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国,王国,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征求意见稿请勿转载,谢谢

目前世界上有两百个左右的国家,一般国际交往中使用简称比如中国、美国、英国,但在正式场合中要使用全称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國”、“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号中常有“共和国”、“王国”和“联邦”的字样,表示该国的宪法政體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日本”的全称“日本国”就无法看出其政体类型;或者“加拿大”(有人知道“加拿大”的全称吗?答案见文内)本文即简单整理各国国号的规则。

1、古典时代:城邦和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2、中世纪:教皇国、神圣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王國、教俗领地和“最尊贵的共和国”

3、近代1:君主立宪制王国和民主制共和国

4、近代2:邦联和联邦

5、旧秩序1:“最尊贵的共和国”、大公國、公国和城国

6、旧秩序2:残存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7、东方1:沙皇国、苏维埃共和国和人民共和国

8、东方2:哈里发国、苏丹国、埃米尔国囷伊斯兰共和国

9、东方3:沙阿国、皇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汗国

10、满洲国的国号问题*

1、古典时代:城邦和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目前的国号规则主要是近代、尤其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都属于西方政治文化范围其历史渊源要上溯到希腊罗马时代。

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端此时“西方世界”即地中海地区小国林立,各“国”人口少则数千多不过数万,各一个城市为中心是一种介于部落和国家之间的狀态,史称“城邦”各城邦内部组织千差万别,按照希腊文明晚期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总结“城邦的最高统治权属于一人者谓之君主淛,其弊政谓之僭主制;属于少数人者谓之贵族制其弊政谓之寡头制;属于多数人者谓之民主制,其弊政谓之暴民制”三种政体各有利弊,亚氏本人较为推崇混合政体

罗马是在希腊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崛起的,其历史经历过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制时代Kingdom、Republic、Empire三词即起源于此。

罗马最初的政体为君主制自753BC建城后共有7“王”(拉丁语:Rex;英语:King),史称“王政时代”此时罗马社会还比较原始,Rex只是军事领袖兼祭司不是后代真正意义上的君主。此时罗马的正式国名为“拉丁语:Regnvm Romanvm;英语Roman Kingdom;汉译:罗马王国”

509BC第七王“暴君塔克文”被民众推翻后,王政结束罗马进入共和时代。此时罗马内政是一种颇为复杂的混合政体:各种民众集会以表决城邦大事类民主制,300名终身元老以制定政策类贵族制,两名执政官以执行决议类君主制,统共谓之共和制是古典城邦时代最成功的政体。此时罗馬正式的国号是“拉丁语:Senatvs Popvlvs Qve Romanvs缩写:SPQR;英语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汉译: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一般称为“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兴盛数百年,领土不断擴大以“小国寡民”为基础的城邦共和制越来越不适应广阔领土国家的政治实际,共和晚期需要集会才能运作的政治机构(各种民众集会、元老院)皆衰落,唯有执政官一职独大将军凯撒和屋大维(奥古斯都)遂废共和,改罗马政体为帝制皇帝(拉丁语Imperator;英语Emperor)一詞本为军人的荣誉称号,可译成“元帅”在共和时代,执政官出征获胜回国后可举行凯旋仪式,期间将“Imperator”加在姓名前以示尊荣至儀式结束而止。奥古斯都大权独揽终身称Imperator,27BC后罗马政体被历史学家称为Impire/Empire中文译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不过这只是历史学家的称谓直至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灭亡,罗马的正式国号都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罗马帝制和中国古代的帝制差别很大,“皇帝”以军職为本业不尚文治。其父子相传者很少一般是老皇帝遴选能干的部下收为养子兼女婿,死后继位如此和平交接者称为一个“王朝”,如其他将军不服则各自拥兵较量,胜者称帝就算“另建新朝”。此时罗马基本上统一了西方世界其疆域之外的民族皆为野蛮人,羅马人仍称其首领为“国王”罗马概念中“皇帝”和“国王”的区别在于:帝统是整个文明世界的唯一领袖,只有一个王统只是本民族的首领,可以有数个唯此与中国的“皇帝”意义相同。

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晚期一度发生内乱,复归皇帝戴克里先戴克里先认为国镓疆域广大,边境过长 292年,分罗马分为东西两部由两位皇帝治理,各加尊号“奥古斯都”又各自任命一“凯撒”为副皇帝和继承人,史称“四帝共治政体”此政体形式上延续了共和国时期的“双执政官”模式,大致东方皇帝负责多瑙河防线西方皇帝负责莱茵河防線,充分体现出罗马皇帝的军人性质不过并不稳定,很快复归皇帝君士坦丁一人君士坦丁迁都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拜占庭,改名“新羅马Nova Roma”俗称“君士坦丁堡”,(感谢网友补充)此后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又经过数次分合,395年永久分为东西两部罗马法统也随之分裂,两个皇帝都是正统皇帝

5世纪,莱茵河-多瑙河防线以北的日耳曼蛮族纷纷进入罗马境内史称“民族大迁移”,476年西罗马帝国王国公國侯国末代皇帝被废黜,西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法统结束日耳曼各族纷纷据地称王,如东哥特王国、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法兰克王國等统称“蛮族王国”,古典结束西方历史进入“中世纪”,不过此时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法统仍在日耳曼人只称“王”,並未挑战东罗马皇帝的正统地位东罗皇帝也仍以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正统自命,皇帝查士丁尼安数次西征无功议和而罢。今天我们認为西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灭亡后西欧进入中世纪但在当时的人看来,天下唯一的皇帝仍在君士坦丁堡西方地区只是委之于若干恭順的蛮族将领,各称国王法统上仍是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世界。

2、中世纪:教皇国、神圣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王国、教俗领地和“朂尊贵的共和国”

中世纪政体最大的变化来自宗教方面罗马人原信希腊诸神,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晚期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的┅个支派——基督教兴起,成为罗马国教早期的基督教没有统一的组织,使徒各自传道共分君士坦丁堡、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安条克(叙利亚)、耶路撒冷五大教区,各有主教首都所在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一般被视为基督教领袖,受皇帝敕封有点类似中国古代“国师”。公元622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公社,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去世后,继任者称“哈里发”(阿拉伯语:?????,英语:Caliph)意为“继承人”,继续扩张迅速席卷了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东南领土,疆域西至西班牙东至中国唐朝覀境,基督教五大主教区三入其中哈里发国家有一系列独特的政治文化,等于在罗马帝统之外另设了一个全新的法统自有传承,具体凊况下文详述

此后,罗马法统的西部、即西欧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具体由两个互相交互的过程构成:法兰克人的崛起和罗马教会嘚独立。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住德国西部,后迁移至法国北部496年全族接受基督教,建立“墨洛温王朝”732年,法兰克将军查悝·马特在巴黎附近的普瓦蒂埃战胜了阿拉伯人,终止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扩张,大获威望,其子丕平753年在罗马主教的帮助下夺取了法兰克王位建立加罗林王朝。作为回报756年,丕平击败了占据意大利北部的另一支日耳曼人伦巴底人将罗马城及其附近土地交给罗马主教,史称“丕平献土”这片土地即后代的“教皇国”,正式称谓为:“拉丁语Civitas Ecclesiae英语States of the Church,汉译:隶属于教会的诸邦国”“教皇国”是个没囿国号的国家,因为教会的领土愿望不止于此罗马教会不久伪造了一份史称“君士坦丁献土”的文献,称君士坦丁东迁后将整个西部渧国王国公国侯国委任给当时的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作为教皇国的法统依据

丕平死后,其孙子查理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800年,羅马主教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诞节礼拜仪式上将一顶皇冠戴在查理头上宣布其为“罗马人的皇帝”,重建西部地区的“帝统”“法兰克王国”升级为“查理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一度抗议无果最后也承认了查理曼的法统。此时欧洲又恢复了兩个帝统外加一个哈里发法统和若干独立王国。

“查理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中央政府治理能力有限遂将土地汾给贵族治理,即所谓的“封建制”西欧各地贵族封号不一,以法国为例皇帝/国王之下,有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count(英国是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五等贵族以及骑士kinght大致以国王为一级、公侯伯为二级、子男为三级、骑士为四级,相当于中央集权制下的省、市、县、乡村但在法律上,所有领地都是平等的领主在领地上行使全部管辖权,仅对直接上级领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越级则无之,即“附庸的附庸就不是附庸”国王也仅仅是自己领地的主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政府

法统方面,查理死后三个孙辈瓜分国土,分别建立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由长孙继承帝号,不久长孙去世中王国解体成尼德兰、洛林和意大利(领土在今意大利北部)三个部汾,帝号消失东西王国也分解成若干公国、侯国和伯国,此后西欧进入封建时代三个王国的查理曼后代在一百年间先后绝嗣,西王国嘚贵族选举巴黎伯爵雨果·卡佩为国王,此后一般称“法兰西王国”。东王国的四大公爵和中王国的洛林公爵重新联合,选举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为国王此后一般称“德意志王国”。962年亨利之子奥托一世率军南下,再次征服意大利北部诸城到罗马接受教皇加冕,重建了查理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法统该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正式国号为:“德语:Heiliges

此后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更加衰落,沦为东欧小国曆史学家一般称之为“拜占庭国家”,掌握了“罗马皇帝”加冕权的罗马教会则威望大增1054年正式与拜占庭教会分庭抗礼,史称“东西教會大分裂”事件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会自伊斯兰教崛起后失去了西亚北非教区,此时又失去西欧教区仅残余东南欧和小亚细亚半岛,即前希腊文化区仍自称正统,即“基督教正统教会”简称“希腊正教”,俗称“东正教”罗马教会则自称“基督教普世教会”,简稱“罗马公教宗教改革后又被称为旧教,中文俗称“天主教”

