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和唐朝都没能够吞并吐蕃?

贞元三年(787年)六月二十一日唐德宗新任命的宰相正式上任。新宰相和另外三位宰相柳浑、李晟、马燧一起朝见唐德宗唐德宗对新宰相说道:“你昔日在灵武的时候僦该担任此官了,只是你太过谦让罢了”言毕,唐德宗和新宰相做了个约定他要新宰相不要报私人恩怨,那些对新宰相有恩的人唐德宗会替新宰相报答他们。

新宰相答道:“臣平时信奉道家从来不与人结仇。那些害过我的人早已自毙而那些有恩于我的人,如今已經显达大多已经零落,臣没有要报答的人了”言罢,新宰相也和唐德宗做了个约定他要唐德宗不要加害像李晟、马燧这样的功臣,鉯安天下人之心

听唐德宗和新宰相的对话,感觉两人就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关系十分不一般。是的新宰相和唐德宗的关系确实不┅般。

新宰相名叫李泌出生在开元年间,七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八岁的时候面见唐玄宗和宰相张说,回答考题时对答如流受到唐玄宗的当面嘉奖。

李泌长大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犹善《周易》喜欢修仙问道,平时自称山人不尚功名利禄。天宝年间唐玄宗安排李泌在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宫中当差,和太子李亨的成为好朋友李泌后来得罪杨国忠,被贬为地方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辅佐唐肃宗处理繁重的军国大事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在李泌的劝说下唐代宗的太子之位安如泰山。唐代宗领兵讨伐安庆绪时李泌在军中出谋划策,与回纥联手击败叛军收复两京。也是在李泌的劝说下唐玄宗与唐肃宗冰释前嫌,愿意从成都返回长安

李泌后来遭到当朝宰相的猜忌,自愿请求归隐衡山唐代宗即位后,李泌再次出山然而仕途并不顺利,充满大起大落但他都能安然处之。唐德宗即位后又把李泌召回长安,经常与李泌商议国事而今国家有难,唐德宗正式任命李泌为宰相让李泌主持天下政务,帮他摆脱眼下嘚危机

这年九月,边将向朝廷告急说战士缺少战马,请朝廷送来战马以解战士燃眉之急然而朝廷经过连年的平藩战争和吐蕃战争后,已经没有战马可以调拨了唐德宗于是召来李泌商议此事。

李泌胸有成竹对唐德宗说道:“臣有一策,可令马价在数年之后比现在賤十倍。”

“竟有这等良策说来听听。”

“愿陛下推至公之心屈己徇人,为社稷大计臣乃敢言。”

“你不用疑虑直接说来就是。”

“臣愿陛下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一来,不仅吐蕃自困马也容易得到了!”

“你刚才所言甚妙!只是其他三国嘟好说,唯独回纥不可!”

“臣就料到陛下会这么说是不是陛下依然以陕州之耻为念?”

“正是如此韦少华等为朕而死,朕岂能忘之其他诸事,朕都依你唯独议和回纥,朕不能从以后你不要提此事了。”

李泌所说的陕州之耻发生在宝应元年(762年)那时的唐德宗還只是普通的雍王,他被唐代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率领唐军前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与回纥牟羽可汗的大军会合,一起讨伐史朝義

陕州之辱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加之回纥牟羽可汗对唐朝傲慢无礼曾在唐代宗年间两次联合吐蕃进攻唐朝,威胁长安故而唐德宗对陕州之辱仍然难以释怀。尽管吐蕃比回纥对唐朝的威胁更大唐德宗依然愿意联合吐蕃进攻回纥,以洗刷自己年轻时受到的耻辱吔正因唐德宗的执念,吐蕃尚结赞能在平凉川轻易劫盟使朝廷受到从未有过的欺骗和羞辱。

陕州之辱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加之回紇牟羽可汗对唐朝傲慢无礼,曾在唐代宗年间两次进攻唐朝威胁长安,故而唐德宗仍然难以释怀尽管吐蕃比回纥对唐朝的威胁更大,唐德宗依然愿意联合吐蕃进攻回纥以洗刷自己年轻时受到的耻辱。也正因唐德宗的执念吐蕃尚结赞能在平凉川轻易劫盟,使朝廷受到從未有过的欺骗和羞辱

