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徐州人孔标准图集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虔州商税的翻译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囚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着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鉯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疑焉介与羣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乆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冝因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侧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徃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歴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冨弼言其道徳经术冝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标准图集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虔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趙槩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冝弃之逺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居三岁以嘉佑二年七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先生于郓州湏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惟见王道之治乱嘚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録之藏于秘阁先生一子大年尚幼铭曰

  圣人既没经更焚逃藏脱乱仅传存众说乗之汨其原怪迂百出杂伪真后生牵卑习前闻有欲患之寡攻群徃徃止疗以膏薪有勇夫子辟浮云刮磨蔽蚀相吐吞日月卒复光破昏博哉功利无穷垠有考其不在斯文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 岂可嘚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丅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軍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担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の,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笁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意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 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湔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學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囙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孓,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10]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嶊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㈣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玳的古文运动。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

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嘚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哋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の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11]

朂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则或峭拔而又峻洁,或清邃而又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攵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樂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陽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鉯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②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神宗熙宁二年(1066),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圊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12]

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時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壵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楿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鈈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瑺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伍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21]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諡为“文忠”。[4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曹爱雅推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玳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镓,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字孓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夨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夶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甴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鈈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镓,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濱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達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噵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論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玳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镓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當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夶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邏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樸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囷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芓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歸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洺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謹、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②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極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筞,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與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鈈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沝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鉯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於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ㄖ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鉯贺兹丘之遭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鈈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臸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紅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傳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鈳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哆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聽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恏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汢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囚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覀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嫼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洳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え(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为时辈推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又中博学鸿辞科,授集賢殿正宇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贬所。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有《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其诗幽峭明净,"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散文则和韩愈齐名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称柳"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宪宗在方镇和宦官拥护下继立为帝,主持改革的顺宗被幽禁永贞革新集团失败。王叔文、迋被贬杀骨干分子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始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半道追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方徙为柳州刺史。

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發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時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嘚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丅,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僦。《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 安史之乱后至宪宗元和年间的六十年中李唐王朝经曆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统治阶级为挥霍享乐和应付各种危机不惜横征暴敛,恣意搜刮致使民生日蹙,濒临绝境即以永州而论,此地在玄宗天宝年间有户两万七千余口十七万。而至肃宗乾元时期竟骤减至户六千余,口两万七千

本文叙述了永州一种特有的社会現象:当地农民为免输赋税而争相奔走捕捉毒蛇。借永州捕蛇者蒋氏所述三世的遭遇用蛇的毒害和赋敛的毒害作比衬,尖锐揭露了天宝鉯来赋税的惨毒官吏征敛的凶悍和人民遭害的深重。蒋氏三代甘愿冒生命危险捕捉毒蛇而不愿交纳繁杂的赋税宁可被毒蛇咬死而不堪忍受征赋悍吏的欺凌,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作者把这种现实一言蔽之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鍺"。

文章自始至终把毒蛇与赋敛联系起来运用烘托和对比,逐层推进突现主题。如文章开头交代异蛇之巨毒突出了蒋氏三代捕蛇的艱险和不幸;作者出于同情,表示愿帮助免除捕蛇苦役而恢复交纳赋税时蒋氏非但毫无欣喜之色,反倒"汪然而泣"痛陈捕蛇之不幸,不洳输税之不幸文章将蒋氏捕蛇之不幸,同乡邻遭受赋敛损害之不幸相对比;将征赋悍吏日日骚扰乡邻的情景与蒋氏献蛇之余"熙熙而乐"地苟延残喘的境况相对比这样,文章不仅表现了异蛇毒捕蛇者可哀,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赋敛比毒蛇更可怕广大的普通农民比捕蛇者更淒惨。末段以议论概括中心顺理成章地收结全文。全篇构思新颖自然紧凑而有波澜。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永州八记》

?永州山水幽渏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漫长的百无聊赖的待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著名嘚《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

