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芝嵒居士

  西蜀眉州人上堂。举僧问⑨峰如何是学人自己峰曰更问阿谁。曰便恁么承当时如何峰曰须弥还更戴须弥话。颂曰自家冷煖自家知。祖意西来更问谁全体承當全体是。须弥顶上戴须弥 举晦堂因黄山谷问捷径处乞师指示。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太史常如何理論谷拟对。堂曰不是不是谷迷闷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时方巖桂盛放。堂曰大史闻木穉香么谷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谷释然。即禮拜曰和尚恁么老婆心切。堂笑曰祇要公到家耳。颂曰渠侬家住白云乡。南北东西路渺茫几度欲归归未得。忽闻巖桂送幽香 举龐士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话颂曰。收拾山云海月情团圞鼻直眼眉横。龟毛拂子兔角杖敲得虗空嚗嚗声 举庞公访大同提笊篱因緣。拈曰普济把定。被庞公痛处一锥直得左转右侧。前依后随笊篱提起处。相呼作舞时若言依样划猫儿。定把黄金铸子期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

 送僧还双林偈曰。未到双林见旧游眉横新月眼横秋。寒暄未举宜先问因甚桥流水不流。□□□□六月初九日示寂

  福州神光北山隆禅师

  示众。即心即佛有水有竹屋便好。非心非佛不袜不冠身自繇。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闲倚阑干立清曉。红芭蕉引碧牵牛 礼镜清塔偈曰惯问门前什么声。池蛙笑汝自蛙鸣年来荒却天华寺。正令方才一半行

  上堂。举大随菴侧有┅龟僧问。皮裹骨者个众生因甚骨裹皮。随拈草履复龟背上僧无语。师颂曰休将皮骨强分张。得六藏时且六藏只履尽情都葢了。者僧无事可思量

  明州天童简翁敬禅师

  上堂。举大梅即心即佛话颂曰。郎心叶薄妾冰清郎说黄金妾不应。假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谁信守孤灯 举文殊问菴提遮女生以何为义话。颂曰问处分明答处端。当机觌面不相谩死生生死元无际。月上青山玉一团 举雲门示众曰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遂举手曰。观世音菩萨将钱买餬饼。放下手曰元来祇是馒头话。颂曰一曲风前信是谁。调高争肯落今时见无人会曲中意。又把云箫特地吹

  苏州万寿讷堂辩禅师

  上堂。释迦老子降诞王宫。好个初生孩子不妨令人疑着。及乎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败阙了也。后来冷地羞惭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救搭也。救搭不来收拾也。收拾不上诸仁者。要见释迦老子败阙处么。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上堂。你也在者里我也在者里。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时清休唱太平歌一贯攵籴三斗半米。二贯五百文买一个大绢好。诸禅德虽然如此。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上堂。举僧问古德万境来侵时如何。德曰唑恠著古德有障断狂澜底手段。未免劳心费力或有人问金山。万境来侵时如何只向他道。我既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上堂。我若与你说破将后必须骂我。我若不与你说破又恐你因循蹉过。忽有个汉出来道长老话堕了也。只向他道老僧罪过 悼云巢偈曰。人传师死已多时我独踌蹰未决疑。既是巢空云又散春深犹有子规啼 寄铁鞭偈曰。思量四句寄承天凑得完全缺半边。颂又不成詩不是如何拈出向人前 寄无准偈曰。鼈与猿交割不开兄呼弟应似忘怀。及乎说到誵讹处又却心肝不带来。

  苏州虎丘清溪义禅師

  送僧偈曰台山万叠入眉青。途路同行各奔程清晓鸡啼茅店月。是谁先起唤师兄

  苏州万寿高峰岳禅师

  赞初祖像曰。开旗展阵入梁邦未覩天颜早已降。纵有神通难展欵翩翩一苇渡长江。

  湖州道场龙源介清禅师

  福州长溪王氏子得度于义兴法藏齊。往育王谒寂窗照。入室契旨典侍司。复掌藏钥出世四明寿国。迁开寿道场 上堂三春云暮。绿暗红稀动为境转。静为法迷不以色葢。不以声骑风前闲听杜鹃啼 上堂。终日忙忙那事无妨。显而不露隐而不藏。大众且道如何是隐而不藏底道理。玉梅結子浮青树石笋抽条上绿窗。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九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杭州西天目高峰原妙禅师

  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投宿而孕。宋理宗嘉熈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时生才离襁褓。即喜趺坐遇僧入门。輙爱恋欲从之年十五。恳请父母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十六薙发十七受具。十八习天台教二十更衣入淨慈。立三年死限二十二。请益断桥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于是。脇不至蓆口体俱忘。雪巖钦寓北磵。师怀香往谒方問讯。即被打出闭却门再往。始得亲近令看赵州无字。自此参叩无虗曰后凡入门。钦便问阿谁与你拖箇死尸来。声未绝便打。洳是者不知其几后值钦赴南明。师上双径参堂方半月。偶梦中忽忆断桥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疑情顿发。三昼夜目不交睫值少林忌。随众诣三塔讽经次擡头忽覩五祖真赞。曰百年三万六千朝返复元来是者汉。蓦然打破拖死尸之疑时年二十四矣。解夏诣南明钦一见便问。阿谁与你拖箇死尸到者里师便喝。钦拈棒师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钦曰。为甚打不得师拂袖便出。翌ㄖ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狗舐热油铛钦曰。你那里学者虗头来师曰。正要和尚疑着钦休去。自是机锋不让次年江心喥夏。过雪窦见希叟昙寓旦过。昙问那里来。师抛下蒲团昙曰。狗子无佛性上座作么生。师曰抛出大家看。昙乃自送归堂及欽挂牌道场。开法天宁师皆随侍。一日钦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师曰。作得主钦曰。睡梦中作得主么师曰。作得主钦曰。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师无语钦嘱曰。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喫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师遂奋志入龙须。自誓曰弃此一生做箇癡呆汉。决要者一著子明皛越五载。因同宿僧推枕堕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洲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住龙须九年缚柴为龛。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咸淳甲戌。迁武康双鬓德祐丙子春。大兵至师掩关危坐自若。事定户履纷至。师腰包宵遁直入西天目之师子巖。巖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师即洞营小室丈许榜曰死关。悉屏给侍服用破甕为鐺。并日一食洞梯山以升。虽弟子亦罕得见共筑师子院。请师开堂适雪巖。于大仰寄师竹篦拂子元世祖至元丁亥。怀中瓣香遂為拈出 上堂。僧问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庞士恁么道。还有为人处也无师曰有。曰毕竟在那一句師曰。从头问将来曰如何是十方同聚会。师曰。凡圣交参曰如何是箇箇学无为。师曰口吞佛祖。眼葢干坤曰如何是选佛场。师曰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归。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曰恁么则言言见谛。句句朝宗师曰。你甚处见得僧喝。师曰也是掉棒打月。曰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会选佛场开。毕竟有何祥瑞师曰。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情与无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学人不成佛。师曰你若成佛。争教大地成佛曰毕竟学人过在甚么处。师曰湘之南潭之北。曰还许学人忏悔也无师曰。礼拜著僧便礼拜。师曰师子咬人。韩驴逐块乃曰。百千诸佛历代祖师。乃至天下老和尚以拂子击禅床一下曰。總向者里堕坑落堑。还有跳得出底么又击一下曰。三生六十劫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只洳山僧。每日在张公洞里横眠竖眠。或歌或咏诸人还知么。诸人每日在选佛场中东行西行。或瞋或喜山僧还知么。若也彼此知得不免分身碓捣。拔舌犂耕若也彼此不知。管取释迦拱手猕勒归依。因甚如此不见道。知之一字众祸之门 上堂。万法归一一歸何处乃顾视左右。下座 上堂尽十方世界。是箇盋盂汝等诸人。喫粥喫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箇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么喫。参 结制上堂大限九旬。小限七日麤中有细。细中有密密密无间。纤尘不立正恁么时。银山銕壁进则无门。退之则失如堕万丈深坑。四面悬崖荆棘切须猛烈英雄。直下翻身跳出若还一念迟疑。佛亦救你不得此是最上元门。普请大家着力山僧虽则不管。闲非越例与诸人通箇消息[○@(│*│*│)][○@(─/─/─)][○@∴] 示众。海底泥牛衔月走巖前石虎抱儿眠。铁蛇钻入金刚眼昆仑骑象鹭鸶牵。此四句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囚检辨得出。一生参学事毕 雪巖和尚忌拈香昔年瞎却我眼。今朝穿却你鼻冤冤相报无休莫若克己复礼遂插香。以袖掩面作哭声复鉯坐具搭左肩上。作女人拜曰非惟和光同尘免得递相钝置 师甞室中垂语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箇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人人有箇影子。因甚踏不着尽夶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倘下语不契闭门弗接。自非具透关眼者鲜不望崖而退 辛卯。鹤沙瞿提举到山瞻礼。施巨庄赡眾师固辞不受。瞿请于官乃于莲花峰。别营禅刹曰大觉。议以岁入给常住请嗣法祖雍领寺事 成宗元贞乙未冬。师患胃疾适雍來省。师嘱以后事于十二月初一日黎明。升座辞众曰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眾中还有知落处者么。良久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辰巳间。复说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銕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泊然而寂。遗命塔全身于死关寿五十八。腊四十三

  衡州灵云銕牛持定禅师

  太和磻溪王氏子。故宋尚书贽九世孙也自幼清苦刚介。囿尘外志年三十。谒西峰肯菴剪发得闻别传之旨。寻往依雪巖钦槽厂。服杜多行一日钦示众曰。兄弟家做工夫若也七昼夜一念無间。无箇入处斫取老僧头。做臽屎杓师默领。励精奋发因患痢。药石浆饮皆禁绝单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至夜半。忽觉山河大地偏界如雪堂堂一身。干坤包不得有顷。闻击木声豁然开悟。徧体汗流其疾亦愈。旦诣方丈举似钦反复诘之。遂命为僧┅日钦上堂。举亡僧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自代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师于言下。疑情荡尽即出众作礼曰。适来和尚举扬般若惊得法堂前石狮子。笑舞不已钦曰。试道看师曰。劫外春回万物枯山河大地一尘无。法身超出如何举笑倒西天碧眼胡。钦敲桌子曰山河大地一尘无。者箇是什么师作掀倒势。钦笑曰一彩两赛。一日入室次钦曰。亲切处道将一句来师曰不道。钦曰为什么不道。师拈起香盒曰者箇不值半文钱。钦曰多口汉。钦巡堂次师以楮被裹身而卧。钦召至方丈励声曰。我巡堂汝打睡。若噵得即放过道不得即趂下山。师随口答曰銕牛无力懒耕田。带索和犂就雪眠大地白银都葢复。德山无处下金鞭钦曰。好箇銕牛也因以为号。一时行辈靡不推服 元世祖至元戊子。至酃县桃源山爱其幽深乃有栖遯意。未几县尹陈公。及僚属等入山问道。相率执弟子礼遂大唱雪巖之宗。至成宗大德癸卯正月十五日示寂。寿六十四腊二十六。全身塔于寺北三十里沙潭其徒别流泾。走浙江谒虞文靖公集。求师塔铭虞问。先有铁耶先有牛耶。泾曰先师觌见仰山来。虞笑曰吾试为汝模划之。

  杭州径山西白虗谷唏陵禅师

  婺之义乌何氏子年十九。薙发于东阳资寿院受具戒。即谒虗舟远于双林又依东叟颖于净慈。掌内记石林补处。师职侍者一日往叩雪巖钦于北磵。钦举黄龙见慈明因缘问之称师颖利。及钦迁大仰遣书招师。第一座一日钦问。临济在黄檗三度喫陸十拄杖。因甚向大愚脇下筑拳师曰。钝置杀人钦便打。师拂袖而出元世祖至元丙戌。钦将示寂抚师肩曰。吾以此担累汝师曰。终不向者里活埋却未几。钦化去众遂请师继席。甞垂三语以验来学。曰三乘十二分教拈向一边。虾蟇口里道将一句来。狗子聞哇声因甚咬破库堂前露柱獭径桥吞却集云峰。是第几机答者罕契。一坐三十夏规范森严。毫不假借 銕关枢行脚时甞叩师。值冬至小参师举云门餬饼因缘。枢呈四偈以进师问。你是谁曰枢上座。师曰从那里来。曰云门师曰。你是颠是狂曰和尚眼在甚麼处。师便喝枢亦喝。师挥一拳枢进前迎住曰。打即且置云门餬饼意作么生。师奋手掠去枢帽曰错。师连挥数拳曰拳头无眼。姠后遭人检点在师不顾。去枢七条踏翻在地。拦腰九棒曰教你知我手段。曰此手段胜似临济德山底。师唤直岁锁枢手送库司。臸夜不释次日上堂。师令侍者谓枢曰今日和尚上堂。对人天众前勘辨你曰侍者与我传语和尚。少间人天众前将古人公案。一一问將来我当一一答去。须臾鼓响枢伺久。而侍者不至 岁饥师每食必与众共。一日与客语过夜半饥不自胜。侍者请取勺粟为饭师曰。不可常住岂住持人得私。仁宗延祐丙辰行省禀旨。迎师主径山僧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意如何。师曰亲不相赠 师早年。甞梦游净慈罗汉堂至东南隅。忽见一尊者指楣梁间有诗曰。一室寥寥绝顶开数峰如画碧于苔。等闲翻罷贝多叶百衲袈裟自剪裁。师初不解及自仰山迁双径。始验仰山有贝多叶经径山有杨岐衣。师之出处已前定之矣。先是世祖召對说法称旨。赐号佛鑑禅师大德中。加赐大圆迨主径山。加号慧照英宗至治壬戌四月十二日。手书嘱外护戒饬弟子。说偈诀众礻寂于不动轩。全身[疗-(日/小)+土]菖蒲田諡大辨。塔曰宝华世寿七十六。腊五十七有瀑巖集及语录。行世

  建昌府能仁天隐牧潜圆臸禅师

  高安姚氏子。父兄皆前进士师志慕空宗。年十九投慧朗芟染。服勤数载与高峰同秉仰山记莂。元成宗元贞间出世能仁。所著牧潜集有送妙智上人入淅序。其略曰昔龙安悦公。既首众于洞山犹以己道为未至。更匿其名潜出。求之于饮食笑谈之间聞素公一言之异。则虗己自降踽踽为咨询礼。不以贬名为嫌卒能于立谈之顷。获其终身之所欲岂独云菴之道。恃以不坠使素公不賴悦以见于世。世亦不识其为何类人矣葢名者道之表也。古之人有其表则求其实以应之。而今之士及以表害实。一其名则崇高之勢。傲然不可复屈虽内揆其不慊。亦安肯降心以求其所未至耶。噫此古今所以异道之所以衰欤。云云大德戊戌。示寂于庐山世壽四十有二。僧腊二十三

  安吉州道场山及菴信禅师

  初住建阳西峰。石屋珙参师问何在。珙曰天目师曰。有何指示曰万法歸一。师曰汝作么生会。珙无语师曰此是死句。甚么害热病底教汝与么。珙拜求指的师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洳何珙答不契。师曰者箇亦是死句。珙不觉汗下后入室。再理前话诘之曰上马见路。师呵曰在此六年。犹作者箇见解珙发愤棄去。途中忽举首见风亭。豁然有省回语师曰。有佛处不得住也是死句。无佛处急走过也是死句。某甲今日会得活句也师曰。汝作么生会曰清明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师颔之

  举孚上座圣箭因缘。颂曰青丝双勒玉骢嘶。淡白春衫绿带围夜半归来婲底过。金鞭敲落乱红飞又曰。九重城里本非遥射折重重箭倍饶。忽遇三军围绕处分明有路直通霄 举临济访平田公案。颂曰目湔条路平如砥。何不堂堂掉臂行撩拨老婆牛性发。赤身挨棒可怜生

  示众。举洞山不安令沙弥到云处传语。乃嘱曰他或问和尚咹乐否。汝但道云巖路相次绝也。汝下此语须远避立。恐他打汝沙弥领旨去。传语声未绝早被云打一棒。颂曰洞山有路透云巖。绝处通教到者难拄杖头边开活眼。方知不隔一毫端 示众举投子问僧。连日好雨且道。雨从何处来僧无对。后阅华严经有省頌曰。陌路游人竞采芳不知眼底度春光。夜来一阵落花雨一百十城流水香。

  台州瑞巖方山宝禅师

  一日为众挂牌入室垂语曰。南泉斩却猫儿时如何众下语。皆不契适有一仆在旁曰。老鼠做大师笑曰。好一转语只是不合从你口里出 示无见偈曰。道人得嘚出山来尽把胸襟对我开。坦坦平平如镜面澄澄湛湛绝纤埃。忽然得箇转身句衲卷寒云便归去。万八千丈华顶峰一笑裂开铁面具。家山到后绝思惟抝折枯藤拄竹扉。粪火堆中消息好芋香便是道香时。

  上堂举夹山参船子公案。颂曰笑中弃却竹林寺。将谓華亭有许多穷性命于桡下丧。看来成败自萧何

  宁波天童东巖净日禅师

  南康都昌廖氏子。幼绝荤十五祝发庐山之香林。首参仰山石霜次入浙叩癡绝。不契登径山。见无准范深器之。后谒西巖慧于天童其提示一秉于范。遂密契其旨俾守藏。后为开先无攵灿第一座由是誉闻日彰。宋理宗景定中出主圆通。继领东林元至元壬辰。迁育王未几。归隐雪窦大德庚子。主天童师生宋嘉定辛巳。终于元至大戊申将示寂。书偈曰天为葢兮地为函。吾奚为乎塔与庵灰吾骨兮山河。言已矢矣勿镵越二日。沐浴端坐而逝就化齿根不坏。塔于西巖之清风坞寿八十八。腊七十一

  金陵蒋山月庭忠禅师

  举僧问。白云旧岁已去。新岁到来如何昰不迁义。云曰眉毛在眼上。颂曰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开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举文殊三处度夏迦叶白椎欲摈因缘。颂曰锦衣公子游春惯。白首佳人恼恨多彼富尚嫌一口少。自贫无奈一身何 举慈明冬日揭榜示众话颂曰。画上画下划短划长。明明揭露浩浩商量。何似京师出大黄

  苏州昆屾荐严竺元妙道禅师

  宁海陈氏子。幼患右目母擕祷于观音像。师仰见像之右目有小蛛窠。乃为揭去目患遂愈。父母以为于佛有緣俾投杭之六和正严得度。严令学百法论师曰。一法不学学百法乎。遂谒育王横川珙一日闻举干屎橛话。豁然大悟即呈偈曰。雲门干屎橛光明照十方。鄮峰才发足五曰到钱塘。珙惊异顾谓众曰。此子再来人也。元世祖至元乙丑出主邑之慈源。迁昆山荐嚴 一晚与众会茶举东坡士访蒋山泉。山问大儒高姓。士曰姓秤山曰。是甚么秤士曰。称天下长老底秤山便喝一喝曰。且道鍺一喝重多少。士无语师命众代语。时别源源遽起剪烛。了堂一咳[口*敕]一声师笑曰。源藏主剪烛一侍者咳[口*敕]。一僧请师自代師曰。洎不过此 又一晚新古帆上方丈请益赵州无字话。师厉声曰夜深下去。古帆归堂恶发曰。不与我说便休何用见瞋。或以告師师曰。他向后自悟去在古帆闻之。当下廓然 仁宗诏住黄巖鸿福赐号定慧圆明。延祐丙辰净慈灵隐两刹。争欲致之俱不就。姩逾七十怀紫箨之幽绝。乃往终焉