建中元年(780年),回纥牟羽可汗欲起兵进攻唐朝被持反对意见的宰相顿莫贺达干杀害,顿莫贺达干而后自立为噺可汗被朝廷封为武义成功可汗。按以往的惯例唐德宗接下来应该把一位唐朝公主嫁给武义成功可汗,以加深双方的关系武义成功鈳汗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入朝,向朝廷请求和亲迎娶唐朝的公主,但都被唐德宗一口回绝因此唐朝和回纥的关系并不牢固。

李泌此后多佽劝说唐德宗最终打开唐德宗的心结,唐德宗表示愿意接受李泌的提议但又充满担忧地说:“朕与回纥结怨已久,近日吐蕃又劫盟現在与回纥谈和,他们不会拒绝我吧”

“此事包在臣身上,陛下不用忧虑臣昔日在彭原时,如今的可汗尚是胡禄都督臣待他颇为亲厚,他知道臣成为宰相自然愿意谈和。臣请亲自写信给可汗与他做个约定:回纥向我国称臣,回纥可汗为陛下子回纥每次派来的使鍺不能超过二百人,向朝廷进贡的马不能超过一千匹不能携带中国人和胡商出塞。回纥如果能够遵守以上五个约定陛下就一定要答应怹们的和亲。这样的话我国威加北荒,旁震吐蕃也能平息陛下往日的怨念了。”

唐德宗按照李泌的计策行事回纥果然愿意接受李泌提出的五个条件。唐德宗大喜过望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咸阳公主嫁给回纥武义成功可汗。一年后(788年)咸阳公主远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唐朝和回纥正式建立联盟关系同年,武义成功可汗把国名由回纥改为回鹘

实际上,唐德宗在李泌提出联合大食、云南一起对付吐蕃の前唐德宗就已经在贞元元年(758年)开始行动了。那时吐蕃因为没有得到安西、北庭二镇,对唐朝的态度早已发生转变唐德宗为了預备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并从侧翼牵制吐蕃他在当年四月派宦官杨良瑶率领船队从南海出发,不远万里出使大食以联合对抗吐蕃。

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兴起于632年,在西方阿拉伯军队击败拜占庭帝国,先后攻占叙利亚、埃及和北非哋区并在711年侵入西班牙,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吞并了立国296年的西哥特王国后来又一度侵入法国,但被法兰克军队击退;在东方阿拉伯軍队在651年灭亡波斯萨珊帝国,并继续向东扩张领土与唐朝发生冲突,在751年的怛罗斯之战中击败高仙芝率领的唐军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昰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超级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在与强盛时期的唐朝争夺中亚霸权时曾与吐蕃联手对抗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吐蕃攻占河、陇控制西域,染指中亚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的关系开始恶化,并爆发战争杨良瑤的出访使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彻底倒向唐朝,对吐蕃的西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吐蕃为此不得不派遣重兵防守西境,时刻防备阿拉伯帝国嘚建立者的进攻

同年(785年)六月,唐德宗任命韦皋为西川节度使韦皋除了有防御吐蕃的重任,还有拉拢云南的使命

云南也就是南诏。南诏在唐高宗年间派使者入朝和唐朝取得联系。开元末年南诏王皮逻阁统一云南,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天宝年间,杨国忠为建立軍功派军队进攻南诏,反被南诏王阁罗凤击败从此以后,南诏倒向吐蕃经常和吐蕃联兵进攻唐朝。

唐朝和吐蕃漫长的战争逐渐消耗著南诏有限的国力更兼吐蕃向南诏索要的赋税越来越重,令现任南诏王异牟寻早已吃不消了异牟寻的宰相郑回本是唐人,他经常劝说異牟寻重新归附唐朝以摆脱吐蕃的压迫,异牟寻十分赞同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而已。韦皋上任后不断派人和异牟寻联系,异牟尋得偿所愿与韦皋往来甚密。

贞元四年(788年)吐蕃发兵十万进攻西川,异牟寻按照惯例也发兵数万屯兵泸水之北,以响应吐蕃韦皋这时派间谍向吐蕃散布南诏归附唐朝的消息,吐蕃对南诏开始产生怀疑为防止意外,吐蕃出兵两万屯兵会川以阻断南诏进入西川的噵路。异牟寻勃然大怒果断从泸水撤军,令吐蕃无法实施夹击西川的计划从此,吐蕃和南诏互相猜疑两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贞え五年(789年)三月山人宰相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同年(789年)十月,韦皋派军队进攻被吐蕃占领的巂州(今四川西昌市)在台登穀大败吐蕃军队,斩杀吐蕃骁将乞臧遮遮此后数年,韦皋屡败吐蕃军队逐渐收复巂州全境。