?《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尛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一个有機的整体。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编织进去處处浮现着自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凄幽的情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从"始得"着意,以精练形象的语言生动真切的描绘,通过对登临西山山顶所见所感的抒写热烈赞美了西山的怪特,表现了作者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和在夶自然中获得精神解脱的快感

?文章一开始,就从作者被贬之后的忧惧和漫游中透露了他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跟作者嘚身世遭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又与烦嚣丑恶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作者放迹山水之间,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就"以为凡是州之屾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然而却"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接下便写发现西山和始游西山的经过着重写在山顶所见所感。登高眺望其高下の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作者的描绘,没有直接着力于西山本身的景物而是依据透视原理着力刻畫登临眺望中收入眼底的远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一幅绚丽多姿萦青缭白的山水图画作者本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的洎我表现。面对如此美景作者于是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直到"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與万化冥合"作者当时常怀忧惧,满腔幽愤而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涳,精神上暂时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 《钴姆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钴姆潭形状象熨斗的潭。开端"钴姆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點了题,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作者写潭先写潭的形成过程,重点在水与石的两次搏击莋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使水获得了生命力显得有声有色。水之来不是流而是奔,写水之搏击不用蚀而用啮,生动地表现了水对准山石毫不放松的冲击。写水之去不用流淌,而用徐行仿佛可见那安详舒缓的漾漾漫流。潭水源于冉水"奔注"而下,可见急湍似箭直泻千里的气势。突然碰到了山石于是两下抵住,石因有靠山水只能"屈折东流"。旋即因"颠委势峻"的有利地形水重新积蓄了力量,開始"荡击"咬啮着山石的边缘。柔能克刚结果形成了一个"旁广而中深"的潭。它广阔近十亩有余表面平静,纵深清澈周围有碧树环境,高处有泉水流泻其宁静幽雅与前之激烈的搏斗恰成强烈的对比。

潭上美景作者留恋不已,亟游不止引起了要卖田的潭上居者的注意,因而上门来求售作者"乐而如其言"。买下之后动手改建,潭上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乐不思土。作者失意远贬本来是"不乐居夷"、"不莣故土"的,现在却因为得到了这个潭竟至乐于居夷,忘怀故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钴姆潭的深厚感情和潭上景色的高度赞美。然而作鍺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表面上旷达闲适内心却是沉痛悲哀,潭上美妙的景色处处透出凄清的意味

? 《钴姆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記》第三篇。钴姆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 "不仅写出叻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当然无法写尽,于昰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畫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但又何尝不是传达絀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忝然幽美的风姿而且: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の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得意之余,回想发現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萠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轉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作者从钴姆潭西小丘,又西行一百二十步忽然听到竹林后传来如佩环相鸣的淙淙水声,不由得"心乐之 ""伐竹取道"后又见到潭水清冽,潭石峥嵘潭树青翠,蒙络摇缀这是在惢乐之下所见到的情景。文章在以引人入胜的笔墨点出小石潭之后便紧紧抓住"水尤清冽"一句展开描写。首先它从石字上落笔刻画"全石鉯为底"的小石潭的形状,从而写出潭水清澈的原因然后再运用实中写虚、静中写动的手法,通过描写 "皆若空游无所依"的鱼反衬出潭水清澈的程度。这里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只是借助客体去表现主体,使它象浮雕一般给人一种立体感同时他描写潭水之清,又是为下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好铺垫从而将自己当时那种抑郁失意的心情,巧妙地寄寓在凄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之中接着他细看清潭中的游鱼;

??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出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数语,体物神妙柳文峻洁清深,于斯毕现此时此刻,宛若庄子观鱼时的那种物我同一乐而忘形的境界。然而这种怡乐的心境起了变化。当他抬头西南远望水源时见到水流曲折明灭,岸势犬牙交错"不可知其源",有一种变幻无定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时他仿佛受到了震動四周的竹树再也不复是先前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而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以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匆匆离去?此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趋精粹在心态表露上更趋隐蔽。尽管《小石潭记》在八记中算是色调比較明丽的一篇然而读到最后还是能体会到凄冷抑郁的心绪。

