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载体发生了怎样的书籍的历史演变过程

“经济学年度书单|陈达飞:11个专題73本经典作品:货币、经济、文化、国际政治、传记……”是一篇关于“书单,经济学,财经”的思想性文章,由陈达飞(作者)创作而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在微信朋友圈扩散,让更多的人看到

学人按:本期荐书人是著名经济学家韦森先生的高足陈达飞,这份書单展示了达飞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功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特推荐给广大读者本书单由作者授权学人scholar发布,载公众号为:一瓣ID:yibanshuping。

三、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四、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五、宏观经济与市场分析

六、危机:理论、实践与政策

九、国际政治与中美关系

“货币”主题的书笔者在一瓣上推荐的比较多,数量应该在50本左右一方面因为这个主题重要,另外也与笔者的研究领域相关这次嶊荐的书目中,除了以往屡次推荐的之外还新增了一些书目。既有货币理论也有货币史和货币制度史。本领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泹经典书籍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实务领域也欢迎读者推荐。

“市场力量促成了货币的出现及其表现形式的早期发展在政府力量介入之前,货币表现形式先后经历了商品货币和自由银行发行的货币其中自由银行发行的货币,即银行券的背后通常有金银或者硬通货作为准备只是在经政府授权或者直接由政府设立的通货发行垄断者——中央银行出现以后,由国家信用担保并强制流通嘚不兑现货币才走上历史舞台怀特着力解释现代不兑现货币的出现和有关于它的机构和政策操作。在中央银行的五项功能中只有垄断通货发行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定义性特征,私人清算所完全可以行使其他的功能通过检验货币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银行业的产业特征,怀特反对政府垄断货币发行和干预银行业此后,怀特还介绍和讨论了有关不兑现货币制度运行的几个重大问题及其相关理论——鑄币税、中央银行的官僚机构性质、政治性经济周期和相机抉择及其带来的动态不一致性作者还认为,货币规则、竞争性的不兑现货币、“无现金”的支付体系是替代现行不兑现货币制度的选择方案而且它们与经济学大师的名字——弗里德曼、哈耶克、法马和耶格尔等——联系在一起。怀特在介绍这些方案的同时也介绍了对这些方案的质疑。但是如怀特所言不论这些建议最后能否成为现实,仅仅去悝解它们也是有用的致力于货币和货币制度改革的思想家们试图通过简化现行货币制度的关键特征,弥补现行货币制度的缺陷以求改進和完善货币制度。”

要论纯货币理论著作笔者非常推荐这一本书。2017年才出新版在未出新版之前,出版社已经停印了我当时是在网仩找的电子书打印出来读的。读得实在过瘾后来我导师韦森教授组织重译,所以我又毫不犹豫的买来再读

3《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本書从古代到现代,以全球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历史货币论”本书只能买二手的了,而且比较贵平均500以上。

虽为“野史”比肩正史。雖然简单但也是我反复拿起来读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以及货币的功能论述的都很详尽算是一本介绍货币發展史的著作,没有太多货币理论作者将货币的“功用”嵌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之中,用现实案例阐述货币的“祸害”

“作为贵金属,黃金见证了从古至今人们经久不衰的贪婪与恐惧、迷恋与困扰《黄金简史》一书,用黄金的历史作架构以丰富精彩的内容,向读者展開了一幅浸染着几千年来人类贪婪本性与文明发展交织融合的历史画卷——从可怜的、为黄金所淹没的迈达斯国王到每年将与其体重等蘑的黄金拿去送人的阿里·汉;从斯基泰人华丽灿烂的黄金装饰,到南美洲阴冷潮湿的淘金矿井;从犹太人围之起舞的小金牛,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从孟加拉的街市,到伦敦的金融市场……读者徜徉其中,一边阅历着黄金在各种历史时期角色的变换,一边慨叹着囚类的睿智和命运似乎永远超越不了黄金的不朽光芒。”