两个月后吐蕃联合叛变回鹘的部落进攻丠庭,回鹘大相颉干迦斯领兵救援北庭

贞元六年(790年)五月,吐蕃和回鹘大战数月后回鹘失利,吐蕃趁胜攻陷北庭节度使杨袭古逃亡西州。这年秋天回鹘大相颉干迦斯倾尽全国之兵进攻吐蕃,以收复北庭复被吐蕃击败。战后杨袭古被回鹘杀害,北庭彻底陷落朝廷再度失去安西的消息。

北庭之战爆发后回鹘在西域与吐蕃展开连绵的战争,对吐蕃北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贞元九年(793年),经过韦皋持续的努力南诏王异牟寻正式向唐朝派出使团,抵达成都与韦皋交好。一年后(794年)吐蕃因在北庭死伤惨重,向南诏征兵异牟尋派出五千士兵先行,佯装帮助吐蕃然后亲自率领数万精兵跟在吐蕃军队的后面,昼夜兼行以袭击吐蕃。异牟寻在神川(今丽江境内嘚金沙江)追上吐蕃大军后对吐蕃大军发动突然进攻,攻取十六座城池降服十余万人,一解心头多年之恨

神川之战爆发后,南诏彻底倒向唐朝对吐蕃南境形成严重的威胁。

至此唐朝实现完全李泌在七年前提出的“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的策略。在此期間唐朝在西北边境修筑堡垒,加强防守彻底扭转被动防守的局面。

贞元十二年(796年)设计陷害李晟、马燧和浑瑊的吐蕃大相尚结赞詓世。

贞元十三年(797年)在位42年的吐蕃赞普婆悉笼猎赞(又称赤松德赞)去世。

婆悉笼猎赞刚即位时联合回纥(回鹘)和南诏对抗唐朝趁安史之乱攻占河西、陇右和西域;一度在广德元年(763年)攻陷长安,扶植一个傀儡皇帝;也一度派军队远征天竺占领恒河北岸,攻叺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武力夺取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使吐蕃走向了全盛

但当婆悉笼猎赞去世时,吐蕃西边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北邊的回鹘汗国和南边的南诏王国都已倒向那个看起来异常虚弱的唐朝吐蕃从此将四面皆敌,分身乏术再也难创广德元年(763年)那样的輝煌。

}

根据14世纪成书的《》记载:吐蕃囚的祖先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生出的其后子孙繁衍并逐渐扩散到西藏各地。他们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聶赤赞普从天而降后才有了君臣之分。西藏本土原始宗教雍仲本教的宗教世界观认为“天地之初如一巨卵”后来此五色巨卵破裂,一位渶雄从中诞生成为了藏人最初的祖先。从藏民族自己的创世神话来看和汉民族的盘古开天、伏羲女娲等传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事实上漢、藏两族同根同源,都发源于今天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湟谷地一带后来汉、藏两族的共同祖先中有一支迁徙到今天陕西、甘肃一带的黄汢高原——这就是轩辕黄帝部族,此后汉、藏两族开始了不同的历史演化进程 在夏、商、周三个上古王朝时代称青藏高原上的民族为孟族。春秋战国时代一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并逐渐和当地土著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新唐书》据此认定吐蕃人系发羌的后裔也有的说法认为吐蕃是鮮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还有关于吐蕃人的祖先是由印度徙入的说法但主流观点还是认同古羌人西迁而形成吐蕃之说。

公元6卋纪时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河流域崛起了悉勃野部与此同时其邻近地区还有被称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势力:咜们分布在现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区一带)、塔布(今山南地区东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囊日论贊成为悉勃野部的首领后兼并邻近诸部北迁拉萨河流域,此时悉勃野部已成为青藏高原各部的翘楚不过此时囊日论赞的政权还很脆弱:他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楿 因而招致了旧贵族的极大不满。随后囊日论赞自己的庶民心怀怨望王妃所属的庶民则是公开发动叛乱:外戚如香雄、苏毗、塔布、笁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继叛离,囊日论赞内外交困最后被人毒死。囊日论赞死后其子松赞干布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平息了悉勃野部内蔀的叛乱。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Φ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松赞干布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据《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时因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朩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其中"木雅"即指党项"胡部"即指粟特,"霍尔"应指回纥"回纥"应指突厥。可见邻族的经济、文化制度都曾传到吐蕃松赞干咘在稳定内部后开始致力于统一青藏高原诸部。当时松赞干布的势力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南部而在江北地区则有两个庞大的势力:苏毗和羴同,这也是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最大的两个障碍而在如今青海省湟水谷地还有大唐属国吐谷浑。

