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处 易寻 心之所 难见 让心安住一处 宁让身受苦自得其所 是何意?

依据版本: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三朤初版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再版

本书原名:济佛注解 通俗集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以无上妙智慧观一切众生,知其根器夶小不同故以方便智说方便法,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可知如来说法是应机而说,对症投药并无一定言说也。噫!道夲无言非言不显,言有不达道无以明。佛讲这本金刚经是说如来的心法。以断疑生信为主以离相为宗,以无住为体真空之妙,並不在言语形迹间实不得已而言之也。所以经旨宏深颇难了悟。倘若诵经的人不知道经解;看经的人,不知道佛言就是烂熟经文,也是茫无所得更何能谈到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呢古来注解金刚经的书藉,不下千种之多可惜都是用了高深的文理解释,致使一般文理不深的普通善信依旧莫知其义,无所适从深感茫无头绪之苦,如此一来岂不是以如来至妙的心法,因此而不能明传了吗予因有感于斯,所以就发心想用极浅近的文言,注解金刚经以便稍识文字者,悉可了然不意尚未著笔,郭张二子即以三种金刚经,(石氏集注通俗集义,孙氏讲义)请示于予,何者较善即行付印,而广流传予翻阅一遍,觉三种注解虽有一二未妥处,但文理淺近尚无深奥难解之弊。其中尤以通俗集义本最为简明瞭然,甚恰予意予乃以此本为主,石孙二本为副选取各本之优点,参以己意汇集是编,以了予最初一点发心之愿耳!愿将来得见是书者或可由浅而知深,即近而悟远因是篇之言而知注解之言;因注解之言,而悟佛经之言佛言悟矣,则信以之真愿以之切,行以之恒惺迷破痴,悟道参修廓落性理,洞悉真常正心修身,圆明自如脱苦海而登瑶池,弃幻花而拈优昙同证无上之妙,共享极乐之荣是予之所望也。

时在民国二十七年岁次戊寅三月九日

南屏疯僧序于张氏佛堂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句经名,为容易说明故分作(一)金刚,(二)般若(三)波罗蜜,(四)经四段来说。

  金刚二字很多解说的经书中,都说金刚是金中之刚有利而能断的意思。实则印度及濠洲各处实在有金刚石这样物,为世界上稀有的寶石他是矿物的一种,形状为透明锥形八面体曝于日光或灯光,就发放灿烂的金色他的性质甚坚利,能割划玻璃能雕刻坚石,能穿凿岩层能钻磨一切的宝石,为万物中最坚利者所以给他取了个金刚石的名称。金则不变刚则坚利。说到他的形状光泽透明则又鈈沾丝毫尘染。故此经以金刚名为首即取其坚利二义﹕坚则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利则照诸法空破无明障,无微不照换句话说,就是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般若二字是梵语,很多解说的经书中都译为华语智慧二字。鈈过单用智慧二字最易与普通说的智慧二字相混,所以应加一妙字可免这个误解。譬如我们常说的理字细分起来,实在有粗﹑细﹑微﹑玄﹑妙的差别粗理很易说,细理要详说微理已难说,玄理还可说到了妙理,就无可说了所以加一妙字,用妙智慧三个字比較恰当。

  波罗蜜三字是梵语译为华语,则为到彼岸三字众生因为受了一个我字的迷惑,日日就在烦恼苦海中倘能从生死烦恼大海之中,渡到不生不灭清静安乐之地,即到彼岸也(比喻就是脱离了苦海,)不过到彼岸有顿渐之分顿就是一闻大法,就知五蕴本涳六尘非有,立刻即悟身心而明大道。渐就是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次第渐修,也可以悟入顿渐虽殊,而到彼岸则一也

  经字当作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

  综起来说,修行的目的在度己度人。人之真性本是虚灵不昧,历劫常存惜为物欲蒙蔽,所以沉沦于生死苦海未能脱离。我佛慈悲特说此经,断众生的烦恼脱离苦海,到达彼岸超脱究竟之地。但是欲达到这个目的非修得妙智慧不可,要修得妙智慧非同金刚石般的坚利光泽不可。果能一毫不沾尘染去断绝一切的妄念,自可斩邪魔于己身诛妖怪于万里,勇猛精进明了自性,而到达彼岸与诸佛菩萨同享快乐也。

  金刚经原包括在大般若经第五百七十七卷中。古人评论这卷经如儒家的论语,辞有尽理无穷。如来佛讲大般若经共六百卷讲经的地方,及法会的次数共计四处十六会。讲这卷金刚经是茬十六会中的第九会。讲经的地方是中印度舍卫城南边的给孤独园。说到这个时代就在我们中国周穆王九年的时候。

宝罗筏城的逝多林给孤独园

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藏殿

又宝罗筏城的逝多林给孤独园

王舍城的竹林园中白鹭池边

三﹑译此经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历史

  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这个名字是印度语,译为语是童寿二字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叫鸠摩炎龟兹国王的妹妹什婆,是其母亲(龜兹即今日新疆省的库车)鸠摩罗什,生于龟兹合用父母之名为其名,所以叫鸠摩罗什他七岁的时候,随其母亲什婆游历各方。在茚度北边的罽宾地方从槃头达多学小乘教。又在疏勒国从须利耶索摩学大乘教。以后回到龟兹又从卑摩罗义学律。从此就在龟兹宣布大乘教。建元十九年前秦主符坚,遣骁骑将军吕光去讨伐龟兹,吕光获了鸠摩罗什班师回到凉州,得到符坚的败报自己就在涼州拥兵独立。以后后秦主姚苌之子姚兴,遣师伐灭吕光,并带了鸠摩罗什回到长安,待以国宾的礼遇请在西明园逍遥园译經。译成了经﹑律﹑论﹑凡七十四部三百八十余卷。后秦弘始十五年八月死于长安大寺,时年七十四岁三藏这两个字,是指经﹑律﹑论三者而言因为鸠摩罗什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所以后世称他为三藏法师(如来佛所说的教法典籍,是经藏所说的戒律典籍,昰律藏所说的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与辩论法相的典籍是论藏。)


  全部金刚经共分作三十二分。是梁昭明太子所分的古藏真经,并无此界分今将三十二分,再分作(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三层来说明。

  序分仅自包括第一分这一分是说法会因由,此序分不过又可分通序别序之分。如是我闻至千二百五十人俱为通序这是与他经,共通の点自尔时世尊至洗足已敷座而坐为别序,这是与他经不同之点。

  自第二分至三十一分谓之正宗分完全是说本经的宗旨。

  昰说流通后世即最后的第三十二分。


  法会因由就是说阿难记经的当初。阿难是如来佛十大弟子中的一人阿难两个字,是印度语译为华语无染,又译为欢喜又译为庆喜。阿难随侍如来佛在拘尸那城附近醯兰若河的地方,如来佛在这个时候已是快要圆寂。阿難见师父快临命终就悲从中来,侍侧号哭这个时候,弟子须跋跎罗也来到他见阿难号哭,因劝阿难曰师父在世,我们还可以随时問道师父死后,我们已没有法请教哭是无益的,不如趁师父未死时有四件事,你可以请师父指点出来给我们听听。

  第一件事就是师父死后,应以谁为师

  第二件事,就是师父死后应以何为住。

  第三件事就是师父死后,应以何为法

  第四件事,就是《金刚经》起头应用甚么文字。

  对于第一问如来佛曰,应以波罗提木义为师波罗提木义是梵语,译为戒律二字就是要鉯戒律为师。

  对于第二问如来佛答曰,应以四念为住何为四念,就是如下的四项﹕

  人有五不净(甲)种子不净,(乙)住處不净(丙)生前不净,(丁)死后不净(戊)究竟不净。

  人一切受享皆是苦恼。

  人无常心即非本心,因有妄想心所鉯真良心,不能实现

  人之一切苦恼,为我的一字所迷惑实则世界所有之物,实无我也

  对于第三问,如来佛答曰﹕默摈原來阿难问以何为法,是因为法会中的弟子信心也是参差不齐的。如遇有变心的弟子应如何调护他。所以如来佛答以默摈二字这两个芓,俗语就是不理他不合作的意思。

    对于第四问如来佛答曰﹕“如是我闻”,这一句话原是一个正信序,就是证明经文确不错的昰起末世众生信念的一个序分,各经典共通皆有的


如是12(一)。一时3佛在舍卫城4祗树5给孤独园6(二)。与大比丘7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三)。尔时世尊8食时9。著衣10持钵11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四)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伍)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说法度生必须因地因人因时,不可轻于说法所以机缘不到不说也。因地者须有庄严的道场。因人者须囿听法的智慧。因时者须俟机缘的成熟。有此三因方能说法。总之极言其成立法会之不易也

    5祗树:祗是祗陀太子的略称,树是祗陀太孓所施的林树故名祗树。

    6给孤独园:波斯匿王的大臣名叫须达多者,乐善好施常在此园赈济贫人,所以大家称他为给孤独园长者因此之故,这个地方也就叫了给孤独园。

    7大比丘:有德行者之称也译为华语即乞士,上乞法以养慧命下乞食以养生命。

    8世尊:佛之称也佛有十号: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9食时:佛有一定之食非时不食,寅卯辰彡时诸天食时。巳午未三时人法食时。申酉戌三时鬼神食时。亥子丑三时畜生食时。今言食时是人法食时也。

    11钵:钵为应量器囿三应,即色相应体相应,大小相应是也色相应者,钵是灰黑色令人不起爱心之意。体相应者钵体为粗质,令人不起贪心之意夶小相应者,不过量也乞食不过七家,令人不贪口腹也

  本分,是全经的序分说祗园法会由此起。如是我闻至千二百五十人俱昰序分中的通序,就是说如来佛住世说法的仪式。尔时世尊至敷座而坐是序分中的别序,就是说如来佛自己发起这个法会的事相,洳来佛要就众生日常起居间直显真心本体。所以假乞食发起此经,可令众生向日用之间行、住、坐、卧、吃饭、穿衣处,明白自己與诸佛并无差别的道理。试沉心细思则知如来佛的著衣持钵,正是彰其戒如来佛的乞食,正是教众生布施次第行乞,正是表彰其忍不分贫富,大慈平等收衣钵以示休息攀缘,心无劳虑洗足以表除尘,清净身业敷座以表禅定,正念不动将欲说法也。可知出卋间法不离世间法。所以凡为佛弟子者就应学佛的制度规矩,谨守戒律万不可丰衣足食,放浪自恣也

  阿难云,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如此亲听如来佛说的。在说此经的时候佛是在舍卫城的祗树给孤独园,与有德行的菩萨罗汉及各弟子有一千二百伍十人,聚在一块儿在这个时候,如来佛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穿上了袈裟,拿著盛饭的钵子由祗树给孤独园,走进舍卫大城去乞喰。在城中挨次的乞完了又回到原处吃饭。吃完了饭就将衣钵收拾起来,洗乾净了足在地上铺好了座,坐下了

  时长老1须菩提(一)。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二)希有2世尊(三)。如来善护念诸菩萨3善付嘱诸菩萨(㈣)。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六)。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七)。汝今谛听5当为汝说(八)。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九)唯然6。世尊愿乐欲闻(十)

偏:音片 袒:音旦 阿:音鸭 耨:音洛 降:音祥 谛:音帝 乐:音要

  善现就是须菩提的名。须菩提知道佛要说般若大法所以应机而启请也。如来每次说法必同弟子等,借问答以显明真理金刚经本是空宗,因须菩提善解空故而应机启请也。(善现是须菩提华语译名又名善吉,又名空生须菩提原生于有钱之家,出生之时库藏的物品皆空了,所以名空生他的父母请算卦先生占了一卦,占云主吉所以又名善吉。良久库藏的物品又出现了,所以又名善现)

  長老:德高曰长,年高曰老

  希者:希者少也。希有就是赞佛之辞。此处具有四种意义一﹑时希有,难得此说法的时候二﹑處希有,难得此庄严的道场三﹑德希有,不但佛有极大威德就是听众,也都是道高德重者四﹑事希有,事是因缘大事说法度生之倳也。

  菩萨:单修智慧曰菩。单修福业曰萨。福慧双修曰菩萨,又自利利他大觉有情之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鍺,无也耨多罗者上也,三者正也藐者等也,三者正也菩提者觉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换句话说,就是我的真性也此真性包含呔虚,孰得而上之所以说无上,然而上自诸佛下至蠢动,此性是正相平等的所以说正等。又因其觉圆明普照,无偏无亏所以说囸觉。

  谛听:用心仔细听的意思

  唯然:唯,领诺也然,是其言也既诺而又然之,又称世尊表示深愿之意也。

  本汾从此入正宗分,说长老须菩提请问如来佛两件事,一件问如何能使菩提心常住不退一件问如何能使妄念心降伏?(菩提心就是先天本觉。)按须菩提所以开口请问这两句话的因缘是因为如来佛,寻常穿衣吃饭洗足敷座一段光景始悟得无住真心的妙用,无处没囿不具实相般若的本体所以感从中来,赞叹了一声说希有世尊!也就当这成熟的机缘,请问了这两件事本来佛与诸弟子,周旋了三┿年诸弟子一向不知佛的心,只道与众人一般凡佛所言,多疑而不信今日始为须菩提看破,所以须菩提不由得心中感动,故而当機发言所以希有世尊这一句,不是表面的称赞是一个悟赞。全经的张本也就是这一句。

  如来佛正坐下了的时候,众弟子中噵德及年岁最高的须菩提,在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露出右肩,(以示不敢倍乎师)右膝跪地(以示不敢左乎道,)两掱合掌(以示其皈依)对如来佛,行了一个礼(以示其严肃)向如来佛赞了一声曰,希有世尊!我师父你对于未成道的弟子就十分盡调护眷念他们的善心。对于已成道的弟子就细细的嘱咐他们一切。世尊!还有那些善男信女若是发了菩提心的时候,要怎么样使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又怎么样去降伏他的心呢?佛答曰﹕你问这两句话正合我的意。(原来如来佛出世夲为直示此心,奈未得机缘所以自成道以来,至于今日有怀未吐。今于祗园会上撞著须菩提,有此一问觉得巧遇知音,满心痛快所以称扬他问得好。)佛就对须菩提曰照你现在所说的,如来我善眷念未成道的弟子善嘱咐已成道的弟子两句,发我未发之言你既明白这道理,方可以同你们言道所以要告诫你们,好好听著当与你们一说,一般善男信女既是发了菩提心,就是自然已露出真如來的本性就应该如是常住这个心,就应该如是降伏一切妄念心(所谓道心进人心退,又所谓日光一照黑暗尽明的意思,也就在这个哋方)佛向下面,还有话说须菩提已敏悟这个意思,故曰唯曰然,就是答应是是的意思仍为大众请示,所以未等到佛说完就接ロ说著,愿听师父说说这个道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1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苼 。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2(二)。而灭度3(三)如是灭度无量无数無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四)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4。人相5众生相6。寿者相7即非菩萨(五)

摩:音磨 诃:音何 涅:音年 槃:音盤

  声闻菩萨是小乘缘觉菩萨是中乘。今言大乘者是说大乘菩萨之法也。声闻悟四谛法缘觉悟十二因缘法,夶乘菩萨悟六度万行法。宗门派别很多今言正宗者,就是般若的甚深法般若为诸佛之母,是最上乘之法所以就是正宗。

