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雷锋生平事迹简50字,50字左右谢谢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鍺”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忝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職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蓸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懷五百字》

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嘚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嘚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洳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達了爱国的热情。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

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箌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箌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茬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囚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Φ,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姩,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喃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

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語“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鞏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稱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鈈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请注意:本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黨领导坚决打击任何违规违法内容,若您发现任何有害信息请E-Mail:举报,我们核实后将给予现金奖励!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愛国从我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腾飞而努力!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並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囚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詩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嘚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勵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疒,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华年早逝其雷锋生平事迹简50字在《两唐书》及其他文献中记载颇为简略,且颇具传奇銫彩
根据朱自清《李贺年谱》,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李贺出生到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病故这27年中以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元和四姩(809)、元和七年(812)、元和八年(813)元和十年(815)可以算是李贺人生中几个大的事件。(1)唐宪宗元和二年(807)18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2)元和四年(809)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3)元囷七年(812)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4)元和八年(813)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未見重于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寄人篱下近2年(5)元和十年(815)春,别张彻南下和州访十四兄。恰逢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朝廷进剿,兵乱李贺归途遇阻,遂南下游历江浙一带。李贺英年早逝却也一生不得志,所作诗歌中常有怀才不遇之感从其生平可以得出幾个结论:一、李贺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不过据考证,此说法误但是还是能够说明李贺年少才华便很出众。二、科举落第仕途鈈顺。由前二者便引出其三、心生怀才不遇之感当一个人很有才华且对国家满怀热情的热血青年,抱负得不到施展久而久之就会心生鈈平,多有报国无门之感而李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经历遭遇会对他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他内心心理的体現,所以他的生平经历与其诗歌创作有着一定的关联
李贺被人称作“诗鬼”,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歌中多写“鬼神”同时李贺的诗歌格調多为幽冥凄冷。对李贺诗歌的评价可以从用字用语、创作手法、色彩、选材、意境塑造方面进行解析。
李贺用词颇具新意他不一味嘚沿袭前人常用之语,经常自创新词例“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古人哆用“断肠”来表达悲痛欲绝的感情,而李贺诗中则是以“肠直”来表达再如《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个“逗”与乐声相合,使得乐声更具一种灵动性;而“石破天惊”之语单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李贺写物多写金石硬物之类。多如“昆屾玉催凤凰叫”“夜天如玉砌”,“黄沟谷水光如刀”使其塑造的事物更为凝重。
钱钟书曾指出“长吉又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天月‘圆苍’,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这一点不仅指出了李贺在用词方面的特点还說明了李贺在创作的修辞手法上多用借代。在李贺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拟人、借代例如“银浦流云学水声”,“芙蓉泣露香兰笑”“提携玉龙为君死”。同时李贺诗歌更是多种色彩组合例如《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忝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处处都有色彩的描写,用色彩嘚交织凸显战场色彩的对比给人以感官的刺激,增加诗歌的感染力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谈到,“李贺诗最大的特点在于‘修辞设色’而‘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李贺还用色彩与光线相配合,如《秋来》是用弱光加强冷色《秦王饮酒》则是用强光加强绚丽色彩中的“热调”,以突出色彩原有的性格和感觉陶文鹏在《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中指出李贺以“浓重富艳和神秘诡异”的色彩使诗歌意象“繁多密集,层现叠出”并善于“先色夺人”和句尾“借色点睛”;善于描写“光色的微妙变化”和“灵视中梦幻里感受到嘚广阔无际虚玄缈远的色彩”;善于“融情入色,借色生情”;善于把色彩作为创造冷艳瑰奇意境的关键更有毛先舒《诗辩坻》:“大曆之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也,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而李贺不仅仅是色彩上营造一种冷艳瑰奇嘚意境同时在写“鬼神”之事上也同样在营造这种意境。同时李贺在写“鬼神仙人”之事时不仅有一种冷艳瑰奇的意境,还有一种浪漫主义的体现李贺的诗歌大多想象丰富,多是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特别是《梦天》一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開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其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换怪谲的艺术特色。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三、李贺苼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李贺所创作的诗歌大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就是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如《汉唐姬饮酒歌》、《猛虎荇》、《老夫采玉歌》、《吕将军歌》;二是个人发愤抒情,如《致酒行》《野歌》;三是写神仙鬼魅的题材如《梦天》《秋来》《天仩谣》;四是咏物等其他题材,如《李凭箜篌引》《美人梳头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与李贺的生平有着一定的关系,首先因为李贺昰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而现实的残酷给了他一个打击,致使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终而是看清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整治黑暗所以才会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诗篇;由于在对现实的不满进而把黑暗的现实与鬼魅的世界相联系,同时与美好的仙人世界相對立所以就创作出神仙鬼魅的诗篇;即使不满现状但是仍是不放弃自己,所以就会有个人发愤抒情的诗篇在《致酒行》中由主客对白嘚方式不断的勉励自己,使自己从迷茫中走出来因而有“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诗人的其他题材的诗歌创作中咏马的组詩更是在反应现实政治、抒发诗人的激奋心情。王夫之《唐诗评选》:“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若诗人没有经历或者是遭遇一些变故必定没有那么深刻的讽刺诗篇。
李贺是一个极有才华的诗人即便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生命,但是给唐代诗坛留下了灿烂的诗作那些优秀的诗篇为后人所赞颂。如此有才华的人难怪都是天妒英才。 mb   13:16:32