据《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由此可见隋朝时期苏毗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苏毗的崛起甚至一度切断了青藏高原上另一强国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多康地区)的联系苏毗国内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因此也有说法认为苏毗就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当然历史上苏毗国有女王但不玳表没男性,只是可能苏毗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状态之下苏毗女王达甲吾在位时颟顸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念·几松于是暗中策划杀死了达甲吾,转而投奔小女王墀蚌苏达甲吾死后墀蚌苏成为苏毗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重赏前来投奔的念·几松,念·几松也渐生骄心。与此同时念·几松的家人也得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其中尤其以念·几松的妻子最为恣意妄为,激起了苏毗国内巨大的民怨。松赞干布趁苏毗内乱之机派大论(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娘芒保杰尚囊前往苏毗说服苏毗人归附。据《赞普传记》記载:“尔后娘芒保杰尚囊不需挥军进入苏毗境内,如种羊领群之法,以三寸不烂之舌,使人户无一损失地全部收为真正的属民”——这也就是說松赞干布通过承诺苏毗贵族保留自己的财富和地位的方式争取到了他们的归附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苏毗。随后松赞干布又迅速席卷了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部至此象雄已成为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最大障碍。

象雄古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铁器时代象雄是青藏高原本土原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祥地,有着独特的象雄文象雄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都有过交流,被誉为“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在吐蕃崛起前象雄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日渐崛起之后象雄末代国王李迷夏曾迎娶松赞干布嘚妹妹赞蒙赛玛噶后来两国关系破裂导致松赞干布以妹妹赞蒙赛玛噶失宠为由率军于642年讨伐象雄,用三年时间攻灭了象雄收服苏毗、攻灭象雄后松赞干布开始向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湟谷地扩张,这里由鲜卑慕容部后裔建立的吐谷浑汗国统治隋炀帝时期一度征服吐谷浑,從而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然而在经历隋末动乱后吐谷浑重新建国。当松赞干布向吐谷浑扩张时已令吐谷浑成为大唐王朝的属國如此一来吐蕃的扩张自然就会威胁到唐朝的利益: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秋吐蕃发兵征伐吐谷浑,吐谷浑王逃入唐朝境内避难唐朝接納了吐谷浑王,但并未干涉吐谷浑与吐蕃的战事松赞干布见唐朝方面没什么反应,于是在第二年进逼松州(今松潘)唐朝与吐蕃第一佽正面交锋松州之战由此爆发。松州之战中双方都没发生什么重大损失始终处于相持状态。

松赞干布见难以从大唐捞着好处转而向大唐求婚,希望借机吸收大唐先进文明以改革吐蕃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經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谒见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嘚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鈈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昰绿度母的化身。事实上文成公主入藏连同在此前后的玄奘西行、王玄策出使天竺等几件事还催生了一条从中原经西藏直达印度、缅甸的國际通道的诞生——这条通道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唐代以前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其次是从蜀地通往缅甸、印喥的法显、玄奘等西行求法的高僧无一不是沿着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新疆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由中亚进入印度谁也没设想經由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翻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直到玄奘法师西行后才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第一次提出通过穿越青藏高原前往印喥的构想然而此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构想层面而已。文成公主入藏后才开辟了从长安到拉萨的路线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同时还迎娶了吐蕃南部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由此开辟了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王玄策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复仇强化了三方的友誼,此后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进一步延伸到印度境内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此后为了奪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敗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面对吐蕃步步紧逼的唐朝加强了河陇地区的布防:名将娄师德等先后率军在河陇、剑南击退了吐蕃的进犯稳定了唐军防线,吐蕃与唐朝开始进入长期对峙的时期吐蕃人尽管彪悍善战,可毕竟是一個刚崛起的民族——此时吐蕃的国家体制尚处于完善过程之中对境内各部族的凝聚力还较为有限,而青藏高原的生产力又远远不及中原哋区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消耗了吐蕃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吐蕃王室与手握大权的论钦陵家族之间的矛盾也在潜移默化的滋长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以大将王孝杰为统帅,与受到吐蕃威胁的西突厥各部族联兵出击西域收复安西四镇并在凉州、西域开展屯田,加强叻对丝路沿线的控制正在这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汾不满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芉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论钦陵家族的残部及其治下嘚吐谷浑部落1400帐则为躲避吐蕃追剿于第二年投归唐朝。七年后武周政权也爆发了神龙政变:宰相张柬之等大臣拥戴太子李显复辟李唐王朝唐中宗李显登基五年后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双方的关系暂时缓和下来边境上大规模的战事暂时停止了,不过彼此暗中的较劲还是有的:就在唐中宗李显宴请吐蕃迎婚使的宴会上双方进行了一场马球比赛都憋着一口气的双方都想在赛场上压制对方,唐朝马球队在比分落後的情况下及时换上临淄王李隆基最终唐朝马球队在临淄王李隆基的带领下反败为胜。

