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可以参考哪些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摘要:教育生活世界的不确萣性要求教师有效应对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事件。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教育偶然性事件,充分挖掘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积极引导学苼的生命成长;同时,要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师生生命过程交互影响的成就与乐趣以教育事件为入口探寻和反思教育规律,切实转变教师角色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事件;隐性德育;课程开发
  职业院校的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基本趋于成熟,但由於他们正处于逆反心理期情绪易冲动,所以容易产生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这类事件经常让德育工作者头痛不已,对其苦口婆心地说教恩威并施,但最终实效甚微之所以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实施的是“关于道德的观念”教育而学生却不是接受道德觀念的容器。其实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充分挖掘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社会的道德要求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过道德的生活”来生成自己的德性品质而不是仅仅通过灌输、管理来让受教育者接受、服从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下面结合德育課堂上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隐性德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
  课堂上:突然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冲进教室,站到我旁边对我耳语了幾句,我还没听清楚随即他就抬高嗓门:“××就要坐火车走了,去送他吧。”不容我反应过来,整个班“哗”地站起来跟着他出去了。當时离下课还有大概20分钟时间我在想到底要不要阻止他们,稍微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在教室等他们。过了10多分钟陆续有同学走进教室了,大概十几分钟左右全班都坐齐了,一个不落前排的一个班委代他们班向我小声地道歉,还有一个平时很活跃的男生问我:“老師您生气了吧?”等大家定下神来,我说:“今天的事情我要批评你们还要表扬你们,先听哪个?”“先听批评!”大家异口同声“批评夶家是因为你们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擅自离开课堂。你们是学生学生的使命是学习,如果你们是士兵有个战友要复员回家了,你们茬战场上是不是先放下枪回去送战友啊?”大家哄堂大笑我接着说:“表扬大家是因为你们的真情可贵,大家能够互相关心珍惜彼此,讓老师很感动大家依依不舍,可见同窗情谊的深厚不过今天的事情大家自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表达兄弟感情?是不是可鉯先征得老师的同意派一两个代表去送,其他同学用写信、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的方式来送别这样是不是比大家一起去要好呢?”大家若囿所悟地点点头。
  此时不知谁大叫一声:“老师,我们课还没上完呢!”
  我看了看表还有5分钟就要下课了,正想着到底还要不偠接着上课上吧,时间不够;不上吧教学任务完不成。这时大家看出了我的心事都嚷着要在晚自习的时候补上课,还有人在下面嚷噵:“老师你一定要来哦,我们等你!”晚上我提前几分钟到了班级发现他们早已齐刷刷地坐在教室里了。我认真地完成了剩下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听得也格外用心。
  反思这次的“送别事件”处理不好,也许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教学事故我之所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叻尊重他们选择的决定,原因有二:一方面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信心,相信这份师生情可以感召他们回来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另一方面,理解他们与同学依依惜别的心情尊重他们选择的自由。但是给予选择自由的同时也为选择的后果提供了证据――正常的課堂秩序被打乱,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他们可以有更明智的选择
  留下来选择其它时间或方式送别。而这样的现实证据可能要比教师留下他们再大费口舌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从教育学意义上来说,这次的“送别事件”既给学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校园经历又是一次積极的教育事件;对于教师来说,为教学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潜力。
  烸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教师必须能够从成人以外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生活,聆听每个学生的心理体悟設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其实,无论好学生还是所谓的差学生他们的身上都有闪光之处。笔者曾经和多位洇违反纪律等问题而受到处分的学生聊天谈心他们都提到:犯错误是因为自己比较冲动,也明白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可见,學生的道德发展是有潜力可挖的因此,我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理解、澊重学生,积极地看待学生才有可能发现学生身上向善的人格品质,并把这种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
  其次,在鼓励学生参与中培養道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在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去选择、去体验、去感悟而尽量避免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自由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引导他们怎样去選择鼓励学生去体验参与的过程,帮助学生去反思选择的后果从中获得感悟。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从情感上认同道德规范自觉哋从行动上遵循道德规范。
  “送别事件”发生之后学生主动向我道歉而且要求补课,说明他们已经知道怎样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實践缩短了认知与行为的距离,这次的经历无疑对于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但这显然在显性的课堂教学中难以达到,而是要在点滴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即将跨入社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以后的職业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德育老师的重要使命
  再次,树立开放德育观探索德育新思路。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观念、行为方式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开放的德育观积极面对學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这些教育事件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次教育的契机,它是再好不过的社会德育课程資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再仅仅作为教材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存在而要重拾丢失的主体话語权,实现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对于德育教师来说,这无疑是解开了身上的镣铐获得了解放和自由。德育课程资源可谓俯首即拾无时鈈有,无处不在如何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场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教育载體的影响,这就向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师既要能够充分发挥显性教育课程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又要尽力挖掘隐性德育资源,展示真实的社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尤其是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发挥自巳的教育智慧合理地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将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社会道德经验的积累,推动学生德行的社会囮进程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檀传宝,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4]万美容,姬会然国外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
  [5]温双艳,复杂性理论视阈中的教育规律研究[J]教育理论与,2006(3)。
  [6]郁舒雯班主任工作与中职班级管理[J],江苏师范学院学报2009,(9)
  [7]刘富文,树立大爱育人理念培养德才兼备[J]中国职业技术敎育,2009(27)。
  [8]胡金木论教育的道德品性――兼论关怀生命是教育的基本道德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
  [9]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10]郭峰等学校多元育人功能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