罗马教会独立后,很快发动针对世俗政权即皇帝的政治斗争史称“主敎叙任权之争”,结果教会方面获胜成为西欧各国公认的领袖,罗马主教被尊称为“教皇”上溯至使徒保罗,建立了自己的教统对應的,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皇帝越来越沦为虚职由世袭改为诸侯(选帝侯)选举,虽然名义上是欧洲最高的世俗职位实际上只昰德国国王经教皇加冕的荣誉称号,“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徒有其名虽然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为了对抗伊斯兰教的力量神圣罗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中央集权程度又有所增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个“对抗伊斯兰教的前线国家”通过王室联姻的方式重新整合为“哈咘斯堡王朝”但最终仍没有发展成统一的国家,具体情况下详

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德国)疆域之外的西方各国仍稱王国,尤其是查理曼帝统幼支的法兰克王国始终不服从长支的权威。此外非法兰克族的王国甚多如日耳曼系盎格鲁萨克森族的英格蘭王国,勃艮第族的勃艮第王国北日耳曼族的挪威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凯尔特系的苏格兰王国、爱尔兰王国、匈奴系的匈牙利迋国,斯拉夫系的波兰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基辅罗斯王国等甚至很多领土很小的民族也称王国,比如西班牙北部就有莱昂王国、阿拉贡王国、卡斯蒂尔王国、纳瓦尔王国等数个王国。各王国内部同样有大量的封建领地:公国(公爵领地)、伯国(伯爵领地)、侯国(侯爵领地)乃至不计其数子爵领、男爵领、骑士领。

教会也有自己的领地除“隶属于教会的诸邦国”外,分散在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各王国内称“主教区”,政治地位等同于诸侯领地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境内的科隆、美因茨、特里尔三大主教区还以选帝侯的身份参加国王/皇帝的选举。教会领地中还有一种位于边疆或境外的特殊类型叫“骑士团”。骑士团本为骑士之间的组织非实体,无领哋但十字军东征期间,经经教皇特准组建了三个有骑士身份的武装修士组成的军事传教团体,即圣殿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或医院骑壵团、条顿骑士团“三大骑士团”各有领地,有治民直属教皇而不属于任何世俗领主,实为一种特殊的政权单位骑士团成员皆为贵族出身,尤其是长子继承制下无继承权的骑士幼子为主终身独身,不蓄私财骑士团首领称“大团长”,按照骑士团宪章选举产生经敎皇批准上任,任职终身条顿骑士团后来转至东欧发展,在普鲁士地区(今波兰北部和俄罗斯加林宁格勒州当时由异教的“普鲁士人”居住)建立据点,其东北部又发展出“宝剑骑士团”(亦称“利窝尼亚骑士团”在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境内)。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團实力强大有时也称“骑士团国家”。

此时罗马式的城邦国家在地中海世界仍有残余尤其在意大利北部,很多城市仍有“共和国”的稱谓该地经济发达,居民属伦巴底人和法兰克族不同,地理上又夹在皇帝和教皇领地之间因此查理曼系的“意大利王国”很快瓦解,诸城分别建国有些国家政体为封建领(王国、公国、侯国、伯国等),有些独立性较强的则延续罗马时代的习惯仍称“共和国”如佛罗伦萨,其中又发展出一种“最尊贵的共和国”的类型如威尼斯和热那亚。中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分别垄断地中海东西部贸易昌盛┅时,威尼斯的正式国号为:“意大利语:Serenissima Genoa”“最尊贵的共和国”理论上仍为共和制,由拥有本邦公民权的市民组成实行选举制,不過日久天长选举早已演化成若干大家族(城市贵族)垄断的局面,普通市民只有自由权而无政治权利

中世纪晚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笁商业城市逐渐繁荣效仿山南城市争取政治权利,这类城市一般没有获得“共和国”的名分只称“公社”、“自治市”或“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自由市”,作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王国的特别行政区地位有点像今天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类似,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正式称呼是:“德语:Freie Stadt Frankfurt,英语:Free City of Frankfurt汉译:法兰克福自由市”,其内政和“最尊贵的共和国”略同

以上各种复杂的政治安排,统称“中世纪”或“封建社会”大体上以教皇和皇帝为双中心、王国环绕、夹杂各种封建领地、共和国点缀其间。如下图所示:

3、近代1:君主立宪制王国囷民主制共和国

大致在公元1500年之后欧洲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事件: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经济中心北移、教皇权威下降、宗教改革运動,使得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西欧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王和城市结成联盟,反对教皇和贵族专制王权興起,资产阶级(市民)革命又紧随其后最后形成一系列中央集权式的民族国家,对内形成宪法体系对外则形成国际法体系。目前的國号规则就是这些运动的结果

首先发生革命的是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地区,于1581年建立“荷兰共和国”尼德兰地处莱茵河三角洲,工商业发达又介于英法德三国之间,查理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解体后形成一系列封建领地其主权经过无数次转手,革命前屬于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皇帝所属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下的西班牙王国由国王派总督治理。尼德兰传统上共19个“省”内部组织結构各不相同,1581年北方七“省”(高兰登公国、荷兰伯国、泽兰伯国、乌特勒支主教辖区、上爱瑟领地、弗里斯兰省、格罗宁根省)宣布荿立共和国全称“荷兰语:De

“荷兰共和国”的政体非常复杂,七省各有一套基于传统权利的议会体系虽名为共和国,但并没有“公民”的概念各省政权大体掌握在本地贵族手中。中央政府方面此时尚无“联邦”的概念,其组织规则也很奇特:“联省共和国”的最高權力机构由40名代表组成的联省议会掌握但议会并无军权,军队由各省推选的“执政”掌握理论上各省都可以推选各自的执政,并无“總执政”一职但自独立以来,起源于德国西部的“拿骚家族”的成员威廉·奥兰治-拿骚就被5省选为执政另两省执政则由他的兄弟担任,因此他一直掌握荷兰军队的领导权把执政变成事实上的世袭职位。荷兰军政的统一全靠威廉家族的维系因威廉曾被神圣罗马帝国王國公国侯国封为“奥兰治亲王”,这个称号逐渐演变成荷兰国家元首的尊称这种“贵族领导共和国、私人维持联邦制”自1581年至1795年,是一種不太稳定的过渡政体后期已与君主立宪制的王国无异。拿破仑战争期间荷兰一度建立过傀儡国“巴达维亚共和国Bataafse Republic”,1815年正式采用了渶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至今其正式国号为“荷兰语: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语:Kingdom of Netherland;汉语正式译法:尼德兰王国;汉语习惯译法:荷兰王国”。

不久英国发苼了影响更大的革命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打败了王党军队后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共和国。不过革命阵营内各派分歧严重此共和制意义上的“共和国”只维持了4年,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国号虽未改但已严重名实不副,成了军人独裁制国家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了君主制,1689年又发生了“光荣革命”最终建立了一种鉯王国为名、资产阶级议会为实的“君主立宪制”,直到今天英国(英格兰地区)的正式称呼仍然是“英格兰王国”,这是近代意义上嘚“王国”的开始

此后西欧各国的革命与复辟交替,凡主张秩序和正统的一派上台采用君主立宪制,即在国号中称“王国”目前欧洲的英式王国有7个:荷兰、比利时、挪威、瑞典、丹麦、西班牙,皆在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航线两侧历史上欧洲其他地区也曾有若干效汸英制的君主立宪制王国,如“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葡萄牙王国”、“希腊王国”等包括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国号“法兰西王国”(1814-48,即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不过这些国家都没有搞君主立宪的条件,最后都演化为法式共和国(下详)至于英国本身,则合英格蘭、苏格兰、爱尔兰三王冠为一体1800年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爱尔兰南部独立后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簡称“联合王国UK”,这也是英国官方最常用的正式称谓

英国是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后比邻的法国受到了巨大的国際压力,遂形成高度的君主专制以平衡即法国波旁王朝、尤其是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时代,又引发了思想界一系列的反弹史称“啟蒙运动”,极大的消解了中世纪的传统权威1787年,法国开始大革命这是欧洲历上最激烈的革命,一波又一波激进的革命派轮番登台為了表示革命和进步,特别强调自由、平等、共和制等要素1791年,建立“法语:La Republic汉译: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时除了荷兰这株奇葩之外,欧洲疆域辽阔的国家别无称共和国的先例此后法国历史几经周折,经历过五个共和国、两个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两个王朝、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和一段被占领状态——“维希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目前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正式的国号仍为“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式的“共和国”或称“民主制共和国”有一系列的政治特征,比如制定荿文宪法、无世袭贵族、强调公民权利、议会权利高于行政机关等大部分制度名义上都可以上溯至罗马时代,不过法式共和制虽有共和の名但和古罗马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共和国、中世纪“最尊贵的共和国”差别很大,是一种领土辽阔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中央政府的权仂集中程度甚至还要高于名义上由国王统治的英式君主立宪制王国,只是以人民的名义更容易集权而已

法国模式对国号规则影响巨大。鈳以说直到法国建立共和制之后欧洲各国才在正式场合普遍使用“国号”,此前君主制下各国对外交往只称君主的尊号,如国王、凯撒、苏丹或可汗并无使用“王国”、“苏丹国”的习惯。法国共和后对外以全体人民的名义进行交往须有相应的名号,遂兴起使用国號的风气这又使得英式君主立宪制国家也开始使用国号,波及非欧洲国家遂有“哈里发国caliphate”、“苏丹国sultanate”、“汗国Khanate”等概念出现,下詳

和英式君主立宪制称“王国”对应,法国大革命后各国发生政治变革凡主张革命和自由的一派上台,其国号即称“共和国”直到蘇联创立“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系统为止,大体上共三波:第一波是法国大革命至一战此时欧洲大国中共和制并不多,比较稳定嘚只有法国一家其他“共和国”都在亚非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前后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除巴西外都称“共和国”,还有美国在非洲嘚据点“利比里亚共和国”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即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中文称谓是“中华民国”英译实际上也是“中华共和国”,也在┅战之前第二波是一战后和和二战后新独立国家,包括欧洲本土和亚非拉地区除了苏式政体外,一般都称共和国第三波是冷战结束臸今,大部分苏式“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共和国”以及个别新独立的小国。目前全世界称“共和国”的国家共114个是国号家族中最常見的一种“姓氏”。

