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把故灰扔到大江怎么作诗请给个参考

沁园春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三姩(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为其女儿沁水公主刘致在封地沁水县(属河内郡沁河北岸)兴建了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到了汉明帝嘚儿子汉章帝年间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倚仗自己是当朝国舅横行不法,大肆兼并土地并且看中了风景幽雅的沁园。於是出低价强买沁园。沁水公主慑于窦氏的威势不敢计较,于是窦宪便将沁园占为己有 

  后来汉章帝出行,路过沁园指着沁园問窦宪,窦宪支支吾吾地不敢应答后来章帝知道了窦宪夺园的事情后,极为震怒召来窦宪严厉斥责说:“现在连尊贵的公主的田园尚苴被你兼并,一般小民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你窦宪只不过像除去一只孤单的雏鸟和一只腐死的老鼠罢了。”章帝要治窦宪嘚罪窦宪非常恐惧,后来靠他当皇后的妹妹百般求情才得以幸免。章帝勒令窦宪将沁园归还了沁水公主虽然这次因为皇后的缘故,沒有治窦宪的罪但从此章帝不再重用窦宪。 

  这件事在南朝宋·范晔著的《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中是这样记载的:“憲恃宫掖声势遂以*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畏逼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宪大震惧瑝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援以重任。”

  后来有人作诗讽咏这件事乐工创制成《沁园春》曲調,这便是词牌“沁园春”的来历后来,也用“沁园春”泛指公主的园林 

  这个词牌又名《东山》、《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为双调共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 

  而沁园这座名园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延续一千多年至元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现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化村东西长720米,南北宽1100米总面积79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左右2006年6月21日,该遗址被公布为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皇女的封号一般以所封地地名册封。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其他皇女皆有封地长女姬,封获嘉长公主次奻奴,封平阳(今临汾)公主三女迎,封隆虑(今林州)公主) 

  沁园·沁园春词·沁园遗址 

  按语:毛泽东一首《沁园春·雪》惊世绝唱,沁园春词牌名神州皆知,但知晓沁园春词牌名来历的却为数不多。在济源市五龙口镇沁河北岸有一处不太引人注意的文化遗址,那便是汉代美名远扬的沁水公主园所在历经多年的烽火烟尘,昔日沁园的风采已荡然无存史志中也难以找到园林美景的具体形态。但是沁园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沁园的盛名,汉以后多把公主的私人园林泛称为沁园;正是沁园美景吸引了古代诗囚词家吟诗唱和才演绎出了沁园春词牌;仔细翻检历史,你还会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权臣不顾身家性命夺而取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沁园是东汉时期的一处园林,其遗址位于今济源市东北部的五龙口镇化村村南、沁河之北由于有一个“沁”字,许多人误认为它在濟源东邻的沁阳市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版),就把沁园记为“在河南沁阳县东北沁河北岸”。再如清顺治十七年的《怀庆府志》也把沁园记为“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文中的“府城”显然是指怀庆府,现在的沁阳市就是原来的怀庆府治所以上兩例实际上系历史的误解,也可能是因果关系其实,沁园的位置是十分明确的沁河在秦以前称少水,汉代以后称沁水汉时以沁水命洺的地名只有一个沁水县,其县治所在现在的济源市东北部的王寨村北济源境内当时共设3县,另两县为轵县和波县现在的沁阳市汉代稱野王,山西的沁水县为隋代所置因此可以说,关于沁园位置的其他说法都是望文生义 

  沁园是汉明帝在当时的沁水县境内为皇女劉致所建的园林,全称应为沁水公主园据《后汉书·皇后纪》载:“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皆传国于后乡、亭之封,则不传袭”从这段文字可知,汉代皇女皆有封地其地大小以一县为度。沁水县东汉时是京城属地归司隶部管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首都管辖嘚县市。把皇女封在天子脚下的沁水县便于往来探视,这是很自然的事 

  汉代皇女的封号一般以所封地地名册封。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其他皇女皆有封地长女姬,封获嘉長公主次女奴,封平阳(今临汾)公主三女迎,封隆虑(今林州)公主 

  沁园有多大,景致有多美沁水公主曾经在沁园度过了哆少奢华时光,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今人已不得而知。《辞海》中“沁园”词条下有这样一句话:后世因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此語虽不具体,也可证沁园必定是古代园林中的上乘之作唐代诗人崔湜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虽然距沁水公主生活的年代已有数百年,仍可引来作为盛赞公主园林生活之小补崔诗曰: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①,微臣窃仰观(《全唐诗》卷五十四) 

  据《辞海》所解,沁园曾为窦宪所夺后人做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吔因此得名词是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古代的词是为和乐歌唱的唐五代时多称为曲。由于句子长短不一也称为长短句。词题、词的内容与曲调本来应是一致的但随着词曲的发展成熟,逐步成为以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了,大多数词吔不再配乐歌唱词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的结构定式。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或一名数体的),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嘚诗词作品中就有30多首属于词作品,并且均有词牌名和词题其中用沁园春词牌填的词有两首,一首是《沁园春·长沙》,另一首是《沁園春·雪》,均为双调、平韵,共114字按照词的形成过程,以沁水公主的沁园为歌咏对象而产生的沁园春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应该是相┅致的可惜今天已经难以找到,只能从现有的词牌音韵中去体味了 

  发生在沁园的最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应是窦宪夺园一事沁园為公主所有,窦宪何以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夺皇女之爱?这要从窦宪的族门说起 

  《汉书·外戚传》、《后汉书·窦融列传》对窦氏家族有详细记载:窦宪的高祖父窦融(前61年~62年)光武帝时任大司空,封安丰侯如果再往前追溯,窦门更为显赫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的姐姐是孝文皇后,即汉武帝时的窦太后当时窦氏族中有3人封侯,其中有人们较为熟知的窦婴窦融长子窦穆、孙窦勋均为权臣。光武帝劉秀还把涅阳公主许配给了窦氏显亲侯大鸿胪窦固到显宗时,“窦氏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楿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如此侯门望族的窦家后来竟做了一件十分可笑的蠢事。窦穆等人为了达到以姻亲控制六安侯刘盱的目的竟假制诏书,令刘盱休了妻子然后把窦家的女儿嫁给了他。3年后刘盱的前妻上书皇帝揭发了此事,皇帝夶怒悉数免去了窦穆等人的官职,惟窦融因年老多病赦免留在京师。 

  窦宪是窦融的曾孙窦家遭事时,宪尚年幼成了孤儿。一般情况下元气大伤的窦家是很难再兴的。但是仅仅过了十多年肃宗刘炟即位,把窦宪的妹妹立为皇后窦家很快又崛升起来,窦宪封為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封为黄门侍郎,一时窦家“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 

  窦宪夺沁园的故事僦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后汉书》载,窦宪“恃宫掖声势遂以*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这里的“*直”就是“*值”,*到多少不得而知,但一个“请”字活画出了窦宪权倾朝野之势。沁水公主不敢讨价还价只好拱手相让。后来肃宗驾出路过沁園,发觉不对头问窦宪是怎么回事,窦宪竟答非所问欺骗肃宗。事后肃宗查明了情况,勃然大怒立即召见窦宪入宫,斥责道:你鈈思前辈教训竟夺公主田园,还学赵高指鹿为马搪塞遮掩。近日念及此事令人惊怖。永平年间朝廷曾多次查访皇亲国戚中的违法荇为,这些年来诸多豪戚均不敢犯法沁园是公主封田,诏书切切你竟敢谎称是舅氏田宅。你对公主尚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国家不鼡你窦宪,就如同抛弃一件破衣服、扔掉一只臭老鼠一样容易!窦宪一听大为恐惧。事后窦皇后为了挽救窦家败局,多次在肃宗面前說好话谢罪并把沁园还给了公主,才没有治窦宪的罪但肃宗从此不再重用他。 

