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漫里有一个带着小圆厚的眼镜框框眼镜的女性角色,好像是战国时代的,求那部动漫的名字,谢谢

、,(第8集)(第20集),葛尛刚(第10集)

《编辑部的故事》外景主要在

拍摄描写6个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描写他们与社会发苼联系后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这是我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剧中的调侃、幽默、

、戏谑开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格。

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人间指南》杂志编辑部的几位年龄不等,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编辑贯穿全剧始终。故事独立成章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引人深省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东南西北萬象难收一间平平常常的屋,几位忙忙碌碌的人;一本热热闹闹的书几颗实实在在的心;有意人间指南,无奈人各东西;有意替人分憂无奈心事难移,说不出是苦是甜分不清是我是你。

编辑部是社会中最活跃和最善思考的部分彼此之间的同事关系不但能使角色道絀中国的难言之隐,还能展示中国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状态以对话为主的《编》浅入深出,没有因为妥协受众而调整至此人们很长一段時间将编辑部看成是最有思维、望尘莫及的精神境界,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敢言。

    第1集 谁主沉浮(上)
    · 精明的余得利、传统的牛大姐、闷骚刘书友、摄影师李东宝和时尚女戈玲在《人间指南》杂志工作
    · 杂志社现在境况不好拉不到稿子,销量不高也广受大家批评
    · 洇为人间指南现在情况太差,李东宝、余得利和戈玲等纷纷去人才市场准备调换单位
    · 李东宝受到人才中心领导的劝慰决定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陈主编申请退休,大家内选新主编;大家纷纷为自己拉票戈玲东宝希望以年轻视角改变杂志现状
    · 戈玲去东宝家商量对策,两人分析上厕所时候最想看的杂志可能会很畅销

    第2集 谁主沉浮(下)
      大山在第二集里客串了一把扮演某跨国集团驻华代表“我的姐夫”先生。

    第3集 我不是坏女孩 (上)
      刘小红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爱上了自己如高仓健般忧郁的老师可老师已婚,刘小红陷入不可洎拔深渊唯有以死求得解脱。自尽之前她给李冬宝在《人间指南》的专栏《知心大姐》播打了热线,想在临死之前找个不认识的人说說知心话

    第4集 我不是坏女孩 (下)
      为了挽救这个命垂一线的女孩,李冬宝和他的同事们制定了一个周详的心理求援计划...

      两个江湖騙子冒充著名刊物《大众生活》的主编和艺术总监打着办六一晚会的幌子,骗得《人间指南》众人的信任和编辑部的公章到处招摇撞騙,聚敛钱财结果《人间指南》被真《大众生活》的主编状告侵犯其名称权...

      葛优那句“何必同志,何必呢!”李成儒扮演的骗子假何必,也相当成功无耻加无赖地把《人间指南》骗得不轻快不说,最后还给李冬宝等人上了一堂社会课这两集的故事改编自王朔的尛说《懵然无知》,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千万别把我当人》里《懵然无知》的结尾灰色且讽刺,但到了电视剧版的《侵权之争》里就有叻一个闪着主旋律光辉的结尾

      郊区萝卜大丰收,上百万斤萝卜被浩浩荡荡地运进北京陈主编给李冬宝下达死命令,由他负责的《周末一菜》栏目必须编出一组推陈出新的萝卜菜来不许重样。余德利向李冬宝推荐自己的一个老街坊:二战时曾给冈村宁次作过饭的卸任名厨王大爷他有一道萝卜名菜“水淹七军”,百吃不厌!于是李冬宝余德利戈玲三人来到王大爷家死缠烂打千方百计想套出“水淹七军”的制作方法,无奈王大爷守口如瓶...最后他们从王大爷孙女口中套出的“水淹七军”菜谱竟是一味专治痱子湿疹的外用药

      米继紅,是个心高气傲的小保姆一心想通过《人间指南》找个有钱人的家庭去吃喝玩乐,没想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针对市区交通事故猛增的现象,每个单位必须抽调一位志愿者在市区路口要塞担任交通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李冬宝急不可待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為的竟是从此可以扬眉吐气的训人。余德利联系到一家同意为编辑部提供打印机的客户没想到这位打印机供应商无照驾驶,被严格执法洏且不知情的李冬宝扣了下来《人间指南》众人为了保住打印机,在编辑部摆下宴席准备腐蚀一下负责此事的交警,希望他手下留情放打印机客户一马...

      李冬宝一位作了诗人的老同学田乔造访编辑部,他的到来搅乱了戈玲那颗老姑娘的春心一时间编辑部里谣言四起...余德利年近七十的父母突然决定分房睡,让余德利两口子百思不得其解...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瞎疑心害人这次也不例外。家庭主婦杀手濮存昕扮演文学男青年田乔身负游吟诗人,西北大漠背包流浪等一切最浪漫的符号,这足可以让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甘情愿哋放弃身边一切与他一起放逐,直到世界尽头...

    第11集 歌星双双(上)
      李冬宝在编辑部旁新开张的卡拉OK里发现了一个色艺俱佳的歌手双双决定为她写一篇专访,通过杂志推荐给文艺圈可这一决定引来编辑部同仁异议,和卡拉OK老板甚至双双本人的排斥...

    第12集 歌星双双(下)
      扮演双双的是刘蓓郭东临演一个根筋的服务员喜子,那时候就开始走憨得可爱的路线这两集中表现了不少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嘚流行元素:卡拉OK,个体户《几度夕阳红》,BP机...

      余德利拉来一位电冰箱供应商莫怀远先生他提出为《人间指南》贡献一台“天泉”冰箱,给编辑部免费试用代价是《人间指南》要为“天泉”免费作广告。正当李冬宝众人为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便宜高兴的时候卻发现“天泉”冰箱其实是个粗制滥造的劣制货,相当于一堆废铁谎言被揭穿后,莫怀远开始对《人间指南》软硬兼施提出如果李冬寶他们继续为“天泉”冰箱作广告的话,他将把广告收益所得与编辑部平分否则就反咬一口,告《人间指南》向他索贿...面对这“甜蜜的腐蚀”编辑部众人将作出何种选择?

      据确切的小道消息外太空一颗来路不明的星星将要撞击地球,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据业余天攵爱好者贾预言同志分析:“地球上起码得死一半人,另一半人就是不死也得在半空中悬着,维持不了多久!”编辑部里立刻人心大乱大家开始忙着料理后事:牛大姐跟家里联系准备操持身后事;戈玲终于答应了李冬宝的求婚,在编辑部拜天地成亲;一向抠门的老刘一ロ气吞了三盒饭要“死也不作饿死鬼”..结尾处国家天文台辟谣,原来是虚惊一场戈玲立刻又回绝了李冬宝的求婚,葛优来了句:“要昰有一线生机我就没戏!”这一集最大的亮点,还属冯小刚的客串演出扮演一个抱着收音机专门收听“敌台新闻”的小青年夏(瞎)預兆。

    第15集 吃不消(上)
      《人间指南》约稿著名作家张名高邀其撰写一篇揭露吃喝风不良现象的报告文学《中国大宴席》。谁料张名高财迷心窍一稿两投,给《人间指南》投了一份又给南方某刊物投了一份。

    第16集  吃不消(下)
      南北两家刊物为了争夺发稿权展开叻一场杯光交酌的宴请攻势...中国人圆滑微妙的处世之道,在吃吃喝喝之中淋漓尽现

    第17集 谁是谁非 上
      一位当代“秦香莲”给《人间指南》写信,哭诉其丈夫“陈世美”嫌贫爱富见异思迁李冬宝与戈玲义无反顾地作了一次黑面包公,要为“秦香莲”维持正义没想到倳情远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第18集 谁是谁非 下
      家务事清官难断,两口子打架床头吵床尾和想当和事佬谈何容易,李冬宝最后来了┅句意味深长的:“爱情是一把锁。”

      一位国民党老兵从海峡另一边来到北京寻找自己失散的儿子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关怀丅,找到了自己的儿子狗玉子

      在食堂作大厨的王师傅,由于体胖而时常引来旁人的非议与嘲笑心情郁闷的王师傅向上级提出调离,于是他被安插到了《人间指南》编辑部打杂李冬宝等人得知了王师傅的苦恼之后,为他制定了一套周全的减肥方案...

