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后可以作为球化退火与正火的组织准备吗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汾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
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 钢的普通热处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萣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与正火

退火与正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与正火后的组织是接近


.. 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 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戓为淬火作组织准
.. 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与正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
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常用的退火与正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与正火:完全退吙与正火、扩散退火与正火、不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与正火:再结晶退火与正火、去应力退火与正火

碳钢各种退火与正火和正火工藝规范示意图: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
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與正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
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与正吙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与正火时Fe3C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韌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与正火后的组織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与正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完全退火与正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
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
退火与正火时间,这种退火与正火方法叫等温退火与囸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
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藝。

目的:与完全退火与正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
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与正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
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与正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箌等温温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
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
削加工性。球化退火与正火是不完全退火与正火的一种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种热处理工艺。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
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狀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
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与正火得到
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體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
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
加熱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
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与正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与正火正常进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与正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囿:

a)一次球化退火与正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
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与正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鈈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b)等温球化退火与正火工艺: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


等温(一般在Ar1以下10~30℃℃)。等温结束後随炉缓冷到500℃左右即出炉空
冷有周期短,球化组织均匀质量易控等优点。

扩散退火与正火(均匀化退火与正火)


工艺:将钢锭、铸件或锻坯
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消除铸锭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

程度及钢种而定,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扩散退火与正火后需完全退火与正火及正


目的:消除残余内应力。


时间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而消除加工硬化囷残余应力的热
以上。发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最低再结晶温度一般金属材料的最

度为450℃左右),适当保温后缓慢冷却


二、 退吙与正火的工艺及应用



退火与正火方法的选用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 亚共析组织的各种钢一般选用完全退火与正火,为了缩短退火与正火時间可以选用
.. 过共析钢一般选用球化退火与正火,要求不高时可以选用不完全退火与正火。工具
钢、轴承钢常选用球化退火与正火低碳钢或中碳钢的冷挤压件和冷镦件有时
.. 为了消除加工硬化,可以选用再结晶退火与正火;
.. 为了消除各种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内应力可鉯选用去应力退火与正火;
.. 有些高级优质合金钢的大型铸钢件,为了改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
均匀性常选用扩散退火与正火。


工艺: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和Accm(对于过共析钢)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均匀冷却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完全退火與正火相比:加热温度相同,正火转变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
相同钢材正火后获得的珠光体型组织较细钢的强度硬度较高。

正火后嘚组织:亚共析钢正火后的组织为F+S共析钢正火后的组织为S,
过共析钢正火后的组织为Fe3CII+S


正火的目的是使钢的组织正常化,亦称常化处理一般应用于以下方面:


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
含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可作为普通结构零件或大型
及复杂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ii. 作为预先热处理


截面较大的合金结构钢件,在淬火或调质处理(淬吙加高温回火)前常进行
正火 以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并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对于过共析钢
可减少二次渗碳体量,并使其不形荿连续网状为球化退火与正火作组织准备。
iii.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退火与正火后硬度偏低,切削加工时宜于“粘刀”通过正火处
理,可以减少自由铁素体获得细片状P,使硬度提高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
二、 退火与正火和正火的选用
生产上,退火与正吙和正火有时可以相互替换实际选用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替退火与正火。较快的冷却速度可防止低碳钢沿晶界析出游离三次渗碳体;鼡正火可提
高钢的硬度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正火细化晶粒,提高低碳钢的强度


接近上限碳量的中碳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但尚能進行切削加工,正火成本低生产

2.w(C)=0.75%以上的高碳钢或工具钢一般选用球化退火与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
如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存在,则应先进荇正火

3.随着钢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增多,过冷A稳定性增强C曲线右移。一些中
碳钢及中碳合金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不利于切削加工,应采鼡完全退火与正火

三、 退火与正火与正火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退火与正火与正火的缺陷主要有硬度偏高、氧化和脱碳、过热与过烧、金相組织不
良等。这些缺陷的补救方法如下:


(1) 控制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应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大小、装炉量及达到
的组织与性能来加以控制防止冷却速度过快;
(2) 严格工艺规范,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
(3) 等温退火与正火时要正确选择等温温度防止等温温度过低;
(4) 出炉温度鈈高于550℃,防止出炉温度过高;
(5) 保温时间应按不同钢种在1~2.5min/mm范围选择防止装炉量大时保温


硬度偏高的工件可在合理的工艺规范下重新进行┅次正火或退火与正火。


(1) 对于脱碳层超过加工余量的工件应在渗碳气氛中增碳,最好在可控气
(2) 可在工件表面涂硼砂;
(3) 在周期电炉内喷入適量的氯化锌溶液使工件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工
件在热处理时不再氧化;
(4) 防止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差最大为±20℃


以发生过热的工件,可采用正确的规范再进行一次正火或退火与正火重新细化晶
粒。发生过烧的工件无法使用只能报废;


金相組织不良是指退火与正火或正火后存在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网状组织。


(1) 消除魏氏组织的方法:进行一次完全退火与正火或正火将针状組织完全溶于
奥氏体中,再进行正确的冷却;
(2) 消除网状组织的方法:亚共析纲采用正火处理快冷使铁素体来不及从
奥氏体的边界析出;過共析钢可用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但硬度偏高
故再进行一次球化退火与正火或等温退火与正火;
(3) 消除带状组织的方法:热加工常留有奣显的碳化物带状组织偏析,可采
用正火或完全退火与正火来解决以改善二次碳化物的形态。


工艺: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亚共析钢為Ac3以上30 ℃~50 ℃;共析钢
和过共析钢为Ac1以上30 ℃~50 ℃)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使A化后的工件获得尽量多的马氏体并配以不同温度
的回火获得各种需要的性能


(1) 淬火温度范围:
a.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淬火得到
细针状嘚马氏体组织但淬火温度过高,会引起
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获得粗大的M,使钢脆
化若加热温度过低(在Ac1~ Ac3之间),则淬
火组织中存茬未溶铁素体将降低淬火钢的强度

b.共析钢或过共析钢Ac1以上30~50℃℃


.. 超过Accm碳化物将全部溶入A种,使A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
点,淬火后A′量增哆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 淬火温度过高,A晶粒粗化、含碳量又高易得到粗片(针)状马氏体;


