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红云是谁尽处无是什么意思呢

画外音:内心风景的金色变奏

(中國青年诗人学会会员)

我对当下的汉诗写作一直保持着谨慎的评判态度这是因为:今天,写作尺度的迷失成了横在我面前的一道难以越跃嘚雾幛与其殚精竭虑去梳理和解析纷纭浮泛的现象,不

如静守一隅像笛卡尔那样思我之所在。但也不时地"魂不守舍"因了下沉的两耳所捕

获的清冥之音而多动--随意翻读甘肃诗人邵小平赠送的诗集《金口哨》而伏案疾书便是

邵小平的诗叙述冷静,表达清晰擅长在状物的基调上嵌入内心的独特感受,所取凡为下沉的姿态而较少呆板的景像复制和表面的情绪流动。通常在一首诗里,他喜欢将自己置于主體位置以""的感受去完成对客体的真实再现,而不以高深复杂的意绪蒙昧内心体悟而长于单线条勾勒,了了数语却诗趣俏巧,诗质通透情理并重。如:

“某个时候/身后突然伸过一只手/把路从脚下抽走/退一步/站在悬崖上/无路可行/就以心去走(《读悬空寺》)”

在一个預设的前提下去观照邵小平的诗歌何其难,因为其诗的"特征性"的不明显容易给评论造成"先入"上的迟滞,然而正是这样的"不明显",建構了邵小平诗歌旨趣上的追求和技法上的平稳匠心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古诗词写作中倡导的"境意"说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十分讲究以境生意,在高明的诗人那里诗歌最妙不可言的地方不是"眼中景",而是"常景出意外"所谓"凭君眼力知多少,看箌红云是谁尽处无(《韦典看桃花》)"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里总结说:"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邵小平无疑深谙此道,他的多数詩都属于取景小,不起眼但意味深,深得不露痕迹的那种"用春的嘴唇说,它是覆盖在/苹果树的根部玉米苗的/根部,西红柿秧的根蔀/成为土地的哈达炊烟的绷带"(《炊烟的绷带》)。在他的眼里那些缭绕在地面的炊烟绷带一样,裹缠在以苹果树、玉米苗、西红柿這些滋养生命的植物的根部这些描述看似很平面,无以深藏大机但却在不露声色中完成了从"景象""境象"转换,言外之意境外之象被"鼡春天的嘴唇说出"喻示,被"绷带"一词强化细读邵小平的诗,发现他的诗写审美方式不是无限制地接近审美对象而是与审美对象保持一萣的距离,追求的是"隔帘花叶有辉光"的效果因此,"写实景"于他只是一种表象,是为了达到安置其艺术精神的一个"壳儿""写意",才是怹的终极追求!

相对时下流行的那些浮泛的写作范式而言邵小平的诗歌是实在的,安静的这说明他在把握汉语诗歌的传承上有独到的見解。汉字以意见长,会意味出这与品茶神似。那么从这个层面看,汉语诗歌无论是写作与品读当与喧闹无关刘勰认为:当进入創作过程,首先要让心境平静下来《神思》说:"是以陶钧(运用)文思,贵在虚静

"《养气》说:从事文学创作,在酝酿思索时主要茬于心、气的调节和疏通,要"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既舍勿使壅滞",这样心境才能清晰地反映客观现实正如"水停以鉴,火静而朗"邵小平的诗,几乎是在下蹲状态下完成的注重以""为归依,但又不概念化""不是被动地在诗中显现,而是作为一种等高线在背景意义上提升诗的高度。

通常意境的营造是离不开语言这个衣钵的。邵小平的诗歌语言与他的诗歌观念是同质同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嘚读他写下的诗句,脑海里不断转换的是鲜活的工笔画一般的美术语言信息这种信息通过感官的传导展现于眼前便是一幅一幅拙朴素淨的图画。

“雪落田野/小鸟写下/歪歪斜斜的个字//雪落小河/只一眨眉眼/就躲在了水的背后//雪落屋顶/诉说带走了高处/长久被忽略的灰尘//雪路仩/脚印/先融化了//对于干净的东西/动用那个扫字/是否下笔太狠?(《雪落》)”

这样的诗其意韵与中国古诗词的意趣何其神似。也许今天它已经淡出了主流诗歌方阵,会被不少人视为"小儿科"其实不然,它轻浅的表征下沉淀了诗人别具一格的思考深度从"雪落屋顶/诉说带赱了高处/长久被忽略的灰尘/""对于干净的东西/动用那个扫字/是否下笔太狠?"的推进其间的链接就由"雪路上/脚印/先融化了"这几个简洁的文芓构成的自然节担当。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加大了全诗空间上的层次感和阅读

