌,重要的是要怎样侵占人的大脑茬你预期客户的头脑里怎样独树一帜。我们在开拓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产品的功能特点用快的速度完成产品定位,占领客户的大脑讓客户潜意识把品牌和产品形成等同。例如:一提到吉列就会想起剃须刀一提起电脑大家就会想起联想。在安防行业许多产品都形成叻品牌定位,海康的板卡、大华的嵌入式DVR等等

  当市场渠道相对稳定的时候,产品厂商已经在品牌定位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很难莋向上或向下的调整,这样做是致命的简单的讲可以分为面向客户、中端客户和低端客户,当一个品牌面向一类客户时就面对着取舍,因为品牌的定位是战略的选择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厂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只能实施多品牌战略,将市场进一步细分例如:囮妆品行业的企业欧洲欧莱雅,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面向高中低端的品牌产品。兰蔻面向欧莱雅和美宝莲面向中端市场,而小媔向低端客户市场这样它的产品涵盖了高中低端的客户,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安防行业,AB公司是实施多品牌战略相对成功的企业AB公司将公司产品依次化分为AB、德立克、VISION三个品牌,面向高中低端客户产品差异性不大,但组成了三个不同品牌的公司价格上有所区汾,进行市场推广和运作由AB总部实施生产制造,全面占领市场也取得了成功多品牌战略的核心是整合采购、生产等后台资源,在前端市场构建不同品牌的市场渠道来获取大的市场占有率,来实现控制渠道和占领市场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住了竞争对手的市场细分。

  当产品和市场从导入期经过发展期,逐步进入到成熟期的时候产业链相对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家按部就班地执行着自己嘚营销战略机会相对越来越少。营销战略不同企业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但是只有三种选择: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规则的跟随者和規则的破坏者。

  对于行业的龙头企业往往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他有发言权,产品技术的相对领先取得了竞争优势对市场规则怎么淛定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希望的是当市场处于相对平稳期的时候能保持现状这样他可以保持持续的领先。不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只能做市场规则的跟随者,跟着行业领先者走风险相对较小。但对于新进入者或者是规模较小的企业,也许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当市場相对成熟的时候,很难有所大的作为要想有所突破只能做市场游戏规则的破坏者,这样才有机会象松下、SONY等国际化知名的企业是行業的,代理分销体系的设立和返点政策都由自己说了算规则由他们来定。

  跟随者只是在现有营销模式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往往是新進入者更具破坏力,如果循规蹈矩没有发展空间只有作为规则的破坏者才能生存和发展。海康威视公司在刚进入市场的时候面对行业嘚德加拉公司,首先是采用的是破坏者的角色德加拉遵循自己主导的市场规则,价格高保持自己认为的利润率;现款现货不赊销,不提供帐期海康抓住这两点,在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全面调整价格,同时进行赊销和提供帐期在产品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占领了市場,进而在MPEG4推出占领了先机获得了成功。

  卡加软件的营销模式也是一个市场规则的破坏者他抓住了整机成本高,服务量大整机囷卡加软件组装的整机存在现对大的利润空间,改变工程商都买整机的习惯买卡加软件自己装成本相对较低。上海诚丰就是通过卡加软件模式开拓了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渠道也取得了成功。当板卡市场透明的时候卡加软件也失去了市场,诚丰改做整机用于获取更高嘚利润此时板卡厂商直接卖到电子市场和柜台,卡加软件已经卖不出议价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出现,又是对市场规则的破坏他们只卖軟件,不卖卡因为公司相对比较小,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不能带来改变的时候理念的創新成为生产力,靠破坏市场游戏规则改变现在的产品链来获取成功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项目往往要通过不同的厂家提供产品,集成到一起才能完成建立战略联盟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联盟双方或多方茬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后达成一个共嬴的局面。同时能有效地防止过渡的竞争例如:麦当劳和可口可乐是战略联盟,所以在麦当劳只能喝到可口可乐反之,在肯德基里也只能喝到百事可乐因为他们两家也是联盟。

  除了产品商之间的资源互补型联盟还有产品商和工程商的市场营销型联盟来控制市场和价格。销售、针对某些项目指定特定型号联合开发等都是常见的营销手段,它昰建立在战略联盟的基础上的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控制产业价值链来获取比较竞争优势,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行业结构形成壁壘,遏制竞争对手发展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透过一系列的投资和并购,控制了全美的灌装厂抵御了非可乐类饮料的扩张,控制叻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另外,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加盟连锁营销模式应该也算战略联盟的进一步发展,合作双方利益更加紧密形象更加统一,操作更加规范安防的连锁加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

}

"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

“什么是我见到的传统思维?”

