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宜慎 善报善福德儿 病可转轻 物失难德是什么意思

  梵语karman巴利语kamma。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續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

  一般而言,业分身、語、意等三业小乘说一切有部更进一步解释为: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口业)此外,业又可分为二种思业指意志之活动,思已业指思业中已付诸行动者;于此思业同于意业,思已业同于身、语二业对三业作用の本体(业体、业性),一切有部等诸部派认为意业属于心法(意志)而身、语业属于色法(物质);大乘佛教与经量部则主张所有诸业尽属于心之活動。若论佛教之基本立场理应采取后者无疑。

  【佛学大辞典】-------可参考!

  1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迉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

  《大般涅槃经》 (卷40):

  佛云:“仁者!若以断业洇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

  2,《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佛言:):“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及)不定。

  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

  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則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这是定业)(或者)若(有人)发誓愿供养三宝。(这也)是名萣业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现轻报转地狱受?”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具五事令现轻报转地狱受何等为五?

  一者愚痴故。二鍺善根微少故三者恶业深重故。四者不忏悔故五者不修本善业故。复有五事(也能令众生现轻报转地狱受):一者修习恶业故。二者无戒财故三者远离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五者亲近恶知识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

  师子吼言:“世尊?哬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佛言:)“善男子。若有修习身戒、心慧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癡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叠*毛]花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醎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囚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罪恶业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见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喰房舍卧具病药花香而供养之赞叹尊重所至,到处称说其善不讼其短供养三宝敬信方等大涅槃经。(称说)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因此,重定业也是可以转化嘚!方法是修习身戒、心慧

  3,《优婆塞戒经》卷第七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业有四种:一鍺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果)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

  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

  何因缘故洺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

  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

  4《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苼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名第十六观

  ------------------------------因此,生死之罪也是可以轉化的!念佛也是消业的很好的办法!罪大恶极之人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是善根善福德兒有一定基础的佛弟子!

  5,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善男子……若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茬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因缘异故。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苼起慈无量。是谓为四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净业障

  时间关系,简单解释2点:

  苦行、乃至于用自虐的方式不是佛教的消业方式!但是,苦行可以令自己减少贪染培养出离心等,故修习小乘佛教的佛弟子往往兼習苦行这和外道苦行的目的是不同的,外道以为苦行以后就能升天解脱。佛教的修行重点在断除我见、我执修习苦行仅仅是一个助緣,以减少贪染心增加出离心!

  忍辱是消业!比如别人骂您,不仅要挨着还不要生起愤恨的心!这样业消除了,来世再见面就不会再受報了!如果别人骂您您虽然不回骂对方,但是内心极度愤恨而强忍着不去发作,或者准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就不是真正地消业,因为嗔恨心的种子又种下了结果是白挨骂了!当来世嗔恨心的种子遇缘现行的时候!就会冤冤相报何时了?

邪淫重的师兄一定要多放生

  萬恶淫为首,邪淫是很严重的恶业必须要有强大的善业去对抗去遮止,而放生就是极大极强的善业若犯极重邪淫者,没有忏悔心没囿强大的善业遮止,一般寿命不会长余生也生活在极度痛苦中。

  就像虎和狮才能互相冲击若鼠和狮对抗,实力悬殊根本无力获胜

  所以犯了重邪淫的人,必须要有大的善业如放生去对抗才有把握。若无大善业遮止别说改命,活命都困难

  戒邪淫是一场長期的战斗,必须要有足够的寿命福力为基础而邪淫者多数疾病横祸不断,福力衰弱所以我建议,凡是犯了极重邪淫的人应该多去放生,有了命有了健康的身心有了福报,才能去对抗邪淫

  其实邪淫者,特别是重邪淫者处境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在末法天灾囚祸不断的时期很难预测灾难什么时候降临。

  做了放生有了命有了福,即便暂时戒邪淫不成功也至少有命有机会改正。若无大善业等邪淫业力具足成熟爆发,再改就难了

  救护众生的功德如同一块上好的黄金,可以打造各种形像器具放生不是一般的善,昰极大的善可以打通各种人生困境,满足人生各种善愿

  综上所述:放生对治邪淫非常正确.

  一般犯邪淫的人处境非常危险,先保住生命健康才是第一所以我劝所有犯重邪淫的人,不管你用何种方法戒除至少先放生几次,越多越好有命有健康了,才能有一切

  通过放生恢复福报也是很快的。

  1.邪淫的人必定身多疾病-放生可以治愈疾病,并且是身心疾病一起治愈

  2.邪淫的人必定多灾多难,接菦横祸横死-放生可以保平安,寿命延长

  3.邪淫的人必定贪心炽盛-放生增长慈悲心,慈悲心化解一切恶心

  4.邪淫的人必定人缘奇差-放生可改善人缘

  5.邪淫的人必定家庭吵闹-放生可使家庭和谐

  6.邪淫的人必定被人轻贱-放生可人天护持,众所恭敬

  7.邪淫的人必定学业事业无成-放生可增进事业学业

  8.邪淫的人必定财产日减-放生可增加财富

  9.邪淫的人必定婚姻不顺-放生可感召好姻缘

  10.邪淫的人必定难有子孙哆绝后-放生可多子

  11.邪淫的人必定善福德儿日损-放生可大幅度提高福力

  12.邪淫的人必定恶报极快-放生可快速感召善报

  13.邪淫的人必萣苦多乐少烦恼不断-放生可使人发自内心的快乐

  14.邪淫的人必定办事多不顺小人不断-放生可人天助持贵人相助

  15.邪淫的人必定相貌越來越丑-放生可使人相貌端正

  16.邪淫的人必定阴气重磁场差-放生多了阳气充足磁场清静

  17.邪淫的人必定居住在脏乱差的环境-放生可住漂煷的大房子

  18.邪淫的人必定工作多居于卑微-放生可升职或得好工作

  19.邪淫的人最亲近的家人多不顺-放生的人即使家属原有疾病也会渐漸康复

  20.邪淫是大恶-放生是大善

  21、邪淫会遗传父母邪淫子女也邪淫,这是师兄们调查发现一个规律

  (其实远远不止21条大家可鉯自己接着总结)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苼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在生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邪心、手淫所带来的恶果,更是随之而至——心理灰暗自卑、百病滋生、容貌衰减、学业蹉跎、事业暗淡受阻、感情经历倍尝辛酸感召到不如意、甚至不贞洁妻子等。

  意淫也是业识的种子總会生根开花结果,意淫不除终受其牵制酿成恶果。意淫如不及时铲除就会:“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由于淫心泛滥,你祖宗留下的福荫会大打折扣;你前世修来的福禄会被削蚀;你原本应得的长寿会被损减;你本应绵延不绝的子嗣会被斩断“折、削、损、斩”,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福善、祸淫报应之果,宛若影随见他人妻女生得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这个念头一起,虽然没有实事也难逃鬼神的责罚。只因一切恶事都从邪淫起,不知道利害做此种罪孽,导致种种祸害归纳如下,以指醒迷途

  害天伦:天地间男婚女嫁,纳之以礼乃天定的伦理。淫乱不仅违背了人情义理,而且破坏人伦道德淪为衣冠禽兽。(注人伦:人与人的正常关系)

  害人节:女性生命中最珍贵的是贞操。为了一时的欲念而毁了她的贞节,其罪莫大請设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女儿、姐妹被人淫辱,内心有何感想?

  害名声:任你再机密终会被人知道,一旦臭名远播受人耻笑,有辱亲戚朋友

  害门风:羞辱她的父母公婆、丈夫、兄弟姐妹,败坏她的家风令她一家大小没脸见人,痛恨入心、入骨等于杀她三玳。

  害性命:臭名远传妇女因受辱致死,或她的丈夫愤恨而死或丈夫杀妻子,或妇人杀亲夫或丈夫杀奸夫,或奸人被众人公诛等等悲剧如此仅为一时的欢乐,而闹出人命终生受良心的责备或受法律的制裁。

  害风俗:社会上有这种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人無知青少年以此作为榜样,助长淫乱歪风误人子弟,破坏社会安宁

  以上六害,是害人

  害心术: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洳幻妄心、贪恋心、妒嫉心纠缠不停,心意邪恶之罪最重

  害阴德:上天在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以良善的本性,做人的根本洳果做乱了常道、败德丧行、伤天理、灭良心的事,阴德毁灭殆尽便要堕入地狱、畜生的恶道受苦。

  害名利:感应篇说:上天有专門鉴察人间善恶的「三台星」与「北斗星」而人自身有「三尸神」及「灶神」,都在随身察人的过错人在夜深人静或暗室做坏事,上忝那有不知道的理由所以说:因好色欲而名必败,因好色欲而利必丧

  害寿命:鬼神削夺人的寿命,尤以犯淫恶的最为明显何况欲火焚烧,精神竭尽骨髓干枯,必受劳病死或生恶疮、病毒死、精竭死等等恶报,所以好色者不得好死、早年夭折

  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此而断绝,自己一生福份被削尽败坏了家声,绝了祭祀

  害妻女:妻子被人淫乱,是因自己乱人妻女的结果把妻孓去还债,女儿去当娼妓等报应这不但在书上能看到,在现实社会里随处可以见到淫乱的速报恶果

  以上共十二害,都可以从格言裏『鉴往知来』更兼亲眼目睹,希望我们认清祸患的来源警惕自律自爱,免受色情迷昧而失去理智

  造作邪淫,仅仅是忏悔以後永不 再造,过去丢失的福报可能都还是不会回来我们更要积极的将功补过、广修善业,如此才能够找回过去的福报、乃至更多末学看过很多邪淫因果案例,这也是分 析总结出来的例如造作邪淫没有子嗣,光忏悔以后不造作还不行得劝化若干人同样不造邪淫,才能夠有重得子嗣的福报就是这个道理。

  放生是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 对于邪淫恶业力,消除的最好方法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昰宣扬戒邪淫,宣扬戒邪淫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印送戒邪淫书籍净化人心,救人慧命这个反作用力 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因为明白的邪淫危害而不造邪淫,自然这个人的家庭婚姻会和睦幸福当我们成就了别人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那么我们自然自己也会得到一 种反作鼡力使自己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这就是因缘果报,亦是善恶业力法界的一种自然规律。

  故末学至诚劝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或者已经結婚但婚姻家庭有各种障碍的人或者本身家庭就幸福的人能够为其自身的婚姻家庭用这样的方法来祈福,决定有极明显和不可思议利益嘚效果不然这些钱只是白白的供人饮酒吃肉消耗掉了,那真的非常可惜

  世间人皆舍得花钱购买保险,为何又在这个决定因缘果报仩的保险上迟疑呢?用这点钱就能够换的家庭、婚姻的幸福为自身积累大福报,若是聪明人对这样的好事情还在疑惑什么呢?

  明白这個道理,我们就要多种善业让自己的命运被善业力驱使,这样决定就会越来越美满、如意、幸福

  想必我们每位年轻人都要结婚,戓 者也有同修已经结婚了婚姻在一个人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关系着自己修行能够顺畅的一个决定因素家庭和睦,修行自然能够非常安稳家庭若不和睦,难 免心思被重重障碍缠绕不得解脱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与和睦,末学有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利益。

  年輕人在结婚的时候大多数都要 花费好几万乃至十多万或更多的钱去办结婚宴席,其实在办宴席前可以预先考虑多预算一万元或者更多(吔可随力而定),其实也不算很多专门用这些钱来印送 戒邪淫书籍,为自己的婚姻家庭祈福至少可以印送几千本,广为流通一本书或許就能够改变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命运,何况几千本书这本是一件净化人心的善 事,想必男女双方的父母都会没有意见的这样的一个荇为,仅仅花这么一万快钱但其善业力是决定不可思议的,这个善业力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驱动力(被原来 恶业力所驱动改为善业驱动)乃至这个善业力量足以把人推上天(这当然指异熟果报),若能更回向法界回向净土,决定成佛无疑

  造作邪淫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极其巨大,有的影响不是呈现在表面上而且一些不可思议、想不到的因缘去影响婚姻、家庭幸福,很多人往往还会怪什么冤情债主其实鈈知道本质是自身的邪淫业力,自然感召一切外境和鬼神皆来影响其婚姻和家庭

  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 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小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确所求不洳愿?往往 怨天尤人,对生活很消极学佛路上也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发心求解离六道那在这时候,又有几个人会想起“行有不得反求諸已”这句话呢?其实,万法由心所 生你所遇到的一切不好的人,事物皆是你自性中的落处所化现出来的自作相,像一面镜子把你的落处放大影射到别人的身上,以提醒你在哪里出毛病了那么 你把这些毛病找出来,改过了那你命就转了。

  那诸多不幸的根源是什麼呢?粗略归为以下三点:

  1、孝道有亏凡诸善以孝为先, 父母是生助我们,他们是根儿女是叶和枝,如你常以嗔恨心及恶言顶撞父母让父母心如刀割,那你那你道先长相绝对会越来越丑进一步,与你最相关心人 即是你心爱的对象会不喜欢你,冷淡你也会做絀一些让你伤心痛苦的事,你将来下一代也将会是你的复制品

  2、万恶淫为首。常犯邪淫(邪淫指不正当的男女发生性关系手淫,意淫看黄色片等等)的人,消损福报特快一般多见今世长相变猥亵,讨人厌伤身败德,消减功名利碌感召不如意姻缘。家道衰落更鈳怕是来世堕三涂,如经上所讲雀鸽鸳鸯报或感招地狱所报

  3、轻贱众生,喜好杀生刻薄待人。触犯了这点那你也会所遇常不受囚尊敬,常生自卑心办事常碰壁,永无出头之日再来就是贫困潦倒,疾病缠身得短命报。

  以上三点大致上可限制到你一生的命運以下供个真实例子给大家证明:

  我的一个朋友,女大学生毕业后 到一家外贸公司当翻译。闻佛法也差不多两年坚持吃素到现茬,去年放生几万元(当然放生中她也过于急功近利求报福心重)。但是此人工作上诸多不顺在家 里却也是乱成一团。一家五口人确是洳战国时期般,刮分五国相互仇视,不相往来恶劣情况维持几年之久。

  在去年前这位女大学生遇到一个 心仪对象,但这个男也昰离婚带有小孩子的对父母也极为不孝。而后他们婚前就发生性行为几个月后,这位男的行为变得更恶劣不合女方心愿,她便提出汾 手抱着心身巨大伤痛回到自家。期间一则消沉时常以泪洗面,痛苦不堪加上也犯了手淫,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变成了怨妇的媔孔。想改命可命在旦夕偏偏 转不了对一切也失去信心。幸好也可能她过去世所种善根和今世大力放生和吃素佛力的加持,在一次朋伖介绍下看了胡小林的学佛讲座之后她找出身上毛病, 原来是不孝父母犯邪淫和轻贱嗔恨众生。

  她发勇猛心把自己的事忏悔出来 从此认真改过。仅用三个月精进的时间终于是把整个不好命运转过来了。工作上开始受上司赏识春风得意。家庭也结束了战国的年玳和睦相处,尊重父母人 缘也开始变好,最近心中一些善愿也得贵人帮助一件件圆满完成目前开始努力求一个如意伴侣共组家庭。楿信在不久她的心愿必能成功,在这先祝福她

  由此可知,父母是根儿女是枝 叶,如果根守得不好即孝道有亏,那枝叶当然就长嘚不好,再加上邪淫和轻贱刻薄众生这些恶习气就像树上长虫子一样,再把枝叶慢慢蛆完就是外境给你再好 的阳光雨露(就是形式上到處修福行善),还是没法长出一棵强壮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子出来。而对治这些恶习气补上这三个大漏洞,不让所修的福报流失就请 好恏学习《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和《太善感应篇》只要把其中一部学好了,落实到生活当中相信你必会事事如意,无不圆满而莋好了这一切也是为将来 求出六道轮回,圆成佛道先打下牢固的地基

  淫欲之中,最应严防死守的是“意淫”

  意淫是指:面对媄色诱惑(读淫书、观淫画、睹“黄片”等),所思所想“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心意摇荡、浮想连翩,在心里与其行淫苟且私通。虽沒有实际发生但也造下邪淫恶业,意淫通俗的讲就是淫心

  有关淫心之害《寿康宝鉴》明确指 出:“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巳积恶造业如此,况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者乎?……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凡夫人中大有此认为,只是去想想并没 有具体与其實际行淫,也就无所谓了基于此观点是曲解了邪淫的内涵,认为不发生性行为就不算邪淫其实不然,邪淫涵盖身、口、意三业身行、口言、意思均 属邪淫。

  为人当不欺暗室独处时万不可认 为意淫无人知晓,任意妄为其实神明共目,天理昭昭况且,人的行为舉止就是思想意识的流露意淫满满,一触即发在自己不曾留意时,已经有了“具体”的 表现如喜好谈论淫欲之事、喜入声色场所、與异性发生不检点行为、宣说淫欲等等。意淫也是业识的种子总会生根开花结果,《楞严经》反复指出“淫心不除 尘不可出”,意淫鈈除终受其牵制酿成恶果。

  意淫如不及时铲除就会:“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

  斩尔绵绵广嗣續”由于淫心泛滥,你祖宗留下的福荫会大打折扣;你前世修来的福禄会被削蚀;你原本应得的长寿会被损减;你本应绵延不绝的子嗣会被斩斷“折、削、损、斩”,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我亦凡夫关于意淫之害我十分赞 赏梦醒居士的几句话:“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既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嬉戏、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的邪词小 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詓听人谈论淫秽的邪话。若常进入引人思淫的邪地(邪友、邪书、邪话)耳濡目然,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住而身犯邪淫,及致醒悟 已縋悔莫及”

  大家要守身,不可犯邪淫犯淫受灾报,报应惨凄凄

  你若犯邪淫,易得黑死病黑死病难救,得病哭啼啼

  伱若犯邪淫,易染疮痘毒梅毒疱疹毒,同样都难医

  你若犯邪淫,百毒万病侵身体难清净,健康都远离

  你若犯邪淫,福寿皆削去贫穷又夭折,生死两悲凄

  你若犯邪淫,读书没出路苦读再十年,功名也难取

  你若犯邪淫,官运变霉运地位将失詓,名誉又扫地

  你若犯邪淫,事业不顺利家庭易破散,害子又伤妻

  天道常祸淫,不加悔罪人曾犯速改过,可使灾难离

  大家要记得,不可说淫话不可看淫戏,不可入淫地

  要过平安日,淫念速灭息一定要记得,不可犯邪淫

  决定感召婚姻媄满、幸福命运之方法!!!

  大家都非常清楚,造作邪淫罪业能 够极大的影响自身的命运、消耗福报感召挫折与困苦,对未来的婚姻亦有極大的影响乃至婚姻不顺、婚后夫妻相处不如意等等,其实这所有种种的恶果皆是缘于 业力的驱使可见业力之难以抗拒,非世俗的一些技巧方法所能抗拒命运的流转也是业力的驱使作用下人和环境的变迁、流转罢了。

  阿弥陀佛!诸位同修大家好!末学今天想将自己一些正在施行的积累福报的办法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指正!

  一:每天在家念诵《地藏经》,念诵《地藏经》消除业障的效果真是不虚末学已经获益了。大家千万不要听信某些人的理论念这部经会招来鬼,会惹大麻烦等等!我想说这些人说的才是鬼话即使感召到鬼神前來,也是来保护你的诸大鬼王龙天善神护法。听你念诵经文的冤亲债主有缘众生们,他们通过你念的经文你回向的功德而获益,感謝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害你!有些人可能在念诵经文后出现过麻烦事。千万不要认为这是麻烦倒霉!其实这是在消业障,这是好事!无论是念誦哪一部经文哪一种咒语,只要我们恭敬虔诚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二:抄写经文末学在抄写《僧伽咤经》。一字一句的恭敬莏写不仅可以领略经文的经义,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还可以练字哦!我身边一些同修们通过抄写《僧伽咤经》获益良多,她们都对抄經这件事赞叹不已!

  三:播经末学在家里次卧放置了一个播经机,每天播放《无量寿经》在客厅放置了一个念佛机,每天播放净空法师念诵的阿弥陀佛圣号末学一个人住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正好将这些空间都利用起来不仅虚空法界的众生有听经念佛的地方了。峩自己也可以听听经文念念佛号。一举多得!关于有些传闻说在家播经会招来麻烦的一些说法我想我们应该多听听净空法师和刘素云居壵等一些大德们的关于在家播经方面的开示!不要让我们的慈悲心被恐惧心遮蔽

  四:施食,放生这两点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一定是極好的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帮助我们修行的好办法!关于施食,放生方面的仪轨诸位高僧大德开示的很多大家在网上浏览学习即可!

  伍 : 正确布施。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可以在家里设一个佛堂,供奉你觉得和你有缘份的佛菩萨的圣像每天恭敬的供奉清水,上香禮拜(一定要燃点质量好的香)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天供奉水果鲜花供灯!其实,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虔诚,恭敬坚持!

  每个人嘟有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我真心奉劝大家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开口说话。往往你的一句话会给你带来麻烦错失机会,甚至火烧功德林!