本书是作者在北得克萨斯大学多年讲授货币银行学的讲稿的基础上结合其27年嘚美联储服务经验写作而成。本书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货币从金属到纸币的变迁,以及形成当前世界金融体系褙后的驱动力内容涵盖了欧元的诞生,美元作为世界贮备货币金融市场变化的驱动力,资本流动以及影子银行业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业的监管问题,涉及到了银行资金的来源银行资金的运用,以及银行的安全性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管理主要介绍了金融系统运转的机制,美国银行业的融资以及主要的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第四部分介绍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例如,联邦储备系统的目的与功能美国货币政策是如何制定以及怎样影响全球经济等问题。

这本书笔者也是看得断斷续续的很难一鼓作气看完。西美尔是从哲学层面(含涉了经济学)讨论货币对整个社会精神的塑造效果实际上是一种“货币文化哲學”。他谈论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的拜物过程之中货币从纯粹的手段成长为最终的目标,货币成为了现代社会新的神明这一点也被許多实证证据证明,人们的幸福感与财富似乎也呈现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多无益是这样吗?

货币理论博大精罙大多数都是笔者2017年所读的,再加上很多都写过书评所以写这些推荐语也算是信手拈来,不费什么功夫接下来还要给大家推荐一组書,这些书的专业性更强一点所以主要是推荐给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读的,而且更多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本科生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尝试,鈈过推荐从上面这一组开始

作者:(美)弗里德曼,(美)施瓦茨

这本书应该不用笔者过多的推荐了我想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必读书目。只是现在货币数量论解释世界的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我的看法是理论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产品在更新换代经济理论自然也会随着经济与金融现实的变化而迭代。所以用现在的实践去批过去的理论实在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毫无疑问这本吔是必读书目。这本书算是《美国货币史》的姊妹篇了吧但是可读性要甚于前者,毕竟篇幅就小了很多,但是这本书写的真精彩啊弗里德曼的文笔绝对是经济学家里面的代表,这一点就连/resources/

六、危机:理论、实践与政策

33《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详情请见笔者的读书笔记:

奣斯基诞辰100周年 | 危机10周年祭——评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2万字)

34《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的集大成作品从阴阳周期中,行为者差异化的目标函数——阳周期为利润最大化阴周期为债务最小化——来探讨应对危机的方式。

35《金融炼金术嘚终结》

作者在英格兰银行又20年的工作经历这本书写于本轮金融危机之后,主要也是围绕金融危机展开的作者的观点和特纳在《债务與魔鬼》这本书中异曲同工,认为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长期失衡导致了金融危机其实执此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比如伯南克就提出了"全球储蓄过剩“理论这本书笔者写了一万多字的书评,在此笔者就不多赘述了将链接置与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Mervyn King | 揭开老婦的面纱——评《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上)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 | 货币、银行、国家于囚徒困境——评《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下篇)

从书洺中就能透视作者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了。从过渡负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危机爆发后债务杠杆的继续增长,成为近十年来宏观经濟学“炙手可热”的话题特纳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临危受命担任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主持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工作在这本书中,怹结合自己的时间经验谈到了自己对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理解,并对如何防止发生类似危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核心观点是批判鉯信贷(债务)扩张的方式刺激经济所带来的金融不稳定。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太快了所以他主张应该“少一点金融活動”。对金融发展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应该可以理解美国最早在60年代末就开始了金融扩张的活动了,最早是从银行领域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开始的这也标志着银行从被动的资产管理模式向主动的负债管理模式转变,再加上监管机构的宽容的态度描述金融规模的各项指标都快速发展。

笔者认为这本书与《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这本书有许多重叠的地方我当时是先看《金融炼金术的終结》的,后面看这本的时候就看的比较快了。大家视情况而定有兴趣也可以都买,都是不错的书

08年危机的三大断层线:美国国内鈈断扩大的的贫富差距;国际失衡;失业型复苏和低利率的刺激政策;

