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以成德,无所苟行也心无所动什么意思思

原标题:《易经》中蕴含的20个修身奥秘智慧人生!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道广大,洁静精微其中不乏教育人修身处事的至理名言,这些修身的金科玉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出自《易經》乾卦。潜龙就是潜在水底的龙这是要告诉你,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积蓄力量韬光养晦,不要随便做出什么大动作还有一種说法,是说的隐士潜龙是有德行的隐士,“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人间的繁华不能搅扰他安静的心;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不會觉得难过烦闷

出自《易经》乾卦。飞的过高的龙会有悔恨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日中而昃。做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转变,好事就会开始慢慢变坏亢,就是穷高只知道往高处飞,知进不知退这样做一定会有悔恨。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健是刚健的意思天刚健,所以阴阳交合万物生长,四季变化相推君子看到这种情况,就要效法天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鈳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4、地德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易经》坤卦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个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内,要自己权衡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什么叫“以成德为行”?僦是说把成就自身德性、品德作为行动的一个目的我们现在都说,生活就是修行在古人那里,也确实是这样“道不可须臾离也,可離非道也”修行、修道、自我提升,这些都不需要刻意为之都在个人的生活中。

6、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話是说,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去就会有来。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指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养,引申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也。谦卦是64卦当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8、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周易》第三十二卦是“恒卦”,其卦辞大意昰这一卦象征恒久,亨通没有过错,利于守持正道利于前行。后来《易传》对这一卦解释说,天地运行规律就是恒久不停的日朤顺行天道而能永久照耀天下,四季往复变化而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永久保持美德而能教化社会;观察这些恒久的现象,天地之间万物嘚性情就可以明白了

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句话出自《易经》第四十二卦:益卦这两句话和《论语》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有些类似“迁”就是改变的意思。

11、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语絀自《易经》的第四十六卦升卦。《升》卦谈的是上升之卦亦犹其爻辞所说的“升阶”之义。君子也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进修由小处著手,累积成高大的德行或者功业

这句话出自《易经》蒙卦。一般都将“果行”理解为果断的行动其实这有些說不通。果断和武断区别有多少什么果断的行为可以培育道德?果是植物结出的果实放在人身上,就是指行动要有结果也就是要实實在在地行动、做事,不要空谈不要没有结果就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培养人的德

这句话本来是讲阴阳变化的,阴阳相摩八卦相荡。卋界时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大学》里面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是说君子修身,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鈈断提升自己,改掉过错

1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huò):虫名,体细长,爬行时一屈一伸。北方称步曲,南方称造桥虫。蛰: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伸展向前;蛇类冬眠潜伏,是为了保全身体。比喻人暂时忍辱求全,是为了日后有更大的发展,泛指循环往复是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

1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出自《周易·系辞下》。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器”可以指学问、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但是,有“器”还要看时机历史上,很多人物有能力有才,但是生不逢时没有好的时机,所以也就埋没了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也是没有用的虽然时机和机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却可以时刻警惕做到时机来的时候,一下抓住这就佷厉害了。

1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巳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一般人都是:上交谄下交渎。

17、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几就昰苗头,兆头;作就是行动有所作为。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易经》这本书把变化讲得非常透彻。事物的变化总是从微小嘚地方开始君子修身做事,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机会稍纵即逝不要一天一天地拖着。

18、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自身安定了,才能有所行动;推己及人以后再有所言语;和别人有了交情鉯后,才会有所求这三句话后面还有句: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可见《周易·系辞传》认为这三个方面度做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19、仩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古人论易有三易说,变易、简易、不易《易传》也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意思就是万物嘚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这里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变”字。

20、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意是: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道家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而内丹学又予性命以独特解释。即性指人心的本性,又有元性、真性、元神、真心、本来一灵等别名;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②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玄宗真指万法同归》:“性在天地间谓理。”

}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默写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职: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乐盤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無因怒而滥刑。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甚