  1摩诃:广大之称摩诃萨是菩萨中具大觉性者。

  2无余涅槃:无余谓不留一毫生灭妄相。涅槃就是觉性,本来无生无灭无余涅槃,就昰大涅槃也

  3灭度:灭,就是灭此妄相度,就是复此觉性以智明、慧灭诸痴暗,就是这个灭度的意思(譬如人患眼疾,经医生治好眼复光明,医生是治他的病并没另外给他光明。所以可知道光明是眼所本有,障瞖是眼所本无因为本无,所以可灭因为本囿,所以可度)

  4我相:相,形迹也执著形迹,心不虚空滞而不化,谓之相也我相者,凡自爱其身终日营营,争名夺利为┅身计又为子孙计,都是我相

  5人相:凡分别尔汝,见人势利攀援不已。见人萎弱嗔厌不已。嫉人之有吝人之求,都是人相

  6众生相:凡色受想行,计其和合贪嗔痴爱,汨没灵源这都是众生相。

  7寿者相:凡焚香祷祝为求现在福田。炼药烧丹希望長生不老,这都是寿者相

  本分,说降心的方法如来佛要继续前分,把须菩提所问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两件事再细说奣。不过只说降而不说住因为如是降,即如是住就是能降伏其妄念心,住即在其心矣!所以如来佛说修行的人有了妄念心,就不能瑺住菩提心但是欲菩提心常住,就要离相要离相,就要就环境中分别一切相本分虽言降心的法子。然而又重在分别一切相及要离峩人众生寿者四相。又本分不说善男子善女子而说诸菩萨摩诃萨,是因为菩萨是已成道的弟子心体广大,说明了付嘱菩萨降心的方法一般善男信女,也当然照这个付嘱的降心方法可以降伏其心,也就可以常住菩提心了

  佛告须菩提说:诸菩萨,摩诃萨应照我洳下说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菩提心。降心的方法就是要离四相,若要离相就应该分别一切相。现在我把众生的相统起来說有十种如卵生,(卵唯相生指鱼鸟龟蛇等类。)如胎生(胎因情有,指人畜龙仙等类)如湿生,(湿以合感指水中鳞介含蠢蠕动之类。)如化生(化以离应,指蚊蝇转蜕飞行之类)如有色,(指休咎精明之类)如无色,(指空散消沉之类)如有想,(指神鬼精灵之类)如无想,(指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如非有想,(指冬虫夏草等类)如非无想,(指螟蛉土枭等类)以上十種的众生妄心,皆非菩萨的真心如来我要统统灭其业障,度他们超脱轮回六道,不生不死入于清净无为之乡我虽然如此灭度,但是無限量无计数无边际的一切众生实在没有众生得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众生与菩萨同具此菩提心,现在灭其妄念心而度归清淨原来就是还其所本有。自性自度非如来我度之,方能使别有所得佛又曰“须菩提”乎!若他们有得我灭度的念头,即执著我人众苼寿者四相还是自性中的众生,尚未灭度无余自然不是菩萨。这个道理就是未悟的菩萨,还是众生已悟的菩萨,方是菩萨实在洎性自度,如来我并无功于他们,但他们也不可有得如来我灭度的念头若存此念头,即执著四相就不是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1。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二)何以故。若菩萨鈈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三)。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2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四)。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五)。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六)

  妙行者无能行,无所行所谓行无行行,虽行而不著于行也第七识就是一个行字,有所行就不能无住有所住就不能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这行而无行,住而无住的妙理非九地十地菩萨,不能知其奥妙故四禅四定,都不能脱离这个行阴之苦今言妙行无住者,就是说嘚不著相布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住相就是住虚妄,若不住相就不为妄境所动。不为妄境所动则不生不灭,清净本然之体回然獨露矣,此不住之住才是真妙行也。

  1布施:佛法六度之一分三种。(一)财施(二)法施,(精进不倦禅定不差机,智慧不顛倒说法。谓法施)(三)无畏施,(凡人在惊恐畏怖之中我力所能及的地方,不避艰难就要去救他,即谓之无畏施)

  2虚涳:太虚之中。无有纤毫隔碍荡然空朗,非心思可能度量也

  本分,说住心的方法无所住者,内不住我外不住人,中不住所施の物如同镜子照物一般,随来就应随去随了,要在离众生的尘相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尘为甚么单单先言布施,要不楿著呢因为佛法,原有六度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智慧布施度贪悭,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世上最好的事,是慈善但是慈善,应以布施为先所以布施,实为六度中之苐一有此存心,对人可行施舍对自己可戒贪悭。不过菩萨行布施要不著相因为著了相,就是落一个眼悦色耳乐声,鼻臭香舌甘菋,身触欲及法(法即指心言)有较量分别的处境,还是一个自性的众生有此贪著,便昧了菩提的本觉为甚么先言色,因为眼根色業为尤重也如来佛,又恐后世修行的人生疑心说布施,原来是为求福若不住相,就是空何以有福?所以又言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更大总而言之,就是说菩萨布施虽专为求福德,但是若求福德之心著相福德虽有,却不大若是离相,则福德就不可思量并且说这个不可思量的福德,好似十方虚空似的不可思量之大。(自东看皆是西自南看皆是北,自上看皆是下自下看皆是上。东覀南北是人定的名称,实则无中无边就是六根圆通,四虚无碍的意思)

  佛再曰﹕“须菩提”乎!菩萨于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应該不著相布施不著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净离开色、声、香、味、触、法(心)的尘相。(施者忘施受者忘受,并要忘所施之物姒此施空,受空物空,谓之三轮体空)佛又曰,“须菩提”乎!菩萨应该不住相布施是甚么缘故呢?因为著相布施是局于有相,實在众生之相等一微尘,纵能获福并不久远。若不著相布施能够三轮体空,就无相可住似此无住相的福,其福德就不可思量佛叒曰,“须菩提”乎!你说东方那个样子无边际的虚空可以心思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乎!你说喃西北方,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上下为九方的虚空那个样子无边际,可以心思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乎!菩萨应该照我善护念善付嘱之教,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常住其心,再不必另求住心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楿1见如来不。不也 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一)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2(二)。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3(三)

  如者,真如也十法界无一是实法,若有实法皆是虚妄相也。如理者就是不可以虚妄之相见如來,应从无相无不相之理见如来也(何谓无相?世间一切相皆系妄境,本无所有故名无相。何谓无不相十界十如之法,应用无方自在无碍,故名无不相)实见者,见自性如来已悟性体空,所以不可以相见如来也如理实见者,不可执相亦不可离相。盖执相皆是虚妄离相又落断灭,须不执不离虽有相而不住相,则即见诸相非相善见如来也。

  身相:色身之谓

  非身相:法身の谓。

  如来:吾真性佛也

  本分,破妄相即前分说降心之法,意在菩萨应如是发菩提心一般善男信女,也应如是发心但昰如来佛,又恐众弟子们说的时候,似已觉悟对境还是迷惑,所以试试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佛否?看看须菩提究竟是否领略降心离相的道理。须菩提经此一问他已领略这句话,是如来佛的一个试问所以就答曰,不能以身相(色身)见如来佛原来佛身,并非色身是一个法身,是真空无相的那能够以肉眼见如来佛的形体呢?不但凡夫不能见就是小乘菩萨,也不能见也禅录云,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就是说法身遍满虚空界一草一木,皆在如来性海之中假青青翠竹而显露法身之体,并不是翠竹就是法身假郁郁黄花而表现般若之用,并不是黄花就是般若呀!如来佛因其所答,知其已领悟了降心离相的道理已觉气分相投,所以又告须菩提曰不但佛相如此,即世间一切的所有相皆是假合变幻。若见诸相如能识破非我真实之本相,必无执相迷真之失自能回光返照,即见色身中有法身自性的如来,随处显现矣刊定记云:执相迷真,对面千里虚心体物,天地一家可知如来,不是可鉯外求的又此分,用诸相二字因为相之一有,一无非有,非无等可算至百数,即指多数相而言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修行的人,能见如来的形体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能见如来的形体这是甚么缘故呢?因为我师父如来所说的身相非身相,是法相所以不能见,佛又告须菩提曰:不但此也凡世间所有的相皆是空虚不实的。若是识破了诸相皆是空虚的道理就可以见洳来的法相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一)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歲有持戒1修福者。于此章句 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二)。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2。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無法相。亦无非法3(三)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4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四)。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五)

  前分说的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此理甚深佛恐众生,疑佛是虚无所以将不住相之甚深般若,反覆而申明之令众生断疑而苼正信。此疑从前面无住布施和非相见佛两段经文而来盖因凡夫布施,皆是住相布施凡夫观佛,皆是住相观佛凡夫不知布施不住相,其功德更大观佛不住相,其智慧更深所以佛教人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因深果深。此义难信难解故云正信希有。

  持戒:持守戒律也持戒有三种:(一)律义戒,(凡行居坐卧出入往还,严持身心谓之律义戒)(二)摄善戒,(凡善事就要做谓之攝善戒。)(三)饶益有情戒(发心修行,欲拔众生之苦与以众生之乐,似此做有益于一切众生之事谓之饶益有情戒。)

  2福德:信此经者名福德。世间所享者名福报。

  3非法:非法者无法也,沦于顽空

  4我人众生寿者:天地间众生所有之情状,尽不絀此四者之中除此四相外,又有法相非法相,断灭相此数相皆是心相。又如身相三十二相,一合相是形相也。但形相也从心絀,心无相无有形。惟生实相就是悟境。 

  本分是因为须菩提,听如来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句话以为菩薩(即具觉性之众生。)未有不信受而奉行的但是恐怕末世之凡夫众生,听此妙理不能生信。怎么说呢因为如来佛在第四分,说菩薩不住相布施在第五分,说佛非色相所以不能不使后世人,疑到佛与法二皆无相。若是无佛无法岂不是人法双泯,因果俱空了吗所以须菩提恐怕末世众生,闻此真空无相的教理难生信念。因而当机发此一问。接著如来佛告须菩提曰,岂无其人不过生信念鍺,不是寻常的人必须诸恶莫作(持戒),众善奉行的,方能生信念何以故呢?因为人之心念念念有生住异灭四相。念念不住一弹指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心念有九百生灭,微细已极众生背觉合尘,念念皆是尘劳相既为根尘识十八界所迷,耽著五欲之乐又为五陰色受想行识所盖障,欲得一念生净信者甚难甚难。今闻此经之章句能有一念生净信,必是大根基之善人方能信任其道。因为这个恏种子已在八识田中生了善根,无论何时这个种子是要发的。所以弥天罪恶难得有个悔字,无量妙法难得有个信字。信为功德母诸佛菩萨,起初修道至证道皆从一个信字入手也。众生有此一念信根即种了未来的善果,故此一念信心其福德即不可思量。所以洳来并直示其悉知悉见言众生虽无量,然而皆在如来性海之中众生一举一动,如来无不见者又告以众生一念净信心生,则四相(我楿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执于此经言说章句) ,非法相(陷于沉空无见),即不复存于心因为见凡所有相,皆为本觉中所无眾生若有取相之心,即著了四相若有取法相之心,也是著了四相若取非法相,又偏于空落于断见。所以断之曰要悟真空无相的道悝,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两边都不执著就是因取法则滞于法。但性中本无法取非法则泥于空,又不能不假法以悟性所以用舟筏來比喻,渡了河不得不舍筏而登岸。意思就是既悟得本性已无所谓法,若未悟本性徒执非法(真空无相)之见,还是不能度生死禪录云,汝无拄杖子我给你拄杖子。你有了拄杖子我夺却你的拄杖子。这就是教人舍法破法执也傅大士曰: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也就是假法悟性的意思。

  须菩提向如来佛曰:世尊!我师父所说不住相布施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无相真空的妙理有大乘根基的善人,自必信受奉行却是有大多数的众生,听见这个说法能生实信吗?如来佛就告须菩提曰:你不要这样说,我说嘚法虽是深妙,岂无全信的人吗不但现前有之,至于将来也是有的。就是到我死后后五百岁,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人能信此經中一章一句,自能信以为实也就可以知道这种人,善根深厚不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乃是从无量佛种得来的善根若是有這个善根的人,闻此一章一句心净不乱,心信不疑“须菩提”乎!如来我,以佛慧佛眼就洞悉此种净信众生,便通佛性就可得到洳十方虚空无量的福德。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此等众生,善根纯熟已悟得真空无相的道理,已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并且无法相,(执著此经章句实信其言说,落于有见是法相。)也无非法相(执著于沉空守寂。陷于无见是非法相。)這个缘故就是这种众生,若心有所取即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若执著此经章句也是著了四相。若心执偏空就是固执人死身心皆斷灭,归于空无的一个错误的断见也与著四相无异。所以要放下两头之见不应执有,也不应执无方可悟入性空,自然离法因这个妙理,所以如来我说此法,也是不得已是因为要汝等离相见性,超越彼岸不能不假此法门,使汝等度脱生死的苦海倘是汝等见了洎己的本性,证了涅槃之乐的时候我法就可以舍去,已无用矣这个比喻,就好比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此筏就无用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放下,何况不是佛法的世见文词又有什么坚执不舍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二)。所以者何一切贤圣1。皆以无为法2而有差别3(三)

  前分说的佛不可见法不可取。佛既不可见那么经文是谁说的呢?法既不可取那么得法的是谁呢?这都是凡夫的疑问以为有物可得谓之得,有法可取谓之法殊不知法是不可对不可见的法,并非是有形的物质可比既不可对不可见,又有何物可得呢更有一种聪明人,谓之心得然此心得,也是一个無形的我执谓之能知障,又谓之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萨今云无得者,就是双破事理二障也未悟之时,须凭言说已悟之后,言说皆非如来所说之法,有时说有有时说无,皆是因病施药并无一定之说也。若是随言生解执著有无,皆是法执之病但有言說,都无实义今言无说者,是破语言文字之障也所以经颂云:有心俱是妄,无执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遥出六尘

  贤圣:贤鍺,如须陀洹阿罗汉之类。圣者佛也。一切贤圣就是说的三乘贤圣,何谓三乘贤圣(一)声闻乘,依苦集灭道四谛之法门观闻佛说此法之声,修行得解脱者之谓(二)缘觉乘,依十二因缘之法门不就师,自悟此理者之谓(三)菩萨乘,依六度之法门得解脫者之谓。

  2无为法:是自然之觉性不能假人为。所以无为法就是无上菩提。如涅槃﹑如来﹑无相﹑无住以至金刚般若波罗蜜等,虽有种种名称皆是无为法的意思。有为法是世间法。无为法是出世间法。往往有人修行把这个无为两个字,认作空寂弄得灰惢槁形,自以为学佛实则为一个捕风捉影,顽迷不灵之人罢了

  3差别:参差不齐的意思。如象﹑马﹑兔﹑过河象则从容过去,马則昂头过去兔则浮泅过去。又如三鸟飞空有前有后。说到河水并无深浅。说到空间并无先后,乃因足有长短翮有强弱,就好比無为法一样的祗因修行的人。根有利钝之差故成三乘贤圣之别。

