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三个数字解三个数字

原标题: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商业銀行数字化转型并不容易

新浪财经讯 中国平安(601318)旗下金融壹账通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发布会于6月19日下午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智启未来,赋能生態”CFT50首席经济学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力杨涛先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涛表示虽然我國银行业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整体还是起步阶段这个过程中既要结合全球规律又要结合本土特色,还要找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構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并且找到其中的逻辑,里面并不容易

此外,特别是过去我们经常实践走到理论前面大家先尝试,但背後缺乏有效的理论有效的体系进行支撑,尤其是扎根于中国特色扎根于需求和问题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究竟需要往哪些方面走,如何找到内在的规律这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浪财经 陈矿然 发自深圳)

尊敬的叶董事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高兴有这样┅个机会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于银行业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也祝贺平安壹账通推出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这正是我们所讨论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或者案例

这些年大家对于金融机构如何拥抱新技术,如何进行科技化的变革都有一些思考。这个思考可能是基于理论层面也可能是基于实践层面。今天在短短半小时时间内我更多基于一个研究者的思考角度,想和各位分享一下当我们关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时尤其是从银行的角度关注这个问题时,重点有哪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第一个问題,需要讨论一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边界是什么

正如我所说,近些年我们谈到的概念非常之多经常会陷入到这个概念本身嘚纠结当中。如果回溯历史整个现代金融业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比如说从上世纪60年代几乎每一个10年,信息技术本身都在发生着深刻嘚变化与之相应,每一个10年里对于金融业务的影响,都带来非常深远的冲击从银行的角度,传统的存贷汇都受到技术不断进步的影響直到本世纪,一方面新兴技术快速迭代走向成熟、商业应用,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的要素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二者相结合就产生叻当前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拥抱金融科技这样巨大的内生动力。当前谈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背后一个较长嘚历史发展逻辑演进下来的

在我们谈金融数字化之前,首先也需要对当前最热的所谓的金融科技的概念稍微把概念再厘清一下。

上面嘚概念大家看得比较多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概念本质上是指技术对金融全产业链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又需偠遵循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看这个概念时,大家需要关注两点:一方面国际上主流机构的角度,它是高度关注金融科技的变化比如金融稳定理事会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一直在研究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国的监管部门、央行都参与其中。近期他们哽关注的是研究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影响和冲击

再比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里的CPMI,全球证监会组织都从不同視角研究金融科技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已经扑面而来。与此同时强调遵循金融市场的规律一方面表明金融是有门槛和风险的。另一方媔作为一个研究者个人也认为这并不能够使得我们局限对于金融科技未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的展望。比如有些人说什么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可能是不变的,但大家都知道研究宏观的人知道金融最本质的是货币;研究微观的人最本质的是风险定价而前沿的金融学悝论慢慢的都开始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对传统的宏观与微观理论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如果未来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都受到影响那承载于其上的金融市场交易肯定会产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过去上认为的金融的本质,可能未来不一定还是本质

与此同时,FSB在2017姩指出金融科技创新的供给侧因素是技术+监管需求侧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现实中各种各样金融科技创新都可以对号入座看┅下它的生命力所在在哪里。影响它的供给侧因素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影响它的需求侧因素是什么样的。由此我们对号入座起码从金融业和银行业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的技术因素需求端的企业跟居民的偏好因素已经不可逆转的往前在走唯一可能不太确定的是监管因素嘚影响。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有的大的图景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无论谈银行过去的信息化、数字化、IT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还是数字囮背后想象的其实都是当前金融业、银行业在面临更突出的变局。这种变局可能来自于市场层面、技术层面、行业层面、宏观层面而媔对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寻求很多途径但数字化新技术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说银行业的大变局扑面而来从行业本身、监管、市场规律层面可以看到银行业真正波动的周期终于有所带来。

近些年银行业周期进入全新的条件如果对标历史、对标海外,都知道2008年赤贷危机之后美国银行数量降幅加巨2016年银行总数仅为1984年美国发展商业银行的1/3。这里面大量的银行在历史波动中在美国退出了市场。我國2月份银保监会的表态也表明了未来对于风险的认识不仅仅是把它给积累起来慢慢缓释而是在当前要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机构会否退出市场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的变革已经扑面而来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年的数据,银行物理网点退出4591家这个过程褙后的因素肯定是多元化的,但不可否认来自于新技术的挑战肯定是其中重中之重

很多传统物理网点现在纷纷要转型为智能化、数字化無人网点。这个过程一方面适应了技术的变革,另一方面未来也会受到监管的一些不确定性的约束但大的趋势变革,方向不可逆转的

现在无论讨论银行的信息化、数字化、变革化还是种种原因,背后都意味着我们需要新技术、新模式对商业银行从组织架构、业务到運行机理需要进行重构。究其根本都是要利用各种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运行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这是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标准。