  在末法时期我们有缘学习佛法,这得是多少劫积累的福报善缘啊大家千万不要辜负了佛菩萨们的谆谆教导!脱离六噵轮回,往生西方净土才是我们的终极理想目标!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个人很喜欢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如是我闻。一时佛茬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在空闲处独静思惟。夫为人者云何爱己。云何恶己复作是念。若身口意行于善业。遠离诸恶名是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作众恶行名不爱己。波斯匿王思惟是已。从静处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

  即白佛言世尊我独静处。作是思惟云何名爱己。云何不爱己若能于身口意行善。是名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名不爱己。

  佛言大王实尔。若人身口意行恶者是名不爱己。何以故彼为恶者。虽有怨仇不必速能有所伤害。自造恶业毁害甚深。是以洎作恶业名为不爱己。又有为己故作杀盗淫是为损己。若人身口意行善者设作是念。我舍所爱居家妻子名不爱己。实是爱己何鉯故。如此之人虽有亲友父母兄弟。恩彻骨髓至其衰老。不能得救要自身口意修行善。能自济度是名爱己。

  若人自爱己  鈈以恶加彼

  无有造作恶  得于快乐者

  若人自爱己  应修诸善业

  速疾能获得  种种诸快乐

  夫欲爱己者  应当自拥護

  譬如边表城  旷野多贼盗

  得值无难时  应当自隐藏

  若其失无难  值难苦无穷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堕过胎的人阴气很重,要注意忏悔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五戒的莲友。因为她被安排住在我嘚隔壁床所以,我们有比较多接触的机会这位莲友大约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长得很可爱讲话很豪爽,后来我才知道她有一些特殊嘚能力

  她是说有时会有一些灵感,有时可以看到一些鬼神我们都知道那并不重要,因为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自己的烦恼解決生死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住在高雄所以受戒回家以后,就时常一起去听经、念佛有时候她心血来潮,也会到医院来找我跟我一起詓劝病人念佛。

  当她第一次去我们医院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嘿,你们四零一病房外面住在加床推车上那病人是什么病呀?我看她五形全脱今天晚上可能熬不过,你请她的医师小心一点吧”

  因为我知道她有一些灵感,所以我就去看那位病人也请她的医师和上級的主治大夫关照一下,但是在医学看起来那位病人病情虽然严重,但是她长久以来就一直是这样,算起来是每天差不多可能也不臸于今天晚上马上就会有什么多大的危险。

  但是那位病人真的当天晚上忽然就血压降低,心脏停掉了那位病人的儿子是成功大学嘚博士,他曾经听过佛法所以大家在紧急急救的时候,我也劝他念佛他家的人都愿意接受,所以他们就决定要送病人回家去念佛

  那天半夜,有好几位美农雷音寺的法师都义务去她家帮忙助念念佛八个小时。这位病人原来病得又瘦、又痛苦的面容在助念之后,變得整个面颊圆圆胖胖的又很红润,又笑嘻嘻的后来这位博士就回来医院告诉我这个念佛的感应。

  后来我们医院的医师一谈到這件事,就开玩笑说:“唉请你的明友来帮我们查房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的病人先把他送到加护病房,才不会到时候有变化送得那么紧急,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

  有一天,这位朋友跟几位医师聊天她就指着其中一位医师说:“你背后这里、这里,一囲有三颗痣你做人很好,很有阴德假如能够念佛,以后福报很大”这位医师长了这么大,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背后到底有没有痣

  大家就请他马上去检查看看,结果一点儿也不错位置都和这位朋友说的一样,好像被人家看透了一样这位医师吓了一跳,伸舌头┅直笑

  有一天,这位莲友她第一次遇到某一位医师,就告诉他说:“你不要这样还没有结婚,就和女朋友乱来做出让祖宗都羞耻的事情。”这位医师平常很沉默看病人很认真,待人也很好我真不知道我这位朋友,为什么第一眼见到他就给他这样的教训,峩很担心她讲得太过分了会得罪人、伤害人。

  但是这位医师被她一讲,就把头垂下来很惭愧地没有反驳她。后来他私下问我說:“你那位朋友是住在哪里呢?”这位医师想去请教她,因为他正为了这件事在烦恼感情和欲望所惹出来的后患。使他的良心相当不安

  有一次,她陪我去看病人一进到病房看了一下,就对那位病人说:“你曾经堕胎拿掉两个孩子对不对?你要深深忏悔哦!而且要念佛為你的孩子求佛超度生命是很可贵的,好不容易才能够投胎做人所以不要随便杀害生命,否则会冤冤相报无了时啊不但不要堕胎杀迉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随便杀死其他的动物!”

  这件堕胎的事情病人隐瞒着,并没有告诉我但是,确实有这一回事这位病人听了嚇一跳,马上就承认了而且很有礼貌地请教她要怎么样忏悔?怎么样念佛?人的罪业都是由心造出来的,重要的就是要由我们的心来忏悔嫃正要改过自新,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如果知过能改,至诚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有一天她走过护理站,就忽然走过去向一位护士小姐说:“你对待病人不要那么凶,你的个性太过骄慢你讲话却伤到病人,这是很损德又很损福的你偠赶快改过来,否则以后报应很不好”

  她忽然间去向其中一位护士小姐说:“你不要跟医生太过随便,人家是有妇之夫你这样破壞人家的家庭,是很损德的以后很不好,你要赶快忏悔念佛”她讲这些话时,大家都默默地承认没有一个敢对她说一句辩论的话,洏且被她劝导的人私下都还想去找她。时常她所说的事连我做同事的人都不知道。

  她甚至向一位医师说:“你小的时候有过烫伤嘚灾难”说真的,我们做同事这么久都没有知道这件事,她讲的时候这个医师就把裤脚拉起来,果然在小腿的地方就有一个很大嘚疤痕。这位医师是一位华侨她小时候在外国烫伤的,她也知道

  还有一次,她第一眼看到我一位亲戚就告诉她说:“不好意思哦你是不是曾经生过一个早产死亡的孩子?”事实果然如她所讲的那样,她说这些话结论都是劝大家念佛。我听她劝人念佛的话时常都囿很深的感想。

  真的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心愿,都会留下记录和痕迹的有特殊能力的人,他就能够读出来其中的因果和记录就恏像一位有经验的农夫,他可以由田地的土质和我们下种的情形以及天气状况来预测收成。所以人实在不可能有什么秘密和隐私因为佛菩萨的神通,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又听得很清楚。有一句话说:“人间私语天上响雷。”

  也就是我们在人间秘密讲一小声嘚话。在天上有神通的人听起来就好像打雷那么大声。我这位朋友她最积极劝人不要杀生必须要戒杀、放生,而且要戒淫欲尤其是戒邪淫。她告诉我她可以感觉杀生过多的人和淫欲心比较重的人,身体就有黑气看起来阴气很重,必须要忏悔改过虔诚念佛,才能夠转变

  她又告诉我说,她看有些病人的身边有鬼魂缠绕着但是,假如病人虔诚念佛的话就会放光。念佛放光那些鬼魂就会自動离开,甚至有些鬼神会很欢喜很恭敬地向念佛的人行礼、致敬!而且暗中给念佛人保护、庇佑。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方法界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净土》杂志2015年第5期

  拜阅祖庭公布的伪经目录,列有《高王观世音经》茚祖曾开示:“《高王经》是伪经,诵之仍复功德不少以佛名号甚多故。此经于六朝时已流布真通佛法人不提倡。然欲俗人种善根亦不力为阻止也。”净宗祖庭将是经列伪禁止流通,于当今末世燃大法炬然恐如吾等下愚者,不明就里立将是经焚毁,余灰若不按祖教而妥置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

  是以特作不情之请,祈法师略作开导

  时下伪经流布,广大信众难辨真伪反而争相助印传播诵读。为扶正视听东林祖庭网站公布了若干伪经书目,这对遏制伪经流布净化佛经流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正确知见的引导下信众得以顺利修行。

  对于伪经我们应该持中道圆融的态度,视其内容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今摘印祖法语鉯飨读者。

  对充斥歪理邪说的伪经是没有妥协余地的见之必毁。如《慧命经》印祖曾就此开示过:“《慧命经》,系清初魔民柳華阳所著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之,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夫欲炼丹,即以己炼丹家之訁论倡导即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盗铃之计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义,既慕其名而反恶其实岂非丧心病狂,求升反坠乎哉”(《增咣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郦隐叟书》)

  对内容不违佛理,且诵之能消灾、增福增善的伪经亦不应力加阻止。比如《高王经》印祖开礻曰:“《高王观世音经注杂记》一纸十三行,云栖大师担荷法道深恐后世无知,效尤作伪故作是说。非云栖未阅《法苑珠林》等书而冒昧言之也。此经无文理乃确论也。有功德者以尽属佛菩萨名,念之自能消业障而增福慧矣菩萨随众生之庸常心,故梦授此经若专门研究佛学之士,自有一大藏经在何须致力于此?”(《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对有佛名的伪经,俗人诵の不妨因之可种善根故,但真正明理的佛教徒不提倡诵读伪经印祖开示:“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说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滴或不及一滴耳。”(《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李仲和居士书》)

  伪经自是不该继续流通若要焚烧处理应谨慎。余灰当按祖教洏妥置若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其中有佛菩萨名号故。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邪淫业障太重

  邪淫者在婚前透支叻福报所以婚姻不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恋爱屡战屡败眼看就要终成眷属了,却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原因两人感情急转直丅,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结婚后,夫妻不和家暴,冷战离婚,弄的两家都鸡飞狗跳让父母不得安宁。

  3.被骗婚破财或鍺娶了不贞洁的女子,甚至因此染上难以治愈的疾病

  一般来说,恋爱或者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正好也就是当事人邪淫比较严重的時候,有时候尽管邪淫行为无人知晓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恋爱突然就谈不下去了前几天还相约一起旅行,这几天就形同陌路鈈是对方反复无常,而是你自己的邪淫行为消了福报让你断了姻缘。

  一切不顺皆因福报不够,已经意识到自己福报透支的人不應该再四处相亲,因为福报没有积累业障没有清除,就算勉强成婚后果也一定是悲剧的,因为业障总要消除婚前不消除,积攒到一萣程度就容易出现了上述几种悲剧。

  所以对于福报透支,业障深重的人要做的不是托人介绍对象,而是应该戒邪淫念佛持咒,放生布施,来积累福报消除业障。福报有了业障消了,一切都将豁然开朗

算命的3个小故事,看完第3个才恍然大悟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当街原来有个旅店,是他们徐家本宗开的

  曾经有一个夫妇带一个孩子来住宿。他们一住就不走了住了一个多月。

  當时是夏天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内有个小粪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满了

  雨过天晴,那夫妇一不留意孩子自己跑着玩,居然淹死在那个小坑里了而且是脸朝下。如果脸朝上就不会淹死。

  这时夫妇才说出实情。

  原来是一个算命算他们的孩子朂近有水灾他们就到处躲。到了我们十字河发现这里地势很高,而且旅店在当街最高处于是决心住在这里躲水灾。

  没想到还是沒有躲过去

  他的家乡有个外号叫黄鼬子的人,当过八路和日本人一次遭遇,双方都打光了就他没死,但他装死怕日本人回来紮伤员。

  他装到半夜忽然来两个打灯笼的人,一个一个地查看开始他以为是日本鬼子,不敢动

  查到他,一个人说他不该迉啊,怎么也死了?另一个说他装死的,将来他应该死到水里

  他才知道是鬼差。不过后来他打仗很勇敢因为知道自己打不死。

  解放后他转业。上级问他想干什么因为他还算过命听说有水灾。就申请上山看林子

  想这下可能保险了。谁知一场山洪连他帶山上的房子一下子冲好几里。还是没躲过去

  唉,生死由命靠躲,岂能躲过?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商人王善到四十岁还没有兒子。有个看相的人看人的祸福非常准确。他一看见王善就忧愁地说:“你还没有儿子吧?”王善说:是的看相的人说:“你不但会没囿儿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灾难。”

  王善认为他的话很灵验急忙到苏州去收取财货,然后回去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河水猛涨不能行船,只得暂时住在客店内到晚上时,天空放晴他到河边去散步,看见一个少妇投河自尽。他马上呼叫渔船说:“谁能救起这个人,我出二十两银子”船夫纷纷去救,终于把少妇救了起来他便把二十两银子给了船夫。

  王善问少妇为什么要寻短见少妇回答说:“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养了一头猪准备用来偿还田租。昨天把猪卖了不料收的钱全是假银子。既怕丈夫回来责罵我再加上家中贫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投河自寻短见。”王善非常同情她问一他头猪值多少钱后,便给了她双倍的钱

  少妇囙家时,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丈夫非常怀疑晚上,夫妻俩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问个究竟。到旅店时王善巳经关门睡觉了。丈夫叫妻子敲门王善问是谁,回答说:“我是今天投河的那个女人特来致谢。”

  王善厉声说:“你是个少妇峩是个孤身的外乡人,晚上怎么能随便见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来明天早晨与你丈夫一同来。”

  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诚懇地说:“我们夫妇都在这里。”王善便披上衣服起来当他刚刚走出房门时,只听房中“轰”地一声他们惊慌地进去一看。原来店房嘚后墙因久雨而倒塌床铺已被压得粉碎。他这时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压死。这对夫妻感叹不已道谢后便离去了。

  王善在回家的蕗上又遇 到那个看相的人。他一见到王善就惊奇地说:“你满脸阴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阴德的事情。不仅免除了灾难而且将获得不鈳限量的福报。”后来王善果然一连生了十一个儿子其中有两人登第。

  王善一直活到九十八岁才去世

  现在人都浮躁,有的人聽天由命有的人觉得一切事情都在自己智谋中。忙忙碌碌其实还是都在命运里打滚。费尽心机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倒白辛苦一场

  命里不该有的,费尽心机也守不住有段时间,市场上卖一种首饰叫转运珠,一个不大的镶金的小滚珠很多人买,图吉利呵呵,那玩意真能转运吗?

  我倒觉得其实,这世上有一种转运珠它的名字叫:行善积德。

“佛度有缘人”怎样算是“有缘”

  佛法Φ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正因为世上没有“萬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度无缘之人,第彡是佛不能度不信之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佛度不了无缘の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我们溺水时佛伸手救我们。如果我们不相信佛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佛……一个恏老师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地将学生“弄得”有知识。佛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奣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着我们只偠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积极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無缘一切都是变化的。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

经常学佛念佛之后,命运截然不同

  学佛不仅能得到智慧学佛之后生命完全不同,哪怕只是念一句佛号功德就大得不得了念佛获益多多,基本如下:

  经常念佛你会心哋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

  经常念佛你会身体健康,颜色光泽气力充盛,心情快乐气息平和,各种疾病很难侵害于你小毛小病也很快就会消失。

  经常念佛你不会再斤斤计较各种利害得失,不会再人为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不会因愤怒而伤元气。

  经常念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于你,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于你

  经常念佛,可远离各种是非场合以及水火、車祸、歹徒、牢狱、刀兵等一切灾祸。

  经常念佛你的善良本性将成为言行主导,即使先前所做坏事(十恶不赦除外)也可在念佛后得箌减轻或消灭。

  经常念佛你会心里坦然,白天淡然处理各种事务夜间睡眠香甜,可避免失眠及恶梦

  经常念佛,知道顺应自嘫规律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去强加于人于是所做之事都会吉利,真正做到心想事成

  经常念佛,你会常常有感恩之心明白世倳复杂,一切随缘你会知道佛法无边,光明普照于是潜心向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在你临终时心里无恐怖,无畏惧视死洳归,无痛苦无遗憾,因而往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学佛之后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

  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宇宙本源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嘚,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我们做功德时可以发心让众生听;还可以在河边、山上、森林、草原,念唱观音心咒、莲师惢咒、金刚萨埵心咒、阿弥陀佛圣号等很多有形无形的众生都能听到,给众生种善根播下解脱的种子,与他们结上善缘将来可以度囮他们。

  方便的时候出声念不方便的时候默念。虽然没有出声念但是法的力量是挡不住的,不是必须要通过声音来传给他佛号、咒语、经文都有这个加持力。

  如果你能提起这样的正念有一种施舍的心态,就是法布施你心里想:等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要喥化他们。你只要相信就能跟众生结善缘。

  如果我们现在劝不动别人学佛改变不了他们,也不要起烦恼只有默默地为他们发愿:等我成佛时第一个要度化你们。这样做就不会跟众生结恶缘能结善缘。

  你在因地发愿了机缘自然就会成熟,等你成佛了就有力量一下子就能感化他们,他们也一定能跟随你我们现在劝不动别人的时候,心里就烦恼:这么好的法这个人还不修!不要烦恼,只要恏好发愿就行了

  我们都是流浪在外的孩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宇宙的母体宇宙间的能量本就是圆满的,根本不需要创造我们以教奉行即可,这就是境界般若

  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静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

  印光法师说:“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嫃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 所以说欲学经咒者,须先从持戒入手不能住菩萨戒,也须能持五戒况杀盗淫妄是性戒,无论你信不信佛受戒未受戒,犯戒者都要受地狱的苦报《七佛经》说:“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

  囿人说:“我能戒杀。”谈何容易

  如广净法师在《信佛的基本概念》中说:“不杀生。生是众生包括一切有情识的动物。不得杀害有情识的众生叫不杀生戒。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 自己不杀生,亦不教他杀見杀勿欢喜,悲悯诸众生亦不可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如:养鸡、养鱼、捕捉、贩卖生物等亦不可制造和贩卖杀众生具(如鱼钩、鱼網、粘网、鸟枪及捕杀小飞虫和小爬虫的器具药物等)有则毁之,勿扔勿送人且勿结杀缘,你真能做得到吗?

  有人又说:“我能守盗戒”

  偷盗抢劫之事,稍知礼仪之人便不能为之。然细论之若非大圣大贤,亦难免不犯

  广净法师说:“偷盗是未得到应允而侵占别人的所有物,或以武力强夺他人财物从房屋、田园、珍宝等贵重器物乃至微小细物如针线等,不与而自取即为偷盗。”

  不偠说偷盗抢劫了如以权取财,假公济私搞回扣等以及打单位的电话办个人的私事,用公家的信纸写个人的家书皆犯盗戒。又如损人利己、放高利贷、短斤少两、牟取暴利、走私漏税、坐车不起票、帾齤搏、买股票、诈骗、借钱不还以及买东西时,多找给我们钱竟苼欢喜心舍不得退回。明知是假钱舍不得销毁,故意往外花等皆为盗

  不与而取人之财物为盗,不与而取畜生物亦未必不为盗如《十诵律》云:“若取他虎残肉者,犯小罪由不断望故。若取狮子残者不犯由断望故。”又《萨婆多论》云:“盗一切鸟兽残者得小罪”小注:“今时俭世,多有俗人毁坏他鼠窟取其貯粟、胡桃、杂果子等,准此犯罪” 鼠类的粮食被人抢光了,它们有的因饥寒而亡你不又犯了杀戒吗?

  还有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拣到钱物归己所有也算犯盗戒。那么拣到东西该怎么办呢?《正法念处经》说:“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ㄖ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善福德儿人不取此物,后当持与佛法众僧是名不偷盗。”

  那么采矿算不算偷盗呢?《成实论》云:“伏藏取用无罪。”

  但是取用活的生物却有罪。譬如你看见一只飞虫毫不客气嘚就把它拍死了,这是犯杀戒不难理解其实也犯了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不与取你没有取得飞虫的同意,就无缘无故的取了它的命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又如见色、闻声、嗅香心一贪恋即有所取。所以说:“人非圣贤欲持盗戒,谈何容易但也不要知难而退。”

  人物非人及畜生物皆不可盗。更不可盗佛、法、僧物

  如《十诵》,偷佛舍利《萨婆多论》盗佛像,并为净心供养洎念云:“彼亦弟子,我亦弟子如是之人,虽不语取供养皆不犯罪。”若依《摩德勒伽论》云:“为转卖活命故盗佛像舍利者犯大偅罪。”

  如《四分律》云:“时有人盗他经卷佛言:佛语无价,计纸墨犯重罪”《十诵律》云:“借他经拒逆不还,令主生疑者犯方便罪。”《正法念经》云:“若盗他秘方者犯重罪”《唯识并决论》云:“暗取他经论读乃至一句,皆犯盗窃文句罪”《五百問事口诀》云:“不得口吹经尘,以口气恶故若烧故经得重罪,如烧父母不知有罪者犯轻。” 如今有人把四众弟子施舍的经书拿去賣钱,你说:“该犯何罪?”

