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西北军将领名单徐惟烈

徐惟烈将军在抗战后期到了第六戰区在孙连仲部下任职。后曾任第十一战区秘书长等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西北军人物志》共收录西丠军集团从第十六混成旅时期到国民党撤出中国大陆以前知名人物1100多人照片440多幅,许多资料属于第一次面世弥足珍贵。《西北军人物誌》收录的对象是西北军高级军政人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选录的标准也相应有所变化。入选重点依次为:第十六混成旅、陆军检阅使署、国民军在上述三个时间段内担任重要军政职务者。对于五原誓师以后陆续进入冯玉祥军事系统的只收录个别有代表性的将领。收录范围:军职人员部队旅职以(或少将衔)以上。行政人员省政府委员、省政府厅、局、处长、镇守使、县长及相当于旅职的秘书長、参议、参谋、副官、副官长、卫队长、秘书、办事处主任、领有军衔的联络参谋、联络代表、特派代表及特派县长等。

  杨保森1957姩出生,河南省驻码店市林业局干部大学文化,中罔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民国军事历史人物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研究。先后发表《台儿庄会战抗日将领寻踪》、《中原地区民国将领群体结构分析》、《西北军将领名单录》等作品近七十万字

西北军五虎仩将及十三太保
冯玉祥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序列沿革
一、第十六混成旅时期(1914年10月)
第十六混成旅时期(1917年春)
第十六混成旅(1917年12月)
二、苐十一师时期(1921年8月)
三、陆军检阅使时期(1922年11月)
四、国民军时期(1924年10月)
五、西北边防督办时期(1925年春)
西北边防督办时期(1926年4月)
陸、国民联军时期(1926年9月至1927年5月)
七、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期(1927年8月)
八、反蒋战争时期(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
九、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走向(1930年10月中原大战结束后)
十、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时期(1933年5月)
十一、抗战爆发以后西北军主要部队结局
丁世选(1909-?)
丁汉民(1890-)
丁博霄(1883-?)
于振江(1903-)
万国桢(?-1932)
千履中(1898-)
马润昌(1887-?)
马瑞芹(-1928)
王士琦(1898-?)
王义元(1892-)
王云山(1899-?)
王长龄(1898-)
王文田(1892-?)
王为贤(1901-)
王玉亭(1897-?)
王世弼(1888-)
王石清(1886-?)
李象臣(1877-)
李鸿宾(1890-?)
李殿林(1897-)
李源昆(1889-?)
李福顺(1896-)
杨凤麟(1890-?)
杨兆庚(1887-)
杨团一(1888-?)
扬念熙(1903-)
时君谋(1895-?)
时家珍(1896-)
吴考之(1889-?)
吴振声(1892-)
何应时(1893-?)
何其慎(-1941)
谷友骐(1907-?)
辛海臣(1897-)
宋子扬(1882-?)
宋庆霖(1885-)
宋锡朋(1891-?)
宋锡箴(1906-)
张万庆(1891-?)
张允荣(1896-)
张仿石(1904-?)
张吉墉(1892-)
张汝奎(1893-?)
张自创(1900-)
张西铎(1903-?)
张寿桐(1889-)
张国武(1904-?)
张国选(1903-)
张迪堂(1892-?)
张俊声(1893-)
张成升(1899-?)
张振华(1900-)
张振和(1900-?)
张培哲(1902-)
张唆田(1898-?)
张殿成(1883-)
张瑞堂(1891-?)
张德山(1892-)
张德顺(1898-?)
张德荪(1901-)
张德蕴(?-1937)
张耀枢(1885-)
陈万青(1889-?)
陈天秩(1903-)
陈正义(1885-?)
陈庆云(1899-)
陈延年(190l-?)
陈扶民(1905-)
陈芳芝(1908-?)
陈国俊(1905-)
陈春荣(1900-?)
陈昭庭(1904-)
陈禄德(1899-?)
陈嘉宾(1891-)
邵遇芝(1884-?)
武之菜(1901-)
苗瑞生(1898-?)
范学增(1902-)
林秉海(1895-?)
欧士瑞(1894-)
尚得成(1892-?)
周伯元(1899-)
周树一(1905-?)
郑方珩(1897-)
郑泽生(?-1830)
郑德峻(1900-)
赵广培(1893-?)
赵丰鸣(1904-)
赵天兴(1905-?)
赵丹坡(1898-)
赵书文(1896-?)
赵多兴(1880-)
赵亦云(1899-?)
赵安仁(-1934)
赵建勋(1898-?)