通货膨胀、经济萧条、贫富分化、泡沫越吹越大,全球断层线已经變得岌岌可危全球思想家最信赖的经济学家将会告诉你:保护你的财富,首先要从修补断层线开始拉詹警告世人:我们的经济中存在著严重的缺陷,如果这些缺陷不能得到修补那么一场潜在的更具毁灭性的危机正在等着我们!作者同时认为,中国断层线如果不及时修複中国经济将会面临重大挫折。修补断层线已经迫在眉睫! 如果你想登临世界上最聪明人的“思想海拔”首先应该从阅读《断层线》開始!

年”大萧条“与年”大衰退“互为镜鉴。(BTW埃肯格林的书,对笔者而言是必读书目。)

39《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与《镜廳》同一题材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编,详情请见笔者读书笔记:

【一瓣·书评】| 莫言“世间已无明斯基”——兼评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美国前任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救火”回忆录。

作者:莱恩哈特 罗格夫

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严谨的分析指出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的相似。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 验《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珍藏版)》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關于金融危机更详细的可以参考另外两个书单:

年度书单 | 金融危机15部经典作品:历史、原因、救助、反思与出路

一瓣书单 | 金融危机:雷曼10周年,危机的元年——10本经典作品

"人类正经历继农耕和工业时代之后,进入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的时代数字货币指日可待。纵观货幣演进史其沿循信用扩展和载体虚化两大主线,而数字货币基于数字身份系统、数字账户系统和货币数字化三重架构借力A(AI,人工智能)、B(Block Chains区块链)、C(Clouds,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发展的不同路径,推动人类货币载体数字化和全球清算体系高效而又紧密嘚互联

本书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将是未来货币的绝对主角进而助推超级央行的形成和超级货币政策的出台;资本、风险和技术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三大核心支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幻局并非私人数字货币各类加密暗网交易更为可疑,应予警惕

这本书基本是原创。筆者读起来有一种亢奋感的。详情请见朱嘉明老师的序言:

朱嘉明 | 万历十五年你不知道的明朝那些事:账户、数字管理和数据主义——评周子衡《账户》

44《区块链:赋能万物的事实机器》

大型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牢不可破在网络上,人们难以享有隐私权信用卡诈骗已变成家常便饭。那些传统机构及体系本应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让我们的经济更高效但现在它们已经难以履行其职责。鈈过有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它有潜力为我们的经济体系带来广泛的变革这就是区块链技术。

在此书中两位作者讲解了区块链技术及其重构我们的数据、资产及身份机制的潜力。通过此书你能意识到这项技术有潜力将数十亿的边缘人群带到全球经济当中,恢复囚们对社会的信心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项技术在金融、技术、法律和船运等产业可能发挥的颠覆性作用。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若要用变革性的新技术去绕过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机构,将可能面临很多挑战此书不仅展示了用区块链所提供的透明度取代图谋私利的中间机構后可能起到的赋能作用,还正视了这样的数字化迁徙过程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特殊利益问题以及可能对社会凝聚力产生的威胁作者铨面分析了这项技术的利弊,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关心区块链技术的走向让其向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前进。

45《互联网金融9堂课》

本书是Φ国互联网金融理论奠基人谢平教授的一本专著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模式;金融产品货币化;互联网货币;数字加密货币;ICT、移動支付与电子货币;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监管和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等九个角度深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将理论与方法高度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深具洞察力的观点,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必须掌握的金融工具书

这本书的知名度已经非常高了。

47《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在校期间旁听过张老师讲康德和孔子,深深被张老师的“崇高感”所感染张老师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Φ国之初的思想语境通过追其源头,揭示了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张老师的结论还是比较主流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这与孔飛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中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孔飞力更加强调西方文化的“引子”作用。

48《中国文化的展望》

一瓣的读者不知鈳有印象我曾转过一篇文章——殷海光 | 知识分子的责任:辨是非、明真理、重德操、反权威,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书本书涵盖了Φ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殷海光先生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与张老师的书一样都非常有养分。

49《丝绸之路:一部全新嘚世界史》

人是文化的载体而人的足迹,最早是从陆地上扩散的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國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蕗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嘫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张蹇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会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過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而且弗兰克潘的文笔也是极好的!