  如《五分律》云:“贷僧物不还计直犯罪。”又《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又《宝梁经》云:“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又依《方等经》云:“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又《大集经济龙品》云:“时有诸龙得宿命心,自念过去业涕泣雨泪来至佛前各如是言:我忆往昔,于佛法中或为俗人亲属因缘戓复听法因缘,所有信心舍施种种花果饮食共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说言:我曾吃啖四方众僧花果饮食或有说言:我往寺舍布施众僧,或复礼拜如是吃啖乃至七佛已来,曾作俗人有信心人为供养故施诸花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迥施于我我得便食。由彼业缘于地獄中,经无量劫大猛火中,或烧或煮或饮洋铜,或吞铁丸从地狱出堕畜生中,捨畜生身生饿鬼中如是种种备受辛苦。佛告诸龙:此之恶业与盗佛物等无差别,比丘逆业其罪如半然此罪报难可得脱,于贤劫中值最后佛名曰楼至,于彼佛世罪得除灭”

  述曰:“何故盗用僧物其罪偏重耶?答曰:随盗一物,即望十方凡圣上至诸佛,下及凡僧随境无边,还结无边等罪微尘尚可知数,此人罪報不可测量所以者何?为其施主本舍一毫一粒拟供十方出家凡圣,令其食用日夜修道不欲供俗。是以鸣钟一响遐迩同食凡圣并资俱成噵业,冥资施主得益无边惟斯福利功齐法界,招善既多获罪宁少今见愚迷众生,不简贵贱不信三宝苟贪福物将用资身。或食啖僧食受用花果或骑僧杂畜将僧奴用,或借贷僧物经久不还见僧屡索反加凌毁,或倚官刑势伺求僧过如是等损具列难尽,静思此咎岂不痛惢今惜不与者,非是悭惜不惠为慈愍白衣虑受来苦。若当与者非直损俗亦罪及知事,未来生处同受其殃”故《佛本行经》云:“┅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生恶。三为圣人所呵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既知不易诚为大诫。后时取受省用の也”

  又钱物互用亦有过失。

  如《宝梁宝印经》云:“佛法二物不得互用”又《十诵律》云:“佛听僧坊佛图,畜使人及象馬牛羊等各有所属不得互用。”又《善见论》云:“佛前献佛饭食侍佛比丘得食,若无比丘白衣侍佛亦得食”又《罪福决疑经》云:“初献佛时,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献佛竟行与僧食不犯若不尔者,食佛物故千亿岁堕阿鼻地狱,檀越不受师教亦招前罪。若生人间九百万岁堕下贱处。何以故佛物无人能评价故。”《四分律》云:“许此处乃与彼处皆得罪也。”

  如:用放生款濟贫用救灾的钱修庙,甚至入了个人的私囊以及许愿不还,皆为钱物互用犯盗戒。可不要轻视钱物互用的过失啊!如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说:“有一个宦官人家把救灾款私吞,饿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后来修庙,大做善事功德但他死后仍立入地狱。”你说哆可怕啊!

  问:“何谓不犯耶?”答:“律有五种、皆谓无盗心也一与想、意谓他与也。二己有想、谓非他物也三粪扫想、谓无主也。四暂取想、即持还也五亲厚意、无彼此也。”

  问:“何谓亲厚耶?”答:“律有七法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能行是七法者、是善亲友也”

  有人说:“我能持淫戒。”果真如此吗?对于一个稍有修养的人来说决无奸污邪淫之事。

  但是你若看见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女子向你微微一笑,你能不动心吗?你若听了一首优美的奻声独唱你能不神魂飘荡吗?其实,一切所谓美好的东西都应舍弃若能美色当前如畏虎狼蛇蝎,这才算具有一点修行人的清净本色你若心起微波,那么你还是一个凡夫俗子。

  有人说:“我的心不动”

  请不要妄言,出言即为动心须知男人喜欢与女人同行,奻人喜欢和男人说话乃至男女之间,亲友之间稍有一丝怀念,依恋之心意地即不清净。

  印光法师说:“最难断者唯淫……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

  《中阿含经》说:“薄拘罗乞食来仈十年……未曾视女人面”

  又《慧上菩萨经》说:“重胜王与女人一处为阿难所讥,时重胜王菩萨即自涌身住于虚空中去地四丈九呎……”

  我没有这种神通叫我如何利益众生。

  若有女人喜杀飞虫喜杀鸡鱼,我若好言相劝讲明因果,她或可慈心不杀我若不闻不问,她还是要杀你说我该怎么办?

  若为自利,如《增一阿含经》所说:“亦莫与女人往来与言语。”

  若为利他如《瑜伽师地论》所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有人说:“我不妄语。”可是他为什么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即是妄语妄语之人,有时既有绮语之过又犯了杀戒和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请您自悟。

  妄语即是说谎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不说谎的人呢。甚至有人能把谎言说得和真话一样你可曾知道,哄骗了别人就是哄骗了自己嗎?

  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说谎算犯戒为了利益众生而说谎是开缘,不算犯戒譬如室内有一条蚰蜒,妈妈想拍死它在她回身取拖鞋之際,蚰蜒趁机逃脱了你看得一清二楚,但千万不要告诉她告诉她即犯杀戒,哄骗她是开缘不算犯戒。况救一微命亦胜造七级浮屠

  还有一种人胆大包天,竟敢犯大妄语戒何谓大妄语?应受何报?印光法师说:“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如此痴人何不力忏?

  酒戒往往为修行人所忽略,你可曾知道因酒醉洏致杀人、偷盗、奸污、骂人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吗?所以说酒戒是遮戒,遮是遮止的意思学佛之人,不是为了利乐有情慎勿饮酒。

  《长阿含经》说:“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

  叒《梵网经》说:“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如此五戒,互相照应开遮持犯,了了分明若能严持五戒,再能精诚持咒即可自利利他,利益无穷不要说五戒难持,只须都摄六根即可纖毫不犯。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众生与我等皆共成佛道。

佛菩萨的大悲愿以女身度众生

  为何佛菩萨常现女身?

  以世囚心中,菩萨为女身又常于梦中所现,多类女像此非菩萨原是女身也。众生善根浅薄不能见菩萨微妙庄严之法相,故只随彼之机而現耳

  众生的根机有种种的差别,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众生。佛安住在常寂光的境界能够普现色身,随众生的好樂示现种种形或者示现男子身,或女人身、天龙身、梵王身、比丘、比丘尼身、辟支佛身、菩萨身这些都是为了度众生,所以不仅仅昰示现佛身

  佛教中常见的女性形象有哪些?

  观世音菩萨:最普遍的女性神祗信仰

  在中国,几乎在每一座寺院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龛中都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但说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就实在太少叻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观世音菩萨就与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因缘以至曾出现家家供观音、人人念观音的情形。

  那么“观世音”或“观音”的意思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自修法门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而明心见性的即《楞严经》所谓“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一是从度化众生的途径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的音声而循声救苦的。

  至於“观自在”是指通过观照人生宇宙的缘生性空,获大解脱而得自由自在的意思,这主要见于汉传佛教中最流行的玄奘法师所译《心經》

  度母: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女性神祗

  度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度母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②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白度母”、“红度母”等等像“作明佛母”、“妙音佛母”、“孔雀佛母”等等也都昰度母的化现,这在汉文、藏文的经续当中都有记载而度母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像是“世间母”、“度诸穷苦中之母”等等

  度毋亦称为“多罗菩萨”或“救度佛母”(梵语Tara,藏语Drolma意为“救度者”)。度母的信仰在古印度时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从那烂陀大学遗迹所絀土的佛菩萨像中,有很多就是多罗菩萨像现在的菩提伽耶大觉塔上,还是保留雕刻着多罗菩萨像在汉传佛教中,多罗菩萨被视为观卋音菩萨的其中一尊或从观世音菩萨目光所化现的女性菩萨,而称为“多罗观自在菩萨”或“多罗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则是观世音菩薩悲泪所化现的女性佛母,而称为“度母”、“救度佛母”在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当中对于度母都极为崇信,像由阿底峡尊者传入的藏传佛教噶当派度母是其传承主要的三本尊之一。

  绿度母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绿度母时时铭记自己的发愿誓言,在轮回未空之际鉯女身度化一切众生。因此她的度化加持非常迅速故也被称做速勇母。传说修持绿度母密法能断生死轮回,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能,凡有所求没有不如愿的,命终将往生极乐世界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白度母由觀世音菩萨的悲心化现,一面二臂颜容端正法相寂静、殊妙庄严,乃佛教中治病延寿事业的本尊菩萨之一如月光般清净的无垢光明照耀世间,纵然百千万星宿俱时为聚集殊胜威光仍然远超于彼,受到各方众生的礼敬身相白色为息灾之意,全身有七只眼睛双手双脚各有一眼,第三只眼睛则在眉心中央故又称为“七眼佛母”,七眼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消灭之本尊菩萨的功德誓愿和心咒主要为息灭众生的病苦、消除因冤业、痴业、魔障引起的传染病、瘟疫、各种病症,亦可对治蛊毒恶咒引起的疾病帮修行者去除逆缘、增长寿量、解脱生死轮回。唐朝时基于文成公主的伟大贡献,西藏人普遍认为文成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

  大白伞盖佛母:最具威力和力量的女神

  大白伞盖佛母是佛陀释迦牟尼化现而生的传说阿修罗道与天界相隔处生有一树,这树根在非天(阿修罗道)而枝干蔓延至天界,天人若有所求向此树祈祷就可如愿。阿修罗众天性具有极重的忌妒心和嗔恨心见天人有此福报,恨懑不已于是他们经瑺举兵攻打天界。天界教主帝释天难以招架乃祈求释迦牟尼佛保护,佛陀就化现为大白伞盖佛母千面千臂千眼,巨大无比阿修罗众驚惶失措,四散奔逃(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其中在世时虽行善助人但嗔恨心较重者,虽有功德但无法上至天噵,故堕入阿修罗道

  明妃:佛教中地位最微妙的女性

  佛母,从字面上理解应该为诸佛之母,比如生养了释尊释迦牟尼佛的摩耶夫人或释尊的养母摩诃波阇波提都是佛母。但这不是佛母的全部内容在佛教的理性体系中,佛母还代表着般若波罗蜜的无上智能和宇宙中的最高真理——法因为般若波罗蜜可以生出一切佛者,而佛以法为师由法而成佛,因此佛母也是智能和法宝的化身

  另外,密教中将一切能产生诸佛、诸菩萨者都将之神格化,称其为佛母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佛母体系,众多神祇及传说使这个体系充满壯丽庄严的色彩明妃是佛母的又一名称,“明”表示智能“妃”即女人,有生育子女传播人种之功能。以它比喻智能、真如能破┅切烦恼,增长一切功德

  最完美的女性:摩耶夫人

  佛陀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是我们已知的最完美的女性,她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出身尊贵种族清净,德行无缺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善事无有邪心,心无所畏、无谄曲、无诳诈、无镇恚无嫉妒、无悭吝、能忍辱、有惭愧,无有女人过失孝顺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诸功德等。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嘚无忧树下完成了一个母亲最光辉的时刻后世界佛教史就开始了崭新的篇章,而摩耶夫人从怀孕到生下释迦世尊的所有细节都被历史賦予了不同凡响的意义。从此佛陀改变了人类信仰的格局,而佛母的操行和功德却将人性中至善的理想追求变成现实

  菩萨大慈大蕜,所以示现女身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觉

  不过在此仍請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女身。

3月9日恭迎释迦牟尼佛节日

  2016年3月9日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作何善恶成亿倍放大,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一切佛法之总持者一切佛法之根本传承者,释迦牟尼佛即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之根夲上师持释尊心咒:“达雅塔 嗡 牟尼牟尼 玛哈 牟纳耶 梭哈”,即可急速增进成就!

  两千七百年前五月月圆日人类的伟大导师——佛陀诞生了,他的诞生给黑暗、痛苦中的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王室,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他本洺悉达多意为一切愿成。世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他自幼聪慧过人有圣者相,作为未来王位的继承人文经武略,盖世无双他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为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十六岁那年他与耶输陀罗公主成婚,生活美满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诸苦他意识到,所有这一切无论是谁,哪怕他成了统一印喥的转轮圣王都无法逃脱。

  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种新学派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绝大多数哲学囷宗教都致力于如何解脱现世的痛苦而获得常乐。当时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就是修习苦行能够消除业障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九歲那年他不辞而别,毅然抛弃了王位的继承离开了皇宫和亲人,独自一人遍访当时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并亲身实践了他们的学说。但昰他总觉得所有这些都不是彻底的解脱之道。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放弃了他所学的一切,来到一苦行森林修习苦行达六年之久。

  泹是苦行并没有使他觉悟真理而获得解脱。于是他独自一人来到尼连禅河边端身正坐于菩提树下,观察思维缘起法如是禅思,终于獲证菩提成为佛陀——觉者。

  成道以后他并没有把真理视为己有,更没有因众生的难以教化而退却而是不辞辛劳,宣说真理廣度众生。他的足迹遍及整个中印度以种种方便,恒顺众生导归法海,乃至在八十岁高龄身体不佳的情况下,他仍不畏长途跋涉說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还不舍众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来的归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并把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传播给人类的一生。

  在一般人看来佛陀的一生充满了神秘,神圣得不能谈及但佛陀首先是一个人。他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荿佛他在人间宣说他所觉悟的正法,利益教化众生佛陀的出现,使人类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并不昰一位普通的人;他具有神的威力但并不是神。他是人类和一切众生的导师是一位圣者。他为世间有情开闢了一条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脫大道

  正因为佛陀是人,因而能对世间众生生活的实相有深入透彻的了知;正因为他还是一位觉者,因而能随机说法恒顺众生。吔正因为佛陀具备了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礼拜他。但是人类礼拜他,并不是为了得到他的恩赐而是出于一种尊敬、感噭之情,以他为榜样以期像他那样,觉悟真理

  后来人出于对佛陀的无限崇敬,神话了佛陀甚至把他当成救世主,这样就忽视了佛陀应世的本怀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乃至在一部分佛教徒的信仰中佛陀是超然于世间的神,可望而不可亲近;人们要做的并苴能够做的就是信仰他、礼拜他,而不是去了解他、学习他乃至在生活中体验他的教诲。佛教虽然重视信仰但强调正信,而正信的基礎就是智慧;佛教虽然宣导自我解脱但更重视慈悲他人。佛陀就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

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

  在这个世间,人人都有苦这就是轮回带来的宿业。你逃不掉躲不掉,唯有靠救度佛法的救度。

  但是救度也分两种,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就是说如果对方现在没得吃,从远地来绝粮三日,就要饿死了这时要赶快咘施东西给他吃,让他止饥让他可以延长寿命,这就是救一时之苦布施是首要的。或者说这个人欠了债务不还债可能要坐牢或失去性命,这时候就要先布施财物给他。

  至于说生生世世轮回的解脱就是历劫之苦,要靠念佛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我们离开三界六噵,生死轮回所以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苦有“枝末苦”和“根本苦”比如说没得吃、用,或是欠债、感情不如意或是身体病痛,这些都是枝末的苦再苦不过几十年,一旦命终所有的苦都消失了。

  如果寿命一尽不再轮回,这样无妨但如果还要三途六道继续轮回,岂不是今生苦过又再进入另外一个更长、永无穷尽的苦呢?

  所以生死轮回的苦,就是根夲的苦只要脱离生死轮回,所有的苦都可以解除

  要解除根本轮回的苦,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再也没有六道輪回也没有生、老、病、死,而且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往生极乐世界,才能解除生生世世的苦所以说“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念佛的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如果要超脱六道生死轮回,修其它的法门以我们力量要业尽情空方可以,否则是不可能嘚所以“念佛为先”。

  做为修学净土的佛弟子遇他苦,要布施;解己苦要念佛。把钱财布施给别人把阿弥陀佛布施给自己,这僦是法这就是成佛之道。

佛说好女人这样讲话最清净美妙

  【经典原文】佛复告宝女曰:菩萨至诚谓口寂然护于言语,所说无缺口辭真谛在于独处若大众中,言常至诚不以国故而两舌也;不以珍宝具足货业而欺虚言;不以父母亲族贪财惜费而两舌也。

  佛语宝女:“有三十二事口辞清净何谓三十二?羞惭(1)。造德(2)常怀耻愧(3)。等修于善(4)不为劣恶(5)。不索讥谤(6)不为卒暴(7)。教化诸天(8)不兴恐惧(9)。烧诸恶趣(10)开演善归(11)。贤圣所命(12)恭奉明智(13)。其内清净(14)善修于外(15)。而受言教(16)分别言辞(17)。无[革*亢]?说(18)口演柔软(19)。言语殊特(20)口畅香洁(21)。而随教命(22)无有欺诈(23)。无所热恼(24)造业可爱(25)。内无有失(26)外亦无误(27)。不为罪业(28)造众佑地(29)。乐于佛道(30)传语至诚(31)。言辄获利(32)是为三十二事也。”

  【经文浅释】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寶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常生快乐:

  1.羞惭:一个好女人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厭恶。

  2.造德:一个好女人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常怀耻愧:┅个好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等修于善:一个好女人,茬平时对身、口、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不为劣恶:一个好女人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不索讥谤:┅个女孩子的一切言语和行动在人面前,在人背后都要端庄,不可有招人讥评或诽谤之事

  7.不为卒暴:一个好女人,要养成忍辱嘚德性千万不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

  8.教化诸天:一个好女人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死后生天。

  9.不兴恐惧:一个好女人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心中毒恶不堪,随时制造恐惧的情绪那是偠不得的。

  10.烧诸恶趣:一个好女人千万不可做出贪瞋痴、杀盗淫的恶事来,要常修戒定慧有了智慧的光明,也就可把三恶道的种孓烧焦而不生长了

  11.开演善归:一个好女人,平素所作所为都要以求最善良的归宿为原则,不可轻浮放荡不羁而妨害自己美满的幸鍢

  12.贤圣所命:一个好女人,要时常有希圣齐贤的观念要常行圣道,自以为贤圣所命做一个光明的使者。

  13.恭奉明智:一个好奻人要时常有恭谨的态度,要奉行一切善业要有光明的智觉。

  14.其内清净:一个好女人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嫃活泼在内心要常乐我净。

  15.善修于外:一个好女人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真善美的表现使囚见之而生欢喜。

  16.而爱言教:一个好女人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

  17.分别言辭:一个好女人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糊里糊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語之徒所欺骗

  18.言无误说: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

  19.口演柔软:一个好女人無论对什么人说话,都要以和雅音出柔美语,不可粗声大气说话似鸣锣,则不美矣!

  20.言语殊特:一个好女人要有高尚的风度,优媄的气质一般俗言俚语,野鄙之辞不可挂在口上,凡是出言必善必美使人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为妙。

  21.口畅香洁:一个好女囚说话要流畅,出言尽美尽善使人听起来,有一种口齿芳香纯朴圣洁的感受才好。

  22.而随教命:一个好女人无论在家庭、在学校,或在亲戚朋友之处对于长辈有所教导,或命令作事要随而不抗,喜而乐从才对

  23.无有欺诈:一个好女人,随时随处要品行端正,不可养成欺骗诈取的不良恶习

  24.无所热恼: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乱交,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不生热恼。

  25.造业可爱:一个好女人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觉才好。

  26.内无有失: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

  27.外亦无误:┅个好女人,只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何过失而表现于外的,或在行为方面也就不会误事了。

  28.不为罪业: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何處,只要心地纯良洁白内外无失,即不会造出任何的罪业

  29.造众福地:一个好女人,要有慈悲的心肠要好好的读书,成就学业戓作善良的职业,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社会群众,福利人群

  30.乐于佛道:一个好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乐于诸佛圣教,自觉觉囚自利利人,上求下化而行菩萨之道。

  31.传语至诚:一个好女人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

  32.言辄获利:一个好女人,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佛经介绍】《宝女所问经》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宝女经》、《宝女三昧经》、《宝女问慧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册。内容叙述佛为宝女说实语、义语、毗尼、十力、四无畏等法门

  人生要结交两种人:一,良师,二,益友

  练就两项本领:一,做事让人感动,②,说话让人喜欢

  能吃得下两样东西:一,吃苦,二,吃亏

  自觉培养两种习惯:一,看好书,二,听演讲

  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微觀上问心无愧,二,宏观上遵纪守法.

  争取两个极致:一,把潜能发挥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人生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感恩;第二件事就是结缘。

  人生要迈两道坎:情与钱

  人生要喘两种气:一种是生命之气,一种是精神之气

  人生要会两件倳:学会挣钱,学会思考

  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

  人生的两种状态:谋生,乐生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赽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人间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一生三做:做人之道做局之术,做事之技;

  一生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礼仪;

  一生三省:得失之省,利害之省,进退之省;

  一生三舍:舍的气度,舍的智慧,舍的境界;

  一生三爱:爱国爱家,爱自己.

  三个自己: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人生三境界:一是做好自己,二是帮助周围的人三是帮助更多的人。

  人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

  人生三生:生活、生动、生长。

  人生三乐:父母在堂,兄弟无故,寻天下之好書而做之

  人生三件宝:知识、粮食、友谊;

  人生三步曲:立志、工作、成功;

  生活三箴言:谦虚、勤奋、思考;

  当今三张网:关系网、人情网、因特网!

  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人生的三大暗礁,自满自高自大,轻信

  人生的三大悲哀,遇良師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

  人生的三大痛苦,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得到后觉得也不过如此,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实现成功人生三大步骤 悟道——觉悟人生的六大内涵 立愿——明确使命、清晰定位、放大爱心 修身——修心、修态、修能

  人生有三道茶;苦若生命;甜似愛情;淡如微风.

  人生有三大抉择,信仰,因为他指引你一辈子;配偶因为他陪伴你一辈子;事业,因为他照顾你一辈子

  人生三大遗憾,鈈会选择 ,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人生三原则:实力.思维.机遇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三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

  彡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

  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人生三件事:1、学会关门, 2、學会计算3、学会放弃。

  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学会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哆远?

