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认为:“圣经有几本虽然是本好经,但被大部分教会给念歪啦 ” ?

原标题:重新阅读两本书:圣经囿几本之书与自然之书

《圣经有几本、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彼得·哈里森 著 张卜天 译

第一章可见的世界与不可见的世界

第一节 物理世堺的扬升

第三节 阅读自然:整体与部分

第四节恢复失去的相似性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和百科全书家

第二节 文本与经验世界

第四节 败坏的文本囷改革的宗教

第五节 字面意义与物质世界

第四章 重新阅读两本书

第一节 《创世记》与历史

第二节 对字面意义的限定:预表论和调适

第四节 終末之事的科学

第二节 神的设计和人的使用

第四节 自然世界与道德秩序

第三节 大洪水和语言变乱

第六节 学习自然的语言

第四章 重新阅读两夲书

一切真正的哲学、论述的技艺和名副其实的科学都包含在《圣经有几本》之中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看到了天堂。

——亨利·沃恩(Henry Vaughan)《暴风雨》

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但我们照他的應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彼得后书》3. 5-13

对《创世记》第一章中摩西的诠释绝不能违反他的历史的其他部分也不能违反聖彼得、先知大卫或任何其他神圣作者对同样问题的讨论。最后也不能违反清楚而无可置疑的科学。因为在涉及自然界的事情上必须經常查阅那一章。

第一节《创世记》与历史

四重诠释方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假定《圣经有几本》是一部统一的文本其中包含着超越时间囷空间的永恒真理。四重意义使释经家能为每一段经文指定某种现在的含义因此,中世纪的诠释学往往使读者看不到这些文本的历史性——而对现代读者而言历史性乃是文本最明显的特征。显然这些文本是在另一个时代、就另外的时间、写给思想世界与我们截然不同嘚读者的。然而对中世纪的读者来说,历史叙事是通过运用更高层次的诠释而变得与自己同时的寓意意义、道德意义、神秘意义都是┅些工具,将《圣经有几本》经由历史时间传递到现在对过去事件的记述本身并无教化意义。只有当相关的寓意被引出来时只有当神學真理变得明显时,文本才会对现在说话随着宗教改革之后出现了新的圣经有几本字面主义,许多经文的首要意义第一次被认为是历史意义现在,《圣经有几本》中叙事段落的意义在于讲述了数百年前或数千年前发生的事情[1]《创世记》中的创世记述曾经为释经家对寓意的想象提供了空间,而现在这些故事的意义在于从字面上真实地描述了过去的事件。作为这种发展的一个例证摩西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从出埃及记的主角变成了“神圣的历史学家”、“历史之父”、一位作家和自然哲学家、一个历史人物他对地球的最初阶段作了事实记录,其意义是历史的而不是比喻的或寓意的。《创世记》的内容引出了新的描述:“创世史”“摩西史”“圣经有几本史”“摩西的创世史”“摩西记录的历史”等等。[2]与此同时人们渐渐以一种典型的现代方式认为,关于推乔治·休斯(George Moses1672)以关于其嶊定作者的传记信息作为开场白——他的家谱、出生地、教育状况、写作年代、写作语言、作品的目的或用处等,这渐渐成为评注的标准模式作者的意图也被认为有助于理解文本的含义。让·勒克莱尔坚持认为“作者的设计对于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非常重要”。[3]对于那些熟悉《圣经有几本》的寓意诠释的人来说这些说法大都非常陌生。教父们认为作者的意图从属于文本的真理。奥古斯丁写道:“神使《圣经有几本》配合后世许多读者的诠释使他们看出种种不同的真理。”[4]撰写《创世记》时摩西可能“只想到了诸多正确诠释中的┅种”。[5]按照传统的奥古斯丁主义诠释模式《圣经有几本》的真理超出了作者单纯的人类动机。[6]对文本的诠释涉及让文本的内容符合真悝这意味着不去猜测作者的意图,不在任何意义上认为文本具有确切含义但如今,作者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这使《圣经有几本》渐漸被固定在历史时间中,并且被当作一份历史资料来使用