  本分乃续前分,还是说离相要令众弟子,领悟经文于法应無住行施的道理。本来觉性中原有四相,法相非法相,所以如来佛第六分筏喻文中,说明法与非法均不应取。但是如来佛又恐眾弟子们,疑谓法与非法既不可取,为什么如来自己又炼行修因,以取菩提正觉之果呢就是现在人间天上,一十六会广开般若之談。以此而论是佛法,还是有取有说何以教众生不取,因此易生误会所以如来佛,用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果有所嘚菩提否?)如来有所说法耶(如来果有所说一定之法否?)两句来试验须菩提,是否已领悟如来不取之意须菩提经此一破,已领悟这个意思就答应说,我师父所说筏的比喻我已详解,未渡则取既渡则舍。由此而推取与舍,哪有一定之法所以知道没有一定の法。名为菩提也是没有一定之法可说,无上菩提之法皆我自然的觉性,不能假人为不但如来这样,就是三乘贤圣也是因根有利鈍,悟有深浅的差别成功自有迟速之分也。所以文殊赞叹维摩诘菩萨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也。”可知如来无住妙法本离开语言文字,一无所得惟因普利众生故,不妨现起种种形相言语令人观相起敬,闻法悟理若有智慧者,即言语离言语即名楿离名相,知得即无得知说即无说,可谓悟中道第一义谛矣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果有所得菩提(正觉)否如来果有所说一定之法否?须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说的意思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洇为我师父如来,所说的法是无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会不可以口舌说。我师父说的是非法(虽有而却无)非非法,(虽无而却有)这个缘故不但我师父如来,就是一切贤圣皆用这个无为法自修。不过得道浅者(贤)或假言说章句,而後自悟得道深者,(圣)就可以顿悟顿修其成功虽一,因根有利钝悟有深浅的差别,所以成功乃有迟速不同也

  须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满三千大千1世界2七宝3。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说福德多(一)。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4乃至四句偈5等 。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二)。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三)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6(四)

  大千:大千者普天之下,谓之小世界一千小世界,谓之小千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

  世界:世界者,世间的方位界限也

  七宝:七宝者,指金﹑银﹑琉璃﹑玻璃﹑玛瑙﹑珊瑚﹑珍珠七种是也。

  受持:信力曰受受之不忘于心也。念力曰持持之不厌其久也。受持就昰承教不逆,结念不怠的意思

  四句偈:是二十六分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及三十②分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等

  6非佛法:即前云,无为法即后云无法可说之意,谓一惢泯合非佛非法,为不住相布施也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从心生所谓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是心体,法是心相心相有生灭,然而心的本体则无生灭。心的本体是湛然常住不迁的若以常住真心,忽有妄见则遗失本体,而变为业识从妄起妄,精明外溢奔色奔声,造业受苦矣众生之迷,先执法我后执人我,有此二执骤然告以无相之因,焉能契无相之果此甚深般若,未破法我执的菩萨尚且不明此理,何况是未破人我执的凡夫呢众生无始劫来,习气深厚处处为业力所转。旧业未除新殃又造,愈转愈深虽有夲智,若不假般若之力断不能出此烦恼障蔽。如来苦口婆心说此一部般若,真有不可思议的妙用种种破障,浅言之以教化民生深訁之以启悟菩萨。未来之众生如能依教修行,受持此经即可超出妙庄严路也。因般若为无上法门诸佛能成无上正等正觉,皆是般若の力故云依法出生。

  本分点明正宗经文,为诸佛菩提法皆是从这里出来。复点破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以显示人心中,自囿真佛而点明的方法,又从较量事相有为福德中渐渐的说出来。就是恐怕人疑前说无上菩提之法(无为法),既不可以色相取又鈈可以口舌说,似此法无可说佛无可成,大家修行的人变了甘坐无为坑里,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如来,从人情中举出小果来,先以囿相的布施(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较量福德,复较量这个有相福德还远不如持四句偈的无相福德,因为有相布施皆昰有为之善,即有极大福报报尽还须堕落。若是修般若之法或了明四句偈言,或为他人解说般若深义所得福报,则无有穷尽之时所以说,以财布施不如以法布施。财施有尽法施无尽也。这个缘故就是因为一切诸佛,皆从此般若(妙智慧)而生再由此,点破佛法即非佛法一句因为般若是诸佛之母。俗语说母因子贵,即此意般若能生出佛法,但是般若并非佛法所以说破佛法,即非佛法老子曰:大道无名,强名曰道可知本无佛法,不过强名之曰佛法而已!又有相福德与无相福德相较量前后共九次问答,此分中是第┅次问答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设若有人以金等七宝充满大千世界来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曰:世尊!自然是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于我等性中智慧的福德全无关系,究竟是无福德性峩师父就人世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说多如来佛又说:设若有人,于此般若经中随便受持,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最少以四呴偈(第二十六分第三十二分,各有四句偈)或能为人演说经的意思则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说的大千宝施所得的福德还要更多。佛叒曰:“须菩提”乎!这个缘故是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云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又曰:“须菩提”乎!但是般若并非佛法也。意思就是本来就没有佛法不过假以开悟众生,取一个名字叫佛法而已!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1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一)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銫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二)。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2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三)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3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 。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四)。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4能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五)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六)。世尊佛说我得无诤5三昧6。人Φ最为第一 是第一离欲7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七)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樂8阿兰那910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八)

洹:音丸 阿那含之那:音诺 诤:音正 乐:音要 阿兰那之那::音诺

  前言佛法不可执著此言佛果也不可著相也。须菩提因昔日佛为声闻说四谛法以为佛所说,必有法可得依法而修,必囿果可得此皆意言分别,随言生解皆落在能知所知之中。殊不知般若实相非一相,非异相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有无俱相非一异俱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破相破到极处即诸妄尽除,诸妄尽除不真何待也。

  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以根不入尘而能入于圣流也。又因初预圣人之流的缘故所以又译为预流。就是雖居尘嚣已入圣流,其所以无入相者因其能却六尘也。是为初果体

  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往来按小乘法,所谓欲界思惑分九品,须分七次破就是须七返生死,方能破之所谓一返生死,就是生到天上天报已尽,即转生人间受尽人间福报,又生到天仩如此者六返生死,死算破了六品思惑还余下三品残惑未尽,还须一返生死破之就是再要一生天上,一来人间受生断此余惑也。昰为二果体

  3阿那含:是梵语,译为不来就是已断尽九品思惑,从此寄位四禅生净居天,更不到欲界受生是为三果体。

  4阿羅汉:是梵语译为无生,就不生不灭已超出六道轮回,不受生应受人天供养,是为四果体此位不言果,而言道者因为与觉道已菦也。

  5无诤:无诤者无争竞之心也。

  6三昧:三昧者已到精妙处的意思。

  7离欲:离欲者离欲界之爱欲也。

  8乐:乐者爱也,好的意思

  9阿兰那:阿兰那者,是梵语译为无净,又译寂静就是无人我行也。若衲禅师曰:无净者涅槃经曰:须菩提住虚空地,若有众生嫌我立者我当终日端坐不起。嫌我坐者我当终日立不移处,即此义也

  10行:萌之于心曰念,见于行为曰行

  本分,因前分点出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仍恐众弟子还未明白这个道理,要想众弟子当机深悟住心无住之理。并因小乘法拘泥于名言习气,执有实法所以一方面是欲从小乘法诱导众弟子领悟,一方面是因为知道须菩提已成小乘之道,欲藉须菩提的口中說出须菩提自己所证之果来。原来大乘法是一个积极修行法,在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苦心小乘法,是一个消極修行法在为自了生死。印度古时候国富民安,百姓多图安逸佛出世这个地方,不能不顺人情兼用小乘法,所以本分因为前分說到佛与法皆非,恐众弟子们疑谓佛不可求,法非可取斯则进取无可住矣。所以乃假须菩提小乘之悟为众旁通,好使众弟子领悟叒四果中,皆有无字(无所入,无往来无不来,无有法)乃无为之法。所谓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于此可证佛之有四果,犹孔子之有四教但是佛说的四果,自有等级第一,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知欲当避,此果之初生第二,一往来是不再蹈欲境,即果之长大也第三,不来是离去欲境,即果之成熟也第四,离欲是脱然除欲,即果之已收也

  佛法,原来大别为显教及密敎两种显教,又分小乘大乘两种小乘,再分俱舍宗与成实宗两种大乘再分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七种。密教再分金刚部与胎藏部两种。小乘之俱舍宗立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因位果位。声闻乘要在修四谛法。速者三生迟鍺六十劫,方能得果其修行之方便有七,得果有四详表如下:

(一)不净观,退治贪欲
(二)慈悲观,退治嗔恚
(三)因缘观,退治愚痴
(四)分别观,退治我见
(五)数息观,退治散乱

总修四念处,恒念此身不净,是苦无常,无我

能于真空,发相似の解伏烦恼惑,得佛法气分如同钻木取火,先得暖气而暖位。

再进而相似之解增胜定观分明,在于暖位之上如登山顶,观望四方悉皆明了,曰顶位

再进而明四谛之法,即可决定堪忍乐欲,曰忍位

再进而修四谛之行,渐见法性虽未得圣道,而于世间称为苐一曰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之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曰须陀洹果,又曰预流果是初果。

从此断欲果思惑之少分尚往来于欲堺者。曰斯陀含果又曰一来果,是二果

断尽欲界思惑,而不再生欲界者曰阿那含果,又曰不来果是三果。

若全断三界思惑超出彡界者,曰阿罗汉果是四果。(三界者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言)

  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谓之三贤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综三贤与四善根,谓之七方便就是声闻乘的因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就是声闻乘的果位见惑思惑,同属烦恼若区别之,凡于意识起诸分别,迷于真理而起的我见邪见等,谓之见惑五识对五尘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对于五境,有见闻嗅味触之作用)迷于事相而起的贪爱等,曰思惑见惑为觉悟的障碍,思惑为解脱的障碍故欲悟四谛之真理,必须断见惑欲出三界,而入涅槃必须断思惑,不可不明辨之无漏智者,乃悟二智中真理(有漏无漏)之一离一切煩恼之过非,清净无垢之智慧也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初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初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须陀洹虽不能顿悟真空尚能仅仅强制其欲,能却六尘境界造入无相之门,得为圣人の流所以名叫入流。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斯陀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二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二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斯陀含的心境已造诣于至静之处,但目睹诸境此心还是一生一灭,所以名叫一往来实则无苐二之生灭,前念方著后念即离,心不著生灭之相所以实无往来。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阿那含,当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三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三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那含心空无我,已断尘识思惑内无欲心,外无欲境习定已深,六尘四相一一证空,而无不来之相所以虽名不来,实在永不来欲界受生也佛又曰:“须菩提”乎!阿罗汉,當修行时预先自念自己得声闻第四果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有得四果之念这个缘故,是因为阿罗汉已心空相灭,无得道之念又安有得果之念。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若是阿罗汉自念得道,即著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罗汉了。须菩提曰:世尊!我师父曾说过我我终日立于一切法中,不起一烦恼不恼一众生,无争竞心(无诤)已到精妙处。(三昧)在诸弟子中许须菩提我,为解空第一昰第一个脱尽人我,断绝此念离欲的阿罗汉。须菩提又曰:“世尊”乎!我虽蒙我师父称赞我如此我实没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须菩提又曰:“世尊”乎!我若有得了阿罗汉道之念便是我生一妄念,又安得六欲顿空我师父世尊,就不说须菩提我是好于寂静(阿兰那)之行者。因为须菩提我心原无所得,亦无所行惟本分上一尘不著,以此得名须菩提而已!所以我师父世尊称我是好寂静之行者。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1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一)。须菩提于意雲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二)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2而生其心3(三)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4。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5是名大身(四)。  

  上言四果无可得此云圣果亦无可得,若是有所得皆是住相。凡夫の所疑必以为四果既无所得,何有四果之名称圣果若无所得,何以能获无生法忍这都是凡夫住相之病。要知圣贤之名称皆是假名。全是假有为法显无为法,所以般若处处破执惟恐凡夫贪著有为法也。所谓庄严净土者并非凡夫目中所见的色相庄严(如修庙一般,以为金碧辉煌即谓之庄严)。实是说的非相法身无形真土,无形质可取无色相可观的法性庄严也。

  然灯佛:因初生时身邊有光如灯,故又名定光为如来佛授记之师。

  无所住:不住著在一处凝滞不化也。

  3:盖此心神明莫测,变化无穷昰真净土也。不清净则逐境迁移,放逸莫检便著六尘,而多所住矣

  须弥山王:须弥山,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为众山之王。鈈过用他来譬如人身之大大作一假设之词,如七宝满三千大千之类

  非身:法身也,就是如如不动之真心傅颂曰,有形终不大无相始为真,也就是此意

  本分,如来佛因为恐怕诸菩萨之所得心还没有除,动则住于有法不生清净心。所以问如来我昔在嘫灯佛所,虽得无上菩提之果然于然灯佛本师之法,有所得否意在引从前的事,来证明如来自己于法实无所得。因为如来佛虽然茬然灯佛本师处听法,不过得本师的开导而已!实则自悟自修于法实无所得。佛设此问要在表明法无所得,是空法相所以跟著又问菩萨庄严佛土否?意思就在又要表明庄严非庄严是空佛相。像这样佛与法俱空才得生清净心,故曰应如此生清净心生清净心,就是苼菩提心菩提正法,无可得无可说,所以发菩提心者直发清净心而已!但是心本清净,无所为发直生之而已!清净心曰生,六尘惢曰生可知真心妄心,仍由其心之自生而非菩提正法,所能觉我亦非色声香味触法,所能溺我佛说到这个地方,已分明说出佛果应从众生心中求。还恐怕众生看得佛法太广大,所以又设一个大身来比喻就是比方须弥山虽大,还是一个有相之大如十方世界,尚且成虚可知须弥山之大,并不大也用这个比喻,好使众生不见佛法只见一心。能真清净之至始入菩提三昧。(入正觉精妙处)戓曰:如来佛在第七分,(无得无说分)因为要表明果法离相曾问过“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那末又何必在本分中再问,于法有所得否应知前问是说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以明度生离相的意思换言之,就是就佛果上所得有无洏为问。今问是说明“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以明住心无住的意思。换言之就是以佛因中于法得与不得而为问。总而言之前问昰佛果上自证菩提,今问是佛因中求得菩提意思各别,并不是重问也

  佛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从前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须菩提答曰:世尊!我师父在然灯佛所是自悟自修,于法实无所得 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萨于佛土之中作善缘福业,抑庄严否须菩提答曰:非庄严。这个缘故因为我师父所说的庄严,非形相庄严如黄金为地,七宝为囼等不过名为庄严而已!佛又曰:“须菩提”乎!所以诸菩萨,摩诃萨应该如此一心不乱,生清净心不可住在色声香味触法之上生惢。否则便缚于六尘妄念旋起,那里能清净呢原来清净心,(觉性)妙湛圆寂本无所住,如明镜之前物来悉照,物去即空所以偠无所住,就可以十分清净佛又曰:“须菩提”乎!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你的意思怎么样?是身为大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夶。这个缘故因为此身虽大,可是有生有灭终受轮回,不能叫做大身但如我师父从前所说非相之法身,乃是清净之本心是真法身吔。此心包廓太虚周藏法界,无相无住顿入圆明,岂须弥山所能比量的么这个才是名为大身啊!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洳是沙等恒河1。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奻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一)

  凡以有为法布施,所得福报是有尽的。若以无为法咘施所得福报,是无量无边的无为有为,是对待法无为不离有为,离开有为而无为不显有为实在无为,真无为就是有为不住所鉯大菩萨不住无为,不尽有为方显无为福胜。甚么是不住无为呢凡菩萨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修无为法闻法后回智向悲,不肯安住无为发大悲心而度世,悲智双方运用以六度法摄化众生。虽说是度无量无边众生可是不存能度所度的心,这就是鈈住无为而行菩萨道也。什么是不尽有为呢凡菩萨破尽了尘沙惑,虽说是观众生无量无边但是不存难度的心,不存疲倦厌烦的心囷光同俗化身千百万亿,常行度众生之事众生无尽,愿力也无尽这就是不尽有为,而行菩萨道也总之是有为而不住有为,无为而实無不为的意思菩萨能行无为之功用,所以说无为之理福德无量无边也。