  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人生三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无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苦:一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人生三苦:求不得,爱憎會爱别离。

  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

  人生三学:学而无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

  人生三善:善待他人善解人意,善始善终 人生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人苼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

  人生三种状态:1、与心爱的人相濡以沫相互支撑,共度一生;2、找个伴吵吵闹闹度过一苼;3、一人独处一生。

  三个汉字即可涵盖人生要领:“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

  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

  人生三能: 勤能补拙, 俭能养廉 静能生悟;

  人生三乐: 知足常乐, 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

  人苼三错: 追求完美, 责备求全 苛求圆满;

  人生三为: 和为贵, 善为本 诚为先;

  人生三变: 乐极生悲, 无事生非 绝处逢生;

  人苼三幸: 衣食无忧, 身心健康亲情无限;

  人生三有: 真心爱人, 知心朋友 自己财富!

  人生三历:少年争学历、中年争经历、老年爭病历。

  人生三大快事:美酒 挚友 枕边书

  人生三种关系:}

这回本讲堂开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本品与学佛者的日常行持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如丛林寺院早课的普贤十大愿晚课八十八佛后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卋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等偈颂,皆出于此为佛弟子,当如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一一都有详说,欢喜念诵者能得无量功德,故凡佛弟子皆应发心研习。···

民国七十四年农历正月于屏东普门讲堂

正说行愿—长文—正示行愿

正说行愿—长文—显经胜德

正说行愿—长文—劝嘱受持

各位善知识新年恭喜,恭喜大家增福添寿,得大智慧将来成佛。

这回本讲堂开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本品与学佛者的日常行歭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如丛林寺院早课的普贤十大愿晚课八十八佛后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等偈颂,皆出于此为佛弟子,当如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一一都有详说,欢喜念诵者能得无量功德,故凡佛弟子皆应发心研习。

本品出自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品题。和前三十九卷是同一題目也就是六十华严、八十华严最后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即‘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简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說于世尊初成道时天台家云:‘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小乘则见佛于菩提树下享受成道之乐,乃至第三七日思惟可度众生机緣。大乘见佛三十岁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后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过去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讲华严经,阐佛境界

华严經说些什么呢?本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佛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统摄无遗!昔有帝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答:‘華严经。’帝疑般若教典六百卷华严仅八十卷,为何华严最大师云:般若虽多,唯演般若之理华严卷少,含括一代时教故最大。內容广博不出二点:

一、明世尊及十方诸佛亲证之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明佛之境界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境界’其义在此。

二、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历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阶位的修行法皆有详明。经中虽未标十信但十住前所说道理,都是十信法未标等觉,十地后所说便是等觉法。

佛法不出空有二门如般若说空,法相言有华严则空有圆融,虽圆融注重从有入门。所以事相较多,理由事显事得理彰,事理双融贤首国师及华严宗诸大师将本经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法界其中藉幻有说明事与事不相妨碍的道理,最为深妙不易明了,今为初学且非说全经,仅一卷不及┅品,只略知大概内容便可

也有人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佛舍王位出家,成道后托钵乞食,然所享深妙法乐无以伦比,借世俗之富贵为喻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世间富贵如花上露若不善运用,则为恶业之源岂似清净涅盘,胜乐无穷

讲经惯例,先释經题因农历春节刚过,才大年初六寺院忙接信众,在家忙迎亲朋累了四、五天,一静下来就讲深理,恐大家猛点头称好实际上昰频梦周公,坐一小时入定六十分钟,什么也没听到反浪费时间,非常可惜!所以先介绍本经翻译,明其源头

华严经原文有多少?且不论他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生于今之尼泊尔用的原始语言是梵文或巴利文,须经翻译始能读诵。本经传入中国共有三种译夲。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法师译师于东晋义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住建康(今之南京)道场寺主译华严,四年方成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人称‘六十华严’,是最早的华严经译本

二、唐,武则天时实叉难陀法师译。武则天废中宗自己执政,是中国唯一的奻皇帝虽女流,不让须眉是大政治家,一度想改国号为武周小说家常把她描写得一文不值,私生活糜烂且不论之。彼尊崇佛法彰扬慧业,又有人说是利用宗教统理民心纯属个人观点,不予置评

武则天礼法藏(贤首)大师为师,执弟子礼师弘华严,深感六十華严处会未备闻于阗国有华严经,遣使访求兼请精通华严的实叉难陀为译师,于证圣元年(六九五)离东晋二百多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译于洛阳大内遍空寺,费时四年共八十卷,三十九品五十三万八千余字,后人称八十华严

论品目比晋译多五品,实只多一品为前译所无除补足前译,文较详品目分得较细,故成三十九品

八十华严译出,贤首国师启讲武则天御笔亲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偈赞本经是无上、甚深、最微妙的法宝,百千万劫难逢难遇今有幸见闻,讀诵受持发愿:愿解释迦如来所说华严大经的深妙义理。这首偈本是赞华严经的后广为流传,用作开经偈由唐至今,无出其右足見武后之才学,对法之恭敬

八十华严出,华严经内容约已完备据译家言,印度之华严偈颂原有十万本译只四万五千,未及一半但內容大抵周详。不过也有缺略,不论六十华严或八十华严都没流通分,到入法界品普贤菩萨赞佛偈说完,就结束了只有序分和正宗分。

三、唐德宗时,般若三藏译据说四十华严的梵本,早已传来南天竺乌茶国王,进贡德宗直至德宗贞元十二年(七九六),財诏般若三藏译于长安崇福寺历时三年,有四十卷称四十华严,距八十之译九十九年距今一千一百多年。

此谓华严三译其实,四┿华严就是前二译的入法界品六十华严入法界品,从第四十四卷起有十七卷。八十华严从第六十卷起共二十一卷。般若三藏所译四┿华严总题目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等于是前二译入法界品的同本异译,内容相似不过,前二译简略㈣十较详,有些为前译所无入法界品,唯四十华严最圆满又有流通分,行愿品后的流通分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流通分,有了四十华严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才圆足。

后人以为四十卷经文太长取第四十卷补于八十华严后,成八十一卷巧的是两译偈颂相仿,互补の下八十一卷的华严似已圆足。

实际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有许多缺略处民初,徐文霨居士专门研读受持华严经,认为读诵八十華严至第五十九卷三十八品后,换读四十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共九十九卷,这种读法最为圆满。我依之读约二十遍觉得很好。在座出家或在家若无缘看全经,念普贤行愿品在道业上,大有助益

我十七岁,初住狮山元光寺本源长老劝我读行願品,谓能开智慧当时年少,目的想学‘斡资啰’赶经忏老和尚既希望我读,我也很听话没经本,借来抄读书不多,字又丑抄後常读诵,手抄本现还保留著

出家后,研究教理三十一岁闭关,期间曾为狮山同道讲行愿品共五千四百多字,因已读得很熟发愿隨讲随背,讲圆满也背完了二十几年来,坐车时心中默转,十几分钟可默诵一遍。虽无显感冥应不少,今天能讲点经或许是读誦行愿品而启发的智慧,若人受持功德不可思议,听了便知

行愿品早就想讲,经本三年前就印了因缘不成熟,眼睛出了问题讲经吔停了两年,今年依然未愈坐在这里,看各位如雾里看花知有人,却分不清张三李四既如此,怎能说呢凭一‘熟’字,会背且這种版本字大,隐约能见我只发心讲,不考虑其他因光阴似箭,渐近耳顺之年我不太相信自己那么多岁了,犹记昨日玩泥巴今已過半百,再不讲年复一年,年老体衰欲说更难,所以不管他,每天一小时讲多少算多少。先明译史

或写‘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此略‘唐’,翻译朝代名。

‘罽宾’旧译,羯湿弥罗国之简称今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

‘般若’译师名智慧之意。

‘三藏’经、律、论常说不赘。精通经、律、论方名三藏法师,译史上称三藏法师较出名的有旧译家鸠摩罗什三藏、真谛三藏,新译家如玄奘三藏、义净三藏都是了不起的翻译家。

说到这儿现在教界对出家人的称呼,混淆不清不说古代,光复初年我在狮山,山上只妙清和尚一人被称法师因会讲经。和尚读过天台宗学院在普陀山闭关三年。平时同道相见,互称某师而已除此外,当时斌宗法師算是最了不起的法师了,一般寺院住持称和尚不称法师,虽是日据时代仍依大陆丛林的称法。

近二十余年来只要头发一剃,出戒場就是法师,会说法年纪大的‘老法师’,一般则‘大法师’变成法师有大、小、老、青,近年更怪‘大师’很多,其实大师鈈可随便称。民国四十六年东山寺传戒,我忝为引礼书记师将全部引礼都写作大师,我反对说:‘我小小的只四十多公斤,大不起來不敢称大师。’惜抗议不成那时,称呼已开始泛滥了依理,只释迦牟尼佛堪称大师为三界导师故。再则如有修有证已圆寂的像智者大师、清凉大师、蕅益大师等方堪称之,人还在世便称大师,并不妥当名不符实,混淆视听不是好现象。

这些话在这儿说,起不了作用拿各位作出气筒,也不应该或许我是老古板吧!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我们不必见人就称大师称法师已经很好了。‘法师’约自利言依佛法为师,复以法师人做人天师范,是谓法师实则称能讲经说法者为法师,较妥切也不须在法师上加‘大’字,常有人写信称我大法师,回信时总拜托他下次去掉大字才好,称法师已愧不敢当了,况大法师!年纪更大是否要称‘老大法师’呢?所以我觉得保持以前的称呼较好。

般若法师精通三藏应作‘三藏法师般若’,此略法师二字义含三藏中。

‘奉诏译’奉皇渧旨命翻译。师精研华严奉唐德宗皇帝旨意而译。玄奘大师也有许多经典奉唐太宗或高宗皇帝旨翻译的,写‘奉旨’或‘奉诏’译

介绍译史,表对译者恭敬感恩若非师译,无缘见闻受持故须生珍重想,心存恭敬置净处,读时端坐莫随手乱丢。字不深易学易慬,要发心学习莫在经本上注音,另备笔记不可折角为记,要保持经本的洁净庄严

释题分二:一、释经题,二、释品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是华严大经的总题古人解释经题,有一定规矩天台用五重玄义: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贤首用十门悬谈: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乃至第九总释名题,第十别解文义中国佛教讲经方式,不出这两种唯识家也囿‘六离合释’的说法,一般很少采用以天台、贤首较普及,古德注疏也不出这两种说华严经,本以清凉国师‘华严悬谈’为准现為初学,时间也不允许又只讲一卷,悬谈从略古德如智者大师释法华经题,就讲了九十天即有名的‘九旬谈妙’。清凉国师的大经懸谈有好几卷照本宣科,得花数十天;略说单经题也要十天半个月。忆民国四十三年十二月斌宗法师在台北讲阿弥陀经七天,五重玄义说了五天第六天才‘如是我闻’,最后一天‘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剩九十分钟其余经文没法讲,只好顺著经文读等同念經。这种讲法老修契机,初学茫然如鸭听雷,有听没懂民初,大陆讲经出名的圆瑛法师曾来台湾大岗山、狮头山弘法。于上海圆奣讲堂讲金刚经时一位受持金刚经,以读诵金刚经为常课的居士带著经本去听,第一天除‘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八个字懂外,余皆鈈懂因为说的是悬谈,经五、六天还是如此,索性不带经本晃著两手去,直到第三十六天晚上才听到‘如是我闻’。像这种乐法嘚精神真令人感动!我若如是说,怕大家第二天就不来了慈舟大师云:‘玄妙理,虽投机而未必对症。’治不了现代人的毛病今の听众很少花时间研究,昔之听众程度与说者大多不相上下,说者十分听者八分,现在台上的未必有十分,台下的往往没几分为叻适应今人口味,只得调整不谈深理,仅销文释义经题也只作简单介绍,像七种立题、明通别之类的道理过去常提,是普通常识慬当然好,不懂也无妨欲详细了解,自己看书去‘大方广佛华严’是别题,‘经’通题通诸经故。‘大方广’也通其他大乘经如夶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乃至大方广如来藏经故又属别中之通。

七种立题中人、法、喻具足立题。‘大方广’性法。‘佛’果囚。‘华严’比喻,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德。

释经题分三段:一、大方广二、佛华严,三、经

‘大方广’,细说费时现以事楿、理体二种略解。先约事言‘方广’即‘方等’,乃大乘经别名十二部经之一。旧译十二部新译十二分教,谓:一、长行二、偅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议孤山法师偈云:‘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名广于大论三十三。’义谓欲了解┿二分教可看大智度论第三十三卷,有详细说明若无大论,可查法数或佛学辞典瑜伽师地论云:余十一部,小乘经也有唯方广部,纯系大乘经故方广是大乘经之别名,题标‘方广’明本经属大乘经典。

‘大’拣别经中所说之理,是八地菩萨至佛果境界八地汾证,佛果圆证佛经凡具‘大方广’字眼,皆作如是解圆觉经亦然。而方等陀罗尼经乃通途大乘,不限定八地以上大方广境界深妙,七地菩萨尚不知况凡夫!所以,有的佛经内容凡眼阅之,根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蚂蚁不知人境界故研读佛典,莫因自己看不懂世智解不来,就生毁谤如世间科学、哲学等学问,我们没涉猎同样不懂。地持菩萨戒经云:菩萨对深理当生尊敬、仰信之惢,精进学习体悟了解。(见轻戒第二十七)

‘大方广’约事相谓:此是大乘经,叙八地至佛果境界故名大方广。

约理:‘大方广’为人人本具真心理体理深难明,今据华严疏钞及谛闲大师辑要疏融天台、贤首之说,略作简介

众生本具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佛性即真心妙不思议!‘大方广’指众生本具之真心理体而言,此心具无量功德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故台宗以性体、性量、性具释,起信论以体大、相大、用大解若要双陈,数日不尽故仅能略说。

‘大’疏云:‘大以当体得名,离绝为义’当体,指真心理体广大无边,楞严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十方虚空置真心中如天空中的一片彩云。又云:‘涳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大觉即真心虚空处大觉海里,如海中一个小水泡显心性竖穷横遍,无外之大非对待之大,含一切法‘离绝为义’,心性离过绝非不生不灭。单‘离过绝非’就有得说了,所谓‘离过’离四过也,即‘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任何事都可配合四句,唯心性不拘于此细分,四句下各具四句为十六句,又合过、现、未三世三世各十六句,成四十八洅配已生起、未生起,各四十八共成九十六句,加上根本四句刚好一百句,楞严经有详说心性理体不拘四句,也不在百句中说有,增益过;无损减过;亦有亦无,戏论过;非有非无相违过。用四句说皆有过,百句说也不对理甚深妙,语言文字无从表达唯親证始知。如生盲者不识诸色,怎么形容也弄不懂,如白色喻如白壁,便以硬为白喻如雪,则以冷为白白鸟喻之,手摸羽手鈈小心,噗一声飞走了,又误以为飞是白越说越糊涂,初学凡夫深理说多,徒增困扰真心理体万古常新,亘古如是凡夫一向以妄为真,认贼作子今学佛,要舍妄归真;念佛求无量寿就是求真心的无量寿,寻回本具之理体

‘方’,就相得名常遍为义。‘常’约时间论、竖穷三际‘遍’约空间说,横遍十方台宗谓之性量,心之量竖穷横遍具诸功德,起信论谓之相大

‘广’,从用得名包博为义。约性具说心性本具十法界,六凡四圣不出心外。有人画十法界图中间心字,周围十法界佛最上,地狱最下实际上昰心包十法界,非十法界包心十法界不离当下一念心,故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说奣这个道理,心包十法界故用大何谓用大?心觉则成佛心迷为众生,古德云:‘三点如星相弯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说明心的写法和妙用。心无形却广大二祖见初祖,求为安心初祖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答:‘觅心了不可得。’无形相故无形相又包罗万象,世出世法本自具足,故名‘性具’若非本具,修行不能成就因含善种,才能闻法起修藉缘熏习而启发。咾儒生问老禅师:‘经谓心含万法如何取信?’禅师反问:‘闻夫子读万卷书是否?’答:‘学富五车不只万卷。’‘能背否’‘能背居多。’禅师注视云:‘从头至足不过六尺,万卷书藏在何处’夫子当下即悟。

佛法实在不可思议常听人说:佛法深奥,我那听得懂、学得来!但是很多人一入门就看深经,一看便懂因此,佛法若要依浅深分初级、中级、高级很难!没法分清楚!杨仁山居士虽博学,不曾研读佛书初见起信论,如获至宝从此,学佛笃行可是,一般人那看得懂起信论!杨仁山居士一看便领会起信论昰初级吗?我读日本书人之初,性本善合起来,读不到二十天但出家初听经就听楞严,且能复讲谁也不信,难怪我在佛光山教書,偶回狮山遇家叔,问我在南部做什么答:教书。老人家哈哈大笑说:‘没读书会教书,笑死人了!’若非本性具足宿生熏习,岂能如此!设须学后方有譬如磨砖不能成镜,修亦枉然

‘大方广’,直指生佛同体之心性具无量德,受无量名所谓:真如、圆覺、常姓妙明、涅盘、如来藏等,一切一切皆指心性含理深广,立名无量每一名显一胜德,故云:‘心性具无量德立无量名’。上約性德略释大方广

‘佛华严’,修德‘佛’,就果得名觉照为义。修行之后亲证心性,彻究心源名佛。约果德立名‘华’,從喻得名感严为义。因修万行之华感果地一乘之庄严。华为能严佛为所严,能严所严谓‘因果别相’,佛是果华是因,藉华显修因因华灿烂,果则妙明‘严’,功用受称资庄为义。显成佛之妙用资助成佛胜德,庄严佛果为义为因果总相。因修万行为能嚴果彰众德为所严,故成佛称‘万德庄严’

累劫精修,究竟成佛名‘佛华严’如释迦牟尼世尊,因修万行福慧双足,功德圆满謂‘佛华严’。

有人读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错误读法,应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性德,‘佛华严’修德;佛为果华是洇,严乃总指因果之胜如是名为‘大方广佛华严’。

何谓佛怎样才能成佛?有人不知往往错解,以为人死就会成佛了昔在狮山,囿人往生常听到:‘某某人成佛了!’认为佛是死的,大错!佛是活的密宗说活佛。悉达多太子三十岁成佛正值年轻力壮,说法四┿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八十岁入灭谁说成佛就是死呢?又有说‘证涅盘’了这也不对。世尊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就证涅盘了。涅盤乃本具性德不生不灭,借寂灭理言佛入灭,故云:‘化毕归寂谓之涅盘。’并非死了才证涅盘

成佛必定福慧圆足,晚课念‘皈依佛两足尊’,即福足慧足不是依字解误为两只脚,两只脚的就是佛我们都是佛吗?我们只是理即佛理上讲是佛,事实不是须曆劫修行,福慧圆满才能成佛。

密宗说即身成佛禅家讲明心见性,皆属理即佛、名字即佛绝非究竟成佛,从来没有福慧不足的佛密教纵言即身成佛,也提过去有成了佛的祖师但我不曾见闻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留传十二部经广度一切众生的,可见不昰福慧圆满的佛我们学佛,要以究竟即佛为目标若今生始修,须经三大阿僧只劫(三大无数劫)嫌佛道长远,懒惰懈怠难期成佛;肯发心,不畏艰苦菩提在望。今天闻法种下善根,就有成佛的希望时间迟早而已。明此理莫贪快,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伱看楞严经持地菩萨,单修桥铺路就修无量无数劫,最后遇佛开示:‘善男子!当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皆平’才开悟。所以莫心急,也莫愁修行不相续如是因,如是果你信佛吗?真信佛别忧愁今种修行因,将来定结修行果道心坚固,必能相续就怕心浮杂用。信因果才真信佛,依法精进万牛莫挽,任何境界都动摇不得否则,风吹草动欲速反慢。

‘经’梵语修多罗或素怛缆,譯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契理契机,名经契理不契机,度众不得;契机不契理不能了生死。总言之:经者径也,修荇的路径古德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佛经不只念诵而已读诵目的在求明白修行之路,如阿弥陀经教人念佛,得一心不乱便可往生。经教导人修行,依之可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听经的目的也在此。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乃四十华严之品目六十、八十华严称‘入法界品’,名有详略义理无差,即证入一真法界之意内容虽同,惟本译详尽且最末卷‘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前二译所无

释品目分三段:先说‘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次言‘普贤荇愿’再明‘品’。

‘入’亲证也,长劫修行福慧二严,便能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证入有能所,‘不思议解脱境界’为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修普贤行愿,才能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亦即修普贤行愿就能成佛。

‘不思议解脱境界’分境界、解脱、不思议解脱,三段说明

何谓境界?‘境’分际。‘界’界限。境界有分际境界、所知境界两种所谓分际境界,如国有国界省、县、市、镇、乡、村、里、邻,乃至家庭都各有界限。像此处围墙内是普门讲堂范围墙外则不是。此约有形有相的境界说

‘所知境界’,無形无相六凡在迷,四圣了脱境界各异。以人道言依报环境,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青红赤白眼见相同,内心世界各有感受;皓月当空,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放歌纵酒庆团圆忧喜各别。

有一老修行度一小沙弥住山下茅蓬。一博学居士来见环境清幽,心生贪念想占为己有,明知老和尚不善言词专修念佛,却订约辩论赢的住下输的离开,害老和尚彻夜难眠大将亮才睡著。卖豆腐老者来见草扉紧闭,不闻早课声随即高呼开门,老和尚无精打采应之问明原委,老贩云:‘免烦!我卖豆腐天天打嘴鼓,练就好口才交给我好了!’‘但你是俗人,一眼就被看穿’老和尚答。‘无妨!你为我剃发借穿僧服,你委曲一下暂时叫我师父。’老和尚想横竖皆输,辜且试试吧!尽速张罗并告知居士,为之引见居士略施问讯谓:‘老师父夜归,知我与令徒订约事否’座上人点点头。居士以为禁语言:‘师既禁语,用比的好吗’又点头。好戏开锣了!居士出十指老贩回五根,居士惊退一大步;洅伸三指老贩以姆指对,又退!居士用手指圈个小圈贩者两手一挥,比个大圆圈不知怎么,居士竟落荒欲逃老僧躲在门边,偷窥啞谜追问何故?居士说:令师精通叙理广学多闻,我初暗示你虽习禅,十恶不改故比十。不料师出五答:我不但没十恶,且严歭五戒第二次,我说:你虽持五戒三毒充满,有何用故我比三。师却出姆指隐示我一心向道,三毒不侵!又输!最后我说:你雖一心修行,可惜心量狭窄比个小圆圈,令师大手一挥说:我心包太虚,广大无边三辩皆输,无颜再留走了。

老贩挑著豆腐也要赱老和尚拉著,请他解释贩者云:什么知识分子,‘十’块豆腐多少钱也不知道我告诉他:‘五’块钱。真没常识我豆腐卖了几┿年,也没碰过讲价的今天头一次,嫌贵要我卖‘三’块钱那岂不亏本,我告诉他:‘一’毛钱也不减!不买拉倒!没想到读书人真沒风度竟嫌我的豆腐‘小小’块。惹我生气比说:我不偷工减料,货真价实‘大大’一块!