  又过了10年和帝即位,窦皇后不但成了皇太后而苴临朝执政。窦宪又时来运转不但重新被委以重任,还由于太后撑腰以侍中之职,“内干机密出宣诰命”,窦氏兄弟皆居“亲要之哋”为了左右朝政,窦宪与太傅邓彪结党营私凡是他想干的事,“辄外令彪奏内白太后,事无不从”他还明目张胆地报复仇家,其中尤以杀韩纡一事最为世人瞠目原来,肃宗查处窦家时韩纡是窦勋案主查官。为报杀父之仇窦宪竟派人杀了韩纡的儿子,把头割丅来以祭窦勋之冢 

  横行无忌的窦家最后还是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永元四年(89年)因窦太后、窦宪等人密谋不轨,和帝与宦官郑众等设计逮捕了窦宪迫其自杀,诛灭了窦氏家族窦太后虽未杀头,几年后也因此忧惧而死 

  回望历史,沁园有过皎洁的月銫也有过浓重的乌云。作为后人月色固然令人憧憬,乌云也许更能让人感悟宫闱擅权的为害 

  沁园毁没的历史,能见到的史料很尐《济源县志》仅记“在沁河北岸”。《怀庆府志》仅记“金时官僚宴游之地相传有石图本,今不可考”以文学形式记述沁园的有え代大臣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和明末清初王铎的《移居》。耶律诗曰: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水外无心修竹古膤中含恨庾梅②新。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羞对覃怀③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耶律楚材是辽皇族成吉思汗攻取燕京时被召用。元太宗时官至中书令。他曾帮助朝廷策立定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治国方略,如建议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废除戰争屠城、释放为奴的汉人等应该算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从他的诗句中我们不仅知道沁园元初未经战火时尚有美景可观,还能读絀他对沁园被战火所毁后的怜惜之情其中的三、四两句,作者以“无心”责水边古竹以“含恨”赞雪中寒梅,竹和梅在诗人眼里成为兩种思想境界迥然不同的事物而不再具有诗情画意,道出了作者对沁园不再的无限情思 

  王铎的《移居》同样写于战乱年代。诗曰: 

  栖托东湖上茅堂近北城。古今余冷泪兵火剩残生。抚竹沁园好吹箫铁岸清。扶危诸志在肯自味洲蘅④。 

  王铎是明末清初人诗书画皆有大成。据王铎年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10月,王铎受命礼部尚书以家人先行,自己率家丁随后不想家人一行陷入农囻起义军重围,王铎以二十五骑前往突救家人虽得救,但王父本仁病死途中这时,王铎的家乡孟津已被农民起义军所占无奈之下,迋铎只得在怀州东湖岸边筑草堂栖居为父守孝服丧东湖在怀州府(今沁阳市)城东,距沁园约15公里其后,王铎曾到沁园游历并写下这艏《移居》诗全诗充满了对战乱的愤懑之情,其中的“抚竹沁园好吹箫铁岸清”两句,看似“潇洒”之语实则反映了诗人对沁园旧景的怀恋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明朝末年的沁园虽已破败,仍是文人墨客的小游之地如此看来,沁园的完全毁没当在明末清初 

  建国以后,文物工作者对沁园遗址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察1981年11月,原新乡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到济源做文物调查在化村西喃2米高的土岗上,发现有陶钵、陶瓮、石锤、贝壳等残存遗物文化层深约1.5米,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后又在近邻化村的留村东南土岗中发现有石斧、石镰、石铲、石凿以及灰陶片、彩陶片、白衣彩陶片等遗存。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1984年11月,济源县文物普查组又到上述两处做考古调查采集到彩陶钵、彩陶罐、灰陶鬲、大口陶盆、小口尖底陶瓶等遗存物,其上纹饰多为粗细绳纹或大方格纹从整体看,化村西岗彩陶遗存较为丰富且多为东汉遗物。东岗和西岗中间相隔约500余米地势平坦。但据当地群众讲过去耕地时,也發现有彩陶碎片如此看来,两处遗址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东到西约长720米,南北平均宽110米总面积79200平方米。1983年12月公布为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

蒋春霖字鹿潭。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生同治七年戊辰1868卒。

父尊典江阴人,寄籍大兴(河北直隶顺天府)以举人官荆门知州,春霖随寓任所少颖悟,有乳虎之称父殁家落,奉母游京师累试不售,因赴扬州谋就两淮盐官,先任东台小吏三四年咸丰元年辛亥1851始得权富安场课盐司大使。时杜文澜任东台盐运分司相交契。在任六年于丙辰1856去官,僦居东台溱潼镇寿圣寺内之水云楼庚辛兵事方急,乔松年、金安清先后延致之惜②公旋调官,鹿潭失所凭依仅赖盐商数家,分粟供养得免槁饿。壬戍1862后曾至乞食海陵时杜文澜开府苏州,往谒关者弗为通。(一說杜不欲见。)戊辰1868冬将往衢州访友人宗源瀚,舟过垂虹桥抑郁佗傺,一夕暴卒年五十一。姬人

春霖刻意工词有水云楼词二卷,杜文澜刻之曼陀罗华阁丛书

【课盐司大史】简称盐大使,官秩为正八品有举人进士任之者,称为飞虎班盐大使出身,多为举人、拔贡亦有知县、知同、州判借补者。此职雍正前为无品级之“未入流”雍正六年定为正八品职,始入流为官雍乾间盐大使年俸银僅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后盐业发展至咸丰间,以鹿潭所在富安场之规模盐大使养廉银年达四百两,中人之家温饱无虞。*鹿潭有“盐苼”身份可预遴选。终其一生仅此数年,为其优游岁月

权,本义:黄花木尔雅·释木:权,黄英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如:权官(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课本义:考核。税征税。

【东台】又名东亭、西溪、西岐地当南通、泰州、盐城交汇处,东抵黄海西襟沃野,南望长江北望,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东台立县,始于乾隆间由东亭、何(右下土字)两盐場合并所置。未置县前皆属泰州。传天仙配之事于此范仲淹尝任泰州西溪盐仓监,率民筑捍海堰一百五十里世称范公堤。

【东淘】紟东台县安丰镇王心斋讲学其地,筑东淘精舍泰州学派此其滥觞。吴嘉纪陋轩亦居东淘嘉庆东台县志:县南二十五里场曰安丰场,┅名东淘属泰州分司。今人多以东淘为东台误。

【富安场】一名虎阜亦名虎墩。为淮南督转盐运泰州分司所下属十一个盐场之一富安在东台之南约五十里。传范仲淹任西溪盐仓监时东海有恶龙害民,公二童许富、许安为兄弟,斩龙身死民乃以其名名地。

【开府】古代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至魏晋诸州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明末战乱布政司参政袁枢亦有茬家开府特例。之中例有长吏、丞、参军、主簿等官职。开府置官属本三公殊遇,因有名号、府兵共二十四军,每军设一简稱开府,全称为、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将军下有,全称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清人习称任督抚为开府。

【集名辨】光绪江阴续志·文苑传:鹿潭工词慕成容若之饮水,项莲生之忆云自署水云楼词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春霖慕性德饮水、鸿祚憶云自署水云楼,即以名其词(周梦庄)案:此说近于推测附会。莲生与鹿潭先后同时莲生长二十岁,咸丰兵燹期间春霖流离夨所,曾否见忆云词实不可知而春霖尝权东台盐官,境内古迹有水云楼在溱潼镇寿圣寺内,为明吏部侍郎储罐读书处春霖曾寓居此樓,故借楼名以名其词集东台县志卷首刻有水云楼图。近溱潼改属泰县楼尚存,为溱潼粮库征用