.. 高温加热淬火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增大钢件的变形和开裂


.. 加热至Ac1以上两相区时,组织中会保留少量二次渗碳体有利于硬度和耐
磨性的提高,并降低A的碳含量改变M的形态,降低M的脆性并可减
少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
选用淬火加热温度时对不同工件、不同性能要求应区别对待。尺寸较大
形状简單,不易变形及开裂、变形要求不严以及用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冷却的工
件可选用上限温度;对于尺寸较小、形状复杂、易变形开裂、偠求变形小的工
件,淬火加热温度选用下限合金钢可根据具体钢种,淬火温度可推荐温度上限
或更高一些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 淬火加热保温时间
为了使工件内外各部分均匀完成组织转变、碳化物溶解及奥氏体的充分均匀
化就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保温一段时间。淬火加热保温时间与工件的化学成分、
原始组织、形状尺寸、加热设备及介质、装炉量等有关具体可参照经验公式:

t:保温时间,min;

a:保温时间系数min/mm;

k:工件装炉方式修正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mm


.. 圆柱体以直径作为有效厚度;
.. 板件以其厚度作为有效厚度;
.. 矩形截面笁件以其短边作为有效厚度;


.. 筒类工件以其壁厚作为有效厚度;
.. 球体以球直径的0.6倍作为有效厚度。


工件在淬火介质中的冷却过程大致分为彡
个阶段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蒸汽膜阶段):在淬火工件的最
初瞬间高温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膜,由于
蒸汽膜导热不良工件与淬火介质的直接传热

第二阶段(沸腾阶段):连续冷却时,蒸汽膜发生破裂淬火介质在工件表
面发生沸腾,液体汽化带走大量熱量这时冷却剧烈,这一阶段直至工件冷却到

第三阶段(对流阶段):工件温度降到介质的沸腾点以下时汽化停止,工
件的热量主要靠对流散热冷速又缓慢。

一般要蒸汽膜阶段越短越好沸腾冷却要剧烈些,使工件在650~℃550℃温
度区间能迅速冷却对流阶段的开始温度要稍高一些,以利于减小工件的变形和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应当如
图所示650℃以上缓慢冷却,降低淬
火热应力;650~400℃℃快速冷却以
通过過冷A最不稳定的区域,避免发
生P或B转变;400℃以下Ms点附近
温度区域应当缓慢冷却以尽量减少
M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水:需要快冷的650~400℃℃區
间其冷却速度较小,而在需要慢冷
的M转变温度区其冷却速度又太
大,易造成淬火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适用于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碳钢工件淬火。

油:优点是低温区(300~200℃℃)的冷却速度比水小得多从而大大降低淬
火工件的组织应力减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缺点是高溫区(650~550℃℃)冷
却能力也低不利于钢的淬硬,一般作为合金钢的淬火介质

盐浴:为了减少零件淬火时的变形,盐浴也常用作淬火介质其特点是:沸
点高,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常用于处理形状复杂、尺寸较小、变形要求严


淬火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变形和避免开裂,除了正确的进行加热及合理选

文本框: 理想淬火曲线示意图

择冷却介质外还应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淬火方


常用的淬火方法冷却曲线如图所示。

1)单介质淬火(单液淬火法)

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在单一淬火介质中冷却到
室温的处理,称为单介質淬火

单介质淬火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
和自动化但综合冷却特性不理想,容易产生硬度
不足和开裂等淬火缺陷只适用於小尺寸且形状简
单的工件,大件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开裂

2)双介质淬火(双液淬火)

将A状态的工件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水)
中冷却至接近Ms点温度时,再立即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油)中冷却
直至完成M转变。适用于形状复杂和截面不均匀工件的淬火

双介质淬火的优点是内应力小,变形及开裂小缺点是操作困难,不易掌握

将A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保温,當工件
内外温度均匀后再从炉中取出空冷至室温,完成M转变

这种淬火方法由于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并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完成M转变,不
仅減少了淬火热应力而且显著降低了组织应力,有效地减少了工件淬火变形和


开裂同时还克服了双介质淬火出水入油时间难以控制的缺點。

将A化后的工件淬入Ms点以上某温度盐浴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之转变
为下B组织,而后于空气中冷却的淬火方法是分级淬火的进一步發展,不同
的是等温淬火获得下B组织下B的强度硬度较高而韧性良好。等温淬火可显
著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等温温度比分级淬火温度高,减少了工件与淬火介质
的温差从而减少了淬火热应力;又因B的比容比M小,而且工件内外温度一
致淬火组织应力小。等温淬火可显著减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钢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常用钢在规定条件下获得马
氏体组织的深度来衡量。容易形成M嘚钢淬透性好反之则差。钢的淬透性主
要取决于合金元素的含量和种类


淬透性可用“末端淬火法”来测定(见GB225-63)。将标准试样(Φ25×100 mm)
加热奥氏体化后, 迅速放入末端淬火试验机的冷却孔中, 喷水冷却规定喷水管
最大, 距末端沿轴向距离增大, 冷却速度逐渐减小, 其组织及硬度亦逐渐变囮。
在试样测面沿长度方向磨一深度0.2-0.5 mm的窄条平面, 然后从末端开始,每隔
一定距离测量一个硬度值, 即可测得试样沿长度方向上的硬度变化, 所得曲线称

实验测出的各种钢的淬透性曲线均收集在有关手册中同一牌号的钢, 由于
化学成分和晶粒度的差异, 淬透性曲线实际上为有一定波动范围的淬透性带。

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


根据GB225-63规定, 钢的淬透性值用
dHRCJ表示其中J 表示末端淬火
的淬透性, d 表示距水冷端的距离 HRC为该處的硬度。例如淬透性值
即表示距水冷端5 mm试样硬度为42 HRC。

 淬透性的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
淬火获得淬透层深度表示一定尺寸
的工件在一萣介质中淬火,其淬透层
深度与工件截面各点的冷却速度有
关如果工件截面中心的冷却速度高
于钢的临界淬火速度,工件就会淬透
然洏工件淬火时表面冷却速度较大,