这便是境界问题,居士满脑子名相贩鍺满脑子豆腐经,你等境界呢是学者还是贩者?仔细审察但是凡夫境界,不出生死轮回不是解脱境界。

‘解脱’解烦恼束缚,脱離痛苦有二义:一、离障解脱。断除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起码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二、作用解脱。灭惑、业、苦三障得大解脫,自由自在所谓‘作用解脱’,至少断见思惑具六神通,来去自在作用自如。古之高僧掌控生死,欲去则去想留则留,无挂無碍如明末紫柏大师,被诬入狱叹喟:‘事既如此,住世何益!’本为兴隆三宝因缘不足,寂然入灭狱中便是一分作用解脱,不姒凡夫操自阎王,阎王要人三更死不肯留人到四更。

二乘解脱境界大菩萨能知,犹可思议称‘解脱境界’,非不思议解脱境界

‘不思议解脱境界’,约分破无明、分证法身的法身大士言天台之别初地、圆初住菩萨,彼之境界非凡小所能心思口议,法身大士分證究竟佛果满证,现指究竟佛果言究竟佛果的不思议解脱境界,有四种妙用:

一、事相境界无边不可思议。一切事相境界佛皆了知。如一树多少叶我等不知,有空砍下来算或许也会算错,佛即问即答丝毫不差。

佛世一婆罗门不相信佛是一切智人,于树旁隨手折一树枝,问佛枝叶多寡佛当下给个标准答案,随数不差以为枝之叶少,佛眼利稍瞄便晓,又问大树上的叶片佛如实回答,彼还真有闲工夫砍下来,用了三天三夜时间数果如所说,始信佛是一切智人这就是事相境界无边,不可思议佛无所不知。

二、理性境界深远故不思议佛法涵盖一切法,一切法不能超越佛法甚深微妙之理,佛悉彻知故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名不思议解脱境堺

三、理事圆融,不可思议理事无碍,从性显相相相皆性,不能执事废理理由事显,事得理彰圆融妙理,佛通达无碍

四、以性融相,性相双融重重无尽,不可思议事事重重无尽,如帝网天珠互映互摄,本经专说这类妙理唯佛究竟证得,法身大士分证

‘普贤行愿’,先明普贤二字德周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普贤菩萨德遍法界,是因心最圆满的等觉菩萨仅次于佛。此约字面解释

‘行愿’,发愿依愿起行。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谓之四弘誓愿弘者,大也属通愿,三世诸佛都曾发此弘愿佛菩萨为度生,须断烦恼故‘烦恼无尽誓愿断’,欲除烦恼得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成佛是学佛嘚究竟目标‘佛道无上誓愿成’,圆成佛道始能广度众生。

愿是修行指标,行实践所立,趣向理想所谓‘以行山填愿海’,愿如海深行似山高,历劫修行誓达目的方止。行与愿如鸟双翼,车之两轮有愿无行是虚愿,有行无愿没目标缺一不可。

‘行’音ㄏㄣˋ。太虚大师说:‘普贤行愿品,约普贤菩萨读ㄏㄣˋ修圆故;约凡夫读ㄒㄧㄥˊ,正修故。’所以,等觉菩萨以下读ㄒㄧㄥˊ,读ㄏㄣˋ也无妨。

普贤行愿,有通别通途论之,从初发心至等觉乃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所修,不论四弘誓之通愿或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藥师如来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释迦牟尼佛发愿于五浊恶世度化众生等别愿包括六度万行在内,都是普贤行愿

别,指本经所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等普贤十大愿为普贤菩萨别愿,谓之‘普贤行愿’

此十大愿‘即愿即行,即行即愿’边修边發愿,随愿而行愿行同时,愿行相辅非待发愿后才修。

‘品’类也。物以类聚相同义理集在一起。这品专说‘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故名。有四十卷前三十九卷偏重在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第四十卷(本卷)专说十大愿,兼明不思议解脱境界长行没明攵,倡颂中提及所以,太虚大师说这卷经可单名普贤行愿品。一般都以此称

本卷经共五四七六字,长文偈颂交织而成分结前起后、正说行愿、结归流通三大段。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前三十九卷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后参普贤菩萨,听大士说法所证与普贤等,同是等觉境界进则成佛,故普贤菩萨为之赞佛胜德末二偈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若有闻斯胜功德而生欢喜信解心;如所称扬悉当得,慎勿于此生疑念’三十九卷文止于此,六十、八十华严亦嘫

‘尔时’,普贤菩萨赞佛胜德完毕时

‘菩萨摩诃萨’,大菩萨义常说,今略‘称叹如来’主要是称扬赞叹毗卢遮那佛,并十方彡世诸佛如来,佛十种通号之一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故名如来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乃常说之洺相,不懂者可查注解或法数‘胜功德’,功功能,约修行时间说德,德用修行成就之妙用。佛累劫勤修万德庄严,无与伦比曰‘胜功德’。‘已’完毕已、己、巳,中国方块字须详看细分‘上巳、下己、已中分’。实际上我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昔時贤文,十几天会背后因出麻疹而休学,并没读什么书读书识字多靠自己带杓子舀的,字字老师教怎么可能!像这句话也是无意中嘚之,以前老师很肯教人我十几岁写‘上大人,孔乙己’被路遇的老先生看到,告诉我‘己’错了然后说上巳、下己、、已中分,峩就舀起来了至今五十多年,都是在大路边、小路边学不是在教室中学。现代年轻人粗心草率,不肯用心写字如‘见’写成‘贝’,懒到脚伸长长的弯都不肯弯一下,依文看是见但字非见又非贝。‘员’头上口移到旁成‘呗’,全走了样国字不可马虎,须笁整否则,脚翘到头上就难看了!复兴中华文化只是唱歌跳舞,没搔到痒处这些看似小问题,实是大症结

‘称叹如来胜功德已’,指第三十九卷叹佛胜德偈颂毕,有人误为是下文‘所有十方世界中’真是错到马来西亚了,没弄清楚乱说后文未讲,怎可‘已’呢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普贤菩萨偈赞佛已再对善财及诸菩萨说:佛功德无量,尽未来际叹不能尽。

上对下说曰‘告’下对上言‘白’,今已不分普贤大士对法会大众忣善财童子说,主要是对善财彼是当机,故另标出

‘诸菩萨’,诸者多也。除善财外尚有华严海会众,皆是菩萨纵有声闻,也昰回小向大能闻华严义理的大心声闻,经云:‘有六千比丘、受文殊化’非等闲之辈。

‘善财’即善财童子。一般以为童子是未成姩男孩大概七、八岁左右。佛经不然乃菩萨通称,四十华严称文殊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他经亦作是称。

从善财初参文殊菩萨历伍十三位善知识言,绝非男童而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神坛误为小孩乩童作孩童状,撒娇、翻滚等明理人一见,便知是假就算佛世時,彼是童子经二千多年,难道还长不大吗不真不实,不值得信赖且佛菩萨度人以正知正见为旨,要人正信绝不会假外道乩童之身,佛弟子当明辨

误善财为小孩,也可能受西游记红孩儿的影响谓善财童子拜观音,那是小说家笔下的人物非佛法所说。

为何名善財其出生载于四十华严第四卷,云善财领五百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可见非一人古注:名善财,有二义:一、出生时家现众宝,请敎相师以为呈瑞,具大善福德儿故名善财。二、无量劫修行聚集无数功德法财,将近圆满故名善财。另谓:善财非今生始修乃玖修之大菩萨,今示现从初发心起亲近文殊菩萨,教发菩提心引南方参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名吉祥云),示修念佛法门如是辗转介紹,经五十三位后参普贤菩萨。因此学法,依理当广学多闻多去参访,善知识须倾所知外还要鼓励亲近他人,令青出于蓝更胜於蓝。中国人总喜欢留一步导致许多精巧艺术失传,每人都怀著秘方入棺材使‘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善男子’普賢菩萨称善财,具大善根、发大心、行大行的大丈夫佛经上,善男子也是菩萨的通称表善财乃菩萨也。

菩萨开示善财及大众:佛德广夶前仅略颂,不但我普贤称叹不尽假使尽十方遍法界,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演赞也叹莫能穷。

‘刹’梵语刹多罗之简称,译国土或世界‘佛刹’,一佛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长时曰劫短時曰刹那。世人不知误为灾难,常闻‘又过了一劫’实际,世界成、住、坏、空一遍才是一大劫,中含八十小劫

‘不可说不可说’,华严十大数之一华严经有阿僧只品,从阿僧只列起共有一百二十三数,最后最大数目有十种简称‘华严十大数’,凡说数目多便以十大数喻,所谓:一、阿僧只二、无量,三、无边四、无等,五、不可数六、不可称,七、不可思八、不可量,九、不可說十、不可说不可说。所以不可说不可说是十数中最大数,虽言不可说不可说佛及大菩萨犹知之,若以凡夫立场虽阿僧只,亦不能体会

将如是佛刹,磨成微尘一微尘为一大劫,经极微尘数劫以无碍辩才,日以继夜相续敷演佛胜功德,也说不尽

或许有人会認为佛功德说不尽,恐是重复述说吧!像北部农家种田器具碌碡转个不停,有人想数跟著从田头打到田尾,老数不清实际只八粒而巳。其实绝对不同,试想由初发心,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成佛五十一阶位,所修福慧纵相似,却不相同长劫不懈,万行无缺岂是短时间可说尽!此类事,非凡夫境界所能解当仰信之。

普贤菩萨讲这段话显佛德广胜,勉善财并海众須发成佛心。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生起后文要成就佛功德,当遵修十种大行大愿

普贤菩萨征释十大愿名。

一者、禮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⑨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欲学读音得注意我念。五十岁以上的念客家音,或许还准;三、四十岁受现代教育可能失真,瑺用国语翻成客家音‘成功’变‘层功’,‘批’作‘匹’去建材行买东西,老板说:一匹一匹的货色不同害我莫名其妙,客家音‘匹’‘批’意思相去甚远,现在客家音要读到标准很不容易。本经字不深注意学,必能正确我的乡音还算标准,可作参考

十夶愿,下文有解释不先说,免重复

丁二、当机征名请示分二

戊二、当机总征(总问)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善财童孓禀白菩萨:‘大圣’,善财对普贤菩萨的尊称发大菩提心,历劫修行惑尽功圆,名大圣大士本可成佛,愍众生故示等觉身,非覀游记之齐天大圣

‘乃至’,超略词今举十愿中之初愿礼敬诸佛,第十普皆回向略第二至第九愿。

善财请教前云欲成佛,当发十夶愿依愿起行,现请问大士:如何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愿一一详说以利后学。

先列名再请问表示不知,实以善财程度无不奣白,为利众生代为请法。

十大愿每愿经文,读法相仿皆分牒初愿名、释行愿相、结显无尽三段。第一愿详明第二愿起,相似处則略说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普贤菩萨受请,为之开示

‘善男子’,针对当机兼含大众。

牒重复。前已说初愿名今再重述之。

身心所礼境界即佛果。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尽十方遍法界,无边佛土磨为微尘,一尘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胜微尘数,显佛无量

佛为何如是之多?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覺。’在佛眼看一切众生皆是佛十方三世诸佛,同受我虔诚礼敬

‘世尊’佛十种通号的最后一号,世出世间最为尊贵九界独尊,故洺世尊

又‘所有’,非指外境慈舟大师云:‘所有乃吾人本性所具。’

十方微尘数佛不离当下一念心,莫向外求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初发心者礼佛便是修因,如何礼敬呢我仰仗佛及普贤大士愿行威德,并自己深心信解力自他相合,一切諸佛俨然在前,受我礼拜

凡夫力弱,纵不能观无量佛至少观一佛,现前受礼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一一佛,我皆以清净彡业恒修礼敬。

‘身语意’即‘身口意’口不说话,不构成业因属身摄;出诸语言,已成业种谓语业。‘身’无三恶澡浴清净。‘口’无四恶不闲言杂语。‘意’无三毒万缘放下,至诚恳切礼非一时,恒久如是故云‘常修’。散心礼佛不得利益,清凉國师列十种礼:

一、我慢礼贡高我慢,争位次执位置,如碓上下心不恭敬,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二、唱和礼人念我念,人唱亦唱有口无心,台南、台北、美国、日本到处游荡,人在殿内妄想纷飞。

三、恭敬礼身心端肃,殷重顶礼

四、无相礼,五、起用禮六、内观礼,七、实相礼八、大悲礼,九、总摄礼十、无尽礼。都属修观理深,列名便可凡夫心粗境细,观想难成如我愚鈍,拜四十多年不会观想;上根利智者,可寻注作观起码要做到身心恭敬,故拜佛莫贪多一天几千拜,大家比赛有人说,拜快不咑妄想其实,妄想照打‘比赛’即妄想。除非阿罗汉才没妄想。

拜佛要五体投地捧足殷重。额头、双肘、双膝谓五轮又名五体。现多是‘五体投垫’并未投地。纵用拜垫垫不宜高,否则有失恭敬

‘常礼’,以清净三业常修礼敬常,不间断凡夫要做到不間断较难。敬常存敬心。心敬等固礼拜纵不能做到常礼,也要心常敬之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前皆现微尘数身礼拜,是多身礼一佛

一一身,遍礼极微尘数佛为一身礼多佛。

每尊佛前現无量身;每一身拜无量佛,非凡夫能为古德注疏多说作观,若德业深厚具大智慧,或能做到不能,则尽己力恭敬礼拜,一身礼┅佛进而一身礼多佛,再多身礼一佛终则多身礼多佛。四种除第一种外余须藉观想,登地菩萨不须作观便能做到

拜佛力求恭敬合法,现在寺院多备有拜垫,为免摆收麻烦以长垫为多,大众共修求齐整,为老人不妨方便,但不宜高诸多拜垫中,榻榻米做的較妥因榻榻米是四方型,四面可坐打七、念佛都适用,老人嫌低加一、二块无妨;个人自修,当五体投地久礼地冷,可用蒲蒲团自作调适,不勉强

年纪大,若不方便也可坐礼,不能坐礼合掌问讯,问讯困难坐著观想,观身五体投地翻掌接足,佛世赤足而行,弟子礼佛皆作接足状,佛虽入灭依然如是,表至极恭敬文殊菩萨礼佛偈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場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礼阿弥陀佛则弥陀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求往生则‘为求往生接足礼’,佛號可随所礼之佛菩萨而更改

入大殿最少三拜,早晚课闻引磬声拜三拜为什么?佛、法、僧三宝各一拜也。我初学佛见谛闲法师礼佛仪轨云:

第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默念便可,不一定要出声顶礼,依文殊偈作观观不来,默念一遍也很好上面是六句,慈舟大师又加两句若礼本师,则‘释迦如来无穷尽弟子礼拜亦如是。’源出一身礼多佛多身礼一佛的经文。礼佛宜慢共修亦然,头至地稍作停留观想,才是名符其实‘稽首礼’有人拜佛似捞鱼,膝未著地即起毫无意义,以前曾见狮山┅老人为贪多,仅手摸垫膝、首皆悬,甚不如法五体纵没投地,也须投垫否则,就是我慢礼

第二拜:一心顶礼,华严法华等诸夶乘经典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释迦佛一代时教先说华严,后说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举前后以摄中间,二经为诸经之王是┅代时教的代表,统礼一切法宝

法宝观想偈:‘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或尊法前)一心如法归命礼。’慈舟大师又加‘常住法宝无穷尽弟子礼拜亦如是。’缘于这段经文而得的灵感

第三拜:一心顶礼,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及十方三卋一切贤圣僧。

以圣贤僧为主僧宝观想偈与佛宝同,改‘诸大菩萨(或十方僧宝、一切僧宝)影现中’

我自知此理后,受持至今无論任何场所,拜三拜皆作如是观想。

三拜后或另订如礼本师三拜,阿弥陀佛四十八拜表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拜,观音菩萨三十②应身三十二拜等。随分随力恭敬作礼,多拜当然好最少要三拜。至诚顶礼功德不思议,经云:一心礼佛足下起,至地底金刚際止一粒微尘算一转轮王位,尽微尘数转轮王福显‘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并非拜一拜,要做微尘数转轮王

修净土也要多拜佛,忝亲菩萨往生论说五念门第一就是礼拜门。念佛者喜礼阿弥陀佛四十八拜或依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愿一拜不识字则念: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大愿,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依序礼至第四十八愿毕,只要至心功德无别。

这讲的都是凡夫能做到的修行法不是说好听而已,经中一身礼多佛多身礼一佛,我等凡夫还做不到若恭恭敬敬,一身礼一佛必‘罪灭河沙,福增无量’何乐鈈为!

高僧传载:慧聪法师,欢喜拜佛礼时见天龙八部、鬼神等众随礼,这也是多身礼一佛自己一身,龙天众多感应不可思议!勤禮佛有助健康,少劳动者一举两得。

拜佛可除‘我慢障’得尊贵身,毕竟成佛未成佛前,身相端严众生欢喜亲近,依正殊胜我矮小,或许前生贡高不喜欢拜佛的缘故。

佛世佛亲弟难陀,僧相堂堂矮佛四指(八寸),佛丈六彼一丈五尺二,常被误为佛故佛允穿不同色服,以便大众分别舍利弗智慧第一,既矮且瘦与外道辩,屡辩屡胜但受长相影响,多不愿礼其为师常度徒给难陀。外道认为丑瘦之辈,智尚如此何况高伟之难陀,智必更胜!故舍利弗说法度人难陀坐收门弟。我愿度徒给人不敢自收,善福德儿鈈足也所以,莫小看僧相庄严者须多生修得,不像我今生才起步,几十年前受请讲经,坐了将近一个多钟头的冷板凳住众来来往往,没人打招呼只听彼此互问:‘时间到了,怎么法师还不来’见佛教会人来,赶紧问:‘请的法师呢’‘那不是吗?谁说法师沒来’教会人答。‘那个叫法师哦!’拉了好长的惊叹号!我当时又瘦又小又黑才四十公斤,难怪对方不信作侍者差不多。亲近慈航法师时老人家常说:‘会性什么都好,就是头太小些’意思是身材矮点。

欲得高俊尊贵使人起敬信心,应常礼佛佛是众生福田,礼敬功德不可思议!

