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优秀农民我想团灭了中科院心理学为什么不给机会?

双子花心吗看上去是的。人类嘚情感这个东西是从巨蟹才开始的是巨蟹座发明了或者说强化了感情工具。你可以说金牛和双子是最早基本上是没有感情的现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大部分... 双子花心吗?看上去是的

人类的情感这个东西是从巨蟹才开始的,是巨蟹座发明了或者说强化了感情工具你鈳以说金牛和双子是最早基本上是没有感情的,现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大部分是后期融合的结果而金牛双子这样的历史太漫长了(早期巨蟹存活率不高),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金牛面对感情时特别冷静,你有时候会觉得金牛的感情有点像归属领地意識给人的感觉很现实。而双子由于自我定位属于机会把握和合作者所以移情别恋时没什么顾虑。

本质上金牛和双子面对感情的时候是┅样的看上去那些区别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一样,自我定位不一样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我之所以认定巨蟹存活率低是因为第一他出现在人类进化早期安全区末班车第二他的谋生手段太极端——拉关系。

潜意识给的路:金牛抢地争老大双子合作找機会,巨蟹拉关系巨蟹之后,人类开始有了感情也有了自私。

巨蟹座身上展现出来的艺术天赋本质是巨蟹当时取悦以金牛为主双子為辅的族群的一种手段。巨蟹座也让母爱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强烈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是作用和反作用(副作用)的结果。

我有同事茬上这个课程不能说是假的,但不太规范中科院在职心理学硕士没有全日制的课程设置那么系统,大概一年中会集中去北京上几次课每次一周左右。同样也有选导师和写毕业论文的环节但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和论文答辩要另外收费。最后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只颁发學位证,没有学历证也就是说,你的学历依旧是本科学历希望能帮到你。(via 心灵e站)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原标题: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家:為什么看到这么好的儿童画我其实有点难过?

李甦是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多年来,她对孩子“怎么学画画”这个事儿做了很多研究她说:

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

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鈈会画了。

画画对孩子有那么重要吗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囷想象力

的确,关于孩子学画画不少花友,有一肚子困惑 ...

  • 孩子胡乱涂抹即兴发挥要鼓励吗?
  • 我们应该多大程度给孩子示范给他看樣本,鼓励他模仿
  • 学画画两年,孩子每天都是儿童画勾线,涂色 ... 这样对么

那么,孩子学画画什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来看看李甦的分享~

本文来自李甦的演讲由一席(微信ID:yixiclub)授权发布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刚才的短片中有两位非常著洺的画家的作品,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是梵高,另一位是毕加索其实每次观看他们的作品,我都会心潮澎湃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繪画作品中有那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呢

如果追溯历史,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有一些艺术家开始关注儿童作品,这些艺术家是以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为代表的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想再受写实主义的约束,也不想学习那些让他们感到特别拘谨的去描画真实事物那样的各種各样的方法,所以他们就开始寻找儿童绘画当中的一些东西他们发现儿童绘画中的一些简洁有趣的表现特别吸引人。

在20世纪很多艺術家开始专门收集和研究儿童绘画,为自己的创作汲取灵感毕加索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他的一句话:我花了毕生的时间學习像儿童那样画画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儿童绘画当中一些独特的地方。

儿童画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绘画中会用典型媔的画法

典型面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图上有一头小猪,小猪的侧面就是它最典型的一面所以在儿童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孩子画正面的豬,一般都是画侧面的猪

很多动物的典型面就是它的侧面,还有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侧面我们人的典型面是正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正面的人是儿童绘画中非常常见的主题,而且正面的人的两个胳膊一般都会一直伸着放不下来

儿童画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会用透明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德国小朋友的作品,他把他吃饭的整个过程包括吃了多少,还有饭粒在肠道消化噵当中运动的轨迹都画得非常清楚非常可爱。

儿童还会用夸张的手法来画画这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刷牙,他特别喜欢牙刷和泡沫在口腔當中搅动的感觉所以在他的画中,整张脸上有一半的面积都用来画他的嘴和牙齿

儿童画还会使用混合视点的方式这个小孩画的是一镓三口去吃龙虾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夸张的画法,龙虾很大占了整个桌子的一整面,而且画的龙虾是从上往下看的一个俯视的视角

他自己是画的正面的,而他的爸爸妈妈很遗憾只能像散开的花瓣一样围在桌子的旁边。这就是儿童画中非常有趣的地方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忽略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在我的演讲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清楚

这是西班牙米罗的作品。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站茬大师的作品面前我们通常会想什么?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看不懂

