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和老狼合作过那些作品,巅峰是哪个

高晓松还是很有说头的前阵子寫了关于他的文章,可以来瞅瞅~

大家也都知道高晓松上个星期又出来出卖色相了,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换成了腿

没办法,我们都得理解高晓松老师

他这辈子见多识广,可就是没见过“帅哥眼里的世界”所以一旦有了颜粉、腿粉,肯定要抓住机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鉯弥补自己生命里“不是帅哥”的唯一遗憾。

在颜值以外的世界里高晓松都是赢家。他赢在子宫赢在有文化,一路从弹琴少年到说书嘚北京大爷他都踩上了时代的步点。

高晓松投胎的家庭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住在清华园里想知道个什么事,家里人写张小纸條他拿着去问该领域的学科大拿。

知识分子是高晓松的底色。他在清华住了二十多年生命伊始的认同就是知识分子。

耳闻目睹老一輩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在《奇葩说》第一季里,听到一位清华博士上来咨询以后的职业方向高晓松生气了。他说你身为名校生,没有胸怀天下愧对清华教育!

可翻过头看他年轻时,他说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当一个“门客”。可这“门客”被主公养着,实在也谈不仩胸怀天下吧

他在自己的第一本书里回忆:

因我琴棋书画玩牌聊天踢毽子跳皮筋都颇不错,还看过些野史逸闻可陪公子王孙谈心……朂好公子还有三千姬妾其中有个把多情烈女。没戏了公子早没了,这点儿只是文化估计只有说给丫听了

高晓松有一肚子知识,但是无囚投靠当“门客”的理想暂时破灭了。

不过高晓松命好啊在我们缺少大陆流行歌曲的时候,《校园民谣》专辑横空出世高晓松一曲《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理想余晖的怀旧符号

如果你看过高晓松在各个节目讲述“白衣飘飘的年代”,便会发现他当年弹琴写歌似乎都是为了追求姑娘。他的表达更像是一场盛大的荷尔蒙抒情,而不是艺术家对作品的执着

李皖评价,高晓松写歌秀美、雋永但是格局小,焕发于性情对深厚广大的东西,不太有感觉

比之于艺术家,高晓松深知自己更像一个知识分子“我的审美是从書本中先验来的,这就是知识分子”在音乐上,他一早就坦诚自己写歌词是因为读书太多,满脑子都是文字信手捏来不需要灵感。

高晓松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虽然读书不少,又走遍世界但是对任何世界的深处始终缺乏了解和敬畏,缺少勇气和坚毅的精神只是對各种雕虫小技兴趣浓厚。”

他不是一个努力的人只要觉得事情成功率低于70%,他就觉得那是一面南墙看着南墙就跑了,更谈不上去撞喃墙这是他没成为艺术家的原因,也为多年后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埋下了伏笔

知识分子高晓松谋求生计,是从拍广告开始的那时候《校园民谣》尚未出版。

他靠着拍广告迅速挣到第一桶金2000块后来他写进书里:

2000块钱的顺利成功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这个人,虽然我从小接受鄙视金钱的正宗书香门第教育这种发现自己挣到钱的意义之深远,大大超过当初发现有男人的本领

他继续动情地描述,以前的梦裏他和别人打架打不过只能装死,但挣到2000块以后他在梦里总是弹无虚发,追击敌人步履如飞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个男孩儿长大叻变自信了。

只不过这个转折的关键不是姑娘而是赚钱。

成长于理想、道德感召的80年代投身于90年代创业、致富的市场经济,高晓松莋为大学草坪上的最后一群歌者成为第一批在社会上自谋出路的新中国小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高晓松也想生活得体面。不能免俗的錢也是他的命门之一。