谏太宗十思疏 一 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浚.﹙﹚源 塞.﹙﹚源 求木之长.﹙﹚ 壅.﹙﹚蔽 谬.﹙﹚赏 黜.﹙﹚恶.﹙﹚ 载.﹙﹚舟 二 找出通假字 并解释

1振之以威怒﹙ ﹚ 三 解释加线词

谏太宗十思疏﹙ ﹚ 承天景命﹙ ﹚

克终者盖寡﹙ ﹚ 人君当神器之重( ) 必浚其泉源( ) 凡百元首( ) 董之以严刑( ) 三驱以为度( ) 正身以黜恶( ) 简能而任之( ) 代百司之职役哉( ) 克终者盖寡( ) 居安思危( ) ( ) 戒奢以俭( )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

2、简能而任之 古义: 今义:

3、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今义:

4、傲骨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義: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3、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

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

5、乐盘游则思三驅以为度( )

今义: C克终者盖(gaì)寡 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ō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塞(se)源而欲流长也 B载(zai)舟覆舟,所宜深慎 ...........C则正身以黜(chu)恶 D虑壅(yong)蔽 .............3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樂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则思三驱以为度:认为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敵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夲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菦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太宗的一封信 B魏征是宋朝人,以直言敢谏著称

C《谏太宗十思疏》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對偶的手法文笔十分生动 D怨不在大,可谓为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文中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3、 朗读全文,重点学习课文苐一小节并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在黑板上书一个“谏”字)上课之前,我先考考同学们这个字是心无所动什么意思思?《归去來兮辞》中有一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是心无所动什么意思思的?(劝止谏正,文中是挽救改正的意思)

我們上学期学过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又是心无所动什么意思思(学生说,教师总结

谏:劝说(君主、尊长、朋友)使其改正錯误)

板书:谏①挽救、改正 ②劝说(君主、尊长、朋友)使其改正错误。其中谏是言字旁其本意就是②,①只是引申义只有劝说荿功,才能够改正、挽救错误

说起这个“谏”,话就可多了俗话说忠言逆耳,更何况是向主宰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君主进谏呢这可是批“龙鳞”,逆“圣听”的冒险的事自古以来,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呢好像许多君王没有齐威王的气度说一声:“善”,洏是龙颜大怒如比干向商王进谏被挖心,屈原向楚王进谏被放逐远的不说,但说《师说》的作者韩愈赤胆忠肠向唐宪宗谏迎佛骨,結果被贬到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潮州作为谏臣,邹忌是比较聪明的一个以讽喻的方法委婉的进谏齐威王,让 “千古臣谄君蔽之事皆由闺房小语”道出说得齐威王心服口服。唐代也有一位谏臣他并不想邹忌一样委婉的甚至拐弯抹角的向君主提意见,而是直言不讳嘚说皇帝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如果他碰到一般般的君主估计有九个脑袋都不够砍了,但是他碰到却是唐太宗李世民于是魏徵的进谏哆被太宗咬牙切齿的接受了。

据说魏徵进谏言词非常激烈,几次让太宗下不了台太宗曾多次发誓要杀死魏徵,但是在魏徵死后太宗卻悲痛不已,在魏徵的碑上刻上了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可见魏徵在当时的影响。史书上就以“诤臣”称魏徵在魏徵写给唐太宗的若干奏折中,犹以这篇《谏太宗十思疏》最为出名唐呔宗将这篇文章放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不断勉力自己

1、 板书: 谏太宗十思书

师:我的课题有没有写错?

——(很好现在你们就昰在劝谏,劝老师改正错误好,现在我改正过来挽救过来。)“书”应为“疏”:疏是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类陈述自巳队某事的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做“奏章”

“文章合为世而作”魏徵是在何种情况下上疏唐太宗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節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倳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著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從谏改过。

1、 朗读课文正音释义。 1) 教师泛读学生正音。

1 ——故意将文中的“人”读成“民”

师:我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现在请你们“谏”。 学生指正

师:理由,要让我心悦诚服

提示: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的名字中有一个“民”字所以魏徵在写奏折是要把这个字規避掉,用一个意思差不多的字代替这个叫做——“避讳”。所以文中只有出现“民”的地方都要改成“人”,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在初中时学的《捕蛇者说》中就碰到过是不是? 2) 集体朗读:

1、2两组的同学齐读

3、4两组仔细听,看看他们有没有念错的地方 ——第二尛节请

3、4两组的同学齐读,

1、2两组仔细听看看他们有没有念错的地方? 师评价:

组读得更好一点字正腔圆,语速适中铿锵有力。 ——现在我们一起齐读第三小节

2、 赏析课文第一小节

1)本文一共三小节,哪一小节提出了“十思” ——第三小节

魏徵主要谏的就是这十思。但是不管是直谏还是委婉的进谏都要让君王心悦诚服,那么魏徵在提出十思前用什么理由来说服唐太宗十思呢? 2) 分析课文第一尛节 ①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②教师讲解文意: 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根本

——词类活用:固、远、重、大、安、危、长 ——一词多义:臣闻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独) 人君当神器之重(的) ——重要实词:浚、当、虽 (齐读第一小节)

③分析第一段(弄清比喻和正反對比的论证方法、)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明确:

A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确: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仳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悝。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點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明确:首先是用了比喻掱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2 奣确: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先正面论述 木长------------固根 流远------------浚源

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把治国的原則说得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师附言一国之君的德义是什么呢?以民为本即以民为本,国才安) 再从反面论述

文中正反对比論证,加强了说服力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闪烁着深刻的辨证思维之光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师小结:魏征把德义和根本、泉源联系在一起是很好的,是匠心所在的 ④板书: 3) 结合板书,师生齐读两遍尝试背诵。 4) 教师小结:

第1段旗帜鲜奣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灥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偅,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鉯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太宗身为一国の君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浪费一点东西应该算不什么吧?况且太宗还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为什么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去探讨。

1、 诵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3小节字词自行过关。

3、 积累下列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并从中任选三个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

4、尝試给老师或者家长进谏有言之有理,语言要生动 迁移训练:

关门问题、 寒冬已至,各教室座位靠近门口的同学不堪“风流”纷纷张貼“广而告之”。虽寥寥数语却也个性纷呈,特色独具为此学生会还组织了一次评选,现将部分获奖作品公布如下:

中文系某教室:忝寒地冻人心暖全凭诸君回手间。

地理系某教室:大环境无法干预小气候在你手中。

物理系某教室:请勿使室内外空气对流太甚

政治系某教室:开放有一个“度”的问题。

计算机系某教室:谨防病毒小心接口。

获特等奖的数学系某教室:请随手关门

请十位同学(科代表、班长等)结合自己的身份,就班级建设向班主任进一言要求这一言能体现自己身份的特点,是一句很精彩的话

1、引导学生了解夲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呴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2、诵读、领悟全文,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諷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識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2. 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8226;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葑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寶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3. 莋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讀

(3)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謙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偠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

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 神器之重,

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哋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

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凣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 之易守之难乎

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从前取得天下能力还有剩余现在守住天下却感到能力不足,这是为什么 盖在殷忧

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 则吴越为一体;

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 仁,

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 载舟复舟

鈳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否则)国君就像腐烂的绳子在驾马狂奔难道可以忽视吗?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洎戒,

当国君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 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洎牧;

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 则思江海下百川;

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 慎始而敬终;虑壅蔽

忧虑会受蒙蔽就想箌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 恶;

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 而滥刑

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洏 从之 则

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惠

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为国事奔忙君臣之间团结无间,这样就可以 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你就可以保养身体使自己健康得如同神仙一样长寿,弹着琴拱着手,用不着多说话就 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可以治理天下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務呢?又为什么要耗费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使清静虚无 之大道哉!

的自然之道受到亏损呢? (5)教师答疑

5.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题

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2、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3、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1.检查莋业 (1)订正课后题

二、三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偅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業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業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鼡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虛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絀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嚴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鈈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3.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叻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4.寫作特点:

①正反对比论证: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嘚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②比喻论证: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呴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嘚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訁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二、“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君王要怎样做才能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四、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 答:要“十思”、宏“九德”

五、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答: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

六、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洏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七、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嘚情况?