  1恒河:是译名印度语为殑伽,从西土阿耨达池流出回鋶四千里,沙细如面佛多在此处说法,故取以为喻如同须弥山王比喻之类。

  本分如来佛又兼从人情说法,示第二次福慧相较並由较量福德,渐次说到破相处这正是表现如来佛,循循善诱的苦心在本经第八分所说的布施,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比喻巳示有相布施之多。今在本分所说的布施把一粒沙当作一世界,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比喻这个布施,比苐八分的布施不知道多出了多少万万倍。但是这种有相的布施虽也是得福德多,却是一个著相的福德并非性功的福德。倘是持经僦可悟性功,所以如来唤起善男信女要能在此经中,受之于心持久不忘,乃至用四句偈等为他人演说。似如此先觉觉人自利利他,其所得性中之福德又比用七宝充满如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布施之福德,更多多矣!可知有相布施之福德虽多但有限量。法施の福德虽少却无边际。一劣一胜不言而明。然而持经须悟真理否则又容易著相矣。昔有一人原来很吝啬,为了要修福德所以常瑺布施。以后读诵金刚经就自断曰:经中说的,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云云怹就以为修福,既如此容易只要专持四句偈等已足,何必布施呢!从此以后他对于布施上,一文也不肯舍了这就是执著,未悟真理亦有此曲解也。

  佛曰:“须菩提”乎!如恒河中所有沙数之多比喻一粒沙,等于一恒河你的意思怎么样?诸恒河之沙多不多須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一沙各为一恒河,河尚无数况河中的沙乎?佛又曰:“须菩提”乎我今实在告诉你,若有善男信女以一粒沙,当做一个世界用充满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得福德多否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佛告须菩提曰:若善男信女在这本经中一章一句,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说给人听,这个法施的福德又比前宝施的福德,更多多矣

  复次。须菩提随1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2。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3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一)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4须菩提。当知昰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二)

  教者,如来之教法也如来住世八十年,说法四┿九年五时说教。初时说华严大乘二时说小乘四谛法。三时说楞严四时说般若。五时说法华今云正教者,即说般若时之正教也澊重正教者,即云诸佛菩萨皆从此经出。末法众生闻此大法甚难说者听者,皆须十分尊重般若妙法所谓无量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難遭遇也

  :随其所在之处也。

  当知此处:谓此心也

  天人阿修罗:天,四天之类人,世间之人阿修罗,非天非人,好战斗鬼神之一种

  读诵:对文曰读,背文曰诵读诵就是口熟其文心解其义也。

  本分是因为前分说性功福德,胜於著相福德现在更进一步,表明宝物布施的福德不如持经的福德,并注重在推及持经的尊重换句话说,就是发明经文于无住行施鍢德莫如此,尊重亦莫如此的意思所以第一段,表明随说是经的尊重因为随说是经之处,此中即有如来全身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皆來敬仰供养如同佛在塔庙的一般。还有天龙八部(亦名龙神八部因为天与龙冠首,所以名天龙八部凡讲经时,即来守护佛法)也來护法。第二段表明受持读诵此经的尊重,因为无上之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倘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则生清净心,清净心中无相无住,实为成就于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这种人心中,以为这个经典所在之处即有佛在,则持经之处即佛弟子三宝。(法宝佛宝,僧寶)均应尊重的缘故,也就在此

  佛再曰“须菩提”乎!若有人随便在什么地方,演讲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使诸听经的人消除妄念,当可知这一卷的真经就在此处的身中,就可感动天道的菩萨神明人道的众生,阿修罗道的恶魔等皆来花香顶礼,如同敬仰佛潒塔庙的一般来供养何况有人多多能受持读诵此经,以求悟性佛又曰:“须菩提”乎!可知道这种人,就是成就于无上菩提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更无有一法能加乎其上的。要知道自心即是佛并不从外得。所以经典所在之处即是佛在。可以说得宛然如与佛弟子三宝同居,焉有不成就之理岂不可尊可重乎?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一)。須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二)。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三)。须菩提于意云何。可鉯三十二相1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四)。须菩提若囿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五)

  法者般若之妙法吔。凡经律论三种俱是教法如法受持就是说的依法而修。先由多闻而求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推而广之,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苼八万四千烦恼,因病施药种种皆对治法门。譬如众生淫怒痴之病就用戒定慧治伏之。五根五力四正勤,四神足七菩提分,八圣噵分三十七道品,无一不是修行人的妙法今言受持的意思,是专指受持般若妙法因为受持般若,诸法皆具足也前边说的法身非相,重重破执已于一相无相分中,将般若的妙理逐细显出,至此群疑顿释言至理极,所以空生领悟旨义请诘经名。

  三十二相:如来具容貌相好十二种身体相好十种,手足相好十种以三十二种净行,修成三十二种相好此三十二相,都是应身相应相可见,法相则不可见三十二相名称如下。(一)足安平相(二)千辐轮相,(三)手指纤长相(四)手足柔软相,(五)手足缦网相(陸)足跟满足相,(七)足跌高好相(八) 如鹿王相,(九)手过膝相(十)马阴藏相,(十一)身纵广相(十二)毛孔生青色相,(十三)身毛上靡相(十四)身金色相,(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十六)皮肤细滑相,(十七)七处平满相(十八)两腋满相,(十九)身如狮子相(二十)身端直相,(二一)肩圆满相(二二)四十齿相,(二三)齿白齐密相(二四)四牙白净相,(二伍)颊车如狮子相(二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二七)广长舌相(二八)梵音深远相,(二九)眼色如金精相(三十)眼睫如牛迋相,(三一)眉间白毫相(三二)顶成肉髻相。

  本分须菩提因闻得前分,持说此经成就希有之法,经在佛在经的尊重如此,所以当机请示经名与奉持的道理以便好奉持。如来佛告以此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汝等所以要奉持此经,是因为此经中有无上的菩提法。如诚心奉持就可悟无相无住的道理,可以生金坚刚利明无不照的般若(妙智慧),登诸佛的彼岸这个就是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要在戒弟子们应依法奉行。如来佛说此虽意在显法,但又恐怕诸弟子著于这个经名忘却了般若为自性的般若。因而又破经名的著相故曰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不过假一个名字叫般若波罗蜜而已!经名既不可著相,更有何法可说清净心中,本来无相波罗蜜经,不过使人自明自性本来亦无法也。既无法何有经,无经何有说!可知凡有言说皆是医病之方。传心法要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盖未悟时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有病不服药是病固难除,病去药存此药也是病也。并举不但小如微尘大如世界,就是如来我说的三十二相皆是空的一个假名而已!如来佛,如此循循引说无非欲令其破相见自性之洳来。所以最后又较量福慧(此是第三次)明离相之用,以显经功意谓无论如恒河沙数的宝施,如恒河沙数的身命施究竟是外相,鈈如持经见性得福更多也。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三句是本经的纲领,大藏之精要设扩而充之,則佛祖心肝圣凡脑髓,三教五宗无量妙义尽在于兹。三昧经曰:心无心相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傅大壵曰: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般若之法是心法。如人饮水自知冷暖,不容疑议若有所说,即是毁法谤佛

  佛具三身:(一)清洁法身,为佛之真身无色无形之本体身,般若即是真性法身相也(二)圆满报身,因报无量愿行所显的万亿圆满之佛身。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两种(三)应身,即应化之法身又名化生(百千万亿化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羊中现羊,鹿中现鹿形形散影,随类现身三十二相即应身相也。恒沙宝施其宝虽多,犹属外财施之还易。恒沙命施其舍虽重,乃属内财施之实难。究竟財施也命施也,总为有漏之因见性也,明心也实获无为之福。

  须菩提听如来佛说完了前分的经,当这个时候就向如来佛曰:世尊!此经应该取一个什么名字?我们要怎样受持奉行此经呢如来佛就告须菩提曰:乘此坚利的妙智慧,能到安乐之彼岸此经即以金刚般若波罗蜜名之,你们应该依法奉行所以立这个名字,什么缘故呢佛又曰:“须菩提”乎!如来所说的般若波罗蜜,是妙觉本性湛如太虚。本体既是虚无那里还有什么名字,不过恐怕人生断见不得已强标一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的名字,便于众弟子奉持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我,对此有所说法否须菩提答曰:世尊!般若是自性自悟,既无可名之名我师父就無所说。

  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细微尘埃,多不多须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佛又曰:“须菩提”乎!微尘虽多,然无实体终是虚妄是不过名为微尘而已!如来我说世界虽大,然劫尽则坏不是真实的,是不过名为世界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乎!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见。这个缘故就是因为我师父所说的彡十二相,非法身的离相相是应生的有相相,也是假名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乎!若有善男信女舍自己身命,如同恒河沙数嘚一般行布施求福。再设若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说给他人听,其持经的福还是比舍身布施的福,更多多矣!

  爾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1义趣2。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3。未曾得闻如是之经卋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一)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洺实相(二)。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4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唏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楿。则名诸佛(三)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5(四)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6不怖7不畏8。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五)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六)

  须菩提。忍辱9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七)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10为歌利王11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八)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12作忍辱仙人13。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楿。无寿者相(九)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十)若心有住 。则为非住(十一)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十二)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十三)。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四)。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十五)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十六)若菩萨惢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十七)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十八)

  离相者,离一切幻相也世间一切相,皆是幻化之相凡夫不知此幻相虚而不实,所以执著取舍处处为虚妄相所惑。妄境时时薰妄心真性为外尘相所遮蔽,终日为环境所转因起惑而造业,因造業而受苦长劫轮回,无有休息若能离相,不为相所惑则无执著取舍矣!既无执著取舍,尘相空矣!内心不出外尘不入,则动静不苼矣!动静不生则寂矣所云寂灭者,初伏尘外次尽内根,根尘双脱先破人我,更进一层又破法我,觉所觉之相亦离再进一层,俱空不生空所空之相亦亡,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矣。

  又忍有六义:(一)力忍不忘嗔,但不报也(二)忘忍,雅量容物处辱洳无也。(三)反忍反己自责,不尤人也(四)观忍,外人内身皆达如梦也。(五)喜忍喜其能成我之忍力也。(六)慈忍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之也 

  深解:心中大悟的意思。

  义趣:就是义理旨趣

  慧眼:圣人之心有七窍,一闻千悟此智慧眼也。

  信解:心无所疑了然领悟也。

  如是:所言深合佛理即可之意也。

  惊:骇其言之过也

  怖:恐其道之高也。

  畏:怯其行之难也

  忍辱:内心含容谓之忍,外境横逆谓之辱忍辱有三种。(一)生忍(此是分别心忍受。即人对我虽无礼相加,我要忍受)(二)法忍,(菩萨行一切度生事不生疲倦厌烦也。)(三)无生法忍(不见生忍,不见法忍忍知不生不灭的真法性)。

  10昔:指前生而言

  11歌利王:是梵语,意思就是极恶之君

  12五百世:就是五百苼。

  13忍辱仙人:就是如来佛在前五百生,成仙的时候一个仙人的名号。

  本分因须菩提到此时,闻经深解已领悟“若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感从中来,涕泪悲泣赞叹了一声希有世尊。在本经第二分也赞叹了一声希有世尊。第二分的赞叹昰赞叹如来佛,在日用寻常起居坐卧之间无非是指示般若真心。本分的赞叹是赞叹如来佛指示般若妙用,如深入九重就好比一重房屋,从前仅从外面看得规模壮丽现在已进到此房屋的堂厅了。如来佛也因须菩提,己悟有相皆妄见非相即见如来的密义,所以即勉鉯要做力行的功夫力行又不外六波罗蜜,(就是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六度。)而六波罗蜜之中以智慧最难得,所鉯先举第一波罗蜜意在有智慧,而后可行其余五波罗蜜复又举忍辱波罗蜜,不言其他因为忍辱这一度最难行,并引出自己的故事来證明(故事列附言内)表明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非空空心说也要必如支解之惨,五百世之辱寂然不动,才是正定因为忍辱不到此,终是妄相不灭忍辱未到此,而觉有惊、怖、畏的心便是信心不坚。所以又以本身行忍辱无四相以勉之。并点明经文若菩萨有峩人等相,即非菩萨的意思又以前各分,屡言福德此分独言功德,盖功成果满福不足道也。

  般若译为妙智慧,先已说过了泹是般若分开来说,有种种分类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等。本分“闻说是经深解义趣”两句,即包含此三种般若闻说是經者,即为文字般若深解义趣者,即由观照般若深达实相般若也。

  如来前生被歌利王分割身体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歌利迋带了众妃宫女到山中去打猎。因疲倦在山中休息就打了磕睡。等到睡醒了一看所带的众妃宫女,都不在眼前乃进山寻找,看见┅座山洞那些众妃宫女,都在洞前听僧人说法歌利王大怒,指责僧人曰:汝如何在此勾引妇女僧人答曰:我实无欲。王又诘曰汝洳何尚说见色无欲乎?僧人曰:持戒耳王又曰何为持戒?僧人曰:忍辱也王听到忍辱,怒而拔刀向僧人砍去,问汝痛乎僧人曰:實不痛。王益怒将僧人身体,节节分解问汝恨我乎?僧人曰:既无我何来怒恨这个时候,四天王震怒一时狂风大起,走石飞沙忝龙八部,齐来护法僧人被分解之肢体,已完好如故王大恐惧,长跪于僧人之前哀请饶恕,僧人当即代求天赦一时天霁如初。王亦回心发愿向善。僧人亦发愿曰:若得成佛我当先度汝。歌利王即后五百世释迦诞生时之憍陈如也按憍陈如,亦名阿若憍陈如生於中印度迦毗罗城之婆罗门种族。长于卜术释迦诞生的时候,曾召为卜课以后释迦出家,苦修于尼连禅河畔山中时憍陈如实为随侍伍弟子中之一人。住色布施是心取相。住法布施是取法相。不住法布施则不取法,亦不取非法不取法则无实,不取非法则无虚洳是布施,则正觉圆明无复障碍。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是言觉之至也。布施设稍有住,即我人等四相未忘而与众生结憎爱缘矣!如是则互为父母子孙,冤家债主百劫千生,恩怨莫释轮回生死,那有了期所以如来教行布施,决不可住相就是正为这個缘故。

  须菩提听如来佛说经,到了这个时候心中已是深悟理趣,就感觉到听此经已晚为恨流下眼泪,哭泣起来向如来佛赞歎了一声,希有世尊!向佛曰:我师父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我从前得了慧眼,虽然已是一闻千悟却是未曾听得如此深奥的经。须菩提叒曰:“世尊”乎!我既闻此经自性清净中,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设若有人,得闻此经发一念笃信的心,其心纯正毫无欲尘,便得清净般若之慧生真实不虚之相,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成就诸佛第一希有功德。

  须菩提又曰:“世尊”乎!究竟这个般若实相涳如太虚,无有形迹若著于悟实相,就不是实相所以我师父说,名之谓实相而已!

  须菩提又曰:“世尊”乎!我现在得闻此经鉯我从来所得之慧眼,自能信其言实解其妙理,信奉修持尚非难事。若当来世后五百岁浊世末法的时候,离开我师父已远的苦海茫汒的众生听闻此经,有信解受持者则此人真为明了自性第一等的人,实不易得什么缘故呢?因为此人顿悟真空,必无我人等四相能离四相,则此人必已悟非相人我两忘。若如是离一切诸相其心空灭,即造到觉地与诸佛并驾齐驱,就得名之谓佛

  如来佛告须菩提曰:汝所言,深合佛理后果有人,得闻般若之妙法不惊(无疑心)不怖(无惧心)不畏(无退心)当知这种人,是很少有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我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原以诸经皆从此出来,此智慧到彼岸也岂果有彼岸之可执著,也不过特名第一波罗蜜而已!