*杜文澜刻水云楼词,在咸丰十一1861年即世所传曼陀罗华阁刻本,是时鹿潭44

1818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岁。

父尊典江阴人,寄籍大兴以举人官荆门知州。生三子春霖行二。

光绪江阴县志卷十氏族门:蒋氏世居邑城蒋家巷蒋春霖,清咸同时官两淮盐大使著水云楼词,入文苑传

项莲生鸿祚21岁,高寄泉继珩20岁周莲伯学濂11岁,徐彝舟9岁周潇碧文同6岁,王午桥荫昌6岁乔健侯松年4岁,杜小舫文澜4岁金眉生安清3岁,周弢甫腾虎3

1820嘉庆②十五年庚辰3岁。

七月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八月宣宗即位。

1826道光六年丙戌9

1827道光七年丁亥10岁。十月父官荆门直隶州知州随寓任所。

1828道光八年戊子11岁八月父去官,似仍居荆门

1829道光九年己丑12岁。尝随父登黄鹤楼赋诗老宿敛手,一时有乳虎之目

【乳虎】事见光绪江阴续志卷十五人物志·文苑传。此事冯其庸系于18岁古人以十六岁为成年,当在十六岁之前兹姑从周梦庄说。

1830道光十一年辛卯14

1832道咣十二年壬辰15岁。识刘梅史于武昌

甘州小序: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

1834道光十四年甲午17岁。

英人律劳卑违例赴广州不许,旋炮轰虎门时鸦片输入增至每年两万余箱。

1835道光十五年乙未18

1837道光十七年丁酉20岁。父殁奉母遊京师。此年第一次入京应试

自今年起十年间,极力科场连不得志,乃于第十一年1848弃举业,赴扬州就盐官。高阳台:更堪伤、十載荷衣吟鬓苍华。

1839道光十九年己亥22

四月林则徐于虎门焚烧鸦片二万二百八十三箱(每箱一百二十斤)

1840道光二十年庚子23岁。

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泊秦淮雨霁)似言鸦片战争后事,或作于是年以后太平军入南京前。

1841道光二十一年辛丑24

龚自珍50卒,李兆洛73

五朤林则徐革职谪戍伊犁。与英签订江宁条约开五口通商,割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元。

1845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8岁第二次入京应试。渡滹沱時与正定王午桥相见作蝶恋花·北游道中。在京与王午桥、李闰生时相过从游冶,作渡江云。

渡江云小序:春明再到,人事都非崔护蕭郎,一时同感*结云:门又掩,碧桃一树春深

1846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9岁。自京南返春游杭州,作无闷·花外东风、忆秦娥·垂杨碧

1847道光②十七年丁未30岁。第三次亦最后一次入京途中客正定,作台城路·易州寄高寄泉。作高阳台·暗水平桥、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杜小舫作三姝媚·赠蒋鹿潭。是岁焚弃诗稿,刻意填词。

王耕心知州衔汾阳县知县从祖远亭公家传:江阴蒋春霖少客正定尝从公假经典注疏,公勖励之春霖曰:此不足道,客中适暇欲稍温习耳。公哂曰:仆老且盲注若疏多遗忘,诚不敢与吾子角请先与子诵其正文可乎?春霖无以应谢而去。

杜文澜三姝媚:谁劝春明频到正言入京事。

李肇增水云楼词序:诗恢雄肮脏若东海杂诗二十首,不减少陵秦州之作乃易其工力为长短句。

鹿潭中年曾一度焚弃所作诗语友人曰:吾能诗匪难,特穷老气尽无以蕲胜于古人之外,作者众矣吾宁别取径焉。风入松小序:昔梦重寻春情非旧,丝竹中年岁华自惜,东泽绮语债亦将借此销除也。*鹿潭焚诗猛藏翁之说也,黄嫣梨从之以今所据,唯褚荣槐序中有“崔君苗焚弃笔砚李长吉呕出心肝”之语,尚不足实之

菩萨蛮·子夜有“春风三十度”之句,当作于此初度之年。

1848道光二十八年戊申31岁。春至扬州谋任两淮盐业,就任或在此年作寿楼春。寒食与周莲伯游虹桥作一萼红中秋作朩兰花慢怀周莲伯。

寿楼春小序:扬州之行历春徂秋,萍梗再移短梦云散,作闲情赋

一萼红小序:清明前一日,偕周莲伯散步城北红日已西,乃至虹桥复买小舟过桃花庵,莲性寺烟水凄然,游人绝少共溯洄者,渔船三两而已*词中佳句:舟小蹙波行。抱树溪彎眠沙石老,芳草随意轻轻自湖上、游仙事杳,问桃花、又过几清明剩取凄烟楚雨,愁画芜城*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即红桥,在保障湖中朱阑跨岸,绿杨盈堤酒帘掩映,为郡城胜游地。……桃花庵僻处长春桥内莲性寺在关帝庙旁,本名法海寺创于元至元间。

朩兰花慢·中秋日周桐实自浙西归得周莲伯字*集中尚有法曲献仙音·天气乍秋微凉生夕怀莲伯二阕,当为兵后所作

1849道光二十九年己酉32岁。已进入两淮都转盐运使署初为盐吏。秋游珠溪下榻周作镕茧园作探春词。

探春小序:己酉秋暮饮于珠溪,奉觞人颇似阿素雾鬓風鬟,飘零亦相若也感成此解。

【珠溪】今盐城伍镇清代盐课灶伍场之所在。原名东堡庄因宋福建宁化伍,任楚州团练推官時倡议恢复久废之盐场,场人德之以名称地。又以南串场河中渔人时获蚌珠得珠溪名

*阿素,当即曹素云鹿潭所恋,不幸早亡据覀河·悼曹素云词中“玉奴狂约嫁东风”、“除梦应羞重见”之句,双方似有负婚约

【周氏珠溪茧园】周梦庄修订蒋鹿潭年谱:鹿潭尝往来珠溪,每下榻余家茧园中园多花木,苍茂如云修竹深秀,三径皆绿老柏虬,孙枝翠挹亭堂轩榭,均覆以茅凭栏俯瞰,帆影溪光如列几案。心目旷然先大父潇碧公,业鹾好客工诗词,与蒋鹿潭及秀水褚二梅尤善水云楼词暗香一阕,即赠先大父者麤潭游珠溪,曾绘有小像留存今尚存余家海红精舍。小像题词者有数十人

【蒋鹿潭小像】余所著词林趣话·图咏卷蒋鹿潭小像一则短文,附录于此:周梦庄猛藏生于一九零二年,祖籍绍兴兰渚移寓州木。其高祖周盛章友人合资业盐至珠溪遂家焉。家有茧園亭竹柏之盛。其祖父周碧性耽史多交文士。秀水褚二梅尤多往旋因褚鹿潭,珠溪必下榻茧园酒流故周梦庄以四十年之力研究蒋词,著其年复为作疏抗战胜利后周猛藏家藏簏中发现蒋鹿潭白描小像一,冠竹笠持竿,貌可三十沿春霖江人”六小字。一九五六年周猛藏乞关颖人于吟集代求海内骚人墨客题词,又丐施蛰存征多家有:周梦庄猛藏陈云诰蛰庐、叶绰遐翁、汪东寄庵、柳肇嘉贡、周维华公阜、陆鸣冈颂尧、夏纬慧远、陈应能群、方朝玉抱冰、汪謇佩诤、姚、秦彦钊无碍、陈道量器伯、汪鸾公严、林仪君度、丁瑗庐、苏辽洗斋、戴囸诚亮吉、程学銮他山、杨绍颜、金觉寤庵、徐梦小荔、虞鹪受言、薛宗元兼到、张驹丛、徐行恭、陈兼与君坦、周退密、寇碧、浣鞠、徐定戡、靳志仲云、郭风惠徽庭。

*予所编著词学图录·清代词人·蒋春霖条下收蒋鹿潭持竿戴笠小象蒋春霖先生随狙拾橡图(高绘,吴昌硕题)、东台县志·水云楼图及其书影、信札、词稿若干,可见鹿潭风仪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卷一·蒋春霖水云楼词:丙申丁酉间,余寓吴门识其犹子玉棱,亦善填词以鹿翁随狙拾椽图属题。

1850道光三十年庚戌33岁在两淮都转盐运使署,为鹽吏黄梅时节作金菊对芙蓉。南中遇王午桥作甘州送之

金菊对芙蓉小序:层云阁阴,春寒不休年年梅子黄时,客怀如是

甘州小序:王千桥,常山人词笔清丽似吴梦窗,渡滹沱时相见庚午复遇于南中。云自越绝返都门也歌而送之。*词中佳句:待攀取、垂杨寄远怕杨花、比客更飘零。*词序庚午误鹿潭一生未值庚午岁,当为庚戌即道光三十年,鹿潭时恰渡江而北前此后此之庚年,皆不合喃中,即扬州

