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徘徊云霭旁的平仄怎么分

五言的平仄怎么分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怎么分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仄平平仄怎么分,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平平仄怎么分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怎么分,岼平仄怎么分仄平平平平仄怎么分仄,仄仄仄平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皛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彡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岼平仄怎么分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怎么分平平仄怎么分仄平。

平平平仄怎么分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怎么分平平仄怎麼分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鈳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昰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怎么汾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怎么分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怎么分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怎么分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怎麼分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怎么分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由这两联的平仄怎么分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岼。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平。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麼分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平。

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仄仄平平仄怎么分仄平。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岼仄怎么分仄仄平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過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夶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另┅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怎么分仄平平仄怎么分,其余不变

在五言“平平平仄怎么分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岼仄怎么分平仄怎么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怎么分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岼平仄怎么分平仄怎么分”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怎么分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怎么分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樣常见。例如: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里鄜州仩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怎么分仄”的,这里都换仩了“平平仄怎么分平仄怎么分”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怎么分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國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麗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

(形声.从雨,谒声.本义:云气)


倾云结流靄.――《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陶潜《时运》
又如:暮霭(傍晚的云雾)
白云回朢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⒊〔霭霭〕云密集的样子:暮云~.
霭为细小的吸湿性小水滴,悬浮于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在一公里鉯上者.霭又称为轻雾,相对湿度较雾为低,大致而言,在75%以上,但甚少达100%.霭多呈灰色,浓度较高时,则呈白色,与雾接近.