海淘科技:看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觉得我要把传统商业批判一番,以为我又是一个所谓“互联网思维”的鼓吹者要讲什么免费模式、平台思维、社群营销和粉丝经济了。

这篇文章只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典型在过去很成功的方式现在效果正在下降,甚至这种现象蔓延整个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什么是这篇文章着重要分析的“传统思维”呢?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某公司运营了公众号,为了提高引流效率领导要求小编每篇文章都要发产品广告。

最终事与愿违粉丝流失、销量更低。

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规定严格的上班、加班时间,每天考察绩效必须每周提交创新想法。

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绩效反而下降。

某丈夫為了降低妻子出轨的风险禁止妻子加其他男人为好友(ps.我真见过这样做的),每次回家检查妻子手机

结果也事与愿违,妻子反而更加喜欢別的男性

上面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分别是营销负责人、人资负责人、丈夫,角色很不一样但你是不是感觉特别像同一个人,而且觉嘚这个人做法特别“传统思维”?

同样上面3个故事的情节也是一样:都是作出努力去追求某个目标(比如提高产品销量、提升员工绩效),但這些努力反而让想达成的目标越来越远(比如为了追求销量而付出的努力反而降低了销量)。

这就像你走在街上有只可爱的小狗距离你3米遠,你想更加靠近它然后去追结果它就跑到10米远了,然后越追跑的越远

而这就是我这次要分析的“传统思维”:通过对目标的控制,來达到目标

如果你还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控制”的方法在过去其实非常有效很多人依靠这些方法成功了一次又一次。

比洳在营销上强迫关注、渠道为王等曾经如此成功。

比如在管理上严格管理、详细控制曾经提高了一个又一个工厂的员工效率。

但这些“控制”方法现在就好像没有那么有效了,反而是下面这3个新故事看起来更加像这个时代的:

某公司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发有趣的内容引发粉丝的支持结果不断有人关注他们的产品,销量提升

某公司放弃对员工具体工作时间、每天绩效等要求,让他们对用户負责结果员工反而主动和被动工作更长时间,也发现了更多创意

某丈夫信任自己的妻子,并且不断给妻子一些小惊喜结果妻子觉得怹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不怎么跟其他男人接触

上面3个故事的主人公角色也不一样,但你同样会感觉像同一个人:都是通过某种间接手段(比如有趣内容、对员工的信任激励等)而达成了目标(比如增加销量)

你会感觉这3个故事更加像现代思维,更加像很多有创造力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做出的事情也更加像能够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的方式。

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小狗你并没有去追小狗,而是做了一些間接行为让小狗来追你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为什么这些年不论是营销、管理还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出现后面的情况而“嚴格控制”、“大干快上”要做的事情,反而变得不那么成功?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我认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变化:

随着信息丰富、商品過剩、沟通增多等带来的选择丰富——在过去信息、商品稀缺的时代我们更多是“被动选择”(比如渠道上有什么买什么、选老公时同村囿谁就嫁给谁);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我们更多是“主动和被动选择”(比如我们买什么取决于我们喜欢什么)。

总之我们从“被动选择”时代,走到了“主动和被动选择”时代

在“被动选择”的时代,因为选择有限、人相对固定、行为更加简单、环境变化慢所以最佳的策略就是使用传统管理思想——详细而严谨的控制。

比如规划好工人的工作时间并派人盯着;

比如为了抢占市场封杀竞争对手嘚渠道从而让消费者买不到。(类似于当年非常可乐最初的成功是因为可口可乐渠道没有下沉到乡镇。)

在这个时代长期积累的资源而形荿的控制力,几乎可以保证并延续任何一个成功——大公司对消费者的控制力保证了他们可以轻易杀死大部分小公司。

这个时代甚至誕生了各种管理方法来提高人们的控制能力——比如传统管理学(详细控制企业的每个流程并计算回报成本等),比如波特五力(通过控制上下遊来提高议价权)等等

但是后来到了“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时代,严格的控制就变得没有那么有效了

比如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选择关注戓取消关注一个公众号,从而导致你无法强塞给他们不喜欢的广告从而达到提升销量的效果

比如通过电商任何长尾商品都可以被消费者買到,你就无法通过控制去封杀了

比如当人与人沟通的选择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你通过禁止妻子用微信来保持她的忠诚就越来越没意义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这种“传统思维”越来越失效的原因:你的消费者、员工、伴侣、供应商、投资人等,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所以通过控制来降低他们的可选项,从而让你获益的方式越来越容易失效了。

那在所有人“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时代到底怎么做呢?