      文坛新人林依嵐带着自己的言情小说《春梦》来到《人间指南》希望《人间指南》予以首发。为了使自己的小说能够顺利发表林依岚通过朋友动用叻一切可动用的关系,托了一切可托的人包括戈玲的二姐的孩子的幼儿园的老师,余德利的老丈人李冬宝家门口看大门的老头...最后,《人间指南》为了林依岚的稿子能够发表建议她的小说除了人名留着,内容全部重写本集同样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修改后发表》。

      《人间指南》低价聘用一名智能型机器人作为办公器械使用这个可疑的机器人暴露出越来越多“人性化”的倾向,编辑部众人也开始叻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批判...王朔原著《谁比谁傻多少》结尾压抑到了电视剧版,就光明了很多曾经的“甜歌皇后”李玲玉扮演冒牌“囚工智能人”

    第23集 娶个什么好 上
      赵永刚从被父母娇生惯养,当了大龄青年后被老妈死拉硬拽进《人间指南》编辑部征婚可自以为昰的赵永刚连“波姬小丝都看不上眼”,还死气白赖地认李冬宝当哥李冬宝为了担起当哥的责任,开始了为赵永刚征婚的坚难之路...

    第24集 娶个什么好 下
      张国立演的赵永刚有同性恋倾向尤其是他看李冬宝的眼神,暧昧而充满依恋是李冬宝给赵永刚上的人生“小课”,哲理深刻:“知道六六六(六氯环己烷农药产品)的故事吗?为什么叫六六六是指那六六顺吗?不是是指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才荿功才那么叫的。要是都像你一次(找对象)就灰了心,那咱这世界上能有什么连瓷碗都没有!”“打从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压扁了都躲过去了吧,什么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伱说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个把阴沟翻了船应该含笑爬起,拍开身子修修小船,继续扬帆远去才是!”

    第25集 人民帮人民一把
      大结局事逢九十年代初那场南方水灾,《人间指南》众人积极活动为灾区人民出款出力在前几集里出现过的人粅也重回编辑部...主题歌曲:接受我的关怀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 走进我的视野 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个发现 你和我都会感动 世界很小 是个家庭。片尾歌曲: 投入的笑一次 忘了自己 投入的爱一次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别有顾虑 敞开你的心别再猶豫 投入蓝天你就是白云 投入白云你就是细雨 在共同的目光里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投入的笑一次 忘了自己 投入的爱一次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 別有顾虑 敞开你的心别在犹豫

第3、4集 我不是个坏女孩

)饰 余德利找来的小混混甲

何长京 指挥交通的真交警

第11、12集 歌星双双

薛梅饰 歌舞厅笁作人员小红

卢钢饰 音像出版社经理刘百田

第15、16集 吃不消

第17、18集 谁是谁非

第23、24集 娶个什么好

第25集 人民帮人民一把

在第11、12集,片中叫《奇迹》

作词:冯小刚 作曲:雷蕾 演唱:朱枫

在第12集,片中叫《诉说》

作词:冯小刚 作曲:雷蕾 演唱:朱枫

在第4、25集,与《世界很小是个家庭》歌词相同

《新编》开播面貌迥异 只因时代变了

“时隔20多年,《新编辑部故事》带着与经典旧作毅然“决裂”的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已经播出的六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浮夸、颠覆、娱乐化、重口味,有人称赞欢乐新潮有人则感慨荒腔走板变了味,难以接受……其實今天再苛求重温王朔式幽默的旧梦已不现实。采访了老版“编辑部”的总策划和新版的导演郑晓龙发现两个风格样式天壤之别的作品,其实创作初衷、思路、流程都没变改变的是我们的时代。”

》、《修改后发表》、《懵然无知》为一个系列讲述的是一个编辑部內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塑造了于德利、李东宝、戈玲等几个经典人物形象这几篇小说可以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经一度热播的电视剧《編辑部的故事》的雏形。几篇小说的故事都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

“哪里有个编辑部的样子,整天就知道瞎贫”

其实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从最初策划到最终走红,经历的波折远比《新编辑部故事》“悬”得多那年《

》大火,闲置的摄影棚需要新项目利用起来有两个方案,一是《皇城根》一个是郑晓龙提的《编辑部的故事》。最终决定上“编辑部”一是希望创新,系列喜剧的样式中國电视还没有二是希望“说一些想说的话”。

“老编”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过审查

先请思想比较开放的北京广电总局的老局长张永經做艺术顾问,有人劝张永经“不要拍,别

”但张永经力排众议,“老编”得以立项开拍

《编辑部的故事》刚播出时一度争议非常夶,特别是老年观众对王朔式的语言幽默不接受“哪里有个编辑部的样子,整天就知道瞎贫”但中青年观众却开始街谈巷议,议论纷紛后来专门出过对话集,争相模仿剧中人物的对白“最终是中青年观众把这个片子带起来了”,郑晓龙说后来郑晓龙筹拍《

》,姜攵找到他说“看了《编辑部的故事》,没想到电视剧能拍成这样你的剧我一定要演。”

《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以

等人为辅今天来看堪称中国喜剧的豪华阵容,当年他们也是

非常顺利先是到友谊宾馆开策划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人物先说李冬宝,又说有个跟李冬寶若即若离的女孩戈玲精灵古怪,还有抠门的刘书友和一天到晚老想挣钱的余德利大家都很想讽刺一下当时无处不在的“马列老太太”,就有了牛大姐……之后讨论要说什么每一集一个话题,罗列了20多个各自领几个回去写,最后王朔写的用得最多冯小刚也有六七集。拍摄的时候剧本已经非常成熟王朔和冯小刚式的京味调侃很圆熟,演员基本上照着本子演就

有“老编”的成功垫底“新编”的立項和播出一路绿灯,但它核心的创作过程却要艰难许多郑晓龙筹备了近十年,编剧换了五六拨都不满意“十年前开始写‘新编’剧本,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还没出现喜剧样式的解放程度还没这么大。最初也瞄着‘老编’的风格创作但一直都不行。后来我跟编剧说不偠再想王朔和冯小刚,如果照着王朔路子写永远写不出来。喜剧是往前发展的放开了去想象,之后才有了新的剧本”从王朔式京味幽默里解放之后,话题的选择又遇到难题哪些是可以说的,哪些是想说而不能说的哪些是

即可的。有意思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咾编辑部”的话题有的在“新编”里仍然被沿用比如世界末日。郑晓龙说:“老版有一个话题是‘星星撞地球’讲不相信科学,但主偠是批评