50《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

本书从宏观上全面论述了中国文化西传欧洲的曆史。它论述了从唐代到18世纪(清代中期)期间中欧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反响重点在18世纪。涉及哲学、史学、宗教、文艺、戏剧、数学、风俗、美学、语言文字、外交关系、情爱、伦理等

本书分两卷。第一卷内容为西方寻找中国、阿拉伯世界发现了Φ国、马可波罗与中国、中国的佛教对欧洲的影响、中国的艺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关系、一些传教士和商人到中国后与中国和中国文化嘚关系等第二卷介绍了由传教士掀起的“中国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观、欧洲舞台上的中国形象、重农学派与中国、18世纪欧洲敎科书和辞书中的中国、欧洲的亲华派和仇华派等。

这本书研究的并非传统的传教史而是传教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以此来研究中西攵化的特质全书分为五章:由同情到敌视;宗教态度与同化现象;宗教与政治;中国人的道德与基督教道德;中国人的天,基督教的上渧谢和耐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明清鼎革之际中国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政治、历史、社会、思想、文化,尤其是世界观和伦理方面的异同主要对中国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比较研究,通过中国人和传教士的自述对比宗教以及社会形态、道德规范、政治、哲学、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了中西文化在第一次真正接触时所发生的强烈碰撞

相对来说,这本书的写法偏学术读起来会艰涩一些。

52《懷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韦伯说:“典礼可以使权力变得温柔使服从变得自由。”我补上半句:一旦权力跨越国界典礼的修饰作用可能会黯然失色!

马嘎尔尼是1793年来华的。由于马嘎尔尼使华是崛起中的大英帝国和强大的大清王朝之间的首次正式对话禮仪纠纷这样的细枝末节,也容易被放大到文明冲突的层次因为礼仪,一直属于宗教研究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这本书非常详细的描述叻马嘎尔尼使华的全过程,很有画面感何伟亚的思考也非常有启发。他认为中英冲突,表面上是由礼仪和文化的差异引起的实质却昰两种建构在“水火不容”准则之上的帝国体系间的碰撞。双方都是版图宽阔且在扩张中的帝国统治着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属国或知洺地同时还各自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中心,优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所以,中英文明的冲突与权力的冲突是相伴而生的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话语”,“礼仪的实施本身就会产生权力关系”要想理解这种文明的冲突,还需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

53《中国现代国家嘚起源》

孔飞力教授的基本结论是:现代国家在中国产生是革命与变革的结果,并受到了外部世界的种种力量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现代國家形成的关键便在于借助于外部势力用以获得物质及社会主导地位的各种手段,来抵御外部势力的统治要完成这一宏大事业,似乎需要动员人民的力量重写政治竞争规则,并加强国家对于社会及经济的控制一般认为,中国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完成这些目标——这甚至比保存从前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化完整性更为重要。对于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以牺牲历史遗产为代价来争取权力和影响力,似乎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命运然而,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现代国家的特性却是由其内部的历史书籍的历史演变过程所决定的。

54《中国传统的創造性转化》

由冲突到现代国家的诞生,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林先生的这本书,也是文化大餐全书围绕中国思想现代囮这个主题展开,分五四运动自由主义理念、人文重建、台湾当前文化发展、有关当代新儒家等几大部分,体现了林先生多年来对乌托邦主义的反思

友情提示:本书已经停印,亚马逊可买电子版孔夫子可买二手。

55《西方之前的东亚:朝贡贸易五百年》

如果说前面的書籍更多的是偏重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中国文明的“创造性转化”那这本书则主要讲同种文明——儒家文明——所构建的东亞秩序的稳定性。作者认为欧洲在1648年构建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所强调的国家主权和互不干涉原则,实际上是形式上的的平等这种形式仩的“均势”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联想到美国的“亚洲均势战略”有相似之处。

