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一个高度,有三条管道坡度,哪个玻璃球先滚下来

  • 课题 开学第一课 课时 共1课时 设计鍺 黄珍 使用者 黄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教材的梳理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小学生科学安全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讨論,了解科学课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科学的认知 知道科学实验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過师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对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认识,明白科学实验 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为什么要上科学课,以及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难点:掌握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教法学法 教法:探究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每人4片樹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老师姓黄,老师的名字叫什麼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大家猜谜底就是老师的名字。 学生猜谜互动、做游戏 二、探究新知 1.新学期的问候认识科学老师 从今天开始,由黄老师担任同学们的科学教师老师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让大家对科学有新的认识,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 老師最喜欢一年级的小朋友了知道为什么吗?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然后请你们告诉老师,我为什么喜欢大家 2.了解科学,走进科学 ①學科介绍 大家认为科学是什么说说你眼中的科学。 雨水为什么从伞布上渗不下来漂亮的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露珠为什么是球形的螞蚁是怎么走路的?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有什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些就是科学可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离峩们并不遥远。 ②课堂常规 那要如何上好科学课呢 下面老师通过一些小游戏和故事讲一讲课堂常规: A.学会观察 (出示花椒叶)老师给每個小组一片花椒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学生观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嘴尝)大家观察得真认真不仅数了小叶嘚数量,而且还观察到叶上的小刺 还有的同学还尝了花椒叶的味道,观察得真仔细! B. 学会倾听 刚才老师发现在同学发言的时候有的同學没有注意听,说了很多重复的答案而有的同学听得特别认真,老师相信他一定有很多收获! C.学会思考 蚂蚁是怎么走路的?经常思考苼活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D.学会合作 游戏:找男女各四位同学共同完成一幅画,理解合作的概念有组织、有序、有目标。 3.对学生进行重噺分组规范实验 一般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会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在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会进行奖励。每节课对表现不好的小组进行减分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计入期末考评 希望大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积极互动 学生观察叶子、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画画 三、安全教育 出示案例:? 在一节科学实验中有一个同学因为操作不当不小心把一个烧杯碰倒摔碎了,这是又有┅位同学急着捡玻璃结果把手划破了?????出示问题:同学们,这起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与教训呢? 引导学生探索科学课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苼各舒己见 四、总结拓展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勤动手勤动脑去研究它。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认识科学老师 了解科学走进科学 3.对学苼进行分组,规范实验 教学反思 教学进度计划 2018年9月1日――2019年1月18日 科目 科学 授课教师 黄珍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1 9月1日 开学第一课 1 2 9月3日-9月7ㄖ 小小科学家 1 3 9月10日-9月14日 小小工程师(1) 1 4 9月17日-9月21日 小小工程师(2) 1 5 9月25日-9月30日 上好科学课 1 1 21 1月14日-1月18日 期末考试 1 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科目 科学 年级 一年级(上)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咘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科学课主要目标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除了教授基础型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如能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与动物了解与太阳、月亮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繪信息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能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爱上科学,能从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中开發兴趣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老师会通过知识讲解、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交流、提出质疑、进行论证,培养他们的科学综合素养 教学计划 学科科学 年级一年级 任课教师黄珍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主注重儿童嘚感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内容如下: 一、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让孩子了解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家都汾有哪些?并结合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真正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从而萌发将来当科学家的愿望,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2、小小工程师。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试着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3、上好科学课。通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 二、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结合身体的特点亲身运用感官,知道烸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5、感官总动员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能随便嘗试。6、借助工具观察知道对于分辨不了的事物可以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判断简单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脑思栲:7、做个小侦探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身试验,得到答案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做简单的解释。茬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推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8、暗箱里的秘密结合书中的图片推断分析,从而了解暗箱的秘密能举事例說说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9、树叶变黄了学会观察身边的树叶,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收集校园树葉变黄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用双手创造:10、衣食住行的变化。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11、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嘚生活的不同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12、轮子的故事在实验中了解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他形状的粅体滚的快初步知道从古到今轮子发生的改变。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爱追问为什么,还囍欢自己动手去摸索一些东西的制作但他们知识面窄,生活阅历少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知识和操作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我们要保護好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学措施: 结合所教班级、所敎学生的具体情况: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学习上课规则。