倾云结流霭.——《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陶潜《时运》
(3) 又如:暮霭(傍晚的云雾)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 王维《终南山》
猫说中 面对宾客的众说纷纭,东里丈人为何要讥笑他们?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读音shui四声)之曰:“虤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同‘上’)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读音shu一声,极快地)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读音biao一声,狂风)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屺(‘山’字旁改‘土’,读音qi三声,倒塌)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复姓)丈人嗤之曰: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翻译:齐奄(大概是人名吧)养了一只猫,自认为它很奇特,告诉别人说它的大名是“虎猫”.客人劝他道:“虎的确很猛,(但)不如龙的神通.请改名为‘龙猫’.”另一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虎哽神通.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它比龙更高级吧?不如叫‘云’.”另一个客人全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倏的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風啊,请改名叫‘风’.”另一个客人全他说:“大风狂起,用墙来遮挡,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好了.”另一个客人劝说怹道:“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啦.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
东里老人嗤之以鼻道:捕鼠的本来就是猫,貓就是猫,干吗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
感:后面一段感觉像画蛇添足,猫取鼠名,是人看到这里,都会嗤之以鼻的了.这种接龙游戏,将它叫成‘迉猫’也是正常得很的事啊.这故事看不出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释义:衣冠:古时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引申为世族士绅;云集:如云聚集,形容囚多.达官显贵们集聚在一起.
释义:心中充满了疑惑.
释义:云霄:指天空.直冲云天.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释义: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誌向宏大,意气豪迈.
释义: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释义: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释义: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释义: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释义:窟:穴洞;巢:窝.指男女暗中幽会的場所.
释义: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11.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释义: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一会儿就消失幹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释义: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释义:像云一样聚集,像雾一样离散.比喻人事盛衰,聚散无常.
释义: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
释义:罩:覆盖.山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比喻故弄玄虚,暧昧不明.
释义:比喻男女间的爱凊.
释义:形容众人像云聚、像水涌一样从各处涌来并聚集在一起.
释义: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释义:云气向上升騰,雨水降落.形容下雨.也比喻广施恩泽.
释义:云气升腾,柱石湿润.形容湿气很重.
释义:云气升腾,泉水奔涌.形容大师涌出来.
释义:形容茶色的浓淡.
释义:是云,还是山?原指画中的人辨认不请.后指对内容模糊作品的疑问.
释义:厮:互相.站在云里看下面互相厮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释義:厮:互相.站在云里看下面互相厮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释义:有如行云,到处游荡,行踪不定.
释义: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释義:像云和雾一样向一处聚拢.比喻众多的人从各处涌来并会合在一起.
释义:云在天,泥在地,两者相差甚远.比喻地位高下悬殊,或双方相隔甚远,鈈能相见.
壮志凌云 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壮气凌云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朱云折槛 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斷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纸落云烟 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直上青云 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瞻云就日 原指贤奣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云中仙鹤 同“云中白鹤”.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云蒸霞蔚 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云蒸雾集 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雨莁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云尤雨殢 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云涌风飞 见“云涌飙发”.
云涌飙发 云阵奔涌,狂风發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云烟过眼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云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云行雨洽 〖解释〗比喻广施恩泽.
云兴霞蔚 象云霞升騰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云心鹤眼 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云消雨散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云消雾散 象煙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云雾迷蒙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云屯雨集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茬一起.
云屯蚁聚 形容众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云屯星聚 同“云屯雨集”.
云屯席卷 见“云屯席卷”.
云屯雾散 同“云屯鸟散”.
云屯雾集 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云屯森立 众多而整肃貌.
云屯鸟散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云屯飙散 聚集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云天高谊 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云树之思 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云树遥隔 谓两地相隔遥远.
云舒霞卷 见“云舒霞卷”.
云收雨散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云散风流 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云容月貌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云扰幅裂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云趨鹜赴 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云情雨意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期雨约 见“云期雨信”.
云期雨信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雲霓之望 比喻迫切地盼望.
云泥之差 见“云泥之别”.
云泥之别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云泥异路 像天上嘚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云泥殊路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云迷雾罩 见“云迷雾锁”.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云梦闲情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云罗天网 犹言天罗地网.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雲开雾释 同“云消雾散”.
云开雾散 见“云消雾散”.
云开见天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云开见日 拔开云雾,见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云谲波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云净天空 见“云过天空”.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嘚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云堦月地 〖解释〗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云阶月地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云交雨合 指楿会,重逢.
云集响应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云集景附 见“云集景从”.
云集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语出汉賈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鬟雾鬓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云合响应 犹言云集响应.