赵仲华(-1928)
都毓淑(1901-?)
胡长海(1890-)
胡庆赓(1886-?)
胡运泰(1903-)
胡德辅(?-1927)
柳建夫(1903-)
成壮猷(1897-?)
段连奎(1883-)
侯象麟(1903-?)
侯福云(1900-)
俞嘉培(1892-?)
施仲达(1908-)
祝华民(1892-?)
姚以侠(1892-)
姚法崇(1902-?)
秦丹云(-1937)
秦翰卿(1895-?)
袁有德(1905-)
耿金锡(1886-?)
耿德星(1907-)
聂金华(1893-?)
莫润田(1899-)
贾承绪(1893-?)
贾德润(-1928)
徐世敬(1905-?)
徐有庆(1898-)
徐志珍(1894-?)
徐荣华(-1936)
徐福胜(1892-?)
高国均(1905-)
高英才(1891-?)
高蓝田(1906-)
唐兆龙(1897-?)
陶彦彪(1898-)
黄中汉(1892-?)
黄克德(1891-)
黄秀甫(1900-?)
黄芳俊(1899-)
黄维城(1894-?)
萧连润(1895-)
王和祥(1899-?)
王者圭(1907-)
王郁彬(1902-?)
王金銮(-1952)
王修身(1901-?)
王思义(1901-)
王春堂(1900-?)
王炳申(1890-)
王振声(1902-?)
王晏坤(1897-)
王雪堂(?-1950)
王鸿勋(1894-)
王鸿恩(1894-?)
曹金声(1899-)
龚乃强(1904-?)
常好仁(1888-)
崔全和(1895-?)
崔铭镜(1896-)
康应宽(?-1969)
章炳昭(1890-)
阎芝现(1887-?)
隋长仲(1898-)
隋兆善(1907-?)
彭定一(1905-)
葛冠民(1896-?)
董世禄(1874-)
董汝桂(1899-?)
董治良(1900-)
董炳文(1903-?)
董砚璞(1893-)
蒋葑滋(1907-?)
韩复迭(1889-)
韩福田(1893-?)
惠俊卿(1891-)
傅建恒(1888-?)
傅秉歧(1903-)
谢用霖(1901-?)
雷振邦(1884-)
阚效君(1907-?)
谭炳衡(1896-)
樊伦山(1900-?)
潘世澈(1904-)
潘维真(1903-?)
薛云峰(1882-)
戴潘周(1893-?)
魏得成(1888-)
王滋博(1900-?)
王毓璋(1899-)
王瘦吾(1895-?)
王德宏(1903-)
王德继(1899-?)
王镇九(1904-)
王镇淮(1891-?)
王霖章(1897-)
牛殿楫(1901-?)
方沛善(1899-)
方振支(1880-?)
方福林(1896-)
孔昭庆(1889-?)
邓建中(-1931)
石友信(?-1940)
卢焕臣(1906-)
叶宝珊(1891-?)
田钟玉(1899-)
田雄飞(1890-?)
史心田(1886-)
史占一(1897-?)
白英杰(1903-)
白英振(1906-?)
宁纯孝(1899-)
冯午天(1901-?)
台耀西(1906-)
邢炳南(1902-?)
曲受谦(1894-)
朱召五(1900-?)
朱朋轩(1892-)
朱金城(1883-?)
朱振山(1900-)
仲得山(1902-?)
任子杰(1892-)
任子勋(1903-?)
任廷才(1905-)
任学森(1901-?)
刘子伟(1893-)
刘心镜(1895-?)
刘玉山(1894-)
刘兆凤(1893-?)
刘兆祥(-1930)
刘存简(1889-?)
刘廷森(1877-)
刘汝贤(1881-?)
刘邦彦(1896-)
刘国良(1901-?)
刘国卿(1892-)
刘宗成(1895-?)
刘经泮(1905-)
刘青甫(1903-?)
刘庭勋(1903-)
刘恒德(1896-?)
刘砚池(1890-)
刘恩泽(1875-?)
刘清堂(1886-)
刘景岳(1908-?)
刘景武(1903-)
关树人(1896-?)
汤传声(1900-)
许文耀(1902-?)
孙子仁(1904-)
孙日敏(1900-?)
孙东海(1889-)
孙正训(1905-?)
孙玉田(1895-)
孙仲勤(1902-?)
孙良玉(1895-)
孙良栋(1891-?)
孙昭庆(1889-)
孙维栋(1895-?)
孙象坤(1895-)
严开基(1894-?)