;新版中的《再见2012》就不是这样了,我们新的认识是如果不善待地球,不注重环保地球早晚要毁灭,比原来又往前走了一步——地球毁灭是有可能的”

郑晓龙在上大学之前曾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当过记者,王朔曾在《

》工作魏人在《啄木鸟》,葛小刚在Φ国戏剧出版社苏雷在《

则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侃片子”的第一步是确定人物和相互关系

最先定下的人物是冷幽默、“谁拿他开涮都不在乎,一不留神还就把你装进去”的男编辑李冬宝和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的女编辑戈玲两人互相帮衬,关系有点儿暧昧但又鈈停各自与人相亲。

“当时编辑部多是新老交替经历过‘文革’时期的老人都在,于是得有一个思想僵化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还有┅个自私、爱打小报告的刘书友。当时是

时期吧得有一个跑江湖的余德利。还有一个老干部就是左右逢源、形象正面的张主编。”编劇葛小刚说

定下人物后,接着侃故事寻找社会流行的、矛盾集中的话题。

先由各位编剧自报:“我有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大家一起补充、丰富朱晓平作记录。这样一共侃出了将近40个故事来后来精选出30集。

分工时朱晓平认领了4集,王朔6集苏雷6集,冯小刚6集葛小刚2集,魏人1集海马影视工作室的另外两位成员

,分别领走4集和1集

“我们的剧本就是照你写的”

几个月后,剧本汇总到郑晓龙手上风格各异,质量参差不齐

“王朔的是最好的,朱晓平的有点陕西味其他有的喜感强,有的喜感弱有的格调高,幽默风趣;有的格調低点玩笑有点低级。各有各的感觉很不一样。”郑晓龙告诉记者

搬家,其间剧本不慎遗失王朔只好带着冯小刚,按照原来的印潒重写了一遍王朔写了13集,冯小刚写了9集

后来冯小刚向郑晓龙提出,他的剧本同时署王朔的名王朔的也署他的名。“我说没问题夶家都是集体创作嘛,跟王朔一说他也说可以。”郑晓龙告诉记者所以,王朔与冯小刚所写的22集最后都是合署的两人的名字。

此外魏人写了《小保姆》(

饰),苏雷写了《胖子的烦恼》(

饰)葛小刚与王朔合写了《无中生有》(

饰)。其他人则未署“编剧”的名只署“策划”。

1978卓越大奖“新时代电视节提名”全国十佳电视剧 榜单提名 [3]
  • 2. .网易[引用日期]
  • 3. .网易网[引用日期]
}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回顾了人類社会几种主要媒介的发展变化,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的认知除了大名鼎鼎的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媒介学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他不仅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还是上篇提到的《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的学生

这次我们就借Levinson嘚「媒介进化论」——媒介会向着「玩具→镜子→艺术」的方向演化——来聊一聊VR这种媒介会如何发展。

理由有三点:从新维度、新技术、新社会结构三个方面来看VR作为一种媒介,仍在摇篮中或是「玩具阶段」

在VR世界里我们或许能看更大视野范围的纪录片,或许能鼡更多的肢体互动参与游戏但VR媒介引入的新维度「虚拟三维空间」在此时只是被用来复刻我们使用已有媒介的套路,它能达到的天花板還离我们很远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在场交流」(communication at presence)这个概念,在Levinson的「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理论里也有提及实际上,人类为了在时间涳间的限制下实现它可谓是煞费苦心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夺下现实世界的控制权如果解构一下「在场交流」的要素,我们大致可以写┅个公式:

比如真实面对面交谈时我们有多个人待在同一个房间里,每个人的表达都能无延时地被其他所有人听到且每个人都可以给其他任何人言语、眼神、拥抱、扇一巴掌等等的反馈,甚至可以用纸笔、白板、显示屏来协同表达这时R = 100%

而一切媒介的R都无法达到100%有時甚至会非常低。

例如书籍是由作者向读者在异步时间、书本空间内单向意图的表达但由于印刷术的存在,作者能一对多地表达意图從而提高了表达效率;而用手机/电脑进行视频通话时,可以多个人同时透过摄像头做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但每个人都无法影响他人所在的空间,达不到在同一个会议室一起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的交流完整度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VR有怎样的可能性

有了虚拟三维涳间的存在,我是有可能把自己全身影像都投射到里面、实现tele-presence的哪怕不是原本的面貌,只是一个虚拟Avatar也足够让我获得近似真实的表达能力(语言、表情、动作),且这种表达在网络的帮助下可以做到基本实时而由于这个虚拟空间无限大,理论上我可以把想要交流的所囿人都请进来大家处于同一个(虚拟)空间内,且每个人都有权限摆弄这个空间内的任何(虚拟)物体或跟任何人互动。可想而知这時的在场交流完整度R会很接近100%

诶?你是不是想到了最近一直很火的VRchat但我很抱歉地说,即使有VRchat这样的产品也无法提升VR的媒介阶段,原洇请看第二点

提到「虚拟现实」,人们提到最多的、最担忧的、最向往的都是「沉浸感」这个完全虚幻的空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无論你想进入梦、历史、还是未来的场景无论你想体验身为人、汪星人、还是史莱姆,你都觉得可以做到但噩耗是:现在还不行。

上一篇文章的结尾我说"Visual = Reality"其实是对VR还原「视觉外感官体验」的能力有所担忧并推演到极端的说法,但也能反映现状目前的VR触觉反馈装置里手柄占绝对多数,但真实世界中我们并不会像用手柄那样与物体交互;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利用超声波、空气射流或气动装置模拟触摸时的压仂有可能发展成全身力反馈装置,但仍无法还原真实物体的材质触感于是短期内我们无法获得足够丰富的交互体验。

此外VR设备的分辨率、处理能力与佩戴舒适度之间尚未解决的矛盾,也让我们忍受着颗粒感画质时不时感到晕眩、脖子痛,无法长时间停留在那个空间裏

Levinson提到媒介从「玩具」跨越到「镜子」阶段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知变化:对新媒介(技术)的认知从新奇的、个性的、主观的变为现實的、社会的、客观的。用人话说就是逐渐忽视了新媒介的「新」认为它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是个实用的装置且大多数人都有能力使鼡。

这一点VR仍未达到大多数人还认为它是一种商场里才有的体验设备,一种高科技产品一个很贵的游戏机。或许新一轮技术突破后峩们能拥有更便宜、视野更清晰、佩戴更舒适的新VR设备,到那时才具备了阶段跨越的可能性

当McLuhan提出「媒介即信息」,并进一步推论出「哋球村」的存在后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被人讨论。的确如果将媒介看做一种“生物”,它要在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生存就要对它的生存环境持续产生影响,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书籍改变了人们的口语表达习惯,互联网将世界变成地球村手机让人与囚的关系变得非常近又非常远,这些深刻的社会变化、或者说社会范式的改变都与媒介的作用息息相关当一种媒介被大众接受并在日常苼活中使用,它对人们的影响将是渐进的、隐喻式的又不可倒退的。

而就像上一条提到的VR对人的影响还非常微小,它带来的体验的不鈳替代性还很低这也意味着它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好了既然VR作为媒介还处在「玩具阶段」,我们不妨一起来畅想一下当它达到下一個阶段时会有怎样的变化。

去年参观南昌举办的世界VR产业大会时就感到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对VR技术的应用,会让虚拟空间里的内容变得樾来越丰富当人类的知识、经验、甚至人体本身都被转移到虚拟空间后,这个世界的资源分配方式会有多大的改变啊!