对宗教仪式的理解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新的历史意识在Φ世纪的弥撒中,基督与参与者完全是同时代的:神的恩典是当下和有效的弥撒是“面向当下”的。[7]而在早期的教会中圣餐礼有一个末世论的未来指向。对于大多数新教教派来说圣餐礼则是一顿纪念餐,呈现出一个向过去看的、纪念性的面向[8]《奥格斯堡信纲》宣称:“所以设立弥撒,是叫凡领圣餐者的信可以纪念从基督得了什么恩赐并且可以使恐怖的良心得苏醒安慰。因为纪念基督就是纪念他嘚恩赐。”[9]于是在新教的背景下阅读设立圣餐礼的文字就成了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提醒,然而在天主教中它是一种施事话语(performative utterance)。关于聖餐的本质英国国教总是有些态度暧昧,并且不愿否认基督的实际在场但它断言,较为次要的仪式的作用是把个人与历史的过去联系起来根据1536年制订的《十条信纲》(Ten Articles),即圣公会的第一部官方教义洒圣水是为了“让我们纪念洗礼”,圣饼是为了“让我们纪念圣餐禮”圣烛节(2月2日)是为了“让我们纪念灵性之光基督”。[10]这些仪式的意义不在于它们当下的效能而在于能够提醒过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基督和圣徒的形象也只能用来让人想起他们的“历史和行为事迹”。[11]因此仪式活动往往从属于文字记录。《圣经有几本》提供叻脚本让人把它目前见证的那些过去的事件表演出来。

强调《圣经有几本》文本的历史性及其作者的详细情况必定会缩小《圣经有几夲》与其他文献之间的差距。威廉·布拉德肖(William Bradshaw)在17世纪初写道清教徒所采用的圣经有几本诠释程序“只遵循为查明其他文献的含义而使用的一些规则,即用什么语言来写作考察地点的情况,对不同地点进行比较思考哪些是字面义、哪些是转义或比喻义”。[12]英国圣经囿几本校勘学的先驱之一亨利·哈蒙德(Henry Hammond)也坚持认为《圣经有几本》要“用普通手段”来理解,而不是通过“非凡的灵感恩赐”哈蒙德所说的“普通手段”是指“学习、研究、沉思、理性推理、核对地点,查阅初始语言、古代抄本和教父们的阐释等等”。[13]《圣经有幾本》作者的意思“要通过同样或类似的手段来获得其他人的著作也要这样来阐释”。[14]因此虽然读者个人原则上可以自由地确定《圣經有几本》的含义,但他们最好能够自愿服从一套公开、合理、普遍的诠释规则

由于《圣经有几本》与其他古代文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尛,它们之间的差异渐渐被认为更多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本质上的《圣经有几本》不再是含义超出了其人类作者意图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文夲。阅读《圣经有几本》已经不再是一种使读者越过当下进入永恒的仪式行为现在《圣经有几本》启示的辩护者诉诸这样一个论点,即雖然《圣经有几本》与纯粹的人类作品可能涵盖了同一领域的一些内容但在这些领域,它无可比拟地高于世俗作品和其他编年史一样,《旧约》也包含着历史但只有《圣经有几本》中记载的历史才是可靠的。斯蒂林弗利特(Stillingfleet)主教写道“所有其他作品都是黄金与糟粕的混合”,而《圣经有几本》“则是纯粹的黄金、无瑕的钻石、没有斑点的太阳”[15]古文物研究家托马斯·赫恩(Thomas Hearne)坚称,摩西五经的超群之处在于其作者比荷马、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等可敬的作家更古老。[16]约翰·亚伯斯诺特(JohnArbuthnot)断言摩西对创世和大洪水的记载“在智慧和权威性上超越了所有哲学家的记述”。[17]牛顿主义者塞缪尔·克拉克(Samuel Clarke)是当时最著名的英国神学家他写道:“在所有作品中,甚臸是最古老和最有学问的族群的著作只有犹太人的书籍给出了可靠的记述,特别是关于我们这个地球如何变成了现在这种适合居住的状態”[18]戴维·科利尔(DavidCollyer)认为,只有《创世记》包含了“我们关于一千六百多年的世界历史所知道的一切”而蒂莫西·诺思(Timothy Nourse)则认为,《圣经有几本》的独特优点源于这样一些因素——它那古老、朴素而不加修饰的风格不带偏见的陈述,而且是所有其他古代编年史的信息来源[19]就这样,《圣经有几本》渐渐同世俗著作相竞争不过这时大家都承认,《圣经有几本》优越于所有竞争者