虽然我国银行业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整体还是起步阶段。这个过程中既要结合全球规律又要结合本土特色还要找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并且找到其中的逻辑里面并不容易。特别是过去我们经常实践走到理论前媔大家先尝试,但背后缺乏有效的理论有效的体系进行支撑,尤其是扎根于中国特色扎根于需求和问题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究竟需偠往哪些方面走,如何找到内在的规律这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厘清这个问题讨论了基本概念范畴之后就回到第二層面问题,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痛点是什么大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我自己归纳四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第一客户角度。無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再怎么创新,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从客户的角度讲,商业银行本身也确实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天然的能够进行数字化创新或者金融科技创新,并且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基础但与此同时,确实受到原有的制度、模式的约束在更恏的服务客户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很多人既是从业者又是研究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当不断跟银行业机构、其他机构打交道时吔会有相关判断能否真正面向数字化时代依托客户需求进行整合。尤其是整合原有多元化的组织部门面向客户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很奣显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

我自己有一个印象有一次在高铁上坐商务座。商务座的饭特别难吃我问能不能问一下餐车今天的饭。当時我非常惊讶高铁商务车工作人员跟我说我们跟餐车不是一个部门。由此我想象如何对客户进行服务整合这是所有数字化转型和变革嫃正需要做到的,能否跳出来跟线下分支机构进行组织和竞争

第二,来自于监管角度监管角度是大家绕不开的问题。一方面大量银行數字化创新活动都处于监管的边缘地带涉及到核心地带,往往只能自上而下推动近年来讨论的开放银行里面的概念又变得五花八门。洳果在海外以欧美最早推动的所谓开放银行的变革来说它的核心是数据的开放,而数据的开放本质上需要自上而下依托于监管来推动峩们未来要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始终绕不开自上而下监管的约束。当然面对这种约束,不是被动的而是需要这个行业与监管共同探讨未來数字化转型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自己个人也关注了比如去年早期监管部门在推动银行业机构数据治理时,似乎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质量特别是监管信息报送质量的问题。但后期慢慢又进一步增加了对于如何发掘数据价值的思考。这个过程也体现了行业与监管对这个問题需要共同延续的认识

比如近期看到有的新闻报道,某些大行在某些城市设立的所谓无人银行当客户去的时候,变成了一个体验的場所客户经理告诉你所有的业务我们都做不了,这只是展示需要到旁边的传统网点做。这里面也表现了监管者特别是不同区域的派駐机构对这个问题的把握不一样。我们始终绕不开对于监管的认识

第三,从机构自身的角度看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看,未来受到的監管约束、行业约束等各种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现在有一个概念前一段时间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说了,近期一些复杂金融活动死灰复燃什么意思?背后未来希望所谓金融创新能够更多满足看透式监管的思路能够更加清晰、透明。这里面是不是依托于数字囮转型能够解决的矛盾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无论是业务产品、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各个层面都有一些粗放式發展可以优化的地方。正如今天金融壹账通推出的产品就是很重要的从基础设施层面可以进行改良的。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善银行的体制更好的应对未来可持续性的新商业模式。这是从机构角度可以考量的大家需要思考的是我国一直在谈制造业的振兴,金融科技的创新其实,真和欧美包括以德国为代表的经济体比最缺的是基础设施层面的东西,是精细化管理层面的东西我们现在更需要这个层面。

舉两个小玩笑最早我参加一个做金融科技转型的大机构的演讲。演讲完之后遇到两个事情使我很惊讶第一,派个车还需要人工填单程序非常复杂。第二演讲过程中摇控器出了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出了问题后来发现跟隔壁一个地方串码了。这就是从精细化管悝层面有大量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从机构角度长远考虑的。

最后一个从行业角度看,因为面向金融科技时代、数字化时代不同的金融业态之间、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一个主流趋势这是绕不开的。

今年我们刚刚在人民银行立了一个研究课题项目從开放金融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最早我呼吁做开放银行的研究但后来做的人比较多,我们干脆从开放金融的角度争取立项从银行、證券、保险乃至信托,大家都面临如何构建这样一个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我们觉得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这四个层面的判断。而衡量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也需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对号入座。

第三个思考当我们谈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往往大家都需要進行一些考察和比较当我们进行考察和比较时,是需要有所细分的不能把所有的案例都抓过来进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三个数字。因为鈈同类型的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渠道、结果差异性极大我个人认为,未来可以分为三类:中小银行能否在数字化转型当中获嘚重生;新型没有历史包袱的数字化“虚拟”银行往哪些方面走;大型银行数字化道路到今天为止大家可能更加重视的是后两类。前一類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究竟能做什么到今天为止,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仍然没有形成很多的共识。因为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处在不良率高企甚至破产边沿,有些希望通过抱大腿融入别人的生态有些所处的经济区域各方面条件相对不错,有些则试图自己一批类似机构同业之间实现共赢也有些希望跟金融科技企业更好的进行拥抱和合作。

背后千差万别但不鈳否认,在中国特定的监管环境下如果中小银行不拥抱金融科技,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在这方面进行人才、人力资源积累储备的布局,未来起码在这方面已经缺了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外部的压力已经扑面而来。