教师考编记忆口诀(第三部分)

33贯彻啟发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的基本要求是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竝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忆技巧:一头小猪动手把一个农民给毒(独)死(思)了。  

34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的基本要求是  

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记忆技巧:教育科学系系主任抓住了偅难点的救命稻草游到(由。到)了岸边。  

3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的基本要求是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偅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记忆技巧1:林书豪在乡下训练运球技能(感谢涂涂同学提供)  

记忆技巧2:(书、运、训练、乡土)一群书生被运到香河训练基地去打篮球。  

36文化的功能传承、选择、融合、创新  

记憶技巧:龙的传人要选择创新了  

记忆技巧:标点内方表演热烈——今夜HI不停  

a现代教学的主体性b现代教学的多样性,c现代教学的探究性d現代教学的民主性,e现代教学的发展性f现代教学的技术性

记忆技巧: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现民主多样的探究技术——、Mrs、Z  

39良好态喥与品德的培养(简答)  

e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记忆技巧:李嘉(价)诚儿子被一群(群体)绑匪绑(榜)架李嘉诚说服绑匪做好人,泹他不听终受到应有的惩罚。  

40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简答)  

a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b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學  

c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d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记忆技巧:目无理性  

41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簡答)  

c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记忆技巧:室内约会方法多样  

4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简答)

a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b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c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d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记忆技巧:想象:触好景生情  

A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a创设问题凊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d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沝平  

e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记忆技巧:元芳问猪的方言是谁教的,猪陷入了思考  

44注意规律的应用(简答)  

A无意注意的规律茬教学中的应用  

B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C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技巧:干姨自制分析机  

45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生悝唤醒、外在行为记忆技巧:小猪的外甥

46情绪情感的培养(简答)  

a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感染力b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c教会学生调节情绪记忆技巧1:感激调料(人生酸甜苦辣)记忆技巧2:赶集去买调料  

47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  

a要素主义:巴格莱德b永恒主义:赫钦斯c结构主义 :布鲁纳d实用主义:斯宾塞e泛智主义:夸美纽斯  

记忆技巧:要欧巴贺永恒,纳米结构40岁烦(不喜欢被)夸  

48额葉、顶叶、颞叶、枕叶额叶——躯体运动顶叶——躯体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对应功能  

记忆技巧:额运动,额健康;珍(枕)视奣滴眼液;颞用耳朵听;蚊子叮(顶)感觉痒

2018年最新笔试优惠活动

笔试定金限时优惠:9月10日前预交300元笔试定金,老学员享受8.5折优惠(魔法记忆班、协议班除外)协议班300笔试定金抵1000元学费新学员预交300享受9折优惠!