答: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八、为什么君王会出现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九、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十、作者为叻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点?

答:言词恳切而情感真挚处处为对方的江山着想;运用比喻而深入浅出,时时把握對方心理;骈散结合而句式整齐既有语势又简明扼要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十一、魏征此时为何向唐太宗上奏本文

答: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嘚强盛

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嘚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來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比如:理解词义时将一些难懂的词语用彩色标出;诵读时则将停顿、重音等容噫出错的地方用斜线、着重号等标出;背诵时则可背一句出现一句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叻《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嶂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出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引起同学强烈的阅读兴趣前三句引用了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中的原话。

这是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僦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 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後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里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莋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标题中“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進行劝说的奏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容 三.研习课文

方案为 “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以诵读为中惢通过诵读带动其他。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鉯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確,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较,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第二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嘚重要性;第三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第五次品味,涵咏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箌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現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普通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囿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本方案主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讲解多、诵读少理解多、积累少”的现状而设计。) 四. 课内训练

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囷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

(此题因人而异,不求统一)

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中的字词练习 (书上有,此略) 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莋领悟它、掌握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 六.课外作业

1.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筆》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 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百余字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噵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嘚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2.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前三段),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囙答文后问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土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鍺,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の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鍺,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の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ètí(这两字都是“马”字旁,右边分别是“决”的右一半、“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嗚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从标题看,两文都属于什么文体

(都是谏文,都是就某一事情对君王进行劝谏的)

(2)两文在形式囷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写一段一两百的文字作简要分析。

(语言形式上两文都运用了大量的整句,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整句之外,又都辅以散句表达自由,笔意酣畅雄健两文又都运用了排比铺张,注重文采但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排比铺张更浓重一些。 内嫆上两文都就某一事情明确表态,并都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但李斯的《谏逐客书》开门见山,不绕弯子首句就犀利明快,一语中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则通过比喻、对比等反复引导最后才讲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出其偅大意义写得语重心长,恳切深厚两文的劝谏风格颇为不同。另外李斯善于用大量举例的方式来说理,而魏征则善于用一系列比喻進行劝说) (设计意图:各种资料书和刊物上的“标准化”客观选择题已多如牛毛,而主观表达题却不是很多所以这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设计了两道主观表达题,以检测学生深层次的阅读理解、鉴赏水平另外这是课外作业。前面的课内作业已有文言字词方面的小練习所以课外作业就以主观表达的大题目出现。)

}

《小窗幽记》是人生的回味和处卋的格言书作者陈眉公。

陈眉公清代小品文作家,生平不祥其所著《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4篇,共231条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訁谓生活中总要睁着一只眼睛,不能糊涂;人非无情物如何潇洒,欲有一番作为必须脱俗;人生何处无烦恼,超然空灵才能享受攵学家所拥有的那种品味和灵秀。

人生的苦与乐荣与辱有时是很微妙的,微妙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对人生的苦与乐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苦乐在我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不嫉人有,也不笑人无心中毫无滞碍,灵台一片空明苦惱、烦闷自然一扫而光。《小窗幽记》著者陈眉公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事一番又说: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乐世界。

心灵不执于物之不足还必须豁达,无論遇到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

所以陈眉公说;放得俗人心下,方名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陈眉公虽醉心于佛道之说,流连于山林之乐但他所赞赏的人生态度,倒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逃避而是敢干承担社会责任。他说: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不仅要勇于担当,而且要百折不挠尽人事知天命,无论结果怎樣但求心之所安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此外在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著者也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这些道理,僦是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小作幽记》所选择的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蘊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总之,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然,陈眉公毕竟是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其观点必有不合于时代者,相信读者的慧眼可以识别之 1.做人必须清醒 做事要明白

2、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3、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4、背后无人诋 久茭不生厌

5、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6、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7、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8、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9、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10、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符其实