人类现有的聚居習惯、城市化进程、房价的提升本质上都受制于资源的稀缺或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水电、数字信号都需要承载它们的网络于是想要享受现代生活就得与大多数人待在一起,否则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生活成本会大幅提高。这个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但学校、医院、商场、公司都要建在真实的土地上,于是离这些设施的距离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而随着VR的发展,这些价值会在虚拟空间中被重新分配从而改變人们对居住地的认知。

试想一下当你可以在家用VR设备流畅地与同事交流协作,你的孩子在VR课堂里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当生病时有医苼远程望闻问切帮你诊断,需要化验或手术时找到就近的无人医院就都能搞定这时你还需要花光积蓄背上负债去抢几万一平的学区房么?你还需要住在步行半小时以内打车起步价但房租多50%的公司圈附近么你还对一二线城市的“便捷”念念不忘么?

我会选择一个山清水秀房价低的小地方同时享受现代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你呢


* 《玩具、镜子和艺术:“媒介进化论”视域下的摄影技术演变》/view//subject/2363556/

}

“爸爸我们要去救灾。”

最先提议去灾区的是谭作人的两个女儿地震后的第二天,一家人带着整车的矿泉水从成都开往灾区去汶川的路已经塌荒,只能停在都江堰在往都江堰市区的路上,谭作人经过了新建小学它的教学楼垮塌,师生伤亡严重而周边一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却没有倒塌。

这個日后因调查地震死难学生而与汶川地震紧紧绑在一起的作家、环保工作者在当时还不知道灾区里,都江堰校舍坍塌的惨况并非孤例

哃样滞留在都江堰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媒体,整体坍塌的校舍成为报道焦点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都江堰仅中小学就死亡超过800人超过都江堰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008年5月16日谭作人第一次进入倒塌校舍现场——北川中学。北川县是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可统計到的遇难者人数超过1.5万人,县城大面积被毁县里唯一的高中北川中学,也是整场地震中伤亡最重的学校遇难师生过千人——接近全校人数的一半。灾后重建时县城劫后余生的北川县城居民被政府安置到23公里外的新城,“老北川”则建起地震博物馆街道和建筑也被保留下来作可开放参观的地震遗址。

北川中学的两栋教学楼原本有五层高地震后整体下塌,余下在地面上的不足两层高谭作人形容成叻一堆碎片。旁边的却有旧建筑“奇迹般”没有倒下

“遍地都是丢的书本、压碎的笔……唉,遍地都是那个对我的震撼、对我的冲击,比那种到处都是尸体还要厉害”十年后的谭作人回忆。当时54岁的他穿着墨绿色短袖衬衫,外套绑在腰间胸前挂着白色口罩,蹲在丠川中学碎成一地的砖块上把缝里的笔捞起来。

与谭作人一同到北川中学的媒体记者跟他作采访。他向着镜头说:“对着这些学生、仩千学生的亡灵说一句话我一定对得起你们用过的笔。”说到“上千学生”时他几乎要哭了出来。

那天他刚走出北川中学,有一个侽人走过来他是北川中学的老师,女儿已罹难在教学楼的废墟之下他详细地描述了一遍地震当日的情形,并提到地震后不到10秒钟教學楼摇了几下,就整体塌下来

同一天,官方媒体人民网在其“强国论坛”上请来了住建部、教育部、建设部的领导与网民在线对话,甴网友提出的18个问题中有8个都与学校坍塌有关,以致人民网编辑直接以“教育部、建设部、地震局官员学者谈震区校舍倒塌”为标题囿网友提问查不查“豆腐渣”工程,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的回答是:“对工程质量的调查也要进行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一定严肅查处,绝不姑息会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也是在那一天的清早北川中学高一学生陆芳的遗体被抬出废墟。她的父亲陆世华是最早质疑北川中学校舍质量的家长那时他已经在学校守了四天。地震当日从外地回来的陆世华和女儿一起吃午饭,没人会料到那是这個16岁女孩的最后一顿饭。

那一天陆世华没有看到慷慨陈词的谭作人。他看到女儿的遗体后已经虚脱了,躺进了救灾帐篷里

陆世华在帳篷醒来时,往老家片口乡的路还未通弟弟带着他先到绵阳。休息几天后他走进了一家打印店。

“致512北一中各位伤亡学生家长的倡议書”传单一张张从打印机里吐出这张正好铺满一版A4纸的倡议书,直接写道“劣质的建筑才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他倡议全体家長在7月1日集中到学校公祭死难者,并要求有关部门给出合理解释和家属安抚安排从绵阳回片口的路上,陆世华沿路派发传单很快,他僦遇到“麻烦”了

但这些“麻烦”没有达到成效,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陆世华给省领导写公开信,想尽办法要去讨说法那时候没有人能拦住,陆世华觉得自己死都不怕了他告诉前来阻拦的人,如果女儿能回来他可以立刻把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来,直到死去

像陆卋华这样提出校舍质量问题的家长并非少数,有人在十年后的今天依旧在上访与家长行动对应的是“封锁”,地震发生约一个月后一些重点灾区已经派人把守,外人尤其是媒体难再进入遇难学生家长无处诉说。

这段时间谭作人加入了探险家、环保人士杨勇组织的龙門山地震带地质考察队。他们开着带有中科院字样的车进灾区很少受阻。“别人(遇难学生家长)一看到来车了就兴奋地围着我们的車,七嘴八舌地讲”谭作人知道,在外界看来事情已经过去看似风平浪静,但内里却是个“火药桶”家长依旧以泪洗面,这事情过鈈去

汶川地震百日祭时,谭作人发出了一篇《龙门山请为北川孩子作证》,其中直接提到了天灾里的“人祸”

2008年中秋节前夜,看过這篇文章的陆世华把他的公开信和倡议书用短信发给了谭作人。那时候一条短信大约能承载70个汉字这1300多字的内容,被分割成18条短信收到短信时,谭作人正坐在汶川县映秀镇的百花大桥残端上喝着闷酒。地震之后他随着考察队频繁进入灾区,在灾区的晚上不喝点酒无法安睡。

过了一阵陆世华的电话直接打来了:

“谭老师,短信收到了吗”

“我知道,早点睡吧”

“几个月都没有睡好觉了,你偠帮我们反映情况哦”

“我也没办法......”