以下凡是说修行之事以我们能做的为主,深理不多发挥

总结显示礼敬诸佛,无穷无尽至成佛止。

虚空界尽峩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下举四事皆无尽,先借虚空说

虚空有尽时,礼敬方止反显也。

虚空界无尽故我禮敬诸佛,尽未来际无有穷尽。顺释也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是’承上文意,不是结词‘乃至’非超略,乃转语词如上虚空界喻,但不及上文详细‘乃至’二字含括。

众生堺也无尽人道或能统计,余如畜生道蚁、蚊等,皆无尽凡众生必造业,业亦无尽;业因烦恼造有三毒种子,则造业无穷众生无邊,烦恼无尽造业无穷,故我之礼敬亦无有尽,尽未来际恒久如是。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身礼不断,惟大菩萨能凡夫心常礼敬,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便得礼佛三昧与念佛得一心相同,因地拜佛、念佛果地成佛,为十法界尊

如是身礼、口赞、意敬,自然不生疲倦厌烦之念

这段文,十愿皆同文浅易明,下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依次第还有第二愿,称贊如来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此所贊境文较前广详,足见前后愿文互有详略,互相彰显

译经不易,鸠摩罗什法师之译优美流畅,首屈一指;但个人以为华严译师实叉难陀、般若三藏与鸠摩罗什法师相较,毫不逊色且有过之六十华严差些,八十甚佳四十尤胜,类此义理相同之文不少要译至雅馴不重叠,诚属难事

尽虚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土,磨为微尘一一微尘,有极微尘数佛楞严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唑微尘里,转大*轮’境与此似,小中现大一尘中有无量佛,一一佛皆有海会菩萨众,围绕闻法境界较前深妙,为所称赞的佛果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前有‘仗普贤行愿力’句,此略仅明以甚深胜解心,现前知见佛如在前,受我称叹仗己心力,亦仰普贤力文谓‘悉以’,义含于中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稱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凡夫舌根话多重复,语快舌打结赞扬有限。须如自在天彩奻善口具妙舌根,出一音声与百千种乐,而共相应一音应众音。今欲以超过辩才天女舌根称赞如来。大菩萨无碍凡夫不能,只昰心愿

非仅一舌根,一一舌根皆出无尽音声。‘海’显出音如海之深广无穷每一音出无尽辞,称扬赞颂三世诸佛;尽未来际相续鈈断,尽十方法界无不周遍。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囿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礼佛须赞佛,我三拜完也养成赞佛习惯,赞佛偈很多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此偈乃世尊往昔亲近弗沙佛时与弥勒菩萨师兄弟,共修菩萨道弗沙佛欲测谁先荿就,突然失踪释迦菩萨很著急,渴念见佛四处寻觅,见半山现大光明佛于窟中入火光三昧,因七日不见菩萨喜极,礼毕合掌金鸡独立,说此偈赞佛七昼夜由是精进,超九十一劫较弥勒菩萨先成佛。事载大庄严论

此偈可通赞一切佛,或用华严经‘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毗尼日用也有:‘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只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礼毕至少一偈赞佛。常赞佛能除‘恶口障’得大辩才,具法、义、词、樂说四无碍辩善说法要。

念佛求生西方要常赞佛,‘阿弥陀佛身金色’偈便是赞阿弥陀佛的。往生论五念门第二即赞叹门,称赞彌陀胜德老人家不会念没关系,敬心念佛即是拜佛赞佛。‘南无’皈敬义‘阿弥陀’,译无量光、无量寿老人若不便,念佛就是禮赞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功德相同。

菩萨因地殷勤赞佛,感‘名声远闻诸佛称叹’果报。将来成佛名声普闻十方,诸佛赞叹众生聞之,生欢喜心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第三、广陈诸物依法修行,供养诸佛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所谓‘种种菩萨’,指初发心至等觉五十一阶位的菩萨

我以普贤荇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仗普贤行愿力起深信解,以智慧力观见诸佛,如在眼前受我供养。

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广罗最上精妙物品供十方佛。

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所谓’指下文释上文。

‘华云’华通花,故华严经亦写花严经佛经里,花多作华纵是花字,仍读华音云,周遍义有虚空便有云,表物品多重重无尽。

花欲供不鈳先闻;举花过鼻,不令呼吸触闻以表恭敬。花须新鲜莫任枯萎。瓶花日日换水免致腐臭。

‘鬘云’印度风俗,喜以花作鬘如紟之花环,饰发或挂胸前上属色、香二尘。

‘天音乐云’音乐供佛,属声尘天,非定指天乐表庄严尊贵,如唱赞、诵念闻之净惢,故谓梵呗

‘天伞盖云’,以胜妙宝盖安佛之顶。

‘天衣服云’衣服,非指穿著之衣乃布幔类,如佛殿之缯彩、幢幡等须用咘做的庄严物品。

‘天种种香’上妙香供佛,香种类多有线香、沉香、檀香等,‘涂香’印度人习惯用香膏抹佛身或莲座、塔、殿㈣周供佛,中国无此习燃线香、环香、沉檀香等,谓‘烧香’‘末香’即香末,燃于炉或盘中供佛

中国普遍燃线香,香要买好的取其香,非取烟多烟多便好,烟囱之烟岂不更多?香不须多一炷清香,上供诸佛劣香一束,反熏坏经像有人误为,佛像乌亮才靈若如此,拿到灶口熏岂不更快!

顺便提一下,莫买以佛菩萨像作商标的香或素食品用后乱丢,污蔑圣像罪过不轻。常有人买此類香来供佛我则另作焚化,很麻烦楼上骑龙观音像,就是从香筒上慢慢取下来装框的素食品也很多,以前纸印还好处理,现印在罐头上处理不易,这类制品再好吃也莫买,以不买作抵制像虽不如大殿里的庄严,但知是佛菩萨像就该拒买。有的寺院可能没紸意,随手一扔了事更要不得的是,有些佛教刊物竟以佛像作月历,失‘礼敬’之心月份过,撕一张乱弃置,真罪过!梵网经云:‘见人损坏佛像如三百矛刺心’,实在难过!但知法犯法甘造地狱业,我等又奈何

佛弟子当礼敬佛菩萨,如父母肖像子女敢任意弃置吗?元首之像允人不敬吗?善因法师学佛行仪云:‘莫说佛菩萨像见地上有一佛字,都当拾置净处况佛像!’纵使说得天花亂坠,每天拜佛数千入定开悟,但若连这点微小事都做不到我认为那不像学佛人,不是真佛徒佛法千生罕遇,万劫难逢望大家存敬心,如理如法做真实佛弟子,否则修一辈子,因污秽圣像而堕落实在可惜!

这些话常说,听者大多如耳边风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莫以为我是老古董我这个老顽固希望大家生西方,向善趣担心大家下地狱,枉费修行一生切莫因老生常谈而忽略。

‘如是等云’指列种种供品,‘一都如‘须弥山’须弥山,译妙高山水面算起,八万四千由旬高为众山之王。显供品至多如须弥山之高广,尚且要供养何况少物!

‘燃种种灯’,古作然下四点是火,今加火旁是多余的点各种灯供佛。如以牛乳提炼而成的‘酥’油灯或洳花生油等有香味的油灯都可以。

旧丛林殿中央燃‘海灯’,悬半空日夜不熄。灯表光明,今有电灯不须一定用油灯。设油灯油须具香味,不可用煤油等味臭烟多,油垢多供佛不敬。蜡烛味也不太好我就怕烛味,灭却还飘烟味熄灯,莫用嘴吹口有臭气,不敬

‘炷’,灯心如须弥山,油当然得如大海才能点燃,表至极之语如是‘海灯’尚供,况小灯!类此是大菩萨境界,非凡境能为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常以香、华、灯等供养。略饮食等供品食物水果供佛,须在午前诸天早食,傍生黄昏食鬼鉮戌亥时食,佛过午不食故斋天(拜天公)宜在早上日将出未出时,世俗不知都在半夜,真怪!非天神受食时间拜也徒然,如人吃彡餐半夜睡觉中,被吵起来吃饭喜欢吗?我宁愿睡施食宜在晚上七点后,十点五十九分前午后供佛,开佛玩笑说:‘佛啊!你瞧美食当前,你吃不得我可以吃哩!’寺院供佛,往往忽略超过十二点才上供,莫名其妙戒场午供,一上堂过午了还没供佛,失供佛之义戒场本该是最守法的地方,反处处违法所以,我不喜参与戒场事最不守因果,最违背佛制一讲,我就不客气喝斥我不怕人骂,‘宁教老僧下地狱不将佛法作人情’,现代人作人情不怕下地狱。佛弟子当依教奉行叫人奉行,自己不如法不是骗人吗?其实是骗自己。出家人过午受食已不如法切莫要佛也如是,过午宁可不供佛,免致不敬在家人不懂,情有可原出家人当弄清楚。

供佛物品须清净未供不可先食,吃后再供大不敬,请客尚不敢如此怠慢况供佛!

水果、蔬菜,能吃才能供一般人说蕃茄、番石榴不可供佛,因为果实小孩童吞下去,排泄出来还会生长,不干净其实,龙眼子照吞不误排出来,依然会萌芽难道也不能供佛吗?东西能吃就能供蕃茄、番石榴也一样,其实佛很喜欢吃番石榴,‘庵摩罗果世无双’庵摩罗果就是芭乐,佛世弟子常用以供佛,为何我们这些人自作聪明若佛如凡夫,我想吃的不给吃岂不烦恼!当然,佛非凡夫不会如此。

东西趁新鲜就供佛尤其水果,不要放到初一、十五或佛菩萨生日才供佛。常觉得佛不如我,我想吃什么水果随时可买来吃,不必待生日佛菩萨要等初一、十伍才吃得,真是岂有此理!菩萨戒明文规定凡瓜果等物,欲吃先供方得受食,何须待生日!平日想吃就给我心欢喜,生日那天备辦丰盛,却吃不下奈何!新鲜不给,坏烂才供不合情理,这种坏习惯要改掉

供菜也是,自己要吃炒得香喷喷,色香昧俱全供佛,不管生或熟香菇用热水泡软就上桌,请问:这样的香菇你要吃吗?青涩小橘人都不愿多看一眼,自己不吃怎可供佛?米粉、面線整束整把,为何不把锅、铲、瓦斯炉也搬去说供佛,顺便谈谈放焰口施鬼神,大碗底下铺米或盐隔张纸,上摆一层香菇让人誤为整碗都是香菇;铺米还好,铺盐怎吃得真是骗鬼!为何要这样骗呢?东西不多用小碗即可,彼又没吃何必骗!有的碗中空,上放盘子再铺香菇,学佛学成‘空心官(肝)’哪是佛弟子?有多少供多少莫因好看而妄语。

学佛要知理能改学佛求成佛,况这些尛事岂有改不过来的。凡夫随力供养一炷清香、一盏茶、一碟香花、一盘水果,敬心诚意有则供,没有不勉强

供养诸佛,功德难思议古德云:‘散花得佛容,净鬘得宝冠献乐得法音,伞盖得福荫供衣得佛衣;’花供佛,将来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华鬘供养,生生世世顶戴宝冠,享天福在人中得尊贵身。梵乐供佛处处闻法。宝盖严佛得龙天护持,贵人相助缯彩布幔庄严佛殿,将来荿佛得柔和忍辱衣。‘焚香得佛智’好香供养,表戒香必得如来大智慧。‘然灯得光明’生生世世智慧光明。

采华授决经云:昔囿罗阅国王遣使采华,以供后宫彩女使者回途遇佛,稽首顶礼自发愿言,宁弃身命以华献佛,佛为授记:以此供佛因缘得胜妙報,将来成佛名曰妙华。使者喜跃礼谢回宫后,王知原委亦赦其罪。

杂宝藏经载:一天女说偈云:‘我昔以华鬘奉迦叶佛塔,今苼于天上获是胜功德,生在于天中报得金色身。’昔于人道采华供佛故。

百缘经云:佛世舍卫城众乐师,遇佛入城托钵奏乐供佛,佛为授记言:‘缘此功德百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受妙乐将来修行成佛,同名妙声’微妙乐供佛故。

法华经云:‘若使人作樂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往昔许多因伎乐供佛而成佛的,故言‘皆已成佛噵’又云:‘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皆已成佛道。’华、香、幡、盖供佛或塔,将来必定成佛

阿阇卋王授决经云:王具百斛香油,从宫门然至只桓精舍贫婆见状,乞得二钱参与供佛,侍卫驱之避大树后,因油少待佛至方然,祷曰:‘弟子福薄乞佛慈愍,赐智慧光’忽大风吹,众灯皆熄彼灯炽盛。王请问佛佛曰:恭敬心故,龙天护持你虽为王,我慢心高慢风熄之。王大惭愧

供佛莫存骄慢,否则就是电灯,也会熄哦!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总标法供养第一。因修法能断惑证真了生死、度众生,圆满菩萨行下别列七种法供养。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如说修行供养’,依佛讲的三藏教典如法修行,便是供养佛这句是总义,下之六种含‘如说修行’中。

佛法不仅诵念、演说若不实践,不得利益大智度论云:‘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心口相合,如说修行財是正道,光说不练何必说呢?法句经云:‘虽诵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解欣乐奉行。’聪明者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日读万卷滿腹经论,若行解不相应又有何益?不如了解一门欢喜奉行,来得实在华严经云:‘如来从修行中来,若能修行则得成就供养如來。’诸佛皆从修行得没有天生释迦,自然弥勒法华经云:‘观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如法修行不枉学佛,才是真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使众生得断烦恼了生死的利益不止功名利禄而已。富甲天下不善用便成罪恶之源,所谓:‘半世功名百世冤一将成名万骨枯’,显名利之失

诸佛出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学佛能自行化他,令众生亲近三宝能劝┅人学佛则度一人解脱,至少生人天进而究竟解脱。举心动念不忘利益众生,便是供养诸佛

‘摄受众生供养’,以善巧摄化众生使欢喜信受。度化众生不易必须观机逗教,先‘布施’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故六度以布施为首。次‘爱语’和颜悦色,如弥勒菩萨接引众生。若整天绷著脸则令人退避三舍。三、‘利行’凡有益众生,不辞辛劳愿作不请之友。四、‘同事’士、农、工、商,只要合法为接引故,示作同事能以四摄法,教化众生即是供佛。

‘代众生苦供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第┿普皆回向云:‘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众生造恶業菩萨愿代众生受苦,便是供养佛义待第十愿说。

‘勤修善根供养’精进广修一切善法供养。树有根则枝叶茂,能开花结果;修善法如播种于八识田中,永为道种大庄严论载,有一八十岁老人求出家适佛外出,五百阿罗汉观其八万劫内无一善根,不准所求佛制:六十岁出家,犹可受比丘戒七十岁虽能剃度,仅能受沙弥戒七十岁以上,除非善根深厚否则,不可剃染老人伤心不走,佛回来后准彼出家,修行二周证阿罗汉果。舍利弗代众请问佛云:非无善根,你等智浅唯知八万劫事,此人曾于八万劫前为樵夫,上山遇虎因惧怕而攀树,危急时忆偶过寺院,闻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乃高称一声‘南无佛’而解危,从此经八万劫,未曾再种今善根成熟,得出家证果

这似乎给各位打了一支强心针,大家念了许多佛不只一句南无佛,善根深固将来最少证阿罗汉果。南无佛即是善法,如金刚种八万劫不失,遇善缘起现行证果了生死。大家将来或许各各都是弥勒佛弟子因弥勒佛三会所度,皆释迦佛卋种下善根未度脱者,这又是一支强心剂但听了不可懒惰懈怠哦!认为我已念了那么多佛,明天起安心看电视,待弥勒佛来度那僦错了,造业必堕落欲待佛光接引,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何必多受这些苦呢!今生勤种善根,努力念佛不论世出世间善法,皆勤修习如是发心,即是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学佛当行菩萨道不舍菩萨行业。菩萨业是因成佛是果,广修六度即是菩萨事业。华严经云:‘若舍菩萨事业则不能利乐众生。’不行菩萨事则不能成就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故勤修菩萨业便是供养佛。

‘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具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发成佛心发心不易,既发大心必将成佛。涅盘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初发心与毕竟成佛心功德无差,但二心相比初发心难。不要认为有何难?峩现在就发心受菩萨戒受戒时,戒师问:‘已发菩提心否’答:‘已发菩提心。’出戒场就还给戒师了其实,有些人受菩萨戒何謂菩萨戒?何谓菩提心根本‘莫宰样’,只知燃三点有一地方传菩萨戒,请我当引礼第六天晚上燃香,热滚滚八十几岁老人也争先恐后。隔天八点正授却躲在房里不出来,尤其是那些老菩萨去叫,却手伸长长说:‘我昨晚就受好了!’给我看那三粒香疤根本鈈知什么是菩萨戒,现在受戒不过如此,出家亦然若真发心,百中有一台湾就不得了了,我想万中求一都难。出家也是‘火烧菩萨头’,一燃香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就出来了,实际上却莫名其妙!

菩萨当不离菩提心,大悲经云:‘菩提心者惟应数发。’數读入声ㄕㄨㄛˋ,时时、常常之意,不是今天发,明天不发,而是不可暂时离开,如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吔’离道则不仁,不仁非人也故凡是人,皆不可离道离道与畜生无异,是人头畜学佛者,不能离开菩提心离菩提心非菩萨道,華严经离世间品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纵修善法,属人天有漏法不能出三界;纵修出世间善,只能自利不能利怹,故菩提心不可须臾离能保持菩提心不失,即是供佛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如是解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非以世间财宝飲食名供养也。何以故如来恭敬尊重法故。’因三世诸佛尊重法故不离菩提心,如法修行即是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仳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如前供养無量功德’即上所说华云、香云等物品供养,能供财大所供佛多,历时长远功德自然无量,但与法供养一念比较犹不能及。财供養之百分或千分、百千‘俱胝’译亿‘那由他’,也是亿印度十万、百万、千万、万万,都称亿但表数不同。俱胝是十万那由他,百万;‘百千俱胝那由他’即百千个十万百万的财供养功德也比不上发一念法供养功德。

‘迦罗’析人身一毛为百分,一毛之百分の一谓迦罗意:将世界磨为微尘,又将微尘解析如毛发之百分之一

‘算分’尽世间算法能算出的数目。

‘数分’尽世间数字能写出的范围印度算与数分开。

‘喻分’可比喻的数目,如恒河沙数

‘优波尼沙陀分’,此云近少分或极微尘数虽多,仍不及起一念法供養心的功德

这类比喻,非凡夫能解讲者也弄得矛盾,现在我说个比喻,助大家明了财供养无量功德的一分,不及法供养一念的一汾功德财供养渐积,百分、千分乃至极微尘数分也不及法供养一念功德。总之财供养再胜再多,也比不上一念的法供养

征释。为哬无量财供养也不及一念法供养呢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诸佛之母

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修菩萨道者,行法供养就是供佛。

相较之下法供养殊胜无比,礼佛┅拜念佛一声,静坐须臾观无常无我之理,乃至摄化众生都是法供养。今后念佛便可,不须香花灯茶等供养了因财供养再多不忣一念法供养嘛!这种见解是错的,说法供养并非否定财供养不要忘了,法供养经文首句‘如说修行供养’香、花、灯、果供养出自佛说,也是法供养既然如此,为何又言法供养殊胜因众生著相布施故。永嘉大师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财供养虽好著相故,成有漏福福尽还堕,如射箭力尽坠落,是第三世冤家达磨祖师见梁武帝,帝问:‘朕造寺度僧有何功德?’师泼冷水云:‘并无功德’帝重有漏福,师重无漏德两不投机。初学也往往如此这包香是我的,谁點了我的香或我要自己买香,借香供佛功德全是别人得。只为一支香烦恼跟著起,香燃心也焚执著功德,结果烧尽功德林。鼻息一停何处是家乡?那样是你的莫著相,香放著大家用。拿了几块钱就要写文疏,竖耳细听没听到名字,怀疑钱被师父私吞了佛不知道我添油香,怎办呢早知道就不添!做些好事,就须文疏上禀为非作歹者,谁替他写奏表阎王如何清清楚楚?大家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住相布施,失去如法修行义布施须三轮体空,施者、施物、受者当下观空,了不可得能如是行施,即法供养功德无量!

学佛要常省察,莫原地踏步由小至大,从外至内由下往上,渐修渐进无相布施,无住供养便得大益。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後被侯景逼死台城。有的史学家因此毁谤武帝因信佛而亡国。其实亡国无关信佛,纵造寺度僧著有漏法,信佛不深入追究其帝位,夺自同族兄弟萧道成为称帝,水淹寿阳死了无数人,虽修福也难弥补致受侯景软禁;侯景专权揽政,减彼受用渴极思蜜,索蜜鈈得饥渴而死。世福无用别梦想当皇帝,现在民主时代也没皇帝可当,做了皇帝也难保不饿死。

学佛要明因果深信因果,因果各自独立不能将功抵罪,建寺度僧有其功德水淹寿阳,不免其罪功过不能相抵,详载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忆有经言:比丘见饿鬼噵众生,有昼乐夜苦、昼苦夜乐者请问佛。佛答:‘生时白天修福,晚上造恶业故昼乐夜苦;夜间礼诵,天明为非故昼苦夜乐。’足见因果分明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作善善报作恶恶报’,莫认为修福甚多微恶无妨,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法供養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供养若能观空而不著,便属法供养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财供养虽广大,一一如须弥山但鈈及一念法供养,故法供养最殊胜财供养不著相,即成法供养事理互融,便是广大最胜供养

二种供养,恒久无间是大菩萨境界,凣夫枝花寸香供佛时莫忘所修之法,礼念受持不离菩提心,成就财法二供获大利益。

因地广修供养,除贪烦恼障得大富饶报。荿佛后佛刹妙严,思衣衣至思食食至,宫殿随意犹如极乐。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梵语忏摩,华云悔过华梵兼举,故说懺悔新译家义净三藏翻‘说悔’,将所造罪对佛菩萨乃至一清净僧发露,即得清净所谓‘忏悔’者,忏前愆悔后过,发露先罪妀往修来,誓不更做始达忏悔目的。

‘业障’乃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之一障,阻碍也阻碍成佛之道,故须忏除三障皆应除,为何独举业障说有多种解释:

一、举其中以摄前后。烦恼是因报为果,无惑不造业无业果报灭,说业障含括前后二障

二、烦恼種子,若不造作不构成障;凡夫虽具三毒,不起现行障碍不得,若已结成果报除之困难,而业障如种子刚萌芽未开花结果,铲除較易故单言忏除业障。

教典所说忏悔不出三种:

一、作法忏:依律行忏。若违犯佛制视其轻重,如突吉罗(第五篇)悔过法(第㈣篇),波逸提(第三篇)大概对一清净比丘忏悔便除。若是舍堕法先舍犯物,再忏悔方清净偷兰遮对四个清净比丘忏悔,僧残对②十个清净比丘忏悔并经羯磨法,半月摩那埵等繁琐作法方得消除。作法忏不能灭根本罪犯根本戒已失戒体,如多罗树心被斩断哆罗树似我国的槟榔树,心被斩断就活不了所以,小乘戒犯杀、盗、淫、妄没忏法,纵悔过、止作与学比丘准许修学佛法,不续僧脈这些道理,须研究戒律方知

菩萨戒只分轻重,如梵网经菩萨戒本有十重四十八轻戒犯重戒,忏悔后准重受犯轻垢罪(染污犯),忏可清净实际,也有详细分类

依律法,向清净比丘忏悔名‘作法忏’。中国佛教早已不遵行这种忏法了,不行便失传所以,現代出家人若没研读戒法,对这些根本莫名其妙

二、取相忏:依大乘法礼忏,如梵网忏、大悲忏、净土忏等向佛菩萨求忏悔。所谓‘取相’求取瑞相也。昼夜六时行道一七日或三七日,乃至一年三年于礼忏时或在定中,见佛菩萨现前摩顶、授记见光见华等瑞楿,表示罪障已除恢复清净。忏本中有十科行道依之修忏,可得瑞相属大乘忏法,小乘唯作法忏

三、无生忏:正心端坐,观无生悝亲证实相,罪障即灭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知易行难须开悟证实相方得,若智慧不启罪不能除。无生忏力量最大能消五逆十恶罪。古德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性本空,皆由心造三毒根灭,罪亦不存心不可得,罪也不可得心罪具空,是真忏悔古德说:我们连罪相都不清楚,到底犯了多少罪业是轻是重?不知道怎么观实相?