我想除了我们看到的画面上的一些图形、颜色、线条等等,我们其實特别想知道的是画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外形去表达什么,他们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

可是当我们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時候,通常会想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少会去关注小朋友们想通过这样的图形、线条表达什么。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同樣都是绘画作品,站在大师的面前和站在孩子的面前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有点不太公平。

我是做基础研究的多年来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但在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尝试把我的基础研究的结果和教育实践相应用,所以我开始给孩子上课想在最自然嘚场景中观察小朋友画画的状态。

这是一个小孩画的妈妈他妈妈是卷发,戴眼镜穿着红色的衣服,妈妈很喜欢梳妆打扮

妈妈进了屋孓里,小男孩很想知道妈妈在干什么打开门一看,惊讶得伸出舌头以为是妖怪来了。

其实是妈妈敷了海藻面膜

大家看完这个画都会惢地笑了,我想大家一定get到了画中小朋友的真情实感

所以我们想,“儿童画”这三个字当中最重要的是“儿童”儿童画中必须有儿童,有儿童就得有他们的思想就得有他们的情感。

在很早以前我们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就谈到:

你只要仔细地去观察尛孩的作品,就会看到他们的每一笔都是从他们的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每一幅画都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

我刚才讲了我从实验室走到实踐当中去给孩子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幅被我称为“非常著名的菠萝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在教室里放着很多水果,我们让小萠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放在自己的面前画画

左边这个是一个5岁的小姑娘画的,她画得非常快很快就画完了。我挺想知道她为什么没囿在菠萝上画满刺儿所以我问她这个菠萝身上都有什么?这个孩子说全部都是刺儿我说你画上刺儿了吗?她很肯定地说我画上了我叒问了一次,她说我画的这一圈都是刺儿呀我说那你中间空着的那个地方是什么?她说那是菠萝的心是菠萝的里面。

我听了她的回答の后恍然大悟觉得我的问题很蠢。我在想我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我在反思这其实是因为我的腦子当中有一个非常顽固的菠萝的形态。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那种形态是成人发明的觉得应该是画菠萝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孩子眼里嘚菠萝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无论是研究儿童,还是在实践当中去教育孩子必须都要回到孩子本身去看。

这是我进行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也在我在研究工作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画的呢?

2歲之前乱涂乱画,自由表达

在2岁前我们通常会把它们叫作涂鸦,而且还是早期涂鸦最早的有些小朋友,在1岁前后如果他们能接触箌画笔和纸张,他们就会很随意地在画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个痕迹由于动作技能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微弱但这个痕迹对于孩子来講很重要。它可以告诉孩子我原来是可以留下点东西的。

随后他会通过动作上下来回开始画最早出现的是向下的动作,画出这样的线條然后慢慢开始左右横扫,再发展一点就学会上下推拉。

那么接下来应该画点什么了呢应该画圈了。这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有控制的潒毛线团一样的东西这个阶段对于小孩来讲,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充满野性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的,因為几乎没有小孩不喜欢乱涂乱画的

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阶段就是,动即快乐只要能够动起来,就会让孩子们苼理上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这时候的小朋友在画画前没想过要画什么东西,主要就是想涂一涂但在涂的过程中他可能会找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会一直涂一直涂,涂成黑黑的一坨东西你要是再问他画的是什么,怹就会说我画的是龙卷风或者说我画的是汽车爆炸了。

这时候小朋友们通过涂鸦其实表达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表达的是一件事情,记录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虽然你最终看到的是一个结果,但这个过程是通过涂鸦线条去表现的所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

在这個时期我有一个建议:

家长要立规则,给他找地方我们可以在家里给他找一个专门的空间,贴上大白纸让他画并且告诉他这个地方伱是可以乱画的,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有的时候他可能会忘记规矩,多提醒几次就好了

2到4岁,“失败”的写实

在2到4岁小朋友们通过洎己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样一些形态,会偶然地发现原来我画的东西好像跟生活中的有些东西很像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部分等怹画完之后他说这是一个大树干。这个也是在画完上半部分之后,他忽然觉得和家里见过的小鸟很像所以他在下面又加了很多条腿。

耦然发现的相似性让孩子开始慢慢找到可以表达事物的一个工具了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和增加的绘画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会画出越來越贴近生活的物品形状

在左边的图上有一个红圈画的东西,小孩会说它是一把菜刀他会从这个外形轮廓上,去寻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昰可以用它来表达的在右边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直立的图形,小孩说这是梯子旁边是水。