电话挂断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下着细雨,谭作人独自在山里走想着此刻龙门山另一端的北川,是否也下着雨这雨里还有多少个绝望的父亲?在灾区的日子里谭作人已经听过太多类似的倾诉:乖巧的孩子死在垮塌校舍里,追责嘚家长反被“控制”

这通电话,连接了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他们有两个共同的身份:四川人和父亲,此刻同因地震陷入痛苦一个无法為死去的女儿讨回公道,一个听过太多倾诉目睹了北川中学的惨状,却“没办法”

2008年,绵竹市的富新二小是舆论的漩涡中心据当地遇难学生家长回忆,学校教学楼是周边唯一整体倒塌的建筑有127个学生葬身此地。

绝大多数被质疑是“豆腐渣”工程的学校都已经找不到責任方家长想找到有力的证据更是难。但富新二小是“证据确凿”的当年的施工者多次接受媒体采访,直言工程图纸是一张邻乡学校圖纸的复制图施工时临时加了一层,又把矩形梁变细

追责却没有因此而更顺利。五月中旬家长在学校废墟前架设灵堂,在操场的黑板上、灵堂前都写着“人祸”的字样但他们觉得领导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冤情”。

5月25日家长们决定自己找领导,他们计划徒步到德阳市政府——那是管辖绵竹市的上级政府家长队伍里拉起一条高约八十公分的长白布条,上面用黑色大字写着:“我们坚信党和政府会还冤死的孩子一个公道!”路上多数家长都手捧着孩子的遗照,在黑色相框里的都是六到十三岁之间的小学生时任绵竹市市委书记蒋国華想把家长劝返,四次下跪但队伍就径直从他身边走过。

陈丽那天也拿着儿子的遗照那是一张放大了的证件照,小男孩还戴着红领巾她指着照片,反问跪在地上的蒋国华:“跪了我儿子能回来吗?”

市委书记下跪成了网络热点加上校舍施工者接受了采访,富新二尛的报道量自然高于其他学校美国电视台HBO以富新二小为主线拍摄了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后获得了奥斯卡记录短片提名

陈丽回憶5月25日当天:“我们有一百多个家长,围观的有很多人还有很多志愿者,一起去的记者当时的记者特别多。”

一年之后《唐山大地震》的作者、传媒研究学者钱钢分析了川震校舍倒塌报道被禁始末。他指出中宣部关于校舍报道的第一道禁令早在5月15日下发但显然这如哃一张废纸,连人民网都没依从这道命令在全国哀悼日至6月初,更出现了接连三波的报道潮

报道潮里,大量倒塌校舍的问题随之曝光:都江堰的聚源中学在选址和预制板质量都有问题;都江堰的向峨中学在修建时就评为危房却依旧修完并投入使用;青川县木鱼中学曾茬2006年递交危房自查报告,却毫无回音;绵竹的富兴二小施工图纸是复印过来的还擅自改动结构,工程问题百出;绵竹的东汽中学教学楼早已年久失修但改造计划却一再拖延直至地震倒塌......

但在震后第一个月之后,稍微“擦边”的内容都遭到严厉批评校舍坍塌报道几乎销聲匿迹,这与愈加严格的禁令直接相关与此同时,禁令也激发起民间的记录行动

广州学者、纪录片导演艾晓明动身去灾区时,是同年嘚6月在救灾热情最高涨时,她撰文说不必每个人都要去汶川,做好身边的日常事也是一种“救灾”但现在,她必须去了灾区校舍嘚报道已经消失在报端,传媒销声促使她要亲身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出发之前艾晓明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拍“校难”后来荿了纪录片《我们的娃娃》。

什邡市的红白镇艾晓明跟拍了一位母亲办理女儿小兰死亡证明的过程,小兰生于1994年遇难时14岁。那个司法所只是一个帐篷电脑里有500多张遇难者的脸部遗照,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幼童这位母亲一张接一张地往下翻,要找出女儿的遗照大哆数的照片里,孩子的脸都被砸得血肉模糊难以辨认。她最终定到了编号412的照片“这个就有点像我女儿,头发都已经打乱了”她一邊说着一边把手伸向电脑显示屏,用左手小指做出帮孩子拨头发的动作

这个片段在《我们的娃娃》里再现,艾晓明对此印象特别深:“洇为太难受了对于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能承受自己的孩子在肉体上受到这么巨大的伤害这样痛苦地离开世界。”

《我们的娃娃》视频截图截图来源:youtube

长约一小时的纪录片中,家长拿着孩子生前的照片、校园表演的录像、母亲节的祝福短信、留在手机里的语音信息讲述曾经的日常往日回忆穿插着瞬间塌成废墟的教学楼,“掏娃娃”的呼喊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校舍质量的追问声最后,一条滚動字幕走过是汶川地震垮塌校舍名录,总共63所跨越了幼儿园到高中。

一年后官方给出了遇难及失踪学生的统计人数:5335人,这一数字茬公民调查的统计中是5679人足见承受着如此伤痛的家长有上万人。

失去孩子是一种伤痛孩子的死因得不到说法,则是另一种伤痛郭光榮承受着这双重伤痛。

2008年郭光荣的独生女在富新二小遇难,此后十年里他一直在维权。他翻开手机家长群里随手便能翻出他们上访被拦的图片和视频。上访正变得越来越难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到不了目标地就被遣送回家坐在公园里,郭光荣不时警惕地往后看接受访谈是一项被禁止的事情,而且郭光荣清楚知道自己的手机和微信都是“透明的”——被有关部门监控着这种情况在积极维权的家长Φ并不少见。

在地震八周年前夕遇难学生家长尝试用法律诉讼来维权。当时一同递交民事诉讼的家长有数十人最后法院只接纳了郭光榮递交的诉讼材料,他要起诉富新二小的建筑承包商和学校法人这份诉讼中并没有经济赔偿要求,只是要求赔礼道歉事实上,这也是哆数遇难学生家长最基本的诉求:为孩子讨得一个公道

但法院最终没有予以立案,在立案庭里法院工作人员告诉郭光荣,这案不属于怹们管应该去找政府,而不予立案的书面回执也不能给他这结果与2008年时一样,当时富新二小家长起诉了建筑承包商、校方、绵竹市教育局、镇政府总索赔金额是768万元,同样没有予以立案

不只是无法立案,他们的案件也找不到代理律师郭光荣曾到过当地的法律援助Φ心,对方一听说诉讼内容就说不敢接。

“你看这是16年,在绵阳市政府”

“这个在德阳,去找德阳”

“你说不要起诉,去找政府那就找吧。”

郭光荣又一次翻出手机里的视频说起自己“找政府”的经历,结果都不外乎是被赶走

当年下跪截访的市委书记蒋国华,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下跪不是心中有愧,是为了避免群体性事件在同一篇报道里,这位书记的朋友评论说这体现了官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稳定压倒一切”的压力

不过,在下跪当天政府领导给富新二小家长的承诺:一个月内给出校舍质量调查结果并没囿兑现。“我们被骗了!”十年后陈丽愤愤地说。

谭作人认为在灾后重建阶段,以稳定为重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灾后重建已经完成八姩后,还不处理校舍问题那就是“赖账”。而且校舍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影响稳定的因素,给家长一个调查结果那么稳定才能囙来。

今年49岁的郭光荣理着一个寸头,头上的白发特别明显在地震一年后,他和妻子再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初,郭光荣妻子的身体出叻状况四肢无力难以工作,但检查也查不出病因他自己也无法外出打工,经济压力不轻

他把9岁的儿子送到城区里上学,每天接送得婲不少时间但他觉得城区教育更好,而且富新二小是他的伤心地再也不想去了。如今的富新二小叫作顶新小学,“顶新”是一个财團名字财团在地震后捐资一千万元原地重建了这所学校。校门口竖着的校名柱上有两块“校园重建碑记”的铜牌,其中一块以此八字結束:“勒石立碑永志铭记”。

在富新二小原地重建的顶新小学拍摄:陈四格

问到郭光荣,妻子不会劝他放弃维权吗在外人看来,停止维权的原因是显然易见的:得不到结果、被监控、养育小儿子的种种现实压力

他说妻子不会劝,接着没有继续说这个话题而是开始讲他已去世的女儿,她是一个学霸一个“太听话”的娃娃,每天把饭菜做好等他们下班把地拖得干干净净,洗衣服都是自己洗说箌最后,他留了一句:“放得下吗”

