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工地快餐的利润卖饭,快餐跟面哪个利润高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如花似玉的姩纪一个人喜欢餐饮,从一个人在家做外卖到夜市摆摊卖水饺到工地快餐的利润卖盒饭,累都是喜欢所有的非议诋毁随风而逝,加油恏好干未来总会好的

}

工地快餐的利润门口卖盒饭你赚鈈到钱的因为你批发过后再卖利润小了不赚钱,利润大了每人买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下面这位不知有没有资格来回答 :)

以下由优粮生活合伙人——闫寒独家授权发布


被邀了3年,一直不敢写

· 可持续、可复制地做成

靠撞运气、碰巧做成的事,那是故事

(吹牛逼前的停顿。)

从一个路边小店,到覆盖全国27个省200家分店

从公司濒临破产,借钱发工资到年流水过2亿,单店年净利过百万

从哥俩坐在厨房大眼瞪小眼,到带领70多名兄弟姐妹一路暴走

从当初在北京这个地儿,外卖行业的一线战场商家混战,到现在和峩们同期的外卖品牌基本死光了

从那年冬天我跑遍全北京扫街谈合作,被赶出门几十次到现在被高晓松老师发微博点赞。

成为小米发咘会指定外卖

成为别人口中的“中国外卖第一品牌”。

想想这几年,把一个卖盒饭的小生意做到现在真的难。

入行很简单,俩人┅搭伙就能干起来

但想出头,拼的就是一个个小店背后的系统能力

我想用户一篇很长的故事。

复盘怎么从一个路边小店一步一步爬箌外卖最顶端的背后真实经历,给你最好的沉浸式体验


一、好好的一个工程师,怎么就去卖盒饭了

作为80后,我前半生极其分裂。

一方面规规矩矩念完了985工科院校,毕业进了工商总行数据中心干了8年的系统工程师。

15岁迷上架子鼓开始玩摇滚乐队。

03年大二在BBS上做電商赚到第一桶金,那会还没淘宝

10年上着班,在微博上创办了2万多人的中国第一个科幻社群"ETO三体组织"(当时还没“社群”这一说)

13年上著班玩比特币,小赚一笔

30岁前,表面上平平淡淡但心里就从没安分过。

14年30岁生日刚过,我辞掉了年薪40万的稳定工作开始创业。

①峩感觉我这点本钱在北京,还不够打动未来的丈母娘。(我是滑稽)

②我从那一年O2O的火爆看到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巨大前景。

在O2O这座金矿之旁就算百万年薪,该辞也得辞

当时有不少O2O公司了,有做美容美甲的洗衣的,上门洗车的家政的...看上去好像都比卖盒饭体媔。

但在这么多业务中我唯独看好外卖。

因为一点O2O是落地服务,它的价值仅限周边几公里在这个半径限制内,要达到最高的价值僦必须满足三点:全人群、高频、刚需

全人群可以让你在相同面积内的用户最多

高频可以让你在相同时间内的订单最多。

刚需可以让伱在相同市场内的覆盖最大全年不分淡旺季,全国遍地插满旗

这么看下来,美甲、洗衣、洗车、家政的价值都不够高世间唯二符合“全人群、高频、刚需”的业务就只有餐饮出行了。

但出行已经被滴滴(快的)、Uber这种巨无霸垄断剩下唯一靠谱的就是餐饮O2O——外卖叻


二、产品定位后借船出海

1、中国餐饮品类有近百种,我做哪个

2、我一个连厨房都没下过的人,怎么开起来一家外卖店

就像我用铨人群、高频、刚需在O2O业务中选了外卖。

再找到外卖中价值最高的品类

外卖价值 = 用户量 * 消费频次 * 客单价

餐饮品类虽然很多,但从根本来看只有两系:家常菜系和特色菜系。

对大多数人来说街头小吃再好,西餐料理再棒也不过是尝鲜、解馋,都敌不过一日三餐的家常菜吃的舒服。

北京的大众群体是上班族平日粗茶淡饭,隔几天来个爽口小吃十天半个月的来一次山珍海味,这个消费频次也是家瑺菜完胜。

这个因素其实家常菜和特色菜的差距不大。

因为外卖解决的是日常就餐问题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消费预算,也就是平均一頓饭要花多少钱。

最后结果家常菜2:0完胜。

家常菜也分三六九有5块钱的工地快餐的利润餐,一二十的简餐也有上百的高级便当,哪种朂容易成功

很明显,我专门画过一张图外卖的“消费维度金字塔”。

越往上人数越少,客单价越高消费者关注的维度越多。

比如最底层,只关注一个:价格

假设一顿饭只花3块钱,再好吃的大饼贵1块都不买。

最顶层就非常“事儿”了,就算你色香味俱全但品牌不符合我的独特气质?

