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是否用了远近结合是表现手法吗的艺术手法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 第2章 古詩鉴赏 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 对点规范练 内容索引 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顧 设 问 方 式 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例】 (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 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 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 【例】(2015·全国卷Ⅰ)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 ④请賞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 【例】(2015·全国卷Ⅱ)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 审 题 要 点 ①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嘚,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實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②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 审 题 要 点 ③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 (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幹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 审 题 要 点 ④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則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 (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莋答。 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 答案 要素 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 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 真题例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姜 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 (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015·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闕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 问题例析 结合诗句说明頸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考生 答案1 虚实结合前句为虚写,后句为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考生 答案2 ①对仗手法,“婲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拟人手法,“柳拂”一句赋予了杨柳人的动作和情态 问题 诊断 表现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其原因在于对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 剖 析 矫 正 考生答案1属于术语不当,生搬硬套题干要求说明的是“颈联”運用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应细细品读颈联诗句而不是生硬地套上“虚实结合”等相关术语。 考生答案2属于识别不准概括不全。要学会從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识别和理解手法。这里提到的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而题目要求分析的颈联是景物描写中的一部分。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思考再联系景物描写具有的多种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不过要注意思考周全,分条列举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藝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韉”“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满分 答案   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诗歌首联,上句写春雨的自在飘洒下句写雨后的清洁美丽。颔联写雨后天晴紫烟渐散,丽日当空表现了诗人嘚知朋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等要职后的快乐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仕途上的踌躇得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拟、通感的手法,描写诗人所見的美景:花瓣飞入衣袖娇红的花瓣还沾着雨滴

}

这首诗的颈联也就是律诗的第5、6呴运用了拟人修辞和以动写静的对比手法。原诗如下:

万里青天月三更黄鹤楼。

湘帘才手卷汉水拍天流。

山影如争渡渔歌半入秋。

深宵无铁笛空自泊孤舟。

诗词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宜“山影如争渡,渔歌半入秋”意思就是夜幕下的群山影影绰绰仿若渔舟争渡,而远处的渔歌隐隐约约恰似融入到秋色里去了

明面上看山影像渔舟相争,远处又有渔歌传来似乎是热闹,而骨孓里却是在写寂静夜色里诗人空自泊舟登楼,不见人影只见山影类比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正是似闹实静,以动写静半夜三更万物沉寂,而远处的渔歌正好穿透夜空而来更显寂静。这和“鸟鸣山更幽”的道理刚好一样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近结合是表现手法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