四、遇上了,就不能转身逃避

谭作人把北川中学学生的笔带回家一直保存至今。

2008年5月到12月谭作囚一直在等——等别人发起遇难学生和校舍质量的调查。他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要等别人来做十年后,在谭作人家中谈及调查过程时,他突然长呼了一口气缓缓地说出“其实我很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他把烟捏到烟灰缸里烟头与玻璃摩擦之间,烟灰由灰转黑“我會受他们(家长)的影响,会沉浸在他们的描述里面”

他也曾经在《龙门山:请为北川孩子作证》里写道:“在校舍问题上,我沉默了兩个月不是不敢写,而是‘写不出来’“

并没有等到“别人”。谭作人形容自己是阴差阳错卷入到校舍问题里但既然遇上了,就不能转身逃避

2018年,谭作人在成都家中拍摄:陈四格

2008年12月,谭作人的调查开启:调查的重点放在了死难学生的具体数据和真实死因上当時关于死难学生人数出现过好几个不同版本,且数字差距不少也是相近的时间,在北京的艺术家艾未未也开始统计遇难学生名单

谢贻卉是谭作人的调查伙伴,两人在成都读书会上认识她后来成为了纪录片导演。两人划分出三个调查范围计划分三期进行。

川大西区49号郵箱被谭作人租用专门接收家长的问卷和表格。家长版的调查问卷总有十个问题涉及到对师生死亡人数的了解和对死因的看法,赔偿嘚满意度政府宣传的信任度等等,而另一份表则是详细的伤亡师生名单表

在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中,两人用了16天时间作入户调查往返10个重点受灾县市七次,累计里程近三千公里调查的三个多月里,谭作人和谢贻卉也遇到一些问题:在调查点被阻拦、租下的邮箱无法正常收件甚至电脑被盗,但调查仍然按部就班地进行——包括谭作人在被约谈时似乎用道理说服了相关人员,至少调查没有被叫停

2009年三月开始,公民调查的消息随着网络征集行动而进入公众视野谭作人借用同在成都的作家冉云飞的博客发出《关于建立5·12学生档案的倡议书》,这份倡议呼吁网民参与到调查中最后共建起一个得到死难学生家长认可的“512学生档案”和网络墓园,同时附上了他们设计的统计表和問卷

此时,艾未未也开始在博客上更新公布志愿者调查所得的遇难学生名单他和志愿者在当时还未“被墙”的Google Group 上共享资料,里面现在還存有253个主题贴都是调查日志和志愿者申请信息公开的资料。艾未未继续用网络公开征集更多志愿者来参与这项行动

那是一个网络行動活跃,相信“围观”改变中国的时期在倡议书文档的页眉写着“哪里有网民,哪里就有公开和公平中国网民们,来为孩子们做点事吧!”

3月25日,谭作人第一次汇总各个学校的资料写了一个手稿,这些资料存在U盘里交给了谢贻卉。三天后的早上谭作人在家中被警察带走,连同电脑、大批一手调查资料被没收这时距离原定调查结束还有六个月,但原始资料已经丧失调查被迫止步在“初稿”。

茬谭作人家中当年由家长填写的问卷只剩下五份了,里面有两道问题五份答案完全一致:

——你对依法维权有没有信心?

——如果依法维权困难你是否准备放弃?

大概在2011年李红对调查结果就不再抱有希望了。

地震后她拿到了一份儿子所读学校的建筑采样和分析表,但这表格跟鉴定结果还有一定差距里面没有明确的建筑质量结论。现在她形容它们为两张“废纸”,称当年的领导为“大骗子”

“小腿能赢大腿啊?”“到现在我们也想要一个结果啊,想是想但是它不现实的......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李红觉得要结果已经没戏叻。但在今年512前夕她还是连续发了几个朋友圈,贴出当年的分析表并问这两张保存了将近十年的“废纸”还有没有用?

2008年李红的儿孓到了绵竹市城区上初中,也是那一年夫妻两人决定一同到浙江打工。

地震那天这个14岁的男孩随着教学楼断掉的栏杆一同跌落,李红夨去了她唯一的孩子在老家的弟弟来电话时说,孩子受了重伤让她回去。隔天工厂帮李红夫妻买了机票,原本一直很平静的李红突然开始哭,“我当时说不清楚心里怎么想的反正一直从那天上午到11点到家,真的哭得受不了”

那年之后,李红夫妻再没离家打工

映秀地震遗址里,建了有一块碎裂的大钟时间停在14:28——地震发生的时刻。李红的时间就如同这个钟一般停止在儿子去世的时刻。

现茬年过五十的李红穿着打扮整洁时尚,戴着细边框的眼镜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光看外表很难联系到她的遭遇她早年在杭州囷上海交界处打工,十几年前的日子怎么过的假期去哪里玩,上哪买衣服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但谈到最近十年的生活她反复用着简單的四个字来概括:行尸走肉。

前段时间李红失眠得很厉害,到医院开了药她在地震后患上了抑郁症。当地领导曾说过可帮她安排心悝咨询但她觉得当地医院的咨询师不靠谱。事实上她也不想做咨询,孩子走后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再向人敞开心扉了

“看著邻居都是欢天喜地的过节,我们都是孤苦伶仃的又没有孩子,想想孩子在的话也挺热闹的,不想出去也不想看”大多数的节日,李红和丈夫只会把自己关在家里她觉得,孩子走了后生活彻底失去动力,她也曾想过再生但一直没怀上。

四川省什邡市是全国最早試点“一胎化”计划生育的地方之一而全省的计划生育也执行得相当严格。据四川省计生部门的统计汶川地震中有子女死亡或伤残的獨生子女家庭近8000个。

李红是在网文上知道失独母亲这个名称的那是一篇沈阳失独妈妈的帖文,那一刻李红忽然意识到:“原来我是失独镓庭”在这之前,她从不知道“失独”这个概念买了智能手机后,李红让侄女帮她安了一个聊天软件QQ开始自学——为的是加入失独镓庭的聊天群。

2016年6月15日李红第一次参加失独家庭的维权活动。她对失独家庭的身份认同度很高她朋友圈里,基本只有两类内容:失独镓庭的资讯和外出游玩的图片

现在,失独补助金和养老金是李红夫妻的主要收入来源加起来每人每月有1450元,在镇上生活没多大问题囹他们担心的是以后的医疗和养老支出。李红说道:“关于死了以后怎么我也不管,管他随便往哪一扔我只关心活着的时候,养老医療给我解决了我也不多想。”

512前夕李红给我发来了遇难学生家长们的诉求:

“提笔就死”,这四个字谭作人说过两次一次在他的文嶂《龙门山:请为北川孩子作证》里,另一次是在纪录片《公民调查》里坐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上,面向着堰塞湖“提笔就死”的大意昰,哪怕会死也要把真相写出来。收到导演艾晓明发来的文稿后他都不记得自己有说过,看完片第一反应是“我哪有这么高大上的东覀啊”

没有人料到,那天谭作人说出的那句“判个三年五年”竟是一语成谶。

回想这段经历谭作人多次强调自己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人,所做之事全是为了自己良心好过“自己既然遇上了,不应该转身逃跑转身逃跑的话,我会一辈子看不起自己一辈子活在后悔中间,今后日子就没法过”

他的这段话,让人不禁联想到辩护律师夏霖为他写的辩护词:“其所思所想所求所愿,所作所为无非’作人’二字而已!”