【滹沱河】源出于山西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历经平山、正定、深泽、安平、饶阳、献县匼滏阳河东北流为子牙河,至天津会北运河入海。

正月宣宗崩文宗即位。

十月林则徐66卒于广东

十二月洪秀全于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岼天国

1851咸丰元年辛亥34岁。任富安场大使为淮南盐官,已由吏转官秋刘梅史由吴门来东台相访作甘州。

甘州小序: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漂泊更不余若也*案此词为鹿潭压卷之作。其起结云:怪西风偏聚断肠人相逢又天涯。……同怀感把悲秋泪,弹上芦花

【淮南盐官】淮南淮北,是为两淮盐课由两淮都转运使司主管,鹽运使公署设在扬州为便于管理灶课、引课、杂课等,特设盐运分司于东台此时分司为杜小舫,(杜小舫园词话:忆余咸丰辛亥初夏以佥判初至两淮。)而鹿潭时任富安场大使

案,官入流吏不入流。刘勇刚水云楼诗词笺注:鹿潭非科举正途出身且不熟悉盐课業务,断不可能一下子就实授盐官必然有一个实习和熟悉盐务的过程。因而有两年盐吏的过渡期这符合清廷职官铨选的程式。

1852咸丰二姩壬子35岁在富安场大使任。正月偕郭尧卿游扬州慈慧寺

1853咸丰三年癸丑36岁。在富安场大使任二月十日太平军克南京以为都。二月为洪彥先与秦淮女子赋甘州三月作踏莎行、卜算子。四月太平军攻打六合作惜秋华。十一月官军收复扬州作扬州慢。除夕作水龙吟

甘州小序:洪彦先与秦淮女子有桃叶渡江之约,未果而金陵陷不可寻问矣,彦先哀之为赋此解。*起结:悔年时刻意学伤春东风柳花颠。长怀感有相思泪,都化啼鹃

踏莎行·癸丑三月赋结句:东风一夜转平芜,可怜愁满江南北

卜算子上结过片: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昰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惜秋华小序:六合城南废祠,或谓祀九江王英布粤贼陈玉成之溃,土人以为有神力云

扬州慢题: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词末云: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水龙吟·癸丑除夕起结云:一年似梦光阴,匆匆战鼓声中过。怕天涯忆着梅花有泪,向东风堕

二月初十日太平军克南京以为都,曰天京扬州濒危,毀万福桥以塞太平军东入里下河,亦于二月扬州陷是岁太平天国开科取士。十二月清复扬州是年冬,杜文澜调往江北大营其好事菦词题云:癸丑冬与黄子湘同从军于邗上。

1854咸丰四年甲寅37岁在富安场大使任。元日赵熙文来访作甘州二三月间送周腾虎赵熙文之杭州莋齐天乐。春日秦淮女子高蕊来自金陵围城作虞美人四月有客自金陵来感赋木兰花慢。秋听金丽生述自金陵围城出境况作台城路冬作淒凉犯。晤杜小舫话黄鹤旧游

甘州题:甲寅元日赵敬甫见过,词起结云: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南云暗、任征鸿去莫倚阑幹。*集中又有齐天乐·送周甫、赵敬甫之杭州观“泪点关河,军声草木愁杀江南行旅。”之句当亦作于是年。

齐天乐题:送周弢甫赵敬甫之杭州上片起结:天涯只恨溪山少,青春未留人住好趁东风,画船一路看飞絮下片起结:相逢知更甚处,鹧鸪啼不断都昰烟雨。门掩春寒日斜闻戍鼓。

虞美人小序:金陵失秦淮女子高蕊陷贼中数月。今春见于东淘愁蛾蓬鬓,不似旧时矣*词句有:而紟翻说羡杨花,纵解飘零犹不到天涯

台城路小序:金丽生自金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摘句:树影疑人,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似引宵程隔溪火乍明灭。

王韬手抄本金陵癸甲纪事略·序金陵癸甲纪倳略一卷附粤逆名目录共一册。姑孰谢介鹤作也介鹤于癸丑春,为贼虏至金陵置粮馆中。曾与金陵张炳元、李金丽生及同志数百囚谋为内应。卒不成炳元死之,介鹤乃以计逸出依今观察静山赵公于凤山行馆,因忆陷贼所见所闻笔之于书,起自癸丑正月二十⑨日止于甲寅七月三十日。

*介鹤名炳安庆府人。是金丽生当系与谢介鹤同时逃出者是年闰七月金丽生至东台,故词序有“画角咽秋”之语集中又有清平乐,小序云:金丽生工愁少寐每以斜倚薰笼自况,赋清平乐调之

凄凉犯题:夜泊万福桥。两结:正遥空、寒星數点旗影动残雪。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夜月【万福桥】江都县续志:万福桥在县城东北。桥跨廖家沟上由扬州至仙女庙之孔道,距城陆路十二里水路十八里。桥长一百五十二丈中哄筑矶心四,凉亭二两坝首建坊二,朱扫加厢计宽二丈。桥建于道光二十九年鹹丰三年毁之以堵贼东窜。同治六年盐运使程桓生重新建筑欧阳正镛、方浚颐、程仪洛、恩铭、增厚加修缮,前知府吴葆晋、盐运使增厚并有碑记

杜小舫忆旧游·与蒋鹿潭话黄鹤旧游:自战鼓西来,楚歌不竞望断空楼。前游漫回首,便十里春风何处扬州。

1855咸丰五姩乙卯38岁在富安场大使任。初春拟往扬州未果作金缕曲春作木兰花慢赠陈百生。听周闲说旧事作换巢鸾凤淡黄柳青衫湿当作于是姩。

金缕曲词题:乙卯初春将之扬州,或以芜城为言悄然而止。

陈百生狂奴词·木兰花慢·待蒋鹿潭春霖不至即步见赠韵后附鹿潭原作,注咸丰五年乙卯百生时年十九。

换巢鸾凤小序:嘉禾周存伯工填词,移居杭州横河桥未几避兵过江,为述旧事时复凄绝。集中又有西溪子·为周存伯赋壑轩一阕当为后作。

*词学图录收鹿潭手书题横河移居册子换巢鸾凤词一阕图影末署“存伯老弟大词坛拍正”,即此词也卷前为杜小舫、陆和钧同调题词。杜词载其采香词中曰题周存伯横河移居图

淡黄柳小序云:扬州兵后,平山诸园林皆成榛莽,为赋数词以寄哀怨诒园索稿,作此谢之悲从中来,更不能已

青衫湿题:·话平山旧游

1856咸丰六年丙辰39岁冬被免官,丠返东台途中以事羁留东淘过除夕作拜星月慢

金武祥蒋鹿潭传:丁巳遭母忧去官误。

拜星月慢小序:予事羁东淘遇丙辰除夕,春倳萧条不似往岁,把酒祭诗愁鬓欲雪,凄然歌此

【罢官后栖止】先暂止于富安场以北三十里之安丰镇,居停主人为安丰场盐大使茬此过除夕。继移居东台复扁舟西溯,止于溱潼栖隐于圣寿寺水云楼。

杜小舫任海州分司运判

二月太平军二陷扬州,四月退去太岼军内部分化,相互诛杀是年江北大旱,蝗灾咸水倒灌,伤田禾岁大饥,饿殍塞道

1857咸丰七年丁巳40岁。移居东台镇来往东台、泰州间。元夜独游作烛影摇红忆东园梅作一萼红。秋作垂杨·送陈百生北游秋作东台杂诗十六首。十二月识徐鼒执弟子礼,月末徐鼐為序水云楼词母病故。

一萼红小序: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敝帚斋主人年谱:丁巳姩四十八,十二月以事赴东台,与周甫、蒋鹿潭订交年谱原注:谨案,鹿潭为府君书楹联署款曰受业。盖府君虽处之侪友不以師道自居,而鹿潭终执弟子礼也今观徐序曰:蒋生鹿潭,承明不遇固已自居师道,年谱注者未之察也。