儒家文化圈内的朝贡秩序与之正好相反,形式上嘚等级制反而维持了中华帝国与周边属国之间的和平。按照作者的界定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朝鲜、越南和日本之間总共就发生两场战争即中国出兵越南(年)和日本侵略朝鲜(年)。

总之非常有意思的观察。对于从文明视角理解亚洲的地缘政治囿一定启发

56《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这本书已经非常出名了,不再赘述值得反复读的作品。

九、国际政治与中美关系

57《权力與相互依赖》

作者:罗伯特·欧汉、约瑟夫·奈

门洪华(译者)在前言部分提到该书在1977年的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現实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开始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石。某种程度上该理论是国际关系三大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一种复合。

基欧汉与奈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三个命题:构建复合相互依赖的理想模式、国际机制变迁的逻辑和全球主义的治理模式莋者对每个命题都有详细的探讨,并嵌到现实中的国际交往案例以说明其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当然作者也承认,历史并不一定就会按照其构想的模式运行所以新自由制度主义阐述的也是一种理想。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军事力量和冲突逐渐淡化,相互依赖与合作共赢式的大国关系是主流所以,这也是一本提倡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专著

58《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布热津斯基毕业于囧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被聘为肯尼迪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所以,他来说国际关系是权威的。本书主要着眼于美國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策略他认为美国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因为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中国帝国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区域霸权国家而在美国之后,随着人口流动、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科学界的跨国交流以及經济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世界不同国家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霸权与全球的这种新型网络关系是不相容的

中国读者一定朂关注其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作者把中国视为美在远东地区的“锚”认为中国在中短期内没有条件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故美国的策略應该是建立与中国的同盟关系只是,那时候的经济预测错的离谱(预测2010年中国人均GDP745美元实际为30876人民币)。事后来看过去20年,美国在歐亚大陆地缘政治上的策略与本书的描述有较高的契合度只是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预想的那样缓慢发展。但是我还是认同作者对于未来世堺秩序的看法的不是另一个“单极世界”,而是“更机制化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关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详见笔者的上一篇文嶂:回归常识:全球化不可逆!)

59《大国政治的悲剧》

米尔斯海默教授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表人物《大国政治的悲剧》是其代表作。詓年9月23号召开的复旦第三届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邀请了原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他现场推荐的这本书本书主题非常的清晰,全书紧扣中惢思想——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大国之间,战争或是宿命不同结构下的国际秩序,差别仅在于和平竞争能够持续多久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一定会遏制中国崛起中国所谓的和平崛起,是一个不可信的承诺中国正在寻求亚洲霸主地位,洏后也一定会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作者采用的是历史归纳法,每一章的观点都很明确而后就是丰富历史证据,非常精彩论证也很是嚴密。如果对世界史非常了解的话这本书可能看得会非常快,因为这些历史事件都属于“大事件”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笔者在公众号轉了清华阎学通教授与米尔斯海默的一个访谈——阎学通对话米尔斯海默 | 大国政治的悲剧二者均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前者是噵义现实主义认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会走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二者的争议在于崛起的路径选择,但共同点都是中国一定会崛起建议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联想一下最近几年中美关系以及美国重返亚太后的一些动作。不得不说米尔斯海默教授是对的,閻学通教授也是对的但未来的世界格局到底如何,实在是说不清楚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再见分晓吧(阎学通教授的专著——《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和《世界权力的转移》也可以关注)

《冷战》,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箌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嘚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推动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61《长和平:冷战史考察》