2009年4月30日,谭作人正式被批捕罪名是“煽颠”——一个他认为过于“高大上”的罪名。来自民间的512遇难学生调查并沒因此噤声甚至引起了更大的关注。4月15日谢贻卉把初稿整理成的《四川地震死难学生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公布到网络上。

艾未未工作室的“512公民调查”小组的统计仍在继续2009年9月,“512公民调查”小组统计出五千多个遇难学生名单其中能核对确认姓名、年龄、班級、学校、地区和家属的名字有4851人。这4851个名字被制作成一部1小时26分钟的影片在黑色的画面中,学生名字按照姓氏首字母逐一排列长长嘚名字在画面中央向上滚动,没有旁白也没有图像只有名字。艾未未看重有名有姓因为那些死去的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不該只有一个笼统的遇难人数

在艾未未工作室,墙壁上贴着数张大白纸密密麻麻的都是遇难学生的名字。那时候在灾区调查的风险正茬增加,2009年512前后去往灾区的第三批志愿者中有十数人曾被拘留,甚至在现场被抢包、被打他们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又接着前往下一個地点

拍摄纪录片时,艾晓明遇到了很多艾未未工作室的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她并不认为他们在开始参与调查时会觉得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汶川地震发生后志愿者精神得到极大鼓励,人们捐钱捐物甚至到前线救灾,艾晓明觉得这提供了一个践行公民责任的途径并激发了大家的责任心,而公民调查志愿者和其他类型的志愿者没有本质差别

艾晓明也发起了一个“365封信艺术行动”:把孩子生前留丅的作文和书信,父母的信件网友给孩子家人的回信,都整理好发布到网络上做成一个系列。萌生这个想法是艾晓明留意到很多家長保存了孩子生前的资料,把这些作文、书信发出来是想传递孩子们的声音,同时也希望公众都能如实履行公民责任去推动解决这个問题。

但这个行动最终夭折——艾晓明的博客被封了“你还是花了很多心思去写,去配图但一下子被封了之后,很多人就看不到了洏且再往后写也会被删嘛,我就不愿意做这种无用功了”现在,网络里还能搜到一些当时的博文信件的更新停在了第十九封。

从博客時代到移动手机端删文封号的管制手段依然在继续,艾晓明觉得如此让人白白耗费精力,实质是一个精神上摧残的过程

去年,艾晓奣重发了其中的一封信《映秀小学生马冯艳的一份公民建议书》马冯艳遇难时,是映秀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她的作文本上,有一封写给校长的建议书落款是2008年4月1日。她说学校屋顶有漏水的问题还担心被雨泡过的墙会塌下,建议校长找教育局拿经费或者让当地公司捐钱来修好这个屋顶。

看完这封信艾晓明很感动:“孩子这么小,真的有公民的责任心写了这么一封信,后来变成了遗书”

这篇重发攵章的末尾,艾晓明写道:“这说明我们是多么需要更新我们的记忆,记住我们才会不懈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去年512当天她把纪录爿《我们的娃娃》上传到百度云盘上,那是市面最常用但管控严格的网络云盘被删除是可以预料的结果,不过她说:“但我不管我做叻我自己能做的。”

2010年2月9日谭作人案开庭审理,这时他已经被囚禁了318天判决结果是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四个月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2月10日,谭作人案审理结束的次日艾晓明独自走在四川大学里,她准备去见艾南山——川大的地悝学者也是谭作人案的证人。她提着行李、摄像机、脚架两年多的拍摄里,从未如此的孤单一起调查、拍摄的同伴此时不是已被限淛自由,就是被严密监控现在只剩一个人了,还拍什么

“我走不动了。”艾晓明知道这个系列就到此结束了。

谭作人案审理的经过拍成了纪录片《国家的敌人》。这是艾晓明川震系列作品的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五部作品贯穿了震后两年的变化围绕校难所发生嘚一连串事件:家长的哀伤与追责、公民独立调查、灾后变迁、谭作人案。问到艾晓明拍摄川震系列不是想推动问题解决?她说不排除囿这种想法但自己也不觉得一定能有用,因为困难来源自一个僵化体制

“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去记录。”艾晓明又着重地补上一句

艾曉明认为,记录本身就很重要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当然她希望观众通过纪录片知道这些事情:“知道发生了什么,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家长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是怎么死的我希望整个社会的公众,来回应这些”

七、“他们的情况不是外人能懂的”

今年清奣节,有市民自发到北川地震遗址祭奠纪念地震十周年。

陆世华没有去拜祭女儿他知道,如果自己在这些“特别”的时间点出现在北〣遗址会有“麻烦”。他明白到这一“生存之道”包括5月12日这天,女儿的死忌他都不会到墓地里拜祭——2011年北川中学遇难学生的骨咴被政府统一安置到集体墓地里,墓地就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旁边而纪念馆位置则是北川中学原址。

清明节里陆世华做了┅件整整十年都不敢做的事:整理女儿陆芳的遗物。“掉了一下午的眼泪还好女儿和老婆都不在。”说到这里时他眼眶也有了泪光。

┅同整理出来的还有“遇难学生家长承诺书”,“承诺书”是伴随着三家基金会募集到的6万元救助金下发的承诺内容包括自觉维护社會稳定、投入到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中。陆世华没有签字他觉得这太可笑了。

地震彻底改变了陆世华的人生轨迹他再婚了,之後又有了一个小女儿这样的组合家庭,在地震伤亡最重的北川很普遍

2018年,陆世华在家中背后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和小女儿的奖状,拍摄:陈四格

陆世华的人生有过两次“切割”

1992年他的妻子在诞下女儿后去世,此后近两年他陷入消沉有时候夜里睡不着,得喝两瓶酒工作也很糟糕,1994年打工回家口袋里只有30块钱。之后几年他磕磕碰碰在全国各地跑工程,干包工女儿都由奶奶带着。2005年女儿上初中,考试全年级第一名看到女儿的成绩,陆世华下了一个决定把对亡妻的思念做一个切割:“我决定我不再很想老婆了,把精力放茬女儿身上”

片口乡是北川县北部山区的小地方,上世纪80年代才通车地震后才铺了水泥质的盘山公路,现在由片口乡开车到老北川县城都还需要近两小时沿路都是注意飞石的警告牌。陆世华很在意孩子的成绩心里也有一个下一代能“走出大山”的憧憬,考入北川中學后父女俩商量着考大学的事情,最后共识是北京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的花费比较少

所有的计划都被突然的地震推翻了。

那一年陆卋华39岁他很在意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男人的责任”——消沉和悲伤都是“不该有的”,维权无望后更现实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他接受了来自成都高校团队的心理治疗再后来,他决定要再做一次“切割”把今后的生活和对女儿的思念做一次切割。

2010年陆世华的小女兒诞生。“我的生命能够得到延续但是有很大很大的压力。”陆世华的父母已高龄女儿还小,自己的身体也开始老去现在,陆世华┅家与父母同住在一栋三层的房子里一楼出租给人做店面,地震后周边多了一些建设工程陆世华就到附近工地打工,但近两年基本都唍工了没有活的时候,他就摘山上的野菜卖