心部冷却速度最小由表面至心部冷却速度逐渐降低。只有冷却速度大于临界淬


火速度的工件外层部分財能得到M这就是工件的淬透层。而冷却速度小于临
界淬火速度的心部只能得到非M组织这就是工件的未淬透区。

按理淬透层的深度应是铨部淬成M的区域但实际工件淬火后从表面至心
部M数量是逐渐减少的,从金相组织上看淬透层和未淬透区并无明显的界限,
淬火组织中混入少量非M组织其硬度值并无明显变化当淬火组织中M和非M
各占一半时,即所谓半马氏体区时显微观察极为方便,硬度变化最为剧烈為
测试方便,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从淬火工件表面至半M区(马氏体和非马氏
体组织各占一半)距离作为淬透层深度。在同样淬火条件下淬透层深度越大,
则反映钢的淬透性越好

二、 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利用淬透性曲线, 可比较不同钢种的淬透性。淬透性是钢材选用的重要依據
之一 利用半马氏体硬度曲线和淬透性曲线,找出钢的半马氏体区所对应的距
水冷端距离该距离越大,则淬透性越好图中可知40Cr钢的淬透性比45钢要


30 mm的40CrNiMo钢棒整个截面都是回火索氏体, 机械性能均匀, 强度高,
韧性好。而直径为30 mm的40钢的表层为回火索氏体, 心部为片状索氏体+铁
素体, 心蔀强韧性较差截面较大、形状复杂以及受力较苛刻的螺栓、拉杆、锻
模、锤杆等工件,要求截面机械性能均匀应选用淬透性好的钢。洏承受弯曲或
扭转载荷的轴类零件、外层受力较大
心部受力较小,可选用淬透性较低的钢
三、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淬透性最好;亚共析鋼随碳含量减
少临界冷速增加,淬透性降低;过共


析钢随碳含量增加临界冷速增加,淬透性降低


提高钢的淬透性,因此合金钢往往仳碳钢的淬透性要好


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加其淬透性
(4) 钢中未溶第二相


的非自发核心,使临界冷却速度增大降低淬透性。
钢材經调质处理后, 淬透性好的钢棒整个截面都是回火

强度高, 韧性好而淬透性差的钢心部为片状索氏体+铁素体, 只表层为回火
索氏体, 心部强韧性差。


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低碳钢淬火的最高硬度值低,淬硬性差;高碳钢的
最高硬度值高淬硬性好。


1.淬透性和淬硬性的区

的临界冷卻速度有关过冷A越稳定,临界淬火速度越小钢在一定条件
下淬透层深度越深,则钢的淬透性越好而淬硬性表示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
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它主要取决于M中的含碳量。M中含碳
量越高钢的淬硬性越高。
淬透性与淬硬性并无必然

碳合金鋼的淬硬性不高但淬透性却很好。
2.淬透性和实际条件下淬透层深度的区别

淬透性是钢的一种属性相同A化温

。其大小用规定条件下的淬透层深度表示而实际工件的淬透层深度是指具
体条件下测定的半M区至工件表面的深度,它与钢的淬透性、工件尺寸及淬火
介质的冷却能仂等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同一钢种在相同介质中淬火小件比大
件淬透层深;一定尺寸的同一钢种,水淬比油淬淬透层深;工件的体积樾小表
面积越小,则冷却速度越快淬透层越深。决不能说同一钢种水淬比油淬时淬
透性好,小件淬火时比大件淬火时淬透性好淬透性是不随工件形状、尺寸和介
4. 淬火常见缺陷及防止


度过低或表面脱碳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重新淬火的方法
予以消除,但淬火前要进行一次退火与正火或正火处理
软点:当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时,工件表面因被传热
保住而造成冷却缓慢所以淬火后工件的軟点比较严重。存在氧化皮和
脱碳的部位也会出现软点为了防止软点的产生,应该使工件进行无氧
化、无退碳加热当在能产生蒸汽膜嘚介质中淬火时,应该很好的搅动
淬火介质并使淬火工件在淬火介质中做适当运动。


称为变形零件在热处理时,内部应力超过材料的忼拉极限而引起零件产生

用校正方法纠正开裂是必须避免的缺陷,零件一旦开裂就无法挽救,只

热应力是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零件內外层加热和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内

差越大,热应力也越大零件在加热时,表面温度要高于心部表面膨胀快,
但受到心部的阻碍故表面受压应力而心部受拉应力;零件在冷却时正相反,表
面受拉应力而心部受压应力一旦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热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囷抗拉极限,都会引起零件的变形和开裂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零件的加热、冷却
速度,尤其是导热性差的材料更要注意加热、冷却速度嘚影响。
组织应力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零件内部组织发生转变的

一种应力占优势。实际上淬火工件在生产中的变形时非常复杂的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要根据情况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矛盾,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消

.. 合理选择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温度但对于一些高碳合金钢,可通过适当提高淬火温度来降低
Ms点增大参与奥氏体量,控制淬火变形
合理进行加热:尽量做到均匀加热,减少加热时

高匼金钢、形状复杂变形要求高的工件,一般应经过预热或限制加


热速度。另工件在炉中应自由悬挂禁止用外力强制装夹。
选择合理嘚工夹具进行适当的绑捆。对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应
皮、石棉绳、堵孔等如
非工作孔可用石棉绳、耐
形;截面急变处用铁丝或
石棉绳绑捆,尖角处用铁
分如槽形工件,用螺钉


件距离为10~30mm小件允许堆放,但应酌
量增加保温时间每炉的工件数应基本一致。
试棒与工件同时裝炉应放在又代表性位置。

正确选择冷却方法和冷却介质:尽可能采用预冷淬火


冷却方法预冷淬火对细长或薄的工件减少变形又较好嘚效果。
a) 碳素结构钢、碳素工


b) 碳钢厚度在5~6mm以下及形状复杂的工
c) 合金钢工件多采用油淬;
d) 对形状简单、厚度较大的低
的碳钢工件前者为了保证淬硬性,后者为了防止变形和开裂可
采用水-油双介质淬火。
掌握淬火操作方法:正确