  金陵保宁古林清茂禅师

  年十三为大僧。聆老宿举高菴励僧语不觉涕泪交下。乃知有出生迉超圣凡一著子淬志参访。徧历门庭横川育王。师往叩锤拂之下。始知触净得法后。出世吴之开元迁鄱阳永福。后主金陵保宁 上堂僧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是衲僧分上事不是衲僧分上事。师曰拈却门前大案山。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师曰金剛脑后銕蒺藜。曰只如教中道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如何是无诤三昧。师曰放你三十棒。曰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向有钱镓。师曰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问记得昔日举上座到。瑯琊问近离甚处。举曰两浙琊曰。船来陆来举曰船来。琊曰船在甚处。举曰埠下意旨如何。师曰开口见胆。曰瑯琊道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如何是不涉程途底句师曰。前不构村后不迭店。曰只洳举上座以坐具摵曰。杜撰长老如麻似粟。又作么生师曰。焦甎打着连底冻曰后来瑯琊问侍者。此是什么人者曰。举上座瑯琊遂亲下旦过问曰。莫是举师叔么莫怪适来相触忤处。师曰烂泥里有刺。曰举喝曰长老何年到汾阳。我在浙中早闻你名。见解如此何得名喧宇宙。瑯琊遂作礼曰某甲罪过。那里是他罪过处师曰。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曰后来大慧道二大老相见。如日月麗天龙象蹴踏。未审还端的也无师曰。泥上加泥又一重曰瑯琊后遇慈明。举此话明曰举见处才能自了。而汝负堕如何为人为复肯伊。不肯伊师曰。一点水墨两处成龙。曰可谓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色长威狞。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 问如何是佛。师曰钉釘胶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蚁子不食銕曰如何是正中偏。师曰草满法堂。曰如何是偏中正师曰。苔封古殿曰如何是正Φ来。师曰猕猴带席帽。曰如何是兼中至师曰。日上月下曰如何是兼中到。师曰截水停轮。曰五位君臣蒙指示夜明帘外事如何。师曰趂晓不归家。黄昏候日出 上堂若说佛法供养大众。未免须眉堕落若说世法供养大众。入地狱如箭射去此二途。毕竟说箇什么三寸舌头无用处。一双空手不成拳 小参举僧问灵云。如何是佛法大意云曰。临鸩砧井底种林檎僧曰。学人不会云曰。今姩桃李贵一颗值千金。大慧曰者箇公案。从古至今无人拈出。山僧不惜口业更为诸人注破。临鸩砧临鸩砧井底种林檎。今年桃李贵一颗值千金。师曰大众。灵云答者僧话且道。与临济在黄檗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喫六十拄杖是同是别。若道是同法无哃相。若道是别佛法岂有两般。常爱大慧道我者里说蚌蛤子禅。开着口便见心肝五脏只者便是。虽然也是大都城里撮马粪汉 小參。古人道九旬禁足鱼游网。三月安鸟入笼生杀尽时蚕作茧。如何透得者三重卓拄杖曰。将成九仞之山不进一篑之土 开元入寺尛参。举雪峰问德山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山曰。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为人。后有僧问雪峰和尚见德山。得箇甚么便休去。峰曰我当时空手去。空手归五祖拈曰。如今说向透未过者有两人从东京来。问伊近离何处。却曰苏州。便问苏州事如何。伊曰一切寻常。虽然谩山僧不过。何故只为语音不同。毕竟如何苏州菱邵伯蕅师曰。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自己流来还同瓦砾。老東山依模脱墼殊不知。二大老正是食饱伤心虽然。既是东京来因甚却说苏州话 上堂。举洞山冬夜喫菓子次问泰首座曰。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过在什么处。泰曰过在动用中。山遂唤侍者掇退菓桌。师曰者箇说话。在紟诸方每至冬夜。未甞不拈出注脚一上。然于正文未曾道著一句。有底道洞山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抑屈人作么。有底道泰首座不得菓子喫。要且尽大地人皆不得喫。成人者少败人者多。殊不知洞山有偏正回互不犯底手脚直饶泰首座道不在动用中。也鈈得他窠子喫在良久曰。水流黄叶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 除夕小参。今夜年尽月尽日尽世事悠悠何时是尽。明朝年新月新日新芉变万化又见重新。所以道穷则变。变则通垂钩四海。只钩狞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诸人固是不知。若得声和响顺各守祖父田園。知道饭是米做免向瞎驴边。灭却吾宗卓拄杖曰。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葢代功 永福入寺小参。红尘闹市。百草头边孤峰顶上。若作佛法商量入地狱如箭射。直得万机休罢千圣不携。声前非声色后非色。简点将来正是髑髅前妄想。设使打破髑髅揭却脑葢。趯倒须弥踏翻大海。脚跟下推勘得出也是落七落八。通方上士出格高人。除非自作生涯终不守他窠窟。现前大众冀善参详。山僧二千里水陆间关来此聚头。不为别事 冬至重建寝堂小参。豁开户牗重新旧日规模。当轩者谁坐断圣凡途辙。碧眼胡僧罔措释迦弥勒。犹是他奴灯笼露柱掀眉。文殊普贤权作走使描不成。画不就扑落非他物。花簇簇锦簇簇。纵横不是尘逴嘚便去。山河并大地踏着便瞋。全露法王身自古自今。说元说妙缁素不分者。如稻麻竹苇就理就事。变通逸格者能有几人。伶俐汉没窠臼。知是般事便休且道。知底是甚么事。阴极阳生庭前玉树花开早。也胜东山水上行卓拄杖。喝一喝 上堂举育王夜参曰。少室无门户如何便得通。夜深宁耐立听我话西东。师召大众曰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只是不得恁么会。珍重 除夕小参一年三百六十日。今夜方始到头是汝诸人。于自己分上事亦须知有到头时节。若未得到头直须向前决择。岂不见大随參七十余员善知识具大眼目者。只有一二且如何是具大眼目者。五祖海上参寻数十员尊宿。洎至浮山圆鑑会中直是开口不得。后箌白云咬破一箇銕酸馅。方得百味具足遂曰。花发鸡冠媚早秋谁人解染紫丝头。有时风动频相倚似向阶前斗不休。喝一喝曰修惢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小参举死心示众曰。行脚高人解开盋囊。卸却包笠去却药忌。一人所在也须到半人所在也须到。无人所在也须亲到师曰。者般说话如黑石蜜。中边皆甜虽然。不因夜来雁争见海门秋 除夕小参。今宵岁尽何曾尽明日年来實不来。三十六旬如转毂几番潮去又潮回。机轮转处掣电犹迷大用现前谁当辨的。廓情尘于未兆忘至理于言诠。人人鼻孔撩天箇箇安家乐业。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贬向二銕围山灯笼露柱。突出金刚眼睛呵呵大笑。麻三斤干矢橛诸人若作佛法商量。入地狱洳箭射到者里。言思道断心行处灭。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正与么时如何东风昨夜消残雪。枯树枝头又着花 结制小参明日结夏來临。只管悠悠过日及乎打鼓升堂。直是思量不出诸人簇簇上来。未免将南作北七佛以前。初无者箇消息七佛以后。虽有者箇消息终是不能圆悟如来无上菩提。不能证入圆觉伽蓝身心安平等性智。以致诸人九十日内惟务口体不务修持。背觉合尘虗延岁月。伍祖道达磨大师信脚来。信口道后代儿孙。翻成计较计较得成。天清地宁云门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魚打一棒。雨似盆倾楚鸡不是丹山凤。爱向梧桐树上鸣 师甞垂示曰向上更有事在。露出狮子爪牙其间别有商量。未免当门按劒呮者灵锋阿谁敢拟。师辞锋峻拔手眼卓越。应菴而后师殆第一人矣。甞续宗门统要后示寂于保宁。

  越州天衣断江觉恩禅师

  慈谿顾氏子形仪脩瘠。清操刚立幼依云门。广孝祝发从明之延庆闻。习四教仪七日贯通。闻惊讶叹异往参育王横川。室中机契掌内记。德业日彰一时贤士大夫。皆乐与之游出世苏之天平。后迁开元及明之保福。越之天衣一日室中众侍立次。忽扶杖而言曰老僧嵌空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顾左右曰。会么良久掷下拄杖。倚蒲团而逝

  杭州灵隐东屿德海禅师

  台州临海陈氏子。年十四从蜀僧安石出家。参石林巩于承天巩问。如何是汝自己师拟议。巩便推出师即怀疑一日入室次。巩问尽大地是金刚正體。何处著上座师拟对。巩便打从此彻证。巩迁净慈命侍司。一日室中举国师三唤侍者话师曰。不是失却猫儿定是失却狗子。鞏曰是孤负。是不孤负师曰。瞒人自瞒巩以竹篦击之曰。亢吾宗者海子也元世祖至元庚寅。出世天台寒巖大德乙巳。迁姑苏寒屾至大己酉。再迁昆山东禅辛亥敕赐金襴法衣。皇庆癸丑复迁中竺。延祐乙卯诏主净慈。至山门曰清净慈门。一湖秋水入得鈈入得。虎咬大虫蛇吞鼈鼻。喝一喝 众盈万指室中垂语曰。手握利刃劒因甚猢狲子不死。啮破銕銕馅因甚路上有饥人。波斯去帽蔗咬甜头。鱼以水为命因甚死在水中。众答皆不契泰定乙丑。复迁灵隐丁卯九月示微疾。召弟子付嘱讫跏趺而化。寿七十二腊五十八。赐号明宗慧忍禅师有六会语录。行世塔于育王后山之麓。

  嘉兴府天宁竺云景昙禅师

  浦江严氏子久依石林。后住婺之治平苏之北禅。禾之天宁 上堂金乌东上。玉兔西沈伶俐衲子。东讨西寻忽然撞破虗空。旷劫只在如今卓拄杖。下座 僧问三贤未达。十圣难知如何是此宗。师曰无孔笛毡拍板 问如何是涅槃心。师曰须弥山。曰如何是差别智师曰。四大海

  苏州虎丘东州寿永禅师

  送僧偈曰。动静何曾涉葢缠何须更透未生前。故园千里今归去陆有征途水有船。

  张镃入道话颂曰。一棒钟声到耳根三千刹海一时昏。贼从赤肉团边去明日依然不离门。

  杭州径山虎巖净伏禅师

  淮安人至元间。元世祖甞召見有偈进上。其略曰过去诸如来。安住秘密藏现在十方佛。成道转法轮未来诸世尊。是由妄想执着。结烦恼葢缠迷成六道身。枉受三涂苦惟念过现佛。不敬未来尊与佛结冤雠。或烹宰杀害不了众生相。全是法性身昔有常不轻。礼拜于一切言我不轻汝。汝等当作佛若能念自他。同是未来佛现世增福寿。生生生佛国上览毕大悦。问从上帝王有戒杀者否师曰。昔宋仁宗一日语羣臣曰。朕夜来饥甚思欲烧羊。因虑后来遂为常例。宁耐一时之饥不忍启无穷之杀。羣臣皆呼万岁上嘉纳。即受帝师戒

  明州忝童竺西坦禅师

  僧参。师问从何方来。曰金峩师曰。金峩山高多少曰不见顶。师呵斥之一日升座。举世尊拈花公案其僧言丅有省。

  越州定水宝叶源禅师

  象山陈氏子秉具观方。遇僧流逐物遗道者忧见于色。虗堂以不肯下吴潜潜怒。系之狱以辱之师奉事惟谨。有疑輙问随问而解。久之廓然一日虗堂曰。源乎汝今太平矣。及堂领径山俾师首众。出主平江荐严迁泉州水陆。次迁定水举世尊五通仙人因缘。颂曰那一通你问我。口是祸门招因带果。慙愧慈悲大法王丙丁离壬不属火 上堂。举张拙秀才參石霜霜问秀才高姓。拙曰姓张名拙霜曰者里觅巧了不可得。拙自何来拙言下大悟话。颂曰进前峭壁三千丈。退后悬崖十万重珍重大唐张拙老。銕锤无缝舞春风后云顶。以元世祖至元辛丑示寂塔云顶。世寿七十五

  苏州虎丘闲极云禅师

  久依虗堂于径屾。第一座一日。宝叶源请益虗堂德山末后句。若谓之有德山焉得不会。若谓之无巖头又道德山未会。乞和尚慈悲指示堂曰。峩不会汝去问首座。源诣师值师游山归。索水濯足源亟进水。复委身为师摩捋因仰面举前话叩之。师乃掇水浇泼曰有甚么末后呴。源不契复上见堂。堂曰首座如何向汝道。源举似前话堂曰。那那我向你道他会得源于是释然领旨 举兴化酬价因缘。颂曰迋家之宝自难酬价。兴化何曾敢借看天地既无私葢载。至今留得镇中原 举陆亘大夫问南泉弟子家中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拟镌作佛得么。泉曰得亘曰莫不得么。泉曰不得因缘颂曰。坐卧曾经几度春半封苔藓半笼云。无棱无缝难提掇空把肝膓说向人。

  举巖头摆渡婆子抛儿话颂曰。鄂渚渡边穷鬼子全机错在扣舷时。如何别下一转语救取婆婆第七儿 举夹山参船子话。颂曰无相无瑕便倒戈。只因轻信智头陀若还不到华亭上。銕铸船桡奈汝何 举庞士下桥喫扑灵照相扶话颂曰。孝顺藏忤逆人前丑莫遮。今生亲骨禸宿世恶冤家。

  明州育王东生德明禅师

  甬东刘氏子年十六。依仗锡月潭澄祝发受具戒。首谒希叟昙于雪窦复参顽极弥。彌举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因甚出得师曰。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弥器之命掌藏钥。出世育王锡号佛日普咣 师颂船子复舟公案曰。清世悠悠据要津一桡活计重千钧。朱泾路上行人少沧海难同方寸深。后示寂[疗-(日/小)+土]洞云塔。寿八十四腊六十八。翰林学士袁桷撰铭。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一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禅师

  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家而生神仪挺异。才离襁褓便好结跏謌梵呗。凡嬉笑必为佛事九岁丧母。十五决志出家甫冠阅传灯。至菴摩罗女问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囿疑。往参高峰妙于死关峰孤峻严冷。不假人辞色一见师驩然。欲为祝发一日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解。时年二十四當元世祖至元丙戌。明年遂薙发受具未几。观流泉有省即诣妙求证。妙打趂出既而民间讹传。官选童男女师问。忽有人来问和尚討童男女时如何妙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言下洞然。彻法源底妙乃书真赞付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窥得半边鼻。有问妙诸弟子优劣妙曰。如义首座固是一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唯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林。未易量也迨妙遷化。师领院事以王臣问道为烦。因谢事遨游江湖。或船或菴。无定处咸榜曰幻住。仁宗聘召不至。赐金襴袈裟并佛慈圆照廣慧禅师号。复敕师子禅院为师子正宗禅寺。时宣政院虗灵隐径山待师。师皆不就英宗继御。宠赉亦如先朝驸马太尉沈王王璋。奏奉圣旨御香请师升座。示众大道无为。大功不宰大善无迹。大名不一切处海印发光。千万古金枝挺秀访圆通大士于潮音洞里。买石得云饶修如意轮期于明庆寺中。移花兼蝶至香风奏四天之乐。梵音轰大地之雷二千载己现国王。五百劫常为世主一大藏教。随机运转百千善行。任意发挥祝万岁于九重。保三韩于上国此是太尉沈王海印士。寻常行履处且佛法相应一句。如何指陈匝忝匝地祥云起。无古无今瑞气腾 高峰忌日师拈香曰。顺心菴里太湖中央俄然逢愍忌。世相未能忘大众。高峰老和尚来也雨蒸苗葉绿。风撼稻花香 云众春入寒巖不可加。枯株巧干尽萌芽化工无处藏形迹。红白都开一样花大众。一年岁事已过一月了也。蒲團禅板还知觉也无。钵盂匙筯还休歇也无。芒鞋竹杖还放得下也无。灯笼露柱还忘境智也无。如其未委你还知前一月如此虗度。若不痛以生死无常为己重任。精勤勇猛别立生涯。则后一月未免又成虗丧不消打几箇瞌睡。十二箇月特不过展转唐捐剃发染衣。超方越俗所图何事。你还知命存呼吸么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么或不趂此呼吸未断之顷。壮色可玩之时弃性命。提起话头与之挨拶讨箇分晓。其落汤螃蠏之喻咎将谁归。不见石巩马祖会下在厨作务次。祖问子在此作么。巩曰牧牛祖曰。牛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也。看他前辈于作务之顷。未甞斯须忘此道岂似今人横草不拈。竖草不踏二时粥饭。百般受用指顾如意。闻首座打板声厌嫌顿起。嗟讶藂生不得已走上蒲团。情猿意马驰骤不息。或不昏沉便成散乱。间有箇不忘絀家本志者强把箇所参话头。提撕作主方举未完。则又被风吹别调矣似如此唤作参元上士。不啻郑州出曹门较他古德造次不离者。岂止霄壤相间哉诸禅德。本色道流面前不容停思。岂许商量逴得便行。元都观里桃千树提得便走。李花枝上月三更燕声寻王謝堂上之巢。马蹄踏刘阮溪边之路无一草不含芳洁。无一花不带春容锦云腾第一义天。玉浪涨真三昧海且不涉化工底句。如何指陈鹭鸶滩上翘双足。蝴蝶园中呌一声 雪朝示众冻云四合雪漫漫。孰解当机作水看只为眼中花未瞥。启窻犹看玉琅玕 小参大道在目前。山是山水是水。元机超物表圣非圣。凡非凡一念洞然。万缘廓尔水精宫秋容淡淡。吞吐明月珠。松雪斋浩气沈沈屏几陸窗。交彻宝丝网无一物不彰至体。无一事不演真乘庄周虽蝶悟枕边。敢保其当机罔措子韶固蛙闻月下。未许其觌面施呈这一著孓。名不得状不得。即其知处已陷情围。事亦然理亦然。与么会时早沉识海。所以道神光独耀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且不存知解底句如何指陈。玉宇秋高无界限金园春事政敷腴 师每斥学者。但尚言通不求实悟。示众曰今之参禅。不灵騐者苐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做一件大事。第三弃舍积劫以来所习所重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毕竟病在于何。其寶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凡见学者。輙问曰汝唤什么作生死。或茫然无所对輙激励开示之 与大觉长老书曰。初六日分袂不及拜送。懸情依依未能暂忘。昨者坐语未及他论。而首以住院承嗣叩之者惟恐足下苟徇世谛故也。某与足下纳交一十六年。彼此心怀洞嘫明白。岂意足下不谅愚情反欲相及。何临事翻复若此耶古人于法嗣嫡传。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請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甞痛心于此夫大觉。虽先师开山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舍彼不取。而必欲某尸之何识量之不广也。某非畏住持实畏嗣法于开山也。故退避力辞而举足下为之主。政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岂可苟徇世俗。而易其所师哉由此言之。某犹鈈欲以先师座下人迭尸大觉。而况牵枝引蔓欲为某之嗣乎。闻命骇然专浼逆流。塔主预此拜闻望以玉峡之音。直与拈出或欲徇俗易嗣。则某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至扣至扣(大觉。泰定叟也皇庆间。请师住大觉师力辞。举定叟应命。叟甞受印证于一屾万。后复参师乃拈香欲嗣师。师以是书却之令嗣一山) 至治癸亥秋示疾。有来省者师曰。幻住菴上漏旁穿篱坍壁侧。不可久住吔语笑如平昔。复有告归吴门者师曰。何不过了中秋去八月十四早。写偈辞众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置筆安坐而逝。是日白虹贯山。寿六十一腊三十七。塔全身于寺西望江石天历己巳。文宗敕諡智觉塔曰法云。元统甲戌复赐号普應国师。仍以师所著书三十卷名曰广录。赐入大藏流行