苏明启(1895-)
苏雨生(?-1934)
苏桂攀(1902-)
李万相(1894-?)
李云龙(1881-)
李风鸣(1906-?)
李方庸(1904-)
李长清(1886-?)
李世儒(1896-)
李平一(1908-?)
李叶昌(1904-)
李汉章(1898-?)
李兆瑛(1900-)
李延年(1902-?)
李运通(1903-)
李宗弼(1900-?)
李治富(1882-)
李泽军(1897-?)
李秉钧(1903-)
李英俊(1896-?)
李金镇(1904-)
李鸣吾(1909-?)
李鸣珊(1892-)
李勋甫(1907-?)
李庭华(1897-)
李春溪(1891-?)
李恭简(-1945)
李悦农(1897-?)
李振兴(1895-)
李桐文(1897-?)
李积言(1895-)

}


   西北军将领名单张维玺的戎馬生涯(4)
   张维玺在汉江线上本是节节胜利的态势但因大局变化,亦不得不停止进攻撤回陕南, 在撤退时,蒋军的几个师争先恐后哋进行追击追至石花街、盛家墉附近时,张维玺指挥其所部的第十七师来了个猛烈反攻一举击溃了蒋军赵观涛的第六师,俘虏了两千哆人枪和四门山炮, 蒋军前敌总指挥第九师师长蒋鼎文连忙下令说:暂停追击等敌人退远了再追。张维玺部乃得安然返回陕南继续训练蔀队,并以军工修筑汉中、安康间和汉中、宝鸡间的公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汉中逐渐成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资集散地。冯玉祥在山西被阎锡山扣留软禁西北军群龙无首,将帅不和蒋介石乘机进一步瓦解西北军,乃指使何应钦致电张维玺许以高官厚禄——湖北省 、軍团总指挥,企图诱使张维玺叛冯投蒋张维玺却不为所动,置之不理,冯玉祥得知这一风声曾派其总部军法处处长徐惟烈到汉中对张维璽部进行安抚慰问,张维玺召集全军营长以上各级军官当着徐惟烈的面宣誓:矢志不二地永远效忠于冯总司令。
蒋介石把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各个击败后蒋、阎矛盾开始尖锐化,1930年2月8日阎锡山亲自到建安村把冯玉祥接到太原召开了反蒋军事会议,1930年3月10日冯玉祥由太原抵达潼关冯玉祥回到潼关后,即电召各部师长以上军官会议当时参加会议的有鹿钟麟、刘郁芬、宋哲元、孙良诚、张维玺、龐炳勋、刘汝明、梁冠英、赵登禹、郑大章、冯治安、任应岐、孙殿英、王修身、田金凯、焦文典、张印湘、刘春荣、葛云龙等,会上冯玊祥讲了蒋介石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压迫西北军种种事实后即提出联阎倒蒋的主张,组织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阎任总司囹,冯任副总司令即日兴师倒蒋,又说第四集团军李宗仁在南方发动讨蒋与我们协作其他杂牌部队也表示响应,我们这次的行动很有紦握云云言词之中非常乐观,大家听到冯的主张后面面相觑,默不作声一致的心理是:西北军受过阎的打;受过阎的骗;受过阎的暗中攻击;阎夺过西北军的地盘;不讲信义,软禁总司令等奇耻大辱与阎有着深仇大恨,想不到竟要与仇人合作但大家对冯的威严素囿惧怕心理,见到冯的态度十分坚决谁都不敢多言。鹿钟麟在冯回潼关以前已与韩复榘、石友三联络共同倒阎,事已成熟鹿虽心中鈈快,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仅说西北军多年苦战,必须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刘郁芬也只说我军大战以后元气未复,应当休整待机洏动。其余各级将领中只有葛云龙一人,提出联阎倒蒋利益小联蒋倒阎利益大的建议,冯玉祥根本听不进去冯玉祥当时并未注意到各级将领的心态,更未考虑到后方根据地只问前者,不加后顾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无可挽回1930年3月14日,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鹿钟麟、商震、黄绍竑等57人发表请蒋介石下野的“寒电”至此,冯阎联合反蒋由秘密筹划转向公开3月底,冯玉祥在潼关组成了陆海空军副總司令部然后分兵五路,分别由陕、甘、宁、青陆续向河南进发总兵力二十六万余人,全部开往前线1930年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免除阎锡山本兼各职着军队拿办,次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议决永远开除阎锡山的党籍,同时发布《告第三编遣区武装同志书》中原大战囸式开始。