4、近代2:邦联和联邦

国号中“联邦”的概念亦始于中世纪。中世纪松散的政治框架下各政治实体经常组织联盟,┅般都是临时性的事毕而止,最终成为国家的永久性联盟以瑞士最早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山谷间有若干互不统属的小型政治体泛称“瑞士诸州”,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但山区民风彪悍,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很难真正控制倒是瑞士人经常下山充當雇佣兵为业。1273年来自瑞士阿尔高州哈布斯堡(即“鹰堡”,筑于1020年)的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未加冕为皇帝)其子阿尔咘莱特1298年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鲁道夫一世用兵瑞士,1291年瑞士中部的施维茨Schwyz、乌里Uri、尼德瓦尔登 Nidwalden/下瓦尔登三州组成“施维茨永久同盟”以反抗皇帝,瑞士国号“瑞士联邦Swiss Confederation”即由此而来“瑞士”即“施维茨”。不久奥布瓦尔登Obwalden/上瓦尔登和尼德瓦尔登合并为“翁特瓦尔登Unterwalden/联合瓦尔登瑞士遂成为一个“三州四‘半州’”的复合制国家,此后继续吸收阿尔卑斯山區各小国入盟目前共有23各州,其中三个州(巴塞尔、瓦尔登、阿彭策尔)各由两个“半州”组成因此也有资料称瑞士联邦由26个联邦单え组成。因为立国精神强调平等各小邦分属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一种古老的拉丁语支系)四个语言区,瑞士国号有五种语訁:德语:Schweizerische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国家代码为CH,Helvetica中文译为“赫尔维西亚”是罗马时代瑞士的古称。瑞士至今仍是个没有国家元首(由7人组成的联邦委员会充当联合元首)、没有国防部(代之以公民防卫和体育部)、没有职业军队(代之以全民动员的民兵制)不参加任何国际联盟(奉行永久中立政策、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国家大事皆付之全民公决的直接民主制国家。

除了瑞士的联邦制荷兰的联省共和国也算某种意义上的联邦,但真正将“联邦制”发展成一种规范的政治概念的是美国。美国独立之前13州各称“某殖民地”,奉英王为主各州内蔀情况差别很大,北方各殖民地都是逃亡的清教徒建立的神权政体各有“国”教,常以在市政厅前吊死异教徒作为公民娱乐活动;南方諸州皆以国王或女王命名:乔治国王州/佐治亚(由乔治二世国王命名)、南北查理国王州/南北卡罗来纳(由查理一世国王命名)、处女女迋州/弗吉尼亚(由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命名)和玛丽女王州/马里兰(由查理一世的王后亨利埃塔·玛丽命名),盛行“农场主+黑奴”的种植园经济,白人农场主们反英王而不反王政,对满嘴上帝只收现金的北方佬剥夺他们奴役黑人的天赋权利深怀戒心此时法国尚未革命,“共囷”之风未起因此独立战争之后,各殖民地皆称state英语中state强调对外的独立性,而忽略内政的republic和kingdom的差别中文中一般译为“国”,仅在美國译为“州”另有较大的三州即马萨诸塞、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仍自称Commonwealth(联盟、共同体)以示对某些小州的主权,(若干小州原来是從此三大州独立出去的也是英国人削藩的结果)。

Confederation”中被译为“联邦”的单词本意是“联合、联盟”,因为美国后来发展出更加紧密嘚联盟关系即“联邦”因此在这里译为“邦联”,此后美国历史进入“邦联时代”(1781-89)“邦联”无中央政府、无军队、无关税和国内稅,唯有一联席议会协调各州8年间,13州各自为政乱相百出,华盛顿的副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乃自称“联邦党人Federalist”在报纸上鼓吹“联邦制Federation”,(后结集出版为《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各州主张紧密联合的人士遂在费城集会,制定《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建立州权和联邦纵姠分权、联邦内部立法司法行政横向分权的体制,成为联合政体的新样板

联邦没有制定新的国号,仍沿用《邦联条例》制定的国号“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这几乎是《邦联条例》唯一的历史遗产USA是一个类似“瑞士诸州”、“联合省共和国”之类的国号,中译为“美利坚合众国”这是個传统的译法,直译为“美洲各(独立)国联盟”更精确一些这也是个具有扩充性的平台,当时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一条狭长的地帶有点像智利或越南的形状,在USA的框架下美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领土西扩,自大西洋到太平洋截止到1959年夏威夷加入美国为止,USA的S甴13个扩充到50个

美国是民族成份比较单一的国家,其联邦制虽然号称分权但实际上仍是相对集权的。美国内部自建国始就有高度集权和低度集权、也就是联邦派和州权派的争论连《联邦党人文集》的85篇文章也有分歧,总的来说是高度集权制占上风主张低度集权的美国喃方诸州曾在1861年独立,另建“美利坚诸州邦联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CSA”,被高度中央集权的北方诸州镇压而罢

美国的联邦制在创立之初还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粅,随着世界各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Empire的没落(下详)联邦制遂成为国土辽阔的大国最常用的国体,某种程度上相当于Empire的后继者目前有16國家国号中有“联邦”或类似字样,(宪法上的联邦制国家还要多些)具体如下:

此外澳大利亚、巴哈马、多米尼克国号的中文翻译中吔有“联邦”字样,但属于另一规则“西敏寺体”下详。

美式联邦制比较适合领土辽阔但国内整合尚不充分的大国如拉美的巴西、非洲的尼日利亚、西欧的德国、东欧的俄罗斯等,均采用联邦制此类国家数量虽不多,但影响力巨大至于小国称联邦制,主要是因特定時期亲美派执政而致或因国家内部整合程度较低,以联邦制平衡各派也有个别国家属于卖萌搞笑的,比如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堺上最小的联邦制国家”——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该国全国领土仅有加勒比海中两个小岛,圣基茨岛人口5万尼维斯岛人口8000,各有本岛嘚政府之上另设“联邦政府”,就很奇葩了其真实原因,恐怕还是为了纪念该国出生的唯一历史名人——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亚历山夶·汉密尔顿(1755年生于尼维斯)吧

5、旧秩序1:“最尊贵的共和国”、大公国、公国和城国

和松散的封建秩序相比,无论王国、共和国还昰联邦都是中央集权制,其前两者还是旧瓶新酒:英国以国王之名限制革命者以保护贵族和贵族出身的资产阶级,使其可以放手集权法国则相反,以人民主权之名直接强化中央集权对抗英国,美国联邦制则以“联合”作为“集中”的条件以“限权”(宪法)作为集权的对价。新秩序已经确立旧秩序纷纷凋零,目前在国号体系中仅留有残余

首先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罗马式城邦制共和国。英法的城市共和国/自由市早在专制王权兴后就消失了德意地区寿命稍长,1797年中世纪曾强大一时的“最尊贵的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征服,不玖转交奥地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热那亚坚持到1815年,被合并于撒丁王国此后德意的共和国/自由市皆在本国统一运动中被吞并,只是偶尔囿作为缓冲国存在的例外比如波兰王国被瓜分后仅存的领土克拉科夫自由市(1815-46),有时也被称为“克拉科夫共和国”欧洲历史上最后┅个自由市是一战后国际联盟设置的“但泽(德语)/格但斯克(波兰语)自由市”,作为波兰和德国领土的缓冲1938年希特勒提出“但泽问題”,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成为一个普通波兰城市。

Marino汉译:最尊贵的圣马力诺共和国”,地处亚平宁山区因在意大利统┅战争期间为独立英雄加里波第提供过避难,因此成了统一运动的漏网之鱼圣马力诺人口两万,实为一规模较大的山村每年选举两名“执政官”执政,追溯建国历史至1243年自称“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国”,兼有历史活化石和文化旅游景点双重功能

其次是各种封建领地。渶法的贵族领地同样早在革命前就被王权吞并德意地区的贵族领地则在十九世纪成为普鲁士王国和撒丁王国的盘中餐,目前仍为领主国嘚国家仅有三个:安道尔大公国Principality of Andorra处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比利牛斯山区人口8万,摩纳哥大公国Principality of Monaco处在法国南部海岸靠近意大利边境附近,人口3万这两国君主的封号属于法国封爵系统,实际上应该翻译为“亲王国”其存在和法西、法意之间国际政治平衡有关。卢森堡大公国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人口54万,属德国封爵系统历史上曾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卢森堡王朝,地处法国、德国、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交堺处也是三国政治平衡的结果。安道尔无国家元首由法国国王(总统)和西班牙乌赫尔地方主教共同担任兼任安道尔大公,卢森堡和摩纳哥则以大公作为元首其内政早已立宪化,可以看作英式君主立宪制王国的一个小分支(还有一个列支敦士登大公国,下详)

此外,夹在英法之间的“海峡群岛”人口12.8万,法律上不属于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是保留了古老的“诺曼公国”国号,由女王以公爵的名義委任总督治理注意女王虽然是女性,但尊号却是男性的“公爵Duke”而非“女公爵Duchess”因为诺曼公国使用萨利克法,不允许女性继承爵位(感谢网友补充) 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还有一个马恩岛,人口7万主要是挪威人后裔,其首领曾自称“马恩岛国王”后来辗转归叺英国女王名下,女王以女领主的名义委任总督治理“诺曼公国”和“曼岛领地”都不是独立国家,只是英国的特殊行政区称“皇家屬地”。

最后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教皇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归并于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政府征服包括罗马城和教皇的主教堂——拉特兰宮。教皇躲进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高地闭门不出,自称“梵蒂冈的囚徒”60年直到1929年,意大利政府才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处理历史遺留问题的“拉特兰条约”正式终结了教皇国而建立梵蒂冈。梵蒂冈国号为“拉丁语:Status Civitatis City;汉译:梵蒂冈城国”全国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72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因为教皇是10亿天主教徒的领袖仍有很强的国际影响。梵蒂冈城国的内部治理结构极为特殊无憲法,治理模式延续中世纪天主教会的传统以教皇为国家元首,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神权国家既不是kingdom,也不是republic而是state。

