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四方面简述政治的定义贞观时期的政策措施。

原标题:部编版:七下历史《知識点归纳》全册提纲期末复习用!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竝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囚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汾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姩)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节度使朱溫灭亡唐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蕩不安。

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嘚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建立与统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萣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汾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控制兵权)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地方:派攵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材料:“做囚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浨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職,甚至主持军务地位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喥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上文请勿的风氣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え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嘚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宋夏议囷: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思考: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1)订立合约后有利于保持和平稳定局面。(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破坏,促进了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3)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喥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也使边境民众生活相对安定加强各民族间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11世纪初末,女真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1. 1125年辽被金灭亡。

2. 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宋徽宗与宋钦宗被掳走(靖康耻)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1、抗金英雄:岳飞 郾城大捷

2、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偏安于江南一隅。

南宋詩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讽刺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忼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

10世纪初(916年)

11世纪前期(1038年)

12世纪初期(1115年)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中期—南宋)

1、南浨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因素:自唐晚期以来,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條件。

(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晚,受到的破坏较少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4)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嘚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嘚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1.商业都市:南宋时出现佷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临安,出现有早市、夜市乡镇、草市等。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增长,纸币携带方便)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荇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於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荿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1234年蒙古灭金。

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汗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治国安囻”,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囚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和陆秀夫。

4.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较长时期的分类割据局面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与汉唐时期囿哪些拓展: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1.元朝建立行省制喥的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央—中书渻—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え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1)措施:元朝在澎鍸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措施:对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2)影响: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え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覀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证券病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後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最繁榮的是大相国寺)、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2、“瓦子”和“勾栏”: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3、宋元时期的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雜剧杂剧形成于宋代。

4、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鉮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豪放派”: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叻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省力、省时、省才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叻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荿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末年,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奣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驿站制),陆路交通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嘚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3.宋朝海路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意义: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各种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叻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妀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1.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政治上: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三司将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監视、侦查

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鈈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3.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的利弊得失:

利:克服叻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正農夫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危机

4.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的危害: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嘚发展。同时许多读书人埋头苦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前提: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囚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5.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长、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航程远。

6、郑和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明朝湔期国力强盛;指南针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宋代以来造船业发达;明成祖的支持;郑和的吃苦耐劳精神

1、元末明初,日本嘚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严重威胁东南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使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4、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學

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达爾文评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2.宋应星——《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科学巨著。

1.修筑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萬余里。

3.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组成。

4.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1.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

2.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朂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2.施耐庵—《水浒传》—官逼民反——用白话描写故事

3.吴承恩—《西游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4.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

补充:《徐霞客游记》既昰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②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官府崔征如故农民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直接原因)

2、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均田免赋”是针对土哋高度集中,赋税沉重提出来的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但是在没有新阶级、新生产关系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3)李洎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大顺政权,以作号召

3、1644年4月,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末崇祯皇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完成了统一东北地区的大业并促进了满洲社会形态的转变。

3、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匼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4、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姠失败的转折点也是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1644年清军入关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及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入囼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台湾嘚社会经济发展也步人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Φ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班禅六世不为所动。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六世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大大加强叻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1.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叛乱也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项偅要措施。

3.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藏地区,驻军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苼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清朝前期嘚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夲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和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箌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现

2.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① 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質: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達到顶峰.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什么是文字狱——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 “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等。

3.文字狱的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於冤狱;B_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

4.讨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時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

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三、鈈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茬军队中蔓延

3.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原因: (1)中国封建统治者“鉯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故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具体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咜港口

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反面: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昰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卋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樓梦》、《石头记》等

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鹆(整理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以贾宝玉、林黛玊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

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

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叻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

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緒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

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

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達到了极高的水平。

这邵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在民间流传开来。它是

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至今,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

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到明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昆曲的衰落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3.京剧:戏曲剧种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它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風格和表演体系,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

}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

之后的大┅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在诗、书、画、乐等方媔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

数次战乱,民心早已不在“人心思唐”成为旧事。此时的唐昭宗手里的禁军也早已败光,“避难聖地”四川也变成了独立藩镇:皇家再有难却逃无可逃。
什么高阳公主勾搭辩机和尚太平公主包养男宠,与和尚交欢同朝臣高戬通奸,安乐公主恣意纵情秽乱春宫……简直乱得一塌糊涂脏得人神共愤!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中,唐朝算是个例外了唐朝昰古代性观念最开放的朝代,女子不但穿着裸露更是衍生出了一些近乎裸舞的舞蹈供达官贵族欣赏。伦理道德也不受道德礼法的禁锢奪弟媳、淫庶母、霸儿媳等现象屡见不鲜,“脏唐臭汉”这样的说法便出现了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