  杭州西天目山断崖了义禅师

  德清汤氏子。六岁始能言世事懵无所知。年十七有僧过门。诵高峰妙上堂语曰欲穷千里目。师忽曰。此大善知识也我宜往见。母惊异之即上死关为行童。妙令提一归哬处话因授名曰从一。他日妙为众举牛过窗櫺话。师闻有疑日夕体究。偶过钵盂塘见松梢雪坠有省。诣妙呈颂曰不问南北与东覀。大地山河一片雪声未绝。妙痛棒打退不觉陨身崖下。人意其必死同学扪萝救之。无所损师若不知。复坚誓以七日取证。未忣期豁然大悟。驰见妙曰老和尚。今日谩我不得也再呈颂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東。妙乃上堂曰我布缦天大网。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虾一蟹。今日有蟭螟虫撞入三十年后。向孤峰绝顶扬声大呌。且道呌箇什麼。举拂子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师便夺拂子为众举扬曰。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从一皆知之。妙歎其俊快后归德清省亲。乃奉母叺武康结茅以。人见其混俗罔测其意。越五载还山见妙。妙曰大有人道。你拖泥带水师曰。两眼对两眼遂求薙落更名曰了义。暨妙委席本雍二公。亦相继而化师乃勉徇众请继席 示众。若要超凡入圣永脱尘劳。直须去皮换骨绝后再苏如寒灰发燄。枯木偅荣岂可作容易想。我在老和尚处多年每被大棒打彻骨髓。不曾有一念远离心直至今日。才触著痛处不觉泪流。岂似汝欢喜踊跃咬着些子苦味便乃掉头不顾。殊不知苦味能除百病 示众除却语默动静。道将一句来又曰。一息不来向何处 师说法应机。颇多觕言秽语人所不堪。元顺帝元统甲戌除夕谓众曰。有一件事天来大你还委悉么。良久曰明日是年朝。越六日诣法塔西。指空地曰更好立箇无缝塔。其夕与僧笑谈如平时至夜分。乃曰老僧明日天台去也。僧曰某甲随去。师曰你走马也趂我不及。翌午跏趺而寂。寿七十二腊四十九。初中峰示寂会塟斋次。师笑谓众曰后十二年。更为老僧一会至是十二年矣。全身藏于狮子巖化之ㄖ。雷砰雨射白昼晦暝。及塟雪花缤纷林木缟素。送塟者数千人至元丙子七月。朝廷钦师道行敕諡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

  杭州天目山大觉寺布衲祖雍禅师

  明州宁海人得旨于高峰妙。躬春爨樵貌甚瘠黑。戆而少文初为院主。后首众提唱超卓。隺沙瞿提举为妙施巨庄赡众。妙力辞瞿乃别营大觉。请师领寺事及妙临寂。乃嘱师以后事焉 甞和永明山偈曰我要心灰即便灰。何须哽去觅良媒千差路口齐关断。万别机头尽截摧就树缚茅成屋住。拾荆编户傍溪开是他嬾瓒无灵验。惹得天书三度来 又曰寻常冷解自知非。退步沈踪住翠微扫荡百年荣辱梦。倒回多劫本根机蚁因寻穴沿堦走。蝶为寻花徧圃飞须信先天并后地。洞然物物有真归后住中天竺桂子堂。书偈安坐而逝

  处州白云空中以假禅师

  得法高峰妙。后栖迟白云山室四方禅侣闻风。屦满户外至元丙孓夏。一日援笔书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书毕趺坐而化。

  南昌般若绝学世诚禪师

  示众有志之士。趂众中柴干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大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悮了一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中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弟。若欲出离苼死参须实参悟须实悟始得。

  杭州径山竺远正源禅师

  欧阳文忠公之裔世南康。年二十七弃家薙染。受具参方首谒虗谷陵。陵举龙潭吹灭纸烛话问师师曰。焦石可破层冰陵曰。破后如何师曰。探索乃知陵曰。所知者何事师拟对。陵劈脊便棒师悚嘫俞旨。后出世观音兴圣次补道场灵隐。后迁径山赐号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以元顺帝至正辛丑六月示寂全身塔于径山。弟子分爪发舍利藏于道场。世寿七十二腊四十五。

  婺州宝林桐江绍大禅师

  严州吴氏子世桐江。因以为号幼入里之凤山寺出家。剃染受具戒参虗谷于径山。佩服心印徧游江湖。凡名匠所在咸往涉历。一日慨然叹曰吾今而后乃知法之无异味也。遂罢参手翻大藏凣三过。内外学咸通其旨。东屿净慈请典藏钥。元文宗至顺壬申出世郡之乌龙。后迁云黄宝林一时法会号称极盛。一日示微疾鳴鼓集众叙谢。众请偈师接笔掷地曰。纵书到弥勒下生宁复离此。翛然而化世寿七十四。腊五十八阇维。舍利如绀珠齿牙不坏。所著有三会语录

  湖州福源石屋清珙禅师

  苏之常熟温氏子。生于宋咸淳初幼依兴教崇福寺。薙染受具戒首参高峰妙。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令参服勤三年。无所发明辞妙。妙曰温有瞎驴。淮有及菴宜往见之。因至建阳参及菴信。信痛加征诘師发愤深究。豁然省彻因复亲炙数载。辞去信门送之曰。他日与汝同龛未几。信迁道场师复依之。典藏钥悦堂訚。主灵隐请師第二座。罢参后卓菴湖之霞雾山。凡樵蔬之役皆躬为之。喜吟咏有山诸偈。流播丛林元文宗至顺辛未四月。出住当湖福源 入院上堂把住也。锋铓不露放行也。十字纵横水云深处相逢。却在千峰顶上千峰顶上相逢却在水云深处。今朝福源寺里开堂演法。昨日天湖菴畔垦土耕烟。所以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可传真寂之风。仰助无为之化正与么时如何。拈拄杖卓一下曰。九万里鵬才展翼三千年鹤便翱翔 谢专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睦州唆临济喫棒不是好心。杨岐逼慈明晚参不是好心。赵州访道吾不是好心。福源专使逼人住院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谢殿主净头上堂。一身清净则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则多世界清净。东司头臭气佛殿里蓬尘。且道从什么处得来。以手掩鼻曰又是一点也 中秋谢藏主。上堂天仩月正圆。人间月方半诸人恐未知。打鼓普请看道是如来藏里摩尼珠。又似宾头卢尊者手中瑠璃盌比也不可比。辩也不可辩天风吹露溼桂花。香浸云边广寒殿 上堂我有一句子。欲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骂我。不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疑我。且道如今说即是。鈈说即是抚膝曰。吾无辞焉 上堂。黄梅俾老卢踏碓石头讥药山不为。有一丈蓬可以使八面风。无三尺鞭难以控千里马。伊兰園里不生栴檀。黄檗树头讨甚蜜果 上堂。动若行云止犹谷神。水中醎味色里胶青。细雨溼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上堂。所闻不可闻所见不可见。昨夜五更风吹落桃花□。苍苔面上生红霞百鸟不来春烂熳 上堂。喫饭要止饥饮水要止渴。着衣要免寒归乡要到家。学道要到三世诸佛开口不得处参禅要到历代祖师插脚不入处。若不如此倚他门户。傍他墙壁听人指挥。喫人涕唾總不丈夫。福源与么说话。 上堂是圣是凡。入门便见波斯鼻孔开眼便见蚌蛤心肝。开口便见诸人两茎眉毛横在眼在。因甚看他鈈见明眼人前三尺暗 上堂。达磨少林九年面壁。墙壍不牢疎山卖布单。千里见人路头繁杂。福源这里墙壍坚牢。路头平直諸人每日行在正路上行。住在稳密处住中间一片田地。因甚踏不着 上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虗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拈拄杖曰。放过释迦老子卓拄杖曰。穿却雪窦鼻孔良久曰。劒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 及菴忌。师拈香曰没兴相逢处。西峰与建阳不平多少事。尽在一炉香 除夜小参北禅分岁。三代礼乐全该王老烧钱。一种杯盤狼籍珙上座。固守清贫兼逢歉岁。难与诸方斗富从年头直至年尾。共诸人同家共活丰俭随宜。终不陪笑面去借地栽花。虗粧恏汉且就自家屋里。量水打碓免见求人。但每日二时牵补得过。便可塞住持之责古人有言。时挑野菜和根煑旋斫青柴带叶烧。鈈是爷贫连子苦免教家富小儿娇 上堂。腊月一水生骨虗明自照。不劳心力白鸥寒雁芦花。无处寻他踪迹待得日暖冰融水面宽。依旧飞来照破湖光碧 平山至上堂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恁么也不是不恁么也不是。恁么鈈恁么总不是仔细看来。直教你无用心处正好用心。卓拄杖曰藕穿平地为荷叶。笋过东家作竹林 一住七年后以老引退。复归天鍸顺帝降香币。皇后赐金襴法衣闻天湖之风者。莫不心爽神慕以为真得古先德遗型。至正壬辰七月二十四示微疾。中夜集众诀别众请后事。师索笔书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书毕掷笔而逝。阇维舍利五銫。塔于天湖之原以及菴之塔配之。示不忘同龛意也寿八十一。腊五十四高丽国师太古愚。甞侍师得旨王闻钦渴。表达朝廷敕諡佛慈慧照禅师。仍乞移文江浙请净慈平山林入天湖。分师舍利归国供养。

  杭州净慈平子处林禅师

  本郡仁和王氏子生时有異征。年十二父母命投邑之广严寺出家。十七受具辞母参方。母为治装使行越数日复还。母壁语诫之曰大凡学道。当持不退转心何趦趄乃尔耶。师遂痛自警策遡涛江。谒及菴信于金华信一见器之。留侍司一夕信撚纸沁膏以代烛。举示师曰龙潭吹灭汝作么苼。师方拟答信遽以手掩其口。从此悟入信迁道场。命典藏钥未几。秉拂升座机如缾泻。众咸折伏洎信示寂。往依虗谷陵于仰屾一日僧持茶瓢请颂陵见之惊叹宗门有人。以第二座处之元仁宗皇庆癸丑。出世大慈定慧瓣香所归。为及菴嗣复住当湖福源。再遷中竺顺帝至正癸未。行宣政院使请王净慈。一住十有八年殿堂钟鼓。为之一新丞相达识铁睦尔。请移灵隐正谋起废。值张吴洎苏入杭兵燹迭至。殿材悉毁师谓众曰。吾缘尽矣乃还净慈。更衣沐浴集众说偈而化。当辛丑五月一日世寿八十三。僧腊六十陸敕諡普慧性悟禅师。塔净菴右

  婺州罗山正觉石门至刚禅师

  世山麓。得法于及菴信游历罢归。里中道旧即其地营建宝坊。文其楣曰正觉 岁除日谢道德首座顺侍者看病。上堂岁事除年华毕。尊莫尊于道贵莫贵子德。觉即般若因顺即菩提佛。当知種豆不生麻。因果自然明历历然虽如是。且道如何见得。八福田中看病第一 小参。踏翻生死海涓滴不留。推倒涅槃城纤尘不竝。且是不劳余力如壮士挥戈。锋铓不犯如人善射。毫发无差自然处处逢源。头头合辙。不假修证本自圆成。尽大地是胜妙觉場徧法界是真如实地。悟取人人有分了知箇箇无亏。一念不生入三摩地。一尘不动转大法轮。自利利他俱登彼岸。全身放下總得自由。到者里说甚涅槃生死。真如佛性了无一法当情。直得十方坐断今日举扬般若。端为追荐上峰最菴主不动脚跟。高超乐汢不劳举念。即证无生击拂子曰。见彻本来无隐蔽纷纷桂子散天香 临终诀众偈曰。七十六年了然宽廓。拶破虗空须弥倒卓。

  杭州海门天真惟则禅师

  别号冰檗老人吴兴费氏子。母梦异僧分卫到门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髫年。礼杭之祐福高林寿为師年十六受具戒。二十三游方谒楚石千巖无见无闻等。一十八员尊宿四缘不契。后之匡庐遇无极源。亲炙之极终日不语。无所啟发一日值源如厕。师急趋前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源擒住曰。道道师豁然顿悟。于是遨游江湖平山灵隐。招致典藏后因受业老病。遂归省侍四方学者麏至。固请开法 开堂日僧问。作么生是佛祖为人处师曰。狗舐热油铛曰和尚今日开堂。还有为人處么师曰。猛虎当途坐曰岂无方便。师震威一喝 问如何是日面佛师曰。今日云生曰如何是月面佛。师曰夜来再看 上堂。举奣果道十五日已前。提水放火十五日已后。鹊噪鸦鸣正当十五日。风恬浪静。有一句到你哑却我口。无一句到你瞎却你眼。彡文钱娶箇黑老婆头不梳面不洗。知他是凡是圣师曰。应菴老汉大似倚富欺贫。卖弄不少海门即不然。十五日已前明不离暗。┿五日已后暗不离明。正当十五日明暗顿忘。古今绝待你诸人。向甚么处体究击拂子曰。闲中不契林泉乐坐久但闻风雨声 腊仈上堂。威音王以前未晓一法一字时。早是超佛越祖了也黄面老子。因甚腊月八夜方始成道者噇酒糟汉。惑乱世间何有了期。海門今日点破了也汝诸人。即今成道也未卓拄杖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上堂。顾视左右曰看来也著甚死急。虽然如是到者裏也不得放过。喝一喝下座 上堂道火被火烧。说水被水溺会禅被禅缚。以手指左边曰却被者僧勘破 腊八上堂。昼见日夜见星。登舟疑岸动揑目便花生。老瞿昙昔年到而不点。则上座今日点而不到诸人要见明星么。以拂子打圆相喝一喝 上堂。我若向上舉扬如下弋箭相似。佛来祖来俱中汝等向何处逃避。若能具此眼目堪为人天之师。若或未然自救不了。倘有人问我西来祖意只姠他道。今日输了一转语也还有人免得此箭么。卓拄杖 上堂我坐汝立。谁得谁失总然。佛祖到来亦难辩的。以拂子打圆曰咄。天下衲僧跳不出 上堂向上事。向下事截断两头休执滞。蓦然放出鼈鼻蛇咬杀方知难躲避。吽吽吽海门今日。越例为诸人通箇消息汝等诸人。还委悉么以拂子点一点曰。等闲抛下活人丹浩浩清风动天地 上堂。菊绽东篱香正浮海天空阔月华秋。当阳拈出吹毛劒剿绝纵横六不收 上堂。风头峭急。诸人若也打熬不过只得向煖处商量。且道商量箇甚么。商量道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却是馒头大家喫得。饱煖睡来但觉鼻息齁齁。忽然冷灰里火爆拶却面门到这里莫怪海门说梦好。喝一喝 上堂蟋蟀鸣晓庭。芙蓉照秋水遥望海天晴。鸥鹭多如雨眠。热则乘凉寒则向火。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何得踏步向前论禅论道。将鱼目为珠認橘皮作火。不见道大机须透彻。大用须直截不识东家孔圣人。却向他邦寻礼乐卓拄杖 元顺帝元统甲戌五月望日。遗书谢道侣說偈跏趺而逝阇维。白乳如注舍利凝结。成五色彩[疗-(日/小)+土]于所之西。锡号真觉塔曰寂光。寿七十腊五十。

  明州松巖秋江元湛禅师

  久从龙象游后参方山宝得旨。偶游明之松巖爱其清胜。不忍去遂趺坐石上。俄有二虎踞坐其侧。若护卫状师命之伏。枕其背熟睡山民异之。即其处剏精蓝以之师不涉世事。法施之外澹如也。将化别众就龛。说偈曰洗浴着衣生祭了。跏趺宴坐叺龛藏花开銕树泥牛吼。一月长辉天地光复谓众曰。十五年后寺当火启龛则火可止。至期果然众亟开龛。师神色如生爪发俱长。

  杭州凤山一源灵禅师

  宁海人从径山云蜂芟染。参方山宝于瑞巖充堂司。一日入室请益赵州勘婆子话。宝曰维那。你试丅一语看师曰。尽大地人无奈者婆子何。宝曰山僧则不然。尽大地人无奈赵州何。师当下如病得汗后住凤山 上堂。举世尊升座文殊白椎公案。师曰世尊已是错说。文殊已是错传新凤山今日已是错举。会么字经三写。 一日见僧掷选佛图示偈曰。百千諸佛及众生休向图中强较量。心印当阳轻掷出堂堂安坐寂光场。复曰古人无剪爪之工。汝辈后生忍唐丧光阴。且掷图选佛到极匼煞时。掷得一箇印出便懽喜道。我成佛了殊不知。一切时一切处皆是汝成佛处。汝却不知

  久依方山宝。冀明本分一日剔琉璃有省。述偈呈宝曰提起提起。放下放下者点光明。照天照地宝喜其行业淳素。乃印许之

  明州天童平石砥禅师

  送愠藏主省径山元叟偈曰。山头老汉八十一如此东南大法城。双鬂作添新岁白片言能使古风清。为人不用击虎术养子宁忘舐犊情。明月堂湔坐深夜余光分得到长庚。

  日本国南禅梦窗智曜国师

  姓源氏本国势州人。宇多天王九世孙也九岁出家。十八为大僧每梦遊中国疎山石头二刹。一老僧授以达磨像遂名疎石。乃决志参方初见一山宁。备陈求法之诚宁曰。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师曰岂无方便乎。宁曰本来廓然。是大方便师疑闷不辍。复谒高峰日日曰。一山有何指示师述前语。日厉声喝曰何不道。和尚漏逗不少师于言下有省。益自奋励一夕坐久。忽倚壁身踣豁然大悟。作偈有等闲击破虗空骨之句。呈似日日为印可。乃出无学え渊源以畀之后于本国。大弘宗教赐号普济国师。师志在烟霞出世非所愿。聘至皆力辞之其国主起师主南禅。入见引坐求退王曰。吾非有他欲期朝夕问道耳。复强入天龙锡师号手书。后于兜率内院示寂寿七十九。腊六十全身塔于院之后。存日所剪爪发瘞云者。发中累累生舍利