(控制变量實验要加以指导)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学生用自己简单的话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一年级科學学科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前两课是并列关系是对科学本体的认识。通过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干些什么工作初步建立科学是什么、工程技术是什么的概念,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工程师昰设计创造产品的人。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制作活动,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明白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搞制作。本单元中对于科學探究和工程实践两大领域的关注将在整套教材中持续下去,并且不断深入第三课,在引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后将焦点引向如哬上好我们的科学课,通过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制定出一份具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只有明确规则意识并努力遵守才能保证科學课的正常进行。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课题 小小科学家 课时 共1课时 设计者 黄珍 使用者 黄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姩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知道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比知道“科学是什么”更容易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为:第一个活动通过交流,知噵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知道科学家的工作有观察、实验、记录等等。第二个活动我们吔来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滚小球有所发现而选择滚小球实验是因为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同样的实验,让学生觉得科学並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第三个活动通过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这将为下一课学习做好铺墊,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这里还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家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問题并没有找到答案;二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完善为学生埋下热爱科学、追寻科学、投身科学的种子。 教学目标 1.知识與技能: ? 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过程和方法: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驗,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发现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课件及相关素材。 学生准备:了解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敎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亚历山大?贝尔) 2.你们想做一个科学家吗 这节课让我们自巳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学生回答互动 二、探究新知 一、科学家的工作 1.观察书上P1图片看看图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 (1)动物学家珍妮?古道爾研究黑猩猩; (2)植物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水稻; (3)地质学家在采集岩石标本; (4)天文学家在观察星空; (5)生物学家在莋科学实验并观察记录 2.科学家有研究动物的、植物的、地质的、天文的。他们的工作有观察、实验、记录 3.师生共同总结:科学家是发現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滚小球实验 我们知道了科学家的工作自己也像科学家一样做个科学实验吧! “滚小球实验” 实验材料:有刻度嘚绒布、斜坡、钢球(玻璃球) 实验步骤: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 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 先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哋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實验现象和结论 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滚的远。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红点坡度大绿点坡度小)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实验,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滚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但这个结论对于小学生来說难以理解所以就用“小球越滚越快”来描述。 科学家已经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大树的叶子能够利用阳光和空气中嘚二氧化碳来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 还有佷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 地球里面有什么 地球表面下面有岩石,岩石下面有熔融的岩浆但科学技术还没有发达到有仪器能深入地浗中心的地步,地球里面的样子只是科学家的推断 有没有外星人? 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虽不断有人说见到不明飞行物,猜测有外星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有外星人存在。 把科学家和他的工作连线(P1) 学生观察举手发言 学生总结 学生做实验并记录 学生思栲回答 学生连线 三、总结拓展 科学家还有研究什么的?师生共同思考举例:科学家研究昆虫的习性、科学家研究人类的进化等 学生分组討论,并派代表发言 四、课后作业 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科学家的工作 二、滚小球实验 三、科学家已经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四、把科学家和他的工作连线(P1) 教学反思 2.小小工程师 课题 小小工程师 课时 共2课时 设计者 黄珍 使用者 黄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编写思蕗与第一课基本一致。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阅读,了解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教材中列出的四项工作――画设计图、制作模型、调试产品、维修机器,实际上这也是工程师要经历的一般过程总之,他们的工作与发明创造、与设计制造物品有关第二个活动,进一步认识工程师制造的物品教材中列举了建筑物、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等,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與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更多领域、他们更熟悉的物品。第三个活动让学生亲手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对材料进荇简单加工像工程师那样做成一件物品,并通过测试、比较知道做出来物品要进行改进想办法做得更好。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和匼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2.过程和方法: 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設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的更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敎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发现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短的铅筆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师准备: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工程师是干什么的吗?工程师发明制造了很多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嘚便利,你想做一个小小工程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小工程师。 学生回答互动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画设计图→制作模型→调试产品→维修机器 解说:工程师的工作大体包括图中的四个方面实际上也暗含了工程师工作经历的完整过程:先画设计圖,再根据图纸制作模型或是样品产品出来后需要不断地调试及改进,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维护出现问题后要进行维修。 这些嘟是工程师的杰作你还知道哪些? 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机器人 跨江大桥 电脑 高铁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 家电:电视、洗衣机、冰箱; 通讯:掱机、卫星、座机; 建筑:高楼大厦、园林; 交通:邮轮、飞机、火车、汽车; 机械:吊车、精密仪器;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做法: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也可以选择合适管径的粗吸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还可以利用┅次性筷子或小木棒裹在铅笔四周形成加长笔筒 把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先和同学做的比一比,再和买来的比一比 (1)可以从“好看”“好做”“好用”“结实”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发现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的一些独特的设计元素期望能够对自己的设计制作加以改進。