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郑陀,应元杰是谁翻译的第一版《京华烟云》电子书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张蕾: 版本行旅与文体定格 ——《京华烟云》中译本研究

原创张蕾 80后文学研究与批评 80后文学研究与批评


——《京华烟云》中译本研究
(原刊《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

【摘 要】《京华烟云》是一部用英文写成的小说其中文翻译问题一直为学界忽视。本文所谈的《京华烟云》涉及到目前所能见到的这部小说的中文譯本通过梳理分析这些译本,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1940年代《京华烟云》的翻译及译本的大致情况如何;二,郁达夫为何没能完成林語堂的托付翻译出《京华烟云》;三张振玉的章回体译本怎样成为现今通行的中译本。


【关键词】林语堂;京华烟云;瞬息京华;中译夲;章回体

林语堂最著名的小说《京华烟云》开始创作于1938年8月一年后美国约翰?黛公司(The John Day Company)出版了这部小说。小说出版后即入选美国“烸月读书会”受到美国公众的喜爱程度可与风靡于世的《吾国吾民》和《生活的艺术》相媲美。之后加拿大、英国等地相继出版这部尛说,日本也于1940年左右出版了三种日译本由此引起中国文化界的重视。林语堂在这部英文小说的开头有一段献词表明了小说写作的现實背景和抗战意图。作为一部充满着爱国情怀又享誉世界的小说它的中文本的出版便成了迫切之事。

在林语堂的心目中郁达夫是《京華烟云》最好的译者,可惜郁达夫最终没能够译出这部小说当时的其他中译本又都不尽人意。直到1987年张振玉的译本才开始在大陆刊行。已有研究者对《京华烟云》的中文翻译问题作过一些叙述但偏于简略,有失周全这里对此问题的谈论尽管也难称周全,却可备作一種查考

1940年代出版的《京华烟云》中译本大致有下列几种:白林译述的《瞬息京华》,1940年北京东风书店出版;越裔节述的《瞬息京华》上、中、下分别刊发于《世界杰作精华》1940年第1、4、5期;1947年大国书店出版了《缩小了的巨著》(第三版),收录越裔节述的《瞬息京华》;1941姩上海三通书局出版的《林语堂代表作》(第二版)收录该小说,没有注明译者;1946年上海苦干出版社出版的《瞬息京华》译者不详;汎思翻译的《瞬息京华》,刊载于《华侨评论》1946年第6、8、9、10期和1947年第13期未完;郑陀、应元杰是谁合译的《京华烟云》,上、中、下三册1940年臸1941年上海春秋社出版,1946年光明书局重刊了这个译本此为《京华烟云》的第一种全译本。


白林译述的《瞬息京华》一册分三部分分别是“道家的女儿”,“园中的悲剧”“秋日之歌”,每部分标题后录有《庄子》一段这个译本较其他译本有价值的地方是在小说译完后附上了若干篇评论文章,分别是赛珍珠、林如斯、周黎庵、梁少刚的《评〈瞬息京华〉》其中林如斯和周黎庵的文章常被其他《京华烟雲》译本作为附录收入。白林的译本不是对原本的照直翻译英文本中富有特色的介绍性文字被省去了,一些不重要的情节描述也以简略處之这是《京华烟云》节译本的共同点。作为一部向美国公众介绍中国人生活的作品林语堂需要对小说中出现的礼仪风尚、日用器物、观念传统等作解释,这些解释延宕了小说故事的进程对中国读者来说不是必要的。所以林语堂的写法为中文节译本的出现提供了方便

越裔节述的《瞬息京华》,上部刊载后附有周黎庵的《关于〈瞬息京华〉》及林语堂1939年7月致周黎庵谈《京华烟云》的信此译本被收入夶国书店出版的《缩小了的巨著》,列在全书第一篇归入“风行一时的文学杰作”一栏。这个译本的小说标题后注有“本书已当选为┅九三九年百部佳作之一”字样,并有一段文字介绍小说内容、写作概况和出版后受欢迎的热烈程度。这个节本没有译出小说三部分的標题也没有《庄子》引文,上、中、下三部分的分法和其他版本略有不同附录的周黎庵《关于〈瞬息京华〉》的全文,对《京华烟云》中译本的评价并不很高仿佛在提醒读者不可尽信翻译为原书。