在美国能够生存下来的社区银行和中小银行,朂后就是三类:一类是能够有效抱大腿有效融入别人的生态;一类是真正在金融科技数字化方面有效转型;一类像少数社区银行一样牢牢扎根社区,利用软信息、客户忠实度维系生存中小银行的数字化重生需要进行系统梳理。

第二类新兴数字化“虚拟”银行也有一些共性特点从早期的直销银行到互联网银行、虚拟银行,整个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批全新基因的银行在迅速扑面而来对传统的银行架构带來冲击和影响。

大型银行的数字化道路又有自己的特点大中型银行在全新的环境影响下,不得不纷纷大象转身都投入到数字化转型升級中。从全球看主要的大银行,普遍把数字化放到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且逐年增加在科技领域、数字化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

我们前几姩也让学生搜罗了一下来自于华尔街主要的金融机构前些年雇员情况的变化就发现两类雇员增长比较快:一类是技术人员、IT人员,一类昰风险和合规人员这也表明了新的外部条件对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使得它在未来的人才布局上不得不发生这样一些变化

第四个需偠讨论的问题,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

可能每一个金融机构关注的点有差异,但这些我谈到嘚点或多或少都需要思考或者涉及到

第一,需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问题

要从战略层面上解决我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单一的局部的进行一点渠道改良进行某种架构优化,上某个数字化产品这不解决问题。你要回答你在未来嘚数字化战略转型在战略定位中究竟是怎么样。换句话说英国银行家、骆驼评级(音)国际上主要的评级评价方式,面对商业银行时嘟把战略与管理权重不断提高因为战略与管理直接决定了现在要实施的创新未来能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个相信大家是越来越认识到咜的重要性的

第二,构建适应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

我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二位?因为近些年也在观察不同金融机构所谓数字化转型很多其实都是倒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比如跟新金融有关的过去有互联网金融,后来搞了各种各样的直销银行有零售部门、金融科技子公司。一个金融机构内部还存在大量低效竞争、无序整合这样的组织架构如何能够适应一个真正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

第三,保障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原则与边界

无论银行自己的角度还是监管角度,这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你要做的创新,未来的咹全底线是什么不仅仅是自己要思考,而且要替代监管来思考它可能存在的担心

比如这段时间开放银行非常火爆,我们参与了好几个楿关的闭门会有人说开放银行现在是元年。我说千万不要说元年因为历史上一说元年好像超不过三年就挂了。如果过于狂热一哄而上没有明白安全底线和边界是什么,这项改革也不一定成功即便是欧美,欧盟最早要进行开放银行试点的一批机构到现在为止真正实现數据开放的极其少就因为背后的安全与风险责任,使得很多银行不敢即便监管在推他做,他也不敢那么快往那些方面转所以数字化轉型的安全边界与底线,这必须在未来的设置中要更精准的写清楚

第四,如何有效发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

所有的金融科技创新、数字囮转型,都离不开数据本身的有效运用我国正面临数据运用向左走向右走的关键十字路口。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被上到更高的哋步另一方面如果离开数据的有效应用,整个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就缺了一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现在是需要行业从業者和监管者共同来探讨究竟如何有效的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当然有效的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我觉得也不一定就一哄而上都要討论所谓大数据一方面,大数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海量的数据,全新的数据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即便是小数据现在有没有用好,茬行业内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争议的讨论数字化转型之前,如何真正把数据的战略、数据的价值、数据的运用真正能够厘清楚起码茬对外之前,先在金融机构内部如何实现部门之间有效的整合数据推动数据的标准化,有效的利用数据价值这首先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第五如何充分利用新一代技术和系统层面。

过去技术往往是走在业务的后面甚至是慢于业务。但现在新的技术不断演进的形势使我們看到新技术、全新的系统架构,往往有可能走在业务创新的前面更好的跟业务相融合。当然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对技术过于神话比如现在关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类型里,有些确实也存在泡沫比如区块链,确实有很多有效的应用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泡沫在里面。我长期关注区块链的应用我觉得归根结底就三类应用:数据记录类、流程溯源类、数字资产类。今天金融壹账通推出的奣显是属于前两类里面的它是属于准公共基础设施的,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是短期内赚不到大钱的。所以后来区块链的应用多数都跑到數字资产方面大家都很难踏踏实实真正做准公共性的基础设施。这里面一方面看到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被神化

第六,全媔推动面向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创新

我们一直在谈客户,究竟未来客户的需求往哪些方面走我们不得不说,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相对于夶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确实有所不足。因为互联网企业有不同的团队内部还有竞争,天天就在那个地方换位思考琢磨C端和B端客户想点什么事,以此来通过内部竞争找到他们的竞争产品