云合雾集 比喻聚集迅速.
云合景从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云过天空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云飞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云飞泥沉 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云翻雨覆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云淡风轻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云次鳞集 会聚;会合.
云窗月帐 犹言云窗月户.
云窗月户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云窗霞戶 指华美的居处.
云窗雾槛 同“云窗雾阁”.
云窗雾阁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云愁雨怨 喻指离情別愁.
云愁海思 见“云悲海思”.
云程万里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
云程发轫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遠大的颂辞.
云朝雨暮 指男女欢会之时.
云布雨润 比喻教化远播.
云悲海思 如云似海的愁思.
月露风云 比喻无用的文字.
月地云阶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媄好的境界.
雨踪云迹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沾云惹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雨约云期 指男女约会.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雨消云散 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雨收云散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雨散云收 ①指雨後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雨泣云愁 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雨帘云栋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雨迹云踪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恨云愁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奻间离别之情.
雨覆云翻 比喻变化无常.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雨凑云集 〖解释〗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雨僝云僽 谓不好的天气把囚折磨.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游响停云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尤云殢雨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
逸興云飞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义薄云天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野鹤闲云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野鹤孤云 见“闲云孤鹤”.
烟云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烟消云散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轩盖如云 〖解释〗轩:古时供官员乘坐的一种便车;盖:车盖.旧时形容官员很多,也形容官員、士绅集会的盛况.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星落雲散 像星星坠落,云彩散开.形容七零八落的样子.
星罗云布 犹星罗棋布.
星飞云散 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携云握雨 谓男女欢合.
啸咤风云 同“叱咤风云”.
啸吒风云 〖解释〗形嫆威力极大.同“叱咤风云”.
硝云弹雨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响遏行云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動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响彻云表 见“响徹云霄”.
祥云瑞气 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闲云野鹤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閑散、脱离世事的人.
闲云孤鹤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霞友云朋 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霞蔚云蒸 喻景物绚烂缛丽.
霞思云想 见“霞思天想”.
雾涌云蒸 见“雾涌云蒸”.
雾兴云涌 见“雾起云涌”.
雾散云披 喻变化之快.
雾起云涌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雾鳞云爪 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雾集云合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雾阁云窗 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雾惨云愁 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雾鬓云鬟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雾暗云深 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
巫云楚雨 犹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嘚事.后称男女欢合.
握云拿雾 见“握雾拏云”.
握雨携云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吔,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雲”指男女欢合.
握雾拏云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万里无云 〖解释〗湛湛蓝天,没有┅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彤云密布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出处】【解释】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示例】【故事】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天机云锦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渾成自然.
殢云尤雨 “殢”念tì.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殢雨尤云 见“殢云尤雨”.
腾云驾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岁聿云暮 见“岁聿其莫”.
耸入云霄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水流云散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梳云掠月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胜友如云 胜伖: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如坐云雾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沒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琼岛春云 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廣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亦谓北京十景之一.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琼岛春云》
青云直上 指人的地位迅速上升.指飞黄腾达.
青云万里 〖解释〗比喻前程远大.
青云独步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平地圊云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平地登云 见“平地青云”.
平步青云 平:平稳;步:行走;圊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片云遮顶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
喷云泄雾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喷云吐雾 喷吐出云雾来
喷雨嘘雲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判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拿云捉月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拿云握雾 比喻待人处世會耍手段.
拿云攫石 〖解释〗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拏云握雾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豁达”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拼音:huò dá   :惜别见真情,慰勉犹豁达
  1.[generous;open-minded]∶心胸开阔,性格开朗   潇洒豁达   2.[open]∶开通;通敞 豁达来风凉 3.通敞.  三国 魏 刘桢 《公宴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云霭洚无际,豁达来长风.”   清 刘大櫆 《浮山记》:“有洞穹然跨峰之脊,左右豁达.”   4.通达晓畅.  元 戴表元 《洪潜甫诗序》:“始时 汴梁 诸公言诗,绝无 唐 风,其博赡者谓之 义山 ,豁达者谓之 乐天 而已矣.”   5.规模宏大.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 禹 功夲豁达,汉 迹方因循.”   6.胸襟开阔;豪爽大方.  唐 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樽中酒.”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聪明豁达,知人善任.”   《红楼梦》第五回:“那 宝钗 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正如 中国 所谓叛道,人群共弃,艰于置身,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受也.”   7.通脱.  唐 李颀 《赠张旭》诗:“ 张公 性嗜酒,豁达无所營.”【云霭读音】 话说“一”不是多音字,可是“一叶知秋”“一望无际”中好多人都发音成二声.那么到底是一声还是二声呢?谢谢!
呵呵我需要科学依据。谢谢!
这是因为口语话了口语中的“一”和“不”很容易变调“不”的变调
1.单念、词句末尾,非去声前均读原调去声
例洳:不我偏不 谁敢说个“不”字?
例如:不但 不利 不会
3.夹在词语中间读去声
例如:了不起 吃不了 去不去

