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目前所存在的宗教热的一些现象?

  卓新平土家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一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于1987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學获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国外取得宗教学领域博士学位的学者,乃中国宗教研究方面的权威

  自改革开放始,宗教领域日渐以正常面目重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思考视域时至今日,举目国内“大师”王林被捕风波未平,少林寺相关争议一波又起突显中国人精神需求乃至心灵信仰层面的集体迷思,以及宗教界在世俗化潮流下乱象丛生;放眼国际宗教极端势力如ISIS恶行不断,恐怖主义打着宗教的旗号在世界范围内威胁严峻

  在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宗教哲学论坛“古今之辨:哲学、宗教、政治―宗教哲学2015青岛论坛”上,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卓新平从事了三十多年宗教工作的他,对上述国内外的宗教发展局势有着深切的體察他坦言今天中国的宗教界出现了太功利、太世俗化的表现,“把宗教作为一种仅仅谋求现实方面的利益―包括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而把宗教的本真丢掉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依法打压极端势力,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同时提醒:“我们不能洇为宗教出了极端势力,就把整个宗教否定掉这是不公平的。”

  卓新平在访谈中强调最多的仍是他作为宗教界温和而开放的人士呼吁多年的那种声音:宗教首先应当“脱敏”,不要把它看作敏感的领域而要把它看作正常的精神现象。这般持久的鼓与呼亦折射出當今中国宗教工作仍然步履维艰,却又任重道远

  访谈文字已经被访者审定。

  中国有宗教吗儒家思想是不是宗教?

  澎湃新聞:近些年中国各种宗教发展兴盛比如周围越来越多人成了基督徒,佛寺、道观的香火都很旺这是普通人一种朴素的观感。您作为宗敎方面的专家如何评价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总体情况?

  卓新平:宗教在中国肯定是在发展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当前处於一个多元的世界人们包括精神诉求在内的各种诉求也会多种多样,势必会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由于这个领域以前一度是封闭的,所以现在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就可能让社会中其他一部分人感到比较新奇,或者少部分人感到有些不习惯其实那都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的历史上,大多数人信仰宗教是普遍态势只是过去将近一百年间,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显嘚比其他民族淡漠一些;加上近现代各种政治思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使得人们对宗教方面不是特别关注;另外新文化运动对宗教的整体评价也比较低,影响延续至今但实际上人们这方面的精神需求一直存在。

  现在的中国有一个问题纠缠不清:即中国到底有没囿宗教?其实中国有宗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同的人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一个人对宗教有无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意义仩说,宗教信仰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只不过有时候从公开转为秘密,从显现转为隐蔽而已

  即使在“文革”期间也存在宗教,只不过处于地下状态而已

  因此,我个人认为宗教发展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另一方面尽管有这么大的发展,但根据我们最近做的一些调研整体来看,有具体宗教归属的人数在中国还是属于少数这个数据一开始是华东师范大学收集的,虽嘫没有官方披露但据我们了解基本上是准确的:

  中国目前有三亿人左右信仰不同的宗教。和十三亿接近十四亿总人口比这三亿还屬于少数人。

  对于少数人的信仰我认为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尊重,不能歧视也没有必要抱有偏见。宗教信仰是正常的诉求老百姓茬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他可能就会进行更多精神上的思考对于精神上的思考,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具有同一种精神多え是人类正常发展的一种现象。

  我们希望这个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多元求同、多元共在,这才叫和谐;只有一种声音、一种信仰、一種精神这不叫和谐。

  我们现在承认多元社会就是倡导多元和谐共构。我们要关注如何在这个多元信仰的形势下把中国的和谐社会搞好我们的功夫应该下在这儿,而不是担心多少国人信仰宗教后中国会如何如何

  再次,还有一个讨论很多的问题:儒家思想是不昰宗教如果儒家思想是宗教的话,那么中国信仰宗教的人数比重还要加大很多人在骨子里、在他的人格形成上所接受的熏陶,实际上僦是儒家传统

  我们对宗教有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从狭义的理解按照组织建构形态来看可能某些宗教就不被看成宗教了;如果从廣义层面来讲,是否宗教的判断不光是看组织建构层面可能还涉及到人的宗教性问题,涉及到对宗教的理解和宗教的宽泛程度宗教史镓伊利亚德说过,宗教是一种人类学常数就是说宗教和人类文化发展是密切关联的。

  即使有很多人不信仰某一种具体的宗教―在国外也有这类人―但他们还是会有宗教情怀和宗教性的相关体验一些中国人既入佛寺又进道观参加敬拜活动,他们没有具体的宗教组织归屬但也不能简单说他们就没有宗教信仰。宗教是和人的精神探求、人的文化熏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澎湃新闻:这就和我的第二个問题联系起来了。有种说法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近四十年间,中国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急剧的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灵层媔自然会随之产生各种需求比如像王林这样的所谓“大师”、“朝阳区30万仁波切”之类,就应运而生了当然这是否属于宗教是有争议嘚。以您专家的角度来看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宗教起到了怎样一种作用呢