赚钱对高晓松到底多重要我们无从得知。

但我们知道他和老狼不一样,他打从一开始就有“商业这根弦儿”知识分子如何赚钱,这在哪个时代都是难题

有记者给他打上“小众”的标签,他表示自己并不想做小众的作品就像门客希望获得主公囷同侪的赞赏,高晓松也希望有更多人来分享他的作品

为此,他去好莱坞学习编剧回来以商业的嗅觉挤进商业院线。

他的合作伙伴说:“晓松每次从美国回来就感到他的变化”以前“飘在天上”的故事不见了,拍过超级文艺片《那时花开》的高晓松不再过分重视自巳表达欲的释放,而是要为观众拍电影

高晓松自编自导的电影《大武生》,凭好看的故事和剧本拉到了顶级好莱坞制作人的投资,但高晓松拍不出来

高晓松不愿把能量全部用在创作上,他不忍心和自己死磕朴树在英国录了两年专辑,回来以后发现歌里一些情绪没有叻就全部不要推倒重来。而高晓松拍电影时会和工作人员讲为什么要为了等一个特定的太阳光,全组人眼巴巴地登上好几个小时呢

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与拍出好电影之间还隔着一条很深的河,以高晓松的性格淌不过去似乎是一种必然。

缺乏钻研精神动手能力差,最终导致《大武生》票房惨败他和电影打交道的日子,随着2011年酒驾服刑很快就结束了。

服刑期间老搭档宋柯去看望高晓松,安慰怹“这件事有双重价值一重是无形的,能让人成熟;另一重是有形的值一个不小的数字”。

宋柯说准了服刑六个月期间,高晓松的囚气不升反降微博粉丝翻番。

不过《大武生》票房的惨败,让高晓松在服刑期间下定决心这辈子不做生意,只卖艺

如果说音乐的尛气候,是因为高晓松在艺术造诣上浅尝辄止那么,电影的失败实则体现了他在做生意上的登堂不入室。

之前校园民谣的偶然成功讓他以为自己搞电影也能卖得出去。但现实的惨败教育他自己确实当不了艺术家,还是老老实实回归知识分子的营生

这一次,他决定矗接卖知识——终于理想匹配了作为一个“门客”的技能点

服刑结束后,高晓松整装待发投到优酷门下,开始做个人脱口秀节目《晓說》得益于之前浪漫年代形成的“强个人IP”,再加上酒驾诚恳认罪留下的好印象高晓松凭个人品牌,打造了第一个脱口秀网综“爆款”

《晓说》开播两年,高晓松的大脸被播放五亿次这样的成绩,他自己也有点hold不住只能一遍遍对记者强调“我就是命好”。

确实嘟做知识内容,罗振宇得使劲儿告诉你这本书是多么好,多有逻辑而高晓松只会拿着纸扇,斜靠在椅子上给你随便讲上一段家里传丅来的掌故。

高晓松不需要团队帮他选题只要摄像机在大脸前面一杵,自己就能拍

什么政协委员才能看到的国民党将领回忆录,梁思荿怎么劝他母亲放弃英文读建筑系院士姥爷怎么克己奉公,差遣秘书找他还公家电话费这样的历史花边,他随口就来

就连他给许巍寫的新歌被喷,里面那句“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还真是高晓松母亲一直告诉他的。

不过非从高晓松的家学渊源掰扯的话,到他这辈儿只剩下了不严肃的历史演义。毕竟爷爷是坐冷板凳的院士,他只是个媒体知识分子这在某種意义上是一种堕落。

但他出来变卖的这点家学修养足以够互联网普罗大众文化消费升级了。

其实凭高晓松的背景他也可以不靠说书吃饭,但他喜欢热闹爱往人扎堆的地方去。在微博上当4000万粉丝大V说什么一呼百应,享受别人夸他有才高晓松显然陶醉于此。

高晓松夶概也没想到最适合自己的“门客”工作,竟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的实现了

但是,高晓松又偏离了适合自己的“门客”路线——他跑去了阿里音乐当职业经理人

2015年,高晓松和宋柯加盟阿里音乐并称“这将是我俩音乐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二位老搭档空降阿里合伙把收购的天天动听,整合成“阿里星球”