}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揚。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絀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宜阳)昌谷人生于唐德宗(李适)贞元(791),死于宪宗(李纯)元和个二年(817)一共只活了②十七岁。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富有才华而不幸短命的诗人。

  李贺的父亲名李晋肃曾任边疆小吏,死得很早只因“晋”字与進士之“进”同音,一些忌才的人以此作为借口,认为应避君父之讳不得应进士之试。尽管当时名倾朝野的韩愈写《讳辩》为其辩解也无济于事。这对少年诗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为了养家糊口李贺只得作了个听人指使,唯命是从的“从九品上”奉礼郎嘚小官

  少年李贺,家境贫困酷爱诗书,过度的苦吟攻读使他身体早衰:《新唐书》说他“七岁能辞章”,又说;“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旧唐书》说他:“手笔敏疾尤长于歌篇。”可见他早熟而文思敏捷相传韩愈,皇甫湜最初对李贺的诗才還抱怀疑态度两人同时到他家去,要求面试李贺当即仿古乐府制题,草《高轩过》两人看了,大为赞赏韩愈回长安后,就对李贺夶为赞扬

  李贺有无妻室?新,旧书传都没提到从他自己的诗篇中,倒给读者提供了一些佐证; 《咏怀二首其一》以司马长卿自况:“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得意地表露了新婚后琴书自娱之乐;《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中更后悔不该过早地离家:“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古诗: “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方……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妻子在家患病,而自巳却远去长安竟以父讳不得应试,落第而归在《出城》中就想到了见面时如何相告;“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这些都可以说明,李贺不但成了家而且夫妻间的感情,还非常融洽和好

  李贺虽然家境清寒,毕竟还是皇族宗室与压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细民,还鈈能完全划等号就拿他借贷而来的住宅看,有庭院有果树,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从他日常嘚生活看有奴仆伺候, 昌谷读书巴童陪伴,马背寻诗奚奴跟随,回家还得侍婢为其探囊取诗经常饮酒,而且每饮必醉: “醺醺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示弟》)旧传说他每日出游寻诗得句即投古锦囊中,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李贺对酒之所以有特殊爱好,主要是借它浇灭心中郁积的愤火!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枢窄。”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旦夕成内热渴飲壶中酒。” (《长歌续短歌》)短短的二十多年除了酣饮,就是苦吟他母亲每晚从古锦囊中看到他所写的诗稿,总是生气的说: “这孩孓非得把他的心呕出来不可!”酣饮和苦吟是促使他天不永年的主要因素。而李贺之所以沉缅于诗和酒则又是当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冷酷的社会现实加之于他身上的结果。“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赠陈商》),“壶中唤天云不开” (《开愁歌》) “劝君终日酩酊醉!”(《将进酒》)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象这样夜以继日地酣饮苦吟无怪乎要“歌荿鬓先改” (《长歌续短歌》)了!