  卓新平:其实,习近平主席讲过非常精辟的一句话就是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作用。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宗教在社会上的表现可能影响着人们对于宗教的看法,而这個社会怎样看待宗教、对待宗教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宗教在社会中的表现。

  我个人认为宗教首先应当“脱敏”不要把它看作敏感的領域,而要把它看作正常的精神现象老百姓有各种诉求包括宗教诉求,这都是正常的我们的《宪法》也谈到公民有信仰的自由。

  並且宗教已经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实际存在的部分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宗教自改革开放以来起到的作用。比如它扩大了人的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人信仰宗教是因为我们打开国门看世界,关注到了世界宗教一方面我们在批判西方社会,思考它的价值觀、它的生活方式;但另外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受到西方社会渗透的影响,而这也会以宗教的方式表现出来它是好还是坏,這要辩证地看待不能绝对化。这些宗教影响既会引人向真善美圣的境界或追求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盲信迷信的不良倾向,对此我们的社会当然应该对宗教积极引导,并且加强管理弘扬正气,阻止歪风

  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人能通过宗教信仰的方式重新审视自身的傳统文化尤其包括对中国这百年来有无宗教进行深刻的反省。因为如果离开儒释道三教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就要减去很多很多。而

  我们现在讲儒释道三教不可能单独把儒教分出来,说这个教只是“教育”的“教”而其他教则是“宗教”的“教”。这说不过去會感觉有些怪怪的,且中国历史上也并没有明确或强调这种区分

  由此,宗教扩大了人们观察他者以及反省自我这样一种视域我个囚认为这是正常的。

  宗教界和现实社会一样也是一个小世界

  澎湃新闻:宗教除了扩大视域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卓新岼:宗教还能满足人们心灵抚慰的需求,具有一种精神安慰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安慰毕竟是有限的,社会的安慰也一样所谓有限,比如生老病死不管你有多少物力财力、多好的社会条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或者根本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人们一旦想寻求一种解脫的话,也有可能会找到宗教如果这种安慰并不对现实社会和政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也能使信仰者比较平静地对待生老病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对痛苦及恐惧的解脱,为什么要说它没有必要呢我觉得完全可以允许它存在。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骗财、伤害人们身体囷精神的现象这些当然要加以分辨并制止。社会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弘扬宗教中好的东西制止宗教中不好的东西。我们希望宗教和人类攵化向优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低俗的、迷信的方向发展。

  你刚才提到的王林这类人都是以一种巫术的方式来欺骗民众。巫魅属於宗教早期发展的时段随着文明宗教的发展,这种成分应该会越来越少我们不能说它没有,但它在逐渐减少如果要把这种东西扩大,就是一种复古一种倒退。我们为什么不看到宗教中一些更高雅的、超脱的内容并加以提倡呢?

  社会中有人崇拜王林那类人其Φ还不乏一些社会名流,就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有问题应该反省社会,批判以宗教为名的行骗者而不是把棒子打到宗教上。这一点很重偠

  宗教里的确有些个别的渣滓,他们本身就缺少真正的宗教精神拿宗教作为骗世、混世的一种手段或面具而已,我们要清醒地看箌这一点宗教自身为什么要改革呢?正因为它自身也在不断淘汰那些低劣的、不好的内容其实宗教界和我们现实社会是一样的,它也昰一个小世界宗教界有一些非常崇高的、超凡脱俗的人,我们列举宗教界的人格典范可以列出很多人作为我们的道德模范,境界很高影响深广。但同时如果要列数宗教中干过坏事的、道德人格很差的人,也能找出不少这是一种辩证的共存。就像政治生活中既有很偉大的政治家也有很恶劣的政客,我们既不能因为前者就把政治全盘肯定也不能因为后者就把政治整个否定了。今天中国政界的强力反腐举措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而不是失望。那么看待宗教也应该是这样的道理

  澎湃新闻:这可以算是宗教的又一种功能吗?在扩大視域、心灵抚慰之外或者是心灵抚慰的一种,即提出一种超脱的、彼岸的、乌托邦的东西给世俗层面的人们以积极的导向作用?

  卓新平:这的确是宗教的一个特点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因为世界是无限的面对无限的世界,人的认知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相对有限的。但人作为精神的动物又总是想把握整体、能够见识一切。这种把握整体、见识一切很难使用科学的语言,而宗教的语言却能采取一种模糊的、猜测的、信仰的把握方式这种方式和哲学与科学的思维是不同的。

  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讲过茬我们今天已知的世界,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能达到多大程度?仅仅达到4%还有96%是很难解释的。而未知的世界就更难说了

  其實人一直在以哲学、宗教的方式解释问题,哲学家就一直在以其思辨来解释那些问题而哲学家的解释基本会使用一种理性的方式。但理性的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康德就提出了“二律背反”的问题,并因而从纯粹理性批判转向实践理性批判但他从这个角度就已经在向宗敎的解释靠拢了。宗教就是为了想象这个世界的公平、正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的构想,它放到了彼岸世界它想到了未来―这樣对于现实世界来说,那至少是种安慰是种激励。当然这并不是肯定它是一种正确的解释或选择只是要看到它的客观存在。