这些发展赋予了《圣经有几本》以新的地位,这意味着并非每一段经文都能解读出其道德含义或神学含义如果《圣经有几本》没有明显地——即在字面仩——传达出神学含义或道德含义,那么它就被认为提供了有关历史和地理或者艺术和科学的知识[20]事实上,人们现在认为寓意意义和噵德意义已经在数个世纪里使读者看不到经文中蕴含的历史和科学。在这方面约翰·多恩指出:“以我们后来博学的宗教改革家为榜样,我弃绝这种[寓意]诠释;因为除非我们捍卫和坚持摩西的这卷书是历史的因此可以从字面上来诠释,否则我们就得不到关于创世的任何曆史”[21]如果看看对《创世记》前几章内容更为传统的解读,多恩说法的意义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在现代早期,伊甸园的地形有着前所未囿的意义对于中世纪和教父的释经家来说,伊甸园一直是一个富含心理含义或寓意含义的强大观念——伊甸园因此被置于第三层天、月煷天球或人的心灵中而现在,人们花了大量精力试图确定伊甸园在地球上的位置描述其物理特征。[22]马默杜克·卡佛(Marmaduke Paradise1666)中抱怨说,亞当第一次降临世界的地点是不为人知的因为“过去疏于借地形来查明它,而是用寓意诠释或不相干的荒谬诠释来搪塞”[23]17世纪出版了┅系列书籍,试图与卡佛先生一起弥补这一缺陷这些作品将亚当和夏娃的原居地分别置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塞俄比亚、巴勒斯坦、回归線以下、“美洲山脉附近”和南极等地。[24]伊甸园地理学家的其他信息来自航海大发现哥伦布本人曾经相信,奥里诺科河的清澈水域暗示存在着一个南方大陆块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地球上的伊甸园。[25]然而到了17世纪末大多数神圣地理学家已经决定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或者骷髅地(Calvary)定为最有可能的伊甸园遗址,从而承认伊甸园早已消失[26]我们将在最后一章看到,对伊甸园和堕落作这种字面解读将为科学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动机

挪亚洪水的故事也得到了类似的处理。金口约翰曾在公元4世纪写道:“大洪水的故倳是一个象征其细节比喻未来的事物。”在教父们看来方舟主要是教会的象征,方舟中的那些人注定会得救而不在里面的人则注定會灭亡。洪水代表泛滥的激情带来死亡和毁灭,或者代表洗礼的洁净之水[27]即使是方舟的尺寸和结构也有精确的象征含义。方舟的三层囿时代表地球、天空和深渊有时代表教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有时代表信、望、爱有时代表挪亚的三个儿子。[28]方舟的物理比例也启发了類似的诠释:宽五十肘象征五旬节的五十天;高三十肘,象征耶稣生命的三十年;长三百肘(分成六个五十肘)象征地球的六个时代。[29]奥古斯丁和安布罗斯声称方舟的比例与人体比例相同。[30]到了17世纪曾在整个中世纪引出诸多富有成效的寓意解读的这个大洪水故事的細节变得与更世俗的科学问题和后勤学问题有关。水从哪里来最终又去了哪里?大洪水导致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现代人会好奇,如何能将这么多即将被淹没的生物保存在一个具有如此尺寸的容器中呢[31]此外还有,这艘船是如何建造的如何航行的?挪亚用什么方式收集貨物食物储存在哪里?狐狸和家禽是如何分开的诚然,《圣经有几本》的一些读者认为这些经文都以隐喻的方式指向了当代的事件泹对于更为世俗和保守的17世纪读者而言,这些叙事渐渐有了现实意义因为它们引发了科学问题和宇宙论问题,或者为可以算作“科学”嘚问题提供了知识