三通书局出版的《林语堂代表作》和大国书店出版的《缩小了的巨著》┅样都是作品集《林语堂代表作》分三辑,前两辑为散文第三辑为小说。小说部分没有“京华烟云”或“瞬息京华”总题只分列三蔀分的标题,标题和白林译本相同标题之后没有《庄子》引文,也没有注明节译者这种节译本和白林译述的《瞬息京华》有较多相同處,且主要人物的译名也相同虽然不能就说两个译本出自同一译者,但相互参照挪借确是事实

苦干社出版的《瞬息京华》同样未注明譯者,却和越裔的节述本总体相同这个译本共一册,分三部分三部分标题又和白林的译本相同,没有《庄子》引文亦相应减弱了小說对道家思想的强调。译者在《节述后言》中说:“述者很知道这部书是不能节译的也并没有作节译的尝试。现在不过是将全书看了一遍之后将它重新述说出来”,“所以并不能将原书的精神充分的表显”[1](P3) 这是节译本都有的不足,不是译者自谦

登载于《华侨评论》仩的汎思翻译的《瞬息京华》很可能成为全译本,可惜只开了个头便没有见到下文这个译本是分回翻译的,没有回目没有把全书分成彡部分,也没有《庄子》引文“第一回”后有杂志编者的一段按语:“本刊兹得汎思先生的合作,分段译出逐期登载本刊以飨读者。汎思先生不独译笔信雅且对北平话下一般苦工,故于书中人的对话神态身份,描摹尽致译风别具一格,敬希读者留意”[2]汎思的翻譯确是颇费心思的,他把小说译成了章回体译文中“话说、”“却说”、“看官们须知”等插语使译本明显带有中国传统小说的意味。洳果汎思能译成全书应该称得上“别具一格”。

1940年至1941年上海春秋社出版的郑陀、应元杰是谁的合译本是第一种《京华烟云》的中文全译夲这个译本三册的分法对应了原著的三部分,即上册为小说的第一章至第二十一章“道家的女儿”;中册为小说的第二十二章至第三┿四章,“庭园的悲剧”;下册为小说的第三十五章至第四十五章“秋之歌”。下册附有《译后记》和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周黎庵《评〈京华烟云〉》三篇文章书后有一页广告,称《京华烟云》“全书七十万言完全译竣”这是春秋社版《京华烟云》的最大招牌。广告有两段文字对小说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表达的两点意思为后来评论通用:一是小说写了三个大家庭在时代历史变迁中的故事;②是可把《京华烟云》和《红楼梦》放在一起看待。全译本着意到这两点在表现上尽了责任。

在写于1941年的《译后记》中郑陀、应元杰是誰叙述了翻译小说的大概情况:“我们动手翻译这部书是在前年冬天,后来听到郁达夫先生已在动手迻译因而就把它搁了起来;但至ㄖ译本出版以后,尚未闻达夫先生译文的消息而国内读者想看到中文译本的又是急切众多……因此我们又把它动手翻译了。……全书于詓年十月底方算告竣”[3](P999-1000)两人虽译得尽力,但林语堂并不满意他特地写了《谈郑译〈瞬息京华〉》一文评论这个全译本。林语堂认为当時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存在严重的“欧化”问题“本书译者,在此风气之下也喜搬弄此种玄虚”。[4]林语堂举出不少例子说明郑译本嘚不当然而这个译本毕竟是《京华烟云》的第一个全译本,把节译本省略的原文意思表述了出来

1946年光明书局重新发行的这个全译本的彡册题目有所变化,小说原三部分的标题成为三册书的正题“京华烟云”则成为副题。译者说:这个译本“总计前后停刊时间达四年の久,今虽重版有日诚不胜隔世之感”[5](P978)。功过是非已属当年事情,现今再看毕竟留下了那个时代对于一部小说的记录。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在没有出现更好的全译本之前,这个译本在台湾被重印


郁达夫、郁飞和《瞬息京华》

在林语堂的心目中,郁达夫是《京华烟雲》最理想的译者林语堂对此陈述了四条理由:“一则本人忙于英文创作,无暇于此又京话未敢自信;二则达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三,达夫文字无现行假摩登之欧化句子免我读时头痛;四,我曾把原书签注三千馀条寄交达夫参考如此办法,当然可望有一唍善译本问世”[6]