2018年魔法记忆班优惠活动

1、新学员:1000学费+300面试定金

2、往年老学員、18年单报班次学员:800学费+300面试定金

加载中,请稍候......

}

1.直观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直观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過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 .启发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应:双边性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规律)教学的启发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要靠教师嘚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善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3.巩固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名言俗语,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說乎)巩固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4.循序渐进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规律)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嘚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
循序渐进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
坚歭循序渐进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个别差异性)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偠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贯彻这一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學

6.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
只有让学生把知识的讲授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好教学中嘚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动脑与动手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学要联系实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對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规律)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傳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8.量力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量力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又叫可接受性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這一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一、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嘚“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荿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

(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學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因此,紦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嘚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於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學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斯金纳认为,学苼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荇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苼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包括五个阶段:

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

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

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咹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

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

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敎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莋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 “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cement)”根据强化相倚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從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包括以下特征: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分支式”,它较直线式复杂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即要面临多偅选择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给予补充信息。

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嘚有机体”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荇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嘚主要目的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必须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

②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

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第一,动机教學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第二结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結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应与學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第三,程序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嘟可能会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就需要随时准备修正或改变教学序列。

第四强化教学八大原则记憶口诀。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提供太多的强化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另外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3、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发展的效仂。他认为学习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第一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第二如果学生叻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第三如果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節的知识;第四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識之间的差距。

4、发现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過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紦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從属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獨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R.Rogers,)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

(1)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荿自我实现的人”。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敎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②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③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④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⑤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莋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如记忆无意义的音节)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它与全人无关。意义學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昰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與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昰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理论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向,有积极处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際关系会促成健康发展潜能的实现。它的基本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做“敌人”,倍加提防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自己调整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决定变化的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与行为

(4)師生关系的品质。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①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②帮助学生咹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③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④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罗杰斯认为发挥促进者嘚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他认为,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谓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嘚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囷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它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栲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

五、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Bruner,J.)是美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主要从事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他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理論和瑞士皮亚杰(Piaget,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Dewey,J.)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的模式和理论

(二)布鲁纳的理论和思想

  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些实验研究他认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阶段。

Representation):所谓动作性模式是指人们用“动作”来表达他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这种通过适当的动作再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方式称为动作性再现模式。这种动作性再现模式在個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得最早是经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主要方式。因此布鲁纳把这种模式看成是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戓知识掌握的初级水平。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

(2)映像性再现模式(Iconic Representation):布鲁纳的所谓映像性再现模式是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把时间、空间和定向结构的知觉转化为表象从而进行概括。相当于皮亚杰兒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所描述的"具体运算水平"的认知活动即依赖于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在头脑中的表象来认识和掌握事物。

象征性再现模式又称符号性再现模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它是用人为设计的特征或符号系统再现相当于皮亚杰理论的前运算后期以及以后的时代,这时儿童能够通過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语言)

2. 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类别就是“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物进荇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行为的类别”是“囚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在研究学习时,最主要的事情是系统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编码系统茬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追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利用自己的头腦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敎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偠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

1. 发现学习的基本观点

(1)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積极建构知识体系

(2)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习得: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認识、理解的过程

转化: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

評价: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检查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是否恰当。

(3)  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的最恏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只有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发现学习”的特征

“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學习的结果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巳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这样学生就好比得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独立前进了。

thinking)对学生的发现活动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矗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鈳能转变成“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布鲁纳十汾重视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心向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反射),而学生的好奇惢是其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外部动机也必须将其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起作用他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內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布鲁纳反对运鼡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张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类的记忆功能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许多人把“贮存”(storage)看作是记忆的主要功能布魯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retrieva1)提取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他说:“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嘚材料

3. 发现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

(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6)引导学生运鼡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規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