长远来看,数字化金融创新最终还是如何服务于家庭的金融服务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金融的信用链。把整个家庭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如何有效的进行服务,呈现一个全新的家庭金融的创新与此同时,凡是涉及到企业有关慢慢的都是着眼于整个产业链来讨论问题。面向政府的这一端也是有一系列需要进行有效服务的布局。当然在这种凊况下,未来的金融功能可能是着眼于支付清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等功能进行多元的融合融合起来之后,对的另外一面就是所有峩们能想到的潜在的碎片化的客户的金融需求中间的平台所做的就是两头挖掘,把它整合对接起来在数字化时代,如何真正面向客户為中心进行场景创新需要真正依托于客户的角度来换位思考。

第七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化新生态。

刚才说了很多所谓数字化新生态包括监管与银行,银行同业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银行与技术企业之间如何真正实现业务、系统、技术理念的共享共赢式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梳理的。这个过程中个人觉得也不能够一哄而上,也不是为开放而开放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战略思考和定位,真正找到彼此互补合作共赢的着眼点而不能是那些短期化或者务虚的。包商事件出来有些过去有志于组建银行业朋友圈的,现在开玩笑说在重构朋友圈过去的朋友圈彼此不信任,现在要重新进行重构朋友圈过去做的生态、承诺、信任,用经济学意义上是不可置信嘚如何建立合作共赢的数字化新生态,对整个行业都带来重大挑战

第八,如何完善数字化时代的责任与文化

我自己长期观察大量机構,这些机构无论是有较好的战略发展还是有重要的创新应用软要素都能够体现出来。你有没有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有没有非常强有力嘚积极向上的领导团队,有没有一个有凝聚力的文化往往还是能够支撑机构走得更远的重要要素,在数字化时代看似形式上从线下走箌线上,但更重要的还是背后这样一些全新的文化支撑它支撑着你能够怎么走,能否更敏捷、有效、有底线、有责任感

这是我所想到嘚数字化转型里考虑的基本元素。

大的元素考虑到了但我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有很多难点。比如我归纳了几个我认为的难点刚才多哆少少都涉及到了。

第一如何构建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重中之重的还是来自于监管层面的认识这两天都在炒作Facebook嘚稳定币。很明显Facebook的稳定币如果为了拓展生态圈的客户增加粘性,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想做更后面的跨境移动支付、影响全球货币,肯萣没戏只是因为后面的东西始终离不开监管的核心地带。未来我们的创新首先离不开行业同业共同跟监管部门来讨论这个监管的边界,监管协调的机制在哪里

比如同样一个开放银行,人民银行一直在推开放银行的技术标准行业主管部门是否要从业务层面讨论这个问題,现在还没有纳入到议事日程这里面我觉得就是一个监管协调的问题。

第二如何实施差异化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大银行、中银荇、小银行、不同地区的银行、不同背景的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有些银行现有的人才储备比较好,组织架构比较好攵化比较好,它可能在渠道、产品应用、场景方面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有些银行现在也没有人才储备天天股东和管理层在打架。这時候数字化转型梳理文化、组织架构、治理机制问题做到这一步才能谈下一步业务层面的问题。如何实施差异化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这是必须要进行细分的,并不能一哄而上有一个统一的模板

第三,如何确定银行内部持续推动的动力机制

一个政府是这样,一个机構也是这样你要推动这些变革,内部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果缺乏有效内部动力机制的情况下,只能是一把手拍板换个人的思路就可能不一样了。过去做了大量地方的金融规划有一个副省级城市,我自己做过六个地方金融的规划概念换了一个又一个。最重要的它沒有形成内部的动力机制。为什么这些部门内部要推这个事情最后大家是不是不同的内部团队在改革当中都能获得增量利益的。这个设置是重中之重不能够简单的说我们为什么要走,而起码是改进的过程

第四,避免被滥用不多说。

最后一个加强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支撑。一开始提了

最后简单提一下金融机构迎来合约管理的智能化时代。我刚才说了大量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今天谈的智能合约或者智慧合约,肯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都知道,智能合约研究是早于区块链的我印象中1994年有密码学专家讨论智慧合约的问题。从根本仩讲就是不依托第三方,希望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合约的发起、合约的执行、合约的运用等等。比洳同样是分布式技术有底层的分布式账本、底层协议、中间层智能合约、上面的应用层。现在看起来以智能合约着眼到原有的金融机构數字化转型当中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效益远大于风险的重要的进步。当然也只有具有一定实力和责任感又致力于长远生态建设的机构来能囿效推动这个事情

利用前沿技术,利用智能化合约就我刚才说的四个角度都有所改进。客户角度如何解决安全的问题;从监管的角喥,又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的问题;从行业的角度可以有效解决之前运作当中的效率跟安全问题;从机构自身角度也有助于解决成本问题。刚才黄总的分享当中多多少少都涉及到这些问题总而言之,这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核心的问题是补短板补支付清算市场短板、金融业综合统计短板、信息发布短板等等等等。这样一个工作正是补短板的重要工作也祝愿未来这样一个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能够在整个Φ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在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作用。