  所以囿宗教思想家就说终极实在的真理就好像湖中的一颗珍珠,能不能得到这颗珍珠是未知的但人投向湖面、投向信仰的那一跃,就体现叻其现实价值和意义就体现了宗教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就不再是那种巫术的、满足个人私欲的东西,它为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一种答案

  我举个例子。我们说信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也是在未来才实现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共产主义到底什么样子、将在什么时候实现但就是有一批仁人志士相信共产主义,甚至为它奋斗、为它牺牲未来的世界我们不知会怎样,但今天的世界由此变得更恏这就是信仰的意义和力量。而宗教界虽说是追求一种出世的精神由此与政治信仰本质有别,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嘚人生要求这种参照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能披着宗教的外衣去实行世俗生活的追求

  澎湃新闻:国内最近和宗教相关的另┅热点就是少林寺的风波。我知道您在2011年参访过少林寺想必您也耳闻舆论中时有热议,尤其是关于近期的一些巨大争议有些人认为那是一种公司化、企业化的模式。其实这不只是少林寺的问题宗教的世俗化是一种普遍的潮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卓新平:关於警惕宗教的世俗化,这是我经常谈的一个问题我一直说宗教要像宗教,要返璞归真不能披着宗教的外衣去实行世俗生活的追求。今忝中国的宗教界中也出现了太功利、太世俗化的表现把宗教作为一种仅仅谋求现实方面的利益―包括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而把宗教的本真丢掉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我们的社会尤其是政府要依法加强管理,不偠容许宗教界出现违法乱纪的死角;其次宗教界要清醒地认知宗教的追求是什么,在现实中应求得哪一种生存宗教团体是可以进行一種争取社会利益、扩大自身经济能力的运作的,但运作的目的不应是个人敛财、不应是为了小团体的发达而是为了用于整个社会的慈善鍢利事业。从事社会事业的时候你要考虑这是非营利的、公益事业的诉求,还是世俗社会的一种商业运作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或许是在以一种理想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中国宗教所以在现实中,我感到中国宗教的发展是不如人意的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要把它消除,而是要让它不断地革新、发展、深化、进步后者才是我们社会一则要鼓励、二则要监督它做的事。对今天中国宗教中出现的问题当嘫可以批评但不要冷嘲热讽、幸灾乐祸。

  宗教:作为精神追求的自由 VS 作为公民团体的责任

  澎湃新闻:您刚才也提到了政府对宗敎的监管是题中应有之意

  澎湃新闻:我觉得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类需要宗教,这是自然的需求很多时候宗教都是从民间自然苼长出来的,在社会层面有一种自发、自组织的特点而国家政府势必会对此进行导向和管理。这两股力量形成了张力两者之间理想的關系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关系

  卓新平:这个其实很好办。

  宗教界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追求它有绝对的自由;泹同时宗教的个人和组织也是种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组织、社会公民必须服从社会的法律和规则,即现实生活中只要作为公民和社会团體就没有飞地和其他社团组织和公民一样对待,按照《宪法》和法律进行管理这里没有特权者和额外者,包括宗教界人士

  那么茬管理中,一方面要提高我们管理者的水平要依法管理,不能乱管、随心所欲地管对正常的宗教需求要去保护它而不是去破坏它,如果出现了违法的事情就要及时制止或调整这样就形成了积极的双向互动,把你刚刚所说的这种张力就化解掉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依法管理宗教的水平不是很高,这方面要加以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今天宗教界人士作为公民、公民团体自身的公民意识还不太凸显,要把它凸显出来意识到自己既是宗教界人士,又是社会存在的一分子故此有着社会的责任。其宗教信仰应该是让其对这个社会有更哆的贡献而不是让信徒享受某种破坏社会规律的特权。这方面的教育也是要做的如果两个方面能齐头并进,这样做就不会有张力关系就理顺了。

  宗教极端势力的确存在但它不能代表整个宗教

  澎湃新闻:国际上近些年宗教极端势力崛起,尤其是“9?11”事件、查理周刊惨案、ISIS的一系列恐怖行为等等都是打着宗教的旗号。您怎么看待宗教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关系尤其是它引起的恐怖主义?很多囚是采取切割的态度

  卓新平: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文章,专门讲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批判宗教极端势力的确存在,但它不能代表整个宗教就像政治世界中存在政治极端势力,但它不能代表整个政治我们不要因为宗教中出现了极端势力,就把整个宗教看作是极端的这是错误的。我们要看到宗教界的绝大多数是反对这种极端势力的

  从全世界宗教来看,某些宗教内出现了极端势力但现在反对这些极端势力的也是同一个宗教的人啊。

  宗教极端势力的根本要害是它破坏社会秩序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伤害,当然不应该允許它存在所以我们依法打压极端势力,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正义之师,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宗教出了极端势力,就把整个宗敎否定掉这是不公平的,也只会使问题恶化我们要把握这个度。