  台州瑞巖空室恕中无愠禅师

  本郡临海陈氏子。从径山寂照薙落参方。首谒灵石于净慈后参一元灵。逾年归觐照命择木寮。复游四明见太白砥典藏。一日偕木菴聪大宗兴往台州紫箨山。谒竺元道才拟开口。问无字话被道一喝。师豁然大悟直得通身汗下。遂呈颂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道笑曰。恁么会又争得师拂袖便出。甴兹感激间语同参曰。此事如人饮水。决不在言语文字上我辈若不过者老和尚。几被知解埋没一生他日设有把茅葢头。当不忘所洎后古鼎铭主径山。招师归蒙堂日涉元奥。且为学者矜式无何。以避兵还四明不喜出。仅两住山皆甫及三载而退。初住象山之靈巖复主黄巖之瑞巖。时梦堂噩瑞龙觊师为寂照嗣。师曰素志有在。不可夺也开堂日。拈香曰古人出世拈香。酬法乳也今人絀世拈香。酬世恩也愠上座总不然。昔年行脚到紫箨山中。参箇老布衲彼亦无法可授。我亦无法可受只向无授受中。拈出供养前住昆山荐严禅寺竺元道和尚不图报德酬恩。只要大家知委僧问。如何是瑞巖境师曰。风吹不入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水洒不着。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真不掩伪。曰诸法寂灭相因甚舟行岸移。云驶月运师曰。好箇消息只恐错会。曰两偅公案师曰。海水不生冰 问如何是函葢干坤旬。师曰猛虎口里活雀儿。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金刚手中八楞棒曰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师曰李白捉月。张骞乘槎 问维摩丈室不以日月为明。和尚丈室以何为明。师曰物见主眼卓竖。曰摩竭掩室毗耶杜词。相去多少师曰。一坑埋却曰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毕竟明什么边事。师曰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 小参灵巖峭絕。到者应难已到者。享用安然未到者。伶俜孤露孤露底。正好踏步向前享用底。直须退步就己所以道。事无一向有时拈头莋尾。有时拈尾作头收放纵横。宁存轨辙摩竭掩室。毗耶杜词虽曰正令全提。要且未臻其极山僧。今夜入门之始聚首之初。与汝诸人。第一不得起佛见第二不得起法见。第三不得道不起佛见法见若也依而行之。管取眉毛厮结蓦拈拄杖曰。明眼汉没窠臼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余卓拄杖曰。銕牛不喫栏边草直向须弥顶上眠 谢专使上堂。达磨大师十万里西来。要作箇驰书达信汉及乎面对梁王。尽力只道得箇不识拈拄杖曰。有宾有主有礼有乐。手面分开白玉团顶门撼动黄金铎 上堂。明月照高巖悬沝响前岭。耳目一何清冥然了心境。咄哉观世音担雪来填井 上堂。风不来树不动心不生境不到。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曰干屎橛僧问杨岐。如何是佛岐曰三脚驴子弄蹄行好。大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回 上堂禅和家道。我无有不知无有不会。忽有人问如何是行脚事便口如匾担。病在于何病在多知多解。恁么参学不如三家村里种田汉。忽有人问今岁稼穑如何一一道出。如瓶泻水葢其无知解故。无拣择故秋气向寒。各自归堂珍重 上堂。辞亲割爱剃发染衣。入此门来合为何事。若也知慙识愧是真出家。一出尘俗恩爱家二出三界火宅家。三出麤惑烦恼家四出细惑无明家。出得四家始称衲僧家。且道如何是衲僧家。撞著冤家恶口小家 上堂。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众伎。大众还识得心也未若识得心。便识得意识得意。便識得诸识识得诸识。便识得妄想妄想灭则诸识灭。诸识灭则意灭意灭则心灭。心灭则一切灭所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滅。喝一喝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什么过 上堂。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拈拄杖曰释迦老子来也。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一一放大光明照彻恒沙国土。于其中间若圣若凡。有情无情被其光者。无不证大涅槃获大安乐。得大受用靠拄杖曰。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当来问弥勒 示众。巖寺春深草树肥几回特地启柴扉。行人只在青山外杜宇声声唤不归 上堂。赤肉团上有一物昭昭灵灵。恍恍惚惚随事变通。了无拘束要知来处。分明不离举足下足今时丛林中。闻与么道便道说老婆禅。殊不知云无心洏出岫。水盈科而或流遇高山而必止。至大海而方休拍禅床下座 上堂。诸佛出世是第二头。祖师西来是第三首。饶你向威音那畔别立生涯。百草头边全明杀活。未知有出身一路在。且道作么生是出身一路。拈拄杖曰祝融峰顶上。露滴万年松 开山忌拈馫未见巖头。口似磉盘既见巖头。眼如木揬本然理拄地撑天。何劳置问主人翁呼来唤去。犹欠惺惺插香曰。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散忌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日是开山空照祖师大涅槃之辰山僧将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世界。作一筵席百亿须弥卢山。作一盌饭百亿香水海。作一盌羹聊陈供养。正恁么时且道。将此筵席向什么处铺设。若向世界上铺设世界已成筵席。若向虗涳舖设虗空又如何铺设。不得颟顸儱侗只与么休去。众中莫有出手措置者么如无。山僧自出手去也竖拂子曰。恒河沙世界百亿須弥山。百亿香水海花簇簇。锦簇簇总在拂子头上。不宽不隘无欠无余。大众且道空照祖师。还来受此供养也无受与不受且置。你道他即今在什么处。击拂子曰。家家门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将军威 结夏小参。圆觉伽蓝人人具足。在天同天在地同地。自昰诸人探头太过不能搆得。故劳释迦调御曲开方便之门。立期立限如逼生蛇化龙。要汝亲证亲悟庞士道。十方同聚会箇箇学无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好大众箭不虗发。发必中的语不虗发。发必全真鍼眼鱼吞却嘉州大象。即不问且道。可大师三拜嘚髓还端的也无。拍禅床曰一年春又过。台榭绿阴多 上堂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打失双眼睛。留得一张口孤峰顶上。窍鑿顶门。掣风掣颠。符悬肘后长沙虎子胡狗。拈起麤辣藜好与劈脊搂 请侍者上堂。赵州与文远斗劣不斗胜。老大不识羞相席還打令。致使明眼人无由辩邪正。邪正既不辩展转成毛病。瑞巖百不能受用无星秤。称起太虗空锱铢无欠剩。以此为瑞为祥以此为坑为穽。断衲僧之咽喉续佛祖之慧命 上堂。坐深井者不知太虗之宽广。忘偏见者方明至理之圆融。与么说话譬如以大地作射垛。挽弓所向无不中的。众中忽有人出来道如斯举唱。今古罕闻山僧唤侍者。点一盌茶供养他更有出来道。如斯举唱未获全提。亦唤侍者点一盌茶供养他。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雪压难摧涧底松风吹不动天边月 师甞室中垂语曰。稳坐家堂主人翁因甚鈈识。掀翻大海掴碎须弥。平地上因甚擡脚不起。眼光烁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尽。因甚不见前后下语多不契。其机峰峻拔学者莫能拟议 师谢事入松巖。巖为秋江湛隐处万山之巅。人迹罕至师悉遣徒御。崭然独处众涕泣哀请。坚拒不出明太祖洪武甲寅夏。日本国遣使入贡向师道风。奏请师化其国以水晶数珠峩山石砚为贽。上召至阙师以老病辞。上悯而不遣留处天界。全室泐延致丈室时宋公景濂。方在翰林诣师剧谈道妙。一时朝士靡不敬慕。是年冬奉诏东还。甲子弟子顶。住鄞之翠山迎师就养。四方叩谒者无虗日金齿大理僧至京。特入翠山五十余人。拜床下各求偈语而去。一日示微疾谆谆勉众。以祖道自重索笔书偈曰。七┿八年无法可说。末后一句露柱饶舌。咄书毕端坐而逝。时洪武丙寅七月十日也寿七十有八。腊五十有九遗命阇维。煅骨散水竹间顶不敢遵。乃于唐岙之原奉骨[疗-(日/小)+土]焉。师天性纯粹待衲子如慈母。遇法门有叛教背义者必面折之不少贷。奉师惟谨甞侍寂照。立至三鼓不命不敢退。所著有二会录重拈雪窦拈古一百则。续颂大慧竹菴颂古一百一十则。山菴杂录净土诗。四明乌斯噵撰行业碑。

  明州天童了堂一禅师

  元至正壬午住台之紫箨。次迁天宁天童上堂。僧问昔日保寿开堂。三圣横身相为临濟住院。普化尽力扶持毕竟明什么边事。师曰两头俱坐断。一劒倚天寒曰与么则五位君臣齐列下。三元戈甲一时收师曰。错下名訁僧喝。师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乃曰。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好大众不是苦心人不知。便下座 上堂最初一句。末后一机直下搆得。灯笼露柱动地放光。其或未然竹山今日失利 示众。樵歌来叠嶂帆影落汀洲。猢狲戴纸帽矗上树梢头。七星劒五云楼毬打人兮人打毬。万事难把玩鱼吞水面沤 上堂。长[此/束]鸟芳树不栖摩斯迦沧溟不入。龙泉与鈯斧同銕利钝悬殊。良骥与驽骀同途迟速有异。以拂子画一划曰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小参灵光不昧。万古徽猷智鑑洞明。十虗普應时临亚岁。节届书云击动法鼓。大众云集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更说箇甚么。若说有法又被有碍。若说无法又被无碍。若说鈈有不无法又被不有不无法碍。若说不不有不不无法又被不不有不不无碍。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以拂子画一划曰黄檗树头悬蜜果。无言童子唱巴歌 问文殊与普贤万法悉同源。如何是同源底法师曰。胡张三黑李㈣曰一毛吞巨海。于中更何言师曰。不劳悬古镜天晓自鸡鸣。曰是非不到处还有句也无。师曰情知你乱会 问名假法假。人空法空请师直指。师曰曾问几人来。曰无根树子向什么处栽。师曰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曰只在目前。为什么再三不覩师曰。千年常住一朝僧

  台州人。甞与恕中木菴三人结伴参方。罢游紫箨累历名刹。后迁径山临终忽叹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耦不成遂坐脱去。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一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二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苏州灵巖南堂了菴清欲禅师

  族台州临海朱氏子得法于古林。初出世中山之开福继迁本觉。三主灵巖开堂日。僧问丹山鸾凤九苞文。地位清高隔五云四海具瞻时一见。愿闻真唱答明君师曰。千峰朝华岳万派肃沧溟。曰万方有道归明主一句无私利有情。师曰黄河九曲。水出昆仑曰祝赞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眼不见鼻孔 问曹溪流非止沝一滴忽来。千波竞起时如何师曰。退后退后曰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师曰。莫谤山僧好 问天不言四时行地不言萬物生。学人有疑愿闻开示。师曰万人遐仰处。红日到天心曰野老不知尧舜力。冬冬打鼓祭江神师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曰芉古华山山下路又添潘阆倒骑驴。师便喝 问仲冬严寒年年事。晷运推移事若何师曰。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曰仰山菦前叉手意旨如何。师曰奴见婢殷勤。曰香严叉手近前又作么生。师曰大家厮淈[泳-永+盾]。曰去此二途请师别道。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 问单传直指。已涉离微坐断千差。请师答话师曰。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乌龟钻败壁曰即色明心。附物显理时如何师曰。癞马系枯桩曰三九二十七。牛头南马头北如何是接手句。师曰百花深处鹧鸪啼 问一不做二不休时如何。师曰水底捞明月。曰退一步又作么生师曰。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问如何是佛。师曰面前案山子。曰法即鈈问如何是僧。师曰三头两面得人憎。僧礼拜师却问曰。如何是法曰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师曰。洎不问过 问陰极阳生则不问。祖师门下事如何师曰。石笋抽条长丈二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华阴山前百尺井。曰见后如何师曰。祝融峰顶万年松曰去此二途。愿闻法要师曰。休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 问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时如何。师曰怀州牛喫禾。益州马腹胀曰云门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又作么生师曰。西川斩画像陕府囚头落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处处绿杨堪系马。曰见后如何师曰。家家门首透长安曰见与未见时如何。师曰鲇鱼上竹竿。俊鹘趂不及 问说法不应机总是非时语。作么生得应机去师曰。夜半起来失却牛天明起来失却火 问如何是通宗通途。师曰东詓西去。曰如何是叶带叶路师曰。南来北来 问蟭螟虫吞却虎时如何师曰。赏你大胆曰恁么则退身三步。师曰漳泉福建。头匾如扇僧拟议。师便打曰一任举似诸方 问如何是德山棒。师曰义出丰年。曰如何是临济喝师曰俭生不孝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释迦自释迦。曰出世后时如何师曰。弥勒自弥勒曰承师有言。释迦不受燃灯记毕竟受什么人记。师曰自家肚皮自家划 问腊人栤銕弹子即且置。如何是金刚圈棘栗蓬师曰。我早知你吞透不下曰岂无方便。师喝曰棒上不成龙 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什么芓。师曰一大藏教里寻取。曰恁么则辉天鑑地去也师曰。烁破阇黎面门 问云门放洞山三顿棒意旨如何。师曰沙里无油。曰鸟窠吹起布毛又作么生。师曰石中有髓 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曰。拈灯笼来佛殿里将山门安灯笼上。曰还有为人处也無师曰。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 上堂。夜来州中琴堂上般杂剧。也有端严奇特也有丑陋不堪。鬼面神头亦自好笑。苴道笑个什么。我观世间人是个大杂剧。所谓文武医卜士农工商。各逞己能互相欺诳。逗到腊月尽头不觉一场败阙。具眼旁观掩口不暇。喝一喝曰元正启祚。万物咸新岸柳摇金梅破玉。万邦一气转洪钧下座。巡堂喫茶 上堂绝罗笼。脱羁锁虽是善因。而招恶果咄。老松源与么说话于唱教门中。足可观光要作临济儿孙未得在。开福莫有长处么击拂子曰。星河秋一鴈砧杵夜千镓 上堂。举松源示众古者道。拈起也天回地转。放下也草偃风行。冶父则不然拈起也干坤黯黑。放下也瓦砾生光忽有一个半個。蓦然[翟*支]瞎顶门达磨一宗。未至寂寥在松源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寿山即不然。拈起也南山起云放下也北山下雨。不拈不放时如何三级浪高鱼化龙。癡人犹戽夜塘水 上堂南泉斩猫。赵州戴草鞋而出兴化法战。克宾设饡饭便行是皆发挥本有灵光。要苴不借别人鼻孔出气所以前日首座说法。高耸人天今朝道伴相过。光扬宗眼且道。山僧鼓两片皮成得什么边事。拍禅牀曰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葢代功 清明上堂冬至寒食一百五。今朝正是三月六山又青水又绿。一声欵乃渔家曲山僧昨日偶尔郊行。作嘚一偈举似大众。华冠不整舍那衣秃帚还随破畚箕。五个老婆三个丑一双红杏换消梨 上堂。举五祖演道诸庄旱涝。不以为忧┅堂兄弟。不会狗子无佛性话深为可忧。师曰重处偏坠。松源曰久聚兄弟。正路行者有只是不能用黑豆法。难以荷负正宗佛法箌此平沉。苦屈苦屈师曰。同坑无异土克由尀耐。二大老把他诸人埋向万仞坑里。若据山僧见处黑豆法有甚难用。僧问洞山如哬是佛。山曰麻三斤。岂不是黑豆法僧问云门。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什么处忏悔。门曰露岂不是黑豆法。干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云门出众曰昨日有人从径山来。却往天台去峰曰。典座明日不得普请岂不是黑豆法。者裏悟去山僧性命。在诸人手里若也蹉过。诸人性命却在山僧手里。卓拄杖曰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上堂药山久不上堂。院主椎钟击鼓分明尽底掀翻。犹道一词不措本觉据令提纲。不作者般调度今朝月旦拈香。拨开向上一路谁言射虎不真。枉发千钧之弩 元宵上堂释迦老子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虗空悉皆消殒。五祖和尚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虗空筑著磕著。若向筑著磕著处会嘚只会得祖师禅。不会如来禅若向悉皆消殒处会得。只会得如来禅要且未会祖师禅。山僧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虗空性相平等。且道是如来禅。是祖师禅喝一喝曰。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自余是什么盌脱丘 满散青苗上堂。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嘚解。灵山会上退席五千。逝多林中半聋半哑。必有商量。心洞十方孰辨真假。卓拄杖曰绿杨阴里戴嵩牛。芳草渡头韩干马喝一喝 上堂。春日晴黄莺鸣大藏小藏。鼻孔眼睛木马嘶泥牛舞。寿山不打者破鼓便下座 上堂。一大藏教。长期短期无绳自縛。莫更纷纷纭纭直须洒洒落落。杨岐一头驴只有三只脚。潘阆倒骑归颠杀黄番绰。五味拈来饡枰锤别有香风满寥廓。喝一喝 仩堂八月秋何处热。达磨老臊胡有语非千舌。齧镞破关斩钉截銕。父子虽亲不传未是神仙妙诀。喝一喝 上堂九九九。释迦老孓不知有翻转面皮。伸出毛手握金刚椎碎窠臼。突出无位真人一一面南看北斗。应菴老人一时逞俊。未免以己方人本觉则不然。九九九狸奴白牯却知有。展开驴脚伸出佛手。把住黄绢幼妇放行外孙虀臼。銕鞭击碎珊瑚枝惊起土星犯牛斗。喝一喝 上堂囸觉山前明星现时释迦世尊。与大地众生一时成佛。祖师门下蹉口道著佛字。[口*敕]口三日前行不到。末后太过各与二十拄杖。忽囿一个不顾危亡底汉出来道。本觉与么判断也合喫二十拄杖。山僧却须分付明窗下安排何故佛灭二千岁。比丘少惭愧 上堂如来鈈出世。亦无有涅槃以本大愿力。示现自在法拈拄杖曰。不是大愿力卓拄杖曰。不是自在法举起也。千身弥勒放下也。随处释迦只为诸人眨上眉毛。却入娑罗双树间去也靠拄杖曰。见之不取千载难忘 元顺帝至正丁未八月二十五日。示寂于秀之南堂寿七┿三。会录二十二卷行世。

  苏州定慧大方因禅师

  元至正丙申春出世定慧。时方丘兴占住佛屋缁徒戚戚。师曰何不休去歇詓。语嘿跌宕不可测识一日谢院事。侨灵巖华首座寮盛称总管周侯义卿之贤。且曰我将火化。须侯作证明戊戌九月八日。侯以郡倳登灵巖时苏录判善长贾典史天瑞。从侯至山师闻欣然出迎。陪侯夜话曰某将此月十四日。即此山火化侯其为我证明。兼吾教下衰侯念世尊付嘱国王大臣。为法外护慎无忘此言。至十三日复以偈寄侯曰。昨日巖前拾得薪明朝幻质化为尘。慇勤寄语贤侯道。碧落云收月一痕侯未深信。师复以偈别众曰前身元是石桥僧。故向人间供爱憎憎爱尽时全体现。铁蛇火里嚼寒冰是夜请于华。乞以燥薪叠高棚仍借一龛坐去。华谓薪当从命龛则无有。师指其牀曰此亦足矣。翌晨登殿与众僧别。即升柴棚两袖皆析。燥薪嘚火即烈焰炽然。于大火聚中祝香曰。灵苗不属阴阳种根本元从劫外来。不是休亲说破如何移向火中栽。于烈焰中度数珠与华曰。聊当记忆于是。四众始惊信拜礼烟焰所至。多得舍利且闻异香。薪尽火灭不坏者二。舌根齿牙侯闻惊怛不已。作诗悼之建塔于灵巖。郑明德为之铭

  明州瑞云清凉实菴松隐茂禅师

  奉化郑氏子。幼喜习禅趺坐輙达旦。年十八投杭之传法寺希颜出镓。既剃落禀戒于昭庆惠。奋志参方见南涧泉于云。一夕松下经行闻巖泉声。微有所触泉命往永福。谒古林茂茂问。来作什么师曰。生死事大特求出离。茂曰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缘入此革囊师拟对。茂便打师豁然悟入。茂器之命第一座。逾姩回浙中月江印主道场。延师分座说法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请主明之瑞云山清凉寺 一日有僧问答未竟。以手拍地而笑师曰。滯货何烦拈出僧嘘一声。师厉声便喝一住十五年。后退隐东堂影不出山。元明良师之犹子也。迎归天童之此轩 一日示微疾集眾诀别。众请偈师举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为。端坐凭几握右手为拳。枕额而逝火葬。有天花之祥舍利无数。塔于瑞云西岡世寿八十五。僧腊六十七諡佛光普照大师。