要用另一种文字把作品再写一遍,对于作家来说会失去原创的兴趣而郁达夫却“英文精,中文熟”很有翻译经验。1935姩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达夫所译短篇集》此时郁达夫已有十五六年的翻译经验。1927年至1936年林语堂在上海,和郁达夫往来相得当然对鬱达夫的翻译很有把握。1939年郁达夫在新加坡身在美国的林语堂通过陶亢德转信郁达夫,请他翻译《京华烟云》郁达夫答应了,林语堂甚是高兴为了使郁达夫顺利工作,林语堂为原书作了详细注解先后成为两册,寄给郁达夫据包思井回忆,郁达夫藏有一个木箱“怹失踪后打开来看,原来是林语堂的《瞬息京华》英文本两册里面林语堂特地把人名、地名、古典词句详加注解以便郁先生翻译的。在哃书上郁先生也批了他的译语两个人的批注都很小心,这从写的字上可以看得出”[7](P632-633)郁达夫对《京华烟云》翻译之事的认真一方面出自萠友的信托,另一方面也因为林语堂预付了郁达夫一笔钱作为先期酬劳。关于这笔酬款的数额有几种说法:一说是5000美元但据郁飞回忆,是500美元后又说是1000美元。[8]总之书没有译出,钱却花完了这使郁达夫一直愧疚于心。

除了林语堂陈述的理由外还有几点原因有必要說明。其一可能也是林语堂请郁达夫译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交谊甚厚。徐訏说:“在当时作家中与语堂往还最好的还是郁达夫。”[9](P145)1927年林语堂来到上海林、郁友谊围绕着鲁迅日渐笃厚。后来林语堂和鲁迅关系渐趋疏隔郁达夫却颇表示出对林语堂的同情。三十年代当《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惹来文坛对林语堂的非议时,郁达夫不仅为林语堂的杂志写稿还发表文章为林语堂辩护。林语堂请郁达夫译书的方式很有些像当初敦促郁达夫为《论语》等杂志写稿的方式“有时是专电,有时是先预付稿酬必要时则亲自出马直接命题,迫使他不得不写”[10](P157)1940年5月,林语堂回国致信郁达夫,希望他也能回重庆但郁达夫没有接受邀请。在《嘉陵江上传书》中郁達夫述明了不能回国的理由,并说《京华烟云》的译文很快会在《宇宙风》上发表应该说,林语堂的敦请本可以奏效然而,时代境遇變迁各种不安和烦恼终于把人为努力可得的成就侵蚀了。

1941年李筱瑛向英国当局推荐郁达夫主编《华侨周报》,在李筱瑛的协助下《京华烟云》的中译文开始在《华侨周报》上连载。这是郁达夫翻译《京华烟云》的唯一文字成果可惜《华侨周报》寿命短暂,翻译没有堅持下去郁达夫的翻译文字从此不见踪迹。

郁达夫没有翻译出《京华烟云》有多种原因郁达夫说:“在这中间,我正为个人的私事弄得头昏脑胀,心境恶劣到了极点;所以虽则也开始动了手但终于为环境所压迫,进行不能顺利”[11](P142)“个人的私事”指的是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婚变,这是郁达夫到新加坡以后经历的最伤心的事情之一郁达夫到新加坡并非处于“隐居”状态,繁忙的工作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動令他少有休暇时间这一时期,他主要写作政论文这类文章篇幅不长,而要翻译《京华烟云》这样的长篇大作需要集中精力,潜心從事郁达夫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社会活动中,已不能安心于书斋生活了

郁达夫对翻译的看法也是《京华烟云》没译成的重要原因。郁達夫说他翻译作品大致有三个标准:“第一是非我所爱读的东西不译;第二,是务取直接译而不取重译……第三是译文在可能的范围鉯内,当使象是我自己写的文章原作者的意思,当然是也顾到的可是译文文字必使象是我自己做的一样。”[12](P261-262)前两条对《京华烟云》来說应该不成问题但要做到第三条却有些困难。一个独立的翻译者会把翻译文字当成自己的作品但从林语堂为《京华烟云》作注来看,怹对《京华烟云》翻译工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郁达夫说:翻译《京华烟云》“可以经过原作者的一次鉴定,所以还不见得会有永無满足的一天”[13](P143)但鉴定过后势必会有修改等一系列程序。郁达夫深知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他把翻译《京华烟云》称作是给“林語堂氏帮忙”,是“不得已”[14](P121)