事实证明这是一款很失败的产品,没过多久两人就被撵到虚职上了。

高晓松现在昰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他之前的位置,是阿里音乐董事长听起来,他又回归了“门客”身份只提供力所能及的意见,不动手操莋

所幸,如今的高晓松依然可以凭借阿里的平台,和马化腾爬山吃火锅

他说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与这样一大群“比自己聪明的人”共事了平时在别的场子上,他能一个人从头说到尾但是和互联网大佬吃饭,他只想拿个小本本把他们的话记下来

他在新节目《矮夶紧指北》里讲马化腾如何洁癖,不好意思坚持让大家使用公筷只得自己一直站着,用公筷给别人夹菜

这样大人物的小故事,如果不昰高晓松我们大概是无从了解的。因此戈酱甚至怀疑,高晓松一头扎进互联网内容创业还真因为他就是爱看热闹。

这点儿上高晓松像个热心的北京大爷。哪儿热闹他就得上哪儿看看去,到处呼朋唤友反正没他管不着的事。

其实高晓松跟互联网的缘分,从门户互联网时代就开始了

“新东家爱奇艺的办公室在老东家优酷隔壁楼,不远处还有更老的东家新浪往北几条街,坐落着我在互联网行业嘚第一个东家搜狐新东家的老板和老东家的老板都曾是我在搜狐的同事。搜狐老板和新东家老板又都是我清华师兄世界本不大,可真沒想到小成这样”

换这么多东家,高晓东可能真是想东瞧瞧西看看最后享受的,还是站在时代潮尖人际附会的快感

他在文艺圈兜兜轉转多年,到好莱坞学商业制作跟互联网公司学商业,直到最近几年的脱口秀节目他终于找到门客卖艺的正确打开方式,嘚吧嘚着把知识变现

“要说真正让我发现市场的乐趣,发现自己的商业价值自己又干得自由、欢实,从《晓说》到《晓松奇谈》我可能第一次找到痛快淋漓的感觉。”高晓松说

说到最后,这似乎是一个现代“门客”的励志故事——年少成名的清华辍学生在中关村互联网公司囷洛杉矶剧组跌沛流离多年后,终于在北京大爷的年纪靠说书和自拍取得成功。

高晓松一生上下求索的无非是如何让知识分子尽可能哋生活得体面。

他没有毅力不能自己成事,所以选择当“门客”卖艺为此他写过歌、拍过电影、拍过广告,有得有失到头来发现还昰说书最成功。

一开口就是产品这才是北京大爷高晓松的黄金时代。

}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總会遇到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但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会被你吸引亦或是你被其吸引而走到了一起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少不了离别与相遇茬遇到新的朋友后或许慢慢地与之前的好朋友友情出现了些许裂痕。而长时间的相互打磨菱角最终还在身旁的好友无疑是上天给予的最大恩赐在感谢挚友诚不言弃的同时,也要感怀自己足够优秀值得挚友的不离不弃

就在昨天,高晓松过五十岁生日不知不觉间那个陪伴叻我们整个学习生涯的不羁男人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昨天也是高晓松从事的相关频道《晓年鉴》最后一期发布的日子在最后一期的《晓年鉴》中,高晓松在里面说了很多心里话虽然节目也因故延期,但无疑这是最引人深思的人生经历那一段情、那几个人让我们看箌了现在成长路上的自己。

风尘仆仆数余载能有此成就也并非一蹴而就

1969年高晓松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极具诗书气息的財子才女爷爷更是当时清华的校长。在二十几岁的时候高晓松以远超清华录取线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而老狼则是因为┅心想留在北京没有去哈工大而留在北京联合大学的无线电系两人因乐队结识。当时高晓松组建的乐队需要一位主唱而恰好好友力荐咾狼。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当年的过往的青春:“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是这样,一生也同样是这样也就只够去爱一个人”,在那个通信基本靠暗号的年代有些人一交就是一辈子,有些情一开始就意味着一生高晓松和老狼就这样成为寻梦路上的同行者,從创乐队起就很少分开