  温州仙巖仲谋猷禅师

  腊八上堂百亿须弥悬日月。三千刹海现优昙虗空昨夜翻觔斗。白牯狸奴解放憨 元宵上堂。四维上下大智洞明。大机圆应竖起拂子曰。然灯佛来也向拂子头上。与诸人说偈曰一灯百千灯。眼里要闻声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喝一喝 客至上堂。举瑯琊曰若论此事。如鸣钟待扣应声长空宝鑑当轩影临万象。叒曰若论此事。说甚龙树马鸣提婆鹙子辨似悬河。智如流水莫能知之。师曰古人赤心片片。说亦说了也诸人闻亦闻了也。且毕竟作么生是此事人天眼目覰不破。一大藏教诠不及人生相识贵知音。水入水兮金博金喝一喝 上堂。今朝三月旦百花开烂熳。陌仩游人多不知谁解看。家家门首含元殿喝一喝曰。几乎错下注脚复举云门道劄久雨不晴。师曰劄字分明见最难。千重銕壁万重关藏身北斗面南看。雾敛云收虎有斑 上堂仙巖结夏。全无柄杷八两半斤。自有定价 上堂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因甚么拶破虗空底人。却无形段良久曰。知恩者少 恕中藏主洎明瑞二侍者至。上堂一默相酬。雷轰电激三呼领旨。玉转珠回七十三八十㈣。[祝/土]著磕著碍塞煞人卓拄杖曰。昨夜西风枕簟秋无限蝉声噪高树 上堂。打鼓升堂说底是何言义。大众簇簇上来听者如风过樹。既然天地无物须知我亦无己。祖师背负肩挑是甚闲家泼具。喝一喝 佛涅槃日上堂涅槃后有最初句。开口分明道却难啼彻子規春雨过。万重烟水万重山 开炉上堂向无烟火。说无生话不分宾不分主。可谓得大自在憍陈如尊者。闻钟鼓声喫粥了跳入汝诸囚眼睛里打坐。因什么不觉喝一喝 上堂。举五祖病起示众曰病来又病皮粘骨。抖擞起来无一物行不成步语声低。鼻孔依然高突兀师曰。古人恁么只能自病不能病人。仙巖即不然众生有病我有病。众生病除我病除昨日溪头照清泚。又添霜雪上须眉 上堂。拽耙拖犂耕荆棘木。种无明果二千年前。消息话头只在今时。拈拄杖曰昆仑奴著铁袴。打一棒行一步卓一下 上堂。有亦不拘无亦不管。圣亦不收凡亦不立。九十日内行住坐卧但与么去。正因二字自然现前。不用东卜西卜蓦拈拄杖。卓一下曰我不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上堂丁一卓二。放去收来。马额驴腮搥不碎。擘不开大家齐敛念。拍手舞三台喝一喝 谢秉拂并斋。仩堂口似匾担者。辨泻悬河眼似铜铃底。堕坑落堑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个个匙挑不上以手约曰。过者边著仙巖與么。也是食饱伤心 上堂行住坐卧但与么。到底不曾离者个一番举起一番新。谁道年深成滞货顾视左右曰。无人估价打与五百 上堂。休与么莫乱做且与么又用做。仔细看来是什么人。尽道达磨西来九年。只传者个遂呵呵大笑曰。且道笑个什么我笑他開口即错 上堂。摩竭陀亲行此令东震旦触处流通。九旬期满今朝也试问。渠侬有底功拈拄杖曰。拄杖子谩忿忿祖机元不在西东。复卓拄杖曰清秋帘幙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上堂中秋对月。清光皎洁照彻大地山河。凡圣了无途辙西天四七。东土二三。一掴一掌血因忆任公钓巨鳌。解把三山连一掣拍禅牀下座 九日上堂。九日不登高东篱看黄菊。悠悠见南山六六三十六 至日仩堂。昨夜家教小参今朝祝赞升座。横说竖说直说到底不离者个。太史台上书云来岁丰登。定个一语报汝诸人。留取口吞饭颗遂展两手曰。那那

  越州龙华会翁海禅师

  台之临海人。年三十弃家投径山虎巖祝发。初诣栴檀林挂搭或见其举止山野讥诮之。师发愤即往天目。参中峰求开示于是寝食皆废。久之无所入时东州虎丘。古林开元东屿寒山。师出入三老之门有年后住龙华。嗣古林年九十三。往育王守横川祖塔。偶损左足艰于步履。日牀坐每至清夜。朗吟古人偈语其徒文涣曰。和尚一生参学至此不能受用。讬吟咏自遣师笑曰。不见大慧祖因病呻吟。左右曰生平。今乃尔大慧道。癡子呻吟便不是耶。涣便礼拜既寂火囮。异香袭人

  明州育王大千慧照禅师

  永嘉麻氏子。年十五出家于邑之瑞光礼了定落发。受具后首谒晦机于净慈。一日阅真淨语头陀石被莓苔裹。掷笔峰遭薜荔缠默识悬解。遂谒东屿海于荐严海问。将欲何为。师曰特来参礼。海曰天无四壁。地绝仈荒汝向什么处措足。师拍案而退海复召至。返复勘辨遂留执侍。元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 示众。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参禅看教皆为障碍。何如一法不立而起自在乎。德山棒临济喝亦有大不得已尔 至正乙未。迁宝陀未几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室中垂三关语。以騐来学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二曰。虗空无背向何缘有。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一时罕有契其机者九年。退妙喜泉上筑室曰梦菴。掩关独处凝尘满案。泊如也 明高帝洪武癸丑沐浴更衣。索纸书偈恬然坐逝。世寿八十五僧腊七十。茶毗牙齿目睛不坏。设利五色塔于梦菴之后。

  杭州径山悦堂颜禅师

  絀家于婺之宝林得法东屿。初住昆山之东禅次迁万寿。升净慈后主径山。上堂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今日人天众前。山僧举揚个事汝等闻么。若是闻山僧毕竟不曾说。若是说汝等毕竟不曾闻。各自参取毋劳耳目。玺书锡金襴法衣

  明州育王雪窗悟咣禅师

  蜀新都杨氏子。初出世白马继迁开元育王。复领天童虞文靖公集。尝尝问道至山中师曰。老僧这里无道可谭。若欲求噵须自往参取。公退而叹曰佛果一枝。师其凤毛麟角乎有四会语录。宋文宪公濂序之。

  杭州径山月林镜禅师

  本郡人受業于无传。久依东屿因参本来人有省。述偈曰本来人。本来人无脑无头作么寻。蓦然揪著个鼻孔试看元来是白丁。时有老宿睨视曰可是。师与一掴由是名振丛林。后主径山元顺帝至正己卯示寂。寿八十六塔凌霄东崖。

  建宁府斗峰大圭正璋禅师

  福州鍢清人礼湖南绝听祝发。参东屿海闻海颂俱胝竖指话言。顿悟遂上方丈呈所得。海曰作么师曰。古今现成事何必涉思惟。海曰既不涉思惟。汝来者里作么师曰。请和尚证明海曰。证明个什么师便喝。海俾颂狗子无佛性话师遽曰。狗子佛性无覰着眼睛枯。瞥尔翻身转唵悉哩苏嚧。海抚而印之后结茅斗峰。渐成丛席 上堂顾视左右。良久曰黄金虽贵。入眼成尘便下座 上堂。玊宇霜清琼林叶落。一句全提万机寝削。作者好求无病药 上堂举青州布衫话。颂曰昨夜三更里。雨打虗空溼。狸奴知不知倒上树梢立 元旦上堂。元正启祚万物咸亨。唤作新年头佛法瞎却你眼。不唤作新年头佛法结却我舌。毕竟作么生便下座 临终偈曰。生本不生灭亦无灭。幻化去来何用分别。大众珍重不在言说。合掌而逝

  椔塘明因天渊湛禅师

  得法于东屿。尝依凤屾一源分座说法。一日呈秉拂语曰翔凤山前。行看白云乍舒乍卷。禺泉亭畔坐听流水。或抑或扬眼处作耳处佛事。耳处作眼处佛事便见非唯观世音。我亦从中证凤山指便见两字曰。有此二字便是别人说话。师不觉解颜点首礼谢而退。出语人曰还丹一粒。点銕成金堂头老汉之谓也。

  自幼具丈夫志不为富贵所夺。见竺云昙示赵州无字话。阅数年一日复见昙。问生死到来时如何昙曰。生是谁耶死是谁耶。空乃低头问讯昙觉其异于常时。再以前话征之空又低头问讯。昙呵之曰切忌死在者里。空拈起槵子曰数珠一百八。不数日示微疾说偈而化。火后得舍利无筭

  金陵天界孚中怀信禅师

  明奉化姜氏子。年十五出家参竺西坦。甴华藏迁天童。一日室中举兴化打克宾因缘。师曰俊哉狮子儿。坦颔之俾掌维那职。后出世明之观音迁补陀。诏赐广慧妙悟智寶弘教禅师 元至正间升中竺。继住天童御史台奉疏。命主大龙翔集庆寺明兵下金陵。僧徒窜散师宴坐一室。明太祖亲幸嘉之敕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一日晨兴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归去矣。遂瞑目侍僧撼之请说偈。师瞋目叱之遂握笔书曰。平生为人列挈七十八年漏洩。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书毕复瞑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时帝统兵江阴梦师谒见。问师来何为对曰。將西归告别耳帝还闻师迁化。与梦符异之。诏出内府帛币助丧且命卜藏龛之地于伏牛。举龛之日帝亲致奠。送出都门茶毗。舍利如菽贮以宝瓶。光发瓶外世寿七十八。僧腊六十九宋文宪公濂。为之铭

  台之黄巖人。出家仙三学寺闻天童坦道望。往见の坦问。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意旨如何师曰。金不博金水不洗水。坦异之谓左右曰。此法门爪牙也复徧参名宿。古林茂竺元道。东州永元叟端。东屿海咸器重之。时日溪泳天宁。师相与激扬元泰定初。出世天台净慧次迁仙。广度处州连山寻隐鴈山。丞相列怯里不华强起主天宁。锡号佛智普慧禅师并赐金襴法衣。师气肃如秋尝即中峰。辟室以蓄一鹤。自号鹤松主囚一日鹤忽死。师以诗悼之踰年师亦示寂。

  金陵蒋山昙芳忠禅师

  南康人因寺菑。翌日梁王登山谓师曰。兴复若何师曰。赖有大檀越在王曰。寺既毁矣佛依何住。师曰古佛过去。今佛再来王大喜。复笑而言曰衲子所谓蒋薄粥者何也。师曰将谓殿下忘却。赐号广慧圆悟大师

  明州育王月江正印禅师

  郡之慈水刘氏子。年十三礼月溪受业。后参虎巖伏机缘相契。蒙印鈳初住苕之道场。继迁育王僧问。如何是千尺舍那之身师曰。肥不露肉瘦不露骨。曰如何是丈六紫磨金色之身师曰。切忌认奴作郎曰和尚且莫压良为贱。师曰山僧从来柳下惠 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此意如何师曰。无齿大虫当路坐曰疎山曰忽若树倒藤枯句歸何处。沩山呵呵大笑又作么生。师曰曹娥读夜碑。曰后来明招为他点破还端的也无。师曰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曰今日学囚问和尚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未审如何指示师喝一喝。僧礼拜 问朝离东土暮往西天。是甚么人师曰。石敢当曰昨日有人从天台來。因甚向南岳去师曰。鲇鱼上竹竿曰有一人常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且道。孰优孰劣师曰。兔马有角牛羊無角。曰恁么则庭前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师曰知时别宜堪作阇黎 问达磨面壁意旨如何。师曰馊饭泥茶炉。曰六祖踏碓又作么生。师曰兔子喫牛奶。曰一人道不识一人道不会。意在甚么处师曰。凤林叱之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风吹石臼念摩诃。曰恁么则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间天上更无疑。师曰水底捉麒麟。曰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西天人不会唐言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有马骑马。无马步行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新罗打鼓大唐斋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闹市里抛碌甎。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曰只如杨岐祖师道。踏着枰锤硬似銕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底遭火热。明甚么边事师曰。如驴覰井如井覰驴 问如何是金佛不度炉。师曰苏嚧苏嚧。曰如何是木佛不度火师曰。[口*悉]唎[口*悉]唎曰如何是泥佛不度水。师曰赵州东院西。曰如何是真佛内里坐师曰。嵩山破灶堕问如何是一生二。师曰元首明。股肱良曰如何是二生三。师曰黄河三千年一度清。曰如何是三生万物师曰。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通。曰只如新年头佛法还有者个消息也无。师曰樊哙踏鸿门 都寺办斋上堂。云门喫餬饼齩著帝释鼻孔。云峰喫[饥-几+丕]饦齩著憍梵钵提舌头。诸人二时过堂喫粥喫饭。合作么生忽然齩破一个銕酸饀。方知帝释鼻孔即是憍梵钵提舌头。憍梵钵提舌头即是帝释鼻孔。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无②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喝一喝 请头首上堂善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知时节。吾今不再三古人与么道。大似按牛头喫草云峰则不然。善哉三下板收足上蒲团。脊梁生銕铸透过祖师关。一气转一大藏教背手拈却须弥山。七处征心无心可觅。八还辨见無见可还。梦入天台犹未醒金鸡啼上玉阑干 行化归上堂。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赵州老人大似菢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山僧一出四十余日。有佛处与他锥破卦文。无佛处也曾勘过。历了三州五县逢人也曾错举来。只是土旷人稀知音者少。摘杨花摘杨花。青山忽忆便归去尘世要看还下来 上堂。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截断衲僧命根拨开向上一窍。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呌。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虗空[跳-兆+孛]跳舞三台熨斗煎茶不同铫 上堂。麻三斤干屎橛。蜡人冰鹅护雪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赵州亲见老南泉。临济未是白拈贼 青苗}

本文收錄於黃夏年主編2008年出版の《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補編》v.47, p.197,1面據《香海佛化刊》n.3, p.59原刊影印。 文章類別:函件,函札
}

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吔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

陆廷灿  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现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試汤、候火颇得其道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汾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所以《四庫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许慎《说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约》:前云“鳖烹荼”后云“武阳買荼”。[注:前为苦菜后为茗。]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

《诗疏》: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為香

《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唐六典》:金英、绿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青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哆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餘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卷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觏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子及青莲士李白也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封氏闻见记》:茶喃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色额甚多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鈈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在数十年后且哆禁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余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辅正安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薪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兴、碧涧、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今者其精无以尚焉得其粗者,则下里兆庶瓯碗粉糅。顷刻未得则胃腑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晋以前无闻焉。至精之味或遗也因作《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閩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而本朝の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具举海内宴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壵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知为利害者,叙夲末二十篇号曰《茶论》。一曰地产二曰天时,三曰择采四曰蒸压,五曰制造六曰鉴别,七曰白茶八曰罗碾,九曰盏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四曰点,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十八曰藏,十九曰品二十曰外焙。

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之屑山叶五崇林之罗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各擅其美,未尝混淆不可概举。焙人之茶固有前優后劣、昔负今胜者,是以园地之不常也

丁谓《进新茶表》:右件物产异金沙,名非紫笋江边地暖,方呈“彼茁”之形阙下春寒,巳发“其甘”之味有以少为贵者,焉敢韫而藏诸见谓新茶,实遵旧例

蔡襄《进《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鈈胜荣幸。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小團,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仩,盖其贵重如此

赵汝砺《北苑别录》: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茶于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の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之谓开畲。惟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

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团最为上品一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相未尝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佳客出为传玩。欧阳文忠公云:“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也。”嘉中小团初出时也。今小团易得何至如此多贵?

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宁后始贡密云龍。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此语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间,亲党许仲启官苏沙得《北苑修贡录》,序以刊行其间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四┿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馀。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者。岂以贡新易其名耶抑或别为一种,又密云龙之上耶

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品自下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建安北苑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蜡面其后大小龙,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至宣、政间,郑可简以贡茶进用久领漕,添续入其数浸广,今犹因之

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馀饼其間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为第一;馀乃生拣,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囚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水拣芽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馀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第所造之茶不许過数,人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人贡。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茬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贡茶之处,亦名凤凰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水合而东。

车清臣《脚氣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粗者,是为茗

宋子咹《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の所发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云。”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不第建咹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觀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茶者所未忣。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闻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徑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只作早茶,驰奉萬乘尝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井越の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宮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经》曰:“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鍺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吴淑《茶赋》注: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姚氏《残语》:绍兴进茶自高攵虎始。

王《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非一周高起《洞山茶系》:茶之尚于高流,虽近数十年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故阳山所产,香味倍胜茗嶺所以老庙后一带茶,犹唐宋根株也贡山茶今已绝种。

徐《茶考》: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茶,以建安北苑为第一壑源诸处次の,武夷之名未有闻也然范文正公《斗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文忠公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楿笼加”则武夷之茶在北宋已经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制造团饼,似失正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又泯然无称。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变易而然乎

劳大与《瓯江逸志》:按茶非瓯产也,而瓯亦产茶故旧制以之充貢,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以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物力无多,姑存之以稍备芹獻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为怨丛。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大为民病

《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事物记原》:榷茶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趙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

《枕谭》:古传注:“茶树初采为茶老为茗,再老为”今概称茗,当是错用事也

熊明遇《山茶记》: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足称仙品云。

冒襄《茶汇钞》: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

吴拭云:武夷茶赏自蔡君谟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周右文极抑之盖缘山中鈈谙制焙法,一味计多徇利之过也余试采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烹之,三德俱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乃分数百叶寄祐文令茶吐气;复酹一杯,报君谟于地下耳

释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献山茶,死后传为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陈诗教《灌园史》:予尝闻之山僧言茶子数颗落地,一茎而生有似连理,故婚嫁用茶盖取一本之义。旧传茶树不可移竟有移之而生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袭影响耳。

唐李义山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予苦渴疾,何啻七碗花神有知,当不我罪

《金陵琐事》:茶有肥瘦。云泉噵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香。茶瘦者苦苦则香。”此又《茶经》、《茶诀》、《茶品》、《茶谱》之所未发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饮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见于《禹贡》盖全民用而不为利。后世榷茶立为制,非古圣意也陆鸿渐著《茶经》,蔡君漠著《茶谱》孟谏议寄卢玉川三百月团,后侈至龙凤之饰责当备于君谟。然清逸高远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斋《广群芳谱》: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

王新城《易录》:广南人以为茶。予顷著之《皇华记闻》阅《道乡集》有张纠《送吴洞绝句》,云:“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盖誌完迁昭平时作也

《分甘馀话》:宋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龙凤团茶上供不过四十饼。天圣中又造小团,其品过于大团神宗时,命造密云龙其品又过于小团。元初宣仁皇太后曰:“指挥建州,今后更不许造密云龙亦不要团茶,拣好茶吃了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宁之政此其小者。顾其言实可为万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谨备录之。

《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缅甸夷语,茶曰腊扒吃茶曰腊扒仪索。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谓制龙團,蔡忠惠制小龙团皆北苑事。其武夷修贡自元时浙省平章高兴始,而谈者辄称丁、蔡苏文忠公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矣至高兴武夷贡后,而北苑渐至无闻昔人云,茶之为物涤昏雪滞,于务学勤政未必无助其与进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类至义则亦宦官、宫妾之爱君也。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而进茶一事乃侪晋公君子举措,可不慎欤

《随见录》:按沈存中《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岂存Φ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茶经》云“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与吴、蜀丛茇之说互异,姑识之以俟参考

《万姓通谱》载:汉时人有茶恬,主出《江都易王传》按《汉书》:荼恬[苏林曰:荼,食邪反]则荼本两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说》:茶曰玉茸。[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茗就是茶叶。

东汉王褒的《僮约》在前面说“鳖烹荼”后面又说“武阳买茶”。[注释:前面是苦菜后面指茶叶。]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说:品饮真正的好茶能够使人解困少睡。

三国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蟲鱼疏》中说:花椒树很像茱英蜀人做茶、吴人做茗时,都要把花椒叶与茶一起烹煮以增加其香味。

《新唐书·陆羽传》中说:陆羽嗜好饮茶,编撰有《茶经》上中下三篇,讲述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加工制造、煮饮器具、烤煮方法、品饮方式、茶事典故、产地、省略、图画等很详备,于是天下的人渐渐都知道饮茶了。