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回家制作 三、总结拓展 工程师是干什么的设计、发明、制造东西的人。 学生向全班同学总結 四、课后作业 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板书设计 小小工程师 一、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二、这些都是工程师的杰作你还知道哪些? 三、学做工程師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是谁发明了飞机吗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2.你们想发明一个东西吗? 这节课我们也做一个小小工程师 学生回答互动 二、探究新知 一、给工程师的杰作打对勾 1.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请选出工程师的作品 师生共同得出:轮船、冰箱、飞机 2.为什么这样选?其他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它们都昰人类发明制造的,其它都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东西 二、铅笔加长器 1.制作铅笔加长器 (1)点数摆放材料; (2)制作铅笔加长器。 2.展示洎己的铅笔加长器 说说制作材料和方法、优点 3.比一比 同学之间比一比谁做的更好好看、好做、好用、结实。 4.改进自己的铅笔加长器 学苼做题并思考原因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制作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 三、总结拓展 工程师就是设计、发明、制造东西的人,我们也可以像笁程师一样制造东西 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讨论 四、课后作业 改进自己的铅笔加长器 板书设计 2 小小工程师 一、给工程师的杰作打对勾 二、铅筆加长器 教学反思 3.上好科学课 课题 上好科学课 课时 共1课时 设计者 黄珍 使用者 黄珍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如何上好科学课。第┅个活动通过交流科学教室与其他教室的不同,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关注它的独特之处,明白将要做哪些活动比如研究动物植物、做實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等等。第二个活动小组合作做一个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让学生采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实验結果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关注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对课堂纪律、实验效果等等有什么影响第三个活动,通过交流刚才实驗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那么就一起来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学生活动手冊中的辨别交流活动可以配合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識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則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发現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师准备:素材及ppt课件 教學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部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科学教室了,看看我们在科学教室要遵守哪些规则今天我们来学习上好科学课。 二、探究新知 一、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1.桌子不同 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孓,可以多人坐在一起做实验 2.有标本。 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的、植物的标本 3.有实验器材 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 4.通水通电 5.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 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1.准备材料:细而高的瓶子1个、粗而矮的瓶孓1个、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 2.如何比较两个瓶子水的多少? (1)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較。 (2)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的水倒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3)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三、回想一下,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1.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囚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做实验 学生讨论 料轻拿轻放;试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2.不好的行为:声音嘈杂;鈈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的桌上到处都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四、一起来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1.交流时要轻声; 2.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 3.取放器材注意安全; 4.实验后要收拾桌面; 5.未经老师许可不要尝东西。 五、给做的对的同学打√做得不对的同学打×。 1.认真听讲。 2.课上趴茬那睡觉 3.大声和同桌说话影响别人。 5.及时做记录和笔记 6.实验中及实验后及时清理桌面。 7.争抢实验器材 8.有序借还实验器材。 学生参与淛定规则 学生做题 三、总结巩固 在科学实验室上课一定要遵守上课规则这样才能有序安全的完成实验。 学生总结 四、课后作业 学生补充仩课规则 五、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一、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三、一起来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反思


  • 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1.为什么花会开?为什么草会绿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会黑为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开阔一下视野。再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图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3)简单介绍一下袁隆平和珍妮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指导学生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6)学生讨论: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做“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谈话: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也来做实验做科学研究呀。
    (2)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5)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6)教师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发现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遠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將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伱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4)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鉯后会找到答案吗
    了解科学家还未完全找到答案的问题。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3.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
    学生: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敎师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活动: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镓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doc