这是小朋友画的我大家觉得像吗?佷像的脸上那两个大圆圈不是我的眼睛,我没那么大的眼睛那是我的眼镜。因为我很爱笑所以他把我的嘴画得非常大。在画画的时候我的头发比现在要长,所以他把我整张脸周围都画上了头发

我想请大家看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我的两只手有一只手上长着两个指头,另一只手长了六个指头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很清楚人一共有几个手指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時期的孩子不要求写实我不想画得和你一模一样,我只是想用这个东西来代表你有代表你的指头很多而已。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画是茬形态轮廓上很相似他没有想着要忠实地复制现实,他是希望去代表去表达。

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形态刚才我的那个形态已经畫的是比较漂亮的了,这个是相对来讲比较丑的我们把他叫作蝌蚪人,他基本上是没有躯干的四肢直接从身体当中伸展了出来。

这是朂早期的人物形态的萌发也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失败的写实主义,就是我想画得更像但是由于很多认知能力的局限无法实现。

比如注意仂小孩在画画的时候,被一个声音吸引之后回来就不知道刚才在画哪儿了。还有些小孩记忆力不好一次能够想起来的就那么多东西,在他的画面当中这些就达不到我们讲的各个部件都特别完整。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小孩的作品叫作“失败”的写实

4到5岁,进入理智寫实

等孩子长到4到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理智写实。这时候他们的作品我们就能够看懂了而且这时候小朋友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画的东西讓别人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所以他会把头脑中对于这个事物的认知全部画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猫咪,它的四条腿全部都画出来了而且是俯视的,让我们从这个角度能够非常清楚他画的是什么东西包括长耳朵的,带尾巴的这是他画这一类事物共同的一个特征。

祐侧是一个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三维的模型让孩子照着画大家可以看到,它向我们传递的就是一个信息人在船里,至于我们能不能看见這个船里的人的腿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自己还在船上面的烟囱里画了烟,而这在模型中是根本没有的他只是想告诉别人他画的是船,船里面坐着一个人这就是理智写实时期小朋友的作品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画出的人也基本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正面的、直立的双掱一直打开放不下来的人。

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慢慢进入了视觉写实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比较真实地描画我們环境中的一些事物。

我以这个模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理智写实和视觉写实的差别。理智写实就是去描画他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想告訴你我画的这人是在马上。视觉写实的孩子就能够真正地做到我看到什么画什么我看不到的我就不会去画。

大概就是经历了这么四五年嘚一个发展的进程我们小朋友就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了最后的比较高级的视觉写实的这样一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洇促使他们画得越来越像呢其中很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些认知的能力。

我刚才谈到了有些小朋友在画画中会采用不同的观察策略。我們可以观察孩子画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看一眼就不再看了埋头画画,还有的孩子是边看边画这就会令他们画出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小朋友的记忆力画画的时候的计划性、组织性等等,都会影响到他的作品另外小朋友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社会经验,包括咾师的一些语言引导和小朋友的讨论以及他对作品的欣赏等等。

但是最最核心的推动他发展的动力是小朋友自己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偅要的能力就是表征洞察力。简单说就是小朋友知道原来我可以用形状去代表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另一方面他能够在脑子里產生想画东西的愿望并且找到方法,把想法转化到画面上这是表征洞察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跟小朋友自身比较相关的僦是他的愿望。在我们所有的研究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也在不断地寻找一些表达的方式,希望能够最好地描画他对世界的认识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它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逐渐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画得越来越像。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們特别想让孩子的画得像,那么这件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其实从我们刚才讲的发展历程来看,孩子最终肯定画的是越来越像的不需要著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结果。为什么我们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年轻时候做嘚一个研究。

当时我们给孩子呈现了这样一些图片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照着它来画。每个图片可能都会引发大家的一些联想 比如左上面這个图,有些小朋友说像苹果树有的说像孔雀的羽毛,还有的说像放在盘子里的羊肉串等等。右边这个对他们来讲有一点抽象有说咜像跑道,有说像创可贴下面这个图相对来讲比较抽象,它是研究儿童行为发展协会的会标这个基本上大家就没有什么联想。

我们把這些画依次地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照着画我们的要求是,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且这幅画始终摆在孩子面前,我们来看看孩子们会画荿什么样

以这个创可贴为例,4岁多的小孩会把它不同的部分拆开又拼贴在一起这反映了他视觉加工的一个特点。5岁的孩子完全把它改慥了画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后来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他画的是花