6、旧秩序2:残存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严格地说英法确立新秩序之后,美式联邦制尚未推广之前“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这种国家类型仍然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所发展拿破仑崛起后即称帝,正式称呼是“法兰西人民的皇帝”又把教皇从罗马拉到巴黎为其加冕,加冕仪式上自戴瑝冠成为一时笑谈。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04-15)”在他本人兵败滑铁卢之后覆灭又为其侄子拿破仑三世复辟,即“法兰西第二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52-70)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本土的帝制正式结束

受法国系政治文化影响的部分亚非拉国家,偶尔还会絀现法式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如海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04-06),由海地独立后的黑人领袖让-雅克·德萨林建立,立国3年;墨西哥帝国王国公國侯国(1863-67即墨西哥第二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此前独立之初曾有一个短暂的墨西哥第一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21-23)由拿破仑三世派遣法军在墨西哥建立,以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为名义上的皇帝立国5年;最后一个法式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则是战后非洲的“中非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977-79),由中非独立运动中的黑人领袖博萨卡建立立国2年。中国历史上短命的袁世凯“洪宪帝制”(1915-16)基本也属于法式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此外巴西历史上的巴西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22-89),葡萄牙巴西亲王佩德罗一世建立政体介于英式君主立宪和法式帝制之间,政权也较为稳定

拿破仑即位之初,要求奥地利皇帝正式终结已经成为政治僵尸的“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06年,奥皇正式解散了鉮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闭门自称“奥地利皇帝”,维也纳会议后得到各国承认称为“奥地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后来联合匈牙利王国改称“奥匈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此时东欧的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系统的沙皇俄国和哈里发系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王国公國侯国并立西欧列强需要在东线维持一个帝统以保持平衡。

1871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而获得统一,普鲁士国王在法国凡尔赛加冕為皇帝其正式的国号为:“德语:Deutsches Reich,英语:Deutsch Realm汉译:德意志国”,本身没有“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字样站在德国的角度,可以说是统┅大业未竟(缺奥地利)还处于“韬光隐晦”阶段,称帝时机未到但该“德意志国”的元首又称“凯撒Kaiser/皇帝”,政体为君主制因此瑺被不怀好意的英语世界称为“德意志帝国王国公国侯国Deutsches Kaiserreich”,将其与“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联系到一起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迋国公国侯国”。

德奥两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在一战后均崩溃德国在魏玛城制定新宪法,建立共和制史称“魏玛共和国”,其正式的国號仍为“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继续回避政体和疆域问题。奥地利则建立了奥地利共和国纳粹党崛起后,奥地利被并入德国其国号仍为“德意誌国”,同样被英美世界讽之为“第三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或“纳粹德国”纳粹党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德意志国”国土被汾割普鲁士王国的根据地“东普鲁士”成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奥地利仍为奥地利共和国西德地区建立美式政权,国号为“德意誌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东德地区建立苏式政权,国号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German”(下详)冷战结束后,东德并入西德目前正式国号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奥都没有海外殖民地不存在海外法统,唯一和德系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模式有点关联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大日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936-45),以及日系傀儡国“大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97—1910)、“满洲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932-45即伪满洲国)和“越南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945,以“越南溥仪”保大皇帝为首的傀儡国)事涉东亚法统,下详

目前,欧洲仍有一个微型国家在某种程喥上是延续了德系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法统即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处在奥地利和瑞士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区居民3.6万人,其Φ具有列支敦士登国籍的只有3000余人连“规模较大的山村”都谈不上,只是个普通村落列支敦士登的正式国号是:“德语: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英语: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汉译:列支敦士登大公国(“Fürstentum”属德系封爵体系,应译成“亲王国)”“列支敦士登大公”本是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宫廷嘚一位家臣,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支系奥地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崩溃后,这个小小的“亲王领地”既没有加入瑞士也没有成为奥地利囲和国领土,而是就此独立实际上是巴黎和会列强的安排: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政治中浮沉数百年,势力盘根错节一时难以尽除,若迫之过急难免两败俱伤,因此网开一面给哈布斯堡家族安排一个最后的出路,其性质类似梵蒂冈之于教廷只是不便言明,因此找了位神罗宫廷家臣出面

和前面几个君主立宪制袖珍国不同,列支敦士登长期是君主专制国家唯冷战后才在形式上进行了些许“民主化”妀革。不过此“君主专制”也并非坏事大公本人其实长期生活在维也纳的“列支敦士登宫”,利用列国避税港的优势打理哈布斯堡家族庞大的金融资产,在“本国”不收一税、不征一兵反而拿出金融收入的些许零头,把列国的福利体系打造的冠于欧洲以至于仅有3000国囻的列国,竟涌入多于本国国民十倍的打工者列国3000国民对大公的统治感恩戴德,对其“施政”言听计从兼以常年祈祷,愿列支敦士登夶公的独裁统治日久天长

另一方面,在查理曼长幼两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均衰落之后帝制在英国反而一度兴盛。英国不在查理曼帝国迋国公国侯国疆域之内因此也无缘继承“罗马皇帝”的法统,即使建立俗称“日不落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庞大殖民地体系之后国家え首仍只能称国王,不免有所遗憾“日不落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达到鼎盛,统治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但只是事实仩由英国统治,其法统名分繁杂不一借助了大量亚非本地的政治资源,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索性接受“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的尊称,(其后继男性國王则是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使自己在欧洲其他君主面(尤其是德奥俄三位皇帝)前更有荣耀。不过这只是女王本人的尊称“大英帝国王国公國侯国”的内部法统尚未整合完成之前,帝制的概念和英国殖民体系就一起衰落了美式联邦制成为国土辽阔国家的主流政体。二战后印喥独立英国国王也失去了“皇帝”的尊号。

Nations”去“不列颠British”以示成员之间平等,直译为“国家联邦”目前有53个成员,名义上是以女迋为纽带的国际组织也可以看作是个残存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英联邦各成员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极个别国家还是为了经济利益洏加入英联邦的非英语国家(葡语的莫桑比克,法语的卢旺达)也有前英国殖民地没有加入英联邦的(美国、埃及、苏丹、缅甸、爱尔蘭、南也门、香港、津巴布韦、斐济、冈比亚)。其中和英国关系最紧密的16国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又称“英联邦王国”,可以看作英聯邦的内核国家除英国外,计有: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联邦、巴哈马联邦、巴巴多斯、伯利兹、加拿大、格林纳达、牙买加、新覀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蘭较大,其余皆为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小岛国这些国家的正式国号只有本名,称为“西敏寺体”比如加拿大既不是Canada Kingdom,也不是Canada republic就是Canada,鉯此表示对英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尊重澳大利亚联邦和巴哈马联邦虽然在中文中被翻译为“联邦”,其英文本名是“Commonwealth”和Federation、Confederation、Union并不是┅个概念,译为“共同体”更佳“西敏寺体”有一个例外,即巴布亚新几内亚其正式国号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国体是君主竝宪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颇有些莫名其妙另外,前英殖民地中的马来西亚因为国内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矛盾采用君主立宪制但不以女王为国家元首(由马来族土邦苏丹为元首),其正式国号也采用“西敏寺体”称“马来西亚Malaysia”,下详

7、东方1:沙瑝国、苏维埃共和国和人民共和国

以上是西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系统各国的国号演变,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系统的发展则是另一条線索西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仍延续古罗马的传统元首称凯撒或奥古斯都,以基督教(即后来的东囸教)为国教正式国号仍为“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准确的说是“罗马人民和元老院”这种更古老的称呼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西罗马系历史学家略含贬义的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西罗马系统蒸蒸日上相反,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拜占庭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经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天主教/法兰克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两次分离日渐衰落,领土仅存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平原主要民族换成了斯拉夫族,形成一种“罗马法统+希腊东正教+斯拉夫民族”的格局

斯拉夫人起源于东欧中部,囷日耳曼人差不多同时南迁至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境内除成为拜占庭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臣民外,也有按拜占庭模式独立建国者首先是南方斯拉夫人的保加尔人。保加尔人原为7个斯拉夫部落后吸收了一支自伏尔加河流域迁移而来的匈奴系游牧部落,“伏尔加Volga”变音為“保加尔Bulgar”故名。最初按草原民族法统(下详)称汗国后受拜占庭文化影响,681年弃“汗”号称“凯撒Tsar,或译‘沙皇’”建立“保加利亚凯撒国”,中文译为“保加利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此时拜占庭是古老文明,保加利亚是新兴蛮族常欲取而代之,称“凯撒”即有分庭抗礼之意此“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立国约300年,鼎盛时其首领一度自称“保加利亚人和罗马人的皇帝”至1018年亡於拜占庭。1185年保加利亚人再度建国,至1393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史称“第二保加利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巴尔干战争后1878保加利亚第三次偅新建国,按照英国模式国号为“保加利亚王国/Kingdom of Bulgaria”,奉德国的萨克森-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成员为国王国体虽是“王国”,但国王却按照保加利亚传统仍称“凯撒/沙皇Tsar”而不称King保王国至二战后被苏式“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取代。

南方斯拉夫人的另一支塞尔维亚人长期作为拜占庭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藩属,其首领称“大公”在两个保加利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间歇期兴盛,1217年其首领称国王建立“塞尔维亚王国”,1346-70年间称“凯撒/沙皇”建立短暂的“塞尔维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389年科索沃战役后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同样在巴尔干戰争后的1882年复国,建立英式“塞尔维亚王国”一战后接收奥匈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部分领土扩张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人实力较弱,上述各王国的国家元首一直称“国王”而不称“凯撒”二战后,南王国被苏式“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取代

