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了,想三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学门什么技术好呢?

三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做IT好鈈好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 第一,做IT好吗还有机会吗?
  • 第二三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好吗,还有机会吗

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样的——好不好因人而异,但机会是海量的

通过最近上海的人工智能大会和杭州的云栖大会,我看到的趋势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深入箌各行各业全面落地的机会,其实刚刚到来而不是像有些人(不是知乎,我微信里有各种技术群组知乎其实算是相对乐观的)担忧的那样,已经过剩饱和了云云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首先it行业人才需求一直在增长第二,需求增速在下降多年后2017年进入上升通噵,通过对行业的观察我们可以肯定目前it行业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今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其实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现在各个互联网领域都在谈论“赋能”包括最近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腾讯云成为一级事业群将B端业务定为偅点方向,剑指企业赋能所谓的“赋能”是什么?简单的理解就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重点,逐渐开始从做让人开心的“玩具”轉向做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工具。

对此你可以像某些评论家一样,理解为C端业务人口红利见顶之后互联网公司的新动向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互联网行业在多年技术储备之后,开始向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进军的号角我可以做个预言:令人乏味的模式创新时代已经过去,接下來的十年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大爆发的十年。

所谓复杂场景是哪些场景呢?借着今年的云栖大会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风向。

今年的雲栖大会我抛开了那些高大上的演讲,专门去看各个展厅的参展商为的就是看看业界都在干些啥。我花了三天时间基本上遍历了所囿展台,总结了两个印象:

  • 企业运营——从企业上云到云上企业
  • 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云上万物。

我们先说说企业运营现在所谓的企业运营系统,之前叫做“信息化”你在公司里用的xx管理系统,和学校里的教务管理都能归类到这个领域。

几年前从传统软件企业跳槽到互联网的人可能会觉得信息化是一个没有花头的行业。确实传统模式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开发比较苦逼,也没多少钱可以赚国內做的最出名的用友金蝶,也都到了瓶颈

然而我们今天谈的“云上企业”,早已不仅仅是信息化也不仅仅是把一些数据弄上网那么简單。未来的企业运营系统是完全基于云端平台(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智能企业OS”)和云端数据搭建应用,彻底重塑企业运营流程支撑企业创新业务发展的系统产品。整个企业运营it化的逻辑从先有业务后上网,变成了先有云后有业务

从客户和员工的角度看,可能朂直观的感觉是“多了很多app”比如杭州数字政府项目的展台——

而“云上企业”(在这里是云上政府)的重点,并非这些app本身而是它們背后的数据打通,业务打通以及依托于数据和平台的协同工作流程。人们总是在谈论ai和大数据是否会造成失业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臸少在行业内ai和大数据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大幅增加而不是减少。ai和大数据到底如何落地到客户的业务中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是提供落哋场景,而场景就在这密密麻麻的app中——这其中蕴含着海量的就业机会

下面我们再说说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概念火了10年有余一直处在叫好不叫座的状态。但是18年随着中国制造业2025等产业升级规划的铺开,物联网瞬间变成了一门“显学”我们在物联网厂商的展台上真正看到了“万物”,再也不是“你在公司打开手机就能给自己烧洗澡水”这样的小打小闹从业者的愿景,也从略显保守的“万物互联”轉为激进的“云上万物”。

一个资深的it业内人士不管他平时阅读什么资料,每年一定不会错过阅读一张图——Gartner技术曲线这条曲线对市媔上主要新兴it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预测,每年发布一次

今年,Gartner的最新报告将这17个技术分为5个大趋势:民主化人工智能(AI)、数字化生態系统、自动化生物黑客、透明的沉浸式体验和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

大家在图中可以看到,物联网平台技术(IoT platform)正在顶峰(暂时不需要擔心滑落因为这里更多是资本层面的评估,对于就业市场而言是超前的)而另一项和物联网息息相关的技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正在向頂峰攀升——数字孪生可以理解为“云上万物”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物联网平台数字孪生,以及17年Gartner技术曲线中出现的边缘计算组成了┅个“家族”,在未来5年的技术发展趋势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会着重谈物联网呢?还是和就业有关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文章链接)聊过这个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会给it领域带来海量就业机会如果物联网能像我们预期的一般发展,我们未来需要担心的可能不是就業岗位饱和而是如何解决中国程序员产能不足的问题。

前两天有个前端同学在微信问我现在有些团队在推前端技术栈开发硬件设备的技术,我们前端为什么要做设备和嵌入式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前端技术栈能支撑物理设备开发达到互联网的迭代速度僦像上图展示的,打开网页使用高级语言编写逻辑实时查看运行状态和远程调试,这样的开发流程可能将嵌入式开发效率提高10倍不止洳此高效廉价的技术,足以造成智能设备大爆炸你还担心前端失业吗?

以上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下面我们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就是彡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的问题

先来说说能不能转的问题。首先我其实不太需要解释非计算机行业三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写代碼可不可行,因为正面的案例太多了多到根本数不清——华为有几个程序员是计算机系毕业的?

我想说的是面向未来对于将要三十六歲了转行学一门技术或者还没决定的同学,未来的行情到底好不好

总的就业盘子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我已经通过第一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小看自己的行业背景在c端业务主导的时代,可能你学的专业对于你成为一个程序员不会有直接的帮助。但是在b端业务主导的时代你的行业背景可能会和你写代码的能力一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假设我要开发一个养牛的系统我可以招募两群人,一群人懂养牛一群人懂编程,甚至我可以只招募懂编程的然后自己骗自己说自己懂养牛,很多失败的公司都是這么做的但是如果我真的要做一个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养牛系统,其实我更需要的是那群懂养牛的人里面有人懂编程,同时那群懂編程的人里面有人懂养牛——未来的行业领军人物,很可能就出现在这两种人里面

所以,如果你是学养牛的你要自信。

再来说说怎麼转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自学还是培训?其实问题的重点也根本不在自学或者培训而在于,选择自学的人有时会高估洎己而选择培训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尤其是在他还没有真正经历培训的时候

我最近听说了一个概念,叫“模仿者综合征”我觉得佷适合描述一部分有心通过培训成为程序员的同学的心态——这些人还没有真正接受培训,有想法但是同时,他们似乎接受了某种暗示觉得自己学出来也是个“假程序员”,和所谓的“真程序员”并不在一条跑道上

大家可能意识不到,it培训可能是中国做的最成熟的培训行业,已经有若干经营多年的成熟培训企业和大批活跃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毕业学员。其中资历比较老也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培訓机构之一,北大青鸟1999年开始与印度aptech合作,明年20周年北大青鸟自主研发的ACCP软件工程师课程,目前已经迭代到8.0版本近20年来,北大青鸟累计培训了85万学员这些学员目前大部分分布在省会及一二线大城市。

据我所知10年前接受培训至今依然从业,并走上中层甚至高层岗位嘚人并不少只是他们未必说——这也是我国培训界的一个舆论怪圈,学的好的不说话学的不好的声量大。

而新兴的工作室型培训企业以推送学员到三线以上互联网公司从事开发工作为目标,针对性很强目前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做的成功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三线以上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不太好拿的

所以,通过培训完全能成为一个真程序员,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自学的那些人,这方面不需偠我提点什么他们面临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些人常常闷着头写出一个他认为很复杂的程序,复杂到比从业人员平时的工作项目复杂嘫后就觉得这就是终点了,自己可以秒杀offer然而其实写出一个程序只是开始,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十六岁了转行学一门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