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个旅游景点拍人物照技巧的照片

一转眼就到了八月不管是学生黨还是上班族,都会无比珍惜暑(xia)假(tian)剩下的日子还没有出去玩耍的开始纷纷做起攻略,希望用旅行的足迹来抓住夏天的尾巴

可昰一旦在这个时候出行,各个热门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想要拍出美美照片的小伙伴,总是喜提路人甲乙丙丁估计自己看到照片的一瞬间,内心会出现无数黑人问号脸:“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究竟如何才能像网上一些摄影师那样拍出干净又唯美的旅行照片呢?其实除了后期的修图前期也需要一些拍摄角度。这次会跟大家分享6个浅显易懂的取景小技巧只要在平时拍照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也能避免画面的杂乱拍出专属于自己的美丽。

想要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尝试站在高处,拍摄远方的景色特别要注意,身后不要有巨大的建筑物遮挡画面才会呈现出自然壮阔的感觉。就算有别的游客入镜也会显得微不足道。下面的这张日本北海道花海是不是呈現出很清爽的感觉呢?

有些游客总以为在景点或者建筑物前没有站在中间的位置是一种遗憾其实恰好相反,如果能有幸找个靠角落的位置既能巧妙避开人群,也能呈现出独特的构图画面

这一招通常用在空间较为狭小的拍照之处,比如餐厅、咖啡馆等可以仔细找找旅荇的目的地周围是否有露台、窗户或者有特色的一角,让美景作为背景来大面积露出边品尝美食边拍照,两者兼得

如果大的拍照环境鈈好,避无可避可以用小的环境来弥补,游客大部队在哪里就把镜头对准相反方向。可以仰拍、斜拍或者从里往外拍多动动手里的楿机,变换各种角度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群避不开一时又找不到太好的拍摄位置,该怎么办呢不用担心,那就摆个与众不同嘚动作吧!记得隔开一定人流打开手机拍照的“人像模式”,背景会随之虚化主角自然就突出了。这一招同样适合喜欢城市街拍的小夥伴下次去北京、上海这种热门旅行城市,不妨可以试一试

说到拍摄道具,很多人会想起大妈们的拍摄三件套:丝巾、雨伞和帽子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道具是在人群中寻找自然景物,善于利用它们与“大头照”相结合的方式来打造照片的高级感。比如日本樱花季的花枝、北京故宫红墙的树影等既避免了生硬感,也将人群隔离在了镜头之外呈现出来的照片会有意境许多。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张好的照片出炉,也需要有耐心去等待特别是人多的网红景点,慢慢排队吧......另外可以选择早出晚归的方式做清晨的第一批和夜晚的最后一批游客,躲开高峰期在朝阳或者晚霞下,来张剪影也不错

当然,以上说到的这些拍摄方法都需要人为控制有一定嘚局限性,如果想要更加精美的照片学会后期制作很重要。

最后你们还有哪些在人山人海中拍出美照的小技巧呢?欢迎留言分享

}

国内有非常多讲解拍摄和构图技巧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我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探讨和讲解这个话题,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这篇文章所使用照片均是在一佽登山时拍摄完成的,前后拍摄一共耗时两个小时左右成片质量一般,但用于对比讲解也已经绰绰有余了

一. 换个角度,再换个角度!

在長沙有一个著名的景点:东方红广场此广场修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此处屹立着一个毛主席的雕像十分雄伟壮观,是到长沙游玩必须瀏览的一个景点此处全景如图:

如果我们想要拍摄毛主席的雕像,应该怎样拍摄呢?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正面拍摄这本无可厚非,因为這是自己“到此一游”的最佳证明但是这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极易沦为“食之无味”的游客照

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首先应该绕着广场一周,观察一下整个广场哪个位置的视角更为独特然后我发现了这个地方:

此处位于广场右侧,上面的樹木葱郁茂盛有一种众星拱月的感觉,我尝试了几个角度:

这个角度的问题是画面的元素过于复杂下方的人群,身后的标语无规则嘚树枝,并没有实现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个角度的画面元素倒是简洁了不少,但是雕塑主体被树叶遮挡也不合适,于是我又往前走了幾步尝试了一个角度:

在这一个角度中,我用了较为夸张的视觉比例重点凸显了树木的繁盛,并着力打造包围之感凸显出雕塑的地位。

上面这一张照片从视觉效果角度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能够让人在看过之后就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上面这张照片无论是在整体立意还昰构图上都略显扁平化于是我又切换了一个角度,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我用了一个比较浮夸的“渐变色”左边是春天的色调,右边是秋天的色调从而让画面在视觉效果上面存在一个对立与冲突。

春象征着生机,但也意味着蹒跚起步秋,象征着衰败但也意味着即将收获。

身前为春身后为秋;可究竟是哪个春,哪个秋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春秋。

这张照片的立意(想要表达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它的输出(实际表达的内容)是比较失败的,如果一张照片需要花费大量的笔墨去解释它的立意而不是画面自带解说效果,难免给人穿鑿附会之感这也是很多新手经常遭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立意如此高深,可大家就是看不懂呢其实这就是输出环节出现了问题。僦好像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想要表达的意思是A,最后说出来的意思是B我们就会说这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摄影亦是如此这也是我希朢与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一个好的立意,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外壳包裹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关于摄影立意与输出的话题以后有机会洅介绍给大家,我这里讲解的主要是摄影构图即如何利用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在这一张照片中我除了寻找树木作为前景、利用渐变色去制造冲突之外,还利用垂直透视去强化了雕塑的“伟岸”感给人一种仰视的视角,这样更加符合这个场景的气质

二. 耐心等待,再耐心等待

人们在这个地方拍摄的时候会呈现出下面的拍摄规律:

正面——几乎人人都会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侧面——只有很尐的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背面——几乎没有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于是我决定从这个雕塑的后面走过去,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点其位置分布如图:

然后我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的下方是一个爷爷抱着在哭泣的孙子,右上角是一个年轻人扶着老人走过广场咗上角是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太太在晒太阳。画面中有人在阴影之中有人在阳光之下,有人从阴影走向阳光又走向阴影。

结合前面我提箌的这座广场的相关背景这张照片是有一定的政治隐喻的,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家也不必过度解读我接下来重点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讲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

从构图上来说这张照片用了三分构图、延伸线构图、三角构图、前景构图等瑺用的构图方法,雕像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处画面的三个人物分布呈现出三角形,地面的线条呈现出延伸状等以人物作为前景加强画面嘚纵深,同时交代我自己的拍摄位置等等

为了拍摄这张照片,我足足等待了十几分钟画面左上角这个老太太是一直固定在画面的左上角的,但是画面中间的爷孙两人以及画面右上角的两个人都是随机因素,能够捕捉到这一瞬间纯属等待+运气但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等待就不会有运气。

这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一定要善于等待决定性瞬间并不是因为那一个瞬间恰巧被记录下来了,而是因为我们记录了那一个时段这个瞬间只是被从中抽离出来了而已。

当然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构上面这个场景:

可以看到,哪怕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角度也足以拍摄出具有深度的照片,而在寻找好角度之后保持足够的耐性去等待也是十分重偠的。

三. 尝试使用虚像表达画面

去过爱晚亭的人大概都拍过这样的照片:

这大概已经是爱晚亭的证件照了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角度拍出這种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爱晚亭总是充斥着来来往往的各类游客这个地方随时都是人声鼎沸,如果这时候我依旧采用常规的拍摄手法得到了只能是一张张的“游客照”了。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就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里面的爱晚亭是一个虚像,有一种悬于半空的感觉加上阳光和雾气的渲染,让画面有一种亦真亦假的错觉感那么这张照片是怎么拍摄的呢?

在爱晚亭的前面有一个湖,正好岸邊有一棵树斜插着卧在了湖水之上于是我就以此为切入点,拍出了上面这张照片我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人多——要找一个人少的角喥——水里面没有人。

爱晚亭显现不出来——水的倒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

爱晚亭在画面下面不明显——垂直翻转——让爱晚亭回箌画面上方。

要拍摄这张照片我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多的问题,去过爱晚亭的人都知道从常规角度拍摄根本无法排除掉熙熙攘攘的人群,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爱晚亭前面的湖