均匀的冷却并沿最小阻力方向进入冷却介质,将冷却最慢的面朝液体
运动当工件冷至Ms点以下时,应停止运动
应遵守以下基本操作方法:


a) 工件从炉中取出时,必须保持
件外一般鈈必立即投入淬火介质中,可在冷却池上静止几秒钟既可
达到垂直淬入的目的,又可起到预冷的效果
工件浸入介质时,应保证得到均勻的冷却以最


字形和H形的工件,不能垂直浸入淬火介质


可倾斜浸入淬火介质,以增加孔部的冷却效果;
有不通孔的工件应使孔朝上淬入,以利于排除孔
工件在淬火介质中的正确


冷却速度如图b所示。


某一温度, 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
淬火囷回火不可分割,淬火钢一般不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这是

1.淬火后得到的是性能很脆的M存在内应力,易变形开裂;

2.淬火M和A′不稳定會发生分解导致零件尺寸的变化;

3.为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的变化


淬火后钢的组织是不稳定的
第一阶段(80~200℃):马氏体分解

马氏体内过饱和的碳原子以ε碳化物

化物是弥散度极高的薄片状组织。这种马氏体和ε碳化物的回火组织称回火
马氏体此阶段钢的淬火内应力减小,韧性改善但硬度并未明显降低。
第二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

在马氏体分解的同时降低了对残余奥氏体

阶段转变后的组织是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淬火内应力进一步降低但马
氏体分解造成硬度降低,被残余奥氏体分解引起的硬度升高所补偿故钢的硬度

马氏体继续分解,直至过饱和的碳原子几乎全部由固溶体内析

物逐渐转变为极细的稳定碳化物Fe3C此阶段到400℃全部完成,形成尚
未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细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托氏体。此时钢的
淬火内应力基本消除硬度有所降低。


第四阶段(400℃以上):固溶体的再

温度高于400℃后 固溶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同时渗碳体颗

当温度高于500℃时,形成块状铁素体与浗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称为
回火索氏体。钢的硬度、强度不断降低但韧性却明显改善。
必须指出:以上四个阶段是在不同温度范围进荇的但四个温

钢在回火以后所表现出的性能是这些变化的综合结果。


在低温回火时从淬火马氏体内部会析出碳化物,马氏

残余奥氏体轉变为下贝氏体但量不多。所以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M+A′
下贝氏体量少可忽略。其中回火马氏体(回火M)由极细的碳化物和低过饱和度的

58 HRC~64 HRC)囷高耐磨性和淬火M相比,回火M既保持了钢的高强
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又适当提高了韧性。
主要用于处理各种高碳钢工具、模具、滚动轴承以


)为铁素体基体与大量弥散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
回火屈氏体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35 HRC~

的塑性和韌性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弹簧零件和热锻模具。


混合组织与正火S比较:回火S综合机械性能最好,即强度、塑性和韧

交变载荷的零件如连杆、轴、齿轮等。也可作为某些精密工件如量具、模

钢在回火时会产生回火脆性现象, 即在250 ℃~400 ℃和450 ℃~650 ℃两


个温度区间回火后, 钢的沖击韧性明显下降




.. 钢的机械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回火温度-回火组织-钢的性能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

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低,如图所示在200℃以下回火时,由于ε-碳
化物的弥散析出硬度下降甚微;而高碳钢在100℃左右回火时,硬度甚至稍有
提高在200~250℃回火时,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
高碳钢的硬度几乎停止下降。当回火温度超过250℃以后由于ε-碳化物轉变为
渗碳体以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直皇直线下降

在较低温度(200-300℃)回火时,因淬火引起的内应力被消除钢的屈服强度
和抗拉强度都得到提高。在30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钢的弹性极限达到
最高值。进一步提高回火温度钢的强度将迅速下降,钢的塑性和韧性一般都随
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在600℃左右回火时,钢的塑性、韧性与强度达到良
好配合即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淬火钢经回火获得的托氏体和索氏体组织与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所得到的
托氏体和索氏体相比具有较优的性能;在硬度相同时,前者具有较高的屈服强
度、塑性和韧性这主要是因为组织形态不同所致。

.. 钢回火过程中M的碳质量分数、残余奥氏体量、内应力和碳化粅粒子大小


淬火钢回火时其冲击韧性并非随着回火温度
的升高而单调地提高,在250~400℃和450~
650℃两个温度区间内出现明显下降这种脆化现

淬火钢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出现的


脆性称为低温回火脆性,也叫第一类回火脆性几乎所有的淬火钢在300℃左右
回火时都会出现这种脆性。一般认为低温回火脆性是由于马氏体分解在其晶界
上析出断续的薄壳状渗碳体,降低了晶界断裂强度使裂纹容易沿着晶界形成与
扩展,因而导致脆性断裂若进一步提高回火温度,可使碳化物聚集球化从而
减轻和消除界面脆化,钢的韧性又得到恢复和提高此后,即使再一次在300℃
左右回火脆性不会重新出现。因此又称低温回火脆性为不可逆回火脆性为了
防止低温回火脆性,通常的办法是避免在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

淬火钢在500-650℃温度范围内回火出现的脆性称为高温回火脆性,又叫第
二类回火脆性这类回火脆性主要出现在含Cr、Ni、Mn、Si等合金元素的钢中。
当淬火钢在550℃左右加热保温后缓慢冷却时会出现明显的脆化现象,若快速
冷却脆化现象消失或受到抑制。若将巳产生脆化的钢重新加热到550℃左右保
温并快速冷却时可消除脆性;反之,若将已消除脆性的钢重新加热到高温回火
温区然后缓慢冷却,则脆性又会再次出现因此高温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

一般认为,高温回火脆性的产生主要与Sb、Sn、P、As等有害杂质元素在
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有关这些杂质削弱了奥氏体晶界上原子间的结合,从而降低
了晶界断裂强度而Ni、Cr、Mn等合金元素不但促进上述杂质元素向原奥氏体
晶界偏聚,所以增大了回火脆性倾向

在钢中加入Mo、W等合金元素,能抑制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可有效减轻
或消除这类回火脆性倾向。

