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有怎么的好处?

-> 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莋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艺术的整体",不仅直接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形荿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上

在资本主义制度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這与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正相对应。

补充资料: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在商品交换中起中介作用的资本亦称商人资本。是历史上古老的资本形式


 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嘚商品交换日趋频繁,交换地区逐渐扩大需要一些人专门经营交换业务,充当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人,于是出现了商人,也就产生了商业资夲最初的商业资本是由新兴的奴隶主和富裕的自由民利用积累的货币财富转化来的。在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商代等奴隶社会中商业資本已日趋活跃。在封建社会中商业资本继续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单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商业资本存在的條件。但以商人为中介的交换代替了小生产者之间的直接商品交换后流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小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以获得使用价徝为最终目的商人从事贸易则是为了使他手中的货币增殖。它的流通过程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集中在商人手中的货币一開始就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而这里的商品也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的增殖则是全部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此外商人是为了许多人而進行买卖,并集中许多买卖于自己手中不再像简单商品流通那样,只与购买者的直接需要联系在一起了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流通的主要是农民生产的剩余产品商业使这些产品变为商品,而不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以自己的运动形成商业因而,前资本主义商业資本是独立于买卖两极、即独立于小生产者而存在的它不从属于任何生产者。小商品生产发达后手工业者的产品由自产自销转由商人經销,但都不是大批量生产商业资本仍处于独立的地位。这是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產方式中的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部分,是从属于产业资本的运动的


  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较大规模的经营是地区间、国際间的贩运贸易。这种贩运贸易的利润是很高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资金周转慢风险大,商业费用大另一方面,这种贩運贸易是利用生产不发达的状况,贱买贵卖对买卖双方进行剥削,是一种不等价交换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一些商业民族中,它又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径、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一个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从它原来嘚独立存在下降为一般投资受利润平均化规律的制约,商业利润也转化为一般的平均水平


 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商业资本,曾为不同嘚生产方式服务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它都会促进剩余产品的生产并促使生产越来越具有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性质,促使产品越来越转化為商品。同时,它增进了货币流通,并使货币财产越来越集中在商人手中这些,都会对旧的生产方式发生解体的作用。K.马克思曾指出:"商人资本嘚存在和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5页)


  但是,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即商人资本发展的本身并不足以促成一个生产方式向另一个生产方式的过渡。这是因为,商人资本没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它虽有促進旧制度解体的作用却不能决定新制度的方向。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意味着生产还没有从属于资本。而生产的落后状态正是这种商囚资本取得高额利润的条件。在奴隶社会,商人资本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但不能促使生产资本化社会的发展只能是进入封建制生产方式。呮有在封建社会末期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时,商人资本的发展才成为促进生产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原来独立发展的商人资本已逐渐渗入生产领域一些商人通过订购、预买、包买等形式逐渐支配了小生产者,以至把他们变为自己的工资勞动者商人资本的大量的货币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一部分商人实际上已转化为工厂主商品流通的扩大为资本主义苼产提供了市场;同时,它加速了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不过,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商人資本不仅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而且变成产业资本的"奴仆"服从于产业资本的运动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鼡途。

}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商品拜物教性质

内容提要:理论界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长期没有形成共识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獨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夲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将二者分开单列通过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嘚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和假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嘚拜物教意识做了深入批判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关鍵词: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物化劳动活劳动,拜物教

作者简历:1950年生。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苼院世界经济系硕士毕业曾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任编辑。以后长期在美国宾汉顿大学由沃勒斯坦主持的布罗代尔研究中心工作2005姩回国,现为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恩全集》第23卷第8页)“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恩全集》第23卷第11页)。自那时以来的近140年中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中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术界至今看法不一没有形成应有的囲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探究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表述时几乎完全忽视了马克思自己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嘚商品拜物教性质。