[6]12世纪的一些学校里,作者们已经受到了重视彼得·阿贝拉尔在其关于波菲利、波埃修和亚里士多德的评注的开篇就說:“波菲利的意图[intentio]是……”,“亚里士多德的意图、主题[materia]和目的[finalis

1991) pp. 253-60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将意味着被路德从《标准注解》中精心提取出來的单纯的《圣经有几本》文字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新权威的注解所包围因此,清教徒所钟爱的《日内瓦圣经有几本》伴随着大量旁注然而,这些注解的权威性并非来自于教会而是来自于一门新的独立的诠释学科,它是从人文主义者的工作中产生的

446-8. 对这个故事嘚寓意解读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它得到了彼得书信作者的批准(I Peter 3.20Matthew Mackaile的解读依赖于越来越不合时宜的小宇宙和类比的观念。

}

知是非、辨正邪的村民不少但基层组织本身的治理涣散,为正邪难分的农村教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其未来影响尚待观察。

  在苏北D村调查家庭教会完全是个偶嘫。

  进村的第三天下午被访者因有急事,突然结束离开4个人闲来无事,就随机找村民聊天一个叫潘梅的妇女在家门口没说几句,便讲起了信教经历

  潘梅以前患有鼻窦炎,每当病情发作便会头疼有时甚至全身不舒服。潘梅先后去了县市多家大医院反复治療也无效果。一嫂子知晓此事便向她传扬信教好处。既然患难的人都进了教会且看起来不错天天吃药打针无论花多少钱也不见效,信┅下不要钱的耶稣为什么不可以呢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潘梅进了教会积极参加教会活动,她感觉身体好了些混沌的心理产生了對宗教的好感。2005年潘梅家计紧张,她就托人在南京找了家工厂收拾妥当后准备第二天出发。没想到出门那天家里养的8只鸭子突然趴丅,任凭怎么驱赶都站不起来这些鸭子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为何她只是决定暂不信教就出了事她突然间感觉到对神不忠的莫名恐惧。

  那天刚好是周三教会照例要做祷告,她赶紧到教会祷告并忏悔希望神不要怪罪她的鸭子。等她祷告回来家里鸭子竟然正常,她認为神在对她警示自己不该出去打工,于是就留下来更热烈地信教,现在她已是MZ教会的负责人

  D村还有很多或者因病因贫和天灾囚祸信教,或者是因祈求家人平安而信教的故事当然也有特殊原因,如MZ组有个妇女第一胎生了女儿,她极其想要生个儿子邻居就劝她到教会祷告,没想到后来果然生个儿子她觉得这个儿子是神的恩赐,专门定制一面锦旗送到教会不仅逢人就夸儿子的“天命”,而苴也进了教会且带上4岁的女儿。

  信教的故事林林总总信教的主体却是妇女和老人,据知情人透露MZ组有70%~80%的人都信教,上了年纪的囚70%~80%的人都去教会。说是教会D村除一家稍微正规外,其他3个较大的都是家庭教会还有很多小型家庭教会。现在D村不少妇女老人都养成進教会的习惯家人(包括自己)身体不好的,家庭矛盾不休的现实生活受挫的,都会到教会洗涤内心念念经、做做祷告。

  受村庄信敎氛围的影响教会扩张速度很快,现在20~30岁的人也会信教他们平时去南方打工,一到节假日回来都会去教会祷告。家家信教的后果是有些小孩很早就受教义濡染,心智成熟后就成为笃信的教徒村民也极易将生活本身迷信化,对奇迹或变故进行神化解释

  有个30多歲的教徒“做见证”时说,她年轻时曾一度困惑和迷茫乡村路灯为了节约,平时都不开有天晚上她走夜路,突然路灯全部亮了顿时眼前一片光明,她坚信是神的指示带她走出光明,勇往直前

  该教徒的“见证”很神奇。从生活常识来说她应该是受到挫折,然後经过自我反思和沉淀逐渐强大并拥抱现实的。她却用一次奇迹来说明收获的心灵平静让那些正在痛苦中的年轻人看到了信教的好处。正是各种“做见证”及相互交流让那些人相信神的存在是真实的,只有神能保佑实现愿望、治愈创伤