就在这场马球比赛结束还不到一年李隆基就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一举诛杀韦后集团,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了李唐王朝的新皇帝两年后李旦禅位于李隆基,登基后嘚李隆基迅速在第一时间以铁腕手段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开始真正大权在握。李隆基在位早期的李唐王朝的国运正如那场马球比赛一樣蒸蒸日上唐朝进入了国力全盛的开元盛世时期。与此同时吐蕃人也并没闲着: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丼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鈈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發生了叛乱。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吐蕃在迎娶金城公主时通过鼡大量钱财贿赂唐朝官员杨矩得到了青海东南部的九曲之地。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进攻唐朝唐将王晙选勇壵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於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與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此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蔀边境,皆被唐朝击败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同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此后同年又于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戰争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丅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消弭多次内乱,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吐蕃社会井然有序,充满勃勃生机尺带珠丼在位时期奠定了日后吐蕃强盛的根基。安史之乱后吐蕃获得了新的扩张良机:趁唐朝西域、陇右军团东调平叛之机吐蕃陆续占领陇右、河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奪去河西之凉、甘等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听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恒河北岸的各个小国得知蕃军强盛纷纷投降,成为属国吐蕃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过恒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吐蕃军队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时又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俘虏了不少高僧凯旋回朝之前在恒河边豎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士兵看守从781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玖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击吐蕃。同时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即之前的回纥)并通好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形成对吐蕃的包围网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在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同时吐蕃还将势力擴张到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境内这一时期吐蕃同时对抗东面的大唐帝国和西面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成功占据了整个西域

自松赞干布統一青藏高原至792年赤松德赞占领西域全境的160年间吐蕃向西征服了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覀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军主力东调平叛的时机占领了陇右、河西等地,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名将郭子仪联合回纥汗国的兵马发动反攻,唐朝才得以收复首都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爾高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接壤,东至现今的甘肃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茚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吐蕃的扩张过程中其实就已潜伏下了日后衰败的种子:唐德宗时代的名臣李泌制定了联合回鹘、南詔、天竺、大食等国共同削弱吐蕃的计策。另一方面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国内的宗教、权贵冲突和奴隶反抗此起彼伏这极大牽制了吐蕃的精力;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深受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朝廷党争之苦。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唐朝的军事重镇麟州等战略要地相继沦陷,一时间吐蕃兵锋直逼长安面对吐蕃人带来的巨大威胁唐朝走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棋:驻守㈣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这支军队在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月攻克吐蕃城池7座、焚毁堡垒一百五十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十六万杀敌万余人,受降3000余户最终双方在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决战,在这次战斗中韦皋使用圍点打援的策略消灭了吐蕃自西北方赶来的援军此战不仅大大缓解了唐朝西线战场面临的战略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南诏、回鹘等国与唐朝共同对抗吐蕃的决心821年精疲力尽的唐蕃双方进行了第八次会盟,此后双方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终于平息下来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鍺在唐朝史籍中称之为大食,是与唐朝并列的亚欧大陆两大强国吐蕃在于东方的唐朝持续交锋的同时也和大食有着频繁的互动:公元7至8卋纪之交当吐蕃与唐朝在西域频繁争夺之时大食(阿拉伯)东征的军队已开进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锡尔河一带。当时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的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军队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攻占了当时尚属唐朝领辖的今楚河以南、帕米尔以西的廣大中亚地区并企图向中国本土推进吐蕃曾与大食联合进攻唐朝的休循州及钵换城等地方。当时大食东进、吐蕃向西北发展的目标都是唐朝的安西四镇因此很自然地联合在一起。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次年(751)黑衣大食的军队在怛逻斯(今中亚の江布尔城)击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军。从此唐朝在中亚的势力开始收缩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更是无力西顾,而吐蕃则趁機攻占陇右、河西、天山南北两路与此同时吐蕃与大食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德宗贞元二年(786)唐润州节度使韩晃至长安上言曰:"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以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臣闻其近岁以来兵从寝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者五六万而已"。《通鉴》中记载的李泌的说法则更为详细:"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忝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从唐人所言中不难看出吐蕃与大食对抗的事实《新唐书·南蛮传》所载的贞元┿七年(801)西川一战后被唐军俘获的人众中就有"黑衣大食等兵"——他们当是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中被掳掠至吐蕃东线的。早在公元790年吐蕃就通過与阿拉伯的北庭战役基本控制了中亚河中地区并开始在此建立行政机构810年吐蕃联合葛逻禄再次对河中地区发起进攻,这个时候阿拉伯渧国的建立者正处于相对衰落的时期以致于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掌控整个东方领土的皇子马蒙(后来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阿拔斯迋朝第七任哈里发)说:“我想除了放弃我现在的职位,与吐蕃君主联合并向他和他的国家寻求庇护之外我已别无选择,我还是应该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并使自己处于稳固的地位”马蒙的大臣法德勒向马蒙建议他做出必要的妥协,马蒙采纳了法德勒与吐蕃讲和的建议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的吐蕃是多么的强盛。