以上作一点粗浅的分享不到之处请多批评,謝谢大家!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新浪财经讯 ()旗下金融壹账通ALFA智慧匼约云平台发布会于6月19日下午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智启未来,赋能生态”CFT50首席经济学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力杨涛先生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涛表示虽然我国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整体还是起步阶段这个过程中既偠结合全球规律又要结合本土特色,还要找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并且找到其中的逻辑,里面并不容易

此外,特别是过去我们经常实践走到理论前面大家先尝试,但背后缺乏有效的理论有效的体系进行支撑,尤其是扎根于中国特色扎根於需求和问题来看数字化转型究竟需要往哪些方面走,如何找到内在的规律这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浪财经 陈矿然 发自深圳)

尊敬的叶董事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于银行业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一些思考。

艏先也祝安壹账通推出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这正是我们所讨论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或者案例

这些年大家对于金融機构如何拥抱新技术,如何进行科技化的变革都有一些思考。这个思考可能是基于理论层面也可能是基于实践层面。今天在短短半小時时间内我更多基于一个研究者的思考角度,想和各位分享一下当我们关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时尤其是从银行的角度关注这个问题時,重点有哪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边界是什么

正如我所说,近些年峩们谈到的概念非常之多经常会陷入到这个概念本身的纠结当中。如果回溯历史整个现代金融业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比如说从上世紀60年代几乎每一个10年,本身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每一个10年里对于金融业务的影响,都带来非常深远的冲击从银行的角度,传统的存贷汇都受到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一方面新兴技术快速迭代走向成熟、商业应用,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的要素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二者相结合就产生了当前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拥抱金融科技这样巨大的内生动力。当前谈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轉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背后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逻辑演进下来的

在我们谈金融数字化之前,首先也需要对当前最热的所谓的金融科技的概念稍微把概念再厘清一下。

上面的概念大家看得比较多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概念本质上是指技术对金融全产业链都带来深刻嘚影响。与此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又需要遵循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看这个概念时,大家需要关注两点:一方面国际上主流机构嘚角度,它是高度关注金融科技的变化比如金融稳定理事会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一直在研究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国的监管部门、央行都参与其中。近期他们更关注的是研究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影响和冲击

再比如巴塞尔委员会、國际清算银行里的CPMI,全球证监会组织都从不同视角研究金融科技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已经扑面而来。与此同时强调遵循金融市场的规律一方面表明金融是有门槛和风险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研究者个人也认为这并不能够使得我们局限对于金融科技未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的展望。比如有些人说什么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可能是不变的,但大家都知道研究宏观的人知道金融最本质的是货币;研究微觀的人最本质的是风险定价而前沿的金融学理论慢慢的都开始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对传统的宏观与微观理论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如果未来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都受到影响那承载于其上的金融市场交易肯定会产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过去上认为的金融的本質,可能未来不一定还是本质

与此同时,FSB在2017年指出金融科技创新的供给侧因素是技术+监管需求侧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现实Φ各种各样金融科技创新都可以对号入座看一下它的生命力所在在哪里。影响它的供给侧因素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影响它的需求侧因素是什么样的。由此我们对号入座起码从金融业和银行业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的技术因素需求端的企业跟居民的偏好因素已经不可逆转嘚往前在走唯一可能不太确定的是监管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有的大的图景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无论谈银行过去的信息化、數字化、IT化、、金融科技还是数字化背后想象的其实都是当前金融业、银行业在面临更突出的变局。这种变局可能来自于市场层面、技術层面、行业层面、宏观层面而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寻求很多途径但数字化新技术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说银行业的大變局扑面而来从行业本身、监管、市场规律层面可以看到银行业真正波动的周期终于有所带来。

近些年银行业周期进入全新的条件如果对标历史、对标海外,都知道2008年赤贷危机之后银行数量降幅加巨2016年银行总数仅为1984年美国发展商业银行的1/3。这里面大量的银行在历史波動中在美国退出了市场。我国2月份银保监会的表态也表明了未来对于风险的认识不仅仅是把它给积累起来慢慢缓释而是在当前要释放絀来。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机构会否退出市场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的变革已经扑面而来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年的数据,银荇物理网点退出4591家这个过程背后的因素肯定是多元化的,但不可否认来自于新技术的挑战肯定是其中重中之重

很多传统物理网点现在紛纷要转型为智能化、数字化无人网点。这个过程一方面适应了技术的变革,另一方面未来也会受到监管的一些不确定性的约束但大嘚趋势变革,方向不可逆转的

现在无论讨论银行的信息化、数字化、变革化还是种种原因,背后都意味着我们需要新技术、新模式对商业银行从组织架构、业务到运行机理需要进行重构。究其根本都是要利用各种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运行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这昰衡量银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标准。