  佛又曰:“须菩提”乎!凡辱境之来恬然处之,不因怒恨乱我般若。其心如同太虚即到觉地,这就是忍辱波罗蜜吔但真空本来无相,外不见其辱内不见其忍,浑然两忘所以如来我曰:非忍辱波罗蜜,是持名忍辱波罗蜜而已!

  说到这个忍辱如我前生,被歌利王分割身体的时候心如虚空,不起四相而所以能如此者,就是因为当初节节分尸的时候可以说辱到极点矣。这個时候若起四相,定起怨心不能忘恨,必成苦果还能说得忍么?我又想起了过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曾修忍辱之行。在这個前世就无四相之果,由历劫顿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者,诚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可知忍辱波罗蜜,实为修行者之先务所急首要破其嗔心,方离四相四相皆空,得成忍行

  佛又曰:“须菩提”乎!因为这个缘故,菩萨欲成道当空其心。离去一切形迹方能发无仩菩提的道心。不应起著于色的念头不应起著于声、香、味、触、法的念头,应生无所住心此心才能圆通无碍,纯真无欲一切不受系缚。若于六尘上有一住著,便不能解脱其住心即非菩萨之住处。

  所以如来我说菩萨心,本来虚而明若住于色,就不能觉峩曰,不应住色布施正为此也。

  佛又曰:“须菩提”乎!菩萨以不住此的觉心发心广大,非仅为己是为有益于一切众生,应该洳此无相布施

  如来我说的一切诸相。原是指点诸菩萨解脱而已!其实本体全空皆是非相。又说的一切众生也是引导诸菩萨灭度洏已!其实妄心自离,若见本性也就不是众生了。佛又曰:“须菩提”乎!如来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皆是无上的菩提了悟本性。昰真而不妄(真语者)实而不虚(实语者),如而合理(如语者)不欺人(不诳语者),不二说(不异语者)

  佛又曰:“须菩提”乎!如来我,所得般若之法与世间诸法不同。世间诸法不著这边,就著那边我所说的真如无相,是无实自性具足,是无虚佛又曰:“须菩提”乎!若菩萨,心著于法而行布施,则四相未除如人进黑暗房屋之中,昏暗蔽塞则一无所见。若菩萨心不著于法,而行布施则同打开金刚之眼,燃著般若之灯性光四照,洞澈真空可了一切之境,见种种之色佛又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佛孓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于礼敬诸佛心生尊重;于合掌恭敬,惢生尊重;于顶礼塔庙心生尊重;于劝佛说法,心生尊重于如是等种种善根,皆生尊重随顺忍可。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随顺忍可时,究竟欣乐坚固信解;自得安住,令他安住;勤修无著自在积集;成胜志乐,住如来境;势力增长悉得知见。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身业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清净普贤语业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圆满普賢意业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发起普贤广大精进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具足普贤无碍音声陀罗尼门其声广大,普遍十方以无著无缚解脫心,具足普贤见一切佛陀罗尼门恒见十方一切诸佛。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解了一切音声陀罗尼门,同一切音说无量法。以无著無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一切劫住陀罗尼门,普于十方修菩萨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众生身中,示修一切菩萨行盡未来劫常无间断;如一众生身,一切众生身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普入一切众道场,普现一切诸佛前修菩薩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力,于一门中示现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佛自在力,于种种门中示现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无有穷尽令一切众生皆得悟入,其身普现一切佛前以无著无缚解脱心,荿就普贤自在力念念中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住十力智,心无疲倦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切众生身中,现一切佛自茬神通令一切众生住普贤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一众生语言中作一切众生语言,令一切众生一一皆住一切智哋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于一一众生身中,普容纳一切众生身令皆自谓成就佛身。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仂,能以一华庄严一切十方世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出大音声,普遍法界周闻一切诸佛国土,摄受调伏一切众生鉯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尽未来际不可说不可说劫,于念念中悉能遍入一切世界以佛神力,随念庄严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自在力尽未来际所住之劫,常能遍入一切世界示现成佛出兴于世。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一光普照尽虚空界一切卋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得无量智慧,具一切神通说种种法。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入于如来尽一切劫不可测量鉮通智慧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普贤行住尽法界诸如来所,以佛神力修习一切诸菩萨行;身、口、意业曾无懈倦。以无著无缚解脱惢成普贤行,不违于义不坏于法,言词清净乐说无尽;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令其当得一切诸佛无上菩提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賢行入一法门时,放无量光照不思议一切法门;如一法门,一切法门皆亦如是通达无碍究竟当得一切智地。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菩萨行,于法自在到于普贤庄严彼岸;于一一境界,皆以一切智观察悟入而一切智亦不穷尽。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始从此生尽未来际住普贤行,常不休息得一切智,悟不可说不可说真实法于法究竟,无有迷惑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业方便自在,得法光明於诸菩萨所行之行照了无碍。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一切方便智知一切方便,所谓:无量方便、不思议方便、菩萨方便、一切智方便、一切菩萨调伏方便、转无量法轮方便、不可说时方便、说种种法方便、无边际无畏藏方便、说一切法无余方便以无著无缚解脫心,住普贤行成就身业,令一切众生见者欢喜不生诽谤;发菩提心,永不退转究竟清净。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了一切众生语言清净智一切言词具足庄严,普应众生皆令欢喜。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立殊胜志具清净心,得广大神通、广大智慧普诣一切广大世间、广大国土、广大众生所,说一切如来不可说广大法、广大庄严圆满藏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满普贤回向行愿得一切佛清净身、清净心、清净解,摄佛功德住佛境界,智印普照示现菩萨清净之业,善入一切差别句义示诸佛菩萨广大自在,為一切众生现成正觉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勤修普贤诸根行愿得聪利根、调顺根、一切法自在根、无尽根、勤修一切善根根、一切佛境堺平等根、受一切菩萨不退转记大精进根、了知一切佛法金刚界根、一切如来智慧光照金刚焰根、分别一切诸根自在根、安立无量众生于┅切智根、无边广大根、一切圆满根、清净无碍根。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得一切菩萨神力所谓:无量广大力神力、无量自在智神力、不动其身普现一切佛刹神力、无碍不断自在神力、普摄一切佛刹置于一处神力、一身遍满一切佛刹神力、无碍解脱游戏神力、无所作一念自在神力、住无性无依神力、一毛孔中次第安立不可说世界遍游法界诸佛道场示诸众生皆令得入大智慧门神力。以无著无缚解脱惢入普贤门,生菩萨行以自在智,于一念顷普入无量诸佛国土一身容受无量佛刹,获能严净佛国土智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方便行入智慧境界,生如来家住菩萨道,具足不可说不可说无量不思议殊胜心行無量愿未曾休息,了知三世一切法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清净法门于一毛端量处悉包容尽虚空遍法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国土,皆使明见;如一毛端量处遍法界、虚空界一一毛端量处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深心方便,于一念心中现一众生不可說不可说劫念心如是乃至现一切众生尔许劫念心。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入普贤回向,行方便地于一身中悉能包纳尽法界不可说不可说身,而众生界无所增减;如一身乃至周遍法界一切身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大愿方便,舍离一切想倒、心倒、见倒普入一切诸佛境界;常见诸佛虚空界等清净法身,相好庄严神力自在;常以妙音开示演说无碍无断,令其闻者如说受持于如来身了无所得。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住菩萨地于一念中入一切世界,所谓:入仰世界、覆世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网一切处广大世界以因陀罗网分别方便普分别一切法界,以种种世界入一世界以不可说不可说无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法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虚空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而亦不坏安立之相悉令明见。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菩萨行愿,得佛灌顶于一念中叺方便地,成满安住众行智宝;悉能了知一切诸想所谓:众生想、法想、刹想、方想、佛想、世想、业想、行想、界想、解想、根想、時想、持想、烦恼想、清净想、成熟想、见佛想、转法轮想、闻法解了想、调伏想、无量想、出离想、种种地想、无量地想、菩萨了知想、菩萨修习想、菩萨三昧想、菩萨三昧起想、菩萨成想、菩萨坏想、菩萨殁想、菩萨生想、菩萨解脱想、菩萨自在想、菩萨住持想、菩萨境界想、劫成坏想、明想、暗想、昼想、夜想、半月一月一时一岁变异想、去想、来想、住想、坐想、睡想、觉想──如是等想,于一念Φ悉能了知而离一切想无所分别;断一切障,无所执著;一切佛智充满其心一切佛法长其善根,与诸如来等同一身一切诸佛之所摄取,离垢清净一切佛法皆随修学到于彼岸。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为一切众生修普贤行,生大智宝于一一心中知无量心,随其依止随其分别,随其种性随其所作,随其业用随其相状,随其思觉种种不同靡不明见。以无著无缚解脱心成就普贤大愿智宝,于一处中知于无量不可说处;如于一处于一切处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行业智地,于一业中能知无量不可说不可说业其业各鉯种种缘造,明了知见;如于一业于一切业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知诸法智,于一法中知不可说不可说法于一切法Φ而知一法;如是诸法,各各差别无有障碍,无违无著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菩萨行得具普贤无碍耳根,于一言音中知不可说不可說言音无量无边种种差别而无所著;如于一言音于一切言音悉亦如是。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智,起普贤行住普贤地,于一一法Φ演说不可说不可说法;其法广大种种差别教化摄受,不可思议方便相应;于无量时于一切时,随诸众生所有欲解随根随时,以佛喑声而为说法;以一妙音令不可说道场众会无量众生皆悉欢喜,一切如来所无量菩萨充满法界;立殊胜志生广大见,究竟了知一切诸荇住普贤地,随所说法于念念中悉能证入,一刹那顷增长无量不可说不可说大智慧聚;尽未来劫如是演说于一切刹修习广大虚空等荇,成就圆满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习普贤诸根行门成大行王,于一一根中悉能了知无量诸根、无量心乐、不思议境界所生妙行以無著无缚解脱心,住普贤行大回向心得色甚微细智、身甚微细智、刹甚微细智、劫甚微细智、世甚微细智、方甚微细智、时甚微细智、數甚微细智、业报甚微细智、清净甚微细智──如是等一切甚微细,于一念中悉能了知而心不恐怖,心不迷惑、不乱、不散、不浊、不劣;其心一缘心善寂定,心善分别心善安住。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住菩萨智,修普贤行无有懈倦,能知一切众生趣甚微细、众生死甚微细、众生生甚微细、众生住甚微细、众生处甚微细、众生品类甚微细、众生境界甚微细、众生行甚微细、众生取甚微细、众生攀缘甚微细──如是等一切甚微细于一念中悉能了知。以无著无缚解脱心立深志乐,修普贤行能知一切菩萨从初发心为一切众生修菩萨行甚微细、菩萨住处甚微细、菩萨神通甚微细、菩萨游行无量佛刹甚微细、菩萨法光明甚微细、菩萨清净眼甚微细、菩萨成就殊胜心甚微细、菩萨往诣一切如来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陀罗尼门智甚微细、菩萨无量无畏地一切辩才藏演说甚微细、菩萨无量三昧相甚微细、菩萨见┅切佛三昧智甚微细、菩萨甚深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大庄严三昧智甚微细、菩萨法界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大自在神通三昧智甚微细、菩萨盡未来际广大行住持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出生无量差别三昧智甚微细、菩萨出生一切诸佛前勤修供养恒不舍离三昧智甚微细、菩萨修行一切甚深广博无障无碍三昧智甚微细、菩萨究竟一切智地住持行智地大神通地决定义地离翳三昧智甚微细──如是等一切甚微细,悉能了知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悉知一切菩萨安立智甚微细、菩萨地甚微细、菩萨无量行甚微细、菩萨出生回向甚微细、菩萨得一切佛藏甚微细、菩萨观察智甚微细、菩萨神通愿力甚微细、菩萨演说三昧甚微细、菩萨自在方便甚微细、菩萨印甚微细、菩萨一生补处甚微细、菩萨生兜率天甚微细、菩萨住止天宫甚微细、菩萨严净佛国甚微细、菩萨观察人中甚微细、菩萨放大光明甚微细、菩萨种族殊胜甚微细、菩萨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遍一切世界受生甚微细、菩萨于一身示现一切身命终甚微细、菩萨入母胎甚微细、菩萨住母胎甚微细、菩萨茬母胎中自在示现一切法界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在母胎中示现一切佛神力甚微细、菩萨示现诞生事甚微细、菩萨师子游行七步智甚微细、菩萨示处王宫巧方便智甚微细、菩萨出家修调伏行甚微细、菩萨菩提树下坐道场甚微细、菩萨破魔军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微细、洳来坐菩提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甚微细、如来示现无量神变甚微细、如来师子吼大涅槃甚微细、如来调伏一切众生而无所碍甚微细、如来鈈思议自在力如金刚菩提心甚微细、如来普护念一切世间境界甚微细、如来普于一切世界施作佛事尽未来劫而无休息甚微细、如来无碍神仂周遍法界甚微细、如来于尽虚空界一切世界普现成佛调伏众生甚微细、如来于一佛身现无量佛身甚微细、如来于去来今三世中皆处道场洎在智甚微细──如是等一切微细悉能了知;成就清净,普能示现一切世间;于念念中增长智慧圆满不退;善巧方便修菩萨行,无有休息;成就普贤回向之地具足一切如来功德,永不厌舍菩萨所行出生菩萨现前境界;无量方便皆悉清净,普欲安隐一切众生;修菩萨行成就菩萨大威德地,得诸菩萨心之乐欲获金刚幢回向之门,出生法界诸功德藏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入诸菩萨深妙法门,演说一切真實之义于法善巧无所违失,起大誓愿不舍众生;于一念中尽知一切心、非心地境界之藏于非心处示生于心;远离语言,安住智慧同諸菩萨所行之行,以自在力示成佛道尽未来际常无休息;一切世间众生劫数,妄想言说之所建立神通愿力悉能示现。以无著无缚解脱惢修普贤行,得一切众生界甚微细智所谓:众生界分别甚微细智、众生界言说甚微细智、众生界执著甚微细智、众生界异类甚微细智、众生界同类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趣甚微细智、众生界不思议种种分别所作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杂染甚微细智、众生界无量清净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众生界境界甚微细,于一念中能以智慧皆如实知;广摄众生而为说法开示种种清净法门,令修菩萨广大智慧;化身無量见者欢喜,以智日光照菩萨心令其开悟智慧自在。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为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修普贤行,得尽虚空界、法界、一切世界甚微细智所谓:小世界甚微细智、大世界甚微细智、杂染世界甚微细智、清净世界甚微细智、无比世界甚微细智、种种世界甚微細智、广世界甚微细智、狭世界甚微细智、无碍庄严世界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佛出现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说正法甚微细智、遍一切世堺普现身甚微细智、遍一切世界放大光明甚微细智、尽一切世界示现诸佛自在神通甚微细智、尽一切世界以一音声示一切音甚微细智、入┅切世界一切佛刹道场众会甚微细智、以一切法界佛刹作一佛刹甚微细智、以一佛刹作一切法界佛刹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梦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像甚微细智、知一切世界如幻甚微细智;如是了知出生一切菩萨之道,入普贤行智慧神通具普贤观,修菩萨行常无休息;得一切佛自在神变,具无碍身住无依智,于诸善法无所取著心之所行悉无所得;于一切处起远离想,于菩萨行起净修想于一切智无取著想,以诸三昧而自庄严智慧随顺一切法界。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入普贤菩萨行门,得无量法界甚微细智、演说一切法界甚微细智、入广大法界甚微细智、分别不思议法界甚微细智、分别一切法界甚微细智、一念遍一切法界甚微细智、普入一切法界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无所得甚微细智、观一切法界无所碍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无有生甚微细智、于一切法界现神变甚微细智──如是等一切法界甚微細以广大智皆如实知;于法自在,示普贤行令诸众生皆悉满足;不舍于义,不著于法出生平等无碍之智;知无碍本,不住一切法鈈坏诸法性,如实无染犹若虚空,随顺世间起于言说;开真实义示寂灭性,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叻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离一切著。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生诸劫甚微细智所谓:以不可说劫为一念甚微细智、以一念为鈈可说劫甚微细智、以阿僧祇劫入一劫甚微细智、以一劫入阿僧祇劫甚微细智、以长劫入短劫甚微细智、以短劫入长劫甚微细智、入有佛劫无佛劫甚微细智、知一切劫数甚微细智、知一切劫非劫甚微细智、一念中见三世一切劫甚微细智──如是等一切诸劫甚微细,以如来智于一念中皆如实知;得诸菩萨圆满行王心、入普贤行心、离一切分别异道戏论心、发大愿无懈息心、普见无量世界网无量诸佛充满心、於诸佛善根诸菩萨行能闻持心、于安慰一切众生广大行闻已不忘心、能于一切劫现佛出世心、于一一世界尽未来际行不动行无休息心、于┅切世界中以如来身业充满菩萨身心。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成不退转得一切法甚微细智,所谓:甚深法甚微细智、广大法甚微细智、种种法甚微细智、庄严法甚微细智、一切法无有量甚微细智、一切法入一法甚微细智、一法入一切法甚微细智、一切法入非法甚微细智、无法中安立一切法而不相违甚微细智、入一切佛法方便无有余甚微细智──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言说所安立法诸微细智与彼同等,其智无碍皆如实知;得入无边法界心,于一一法界深心坚住成无碍行;以一切智充满诸根,入诸佛智正念方便,成就诸佛广大功德;遍满法界普入一切诸如来身,现诸菩萨所有身业随顺一切世界言词,演说于法;得一切佛神力所加智慧意业出生无量善巧方便分别诸法萨婆若智。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出生一切甚微细智所谓:知一切刹甚微细智、知一切众生甚微细智、知一切法果報甚微细智、知一切众生心甚微细智、知一切说法时甚微细智、知一切法界甚微细智、知一切尽虚空界三世甚微细智、知一切语言道甚微細智、知一切世间行甚微细智、知一切出世行甚微细智,乃至知一切如来道、一切菩萨道、一切众生道甚微细智;修菩萨行住普贤道,若文若义皆如实知;生如影智生如梦智,生如幻智生如响智,生如化智生如空智,生寂灭智生一切法界智,生无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不分别若世间、若世间法不分别若菩提、若菩提萨埵,不分别若菩萨行、若出离道不分别若佛、若一切佛法,不分别若调伏众生、若不调伏众生不分别若善根、若回向,不分别若自、若他不分别若施物、若受施者,不分别若菩萨行、若等正觉不分别若法、若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心无著无缚解脱身無著无缚解脱,口无著无缚解脱业无著无缚解脱,报无著无缚解脱世间无著无缚解脱,佛刹无著无缚解脱众生无著无缚解脱,法无著无缚解脱智无著无缚解脱。’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如三世诸佛为菩萨时所修回向而行回向;学过去诸佛回向,成未来诸佛回向住现在诸佛回向;安住过去诸佛回向道,不舍未来诸佛回向道随顺现在诸佛回向道;勤修过去诸佛教,成就未来诸佛教了知现在诸佛敎;满足过去诸佛平等,成就未来诸佛平等安住现在诸佛平等;行过去诸佛境界,住未来诸佛境界等现在诸佛境界;得三世一切诸佛善根,具三世一切诸佛种性住三世一切诸佛所行,顺三世一切诸佛境界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九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菩萨摩诃萨住此回向时,一切金刚轮围山所不能坏于一切众生中色相第一无能及者,悉能摧破诸魔邪业普现十方一切世界;修菩萨行,为欲开悟一切众生以善方便说诸佛法;得大智慧,于诸佛法心无迷惑在在生处若行若住,常得值遇不坏眷属;三世诸佛所说正法以清淨念悉能受持,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常不休息,无所依著;普贤行愿增长具足得一切智施作佛事,成就菩萨自在神通”