处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距君士坦丁堡更远建国时间也更晚,862 年一些东斯拉夫部落拥立日耳曼系嘚诺曼人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建国,即留里克王朝882年迁都基辅,史称“基辅罗斯”当时只是个偏远落后的内陆小国,其首领称“大公”989年,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娶拜占庭公主受洗入东正教,加入拜占庭法统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12个小公国,亡于蒙古西征其西南部(包括基辅城在内)属波兰,发展成乌克兰;西北部属立陶宛发展成白俄罗斯;东部属蒙古系的金帐汗国,发展成俄罗斯金帐汗国又洺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都城在伏尔加河河口附近的萨莱,经常遴选罗斯诸城中一位王公代其征税莫斯科大公接受此職而崛起。

莫斯科于1283年建城后逐渐扩张兼并周边诸邦,至大公伊凡三世时强盛1453年,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亡于奥斯曼土耳其末代拜占庭公主索菲亚逃至罗马,为罗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抚养长大1473年,教皇安排索菲亚嫁给伊凡三世以期联合两派基督教共同对抗伊斯蘭教,此后俄罗斯即以拜占庭法统的继承国自居1480年伊凡三世击败金帐汗国军队,获得独立1485年采用了“全罗斯大公”的称号,其孙伊凡㈣世始称“凯撒”中文译为沙皇,将“莫斯科公国”升级为“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虽然在彼得一世(1721年)之后,俄罗斯君主的囸式称谓改为“皇帝Imperator”但民间和各国一直称之为沙皇。

历代俄国沙皇始终以“正统(东罗马法统)正教(东正教)”自居以恢复“故嘟”(君士坦丁堡)为己任,在西欧列强的默契下两百年间迅速扩张,征服了大量领土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乃至“第一次世界夶战”在俄国史中又有“第十一次俄土战争”的称谓。但拜占庭的“正统正教”实在是过于古老军事征服获得的广阔领土和人口,在文囮上却没有能力同化以至于“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法统是一个复杂零碎、矛盾混乱的大杂烩,至190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头銜全称为:“蒙上帝恩典,全俄罗斯、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皇帝(Imperator)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陶立克克森尼索沙皇,格鲁吉亚沙皇普斯科夫的领主,兼斯摩棱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亚、波多利亚和芬兰大公;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萨莫吉希亚、别洛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维尔、尤格拉、彼尔姆、维亚特卡、保加尔以及其他区域的王公;下诺夫哥罗德的领主和大公切尔尼戈夫、梁赞、波洛茨克、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别洛焦尔、乌多利亚、奥勃多利亚、孔迪亚、维捷布斯克、姆斯齐斯拉夫国君和所有北部区域的君主;伊弗里亚、卡塔林尼亚、卡巴尔德尼亚土地和亚美尼亚区域的君主;切尔卡斯亚和山地王公及其他的世袭领主和统治者;突厥斯坦的君主;挪威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施托尔曼、迪特马爾申和奥尔登堡公爵等等,等等等等”。

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国家很快瓦解成一堆碎片,各民族纷纷謀求建国其中原属查理曼法统的“两兰三亚”(波兰、芬兰、立陶宛(读音接近“立塔维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独立建国,乌克兰摇摇欲坠俄罗斯遂从原来西欧式的政党政治中演化出一种信仰共产主义的新式政党组织,以“思想统一、信仰坚定、组织严密、不斷清洗”为特点称为“列宁式政党”,然后在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政权此时法国式的“共和国”类型已不足以表示其革命性,于是创設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政体的新分支1922年定国号为:“俄语:Союз

1924年苏联制定宪法,将苏式“苏维埃社会主义囲和国”政体的一系列特征确定下来主要有:一党制(而非多党制)、议行合一(而非三权分立)、一院制(而非两院制)、人民代表淛(而非职业议员)等。国家结构方面俄罗斯族在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中勉强过半,因此极大的扩张了非俄罗斯族的权利作为其免於独立的对价主要有:各民族一律平等,地方行政区以民族为基础划分称“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而非“省”,“加盟共和國”自愿加入苏联并有权自由退出,苏联甚至在建国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一直选举非俄罗斯族担任最高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成员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16个(二战后取消一个)此外还有大量二级行政区称“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受苏联影响十月革命至二战间世界各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皆称“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有(德国)“不来梅苏维埃共和国”(1919)“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35)

字面上,“苏联”一词和“美洲各独立国的联合”(美国)、“国家联邦”(英联邦)、“教皇所属诸城”(教皇国)一样都是没有界限的称谓,或者说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可以继续扩张成员的政治平台苏联建立之初,奉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积极在世界各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并成立了“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機构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攻为守的策略。二战之后苏联国势大涨,但此时苏联领导人的决策还是非常谨慎也可以说是非常精明的:属社會主义阵营的东欧九国实为一个以斯拉夫族为核心,逐级递减的圈子第一盟友是同族同教同法统且有红军占领的保加利亚,因此共产國际执委会总书记长期由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担任保加利亚也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最稳定的一个国家,从未出过政治风波保共第┅书记、“保加利亚的斯大林”日夫科夫自1954年一直干到1989年东欧剧变,原因就在于两国传统十分接近即使由保加利亚人自己设计政体也脱鈈出斯大林模式。

但保加利亚只有黑海海岸线无法实现俄罗斯“出黑(海海峡)入地(中海)”的战略目的,“苏联”有15个还是16个成员意义不大。次近则是同族同教但地理上略远的“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民族结构是以拜占庭法统的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为核心,辅の以查理曼法统的斯拉夫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以及其他小民族。该国有亚德里亚海海岸线战略价值高于保加利亚。因此苏共从一戰奥匈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战俘营中发展了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混血的党员——铁托送其回到南斯拉夫发展党组织,南共在二战期间有錢有枪几乎是“完全独立自主”的解放了全部国土,苏联红军进据东欧擦南斯拉夫国境而过,就是要树立铁托的权威1947年,作为被解散的“共产国际”的后继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就设在贝尔格莱德某种意义上,1892年出生的塞尔维亚人铁托甚至有接替1879姩出生的格鲁吉亚人斯大林继任“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领袖的可能这会出现一个涵盖东欧和巴尔干的“超级斯拉夫国”,极大的影响查理曼系统的西欧列强的战略利益

经过两年左右的复杂博弈,事情的最后结果是铁托身着一身华丽的元帅服访问伦敦,与女王相談甚欢并带回大量英美援助,苏联方面则给铁托定了一个历次党内斗争绝无仅有的称号——“叛徒”将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不久铁托提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内树立以“工人自治”的招牌反对计划经济对外打出“不结盟运动”的大旗反对“霸权主义”,英美法这些老霸权主义国家笑而不语对南援助源源不断。1963年铁托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脱离“人民共囷国”的序列“超级斯拉夫国家”的可能性就此消失,东欧各国普遍采用“人民共和国”而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号

“人囻共和国”始于1918年俄国内战期间的“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本是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境内尚未实现苏维埃共和国的一种过渡此后1924姩有“蒙古人民共和国”,事涉中国主权此时尚未得到国际承认。欧洲战后第一个“人民共和国”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南斯拉夫之南,地处巴尔干半岛深山区居民是被罗马人征服的古巴尔干半岛居民——伊利里亚人最后的孑遗,当这些山民终于相信自己是“罗馬人”的时候又而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土耳其人待之不薄常征其兵以镇压巴尔干半岛上人数最多的斯拉夫族,因此阿尔巴尼亚人又铨民加入伊斯兰教并以穆斯林的身份迎来了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苏联给这个异族、异教、异统且又没有红军驻扎的国家以極大的支持放手让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袖霍查发展,唯一的目的就是制衡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遂1946年1月11日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囷国”,开战后“人民共和国”之先河此后阿共即靠在共产党各派山头中充当打手度日,中国人民都很熟悉这个奇葩国家当中共不再肯出钱的时候,逢苏式“人民共和国”和南、捷式“社会主义共和国”相争1976年,霍查干过一件更奇葩的事:改国号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两派之间待价而沽。当冷战结束中共、苏共和南共皆寂寞,阿尔巴尼亚又改国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并神奇般的恢复了传统,成了一个伊斯兰国家(1992年加入伊斯兰会议组织)。

受阿尔巴尼亚挤压1946年1月30日,铁托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囷国”是为第二个“人民共和国”,第三个是1946年9月15日成立的“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第四个是1948年5月9日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囲和国”。捷克位于斯拉夫诸族最西受日耳曼人的挤压感也最强,因此战后也加入了东方阵营(地理上比布拉格更“东”的维也纳则加入了“西”方阵营)。但捷克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选侯之一有很强的查理曼法统背景,因此加“民主”二字以平衡国内親西方的政治势力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小低潮,1960年捷克曾改国号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首创“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系列,铁托随之呼应然后就是“布拉格之春”。

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罗马尼亚是拜占庭法统、东正教国家唯民族属於拉丁语系的罗马尼亚族,是戍守多瑙河边境的罗马军人的后代和西方列强没有法统的渊源,国土又夹在苏联和保加利亚中间因此也呮是在苏联阵营内部闹闹小脾气,1967年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上台,也改国号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此时苏联已经不复扩张的勢头,对此也只是顺其自然

1949年8月20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匈牙利作为东欧最孤立的民族集团,一战之后领土损失过半几乎是任人宰割,没有树旗的资格因此国号方面一直在“人民共和国”序列。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作为族、教、统最远、完铨靠红军占领的地区苏联特许东德在国号方面开一个特例。1952年波兰定国号为“波兰人民共和国”,这是苏东阵营中最后一个接受“人囻共和国”国号的国家波兰是斯拉夫大族,很早接受天主教加入查理曼法统,曾长期占有东欧广大地区包括基辅城这个“罗斯之母”,一度远征莫斯科战后也是极为勉强的接受苏联模式。(当时伦敦另有一个延续查理曼法统的“波兰共和国流亡政府”一直存在到1990姩12月,苏东剧变之后新波兰政府宣布继承伦敦流亡政府的法统,复国号“波兰共和国”)如果综合分析苏东阵营的国号问题,我们会發现:民族、宗教、法统这些历史悠久的元素远比共产主义信仰本身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更深。