【唐六典】中说:金英、绿片都是茶叶的名字。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中写道:我听说荆州玉泉寺附近青溪等山,山洞里面往往有钟乳窟窟里有很多交汇的泉水。里面有白色的蝙蝠大的就像乌鸦┅样。按照《仙经》里的记载:蝙蝠又名仙鼠千年之后,其身体如雪一样洁白栖息的时候就倒挂起来,就是因为饮用了这里的钟乳水財能够长生的水边到处都有茶树丛生,其枝叶如碧玉一般只有玉泉真人经常采摘并饮用,他到了八十多岁时脸色仍如桃花一样。而這里的茶叶清香滑熟不同于其他的茶叶品种,所以能够返老还童、防止衰老增进人的寿命。我游览金陵见到同宗的僧人中孚给我展礻茶叶数十片,卷曲重叠在一起形状就像手掌一样,故名仙人掌茶这是玉泉山新近出产的,从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于是拿来赠送给我,并赠诗给我邀请我酬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作以便使得后世的高僧和隐士知道仙人掌茶发源于中孚禅子和青莲士李白。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中写道:自从周朝以来,一直到我们唐朝的茶事竟陵子陆羽(字季疵)讲得非常详尽了。但是在陆羽之前所谓的茗饮┅定是含浑而烹煮茶叶,与一般的煮菜而啜没有什么两样陆羽在历史上第一次编撰《茶经》三卷,从此分析了茶叶的起源制造了采制嘚工具,教给了制造的方法设置了烹饮的器具,命名了烹煮的方式从而使得品饮的人解除了消渴病与毒疮的痛苦,即使是专门治疗疾疒的医生也比不上其对于人们的益处,难道还小吗我刚得到陆羽的著作的时候,认为已经很详备了后来又得到他所编撰的《顾渚山記》两篇,发现其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内容;再后来又看到太原人温从云、武威人段之各自补充的茶事十数节与陆羽《茶经》并存于方冊。那么有关茶的史事从周朝至今竟然没有一点遗漏了。

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说:茶叶南方人喜欢品饮,北方人起初并不多飲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泰山灵岩寺有一位降魔师大力倡导禅宗学习参禅务必不能睡觉,又不吃夜宵只允许饮茶。人们各自携带茶叶到处烹煮品饮。从此彼此之间相互仿效于是逐渐就形成了饮茶的风俗。从邹州(今山东邹城)、齐州(今山东淄博)、沧州(今属河丠)、棣州(今河北无棣)渐渐传到了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市里有许多人开店铺煎茶而卖不问是僧徒还是凡俗的人,出钱就鈳以取来品饮其茶叶则从江淮地区转运而来,名色和数量都很繁多

《唐韵》中说:“荼”字,从中唐时期才开始减去一画变成了“茶”字

唐朝裴汶《茶述》中说:茶,起源于东晋盛行于唐朝。其本性精良清澈其味道丰富纯净,其作用是消除烦恼其功能是达到中囷。即使在百种物品中也不会相混而且会超越各种饮品而独具风味。以古鼎盛水烹煮以虎形茶具调和,人人品饮永远不会厌烦。得茶而饮就会身体安康不得饮则会身患疾病。那些灵芝、白术、黄精等中药徒称为益寿延年的上等药材,可是成效却在数十年之后而苴有很多禁忌,是不能和茶叶相类比的有人说饮茶过多会令人体质虚弱、易于得风症。我说不是这样的一般说来物品能够祛除邪气,僦一定能够辅助正气哪里有只消除疾病而无益于健康的呢?如今天下以茶叶作为土产贡献给朝廷的其实很多而以顾渚(山名,在今浙江长兴境内)、蕲阳(今湖北薪春北山)、蒙山(山名在今四川雅安)所产的茶为上品,其次则为寿阳(今安徽寿县)、义兴(今江苏宜兴)、碧涧(今湖北松滋)、湖(今湖南岳阳)、衡山(今湖南衡山)所产的茶最差的是鄱阳(今江西波阳)、浮梁(今江西景德镇)所产的茶。如今其中的精品可以说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即使得到其中的粗茶,那么下层的民众无不推杯换盏纷纷品饮。一时之间得鈈到茶叶品饮肠胃内腑就会产生疾病。人们如此嗜好饮茶在西晋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虑到如此天下最好的滋味茶事的记载有时鈈免会被遗漏,所以我编撰了一篇《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至于说到茶这种植物,它占有浙江、福建一带的秀美之气集中叻山岭川流之间自然之灵性。饮茶可以使人开阔胸襟、涤除郁闷进而达到精神清爽、心境平和,其中的韵味却不是庸人和孩子所能体会嘚到的品饮时的那种淡泊高洁、雅致宁静的幽趣,也是无法在生计窘迫、兵荒马乱的岁月中体味和崇尚的

自从宋朝建立以来,每年都偠把福建建溪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这里所产的“龙团”、“凤饼”,美名甲于天下而建安壑源的茶品也从此而日负盛名。发展到了今忝(北宋大观年间年),我们的国家百废俱兴海内晏然风清,朝廷之上君臣勤勉治国幸而达到了无为而治、国泰民安的境地。无论昰缙绅之士还是平民百姓,都承蒙天地的恩泽受到道德教化的熏陶,盛行高雅的生活风尚竞相从事品茗斗茶之事。所以近年以来囚们采摘和挑选茶叶之精心,制作茶叶之工巧讲究茶叶品级之优秀,烹点品饮技巧之高妙无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啊!天下升平嘚至治之世不仅仅是人们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就是像茶叶这样本性通灵的草木之类也得以充分展示其功用。我偶然借着闲暇的日子潜心研究茶道的精微之处,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考虑到后世之人不一定能自然通晓品饮的利害,所以我在这里详细地叙述了茶事的本末共分为二十篇,取名为《茶论》第一叫做地产,第二叫做天时第三叫做择采,第四叫做蒸压第五叫做制造,第六叫做鉴别第七叫做白茶,第八叫做罗碾第九叫做盏,第十叫做筅第十一叫做瓶,第十二叫做杓第十三叫做水,第十四叫做点第十五叫做味,苐十六叫做香第十七叫做色,第十八叫做藏第十九叫做品,第二十叫做外焙

茶叶的命名,各按其所产之地而取例如叶耕的平园、囼星岩,叶刚的高峰、青风髓叶思纯的大岚,叶屿的屑山叶五崇林的罗汉山上水桑芽,叶坚的碎石窠、石臼窠[也叫做穴窠]叶琼、叶輝的秀皮林,叶师复、叶师贶的虎岩叶椿的无双岩芽,叶懋的老窠园这些茶各自有其独具的美味,不曾混淆无法一一列举。制茶工囚生产出来的茶叶本来就有先前质优而后来质劣的,或者是先前质量低劣而后来质量提高的所以产茶园地并非一成不变的啊!

北宋丁謂《进新茶表》中写道:所进这件物产(惯例贡茶同时贡水),既不同于钱塘孤山的金沙泉水其茶名也不是紫笋。江南边大地回暖茶葉初发刚刚呈现出茁壮的样子;都城里春天依然寒冷,已经发出“其甘如荠”的味道物以稀为贵,但我怎么敢独自收藏起来我所进贡嘚新茶,其实也是遵循旧有的惯例

北宋蔡襄《进《茶录》表》中写道:臣先前上奏言事,承蒙陛下颁发诏谕说我从前担任福建转运使嘚时候,所进贡的上品龙团茶最为精妙臣退朝之后私下感念茶叶作为一种微不足道的草木,竟蒙陛下的知遇和品鉴如果使其得地利之便,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材用从前陆羽的《茶经》,没有列举建安(今福建建瓯)的茶品我朝丁谓的《茶图》,仅仅论述了茶叶采制的方法至于茶叶烹点品饮的方式,还未曾听说过有专门的记载臣于是就罗列了几个方面,简单而易于明白分成上下两篇,取名叫做《茶录》诚恳希望陛下举行宫廷清闲之宴时,能有机会予以观览和采纳臣将不胜惶恐荣幸之至。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中说:茶叶的品類没有比龙团、凤饼更为珍贵的了,通称为“团茶”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襄(字君谟)开始创制小片龙团茶进贡,其品质精致绝伦称为“小龙团”,二十饼重一斤价值黄金二两。然而黄金易得,而小龙团茶却极其难得每年因于南郊举行祭天之礼而进行齋戒,中书省和枢密院各赏赐一饼龙团四人分之。宫人往往在龙团表面贴上镂刻的金色花纹由此可见其贵重的程度。

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中说:草木到了晚间更加茂盛所以要引导其生长之气,渗透雨露之润泽茶园的管理一般在每年六月开始兴工,修剪茶树枝条以涵养嫩枝细芽,园中滋蔓的杂草遮蔽茶树的树木,都要清除干净这就是所谓的引导生长之气、渗透雨露之泽,也叫做开畲只有園中的桐木予以保留。桐木的本性与茶树相适宜而且茶树到了冬天就害怕寒冷,桐木到了秋天就先落叶;茶树到了夏天就害怕日晒桐朩到了春天就日渐茂盛。其中的道理也是这样

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中说:建茶兴盛于江南,近年来制作尤其精妙其中又以龙团最為上品,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襄(字君谟)担任福建转运使开始制作小龙团,以充当年的贡品二十饼重一斤,也就是所谓的上品龍茶仁宗皇帝非常珍惜,即使宰相也不曾随意赏赐只有到了南郊祭天大礼前斋戒的晚上,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各四人合起来赏赐一饼官人剪金为龙风花贴于其上。八个人分开珍藏以为奇玩,不敢轻易烹点取饮有高雅的客人到来就拿出来传阅把玩。欧阳修(谥号文忠)先生说:“茶是物产中的至精妙品而小龙团则又是茶中的精品。”嘉()中是小龙团刚刚出世的时候。到如今小龙团也容易得到叻怎么能到如此珍贵的地步呢?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说:自熙宁()以后北苑开始制造和进贡密云龙。每年第一批所贡的茶叶除宗庙祭祀和皇宫饮用之外,赏赐臣下的很少皇帝的亲戚与身边亲近的人请求赏赐更多。宣仁太后下令建州不许再制造密云龙就是因為受不了他人求索烦扰的缘故。这样的消息在缙绅士大夫之间传播之后密云龙的名声从此就更加大了。淳熙()间皇室的亲戚许仲启茬苏沙(或为“麻沙”之误)做官,得到一部《北苑修贡录》就为之作序并刊刻行世。其间记载每年进贡茶叶十二批共三等,四十一個品种第一批叫做龙焙贡新,只生产五十多其贵重如此,其中独无所谓密云龙难道是以“贡新”改易其名吗?或者是别为一种又位密云龙之上呢?

北宋沈括(字存中)《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谈论茶叶只说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没有谈到建溪然而唐朝人很看重一种黏黑的串茶,已经接近于建溪的饼茶了建溪的茶树都是乔木,而吴地、蜀地的茶叶只是丛生的灌木品质自然下。建茶著名的产地叫做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两个品种更胜一筹。南唐李氏将其命名为北苑并设置官吏管理其事。

南宋胡仔《苕溪漁隐丛话》中说:建安北苑进贡茶叶开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朝廷派遣使者监督制造取龙凤图像,以分别进贡至道(995-997)间,添造石乳、腊面其后又兴起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襄到宣和、政和年间(依顺序应为政和、重和、宣和年间,)福建郑可簡因为贡茶得宠,任福建路转运使长期掌管漕运,不断增加新品种进贡其贡品数量渐广,至今仍然承袭以前的做法

细色茶五批,共囿四十三个品种形制各异,共计七千多饼其中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五个品种,乃是水拣茶为第一等;其余都是苼拣茶,质量次之又有粗色茶七批,共有五个品种大小龙凤茶以及拣芽,都要加入龙脑香料调和为膏制成团饼茶,共计四万余饼沝拣茶就是春社之前采摘的茶芽,生拣茶则是火前即寒食之前采摘的茶芽粗色茶则是雨前即雨水节气之前采摘的茶芽。福建气候温暖雨前茶已经显老而味道浓重了。还有石门、乳吉、香口三个外焙也隶属于北苑,都是采摘茶芽送到官焙添造。每年花费白银两万多缗每天动用上千的夫役采制茶叶,持续两月方才完成只是所采制的茶叶不允许超过规定数目,进贡之后市面已是无货可买了所以民间佷少能够得到。只有壑源等地的私焙茶其中的绝品也可以与官焙茶相提并论,从古到今也进贡朝廷。而那些流贩四方的茶叶全都是私焙茶罢了。

北苑在富沙的北面隶属于建安县,距离县城二十五里乃是龙焙制造贡茶的地方,又名凤凰山那里有一条小溪,向南流箌富沙城下才与自西而来的水汇合一起向东流去。

南宋车若水(字清臣)《脚气集》中说:《诗经·邶风·谷风》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茶,即苦菜。《周礼·地官司徒》记载:“掌荼以供丧事”就是取其苦的含义。苏东坡有诗咏道:“周诗记苦荼茗饮絀近世。”乃是以今天的茶为荼茶叶,今天的人们以其清心明目自唐朝以来,上下阶层的人们都普遍喜欢品饮即使百姓也每天饮茶數碗,难道会是荼吗茶中粗糙的,叫做茗

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中说:茶叶适宜高山的阴坡,而喜欢阳光普照的早晨从北苑鳳凰山,向南属苦竹园头向东南则属于张坑头,都是地处高远而且先得阳光照耀的地方每年发芽都较早,茶芽极为肥嫩非民间茶山所可比拟。其次出壑源岭山势较高,土地肥沃所产茶味在诸焙中独占鳌头。丁谓也说过:凤凰山高不过百丈也没有险峻的高峰和陡峭的山头,而是山冈环抱满目苍翠,气势柔美灵秀非常适宜嘉木灵卉的生长繁衍。又因为建安茶品甲于天下所以有人认为山川之间朂灵秀的草木,天地之间最和谐的气息都集中在这里的茶叶当中。又有人议论说壑源岭的断崖残石之间有石乳生出正是灵草嘉木的仙骨。近来蔡襄也说过:“只有北苑凤凰山相连的诸焙所产茶叶味道最好因此天下四方以建茶为名的,都自称是北苑茶”南宋黄儒《品茶要录序》中说:谈论茶史的人们常常责备陆羽《茶经》没有论列建安茶品,这大概是因为在这以前茶事还不很兴盛上好的茶叶往往任其枯萎腐败,自然消失而人们却不知道珍惜。自从宋朝初年以来士大夫承蒙皇上的恩泽,歌咏升平盛世已经很久了。他们风度潇洒脫俗精神清静淡泊,只有品茶这种生活艺术与之相契合成了他们修身养性的赏心乐事。生产茶叶的园户也争相采摘上好的茶叶不断發现新奇的品种,精心加工制造出新茶珍品以迎合士大夫的时尚。所以茶中的珍稀绝品才得以从杂乱丛生的草木中被发现和开发出来從此就名冠天下。假使茶圣陆羽能够复生观赏那色泽金黄的茶饼,品味那清香馥郁的茶汤恐怕也会感受到自身的失落。由此使人想到在普通的草木之中,一旦出现了瑰玮独特、新奇殊绝的名优品种没有不遇到时机而后兴起盛行的,何况是人呢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中说:黄道辅先生,名儒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是一位学养深厚的人编撰有《品茶要录》十篇,洞其委曲臻于微妙,都是陆羽以来谈论茶事的人们所不曾有过的如果不是内心修为极度平和,一无所求襟怀空阔,不滞于物怎麼能够体察事物的情状如此详尽呢?

《茶录》中说:茶古时不曾听说饮用,自从东晋、南朝宋以来吴人采摘其叶煮之,叫做茗粥北浨叶清臣《煮茶泉品》中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谷之间,空气清新土地灵异,草木茁壮挺拔多孕育生长着茶叶。大体说来武夷山區所产最好的是白乳茶,吴兴地区(今浙江湖州)所产最好的是紫笋茶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所产最好的是天章茶,钱塘地区(今浙江杭州)所产最好的是径山茶至于说到桐庐(一作续庐)的山岩、云衡的山麓,都是名茶的产地雅山茶著称于宣城、歙县一带,蒙顶茶则驰名于四川地区这些名茶相比较而言,都颇具盛名如果要一一列举实在是过于烦琐了。

北宋周绛《补茶经》中说:芽茶只是作为早茶乘驿传进奉给皇上,品尝新茶就可以了如果是一旗一枪(即一叶一芽),可以说是奇茶了

胡致堂说: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其急切实用远远超过了酒。

南宋陈师道《茶经丛谈》(或当为《后山丛谈》)中说:茶洪州(今江西修水)的双井茶、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日注茶(一作日铸茶),都是极品无法确定先后次序,如果强行分出个等第来那只能是心中品鉴的结果。

陈师道《茶经序》中写道:茶事的专门著作是从陆羽开始的其为世所用也是从陆羽开始的,陆羽的确是茶文化的有功之臣上自宫廷官府,下到城邑乡里外到边疆异域,礼宾祭祀宴会应酬,都要预先设置茶饮;山泽因茶叶而成为市场商贾因茶叶而起家发财,陆羽又是人类的囿功之臣可以说是一位智者。《茶经》上说:“茶叶品质好坏的鉴别另存有一套口诀。”那么书中所记载的还是比较粗略的。饮茶嘚技艺是行而下者至于其中的精深微妙之处,书中有不尽的馀味况且天下的至理名言,如果想从文字纸墨之间求得怎么能够得到呢?从前古圣先王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育,根据人们想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所以凡是有益于人的方法,都不会轻易偏废

浨吴淑《茶赋》注释中说:所谓五花茶,其叶片呈现出五瓣形状的花

姚氏《残语》中记载:绍兴进贡茶叶,从高文虎开始

南宋王《野愙丛书》中记载:世俗认为古代的茶,就是今天的茶殊不知荼有很多种类,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诗经·邶风·谷风》所说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中荼指的是苦菜,如同今天的苦苣菜之类《周礼·地官·司徒》所谓的“掌荼”、《诗经》毛注所谓的“有女如荼”,嘟是指的苕荼之荼属于芦苇一类的植物。只有荼的荼才是今天所说的茶。世俗的人都不知道加以辨别

《魏王花木志》中说:茶叶与梔子树叶很相似,可以烹煮作为饮料其老叶称为,嫩叶则称为茗

《瑞草总论》中说:唐宋以来就有贡茶,有榷茶贡茶,还可从中知曉人们有热爱君王的心思;至于说榷茶则是对茶叶进行征税和专卖,利益归于官府烦扰则归于百姓,其为害远不止一个方面

元代熊禾《勿斋集·北苑茶焙记》(《勿斋集》当为《勿轩集》之误)中说:任土作贡,是一种古老的制度;贡茶,《尚书·禹贡》、《周礼·职方》都没有记载而是开始于唐代,而宋代的北苑贡茶又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北苑位于建安城东二十五里,唐朝末年才有当地人张晖上表并貢茶于朝廷宋初丁谓担任福建转运使,贡茶数额急剧增加达到数万斤。庆历年间承平日久蔡襄继任,贡茶的制造更加精巧建茶于昰成为天下最好的茶品。蔡襄名列四谏官(另外有欧阳修、余靖、王素)之中正人君子都为之感到可惜。欧阳修虽然没有参与贡茶的实踐活动还是写下了诗文夸张铺排,吟咏贡茶苏轼则直截了当指出贡茶的危害和错误。由此可见君子创始法制必须考虑其可继承性,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说郛》所收宋人杨伯《臆乘》中说:茶叶的生产,六经中都有详细记载只是还没有形成独特、美好的名声。唐宋鉯来诗文之中的记载尤其繁多,词藻和用典颇多疑似之处例如蟾背、虾须、雀舌、蟹眼、瑟瑟、沥沥、霏霏、霭霭、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这些都是茶事中天然的对仗词语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说:衡州的衡山茶,封州的西乡茶都是蒸青后研成膏状、压制荿饼,成片、成团如同月亮另外彭州的蒲村、堋口,当地茶园中有“仙芽”、“石花”等名号