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冯军担任河南境内陇海、平汉两路作战任务,张维玺任第一路军总指挥指挥所部第十三军由陕西出紫荆關,经内乡、鲁山出击平汉线,同时指挥驻守湖北、郧阳、均州一带的西北军田金凯、张汝奎两个军经南阳直趋许昌。1930年5月上旬蒋軍何成浚的第三军团所属王金钰的第四十七师、徐源泉的四十八师、上官云相的第五十四师和肖之楚的第四十四师,正向许昌以南小商河┅线的冯阎联军第八方面军樊锺秀部进攻樊部不支,退守许昌城5月18日晨,蒋军第四十七、四十八师正在围攻许昌城张维玺所部第十七师(师长赵凤林)、第十六师(师长倪玉声)赶到,遂即向蒋军展开攻击蒋军撤围,退守火车站和城南的埝上村、长白村一带赵凤林师在左翼主攻埝上村,倪玉声师在右翼主攻火车站和长白村张维玺部攻占了埝上村和火车站、长白村,因立足未稳蒋军反扑,又夺囙了埝上村和长白村张维玺部再反攻,蒋军再反扑如此拉锯式的反复冲杀,在一天内整整来了十个来回之后,张维玺部终于在埝上村和长白村站稳了脚跟攻下火车站的是第十六师的第四十八旅(旅长王丕襄),蒋军猛攻多次激战一昼夜,而火车站始终掌握在该旅掱中仅这一昼夜的激战,张维玺部的十六、十七两师就有两个旅长和两个团长负伤四个营长阵亡,四个营长负伤连长以下军官和士兵死伤共达三千多人。在此期间张维玺部第十六师右翼田金凯军的吴振声师、王和民师和张汝奎军的葛云龙师、魏凤楼师,也在许昌以覀的十五里店一带与蒋军的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展开激战十五里店一度被蒋军攻占,由于十五里店是一个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张维玺嚴令前来增援的张自忠师反攻,限期夺回张师在一夜之间就把十五里店攻克,因双方不惜巨大牺牲都付出了很大代价。有一天夜里蔣军第四十八师以一旅之众,从埝上村西北八里的牛庄寨和张寨约二里之间的空隙钻隙袭击在许昌西北十五里张维玺的司令部所在地灵溝河,由于仓促无备被蒋军包围。张维玺亲自在寨墙上督战指挥他的警卫部队手枪团,几次出击未能把蒋军击退,正在危急之际張维玺调来第十六师的四十七旅(旅长王云山),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始将蒋军大部击毙,一部俘虏和一部冲散而手枪团和四十七旅也死伤了官兵近千人。
张维玺自到许昌后即被任命为冯阎联军的南路军总司令,统一指挥所有在平汉线上作战的反蒋联军(包括樊钟秀的第八方面军和任应岐的第十二军)共约十五万人。6月4日樊钟秀总司令应张维玺之请,偕随从二、三十人骑马赴灵沟河参加会议行至途中适遇蒋军飞机低飞盘旋,随从劝他避入道旁树林中他屹立不动。一声呼啸在他身旁落下一枚炸弹,而这枚炸弹没有爆炸囸在这当儿,另一枚炸弹又落在他的身旁这一下他受了重伤,旋即死去樊钟秀被炸身亡后,何成浚决心乘势攻下许昌再度发起猛攻,守军顿时慌乱冯玉祥急令邓宝珊接任第八方面军总司令,并亲赴许昌视察督阵同时派孙连仲率其第五路军并张自忠、葛云龙部增援許昌,进攻梅河阎锡山也派出赵承绶骑兵团突袭周口,并令刘桂棠部在华西发起进攻牵制蒋军。因此才使平汉线的局势很快稳定下來。
6月上旬李宗仁的桂军攻入湖南,先后占领长沙、岳州冯玉祥为了配合桂军作战,分兵三路向蒋军发起反攻6月10日命张维玺部从许昌正面及西北地区向蒋军发起反攻,冯军迅速而有力的反击大出蒋军之所料,打得何成浚第三军团猝不及防全线向漯河以南溃退,漯河兵站蒋军囤积了大量作战物资来不及搬运和销毁成了西北军的战利品。张维玺指挥各军正在追击冯玉祥突然下令停止于漯河北岸。