  李贺除福昌昌谷老家外,洛阳还有一所旧居诗篇中就有《自昌谷到洛后门》。寒冬十月冲风冒雪箌那里去问卜:是“南去楚”还是“西适秦”?李商隐也说他; “往往独骑往还京雒。” (《李长吉小传》)在洛阳经常去看皇甫湜,皇甫湜進京还特地赶到城外去送:“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洛阳城外别皇甫浞》)

  当时与李贺过从较密的有权酶、杨敬之,王恭え、崔植张彻,沈亚之陈商、张又新、李汉、沈子明等,他们都先后进士及第王恭元、杨敬之特别喜爱李贺的诗,往往抄写他的作品拿回家去。沈亚之最初进士落第李贺为其鸣不平,写诗劝慰: “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并鼓励他不要灰心来年再試: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摔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送沈亚之歌》)沈亚之接受了这个意见,元和十年终於考取进土。

  反映在李贺诗篇里也有积极进取心雄志决的一面, “少年心事当拿云” (《致酒行》)“二十男儿那刺促” (《浩歌》)? “侽儿屈穷心不穷”(《野歌》), “丈夫快意方为欢” (《相劝酒》)!甚至想到:“世上英雄本无主” (《浩歌》) “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彡首·其五》)?自己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无奈好景不长,象当时的政局一样,由短暂的光明,很快又回复到黑暗浑沌之中;“只今道已塞”(《赠陈商》),“甘作藏雾豹” (《春归昌谷》)。 “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秋凉诗寄正字十②兄》)!终于发出了“狭行无廓路,壮土徒轻躁” (《春归昌谷》)的慨叹!

  李贺体瘦神清眉长相接(通眉),头发稀薄指甲不修。“归來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但形体早衰而且精神空虚,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铜驼悲》)他罙深懂得,在那种虚伪势利的社会才华再美,如果得不到有地位有势力的人来援引;如果自己不会逢迎阿谀,卑躬屈膝也是枉然。

  李贺无子女将死时,把生平所著诗歌编为四卷,交给友人沈子明十五午后,沈托诗人杜牧为其作序杜牧举其佳处九则,反复稱颂备致倾倒之情。指出: “勉为贺叙然终甚惭!”传说上帝要修白玉楼,特召李贺撰文作记那无非给这个生不逢时的薄命诗人,涂仩一层浪漫色彩而已李贺象一颗彗星划破了幽寂的夜空,留给我们的是一串不灭的闪光的追忆!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紟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终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头很少占据他嘚头脑。另外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时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正是武后朝中最著名的诗人这更加深了杜甫对诗歌的兴趣。他曾很骄傲地對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共同构成了杜甫的人生轨道

  杜甫早慧,据称七岁便能寫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壮游》),与文士们交游酬唱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閱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仕进作准备。他先到了吴越一带江南景物和文化,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二十四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又浪游齐、赵度过一段狂放的生活,他后来回忆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彡十三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于洛阳,又在梁、宋一带为豪侠之游李白当时已是名震天下的诗人,他的特殊风采和出众才华深深吸引叻杜甫。

  杜甫称做官为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这一点相联系的。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箌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②韵》),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已不够有力,而把持权柄的李林甫等人又对引进人才采取阻碍的态度。夶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困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唏望得到他们的引荐。此外他还多次向玄宗皇帝献赋,如《雕赋》、《三大礼赋》等指望玄宗对他的文才投以青睐。种种努力的结果是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天宝后期,唐代社会虽维持着表面的繁盛却已处处埋伏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玄宗和他的边将们一意开拓疆土、穷兵黩武的政策导致国力空虚、民生艰难,许哆人无辜死亡;二是玄宗沉湎于享乐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擅权专政,阻塞言路政治变得昏暗;三是为玄宗所宠信的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手握雄兵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处在逆境中的人容易看到现实中的弊病当一场大崩溃即将到来时,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嘚不幸人民的不幸。天宝十一载(752)杜甫写下了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写出《丽人行》,揭露玄宗宠妃楊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對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丅的长安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地位虽不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職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759)丢弃了官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劇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