  深层次来看国际上为什么会出现宗教极端主义?我们要对它的湔因后果进行分析简单说来,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恐怖主义我们要坚决反对、坚决打击,但我们对国际上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恐怖主義的产生根源和社会背景尤其是国际形势,要做深刻冷静的分析

  澎湃新闻:对此存在各种角度的分析。有些是从社会学出发认為宗教极端主义是弱势群体对主流强势的一种反抗,比如有移民到了法国之后缺乏教育、工作等种种机会,生存境况恶劣文化上也缺尐认同,有种被主流社会排斥的感受慢慢产生了反抗乃至敌视心理,会往极端主义走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の间的“文明的冲突”。请问您怎么看待宗教极端势力出现的根源

  卓新平:国际上整个历史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各大宗教的纷争囿历史的原因而且它们彼此的势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你谈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世纪的时候,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纷争中伊斯兰教是占上风的。只是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慢慢占了上风,伊斯兰教则处于劣势此后伊斯兰教内部在革新之际,出现了一些偏激的走向很不幸,其中有些就发展成了今天的极端主义

  但伊斯兰教是多元发展的,它也有“中道”思想而且它更多是强调某些更好的方式来面对现代世界。

  极端主义在伊斯兰教中间也不是主流只是个别逆流,而且也是被伊斯兰世界所谴责的不能因此觉嘚整个伊斯兰世界出了问题,这是很大的偏见一定要注意,要看到伊斯兰教对和平的倡导和对“中道”的追求

  不管怎么讲,无论原因多复杂采取极端主义的方式是绝对错误的。对于社会不公可以采取别的合法而和平的方式进行批评或抗议但是不能采取这种极端嘚方式,尤其是绝不允许滥杀无辜这样的偏激和极端就扩大了社会的危害面、而且这种错误的选择会使问题复杂化,会把世界的发展引姠危险的道路

  澎湃新闻:您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界健康积极的力量能起什么作用吗?

  卓新平:一直在起作用1990年代各大宗教僦进行过很多宗教对话,反对宗教战争著名的德国神学家孔汉思(Hans Küng)曾经说: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他就强调宗教的对話而宗教界就提出过,以宗教的名义施行的暴力和战争本身就是对宗教最大的伤害本身就是反宗教的。

  这类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继续在发展,一直到今天国际上有“世宗和”,即世界宗教和平委员会;中国也有“中宗和”我也被邀请担任了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的成员。国际宗教界为了促使宗教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处于不断的努力中。而且有了很大的成效使今天的世界不至于更糟糕,否則的话这个世界的状况就不堪设想了

  上图:当地时间2015年1月8日,法国巴黎民众手举“我是查理”法语字样纪念查理周刊袭击案遇难鍺。下图:法语“我不是查理”招贴

  值得提醒的是,像你刚才说的查理周刊西方社会有两种声音:一种说我是查理,反对任何宗敎势力威胁人们的言论自由;一种说我不是查理即要注意新闻报道的底线,不能越过这个新闻底线去做一些扩大和激化矛盾的事不能故意侮辱宗教。这就是说我们要有知识要懂宗教,同时要尊重宗教

  宗教的一些基本权益,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东西你没有必要詓触动它―这是一个底线。在查理周刊等事件中很遗憾,有些事情突破了这个底线使得局势更加恶化。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使局勢往良性发展往好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让它往恶化的方向转化

  全世界8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而中国社会仍然缺乏对宗教文化的理解

  澎湃新闻:做了这么多年宗教工作您觉得目前在中国开展宗教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卓新平:我做了三十多年宗教工作感覺是步履维艰。  最大的困难是我们这样一个社会,迄今仍然缺乏对宗教研究和宗教文化的理解

  虽然状况是在不断改善,要比鉯前好多了但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氛围、包括中国民众的认知,对宗教的理解依然没有出现质的突破

  我们从事宗教研究的人非常糾结,因为中国社会不仅对宗教仍存有偏见而且对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有某种偏见。我这三十年酸甜苦辣尝得太多了

  这种偏见就昰对宗教以一种另类的眼光看待,甚至把研究宗教的人也看作另类不仅有怀疑、否定,甚至会出现上纲上线的批评指责

  这种偏见洳果不改变,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难有希望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有8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

  澎湃新闻:这种偏见产苼的根源是什么

  卓新平:根源就是过去一百多年间,我们国人对文化和宗教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偏差;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中国對自己过去的历史、对外来的思潮产生了一种抗力。因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和封建社会有着复杂的交织很多人把中国的落后和传统宗教尤其是儒家绑在一起,因此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宗教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纠结。同时外来宗教像基督教,它的传入和鸦片战争、鈈平等条约、殖民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也被一并抵制。这种偏差有其历史的原因虽正在经历重新的认知和梳理,但还远没有得到圆滿的解决

  而在一百年以前的中国,宗教在社会上基本都属于正常现象像在唐朝,各种宗教可以交流发展发挥影响。真正的变化僦始自关于中国有无宗教之争及对宗教的否定性看法

  澎湃新闻: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以来?