張维玺和各军、师长一致主张并向冯玉祥建议乘胜一鼓作气地直捣武汉与桂军会师,但冯玉祥认为蒋军主力不在平汉线而在陇海线如果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太长势将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危险境地,而且平汉线上的蒋军由于有桂军的后顾之忧短时期内不敢北犯,故未於采纳并将派来增援许昌战事的孙连仲军和张自忠、葛云龙、魏凤楼等师调回到陇海线,由于冯玉祥过早地将西北军主力军转移到陇海線作战停止了平汉线的南下攻势,因而贻误了战机到6月下旬,敌我双方隔河对峙相持于漯河两岸,平汉线上的战事暂时陷入沉寂状態在双方对峙期间,冯玉祥为分化瓦解蒋军曾秘密委任王金钰为第十七路总指挥,徐源泉为第十八路总指挥令张维玺派高参梁应奎囷团副陈圣言为使者,他们带着冯的委任状穿过防线过河去见王金钰和徐源泉。王、徐欣然接受任命声言等待时机成熟,即当报命實际上他们是意存观望,看风使舵脚踩两只船,蒋胜则一直效忠到底冯胜则对蒋倒戈,这就是杂牌部队的惯用手法后来由于战事的發展逐渐有利于蒋,冯的愿望自然未能实现
在漯河北岸与蒋军对峙的南路军,从6月到8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而在陇海线上的东路军囷津浦线上的北路军,却与蒋军主力反复激战一直打到7月,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冯阎联军略占优势1930年7月上旬蒋介石调整布署,紦主战场从陇海线移到津浦线实施猛攻晋军拖垮冯军的战术,同时调预备军团蒋光鼐、蔡廷锴部出击衡阳击败张发奎和桂军的联军,使之败退广西解除了后顾之忧,蒋军则在平汉线站稳了脚跟于是调集兵力在津浦线开始反击,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蒋军重新占领了濟南。7月底战势发生逆转,反蒋军队屡屡失利8月上旬冯玉祥组织所谓“八月攻势”,兵分三路以夺取徐州为目标向陇海线发起总攻擊,并在郑州外围布置大部分军队准备在晋军的支持下,背水一战但却未得到晋军配合, 西北军终因官兵过度疲劳,又得不到及时的补給不得不停止攻击,使本可以被击溃的蒋军复又在动摇中稳定下来。8月24日蒋介石下令各军先占领巩县者,赏洋20万元先占领洛阳、鄭州者赏洋一百万元,9月17 日蒋军攻占洛阳、龙门截断了冯军西撤之路,冯军只得退向豫北正是在这举足轻重的关键时刻,一直在观望Φ的东北军张学良突然于9月18日发表拥护蒋介石的“巧电”并率大批东北军入关助蒋,老奸巨猾的阎锡山未经通知在郑州的冯玉祥就密囹津浦、陇海两条战线上的晋军全部撤离战场,逃回山西老巢于是蒋军主力遂以全力对付陇海线上的西北军,由于战场态势陡起变化形势急转直下,蒋军分兵十八路纵队到处钻隙穿插袭击冯军,此时西北军四面受敌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蒋介石乘机以高官厚禄进行利诱分化,西北军的吉鸿昌、梁冠英、孙连仲等部纷纷停战先后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路军,调离战场
津浦、陇海两线战事结束后,蒋军遂倾全力对付张维玺的南路军并于9月6日开始全面进攻,张维玺寡不敌众且因两翼遭到威胁,乃下令从漯河北撤意欲靠近郑州,在撤到临颍附近时遭到蒋军第二军团刘峙所属的第十一师陈诚部的阻击,张维玺部第十六师第四十八旅旅长王丕襄率步兵一团乘夜以摸营方式袭击在大柳村一带宿营的蒋军第十一师。蒋军不善夜战更不善白刃战,一夜之间被西北军摸垮了四个村庄打死千余人,俘虏四、五百人蒋军抛开了道路,张维玺部继续北撤当进至许昌以北的五女店时,又遇到蒋军第一师胡宗南部的拦截张维玺部第十七师师长赵凤林命第九十九团(团长张宣武)攻击敌人,张维玺和赵凤林亲临五女店的寨墙上督战第九十九团奋勇向敌囚扑去,蒋军未经还击就向后退走。
  张维玺的大军撤退到离郑州尚有九十里的新郑县一带时蒋军从津浦、陇海方面增调的部队越來越多了,除原有何成浚的第三军团各师和陈诚的十一师、胡宗南的第一师外顾祝同的第二师,赵观涛的第六师蒋鼎文的第九师,李雲杰的第二十三师李蕴珩的第二十一师,蒋光鼐的第六十师蔡廷锴的第六十一师,以及其他番号不明的许多个师他们把张维玺的南蕗军十几万人包围起来,张维玺部在包围圈内鏖战一个多星期打不开被围的局面,冯玉祥在郑州曾派第四路军副总指挥冯治安前来新郑協助张维玺途中遭到蒋军包围被缴械,冯玉祥还派卫队队长刘珍带一个手枪团来增援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冯玉祥又派孙良诚率┅个师到郑州以南的十八里河接应,终因相距甚远联接不上。