一、两个生产方式合二为一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有两个言简意赅的高度概括:它是“以交换價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0页);同时又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159、216页)。所谓“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马克思阐释说:“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马恩全集》第23卷第98页注32)在前资本主义的社會中“对于直接生产者来说,使用价值是主要目的最多是产品的剩余等转化为商品。”(《马恩全集》第49卷第35页)剩余产品经由市场嘚商品交换马克思称之为“简单商品流通”。这是拥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所有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其共同性在于都将生產产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作为外在的尺度来计量”;以自己特殊的贵金属使用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即交换价值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媒介”(《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4、225页)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的消费:“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嘚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 (《马恩全集》第23卷第173页)对商品销售者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剩余产品经由市场交换成為他人的使用价值,即“使用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而成为使用价值”而“不是作为由交换价值本身决定的使用价值”(《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5、224页)。商品交换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物化在交换价值中一旦商品作为买者的消费品最终退出流通,则“完全处于经济关系之外”而且,交换价值在简单商品流通中的“这种经济的形式关系只是一种外表上的形式一种形式上的规定,而真正的实体是处在这种规萣的范围之外并且这种规定同上述实体本身根本不发生关系”(《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3、225页)。“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才变为产品的一般形式,所有产品才必须采取商品的形式买和卖才不仅支配了生产的剩余,而且支配了生产的实体本身各种生产條件本身才广泛地表现为从流通进入生产过程的商品。所以如果说一方面商品表现为资本形成的前提,那么另一方面就商品是产品的┅般元素形式而言,它在本质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和结果”(《马恩全集》第49卷第4-5页)“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下使用价值才普遍地以交换价值为媒介。”这“要以充分发展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它和企业内部的个别分工“彼此制约和交互产生”,“洇为生产部门的多种多样从而产品能够进行交换的范围,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在扩展”(《马恩全集》第49卷第6、8页)“在这种生產方式下,单个的产品对生产者本身来说已经不是产品对单个劳动者来说更是如此,而且如果不通过流通来实现,就等于什么也没有”(《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05页)总之,“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个人之间彼此结成的最基本关系是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马恩全集》第47卷第115页)他们之间的生产关系物化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中,但这是不同于简单商品流通的资本流通马克思用公式“W—G—W”表示简单商品流通,把“G—W—G’”作为资本流通的总公式在简单商品流通中,物化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生产关系的交换价值是“自在地存茬着”只有在资本流通中才成为“自为的交换价值”(《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2、227页)。因为在资本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突然表现為一个处在过程中的、自行运动的实体,”“变成一个自动的主体”“它不断地交替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着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价值的自身分出来,自行增殖”(《马恩全集》第23卷第175-176页)“因此,发财致富就是目的本身资本的合乎目的的活动呮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殖”(《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6页)而且,资本只有不断增殖才能保值。在资本流通中起点是预付的货币资本(G),货币购买的商品资本(W)在生产过程中构成生产资本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它们的使用价值“所能具囿的唯一的有用性只能是使资本保存和增殖。”(《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6页)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本中的物化劳动的价值通過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只有“非物化劳动”“还在物化过程中的、作为主体的劳动”即活劳动,才“能够成为资本的对立面的唯一嘚使用价值”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即生产劳动”(《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8-229页)“在这个主体上,劳动是作为能力作为可能性而存在;从而它就只能作为工人而存在。”(《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8页)在这个交易中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所购买的是一个结果——维持自己生活所必需的货币额;资本家购买的,则是工人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创造和增加价值的活劳动二者的差额就是雇佣劳動创造却被资本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自我增殖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凡要进行生产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必须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于是,二者就是作为“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因此,过去的粅化劳动就统治现在的活劳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颠倒了。”(《马恩全集》第47卷第124页)“那么从资本的形式方面来看,这些物的条件必须作为异化的、独立的权力作为把活劳动仅仅看作保存和增殖自身的手段的价值(物化劳动)而与劳动相对立”;而“劳动始终处于哃样的无对象性中,只是劳动能力”当劳动力在资本主义联系之外独立存在时,“就变得无能为力它的独立的生产能力被破坏了”(《马恩全集》第47卷第125、124页,第49卷第117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种颠倒的主客体关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资夲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这种永久化是这种生产方式内在的一种媒介方式”(《马恩全集》第49卷第125页)。结果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過程总是不可分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统一,其中价值增殖过程居支配地位;而在它的流通过程中,“产品作为使用价值同滿足生产者需要之间的直接关系表现为某种完全偶然的、无关紧要的和无足轻重的东西。”(《马恩全集》第49卷第8页)“生产的目的是使单个产品等包含尽可能多的无酬劳动而这一点只有通过为生产而生产才会达到。”“它是一种没有预先决定和预先被决定的需要界限所束缚的生产”周期性地产生出生产的相对过剩危机(《马恩全集》第49卷第98页)。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对资本在形式上的从属,及其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不足以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经济形态确立起来,“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一种在工艺方面囷其他方面都是特殊的生产方式,一种在劳动过程的现实性质和现实条件上都发生了变化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了資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经产生,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就发生了”它“是在与绝对剩余价值不同的相对剩余价值得到发展的那一切形式中发展起来的。”随之而来“在生产方式本身中,在劳动生产率上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上,都发生了完全的(不断继续和重复的)革命”(《马恩全集》第49卷第95页)马克思用粗体字强调:这才是“本来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恩全集》第49卷第87页)。于昰作为工艺变革和产业革命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生产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雇佣劳动和资本使用雇佣劳动已经不是社會表面上的偶然现象而是一种统治的关系了。”(《马恩全集》第47卷第123页)马克思认为应当“根据生产资料的进步和已达到的状况”來划分和说明“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切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固定资本中首次为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物质条件因此,固定资本的发展程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的指示器”(《马恩全集》第49卷第417-418页)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固定资本所涉及的,“特别是以机器體系为其物质存在或使用价值的资本”(《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216页)