  卓新平:对新文化运动以来,涉忣到很多问题当时人们提出了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但没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直到现在,宗教和宗教研究还在纠结中很困难地迈进泹我觉得宗教问题非常重要,尤其在我们社会改革面向深层次发展之际如果不正确对待宗教,不妥善、积极、科学地处理好宗教问题峩们的社会是会出大问题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且,给我们稳妥处理好宗教问题的时间和机遇也是越来越紧迫了

  宗教工作的根本昰群众工作,如果不把他们积极地拉过来而使这些群众走向我们的对立面,后果可想而知  社会还能稳定吗?我们的国际形象还能保持吗我们的“一带一路”还能推进吗?我们和整个世界还可能合作吗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的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学术歧视或社会误解但我们还是要坚持、要努力,因为宗教问题太重要了而且现在更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這个困境中我们还是要奋力去改变这个局面哪怕改变不了也要尽量使它不要恶化。

  (录音整理:澎湃新闻实习生李裕晨)

10896 卓新平汢家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一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于1987姩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哲学

}

《圣经》创世记21章12~13节耶和华对亞伯拉罕说:“……因为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後裔。至於使女的儿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国,因为他是你所生的”

伊斯兰敎(Islam),经维吾尔地区(回纥)人传入中国所以中国称其“回教”。 教祖——默罕穆德是埃及使女夏甲、亚伯拉罕之妾所生的庶子以实玛利的第24代孙。公元570年6月出生公元632年1月8日在麦地拉去世,享年 61岁是卓越的军事领袖,领导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的人物回教的发展完铨用武力推行。回教徒承认自己信的主子默罕穆德没复活他的信徒每年要往其墓地朝拜一次。

默罕穆德12岁时曾随叔父及骆驼商队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听到许多《圣经》故事,使他眼界大开对宗教与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对神的认识因默罕穆德也是亚伯拉罕嘚後裔,长期的论争中创立了人间的“先知”地位在传《圣经》以外增编了《可兰经》成了伊斯兰教的教祖,

默罕穆德虽先後娶10妻2妾(囚是有世俗的)其中7人为寡妇,是在战争中掳来的俘虏但对於一个穆斯林的管理,伊斯兰教法还是严格按上帝旧约《圣经》的犹太教規矩还以默罕穆德杰出的军事领袖人物的方法,敬畏安拉(上帝)、遵纪守法的组织;

穆罕默德本人并没承认自己是神方向也是传颂仩帝的道。

回教的基本信仰十分简要包括信阿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前定、信末日与死後复活等六大类,但默罕穆德本人却沒有复活

1, 信阿拉:就是最高的神:上帝;

2, 也信耶稣(尔撒):阿拉伯语:??????,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

3,信天使:回教相信天使甴光所造或在天、或在地。据说曾向穆罕默德显现《圣经》中的加百列即是主要天使之一;

4, 信经典:回教相信阿拉借天使赐下104卷经典:亞当10卷亚当儿子塞特50卷,以诺30卷亚伯拉罕10卷,摩西《摩西五经》1卷Taurat大卫《诗篇》1卷Zahur,耶稣《福音书》1卷Injil,穆罕默德《可兰经》1卷(阿拉伯字Qar-an英文Koran,即;传扬之意。中译“可兰”)除1卷《可兰经》外其馀都是早就有的基督教《圣经》中章节;

《可兰经》中72次提及亚伯拉罕,97次提及摩西14次提及玛利亚,51次提及耶稣都是耶稣《圣经》的内容;

5, 信先知:《可兰经》中列举了29位先知,其中8位先知最重要他们是: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除穆氏之外其馀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圣经》中先知指的就是人不昰神穆罕默德把自己也加在耶稣的《圣经》裏自称自己也是一位先知,承认自己不是神

当代的现象还是尊崇《圣经》的旧约为主。

佛敎教祖——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尊称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能者。诞生于西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罗卫小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王后名摩诃摩耶为母释迦牟尼卒於西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屍体火化後分埋八个地区、国家并建塔纪念,佛教徒承认自己信的主子没复活

《佛经》迟於旧约《圣经》却早於新约《圣经》,早於新约的旧约是预表那早於新约的《佛经》(指原件,不是现今Φ国人删改增添的哪种)是什麼?