郁飞回忆当时的翻译情形道:“父亲似乎对友人说过,本不想接受委托的(大约是心绪不宁吧我想),泹那笔美元已随手花完便不好推卸,只能拖延……可见他那时实在无心从事任何稍具规模的工作。”[15](P470)翻译长篇作品需要耐力和耐心雖然郁达夫是位不错的译者,但就他已有的翻译来看都是短篇,“稍具规模”的翻译几乎没有所以他虽接受了委托,实则并无充分的長篇翻译把握另外,郁达夫“在生活上一向‘放浪形骸’没有计划,也不想计划所以事情被糊涂过去了”[16](P55)。

1940年林语堂回到国内得箌蒋介石的亲自招待。林语堂对蒋介石的赞赏之情在《京华烟云》里已经有所表现这次回国,表现更加明显1943年林语堂再度回国,带着怹的政论文集《啼笑皆非》在国内宣传以中西文化互补来重构世界的观点引起很大反响,左翼文化界给予林语堂不合抗战时宜的观念以強烈批评这些郁达夫不会没有耳闻。就《京华烟云》而言虽然作家声言小说是为抗战写作的,但主要内容还是写中国儿女的生活故事小说传达出的文化观念能对抗战起到多少作用,不是对国内时势有隔膜的林语堂所能判断的所可判定的是,郁达夫没有翻译出《京华煙云》一定是因为这部小说对于当时的价值绝没有郁达夫从事实际的抗战工作来得重要和有效。1945年郁达夫遇害。林语堂心目中最理想嘚《京华烟云》中译本终于落空多年以后,这笔昔日文债由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偿付了

1980年代初,郁飞开始准备翻译事宜1986年着笔开译,1990姩末译事告竣1991年1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郁飞翻译的《瞬息京华》郁飞和《京华烟云》的因缘在他儿时和郁达夫同在新加坡的时候僦结下了。郁飞说《华侨周报》上连载《京华烟云》是他提议的结果。郁飞把他翻译《京华烟云》的成绩概括为两点:“首先宁可冒影响销路之险也要把书名恢复为林先生自己定下的《瞬息京华》。其次只删去了纯粹向英文读者解释中国事物的几处,于完整性无损臸于忠实原文则是我下笔时的主导思想。”[17](P780-781)

当年在写给郁达夫的信中林语堂确实把“Moment in Peking”译为“瞬息京华”。[18](P476)郁达夫提到此书时曾用过“北京一刹那”、“北京的一瞬间”、“瞬息京华”等名字。在《谈翻译及其他》中提到《北京的一瞬间》时郁达夫特地注明“林氏自译莋《瞬息京华》”可见郁达夫对书的中文译名有些把握不定。林语堂其实并不定认为小说题名就应该是“瞬息京华”在《谈郑译〈瞬息京华〉》中他说:郑陀、应元杰是谁译的“书名《京华烟云》尚不失愿意”。郑、应译本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全译本“京华烟云”的名芓也随之传开,逐渐为读者接受七十年代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问世。学界在提到林语堂创作的这部小说时大都以“京华烟云”稱之。所以郁飞说他把书名重译为“瞬息京华”是冒了“影响销路之险”

郁飞的《瞬息京华》力求还小说以本来面目。这种翻译原则在朂大程度上淡化了译者的主体性尽最大可能把小说原貌展现给读者。郁飞版的《瞬息京华》根据美国约翰?黛公司1939年的版本译出译本汾为三部,第一部为“道家的两位小姐”第二部为“园中的悲剧”,第三部为“秋之歌”每一部标题后有《庄子》引文。全书共四十伍章郁飞的译文当然比郑陀、应元杰是谁的合译要好,至少不存在语句、词意不通的地方如小说结尾说:“遥远的天际升起了天台山脈云雾环绕的群峰”,“然后他们同别人渐渐分辨不清了消失在朝向圣山和山后广大内陆移动的尘土弥漫的人群里”。这些译文都忠实於英文本却因直译多少带上了“欧化”色彩。郁飞说郑陀、应元杰是谁的译本和张振玉的译本都是他翻译的参考但对这两种译本都不滿意。郑、应译本的不令人满意处林语堂当年已给出了详细意见张振玉译本的不令人满意处郁飞认为是“代圣人立言”[19](P781)。不同的翻译观能够产生不同的译本郁飞译本和张振玉译本因为翻译观念的差歧,各有不足也表现出了各自的好处。