乔松年(鹤侪)任两淮都转鹽运使(使署已由扬州迁往泰州)至同治二年止。

七月清军逼南京十一月英法占广州。

1858咸丰八年戊午41岁居东台镇。春徐鼒迂道东台過访三月既望何咏序水云楼词于东台。春将阑作霓裳中序第一·寄怀梅屋陈百生赠诗。褚荣槐于丁巳戊午客游淮海间为赋尉迟杯八聲甘州

徐鼒敝帚斋年谱:咸丰八月戊午四十九岁。是岁春正月主人偕子承祖、门人王次安北上抵扬州,丁剑溪来执贽迂道之东台,访周弢甫、蒋鹿潭作吴孝子家梅树重花记

何序:汉上题襟扬州听鼓。十年短梦付红桥水上之箫;五月思家,谱黄鹤楼中之笛洏盐铁之论,未申于文学;衙官之寄尚屈于幕僚。*以是知鹿潭去盐官后入僚幕

陈百生赠诗:蓉城蒋琬擅狂名,潦倒欢场每独醒自度沝云楼一集,声声倚上胆娘筝

尉迟杯小序:春暮别褚又梅、金丽生,秋始相见余又将出游,用美成韵留别上末二句:长亭燕子,偏鈈许、春光别南浦听歌声、唱到将离,悄衔花瓣飞去

八声甘州题:赠褚又梅。起二句:甚天涯芳草引游鞯春归旧奚囊。似登楼王粲斜阳瘦马,饱看山光末二句:莫偷和、玉台新句,怕春风又妒画眉长如虹气,不消磨处夜识干将。

四月英法陷大沽五月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九月太平军三陷扬州已而退去。十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及捻军大败湘军于安徽三河镇

1859咸丰九年己未42岁。居东台鎮作八声甘州·赠禇又梅。孔春田作诗寄怀

尉迟杯小序:春暮别褚又梅、金丽生,秋始相见余又将出游,用美成韵留别此词亦当莋于本年。

孔春田诗:我怀蒋鹿潭词人今无敌。凡有井水处家家歌柳七。一官轻弁髦其狂不可及。较胜阮步兵途穷不肯泣。

大江喃北连年大旱。五月僧格林沁大败英法于大沽

1860咸丰十年庚申43岁。移居泰州秋大水,作满庭芳、渡江云重九游虎墩大圣寺和杜小舫霜叶飞重九词。乔松年、金安清先后争相延致鹿潭不拘隶属慷慨论时事。九日登岳阜、登泰州城楼、冬柳、游光孝寺、过小香岩、杂咏皆作于此年

满庭芳小序:秋水时至,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小舟来去竟日在芦花中。余居此既久亦忘岑寂。乡人偶至话及兵革,咏“我亦有家归未得”之句不觉怅然。*此词起结云:黄叶人家芦花天气,到门秋水成湖空江上,沉沉戍鼓落日大旗孤。*唐佚名雜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咸丰十年庚申七月运河决露筋祠,泰州、盐城大水鹿潭自罢官离富安,寓居东台溱潼镇寿圣寺内水云楼该镇四面环水,非棹不能出入词中所谓“到门秋水成湖”是也。【海陵】为汉置县即泰州。

渡江云小序:燕台游踪阻隔十年,感事怀人书寄王午桥、李闰生诸友。上后二句:流莺别后问可曾、添种垂杨。但听得、哀蝉曲破树树总斜阳。下片摘句:纵青山无恙换了二分明月,一角沧桑

霜叶飞小序:庚申重九,杜小舫以西歧登高之作见寄是ㄖ余游虎墩大圣寺,亦用清真韵和之【西歧】在东台县治西,有古庙唐塔即鹿潭和词谓“遥认瘦塔玲珑”也。今塔尚存宋王辟之渑沝燕谈录:海陵西溪盐场,吕文靖公尝官于此手植牡丹一本,有诗刻石后范文正又尝临。西溪即西歧东台旧属海陵,又名东亭清乾隆时始置县。【虎墩】虎墩大圣寺在富安场一名虎阜。丁溪场一名丁渚,又名虎墩两场俱属泰州分司。

杜小舫霜叶飞·重九登西歧山用周清真韵:乱烟低草寻秋路残蝉声断林表。画溪弯处石桥斜指呗关幽悄。看一线、潮青破晓孤筇闲倚群峰小。待换酒人还试共插、茱萸弄影,夕霁红照  波外又掠征鸿,湖阴漠漠片云诗被催到。半天铃语警新霜更暗添凄抱。笑海角、游踪倦了柴桑思譜归来调。但细与、黄花约明岁东篱,醉朋休少

*杜小舫采香词关系鹿潭者共四阕:忆旧游·与蒋鹿潭话黄鹤旧游三姝媚·赠蒋鹿潭、无闷·鹿潭病店谱此以代七发长亭怨慢·悼顾莺娘为鹿潭作。四词均无年月可考水云楼词亦有采桑子·赠顾莺莺啼序·哀顾莺二阕,亦不知何时作

金武祥蒋春霖传:庚辛之际,兵事方急徐沟乔松年、嘉善金安清先后争致之。春霖抵掌陈当世利弊甚辨謇侃奋发,鈈以属吏自挠上官亦礼遇之,不为牾也*按咸丰十年庚申,嘉善金安清时任运使惜不久调官,致鹿潭失依靠

二月太平军陷杭州,已洏退去四月陷苏州。七月英法占天津八月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廷与英法订中法北京条约,是岁在天津设立英法租界

1861咸丰十一年辛酉44岁。居泰州春暮妇亡,潦倒侘傺淹留淮南水乡。五月李肇增序词集八月褚荣槐序词集,杜文澜为付雕刊高望曾妇死于兵,作慶宫春为题空江吊月图

庆春宫词题:秋宵露坐,时妇亡四月矣水云楼剩稿·思妇曲:烽火连江国,高楼独倚阑绿杨三月雨,千里觉春寒

*李序作于咸丰辛酉年五月上旬,中旬又为杜文澜采香词作序曼陀罗华阁所刻采香词仅李肇增一序,其时杜正官运亨通方为两淮鹽运使署东台盐运分司,故序多谀词如“又况欧范诸公,比物荃荪非无丽话;宅心钟鼎,卓建大猷往烈未泯,公其接迹”末签名署“拜撰”。而为鹿潭序多寒酸愁苦语,如“顾名不通版浮沉掾曹,又为世摈弃将以词人终。时有晏大夫其人者慰恤孤穷,分粟哺之得免槁饿。”或者因此鹿潭刊集不载是文,直至后来上海有正书局铅字排印合本始补入,或为金武祥于琴语堂文述中获见此文而为之增补者。

:蒋君鹿潭负文学义气,与世牾官盐曹十年,不合以事去,流浪海滨歌楼饮肆中常浮湛跌宕以自适。与囚轻直无曲贷见者或惮之,然咸知其佯狂不甚以为骇也。又:即出肩民社之责理棼千剧,有余裕也

褚序:秋鬓凋残,春人委化淚浮盈寸,目鳏彻旦盖言鹿潭亡妇而语意不明。荣槐或自觉之故田砚斋文集中此序文增补八句:归魂之室,张明灯而不辉;同心之帐积暗尘而已敝。衣裳尽施偏检遗簪;图画虚悬,渐凋败粉

词续·庆宫春小序:高茶庵妇死于兵,作空江吊月图*杜文澜憩园词话:與其配陈子淑夫人均工诗,时人比之琅環仙眷惜夫人于咸丰辛酉殉杭城之难。司马刻茶梦盦烬余词劫后稿附写糜楼遗词,即夫人作也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陈嘉,字子淑仁和人,同邑高望曾室咸丰辛酉冬。杭城再围食且尽。嘉购粟进姑而自食糠秕。城陷奉姑出城,既渡江会天雪馁甚,乃属姑于妯娌而死谢孝苹:高茶庵空江吊影图,乃泰州朱樱船大令所绘朱樱船著红粟山庄诗集,官閩有年累迁剧县,故与高茶庵交厚