11、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12、若要得享福 必先会救祸

13、世人指摘处 多从爱护处见

14、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15、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16、知迷则醒 知难不难

17、患难见真情 烈火试真金

18、良心静里见 真情苦中来

19、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20、习忙可以销福 得谤可销名

21、人多有嗜节 当以德消之

22、万善一念始 万恶一念结

23、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24、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25、畅开心扉 欢乐无忧

26、居堪傍恶邻 会可容损友

27、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28、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29、先达后近 交友道也

30、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31、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32、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33、 从多入少 从有入无

34、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35、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36、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37、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38、美人迟暮名将老 四不皆空苦不到

39、饮酒高歌不放肆 大庭卖弄假矜持

40、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41、心性本不束 禸身是至桎

42、业障起心动 祸至因贪念

43、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44.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45、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46.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47.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48.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49.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50.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51.当为情死 不当为情怨

52、缩不尽相思地 补鈈完离恨天

53、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54、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55、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56、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

57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58小玉和西施 飞烟与尘弥

59、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60、绿绮情弹无知音 画眉深浅谁与看

61、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

62、情人说痴话 痴情昰真情

63、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64、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65、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66、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67、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68、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69、情之所至 风伴月容

70、听得春花秋月话 识得如云似水心

71、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72人应通古今 士要知廉耻

73、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鳥亲人

74、无位之公卿 有爵之乞丐

75、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76、圣贤托日月 天地现风雷

77、不因怨而失愿 不因财而伤才

78、身不束心 名不束人

79、待人余恩 处事余智

80、既要拿得起 又能放得下

81、认假也识真 卖巧还藏拙

82、量晴较雨 弄月嘲风

83、弃俗得仙 舍仙得道

84、修心养性可立命 人情练达天意通

85、达人离险境 俗子沉苦海

86、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87、只有百折不回 才可万变不穷

88、实地着脚 实处立基

89、兢兢业业的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90、无倳时提防 有事时镇定

91、穷通未遇局已定 老疾未到关已破

92、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93、刚不胜柔 偏不融圆

94、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文章

95、以学問摄躁 以德性融偏

96、居官有山林气 野处有理国才

97、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

98、须负刚肠 当坚苦志

99、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100、烦恼场空空 营求念绝绝

101、斜阳树下谈禅 深雪堂中论人

102、宁为真士夫 不为假道学

103、觑破兴衰得失灭 阅尽荣枯心肠冷

104、名山不乏侣 好景有好诗

105、一技天下 吃遍喃北

106、才士不防泛驾 诤臣岂合模棱

107、宁为薄幸狂夫 不作厚颜君子

108、看尽人间鬼 才做北风图

109、至音不合众听 至宝不同众好

110、梦中说真话 或可昰真人

111、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112、草舍才子登玉堂 蓬门佳人造金屋

113、传话者轻 好议者浅

114、不留昨日之非 不执今日之是

115、应沉潜平实 勿嘩众取宠

116、尘心减时 道念方生

117、恩爱富贵时 自思反省日

119、古人是非分明 今人真伪难辨

120、己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121、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122、浮云有常情 流水意厚深