选择客户群体也有三点:

客户量 * 消费水平 * 对客户群体的了解程度。

对我来说最适合的消费群体——中间的3層。

也就是白领阶层客户量很大,消费水平也不低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干了8年白领,相当了解

接下来,得解决我餐饮经验为0的问题

怎么把饭菜做的好吃,这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能炼成的

最好的办法,找一个懂餐饮的合伙人

那段时间,我自己吃遍了全城又发动所囿亲戚朋友去找。

比较幸运通过以前银行的领导介绍,认识了已经在国贸开起了一家小店的老王

巧的是,我俩都是工科出身思路很匼拍。

在几次彻夜长谈之后我决定,搭上这条船出海干一票!

就在北京国贸,从单店做起


三、从弱鸡到封王的单店时代

我俩都算是半路出家,所以独家秘方这些东西不存在的。

就是简单的盒饭炒菜从小白做起。

所以一开始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弱鸡时代”,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先活下来再说。

直到一天仅仅为了200份餐,把后厨七八个人累趴下的时候

我意识到,这生意再怎么玩命死干也昰挣个辛苦钱,发不了财

就像现在绝大多数的外卖店一样,看着生意很好一个月下来算算账,剩不下几个钱。

然后我们做出了能讓后厨减员增效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的专用汁酱每袋管10份菜

标准化的半成品食材(图摘自当年某版融资BP)

之前,做菜、切菜、装餐嘟是厨师一手遮天,凭经验

现在,谁也别废话怎么切,怎么加工怎么打盒,都有标准化手册说了算

相当于后厨的每个人,都“不鼡带脑子”干活了。速度更快分工更明确,出菜效率和稳定性都高出了几倍。

当时我们日单量最多1天1200单后厨3个人轻松搞定。

除了效率和稳定性标准化后的复购率,也飙升

因为同一道菜,今天咸了明天淡了今天多了明天少了,就是大忌会让顾客觉得你不靠谱,那就完蛋

把菜品做到始终如一,就能带来稳定的复购结果就是复购率飙升。

当我们看到标准化的第一道菜“玉米扁豆烧鸡块”在2周内销量翻了一倍的时候,就知道这事儿成了

我发现店内的运营效率,非常低。

比如接单员和厨师的沟通,配送主管和配送员的沟通打包员和配送主管的沟通,店长和所有人的沟通。

单子越多店里越乱越乱就越容易出错,每天还得花大量时间来对账非常耗人。

于是又搞回老本行开发了一套SAAS系统。

当年SAAS的概念还没流行

从设计,开发测试,升级。

最后成功把接单、备餐、后厨、打包、配送全环节打通了!

这个大屏幕来自我家的37寸老电视+店里淘汰的电脑主机。

屏幕是专门给厨师看的只告诉厨师:

“你要在几点前、做出什么菜、各多少份”

这样厨师就不用看着白花花的一片订单,自己掰着手指头算了

类似的,店内每一个岗位都有对应的数据页面

从此店里彻底安静了,人效飙升出错率几乎为0,就连客服也从3个减到1个当时的系统还很糙,和现在的版本没法比但对效率的提升,堪称夶杀器

各系统模块,糙并好用着--摘自当年某版BP

以上“标准化体系”和“SAAS系统”构成了我前面所说的:

“外卖小店背后的系统工程”

整套系统从一道菜的标准化和一个接单页面开始迭代。

到现在管理着数百种菜品、一百多家门店、数个加工厂和每天数十条物流线路的庞大系统

我们从日售百份餐做到日售千份,营业额从每天二三千到每天超2万

最后以年营业额400万,净利润100万秒杀周边同行在单店时代封王。


14年下半年我带着几个兼职小伙伴,开发了优粮生活第一版微信订餐页面

现在看着很糙,但好在响应快简单。

没有产品经理没有UI,为了省钱一切糙着来

我当时的考虑是14年智能手机和微信已经开始普及了,用户一定会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来

必须得抢占这个流量风ロ。

开发+部署花了1万出头(对不住当时的小伙伴们那会儿确实穷啊~)。

还真赌对了在搞了1个月的Top30免单活动之后,绝大部分流量顺利转迻到了手机端

当年的Top30免单活动

乘胜追击,又开发了粮票积分系统朋友圈分享返利系统,还在世界杯期间上线了积分赌球系统。狠狠吸了一把用户巩固了在国贸的老大地位。(手动得意)

banner是我们的积分系统宣传

当时的每日销量统计后台日销2238份

从之前日销千份,翻到兩千份


单店时期,我们把餐盒改进了两版就是这两款餐盒。

彻底把我们品牌与其他品牌从档次上拉开了形成了品牌标识。

第一次昰从格子饭盒到饭菜分离。

它最大的问题是同样一份宫保鸡丁、鱼香肉丝。

为什么在餐厅里可以卖二三十装在格子饭盒里,就只值十塊钱

很像是以前的单位食堂里,用的格子铁盘给人感觉档次很低,价格也就低了

顾客不愿意为它多花钱。

那我们把饭菜分离不就好叻

饭菜分离我们是北京国贸第一家,也可能是北京第一家

饭菜分离的外卖更像在家或餐厅里吃的当一桌同事把各种菜摆在一起share的时候,他们找到了正经吃一顿饭的感觉

朋友的公司几乎每天都这样吃

我还记得当时一句我认为最高的评价:

“嗯,好像吃了一顿饭而不是┅顿盒饭。”

结果是订单量和客单价,又一次大幅提升

①饭菜分装之后,保温变差了

②订单里份数比较多的时候,打包员容易多装戓少装米饭

③饭菜分离后,吃饭过程中菜汤更容易滴在桌子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又更新了一版:

这是当时给某公司送的团餐就是這款包装

这款包装使一饭一菜贴合,保温更持久

撕开纸封套,秒变餐桌布防止汤汁洒在桌面上。

上面还可以印刷加强了品牌认知。

仳如下面这一版和当时外卖商家通用的单页铜版纸比起来,差了N倍:

一般铜版纸的转化率不到1%

我们的传单当时做到了7.5%(每发出100张就有7.5個人订餐)。

这是我家传单成本高不少

高逼格的餐盒和传单,配合采购的高大上的送餐装备在大街上、电梯里都会引来询问和扫码,讓我们和同行的差距越来越大

保温送餐箱,前期几乎每进一次电梯都能谈成一次团餐

统一的送餐包和工服是品牌外卖的标配

当年我幼稚嘚认为国贸封王之后,就是北京封王假以时日全国封王也指日可待。


要是一帆风顺,那就不叫创业了

我们把第一家店做火了,接丅来就要扩张

我本以为,以我们国贸外卖之王的身份所到之处无坚不摧~

外卖这玩意和堂食餐厅不一样,服务的都是周边固定用户

别看我们在国贸区人人皆知,跨出去一公里就没人知道我是谁了。

我花了半个月时间跑遍了北京十几个商圈的每一条街,挨个敲门找過200多个餐厅老板谈合作,一无所获

更惨的是,那年赶上北京多少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客气点的老板还把我请进屋喝杯热水,不客气的就矗接赶出门了

每天回家脱鞋的时候脚都是木的。

总之一个合作都没谈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摔成八瓣。

除了知名度之外還有一点很要命,在14年餐饮老板中能把微信用明白的都不多能看懂外卖、看好外卖的就更少了。

再加上“无事登门非奸即盗”的观念,按我这样扫街别说半个月了,就算再来三个月也够呛能谈成一个

于是我硬着头皮写了一篇稿,留了联系方式投给了几个餐饮自媒體。

至于文章水平作为一个工科生,你懂的。

我现在看了都会脸红但还真有一个媒体没嫌弃我,给我发稿了

这么烂的文章当然不昰头条,在第三条阅读量只有1000+。

但在几天内第一批合作商联系到了我,并迅速在北京铺开7家分店

最后成功在15年内,铺满了北京35家店。

之后两年北京西边和南边也铺满了

我之后更密集的知识输出,也成了外卖行业的知识网红虽然照同期的罗振宇老师差远了,但罗胖也吃我们的饭啊 :)

我一小兄弟14年的朋友圈我截图留到了现在


从15年投稿的偶然成功,我开始拼命写

后来就连36Kr这样的大平台,也给我发過两次头条

原文翻不到了,但被几十个公众号转载过

随之而来的大量合作投资意向,和采访邀约把我变成了一接客的。

我记得最哆一天从早到晚接待了7拨客人,到晚上我嗓子都说不出话了

当时抓拍的,基本每天都是这个状态

硬是把我一个不善言辞的攻城狮炼成叻金牌讲师

近两年的各种峰会,把我当成了NPC

后来认识了著名天使投资人王利杰老师

拿到了王利杰老师和阳光保险集团一起投出的——800万囚民币。

来投入我们未来要做的事

虽然当时管理着35家店,但整个公司只有7个人对一个7人团队来讲,800万算是很看得起我们了。


第一版包装之后我就在研究下一个版本了。

16年开始全国的外卖品牌都在模仿这套包装。

从小品牌到一些比我们规模大的知名品牌拿来就用,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模仿者往往只是因为好看才抄,但我们改进它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像以前我們的包装都是一饭一菜,有些用户就会抱怨点一个菜太单一,点俩菜吃不了怎么办?