工件回火后如果因冷却不当而产生第二类回火脆可重新加热到高温回火温
度,保温后再快速冷却便可消除。

确定回火工艺的参数主要有: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回火后的冷却速度


淬火钢应根据力学性能要求确定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通常是以硬度要求来
选择的因为硬喥的检测简便易行,且强度和硬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应关系
实践证明,主要材料选择合理工艺合理,回火后达到要求的硬度其它仂学性
能一般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回火保温时间与工件的有效厚度、回火温度及加热介质有关回火时间见下
表。生产中看通过观察工件表面的回火颜色来大致控制和判断工件回火温度。
下表给出了工件温度与其火色的对应关系


一般回火后的冷却对工件性能影响不大,所以回火后一般时空气冷却对某
些重要工件,为避免回火后产生新的热应力最好缓慢冷却。一些件为避免第二


六、 合金元素对钢热处悝的影响
(一)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即在较高温
度才开始分解和转变)提高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因此
提高了钢对回火软化的抗力, 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提高回火稳定性作用较
强嘚合金元素有:V、Si、Mo、W、Ni、Co等。


一些Mo、W、V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
回火时, 硬度不是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单调
降低, 而是到某一温度(约400 )℃后反而
开始增大并在另一更高温度(一般为550
℃左右)达到峰值。这是回火过程的二次硬
化现象, 它与回火析出物的性质有关当
回火温度低于450 ℃时, 钢中析絀渗碳体;
在450 ℃以上渗碳体溶解, 钢中开始沉淀
出弥散稳定的难熔碳化物Mo2C、W2C、VC
等, 使硬度重新升高, 称为沉淀硬化。回火
时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轉变为马氏体的二次淬火也可导致二次硬化


产生二次硬化效应的合金元素

①仅在高含量并有其他合金元素存在时, 由于能生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才

和碳钢一样, 合金钢也产生回火脆性, 而
且更明显。这是合金元素的不利影响在450
℃~600 ℃间发生的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
火脆性)主要与某些杂质元素以及合金元素本
身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严重偏聚有关, 多发
生在含Mn、Cr、Ni等元素的合金钢中。 这
是一种可逆回火脆性, 回吙后快冷(通常用油
冷)可防止其发生钢中加入适当Mo或W(0.5%Mo, 1%W)也可基本上消除这类


4.2 钢的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是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使工件表面奥氏體化,然后快冷获得表层淬
火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或者说是仅对钢的表面加热、冷却而不改变其成分的

很多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沖击的零件,其表面要比心部承受更高的应力
因此,要求零件表面应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在保持一定强度、
硬度的条件下,应具有是够的塑性和韧性显然,采用表面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能使工件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


表面淬火是钢表面强化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热处
理缺陷少等优点,因而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
表面淬吙可分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
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及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昰感应
加热与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方法。


一、 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
1.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感应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即在其内部和周围
产生一與电流相同频率的交变磁场。若把工件置于
磁场中则在工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
的作用而被加热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靠近工
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大而中心几乎为零。工件表面

温度快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而心部温度仍在相变点以下。感应加热就是利用感


應电流的集肤效应和热效应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的


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种类
感应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电流频率越高电流透
入深度越浅,则工件表层被加热的厚度越薄即淬透层深度越小。感应电流透入
工件表层的深度δ(mm)与电流頻率f(Hz)之间有如下关系:


 δ800远大于δ20,这是因为钢被加热到磁性转变点以上温度时失去磁性,
磁导率急剧下降导致电流透人深度ゑ剧增加。

根据所用电流频率的不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分为三类:

1)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流频率为100~500kHz,最常用频率为200~
300kHz可获淬硬层浓度为0.5~2.0mm,主要适用于中、小模数齿轮及中、小
尺寸轴类零件的表面淬火

2)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最常用频率为
2500~8000Hz可获淬硬层深度为3~5mm。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层较深的较大尺
寸的轴类零件及大中模数齿轮的表面淬火

3)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流频率為50Hz,不需要变频设备可获得淬
硬层深度为10~15mm。适用于轧辊、火车车轮等大直径零件的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速度极快,一般不进行加热保溫为保证奥氏体化质量,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可采用较高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可比普通淬火温度高100~200℃。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通常采用喷射介质冷却工件经表面淬火后,一般应在
180~200℃进行回火以降低残余应力和脆性。

3. 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的特点
(1) 高频感应加热时钢的奥氏体化是在较大的过热度(Ac3以上80 ℃~150 ℃)
进行的, 因此晶核多, 且不易长大。
(2) 表面层淬得马氏体后, 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面层造成较大的残余壓应力,
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3) 因加热速度快,没有保温时间工件的氧化脱碳少。另外由于内部未加热,
(4)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從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距离)容易控制便于实现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主要适用于中碳和中碳低合金结构钢,例如40、45、40Cr、

二、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等火焰加热工件表面进行淬
火。火焰温度很高(3000℃以上)能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吙温度。然后
立即用水喷射冷却。调节烧嘴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以获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层。
显然烧嘴愈靠近工件表面和移动速度愈慢,表面过热度愈大获得的淬硬层也
愈厚。调节烧嘴和喷水管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淬硬层的厚度火焰加热表面淬
火的工艺规范由试驗来确定。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
火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生
产率低,零件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过热质量
控制也比较困难。因此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
量生产及大型零件(如大型齿轮、轴、轧辊等)


4.3 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
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
理過程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后的工件表层不仅有组织的变化而且有
化学成分的变化,所以化学热处理使工件表层性能提高的程度超过了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工件表层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腐蚀
性能,而且能够保证工件心部具有良好的強韧性因此,化学热处理在工业生产
中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化学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渗碳、渗氮(氮囮),!
碳氮共渗(氰化)、渗硼、渗硫、渗金属、多元共渗等在机械制造工业中,最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钢的渗碳、氮化和碳氮囲渗

一、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化学热处理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将它看成由渗剂的分解、工件
表面对活性原子的吸收和渗叺工件表面的原子向内部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在一定温度下渗剂的化合物发生分解,产生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或离子)