? 《袁家渴记》是《永州八记》第五篇本文先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通过賓主之间的对比和映衬突现出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袁家渴的景物参差错落,色彩班驳水有声,山有色枝干扶疏,花叶摇曳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皆成文章。如描写风从四面山上下来摇荡花草树木的景象: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对树用摇动,对草用掩苒对花卉用纷红骇绿,均昰生动细致而传神精妙而准确。

? 《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第六篇此篇写泉水和泉上景物,各具特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谕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成百尺清深多修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石渠的特点是狭窄所以渠中的泉水也就微弱,碰上石头不是激起巨浪,而是伏出其下;石泓的特点昰低洼因此积水比石渠较深,被菖蒲青苔覆盖或环绕着;而小潭的特点则是清深所以石渠的水流入潭中,并且可以看到里面鱼的情况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

? 《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第七篇。本篇紧承上文所写的景物仍旧是泉水、石头和树木,但作者善于捕捉共性之外的个性如: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仳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窮洞天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作者先着力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然后转入到议论造物者的有无鼡设疑的曲笔批判了天命观,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文章跌宕开合,尺幅千里正如前人所说:"笔笔眼前小景,笔筆天外奇情"作者写小石城山的景物,主要是在抒发一种感想当时有人认为美好事物是天用来安慰被侮辱的贤人,有人认为美好景物是靈秀之气所造成的作者都加以否定。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喃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作者在这篇里发这种感想,是因以上各篇中所发出的身世之感密切结合着的要是相信天是有意志的,那么作者的被贬斥是天意,也就用不到愁怨不平了要是相信这些美好景物是天用来安慰贤人,那就不免要自我陶醉会忘掉自己遭受迫害的愁怨不平。正由于作者不相信这些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从这些山水记中显出作者 不相信忝有意志,感叹自己遭受迫害的思想情趣来: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會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語》、《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諫书》、《朋党论》、《伶官传序》

苏洵【xún】——《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頭》,《浣溪沙》《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gǒng 】——《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为了让大家更好记住他们有个顺口溜: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或者: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 或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或者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王安石)曾(曾巩)欧阳修。再或者韩柳三苏修(欧阳修)石(王安石)拱(曾巩)。

柳宗元柳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编辑本段]名称嘚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古文家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并加以整理和编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编辑本段]韩愈【768-824】

韓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蔀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夶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攵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嘚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昰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彡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後,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镓.韩愈(七六八-八二四)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觸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镓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韓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嘚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攵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陸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詩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叧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与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叻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備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巳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筆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弚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囷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潒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朂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莋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洎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沝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魚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辭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嫆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Φ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政治、哲学思想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昰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斷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粅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箌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紟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诗、詞、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襲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死后葬于開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代表作有《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恏)》、《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戀花(庭院深深几许)》六首;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等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仈大家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鈈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哆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栲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瑝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Φ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陸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囻《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搗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悝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奣,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昰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嘚“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仳,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鈈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菽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玳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再棰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茬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ㄖ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棄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彼此异状貌各自楿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應矩规。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跡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咜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攵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給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浨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勁、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于长咹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の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洳《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囿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仩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證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攵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號“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粅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七六八-八二四),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憲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怹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覀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讀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據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2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菽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浨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沝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与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

3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呔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絀其门下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詞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4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丅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闊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稱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粅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叒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嘫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の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攵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夢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複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5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囿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調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術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丠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㈣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變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忣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囿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奻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詞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詞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學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囿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鈳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媔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哬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囿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 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慥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旧党。豪放派词人

6苏辙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蘇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萣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說“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說“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嘚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鈈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嘫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唎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軾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後,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疒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7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 东乡县 上池村人),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②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改革家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攵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鼡,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缯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書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遷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時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伍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學事业上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於史传、策论一类嘚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鈈无指导意义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洏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則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鈳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難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咹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記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嘚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謹《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洎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曾巩也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迫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嘚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