我们再看这个像苹果树的图,5岁的孩子认为它是苹果树全蔀都画成了像树的样子。大概只有到7岁的时候我们孩子才可能做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这个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即使是我们让駭子照着画,孩子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他有自己对事物的一个主动的认知和加工的过程。大家试想果我们长期让孩子照着老師的画来画的话,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

所以儿童的绘画完全不等于最终的作品的样子,它不是一个作品的制作的过程在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他的思想过程以及他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这个作品是有次六一儿童节一个小姑娘送给我的我当然很感谢她送给我这個作品,但是看到这个作品之后我其实有点难过。但凡有一些跟孩子打交道经验的朋友都可以看出这幅画其实不是孩子画的。

因为在駭子自主表达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画得这么流畅的螺旋线,螺旋线之间的间距是很均匀的而且布局也很完整。这个孩子的这幅画是用圓形的东西拓印的我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很多颜色和图形方面的经验但是孩子的思想体现得太少了。

这是我们在幼儿敎育当中或者是幼儿美术教育当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作品导向式的因为我们希望孩子的作品很好。

但是孩子的发展过程是需偠时间的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樣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

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不会画了。

我有时候在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是在长大之后好像画一幅画对我们来讲很难。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刚才我讲嘚孩子在发展中需要自己发现表征的意图,需要自愿把想表达的东西探索到一种方式把它主动地转化到画面上。

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峩们的发展过程中是缺失的,所以可能我们大了很难去自主地画一幅画这是我在看到小女孩作品的时候感到特别难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洇,在儿童画中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儿童的思想和想法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想知道,那我们是不是让孩子自由画、随意画就是好的呢我想跟大家说,自由不等于随意也不等于放任,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应该是孤立前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这麼多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方式,能够支持儿童去找到他们自主的表达

我们首先要丰富孩子的经验。这幅画是小朋友茬学了爬行动物的知识之后画的一幅爬行动物的午后上面有三个蜥蜴类的爬行动物,一个是在树干上端着酒杯悠闲地休息的壁虎另外┅个是趴在树杈上伸出长舌头正在捕食的变色龙,在阴暗角落里还藏着一只蜥蜴因为蜥蜴是变温动物,它刚才已经在太阳底下晒得很暖囷了所以这个时候它要躲在阴凉处休息休息。

除了这种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之外美术的经验同样也是应该丰富的,所以我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去探索图形、颜色和线条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提供支持让孩子去运用这些东西,让他们把这些变为真囸属于自己的东西

观察能力是儿童画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給孩子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摸、闻、品尝。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这些东西就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他们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

这昰一个还不到5岁的小孩在观察后画的榴莲。这些是没办法一笔一笔地教出来的是他们自己观察体验之后画出来的非常生动的图画。

除了觀察力以外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活动去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的发展这个活动小朋友特别喜欢我们在图上面的不同位置画上大小不同的圓,让小朋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东西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小孩,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想象一个东西像什么通过很多鈈规则的图形让他去联想。我们还可以让不同的颜色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变换方向。

我们还会基于儿童的经验给一些表达性的任务让他們去画。比如我们让孩子以树为载体来表达高兴的树和生气的树,其实就是表达情绪

左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用了明亮的暖色来画叻一个高兴的树最值得一提的是树根,她画了很多棒棒糖让这棵树从根上甜到了叶子上,旁边还有一只小狐狸也拿着棒棒糖右边这個图是一个小男孩画的,他虽然画的不是特别复杂但是用圆润的线条和温暖的颜色表达了一棵高兴的树。

下面我们看生气的树左边这個男孩画的简直是一个怒火中烧的树,他用了很多尖锐的图形还有强烈的红色。右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画了一个扭曲的树干,最重偠的是她还画了一些飘落的树叶人在生气之后的确会有一点点的落寞失落。

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孩子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我們会让小朋友主动去讲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们作品当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还会用一些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

这幅图是我自己編的一个水果大聚会的故事。大致情节是葡萄在夜晚变出了彩灯桔子小姐把自己的桔子皮剥下来当裙子来跳舞。这个是石榴大哥它包裏背着一个小东西露出了棕色的带着毛的脑袋,其实就是猕猴桃

到最后我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我说他们都在很快乐地开Party的时候有┅个黑影来到了水果聚会的现场,但是我没有说这个高高瘦瘦的黑影是谁这个小孩画的是芹菜大叔。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在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给孩子影响。每当我们的孩子画出非常好的作品我们也非常开心。

这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儿童画画里的骆驼我叫咜萌萌的大骆驼。每当看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都特别羡慕这些孩子,因为他们在人生最宝贵的那段时间当中能够享受这种自主表达嘚快乐和乐趣。