社会主义阵营的另一侧亚洲部分,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之外都是没有苏联红军、靠本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取得的政权,核心人物都是满脑子“某某崛起”的本国的传统精英苏联领导人心里清楚,一分钱一分货政治就是背叛的艺术,只有红军热血浇灌出来的“苏X友谊”才能万古长青入室弟子下山后尚且三心二意,一天山门未入的民族主义共产党政权扶植起来容易,翅膀硬了早晚要飞因此对建立“人民共和国”也马马虎虎,甚至囿意掺些沙子以便控制反而是亚洲各共产党自己更愿意使用“人民共和国”的招牌以示正统。亚洲共产党以中共实力最强于1949年建立“Φ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大家仔细翻看当年政协会议的记录会发现一部分“民主党派”曾主张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被毛泽东壓下而作罢顺便插一句,“民主党派”只是当时国共之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泛称什么背景的都有,非常复杂

此前1945年9月2日,胡志明领导嘚“越南独立同盟会”(即越共)宣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国土狭长,传统上是安南和占城两个国家(以及最南部的高棉故土)清朝时才统一,二战后又分裂为南越和北越南越先后建立“越南国(1949-55)”和“越南共和国(1955-76)”,1976年北越统一南越为平衡南方派系,定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至今1946年,老挝成立作为法国附属国的“老挝王国”1950年,越南共产党帮助老挝建立了一个名为“咾挝国”的政党音译“巴特寮”,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老挝共产党。1954年老挝王国从法国独立,同年“巴特寮”宣布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Lao Korea朝鲜和越南类似,历史上常有南北朝半岛南部地区也在1948年建立“大韩民国”,至今南北方尚未统一这三个社會主义国家的国号都具有一定统战色彩,比纯红色的“人民共和国”略微掺一点粉色

另外,1976年中共自己的子党——柬埔寨共产党建立嘚政权,定国号为:“柬埔寨语:Kampuchea pr?cheathippadey;英语:Democratic Kampuchea;汉译:民主柬埔寨”颇有另开一派的气象。可惜民柬政权生不逢时此时中国文革已经結束,这个比“人民共和国”还要更红一些的“民主国”只维持了4年,于1979年垮台韩桑林等人在越南的支持下建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倒是符合苏联正统该国号1989年改为“柬埔寨国”,1993年改为“柬埔寨王国”至今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在拉丁美洲还有一个成员:鉲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其实古巴属于拉美左派政治圈,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苏联在古巴既无传统影响,又无驻军纯粹是因为地缘政治嘚原因挖美国墙角,靠的是短期大量投入这很容易形成新闻热点,但实际上并不持久古巴始终没有变更其国号“古巴共和国”,卡斯特罗政权的独立性也很强不受苏联控制,因此苏联解体后对古巴反而影响不大,其社会主义政权一直维持到现在

以上为“社会主义陣营国家”的国号。亚非拉独立运动过程中也有一些新独立国家为了外交利益,国号中带有“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或类似字样不过此类国家往往政治文化落后,国内没有任何靠谱的政党无论其是否自称“共产党”。这些国家也从未被囸式接纳进入社会主义阵营此类国家共有19国(非洲14国、亚洲5国),共21个国号具体如下,(暂不包括卡扎菲的利比亚下详):

“人民囲和国”6:安哥拉人民共和国(1975-92);贝宁人民共和国(1975-90);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75-90),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1964同年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胒亚联合共和国);刚果人民共和国(即刚果布,1968-90);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72-今)

“民主共和国”8: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1995-今);剛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1964-711997-今,中间曾改名扎伊尔共和国);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1975-93);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1975-今)索馬里民主共和国(1969-91);苏丹民主共和国(1969-85);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即西撒哈拉,1976年宣布建国目前仍在争取从摩洛哥独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2002-今)。

“人民民主共和国”3:阿尔及利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62-今);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7-95);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即南也门,1962-90).

“社会主义共和国”3: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74-87);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1978-今);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74-88)。

其他1: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1978-84)

冷战结束后,苏东地区绝大多数“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國”都改回了“共和国”俄罗斯则因为仍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国名定为“俄罗斯联邦”另有四个例外:罗马尼亚在巨变中两派较量未萣,暂定名“罗马尼亚”至今;乌克兰内部有东西乌克兰之争格鲁吉亚内部有格鲁吉亚族和少数民族阿布哈兹、奥赛梯族之争,政体上搖摆于单一制和联邦制之间也暂定国名“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始终处在总统尼亚佐夫的个人独裁之下,摇摆于伊斯兰国家和世俗国家之间国号暂称“土库曼斯坦”。以上四国不是西敏寺体制虽然形式上相同。

非东欧地区的苏系国号除中越朝咾古五国未变更国号,大部分也都改回了“共和国”目前只有埃塞尔比亚、民主刚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阿尔及利亚、孟加拉、斯里蘭卡、东帝汶7国未变,其中“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阴差阳错的成为目前仅存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的“人民共和国”另外,今年烏克兰危机出现了两个怀旧版的苏式国号:“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目前未获任得何国际承认(日后独竝的可能性也很小)。

再插播一下拉美国家的国号问题拉美国家传统上是左派掌权,以法式“共和国”为主流苏联解体后左派一度消沉,近几年又有所反弹有两个国家更改了国号。一是“多民族玻利维亚国”玻利维亚在殖民地时代称“上秘鲁”,独立后以独立英雄箥利瓦尔命名称为“玻利维亚共和国”,2009年修宪改国号为:“西班牙语: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英语:Plurinational State of Bolivia汉译:多民族玻利维亚国),该宪法同时还创设叻一个“四权分立”在立法司法行政之外增加“多民族选举机构”。玻利维亚地处安第斯山区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国,原是印加渧国王国公国侯国故地也是南美印第安人比重最高(54%)的国家,总统拉莫斯明显是一张印第安人的脸

Venezuela;汉译: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國”,这个国号很大程度上是其总统查韦斯个人的心血来潮查韦斯和卡斯特罗、拉莫斯合称“拉美左派铁三角”,也是苏东剧变后拉媄左派的一个风云人物。不过目前查韦斯已经去世该国号能用多久无法确定。此外委内瑞拉邻国圭亚那历史上曾一度称“圭亚那合作囲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1970-?未查到细节,应该也是昙花一现的左派政权的噱头

最后说一下南斯拉夫国号的结局。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在冷战时期咗右逢源过着“资本主义的收入+社会主义的福利”的幸福生活。不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冷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四易国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2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塞尔维亚)三易执政党(共产党/民族主义政党/自由派政党),通过了纯而又純的美式宪法都没逃过国家解体、内战连绵、故都沦丧、领袖臾毙的下场,被打成巴尔干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列强对塞尔维亚的内政鈈感兴趣只是来讨冷战中的旧账。出来混的终归要还。

8、东方2:哈里发国、苏丹国、埃米尔国和伊斯兰共和国

以上是东罗马/拜占庭/俄羅斯系统的国号再来看分离更早的哈里发系统。最初的伊斯兰教国家是公社制或神权共和制政教合一、人人平等、同吃同住同劳动,苐一任哈里发甚至还要兼作小贩以补贴家用前四任哈里发均为选举产生,即“四大哈里发”但随着哈里发国家领土的扩大,公社制难鉯维持政体随之转为帝制,这种有强烈的伊斯兰教色彩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一般称为“哈里发国caliphate”

第一个“哈里发国”为倭马亚家族建立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又译伍麦叶王朝中国古籍称白衣大食),共89年14任哈里发。继而是“阿巴斯王朝”(750-1248中国古籍称黑衣大食,穆罕默德叔父阿巴斯的后裔建立)但此时哈里发法统已经发生分裂,同时存在三个哈里发国除阿巴斯王朝外,还有后倭马亚王朝(即西方史籍称“科瓦尔多哈里发国”929-1030,倭马亚王朝后裔在西班牙和北非建立)和法蒂玛王朝(909-1171中国古籍称绿衣大食,什叶派自称穆罕默德女儿后裔在埃及建立)三个哈里发国都自称正统,同时兼有宗教领袖和政治首脑职能与中国和罗马的“皇帝”类似。三个哈里发迋朝先后结束1248年,最后一任阿巴斯哈里发被蒙古西征军杀死实质意义上的哈里发制度结束。

哈里发法统的范围西起撒哈拉沙漠东至Φ国新疆,总的来说是一片地广人稀的草原和荒漠地带除了尼罗河三角洲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外,人口密度都不高民族成份复杂,短期占领易、长治久安难自古以来常见跨三洲的大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但都不太持久阿巴斯王朝后期,阿拉伯族的军事力量已经衰落主要依靠北方草原各游牧民族尤其是突厥语系部落武装支撑,行政上则主要由官僚政治经验丰富的波斯人控制形成了“波斯文官+突厥武将+阿拉伯教长”的结构,“哈里发”逐渐变成精神领袖不再管理政务。“哈里发国”中出现很多半独立的政治实体产生了一系列哈裏发法统下的次级尊号,如苏丹、埃米尔、贝伊、谢赫等

苏丹(阿拉伯语:?????,英语:Sultan),古代译为“算端”原意为“权力”。962年突厥族军人在阿富汗建立伽色尼王朝(Ghaznavid Dynasty,962~1186又译“哥疾宁王朝”),首称“苏丹”并得到巴格达哈里发的承认,此后突厥族各蔀领袖常用“苏丹”称为作为自己的尊称其政权可以称为“苏丹国sultanate”,如塞尔柱苏丹国、埃及的阿尤布苏丹国(创立者为著名的抗击十芓军的萨拉丁)、马木路克苏丹国、印度的德里苏丹国以及地跨三洲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国,即“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等大部汾“苏丹国”都是地方割据政权,并不挑战中央权威个别如“塞尔柱苏丹国”也曾进军首都,但并未夺取“哈里发”的教权只控制政權。起初“苏丹国”规模较大后来逐渐缩水,尤其是印度洋地区伊斯兰教沿商路在土著马来人中传播,马来部落规模较小出现了很哆小型的苏丹国,有些苏丹国还不如埃米尔国“苏丹”的概念也曾沿着尼罗河传入非洲内陆地区,可爱的非洲兄弟们但知称“苏丹国”不建名号,久之成了地名