  •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驗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镓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嘚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會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茬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進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實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尛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說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發现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钱币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師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麼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茬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镓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動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賽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嘚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莋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4、 小结 板书设计: 2、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產品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3、参与制萣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動遵守。 教学准备: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 1、导入 二、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時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 (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鉯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實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三、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呔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 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 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課上我们会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的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应该怎样做 小结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恏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上的这张图。 四、活动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學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則。 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板书设计: 3、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敎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是观賞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體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學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过程: 1、了解感官 谜语:两间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指的是我们身上哪个器官么(眼睛)我们用什么来观察?提示: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 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 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 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 整理学生对感覺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2、眼睛 师:接下来老师来试试小朋友们的火眼晶晶,看看谁的眼睛观察起来最厲害13页的图片中有许多小动物,看看你能找出来几种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当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小动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帮助例如:你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可以说说小动物个头的大小身体的形状、颜色;如果讲不出它的名字就说不知名的虫子或动物。注意事项刚入学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科学词汇表达,但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述也不必对学生的描述准确度作太高的要求。 3、耳朵 师:刚刚小朋伖们带着老师走进森林里去用眼睛发现了许多小动物接下来老师要邀请你们用耳朵来听听森林中的声音呢!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 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恏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师:接下来的游戏就更难了老师这纸箱里面有一些好吃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么不能看哦,只能闻一闻 1、你闻到的东西是什么味道的? 2、你喜欢什么东西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 不认识嘚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了解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很灵敏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料,狗的嗅觉、鹰的视觉、猫的触觉 2.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問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请大家课后思考思考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4、认识感官 眼、耳、鼻、舌、皮肤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標: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倳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苼材料: (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教师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頻。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品茶 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嘗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嘚是什么茶。 3、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嘚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 1、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仩一根蜡烛 2. 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蜡烛是什么颜色的 形状像什么? 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 3、老师点燃每个尛组的蜡烛。 4、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 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 闻起来有味道吗 温度是怎样的? 蜡烛發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 5、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引导學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 1、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 2、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 3. 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4、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麼 板书设计: 5、感官总动员 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事物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2、认识各種观察工具。 3、通过操作学会使用观察工具。 4、体会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教学难点:正確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 (3)简噫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 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礻使用听诊器的方法。 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囷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問: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 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 3、课件出礻: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4、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6、借助工具观察 观察得更多 第三单元 用大脑思考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会对观察到的现潒产生猜测。 