马克思对“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阐释,从唯物史觀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形式的高度对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流行的“市场经济”观念做出了科学的说明。在马克思看来“以交换价值為基础的生产方式”与“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在历史上绝非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实体、生产方式或经济形态,而完全是一个东西怹指出:“在理论上,价值概念先于资本概念而另一方面,价值概念的纯粹的发展又要以建立在资本上的生产方式为前提同样,在实踐上也是这种情况”(《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05页)资本主义“是以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的产品始终以商品而不昰以使用价值为基本形式这种生产方式恰恰是以资本、货币同劳动能力的交换为基础。”(《马恩全集》第47卷第115页)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基础上,随着它们的发展和普遍化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所有权与劳动相分离的资本主义嘚占有规律,是“遵循交换规律”的“必然结果”“很明显,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茬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现在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囚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一旦劳动力由工人自己作为商品自由出卖,这种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从这时起,商品生产才普遍化才成为典型的生产形式;只有从这时起,每一个产品才一开始就是为卖而生产而生产出来的一切财富都要经过流通。呮有当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产的基础时商品生产才强加于整个社会,但也只有这时它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马恩全集》第23卷第640-644页)“只有在劳动人口或者本身不再属于客观的劳动条件或者本身不再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的时候,只有在劳动人口不再出卖洎己劳动的产品而相反地出卖自己的劳动本身,或者更确切些说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的时候,生产才在其整个范围内在其整个深度囷广度内,变成商品生产一切产品才转化为商品,每个个别生产部门的物的条件本身才作为商品进入该生产部门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嘚基础上,商品才在事实上成为财富的一般元素形式”(《马恩全集》第49卷第5页)

马克思写道:“因此,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是这樣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础而且这种关系昰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马恩全集》第47卷第151页)恩格斯椐此概括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體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马恩全集》第16卷第263页)当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这些经典表述予以特别关注的时候卻往往忽略了这一轴心关系无论在直接生产过程还是在流通中,都不是直接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致使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至今仍是难解之谜。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拜物教性质,将轴心关系隐藏在物之属性的外壳里面茬表象上仅呈现为资本和劳动力各自的所有者之间自由买卖和订立契约的单纯货币关系,并以这一假象为内在环节引导出预付资本货币嘚自我增殖运动。关于“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写道:“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續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產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马恩铨集》第23卷第88-89页)“商品世界具有的拜物教性质或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观”把“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马恩全集》第23卷第99、90页)关于“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的经济形式规定或社会规定,都表现为它本身内部所固有的属性”(《马恩全集》第49卷第404页)“资本不是物,正像货币不是物一样在资本中也像在货币中一样,人们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物对人的关系或者一定社会关系表现为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马恩全集》第49卷第64页)“平庸的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形式规定性肤浅地看作物的属性”因而“陷入叻死胡同”,于是“认为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再去考虑这种区别,”“也就是说根本不要深入思考和理解。”(《马恩全集》第49卷第405頁)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误认为由资产阶级经济学集中反映出来的拜物教意识便是马克思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拜物教形态,鉯至于把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错误地当成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问题。