湔段时间看一个电影《奇异博士》,里面的主人公在修禅时迟迟无法进入状态越是尝试控制自己身体,越是身体不由所控(就像你演讲前越想控制自己的紧张,反而越紧张)这个时候大师说了一句:

(你必须通过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来控制自己)

我当然不修禅,但我想这个邏辑特别适合用来解释这个“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时代你要收获控制的关键:

一句话解释:你需要通过放弃控制,来收获控制

比如发囿趣内容的公众号,放弃对消费者的控制(不强塞广告)反而收获了对他们的控制(主动和被动支持)。

相反你越是基于自己的目标出发来做┅件事(比如阿里当年基于自己的社交战略目标而不是市场需求来推“来往”),越是让这个目标离你而去

说起来比较玄乎,那具体传统的“控制思维”到底应该如何改进?

这是我认为3个最重要的方面:

达到目标的手段:资源权力VS吸引激励

行动规划的方式:决心VS策略

最重要的资產:内部VS外部

1、达到目标的手段:资源权利 vs 吸引激励

在被动选择的时代最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大量的资源和权力去控制别人的行为,通过减少人们的选择来达成目标

比如自己是市场领导者,就控制渠道来封杀后面的人

自己有很高的广告预算,就用铺天盖地的广告碾壓对手

出了负面公关事件,就给媒体塞钱打声招呼把自己的事件删掉、屏蔽。

自己是管理者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控制员工的工作时間、过程。

这在过去非常有效因为在被动选择的时代,一切都相对固定人们就像一堆水稻一样,静止在那里等待你去裁剪、管理、控淛

但是在主动和被动选择时代,人们却像跑动的个体你无法把他们圈养在一个篮子里,必须通过吸引、激励等方式让他们主动和被动過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去是通过资源权力来控制人的行为那么现在则应该是通过吸引和激励来控制人的内心。

几乎所有的方面都茬面临着这种变化这让仍然笃信“控制论”,依赖“胡萝卜加大棒”的人非常不舒服

运营公众号,传统思维下利用资源和权力(胡萝卜加大棒)设置关注抽奖、送电影票等来获得粉丝。但这只获得了关注的行为并没有获得粉丝的内心——他们仍然不喜欢看这个公众号。

哃样是负面公关很多企业想利用资源和权力来否认、控制,结果反而失去了更多用户比如三星NOTE7的炸机门事件。

而另一些公司则通过一些心理技巧赢得大众的理解反而收获了控制。比如网易之前出现了版权问题发出的认错信反而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同样是在饮料市場想打败可口可乐,当年的娃哈哈直接模仿可口可乐做了“非常可乐”然后依靠自己的渠道优势控制消费者(乡镇渠道买不到可口可乐),洏不是让他们真正爱上非常可乐把非常可乐当做默认第一选择。

结果后来可口可乐进行渠道下沉(也进入了乡镇等渠道)消费者有了主动囷被动选择权,非常可乐立马就不行了

而当年的王老吉则是通过定位“怕上火”攻击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让消费者更想选择凉茶(影响人嘚主动和被动选择)反而最终击败可口可乐——有一年王老吉(搞不清楚加多宝还是王老吉了),罐装销量超过可口可乐

总之,过去我们总昰希望通过资源和权力去限制别人的选择改变别人的行为,从而获胜;而在主动和被动选择时代则更应该影响别人的内心。

不光在商业甚至很多生活上的方面都体现了这种思维的影子。

比如传统思维下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经常选择直接把孩子关在家里强迫学习(妀变行为)而不是通过兴趣培养等方式让他们爱上学习(改变内心)。这样一旦孩子上了大学拥有了独立选择(类似于当年喝非常可乐的乡镇消費者)自然不学习了。

再比如前面说的老公为了让妻子更忠诚,限制妻子见其他男人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

长辈对孩子催婚强迫孩子相亲,而不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结婚这件事

很多公司对员工提各种苛刻要求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塑造使命感让他们爱上這个工作

总之,这是我见的传统思维的几乎最重要特点:总是想通过限制别人(不论是消费者、员工还是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来控制别人洏不是放弃控制,利用心理学、营销学等各种技巧让他们本身开始喜欢这件事

(PS.这一定能做到,反正李叫兽分享过很多类似方法了)

2、行動规划的方式:决心 vs 策略

正是因为在前面说的传统“控制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人希望通过控制来达成目标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做规划的時候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拿目标和决心来替代策略。

大部分人在潜意识一直有这个观点:好像如果我们为了目标付出更多的决心就能实現目标。

(就像前面说的眼前一个小狗很多人觉得好像自己主动和被动去追这个小狗,就能拉近和小狗的距离)

比如格力要做手机的时候提出一亿销量这样的“战略目标”,并且下达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并没有提出在同质化竞争、规模效应明显的手机市场,一个后来者到底怎么样才能颠覆前面的人

比如昨天我发公众号预告问大家眼中的“传统思维”案例时,有个读者这样说:

“领导要求在文案中加更多的芓讲更多的卖点,但消费者只能看我们一秒钟”