按理来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晓松应该会在事业的道路上不说一马平川,但说其少经磨难还不是不为过的但事實却并非如此。那个年代的音乐创作经费来源是必不可少的难题,而当时高晓松和掌管财政大权的父亲又多有矛盾

近乎所有的乐器都昰二手市场淘来的,唯一一件属于乐队一手的音响还是乐队老哥的女朋友们合伙凑钱买的有一回一家海南的歌厅请青铜器驻场,他们就馬不停蹄地赶去了要知道当时想要去海南比上南极还要难上三分。就这样一路的摸爬滚打来不断的积累乐队的人气只需要一个契机就會有爆发出来的那天。

逐梦路上挚友老狼诚不言弃成一世佳话

在恍惚之间高晓松的半生倏忽而过时光蹉跎间挚友老狼与光阴一起见证了咾高的成长。在一次《天天向上》的节目里有幸请到了老高和老狼问老狼:“高晓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老狼当时回答说:“其实是那段一起携手度过的岁月那一段一起哭过、闹过、笑过的日子,真的很感动”

在每个人的青春里,总会遇到不少人在青春这條路上走来最后能留下来的又能有多少呢?那些最后留下来的不是想赖在彼此的青春里不走了,只是怀念过往那一段美好、那一段热泪盈眶的日子有点睹物神伤“大家都会慢慢地长大,都要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谁也不会停留在过去,只是偶尔想起曾经相遇时候的美好会有一点,黯然神伤”这是《龙族》里的一段话,用在此处也还算适用在1994年,积蓄了如此之久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候大地唱片公司找到高晓松唱《同桌的你》,当时老高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得是老狼唱否则免谈。事实证明老高是对的就在那一晚后,一夜之间咾狼成了歌星而老高也从此奠定了在华语乐坛的地位。

岁月静好、佳人还在望细细倾听那个年代的故事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多少年來花开花落而又花落花开两个内心同样炽热的不羁少年渐渐也开始老去,但他们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可能只是以另一种形式,也可能只昰换了一个载体他们吵过、打过、嫌弃过,但却从未散场在朗朗乾坤中又能有多少对好友能做到如此?

现在我们熟悉的《晓松奇谈》囷《晓说》以及最近的《晓年鉴》都在播出着他们还在努力着,用自己的双手进一步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或许白衣飘飘的年代终会远去,但身上携带的梦想却会一遍遍地提醒自己继续前行有空之余多听听老狼和老高他们的故事吧,去见识一下他们口中那个苟且现实的时候在寻梦路上,当年他们是你们最真实的写照

}

??授权转载自: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丨作者:姜东瀛

还有两期泥泞的《晓说》宣告结束。

杭州高晓松开了《晓说》生命告别会,这是一场直播最后一句话矮大紧甩的佷解脱:我待会儿进棚录最后一期《晓说》,我特高兴因为在黏稠的环境里往前努,何其艰难我终于可以浮上来呼吸。

这话几个意思無从探究但高晓松明白,自己开创的网生节目口述样式越来越不好看。

2019年高晓松年届50,妥妥老汉一枚虚岁、毛岁这个事情,高晓松是计较的把自己的周岁精确的严严实实,就好比他老说自己1米78认识他见过他的,都知道矮大紧不存在这个身高关于玉树临风的元素,他其实很在乎这是文青老炮深入骨髓的东西。

值此祖国70周年大庆之际缩进“五十而知天命圈”的华语乐坛名宿,也不只矮大紧內地还有孙楠、李泉、毛宁,宝岛包括陶喆、刘若英、周传雄以及那些几代KTV点歌台里无法忽视的高频名字:高胜美、李翊君、孟庭苇、潘美辰。

当然咯这波整整50岁的流行音乐人里,高晓松收费的口述历史《矮大紧指北》的音频能单独给出播放列表待遇的,只有王菲、竇唯这前两口子以及被高老师奉为当代“李商隐”的方文山。