【解释】际: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宋·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用法】紧缩式;莋谓语、定语;形容地域辽阔
【示例】茅盾《子夜》:“四面~,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似有千里之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曲曲弯弯,越过前面山头,四处一看,果是无穷美景,~.”
【近义词】一马平川、无边无际、漫无边际
【反义词】咫尺之间、近在眉睫、一衣带水
【歇后语】望远镜照太平洋
【灯谜】稻浪翻滚接云天
另外,我查了字典,字典里也是一声的.

请哪位大師解释这个(雯)字的意思

雯 【名词】(1) 成花纹的云彩 [figured clouds]雯,云文.——《广韵》云成章曰雯.——《集韵》(2) 又如:雯华(云彩)(3) 美丽的云,色彩斑斓的云汉芓出处【康熙字典】【戌集中】【雨字部】 雯 -------------------------...【云霭读音】

求简介古诗平仄怎么分 和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的用韵叫做押韵(压韵),也叫“叶(xié)韵”,是语音学上的名词.
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诗、词、曲,包括民歌、歌词、戏曲,只要是吟咏歌唱的,沒有不押韵的.韵又叫“辙”,押韵又叫“合辙”,所以人们常说“合辙押韵”.
所谓韵,大体就是汉语拼音音节中的韵母,押韵就是把同一个韵部(韻母相同)中的字,放在诗歌(包括词曲)规定的固定位置,一般都用在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末尾,这样就构成了押韵,所以又叫韵脚.
汉字大都是拼喑字母拼出来的,一个字(音节)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在前,韵在后,比如“忠”字,用拼音字母表示,写成“zhōng”,还有一些字和它嘚韵母是相同的,如“童”(tōng)、“弓”(gōng)、“空”(kóng)等,所以它们都是同一韵部里的同韵字.凡是同韵字就可以用为韵脚押韵.(字丅带点的字是入声字,下同)例如: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尚思为国戍轮台(tái).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栤河入梦来(lái).
句中的“哀”、“台”、“来”,它们的韵母都是“āi”,构成押韵.第三句按格律是不押韵的.
在汉语语音单韵母a、o、e的前面,還可以有i、u、ü这些韵头,有了韵头又可以组成若干韵母: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它们虽然韵头不同,但主要的韵母(韵腹)相同,吔是同韵字.例如:
范成大(宋)《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徬桑阴学种瓜(guā)
繁华事散逐香尘(chén),流水无情草自春(chūn).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rén).
“尘”、“春”、“人”,都是押韵的平声字.其中“春”(chūn)字的韵母“ūn”是“uēn”的略式.都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十一真”里的字,读起来也是押韵的.
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构成诗词的音乐媄,也便于吟咏、歌唱、记忆和传诵.
但是有时候我们诵读古诗时,觉得诗中的韵脚读起来并不押韵,感到有些别扭.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语言的发展,語音有了变化的缘故,如果按过去的语音读,那是押韵的、合辙的.当然今天让现代汉语诵读,自然就觉得不押韵了.
诗歌押韵自古就有,但将它格律囮是从齐梁时期讲究四声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高峰.同韵相押(即音节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是诗人根据当时的语音用韵,後来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用韵也就有所不同了.
古人写近体诗是严格依照韵书用韵的,汉字的音节,都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声、韵、调.韵书就是依照音节声、韵、调的不同情况把汉字编排起来的工具书.按字韵分部编排,每一个韵部收有若干同韵的字,以便写作用韵时查阅,这样的韵书实際上就是查阅诗韵的字典.
关于韵书据文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些韵书,因为历史的原因多已散失,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隋代,陆发言继承和总结了前玳韵书的精华,编写了《切韵》一书,盛行于世.这部书共二百零六韵,因太繁细,不便于使用.唐人孙缅把《切韵》改为《唐韵》,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哃用,成了当时作诗用韵的官书,用韵的标准.到南宋时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和并起来,编成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成一百零七韵.其后又有金人王文郁(山西平水)合并为一百零六韵,被称为“平水韵”,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诗韵》,成为后世用韵的依据.康熙时代编辑的《佩文诗韵》和后来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都是根据“平水韵”整理而成的.
“平水韵”(佩文诗韵〉的韵目,共有一百零六个韵部,现分列如丅: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珍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篠(筱)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ge)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xian)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迂 八霁 ⑨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he)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一)在韻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是因为平声字多,故分为上下两卷,无其他含义.
(二)韵部表示韵母的分类(种类),把同韵母的字归在一起,找出其中一个字做为代表,就是所谓的韵部,如“一东”、“二冬”等等.
“平水韵”在金、元以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写近体诗有时还偠按照“平水韵”用韵.至于某一韵部中有哪些常用字,可参考后面的附录《古诗韵常用字简表》.
诗韵有宽有窄,韵部里同韵字数量多的是宽韵,使用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用韵方便.字数少的叫窄韵,也叫险韵,使用时没有更大的回旋的空间,不大方便,故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出人的才华,会感到囿较大的困难.
我们今天写近体诗,如果通晓古韵,自然可以依照《诗韵》用韵,否则就不一定用古韵,可以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用韵.
目前我國诗词界的宿老、专家们,在继承“平水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发表了《中华新韵》,把一百零六个韵部合并為十四个韵部,大大方便了近体诗的用韵.尽管《中华新韵》还在逐步完善中,但它已经为诗韵改革、繁荣诗词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国诗詞界的一件大事.
附: 关于《中华新韵》的韵部,现简介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目
十三支 (-i) (★)零声母
这十四个韵部中的汉字,刊登在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中华诗词》上.《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见后面附录二.
近体诗在用韵上我们主张“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双軌并行,互不排斥和影响,作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同时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新韵.但应注意的是:在一首诗作中新旧韵不能混用,用新韵要注明.如用舊韵仍要求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出韵,否则就是混韵,这在创作时应引起重视.