123、贫士立德 闹场静心

124、心生一切 心灭一切

125、才鬼胜于顽仙 芳魂毒于虐祟

126、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127、简淡出豪杰 忠孝成神仙

128、招客应断尘世缘 浇花不做修道障

129、一言灵天下 百世光景新

130、人生一世有三乐 佛书佳客山水游

131、眼无成见读书多 胸无渣滓处世圆

132、不作營求 自无得失

133、勿无事而忧 勿对景不乐

134、出世者入世 入世者出世

135、诗禅酒画皆有意 真意只存吾心底

136、愁去观棋酌酒 乐来种竹浇花

137、了心看清本来面 出世堪破无常理

138、天地万物适者存 适才养性可得真

139、熏德用好香 消忧用好酒

140、破除烦恼木鱼声 见澈性灵优钵影

141、太闲生恶业 太清類俗情

142、灵丹一粒 点化俗情

143、妖冶成骷髅 功名是梦蝶

144、独坐禅房 心静神清

145、才人多放正敛之 正人多板趣通之

146、闻人善则疑 闻人恶则信

147、能脫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

148、尽心利济 天地皆容

149、读史莫怕有错词 闲居要能忍俗汉

150、明窗净几一息顷 名山胜景一登时

151、闲得一刻好快活 心中無事能行乐

152、兴来醉倒落花前 机息忘怀磐石上

153、烦恼种种 蝎蹈空花

154、休便休去 了时无了

155、意亦甚适 梦亦同趣

156、业净成慧眼 无物到茅庵

157、一粒沙中有世界 一朵花中有天堂

158、山泽未必有异士 异士未必在山泽

159、可爱之人可怜 可恶之人可惜

160、澄辨不急 归劝勿逼

161、比上不足时 比下可有餘

162、求俭求贤 安贫乐道

163、唤醒梦中之梦 窥见身外之身

164、打透生死关 参破名利场

165、一笔写出 便是作手

166、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167、经书是方法 佛性为本身

168、勿闻谤而怒 勿见誉而喜

169、人胜我无害 我胜人非福

170、闭门是深山 读书为净土

171、自心一尘不染 才见圣人胸襟

172、成名穷苦日 败事得誌时

173、让利又逃名 才是真君子

174、求福速祸至 安祸速福至

175、看书不可拘旧 学理不要盲从

176、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

177、假戏假作 真戏真作

178、一言濟人 功德无量

179、闲要有余日 读书无余时

180、简傲谄谀不谓谦 苟薄不可谓明大

181、运笔之先 胸有成竹

182、云霞青松作我伴 一壶浊酒清淡心

183、耳目宽時天地窄 争务短时日月长

184、闲居家中 神游外物

185、徒号书厨 终非名饮

186、美酒一饮题花落 清爽快意在天堂

187、妙于天成 坏于人造

188、清闲无事 坐卧隨心

189、舞蝶游蜂 落花飞絮

190、鸟栖高枝弹射难加 士隐岩穴祸焉至

191、混迹尘中 高视物外

192、五夜鸡鸣 一觉睡醒

193、扇风不如清风 井水不及甘雨

194、月榭凭栏凌缥缈 云房启户看氤氲

195、莫惟学文而离道 勿以取艺而弃德

196、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技末之学无益身心

197、士知学恐无恒 君子贫而有志

198、用功于内者心秀 饰美于外者心空

199、盛衰之机贵人谋 性命之理求实用

200、资性不足限人 境遇不足困人

201、敦厚之人可托大事 谨慎之人能成大功

202、已荿之祸难以救 难宥之罪不能保

203、处世以忠厚 传家得勤俭

204、即物穷理 反省己心

205、善良淳谨人人喜 浮燥凶恶人人厌

206、处事宜宽平 持身贵严厉

207、忝地且厚人 人不当自薄

208、知万物有道 悟求己之理

209、遗德莫遗田 勤奋定有济

210、揆诸理而信言 问诸心始行事

211、兄弟相师友 闺门若朝廷

212、友以成德 学以愈愚

213、犯罪难逃罪 得财仍破财

214、浪子回头金不换 贵人失足损于德

215、饮食有节 男女有别

216、耐贫贱易 耐富贵难

217、澹如秋水贫中味 和若春風静后功

218、兵应者胜 兵贪者败

219、险奇一时 常者永世

220、忧先于事故能无忧 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221、尧生丹朱鲧生舜 人贵自立贵自强

222、静者心不妄動 敬者心常惺惺

223、祸者福所依 福者祸所伏

224、勤苦之人绝无痨疾 显达之士多出寒门

225、利己即害己 下人能上人

226、大孝单称虞舜 英才独颂周公

227、鈈能缩头休缩头 得放手时须放手

228、居易俟命 木讷近仁

229、立大功者忽小利 谋公事者去私心

230正己为率人之本 守成念创业之艰

231人生不过百 懿行千古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无所动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