在演艺界他这个六九末生日小的特征,很难划分代际说他七零后吧,差意思造作。单论气质也真没法归为六零后,像开玩笑违和。郑钧、老狼比他大一岁更是这般感觉。

高晓松在许多场合下表达过怹有多么懂得珍惜、感恩、知足没错,时代从不扔下他能够赐予他的步点,都驱使其赶上了绝佳位置他小的时候,中国的环境可鉯让他聚精会神心无旁骛的博览群书;他的青年,改革开放的条件可以让他行万里路;他的中年,是互联网成就了人生又一春让他抓住知识分享扁平化的机遇。就算他不是学术金字塔也可以通过见闻、阅历、疑古察今和鉴往知来,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的精神家园

优酷囷某汽车品牌订制的移动谈话节目《大城晓聚》中,高晓松造访广州和小他一岁的,眼神已出现明显迟滞、老态的七零后林依轮说:我們都曾年少有为

2015年春节前的《晓松奇谈》,高晓松讲过一个“朝花夕拾”系列这是一个家族史故事,承认自己是优生优育的标准样品而且他这个产品的卸货,和民国中医巨擘施今墨的建议有着密切关系慧根、基因、背景纵是他含着的金汤匙,可生在大知识分子家庭却也不是他这半生名气可以推倒出的必要条件。

但老天爷、祖师爷的确是双重赏饭,给了他家道显赫给了他技多傍身,给了他见识遠卓给了他脑力无限,也给过他不止一位如花美眷还让他成为了中国酒驾入刑第一名人。

二十五年来举国皆知《同桌的你》;这几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现象级的全民金句。高晓松的诸多趣闻轶事附上了厚厚的功名尘土。

总之他给外界的印潒是甘于把反省输出,善于把内心公开这些,成就了他最大的可爱也使他如此吸引公众目光。

从命格原点到人生巅峰从蹉跎岁月箌几度翻盘,一路摸爬滚打、江湖奋斗、机缘巧合、丢人现眼还有连吃带拿,他都不躲闪包括他愿意谈父母的婚姻失败,他与父亲的冷漠隔阂但矮大紧做过的梦,一律不强求的得以实现财富自由他有过很多机会,但是能败能造也是他的一项本事。还好精神始终洎由,什么时候都有好饭伴随放眼浩瀚宇宙,如他逍遥自在基本也没谁。

他告诫灵魂不要再向上苍要任何东西:天命圈跳伞,要给洎己找一条退路想做什么事儿的出发点,要盘算着怎么退他把急流勇退的智慧换成了他自己风格的语言:生长时抓着,荒诞时离开財能避免难看,像集市上卖菜的老妪散了摊儿还非要处理完剩下的最后两颗烂菜叶子,他高晓松断不能接受这种终局

矮大紧多次放话,还有七个月就要隐退手上的活,只剩给阿里巴巴的创业史做传《阿里传》官方授权不交给媒体人,交给高晓松真是一个愉快的出蝂策略和宣传路径。这都是套路套路。

但其实他哪这么淡定,北京话讲有钱不挣王八蛋。未来他又要和史航开个花里胡哨的什么電影评论节目,边吃饭边聊那种不是独角戏而已,担负的流量功能相当于在《奇葩说》里的作用。晓说的用户留存能不能follow这个东西不知道豆瓣大军可是大概率要来踢馆的。

矮大紧在年初某卫视跨年晚会上还有一条对外口径,即接受邀请到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员,其实吧原先他也通过爱奇艺《晓松奇谈》里表达过考哈佛历史博士的意愿,说不定在那里,跟“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这个超級中国通、乡村明史通把酒言欢十大杯威士忌不够对瓶吹的。

时间拉回到2012年韩寒帮助高晓松命名的《晓说》一经开启,矮大紧的网络囚格便走出了一条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阳线。

高晓松以奥斯卡评奖的潜规则为抓手打开了网络自制节目的一个分支,严肃型话題脱口秀可以抛砖引玉新闻热点,可以回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可以剖析三教九流王公贵胄。姑且把它等同于电视上漫谈节目的话矮夶紧和在各种三线卫视做节目的老梁,算是同道中人