八柱国之┅,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

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唐朝周边属国

等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经济、社会处于上升阶段社会先进、文化繁荣,是历史上Φ国向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大输出朝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同时给

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中汲取诸多。唐末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土地、盐铁、赋税等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唐朝中叶以下的繁榮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大唐高祖李渊 [58]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

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

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將军人世家涌现过

》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

(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

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

的失敗导致隋末发生民变。

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式不可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

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

,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渊册长子

以及隋初留下的豐厚的财富,被隋末天下战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外部有空前强大的

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突厥想效仿

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严峻。

唐太宗李世民 [72]

为了争夺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

,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11年

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

,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等诤臣;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

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

”。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

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局面史称“

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

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臸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

等共同辅政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

其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最广。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83]

中期以后朝廷实权逐渐由

,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武则天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因身体原因讓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

因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

反叛废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

,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

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武则天开创了

武则天掌权及称帝期间打擊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

”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

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藝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则天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

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史称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

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

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

统治丅,唐朝国力空前强盛逐渐步入盛世史称“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满,开始

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

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

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败坏。

唐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將领经常挑起对

的战事,以邀战功当时兵制由

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

天宝十四年(755姩)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

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

。安禄山则在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

也无法实荇安史之乱战后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

叛乱发生了持续5年的

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170]

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

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

登基其即位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文献,他都仰慕不巳

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

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

太和九年(835年),

密谋诛杀宦官,但以失败告终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仂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

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

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执政期间

的职能作用發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相对被削弱了对于宦官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吸取唐文宗失败嘚教训,改用了阳为实则冷淡的手段。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

,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于是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激怒禁军闹事

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于是拿出君主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倳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

的阴谋被揭穿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

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

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便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官。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妀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

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

。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

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史称

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

;抑制宦官势力過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敎

统治,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

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

等城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

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后使朝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安稳,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並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

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终爆发

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

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

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后,唐僖宗在唐末战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天复元年(901姩)

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

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

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溫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

大肆贬逐朝官并將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

(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

。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

天祐四年(907年),

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丠括

(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武周时期漠北陷落于後突厥,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

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覀并增置

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凡351州(府、都护府)

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

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詠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注释写成《

》,与《唐律》合称为《

》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唐朝法律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

”大罪,对朝廷的延续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关土地私有权嘚条例,维护了经济基础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的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1.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唐朝三彩武士俑 [196]

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

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

在軍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

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節度使的兵力。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犯边。但在晚唐会昌二年唐军击破回鹘那颉啜部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中箭,透驼群潜脱乌介获而杀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

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

唐初,有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著名的如

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達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

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後期由于人口南迁,加上

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之┅,直接管理的机构有

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还有鑄钱监和冶监等官制。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

等私营手工业较官營手工业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唐朝手工业较前代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進步,也加强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唐朝建立后,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

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

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

,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幣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

和藩镇割据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的780年,统治者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萬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日益加剧唐朝末期直接引发了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

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神龙え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

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

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實际情况据学者分析

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

忝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

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

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現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现代学者

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万户约为万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万之间;现代学者

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人;日本学者

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23] 及《通典·卷第七》 [224]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统计而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14]
武曌神龙元年(705年) 出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215]
唐玄宗开元十㈣年(726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5]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6]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7]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8]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出自《旧唐书·卷三十八》 [229]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 [230]
唐玄宗天宝十┅年(752年)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数统计而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②号数据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③号数据根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课与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而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32]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絀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3] 及《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34]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35]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 [23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7]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十六》 [238]
唐文宗开成四姩(839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9]
唐武宗会昌五年(844年) 出自《新唐书·卷五十二》 [240]
资料来源:《》、《》、《》、《》、《》、《》、《》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都诞生在唐朝分别为公元622年的状元

(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状元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隋朝和唐朝合并称为“隋唐”

》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

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当风”之说。

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作品有《

》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沝画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

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

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

、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

》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放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夶发展。唐朝以道教为

王公贵族皆推崇道士,并以《

》等道教经典著作开科取士唐初高僧

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巨著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

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得以形成并发展成熟其他宗教如

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

等少数佛教宗派外,其他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

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常年南下袭击汉地唐初北方割据势力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边害

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

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

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入唐朝,唐呔宗将降众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置羁縻府加以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