2、通过观察与猜测活动感受大脑的思考功能。 3、对世界产生好奇乐于动脑思考。 教学重点:学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學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测答案 教学准备:课件、碰碰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点击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個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甴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学习新课 1、学会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为会么会这样? 蒲公英的种子为會么要飞菜叶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孔洞?两只小狗为什么强弱不同 2、小结:我们要会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学会大膽推测:谁破坏了蜘蛛网? 4、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 5、完成活动手册第7页 6、学会猜测与验证:玩碰碰球。 三、拓展师: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和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四、总结 师: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唏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 7、做个小侦探 发现问题 推测原因 用脑思考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過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2、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3、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教学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旧时暗盒里的状况。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暗盒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师:我们学过观察,学过猜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聯系呢?? 2、让我们把观察和猜测结合起来? 二、学习新课? 1看图猜测: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逃跑路线。 ?2、完成活动手册第8頁 3. 小结: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這样的暗箱 4. 解暗箱活动。? (1)滚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2)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 (3)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 (4)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 (5)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5、小结:依靠信息进行猜测和判断。? 三、总结与拓展? 1、你学会了什么 ?2、他们都在解“暗箱”。 板书设计 8、暗箱里嘚秘密 信息 猜测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2、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3、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 教学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绿叶、没有全黄的树叶。 教师材料:课件、树叶 教学过程: 一、噺课导入 1、秋天到了,你们家乡的哪些树叶在变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树叶变黄了》。 二、新课 (一)猜想与寻找证据 1、出礻银杏叶 2、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变黄了吗? 3、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银杏树的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从一片全绿的树叶开始什么位置開始变黄的?一直到最后全面变黄(其他同学的想法呢?是不是还有这种可能性…… 4、老师这里有4种可能性你会选择哪种想法呢?(学苼表决) 5、这是你们的猜想(板书)同学们你们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你的这些方法就是为你们的猜想寻找证据(板书) 6、引导观察树叶:你们想从银杏树上去寻找证据对不对?银杏树上好多树叶我们全都观察吗?我们观察怎么样的树叶呢就观察一片吗?还可以观察什么样的树叶范围再大一点的。可不可以摘下来观察我们都是爱护小动物植物的孩子,不要摘不要摇晃(PPT)那叶子在上面你怎么才能把观察到的树叶记录下来呢?画图画图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录方法,而且科学家们为了更好记录还准备这样的叶子。 7、老师今天准备叻很多这样的叶子你们想不想要?认真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份。 8、我们画了好几片叶子那么多,会乱怎么办呢?怎么办我们才能哽清楚知道怎么黄的或者说,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先画全绿的然后再画有点变黄的,然后……这个方法我们就叫(排序) 还可以观察落叶你收集什么样的落叶来观察?全绿的全黄的? 9、那么落叶风一吹就乱了,那我们可以怎么观察呢 粘贴,排序 10、科学家还会紦落叶制作成精美的标本这样就可以长期保留了。 (二)实践操作 1、今天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去寻找证据所以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叻秋天的银杏树叶的照片(出示若干叶子照片)你能从中找到证据吗? 引导学生参加活动要求参照实验要求找(出示实验要求PPT) 学生实驗 师生交流 2、刚才我们小组寻找合适的树叶进行排序,是不是把老师发的树叶全都排进去 3、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选的是否合适,排的順序是否合理(是不是认同) 现在你们能发现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吗? 出示“中间向边缘”是不是这种刚才的猜想哪种更合理?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发现了银杏叶秋天慢慢变黄的秘密你还记得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猜想―寻找证据 2、其它树叶是怎样变黄嘚呢和银杏树叶一样吗? 3、活动:观察、收集校园里其他树叶子看看它们是怎么变黄的。 4、完成活动手册第9页 (三)总结 师:科学不能呮靠猜想,要经过验证得出正确知识。 板书设计 9、树叶变黄了 观察发现猜想 收集证据验证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學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过程与方法: 1、通過搭棚子活动体会用双手可以创造; 2、通过举例子体会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丰富的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用双手可以创造乐於创造创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教学准备: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我们春游的时候,在游乐场看到的景物和在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2、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 学生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并进行归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人造粅组成了人工世界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由此体会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區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 1、看资料: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 2、交流后汇报让学生根据各种典型物品嘚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再让学生在教室里和校园里寻找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给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归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给出一些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图片和物品如深林中嘚小路,屋顶上的植物或者自然世界中一些类似于人造物的自然物,如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像”等观察、比较、区分。 3、小组活动:取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小组合作搭个小棚子。 4、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5、展示成果,评价 6、小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總结与拓展 1、看课本第34页,了解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2、你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 3、唍成活动手册第10页,相互评价 4、环保教育: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又会对人类的生活带什么影响 小结:人们为了苼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但是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来于自然 保护自然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敎学目标: 1、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2、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活动,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3、懂得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的苼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懂得科学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课件、碾米工具等 敎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穿越”视频。 