 教会的发展与纷争

  D村是普通的农业型村庄,在村的人多是386199部队村民主要靠打工和种田来谋生。对于在村的老弱妇孺来说公共文化生活的缺乏实在是件要命的事。

  有老人反映说在家里待久了,不仅浑身疼痛还会憋屈和烦闷。但去村里走走又为无人可聊天、无地可坐下而失落,还是要无奈地回家D村的红白喜事上也会有歌舞和小曲,但那些露肩膀、露肚脐甚至有淫歌艳舞露天表演,尚有羞耻感的妇女老人不屑观看

  如果说因病因贫信教只是一时之需的话,因精神寂寞和生活不确定性带来的信教则更为广泛要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不仅需要物質配备还需要理念引导。D村的一些教会为了吸引信众发展自己,上演了各种教会分裂的故事

  D村最早信教的人叫刘祥,他今年71岁信教40多年。开始信教是因为妻子失去理智说哭就哭,说笑就笑有时说见到了鬼。刘在亲戚的介绍下偷偷陪妻子信教,不久刘自巳也信教了,开始他们还偶有聚会

  D村所在的S县于1950年成立“三自”教会,在各乡镇片区有负责人50人以下不设教堂,只设立祈祷组联系点凭借执着的信念、灵活的策略及秘密的机制,刘祥度过了艰难时期1988年国家恢复宗教信仰自由,S县的地下教会打着“三自”的名义暗地里传播S县统计的全县信徒有10万人,其实还有很多教会没有上报我们在D村调查的4个教会只是规模较大,还有一些分散流动的聚会点只有刘祥的教会经过上级认可。

  刘祥1988年到邻村学习那里有个20多人的教会,因为对负责人的脾气、做事看不惯另外,刘觉得负责囚讲授的不合真理(其实是刘与负责人争夺领导权失败)一个月后他就回家,随后在ZX组找到另一个教会教会发展到30多人时,“奉献”开始增多遂设立会计、保管员,当时经常有撬“奉献”箱偷钱的情况没过多久该教会宣告解散。刘说“教会要有好名声,要有好行为私自克扣发展不久”,他又回家呆了几个月本村有教徒鼓动办教会,刘就在家里搞教徒聚会第一个安息日时有十多人。几个月后邻村的村长批块地给刘祥,主要是他的家属信教请求村长支持教会活动。刘祥就鼓励信徒“奉献”和家属捐赠很快集资上来7000多元并盖起3間房屋。

  因为有正规场所又有村长支持,刘祥的教会发展很快刘祥为了扩大影响,积极支持村庄公共事务还帮忙村里做宣传。茬农业税时代村里下达任务,刘要求信徒带头交赢得村干部赞誉。不久他又找到村里,要了些土地用于扩建给地的是个小组长,怹说基督教教人向善,拥护地方治理信教是件好事。新建成的教堂花去3万元可容纳100多人,信徒们“奉献”几千元剩下的钱除开找囚捐款,刘祥先垫一些并四处借钱当然,剩余的费用也是从后来的“奉献”中补偿

  从刘祥的信教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刘信嘚并不是“三自”教会,否则他在大集体时期可进入正规教堂,按照国家对宗教的定义除了“三自”教会,其他教会不合政策要求其发展也是受排斥的。改革开放后家庭教会崛起刘祥的信教活动从地下转为地上,并于1993年得到宗教部门的批准主要是他所从事传教活動正常,且规模比较大

  刘祥也按照“三自”教会的组织模式设立堂委、传道员、领唱员等。他的教会后来也出现分裂主要是教会內部争夺权力,然后一批人出走成立新的教会,前后有两批人自立门户总共带走100多人。分裂的教会相互不来往刘祥说,“忠诚的信徒拉也拉不走,就算出去了也会再回来不会去别的教会,要是去了其他的教会神不会保佑他的”。MZ组有个从刘祥那分离出的教会通过堂委的不懈努力,很快聚集起来30多人负责人用大家“奉献”的钱买个老房子。不过也是同样的问题,堂委之间有矛盾又有分赃鈈均的问题,该教会再次出现分裂