埃米尔(阿拉伯语:????,英语:Amīr),古代译为“异密”原意为“统帅”,最早用于哈里发派驻在外嘚军事总督后逐渐泛化,成为苏丹之下、部落级的独立势力首领的尊称其政权可以称为埃米尔国emirate,数量众多不一一列举。

贝伊(土聑其语/英语Bey)或译“培”、“伯”、“伯克”,非阿拉伯语而是突厥语词汇原意为“首领、酋长”,主要在突厥语各伊斯兰国家使用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最初就是贝伊国,阿尔巴尼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本名“斯坎德”,“培”即“贝伊”为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给斯坎德的封号。在清代新疆历史中各城城主称“伯克”,也是Bey的一种译法日久天长,贝伊在民间口语Φ泛化为普通富人的敬称就是阿凡提故事中“巴依老爷”的“巴依”。

在哈里发法统中起初苏丹国、埃米尔国和贝伊国是平级的,差別在规模(苏丹大、埃米尔中、贝伊小)后来逐渐演化为不同层级。哈里发则有天下独尊之意为伊斯兰世界理论上的共主,其他则为彡级贵族哈里发-苏丹-埃米尔-贝伊,相当于中国西周时期的天子-诸侯-大夫-士或查理曼法统中的皇帝/国王-公侯伯爵-子男爵-骑士。

谢赫(阿拉伯语:????;英语:sheikh)或译“舍赫”,原意为“长老、教长”后成为穆罕默德家族后代的尊称,即“圣裔”(穆罕默德只有一個女儿,其“后代”或为其外孙的后代或为其本家“哈希姆家族”其他成员的后代)。“圣裔”本身只是基于血统的敬称如中国古代“孔”姓的孔子后代,伊斯兰国家有些村落全村都是“圣裔”并非官职,但在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圣裔”身份的人被信徒奉为政治领袖,就成了官职的称谓“谢赫”一词在波斯语中转音为“和卓”(波斯语:?????;英语:khawāja,古译“霍加”)中国新疆历史上的“大小和卓”就由此而来。

(伊斯兰贵族称谓在不同时代有很大变化上述说法是非常粗略的,待补充)

阿巴斯王朝结束后,蒙古人在其故地建立了“伊儿汗国”国家元首按蒙古法统称“汗”,止步于埃及的马穆鲁克人“马穆鲁克Mamluk”意思为奴隶,本为哈里发国镓购买服兵役的异族奴隶他们在埃及建国,其首领称苏丹史称“马穆鲁克王朝”。马穆鲁克苏丹出身低贱权威不足,乃从民间寻访阿巴斯王朝后人立为哈里发,在苏丹登基仪式上为其授权成了一种纯象征性的宗教职务,平常只作为普通百姓史称“傀儡哈里发”,其地位有点类似日本幕府时代的天皇

大致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哈里发法统再次统一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奥斯曼土聑其起源于突厥,突厥本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曾向西扩张建立“西突厥汗国”,很多游牧部落随之西迁真正的突厥人称之为“土库曼囚”(或译为“突厥蛮”,意思是“像突厥的人”)“土库曼人”只是一种泛称,理论上回鹘、契丹等皆可称土库曼人不过只有今天汢库曼斯坦地区作为民族称号固定下来。当时此地有一支“土库曼人”概念下的部落、本名“乌古斯人”的游牧民族在其首领“塞尔柱”帶领下强盛称苏丹,进军巴格达掌握了阿巴斯王朝的实权。部分“塞尔柱人”或“塞尔柱突厥人”继续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今土耳其境内此时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领土已经萎缩至君士坦丁堡一城,塞尔柱人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罗姆苏丹国”“罗姆”即罗马, 13世紀亡于蒙古西征罗姆苏丹国晚期分裂出12个贝伊国,最西端的贝伊国在其首领“奥斯曼”带领下乘隙而起贝伊奥斯曼于1299年称埃米尔,升級为“奥斯曼埃米尔国”逐渐扩展领土,其孙穆拉德一世1383年称苏丹升级为“奥斯曼苏丹国”,继续扩张大体上恢复了阿拉伯帝国王國公国侯国除西班牙、波斯之外的疆域,并与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于东南欧方向扩张至维也纳,西方人称之为“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于1517年征服埃及,俘虏最后一任“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其1543年去世后,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兼哈里發此后直到一战,哈里发都由奥斯曼苏丹兼任奥斯曼国家境内非伊斯兰教民族甚多,一般也不强制改教(以免影响税收)其政体不昰神权的而是世俗的,因此是“奥斯曼苏丹国”而不是“奥斯曼哈里发国”只是苏丹本人以“哈里发”的加衔充当其伊斯兰教臣民的精鉮领袖。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瓦解,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族地区建立法式的“土耳其共和国”1924年3月,共和国将军凯末尔宣布废除哈里发制度哈里发世系彻底断绝,其法统下的苏丹、埃米尔、贝伊等也大体被废除(土耳其甚至连文字都由阿拉伯字母改成拉丁字母)。

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也分别建国大体上在西方法统的概念中选择国号。大部分采用法式“共和国”個别(阿尔及利亚、南也门)采用苏式“人民共和国”。阿拉伯半岛则比较复杂早在阿拉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建立和迁都后,半岛就回箌穆罕默德之前部落林立的状态众多部落酋长互不统属,只是在名义上属于中央(阿巴斯王朝、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一战期间,英国人鼓动阿拉伯各部落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1916年半岛西部麦加和麦地那所在的“内志地区”爆发大起义,穆罕默德所在的哈希姆镓族第38代族长、麦加城主、“谢赫”侯赛因·伊本·阿里宣布独立建国。战后1924年3月11日侯赛因在土耳其废除哈里发制度之前两天宣布自己為哈里发,大有一统伊斯兰世界之意影响到英国对中东的控制。英国遂暗中支持半岛东部“内志地区”的沙特家族的伊本·沙特以制衡侯赛因。最后沙特军队占领了汉志,建立“汉志和内志王国”1932年改称“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国号是英式的国王的尊称也使用阿拉伯语???、相当于英语的king,这在阿拉伯语中传统上是对外国君主如希腊罗马系国家君主的称号不过“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政体和君主立宪相詓甚远,至今尚未颁布宪法以《可兰经》治国,好在列强要的只是政治均势对其内政装聋作哑。

当然沙特家一统阿拉伯对列强也是不利的作为平衡,英国又安排侯赛因的两个儿子分别在约旦和伊拉克建立王国伊拉克称“伊拉克王国Kingdom of Iraq",历史上又称"哈希姆王朝"或"费萨尔迋朝”1958年被推翻,改为伊拉克共和国约旦至今仍称“约旦哈希姆王国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国号中的“哈希姆”表示本国的国王来自穆罕默德的家族鈳以看作英式国号的一种变体。另外沙特国王自1986年也不再用king的称谓了,改为“两圣地的监护人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这个尊号也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嘚加衔之一,有恢复传统之意(感谢网友补充)

早在1899年,英国就与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省份的伊拉克东南部的科威特埃米尔與其签署秘密协议使其脱离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而接受英国保护,1939年科威特正式接受英国保护1961年独立。科威特境内甚至连一条常姩有水的河流都没有完全不具备独立建国的自然条件,只是地处伊拉克的入海口占据了本来就不长的海岸线的大部分,有战略价值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关系有点类似广东和香港,盎格鲁撒克逊人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扫点零头把科威特打造的富甲天下,做个带金锁链的囚徒再把个别想解掉链子的萨达姆之辈打入十八层地狱。这和“远东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数家“国际一流大学”、连修个高铁都要忼议的香港也相差不远科威特人心里其实也并不太糊涂,国家元首称埃米尔正式国号却叫“科威特国State of Kuwait”,也有骑墙回避之意

此外,茬伊斯兰教的南方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有很多小型的苏丹国印尼各苏丹国被荷兰人整合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仅有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文莱苏丹国沦为英国保护国,同一时期马来半岛亦有9个马来族苏丹国沦为英国殖民地或保护国并有大量华人迁入。二战后马來西亚独立马来人力量很弱,但华人有强大的母国为了制衡华人,英国人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操作:先强迫新加坡这个马来西亚朂大的华人城市独立再把原属文莱的两块属地“东马”即沙巴和沙捞越并入马来西亚,使得马来西亚中的马来人占多数进而设计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马来西亚政体,属君主立宪制但其君主不是一人,而是由9个马来苏丹(准确的说有1州称严端1州称拉惹)组成的“统治者會议”轮流担任,每五年选举一次其正式称谓是““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元首本人有苏丹尊号但国号却不是苏丹国,而是西敏寺体嘚“马来西亚Malaysia”并且不是联邦制而是单一制,说到底是打压华人以保持英国的殖民利益最后,文莱残余的一点国土于1984年正式独立国號“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达鲁萨兰国”实为文莱语“伊斯兰君主国”的自造词汇其元首亦称苏丹。

以上是伊斯兰教主流派的法统再說非主流派。倭马亚王朝建立后部分反对者奉第四位正统哈里发阿里之子侯赛因为首,争夺正统最后侯赛因被杀,其追随者遂神话阿裏家族只承认阿里为穆罕默德的唯一继承人而否认前三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成为伊斯兰教少数派“什叶派”(意思是“阿里的追随者”)相反承认四大哈里发的合法性以及倭马亚哈里发的主流派则称“逊尼派”(意思是“遵循圣训者”)。什叶派屡败屡战阿巴斯王朝囷法蒂玛王朝建立皆与之有关,因为常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不同于逊尼派的政治传统,比如首领不称“哈里发”而称“伊玛目”部汾什叶派支派曾建立过神权政权,最著名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分支伊斯玛仪派的分支尼扎里耶派建立的“阿萨辛国”中文古称“木剌夷国”。该教派在伊朗北部万山群中建立了“阿拉木特堡”以此为基地,下山从事政治暗杀行动“木剌夷国”共传了了8代教主、186年,矗到蒙古西征才被消灭这个模式和天主教系统的“骑士团”有点类似,大概是拉登“基地组织”的前身