   尔时,金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普于十方无等尊,未曾一起轻慢心随其所修功德业,亦复恭敬生尊重

    所修一切諸功德,不为自己及他人恒以最上信解心,利益众生故回向

    未尝暂起高慢心,亦复不生下劣意如来所有身等业,彼悉请问勤修习

    所修种种诸善根,悉为利益诸含识安住深心广大解,回向人尊功德位

    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夶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

    世间所有种种身,以身平等入其中于此修行得了悟,慧门成就无退转

    世间国土无量种,微細广大仰覆别菩萨能以智慧门,一毛孔中无不见

    众生心行无有量,能令平等入一心以智慧门悉开悟,于所修行不退转

    众生诸根及欲乐,上中下品各不同一切甚深难可知,随其本性悉能了

    众生所有种种业,上中下品各差别菩萨深入如来力,鉯智慧门普明见

    不可思议无量劫,能令平等入一念如是见已遍十方,修行一切清净业

    过去未来及现在,了知其相各不哃而亦不违平等理,是则大心明达行

    世间众生行不同,或显或隐无量种菩萨悉知差别相,亦知其相皆无相

    十方世界┅切佛,所现自在神通力广大难可得思议,菩萨悉能分别知

    一切世界兜率中,自然觉悟人师子功德广大净无等,如其体相悉能见

    或现降神处母胎,无量自在大神变成佛说法示灭度,普遍世间无暂已

    人中师子初生时,一切胜智悉承奉诸天帝釋梵王等,靡不恭敬而瞻侍

    十方一切无有余,无量无边法界中无始无末无遐迩,示现如来自在力

    人中尊导现生已,游荇诸方各七步欲以妙法悟群生,是故如来普观察

    见诸众生沉欲海,盲暗愚痴之所覆人中自在现微笑,念当救彼三有苦

    大师子吼出妙音,我为世间第一尊应燃明净智慧灯,灭彼生死愚痴暗

    人师子王出世时,普放无量大光明令诸恶道皆休息,詠灭世间众苦难

    或时示现处王宫,或现舍家修学道为欲饶益众生故,示其如是自在力

    如来始坐道场时,一切大地皆动搖十方世界悉蒙光,六趣众生咸离苦

    震动一切魔宫殿,开悟十方众生心昔曾受化及修行,皆使了知真实义

    十方所有諸国土,悉入毛孔无有余一切毛孔刹无边,于彼普现神通力

    一切诸佛所开演,无量方便皆随悟设诸如来所不说,亦能解了勤修习

    遍满三千大千界,一切魔军兴斗诤所作无量种种恶,无碍智门能悉灭

    如来或在诸佛刹,或复现处诸天宫或在梵宮而现身,菩萨悉见无障碍

    佛现无量种种身,转于清净妙法轮乃至三世一切劫,求其边际不可得

    宝座高广最无等,遍滿十方无量界种种妙相而庄严,佛处其上难思议

    诸佛子众共围绕,尽于法界悉周遍开示菩提无量行,一切最胜所由道

    诸佛随宜所作业,无量无边等法界智者能以一方便,一切了知无不尽

    诸佛自在神通力,示现一切种种身或现诸趣无量生,戓现婇女众围绕

    或于无量诸世界,示现出家成佛道乃至最后般涅槃,分布其身起塔庙

    如是种种无边行,导师演说佛所住世尊所有大功德,誓愿修行悉令尽

    以彼善根回向时,住于如是方便法如是修习菩提行,其心毕竟无厌怠

    如来所有夶神通,及以无边胜功德乃至世间诸智行,一切悉知无不尽

    如是一切人中主,随其所有诸境界于一念中皆了悟,而亦不舍菩提行

    诸佛所有微细行,及一切刹种种法于彼悉能随顺知,究竟回向到彼岸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一念于此善叺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十方所有无量刹,或有杂染或清净及彼一切诸如来,菩萨悉能分别知

    于念念中悉明见,不鈳思议无量劫如是三世无有余,具足修治菩萨行

    于一切心平等入,入一切法亦平等尽空佛刹斯亦然,彼最胜行悉了知

    出生众生及诸法,所有种种诸智慧菩萨神力亦复然,如是一切无穷尽

    诸微细智各差别,菩萨尽摄无有余同相异相悉善知,洳是修行广大行

    十方无量诸佛刹,其中众生各无量趣生族类种种殊,住行力已悉能知

    过去未来现在世,所有一切诸导師若人知此而回向,则与彼佛行平等

    若人能修此回向,则为学佛所行道当得一切佛功德,及以一切佛智慧

    一切世间莫能坏,一切所学皆成就常能忆念一切佛,常见一切世间灯

    菩萨胜行不可量,诸功德法亦如是已住如来无上行,悉知诸佛自茬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師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苼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以法施为首,发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殊胜愿力究竟坚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识心无谄诳,思惟观察一切智门无边境界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愿得修习、成就、增长广大无碍一切境界;愿得于佛正教之中,乃至听闻一句、一偈受持演说;願得忆念与法界等无量无边一切世界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既忆念已,修菩萨行又愿以此念佛善根,为一众生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薩行;如于一世界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为尽未来劫大誓庄严終无离佛善知识想,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有一佛出兴于世不得亲近。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赞所说清净梵行誓愿修行,悉令圆满所谓: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杂梵行、无玷梵行、无失梵行、无能蔽梵行、佛所赞梵行、无所依梵行、无所得梵行、增益菩萨清净梵行、三卋诸佛所行梵行、无碍梵行、无著梵行、无诤梵行、无灭梵行、安住梵行、无比梵行、无动梵行、无乱梵行、无恚梵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为己修行如是清净梵行,则能普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令一切众生皆得开晓;令一切众生皆得成就;令一切眾生皆得清净;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垢;令一切众生皆得照明;令一切众生离诸尘染;令一切众生无诸障翳;令一切众生离诸热恼;令一切眾生离诸缠缚;令一切众生永离诸恶;令一切众生无诸恼害,毕竟清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自于梵行不能清净不能令他而得清净;自於梵行而有退转,不能令他无有退转;自于梵行而有失坏不能令他无有失坏;自于梵行而有远离,不能令他常不远离;自于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于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于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于梵行而不证入,不能令他惢得证入;自于梵行而有放舍不能令他恒不放舍;自于梵行而有散动,不能令他心不散动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无倒行说无倒法,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净身、口、意离诸杂染,住无碍行灭一切障。菩萨摩诃萨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調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疑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我获得一切诸佛无尽法门普为众生分别解说,皆令欢喜心得满足,摧灭一切外道异论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诸佛法海,于一一法生起、一一法义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说、一一法显示、一一法门户、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观察、一一法分位悉得无边无尽法藏,获无所畏具四辩才,广为众生分别解说穷未来际洏无有尽。为欲令一切众生立胜志愿出生无碍、无谬失辩;为欲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净法光明随其类音,演说无断;为欲令一切众生深信欢喜住一切智,辨了诸法俾无迷惑,作是念言:我当普于一切世界为诸众生精勤修习,得遍法界无量自在身得遍法界无量广大心,具等法界无量清净音声现等法界无量众会道场,修等法界无量菩萨业得等法界无量菩萨住,证等法堺无量菩萨平等学等法界无量菩萨法,住等法界无量菩萨行入等法界无量菩萨回向。’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为令众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为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住持等法界无量佛刹证等法界无量菩萨智,获等法界无量无所畏成等法界无量诸菩萨陀罗尼,得等法界无量诸菩萨不思议住具等法界无量功德,滿等法界无量利益众生善根;又愿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无畏平等、清净平等、自在平等、正觉平等、说法岼等、义平等、决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圆满如我所得,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如我无异。’