虽然我国银行业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但整体还是起步阶段。这个过程中既要结匼全球规律又要结合本土特色还要找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并且找到其中的逻辑里面并不容易。特别是過去我们经常实践走到理论前面大家先尝试,但背后缺乏有效的理论有效的体系进行支撑,尤其是扎根于中国特色扎根于需求和问題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究竟需要往哪些方面走,如何找到内在的规律这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厘清这个问题讨论了基本概念范畴之后就回到第二层面问题,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痛点是什么大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我自己归纳四个比较重偠的方面:第一客户角度。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再怎么创新,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从客户的角度讲,商业银行夲身也确实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天然的能够进行数字化创新或者金融科技创新,并且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基础但与此同时,确实受到原囿的制度、模式的约束在更好的服务客户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很多人既是从业者又是研究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当不断跟银荇业机构、其他机构打交道时也会有相关判断能否真正面向数字化时代依托客户需求进行整合。尤其是整合原有多元化的组织部门面姠客户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很明显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

我自己有一个印象有一次在高铁上坐商务座。商务座的饭特别难吃我问能鈈能问一下餐车今天的饭。当时我非常惊讶高铁商务车工作人员跟我说我们跟餐车不是一个部门。由此我想象如何对客户进行服务整合这是所有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真正需要做到的,能否跳出来跟线下分支机构进行组织和竞争

第二,来自于监管角度监管角度是大家绕鈈开的问题。一方面大量银行数字化创新活动都处于监管的边缘地带涉及到核心地带,往往只能自上而下推动近年来讨论的开放银行裏面的概念又变得五花八门。如果在海外以欧美最早推动的所谓开放银行的变革来说它的核心是数据的开放,而数据的开放本质上需要洎上而下依托于监管来推动我们未来要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始终绕不开自上而下监管的约束。当然面对这种约束,不是被动的而是需偠这个行业与监管共同探讨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自己个人也关注了比如去年早期监管部门在推动银行业机构数据治理時,似乎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质量特别是监管信息报送质量的问题。但后期慢慢又进一步增加了对于如何发掘数据价值的思考。这个过程也体现了行业与监管对这个问题需要共同延续的认识

比如近期看到有的新闻报道,某些大行在某些城市设立的所谓无人银行当客户詓的时候,变成了一个体验的场所客户经理告诉你所有的业务我们都做不了,这只是展示需要到旁边的传统网点做。这里面也表现了監管者特别是不同区域的派驻机构对这个问题的把握不一样。我们始终绕不开对于监管的认识

第三,从机构自身的角度看从商业银荇自身的角度看,未来受到的监管约束、行业约束等各种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现在有一个概念前一段时间相关部门的领導都说了,近期一些复杂金融活动死灰复燃什么意思?背后未来希望所谓金融创新能够更多满足看透式监管的思路能够更加清晰、透奣。这里面是不是依托于数字化转型能够解决的矛盾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无论是业务产品、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控淛等各个层面都有一些粗放式发展可以优化的地方。正如今天金融壹账通推出的产品就是很重要的从基础设施层面可以进行改良的。本質上都是为了改善银行的体制更好的应对未来可持续性的新商业模式。这是从机构角度可以考量的大家需要思考的是我国一直在谈制慥业的振兴,金融科技的创新其实,真和欧美包括以为代表的经济体比最缺的是基础设施层面的东西,是精细化管理层面的东西我們现在更需要这个层面。

举两个小玩笑最早我参加一个做金融科技转型的大机构的演讲。演讲完之后遇到两个事情使我很惊讶第一,派个车还需要人工填单程序非常复杂。第二演讲过程中摇控器出了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出了问题后来发现跟隔壁一个地方串碼了。这就是从精细化管理层面有大量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从机构角度长远考虑的。

最后一个从行业角度看,因为面向金融科技时代、数字化时代不同的金融业态之间、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一个主流趋势这是绕不开的。

今年我们刚刚在人民银行竝了一个研究课题项目从开放金融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最早我呼吁做开放银行的研究但后来做的人比较多,我们干脆从开放金融的角度争取立项从银行、证券、乃至,大家都面临如何构建这样一个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我们觉得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这四个層面的判断。而衡量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也需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对号入座。

第三个思考当我们谈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往往大家都需要进行一些考察和比较当我们进行考察和比较时,是需要有所细分的不能把所有的案例都抓过来进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彡个数字。因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路径、渠道、结果差异性极大我个人认为,未来可以分为三类:中小银行能否在数芓化转型当中获得重生;新型没有历史包袱的数字化“虚拟”银行往哪些方面走;大型银行数字化道路到今天为止大家可能更加重视的昰后两类。前一类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究竟能做什么到今天为止,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仍然没有形成很多的共识。因为Φ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处在不良率高企甚至破产边沿,有些希望通过抱大腿融入别人的生态有些所处的经濟区域各方面条件相对不错,有些则试图自己一批类似机构同业之间实现共赢也有些希望跟金融科技企业更好的进行拥抱和合作。

背后芉差万别但不可否认,在中国特定的监管环境下如果中小银行不拥抱金融科技,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在这方面进行人才、人力资源積累储备的布局,未来起码在这方面已经缺了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外部的压力已经扑面而来。

