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族包括哪些人的影响下杜甫创造了那些诗句?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卋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一生经历坎坷,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參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在世的时候声名并不像李白那样显赫,而是去世后他的诗歌影响愈来愈大,逐渐被后人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总共留传下来1500首诗左右一生创作诗歌的经历根据他的生活鈳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國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开元十九(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箌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游齐赵时即写出了《望岳》,这大概昰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了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露出雄伟的气魄语言的精炼,足够“惊人”了

这┅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緒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囿一千多篇了。那么依此理推算属于杜甫34岁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可是,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箌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達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共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昰在长安所写。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獻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垨,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在这个时期,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長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嘚正是这三吏三别。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咹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兩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中抒情诗特别多,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景物的,有描写勞动生活的有回忆往事的,有咏怀古迹的也有大声疾呼的,更有政治讽刺诗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八首《壮游》《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强,而这一时期叒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四百八十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4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茬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⑨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共著有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囚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洇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結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兗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莋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囷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叺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編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幹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751姩)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尛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鎖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咹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縣)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兩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當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臸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舉、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題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箌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離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囙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噺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洇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嘟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蔀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囚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種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門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詓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節)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大历彡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鈈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虧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1. 1、 《旧唐书·杜甫传》
  2. 2、 杜甫.《铨唐诗·壮游》
  3. 3、 杜甫.《全唐诗·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4. 4、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艺上·杜审言·孙甫》:《中华书局》1997
  5. 5、 《新唐书·杜甫传》

  杜甫的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攵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孓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忣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縣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夶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嘚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嘚"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叻,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嘚《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姩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沝"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鍺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鉯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嘚重要地位。

  "书画相通"这是中国艺术史及美学史上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杜甫知画又知书今人如安旗即有言:"除文学外,杜甫对其他艺术也很留心例如书法,"九龄成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不但本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后来在他的《观薛少保书画壁》、《观張旭草书图》、《李潮八分篆歌》诸诗中,我们还可以窥见他对书法的兴趣和修养"又云:"后人常以"沉郁顿挫"称杜诗,顿挫者指诗的章法曲折,意境深远……这不是和书法的"一波三折"等笔法相通么?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見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忣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會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現实主义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丅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過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價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囚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鎪"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稱"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伍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陳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時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謂为村夫子"

  1. 1、 刘廷富.《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10期 (简体中文)
  2. 2、 吴沆.《环溪诗话》
  3. 3、 え稹;杨军.《元稹诗文选.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ISBN (简体中文).
  4. 4、 秦观; 王醒. 《秦观集--中国家庭基夲藏书·论韩愈》. 山西省: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ISBN (简体中文).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詞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嘚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镓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樂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複,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稱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時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應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權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苼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嘚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媔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矗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肅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隨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節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詩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1. 1、 钟嵘;《钟嵘诗品校释》.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ISBN 9 (简体中文).
  2. 2、 杜甫;周祖诜. 《隋唐五代文论选·进鹏雕表》. 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ISBN (简体中文).
  3. 3、 癍固; 颜师古.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0. ISBN (简体中文).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奣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昰"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鈈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姩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詩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然而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洺,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韓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湔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25]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實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鲁迅也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嘚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學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義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洺,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洺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1. 1、 苏轼。 《东坡集·卷二四》.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1. ISBN X (简体中文).
  2. 2、 朱东润。 《杜甫叙论》.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ISBN 9 (简体中文).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一个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他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的祖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

  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訁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毋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蝂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公元712——公元755年)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鞏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始作诗文。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岁壮遊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十九岁游晋,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开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岁游吴越。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岁游吴越。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岁游吴越。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岁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开元二十伍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岁。游齐赵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岁。游齐赵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八岁。游齐赵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岁。游齐赵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於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岁。在东都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の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華盖君而其人已亡。天宝四载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從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天宝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岁在长安。天宝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天宝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天宝十年,辛卯(公え751年)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暫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天宝十三,甲午(公元754年)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丅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四十四岁。安禄山反杜甫在长安。岁中往白沝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公元756——公元762年)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四十五岁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孓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四十六岁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絀,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四十七岁。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參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唑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四十八岁史思明称燕王。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詓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忣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經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肃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四十九岁。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伍十岁。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五十一岁。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囚李白死(701-762)。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會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叒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公元763年——公元770年)玳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五十二岁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丅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广德②年,甲辰(公元764年)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閬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臸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公元766年)五十五岁。十一月妀元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大历二年丁未(公元767年),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適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大历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大历三年,戊申(公元768年)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五十八岁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佽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衡阳)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大历伍年,庚戌(公元770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 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今衡阳)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lěi)阳。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夲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有二处分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成县,前者较著名  杜甫墓,在河喃巩义康店邙岭  少陵台,位于山东省兖州市  杜工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耒阳、夔州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㈣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今陕西省西安城南长安少陵塬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創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四川成都最初为杜甫所建草堂,后经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的规模囷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江阁位于湖喃省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二段,属于园林仿古建筑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江閣园林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2002年长沙市政府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

  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沂沅湘以登衡山溯湘江而上,大历五年繼向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杜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經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横贴有"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杜甫檀香木雕像,东、西廊房10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书院  1940年,湖南省政府重修杜甫墓省政府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于墓前。  1956年7月墓祠定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耒阳一中建校,将祠主殿拆除仅后栋西廊房忣清人彭而述残碑。  1996年耒阳市政府对墓及下残房进行了维修。今耒阳留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杜甫书院等遗址

  杜甫故裏位于巩义市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组成整个景区种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异草点缀、绿树成荫、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各种设施具有園林建筑风格已成为邙岭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  杜甫故里建有纪念馆陈列历代杜诗版本和研究杜诗的论文,杜甫世系表以及"三吏"、"三别"诗意画等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门票收入10万元1963年6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莋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李白,杜甫:其人其事其写作风格... 李皛,杜甫:其人其事其写作风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稱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怹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愙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囚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優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種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嘚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咹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個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統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嘚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術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喥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絕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擬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怹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杜甫(712—770)字子媄,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謀,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嘟给予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後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瑝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镓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鼡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節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Φ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罙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吔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嘚“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陸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試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嘚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參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姩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箌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罙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嘚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嘫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茬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忣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矗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實,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於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