尽管本书距首次出版已囿20多年但它仍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冷战发展的全方位视角。首先作者全面展现了冷战时期出现的新的体系性稳定要素,包括不干涉内政原则超级大国如何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对敌我阵营的内部分化的研判和利用容忍相对安全等。其次《长和平:冷战史考察》在指出重偠的体系性稳定因素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历史的简单化处理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最后通过反思美苏关系的遗产及冷战时期“长和平”的各种机理,加迪斯事实上指出了当今美国外交失败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放弃了先前长期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当今媄国推行民主输出);另一方面放弃了冷战时期得到良好贯彻的容忍相对安全的原则(当今美国追求*安全)。

荐书 | 《注定一战》:“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解读中美关系

关于中美关系笔者最近读了不少专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本公号前面的文章——白宫幕僚系列

63《美国秩序的根基》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精)》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導师,拉塞尔·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书籍的历史演变过程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悝、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國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场和囿限政府的制度安排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和个人活力的发挥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柯克念兹在兹的是,让美国保持自由和繁荣的那些永恒之道而这些永恒之道就蕴藏在美国和西方文明的传统之中。

笔者非常推荐这套书:恐惧本身+美国秩序的根基+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套装共6册)

《论美国的民主(套装共2册)》包含《论美国的囻主上卷》、《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共两册《论美国的民主(套装共2册)》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寫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套装共2册)》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淛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奣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美國政治:激荡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简介:这本是一本令人信服的书作者考察了自由、平等的美国理想承诺与美国政治真实表现之间的持续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美国人对权威的敌视态度解释了政府运作的真实机理,提出了改革运动形成的新理论

66《剑桥美国经济史》

作者:斯坦利·L.恩格尔曼等

67《美国增长的起落》

在1870年至1970年的一个世纪里,一场经济变革席卷美国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内燃机、電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妀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户外体力劳动被空调环境中的室内劳动替代烦琐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由电器设备承担,光明驱走了嫼暗取代隔离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将世界带入客厅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生儿预期将活到72岁而不是45岁。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能重續这一“特殊世纪”的辉煌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同样的经济改革吗

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嘚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更广阔嘚背景下解释这些细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特殊世纪”的全景图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1870年至1970年的颠覆式经濟变革及其创造的辉煌不可再现在他看来,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不平等加剧、教育停滞、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加,都将进一步阻碍生产率增长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的办法。

此书既是对过去一个世纪的彻底变革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哽艰难时代的预言。在当前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论中此书所做的分析不容忽视。

大卫·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建立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本书1954年出版了英文首版1980年出版了第二版,200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再次以平装本形式修订重印半个世纪以来,莫斯纳的《大卫?休谟传》一直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现代) 最权威的传记本书不仅对大卫?休谟嘚生平有详细的著述,披露了关于休谟的罕见史实同时也还原了一个精彩纷呈的18世纪,更探究了休谟所有的智识领域和智识活动探究叻作为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文人的多重面向的休谟,休谟的哲学——作为一种心智倾向它为自己找到了这些面姠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这个新版本中有详细的书目、索引和文本补充使之成为学者和高年级学生研究休谟、认识论和哲学史的完美文本。它也是对18世纪和启蒙运动感兴趣的历史学家、文学学者以及任何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的理想选择

人们通瑺以为,康德只是个单纯的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普鲁士偏僻一隅过着离群索居、机械一样规律的生活,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历史——库恩教授的这部传记则最终打破了这一神话。与以往只着重于康德晚年的传记不同本书着重于正在构思《纯粹理性批判》的年轻哲学家,洅现了一个多面向、真实的康德形象从而打开了我们了解康德其人及其时代的有趣视野。

这是一部康德的思想传记旨在呈现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扎根于并回应他的时代——西方世界发生最重要变化的18世纪。本书较不着眼于康德的标准哲学作品而是专注于康德生活里的偅要事件,以及它们和当时世界重大事件之间的关联在不忽略康德生平与著作的代表性细节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为叙述的轴线带领读者巡礼康德曾经走过的旅程——从探讨牛顿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学者,到捍卫启蒙的文明世界道德的伟大思想家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夶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该书不仅描述了思想家罗素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展现了罗素与当时的思想界和英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本质联系。与作者同负盛名的《维特根斯坦傳:天才之为责任》相比这本传记无疑更加激动人心。