然而,高晓松优先是音乐人跨界之美,美于上青天犹如韩寒是赛车手中最会码芓儿的,写作者中最会拍片儿的电影圈里最会开车的。

《晓说》起初的价值在于用户接收高质量内容的感知状态,无须理会沉重的用腦负担:高晓松像一个陪伴者一样在和你说话,就是用户体验而且观点里呢晾尺度,爆料中吧晒证据你就失去抵抗力。矮大紧勇于探索言论边界和底线把擦边球滚的贼6,处理敏感议题的话术优美京味表达更口语化,这些统统不需要集中太多注意力就能听懂。如此微创新很难不在视频网站上独树一帜。

罗振宇在2019年“时间的朋友—小趋势”跨年演讲中向高晓松致敬。因为《晓说》这种设计的敢於为人先以及市场效果的可验证,他罗振宇坚定了一个判断就是内容的流量分发,将会按照市场意愿和传播逻辑导向真正的魅力人格体。知识的拆解、重构、再输出是一片蓝海高晓松这张胖脸都敢肆无忌惮的露出来,单枪匹马叨B叨有的是捧场的,我为什么不行峩当然也可以。于是罗辑思维成了,并催生出一个叫知识服务的行业此后,写《货币战争》的宋鸿兵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收藏堺大佬马未都、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循着高晓松这个道儿就摸上来了

但是显然,高晓松对大众文化基础的了解要更丰富一些,他在東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在湖南卫视《快乐女声》的评委表现在十多年前就可以帮助节目的公共话题和收视业绩成为焦点,这是别人沒有的本事彼时,他是名人可不是明星,且多年无爆款作品一直吃校园民谣老本,他拍的广告和电影没几个人知道,能让自己成為意见领袖靠的是一颗有趣的头脑,以及一张随随便便就能吃开口饭的嘴他上过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上过很多女主持的谈话节目語不惊人死不休。论对喷、啖B能克他的从气场上算,什么蔡康永、马东、薛兆丰这都不行,诶郑钧可以。

境遇的兜兜转转遮不住轉角,也会把拐点安排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要不是2011年春天的酒令智昏以典型案例现身说法,穿着劳教服在中央电视台所有的新闻節目向全国人民露脸,他会在明星的路上用另一种方式越走越远。但是半年拘役的判决处理让他的电视通告咖和电影导演之路就此中斷,损失惨重直到《晓说》,才算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蓬头渣面的高晓松在《晓说》第一季录制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兴奋疲憊而阴郁,除了事业重挫这或许已经跟他面临即将解体的婚姻有关,1988年出生的娇妻20岁给他生女儿符合他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这段婚姻結束的隐情终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没问题在婚姻存续后期,对高晓松的心理可谓十分煎熬直到《晓说》第二季期间,他才办理离婚手续并于次年公布。

应该这么说阿里大文娱组建之前,或者高晓松入职阿里之前的《晓说》表现层次丰富。知识科普、动画对话、资料配音、辅助元素是有一些趣味效果的综合高晓松的伶牙俐齿,以及微观层面的轻运营都让这个自制项目声量渐渐走高。

而更重偠的是选题,贴近时事的选题倾向直男的选题,非学术性的选题严肃而不失活泼。高晓松没有过度照顾、讨好女性用户《晓说》吔不受品牌的定向题目要挟,加之监管的宽松是《晓说》前两季,偏垂直细分策略取胜的关键而《晓说》后来的黯淡,刨除不可抗力原因拜全用户传播所赐。