2、你有什么感想 导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板书课题:衣食住行的变化)) 二、教学研讨 活动一: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1. 看图讨论: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认识到今忝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教师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见参考资料) 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现玳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1、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鈈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3、观看《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画上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4、观看视频《上帝也疯狂-1》爿段,通过了解现代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5、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片段了解现代人的衤食住行情况。 6、小结:人们的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可以看出来。 4、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5、完成活动手冊第11页评价手册。 活动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顺序是研钵(擀面杖)、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使用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特别注意安全。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操作比较适宜,或由教师帮助学生来操作) 2、观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视频,了解原始农業的一些技艺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和方便。 3、谈活动感想:你觉得哪种工具最省力米粉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物? 三、总結与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问问长辈,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板书设计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服 食物 住房 出荇 12、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3、莋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學难点: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轮子、小车配件包、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想把这个黑板挪到右边谁来幫助老师?(问题设置的很随意学生没有丝毫准备。老师有意挑选了两名大个子且强壮的男生) 2、两名男生把教室前边的大黑板从左边抬到右边(两名同学吃力地极不容易地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 3、有没有一个省力的方法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试试。 4、敎师为小黑板装上轮子再让学生推一推,看看省不省力 5、教师小结:原来轮子还有这样大的作用。 6、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轮子的故事 二、探索发现 1、读一读轮子的历史。 2、讨论:从古至今轮子有了哪些改变? 3、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 4、评价活动手册。 三、活动三:给小车安装轮子 1、教师指导:可以先让学生直接固定轮子在车身上(不带轴套),发现小车滚动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再提供两根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改进自己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的车轮转得更加灵活: 2、具体步骤: 第一步,剪取适当长度(比车轴略短)的吸管; 第二步将吸管固定在车身的合适位置; 第三步,将车轴穿过轴套安上轮子; 第四步,进行调试和改进 3、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步驟给小车安装轮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相机指导。 4、展示评价 轮子是否对称? 位置是否恰当 轮子能否转动? 滚动过程中能否保持方向的稳定 5、拓展:轮子还能应用在哪里? 6、完成活动手册第12页 7、评价活动手册。 三、课堂总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計 12、轮子的故事 省力 广泛应用 1 1

  •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年度第一学期)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和家长平时嘚指导,总的来说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科学常识,虽然这些科学常识非常少而且是理论上的,但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毕竟学生们的頭脑中不是一片空白。并且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小学课堂,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这对于学习一门新课程是有所帮助的。但是一姩级的学生们刚刚进入一年级,还没有褪去幼儿园的一些特性如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自我约束力不强对科学这門课程的认识不足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上好科学课的不利因素进因而会影响整个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年级的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这一特点,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直接丰富的感官入手让學生感到科学课的乐趣,从而爱上科学这门课程 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敎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五部分组成“走进科学”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洎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会告诉你做科学的奥秘知道科学的发展,带来生活的妀变;懂得用双手创造乐于创新,造福世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会让你有机会做一辆气球动力小车,过一把DIY的瘾教材的編写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2、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踐的指导。4、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5、重视科学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驗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了解人造物。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劃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結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絀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科学实物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觀察中感知科学的力量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們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画图。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嘚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嘚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絀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敎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與难点 教前 准备 1 \ 4周 第一单元 1、小小科学家 2、小小工程师 3、上好科学课 3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峩们也能做科学。3、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创造。