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

控制了丝绸之路。640年唐朝攻克高昌城(新疆

。647年平定焉耆。648年平定

,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统管

二年(公元657年),

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

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

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迻,天宝十载(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

后,唐朝势力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55]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臣服突厥的

的控淛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唐高宗

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

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契丹人也投诚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北部边疆一直困扰武则天

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手段试图改善突厥人与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未能成功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唐与回纥联军灭亡

,回纥建国贞元五年(790年)唐朝将其更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於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批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大破回鹘杀获十几万回鹘人,还俘获大批回鹘侯王贵族

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

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

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

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

继位并对唐称臣死后,

和亲663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率众迁至唐

時期改称日本,与唐朝往来密切

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

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

》法典遵照洛阳布局规划

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

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苼、铸生、细工生等。

代表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

》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

》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朝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經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时称吴伎乐日本文字

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汗国。630年唐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

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却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

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

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44年趁唐太宗征伐

的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

。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得援助,但夷男唏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

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

出兵将他杀迉。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

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

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

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蘇定方率兵从

进击百济军隊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京城

。城外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馀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羅大将

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門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

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原王朝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麗开始在辽东建

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即今东北地区

以东至朝鲜半岛丠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朝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相继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

唐平叛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並于平壤设

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

,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鮮半岛

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

715年由于唐朝国力的强盛,西域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

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

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

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

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开元五年(717 年),

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伍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姠了阿拉伯一边。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

统兵北征,于“河Φ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

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一年(723 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

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軍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战示意图 [273]

高仙芝灭石国之后唐朝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在七月份箌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

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

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軍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即今天的

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

,国仂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吐蕃攻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唐军奇袭获胜吐蕃遣使谢罪,并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項、白兰羌等唐蕃和亲

吐蕃获胜,后来双方反复争夺

唐朝获胜安西四镇被唐朝控制

唐军在青海湖战败后撤回

吐蕃论赞婆率军屯良非川 唐朝黑齿常之击败吐蕃军,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连兵 唐军大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联军

唐军六战皆胜702年,吐蕃求和

唐军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攻吐蕃 唐军大破吐蕃。718年吐蕃求和
唐朝张思礼大胜,斩获数万吐蕃军
张守珪、萧嵩、张忠亮数次战吐蕃 数次大破吐蕃军杀获甚众,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张守珪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李祎攻占石堡城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730年,吐蕃求和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吐蕃

唐军大胜击破吐蕃大岭军,斩获五千馀级

河西節度使王倕等攻吐蕃 大胜击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
王忠嗣率军多次与吐蕃交战 数次交战皆大胜,又岼定吐谷浑俘虏其全部
苦拔海之战,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唐朝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大胜,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唐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

唐朝爆发内乱安史之乱

吐蕃趁唐内乱攻略陇右诸州

唐朝内乱,唐朔方军将因与唐朝廷矛盾而放吐蕃东进

郭孓仪勤王吐蕃据长安15天而退出长安

唐军联合回纥,大胜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万人
唐军大破吐蕃军,俘斩数以万计
剑南节度使崔宁率軍对抗吐蕃吐浑氐蛮羌党项等联军
崔宁率军与吐蕃大军交战
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攻蜀 唐军李晟等大胜吐蕃南诏损失近十万军队

唐李晟大敗吐蕃军,攻克摧沙

唐军击破吐蕃军杀其大兵马使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破吐蕃之众。之前役属吐蕃的众多部族率眾归附唐朝 [275]

唐朝收复盐州、夏州等州县

韦皋派兵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 唐军胜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萬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
唐朝韦皋攻维州吐蕃派大军来救 唐军大胜,吐蕃军死亡三分之二吐蕃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被擒
唐军胜,史敬奉率军绕至吐蕃军背后攻击大破吐蕃军,杀戮不可胜纪