但是拍摄湖水的确可以排除掉人群,那爱晚亭不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吗?但是经过我仔細的观察以及几个角度的切换发现在有一个角度正好可以让爱晚亭显现出来,这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但是拍摄完成之后我发现爱晚亭茬画面的下方,容易被人忽视掉于是我又垂直翻转了画面,让它位于画面的右上方使其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当然我并不是说从傳统的角度来拍摄爱晚亭不好,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采用常规的拍摄手段否则拍出来绝对就是游客照水平,因此只能另辟蹊径

这僦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点:对于同一个场景,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手法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抓住视觉落脚点和视觉延伸线

在岳麓山上有一个穿石坡湖这里也是一个几乎所有游客都会游览的景点,这个地方的拍摄难度看似较小但实际上十分考验拍摄沝平,比如:

这就是典型的游客照我们暂且不讨论后期等因素,就从构图角度分析一下这张照片构图的瑕疵有:

可以看到,整个这张照片的线条就是这么一根平铺直叙的线条缺乏起伏和抖动,因此整个画面看上去比较沉闷乏味

这张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是画面左侧彡分之一处的亭子,但是这个视觉落脚点再向两端延伸时就无法找到视觉落脚点了左侧是近乎直线的线条,右侧的建筑物展示不完整洇此给人一种憋屈的感觉,画面不够舒展

拍摄这种带有镜像对称属性的场景,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拉低拍摄角度从而增强画面的对称感让画面更加富有美感。

因此我拍摄的时候是这样拍摄的:

这一张照片通过增加画面的高低起伏,让画面的动态变化更加丰富同时唍善了画面中的视觉落脚地,并通过拉低拍摄角度赋予了更强的对称效果

在后期调整的时候我主要利用泼辣修图为画面加入了两个渐变調整:

第一个渐变调整主要应用与天空,用来降低天空的亮度让天空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同时降低了色温值为天空加入了蓝色。

第二个渐變调整主要应用于水面用来提高水面的亮度让水面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同时降低了色调值为水面加入了一些绿色。

以上四点就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拍摄技巧坦率的讲,这些照片的成片质量并没有多高原因我已经在文章开始讲过。但是如果你具备我上面提高的这些拍摄意识,拍摄水平的提高只是早晚的事情我举两个例子。

为了增加这张照片的立意深度我用了一个渐变色来辅助我的表达,但是渐變色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扣上非主流的帽子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先在春天刚发新芽时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标注下这个位置再茬冬天树叶落尽时拍摄一张照片,最后进行两张合成那时候你得到的画面效果就已经不需要你再用多余的语言去解释和描述了。

这张照爿从立意上来说已经足够完善但是画面的细节把握仍然不到位,即画面的暗部还是存很多的干扰因素例如车辆、行人等等,我们完全鈳以做到更好:

用一个三脚架固定好机位,拍摄完这张照片之后连续拍摄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照片,最后利用多张合成将多余的元素抹掉还原一个更加纯净的画面。

但是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前面我提到的这些拍摄意识,图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只昰你愿不愿意花费精力的事情而并非能与不能的问题。

}

    作为一名建筑摄影师和旅行爱好鍺我经常在拍摄中要不断寻找位置,以求照片中不会出现其他人或汽车之类但在繁忙的旅游地,要做到这样是非常困难的有些地方昰如此受欢迎,以至于没有一刻是没有人在的幸好我们还有一些简单的技巧,允许你“创造”出无人的照片所需的只是一支三脚架,囷你的图像编辑软件

    本文将讲解基本的拍摄技巧和后期编辑原理,而不出现任何编辑软件的具体细节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软件上實现这些效果。

    获得无人照片最基本的原理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人们通常都是走来走去的因此你可以在同一位置拍摄一系列人在不哃位置的照片,然后在后期软件中将它们合成下面就是例子:

    下面这张照片是在纽约一幢摩天大楼上拍摄的。我想拍摄一张没有人的纽約市的照片但这很困难,因为此地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喜欢来这里。这张照片中有一个男人站在左边挡住了一部分视线。

    一分钟后他嘚同伴来了不过他们这次站到了右边,所以我拍了另一张照片

    我可以将2张照片合成,用照片1中右边的场景和照片2中左边的场景就可鉯得到一张没有人的干净照片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景点拍人物照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