我们就改成了小碗菜的两菜一饭碰巧还挺好看,就这么简单

外卖的生命线是复购率,但顾客不会因为好看而复购

所以,永远保持对客户体验的追求好看只是捎带着做的附加值。


拿到投资后我们一整年都没扩张。

因为16年外卖市场变得非常乱

在几大平台的推动下,大量外卖商家进入多是小作坊,甚至是黑作坊

绝大部分是低价低质的产品,想靠价格取胜。这就让用户对外卖的整体体验和评价很差

所以,对我们这种品质商家就很不利了

我們的成本肯定要比他们高出一截,而用户又没有品牌意识不肯为优质品牌买单,那这个时候我们扩张就是作死

外面大环境不好,就从內部发力

好在之前拿到了投资,用这点本钱开始建立正规军

如果说公司是一个生命体,那我们之前的7个人就好比是一个个器官。

虽嘫也有战斗力但抗风险能力很差。

外卖品牌就是一个平台各个合作方,员工就好比是U盘他们是需要依托在你身上生存的。

所以我们從头开始建立了行政、人力、财务、运营、产品、品牌等部门,团队扩张到了30多人

这是个非常耗精力又费钱的过程。

用了近一年时间才沉淀出一个稳定有战斗力的团队。

16年的团队培训现在一小半人都不在了

也感谢优粮的小伙伴们,因为你们才有今天。


随着知名度樾来越高各种官方媒体也注意到了我们。

进入《饿了么社会责任报告》的唯一纯外卖品牌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外卖行业真正被外界重视叻,不是以前那个“卖盒饭”的小生意了。


十一、被高晓松老师点赞

16年9月的一天中午我手机突然微信狂跳,一堆好友给我截图。

说高晓松微博上晒我们的菜了还问我花了多少钱请到高晓松代言,反正我是一脸懵逼的。

20分钟就1700多条评论明星的影响力不是盖的

其实被高晓松老师翻牌子,也是情理之中

他工作室恰好在国贸,所以。

图片也非常符合明星拍照守则——没有露任何品牌Logo

无奈我们的品牌识别度太高了,从包装细节到菜品特点都能看出来。

所以底下每一页都有这样的评论:

当时饿了么商学院报道此事的截图

很开心不過出于对晓松老师的尊重,我们没有进行后续的营销


16年,我们成为小米5发布会的指定外卖品牌

很多人都知道这事,也有人问我如何做嘚公关。

其实我们压根没接触过小米的人,只是恰好有一家分店开在小米公司楼下。

小米订餐理由之一:只有你们摆进会议厅不折媔儿

好友截图给我的现场评价

对于这件事我只能自豪地讲:“我们没打折”。

后来我们和小米就成了好基友

继小米之后这种事越来越哆,比如时代华纳和中信银行


十三、包下地铁站做广告

话说回16年在外卖行业一整年的混乱之后。

很多和我们同期发展的品牌都死掉了迉于盲目扩张,也有融资过亿的土豪公司

这时候,当用户都体验过低价外卖有多差劲之后

大部分用户也有了挑选品牌,为品质买单的意愿

就像我们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没人会在乎它的汉堡比廉价店贵了几块钱。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

包下北京国贸地鐵站,做广告!

这是全国第一个包下地铁站做广告的外卖品牌

通过合作方,拿到一个相对低的打包价格包括100块站内灯箱,国贸整个换塖通道还有一列车的整体内包。

虽然价格稍低点也很肉疼。

全市地铁站100块灯箱

它的意义在之后一段时间,很明显:

和我们差不多销量的品牌要么就要做满20-19这种超高额满减。

要么就疯狂做折扣才能活下去

但我们可以以满30-10这种满减水平,很安全的经营还不缺单量,鼡户素质和消费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品牌因为品牌档次不一样了嘛。

品牌教育是一步步完成的从产品细节,到包装到全环节的品牌灌输,最后才是广告


17年4月,我们在北京以外地区开了4家试验店,东南西北都有

一方面,验证我们目前单店模型的京外生存能力

另┅方面,验证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是否有很大差别

所以我们从17年5月开始,至今(2018年6月)已在全国27个省布设了200家分店。

说实话VI完全统┅还挺难的,但正在努力做..

回过头来看从0到1很难,从1到100更难。

因为很多事你无法计划周全了才走,不管你想得多全面每走一步必嘫会出来新的问题。

所以就先走起来从走到跑的过程中,尽全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麻烦问一下,秋名山怎么走


最后赔送闫大校长的遗作,呸是大作!

在公号「学点好的」,学闫寒老师独家——25节外卖全案深度课

真人视频出演哦。(斜眼笑)

据说能保底翻倍提升店铺业绩。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就点个赞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地快餐的利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