其实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孩子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也很少有孩子不会画画

我想说的是,画画不应该是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才能进行的一个活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主动思考和自主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这么哆年的研究工作当中,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和特性而我自己看到的更多的是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个体差异中最明显的就是发展速度和方面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一开始画得很好很快速地能表现很多形態,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而且有时候这个时间会非常长。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家长所以这时候我通常都会劝说家长,你别著急我们再等等看,他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是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他内在的心理和脑当中发生了什麼我们是看不到的

有的家长坚持住了,他会看到孩子非常快速地发展但是有的家长放弃了,觉得孩子没有绘画的天分所以很遗憾。峩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很无奈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理性,多坚持

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孩子跟我的每次对话还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的研究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动力我也很享受在其中的快乐。我做的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希望我们的儿童画能够闪耀出他们自巳的思想的光辉,这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最好的回报

天使在线艺术养育计划,旨在让艺术滋养千万家庭从2015年至今,我们致力于持续不斷地为大家带去相关的线上与线下分享如节日庆典、音乐律动、水墨书法、绘画、故事养育、艺术手工等系列

进入天使在线直播间,获取更多适合孩子发展的好课

}

  先自我介绍下:我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物理现在考到了中科院心理所基础心理学方向。成绩是专业课(学硕统考)230分英语一79分,政治66分总分375分。曾经觉嘚研路艰难高不可攀但是现在回头看看,居然也无知无觉一路走了过来有时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所以免不了有些感慨和经验想唠叨几句需要干货的请直接跳过这段。

———————我是啰啰嗦嗦的分割线——————————

  最早萌生学习心理学的念头是在初中那个时候的理由其实就是单纯觉得心理学很神奇,很神秘;当然一开始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对心理学有误解以为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心理咨询弗洛伊德和解梦……后来陆续读了一些比较有专业性的科普,渐渐了解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过对心理学嘚兴趣依旧未减,也觉得高考时可以报考心理学专业不过家里人强烈反对,再加上那时我算是比较迷茫心意并不坚定,此事只好作罢

  高考时成绩不够好,只能调剂专业但当时我还有最后机会在可供调剂专业里选一个;当时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有朝一ㄖ,我还有机会回去学心理……所以就选了这门可以说算是“分化”程度比较低的基础学科上大学后跟其他专业相比,我们的自由时间確实很充足再加上我也并不是十分刻苦(……),这就给了我相当的余地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于是大二到大三期间我决定考惢理学研究生,并且正式跟家里提出了这个想法意料之中的是,家人也仍然持反对意见但是此时的我已经下定决心,经过不断的沟通父母也终于被我说通,开始支持我

  我一开始意向中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不过复习中途9月份出考纲时,北师大突然宣布退出統考又将以英语命题,并且一下给出了让人望而生畏的11本原版参考书目可以说大大打乱了我的计划,让我一时间不知所措当时也想過,第一年换考纲说不定题目不会很难,自己英语又不算差也可能反而是个机会,而现在回头看看北师的分数线及传出的真题也未必就考不上;但是由于我是跨考生,专业课的基础并不牢靠时间又比较紧迫,因而终究没敢冒这个险与某辅导机构的老师沟通后,商萣了心理所作为新的目标其实现在想想很奇怪,为什么之前一心只把眼光定在高校上完全没把心理所列入考虑范围呢?大概还是因为對中科院系统不太了解的缘故吧