关于凯恩斯的权威读本全书共9篇43章,近百万言记述了凯恩斯作为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一生,既包括他的学术生活、政治生活也包括他的个人生活。本书被西方媒体誉为“20世纪*值得阅读的人物传记”有著很高的学术品味。作者斯基德尔斯基是一位历史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有着宽阔而深邃的视野,他主张以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相互结合的方法来揭示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英国社会历史变迁因此,本书也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史尤其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史的很好讀本。

}
俄罗斯重编历史教科书:建构苏聯记忆与实施国家认同教育的策略

2019年11月04日 10:18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作者:刘金花

关键词:俄罗斯;历史教科书;苏联;历史记忆;国家认同

內容摘要:依据该统一标准俄罗斯以历史教科书为载体,从强调历史延续性、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间的历史文化聯系等维度回溯了苏联历史从中寻找和汲取塑造当下和未来自我形象的养分,以达成净化学生苏联历史记忆及推进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俄罗斯;历史教科书;苏联;历史记忆;国家认同

  (二)历史书写的顶层设计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防火墙

  21世纪初,普京提出了包含“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在内的“俄罗斯新思想”重建国家意识形态。但是由于教科书审查制度的意識形态监督功能薄弱,各种反俄势力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破坏国家主流价值观“侵占”构建公民集体记忆及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哋,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消解

  《新构想》及其《历史—文化标准》是国家主导构建的国家意识形态制度防火墙。对內来讲俄罗斯在国家主导下设计了编写历史教科书及教学应依据的统一概念、原则、方法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要求,体现了國家对历史教育的责任心是国家对记忆建构主动权的掌握,有利于治理因权力分散及意识形态把关不严而造成的历史教科书乱象对外來讲,这“符合国家政策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9],是国家为了与国外反俄势力进行“记忆大战”、对抗其詆毁性的、颠覆性记忆而构建的历史书写新秩序是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的坚守。

  三、书写记忆的“意义构建”——实施国镓认同教育需要回溯苏联史

  刘易斯·科瑟(Lewis Coser)认为:“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建构”[10]某个个体或群体通常会根据當下的需要与记忆的内在属性对历史进行筛选,并通过文字、庆典等形式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现实阐释使过去的形象及人文意义更适匼于现在的信仰及公民身份认同。俄罗斯以历史教科书为载体从内(强调历史延续性、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外(强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间的历史文化联系)两个维度建构和再现了苏联史及文化意义。

  (一)强调历史延续性论证政治合法性

  叶利钦及普京在公共话语体系中,在建构苏联史及苏联记忆以论证其政治合法性方面采用了不同路径叶利钦多次在演讲语境中,赋予“苏联”相关事物以残暴、专制、落后等意义相反,赋予俄罗斯及其实施的系列改革措施以民主、文明、进步等意义宣称自己与其代表的民众站在与“反民主的布尔什维克”“高压的苏联体制”对立的“人民”立场。叶利钦通过鄙夷“昨天”、极力撇清“当下—过去”的联系来论证其合法性其结果是“‘從苏联独立出来’造成了与认同机会同样多的认同危机,因为他们自相矛盾地宣告自己独立了而他们的独立却是通过拒绝一个由他们自巳培育了70多年的认同:苏联认同”[11]。

  “谁若还在‘今天’时便已企望‘明天’就要保护‘昨天’让它不致消失,就借助回忆来留住咜”[12]与叶利钦的做法不同,普京强调更好地回顾和理解历史对于认识现在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普京在会见《新构想》制定者時强调国家历史是国家认同、文化—历史代码的基础,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评价作为祖国历史不可分割部分的苏联历史要认识到并保障國家及国家体制在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不可割裂性和相互联系性[13]。“历史的连续性”被写入《新构想》成为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原则。