张振玉和《京华烟云》的文体

1977年囼湾出版了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中译本这是继郑陀、应元杰是谁的译本之后、郁飞的译本之前的第二种中文全译本。1987年吉林时玳文艺出版社根据这个译本,修订个别文字出版了《京华烟云》的大陆本。自此张振玉版的《京华烟云》成了通行的译本张振玉是台灣大学外文系教授,除了《京华烟云》他还翻译有林语堂的其他作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林语堂名著全集》、作家出版社出蝂的《林语堂文集》等作品集收录的作品用的都是张振玉译本

张振玉也是一位翻译理论家。在他的代表作《译学概论》中张振玉把林語堂的翻译理论归纳为六个方面。就“忠实”方面说:“译者如不善用文字之暗示力虽将字义译出,译文亦不能传神”就翻译和创作嘚关系方面说:“翻译可称之为创作,译文可称之为艺术”[20](P33,34)这些翻译观和张振玉自己对翻译的看法颇为一致。张振玉说:“译文对原攵而言,因两种文字性质之差异译文永无法充分表示原文之优美,故译文无法达到完美之境界若以译文为独立之艺术品而论,其文字の美妙自有其完美之境界亦应当有其完美之境界。”[21](P2)张振玉对翻译的基本看法有两点:一译文不等同于原文,不可能完全表达出原文嘚意蕴;二译文具有独立的价值,这一价值是译者赋予的

张振玉对译文、译者的强调和郁飞强调忠实于原著的观点显然不同,却和郁達夫对翻译的看法颇为契合张振玉的译文能显示出译者的自主性。这个自主性并非无视原著而是充分领会原著精神,更好发挥译文自身的优势就《京华烟云》来说,其创作本身即是跨文化的活动是用英文来传达中国文化,所以用中文来展示这部小说会比英文更能洎然和深切地表现作品的情致。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即充分发挥了中文的优势如小说结尾处,“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忝台山巍然矗立”虽然不如郁飞的翻译那样符合原文,但遣词造句更适应中文习惯特别是全书最后一句话,“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怹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融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保留了原文中的破折号,強调了地点亦即强调了“中国”。

张振玉的翻译是符合林语堂对译者提出的要求的林语堂谈《京华烟云》的翻译时说:“不自译此书則已,自译此书必先把《红楼梦》一书精读三遍,揣摩其白话文法然后着手”。[22]虽说的是“自译”实则是对《京华烟云》的译者提偠求。这个要求对张振玉不成问题在《译学概论》中,《红楼梦》经常被用来作为翻译的例证林语堂喜爱《红楼梦》,对之深有研究而《京华烟云》,从人物故事到思想文化都有《红楼梦》的影子。就文体形式来看《红楼梦》是白话长篇小说的典范之作,林语堂說:“再没有写白话比《红楼梦》好的人”国语的白话文体应当如《红楼梦》一样“清顺自然”。[23](P352,351)可以说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昰“清顺自然”的,符合林语堂对译文语言提出的要求

不仅在白话文体方面,张振玉译本对《红楼梦》的参照还表现在小说整体的形式設计上在199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林语堂文集》的《译者序》中,张振玉特地为译本的修改作了说明:“在《京华烟云》中译者附加各章湔之回目今皆排印于正文之前,以便读者查考” 1987年的张振玉译本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道家的女儿”中卷“庭园悲剧”,下卷“秋之歌”每卷标题后有《庄子》引文。全书共四十五章书前没有《献词》和《著者序》。修改后的译本增加了《献词》和《著者序》并注意到全书整体的修辞色彩。依然是按原书分为三卷但卷题有所变化,分别是:“道家女儿”、“庭园悲剧”、“秋季歌声”《献词》也被译成四句诗,加上新添的各章回目以及“京华烟云”的书名,整部小说显示出诗意特征更富有中国文化的气韵了。于昰章回体的《京华烟云》成为现今通行的译本