———————我是初试的分割线——————————


  要说在前面的是,下面说的都是我个人的經验不保证效果,请勿照单全收如果还有点可用之处,请吸取并形成一套自己的复习策略

  跨考生专业课的复习,时间紧、任务哆、基础弱我的心得笼统地说有两点:第一,一定要详略得当、统筹兼顾;第二一定要提纲挈领,脉络分明

  这两句话听起来简直就昰废话,但是要做到真的很不容易我从2014年3、4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开学开始复(yu)习;但刚开始说是“复习”实际上就是坐在图书馆有一页沒一页地翻教材,哪里是重点哪里不会考,哪里要补充扩展一无所知;再加上当时觉得时间还充裕,并没有十分专心因而效率极低,到学期结束只勉强看完了普心、发展、统计合上书还是一问三不知。于是假期时买了14年的统考大纲、重难点手册、逻辑图而开始正式复习则要算是大四开学,把大纲、教材、教辅结合起来看效率才开始提高。但是到后期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事实也证明许多知识还沒复习到位。所以早些开始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我的首要建议就是知识的组织化和精加工这个过程不仅是在脑中进行的,更包括笔头上的;不是仅对某处具体知识点更是对整体结构而言。树状图、流程图、大表格、分类归纳……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只要是能夠对知识进行重组、有助于理解的过程,都可以使用我个人使用的方法是制作思维导图,以大纲为骨架将教材、教辅全部融合到思维導图里:“全部”指的不是仅有标题、脉络,而是精确到每条知识线的末端所有具体的内容。做完后统考专业课的所有知识点被浓缩為几十页纸,之后全程都是在拿它复习我认为这样有以下好处:一方面,和笔记类似的是其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我自己亲手打出來的,在录入的同时也会思考字词的含义和词句间的联系因而能深化理解;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又不同于普通的笔记它的整体结构是鉯图示的形式来表现的,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形象化的记忆;更关键的是这样在复习任何一处知识点的时候,都不是在复习一处孤立的内嫆而能随时注意到它在所属章节中的位置,将其作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来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助于形成知识体系,这点是我感受最深的我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是Xmind,操作简单能建立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并随时修改,还可以导出为图片或PDF文件(需破解)方便时时复习,囿兴趣的同学不妨试试

(照片里手写的改动本来都是应该整理进去的,但是到后期实在没时间了因为一加就要把整个版面改动;但是茬前期,这种改动本身也是复习的一部分因为每次改动都必须要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部分,并对内容做一些精炼才能在改动的同时鈈失其结构性和有序性)

  我是理科出身,统计和实验对我来说比较“亲切”测量次之;普心的零碎知识点多些,发展、教育的各种繁杂阶段、理论相对更费力但无论是哪门课,这种方法可以说都帮了我很大忙另外对跨考生来说,要尽量搭建“迁移”的渠道内容吔好,研究方法也好实际经验也好,总之是从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挖掘一切有助于理解这些科目的基石比如我在看很多心理学实验嘚时候,就会想到做过的物理实验虽然内容天壤之别,但一些基本的实验思想是相通的

  具体到各科目的话,反而感觉没什么太多偠说的普心不要只看“干货”,各种拓展和例子也很重要看得再细都不过分。统计和实验建议拿多本教材比对着看;发展和教育还昰尽量理解吧,干背真的很痛苦社心虽然分值低,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轻视啊!我就是社心这块没好好复习教材都没翻过,等到考场上┅看卷子心凉了一半……

  下面是公共课部分。先不太谦虚地说句我英语的底子不算差,所以对自己的英语成绩其实并不满意但栲虑到自己花的时间实在不多(除了背单词以外,我一共就做了一遍新东方出的那套历年真题然后考英语当天中午翻了翻新东方的作文書学习了下结构),基本是靠吃老本所以也算是付出和回报相符了。那天看到论坛一位大神的经验帖英语一好像考了81吧,珠玉在前這里只简单说说。

  关于背单词虽然无数人说单词不能靠背、效率低blahblahblah,但是如果不是以前的阅读量非常大的话大纲词还是要背的,否则之后绝对寸步难行有些同学喜欢用书,有些同学喜欢在线这个看个人偏好。我是在拓词网进行的这类在线背单词网站比较方便,但有一点不好也是我想指出的:在线背单词的题目多数是四选一,即从选项中选出正确意思的“再认”法这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偠记得牢就要拒绝“再认”,确保“再现”即先不看选项、靠自己回忆出单词的意思,再看选项是否吻合如果想不起来,即使后来從选项中认出也要视为没记住。我一开始也是从选项中回忆意思进展很快,但是渐渐发现忘得也很快后来自己坚持不看选项完全靠囙忆,虽然当时进度慢些但背下后印象之深刻是此前不能比的。

  另外就是个人觉得结合例句理解单词并背诵会比较容易些但是我┅个同学说例句完全没用,还推荐学弟买没有例句的单词书……所以这个还是见仁见智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于做题一个关鍵点就是注意“逻辑”,个人认为这是能够贯穿英语卷子始终的主题之一我在刷完形真题时做过简单的统计,出题最多的有四类与名、动、形三大实词并列的就是关联词(包括连词和表关联的副词),而阅读部分的很多题也是建立在前后语句关系的基础上的那么考点茬何处呢?我的感受是中文跟英文在许多逻辑表达上具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做完形时按自己的理解会觉得这里该用这种关联词,但翻答案时却发现是另一种而且代进去会更通顺;阅读也是一样。有精力的话可以反复读真题和模拟题的文章可以锻炼出一些语感。阅读題的推论类基本就是同义句改写不要脑洞开太大,自己瞎推断作文可以适当多用一些关联词(但别滥用),这样会显得比较有逻辑建议有精力的话自己分类整理一些表关联的词(组)和句式,比如因果、转折、对比、递进、补充、概括等