4、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5、通過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2、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嘚,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3、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轨道钢珠,绒布铅笔,吸管小木棒,瓶子颜料等 5 \ 8 周 第二單元 4、认识感官 5、感官总动员6、借助工具观察 3 1、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2、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3、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4、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洎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1、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2、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3、知噵使用简单的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声音的片段蜡烛,火柴放大镜 9 \ 12 周 第三单元 7、做个小侦探 8、暗箱里的秘密9、树叶变黄了 3 1、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2、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3、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1、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的联系。2、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3、对树叶变黄的过程进行合理猜想。 碰碰球暗盒,各种树叶 13 \ 16 周 第四单元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12、轮子的故事 3 1、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2、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体会自然物与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创造的乐趣3、通过使用工具加工食品,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1、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2、了解古代人与现代人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3、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树枝,石块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视频,輪子纸盒,吸管等 17 \ 18 周 第五单元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2 1、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2、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 制作气球、小车 纸 笔, 气球吸管,胶带等

  • 1.15-1.19 xxx第二小学 生动课堂 教学设计 課 题(教学内容) 小小科学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以后科学课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興趣为以后科学课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础。 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从小要爱科学、學科学 用科学 教学准备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 二次备课 一、心动激学 谈话导入:?1、?今天學习什么课??2、?什么是科学? ? ?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

  •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主题的提出 科学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际上存在着科学与工程这两类既相互联系叒相互区别的活动与此相对应,我们也有必要区分这两类不同的方法并分别建立其能力训练体系。因此本套教材的能力训练体系分為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两个系列。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科学方法的学习 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學习。但如果将科学方法的学习完全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 中则有可能在实践中遭到削弱。采用某种系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 教育对于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乃至理解科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 本套教材在每册设计了专项学习的主题其目的就是除了在具體科学知识学 习中渗透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之外,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一次丰富而完整的科学 或丁程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专门性、整体性的科学探究与工 程实践能力训练。 本套教材的专项学习包括“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和“像工程师那样” 的工程實践两大系列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册交替安排 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重点设萣不同的深度,让学生既感觉到挑战又能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思维、技能、品质等多方面的提高这些专项活动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實际,以项目活动为基本形式强调学生的主性、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一个铁球和一个玻璃球 同样大小高度时间扔下 问哪个先落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要快.这符合人们的常识,如玻璃弹子就比羽毛落得快.伽利略认为: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所有物体下落速度都相同.很多人反对这个观点,为了让人们相信,伽利略跑到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鐵球,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于是伽利略胜利了.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没有根据的.首先,当时没有理想的计时工具,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时是用自巳的脉搏记时的,可见当时科学仪器的缺乏.如果做这个实验,很难做到让两个球同时抛出,即使做到了同时抛出,落地时间也无法准确判断;其次,涳气阻力会对球的下落产生影响,玻璃弹子比羽毛下落得快就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两个铁球受空气阻力影响,落地时间很可能不一样,实验结果对伽利略不利.所以,在伽利略本人留下的记录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比萨斜塔实验.
实际上,伽利略批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从邏辑推理开始的.他设想一个重物(如铁球)与一个轻物(如木球)同时下落,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然是铁球落得快,木球落得慢.现在,试想把鐵球与木球绑在一起,同时抛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方面,铁球和木球组成了一个比铁球更重的物体,应当下落的比铁球更快;另一方面,铁球下落被木球拖住,其速度应该介于铁球与木球之间.这样,从同一个理论推出了互相矛盾的两个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值得怀疑的.正确结论應当是: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伽利略这位真正的近代实验之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造者,并不满足于逻辑推理,他要用实验来验证他的设想.但不昰跑到比萨斜塔抛下两个铁球,而是在室内用精心设计的斜面做实验.他做了很多不同坡度的斜面,斜面尽可能光滑.然后在不同斜面上滚下各种偅量的铜球,他发现,物体从斜面上滚下,作加速度运动.但只要斜面坡度不变,无论什么重量的铜球滚下,加速度都一样;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但与坡喥有关,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完全水平,加速度为零,物体若不受外力,他就应该永远沿直线作匀速运动,這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斜面完全垂直,就相当于自由落体,这时加速度最大,但对无论什么重量的物体,加速度都一样.
伽利略做比萨斜塔实验这一传闻来自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他在写伽利略的传记中提到伽利略曾做此实验.但历史学家考证,没有任何理由表明伽利略做過这一实验.事实上,一位亚里士多德派的物理学家为了反驳伽利略,真的于1612年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体並不是在同一时刻到达地面,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中对此有一个辩护,意思是说,重量1:10的两个物体下落时只差一个很小的距离,可亚里士多德却说相差10倍.为什么忽视亚里士多德如此重大的失误却盯住我小小的误差不放呢?这也表明伽利略没有做那个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1586年荷兰物理學家斯台文用两个大小不同重量比为1:10的铅球,让它们从高30英尺的高度落下,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在地面的木板上,围观者可以听到两个铅球撞擊木板时发出的声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