  除了刘祥的教会得到认可,分离出的教会再也没能“合法化”D村的教会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想絀多种方式其中之一是集资建教堂。刘祥最自豪之处在于他的教堂及设备全是教徒的“奉献”,教堂每年还向县“三自”交300元宗教局交300元。他的教会有100多信徒每年的“奉献”就有1万多元。

  其他教会就没那么幸运虽然有负责人说,“大家做祷告感激神,给点錢没有金额限定,凭内心随便给问人要钱,就信得不真了”但一个MZ教会的教徒说,“进了教会不交钱不行,不然他们会教育你,你这病是神保佑好的应该交钱感谢神。还说要是有点偏差,神就不会保佑你生病是因为信的不到位,‘奉献’得不到位”

  烸到年底的时候,打工的人回来教堂也会暗示要“奉献”,每次至少要20~30元

  村民对教会邪教化的认识是从不断的“奉献”开始的,囿些老婆婆本就家庭困难她们省吃俭用,每次聚会都要5块、10块的奉献甚至会偷家里钱,家属因此很反对觉得教会在骗钱蒙人。有的敎会信徒不稳定有人信了一段时间就不再去,与教会要求奉献有很大关系

  D村有个教徒后来退出主要缘于奉献。他说“信教的每佽聚会都要带钱去,就是骗钱的没钱不让你去。什么好事都说是神在保佑有病上医院治好了,也认为是神治好的到教会去放鞭,感謝神说如果教会不保佑他,病就治不好他们挨家做工作,劝人去求神说神能保佑一家平安。实际神在哪里?也看不到交钱就是骗人”。

  虽然刘祥强调信邪教的人不在教堂,都在家里说什么神会到处跑,他们只会将人拉到家里传教是“关门教”。但曾是刘祥敎友也曾在他教会活动过的钱梅,于7年前与全能神搅和在了一起她曾经帮全能神信徒印册子。她的侄子发现了宣传册告诉了刘祥,劉祥遂向上级部门举报县牧区领导的处理是,撕了相关的文本材料并找钱梅谈话,看她态度不错就把她放回去。钱回去后又走上原蕗她把一部分书籍私藏了起来,被传道员徐洋发现并打电话举报。徐洋原来也在刘祥的教会他是个有才的年轻人,与教会堂委产生矛盾就转到钱的教会做传道员,钱梅又表示自己悔改了向当地的宗教领导人写了保证书,一些全能神教徒也不再去活动但上级堂委偠求该教会重组时,但钱梅不服与分离者打起来,说破坏她的教会D村书记出来安抚说,以后支持她的教会有机会就批地建教堂。此倳才算告一段落

  刘祥辩解说,“钱梅不是带头传教的是被人诱惑的,人的智慧不一样信仰不一样,还是她信得不真如果拿圣經有几本教育她,她就知道错了”但有教徒告诉我们说,教会分裂看起来是正邪之分假基督教传的是歪道,但实质上是为了争权上唎中的徐洋举报,与内部权力争夺有关虽然公安机构很重视打击邪教,但要抓邪教徒并不是易事常常是教会头目之争,才会带来举报囷发现只有天天看圣经有几本,体会很深的堂委才能分辨邪教只听不看的人很容易上当。

  真正的邪教如果不“地上化”很难发現证据,主要是其活动极其隐秘他们做礼拜的仪式是:

  (1)信徒进教堂后朝西跪下,做祷告相当于一次精神洗礼,让信徒们的心安宁丅来聆听神的教诲,祷告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几分钟;

  (2)找个地方坐下,集体唱诗由领唱员带着大家一起唱,印有专门的册子大概歭续一个小时;

  (3)祷告,大家都跪下来向神念祷告词;

  (4)做见证以及奉献感受到神恩的信徒们向神奉献。信徒在奉献之前向大家陈述自巳所蒙受的神恩如神保佑度过了难关,给了自己何种启示;

  (5)布道、传道者引经据典给大家解读圣经有几本,并通过现实生活引导教育大家布道过程持续一个小时;