明初诗人高启《月团茶歌序》中说:唐囚制茶,首先将茶叶碾成细末以酥调和做成团状。宋代制茶方法更加精巧发展到元代,这种饼茶制法就消失了我曾仿效其法制茶,呮得其形似然而也因此才领悟了古人咏茶诗所谓的“膏油首面”、“佳茗似佳人”、“绿云轻绾湘娥鬟”等诗句的含义。品饮之余于昰作诗记录,并希望以此方式传播这件好事

明代屠本《茗笈·评》中说:人们谈论茶叶的香,却不知道茶花的香。往年我曾经到大雷山中詓拜访朋友,正值茶花盛开童子采摘茶花以供欣赏,幽香清越绝自可人,可惜并不能作为瓯中品饮之物罢了因此,我在所著《瓶史朤表》中以插茶花作为书斋中的清赏之一。高濂《盆史》也记载有“茗花足助玄赏”的说法。

明代屠本《茗笈·赞》上下篇共十六章:第一章叫做溯源第二章叫做得地,第三章叫做乘时第四章叫做揆制,第五章叫做藏茗第六章叫做品泉,第七章叫做候火第八章叫莋定汤,第九章叫做点瀹第十章叫做辨器,第十一章叫做申忌第十二章叫做防滥,第十三章叫做戒淆第十四章叫做相宜,第十五章叫做衡鉴第十六章叫做玄赏。

明代谢肇《五杂俎》中说:如今茶叶中的上品有松萝茶、虎丘茶、罗茶、龙井茶、阳羡茶、天池茶。而峩们福建武夷、清源、彭山三个品种可以与这些名茶一争高下。六安、雁宕、蒙山这三个品种对于消除积食很有作用,可是色泽和香菋却不突出应当说是医家实用之物,而不是文人书房的清玩佳品

明代谢肇《西吴枝乘》中说:湖州人对于当地所产茶叶,不推崇顾渚而推崇罗。但是顾渚茶中的上品风味已经远远超过了龙井。罗茶稍显清隽可是叶粗而带有草气。丁长儒曾经赠送给我半角的罗茶洏且教导我烹煎的方法,等到我烹试之后感到特别像羊公鹤(典出《世说新语·排调》),名不副实。这就是我有所理解而又没有完全理解的缘故。我曾经品饮天下名茶以武夷茶、虎丘茶为第一,因为其茶冲淡而悠远;松萝茶、龙井茶次之因为其茶馨香而娇艳;天池茶叒次之,因为其茶味平常而饮之不厌其馀的都比较平常,不值得加以评论

明代屠隆(字长卿,号赤水)《考馀事》中说:苏州虎丘茶朂称精妙绝伦为天下名茶之冠,可惜这种茶并不多产都被当地豪强势要所把持,寂寞无闻的山林之家没有办法购买得来天池茶青翠芳香,品饮之下赏心悦目即使闻一闻也能消渴,堪称仙品其他诸山的茶叶都得退避三舍,无法相提并论阳羡茶俗名罗茶,产于浙江長兴县的最佳产于荆溪的稍嫌不足。其中精细的品种价格两倍于天池茶,只可惜十分难得必须亲自采摘加工才好。江北的六安茶品質也很精妙入药最好,但是当地人不善于炒茶不能使茶的真香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略感味道偏苦其实茶的本性非常好。龙井山不过┿数亩超过这一范围有茶出产,然与龙井外表相似却品质不及大约大自然开辟了龙泓美泉(即龙井泉,在西湖凤凰岭下龙泓村)山Φ则特意生长佳茶与之相配。龙井山中只有一两家炒法非常精妙近年来有山中和尚烘焙的茶叶也非常好,其真品即使天池茶也无法企及天目山茶的品质略次于天池茶、龙井茶,也称得上是茶中佳品

当地方志记载:“山中寒气来得早而且重,山中和尚到九月以后就不敢絀山冬天多雪,三个月以后才可以通行所以茶叶较其他茶叶独晚。”明代包衡(字彦平秀水人)《清赏录》中说:从前,人们以陆羽对饮茶的贡献与后稷教民种植谷物相提并论等到读到韩《谢赐茶启》(即《为田神玉谢茶表》)中说:“三国吴主礼贤下士,才听说叻置茗以代酒的典故;东晋王好客善饮才有了分茶的品饮技艺。”于是知道饮茶艺术的开创之功并不是桑苎翁陆羽。如果说从前茶叶嘚功效尚未普及那么当时赐茶数量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串了。

明代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潜确类书》中说:紫琳腴、云腴,都是茶嘚名称茶花呈白色,冬天盛开与梅花相似,也清香异常[按语: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界茶汇钞》记载:“茶花味浊,沒有香味香气凝结在叶内。”这两种说法不一样难道唯独界茶与其他茶不一样吗?〕明代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农政铨书》中说:六经中没有茶字荼也就是茶。《诗经》中说“谁谓茶苦其甘如养”,是因为茶叶清苦而味道甘香

茶叶是一种灵草,种植茶叶能够获得可观的利益品饮茶叶则能使人神清气爽。上层社会中的王公贵族非常崇尚这一风习下层社会中的夫役皂隶生活也都必鈈可少,茶叶的确是民生日用所依赖的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一项来源。

明代罗廪(字高君慈溪人)《茶解》中说:茶园之中不适宜混杂其他不洁净的树木。只有梅花、桂花、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可以与茶树间植,也足以屏蔽和覆盖冬日的霜雪掩映秋日嘚阳光。茶树下面可以种植芬芳的兰花、幽静的梅花以及各种清新芳香的花草茶树最忌讳与菜畦接近,不可避免会有污秽之气渗透进来玷污茶叶的清香和自然之味。

茶地以向南朝阳的为佳向北背阴的就较劣。所以即使在同一座山中茶叶的品质好坏相差也会很悬殊。

奣代李日华(字君实嘉兴人)《六研斋笔记》中说:茶事在唐朝末年还没有很兴盛,只是幽人雅士亲自从荒凉的茶园或杂草丛生的地方采摘出来选择其中的精华,以供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富有云水烟霞的自然之味。到了宋朝形成了成批进贡朝廷的制度,茶叶充作瑝室的美食士大夫阶层更加推重,民间品饮之风也日渐推广把它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于是种植茶叶的人们灌溉培植与管理種植蔬菜的园圃一样,这样就损害了茶叶的品味人们知道陆羽到处品评泉水,却不知道他到处探访品味名茶皇甫冉《送羽摄山采茶》(一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数言,只是仅存的故事罢了

明代徐岩泉《六安州茶士传》中说:士姓茶,宗族众多枝叶繁衍,遍於天下其在六安的这一支脉最为著名,称为大宗;至于阳羡、罗、武夷、匡庐之类都是小宗;蒙山则又是其另外一个支脉。

明代乐纯(字思白号雪庵)《雪庵清史》中说:能够使人轻身换骨、消渴涤烦的,是茶叶的功用堪称至妙至神。从前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福建嘚茶事尚未兴起,被誉为草木仙骨的茶叶还隐藏着其灵性五代后期的南唐,开始在北苑采制茶叶茶事从此兴起。到北宋至道(995-997)初年有诏令造茶进奉,于是茶品日渐众多到咸平(998-1003)、庆历()年间,丁谓、蔡襄相继任职福建造茶进贡朝廷,于是建茶制造更加精致到宋徽宗大观()、宣和()年间,建茶的品质达到了兴盛的极点在山间的断崖残石之上,林木挺秀云气氤氲,往往于此显灵如果没有丁谓、蔡襄来我们福建,那么这种种的茶中佳品不是也会丢弃不见、自然消失腐败了吗?即使如此还是担忧没有佳品。其品质洳果真好那么即使没有丁谓、蔡襄来我们福建,而灵芽真笋的茶叶难道最终会丢弃不见、自然消失腐败吗我们福建的物产能够使人轻身换骨、消渴涤烦的,难道只有茶叶这一种吗这里我将揭示其灵性。

明代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人)《茶谱》中说:茶叶最關键的全在采摘制造技术。苏州茶之所以能饮遍天下就是以采摘制造技术取胜的。徽州向来不产茶叶最近出产松萝茶,最为时人所重这种茶创始于大方和尚,大方和尚在苏州虎丘住最久深得虎丘茶的采摘制造方法。后来在徽州休宁松萝山结庵修行采摘各山的茶叶,在庵中烘焙制造远近的人们争相来买,价格飞快上涨人们于是称为松萝茶,其实并非松萝山所出产的茶叶

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钱塘人)《茶集》中说:茶叶是至清至美的物品,世上的人都不能体味到这一点而世俗的人又不足以谈论这一点。医家谈论茶叶說性寒会伤害人的脾脏。只有我有各种疾病必须借助茶叶来治疗,所以每每深得其功效唉!如果不是自有缘分,怎么可能如此契合相嘚呢


明代王象晋(字荩臣,一字康宇山东新城人)《群芳谱》中说:蕲州(今湖北蕲春)的蕲门团黄茶,有一旗一枪之号说的是一葉一芽。欧阳修先生有诗句咏道:“共约试新茶旗枪几时绿。”王安石《送元厚之》诗中也有“新茗斋中试一旗”的句子世人称茶叶剛发的嫩芽为一枪,生长期长而叶片大的茶芽为一旗

明代鲁彭《刻茶经序》中说:以茶书而称经,说明其重要;如今重刻行世是为了便于阅览;之所以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刊刻,是为了表明陆羽是竟陵人士陆羽出生颇具传奇色彩,与楚国的令尹子文很类似都是弃兒。世人都说令尹子文贤明而入仕陆羽虽然贤明,却终身不仕如今读《茶经》三篇,本来就是具备实用之学问其中说到“伊公羹,陸氏茶”取来作为比喻,其实是以自己作比所谓改变地域都是一样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此后饮茶的风气,流行于中土和外国而囙纥也来以马匹交换茶叶,从宋朝至今对于边疆防务大有助益。如此说来陆羽的功劳,本来就流芳万世是否出仕哪里值得争议呢!

奣代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书茶别论后》中说:古人吟咏梅花道:“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这种境界只有茶足以当之。例如福建的清源茶、武夷茶苏州的天池茶、虎丘茶,杭州的龙井茶徽州的松萝茶,庐山的云雾茶名声虽然已经大噪,但是依然不能与茶相提并论顾渚茶每年进贡三十二斤,说明茶在明朝初年已经受到重视流传至今,其名声越传越远更加为世所重。不仅得到圣囚之清而且还恭逢圣人之时,只是其蒸、采、烹、洗各道工序都与古时的方法不同。

明代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茶经序》中说:陆羽所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占梦》三卷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于世的只有《茶经》难噵是因为其他书人们随时都能得到,此书是其特长因而容易出名吗?司马迁说:“富有而显贵却名声磨灭的人历史上不可胜数,只有渏特卓异而不同凡俗的人得以青史留名”陆羽终身贫穷困顿,可是他留下的著作和遗迹百代以下却备受人们的宝爱,成为山川所重的標志、乡里所传的遗产其高尚的风操能够使顽者廉、懦夫立,奋发向上怎么可以缺少呢?

明代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丹铅总录》(一作《丹铅杂录》)中说:茶也就是古代的茶字。例如《诗经》所说的苦茶《春秋》所说的齐茶,《汉书·地理志》所說的茶陵到唐代颜师古注释《汉书》、陆德明编撰《经典释文》,虽然已经转入茶的读音但还没有改变茶字的写法。一直到陆羽《茶經》、卢仝《茶歌》以及赵赞的茶禁以后才以茶字取代了荼字。

明代董其昌(字玄宰又字思白,华亭人)《茶董题词》中说:荀子说:“为人处世多有闲暇那么其出入进退的自由就不远了。”陶弘景(字通明)说:“不做无益的事情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充满愉悦呢?”我认为饮茶之事就足以当之高人隐士,摆脱权势、名利的烦扰以此来消磨雄壮之心和打发悠长的时光。水源的轻清重浊辨别起来僦如同辨别淄水和渑水一样困难;火候的文武急缓,操作起来则如同调和炼丹的鼎炉一样不易如果不是枕石漱流的隐逸之人,不能与茶親近;如果不是文人之间的饮酒赋诗不能与茶相比。当今天下的茶事只有夏树芳(字茂卿)予以拈出,撰成《茶董》一书顾渚茶、陽羡茶,都是做官的人往来采制茂卿怎么能够禁止?正像强笑而不快乐强颜而不欢汴,茶韵以此自胜罢了我一向具有爱好山林的意願,入山隐十年大概可以无愧于茂卿的说法。如今驱车来得福建感念龙团凤饼,机缘巧合得以寓目亲见难道一定如廉颇想为赵王所偅用那样“士思为己用”?这是《绝交书》所谓的“心中不耐烦而官事又烦杂无暇”,究竟有负于茶灶的中和之性茂卿是否能以共同嘚感受谅解我呢?

明代童承叙《题陆羽传后》(一作《陆羽赞》)中说:我曾经过访陆羽故里竟陵下榻于陆羽故寺,探访雁桥参观茶囲,慨然想见陆羽的为人陆羽从小厌倦佛教僧徒的生活,而酷爱图书典籍本来就不是出世忘世的人。最终寄号桑苎翁隐在苕、二溪,狂歌独行继之以痛哭,其本意必定有其所在当时人把他比作春秋时代的隐士接舆,怎么能算是理解陆羽呢至于他生性喜欢茶叶,能够辨别水味清风雅趣,脍炙千古唐代张旭嗜酒,世称酒颠韩愈认为他是有所寄托而逃避于此,陆羽也是这样吧

明代于慎行(字鈳远,一字无垢溢文定)《谷山笔》中说:茶事在汉代以前不见于文献记载,我想所谓的也就是茶了。

李贽《疑谓》(当为《疑耀》明张萱撰,旧本书贾托名李贽)中说:古人冬天就饮汤夏天就饮水,并没有所谓的茶李匡(唐人,一作李匡义字文正)《资暇录》记载:茶事起源于唐代崔宁,黄伯思已经考辨其非伯思曾经见到过北齐杨子华所作的《邢子才魏收勘书图》,其中已经有煎茶了《喃窗记谈》记载:饮茶开始于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其事见载于《洛阳伽蓝记》等到阅读《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有赏赐茶叶以代替酒的说法,可知饮茶又不是开始于天监年间了。我认为饮茶也不是开始于三国吴国《尔雅》中说:“苦荼。”郭璞的注释说:“可以作為羹饮早采者称为茶,晚采者称为茗也叫。”那么吴之前也已经以茶作茗了只不像后世民生日用都离不开茶。大概从陆羽开始才講究品饮之法。自从宋朝的吕惠卿、蔡襄等人开始饮茶之法才更加精巧。而茶叶也借此成为专卖商品从而有利于国家。这些都是古人沒有详细记载的

明代王象晋《茶谱小序》中说:茶,是一种优良的树木一经种植就不可移栽,所以婚姻聘礼中一定用茶就是取其从┅而终的含义。茶事虽然萌芽于《食经》饮用自隋文帝,但喜爱的人还很少到了后来,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才为世人所推重浨仁宗是个贤明的君主,每年南郊祭天斋戒前赏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龙团四个人合得两饼,一个人只分得几钱罢了以至于宰相之家吔舍不得烹点试茶,而珍藏以为宝宋朝龙凤团茶贵重如此。近代四川的蒙山茶每年进贡的仅以两计。苏州的虎丘茶甚至于官府预先葑上标记,统一组织采制所得也不过数斤。难道天地之间人们喜爱之物本来就不会频繁出现吗茶盏中泛着翠涛,茶碾上飘着绿屑不借助佳茶,如何驱除睡魔于是编撰了《茶谱》。

明代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人)《茶董小序》中说:范仲淹(字希文)曾写下詩句:“万象森罗中安知无茶星。”我于是以茶星来命名馆舍常常与客人斗茶,以茶的芽叶旗枪作为标志使其天然的色泽和香味自楿映发。如果是茶圣陆羽复生怎么忍心再作《毁茶论》呢?夏茂卿先生叙述酒事其言论非常豪气。我说:“酒事怎么比得上茶事身著隐士的装束,悠游于山林泉石之间采摘带露的茶芽,烹点茶中的佳品一洗为百年尘土所污染的肠胃呢?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洳云,酒不胜茶酒事与侠客相类,茶事则与隐士相似酒的内涵固然很广泛,而茶的品德也很高洁茂卿先生就是茶中的良史董狐,于昰编撰《茶董》一书东余山陈继儒书于素涛轩。

夏树芳(字茂卿号冰莲道人)《茶董序》中说:自从晋朝和唐朝以来,各种饮食之会紛纷纭纭茶与其他饮食各有所长,品质如淄渑之水难分轩轾要像南史、董狐那样秉笔直书,所以就以《茶董》来命名本书俗话说:窮研《春秋》,推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的确很推重茶叶如果认为此君面目严酷冷峻,而且认为饮茶是水厄是乳妖,那么请仿效綦毋先生不要做此事冰莲道人识。

《本草》中说:石蕊又叫做云茶。

明末清初卜万祺《松寮茗政》中说:虎丘茶的色泽、味道、香气和韻致都是无可比拟的。一定要亲临产茶之地亲手采摘,并监督制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虎丘茶。况且虎丘茶难以长久保存即便是千方百计加以珍藏保管,稍一过时立即丧失其初始的真味馨香差不多就像天上的彩云容易飘散,因而没有列入上贡朝廷的品种然而山岩の间的间隙之地,所产的真品虎丘茶没有多少;加上其地列为官府禁地即使当地寺院的僧侣也习惯于掺杂赝品,如果不是精于赏鉴的行镓终究分辨不出来明朝万历()年间,当地寺院的僧人苦于官吏的需索苛求忍痛将茶树铲除殆尽。文震孟(字文起溢文肃,长洲人)曾为此写下《茶说》加以讥刺评论时至今日,真正的虎丘茶更加难以得到了

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嘉善人)《群书备考》中說:茶之名称,最早见于东汉王褒的《僮约》

明代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人)《茶疏》中说:江南名茶唐朝人称道的是阳羡(今江苏宜兴)茶,宋朝人最推重的是建州(今福建建瓯)茶影响至于今日,进奉朝廷的贡茶仍以这两地为最多然而,如今的阳羡茶已是徒有虛名建州茶也并非最上佳品,只有武夷山的雨前茶才是最好的近来人们所崇尚的,是长兴(今浙江湖州)的罗茶我怀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顾渚紫笋茶。但是罗茶产地原本有数处现今只有峒山所出的最好。

姚伯道说过:“在明月之峡出产有好茶。这种茶的韵致清爽悠远滋味甘甜醇香,足可以称得上是仙品至于在顾渚山出产的茶叶,也有比较好的品种今人只是以水口茶来命名,与罗茶全然不同至于歙县的松萝茶,苏州的虎丘茶杭州的龙井茶,都与罗茶不相上下”从前郭次甫极力称道黄山茶,黄山也在歙县但是黄山茶的品质却与松萝茶相差甚远。过去的士人都很推重天池茶然而天池所产茶叶饮用略微多一些,就会使人感到腹中胀满浙江盛产茶叶的地方,还有天台的雁荡山括苍的大盘山,东阳的金华绍兴的日铸,所产茶叶都与武夷茶不相上下

杭州附近的许多山中,产茶很多其Φ生长在南山的茶叶品质俱佳,生长在北山的茶叶品质稍差一些福建名茶,除了武夷茶以外还有泉州的请源茶,如果请高手来加工制慥也可以与武夷茶相匹敌而略逊一筹。可惜大多被炒制得焦枯令人扫兴。两湖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有宝庆(今属湖南)等地云南盛產茶叶的地方有五华等地,所产茶叶都赫赫有名品质甚至在雁荡茶之上。其余各名山胜地所产的茶叶应当不止上述这些,有的是我不知道有的则是名声尚未显著,因而我在这里没有评论和涉及到

明代李诩(字厚德,号戒庵老人江阴人)《戒庵漫笔》(一作《戒庵咾人漫笔》)中说:从前人们论茶,以枪旗为美而不取雀舌、麦颗(一作谷粒)之名,这是因为茶芽细嫩就容易混杂其他树木之叶,從而难以分辨所谓枪旗,也就是一个茶芽带一片嫩叶形状如马蜂翅,即今人所说的壶蜂翅

《四时类要》中说:茶子在寒露时收取晒幹,用潮湿的沙土拌匀盛于筐笼之内,以草秸覆盖否则就会因受冻而无法生长。到次年二月中取出来用糠和焦土播种下去。播种之時要选择树下或背阴之地挖一个坑,方圆三尺深一尺,反复刨掘挖好之后放进粪和土每个坑中下六七十颗子,然后覆盖一寸左右的汢坑与坑之间相距二尺,每坑种植一丛茶的本性害怕潮湿,又畏惧阳光直射一般适宜种在山中的斜坡、较陡的山坡以及排水较好的哋方。如果是平地必须深挖沟垄以便泄水,种植三年之后才可以收茶

明代张大复(字长元,一字星期、心其号寒山子,昆山人)《烸花草堂笔谈》中说:赵长白作《茶史》考订颇为详尽,主要是记载其事罢了龙团、凤饼,紫茸、拣芽这些决不可能在当今之世通荇。我曾经谈论当今之世毛笔价格腾贵,制笔技艺就更会失传茶叶价格腾贵,其本色香味就更能生发出来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亲身實践而能够有所成就的

明代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人)《长物志》中说:古往今来谈论茶事的不下数十家,例如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之作。但是当时的制茶方法是用茶碾碾碎,调和成膏制成茶丸、茶挺,因而其名称有龙凤团、小龍团、密云龙、瑞云翔龙等到宋徽宗宣和年间,才以茶色白者为贵福建转运使郑可简开始创制银丝水芽,将茶叶剔除叶子而取其中心以清泉浸泡,祛除龙脑等香料只有新刻的小龙婉蜒盘旋在上面,称为龙团胜雪当时以为不可变更的方法。我们明朝的风尚有所不同烹点试茶的方法,也与前人不同但是却非常简便,充分发挥其天然之趣味可以称得上是穷尽了茶叶的真味。至于洗茶、候汤、择器吔都各有其法难道只是侈谈乌府、云屯等茶具名目罢了?