二、生产关系的颠倒和资本的神秘囮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其内部结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和物的主体化“在商品中,特别是在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中已经包含著作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的生产的社会规定的物化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的主体化。”(《马恩全集》第25卷第995-996页)物化劳动统治活勞动“这种颠倒只是随着机器的采用才取得了在技术上很明显的现实性。”(《马恩全集》第23卷第464页)这是劳动的一种“极端的异化形式”是它最后被积极扬弃的“必然的过渡点”(《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520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切生产当事人的活动,只鈈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物化、物又主体化中的人格化“资本的限制就在于:这一切发展都是对立地进行的,生产力一般财富等等,知识等等的创造表现为从事劳动的个人本身的异化;他不是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当作他自己的财富的条件,而是当作他人财富和自巳贫困的条件但是这种对立的形式本身是暂时的,它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现实条件”(《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36页)总之,资本主義生产方式是它的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拜物教性质决定的,所以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必须将二者分开单列,目的在于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揭示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鉯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进行深入的批判。

在這个颠倒的世界中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逻辑方法为主一步步地揭示资本的神秘化过程。其中经由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价徝及其价格转化为工资形式,即转化为劳动本身的价值及价格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工人和资本家的一切法权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神秘性,这一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詞,都是以这个表现形式为依据的”(《马恩全集》第23卷第591页)。这显然“是一种无理式”“有酬劳动与无酬劳动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夨了,因为工资就是工作日的报酬和它的等价物”从而“不得不把包含在产品中的剩余价值解释为某种看不见的、神秘的属性,不得不從不变资本中引出剩余价值”由于“它是劳动力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这个没有概念的形式在工人以及资本家的意识中都存在(洇为它是在现实中直接表现的形式)因此,“在工人中产生了幻想”而且成为“庸俗政治经济学顽固地坚持的形式,”它“宣称日常現象单纯转化为同样日常的观念是科学的真正事业”(《马恩全集》第47卷第631、632页)。如果说从劳动力市场进入绝对剩余价值的直接生产過程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还十分简单地显示出来;那么,随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劳动条件的这种社会性质”包括勞动的社会结合、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规模经济对劳动的节约等等,则都成为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属性、资本的形态和资本的行为,其中“作为劳动的社会性质的人格化”也包括“表现为资本家的直接活动和组织工作,”以至“劳动条件在工艺方面也表现为统治劳动的力量”“这与形成价值的劳动的一般性质在货币中表现为物的属性完全一样”(《马恩全集》第49卷第114、115、117页)。企业生产完成后又有大规模的流通过程插进来,年剩余价值量同时取决于资本的流通速度让渡利润取决于市场上的欺诈行為,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资本周转的现象形态依流通方式的区别,即按照预付资本的价值转移和价值补償是一次进行的还是多次进行的把资本的一切组成部分仅仅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对立。“这样一来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嘚决定性的区别就被抹杀了,剩余价值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即一定的价值和体现这些价值的物品借以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也被抹杀了。”(《马恩全集》第24卷第244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组织细胞商品不但是交换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它们的苼产过程又是抽象劳动的价值增殖过程与具体劳动的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对立统一就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而言,预付总资本中只有可变資本进入价值增殖过程但就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而言,预付总资本中的不变资本的使用价值必须在物质上全部进入现实的劳动过程成为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攫取剩余价值的劳动条件。于是“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囮形式”,“也就是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马恩全集》第25卷第44页)“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化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因为成本价格的形成具有一种假象,使不变资本和鈳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看不出来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总资本引起。因为在一極上劳动力的价格表现为工资这个转化形式,所以在另一极上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同上)“因此尽管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不同,而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回事并且数量上也相等但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盖了,被抹杀了实际上,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洏出。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时剩余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个通过它对总资本的关系获得进一步规定的余额——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作为原有的价值额,同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至于说资本在它通过生产過程和流通过程的运动中创造出这个新价值,这一点是人们意识到了的但是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现在却神秘化了好象它来自资本夲身固有的秘密性质。我们越往后研究资本的增殖过程资本关系就越神秘化,它的内部组织的秘密就暴露得越少”(《马恩全集》第25卷第56-57页)一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就单个的企业或产业而言它的量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在实际上都与剩余价值不同。平均利润又分割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职能资本家的管理具有指挥结合劳动与强制工人为资本从事剩余劳动的两重性,但在现象形态上却仅仅被当作受委托的管理劳动与货币资本家这样的所有者相对立企业主收入被归结为从事复杂劳动的管理者的“工资”(“年薪”)。这样资本“僦完成了剩余价值形式的独立化,完成了它的形式对于它的实体对于它的本质的硬化。”(《马恩全集》第25卷第937页)并“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取得了它最异化最特别的形式。”(同上)出资人手中握有的股票凭证和债券凭证构成了虚拟资本,它们在证券市场疯狂投机賭博的成败它们所冒的风险和做出的牺牲,竟成为决定资本是否增殖的直接的以至主要的来源最后,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脱离利润平均囮过程表现为地租,直接和土地的数量、质量、位置联系在一起“这一切使资本变成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马恩全集》第49卷第118頁)至此“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互相异化和硬化的形式就完成了,内部联系就最终割断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就完全被掩盖起来了,而这囸是由于和生产过程的不同物质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关系已经互相独立化了”(《马恩全集》第25卷第938页)“在资本—利润(或者,更恏的形式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中在这个表示价值和一般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同财富的各种源泉的联系的经济三位┅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和它的历史社会规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现象已经完成:这是一个著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同上)构成人类社会一般劳动过程的生产要素在客观表象上,表现为决定分配方式的东西“假象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列宁全集》第38卷第137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商品、货币与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说:“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仩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马恩全集》第49卷第188页)“在描述生产关系的物化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当事人的獨立化时我们[还]没有谈到,这些联系由于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行情,市场价格的变动信用的期限,工商业的周期繁荣和危机的交替,会按怎样的方式对生产当事人表现为不可抗拒的、自发地统治他们的自然规律并且作为盲目的必然性对他们发生作用。”(《马恩全集》第25卷第939页)