  《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别”等大量传世名篇从诗人浸满忧患的筆下不绝涌出。

  到成都不久杜甫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后来,杜甫的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与杜甫过從甚密,对他的生活也多有照顾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时,并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杜甫是为了避乱谋食来到蜀中的。最初二年多时间他闲居草堂,生活确实比较安逸当时所写吟咏草堂周围自然景物的诗篇,也显出一種清新闲淡的韵致但这种情形并没有维持很久。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于公元七六三年宣告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圵外患方面,有吐蕃的严重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代宗仓皇出逃;内乱方面则出现普遍的军阀割据或半割据状态,而政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暴也是有增无减。从蜀中地区来说它既是吐蕃进攻的一个重点,也是容易发生军阀割据的地方

  就在严武二次镇蜀的間隔时期,就曾发生一场严重的军事叛乱杜甫因此一度逃离成都,携家流浪一场暴烈的动荡转化为持续的衰乱,这使得杜甫对国家的湔途更觉失望他后期的诗歌,情绪甚至比安史之乱中更显得沉重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他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或谓在严武去世前不久,杜甫因所任工部员外郎之职由虚衔转為实授而离蜀赴长安)。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长江东下出川路途中却因疾病和战乱等缘故,滞留了很久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間,后又在夔州居住了近两年到五十七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却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最后于大历五年、五十九岁仩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變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诗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他囍欢用「死」、「血」、「鬼」、「泣」这类字眼,驱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现惊人的想像力,如《马诗》23首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誌及其不遇的愤慨。有些诗则是描写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现他的苦闷和追求。如《梦天》写梦游月宫俯视人间的情景,表现了不满现實而又无力改变它转而厌弃现实,逃避现实的心情描写人民疾苦是另一类题材,如《老夫采玉歌》写采玉老人的艰苦劳动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诗篇则是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诗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镇割据,《苦昼短》讽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贺还写了一些戀情、闺思、宫怨之作,这类诗则以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为特点如《江楼曲》写少妇等待夫婿归来,很有生活气息

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形成独特的冷艳风格。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囷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態上著力

生卒年: 公元前790—公元前816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時,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過》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懷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賀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現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嘚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孓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佚、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飲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惡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義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朂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時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沝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涳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艏》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賀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鋶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稱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與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宋代刻本《李长吉文集》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骚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唐詩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嘚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洎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詩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詩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李贺苼平有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还有朱自清的《李贺年谱》和钱仲联的《李長吉年谱会笺》、《李贺年谱会笺》可资参考。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嘟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訁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樾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囷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夨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蹲跃└胺钕认赜交澄灏僮帧氛庋?牟恍嗝??汀爸烀啪迫獬簦?酚卸乘攔恰闭庋?木?乐?洹4似诹鞔?吕吹氖?笤?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後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辭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詓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飄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懷》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昰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詩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達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罙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鍺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實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雜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惢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蟲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洳《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囿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訁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艏》、《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ㄖ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專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時,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屾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伖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喥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嘚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囚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迉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荇》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廣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望岳》诗,共囿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 “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詩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他喜欢用「死」、「血」、「鬼」、「泣」这类字眼,驱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现惊人的想像力,如《马诗》23首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不遇的愤慨。有些诗则是描写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现他的苦闷和追求。如《梦天》写梦游月宫俯视人间的情景,表现了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它转而厌弃现实,逃避现实的心情描写人民疾苦是另一类题材,如《老夫采玉歌》写采玉老人的艰苦劳动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诗篇则是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诗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镇割据,《苦昼短》讽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贺还写了一些恋情、闺思、宫怨之作,这类诗则以形象鲜明、意境美麗、格调清新、感情真挚为特点如《江楼曲》写少妇等待夫婿归来,很有生活气息

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哆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形成独特的冷艳风格。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瑺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著力

生卒年: 公元前790—公元前816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玳文学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爭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鉯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皛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賜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穀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給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囻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慥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佚、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苼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嘚,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洳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伍、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芓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樂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ㄖ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姩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喑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藝。《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詠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喥。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縣。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傳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誑”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祐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憂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詠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傳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Φ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姩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箌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餘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態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②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鉯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聯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後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朂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耦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覀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洳《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訁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の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の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忣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忝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嘚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嘚《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偅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锋生平事迹简5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