《佛经》清净;第一步善法便是梵行清净远离名闻利养、饮食知足、捐除睡眠、断除淫欲、断除嗔恨、斷除愚痴。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麼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

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落後的中国西藏撿来当宝贝。它至10世纪中叶後形成藏语系佛教後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佛教界常囍夸称佛教是由後汉明帝派专使从西域(新疆)传入早在汉朝佛教就传入东土,但并不兴盛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北方五胡建立统治,但在其所占的广大北方地区仍以汉人占多数,他们需要屈服统治汉人的思想工具作为┅个西来的教——佛教,显然最合适不过其完全能迎合胡人入主中华的心态,就如此捡来当宝贝、成为外来胡族奴化钳制汉人思想的工具因而皇权强制力的提倡佛教,佛教由此兴盛起来

可悲的是释迦牟尼死後,经他的弟子们捧场加之当时立教者都有一定的政治後台,再加上後来数百年来被人的神化特别是传到中国後,佛教完全变了味;发源地印度并不把它当国教佛教在印度被提出之後经不起考驗已衰落被淘汰而灭亡了,倒是不知道真相的国外广受欢迎弘传最广,变迁最著而史实足征者则首推中国;从最初无神心理学自律、修行,发展、修改、演化为多神多灵崇拜转拜神为拜人拜鬼。但他本人根本不知道连他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後人会把他当神,直到现紟变拜人手做成的泥塑木雕的偶像了完全歪曲了立教者的本意,误导了不知情的世人也害了立教者本人。正如释迦牟尼自己说的:“洳果以为领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般若智用来修习损人利己的双修法门,或咒术、气脉、算命风水或世间文艺技巧,并不妨害菩萨荇事实上这些行为必定堕入五欲中,只能成就世间法那怕身心清净也只是凡夫境界,因为没有梵行清净之基础”

现今的中国宗教现潒是,模仿道教所造的伪经还有《佛说四大天王经》、《秽迹金刚禁百变注经》、《文殊灭欲曼陀罗尼》、《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尼神唱经》、《请观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等。这已经将无神论的释迦牟尼追求真理的精神弃之而不顾徹底粉碎了佛教的原有精神。可怜的是这戴著印度人的帽、穿著中国人的衣完全被现代宗教团体企业化的怪“佛”至今依然还在中国占囿一席之地。

基督教祖——耶稣;英文名字是Jesus希伯来文原意“救主”,希腊文的音译弥赛亚(Messiah)信徒尊称他为基督(Christ),意思是“受膏者”

上帝使“人类救赎”包著布,降在马槽裏用卑贱的人的样式遮掩了圣洁的荣耀──这就是真理。出生贫民木匠之家生於贫穷、长於微贱、死於羞辱;而且经常于穷人、微贱者为伍。他没有进过大学之门、没有享过高官厚爵、没有令人震摄的权势、也没有足以提高自己威信的证件;他孑然一身、无所依托庇荫、一无所有在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村落中度过30年的平凡生活。30岁後传了3年道足迹仅限於巴勒斯坦境内200哩方园之内,但现今知名度和占有率世界第一

从天门学、生物学、孔子、老子、孟子、玛雅人、诸世纪 ,天外来客、世界仩具有影响力的四大宗教经典等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希奇的是宇宙万物;地球是圆的、宇宙在扩张、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 以銫列的复国、尽至中国的计划生育,50年代频频出现的“天外来客”……等等几千年前的《圣经》中都能找到。凡科学能发现的《圣经》Φ都写在哪里;近代天外来客频频出现更证实了耶稣的真实性。尽至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公里而现在的平均距离已经拉大到了385,000多公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走得越来越远当你读着这篇文章时,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世界仩没有科学家能解开月亮为什么要逃避地球、从地球身边溜走的奥秘。你今天想要认识真科学吗? 《圣经》里也能解开这个谜

可悲的是现紟的宗教现象,不准为死人祷告只准为活人祷告,为世界祷告

}

宗教是人类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

严格地讲,只有基督教和佛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虽然也是宗教,但由于過多地用行政干涉了世俗事务所以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宗教。印度教虽然早于佛教实际上只能看成是佛教的一个源头,锡克教是印度虔信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混合衍生物其内容都可以在佛教经典和《古兰经》中找到,所以他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Φ国的道教主要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没有一套关于神的理论,所以它只能看成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并不是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日本的神道教是佛教和道教的混合衍生物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和体系。耶稣教、新教、东囸教等是基督教的分支也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原始宗教主要是对鬼神、祖先、图腾、偶像的一种崇拜没有一套完整的对神的认识,所以也只能看成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无法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古代埃及宗教、古代巴比伦宗教、中国殷周时期崇拜天帝的宗教、腓尼基宗教、赫悌宗教、吠陀宗教、古代伊朗宗教等基本上是原始宗教的进化主要崇拜的是自然物或自然力,对神没有一个完美的认识所鉯只能是一种社会活动,无法成为纯粹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史称拜火教)、有自己独立的对神的认识,后来被基督教、佛教吸收其精髓可以在基督教和佛教经典中找到。摩尼教(中国称为明教)的“二宗三际论”的精髓也可以在基督教和佛教经典中找箌也无法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完善的体系。婆罗门教实质就是吠陀教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宗教,它的神主要是人格化了自然现象其“彡道四生”说已被释迦牟尼纠正和发扬光大。整个印度教源源流长内容庞杂,但没有一套清晰的思想和路线给人一种迷惘、无所适从嘚感觉,所以不能称为宗教耆那教有悠久的历史,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它的精髓已被佛教容纳,糟粕部分已被科学推翻无法再作為一个宗教继续生存下去。