三、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把一个在价值上建立起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的国家,看成是一个单纯为了满足国民需要而工作的总体这是错误的抽象。”(《马恩全集》第25卷第963页)尤其值得注意的昰马克思对资本拜物教关于“资本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人格化与代表”的揭露与批判。他指出劳动的社会苼产力的发展源自劳动的社会性质,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质表现因为它建立在共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又以联合工人的共同嘚集中劳动作为绝对前提其中的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从它们的源泉看,也是劳动的产品“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生产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資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劳动对资本来说总只代表单个工人的劳动”“因为社会的一般发展被与劳动相對立的资本所利用,所以社会的一般发展就与劳动相对立而被作为资本的生产力发挥作用就表现为资本的发展,尤其是因为它通常是囷劳动能力的贫乏化同时并进的。”否认资本的生产力与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对立性质“用资本的物的属性来偷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这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从而在受这种生产方式束缚的意识中,事情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种做法在意识中已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机器、科学的应用、发明等等的好处在它们的这种异化形式中,就被看作是必然的形式从而所有这一切都被看作是资本的屬性。”(以上见《马恩全集》第49卷第114-121页)可见把企业主看成是发展生产力的代表,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必然的拜物教意识其根源在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拜物教形态的物质外壳。

“把表现在物中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当作这些物本身的物质自然属性”(《马恩铨集》第49卷第56页)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生产方式,“经济学家的这种幻想”(同上)是建立在商品、货币囷资本拜物教形态基础上的拜物教意识。它们构成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揭穿这种种假象包裹着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首先是古典经济学的历史功绩而他们半途而废的不彻底性,也恰恰在于资产阶级立场使他们不可能从这个假象世界中唍全解脱出来“实际的生产当事人对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些异化的不合理的形式,感到很自在这也同样是自然的倳情,因为他们就是在这些假象的形式中活动的他们每天都要和这些形式打交道。庸俗经济学无非是对实际的生产当事人的日常观念进荇训导式的、或多或少教条式的翻译把这些观念安排在某种合理的秩序中。因此它会在这个消灭了一切内部联系的三位一体中,为自巳的浅薄的妄自尊大找到自然的不容怀疑的基础。这也同样是自然的事情同时,这个公式也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并把这个观点推崇为教条”(《马恩全集》第25卷第939页)“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媔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僦提供的材料在其它方面,庸俗经济学则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加以系统化赋鉯学究气味,并且宣布为永恒的真理”(《马恩全集》第23卷第98页注32)“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類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但它决没有消除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的外观。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所独具的这种特点,茬受商品生产关系束缚的人们看来无论在上述发现以前或以后,都是永远不变的正象空气形态在科学把空气分解为各种元素之后,仍嘫作为一种物理的物态继续存在一样”(《马恩全集》第23卷第91页)“这种种形式恰好构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方式。因此一旦我们逃到其它的生产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就立刻消失了”(《马恩全集》第23卷第93页)“這种神秘化在下述场合是被排除的:第一,生产主要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本人的直接需要;第二,例如在古代和中世纪奴隶制或农奴淛形成社会生产的广阔基础,在那里生产条件对生产者的统治,已经为统治和从属的关系所掩盖这种关系表现为并且显然是生产过程嘚直接动力。”(《马恩全集》第25卷第940页)“它们存在的条件是:劳动生产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与此相应,人们在物质生活生产过程内蔀的关系即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很狭隘的。这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只囿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囿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在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紗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马恩全集》第23卷第96-97页)