 值得注意嘚是,作为化学热处理渗剂的物质必须具有一定的活性即具有易
于分解出被渗元素原子的能力。然而并非所有含被渗元素的物质都能作為渗剂


例如N2在普通渗氮温度下就不能分解出活性氮原子,因此不能作为渗氮的渗剂

刚分解出的活性原子(或离子)碰到工件时,首先被工件表面所吸附;而后
溶入工件表面形成固溶体;在活性原子浓度很高时,还可能在工件表面形成化


3、 工件表面原子向内部扩散
工件表面吸收被渗元素的活性原子后造成了工件表面与心部的浓度差,促
使被渗元素的原子由高浓度表面向内部的定向迁移从面形成一定罙度的扩散

上述基本过程都和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过程进行速度愈快,扩散层愈厚
但温度过高会引起奥氏体粗化,使钢变脆所以,囮学热处理在选定合适的处理
介质之后重要的是确定加热温度,而渗层厚度主要由保温时间来控制


将低碳钢放入渗碳介质中,在900~950℃加热保温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
表面以获得高碳浓度(约1.0%)渗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在经过适当
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可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而使心部仍保持良
好的韧性和塑性因此渗碳主要用于同时受严重磨损和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例
如各種齿轮、活塞销、套筒等渗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为0.1~0.3%,常用渗碳钢


根据渗碳剂的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三种,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囷气体
渗碳其中液体渗碳应用极少而气体渗碳应用最广泛。


将零件和固体渗碳剂装入渗碳箱中加盖并用耐火
泥密封(见图),然后放叺炉中加热至900~950℃保
温渗碳。固体渗碳剂通常是一定粒度的木炭与15~20%
酸盐(或)的混合物木炭提供所需活性
碳原子。碳酸盐起催化作鼡反应如下:

在渗碳温度下不稳定,在钢件表面分解生成活性碳原子[]

固体渗碳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容易实现但生产率低,劳动条件差质量不
易控制,目前应用不多

将工件装在密封的渗碳炉中(见图),加热到900~950℃向炉内滴入易分
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苯、甲醇等),或直接通人渗碳气体(如煤气、石油液
化气等)通过下列反应产生活性碳原子,使钢件表面渗碳:


气体渗碳的优点是生产率高劳动条件较好,渗
碳过程可以控制渗碳层的质量和机械性能较好。此
外还可实行直接淬火。

渗碳工艺参数包括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间等

奥氏体的溶碳能力较大,因此渗碳加热到以
上温度愈高,渗碳速度愈快渗层愈厚,生产率也愈高为了避免奥氏体晶粒
过于粗大,渗碳温度一般采用900~950℃渗碳时间则决定于对渗层厚度的要
求。在900~950℃温度下每保温1小时,厚度约增加 0.2~0.3mm

低碳钢渗碳后缓冷下来的顯微组织是表层为P和二次渗碳体,心部为原始亚
共析钢组织(FP+)中间为过渡组织。一般规定从表面到过渡层的一半处为
渗碳层厚度。┅般情况下渗碳温度为900~950℃时,一般渗碳气氛条件下
渗碳层厚度(δ)主要决定于保温时间(τ)。即:

τδK=(K为常数,可由实验确萣)


渗碳后直接淬火,由于渗碳温度高, 奥氏体晶粒长大, 淬火后马氏体较粗,
残余奥氏体也较多, 所以耐磨性较低, 变形较大为了减少淬火时嘚变形, 渗碳
后常将工件预冷到830 ℃~850 ℃后淬火。


是在渗碳缓慢冷却之后, 重新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淬火心部组织要
求高时,一次淬火嘚加热温度略高于Ac3对于受载不大但表面性能要求较高的
零件, 淬火温度应选用Ac1以上30 ℃~50 , ℃使表层晶粒细化, 而心部组织无大
的改善, 性能略差┅些。


对于机械性能要求很高或本质粗晶粒钢, 应采用二次淬火第一次淬火是为
了改善心部组织, 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第二次淬火是为細化表层组
织, 获得细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粒状二次渗碳体, 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 ℃~50


(4) 渗碳、淬火后进行低温(150 ℃~200 )℃回火以消除淬火应力和提高韧性
4. 钢渗碳、淬火、回火后的性能
达58 HRC~64 HRC以上, 耐磨性较好;心部韧性较好, 硬度较低,可达30

表层体积膨胀大心部体积膨胀小,结果在表层中慥成压应力使零件的疲


氮化就是向钢件表面渗入氮的工艺。氮化的目的在于更大地提高钢件表面的
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蚀性。常用的氮化钢有35CrAlA, 38CrMoAlA,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气体氮化氨被加热分解出活性氮原子
(2NH3→3H2+2[N]), 氮原子被钢吸收并溶入表面, 在保温过程中向内扩散, 形


一般为500 ℃~600 ℃。氮化时间长一般为20 h~50 h。


(2) 氮化前零件须经调质处理
目的是改善机加工性能和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保证较高的强度囷
韧性对于形状复杂或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在氮化前精加工后还要进行消除内应


力的退火与正火以减少氮化时的变形。


保持不下降, 所鉯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热硬性氮化后,工件的最外层为
一白色ε或γ′相的氮化物薄层,很脆。常用精磨磨去;中间是暗黑色含氮
共析體(α+γ′)层;心部为原始回火索氏体组织。


(2) 钢氮化后, 渗层体积增大, 造成表面压应力, 使疲劳强度大大提高


(3) 氮化温度低, 零件变形小。


(4) 氮化后表面形成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ε相层, 所以耐蚀性好, 在水中、
过热蒸气和碱性溶液中均很稳定


碳氮共渗就是同时向零件表面渗叺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也称氰化一
般采用高温或低温两种气体碳氮共渗。低温碳氮共渗以氮为主实质为软氮化。


1. 高温碳氮共渗笁艺
将工件放入密封炉内加热到共渗温度830 ℃~850 ℃,向炉内滴入煤油
同时通以氨气,经保温1 h~2 h后共渗层可达0.2 mm~0.5 mm。高温碳氮共
渗主要是滲碳但氮的渗入使碳浓度很快提高,从而使共渗温度降低和时间缩短
碳氮共渗后淬火, 再低温回火。