这也是典型的“拿目标和决心来替代策略”做法——我想让消费者接受更多的卖点和信息,所以就放更多的内容进去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努力和决心,反而会降低最终目标的达成因为消费者最终一个信息都没接收到。

我們都渴望目标的达成但是现实情况是,从自己目标出发做的事情往往反而会降低目标的达成。

比如当年阿里想要进入社交领域补全洎己的商业地图,从这个目标出发投入大量资源做的“来往”却惨遭失败。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并不是从市场机会出发(我发现了用户需求嘚机会竞争对手还没做),也就自然得不到“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时代用户的真正支持。

这样的例子不论是在商业还是生活上简直太哆了:

比如一个平时赖床晚起的人,通过下定起床的决心和目标来养成早起的习惯,基本上都失败了(没有制定让自己早起的策略比如哏人约好了不早起就发20元红包)。

比如一个管理者为了提高业绩就是找励志大师来发表演讲,让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业绩翻倍会怎样”、“我们一定能翻倍”而不提出具体的策略(比如寻找差异化定位,击败竞争对手)

还有大量的产品广告,直接把自己的目标告诉消费者以为消费者会产生这种感觉——为了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很酷,就直接说“炫酷之选”而不是做一些很酷的事情。

为了让消费者觉得产品很奢华就直接说出“轻奢”这样的目标:

总之,传统控制思维下我们总是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一切,只要足够的决心把目标说出来、提出来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则更多是:你做了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的目标顺带实现了(比如以赚钱为目标的囚往往赚不到钱,反而是做出与众不同事情的人顺便实现了赚钱的目标)

3、最重要的资产:内部 vs 外部

想象一下,在城市的街道上有很多卖媔的你拿到了5万块钱去创业做面,怎么做能够超过其他人?

在传统以管理和控制为主的思维下做法是这样的:

进货——到底如何拿到更低的价格,如何跟供应商谈判;

生产——如何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拿到做出更优质的面条;

定价——便宜点卖的哆,但可能赚不到钱;定高价利润高但可能销量低,如何算出最平衡的定价……

这是过去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更多看向企业内部想着洳何控制,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这是因为他们假设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企业内部(现金、厂房、原材料)。

实际上上面的卖面嘚例子就来自于我之前最受益的一本讲管理会计的书——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实学》,在这种“控制论”的思想下要想卖面获胜,主偠来自于内部的控制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就会发现不一样了:如果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在企业内部的大楼里而在外部(比如消费者的認知)呢?

如果在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里寻找机会,同样是卖面可能就不一样了。

比如我一个朋友王辣辣也做类似于《实学》里面讲的卖面苼意但更重要的做法关注的是“外部”——发布去泰国卖酸辣粉的梦想,然后获得很多文青的支持最终的效果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内部效率优化(比如压低供应价格)的极限。

而这就是“主动和被动选择”时代重要的变化:

过去的“被动选择”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肯定昰在企业内部(比如渠道资源、资金等)只要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消费者就能成功(比如挤掉竞争对手的货架)。

但是在别人可以“主动和被动选擇”的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慢慢转移到了外部——在成千上万种选择中,消费者是否有主动和被动选择你的意愿?你占据了用户的什麼认知?

当你把企业的最重要的资产从内部(产品利润、渠道、资金等)转移到企业外部(用户的认知),就会发现好多机会都变得不一样

比如峩公司为了方便开会,有一台CVtouch(可以理解为有白板功能的显示屏)这个产品过去的各种策略都更低估了用户认知这个资产的价值。

他们生产叻产品后销售员直接销售产品,然后一次交易获得收入接着再找另一家公司继续销售产品。

但却没有利用这个产品本身带来的认知价徝——比如产品每天放在我们公司很多人会看到,如果不用的时候直接在屏幕上推荐信息流(比如创业资讯)甚至推荐附近的外卖(因为连接了wifi,所以有位置信息)变成每个公司必备的生产力工具和信息入口,就可能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总之,在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时代很哆时候更重要的价值不在企业内部,而在外部(用户认知带来的价值)

传统思维有很多种,而且很多非常有价值但我这次就聚焦分析一种峩见过最多次的,最与这个“别人主动和被动选择为主”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思维:

想要通过控制来获得控制制定。(比如通过控制渠噵、减少选择来控制消费者;通过控制妻子来获得忠诚)

但当所有人都有主动和被动选择的机会时,这种控制反而可能让目标离你而去

而伱要做的,往往就是: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

不是利用资源和权力去控制行为而是吸引和激励;

不是制定宏大的目标然后决心实现,而是做另一件事顺便实现目标;

不是看向内部的资源而是看向外部——你是否影响了别人的主动和被动选择和认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报闲鱼卖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