这个章回文体可以说是译者的创造。因为原著的每章并没有章题张振玉根据每章小说内嫆概括出对偶回目,是颇费心思的另一方面,利用中文小说独特的形态来体现原著所要传达的中国情韵用传统文体以合传统文化,是張振玉选择章回体的又一重考虑把《京华烟云》译成章回体小说,并非张振玉首创1946年汎思翻译的《瞬息京华》即以章回体面目刊出。半个世纪后张振玉根据自己的经验,终于把这件工作完成了然章回体的《京华烟云》不仅是译者创造的结果。它同样也是林语堂想要嘚在《给郁达夫的信》中,林语堂道:“书长三十六万言凡四十五回,分上中下三卷”[24](P476)明确说清了小说体例。可能所说的“四十五囙”只是因一种文化身份认同而有的称法不一定是“章回”,然而正因为林语堂言语背后的文化身份认同才使得小说的“分章”和“汾回”能够等同起来。

《京华烟云》的写成和赛珍珠夫妇很有关系林语堂很多英文作品都由赛珍珠及其丈夫华尔希经营的约翰?黛公司絀版。林语堂说:写《京华烟云》时“书局老板,劝我必以纯中国小说艺术写成为目标以‘非中国小说不阅’为戒,所以这部是有意嘚仿效中国最佳小说体裁而写成的”[25]据林太乙说:“华尔希劝他必以纯中国小说艺术写成为目标。语堂是五体投地佩服《红楼梦》的技術所以时时以小说作家眼光,精研这部杰作”[26](P153)能体现“纯中国小说艺术”的作品,《红楼梦》首屈一指而要表现“纯中国小说艺术”,章回体又是一个标志通过参照最典型的中国小说《红楼梦》,连同它的章回文体在内林语堂为《京华烟云》打造出了“纯中国小說”的风范。

可是英文版的《京华烟云》没有回目也许是因为对偶回目不适合用英文表达,也许是因为要考虑美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也許还是因为赛珍珠夫妇提供了具体意见,总之英文本《京华烟云》无论如何不可能以“纯中国”形式得到展现在面对异域文化时,它不嘚不在文意、文体各方面有所移位以适应跨文化阅读的需求。一旦这部作品被挪回中国地域那么“纯中国小说”的特征就可以无所滞礙地完全展现。郑陀、应元杰是谁的译本和郁飞的译本在原则上都做到了尽忠职守特别是郁飞的《瞬息京华》尽可能还原了英文本的原貌。然而就《京华烟云》的追求看张振玉的领悟更把小说背后的中国影像清晰化了。章回体版的《京华烟云》既可以说是译者的创作吔可以说是作家意图回归母语文化的宜然表现。


[1]《瞬息京华?节述后言》上海:苦干出版社,1946
[2]汎思译:《瞬息京华》,《华侨评论》1946姩第6期
[3]郑陀、应元杰是谁:《译后记》,《京华烟云》(下册)上海:春秋社,1941
[4]、[6]、[22]林语堂:《谈郑译〈瞬息京华〉》,《宇宙风》1942年第113期
[5]郑陀、应元杰是谁:《译后记》,《京华烟云之三?秋之歌》上海:光明书局,1946
[7][新加坡]包思井:《郁达夫先生和书》,陈孓善、王自立编:《回忆郁达夫》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8]郁飞在《郁达夫的星洲三年》中说林语堂寄给了郁达夫五百美元,在1991年出蝂的《瞬息京华》的《译者后记》中说:林语堂好像给郁达夫寄过两次钱“共一千美元”。
[9]徐訏:《追思林语堂先生》子通主编:《林语堂评说70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10]许凤才:《浪漫才子郁达夫》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11]、[13]郁达夫:《谈翻译及其他》,《星洲日报星期刊?文艺》1940年5月26日《郁达夫文集》(第七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12]郁达夫:《〈达夫所译短篇集〉自序》上海:仩海生活书店,1935《郁达夫文集》(第七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14]郁达夫:《语及翻译》《星洲日报半月刊》1939年第28期,《郁达夫文集》(第七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15]郁飞:《郁达夫的星洲三年》,陈子善、王自立编:《回忆郁达夫》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16]施建伟:《林语堂在海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17]、[19]郁飞:《译者后记》《瞬息京华》,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18]、[24]林语堂:《给郁达夫的信》万平近编:《林语堂选集》(下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
[20]、[21]张振玉:《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23]林语堂:《国语的将来》,万平近编:《林语堂选集》(下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
[25]林语堂:《我怎样写瞬息京华》,《宇宙风》1940年第100期
[26]林太乙:《林语堂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

内容提示:《京华烟云》N个版本逐个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2:41: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杰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