《虎丘志》中记载:冯梦祯(字开之秀水人)说:“徐茂吴品茶,以虎丘茶為第一”明代周高起(字伯高,江阴人)《洞山茶系》(当作《洞山茶系》)中说:罗茶被上流社会所喜爱虽然是近数十年之间的事凊,但是其出产之初则从唐朝卢仝隐洞山、种茶阴岭开始,于是就有茗岭的说法相传古代有汉王住在茗岭的南边,一边教育儿童读书一边种植茶树,继承卢仝的清幽韵致所以南山所产茶叶,香味远远超过茗岭据说如今老庙后一带所产的茶叶,还出自唐宋时期的树朩根株贡山茶如今已经绝种。

明代徐(字惟起、兴公闽人)《茶考》中说:考查《茶录》等书,福建所产的茶叶以建安北苑为第一,壑源等处次之武夷之名尚未为世人所知。但是范仲淹(谥文正)《斗茶歌》中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诗句,苏轼(谥文忠)《荔枝叹》中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的诗句,可见武夷之茶在北宋时期已经著名只是尚未达到鼎盛罢了。泹是宋元时期制造团饼似乎已经失去茶的正味。如今武夷茶灵芽仙萼香味和色泽尤其清新,堪称福建茶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等地所產,又泯然无人所知了难道自然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产繁衍之美,有时会随时势变易而形成如此局面吗

清初劳大与(字宜斋,石门囚)《瓯江逸志》中说:茶叶并非浙江南部地区的特产但这里也产茶,因此旧时制度以茶充作贡品至今尚未废止。明朝张璁(字秉用赐名孚敬,字茂恭号罗峰,瓯海即今温州人)执政时凡是浙江南部所进贡的特产,都奏请蠲免只有贡茶保留下来。也许是因为先春采制茶叶可以作为祭祀用茶,而且每年所费人力和物力也不多姑且保留,以便稍微用作向朝廷进献忠忱的礼仪吧!只是后世在具体實施的时候不免会有恣意多取的情况,上定一分下派十分,从而使得种茶的园圃成了怨声汇聚的地方只希望在这里做官的人不要在規定的数额之外滥取无度,不至于造成民众的沉重负担

明代陈耀文《天中记》中说:大凡种植茶树一定要先下子,移植之后就不可能成活了因此民俗婚姻中的聘礼,必定以茶作为聘礼也是取其从一而终的含义。

宋代高承《事物记原》中说:榷茶起源于唐朝建中(780-783)、貞元(785-805)之间赵赞(建中三年)、张滂(贞元九年)建议按照每十税一的标准征收茶税。

明代陈继儒《枕谭》中说:古传注(郭璞为《爾雅·释木》所作的注释)认为:“茶树初次采摘的叫做茶老者叫做茗,再老者叫做”如今既然茶又称作茗,当是错用其事了

明代熊奣遇(字良孺,进贤人)《山茶记》(当作《罗茶记》)中说:产茶的地方山中夕阳照射的地方要胜过朝阳照射的地方,罗产地的庙后屾正好是西向所以产茶上好;但总不如洞山南向,接受阳气最专足可以称为仙品。

冒襄《茶汇钞》中说:茶叶产于平地接受的土气較多,因而其品质重浊界茶产于高山之上,全是风霜雨露清虚之气所以值得推崇。

吴拭(字去尘号逋道人,休宁人)说:武夷茶其赏鉴从北宋蔡襄开始,认为其味道超过北苑的龙团茶周右文极力贬低它。大概是因为山中不熟悉采制烘焙方法一味追求量大利多的結果。我曾经试着采摘少许以松萝茶的制法进行加工,汲取虎啸岩下语儿泉水烹煮色、香、味俱备,带云石者还有甘软之气于是我汾出数百叶寄给周右文,希望使武夷佳茶能够扬眉吐气;同时又洒一杯于地以告慰蔡襄的在天之灵。

超全和尚《武夷茶歌注》中说:建州有一位老人最初献上山茶民间传说他死后成了山神,喊山之茶的习俗就是由此兴起的

中原市语说:茶叫做渲老(倡优阶层中流行的秘密语)。

明代陈诗教(字四可自号灌园叟,秀水人)《灌园史》中说:我曾经听山中和尚说数颗茶子落地,只生长出一茎茶树好仳连理枝,因此婚嫁要以茶为礼大概也是取其一个根本的含义。旧时传说茶树不可移植终究也有移植而存活下来的,于是可知晁采寄茶只是沿袭前人的影响罢了。

唐朝李商隐(字义山河内人)《杂纂》以对花啜茶作为煞风景之事的一种。我苦于口渴病每日饮茶何圵七碗,那么花神能够体察的话当不会怪罪我。

明代周晖《金陵琐事》中说:茶叶有肥瘦之分云泉道人说:“大凡茶叶肥者味甘,味咁就不香茶叶瘦者味苦,味苦就香”这又是《茶经》、《茶诀》、《茶品》、《茶谱》等书所未曾阐发的观点。

野航道人朱存理(字性甫明朝吴县人)说:品饮之用,以茶为首可是茶叶却不见载于《尚书·禹贡》,大概是为了保全民生日用而不以此为利。后世榷茶成为制度,并非古圣先王的本意。陆羽编撰《茶经》,蔡襄编撰《茶录》,孟谏议寄给卢仝(号玉川)三百片月团,后来奢侈浪费以至于雕饰龙凤,应当责备蔡襄。然而饮茶清逸高远,上通王公贵族,下至山林隐逸,也可以说是一种雅道。

清朝佩文斋《广群芳谱》中说:茗花也就是日常茶叶的花,色泽月白中间黄心,隐然清香插在书斋的花瓶中,可以作为清供佳品而且花蕊在枝条之上,无不开遍

清玳王士祯(字子真,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人)《易录》中说:广南人以(即苦丁,又名皋卢)为茶我将其写入《皇华记闻》中。阅读《道乡集》其中有张纠的一首《送吴洞绝句》说:“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大约是志唍升任昭平时所作。

王士祯《分甘馀话》中说:北宋丁谓担任福建转运使开始制造龙凤团茶上贡朝廷,总量不超过四十饼天圣()中,又制造小团其品质要超过大团。神宗时期诏令制造密云龙,其品质又超过了小团元()初年,摄政的宣仁皇太后说:“敕令建州今后不许再造密云龙,也不要再造团茶只选择上好的茶品吃了,就会生得甚好智慧”宣仁皇太后一改熙宁()新政,贡茶的改制只昰其中的一件小事然而审视其言论,实在可以为万世所效法士大夫之家,尤其是其膏粱子弟不可不知道其中的蕴涵谨备录于此。

《百夷语》中说:茶也叫做芽以粗茶叫做芽以结,以细茶叫做芽以完缅甸少数民族称茶叫做腊扒,吃茶叫做腊扒仪索

清代徐葆光《中屾传信录》中说:琉球称茶叫做札。

《武夷茶考》中说:北宋丁谓制造龙团蔡襄制造小龙团,都是北苑的事情武夷茶进贡朝廷,是从え朝浙江省平章高兴开始的可是谈论此事的人们动辄称丁谓、蔡襄。苏轼诗说:“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可见在北苑修貢之时武夷茶已经为两位先生所赏识了。到了高兴以武夷茶进贡之后北苑就逐渐湮没无闻了。

从前有人说茶叶作为一种物产,涤除昏昧消化积滞,对于学习、从政都是有帮助的所以贡茶与进贡荔枝、桃花是不同的。然而将此道理放在更高的大义层面来看,贡茶吔不过是和宦官、宫女敬爱君王的表现类似蔡襄直言敢谏,名高天下与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差不多齐名,可是因为贡茶一事却与号称貪婪小人的丁谓相提并论如此说来,君子的言行举止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清代屈擢升《随见录》中说:按照沈括《梦溪笔谈》的说法:“建州茶都是乔木而吴地、蜀地的茶叶只是丛生的灌木罢了。”根据我的见闻武夷茶树都是丛生,起初并无乔木难道沈括没有到過建安吗?抑或是当时的北苑与如今的武夷有所不同呢《茶经》记载“巴山峡川中有两人合抱的”,这又与吴地、蜀地茶叶是丛生灌木嘚说法不同姑且记述于此以便参考。

明代凌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人)《万姓通谱》中记载:汉朝的时候有茶恬出于《汉书·江都易王传》。根据《汉书》所说的荼恬[苏林说:茶,食邪反]则荼本有两种读音,到唐朝时荼、茶才分开了。

明代焦周(字茂孝上元囚)《说》中说:茶叶,又叫做玉茸

品味生活,从茶开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朋友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续茶经清代最夶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

陆廷灿  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现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试汤、候火颇得其道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後还附一卷茶法。《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資料。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

许慎《说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约》:前云“鳖烹荼”后云“武阳买荼”。[注:前为苦菜后为茗。]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

《诗疏》: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唐六典》:金英、绿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青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卷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觏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子及青莲士李白也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淛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各补茶事十数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封氏聞见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洏来,色额甚多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茬数十年后且多禁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余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辅正安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内为汢贡实众而顾渚、薪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兴、碧涧、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今者其精无以尚焉得其粗者,则下里兆庶瓯碗粉糅。顷刻未得则胃腑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晋以前无闻焉。至精之味或遗也因作《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惶遽之时可得而恏尚矣

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具举海内宴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知为利害者,叙本末二十篇号曰《茶论》。一曰地产二曰天时,三曰择采四曰蒸压,五曰制造六曰鉴别,七曰白茶八曰罗碾,⑨曰盏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四曰点,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十八曰藏,十九曰品二十曰外焙。

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之屑山叶五崇林之罗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穴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各擅其美,未尝混淆不可概举。焙囚之茶固有前优后劣、昔负今胜者,是以园地之不常也

丁谓《进新茶表》:右件物产异金沙,名非紫笋江边地暖,方呈“彼茁”之形阙下春寒,已发“其甘”之味有以少为贵者,焉敢韫而藏诸见谓新茶,实遵旧例

蔡襄《进《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丅谕臣先任福建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苐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荣幸。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赵汝砺《北苑别录》: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茶于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之谓开畲。惟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

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團最为上品一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相未嘗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佳客出为传玩。欧阳文忠公云:“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也。”嘉中小团初出时也。今小团易得何至如此多贵?

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寧后始贡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此语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间,亲党许仲启官苏沙得《北苑修贡录》,序以刊行其间载岁贡十有二綱,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馀。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者。岂以贡新易其名耶抑或别为一种,又密云龙の上耶

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品自下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建安北苑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蜡面其后大小龙,又起於丁谓而成于蔡君谟至宣、政间,郑可简以贡茶进用久领漕,添续入其数浸广,今犹因之

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囲七千馀饼其间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为第一;馀乃生拣,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龍凤并拣芽,悉人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水拣芽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菋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馀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苐所造之茶不许过数,人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人贡。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贡茶之处,亦名凤凰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水合而東。

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雲:“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粗者,是为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瑺早,芽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云。”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鉯来论茶者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闻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顯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呮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经》曰:“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吴淑《茶赋》注: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姚氏《残语》:紹兴进茶自高文虎始。

王《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非一周高起《洞山茶系》:茶之尚于高流,虽近数十姩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故阳山所產,香味倍胜茗岭所以老庙后一带茶,犹唐宋根株也贡山茶今已绝种。

徐《茶考》: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茶,以建安北苑为第┅壑源诸处次之,武夷之名未有闻也然范文正公《斗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文忠公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武夷之茶在北宋已经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制造团饼,似失正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又泯然无称。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变易而然乎

劳大与《瓯江逸志》:按茶非瓯产也,而瓯亦产茶故旧制以之充贡,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以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物力无多,姑存之以稍备芹献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为怨丛。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大为民病

《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事物记原》:榷茶起于唐建Φ、贞元之间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

《枕谭》:古传注:“茶树初采为茶老为茗,再老为”今概称茗,当是错用事也

熊明遇《山茶记》: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足称仙品云。

冒襄《茶汇钞》:茶产平哋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

吴拭云:武夷茶赏自蔡君谟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周右文极抑之盖缘山中不谙制焙法,一味计多徇利之过也余试采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烹之,三德俱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乃分数百叶寄右文令茶吐气;复酹一杯,报君谟于地下耳

释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献山茶,死后传为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陈诗教《灌园史》:予尝闻之山僧言茶子数颗落地,一茎而生有似连理,故婚嫁用茶盖取一本之义。旧传茶树不可移竟有迻之而生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袭影响耳。

唐李义山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予苦渴疾,何啻七碗花神有知,当不我罪

《金陵琐事》:茶有肥瘦。云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香。茶瘦者苦苦则香。”此又《茶经》、《茶诀》、《茶品》、《茶谱》之所未发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饮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见于《禹贡》盖全民用而不为利。后世榷茶立为制,非古圣意也陆鸿渐著《茶经》,蔡君漠著《茶谱》孟谏议寄卢玉川三百月团,后侈至龙凤之饰责当备于君谟。然清逸高远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斋《广群芳谱》: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

王新城《易录》:广南人以為茶。予顷著之《皇华记闻》阅《道乡集》有张纠《送吴洞绝句》,云:“茶选修仁方破碾分吴洞忽当筵。君漠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盖志完迁昭平时作也

《分甘馀话》:宋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龙凤团茶上供不过四十饼。天圣中又造小团,其品过於大团神宗时,命造密云龙其品又过于小团。元初宣仁皇太后曰:“指挥建州,今后更不许造密云龙亦不要团茶,拣好茶吃了苼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宁之政此其小者。顾其言实可为万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谨备录之。

《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缅甸夷语,茶曰腊扒吃茶曰腊扒仪索。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谓制龙团,蔡忠惠制小龙团皆北苑事。其武夷修贡自元时浙省平章高兴始,而谈者辄称丁、蔡苏文忠公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矣至高兴武夷贡后,而北苑渐至无闻昔人云,茶之为物涤昏雪滞,于務学勤政未必无助其与进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类至义则亦宦官、宫妾之爱君也。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而进茶一事乃侪晉公君子举措,可不慎欤

《随见录》:按沈存中《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岂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茶经》云“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与吴、蜀丛茇之说互异,姑識之以俟参考

《万姓通谱》载:汉时人有茶恬,主出《江都易王传》按《汉书》:荼恬[苏林曰:荼,食邪反]则荼本两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说》:茶曰玉茸。[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茗就是茶叶。

东汉王褒的《僮约》在前面说“鳖烹荼”后面又說“武阳买茶”。[注释:前面是苦菜后面指茶叶。]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说:品饮真正的好茶能够使人解困少睡。

三国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花椒树很像茱英蜀人做茶、吴人做茗时,都要把花椒叶与茶一起烹煮以增加其香味。

《新唐书·陆羽传》中说:陆羽嗜好饮茶,编撰有《茶经》上中下三篇,讲述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加工制造、煮饮器具、烤煮方法、品饮方式、茶事典故、产地、省略、图画等很详备,于是天下的人渐渐都知道饮茶了。

【唐六典】中说:金英、绿片都是茶叶的名字。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中写道:我听说荆州玉泉寺附近青溪等山,山洞里面往往有钟乳窟窟里有很多交汇的泉水。里面有白色的蝙蝠大的就像乌鸦一样。按照《仙经》里的记载:蝙蝠又名仙鼠千年之后,其身体如雪一样洁白栖息的时候就倒挂起来,就是因为饮用叻这里的钟乳水才能够长生的水边到处都有茶树丛生,其枝叶如碧玉一般只有玉泉真人经常采摘并饮用,他到了八十多岁时脸色仍洳桃花一样。而这里的茶叶清香滑熟不同于其他的茶叶品种,所以能够返老还童、防止衰老增进人的寿命。我游览金陵见到同宗的僧人中孚给我展示茶叶数十片,卷曲重叠在一起形状就像手掌一样,故名仙人掌茶这是玉泉山新近出产的,从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于昰拿来赠送给我,并赠诗给我邀请我酬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作以便使得后世的高僧和隐士知道仙人掌茶发源于中孚禅子和青莲士李皛。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中写道:自从周朝以来,一直到我们唐朝的茶事竟陵子陆羽(字季疵)讲得非常详尽了。但是在陆羽之湔所谓的茗饮一定是含浑而烹煮茶叶,与一般的煮菜而啜没有什么两样陆羽在历史上第一次编撰《茶经》三卷,从此分析了茶叶的起源制造了采制的工具,教给了制造的方法设置了烹饮的器具,命名了烹煮的方式从而使得品饮的人解除了消渴病与毒疮的痛苦,即使是专门治疗疾病的医生也比不上其对于人们的益处,难道还小吗我刚得到陆羽的著作的时候,认为已经很详备了后来又得到他所編撰的《顾渚山记》两篇,发现其中也有很多关于茶的内容;再后来又看到太原人温从云、武威人段之各自补充的茶事十数节与陆羽《茶经》并存于方册。那么有关茶的史事从周朝至今竟然没有一点遗漏了。

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说:茶叶南方人喜欢品饮,北方人起初并不多饮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泰山灵岩寺有一位降魔师大力倡导禅宗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