  (6)再次做祷告,礼拜结束

  教会的活动很不公开,不接受上级监督也少与其他教会交流,做见证環节极易神化信教或者再迷信化有时甚至会邪教化。另外讲解的圣经有几本本身,也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引导性容易滋生邪教生长空間,上述的将奉献与信仰挂钩也易敛财对于那些不识字、资历浅的教徒来说,很难觉察出传教的真伪他们又因现实困境,急于获得保佑而信教因此很容易被邪教鼓动,误入歧途

  D村的邪教组织除宣扬反动思想,也有发展教徒的任务发展到一定教徒后有回扣,初始信邪教者还会得点化妆品有些人因此没日没夜地传教,被他们鼓动的人不顾农业生产平时到处流窜,长期不回家带来的是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如果真信上邪教陷进去很难出来,只有被打击的命运

  教会也会偶尔“地上化”。2012年底正是社会上流传的“世界末日”到来时间,D村有些神秘的教会开始活跃他们散发小册子,到处给人讲“世界末日”说“现在是国度时代,不是耶稣时代”得益于民众的举报,派出所抓捕了一个邪教小头目自此之后,有些教会更加隐秘化不仅不再公开传教,而且聚会也很神秘

  正规教會有宗教管理。居于高位的是基督是信徒每天祷告的对象,是公认的唯一神但是神在天上,不能与所有信徒都进行沟通就要通过人間代表——牧师来实现。S县基督教有三大教派:长老会、耶稣教会、神造会全县仅有一个王姓牧师,他负责全县教务;牧师之下是长老總共有40人左右,分布在各个片区长老管“三务”,即财务、事务、教务;执事管后勤;传道者不计其数每个点都有1~2个,全县480个批准堂点

  一般情况下,一个教会的堂委有5个人组成分别是组长、副组长和3个成员,堂委被教徒统称为“教会工作人员”堂委一般年龄较大,信教时间长正规的教会老中青结合,年轻堂委受神学院培养堂委的角色分为神圣、世俗两种,世俗角色负责教会财务管理、教会建設以及环境卫生等工作;神圣角色即传播福音专门传播福音的人称为传道者,每个教会都有1-2个领唱员

  刘祥的教会名义上归县“三自”教会统一管理,但“三自”教会对农村教会的业务指导很少对家庭教会更是难以甄别管理。刘祥的教会虽然与“三自”教会源流有别但在被纳入县统一管理后,传道的人都要经过县“三自”培训半个月一般是长老、牧师、执事讲,有专门的讲义信徒们所说的某人信邪教,主要是依据上级的圣经有几本讲解县里一年来审查2~3次,除开检查教堂的设施设备和宣传材料还有就是教育堂委自觉抵制邪教。D村所在的乡镇有个片长经常到县三自开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刘祥作为教堂负责人,经信徒选举后需经过片长同意确认

  除了對批准教会管理的表面化,县“三自”对农村教会支持也不多教会维护及运转开支主要靠教徒奉献完成。2012年县“三自”要盖“合一堂”要求下面的堂点要向县里做奉献,缴纳金额依情况而定刘祥的教会100多人,向上级奉献了18000元这笔资金来源于信徒的早年奉献。MZ组的家庭教会有30多人虽然没有经过批准,也积极缴纳3000元他们想借此被上级认可。有些家庭教会趁机宣扬自己鼓动教徒多奉献并从中聚敛民財,有个负责人不久就盖起了两层小楼

  需要说明的是,“三自”教会本来是政治性极强的组织但在重宗教管理和社会稳定的当下,对地下不正规教会正规化并进行一些监督然后从堂委中选出相关负责人,只要有能力、有文化、有名声都能往上晋升甚至可以进入縣“三自”委员会,这表明基督教的政治内涵及管理方式正在出现转型在治理大于政治的前提下,只能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来保证農村教会正常化。但政治与治理本就一体两面、相辅相承缺失了政治的治理,其治理绩效及合法性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S县“三自”對农村教会的教义指导及物质支持很是松懈则农村教会极易被外来宗教势力所渗透,也极易因内部权力斗争及财政问题走上邪路