在美国能够生存下来的社区银荇和中小银行,最后就是三类:一类是能够有效抱大腿有效融入别人的生态;一类是真正在金融科技数字化方面有效转型;一类像少数社区银行一样牢牢扎根社区,利用软信息、客户忠实度维系生存中小银行的数字化重生需要进行系统梳理。

第二类新兴数字化“虚拟”銀行也有一些共性特点从早期的直销银行到银行、虚拟银行,整个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批全新基因的银行在迅速扑面而来对传统的银荇架构带来冲击和影响。

大型银行的数字化道路又有自己的特点大中型银行在全新的环境影响下,不得不纷纷大象转身都投入到数字囮转型升级中。从全球看主要的大银行,普遍把数字化放到战略的核心地位并且逐年增加在科技领域、数字化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

峩们前几年也让学生搜罗了一下来自于华尔街主要的金融机构前些年雇员情况的变化就发现两类雇员增长比较快:一类是技术人员、IT人員,一类是风险和合规人员这也表明了新的外部条件对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使得它在未来的人才布局上不得不发生这样一些变化

苐四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

可能每一个金融机构关注的点有差异,但这些我谈到的点或多或少都需要思考或者涉及到

第一,需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问题

要从战略层面上解决我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单一的局部的进行一点渠道改良进行某种架构优化,上某个数字化产品这不解决问题。你要回答伱在未来的数字化战略转型在战略定位中究竟是怎么样。换句话说银行家、骆驼评级(音)国际上主要的评级评价方式,面对商业银荇时都把战略与管理权重不断提高因为战略与管理直接决定了现在要实施的创新未来能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个相信大家是越来越认識到它的重要性的

第二,构建适应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

我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二位?因为近些年也在观察不同金融机构所谓数字化轉型很多其实都是倒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比如跟新金融有关的过去有互联网金融,后来搞了各种各样的直销银行有零售部门、金融科技子公司。一个金融机构内部还存在大量低效竞争、无序整合这样的组织架构如何能够适应一个真正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

第三,保障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原则与边界

无论银行自己的角度还是监管角度,这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你要做的创新,未來的安全底线是什么不仅仅是自己要思考,而且要替代监管来思考它可能存在的担心

比如这段时间开放银行非常火爆,我们参与了好幾个相关的闭门会有人说开放银行现在是元年。我说千万不要说元年因为历史上一说元年好像超不过三年就挂了。如果过于狂热一哄洏上没有明白安全底线和边界是什么,这项改革也不一定成功即便是欧美,欧盟最早要进行开放银行试点的一批机构到现在为止真正實现数据开放的极其少就因为背后的安全与风险责任,使得很多银行不敢即便监管在推他做,他也不敢那么快往那些方面转所以数芓化转型的安全边界与底线,这必须在未来的设置中要更精准的写清楚

第四,如何有效发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

所有的金融科技创新、數字化转型,都离不开数据本身的有效运用我国正面临数据运用向左走向右走的关键十字路口。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被上到更高的地步另一方面如果离开数据的有效应用,整个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就缺了一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现在是需要行業从业者和监管者共同来探讨究竟如何有效的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当然有效的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我觉得也不一定就一哄而上嘟要讨论所谓大数据一方面,大数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海量的数据,全新的数据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即便是小数据现在有没有用恏,在行业内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争议的讨论数字化转型之前,如何真正把数据的战略、数据的价值、数据的运用真正能够厘清楚起码在对外之前,先在金融机构内部如何实现部门之间有效的整合数据推动数据的标准化,有效的利用数据价值这首先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第五如何充分利用新一代技术和系统层面。

过去技术往往是走在业务的后面甚至是慢于业务。但现在新的技术不断演进的形势使我们看到新技术、全新的系统架构,往往有可能走在业务创新的前面更好的跟业务相融合。当然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对技术过于神话比如现在关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类型里,有些确实也存在泡沫比如区块链,确实有很多有效的应用但与此同时也囿大量泡沫在里面。我长期关注区块链的应用我觉得归根结底就三类应用:数据记录类、流程溯源类、数字资产类。今天金融壹账通推絀的明显是属于前两类里面的它是属于准公共基础设施的,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是短期内赚不到大钱的。所以后来区块链的应用多数都跑到数字资产方面大家都很难踏踏实实真正做准公共性的基础设施。这里面一方面看到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被神化

第六,全面推动面向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创新

我们一直在谈客户,究竟未来客户的需求往哪些方面走我们不得不说,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相對于大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确实有所不足。因为互联网企业有不同的团队内部还有竞争,天天就在那个地方换位思考琢磨C端和B端客户想点什么事,以此来通过内部竞争找到他们的竞争产品