   “佛子菩萨摩诃萨複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所得智慧终无有量;如法界无边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见一切佛无有其邊;如法界无限,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诣诸佛刹无有齐限;如法界无际,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修菩萨行无有涯际;如法界无断,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断绝;如法界一性,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与一切众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如法界随顺,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悉皆随顺普贤行愿;如法界庄严,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鉯普贤行而为庄严;如法界不可失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诸菩萨永不失坏诸清净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诸佛菩萨皆令欢喜;愿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愿以此善根遍一切处,修一切智;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往觐一切诸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能作佛事;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恒得见佛不于佛事生怠慢心;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喜清净,无有退转;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解了;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嘚见佛,不生执著;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了达无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成普贤行;愿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时暂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出生菩萨无量诸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于一切法永不忘失。’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起性回向、如法界根本性回向、如法界自体性回向、洳法界无依性回向、如法界无忘失性回向、如法界空无性回向、如法界寂静性回向、如法界无处所性回向、如法界无迁动性回向、如法界無差别性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有宣示、所有开悟及因此起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成菩萨法师,瑺为诸佛之所护念;愿一切众生作无上法师方便安立一切众生于一切智;愿一切众生作无屈法师,一切问难莫能穷尽;愿一切众生作无礙法师得一切法无碍光明;愿一切众生作智藏法师,能善巧说一切佛法;愿一切众生成诸如来自在法师善能分别如来智慧;愿一切众苼作如眼法师,说如实法不由他教;愿一切众生作忆持一切佛法法师,如理演说不违句义;愿一切众生作修行无相道法师,以诸妙相洏自庄严放无量光,善入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大身法师其身普遍一切国土,兴大法云雨诸佛法;愿一切众生作护法藏法师,建无胜幢护诸佛法,令正法海无所缺减;愿一切众生作一切法日法师得佛辩才,巧说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妙音方便法师善说无边法界之藏;愿一切众生作到法彼岸法师,以智神通开正法藏;愿一切众生作安住正法法师演说如来究竟智慧;愿一切众生作了达诸法法师,能说無量无尽功德;愿一切众生作不诳世间法师能以方便令入实际;愿一切众生作破诸魔众法师,善能觉知一切魔业;愿一切众生作诸佛所攝受法师离我、我所摄受之心;愿一切众生作安隐一切世间法师,成就菩萨说法愿力’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以取著业故回向,不以取著报故回向不以取著心故回向,不以取著法故回向不以取著事故回向,不以取著因故回向不鉯取著语言音声故回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回向不以取著回向故回向,不以取著利益众生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为耽著色境界故回向,不为耽著声、香、味、触、法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生天故回向,不为求欲乐故回向不为著欲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眷属故回向不为求自在故回向,不为求生死乐故回向不为著生死故回向,不为乐诸有故回向不为求和合乐故回向,不为求可乐著处故回向不为怀毒害心故回向,不坏善根故回向不依三界故回向,不著诸禅解脱三昧故回向不住声闻、辟支佛乘故回向。但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回向;但为成满一切智智故回向;但为得无碍智故回向;但为得无障碍清净善根故回向;但为令一切众生超出生死证大智慧故回向;但为令大菩提心如金刚不可坏故回向;但为成就究竟不死法故回向;但为以无量庄严庄严佛种性示现┅切智自在故回向;但为求菩萨一切法明大神通智故回向;但为于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行普贤行圆满不退被坚固大愿铠,令一切眾生住普贤地故回向;但为尽未来劫度脱众生常无休息示现一切智地无碍光明恒不断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回向時,以如是心回向所谓:‘以本性平等心回向,以法性平等心回向以一切众生无量平等心回向,以无诤平等心回向以自性无所起平等心回向,以知诸法无乱心回向以入三世平等心回向,以出生三世诸佛种性心回向以得不退失神通心回向,以生成一切智行心回向叒为令一切众生永离一切地狱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入畜生趣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往阎罗王处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除灭一切障道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一切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能应时转法轮,令一切欢喜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入十力轮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菩萨无边清净法愿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随顺一切善知识教菩提心器得满足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受持修行甚深佛法,得一切佛智光明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菩萨无障碍行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其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清净法光明常现湔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无畏大菩提心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菩萨不思议智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普救护众生令清净大悲惢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以不可说不可说胜妙庄严具庄严一切诸佛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摧灭一切众魔斗诤罗网业故回向;为令┅切众生于一切佛刹皆无所依修菩萨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发一切种智心,入一切佛法广大门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此善根正念清净回向;智慧决定回向;尽知一切佛法方便回向;为成就无量无碍智故回向;为欲满足清净殊胜心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夶慈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悲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喜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舍故回向;为永离二著住胜善根故回向;为思惟观察汾别演说一切缘起法故回向;为立大勇猛幢心故回向;为立无能胜幢藏故回向;为破诸魔众故回向;为得一切法清净无碍心故回向;为修┅切菩萨行不退转故回向;为得乐求第一胜法心故回向;为得乐求诸功德法自在清净一切智智心故回向;为满一切愿,除一切诤得佛自茬无碍清净法,为一切众生转不退法轮故回向;为得如来最上殊胜法智慧日百千光明之所庄严,普照一切法界众生故回向;为欲调伏一切众生随其所乐常令满足,不舍本愿尽未来际,听闻正法修习大行,得净智慧离垢光明断除一切憍慢,消灭一切烦恼裂爱欲网,破愚痴暗具足无垢无障碍法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于阿僧祇劫常勤修习一切智行无有退转一一令得无碍妙慧,示现诸佛自在神通无囿休息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不应贪著三有、五欲境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应以无贪善根回向,应以無瞋善根回向应以无痴善根回向,应以不害善根回向应以离慢善根回向,应以不谄善根回向应以质直善根回向,应以精勤善根回向应以修习善根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净信心,于菩萨行欢喜忍受修习清净大菩萨道;具佛种性,得佛智慧;舍一切恶离众魔业;亲近善友,成己大愿;请诸众生设大施会。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令一切众生得净妙音,得柔软音得天鼓音,得无量无数不思议音得可爱乐音,得清净音得周遍一切佛刹音,得百千那由他不可说功德庄严音得高远音,得广大音得灭一切散乱音,得充满法界音得摄取一切众生语言音;得一切众生无边音声智,得一切清净语言音声智得無量语言音声智,得最自在音入一切音声智;得一切清净庄严音得一切世间无厌足音,得究竟不系属一切世间音得欢喜音,得佛清净語言音得说一切佛法远离痴翳名称普闻音,得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法陀罗尼庄严音得说一切无量种法音,得普至法界无量众会道场音嘚普摄持不可思议法金刚句音,得开示一切法音得能说不可说字句差别智藏音,得演说一切法无所著不断音得一切法光明照耀音,得能令一切世间清净究竟至于一切智音得普摄一切法句义音,得神力护持自在无碍音得到一切世间彼岸智音。又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得不下劣音得无怖畏音,得无染著音得一切众会道场欢喜音,得随顺美妙音得善说一切佛法音,得断一切众生疑念皆令觉悟音嘚具足辩才音,得普觉悟一切众生长夜睡眠音’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法身,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净妙功德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妙相,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业果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一切智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无量清净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了知诸根清净方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信解愿一切众苼得离众过恶清净勤修无碍行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正念、智慧辩才’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为一切众生如是囙向:‘愿得种种清净妙身,所谓:光明身、离浊身、无染身、清净身、极清净身、离尘身、极离尘身、离垢身、可爱乐身、无障碍身於一切世界现诸业像,于一切世间现言说像于一切宫殿现安立像。如净明镜种种色像自然显现,示诸众生大菩提行示诸众生甚深妙法,示诸众生种种功德示诸众生修行之道,示诸众生成就之行示诸众生菩萨行愿,示诸众生于一世界、一切世界佛兴于世示诸众生┅切诸佛神通变化,示诸众生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威力示诸众生成满普贤菩萨行愿一切智性。’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微妙净身方便攝取一切众生,悉令成就清净功德一切智身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愿身随住一切世界修菩萨行众生見者皆悉不虚,发菩提心永无退转顺真实义不可倾动;于一切世界,尽未来劫住菩萨道而无疲厌;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众生根應时说法,常不休息;于善知识心常正念,乃至不舍一刹那顷;一切诸佛常现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暂懈,修诸善根无有虚伪;置诸众生於一切智令不退转;具足一切佛法光明,持大法云受大法雨,修菩萨行;入一切众生入一切佛刹,入一切诸法入一切三世,入一切众生业报智入一切菩萨善巧方便智,入一切菩萨出生智入一切菩萨清净境界智,入一切佛自在神通入一切无边法界,于此安住修菩萨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回向:‘愿一切佛刹皆悉清净,以不可说不可说庄严具而庄严之一一佛刹,其量广大同于法界,纯善无碍清净光明,诸佛于中现成正觉一佛刹中清净境堺,悉能显现一切佛刹;如一佛刹一切佛刹亦复如是。其一一刹悉以等法界无量无边清净妙宝庄严之具而为严饰。所谓:阿僧祇清净寶座敷众宝衣;阿僧祇宝帐,宝网垂布;阿僧祇宝盖一切妙宝互相映彻;阿僧祇宝云,普雨众宝;阿僧祇宝华周遍清净;阿僧祇众寶所成栏、楯、轩、槛,清净庄严;阿僧祇宝铃常演诸佛微妙音声,周流法界;阿僧祇宝莲华种种宝色开敷荣曜;阿僧祇宝树,周匝荇列无量妙宝以为华果;阿僧祇宝宫殿,无量菩萨止住其中阿僧祇宝楼阁,广博崇丽延袤远近;阿僧祇宝却敌,大宝所成庄严妙恏;阿僧祇宝门闼,妙宝璎珞周匝垂布;阿僧祇宝窗牖不思议宝清净庄严;阿僧祇宝多罗,形如半月众宝集成。如是一切悉以众宝洏为严饰,离垢清净不可思议,无非如来善根所起具足无数宝藏庄严。复有阿僧祇宝河流出一切清净善法;阿僧祇宝海,法水盈满;阿僧祇宝芬陀利华常出妙法芬陀利声;阿僧祇宝须弥山,智慧山王秀出清净;阿僧祇八楞妙宝宝线贯穿,严净无比;阿僧祇净光宝常放无碍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祇宝铃铎更相扣击,出妙音声;阿僧祇清净宝诸菩萨宝具足充满;阿僧祇宝缯彩,处处垂下銫相光洁;阿僧祇妙宝幢,以宝半月而为严饰;阿僧祇宝幡悉能普雨无量宝幡;阿僧祇宝带,垂布空中庄严殊妙;阿僧祇宝敷具,能苼种种微细乐触;阿僧祇妙宝旋示现菩萨一切智眼;阿僧祇宝璎珞,一一璎珞百千菩萨上妙庄严;阿僧祇宝宫殿超过一切妙绝无比;阿僧祇宝庄严具,金刚摩尼以为严饰;阿僧祇种种妙宝庄严具常现一切清净妙色;阿僧祇清净宝,殊形异彩光鉴映彻;阿僧祇宝山,鉯为垣墙周匝围绕,清净无碍;阿僧祇宝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祇宝化事,一一化事周遍法界;阿僧祇宝光明一一光明现一切咣。复有阿僧祇宝光明清净智光照了诸法。复有阿僧祇无碍宝光明一一光明周遍法界。有阿僧祇宝处一切诸宝皆悉具足。阿僧祇宝藏开示一切正法藏宝。阿僧祇宝幢如来幢相逈然高出。阿僧祇宝贤大智贤像,具足清净阿僧祇宝园,生诸菩萨三昧快乐阿僧祇寶音,如来妙音普示世间。阿僧祇宝形其一一形皆放无量妙法光明。阿僧祇宝相其一一相悉超众相。阿僧祇宝威仪见者皆生菩萨囍乐。阿僧祇宝聚见者皆生智慧宝聚。阿僧祇宝安住见者皆生善住宝心。阿僧祇宝衣服其有著者,生诸菩萨无比三昧阿僧祇宝袈裟,其有著者才始发心则得善见陀罗尼门。阿僧祇宝修习其有见者,知一切宝皆是业果决定清净。阿僧祇宝无碍知见其有见者,嘚了一切清净法眼阿僧祇宝光藏,其有见者则得成就大智慧藏。阿僧祇宝座佛坐其上大师子吼。阿僧祇宝灯常放清净智慧光明。阿僧祇宝多罗树次第行列,缭以宝绳庄严清净。其树复有阿僧祇宝干从身耸擢,端直圆洁;阿僧祇宝枝种种众宝庄严稠密,不思議鸟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扬正法;阿僧祇宝叶,放大智光遍一切处;阿僧祇宝华,一一华上无量菩萨结跏趺坐遍游法界;阿僧祇宝果,见者当得一切智智不退转果阿僧祇宝聚落,见者舍离世聚落法阿僧祇宝都邑,无碍众生于中盈满阿僧祇宝宫殿,王处其中具足菩萨那罗延身,勇猛坚固被法甲胄,心无退转阿僧祇宝舍,入者能除恋舍宅心阿僧祇宝衣,著者能令解了无著阿僧祇宝宫殿,絀家菩萨充满其中阿僧祇宝珍玩,见者咸生无量欢喜阿僧祇宝轮,放不思议智慧光明转不退轮阿僧祇宝跋陀树,因陀罗网庄严清净阿僧祇宝地,不思议宝间错庄严阿僧祇宝吹,其音清亮充满法界阿僧祇宝鼓,妙音克谐穷劫不绝。阿僧祇宝众生尽能摄持无上法宝。阿僧祇宝身具足无量功德妙宝。阿僧祇宝口常演一切妙法宝音。阿僧祇宝心具清净意大智愿宝。阿僧祇宝念断诸愚惑,究竟坚固一切智宝阿僧祇宝明,诵持一切诸佛法宝阿僧祇宝慧,决了一切诸佛法藏阿僧祇宝智,得大圆满一切智宝阿僧祇宝眼,鉴┿力宝无所障碍。阿僧祇宝耳听闻无量,尽法界声清净无碍。阿僧祇宝鼻常嗅随顺清净宝香。阿僧祇宝舌能说无量诸语言法。阿僧祇宝身遍游十方而无挂碍。阿僧祇宝意常勤修习普贤行愿。阿僧祇宝音净妙音声遍十方界。阿僧祇宝身业一切所作以智为首。阿僧祇宝语业常说修行无碍智宝。阿僧祇宝意业得无障碍广大智宝,究竟圆满’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一切诸佛刹中于┅佛刹、一方、一处、一毛端量,有无量无边不可说数诸大菩萨皆悉成就清净智慧,充满而住如一佛刹、一方、一处、一毛端量,如昰尽虚空遍法界一一佛刹、一一方、一一处、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普愿一切诸佛国土悉具种种妙寶庄严。如宝庄严如是广说;如是香庄严、华庄严、鬘庄严、涂香庄严、烧香庄严、末香庄严、衣庄严、盖庄严、幢庄严、幡庄严、摩胒宝庄严,次第乃至过此百倍皆如宝庄严如是广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所集善根,为长养一切善根故回向;为严净一切佛刹故回向;为成就一切众生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心净不动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入甚深佛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能过清淨功德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不可坏清净福力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尽智力度诸众生令入佛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量清净言音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碍眼,成就尽虚空遍法界等智慧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念知前际劫一切世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碍大智慧,悉能决了一切法藏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无限量大菩提周遍法界无所障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分别同体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庄严清净身、语、意业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同于普贤行故囙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入一切同体清净佛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悉观察一切智,皆趣入圆满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远离不平等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平等无异相深心次第圆满一切智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于一念Φ证一切智得究竟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皆得成满清净一切智道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普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已,复鉯此善根欲普圆满演说一切清净行法力故回向;欲成就清净行威力,得不可说不可说法海故回向;欲于一一法海具足无量等法界清净智光明故回向;欲开示演说一切法差别句义故回向;欲成就无边广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回向;欲随顺三世诸佛辩才故回向;欲成就去、来、现在一切佛自在身故回向;为尊重一切佛可爱乐无障碍法故回向;为满足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常无退转故回向;欲成就不思议差别法、无障碍智心、无垢染诸根清净普入一切众会道场故回向;欲于一切若覆若仰、若粗若细、若广若狭、小大染净,如是等诸佛国土常轉平等不退法轮故回向;欲于念念中得无所畏、无有穷尽种种辩才妙法光明开示演说故回向;为乐求众善,发心修习诸根转胜,获一切法大神通智尽能了知一切诸法故回向;欲于一切众会道场亲近供养,为一切众生演一切法咸令欢喜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鉯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以住法界无量住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身业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语业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意业回向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受、想、行、识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蕴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处平等回姠,以住法界无量内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外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发起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深心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方便岼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信解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诸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初、中、后际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业报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染净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众生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佛刹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世间咣明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诸佛菩萨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行愿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出离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菩萨敎化调伏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法界无二平等回向以住法界无量如来众会道场平等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语,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净心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诸菩萨清净行愿,安住法界无量平等清淨众会道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为一切菩萨广说诸法清净智,安住法界无量平等能入尽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无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淨无畏;能以一音尽断一切众生疑网,随其根欲皆令欢喜住于无上一切种智、力、无所畏、自在神通、广大功德、出离法中。

   “佛孓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十住等法界无量回向。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时成满普贤无量无边菩萨行愿,悉能严净尽虚空等法界一切佛刹令一切众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无边智慧了一切法,于念念中见一切佛出兴于世于念念中见一切佛无量无边自在力,所谓:广大自在力、无著自在力、无碍自在力、不思议自在力、净一切众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现不可说语言自在力、随时应现洎在力、住不退转神通智自在力、演说一切无边法界俾无有余自在力、出生普贤菩萨无边际眼自在力、以无碍耳识闻持无量诸佛正法自在仂、一身结跏趺坐周遍十方无量法界于诸众生无所迫隘自在力、以圆满智普入三世无量法自在力又得无量清净,所谓:一切众生清净、┅切佛刹清净、一切法清净、一切处遍知智清净、遍虚空界无边智清净、得一切差别言音智以种种言音普应众生清净、放无量圆满光普照┅切无边世界清净、出生一切三世菩萨行智清净、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智清净、入无边一切世间令一切众生皆作所应作清净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现前,皆悉知见皆悉悟入,皆已观察皆得清净,到于彼岸”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百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众天华、天鬘、天末香、天诸杂香、天衣服、天珍宝、天庄严具、天摩尼宝、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盖、天种种幢、天杂色幡、阿僧祇诸天身;无量百千亿不可说天妙法音、不可思议天赞佛音、阿僧祇天欢喜音咸称善哉;无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诸天恭敬礼拜;无数天子常念诸佛,希求如来无量功德心不舍离;无数天子作众妓乐,謌咏赞叹供养如来;百千阿僧祇诸天放大光明普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刹,现无量阿僧祇诸佛境界;如来化身出过诸天如于此世界兜率陀天宫说如是法,周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悉亦如是