  D村所在的当地公安部门,倒是很重视邪教治理只要有人举报且证据确凿,公安干警会很快抓捕在灵灵教猖狂的2~3年前,公安部门抓捕过┅些邪教人员也会找被认证的农村教会开会,要求他们发现情况立刻汇报并沿街宣传提醒村民提防邪教。但没人举报没有证据,民警也无法行动

  有的堂委会在正规教堂里传播歪理邪说以谋私利,有的干脆组建家庭教会骗老人妇女入教然后从事邪教活动。我们茬D村调查的教会每个都说自己是真基督教,又说分裂与邪教人员的存在有关曾经不太政治正确的地下教会,在社会开放后逐渐地上化牵扯出的邪教问题不断,异教人员丛生至于组织化强、隐密性高的相关教会,更易滋生邪教因子

  D村有的教会接受上级组织指导,并且从上级教会那里获得资金援助他们不与其他教会掺和在一起。我们在湖北孝感调查发现有的教会一方面回避政府审查,另一方媔对周围教会进行考察以确定是否属于同一个教派。如果属于同一教派和同一管理团队可相互往来如果属于同一教派但不是同一管理團队就只能去听道,如果不属于一个教派的就不能去听道更不能参加他们的活动。

  我们通过熟人介绍与教会头目接触由教徒领着參加他们的聚会活动,这时候有上级头目就过来询问我们是谁介绍过来,过来做什么没过多久,又有头目打过来几个电话对我们的身份进行确认。第一次访谈较为顺利等我们想再访谈教会成员时,却直接遭到了拒绝再怎么澄清和解释都没有用,主要是上级头目后來嘱咐教徒要秘密而该教会所在组织,不仅受到国外资金支持能力和觉悟较高的人,还会被送到国外进修学习

  宗教部门的管理松懈只是问题之一,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缺位影响更大我们在鄂东南农村调查时,发现4个村干部只有一个在家其他几个都会外出打工,村干部不是不知道地下教会发展情况但他抱怨说,上级只发枪不给子弹,我们能做什么呢现在也没出啥事,只能等以后有情况再說而我们访谈当地统战委员,发现他对农村宗教情况知之甚少现在乡镇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他的主要业务也变成了招商引资本職工作变成了上传下达和被动应付。

  我们在鄂中农村调查时有村干部抱怨说,现在连村干部换届选举村民都不愿过来参与,说谁當干部都一样服务与我无关,群众代表会议更难开起来现在是“金钱社会”,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村里抓经济,对邻居和村情尐有关心从下至上的民情反应渠道中断。现在国家又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只有相关教会公开行动且影响村庄公共秩序,村里才会向上举報并采取行动否则,介入太多被说成迫害教徒怎么弄呢

  D村一个党组长感慨说,现在基层党建还不如基督教搞得好只是在年关的時候,村书记召集所有在村党员开一次会议总结今年一年的功与过,同时慰问一下老党员基层党建已然弱化,群众代表会议更少召开从下至上的民情反应渠道中断。

 教会充斥的农村未来

  在调查行将结束的那天我们采访了一位60多岁的老党员。他不无忧虑地说到處都有教会,有病不去医院求神保佑,有的本来小病硬是给拖成死病。教会发展教徒挨家挨户做工作,一天到晚找我老伴进行各種传教活动。我老伴身体不好肚子里长了肿瘤,差一点命都送掉了我送她到医院,检查出肿瘤做完手术就好了,之后再劝她也不信神能把她的肿瘤拿掉?可惜的是,老党员的经历及告诫在村庄中并不占主流

  有个不信教的村民说,村里基督教派太多他也分不清哪个正哪个邪,自己平时又忙是否信教以后再说。我们还在为他的半信半疑庆幸时没想到他继续说,母亲在世的时候经常有人来劝,她后来又患了胃癌有时还伤风感冒,劝的人就更多了说是祷告一下就好。身体不好了有人说能保你平安,保你不死你能不信吗?哬况还有人经常说信教的好处。

  知是非、辨正邪的村民不少但基层组织本身的治理涣散,为正邪难分的农村教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間其未来影响尚待观察。

  原载《文化纵横》2014年第5期原标题为《苏北农村教会的田野调查》,文章有删节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小石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有几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