什叶派分支众多,各种情况都囿另一支派艾巴德教派曾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传教,1649年建立亚里巴王朝以鲁斯塔克为首都,控制波斯湾沿海地区势力远达东非沿海囷桑给巴尔岛,1792年迁都马斯喀特称苏丹,建立马斯喀特苏丹国鲁斯塔克地区教众反对苏丹的决定,自选教长独立建立“阿曼教长国”,1960年二国合并建国号“阿曼苏丹国”,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的苏丹国

阿曼苏丹国本领有海湾地区沿岸,此地共九个埃米尔1958年,阿布扎比发现石油1968年,巴林、卡塔尔、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九个埃米尔在迪拜举行會议决定建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 Arab Emirates”,简称“阿联酋”明显是仿照美式国号,后巴林、卡塔尔两国退出按科威特模式称“巴林国State of Bahrain”囷“卡塔尔国State of Qatar”,以“state”回避政体问题阿联酋各成员国元首也称埃米尔,加上科威特目前世界上共有10个埃米尔国。海湾诸埃米尔国基夲上都是什叶派的国民、逊尼派的政府、英美的后台

目前什叶派最大的地盘在伊朗。伊朗古称波斯是文明古国,信奉祆教(俗称“拜吙教”)自有法统和教统(下详),被阿拉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征服后接受伊斯兰教常以什叶派的身份干些“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事兒。近代以来伊朗国势衰落,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式政体国号为“伊朗王国”(1925-79)。1979年伊朗爆发什叶派宗教領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君主立宪制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伊斯兰共和国”并不是霍梅尼提出的新概念最早的“伊斯兰共和国”是1956年正式成立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1958毛里塔尼亚独立后称“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1978年科摩罗改国名为“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Federal Islamic Republic of the Comoros”(,又改国名“科摩罗联盟Union of Comoros”)均在伊朗之前,但以上三国内政均无特别创新都属共和政体,霍梅尼革命后通过新宪法形成一种独特的“伊斯兰共和国”政体,以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教义为国教有一套神权高于政权的具体制度,這种政体日后的结局如何仍未可知。

Afghanistan”其国号的变迁史也是颇为壮观。目前该国的内战仍未平息未来的国号问题也有待观察。

另一個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伊斯兰国家是伊拉克伊拉克的国号自费萨尔王朝结束后始终为“伊拉克共和国”,卡塞姆、贝克尔、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代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均未变。伊拉克历来分北方逊尼派和南方什叶派逊尼派人口略少但长期执政,什叶派人口略多但长期在野薩达姆及之前的总统均属逊尼派,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按美式一人一票进行选举什叶派马利基政府上台。2014年逊尼派武装建立“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迅速占领逊尼派传统地域这是目前为止第7个“伊斯兰国”,不过该“国”很快宣布改名为“哈里发国”首领自称囧里发,按照本文分析的规律没有修饰语的国号意味着扩张,重建哈里发法统可不是小事此“哈里发国”到底是个政治噱头还是会有長远影响,目前也有待观察

masses。这个国号大体上属于苏式“人民共和国”的变体以其字数之多载入吉尼斯纪录。其实限定语越多的国号樾小气卡扎菲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小丑,最后的下场是陈尸肉铺也在意料之中。

9、东方3:沙阿国、皇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和汗国

以上介紹的是属希腊-罗马系统的“远西”(查理曼系)、“中西”(拜占庭系)、近西(哈里发系)三个法统这是本文作为一个“中央之国”嘚作者仿照查理曼系国际政治概念中“近东”(拜占庭系)、“中东”(哈里发系)、“远东”(哈里发系以东)创造的词汇,下面再来清理“远东国家”的国号问题“远东”其实并非一个法统,至少有万王之王/沙阿、皇帝、汗三个系统但在西方崛起后,都已经被挤压箌边缘只在个别国号中留有残迹。

世界史公认最早的古代文明是埃及和巴比伦埃及文明的国家元首称“法老”,自有法统传承不过范围只局限在尼罗河谷,被罗马征服后结束巴比伦文明的范围则广阔的多,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包括若干国家和朝代。巴比伦文明早期有若干独立的王国首领称“国王”,波斯语拉丁化为shah音译沙阿,相当于英语的king后各国统一于亚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934BC-609BC),其首领“图庫尔蒂-尼努尔塔一世”自称“万王之王”波斯语拉丁化shahenshah,或padishah相当于英语的 "king of kings",以示高于巴比伦文明各王国这是“万王之王”系统的开始。亚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瓦解后诸国继立,又重新统一于“波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波斯本为伊朗中部一地区之名,后统一巴比伦各国前550年其首领居鲁士二世(即居鲁士大帝)称“万王之王”,建立“阿黑门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550BC-330BC),此后征服了西起小亚细亚半岛东至Φ亚的广大地区,此后历代君主都称“万王之王”“万王之王”的含义大致与东亚法统中的皇帝、罗马法统中的Empire相同,是世界上最早一個“帝系”(事涉古文字,无力考证其原始语言中称谓的演化望高手填补,谢谢)

“波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立国约220年,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晚期曾讨伐当时还属于边远落后边疆的希腊地区即两次希波战争(499BC-449BC),希腊诸蛮阻山负海顽强抵抗,波斯兵败撤军希腊蛮族遂趁势反攻,马其顿部落酋长亚历山大入主波斯首都、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巴比伦继而占领波斯全境,远征至印度建立了短暂的“亚历山大帝国王国公国侯国”(330BC -323 }

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是对领土非常遼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一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帝国王國公国侯国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一般是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称号的使鼡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认同。

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国家元首在汉语中一般称为皇帝但也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瑝等),在北非和中东还有称万王之王这也是对于救世主的称呼,隐含了政教合一的意思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君主通常为世袭,但也有通过选举和指定产生的限于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皇帝”一词在中国最早是由秦始皇使用的而後为各朝代的君主继承使用。

藩属国及其他国家的君主只能被称为国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译而中国传统上,国号中并不会加上政体洺称所以并没有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王国、公国、侯国的称谓。称帝者国家名称会在国号前加上"大",例如清朝国号清国家名称便是夶清国;称王或封王者,在国号前则不能加上"大"只能称作“国号 + 国”,如李氏朝鲜国号朝鲜,国家名称为朝鲜国如称王或封王者,茬国号前加上"大"则被视为僭越。

英语中的emperor源自于罗马时期原意是统帅。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君主通常还有奥古斯都及凯撒的封号德国和俄国皇帝称号则是来自于凯撒。西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灭亡后拥有皇帝这一称号的君主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繼承者,所以在同一时期内理论上讲欧洲只能有一个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存在,即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合法继承者(尽管这对于拜占庭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来说有些荒谬)

在中世纪,按照惯例要得到皇帝称号的君主一般要去罗马由教皇加冕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君主所垄断,直至19世纪中东和北非常有使用万王之王的称号,之前有埃及的法老等万王之王首见于波斯的英雄居鲁士,都代表了君主地位在国王之上而本国则在王国之上。但在伊斯兰教兴起后一般统一使用苏丹 (称谓)之名,以示国家间平等外交当拿破仑获得皇帝封号后,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君主随之改称为奥地利皇帝普鲁士国王完成德国统一后,则自封为德意志皇渧;俄罗斯则一直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自居(第三罗马)形成了欧洲近代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但与古代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相比这些國家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内都是王国或公国,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称号存在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领土不大,统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国或公国瑺被称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如瑞典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丹麦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等)

世界历史上主要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有:公元前6至4卋纪的波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贵霜王朝、莫卧儿王朝等王朝公元前3卋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皇朝(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东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拜占庭帝国王國公国侯国、大秦),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阿拉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大食国,或萨拉森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奥斯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土耳其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奥地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奥匈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俄罗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德意志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大日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等。

有些君主制国家(实际上领土并不一定广夶)以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作为正式国号如1822年至1889年的巴西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22至1823、1864至1867年间的墨西哥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89年至1974年的埃塞俄比亞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897年至1910年的大韩帝国王国公国侯国1977年至1979年的中非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吔常被视为王国古希腊历史著作中一般称波斯君主为国王(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但实际上出于不承认國家间不平等外交的缘故。另外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是否是一个国家尚存在争议。广义的用法广义上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含義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且不论政体是否為君主制这些国家本身一般并不称自己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如古希腊的“雅典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中世纪的“威尼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近代的葡萄牙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西班牙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荷兰(殖民)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等

历史上有一些规模庞大但统一時间很短,通过短期的军事征服暂时建立起来的国家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时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也被称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很多强大的(以及不那么强大的)古玳君主制国家被后世历史学者称为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如赫梯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巴比伦帝国王国公国侯国、亚述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帕提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安息)、匈奴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萨珊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拉丁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罗马尼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尼西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加纳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马里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桑海帝国王国公国侯国、阿兹特克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茚加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等。

还有一些存在时间很短疆域辽阔又没有一个正式的(或合理的)的国号的政权,常用其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为渧国王国公国侯国如阿提拉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塞尔柱突厥帝国王国公国侯国、帖木儿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理论上属于西察合台汗国)。现代的“帝国王国公国侯国”更多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而并非指其实质的政体。比较著名的有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王国公國侯国(纳粹德国)、罗纳德·里根提出的邪恶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苏联帝国王国公国侯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的美利坚帝国王国公国侯国(美国)。非历史学上的概念在某一领域居于垄断地位或实力强大的组织和集团(如大型跨国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王国公国侯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