讲青楼讲镖局,讲科举讲美国,讲欧洲讲日本,讲淞沪抗战讲对越自卫,讲朝鲜战争讲北纬38度线,講妄人列传讲民国往事,讲大航海以上这些,是《晓说》、高晓松和用户三者的蜜月时间七年岁月,事过境迁陆续有不少期的题目下架,但当年影响力的收割、沉淀依然还在所以这一波也没亏了高晓松多少。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球前高晓松转投爱奇艺的《晓松奇谈》,当然要来一波借题发挥也由此,给一批高中端优酷用户成功的注入了爱奇艺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总时间。不过挺够意思的是《曉松奇谈》三年征程,以历史漫谈为主的选题都挺好。更具开拓性创见性和思辨性的视野,体现在南明、北洋、一战、两岸、“胜利陰影下”、“大众记忆”等优秀系列也引进了访谈形式,与张志忠将军的女儿、与大诗人海子的同学都是这个操作虽一家之言,但论證逻辑更具语义快感和解构力以格物致知的态度,巩固并提升了意见领袖、流行艺术家和网红的三合一地位在《晓说》第二季的后期,高晓松已被东方卫视重新聘请打造文化短节目《晓松说》。

《晓松奇谈》真是让爱奇艺如获至宝,高晓松和龚宇的清华校友关系鈈如和马东的利益共同体实在。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高管位马东没做两年,就出来搞《奇葩说》为开路先锋的创业可是《奇葩说》的雛形概念,还真是高晓松的点子并且他全情投入,参与门面担当由其主导,选出了肖骁淘汰了梁植,后者是奶茶妹妹章泽天的前男伖《我是演说家》节目的冠军,并且是个清华生现在主持北京卫视的王牌节目《档案》。

高晓松diss梁植的这段视频充满了高能的争议,微博#高晓松炮轰清华学霸#的热搜好不热闹当梁植提问到,个人前途的选择性过多而困惑高老师您帮我参谋一下时,一向温和的高晓松也展示了少有的不客气这种苛刻无形中助力了节目效果,他对着这个清华师弟说“校长、书记都跟我提到过你,但你令我失望你沒有拿出大名校生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的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生是用来干嘛的不是找工作用的你明白么,名校培养你是为叻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名校生的风范一个名校生走到《奇葩说》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儿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对你十多年的教育。”然后话锋一转对深表赞同的蔡康永和马东接着拽到,他在饭桌上和清华大學新校长说清华和蓝什么技校有啥区别,不就是教学生个技能然后让他找个工作么。

这是令人错愕的傲慢也好还是精分的优越感也罷,总之当高晓松在青年们面前讲到“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时”你不能请教他找工作的问题,他会翻脸对娱乐圈吔一样,新人们问他高老师高老师,我怎么样才能红高晓松会秋风扫落叶的踩乎到:你把身上用红药水涂满喽,你就红了

不过,具囿反讽意味的是他五十岁这年,一个善用争议人物比如德国世界杯之后用过黄健翔做形象代言的某知名招聘网站,在北京地铁的通道、回廊、隧壁和站台上发疯式的投放以矮大紧的P脸为宣传定位的广告,黄健翔和高晓松是铁瓷的哥们儿广告主不怕被坑,前者用了好哆年呢贼棒。广告文案显示高晓松在“未来规划师”的授衔上留下了亲笔签名,旁边的广告语赫然于墙上,“把生存变成生活用高薪追求心的远方;你为理想坚持的样子很傻,傻得让那些妥协的人嫉妒也为你让步”,高晓松在挣钱的自恰性上有一套感人的逻辑儲备。

2017年归来的《晓说》面目上,就比较看不清了矮大紧的身份也更多元了,人也更开心了湖畔大学的讲师,杰克马的门客阿里喑乐董事长,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用他自己的官方修辞讲,就是负责阿里大文娱的国际战略推进

用感伤的情怀,讲南明知识分子蕜歌并不齿于晚明文臣所作所为的高晓松,在能看到的片段能听到的背书里对马云的疑似谄媚和崇拜,有点判若两人他才比马云小伍岁。

阿里音乐、阿里星球张罗的怎么样《财经》不久前的报道有解释了。国际战略推进可能《碟中谍6》和《绿皮书》,有他的功劳

但是《晓说》第三季,第四季有所退化。归根结底这是魅力人格体的漫谈节目,不是TED演讲在线教育课堂和“得到”这种纯知识服務。不要说这是监管的土壤问题电影的饭辙比开口饭难,可《芳华》《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拍出来了也放出来了。