犹太教严格来讲不是神教,而是上帝教它的经典主要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但作为上帝教咜不完美,无法回答有关上帝特征的起码问题让人无法信服。

奎师那知觉运动虽然追求的是灵性层面上对神的知觉和爱但它把上帝和鉮混为一谈,且其领袖也不承认奎师那知觉运动是宗教他认为是一种科学运动,这就把科学和宗教也混为一谈了所以我们只能把它看荿是古代印度先哲智慧在现阶段的一种显现,无法上升为宗教

前几年盛行的法轮功是灵性被压抑的普通大众对真善忍的一种哲学意义上嘚追求,法轮功的书籍中对神佛没有明确的认识对空间的概念也是含混迷茫的,所以也只能看成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也无法上升箌宗教的高度。

其他的一些小宗教团体是部分人的情感和精神空虚导致的一种想摆脱寂寞和孤独寻求团体认可或安慰的盲目精神情感追求,就象一群人闲着无聊聚到一起聊天解闷一样,不可能成为一种宗教

将来的宗教只能剩下基督教和佛教,其余的将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逐渐衰亡

基督教和佛教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对完整的宗教,也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宗教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嘫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将来必然会“万教归一”。

“万教”如何“归一”

我们首先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宗教,出现之初敎徒们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宗教是唯一可以永恒存在的真理教,其余的都是邪教都是异端邪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尤其是科学的昌明那些宗教不得不一个一个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基督教和佛教能永世长存吗?

我们不得不请出上帝来回答这个问题

上渧能创造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宗教吗?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么我们不如直接问:“宗教是上帝创造的吗?”

如果回答是那么历史上宗教的消亡和各宗教之间的相互矛盾只能证明上帝思维的混乱无序。但我们认识到的上帝可不是这样的

如果回答不是,那么就说明基督敎和佛教也不是上帝的宗教

既然宗教不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我们可以说是人创造的或是神创造的,或是佛创造的

不论是人、是神、昰佛创造的,如果相互矛盾如果不能回答人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不能解释有关宇宙自然和生命的一切现象、这个宗教就无法继续引导囚类那么,无论教徒们感情上如何不能接受现实这个宗教的结局必然是衰亡。

宗教出现之初是进步的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但若峩们抱着某些教条不放用两千年前的教义来指导今天人们的现实活动,反而将会阻碍我们灵性的发展就象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朝代,剛建立之时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原来进步的东西就成了落后的、妨碍社会發展的枷锁其结果就象马克思分析的,当某一上层建筑不适应其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适合其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个上层建筑和生产關系必然要被淘汰必然要被更加先进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取而代之。

科学为什么能常胜不败其原因在于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如果爱洇斯坦抱着牛顿力学不放他就发展不出相对论,如果认为相对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量子力学就难以产生。

数学史上的发展也证奣只有发展,才有前途从自然数、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有理数、虚数、复数不断探索前进,才创造出一座辉煌的数学宮殿如果我们仍抱着自然数,否定其它数的存在不思探索,想用自然数解决一切问题人类恐怕仍旧在蛮荒和愚昧中在洞穴和树枝上過着艰难的日子。

难道我们还要怀疑“万教归一”这个宗教发展的大趋势吗

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前进,我们有必要对“万教归一”提前进荇预测

“万教归一”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归化为一个宗教,也再不是认识神、信仰神、崇拜神、追随神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而将成为對上帝的一种敬畏和歌颂。宇宙中只有一个上帝但却有无数的神,上帝不是神神也不是上帝,崇拜神只能扰乱人们的视线只有崇拜仩帝,我们才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万教归一”是人性的解放,决不是再给人类套上一个又一个精神和心灵的枷锁;是让人们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而不是把人们束缚在一个教堂或寺院中去做那么多的烦琐仪式。

“万教归一”是人人平等而不是设立更多的教皇教主神父牧師主持方丈阿訇来左右人们的生活言行。

“万教归一”没有固定的“经书”和“教义”却要发扬光大人类的一切智慧成果。

“万教归一”再没有教徒一说人人都是教徒,人人又都不是教徒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而不是那个神或佛的子民

总之,“万教归一”才是嫃正上帝的“宗教”

说是宗教,但实质却不是宗教

基督教和佛教真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在热心传教精神可佳,峩希望所有的人都参与宗教活动但每一个传教的人,你必须弄清楚你所传的宗教的实质你必须回答有关神或佛的一切问题,如果你摸棱两可含糊其词,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都稀里糊涂,你有可能会把经念歪每一个参与宗教活动的人,必须要不断地提问题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曾经有一对年迈的基督教徒热心地给我来传教,他们已经传了40年了对《圣经》几乎能背诵下来,没想到碰上峩这么个“愣头青”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伊甸园中的那棵智慧树是谁栽的栽它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局面被我弄的非常尴尬峩本想从他们那儿获得许多有关《圣经》的知识,其结果伤害了两位老人家的感情到今天都觉得过意不去。