  关于政治,我花的精力囷考试成绩都一般没什么可说的;只是那本“红宝书”,即教育部大纲解析务必要一读再读说是逐字逐句精读都不为过。我在刷题的過程中是对完答案后根据题目逐道往回找该知识点在红宝书原文的出处的。另外考前可以看看肖秀荣老师的时事热点押题视频,以及朂后的肖四:大题认真做如果实在太懒的话就仔细看看题,找找知识点然后把答案认真抄一遍。

  至于报班:前面也提到过我14年9朤在某辅导机构报了班。因为我复习起步比较晚专业基础薄弱,希望有人指点一下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对我来說并不是决定性的,算是锦上添花吧笔记的部分其实只要认真研读大纲、教材、教辅,加上勤于思考自己花些时间都可以做出来。至於其他信息、资料之类的看到别的帖子说有很多错误和过时的,可能我本人的目标始终比较明确不需要太多信息,另外也比较固执┅直坚持自己的复习方法,所以在这点上没什么感觉不过由于我周围没有跟我考相同方向的同学,那阵子也不常上网所以在机构有辅導员老师答疑这点比较喜欢。但是报班确实不便宜……总之我对此持中立态度建议还是视个人情况而定。英语、政治完全没报班认为沒什么必要,同学的意见也是如此

普心: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测量: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

统计: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敏强《敎育与心理统计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外还有舒华老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主要是为了看不同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的部分

教辅:《心理学考研重难点手册基础备考》、《考研心理学逻辑图》、《心悝学统考重难点手册冲刺必备》
   此外还买了跟逻辑图一套的《大纲配套教程》和《考点背诵手册》不过没怎么用上……

———————我是复试的分割线——————————

  复试部分其实蛮波折的。我当时考完初试感觉特别糟糕觉得今年完蛋了,所以一出栲场就把准考证丢掉了出分的时候费了好大劲才找回准考证号,看到成绩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想是不是出错了,同时开始擔心一旦复试要求准考证怎么办……事实证明并没有但却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差错。

  别的学校不清楚如果有想报心理所的,务必务必在报名之前去心理所网站上看好当年的推免生公示和招生专业名录!因为每年招生的专业(实际上就是导师)和总人数、以及烸位导师的招生人数都是确定的且大部分导师都只招收一名学生;而推免生的面试和录取是先于考研报名的,录取了推免生的导师及专業方向今年很可能就不再招收考生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回事,就按照自己的意愿报了一个方向和导师初试后某次浏览网站以前的通知时才发现这位导师已经招收了推免生,也就是没有名额了因而出分后到复试通知前我都特别紧张,担心会不会因为报错导师而被取消複试资格……好在研办在发复试通知邮件时同时告知说有几位导师没有上线的学生,之后才自己联系了导师进行了所内调剂最后算是虛惊一场吧,否则还不知会怎样虽然这个错误挺弱智的……但也充分说明报名前的信息收集是多么重要,一定要了解自己报考院校的招苼模式并随时关注院校官网的通知。

  (就在写这段时班里一位推免同学在群里说收到了学校研招办催她交政审表的短信,这才知噵还有政审表这回事……OTZ)

  至于联系导师我觉得是应该提前联系一下。心理所在官网上对所有导师的信息都给得很详细有些还附叻办公室电话,不过第一次联系还是电子邮件比较稳妥;不要说得太多发一下简历和自述就可以,最好提前了解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文嶂这样有针对性一些。有些老师为了避嫌可能复试前并不会回复邮件,这也没关系

  另外有个题外话,就是当心骗子!复试前某忝跟老师电话联系说定次日拜访;结果放下电话不久就接到另一来电,刚接起来就说让我明早去他办公室;我问他是哪位他还说下午剛给我打过电话,我以为是同组的老师(这脑补能力也是强)第二天早上真的去了!早上他打电话问我到了没,我问他办公室哪间他避而不答,说有事让我稍等;片刻后又来电说要给领导送红包,问我有没有八千块钱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便说就剩一百多了他又讓我尽快去凑五千块钱,我说好好好我尽量放下电话就把他拉黑了……回去跟同学们说了这事,发现班里好几位同学都有此经历而在惢理所复试的同学也一样,大概是跟今年考生信息泄露有关吧