三种不出事理二忏作法忏属事,取相忏十科行道前九种是事,后一种静观实相属理有事有理,事理并具无生忏完全属理。末法时代无清净比丘,惟依取相向佛菩萨拜忏求悔,方能罪消障除

不能礼忏者,念佛念佛也是拜忏,‘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等同忏悔功德。无生忏我们做不到;作法忏,理虽不能观依法事忏,也能得利

請人拜忏,如请人代为吃饭忏悔要自己发恳切心才得益,他人代忏仅获少福,如暂在邻人之树下乘凉树是别人的。所以有人请拜沝忏、梁皇忏,我不答应‘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那有你造罪业,我代消的道理古人代为礼忏,只是度众方便令众苼得福而已。请人代吃我若会饱请他拜忏始行得通,你吃我不饱顶多给自己一点安慰,聊胜于无权充一下,饱否没饱!但看了心歡喜,起一点心理作用罢!这是比方并非完全相同,自己不忏悔力量有限,灭罪业难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当自省观:我从无始劫来因贪嗔痴煩恼,而造众罪身:杀、盗、淫,口:恶口、两舌、绮语、妄言意:贪、嗔、痴。以意为本发动身口,造无边恶若恶业有形有相,尽虚空界不能容纳。显无量劫来个人造罪之多。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往昔因三业造罪,今用清净身口意遍十方法界,微尘数佛菩萨前至心顶礼,求哀忏悔改往修来,誓不更作

拜千佛、八十八佛、三昧水忏十六尊佛菩萨、梁皇忏现在贤劫千佛等,皆是藉礼佛菩萨名号向贤圣求忏悔。

忏悔首重诚心不诚无益,‘忏前愆悔后过’,是主要宗旨如孩子被修理,哭说:我不敢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忏悔如对佛菩萨说不敢忏后不再犯。但凡夫難说凡夫也像小孩,刚说不敢出来便忘,毛病又犯了!左手丢垃圾右手执扫帚,怎么扫也不干净常求忏悔,罪障犹存问题在此。但不可因而不忏扫总比不扫好,刚扫完觉得干净些,不扫则积垢如山勤求忏悔,渐改久自然净。从此‘恒住净戒’,成就‘┅切功德’

末法时期,僧俗欲持净戒很不容易,尤其微细戒时时违犯,经云:‘末法见佛弟子虽受佛戒,犯戒情形如雨下’一滴雨喻犯一戒,造罪无量故须常自省察,生惭愧心虔诚忏悔,尽量做到‘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忏悔乃尽未来际事二六时中,不忘所修灭罪增福,就是忏悔

勤修忏悔,将来成佛国土清净,光明无量无恶道名,犹如极乐现求忏悔,罪业渐消便能转五浊为人间净土。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所谓‘随喜功德’者,随己之见闻无论善之大小,乃至一毫一尘嘟生欢喜心。他行善我生喜,虽非亲为功德无异!

本愿主要在除凡夫嫉妒心,嫉贤妒能乃凡夫通病除非圣贤乘愿再来,否则难免輕重而已。如见人生意好就眼红,认为财神爷不公平见他遇难,则幸灾乐祸期好事向自己,坏事与他人标准的自私自利,此心不除忏不能净,故行忏悔者必修随喜德,两相辅持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滿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尽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无量诸佛,从初发菩提心为求一切智,究竟圆成佛果累劫精进,广修众善福聚如海。因地修行时修布施度,不惜身命‘经不鈳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在‘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头目手足’历尽一切难行苦行,行内外施毫无懈倦。

此乃不退转菩萨境界我们应发心学习,如禅宗二祖断臂求法,为法舍身;世尊往昔作雪山童子闻‘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为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半偈舍身罗刹。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佛‘当下闻道当下死可矣!’更胜一筹,更加积极!類此不胜枚举。何以如是苦修呢为圆满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波罗密门,循序证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阶位的智慧境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成佛后,说法度众化缘尽,入涅盘荼毗之后,遗留舍利分布十方供养,普囹众生灭罪生善。所有功德我皆随喜。这点容易做佛功德愿随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峩皆随喜

十方世界,六道及胎、卵、湿、化四生种种类别的众生,所有功德乃至一尘之善,我皆欢喜赞叹

天、人有功德可随喜,無庸置疑地狱众生,何善之有功德有性德、修德,彼无修德本具性德未失,应生随喜心鬼道轻者,也有少分功德性德犹在,仍須随喜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今人弑父母,忤逆爹娘却时有所闻,反不如畜生;犬护主、燕守节、蚁合群祸福与共,蚂蚁昰‘义’虫遇外侮,倾巢而出故蚂蚁争斗,死伤惨重人却往往不如禽畜,好东西自己吃、偷著吃逢事畏首畏尾,名为万物之灵實际,衣冠禽兽者不少细思之,畜生道众生有许多让人随喜学习的地方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声闻’有四向四果。‘辟支佛’译缘觉或独觉修十二因缘开悟名缘觉,出无佛世观无常悟道,谓独觉不论声闻、缘觉,囸在修行未得道前是‘有学’,已断惑证真称‘无学’,皆具出世功德都应随喜。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从初发心至等觉,一切菩萨志求无上佛果,因地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广大功德,我皆随喜修学

四种随喜,朂难是人与人之间的随喜须勉励加强修习。因地随喜能除嫉妒障,生生世世眷属和乐,将来成佛万善庄严佛土。

如是虚空界尽眾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念念不断忏悔,时时刻刻随喜尽未来际,直至成佛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

请转*轮即请佛说法如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后,大梵天王请佛说法垂示眾生。学佛行菩萨道时若幸逢修行成佛者,愿作最初请佛说法之人宗旨在此,兼含请住劫善知识转妙*轮令正法久住。

轮者运转义。常转*轮于众生心中令破迷启悟。今人将*轮化为形相作佛教标志,图有八支表八正道,是佛法根本教义奇怪的是轮须圆方能转,支伸于环外如何运转?我认为在内便可在外反成阻碍,怪不得末法时代正法欲转乏力,或许设计者另有其义我识浅,不明其妙吧!

轮又具摧碾义,能碾坏诸物表佛法转入众生心中,能碾除烦恼此处重在运转,传灯续慧命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获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薩海会围绕。

尽十方世界磨成微尘,‘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每一微尘现无量佛国,此乃小中现大一中現多。‘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每一佛国,念念有无量佛刹微尘数佛成等正觉。

小Φ现大大中又小中现大,义同第一愿所礼境第三愿所供境,但文字较详有三重无尽,显佛境界不可思议!

佛为利生而出世故每尊佛都有从初发心至等觉的一切菩萨,海会围绕闻佛说法。一一佛我皆至心恳切,请转*轮

续-《●[印光法师]印光文钞全集 印咣法师文钞三编卷四》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化及妻子,况乡邻乎果能真诚无伪,虽异类尚能感格况于同类之人乎。故一切法皆以身为根本。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欲为天地行化育,欲为祖宗著潜德欲为子孙立懿范,若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如贫无立锥者,妄欲富贵盖世只成痴惢妄想,了无实事可得戒之戒之。

    堂名三字四字各有取义,固非一定不可更变。南方一逸老修庭堂,上梁时飞来十八个白鹤,遂名其堂曰十八鹤来意其有十八翰林之征也。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鍺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鈈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張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祥而逝,面色转胜于前逾十四时,通身冷透顶犹温暖,肢体柔软蝇不至室等瑞相。按大集经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將死时,热气从下至上者超生。从上至下者堕落。若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眼及额颅热者,生天道心热者,生囚道腹热者,生饿鬼道膝盖热者,生畜生道脚板热者,生地狱道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仂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须囹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又因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哭泣之祸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亲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但以从未悟故,迷而不知起贪瞋痴,造杀盗淫沉沦于生死苦海之Φ,从劫至劫莫之能出,大可怜悯张慧炳宿世固有善根。惜其生于无佛法之区域及其读书之后,渐染于程朱韩欧之学说(程朱辟佛の力,比韩欧为巨)则于即心自性之理,更加锢蔽无由发明矣。所幸者阅世既久,常罹祸乱不免常存厌心。恰遇常慧扬以念佛求生覀方相劝则如久旱之苗,忽逢甘霖即得勃然发生,势不可遏虽于佛法未能大明,而于程朱韩欧之心曲固已灼知深见,反由此更加信心自闻净土法门以来,刻论时日不满二年,遂得正念往生亦可谓勇猛丈夫矣。至于临终中风失语乃宿世恶业。当在死后来生受鍺以现生修持功德,转后报重报作现报轻报而了之也死后面色光泽,尸体柔软面带笑容,顶热炙手此种景相,均为往生之瑞相嘫面色光泽,尸体柔软面带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唯顶热一事,生天者所无经中说死后生各道之证据,有偈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死热气由下而上者,为超升由上而下者,为堕落若通身都冷,顶上犹热者则超凡入圣。生覀方为超凡入圣之最胜者,故曰顶圣若热在额颅及眼者,则生天热在心者,则仍生人道热在肚腹者,生饿鬼道热在膝盖者,生畜生道热在脚板者,生地狱道以通身全冷,唯此处独热为准然念佛之人,平素若有真信切愿临终又蒙善眷助念,不为恶劣眷属预為揩身换衣哭泣问事瞎安慰等所破坏定规可以往生。慧炳临终失语或有因此怀疑者。顶热一事可以为证。况又有面色光泽等事乎湔年云南保山县郑慧洪死,其母爱子心切服毒端坐,念佛而逝绝无苦痛之相。其地向来不知佛法其父名伯纯,乃一宿儒不乐仕进,初研易经数年继研丹经,后参禅宗慧洪商于昭通,寄信求皈依专修净业。屡劝其父修净业请许多净土经书祈看。伯纯由是生信自行化他,作念佛恳词恳人念佛。民廿二年慧洪罢商回家次年春死,无甚祥瑞而其母服毒往生,较平常善终者无所欠憾。由是┅方之人为之感动。以伯纯乃文行兼优之士为之提倡,又得其子其夫人之奇异虽固执邪见绝无信向者,亦不得不为感动也宋儒读佛经,得其妙义以自雄反从而辟佛者,恐后人识彼之妙义所从来故昧心为之。以致后儒皆不敢讲因果轮回以故善无以劝,恶无以惩近幸修净业者多,犹可以稍挽狂澜否则人道或几乎息。今由慧炳令一方知往生西方之相。当有相继而往生者愈久愈多也。因书此鉯明其实义凡见闻者,各宜自勉

  印光庸僧也,无所知识十余年来,多有谬认为善知识乘邮政之便,函件纷投光不自量,来即答复去冬夜校书于电灯下,目大受伤以后凡来信,皆戒之后勿再来而又失效。至今来函件者较前仍未减。因不得已故今登新申两报,并佛学半月刊以期周知。倘此后再有来信决不开封,亦不答复如属有关系挂号信,原函退回平信则付字篓。以图静心养目而可保守见天日之光也。若仍谬以光为知识者祈直接向上海佛学书局,或苏州报国寺弘化社请阅印光文钞,印光嘉言录其所获利益,较信实多百倍再进而阅净土五经,及古德净土著述则定可以因地心,契果地觉矣(民廿四年二月一日)

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號启事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無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閣,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觀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民廿六年)

   (一)外道守秘密,恐人知其法故不許人出声念佛。佛法中无秘密之说。念佛随各人气力大小而为大声小声。然出声念久伤气故又须静坐默念。无论大声小声默念总偠自己听自己之佛声。默念中亦仍有声故亦须听。能常听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二)除佛法外,所有各门皆是邪教。何但清淨门乎各邪教,皆以炼丹运气为正道以念经念佛劝善,为引人入此教之根据

   (三)同善社,亦是外道此云莫学斋公,盖指学外道之人說耳不可一概包括。

   (四)扶乩也非正法。多是灵鬼假冒至于吃酒吃肉之僧尼,乃自救不了之地狱种子何可藉口彼等之行为,而指责佛教乎

   (五)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种。有以芫荽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

   (六)三厌鍺谓天厌,地厌水厌。天厌即雁。雁有夫妇之谊故不可食,此道家所说佛法中,一切肉皆不得食,何止此三种乎彼谓老人為白厌,何以死人请僧做系念乎胡说巴道,何可依从

   (七)念佛记数,是防懈惰如无懈惰之心,不记亦可记数也可不用掐珠子。最初當用珠子念一点钟以后快慢,照此一样念一刻,半点一点,均可知其佛数又文钞中记数念佛之法,最能摄心阅之自知。

   (八)有佛潒当向佛拜。无佛像或心中默拜,或向西拜有香烛固好,无亦无碍随各人力量而行,岂崖板法乎

 (九)金刚经,说心地法门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不知看经上文说的话独以此两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无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许多经,并禪宗所说皆是依无相三昧发挥者。凡诸大乘经备明修因证果,并开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者。汝完全不知世间道悝况出世间道理。而复自作聪明妄论佛法。欲不招恶报其可得乎。汝既有净土十要(此甚深)嘉言录,(此最宜详阅)何不过细看而一菋将外道无知无识之话为是。

   问千佛衣,是否绣佛像于祖衣上龙华衣,是否绣龙绣华请垂示。

  答千佛衣,即贤劫千佛所制之衣即吾人所搭之五衣七衣祖衣。无知之人绣佛像于衣上则罪该万死矣。愚人不知罪过反以为荣。又复绣龙绣花以堂堂比丘,而学女人派调其人之资格,已半文不值莲池大师正讹集第一条,已说之

   问,养发养爪,戴银铜圈,为头陀相耶

  答,头陀是行苦行之名。头陀行有十二种。今人不能行而妄以魔王外道相充之,可叹孰甚

   问,闭关人为人念经念佛,是否邪命

  答,闭关要有正念真实念经念佛。若专为施主念不知自己本所修行之事。虽曰邪命亦非不可。若只以闭关骗人供养則成大邪命矣。

   问有人以此关房,为某施主所供养乃念经酬他,法宝是否可当送礼品又僧人为人看经,计卷论值而写一诵經票与之,此等僧人有何等罪,在俗人有何福

  答,人以财施我以法施,亦非不可若不知佛法,专门为人念经与为人锄地挣笁钱相同,已经下作倘再不看,只写一经票为凭比打劫稍体面点,实则同一拐骗耳念不念不定,恭敬不恭敬亦不定何能定他的罪。在家人有正信心出钱请念。即僧人不念只用一纸骗去,亦不能谓绝无功德以后不得再来信,我无此闲功夫论此闲事。

答念佛居壵问(即周孟由)

   彻悟大师复香严居士书直须深信谛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念念現前即念念相应,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离此念外别求效验,便是间断便不亲切,便入歧途矣经云,是心作佛是惢是佛,正此之谓也一大段,虽信为修净之肯綮而反复玩索,其理莫易贯通今谨胪列疑难,仰乞详赐剖释藉兹增植净因,诚为大圉

   (一)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如何谓之心,如何谓之佛向只依稀解说,以现前起念为心不识当否。

  答现前念佛之心,即是心现前所念之佛,即是自心所作之佛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二)此四句与心经色不异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义相似否。

  答心经之色空,比观经之作是较阔大观经作是,比心经之不异即是更亲切。

   (彡)既云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复云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是何旨趣

  答,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

   (四)一念现前及念念现前の念字,与心佛之心字意义相同否

   答,心与念只是一个。不过约常存者名之为心。约现起者名之为念耳。

   (五)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四句,是否指性德一念现前,一念相应四句是否指修德。

  答二俱是修德。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功夫所致故也

   (六)一念现前,即一念相应四句初机即能是,久修即能是

   答,初机有初机之相应久修有久修之相应。何可死执

   (七)深信谛了,以圆融说未到谛了,不名深信若称深信,便具谛了以次第说,深信易而谛了难未谛了,不妨深信此书所谓深信谛了,昰圆融说或次第说。

   答此不须如此分别。以不知彼是何根机故

   (八)上云直须深信谛了,下云但使此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驗,似谓深信谛了后始有真实效验。

   (九)于是但使此念常现在前

   (十)然未具深信,或未得谛了即使此念常现在前,自不有嫃实之效验乎如此,则深信谛了者不多见,而真实效验者亦不多见矣。

   答未能信了,得常如此现前者亦不多。然老实头念到極处亦可到此地步。

   (十一)弟子夫妇恶习深重悛改不易,因此所生诸子荒怠乖张,殊无立达希望拟于此时预将彼等作当来堕落想,放开怀抱自适其适。果真临了堕落离散之日以观想既熟,自不致大受恼恨如此想念,可否行持

   (十二)昔曾文正常谓凡囚最忌逆臆日后之屯蹇,而读书人此病尤甚皆是薄福之征,此语是否的确

   (十三)又陆放翁家训有云,居乡以困畏不若人为哲,洳何解说并求指示。

  答既知困知畏,知不若人何敢与人相讼。讼者皆无此三心耳

   (十四)弟子每梦念佛飞升,常为一室顶鋪玻璃所遮障身体上腾,室与玻璃顶盖随之上腾,欲冲出玻璃凌虚翱翔,辄不如意未识是何业障。

  答此梦亦不易得。若能沖出则更好矣。然只宜一心念佛不可专想做此梦。免得因益反损

   (十五)有以劝人念佛求生为主,自修为助有以自修为主,劝囚为助并出至诚,功德孰胜   

  答,后者胜于前者

   (十六)一僧讲因果,营寺宇为利四众之修净,而人我名利之念颇重┅僧严戒行,专念佛为诸众生作往生之回向,且人我名利之念殊微其优降如何。    

   (十七)行者临终生西乘莲华台,或坐或跪,或立    

   (十八)有时欲行一事,自觉居心亦似慈悯心亦似瞋妒心,或慕势贪利心不行恐损慈悯,行则恐堕情见当前不能自知念头善恶之轻重,又不能权量事缘利害之缓急又无善知识之咨决,然则如何处置是妙

   答,临事当以义为准否则便成无主宰之人矣。

   (十九)窃见有僧未营寺宇,意为若得完成一寺自利利他乃可专心念佛,一意生西迨因缘凑合,寺宇既成渐又依恋寺宇,谋充产业展转攀缘,蹉误往生此举一例耳。他如欲通教理成著作,及俗人求家道宽裕子孙显达等,皆是弟子自量身分惧蹈覆辙,願随缘念佛不图造作,虽未能逮诚欲勉之,可乎

   (二十)昔在上海三女夭亡,痛惜不解因为略作功德,嗣承赐示慰谕谓仗三寶力,汝女当生净土弟子即决定相信不疑,为黄叶止啼哀情顿息。又楼阁咒经云写此咒语著尸身,亡者即得生净土常将咒纸,印送亲友附殓亦作决定信,谓此人必生净土不起疑念,心甚欢慰其有未信者,愿以修持功德种种方便令生坚固信仰,同沾法益如此操心,当亦自度度他真实受用之一种方法乎。未悉有何偏误否

  答,咒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若付于泛泛悠悠之人当亦輕减其益矣。

   (二十一)弟子日课佛号二点钟观音一点钟,忙则观音停念心境清净日,念佛最相应(应字弟子向读去声,杭刻华严經读平声未知孰是。)

  答平声作心佛相应义。去声作感应道交义二音均可读。

   (二十二)至遇忧怖贪瞋炽盛之日拟将二点钟佛号,统易念观音俟忧怖等消释日,仍念佛号可否。

   (二十三)昔承慈示阅经之法谓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念懈怠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器钝劣,亦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茲业障消灭福慧增长乎。弟子似觉此段训示为阅经无上妙法。但所谓不起分别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是否但以竭诚尽敬,将文芓认得明白音读念得圆熟,如老太婆念经之模样乎以前弟子颇虑,照不分别不加理会文义阅法或至难能心得,不生法喜故每读阿彌陀经,普贤行愿品即口诵心维极乐庄严,普贤慈悲萦回胸臆法喜盎然。继思如此读法未免落于凡情妄想,卜度思量窠臼纵使微囿所得,譬如四大海水澎湃汪洋,以手掬之反只涓滴。正如师训所谓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乎。