长远来看,数字化金融创新最终还是如何服务于家庭的金融服务的产业链整个產业金融的信用链。把整个家庭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如何有效的进行服务,呈现一个全新的家庭金融的创新与此同时,凣是涉及到企业有关慢慢的都是着眼于整个产业链来讨论问题。面向政府的这一端也是有一系列需要进行有效服务的布局。当然在這种情况下,未来的金融功能可能是着眼于支付清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等功能进行多元的融合融合起来之后,对的另外一面就是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潜在的碎片化的客户的金融需求中间的平台所做的就是两头挖掘,把它整合对接起来在数字化时代,如何真正面向愙户为中心进行场景创新需要真正依托于客户的角度来换位思考。

第七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化新生态。

刚才说了很多所谓数字化新苼态包括监管与银行,银行同业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银行与技术企业之间如何真正实现业务、系统、技术理念的共享共赢式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梳理的。这个过程中个人觉得也不能够一哄而上,也不是为开放而开放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战略思考和萣位,真正找到彼此互补合作共赢的着眼点而不能是那些短期化或者务虚的。包商事件出来有些过去有志于组建银行业朋友圈的,现茬开玩笑说在重构朋友圈过去的朋友圈彼此不信任,现在要重新进行重构朋友圈过去做的生态、承诺、信任,用经济学意义上是不可置信的如何建立合作共赢的数字化新生态,对整个行业都带来重大挑战

第八,如何完善数字化时代的责任与文化

我自己长期观察大量机构,这些机构无论是有较好的战略发展还是有重要的创新应用软要素都能够体现出来。你有没有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有没有非常强囿力的积极向上的领导团队,有没有一个有凝聚力的文化往往还是能够支撑机构走得更远的重要要素,在数字化时代看似形式上从线丅走到线上,但更重要的还是背后这样一些全新的文化支撑它支撑着你能够怎么走,能否更敏捷、有效、有底线、有责任感

这是我所想到的数字化转型里考虑的基本元素。

大的元素考虑到了但我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有很多难点。比如我归纳了几个我认为的难点刚財多多少少都涉及到了。

第一如何构建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重中之重的还是来自于监管层面的认识这两天都在炒作Facebook的稳定币。很明显Facebook的稳定币如果为了拓展生态圈的客户增加粘性,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想做更后面的跨境移动支付、影响全球货币,肯定没戏只是因为后面的东西始终离不开监管的核心地带。未来我们的创新首先离不开行业同业共同跟监管部门来讨论这个监管的邊界,监管协调的机制在哪里

比如同样一个开放银行,人民银行一直在推开放银行的技术标准行业主管部门是否要从业务层面讨论这個问题,现在还没有纳入到议事日程这里面我觉得就是一个监管协调的问题。

第二如何实施差异化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大银行、Φ银行、小银行、不同地区的银行、不同背景的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有些银行现有的人才储备比较好,组织架构比较恏文化比较好,它可能在渠道、产品应用、场景方面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有些银行现在也没有人才储备天天股东和管理层在打架。这时候数字化转型梳理文化、组织架构、治理机制问题做到这一步才能谈下一步业务层面的问题。如何实施差异化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筞略这是必须要进行细分的,并不能一哄而上有一个统一的模板

第三,如何确定银行内部持续推动的动力机制

一个政府是这样,一個机构也是这样你要推动这些变革,内部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果缺乏有效内部动力机制的情况下,只能是一把手拍板换个人的思路僦可能不一样了。过去做了大量地方的金融规划有一个副省级城市,我自己做过六个地方金融的规划概念换了一个又一个。最重要的它没有形成内部的动力机制。为什么这些部门内部要推这个事情最后大家是不是不同的内部团队在改革当中都能获得增量利益的。这個设置是重中之重不能够简单的说我们为什么要走,而起码是改进的过程

第四,避免被滥用不多说。

最后一个加强数字化转型的悝论支撑。一开始提了

最后简单提一下金融机构迎来合约管理的智能化时代。我刚才说了大量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今天谈的智能合约或鍺智慧合约,肯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都知道,智能合约研究是早于区块链的我印象中1994年有密码学专家讨论智慧合约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不依托第三方,希望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合约的发起、合约的执行、合约的运用等等。比如同样是分布式技术有底层的分布式账本、底层协议、中间层智能合约、上面的应用层。现在看起来以智能合约着眼到原有的金融機构数字化转型当中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效益远大于风险的重要的进步。当然也只有具有一定实力和责任感又致力于长远生态建设的机构來能有效推动这个事情

利用前沿技术,利用智能化合约就我刚才说的四个角度都有所改进。客户角度如何解决安全的问题;从监管嘚角度,又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的问题;从行业的角度可以有效解决之前运作当中的效率跟安全问题;从机构自身角度也有助于解决成本問题。刚才黄总的分享当中多多少少都涉及到这些问题总而言之,这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核心的问题是补短板补支付清算市场短板、金融业综合统计短板、信息发布短板等等等等。这样一个工作正是补短板的重要工作也祝愿未来这样一个ALFA智慧合约云平台能够在整个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在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作用。

以上作一点粗浅的分享不到之处请多批評,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三个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