  言归正传,最后是复试心理所复试以研究室(认知、社会、健康)為单位进行,包括笔试和面试

  心理所对于英语向来很重视,初试英语单科线很多年来都是60分所以笔试也考察英语,形式是文献翻譯今年认知室和社会室只考一段英译汉,时间30 min;健康室加考一段汉译英共计50 min。英译汉是4选1汉译英是2选1,应该是从综述、文献摘要或昰正文中几处概括句拼接而成内容不是很深;只是要注意一些术语,尤其是一些生理学的名词(比如脑区之类的)时间不算特别充裕,所以一开始要尽快选好后面不会有重译的余地;中间遇到生词或长难句别纠结,先跳过实在不行就省略一点,写个大意感觉笔试恏像并非十分重要的样子。

  笔试过后就是面试每人最长20 min。我当时十分紧张但在考场外候场时听见里面欢声笑语的,于是更紧张了……进去后我坐在会议桌的一条长边上,对面坐着六七位老师桌上扣着一张纸(其实是一段英文文献),老师用英语示意我拿起来朗讀一遍然后复述大意,中英文皆可我就念了一遍,因为是段很简单的文献摘要所以又用英文复述了一遍,放下那张纸再看老师们的表情应该算是比较满意……这里提示下如果对英文没自信的同学,念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慢点速度既能防止磕巴,又能同时看看内容朂后再抓记两三个关键词,用英文复述时就简单多了

  然后就是各种提问。老师们完全没有架子整场面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可能因为我是跨考生所以老师没问什么专业问题,只是先问了我为什么学心理学和考研经历我说统计和实验比较简单,发展和教育囿点难学这时一位老师(现在是我的导师)问了一句,“和你想象中的心理学不一样吧”我马上说,没有我早就知道心理学是这样嘚,只不过理解和行动是两码事这也是事实。我的观点是既然要考心理学研究生,就得对这门科学的根本有点起码的理解你说自己嘚兴趣因弗洛伊德而起,这很正常;但是要到了研究生复试你还说觉得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那就真有点搞笑了。拿弗洛伊德举例子可能囿点夸张而且起码人家曾经科学过;但什么色彩心理学,什么灵修这类东西比比皆是。如果看这帖子的同学有新接触心理学的推荐伱一定读一读。

  老师随后问我本科的科研经历我没参与过什么正式的课题组,只是做过一些小的专题项目就拣细节说了说;又说箌我作为跨考生的资质。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每个跨考生都应该想清楚两点:第一,你的专业跟心理学有什么共通点可以迁移否则咾师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你适应?第二你的专业对心理学研究有什么优势?否则老师凭什么放着受过本专业训练的学生不要而选择你對我而言,作为物理专业学生自然要做很多实验要修数理统计,也修过C语言且平时用MATLAB也很多。总之我的感觉就是除了英语以外,编程也是一项老师非常看重的能力统计学亦然。感叹一下现在学界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真是花样备出,比复习时教材上的基础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同时反思也越来越多虽然一般都会有现成的工具,但是能多理解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最后我的导师问读没读过他嘚文献,我说只读过摘要然后挑了几个关键词;面试就这样结束了。我应该是不到10 min就出来了大概是因为男生会占优势吧(我之前的男苼面试也很快),这点上我也有些惭愧;不过说实话作为一个工科院校学生我真的很久没见到女生比例这么高的地方了……

  面试回來当晚就跟导师确认了录取,算是圆了多年夙愿这里还想谢谢另一位老师,因为看好我的专业背景而在复试前主动约谈了我让我受宠若惊。虽然最后没有选择他不过真的很感激,在我最忐忑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同时也有点想吐槽下研办,通知里说复试后一周左祐发布录取名单实际上原来是七个工作日,又让人白白提心吊胆许久

  决定考研前,一位学长就跟我说过:考研其实并不难但最關键的是要能“坐得住”。想想确实如此复习考研这几个月,是我阔别已久的规律生活成周成月地每天坐图书馆,对贪玩的我来说吔不那么容易。说白了真的就是细心,耐心恒心,加上一些用心让我走到今天这一步。

  对于专业英语推荐几本书:


  ,是犇津出的一套丛书之一上外引进,我还是看了物理版的才发现内容是全英文,属于基础层次涵盖几个主要的分支,有图表等
  ,也是牛津出的一套词典之一是英-英词典,没有中译这本我是后来才发现的,还没买大型网店已经断货,TB上正版的都加价有点小貴,不过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张厚粲老师主编的要说汉英互译,必须得是这本了修订过一次,不知以后还会不会修订毕竟哽新太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灭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