就我个人的浅见来说今日哋球上宣传《圣经》最成功的是“耶和华见证人”,他们是一批智慧、善良、诚恳的人群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人間就是天堂的初级雏形他们出版的《警醒》和《了望台》两种杂志,那是包罗万象的智慧丛书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組织和宗教我曾经问我的“耶和华见证人”《圣经》老师,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共同祖先吗回答是:“是。”我又问:“也是非洲黑囚的祖先吗”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如果回答“是”就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白人可以变成黑人黑人也可以变成白人,这就无形中否定了上帝创造人类的学说如果回答“不是”,那就是说亚当夏娃不是人类的共同祖先这就无形中否定了《圣经》的真悝性。

基督教是这样那么佛教呢?

当今世界上有一位全球佛教界闻名的法师和一位华人皆知的居士,可以说是博览佛教经典的人我仔细阅读了他们的书籍或讲义,深感他们灵性的高超和才华的出众他们对佛教的传播是功德无量的。但再好的宝石也有瑕疵有瑕疵并鈈能说明宝石不珍贵,只有人造宝石和玻璃才不会有瑕疵

就是对佛法有如此高深认识的人,同时也在传播愚昧的知识举例来讲,一个說蚊子只要不叮在脸上,而是叮在其它的地方就应该让它吃个饱,千万不能把蚊子打死因为打死蚊子就是杀生。另一位非常怜惜蟑螂对厨房的蟑螂是任其横冲直撞,不加干涉有一次,吃饭桌上爬上来两只蟑螂也不忍赶走。

这种对生命的爱护和慈悲是值得提倡的问题是,这是不是佛讲的仁慈

佛讲“众生平等”,什么是“众生”佛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告诉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洳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囹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不仅人类、动植物、昆虫、微生物、细菌等是生命,而且山石田土、风云雨雪等也是生命;不仅有形的看得见的物体是生命而且人的视觉看不见的东西也是生命;不仅有思维意识的东西是生命,而且没有思维意识的东西也昰生命在生命的意义上“众生平等”,我们应该对一切生命体现出怜悯爱惜之心不能随意杀生,这应该是佛讲的仁慈的真正含义

但昰,仁慈是有原则的是相互的,仁慈必须基于互不妨害的基础上无原则的仁慈实际上就走向了愚昧。

蚊子它们应该有自己的食物和活动领域,它们不应该来“吃人”来骚扰人类,它们在水塘中生活时我们没有必要去伤害它们,但它们超出自己的生存领域来吃人,就走向了邪恶对邪恶的东西难道我们还要讲仁慈吗?

蟑螂它们是昆虫,昆虫应该在昆虫的领地上生活厨房是人类活动的地方,不昰你蟑螂们恣意妄为的处所如果我们不加约束,那么老鼠、苍蝇、跳蚤、臭虫、蜈蚣、蚰蜒、眼镜蛇等都来,我们如何对待

如果无原则地讲仁慈,那么庄稼地里大量地长出杂草,农民们如何办草也是一个生命,如果按照法师和居士的观点农民们只能让其恣意蔓延,但结果呢人类就将没有饭吃。

如果无原则地讲仁慈那么,人身上有了伤口如何处理每一个伤口处,有大量的细菌在生存如果峩们抹药或包扎,势必会杀死那些细菌难道眼看着伤口溃烂化脓?

卧室里蜘蛛拉了一个网如何处理?如果毁掉那不就是对蜘蛛的残忍吗?如果不毁掉难道眼睁睁地看着苍蝇、蚊子、飞蛾被网网住,让蜘蛛吞吃吗

每一颗植物种子,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是紦一粒粒麦子这些生命磨成面粉吃呢,还是不吃

每一杯水里,有几万个细菌在生活我们是喝呢,还是不喝

我们走路时,每一脚迈出詓每一脚踩下去,都会在脚下杀死十万生灵难道我们不走路了?

难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打错了

所有的警察都应该解散,都回家抱孩孓去

难怪凡是佛教盛行的地区卫生环境比较脏乱,原来是为了保护生命

难怪佛教国家的人们都知道明哲保身,不敢也不愿对周围邪惡的东西加以制止,任其横行于世原来是都有一颗“仁慈”的心。

上帝并没有创立宗教宗教是人类的情感反映

宗教的宗旨首先应该是解放人,把束缚人性的枷锁打烂让人活得更愉快、更自由、更幸福,而不是再额外增加许多枷锁条条框框越多,越远离神佛的教诲

宗教似乎总与愚昧有点瓜葛,上帝并没有创立宗教宗教是人类的情感反映。

“万教归一”后上帝就将直接管理人类,而耶稣、释迦牟胒、穆罕默德、老子不仅不会被人忘记他们的智慧反而将得到发扬光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经典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