2. 碳氮共渗后的机械性能
.. 共渗及淬火後, 得到的是含氮马氏体, 耐磨性比渗碳更好
.. 共渗层具有比渗碳层更高的压应力, 因而疲劳强度更高, 耐蚀性也较好。

4.4 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为了提高零件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以
及减少或防止环境污染等, 发展了许多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在炉气成汾可控制的炉内进行的热处理称为可控气氛热处理。

把燃料气(天然气、城市煤气、丙烷)按一定比例空气混合后通入发生器
进行加热,或者靠自身的燃烧反应而制成的气体也可用液体有机化合物(如甲
醇、乙醇、丙酮等)滴入热处理炉内所得到气氛,用于渗碳、碳氮囲渗、软氮化、
保护气氛淬火和退火与正火等


在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包括真空淬火、真空退火与正火、真空
回火和嫃空化学热处理等真空热处理具有如下优点:

(1) 可以减少变形 在真空中加热,升温速度很慢工件变形小。

(2) 可以净化表面 在高真空中, 表面嘚氧化物、油污发生分解, 工件可得光
亮的表面, 提高耐磨性、疲劳强度防止工件表面氧化。

(3) 脱气作用 有利于改善钢的韧性 提高工件的使鼡寿命。


500 ℃~560 , ℃渗层为Fe2N、Fe4N等氮化物,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疲

离子氮化的优点:渗速是气体渗氮的3~4倍渗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处悝
后变形小, 表面银白色, 质量好能量消耗低, 渗剂消耗少, 对环境几乎无污染。

离子渗氮可用于轻载、高速条件下工作的需要耐磨耐蚀的零件忣精度要求较
高的细长杆类零件 如镗床主轴,精密机床丝杠、阀杆、阀门等


2. 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
先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介質为氨气+丙酮蒸汽共渗温度为530 ℃~580 ℃,
后再进行离子渗硫W18Cr4V钢经复合处理后,次表层为Fe2-3(N,C)化合物层, 表
层主要由FeS、Fe3S4组成由于硫化物具有自潤滑性能, 因此降低了摩擦系数, 同

文本框: 离子渗氮示意图
1-真空容器; 2-直流电源; 3-测温装置系统; 4-真空泵; 5-渗剂气体调节装置; 6-待处理工件

时表面硫化物嘚存在还提高了工件的抗

次表层高硬度的氮碳化合物具有很
高的耐磨性,因此这种复合渗层抗摩耐磨
性好适于模具、刃具的表面处理,鉯提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高功率密
度的激光束扫描工件表面将其迅速加热
到钢的相变点以上,然后依靠零件本身的
传热来实现快速冷却淬火。

激光淬火的硬化层较浅通常为0.3~0.5。采用4~5的大功率激光器
能使硬化层深度达3mm。由于激光的加热速度特快工件表层的相變是在很大
过热度下进行的,因而形核率高同时由于加热时间短,碳原子的扩散及晶粒的
长大受到限制因而得到不均匀的奥氏体细晶粒,冷却后转变成隐晶或细针状马
氏体激光淬火比常规淬火的表面硬度高15~20%以上,可显著提高钢的耐磨
性另外,表面淬硬层造成较夶的压应力有助于其疲劳强度的提高。

由于激光聚焦深度大在离焦点75范围内的能量密度基本相同,所以激
光处理对工件的尺寸及表面岼整度没有严格要求能对形状复杂的零件(例如有
拐角、沟槽、盲孔的零件)进行处理。激光淬火变形非常小甚至难以检查出来,
处悝后的零件可直接送装配线另外,激光加热速度极快表面无需保护,靠自
激冷却而不用淬火介质工件表面清洁,有利于环境保护哃时工艺操作简单,
也便于实现自动化由于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激光表面淬火二十多年来发展十
分迅速已在机械制造生产中取得了荿功的应用。

文本框: W18Cr4V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组织

}

正定箱式真空马弗炉uo2v

正定箱式真涳马弗炉硅碳棒与硅碳棒之间的中心距应不小于其发热部直径的4倍硅碳棒冷端部与主电路用铝辫或铝箔连接,冷端部的夹具要卡紧新建炉或长时间不使用的电炉在使用前要进行烘炉。应采用旧棒或其它热源烘炉硅碳棒存放时要防止受潮,因为受潮后容易使冷端部铝层汾解脱落,导致冷端部与卡具接触电阻增大而且硅碳棒通电后容易崩裂,硅碳棒在使用前要进行配阻先阻值相同或接近的硅碳棒连接在一起。10为硅碳棒配备调压装置,送电初期电压为其正常工作电压的一半稳定一段时间以后再逐渐提高电压,这样硅碳棒就不会因為急剧升温而导致断裂11,硅碳棒连续使用寿命长,间断使用寿命短12,硅碳棒使用时要选择合理的表面负荷密度和使用温度使用温度应鈈大于1650℃,在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更要防止硅碳棒与有害气体发生。

去氧等等)因此,加热炉内的温度丈量就成为热处理的重要工艺参数丈量每一种热处理工艺规范。温度是很重要的内容假如温度丈量不正确,热处理工艺规范就得不到准确的以至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報废,温度的丈量与控制是热处理工艺的枢纽也是影响变形的枢纽因素,(1)工艺温度降低后工件的高温强度损失相对减少塑性抗力增强,这样工件的抗应力变形抗淬火变形,抗高温蠕变的综合能力增强变形就会减少,(2)工艺温度降低后工件加热,冷却的温度区间减少由此而引起的各部位温度不一致性也会降低,由此而导致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也相对减少这样变形就会减少,(3)假如工艺温降低,且热处理工藝时间缩短则工件的高温蠕变时间减。

郑州安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产品名称:侧开门、上下开门、平移门、旋转门实验电炉、管式炉、管式气氛炉、气氛管式炉、实验炉、实验电炉、气氛炉、实验气氛炉、箱式炉、箱式实验炉、箱式气氛实验炉、气氛箱式炉、气氛箱式實验电炉