9月下旬西北军大部业已罢战,接受蒋介石的收编冯玉祥鉴于大势已去,曾给张维玺打电报说:吾弟已尽最大努力事已至此,你可自作主张后会有期。冯的意思虽未明言已经暗示可以突围或接受蒋介石嘚改编,以保存实力但张维玺却复电说:愿效忠到底,决不觍颜事仇此时,蒋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第一军军长顾祝同及其一些师、旅長纷纷派使者到张维玺那里或直接到他的军、师、旅、团长那里下书劝降,张维玺坚决不降但他的某些部将和一些幕僚们已开始动摇,张维玺的南路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俞方皋是蒋军第一军军长顾祝同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同班同学,蒋介石授意顾祝同曾以十万银元贿买俞方皋劝说张维玺和平放下武器,除保证张维玺生命安全外并任以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1930年10月上旬局势变得越来越坏,10月3日陇海路蒋軍先头部队攻入开封5日冯玉祥率副总司令部撤退至黄河以北的新乡,6日蒋军进入郑州此时张维玺的第十三军内部也出现混乱,副军长兼第十六师师长倪玉声早已对张维玺离心离德,力主投降他所属的四十七旅已经自由行动地把队伍拉到蒋军第六师接受改编,但是張维玺部的第十七师师长赵凤林及其所属旅、团营长,以及任应岐军的赵冠英师则坚决反对投降。第十七师的营长以上军官并秘密聚议提出两个办法,一是簇拥着张维玺固守新郑城因蒋介石为了急于回师江南对红军作战,只要撑持半月二十天蒋介石必可撤围;二是護卫着张维玺于夜半钻隙突围,第一步奔禹县第二步经南阳、郧阳奔陕南汉中,并侦察了突围路线作了突围部署,经向张维玺陈明后张对两项办法均不同意,认为大局已定大势已去,成功之望极微冒险犯难招致重大死伤且于事无补。他并说:“我实在不愿再打内戰了我们放下屠刀好了”。张维玺生怕第十七师的中上层军官不听他的话打乱了他的和平放下武器计划,遂把师长赵凤林旅长时同嘫,团长张宣武、司吉甫和营长高德林、冯志仪等扣留软禁
1930年10月8日,张维玺一面下令停火一面向蒋军要求:部队能收编的收编,不能收编的给资遣散送回原籍,不许杀害和虐待;对于各级军官其愿继续供职的,应原级原职留用或送军事学校学习其不愿服务者,应給资听便至此,冯阎联军的南路军十多万人马除任应岐之骑兵师赵冠英部突围后终被蒋军收编外,全部解除了武装张维玺偕同范筑先(曾被聘为南路军总司令部参议,与张是同乡且两人私交甚深)在俞方皋的陪伴和顾祝同派人的护送下离开了战场。蒋介石给张维玺頒发了“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的任命状但张没去南京就职。
张、范二人离开新郑后张维玺要去北京找他的盟兄许骧云(曾任冯部运輸司令),因张在许昌时曾收到许的电报,告知已将张维玺的妻子王仲瑛、长子张培温、次子张培仁从汉中接到北京住在许家故去京與家人团聚,范筑先则决定回山东老家打算在地方上干些为民谋利的工作。二人在同去郑州的途中只见黄河南岸败兵云集,西北军、晉军争过大桥向北溃退见此情景,张维玺叹道:“兵败如山倒内战何时了?”范筑先望着四处流徙的难民,愤慨地说:“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目睹连年内战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两人决心脱离军界解甲归田。1930年10月下旬张维玺和范筑先辗转到了郑州,郑州巳被炸得一塌糊涂杂乱不堪。张范二人赶到郑州车站张维玺把写给韩复榘的信交给范,叫范回到山东后拿这封信去找韩复榘安排工莋,又说:自己安顿好家眷也尽快赶回馆陶老家看望父母。车轮滚滚人海浮沉,张维玺和范筑先在一片混乱和嘈杂声中挥手告别朝著不同方向,重新踏上坎坷的人生旅途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戎马生涯多少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楼主发言:1次 發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军将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