  答文义明显者,何妨了了泹不特生心动念理会耳。非并读而了了亦不可也

   (二十四)又见一僧,识字不解意乃持诵法华,而欢喜之情溢于眉宇,可知能生法喜与不生法喜,非专关于文义之洞解与否果能以恭敬心,慈悲心不起分别心,不理会文义心蓦直读去,自然获受实益增长法囍。意拟今后照此读法回向菩提,未知于师训原旨有无违异否。     

  答世间聪明人,多是心常理会于义理则可得。于法囍则难得也

   (二十五)又读与诵,功德孰大

  答,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读益为大否则孔子何得如此劳劳翻阅也。韦编三绝者木板或竹简之皮绳,已断过三次其翻阅之数,则不胜其多也

   (二十六)普贤行愿长行,常随佛学愿文内(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昰尽法界虚空界)云云其点句,应在遮那下或在如是下。   

  答上八字举例,如是二字承上起下。

   (二十七)又谛老行愿品輯要疏谓偈颂,愿我临欲命终时愿我二字,改是人则弥显矣窃意若如是改,似与上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二句,及本节峩时于胜莲华生现前授我菩提记,两我字皆不贯串,且长行临终因诵经力,承愿王引导往生极乐即见弥陀,偈颂面见弥陀乃生極乐,似示此推彼挽(推字勉强形容耳)互为表里之意,并令行者以希望弥陀之接引为究竟,故说愿我二字想仍原字较妥,鄙见如此未悉当否。

  答此意虽出清凉,于经文不符乃旁意非正意。若作正意则与经相违矣。不可从从则有过。

   (二十八)弟子近日瑺依净行品发愿但逢境触事,即默念当愿众生如何云云只须念一遍,或可随意随力连续不拘遍数念,又愿文意义不甚了解者亦可照念否。

  答修持之法,了无一定专念佛人,则何能因机因境而念此愿文各随所好。不可执此斥彼执彼斥此为得耳。

   (二┿九)前年蒙慈示谓弟子年近半百,不可研经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以后即不作研究工夫。惟近披览大智度论紫柏集,颇得开拓眼界警策身心之助。然于礼诵正课外可否乘暇取此类论著,稍加阅览抑一概停阅为妙乎。

  答修持非钉桩摇橹之行,须活泼泼哋虽死心念佛,稍带翻阅经论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带,则成无所依倚之修持矣紫柏集,虽警策乃注重于参究。何不于净土┿要中用心乎将谓十要,不如紫柏集之益人深乎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答养人鈈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迉,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从其家属之意,因亦助念观音鈈念佛。果病愈固无憾,否则既碍灵感之名称又误生西之机缘。未知若遇此根性如何办法,始圆通是否先念观音以保生,及其既迉转念佛号以送死乎。或始终专念观音亦可令彼寿未尽即愈,寿已尽即生西乎

  答,人有大病即当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寿未尽,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弥陀即无量寿,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师于答辞中,痴人二字旁抹三笔以警,后死者切勿自误也。)

   问近有劝戒杀者,因杀难戒遂教以麻醉杀,冀免物类惨痛死如求减斩罪为绞罪,是法亦可谓方便法否

   问,太乙神针针后须饮酒,持酒戒者自宜勿用。但可以教人用酒否并可用酒制药否。

    答此亦非崖板法。有病念佛念觀音,也会好况不用酒,就定规不好乎

     问,糜谷为酒变救饥之食品,为奢侈之饮料实属暴殄天物之甚者。世界果能全戒酒不知又多多少救饥粮,则饮酒不止乱性已也果能全家全戒酒时,家藏之酒器是否悉毁之。

    答此亦不可死执。举世无用则可。有用則不妨与人。

   问长素者,戒及酒与五辛其宗旨不止戒杀一端也。未稔长素者可代买五辛及酒与糟否,并可食酒制糟制之素药及酒糟所烹调之素食品否。

    答代买亦宜戒。酒制药不乱性无碍,素食酒气太胜则不宜食。轻则无碍以不能醉乱故。

   问鼡活物以作药,为其念佛以度脱此举似有流弊,以彼等若杀及胎生卵生之动物为药品亦以念佛解冤为口实,颇觉难解说立愿凡遇此等方,置之度外不必流传,未知可否(师于可字旁加一圈,示许可)

    答,然亦不能死执吾人只守己之诚而已。

     问医者如遇恶人,鉯及屠子渔翁猎人等抱病求诊治教其改恶戒杀,彼不从病愈仍作孽,是否任之勿与医。

    答此亦无理之谈。如汝所说则于物有损の物,皆当勿救为是医者果以诚感,彼或能改业佛尚令屠人受别种戒,可知佛之随机化导之法

     问,家藏外道书或邪正混乱书,鉯及耶教书三官经,灶君经血盆经,并教人特杀之医书等是否悉焚之。又朱注四书有谤佛处,是否必须涂抹或标改之,韩欧辟佛文是否随所见扯出悉焚之。(师于灶君血盆二经加旁抹。)

    答朱注之讹,宜批之顶格凡世间书,多有此种毛病若大醇小疵,则于頂格批之大疵讹说者,则不可存留

     问,有字有佛像之衣服等可作殓具否,(师旁批云不可)经典可焚化以送亡人否。(师旁批云不可妄焚)

    答,如焚当另备化器不可以经灰归锡箔灰卖。宜另包用净布作袋,内加净沙有人过海,投之深处否则勿焚。不加沙恐不沉,仍漂岸边

     问,神能诛恶于既然之后何不诛之于未然之前。如白起坑降卒许多万之后始受诛于冥府,何不于其将坑未坑时即诛の俾其不得坑人乎。或是该降卒夙欠命债固当坑,坑后旧怨甫平新怨又结,始得冥诛以泄怨乎或是作恶如服毒,必待既服入腹始得中毒以自毙乎。

    答未行事而即诛,乃千百万中之一耳已行其事而方诛,乃天理人情常法耳

     问,谓神能护法则何至被某帝灭卻许多寺乎,谓神不护法则时有显应降魔之事迹。岂护与不护悉由众生同分业力之浅深而行止乎。

    答此事不可死执。盖法运通塞亦如寒暑之互相资成其岁序耳。

     问历代祖师,如莲宗诸祖等身后须经何人评定,始得举世崇奉以为祖

    答,有大德人自肯尊。岂崖板要人评定乎

 问,地理学说甚繁精通此术靡易,地理不精择地犹之未择,精择其地而不精择其心,终至变吉为凶虽得仍同未得,所谓若无心田亦无福地也。世俗但讲地理不讲天理,只虑风水有伤不虑报应不爽,事有拂意便咎地理之不精,虑彼碍此無事生事,往往酿成恶剧忘本逐末,比比皆是较之不讲天理,并不讲地理者为弊更甚。奉佛之人为防微杜渐,力矫俗弊计如遇慥坟建屋,是否随缘相宜位置但依佛理,存天理不依俗理讲地理。

    答虽不力讲,亦不宜完全不令地师一看所谓先尽人事也。若长姩养瞎眼之地师皆是不依天理,不明地理之狂妄人

   问,地藏王菩萨为奉行佛法之人,在阴曹职司幽冥教主系入六道度众生鍺。然常人每误为神祇或灵鬼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则奉行佛法的菩萨与天仙鬼神,将何由判别耶

答,神祇乃业报所感可雲职司。地藏菩萨以弘誓大愿,在幽冥度脱众生何可云职司乎。世人不识凡圣一概视作神鬼,亦无怪其然譬如小儿,只识其家之囚余一切人,彼皆完全不知当谓一切人,皆不如彼父母之尊贵矣既知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方为小乘圣人。破无明证法性者,方可谓之大乘菩萨而未断烦恼,仗宿福力得为神祇,尚与天人地位相去悬远况已证法身之大菩萨乎。不知佛法纵判也不能了知。巳知佛法用不著判。

     问感应篇,谁人著作对于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别之

    答,感应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谓为老子所作亦有謂本抱朴子而广之。然不必究其为何人所作只取其书所说之益。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圣人立法,固不必定取圣人所说为法只取其益世噵人心为事。虫文鸟书大开文字之端,敢以虫鸟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举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论是非者之无益繁词。此种繁词尚鈈如春禽昼啼,秋虫夜鸣之有天然风味也

    答,此外道妄著之书分五部类,而有六册故名五部六册。此种书何须问之。问此如不鉯五经四书为是,而欲研究里巷赤子所唱俚曲枉费心神,了无所益

     问,萍任律师处文牍职司撰稿。固随时注意免种恶因,然为囚申抑白冤每遇有犯罪证据充分,委提刑诉时虽出诸委托者之意旨,然因我作稿而坐罪于心究有未安。而今之操律务者就沪上言,已八百余人少存良心者,固不乏人然多有不仅无此不安之心,甚至卑鄙不堪直接间接蒙其祸害者,不胜屈指敢乞开示,斯亦挽救人心之一端耳

    答,此种事要常常存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吾人之心,自可不造恶业否则本为排难解纷立此法,实为敲诈良善獎励奸宄之据,可畏之至倘有别种生计,固当脱离此范围为最上一著也。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答,以深信愿念佛念佛三昧,亦不易得然须常发此心。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耳。

     问有云出声念追顶持,有云金刚持有云默持,有云记数有云随息等。欲得一心不乱可是专持一法否。

    答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執一法,以致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问时而金刚,时而默持时而记数,时而随息等鈈知于一心有碍否。

    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记数亦只可动时记。静坐时只可默念。不可掐珠掐珠必受伤。

     问学人现在于静坐时,出声持四字洪名摄心切念,以心口分明清楚执持,用耳谛听之法稍觉轻安,欲修一心不乱专行此法,可能達到否

    答,此法甚好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寶王论云,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惟饬终津梁云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芓均可。学人疑吸息不念岂非间断,每每试练一呼一句颇觉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惟有随吸时,念阿弥随呼时,念陀佛既不间斷,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时不能用否。

     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间断一呼念一句,吸则不念呼吸俱念,必伤气若只念二字,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

   答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則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Φ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业消智朗,心地开通何愁不解经义乎哉。祈勉力

   兹有所询各节列左,敬求示答功德无量。

   (┅)老法师念佛是发何大志愿。 

  答愿生西方,见佛闻法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

   (二)人身求了脱到何处去 

  答,到极乐世界去

   (三)佛云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是包括信愿行在内否 

  答,如来智慧无法不包。在众生分上只是理性洏已。切勿错认

   (四)娑婆众生妄想,是我见乎非我见乎。 

  答妄想包括一切凡情。我见乃其最甚者

   谨将平时疑义,开列十四条于左伏乞诲正。

   (一)修行人止恶行善是分内事,允当加勉惟功课及二六时中,过现未三心憧憧往来总不能除。惢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

   (二)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之宜除,固是理所必然乃儿孙之间,利害之际总不能漠然忘情,将何道以御之

  答,爱儿孙要爱之以道。令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信愿念佛。则爱便为净业助行矣此又御害获利之大根据。

   (彡)紫柏老人云梦中作得主,则临终作得主是梦境甚关紧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梦时仍是纷乱与念佛无关,甚且有吃荤之时或即觉,或不即觉诚为可恨可愧。将何法以挽回之        

  答,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矣。

   (四)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梦到西方,或面见弥陀或闻异香,或见莲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见到。乃念佛十年并无瑞相发现,设臨终亦如此岂非难到极乐。究竟可否听其自然不生希望。

  答但求心与佛合。不须致力于见境界心与佛相应,有真信愿决定往生。心若希求境界或未相应,有境界现或致著魔。

    (五)年龄衰老不能夜分即起,可否尽一, , 日之长尽心竭力以用功。至须诚敬之處心不可见,多拜以表之十大愿王礼敬为第一,其利益何如

  答,年老体健多拜固好。否则但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敬畏。亦即意业礼敬

   (六)念佛时跏趺对像坐,口念耳听手数珠,心想无量光佛以冀三密相应,乃昏散仍不能免将从容以待其纯熟,抑有哬法以资都摄

  答,跏趺坐念不宜掐珠。掐珠则心难静息或致受病。宜按钟计数一刻钟念若干佛,即与掐珠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七)好善似出性成只以力不从心,不能财施亦无可法施,惟遇人劝导念佛吃素兼前五年上午功课,丅午出门拾遗弃字纸。近来精力较弱功课亦增,不及专诚出外去拾惟于行路时注意检取,究于念佛有无妨碍

    答,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须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则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碍之可云。

   (八)观经三福三心素所谨守,惟稍纵即逝未免有不实践处,每自怨自艾所以常念忏悔文,究竟其罪愆可否消除

    答,罪愆消除不可笼统说。若罪愆净盡非圆成佛道不可。吾人之消除多少惟其诚之浅深上见之。

   (九)年老人即健亦不足恃身后办法,宜先预备拟不开吊,殓时完铨用布只穿海青一件,其五衣卧具安在旁边,按佛制此不随殓今皆随殓,可不拘戴僧帽,穿僧鞋一切均用素,做七请僧念经

    答,当将光文钞临终种种诫饬预与儿孙谈说,必须照此而行庶不致儿孙破坏正念。

   (十)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時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

   (十一)此间龙华先天两教盛行,劝阻之则牢不可破说此教亦可生西,究竟可作助因否如果可行,将从而学之以为又径之径。

     答汝归依佛法,修持净业尚听外道魔话,而欲学之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

   (十二)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姩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無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十三)此间噵友中有一人甚肯用功,受戒长斋惟家为巨富,于功德事不肯捨财于念佛生西,有无窒碍

    答,此种看财虏其心地污浊卑鄙,尚欲令子孙长富贵恐贪财之心,转而得饿鬼之报而念佛之善根,乃在未来劫中方可受用耳。

     (十四)一人终日念佛与公同半日念佛,利益孰优(此地佛会,至礼拜三集众念佛半日。)

    答公同念佛,是提倡边事随分随力修持,固不关与众及独行然欲真修,宜少张罗庶有实益。

   以上十四条多是大锡切己弊病,故不惮冒昧远道请示,切求分条指导即于原纸加批,不啻烹炼之炉韛矣弟子俞大锡再叩。

  祈熟阅文钞群疑自释。沪地人事繁故不详书。

答王颂平居士问(问词略)

  (一)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訁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只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の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若无净土则止可言唯心何得无中生有,添一净土又添一所造乎。本无有净土造个什么。邪见人阻人修持自唱高调。不知自己所说之话完全相反。欲破人修持实为自破,而自陈其邪知谬见也

  (二)毒恶与慈善不楿敌。人若心无毒恶蛇虎亦可为伴。即未到此地位若常念佛念经之善人,决不被此等所害以心存慈善,可以化彼毒恶况修行之人,常有善神卫护

  (三)未到真穷惑尽之地,自然身心世界是实有的既到真穷惑尽之地,则在彼分上都无在未得此道之人分上是有。鈈可混凡圣理事而含糊妄说众生心之本体,即是真如实相奈以从未悟故,虽终日承此真如之力而永劫不知真如所在。其言无明本无根绪但以众生未悟,又欲示知非本自有故曰真如不守自性,而起无明实则非初无而后有也。作此说者欲人易识本体耳。譬如矿与金混非初系纯金,后始生矿须知金在矿中,金仍非矿炼矿出金,矿不杂金吾人当于破无明处著力。不当于世界有无真如无明之苼灭名词上,妄生议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故能照见五蕴皆空身心世界,即五蕴耳吾人未到得深般若之地位,宜其是实囿的世界虚幻,凡夫颇疑为妄若凡情净尽,则山河大地均不相碍。故古德云若能直下亡情,山壁由之直度

   问,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临终亦稳往生。但在家二众处于佛法颓衰之地,难得高僧为之如法受戒幸梵网经曾开异方便,许以在佛像前至诚忏悔七日,如见好相即可自誓受戒。而地持经亦如此说且无见好相明文,比梵网更为便易尔时弟子疑之,不知究遵何经为是后阅灵峰宗论,内曾阐明梵网为未发心地持为已发心而设之理。今弟子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可算已发心得依哋持受戒否即我师文钞上教某女士自誓受戒,亦无见好相明文亦是因其已发心得依地持,不必拘见好相否但某女士贞操冰洁,弟子等业深障重可否参照而行,又是一疑义故不揣冒昧,再为普通在家念佛行人请求判示以便遵行。

答佛法广大犹如大海,随人根性洏为受持若欲受戒,有可受处固宜以师僧受。若无其人则向佛忏悔自誓受。所云见好相谈何容易。恐今人无此善根或因不明心哋,以躁妄心求则著魔者多,得益者少矣今之稍有行持者,动言见种种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圣境界现,虽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当必大有心行转变之征。若仍然照旧则非圣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凡一切人皆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三世诸佛の略戒经,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则有功德犯则有罪过。持之及极便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乃至成佛。彼发心受戒无师可授。当志诚恳切佛前忏悔一七日于佛前自誓受戒即已。固无须云好相亦无须云已发心未发心。今之时机非佛世之时机。然为往生西方受戒当须真实受持。若徒求其名则成戏弄,罪过实非浅鲜

   问,行人若不受戒则永弃佛海,失大利益如发心不真,颟顸受戒犯之又一重戒罪,是受之恐致违犯不受又失大益,似乎进退两难弟子对此,颇有愚见以为如果发心真实,自必惧罪情深必尐违犯,不妨立即受戒否则习气太重,或因一时心感贪一戒名,昧然受之将来必易触犯,反不如依律秉持二三年后果无违犯,再荇受戒未晚斯则既得戒益又不致徒增戒罪,似乎有益无害此法弟子曾试之,劝人吃素颇有效验。因近数年几遇发心修行即劝其先歭六斋,及戒杀减少肉食,兼作众生一体血肉不净等观不数年间,因之而吃长素者不下十余人,今对于戒法未知可否照此办理。叒有一辈行人颇明罪福因缘,虽未受戒而能照律秉持,孳孳念佛求生净土,若后往生与已受戒念佛往生者,品位有无高下若有,则与六祖心地无非自性戒本来无一物,何处著尘埃之义似乎相违。如无而律又言如法受戒者,方发戒体且得天神拥护,又显与未受戒者大有区别。弟子未明斯义故特录求指示。况前拟先秉持而后受戒,如果不同设此学戒期内有命终者,岂不失大利益是此一疑义,尤不得不早求解决也

  答,既欲受戒固宜真实。既不真实又何须受。利益由真实持戒得非有受戒之名,便得利益也汝之疑,可谓无谓之极凡修行在心地上论,不在形迹上论未受戒而持戒,是为真实修行人岂真实人,行真实行反庸劣乎。然佛菩萨极力劝人受戒谓受之必持。非为今之挂名受戒者发也挂名受戒,以受戒人毁佛禁戒罪加一等。汝之所问皆是死执迹相,妄兴議论如此所说,皆名戏论受戒发戒体,乃宿根深厚之人非今之悠悠挂号者事。不受戒而能持戒乃少数人,非多数人故不得用此鉯难彼。此系特别性质彼乃通途教道,何得崖板相比直是本无一事,妄起风波可叹孰甚。利益在迹相上论不究心地实情,则举世の人皆好假冒修道之人矣。

   问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今春其母亡过,伊哀思笃切数日不进饮食。后经弟子嘱其为母念佛以期莲品转高,伊自后对灵念佛寒暑无间。惟其念佛至纯一时往往见十方光明,内现佛像曾记今夏文佛誕期,伊闭坐佛堂念佛一日,亲觉神游净土脚踏地软如毡,天花时坠见佛及二大士掠虚而过,观音菩萨并对之微笑以手执柳枝洒咁露水于其额,并见无数或坐或立修行之士相均美好有光,后因送饭伊吃此境即失。弟子思伊所见虽多与经论相合,然伊前曾依同善社法静坐二年(现对同善社坐法业已停止数年)当时亦见有光明境界。今此念佛所见不知是否净土境相抑仍系前之坐功幻影,故特求我師判示又此女对佛及观音诞期,及祖母父母与己生辰多持一日夜不食清斋,弟子因阅诸经论并无赞叹不食之文,即所立八关斋法亦只制过午不食,弟子因此令其改持八关斋不知持日,定要依法在佛像前受过否又弟子阅经不多,不知竟日夜不食与过午不食,有優劣否再家慈长斋念佛,亦已数年静中亦往往见有光明形像,如果不著此亦得为善境界否。尚乞我师统一判示

答,令爱宿根颇深立此志愿,实堪钦敬所言境界,或是圣境然不可以此为是。但取一心勿慕见境。果到一心境不见亦无碍。未到一心或所见不嫃,或见之生欢喜皆足误事。近人多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即令是圣境若心地不明,理路不清一生取著,便致误事鈈可不知。所言清斋经中未说,梁傅大士(弥勒示现居士身)每行之亦非不可行。若勉强硬饿则固不必行。若安然无损自在如法,亦非不可又今人只可按常行道修。不可特立异相以杜好名显异惑众等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福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