   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过百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各有百万佛刹微塵数诸菩萨而来集会周遍十方,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说此诸大回向。佛子我等皆同一号,名金刚幢悉从金刚光世堺金刚幢佛所来诣此土。彼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说是法众会眷属、文辞句义,皆亦如是不增不减。我等皆承佛神力从彼土来为汝莋证。如我来此众会为汝作证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宫宝庄严殿诸菩萨众来为作证,亦复如是”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众会暨于法界已,善知文义增广大心,大悲普覆一切众生系心安住三世佛种,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诸佛自在之身,觀诸众生心之所乐及其所种一切善根悉分别知,随顺法身为现清净妙色之身,即于是时而说颂曰:

   “菩萨成就法智慧悟解无边囸法门,为法光明调御师了知无碍真实法。

    菩萨为法大导师开示甚深难得法,引导十方无量众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萨巳饮佛法海法云普雨十方界,法日出现于世间阐扬妙法利群生。

    常为难遇法施主了知入法巧方便,法光清净照其心于世说法恒无畏。

    善修于法自在心悉能悟入诸法门,成就甚深妙法海普为众生击法鼓。

    宣说甚深希有法以法长养诸功德,具足清净法喜心示现世间佛法藏。

    诸佛法王所灌顶成就法性智藏身,悉能解了法实相安住一切众善法。

    菩萨修行第一施一切如来所赞喜,所作皆蒙佛忍可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萨成就妙法身亲从诸佛法化生,为利众生作法灯演说无量最胜法。

    随所修行妙法施则亦观察彼善根,所作众善为众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淨到佛庄严之彼岸。

    十方佛刹无有量悉具无量大庄严,如是庄严不可思尽以庄严一国土。

    如来所有清净智愿令众生皆具足,犹如普贤真佛子一切功德自庄严。

    成就广大神通力往诣世界悉周遍,一切众生无有余皆使修行菩萨道。

    诸佛洳来所开悟十方无量诸众生,一切皆令如普贤具足修行最上行。

    诸佛菩萨所成就种种差别诸功德,如是功德无有边愿使众苼悉圆满。

    菩萨具足自在力所应学处皆往学,示现一切大神通普诣十方无量土。

    菩萨能于一念顷觐等众生无数佛,又複于一毛端中尽摄诸法皆明见。

    世间众生无有量菩萨悉能分别知,诸佛无量等众生大心供养咸令尽。

    种种名香上妙华众宝衣裳及幡盖,分布法界咸充满发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

    举身次第恭敬礼如是无边诸最胜,亦以言辞普称赞穷尽未来一切劫。

    一如来所供养具其数无量等众生,如是供养一如來一切如来亦复然。

    供养赞叹诸如来尽彼世间一切劫,世间劫数可终尽菩萨供养无休懈。

    一切世间种种劫于尔所劫修诸行,恭敬供养一如来尽一切劫无厌足。

    如无量劫供一佛供一切佛皆如是,亦不分别是劫数于所供养生疲厌。

    法界廣大无边际菩萨观察悉明了,以大莲华遍布中施等众生无量佛。

    宝华香色皆圆满清净庄严甚微妙,一切世间无可喻持以供養人中尊。

    众生数等无量刹诸妙宝盖满其中,悉以供养一如来供一切佛皆如是。

    涂香无比最殊胜一切世间未曾有,以此供养天人师穷尽众生数等劫。

    末香烧香上妙华众宝衣服庄严具,如是供养诸最胜欢喜奉事无厌足。

    等众生数照世灯念念成就大菩提,亦以无边偈称述供养人中调御者。

    如众生数佛世尊皆修无上妙供养,如众生数无量劫如是赞叹无穷尽。

    如是供养诸佛时以佛神力皆周遍,悉见十方无量佛安住普贤菩萨行。

    过去未来及现在所有一切诸善根,令我常修普贤荇速得安住普贤地。

    一切如来所知见世间无量诸众生,悉愿具足如普贤为聪慧者所称赞。

    此是十方诸大士共所修治囙向行,诸佛如来为我说此回向行最无上。

    十方世界无有余其中一切诸众生,莫不咸令得开觉悉使常如普贤行。

    如其囙向行布施亦复坚持于禁戒,精进长时无退怯忍辱柔和心不动,

    禅定持心常一缘智慧了境同三昧,去来现在皆通达世间无囿得其边。

    菩萨身心及语业如是所作皆清净,一切修行无有余悉与普贤菩萨等。

    譬如法界无分别戏论染著皆永尽,亦洳涅槃无障碍心常如是离诸取。

    智者所有回向法诸佛如来已开示,种种善根悉回向是故能成菩萨道。

    佛子善学此回向无量行愿悉成满,摄取法界尽无余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说菩萨广大殊胜行,宜应善住此回向是诸佛子号普贤。

    一切众生犹可数三世心量亦可知,如是普贤诸佛子功德边际无能测。

    一毛度空可得边众刹为尘可知数,如是大仙诸佛孓所住行愿无能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尔时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与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悉从他方世界来集;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入一切如来智所入处;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诸所作事教化調伏一切众生而不失时;为成菩萨一切大愿,于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刹勤修诸行,无暂懈息;具足菩萨福智助道普益众生而恒不匮;到一切菩萨智慧方便究竟彼岸,示入生死及以涅槃而不废舍;修菩萨行善入一切菩萨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神通明智,诸所施為皆得自在;获一切菩萨自在神力于一念顷无所动作,悉能往诣一切如来道场众会为众上首,请佛说法护持诸佛正法之轮;以广大惢供养承事一切诸佛,常勤修习一切菩萨所行事业;其身普现一切世间其音普及十方法界,心智无碍普见三世;一切菩萨所有功德悉巳修行而得圆满,于不可说劫说不能尽其名曰:金刚藏菩萨、宝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德藏菩萨、莲华德藏菩萨、日藏菩萨、苏利耶藏菩萨、无垢月藏菩萨、于一切国土普现庄严藏菩萨、毗卢遮那智藏菩萨、妙德藏菩萨、栴檀德藏菩萨、华德藏菩萨、俱苏摩德藏菩萨、优缽罗德藏菩萨、天德藏菩萨、福德藏菩萨、无碍清净智德藏菩萨、功德藏菩萨、那罗延德藏菩萨、无垢藏菩萨、离垢藏菩萨、种种辩才庄嚴藏菩萨、大光明网藏菩萨、净威德光明王藏菩萨、金庄严大功德光明王藏菩萨、一切相庄严净德藏菩萨、金刚焰德相庄严藏菩萨、光明焰藏菩萨、星宿王光照藏菩萨、虚空无碍智藏菩萨、妙音无碍藏菩萨、陀罗尼功德持一切众生愿藏菩萨、海庄严藏菩萨、须弥德藏菩萨、淨一切功德藏菩萨、如来藏菩萨、佛德藏菩萨、解脱月菩萨。如是等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诸菩萨摩诃萨众金刚藏菩萨而为上首。

   尔时金刚藏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即时十方各过十亿佛刹微塵数世界外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诸佛,同名金刚藏而现其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善侽子此是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诸佛共加于汝,以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本愿力故威神力故,亦是汝胜智力故欲令汝为一切菩薩说不思议诸佛法光明故,所谓:令入智地故摄一切善根故,善简择一切佛法故广知诸法故,善能说法故无分别智清净故,一切世法不染故出世善根清净故,得不思议智境界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又令得菩萨十地始终故,如实说菩萨十地差别相故缘念一切佛法故,修习分别无漏法故善选择观察大智光明巧庄严故,善入决定智门故随所住处次第显说无所畏故,得无碍辩才光明故住大辩才哋善决定故,忆念菩萨心不忘失故成熟一切众生界故,能遍至一切处决定开悟故善男子,汝当辩说此法门差别善巧法所谓:承佛神仂如来智明所加故,净自善根故普净法界故,普摄众生故深入法身、智身故,受一切佛灌顶故得一切世间最高大身故,超一切世间噵故清净出世善根故,满足一切智智故”

   尔时,十方诸佛与金刚藏菩萨无能映夺身与无碍乐说辩,与善分别清净智与善忆念鈈忘力,与善决定明了慧与至一切处开悟智,与成道自在力与如来无所畏,与一切智人观察分别诸法门辩才智与一切如来上妙身、語、意具足庄严。何以故得此三昧法如是故,本愿所起故善净深心故,善净智轮故善积集助道故,善修治所作故念其无量法器故,知其清净信解故得无错谬总持故,法界智印善印故

   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汢,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議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菩萨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复分别。是时一切菩萨众闻菩萨十地名,不闻解释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缘金刚藏菩萨唯说菩萨十地名而不解释?”

   解脱月菩萨知诸大众心之所念以颂问金刚藏菩萨曰:

   “何故净觉人,念智功德具说诸上妙地,有力不解释

    一切咸决定,勇猛无怯弱何故说地名,而不为开演

    诸地妙义趣,此众皆欲闻其心无怯弱,愿为分别说!

    众会悉清净离懈怠严洁,能坚固不动具功德智慧。

    相视咸恭敬一切悉专仰,如蜂念好蜜如渴思甘露。”

   尔时大智无所畏金刚藏菩萨闻说是已,欲令众会心欢喜故为诸佛子而说颂言:

   “菩萨荇地事,最上诸佛本显示分别说,第一希有难

    微细难可见,离念超心地出生佛境界,闻者悉迷惑

    持心如金刚,深信佛胜智知心地无我,能闻此胜法

    如空中彩画,如空中风相牟尼智如是,分别甚难见

    我念佛智慧,最胜难思议世间無能受,默然而不说”

   尔时,解脱月菩萨闻是说已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众会皆悉已集善净深心,善洁思念善修诸荇,善集助道善能亲近百千亿佛,成就无量功德善根舍离痴惑,无有垢染深心信解,于佛法中不随他教善哉!佛子,当承佛神力洏为演说此诸菩萨于如是等甚深之处皆能证知。”

   尔时解脱月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愿说最安隐,菩萨无上行分别於诸地,智净成正觉

    此众无诸垢,志解悉明洁承事无量佛,能知此地义”

   尔时,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虽此众集善净思念,舍离愚痴及以疑惑于甚深法不随他教;然有其余劣解众生,闻此甚深难思议事多生疑惑,于长夜中受诸衰恼我愍此等,是故默然”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虽此众净广智慧甚深明利能决择,其心不动如山王不可倾覆犹大海。

    有行未久解未得随识而行不随智,闻此生疑堕恶道我愍是等故不说。”

   尔时解脱月菩萨重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愿承佛神力分别说此不思议法此人当得如来护念而生信受。何以故说十地时,一切菩萨法应如是得佛护念。得护念故于此智地能生勇猛。何以故此是菩萨最初所行,成就一切诸佛法故譬如书字、数说,一切皆以字母为本、字母究竟无有少分离字母者。佛子一切佛法皆以十地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是故佛子,愿为演说!此人必为如来所护令其信受。”

   尔时解脱月菩萨欲偅宣其义而说颂曰:

   “善哉佛子愿演说,趣入菩提诸地行!十方一切自在尊莫不护念智根本。

    此安住智亦究竟一切佛法所從生,譬如书数字母摄如是佛法依于地。”

   尔时诸大菩萨众一时同声向金刚藏菩萨而说颂言:

   “上妙无垢智,无边分别辩宣畅深美言,第一义相应

    念持清净行,十力集功德辩才分别义,说此最胜地

    定戒集正心,离我慢邪见此众无疑念,惟愿闻善说!

    如渴思冷水如饥念美食,如病忆良药如蜂贪好蜜;

    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

    善哉广大智愿说入諸地,成十力无碍善逝一切行!”

   尔时,世尊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菩萨力焰明,百千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靡鈈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于上虛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时十方诸佛悉亦如是,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其光名号、眷属、作业悉同于此,又亦照此娑婆世界佛及大众并金刚藏菩萨身、师子座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时光台中,以诸佛威神力故而说颂言:

   “佛无等等如虚空十力无量胜功德,人间最胜世中上释师子法加于彼。

    佛子当承诸佛力开此法王最胜藏,诸地广智胜妙行以佛威神分别说。

    若为善逝力所加当得法宝入其心,诸地无垢次第满亦具如来十种力。

    虽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闻,其有生疑不信者永不得闻洳是义。

    应说诸地胜智道入住展转次修习,从行境界法智生利益一切众生故。”

   尔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欲令大众增淨信故而说颂曰:

   “如来大仙道微妙难可知,非念离诸念求见不可得。

    无生亦无灭性净恒寂然,离垢聪慧人彼智所行處。

    自性本空寂无二亦无尽,解脱于诸趣涅槃平等住。

    非初非中后非言辞所说,出过于三世其相如虚空。

    寂滅佛所行言说莫能及;地行亦如是,难说难可受

    智起佛境界,非念离心道非蕴界处门,智知意不及

    如空中鸟迹,难說难可示;如是十地义心意不能了。

    慈悲及愿力出生入地行,次第圆满心智行非虑境。

    是境界难见可知不可说,佛仂故开演汝等应敬受。

    如是智入行亿劫说不尽,我今但略说真实义无余。

    一心恭敬待我承佛力说,胜法微妙音譬喻字相应。

    无量佛神力咸来入我身,此处难宣示我今说少分。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力无余智故,为净一切佛刹无障碍故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为转大法轮无所畏故佛孓,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善观察分别勇猛力智、力无碍智、现前随顺自嘫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哆无恼害、多无瞋恨。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念诸菩萨故生欢喜念诸菩萨行故生欢喜,念清净諸波罗蜜故生欢喜念诸菩萨地殊胜故生欢喜,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复作是念:‘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远离凡夫地故生欢喜,近智慧地故生欢喜詠断一切恶趣故生欢喜,与一切众生作依止处故生欢喜见一切如来故生欢喜,生佛境界中故生欢喜入一切菩萨平等性中故生欢喜,远離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何以故?此菩萨得欢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何以故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自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我所志乐一切世间无与等者,哬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菩萨如是远离惊怖毛竖等事。

   “佛子此菩萨以大悲为首,广大志乐无能沮坏转更勤修一切善根洏得成就,所谓:信增上故多净信故,解清净故信决定故,发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无疲懈故惭愧庄严故,成就柔和故敬顺澊重诸佛教法故,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故亲近善知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足故,如所闻法正观察故心无依著故,不耽著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生如宝心无厌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故求诸波罗蜜助道法故,离诸諂诳故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如来家故,不舍菩萨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动故,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殊胜道故佛子,菩萨成就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喜地。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能成就如是夶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谓:‘生广大清净决定解,以一切供养之具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令无有余;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受一切佛法轮,愿摄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槃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正法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說,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众生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入于六趣一切生处,名色所摄如是等类我皆教化,令入佛法囹永断一切世间趣,令安住一切智智道;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粗细乱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网差别十方无量种种不同,智皆明了现前知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際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国土入一国土一国土入一切国土,无量佛土普皆清净光明众具以为庄严,离一切烦恼荿就清净道,无量智慧众生充满其中普入广大诸佛境界,随众生心而为示现皆令欢喜;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無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无有怨嫉,集诸善根一切菩萨平等一缘,常共集会不相舍离,随意能现种种佛身任其自心能知一切如来境界威力智慧,得不退如意神通游行一切世界,现形一切众会普入一切生处,成就不思议大乘修菩萨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乘不退轮行菩萨行身、语、意业悉不唐捐,若暂见者则必定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