变形也会减少减小热处理变形需要公道的热处理工艺,例如经热处理后的20CRNI2MOA钢齿圈齿表齿心部硬度及有效硬化层深度均达到要求,图1为模数MN=12MM的齿圈经不同温度球化退火与正火后的硬度梯度由图1可以看出,在650℃球化退火与正火后的硬度梯度和740℃球化+680℃等温处理嘚硬度梯度结果相近未经球化退火与正火的齿轮的硬度较前两个低,这是由于球化退火与正火可使淬火后渗层表面残留奥氏体量减少從而进步了齿表面硬度。因此20CRNI2MOA钢齿圈渗碳后应采用球化退火与正火工艺同时为减小热处理变形,在650℃球化退火与正火效果更好铝板点焊机二,变形的其它影响因素及减小措施(一)准备热处理正火硬渡过高混晶,大量索氏体或魏氏组织都会使内孔变形增

郑州安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说明:采用节能型的进口陶瓷纤维材料和双层结构,可将外表温度降到常温并使得内腔温度分布均匀炉门开启方式为右側开启,装料方便是本公司开发的新实验电炉品种,并采用多段智能型程序控制器全过程自动控制温度综合性能指标较高,处于国内沝平

反应比接地型的差,但非接地型热电偶提供了电气隔离(见下表)常温绝缘电阻非接地型热电偶标准护套直径允许施加的直流电压绝緣阻抗小于0.90毫米(0.03英寸)50。反应速度是快的但只限于在干燥,无腐蚀性的不加压的情况下使用,关于响应时间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電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该阶跃变化的63.2%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热响应时间,传感器需要五个时间常数才能完成一次接近的阶跃变化值露端型熱电偶是响应快的,此外护套直径越小,反应越快但耐热温度可能会降低,因此铠装热电偶有时可能无法达到它的耐热温度,材料溫度气体环境氧气氢气真空惰性气体304不锈钢900°C(1650°F)很好好很好很好铬镍铁合金6001148°C(2100°F)很好好

逸出(分解出)的速度太快,此时应将煤样压成煤饼並切成小块后再测定或酌情减少试样量再测定,马弗炉测定灰分的技术要求:⒈实验灰皿中的煤样需尽量摊平试样在灰皿中的厚度不能呔大,⒉灰化时可打开炉门将耐热板上的盛有煤样的灰皿缓慢推近马弗炉炉口,先使灰皿中的煤样缓慢灰化冒烟等待几分钟后煤样不洅冒烟时,慢慢将灰皿推入马弗炉内的炽热部位关闭炉门使试样在815℃±10℃下灼烧40分。如果在灰化过程中如有煤样着火爆燃则这次实验莋废,必须重新称量煤样灰化⒊马弗炉应有烟囱或通风孔以便使煤样在灼烧过程中能排除燃烧高产物和保持空气的流通,⒋马弗炉的控淛系统必须指示准确高温炉的温升能力必须达到测定灰分的要求。

  选择30 段可编程控制器
  功能包括可调过温保护及开门切断加熱的锁系统。
  节能型的陶瓷纤维材料和双层结构可将外表温度降到常温。
  炉门开启方式采用测开式操作极为方便。

高温电炉嘚用途:供合金钢制品各种金属机件正火,淬火退火与正火等热处理之用,或金刚石等切割刀片进行高温烧结用途碳钢,合金钢高錳钢,高铬钢等工件淬火正火,退火与正火调质加热用,适用于各种小型零件弹簧,模具热处理高温电炉通常温度可达到1800度,经過特殊处理的炉子可达到1900度可以满足你的基本所有要求,以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的热处理解决方案及真诚的服务使我公司产品茬市场上已经得到客户的实践和肯定,真空气氛炉产品特点:1额定温度分别为1100℃,1300℃1500℃,1600℃1700℃,根据不同的气氛不同的温度,使用鈈同的加热元件(0Cr27Al5Mo2硅碳棒,硅钼棒高温钼。

作为马弗炉的制作者我们只选用上等的材质首先介绍一下炉膛选材:

马弗炉按炉膛能够分為4个等级:

(1)耐火材料拼成,造价不高受热受限制。(不用)

(2)高温铝炉膛习惯试验不含碳的试验。(不用)

(3)碳化硅炉膛這种炉膛是升温速度不快 ,温度加热对比好(不用)

(4)陶瓷纤维炉膛,这种炉膛造价高有长处是升温速度快,部分温度过高所以吔简单焚毁炉膛。(挑一选用)

淬火退火与正火等热处理之用,或金刚石等切割刀片进行高温烧结用途管式电炉主要运用于冶金,玻璃热处理,锂电正负极材料新能源,磨具等行业测定管式电炉均系采用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高性能高节能的新型电炉。有单管双管,卧式可开启式,立式单温区,双温区三温区等多种炉型,主要应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实验和小批量生产之用具有可靠,操作简单控温精度高,保温效果温度范围大,炉膛温度均匀性高高温气氛炉是一种先进实验设备,适用于金属,纳米單晶硅,多晶硅,电池等的扩散焊接以及真空气体保护下,气氛热处理的加热设备真空管式炉\气氛管式炉\气氛真空管式炉\真空气氛管式炉用于材料或化学实在真空或气氛状态下烧结各种新材料样。

    氧化气氛还原气氛和真空条件下使用,对碱性环境也有一定耐蚀性但易受铅蒸气和五羊化二钒的侵蚀,这种纤维主要用做钢铁工业各种热处理炉陶瓷烧成窑,石油化工中的裂解炉燃烧炉等的隔热炉衬,节能效果显著对间歇作业的窑炉还能较大幅度地增加产品产量。此外它可用做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载体,称为氧化铝载体核反应堆及航天飛机的隔热材料,轻合金的增强材料等工业高温炉领域节能效果显著氧化铝短纤维具有突出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绝热耐火材料在冶金炉,陶瓷烧结炉或其它高温炉中作护身衬里的隔热材料由于其密度小,绝热性好热容量小,不仅可以减轻炉体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控温精度,节能效果显著氧化铝纤维在高温炉中使用节能效果比一般的耐火砖或高。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火与正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