所以《曉说》让《金瓶梅》和《三体》占据多周时间连篇累牍的做导读,很难不让人相信是汽车赞助商金主在控制选题方向;所以《晓说》配合宣传优酷网络独播的《军师联盟》,讲了一个多月的三国梦之队很难不让人相信,节目从此变得注水成为了资源置换和无节制植叺的温床。

在访谈引入这一块《晓说》比前作要进步了很多,独叨叨不如众叨叨马未都、樊建川、陈丹青登门了,电影大导们陆续到位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马伯庸、麦家来宣讲了,史航、韩寒、郎朗、刘慈欣这些好朋友也集齐了以上的卡司对谈,有些带有浓烈嘚传道授业解惑气息,用户理应心满意足教化于思,不用花钱上博物馆课上西方艺术课,上电影创作课上城市建筑史课的好事儿,哆牛逼呀只是,信息单向传输没有心灵触动的共鸣,这是那些《晓说》种子用户想看到的么各种指标的增长乏力,就因为《晓说》巳经是一门公开课而不是高晓松在陪伴用户说话。

哦对还有好几次的跳票和开天窗事件,节目的下期预告提要对不上下期真正播出嘚内容,调整编排不做有效形式的通知没有负责托底的说法。

最厉害的是比尔盖茨的一期,永远失踪;停播两周无法向用户交待就緊急搬出高晓松在清华大学的内部分享视频;明明甩出刘慈欣来勾搭,下期来个和大刘巨像的麦家这种移花接木,没有消消乐连连看的訓练还真让人迷幻恍惚。《晓说》的运营专业性至少让人狐疑。

属于高晓松一个人的最大流量阵地在最终季,从话语范式的枯萎干涸发展到了面对镜头的心态倦怠,作为一个流量魅力体矮大紧的中年网红之路,坚持了七个年头也确实难为他了,对于一个追求诗囷远方天生不喜欢被拘束的散漫人格而言,《晓说》再做下去就等同于上刑

这两年,有幸收听了他的音频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和《晓年鉴》前者虎头蛇尾,内容品质不稳定后者以编年体形式刚讲完1989年,1990年1991年的的事儿,本是满满期盼他高超的历史切片还原能力结果却是很震撼,因为什么都没讲这不是他的能力。

而且他真的老了以前的优越感还算锁定在合理范围,《晓年鉴》里则彻底放飛自我,新的优越感已经堪比李敖、王朔,奔着“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的道儿,就径直放马过来了他把自己学生时代誇的叫一个肉麻,“我极其优秀”是标配形容一边兴奋地晒他在北京四中里各种独领风骚之成绩,一边解说他获得这些中学生荣誉的不經意和“so easy”这种记忆深处的骄傲碎片打捞,和解放战争时期101首长的心细如发似有一拼好汉不提当年勇这个修养,高晓松已经全然不在乎了他高兴就好。但是他可不说在清华,文艺青年玩儿乐队是怎么肄业的。

高晓松的口条部分最受市场欢迎的,是可以用安全的姿势走钢丝带领用户打开客观超然、冷静理性、中正持平的视角,去冲击、去代入历史、人文、生态里的个体坐标系并传递出普世价徝的移情感受。当然《晓说》的后来,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花无百日好亦是自然规律,高晓松给出过的东西对得起用户的获得感,这种网络自制的书写难以逾越,以个人声望孵化的杂书馆、晓书馆、晓岛等文化基础设施更是一种突破。

高晓松的前路是高老松還是高老庄不去管它这个梗,是《晓说》告别活动上赞助方代表普通话不过关加上发言紧张导致的,他正儿八经把高晓松反复说成高咾松主持人史航则顺势补刀,说听成了高老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