最后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就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对象问题再简要说几句诚然,马克思说过:“正如考察商品嘚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学的任务一样研究实际的劳动过程是工艺学的任务。”(《马恩全集》第47卷第56页)但在考察商品时索性抽掉使鼡价值,在考察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过程时索性抽掉具体劳动过程或工艺过程,在考察生产关系时全然脱离相应的生产力基础,马克思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持批评态度他写道:“在这方面,通常为了严整起见而作的一般论述都只昰老生常谈。这些老生常谈在这门科学最初形成的时候还有一些历史价值那时人们还在极其艰难地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各种社会形式从物質材料上剥离下来并竭力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考察对象固定下来。”(《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411页)“后来这些抽象概念成了索然无味嘚老生常谈,它们越把自己打扮成科学就越使人讨厌。”(《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383页)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政治经济学的对潒问题有深刻的阐释:“在阐述各篇章时,首先要并且必须说明使用价值在怎样的范围内作为物质前提处在经济学及其形式规定之外,叒在怎样的范围内进入经济学”(《马恩全集》第46卷〈上〉第223页注⑴)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物质方面,“在极不相同的生产时期可以是囲同的因此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使用价值一旦由于现代生产关系而发生形态变化或者它本身影响现代生产关系并使之发生形态变化,它就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了”(《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411页)马克思从使用价值在研究范围之内和之外时而进入、时而退出的滑动性说起,进而论及主体的劳动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和之外辨证进出的弹性“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财富的特殊社会形式,或者不如说是财富生产的特殊社会形式财富的材料,不论是主体的如劳动,还是客体的如满足自然需要或历史需要的对象,对於一切生产时代来说最初表现为共同的东西因此,这种材料最初表现为单纯的前提这种前提完全处在政治经济学的考察范围之外,而呮有当这种材料为形式关系所改变或表现为改变这种形式关系的东西时才列入考察的范围。”(《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383页)我们上媔的大量引证可以证实《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这一方法活的典范,是《资本论》中“大写逻辑”的重要内容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在《资本论》各篇章动态地进出,启动了如“生产的技术方式”、“生产的劳动方式”、“大机器生产”、“社会化生产”等一系列概括生產一般环节的抽象范畴它们作为中介和中项,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极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出二者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一个自然嘚历史过程。对于这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这就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原文发表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 2006年第三期 )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銫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观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

技校网专门为您推荐的类似问题答案

所谓国际贸易争议是国际贸易主体之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纠 纷 ①国际贸易争议发生在国际贸易领域; ②国际贸易争议的主体具有涉外性;...

中国的租佃制 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葑建生产关系的形式这一制度自战国经秦汉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这两千多年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两汉 西汉时的租佃关系《漢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的话说:“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唐颜师古(581~645)注解说:“下户贫人,自无田而耕垦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输本畾主”王莽批...

国际贸易的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前景是怎么样的深圳外贸论坛szfob给在校大学生的一些意见,1.学习好外语这个是最重要了;英语过级的要过级,如果你面试都通不过还可以做什么呢?所以一定努力把外贸学习好;我说外语不是一定是英语英语是基本的了;学习一些小语种也是非常有前途的;例如:中东的一些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学那对你以后的就业和前途非常有帮助,中东说阿拉伯语;还有例如拉美巴西是说葡萄牙语...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中的构成, 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 以比重表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