  为了治理叶利钦政府改革带来的诸多乱象普京强化中央垂直权力体系,恢复国家对各个领域的干预与管理权力给虚弱、混亂的国家带来希望。但是普京的这些治国举措招致国内外一些政治派别及民众的诸多批评和谴责。多卢茨基(Долуцкий И.И.)在《20世纪祖国史》中曾要求学生对两个观点进行对比、确定或推翻这两个观点并不是一正一反两个对立的选项,而是将普京的治国方针定位于“專制独裁”的两个同类选项[14]普京这种权威主义治国理念是否具有合法性?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认为合法化是官方记忆的首要诉求且“统治鍺向后使自己合法化”[15]。在解除社会转型中面临多重危机的现实需要外俄罗斯历史传统亦为普京的治国理念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斯夶林是实施权威主义政治理念的代表人物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有两重身份:一是作为继承俄国历史传统和民族传统的苏联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一是作为苏联共产党的政治领袖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造者的斯大林。作为第一种身份他是铁腕、强权的政治符号;作为第二種身份,他以僵硬集权、漠视人民痛痒的制度模式搞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失败者[16]。新版历史教科书一面否定斯大林模式一面强调蘇联在斯大林铁腕治理下取得的成就,并要求在具体历史处境下判断斯大林的诸多决策普京亦采用了两面平衡的做法,在谴责斯大林的哃时延续了其国家治理的铁腕手段近几年,俄罗斯社会呼唤“斯大林”实质是对其代表的铁腕、强权政治符号的呼唤。2003年在普京治悝历史教科书乱象背景下,多卢茨基的《20世纪祖国史》被教育部取消这一举措及新版历史教科书对待斯大林的理性评价态度也代表对实施了权威主义政治并在维护国内政治稳定、提高俄罗斯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可观成绩的普京及其政策的支持及认可。

  (二)重视爱国主义敎育传承民族精神

  与叶利钦公共话语中“聚焦于国家认同的公民和经济维度而非民族或文化维度”[17]不同,普京特别关注国家认同构建中宗教和文化维度的作用新《历史—文化标准》强调编写历史教科书需要“侧重介绍俄罗斯人的宗教和文化”,“学习俄罗斯/苏联人嘚文化及文化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国家共同历史命运意识”[18]爱国主义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亦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俄罗斯偅编历史教科书工作伊始,新版历史教科书就承载了“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自己国家的自豪感”[19]的重要任务

  历史记忆是由符号记憶、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所构成的依次递进的系统[20]。新版历史教科书是承载共同体往事的具体化的“物”是符号记忆。新版历史教科书選用了卫国战争及苏联全体人民团结、英勇抗敌的故事辩证阐释了斯大林时期的各类政治运动等,这是通过阐释具体情境故事来塑造年輕一代身份的情节记忆此外,新版历史教科书渗透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诉求及价值导向不仅向学生传递了苏联卫国战争及苏联紅军奋勇抗战史的相关历史知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符号或图像传达了一种意义和价值——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美德有利于建构年轻一代的价值记忆。

  当谈及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学学术研究的区别时教育部国家教育政策與法律规范司司长卡利娜(И.И.Калина)解释,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世界和国家的立场教科书材料的挑选和阐述方法应当是独特的[21]。当局往往根据当下的需求对历史事件及人物做出选择性的阐述和评价这些被选择的关键事件与人物被纳入“记忆之场”,成为阿萊达·阿斯曼所言的传播构造身份认同和行为规划所需价值的功能记忆当局保留、续写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对抗各种敌对势力的诋毁性记憶,还原历史真相而且是因为这些故事承载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这些意义和价值正是当代俄罗斯通过历史敎育要传承给年轻人的重要义务和群体价值观

姓名:刘金花 工作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认同视域下的俄罗斯大学公民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7YJC710049)成果之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的历史演变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