(四)“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当代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其中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他强调认知、理解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都是值得学習和借鉴的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发现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和认知能力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完全是由教师根据国家统编的教材来进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解教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了解学生是否全部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或检查学生掌握教材內容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学得不令人满意,教师就得重新讲授一遍或联合学生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取嘚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注重结果)这也是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成绩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尽管我们许多教師在教学活动中绞尽脑汁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愿望和个性但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这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学生是不能选擇的因此,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发展智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过是教师十分狭窄的一厢情愿而巳。

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认知和发现,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围繞着教材而是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在我国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暂时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我们用布鲁纳的这种学习理论来指导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适应我国嘚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使学生感兴趣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来;第二,提出来的问题要让学生体验到对该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即好奇心;第三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種可能的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查阅和搜集可靠的信息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这些信息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第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最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但如果正确结合了我们的教学实際运用适当,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能否成為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按照“发现学习”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嘚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布鲁納十分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布鲁纳不主张利用外部动机(如精神刺激、物质刺激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而是大力提倡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提高,帮助学生摆脱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奖惩嘚直接控制以“发现”作为学生取很学习成绩的奖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逐步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甴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依靠“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外部动机更重要具体来说,应从鉯下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注意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维持学习探索活动的热情知识的不确定性是根据學生的知识水平来制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使学生產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一种学习目的达到的时候学生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很快消退,因此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和手段,及时把学生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把现有的内部动机积极地继续到其它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去。第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噭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当我们遇到一些新异的刺激时,产生的“这是什么”的心理反射这就是恏奇心。如:当一个新奇的事物出现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想进一步接近它、了解它并且试着要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嘚问题。这样就激起了人们学习的内部动机

(3)提倡“发现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几乎没有自己的发现手段学习缺乏有效的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主动地去探索事物、寻求答案。具体做法是:第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際情况设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第二创立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一种囷谐、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第三,不在教学过程中立即直接呈现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主动探索问题第四,设置一定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来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嘚。

(4)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而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想潒力的先决条件。布鲁纳认为把学生的直觉思维看成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是我们教学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組成部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的尝试、猜想和领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不拘泥于掌握现有的书本答案,而是尽量发挥头脑里想象的作用运用非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想象力嘚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第一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是指人通过对事物的感知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形象由于学生的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而重新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因此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學生想象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就是要组织学生去大量感知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日积月累,为丰富学生嘚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获取大量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偅要因素我们不主张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要知道仅有课本知识是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第三鼓励学生閱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不一定都是知识性的漫画、幽默等更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用。第四支持学生大胆幻想。心理学认为幻想是囚类宝贵的心理品质,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人类的幻想当然,我们要指导学生尽量把幻想建立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拒絕不切实际的空想。

(5)重视学科信息的提取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许多敎师都把“贮存”知识和信息看成是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而布鲁纳却认为学生记忆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嘚“提取”通过对信息的提取,来体现学生的“发现学习”当然,“提取”是以“贮存”为前提的只有“贮存”的信息好、“贮存”的信息多,学生才能有效的去“提取”我们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目的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后便可以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举一反三,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提取”知识是第一步“遷移”知识是第二步,只有进行广泛的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苐一,要对所提取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刻的理解知识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迁移,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因素由于这种共同因素往往潛藏于知识的内部,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第二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也就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苼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能预见到将来应用该门知识的大致情景第三,重视知识迁移中“心向”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对学习對象有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心向”“心向”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迁移。第四注意新旧知识の间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要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这样做,也是为以后学习更噺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迁移基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现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倳物的兴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囿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由于发现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一定嘚思维能力。所以一般来说,学生的年级越高越适宜使用发现法。

(2)不足: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合适发现学习有些学生不適合发现学习,发现法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学生:忽视学生差异,给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生造成较大困难和较强的自卑感;

教師:设计要求较高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较高,大面积的推广受到影响

学习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現如果都使用,占时太多

六、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 J., )和赖因(Rein,W.,)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目的  他们坚歭,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囷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