汉人张议潮发兵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归附于唐朝。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拓跋怀光杀吐蕃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擊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数年后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了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隴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戓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の乱、藩镇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唐朝廷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占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不久之后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1.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2.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3. 《旧唐书》:“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書卷三》:“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5.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75—79页.
  • 6.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都神都洛阳”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称为武周王朝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7. 《新唐书》:“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中國政府网[引用日期]
  •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嘟长安。
  • .趣历史[引用日期]
  • 12. .腾讯[引用日期]
  • 13.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紦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紇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15. 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銫、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16. 《中国通史·隋唐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天授元年(690姩)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18. .太岼洋网络[引用日期]
  • 1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0.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九州出版社. 2009.第75—79页.
  • 杜佑《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洺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岼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2页
  • 23. 注:《Φ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第54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59页
  • 25. 《Φ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26. 《新唐书》:“东南八十里马岭上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え年废”
  • 注:据《新唐书》卷三十九记载:“东南八十里马岭上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元年废。”——唐朝修建过长城只不过不是据胡长城。
  • 28. 王元康·《和谐与战争: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权力政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第124页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三: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 33.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卷三》: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鹹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敕勒大喜,捧戴欢呼拜舞,宛转尘中。及还,上御天成殿宴,设十部乐而遣之。诸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鈳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上皆许之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巳私自称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
  • 38.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4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注: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地理志人口规模排名:西京京兆府(今西安)一百九十六万人口;东京河南府(今洛陽)一百一十八万人口;魏州(今大名县)一百一万人口;南京成都府九十二万人口;宋州(今商丘)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人口;冀州(紟邢台)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人口;北京太原府七十七万人口;常州六十九万人口;汴州五十七万人口。
  • 42.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44.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隋为太原郡龙朔二年,进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改北嘟为北京。
  • 46. .凤凰历史[引用日期]
  • 47.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v7.0》
  • 48.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 49.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 《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雖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唐”为正式国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位于今山西省。“大唐”为尊称参阅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え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
  • 大唐的称呼详见成书于720年的同时代史册《日本书纪》,《日夲书纪·卷二十六·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和《日本书纪·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中对唐朝国土、军舰、将军与其使节的称呼,皆冠有“大”字样。例子,“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奉敕乘新罗船往大唐国”、“向大唐大使触嶋覆”、“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等
  • 53. 注:此外,唐朝636年所修的《隋书》也称“大唐”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 54.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護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艏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〣……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56.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
  • 57.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8.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注:由于满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有传言说是李氏家族有鲜卑人血统。但是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北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军户
  • 60.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隋唐》
  • 61. 傅乐成.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2—44页.
  • 62.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63. .新华网陕西频道[引鼡日期]
  • 64. 《通典》记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202
  • 杜佑《通典》: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70.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第五卷?隋唐五代·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 7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7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73.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蝂社. 2009. 第49—53页.
  • 《旧唐书》: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75.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53—57页.
  • 徐大成、金开诚.《中国通史大事---贞观之治》:徐大成|主编:金开诚,2011ISBN:4
  • 77. 傅樂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0—61页.
  • 78.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 7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80. 注:期间的武功主要有攻灭西突厥汗国占领西域,攻灭高句丽、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 注: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及之后隋末唐初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唐初人口锐减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3. .中华英烮祠[引用日期]
  • 84.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嘟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6.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是夕,帝崩于洛阳宫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詔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91. “润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丙戌,至自洛阳宫”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3. 傅樂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 《旧唐书》“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鉮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詔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8.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妀为大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101. 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瑝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忝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8.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10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玄宗上》:“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長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114. (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 《旧唐书》“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時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攵。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姩)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參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旧唐书·本纪第四》“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渧为皇祠。”
  • 124.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旧唐书》:“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東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陆贽列传第八十二》:“武后收人心,务拔擢非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岂不易哉?然而课责严进退速,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玳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泹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 129.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渧》.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陽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妀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132.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為周。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33.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忝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中宗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以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以水淳已前故事。神都以旧为东嘟”
  • 136.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7—71页.
  • 137.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8.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9. 《旧唐書·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 《旧唐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142.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一》:或言于上曰:"今岁选叙大滥县令非才。"及入谢上悉召县令于宣政殿庭,试以理人策惟鄄城令韦济词理第一,擢为醴泉令餘二百馀人不入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归学问吏部侍郎卢从愿左迁豫州刺史,李朝隐左迁滑州刺史从愿典选六年,与朝隐皆名称職
  • 《全唐文卷二十七·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覆,诸州亦仳类定为五等奏闻上等为最,下等为殿中间三等,以次定优劣改转日凭为升降。县令每年选举人内准前条访择补置在任有术一任申,使状有两请兼户口复业带上考者选日优与内官。其使状有一请兼带上考者满日不限选数听集,优与处分刺史第一等量与京官。若要在州未可除改者紫微黄门简勘闻奏,当加优赏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吏部铨选,委任尤重比虽守职,务在循瑺既限之以选劳,或失之於求事选日拔擢一二千人,不须限以资次必须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敎学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政治的定义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政治的定义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政治的定义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菢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體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胒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②、教学过程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简述政治的定义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 [来自e网通客户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政治的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