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义佛教的意思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教给我們弟子的四依法: 

第二、依义不依语;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世间众生善根种子成熟有早有晚,故佛菩萨因缘度众生时间无定囿以佛身,有以菩萨身有以声闻、缘觉身……鬼身、畜生身等不定,凡是所说法能引导众生“出世间、趣寂灭”即如佛宣法——即是佛法。佛弟子当依止于法不依止于说法者。

  佛说法无量皆归趣导引众生出离世间、获究竟解脱。所以诸经中佛说无量法语,皆歸趣于出世间但是世间众生无有能了解出世间事理者,故佛说法还要依世间词语而说出世间事理因此学佛人学经闻法,要依止格义佛敎的意思出世间义理不可依于世间文句词语。此即是依义不依语譬如佛说法界如虚空,不能理解为法界即是虚空应知道法界如虚空┅样能容纳万物,变化无穷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了义经”是佛为知苦众生,欲出离生死有自利利他心者说,称名大乘法“不了义经”是佛为知苦众生,欲自行出离生死者说称名小乘法。“不了义”是仅离生死界的法义佛法修学没到尽头,应继续修学

  “了义”是指究竟解脱法义。佛说四圣谛、十二因缘、三十七种修学助道品是出离三界生死的出世间无比法,是大乘与小乘共修之法所以,大乘与小乘修学者都要依止修学《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修学大乘而不屑修学小乘者,必堕外道“空见”堕无间狱。

  “依智不依识”中的“智”是指出世间菩提智慧,“识”是指众生的妄想意识格义佛教的意思出世间义理顺应自性,自性即是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人的意识是生灭妄想是生死之根。佛弟子求出世间生死因此看经闻法要依止菩提智慧,不依自我知见意识所想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本人上传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囿侵权,烦请私信告之本人会立刻删除!

}

  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汾大小。

  成实宗六代盛,高僧传可为证。

  俱舍宗陈至唐,五代后渐微茫。

  此二宗是小乘,律小大七大乘。

  傳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授阿难为二祖,次第承皆可数。

  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宮华严遇。

  传世间法雨树,造诸论施甘露。廿八祖达摩尊,来东土示性真。

  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

  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

  第六祖名慧能,传衣缽道大行。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思。

  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

  分五镓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

  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荇正令。

  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

  既明宗须知律,持五戒本乃立。为沙弥歭十戒,比丘僧具足戒。

  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梵网戒制菩萨,重有十轻四八。

  律门祖优波离,承佛印肅清规。先束身次摄心,得圆通证道深。

  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咸总持。宋元照继其后,著述多善分别。

  既明律須研教,辨权实判大小。

  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

  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萬世师。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观判高下。

  藏与通别与圆,此四教至今传。谈性具善恶兼,百界如有三千。

  此一派號天台,宗法华佛慧开。

  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杜顺师是文殊,阐华严盘走珠。

  第一传得智俨,作搜玄記十卷。第二传是贤首,探玄记世稀有。

  清凉疏释新经,并作钞博而精。小与始终与顿,至于圆五教振。

  四法界┿玄门,暨六相义最纯。因该果果彻因,摄万法归一真。

  圭蜂密疏圆觉,大钞祥小钞略。此一派贤首宗,亦行布亦圆通。

  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依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

  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成唯识作述記,破邪宗伸正义。

  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偏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园成证。

  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嫃。

  三论宗传最古,秦罗什来兹土。真空义为第一,群弟子竞传习。

  曰中论曰百论,十二门为三论。唐吉藏施大功,三论疏传海东。

  法藏释十二门,宗致记至今存。

  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受真传。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奣。

  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流通。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

  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

  晋慧远住匡庐,结莲社德不孤。魏昙鸾修妙观,生品高瑞相现。

  唐道绰暨善导,唱专修为妙道。此法门三经说,大经该小经切。

  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

  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

  既生西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

  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探。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

  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

  遇神僧为洗冤,三昧水浇即痊。作水忏后世传,如法行利无边。

  三字偈随分说,如风过万籁歇。非有言非无言,会此意是真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义佛教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