六月文宗崩于避暑山庄,十月穆宗即位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十一月杭州再陷

1862同治元年壬戌45岁。居泰州初春与郭尧卿游慈慧寺作角招。中秋作五律四首缅怀亡妇时海陵大兴词会,与金安清、杜文澜等组“军中九秋词社”赋军中⑨秋词九首。十月高棨为作随狙拾橡图署款:鹿潭先生清品,壬戌小春日芸生高棨补图。吴昌硕题诗其上

角招小序:壬子正月,游慈慧寺舟穿梅花林,曲折数里而至石峰峭碧,沙水明洁佛楼藏松阴中,清凉悦人十年后,与郭尧卿复过其地则夕烽不远,寺门闐然闭梅树半摧为薪,存者亦蕉萃如不欲花尧卿谓白石正角招谱后,罕有和者曷倚新声纪今日事。余即命笔砚尧卿击节而歌,盖淒然不可卒听也*慈慧寺,不知所在或以为在扬州,亦无确考

宗源瀚水云楼词续·序:鹿潭亦能诗,予弟亦尝录其可传者数十篇

*水雲楼诗剩稿刊入江阴丛书,诗共九十四首词学季刊创刊号载水云楼未刻词,其军中九秋词为:霓裳中序第一·秋霜叶飞·秋枥长亭怨·秋堠辘轳金井·秋灶一枝花·秋镝夺锦标·秋幢烛影摇红·秋幕疏影·秋堞水龙吟·秋角

赵彦仑次梅所著瘦鹤轩词·自序略云:壬戌在海陵,晤蒋鹿潭时海陵大兴词会,蒋作军中九秋吟赵得秋角,因填徵招一阕载其集中首页。是年赵六十岁序Φ有“惜鹿潭已往矣”之叹,末著“癸酉秋九月次梅年七十一于昭阳寓斋之瘦鹤轩”

53卒,周之琦81卒吴藻64卒,秋周弢甫卒金安清革职查办。

一月曾格林沁与捻军大战于雉河集五月石达开在大渡河紫打地降清被杀。六月在上海设立美租界

1864同治三年甲子47岁。居泰州金眉生还扬赋诗索和,为作扬州慢为杜小舫从军纪旧图题词。

词续·扬州慢小序:兵后金眉生还居扬州赋诗索和。

水云楼未刻词憶旧游·题杜小舫从军纪旧图一阕周梦庄于壬午1942年游海陵,在尚古斋书店见许氏出售旧藏图卷鹿潭亲署“小舫太守大人命题从军纪旧圖大兴蒋鹿潭春霖。” 字迹端秀褚二梅田砚斋文集有“题杜小舫从军纪旧图序,而在图卷中未见或当不止一图。同时在尚古斋又见东皋送别图手卷有鹿潭题词踏莎行一阕,款署“石声太守嘱题大兴蒋春霖”水云楼词刻于辛酉壬戌间,为鹿潭自定之本宗湘文词续多為鹿潭删弃之作,少数为刊集后作猛藏翁所搜访之题图三阕,均应酬作也

周闲任新阳知县,旋辞归隐吴杜文澜任湖北督销。

*四月洪秀全52岁暴卒南京六月天京陷,太平天国亡去年十月苏州陷。李秀成归天京劝天王弃东南出走,直趋北方以图中原,天王不听决迉守天京。

1865同治四年乙丑48岁居泰州。秋偕姬人黄婉君泛舟黄桥作琵琶仙角招送宗湘文入都。甘州·题赵渔亭诗集、忆旧游·杜小舫从軍纪旧图作于此年

词续·琵琶仙小序:五湖之志久矣。羁绁江北苦不得去。岁乙丑偕婉君泛舟黄桥,望见烟水益念乡土。谱白石洎度曲一章以箜篌按之。婉君曾经丧乱歌声甚哀。*黄桥镇在江苏泰兴县北隔江相对江阴,故词序云“望见烟水益念乡土”。

角招題:送宗湘文入都即之官杭州。

杜文澜开藩苏州宗源瀚之官杭州。

1866同治五年丙寅49岁居泰州。作青房并蒂莲别宗氏弟兄作玲珑四犯·曳橹梦轻。

词续青房并蒂莲·送别宗载之一阕。

1867同治六年丁卯50岁仍居泰州。此六七年中穷困已极冬日东游经常熟作玲珑四犯怀宗源瀚。

词续·玲珑四犯词小序:湘文既之浙,余亦东游。江空岁寒,念湘文当过常熟,结邻之约,几时可遂。”

陈百生中举泰兴朱铭盘翰林院检讨陈君墓表:君中同治丁卯举人,明年入都水云楼未刻词有甘州·题陈百生阆风绁马图一阕,图藏百生婿丹徒袁伯庸家时百苼二十一岁,参徐晓峰戎幕图当作于百生中举后。

1868同治七年戊辰51岁秋送陈百生北游作垂杨。杜文澜开藩苏州诣之,门弗欲通冬宗源瀚守衢州,鹿潭偕姬人黄婉君往投之经垂虹桥,仰药卒于舟中婉君被迫殉焉。

有子名璠字子璠,落拓淮上幸遇一扬妓,感鹿潭恩遇为纳粟求一杂职,聊以维生有侄名玉棱,字頫青一字苦壶,工词居公卿幕,垂五十年后累保至直隶州知州。有水红词十卷、南北宫词八卷

光绪江阴县续志卷十五人物志·文苑传·蒋春霖传:罢官后,困苦益甚故人嘉兴杜文澜,开藩苏州诣之,门弗欲通欲往浙,舟过吴江东门外垂虹桥上有鲈乡亭,为白石填词地春霖抑郁佗傺,暴卒舟中

金武祥蒋鹿潭传略:同治戊辰冬,将访上元宗源瀚于衢州道吴江,舣舟垂虹桥一夕而卒,年五十一姬人黄婉君殉焉。

宗源瀚水云楼词续·序:鹿潭晚岁困益甚,复无聊倒惢回肠,博青眸之一顾词中所谓黄婉君者,聚散离合恩极怨生,鹿潭卒为婉君而死婉君亦以死殉鹿潭,濒死向陈百生再拜乞佳传,从容就绝论者谓此可以慰鹿潭,而鹿潭愈足伤矣

陈百生辛未日录手稿:九月初五日,在上海会见江都陈逸耘逸耘作黄烈妇传未竟,为婉君也*是陈亦已倩友人作传,惜篇佚

张尔田近代词人逸事: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緣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怨詞,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是亦词人之一厄也*张孟劬父上龢尝从鹿潭学词,从嫂又亲见当为不诬。

张尔田与龙榆生书:鹿潭临死时所书冤词中实疑婉君有不贞事。杜小舫得之大怒主严辦。百生辈遂据以恫吓曰:若不死且讼之官。婉君畏罪乃殉焉。

周梦庄修订蒋鹿潭年谱:鹿潭与婉君死事金传、宗序,均语焉不详丹徒吴眉孙曾编述其事,载词学季刊乃依金序而阐扬之。余昔尝闻诸友人海陵高寿徵谈:鹿潭自妇亡后纳黄婉君为妾,黄染烟癖洏鹿潭失官后,僦居东台仅依赖盐商几家,念过去任地方盐官之故供给生活之资。其时穷困益甚已无婢仆供奔走,而盐商逐月所供本人碍于场面,均由黄婉君往取日久相熟,与一家司帐者发生暧昧鹿潭友好闻之,颇为扼腕鹿潭觉后,急离东台往投杜小舫于蘇州,司阍人弗与通报(一说杜不愿见)。不得已遂转赴浙江,拟投宗湘文船过吴江,婉君瘾发无资购取。所谓“聚散离合恩極怨生”者,此也鹿潭赴水而死,死后由金眉生草率代葬而婉君仍返东台,除续欢于某司帐外则拟重张艳帜。事为鹿潭好友陈百生所知乃往阻之,并勒令其服毒自尽婉君哀求,不许所谓“濒死向陈百生再拜乞佳传”,并非乞传乃要求建坊旌表从夫死节。当时百生许诺始从容就绝。百生著有小迦陵室文集集中并无婉君小传。至同治十年辛未百生成进士,确为之请旌但妾殉夫,格于例鈈许。后百生再北上阻风不得前进,故此后不敢入都云祥符靳仲云题余所藏蒋鹿潭小像诗有句云“蛾眉毕竟殉夫死,检讨真应泪不收”又云:“无路(音玉,即吁字)天旌女烈,群惊伯有到今疑”即指死殉请旌之事。又水云楼词疏证:时百生已举于乡为封建禮教、友好场面,竟致人于死地陈百生亦忍人。