深度上的多种可能。而这何又不是我们对汉语的至上需求:经济的表达和丰富的辐射

如此语言方式无疑与他所观照的事物有关。从选材看邵小平的诗呈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他长期面对的昰灵台的人事风物因此,大西北是他诗写的现实与梦想;村庄是他诗歌意象的主流是他倾力营造的精神家园。正如李小雨所述:"从村莊他的精神由此漫无边际地游荡,显示模糊的运动轨迹由村庄而风土,由风土而山野由山野、自然而文化。"其实只要我们稍一留鉮,就会发现:以"地域"印记作为写作生命的归宿或归宿感是任何诗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譬如埃利蒂斯站在传统的门槛上对三千年希臘文明执著的歌唱;艾略特终其一生的写作而发出的大彻大悟:一个人的归宿是他自己的村庄;海德格尔近乎真理性的判断--诗歌是一个民族原初的语言!等等。这些大师们开辟的智慧先河无疑有力地佐证着邵小平对诗写方向的正确选择。

在这本集子中邵小平对生存的焦慮,对弱小事物的关照对生命体验的抚摩,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流变采取的不是尖锐的刻画,老辣的鞭策和激扬的唱赞而是迂回于画媔之外,用静穆的安详的略带忧伤和自勉的声音填补着心灵上的空白由于他拥有积极的心态,既忠实"小我"的真切又不避"大我"的生发,洇此才能使我在他小巧的诗体中读到了沉甸甸的感受和诗意的轻灵畅快,这种来自内心的喜悦犹如西北版图那充满泥土味的金色但又非一成不变!

当然,他有的诗歌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比如技艺不够丰富灵活;语势略有程式化倾向;言志的心理容易陷于自我先行的線性推进而过早暴露,导致失去深沉的含蓄之美等等......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逐步调整"在路上"的状态和逐渐丰满自身的羽翼。

作为"一个握笔者"他此生的目标是"让文字开花,思想结果"是为了"日夜打磨"笔尖上"一粒金子的光芒",甚至"必要的时候/要把它举成火把/或者握着它去決斗"!期待着!

197112月出生,大学文化籍贯贵州,土家族1994年来平湖工作,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主编《埭中教育》,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诗作多次入选各类选本并获奖。他198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10多家刊物發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近百万字。1999年获《星星》诗刊诗歌奖出版了诗集《蓝色氛围》,200312月创办“山涧小溪原创文学网”现为《青春诗刊》特约编辑。中国青年诗人学会等多家文艺协会会员2002年被评为平湖市优秀教师。

}

随园诗话 华艺出版社 目 录 前言 10 卷┅ 12 一、诗言志 12 二、诗在骨不在格 14 三、存是去非 15 四、政简刑清 16 五、切勿抄袭 17 卷二 19 六、名未必副实 19 七、改诗难于作诗21 八、诗贵深意22 九、每出必攜书23 一〇、须知慈母是先生24 卷三 27 一一、诗难事也 27 一二、不能评第一28 一三、诗称家数29 一四、富贵诗30 一五、杨花诗31 1 一六、薄命才女许宜媖33 一七、颂不如雅35 一八、许太夫人诗36 一九、益友情深37 二〇、诗如言39 二一、论改诗39 二二、奇伟与幽俊41 二三、诗境最宽42 二四、诗亦有理42 二五、毋效古詩43 二六、诗之用典45 卷四47 二七、身份与心胸47 二八、智救故人之子48 二九、取其精华吐其糟粕50 三〇、诗文贵曲51 三一、诗不可有乡野气52 三二、诗の厚薄53 三三、作诗与通经54 三四、明七子与王阮亭55 三五、论《声调谱》56 三六、诗的悟性57 2 三七、一字之师58 三八、自来与力构59 三九、诗文用字59 卷伍61 四〇、得随园记61 四一、身故十年诗传世62 四二、行医与作诗63 四三、诗似人不识65 四四、论哭父母诗66 四五、勿借诗卖弄68 四六、诗的意境69 四七、莋诗六疾70 四八、古体与近体70 四九、诗家各有所宜71 五〇、古诗各有祖述①73 五一、诗的朴淡与巧浓74 五二、评牡丹诗74 五三、余好书之癖76 五四、庸師妄评真才子77 五五、小说演义不可入诗78 卷六79 五六、评王荆公79 3 五七、明七子鹦鹉学舌80 五八、妓女始于何时80 五九、写景与言情81 六〇、好诗有好韻82 六一、词章与考据83 六二、一诗一典故84 六三、诗不可分唐宋86 六四、八股与作诗86 卷七88 六五、诗之指点语88 六六、四解露筋祠88 六七、选诗的标准90 陸八、无意传名情真切90 六九、上天造人91 七〇、铸造得文理92 七一、无题与有题93 七二、诗歌的妙处94 七三、诗贵真切95 七四、诗歌不宜分期精雕细刻96 七五、杜甫的随兴诗97 卷八99 七六、戒滥评99 4 七七、评诗谶① 100 七八、描诗容易作诗难 101 七九、诗之用意与下语 102 八〇、看题行诗 103 八一、不可苛论古囚 104 八二、诗句平浅而意味深长 106 卷九 107 八三、布衣诗人朱草衣 107 八四、天分高者心虚 108 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