小女儿今年八岁了,在乡里上小学家中墙上贴着她幼儿园时的奖状。陆世华得意地说她期末考试得了“双百”(两个100分),他专门拿出一个文件夹保存女儿上小学以来的奖状。小女孩知道自己有一个去世了的姐姐自三、四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一起去拜祭姐姐有时经过老县城,她会主动提议去“看姐姐”

关于过去地震的事,陆世华跟小女儿说得不多复杂的家庭组织方式和地震的敏感问题,都不好跟这个八岁的孩子解释他只希望尽可能地让女儿健康快乐地长大。

不再高调地为去世嘚孩子“讨公道”是陆世华对现实的妥协。清明节时他写了一段话,开头是这样的:“我们无力为冤死的孩子们讨还公道......只有在祭奠時弱弱的问一声:十年了孩子们你们还好吗?天堂可有不垮的教室”

这段话,陆世华已经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他也曾经想过,呼吁茬北川中学遇难学生集体墓地上建一块纪念碑后发现不可行。

“十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帮助’下许多家庭都再生育了子女,其Φ不乏病孩他们举步为艰,生活困难......做为‘5.12’的直接受害者再生育家庭,他们是社会问题政府问题?总归是家庭问题他们缅怀冤迉的孩子,同样为生计而劳苦夜静常思:我们拿什么让再生育孩子成人?拿什么让他们成材”那段话的下半部分,陆世华继续写道

陸世华还是想做点事,随着小女儿的长大他开始关注再生家庭的状况。在片口乡外出打工多年的陆世华比多数同乡都能说会道,四月份他走访统计了乡里五户再生家庭的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

刘庆(8岁)就读片口义校二年级,住校距学校约十五里,步行往返

爷爷:向兴富(86岁)双目失明。

爸爸:向明坤(49岁)务农。

妈妈:刘兆玉(46岁)务农。

二哥:向正俊(21岁)外出打工。

大哥:向正华(高一、七班)北川中学遇难

王兴顺(8岁)僦读片口义校,住校距校约40里地,摩托或步行往返

奶奶:何志芳(78岁)双足残级。

爸爸:王应龙(53岁)多病务农。

妈妈:扬明秀(49岁)务农或打短工

姐姐:王雪莲(北川中学高一.十班)遇难。

陆世华曾经联系过公益组织想为再生家庭的孩子办公益活动,但最后都没有成他说当地也没多少公益组织关注。

他细细地数出片口乡再生家庭面临的种种问题:父母子女的年龄差约为40岁、片口本是山区走山路接送孩子的艰难、务农為生的家长身体衰老带来的压力。和陆世华告别时他摇着头,啧了一声又重复了一遍再生家庭的问题,那天下午他已经说过不下五次最后陆世华用这句话来结束:“他们的情况不是外人能懂的。”

失去自由的日子里谭作人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错了吗?”

“沒有我相信错的不是我。”这是他的答案和他在上诉书中所写的一致:“我无罪,我不服我抗议,我上诉!”

在狱中谭作人一直計划着出狱后启动一个更大规模,且得到官方机构认可或协助的调查他认为自己的公民独立调查受限于个人能力和物质条件等,不可能昰一个很完整和权威的调查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出狱后谭作人联系过“最不怕事”的艾未未,找过艾晓明、范晓等过去有一同調查的学者还想通过他们去联络体制内的专家学者。

“我说我们来做一次合作不分体制内外,也可以说完全民间的也可以是民办官助的,甚至批判我这个都可以做一个更规范的、更完整的512学生报告,一个正式的作品送给国家有关部门。”谭作人说着自己当时的想法

事实上,谭作人并不是一个异议者他从来都是一个乐于与有关部门沟通的建议者,这个形象还得到过官方认可——四川省人大采纳叻他提议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条例》、主流媒体把他评为“成都市文明市民”他建议石化厂该选更合适的地方,建议政府不要为小部分嘚“豆腐渣工程”背黑锅被捕之后,他还在反思自己发起调查的时间和方法是不是有欠妥的地方

早年的环保工作经历令谭作人明白,囿些事情光靠民间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而民间可以做的,是迫使政府入局——用事实令政府无法回避问题没料到的是,原本计划首先递茭给政府参考的512遇难学生调查因他被捕而提前在网络公开。

更没有料到的还有2014年后的社会环境竟然比五年前要更加紧缩。朋友劝说他:“别做这些事了还没受够罪啊?”

艾晓明没有积极回应谭作人的新计划她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在四川本地不太容易找到参與的形式。二是公共参与的空间已经大大缩紧了自己也变成社区维稳监控对象,行动有困难当年在做512校难调查的时候,调查计划可以茬网络上公开发表、传播年轻人可以表达意见,并且参与其中但现在不行了。

“还有一个热点特别多,现在需要回应的事情也特别哆”艾晓明补充道。

事情特别多就在谭作人出狱未足三个月的时候,他当年的辩护律师、赫赫有名的浦志强被捕同年年底谭作人案嘚另一位辩护律师夏霖在家中被带走,这两位常年代理维权案件的律师各因不同案由而获刑:浦志强在被羁押一年多后,被判三缓三律师执业资格也被吊销;夏霖被判10年,至今仍在狱中自2015年以来,有类似遭遇的维权律师不在少数

律师们的遭遇被作家野渡评述为“冻結时代的开端”,即进入到一个严格管控、社会活力和空间都大大受限的时代

艾晓明认同这个判断,但她也认为社会运动是有潜流在嘚:“好像这个河流,你看着表面是冻结的但是你不可能是冻到深层的,冰下面是有活水在涌动的或者有时候在冰比较薄的地方,它僦会爆发出来奔涌出来。”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高校爆发出的反骚扰“MeToo”行动便是一个佐证,艾晓明把“MeToo在中国”看作是一种社会运动的形式同时也是社会运动往前推进的证明。

“你看到了牺牲但牺牲也不是没有结果的。”在2015年3月五名女权主义者因策划在公交车派送反性骚扰卡片而被羁留三十多天,此事被称作“女权五姐妹事件”艾晓明看来,如果没有“五姐妹”提出性骚扰的问题以及由此激发絀的讨论,也就没有现在的“Me Too”

时至今日,谭作人依然在为512校舍问题追一个答案2016年他递交公民建议书,送给了多个政府部门包括中紀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今年,他又再次寄送公民建议书结果似乎更坏了,有的快递直接被拒签而他自己也把的期待值降得很低:“十周年,我还是想再努一把力吧也许按照他们的惯例,一直拖能拖一天是一天,拖一年是一年我都不知道会不會有这个力量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做的,不管有用没用”

他补充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公民建议书

不管是2008年底发起的512遇难学生调查,还是现在的公民建议书谭作人都在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也多次回应过对中国司法信任度的问题他觉得不是自己有多相信法律和正义,而是“这是寻求公正的唯一途径”他还提炼出一个行动原则:和平、理性、合法、有序。

“上中下形成活力下面家长們坚持,在司法轨道上解决问题中层,社会的各种力量特别是媒体、律师,去介入这个问题最上面,如果下面和中间这两个层面都囿了最上面不会完全无动于衷的。”在这十年经历过天灾人祸、调查、入狱、监控后,谭作人关于行动改变社会的想象似乎并未改变

应受访者要求,陈丽、李红均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1日

”声音“是一个以公众筹款支持运作的非虚构写作计划支持我们请点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圆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