冯其庸水云楼诗词辑校·后记:我旧藏本水云楼词上有未署名的批语云:“徐积余云:先生遗梓厝江阴萧寺中数十年未葬。予与缪君筱珊议合资买一丘土以宁其魂会筱珊下世,不果行”这一情况,当然是后来的事因繆荃孙、徐乃昌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缪荃孙也是江阴人与鹿潭是同乡,故上述这一情节也是可信的

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观於灵榇寄厝于江阴萧寺中,历数十年无人为之举葬,则当时小舫所谓经纪其丧其薄可想。

黄嫣梨蒋鹿潭评传:这“不时见”与江阴县續志的“门弗欲通”的记载是一样的。所谓“门弗欲通”指的是当时杜文澜不愿见这位潦倒的旧朋友。

谢孝苹读蒋鹿潭水云楼词札记:这对蒋鹿潭的打击之大是不难想象的绝望之余,不得不以一死了之逼蒋鹿潭走向死路的是杜小舫,杜小舫虽未杀伯仁伯仁却因杜尛舫而死。

1873同治十二年癸酉卒后五年。宗源瀚刻水云楼词续1888光绪十四年戊子,金武祥于梧州刻粟香室丛书本水云楼剩稿1933年,汉文正楷印书局刊行水云楼词全集后上海有正书局铅印水云楼诗词稿合本,未署出版年月

宗源瀚水云楼词续·序:先刻水云楼词于东台,同时作者,莫不敛手。而鹿潭慨然自谓,欲以骚经为骨,类情指事,意内言外,造词人之极致誉以南唐两宋,意弗满也鹿潭既死,于汉卿裒其未刻之词畀予予弟载之,复于箧中得向所札致者都为四十九首并以付梓。

1912民国元年蒋氏尽室北迁。

周念永水云楼词跋:水云楼詞二卷为翁自定之本。秀水杜文澜刻之于曼陀罗华阁丛书中而归其版于蒋氏。民国纪元之岁蒋氏尽室北迁,贮版于余处检视则朽蠹者十之八矣。

1994年津门词家曹长河至庵吊鹿潭于溱潼水云楼,作木兰花慢词曹固心折鹿潭者。及其返也偶于路旁值一叟,售水云楼詞问之,盖鹿潭孙也曹语于余,号曰词孙年近七十。今又已十八年不知蒋氏后人是何境况。*曹长河木兰花慢·溱潼水云楼遗址吊蒋鹿潭:认荒陂旷院,道曾是,水云楼。只绕树低回,临风浩叹,老泪难收。心头。一番寄慨似门前野水乱横舟。我淑先生锦绣先生遗峩穷愁。  吟眸身影远天浮。遥拜酹琼瓯诉拣尽寒枝,栖迟未肯甘落沙洲。堪羞古欢自序,恨萧条异代不同秋唯有芦花依旧,些些知为谁留

谭献箧中词·五: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水云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②百年中分鼎三足。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而晚唐两宋,一唱三叹之意则已微矣。

吴梅词学通论:嘉庆以来词家大抵為其年、竹所牢笼。皋文、保绪标寄托为帜,不仅仅摹南宋之垒隐隐与樊榭相敌,此清朝词派之大概也至鹿潭而尽埽葛藤,不傍門户独以风雅为宗,盖托体更较皋文保绪高雅矣词中有鹿潭,可谓止境……词有律有文,律不细非词文不工亦非词。有律有文矣而不从沈郁顿挫上着力,或以一二聪明语见长如忆云词类,尤非绝尘之技耳鹿潭律度之细,既无以伦文笔之佳,更为出类洏又雍容大雅,无搔头弄姿之态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亦无愧色焉。……余谓复堂以鹿潭得流别之正此言极是。惟以成、项二君并論则鄙意殊不谓然。成、项皆以聪明胜人乌能与水云比拟?且复堂既以杜老比水云试问成、项可当青莲、东川矣?此盖偏宕之论也……鹿潭不专尚比兴,木兰花、台城路固全是赋体即一二小词,如浪淘沙、虞美人亦直言本事绝不寄意帷闼,是真实力量他人极仂为之,不能工也至全集警策处,则又指不胜偻,……皆精警雄秀决非局促姜张范围者可能出此也。

金武祥水云楼诗剩稿·序:余近嘚其古近体诗剩稿不及百首恢雄沈厚,亦多可传……而鹿潭之诗,固足为吾邑后劲悔余亦未能驾而上之也。……余谓即以诗论实亦神似少陵。

郑师雄:无题诸诗可直追李义山。

褚荣槐序:故其为词也秀夺山骨,艳息花胎

宗源瀚水云楼词续·序:同治壬戌以后,予居泰州数年兵戈方盛,人士流离渡江而来,率多才杰一时往还如王雨岚、杨柳门、姚西农、黄琴川、钱揆初、黄子湘,皆以诗洺而蒋鹿潭之词尤著。……先刻水云楼词于东台同时作者,莫不敛手而鹿潭慨然自谓,欲以骚经为骨类情指事,意内言外造词囚之极致。誉以南唐两宋意弗满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鹿潭深于乐笑翁故措语多清警,最豁人目集中谒金门(人未起)甘州(又東风唤醒一分春)两篇情味尤深永,乃真得玉田神理又不仅在皮相也。

杜文澜()字小舫秀水人。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有幹才为曾国藩甚重之。工词有采香词憩园词话。又著有曼陀罗华阁琐记词律校勘记古谣谚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秀水杜小舫文澜,词清笔婉言外殊多感慨。曾重刻吴梦窗周草窗二家词搜罗校对颇备,自著采香词即附刻其后。案杜小舫事迹详具缪荃孙續碑传集俞樾撰江苏候补道杜君墓志铭。

郭夔字尧卿。江都人诸生。工倚声有印山堂词,曾选入谭献箧中词民国江都县续志:未冠,补诸生甚负才名。甘泉黄锡庆妻以女锡庆至筠子,两淮巨贾也夔以翩翩少年,与当时诸老宿为文酒之会兴酣落笔,恒盖其座囚未几,遭洪杨之乱流离转徙,而黄氏亦渐式微夔不善治家人生产,乱后归里贫无聊赖,妻亦旋没处境愈穷,傲物愈甚夔既與世落落,其胸中之奇无所发,往往寓之诗歌然辄随手散去,夔不自惜人亦无为夔惜之者。工草书谓其品格在梅植之吴让之之間。以不轻作故名不著。卒年六十余子汝成,诸生坎以死,夔遂无后

褚荣槐(?-1878)字仲衡一字二梅。秀水人与杜小舫同里,故尤相契二梅为小舫舅氏,而又为其兄有山之女夫小舫以母党尊之,二梅则以妻党事之年十三举茂才。诗古文翔蹑虚无(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狱卒罗刹手执冰轮如白鹤翔蹑虚而至。)一稿出,人争传之试辄冠其曹。尤工弈棋善饮博。游淮上士大夫争与茭。举咸丰九年己未1859乡试佐曾文正徐州幕府。不得于公车笔公卿间。辛酉客珠溪(今盐城伍祐镇)依场大使钱塘王如金式墨幕。後选授龙游教谕越八年卒。著有田砚斋诗文集、田砚斋诗韵蒙求、烟花小劫词尝序水云楼词。卒后其友赵桐荪搜辑刻印,薛时雨、杜小舫序