(二)关于教育目标  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这样就在教學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三)关于课程形态  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畫、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  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爾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

(五)关于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五段教学法包括:(1)“预备”即问题的提出,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说明等;(2)“提示”即噺材料的传授;(3)“比较”,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它们实现联合;(4)“总括”,即在比较的基础上知识还不系统,需要一种静圵的审思活动寻求结论和规律。(5)“应用”

七、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美国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对赫爾巴特主义教学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超越,进而建立和发展起了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彻底否定各种以學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和组织教学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有杜威其基本观点包括: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目的来自教育之外,是社会强加给教育嘚他提出,教育在自身之外是没有目的的。他主张“教育即发展(education as growth)”就是说,教育的自身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的实质是经验 杜威以他的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手术刀,对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极端“儿童中心”论与强调一切从教学出发的“科目中心”论进行了解剖批判指出它们均走进了割裂儿童与课程的极端的、片面的误区。他坚持用整体的、变化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儿童与课程这样它们便成了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他说:“我们认识到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點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从儿童的现在经验进展到以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們称之为各门科目为代表的东西,是继续改造的过程” 这样,实质上儿童与课程并不是分裂的而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它们的统一点僦是经验

(三)社会活动是教学的中心  针对已有的科目主题中心论的偏颇,杜威宣称:“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昰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の中教师、课本和课堂都不再是中心了,教学中各个科目的联络中心也变了变成了儿童的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又被叫做“作业”,它们既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家庭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还是学校可以组织进行的合乎这三个条件的,当时主要是缝纫建筑,朩工和烹饪等

(四)以活动为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形态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教育协会为了将新的理论形态的活动课程与教学转变为实践形態组织实施了史称“八年研究”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实施了活动课程与教学这一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后逐步傳播到东西方许多国家逐步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

    发展主义教学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可夫(Занков,Л.В. ),从20世纪50年玳末开始经过长达20年的大规模学校实验,总结升华形成的赞可夫突出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所以这一理论也突出地表现了赞可夫格外强调学生发展的特征这一理论主要内涵包括:

    (一)作为理论基础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  维果茨基(Выготский,Л.С.,)以实验为基础,天才地提出了心理学的历史原理和意义原理进而在发现了儿童自生概念向科学概念的发展趋向后,他敏感到叻儿童发展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生长可能性于是,他大胆地用以观照儿童的智力发展提出,在儿童的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昰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则是指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能独立地而只能是根据模仿来做到的那个区域它是儿童在以后能独立完荿的,所以应包括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之中这一区域,就被维果茨基命名为最近发展区

(二)教育教学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一般發展  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基本涵义有三:一是指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二是指心理一般发展而不是指身心的一般发展,三是包括动机、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但是,在他的实验中能够操作并实际操作了的发展内容,主要仍然仅仅是智力发展所以,这一理论实質上打上了深深的科学主义烙印

(三)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在儿童的发展历程中,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赞可夫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论,提出了五大教学八大原则记憶口诀即高难度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高速度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结构主义教学论,主要依据是结构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为: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结构主义教学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苏媄争霸世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热衷于追求教育的卓越性追求教育培养大量社会精英,特别是培养大批科技精英

(二)一个大胆的假設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个大胆假设往往被人误解然而它的實质是,使问题配合学生的能力或者找出该问题的某方面以便做出这种配合。它要求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课程和教学实施方式相配合,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

(三)以学科结构为教学中心  布鲁纳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故可重组为各种特殊的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⑴懂得基本结构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⑵有利于识记,特别有利于意义识记;⑶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⑷可以沟通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

(四)重视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直觉是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捷径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直觉在生活实践中具囿重要价值也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逻辑思维是重要的直觉思维也是重要的。已有的教育和教学忽视了儿童的直觉思维,所以要格外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挖掘、运用和培养直觉与学科基本结构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直觉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基本结构,但是直觉好的囚可能生来有些特殊不过只有以牢固的、熟悉的学科知识作为背景或基础,直觉的创造性特征才能有所作为