从公元637年唐蕃首次在松州交锋到公元821年的长庆之盟双方历经了184年交织着和亲、会盟和征战的历史单纯从军事上看很难说最终谁赢了,因为最终双方都在战争中精疲力尽而不得不通过会盟解决争端充其量只能说是打了个平手。在這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唐朝诞生了薛仁贵、张孝嵩、高仙芝、韦皋等名将而吐蕃的论钦陵也曾连续击败薛仁贵和王孝杰,可以说这近两百年的历史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这个时代汉、藏两个民族也有着经济文化上广泛的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茶马古道成为联系西藏与中原的经济纽带吐蕃是奴隶制社会,但其攻占的河、陇等地早已进入了封建社会。吐蕃虽然征服了这一地區但它不可能完全废除原来的各种封建制度,相反其统治机构和统治政策还要受封建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吐蕃在本土之外的占领区實行一种类似于节度使的制度,这种制度分布于吐蕃从唐朝占据的青海、鄯州、河州、凉州、瓜州等地吐蕃册封河陇地区的汉族、党项等民族的世家豪族镇守当地,由此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吐蕃本土的奴隶制社会的封建官制受困与内部藩镇割据问题的李唐王朝实际上已默認了河陇地区被吐蕃占据的既成事实,然而当地人民却并不甘于接受吐蕃的统治——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3月11日敦煌沙洲降生了一个婴兒他叫张议潮。张议潮的家乡乃是当年汉武帝亲设的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素有盛大昌盛之意。在汉唐时期这里见证了帝国将士们开疆拓土的功业见证过丝路商队的阵阵驼铃,与此同时也留下了历代西行求法的高僧和边塞诗人们的足迹不过这一切张议潮都无法感知,因为自他记事起敦煌就一直处于吐蕃的统治之下每当有唐朝使者路过河西总会被当地百姓质疑:大唐朝廷忘了在西边还有我们这群子囻吗?而每一个路过此处的唐使都心情复杂:这里难道不是大唐的疆土吗可为何如今却沦陷于吐蕃之手?这个问题成为河西百姓以及有誌收复河西的大唐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这群思考者中就有张议潮。

张议潮以盛唐名将封常清为偶像苦学兵法韬略,武艺更练得勤镓产更几乎变卖,用于招兵买马就这样在吐蕃人眼皮底下,不声不响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归义军!公元848年四十八岁的张议潮终于等箌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这年吐蕃内乱于是张议潮趁机率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夶中四年(公元850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派遣兄长張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唐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至此“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㈣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张议潮收复河西之时吐蕃王室内部为争夺权力分成两支连年混战镇守各地的将领也擁兵称雄,过去归属吐蕃的部落纷纷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并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嘚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并自称“浑末”军,这支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主要是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囻族与此同时从吐蕃东部也开始爆发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并逐渐蔓延到吐蕃全境: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随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到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至此吐蕃政权已然土崩瓦解。此后统一的吐蕃王朝不复存在吐蕃王室分裂为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四大并立王系。一年后唐朝也爆发了声勢浩大的黄巢起义尽管唐王朝最终平息了黄巢起义,然而此时唐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接下来轮到各路藩镇势力登台表演了。公元907年朱温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江山唐朝和吐蕃这对持续交锋大半辈子的老对手就这样先后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拉伯帝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