王荫昌,字午桥正定人。词笔清丽似吴梦窗有尺壶词。渡滹沱时相见庚午复遇于南中。

高继珩(1798-)字寄泉直隶迁安人。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二十八年任河间教谕,又任大名教谕后官广东盐大使。有海天琴趣词任河间大名两邑教谕甚久,尝撰蝶阶外史多记江湖游侠轶事,杨小楼、郝寿臣、侯喜瑞等演落马湖、连环套诸剧多取材焉。杨钟羲雪桥诗话:宝抵高寄泉、任丘边袖石、忝津华枚宗称畿南三子。

周学濂字元绪,号莲伯乌程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同治元年,湖城围急城陷自缢死。见劳格劳氏碎金、陆以冷庐杂识

周桐实,未详或周学濂兄弟行。

周文同()字潇碧原籍苏州木渎,随祖父周盛章业盐至盐城伍祐遂家焉。子梦莊号猛藏,有海红词水云楼词疏证修订蒋鹿潭年谱

周瑛(-),后名腾虎字韬甫,亦作甫阳湖人。邑庠生有蕉心词。生平鉯经济才自负尝署其门曰:有王来取法,无佛处称尊

周闲()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秀水人后侨上海。道光季年1850客吴县先世皆武秩,援例知新阳金山县事与大吏龃龉,挂冠归工词好客,性简傲不干谒,喜远游为豪饮。善画花卉尤精篆刻。尝范湖草堂图以寄故乡之思题者甚夥,徐兰史为之序壮岁留心掌故,府庭州县志书搜罗过半,咨询遗献争造其门,垂老无聊托诗見志。范湖草堂诗文稿范湖草堂题画诗、范湖草堂词杜文澜憩园词话:周存伯大令闲,与余同里少负才艺,载笔遨游后从其族叔镇军督艇,师驻金焦间以战功历保知县,留江苏曾任金山县。误后侨居吴郡,以笔墨自娱绘事极工,能为大幅运以奇气,魄力雄浑人争宝之。旧居秀水南门南范蠡湖畔因绘范湖草堂图长卷,自号范湖居士

赵熙文(),字敬甫亦字贞明。阳湖人周瑛内弟。官至安徽候补直隶州同治七年,戴子高望曾为其弟惠甫作赵氏七世画像图册跋及敬甫,富于文词而娴于典刑于古今大政因革得失,皆能言其故世所称聪明通达知事者,工词案惠甫名烈文,亦工词

陈宝(),字百生东台人,同治辛未进士翰林院编修。有小迦陵馆文集

徐鼐,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道光进士,官至福宁知府有未灰斋文集八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及周易旧紸小典纪传小腆纪年*尝序水云楼词敝帚斋主人年谱:丁巳,年四十八十二月,以事赴东台与周甫、蒋鹿潭订交。

何咏尝序水云楼词。光绪续纂江宁府志:何咏字梅屋。江宁布衣性高简,客死扬州著有思古堂集。王韬杂志:何梅屋咏上元人,工於诗词为幕府上客。(音痴铺陈。)辞(音扇舒展,铺张)藻,名动诸侯湘乡左青峙太守延之司笔札,主宾契合比于苔岑。旋刘松岩大令聘之至沪上赌酒论诗,与予无日不相见

李肇增,字冰叔甘泉人,甘泉旧属扬州府清分江都县置。诸生博学善屬文,家贫客游吴中,邓芗甫司马为梓琴语堂文述咸丰避寇泰州、东台,流离转徙后入戎幕,以军功保知县分发浙江据孙殿起贩書偶记载著琴语堂文述二卷,琴语堂杂体文续一卷别集类词选之属载淮海秋笳集,中有冰持庵词一卷尝序水云楼词

金安清字安卿、眉生、梅生,号廉访晚号销英翁、销英道人。官至湖北督粮道熟于盐漕河洋务诸大政。明习掌故工诗。有六幸斋文稿偶园诗稿俞陛青小竹里馆吟草:金廉访安清字眉生,有半野楼集王蘧常续许氏嘉兴府京籍志:金安清,嘉善人字梅生。天资隽拔一览不忘,远近服其记诵咸丰间以才諝得官,记名盐运使论证之官,最中肯綮在清江时,得罪于孝贞后谪官不尽其用,时论惜之刘禺生卋载堂杂忆:销英翁,为浙人金眉生字安卿,晚年自号销英翁销英二字,由姜白石词“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故号销英道人絜園展禊图,销英翁题跋署销英道人,押销英白文印

金丽生,嘉兴人鹿潭清平乐序:金丽生工愁少寐,每以斜倚熏笼自况

乔松年,芓鹤侪山西徐沟人。道光乙未进士喜书画,能为诗光绪元年以河东河道总督卒于官。有亭文钞

赵彦仑,字次梅丹徒人。廪貢生试北闱,挑誊录选授兴化县学训导。年七十五卒有诗词集藏于家。

宗源瀚字湘文。上元人官至浙江温处道。精地理富收藏,有颐情集金石书画题跋名贤碑传录闻过集右文掌录颐情馆词钞杜文澜憩园词话:泰州设筹饷局时,金眉生廉访延宗湘文呔守总理度支出纳详慎。太守名源翰江苏上元人。历掌糈台文案以知府之浙江,屡署要缺补严州府,调宁波政教诞敷,有循良苐一之誉文才博赡,诗学湛深扬州初刻时有冶春词十二绝,传送于时*清史稿有传。晚年卜居常熟今犹有其裔。

宗得福字载之。源翰弟上元人。官浙江知县、湖北知府有堕兰馆词存

丁至和民国江都县续志:字保盦。诸生以笔耕糊口。仪征晏副宪端书主讲烸花书院赏其才。适两淮盐运使方濬颐续修扬州府志因聘为分纂,副宪游扬力也平生于词学最深,著有萍绿词二卷于梦窗草窗,兼有其胜秀水杜文澜为刊版行世。杜文澜憩园诗话四:丁保盦明经至龢一字萍绿,江苏江都人幼即工词,老而益进垂四十年,昕夕无间初幕游大江南北,后至六十外预修扬州志,归住邗江家本素封,叠被兵灾宿业荡尽。鳏居半世仅留一子。今已年近七旬患头风疾,不耐构思然词兴犹未减。所著萍绿词一名十三楼吹笛谱,初刻于袁公路浦后在余泰州佥判东台县幕,重为校刊殆客興化及回邗,又有再续补遗之刻载入扬州府新志。其为词寝馈南宋吸白石之神髓,而又得力于草窗其佳处有玉田所不及者。协律极細每拍一解,或十数日而后定斤斤然蕲与古人相吻合,志亦专矣谭仲修云:萍绿与水云齐名,胸襟未必尽同填词甚有功力。

黄子湘字文涵。澧州人童时读书于秣陵张靖逆侯故第之安园。宰邳宿能完城殄贼。去官后从戎粤西。庚申避地海上己巳侘傺卒于扬。

许石声皖人。同治间曾任知府罢官后寓海陵。

高望曾字樨颜,一字茶庵仁和人。以名诸生援例为司马发福建,知长乐县有茶梦

马寿龄字鹤船。当涂人候选教职,豪宕义气困不废文。家候驾桥尾诗法小仓山房。咸丰十年乔松年聘主东台西溪书院。鹿潭声声慢词题云:春饮马鹤船书舍即指此。有怀青山稿

董惟演,字竹沙东台县安丰场人。工书法善医,人号董半仙

钱桂森,字樨号辛伯。宣统泰州志:钱桂森字樨。少警敏擅词赋。魏观察茂林见而器之妻以女孙。……明年成进士入翰林。……海内奉为文章宗匠……著有一松轩诗集。

黄泾祥叶玉甫清词钞:黄泾祥,字琴川江西乐平人,诸生有豆蔻词一卷。

赵瑜宣统泰州志:赵瑜,字渔亭岁贡生,少有隽才弱冠知名,晚年绝意场屋著有晋室诗存。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