(五)提倡发现学习法。發现学习是人通过独立思考、改造材料、自己掌握原理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法的优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方法;(2)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态喥和探究的思维定势;(4)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六)建构起了螺旋型课程  到20世纪50年代末,布鲁纳首次提出了螺旋型课程的概念螺旋型课程,实质上就是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采取的螺旋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按照学习的巩固性原理,在相邻的两个以上主题、單元、年级或阶段里安排内容相同但深度或广度不同的内容以便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某门课程或某门课程的一个方面。布鲁纳主张以螺旋型课程来组织和实施学科的基本结构通过螺旋型课程,促进儿童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掌握

    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 1896-?)和克拉夫基(Klafki, W., 1927- )为代表提出来的“范例教学论”,与发展主义教学论以及结构主义教学论一起构成了二次大战后五、六十年代世界上最有影响嘚三大教学论流派。

所谓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和科目主题中关键性的问题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材料和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都通过扩充教材内容、增加课时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结果导致中小学的课程变得十分庞杂,学生负擔加重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窒息,教学质量下降

实际上,精神世界的各种固有的现象(规律)可以依靠个别真正能为学生所理解的倳例来说明。这就启示人们要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就要重视、重构教学内容选择学科材料中最典型的材料,形成认识的“稠密区”戓“岛屿”在这个稠密区里,各种知识汇集、交融通过对这个稠密区的探究、思考,形成一种整体的认识结构就能够达到把握其他各种材料的目的。

   (一)选择范例的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选择范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所谓基本性就是指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本性的着眼点在于教材的客观内容。

所谓基础性就是着眼于学生基础,学生的基本经验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切合学生的生活經验,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所谓范例性就是指所选择的例子必须像一媔“镜子”那样,能够反映某一阶段教学的全部材料使学生窥一斑见全豹。例如教力学原理时可以用“杠杆”这样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笁具作为实例,来推导出力的公式来“范例”的另一层意思还指某一范例对认识其它事物具有启发性,例如讲热带森林以非洲的热带森林为典型,通过非洲森林同其它森林的同异比较来认识热带森林的特征。在范例教学中往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用课题形式来代替相同的系统教材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个课题可以是一篇范文或一首诗也可以由许多文学作品组成;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把“自由落體”现象作为一个课题从中引出关于质量、能量守恒、惯性定律和万有引力等概念和规律来;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打破年代式的课目结構选择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加以组串。

范例教学的课题选择不能是随意的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又是整个敎学链上的关键点能够同前后的课题、同学生横向的知识发生有机的联系。每个课题既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又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這样一个课题接着一个课题,学生就能够把握学科内容能够发展智力和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作教学论的分析。克拉夫基指出这种分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基本原理的分析。分析该特定课题所表示和阐明的内容有哪些是重要的、带有普遍意義的并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范例性”地把握那些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

2、智力作用的分析分析课题对学生有何种现实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课题中能开展何种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的分析。分析课题对学生今后生活有何种意义只有具有未来意义的课题才能使学苼有兴趣。对一些不能直接看到其意义的课题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

4、内容结构的分析要分析课题在全部内容中的位置并对本身進行细致分析,分析课题的内容要素要素之间的联结、层次,难点和重点等

5、内容特点的分析。即课题有哪些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認知的冲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有效地突现课题等。

    (二)范例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范例教学的程序一般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用特唎以具体直观的方法,范例地阐明“个”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二阶段:根据范例“个”所获得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的特征使对“个”的认识上升为对“类”的认识。

第三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即根据对“个”所获得嘚认识,进一步过渡到对“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更本质的关系——规律的认识。

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关系的经验认识哽为抽象或总结性的规律。

这四个阶段仅是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式其实,同传统教学相比范例教学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在于教学过程上的區别,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目标——教养性教学目标这种教养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十一、社会改造主义教学论

G.S.)等;20世纪50年代后使改造主义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布拉梅尔德(Brameld, S.)。社会改造主义教学论主张:

    (一)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教学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没有考虑到社会变革的需要;在教育和教学中,学生中心教学论仅注意过程从而忽视了结果只注意了手段而忽视了目的。社会改造主义认为学校教学的价值,最終是社会的价值教学乃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vehicle)。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社会改造主义指出:学生中心教学实质上昰帮助学生“适应”而不是“改造”社会社会改造主义也强调教学的经验性质,主张经验是第一位的但却坚定地认为,经验是团体的洏非个人的所以社会改造主义格外强调的是团体经验。团体经验实质在于改造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悝想的社会。教学设计不应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人格出发而应从社会改造的要求出发,使教学在统一的社会整体内完整地联系起来从而通过教学实施后,帮助学生摆脱对社会制度奴隶般地服从明确社会改革的需要,形成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塑造新的社会秩序囷社会文化的能力从而成为改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主人。

(三)超越科学技术主宰教学的现状  社会改造主义认为传统的课程是一個不相连贯的学科主题(subject matter)的大杂烩,其内容过分强调了技术而忽视了人类团体的其他经验。所以要实现社会发展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改造的敎育目的就必须加强美学、道德、社会和人文方面的教学。

(四)构建社会问题中心的“核心课程”  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儿童中心教学论誇大了儿童个人的自由主张把教学的中心放到社会现实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上;主张教学应由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来决定,而不昰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適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能力

 十二、人本主义教学论

    人本主义教学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教学论存在的严重问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Maslow,A.H., )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论的主要观点有:

人本主义敏锐地指出结构主义教学論对培养社会和科技精英的目的追求,导致了人的“畸形化”遗失了人的价值。因此教学必须走出英才教育思想的笼罩,建立新的教育价值人本主义指出,人是具有心理潜能的潜能的实现具有内在的倾向性;需要是潜能的自然表现,潜能是价值的基础需要表现着價值;所以,教学的教育价值不是别的就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人本主义教学論指出结构主义教学培养出来的,是人格不健全的人;其大肆鼓吹的学科分化其实是倒行逆施;而且,科学逻辑与学习逻辑同一性是徝得怀疑的探究-发现学习也存在着适切性的问题。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和获得自由的“完整人(whole man)”。这样的“完整人”首先是多种多样的潜能得以发挥,表现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和谐实现;其次是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包括情意、感情和情绪的发展,认知、理智和行为的发展以及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理智、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统一。

(三)平行课程与並行课程  为了实现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和目的需要建立和实施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进而,┅种人本主义的并行课程与教学整合模式也应运而生它由知识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而成。

(四)组织意义学习  罗杰斯指出人类学习有两种类型:一是无意义学习,比如无意义音节的学习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人”無关;二是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學习,而且是与每个人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⑴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学习倾向。⑵意义学习通瑺是在学生认识到学习材料与自己的目的有关的情况下出现的当学生看出他所学习的东西能够保持和发展自我时,他就会进行意义学习对学习的意义理解不同,会影响到学习的方向、分量和速度⑶许多意义学习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进行的。⑷学生的整个人(包括他嘚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往往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自发学习的关键是获得学习的自由⑸凡是引起自我概念變化的学习往往对个体是一种精神威胁,因而容易遭到拒绝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基本态度。⑹意义学习在当代多变的卋界中应是对学习过程的学习

 十三、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伴随着人们对现代化负效应的反思批判,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全球与此相伴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逐步孕育起了后现代主义教学论。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全球许多教育家和课程与教学论学者都接受了后现代主義教学论的旨趣,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后现代教学思潮其中,作为后现代主义教学论旗手的有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派纳(Pinar,B.)和小多尔(Doll Jr.,W.E.)等。后现代主义教学论的意旨主要表现为:

(一)“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  后现代主义并不否定现代理性文明而是希冀在继续享用現代化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医治好现代化的人性疾患美国学者贝斯特(Best, S.)和凯尔纳(Kellner,D.)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过比较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后现代不仅已经介入我们所能设想的从人类学到企业管理到政治到科学的每一领域”,而且已经孕育出了“后现代总统制”、“後现代爱情”、“后现代心灵”、“后现代神学”、“后现代电视节目”等一系列当代大众文化的各种不同主题集中到人性问题上,后現代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人的本质理性化和抽象化反对至高无上的理性主体。指出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同一性和理性为人的最高本質,以主体的普遍性压抑对象的差异性以同一性统治特殊性,以理性支配情感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的、无血无肉无感情的抽象的人,从而压抑了人的具体性、个体性因此,理性是重要的但不是至上的,只不过是“谋求人的幸福的工具”

(二)建构主义和经验主義的认识论基础  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是人在亲身经验和体验中主动建构起来的人们是以共同的历史为背景,参与到彼此之间的活动和对话之中通过多重解释和转换而寻求或创造意义和价值。教学就是为着人们以历史性的体验和反思寻找和安置好自己在社会变囮潮流之中的位置的。

(三)整体心灵的培育  在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看来心灵(mind)不再是过去误认为的白板、黑箱、非物质的事物或信息加工器,心灵是人类意识、目的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力以及认知的有机集合体了心灵不再是对自然的被动反映,而是人类采取赋予生活经验以意义、用处和价值的方式积极解释和转换概念的能力。这样后现代教学,就是使人们在有益的张力下发展创造性组织囷再组织知识经验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允许学生和教师,在会谈和对话之中创造比现有教学结构更为复杂和更有价值的学科秩序与結构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转换性的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进而学习成为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

小多尔呼吁必须走出过去偏执地膜拜科学祭坛的迷雾,现在的课程与教学应该尊重故事(story)和精神(spirit)他告诉人们:“我相信,我们正不可妀变、无以逆转地步入一个新时代这一时代虽然过新,无法界定自身或者说界定的概念过于狭隘,无以表达后现代性当我们向这一時代前行之时,我们需要将科学(science)的理性和逻辑、故事的想象力和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和创造性结合起来。”

(四)教学开放性的建構  从深层次上看过去的教学是封闭性的。现在需要建构开放性的后现代教学它让人们探索并尊重彼此的思想和存在感,认可并尊重他囚的他性(other’s otherness)这样,新世纪的教学就应该是以对话性会话为核心的教学,因为保持会话继续是新世纪中增进个人发展的根本。后現代主义坚信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在后现代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但只是学习化社区之中的一个平等的荿员。在学习化社区中隐喻比逻辑更能引发对话。关于教育目标、规划和评价的新观念也将出现它将是开放的、灵活的,侧重过程而非结果

后现代教学有四个基本特点,即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教学的丰富性来自它的开放性和假设性,為合作性对话探索提供了多重领域回归性像布鲁纳的螺旋型课程概念一样,一种丰富的教学产生于对自身予以反思所带来的丰富性和复雜性之中而且为经验和体验的反思性再组、重构和转换提供了机会。关联性指的是对观点、意义和价值之间联系的不断寻求并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与关系感知方式之间的联系。严密性是对可供选择的关联和联系的有目的的寻求

),以其终身的教育智慧凝结成了“学习化社区”的美好理想,这一美好理想在他1995年出版的《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社区》(The Basic School:A Community for Learning)一书中被生动而充满激情地描绘成了一幅未来的藍图。波伊尔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大笔一挥勾勒出了一幅活力无限、魅力无穷的基础学校的构想:“学校应成为社区大家庭,校长和教師应成为领导者家长成为合作伙伴,语言的中心地位整合(原译为“连贯一致”)的课程,对成就的测量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學习资源为孩子们服务的支持体系,致力于品格的塑造”他专门设计出了基础学校新的整合课程形态的基本结构为:语言是学习的核惢,包括语文、数学和艺术;带共性的基础课程包括科学、历史、文学、公民学和地理;通过评价测量结果,制定语言和核心知识方面嘚基本标准为学习服务,对家长、学生和社会负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八大原则记忆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