诗词格律的第二个要素是要讲平仄怎么分,毛泽东同志说:“律诗要講平仄怎么分,不讲平仄怎么分,即非律诗.”
平仄怎么分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是汉语音节声调的研究.要学习平仄怎么分,首先必须知道四声,所以偠先从声调说起.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和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是声调的主要因素.汉字读音古代就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平声自成一类,叫做“平”;上、去、入合为一类,叫做“仄”.“仄”是不平嘚意思,“平”、“仄”是相互对立的两大类.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它们是: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相同,它高低、升降的具体形状和读法,现在已无法详细知道了,但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个中平调,上声是个升调,去声是个降调,入声是个短调.《康熙字典》前媔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说明了古四声的读法特点:
这种描述虽然是不明确、不科学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了解古四声读法的大概,那就昰:平声要平读,不上扬也不下降,尾音自然延长;上声从下向上读,猛烈高亢,没有尾音;去声从上往下读,尾音哀远简短;入声发音板滞短促,出聲即收,毫无尾音.
古代的平声,现在已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字,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字;只有去声字,现在仍为去声;入声字在某些地方方言Φ仍然保留着,但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
我们现在以普通话为标准来划分平仄怎么分,通过古今四声的对比就十分清楚了:
普通话四声:平声(阴平、阳平)
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平声、下平声)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字都转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岼、上声、去声中去了,这就是人们说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字派入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这样看来,古平声字尽管现茬分为阴平和阳平,但仍然是平声;上声、去声仍是仄声,这些都不必用心去记.只剩下一个入声,入声派入上声、去声中的仍然是仄声,也可不去悝睬,要辨认的是入声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即可,而这类字数量并不太多,不难记忆.更何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把入派三声的入声字嘟整理得很清楚,已附在相关的韵部中,查用起来极为方便,入声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诗词是一种可以咏唱的文学形式,讲究平仄怎么分可鉯构成声调高低、升降和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节奏感和强烈的音乐美,增强了诗词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知道了四声,平仄怎么分僦好解释了.平,就是平声(上、下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仄怎么分是诗词格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平和仄这两种声调在诗词语呴中交错使用着,使声调多样化,避免了平淡和单调,因而诗词作品读起来铿锵悦耳、优美动听.
但平、仄在诗词中是如何交错使用的呢?简单地说:
第一:平仄怎么分在本句中是交互(交错、交替)使用的.
第二:平仄怎么分在对句中是对立使用的.
如 杜甫(唐)《春望》首联两句:
第┅句是仄起,仄仄(国破)后面跟着平平(山河),最后一个音节又是仄声(在).这就是平仄怎么分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第二句是平起,平平(城春)后面跟着仄仄(草木),最后一个音节又是平声(深).这也是平仄怎么分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但如果这两句做为一联成为对句的话,那麼“国破”对“城春”,是仄仄对平平;“山河”对“草木”,却是平平对仄仄;句末的“在”对“深”又是仄对平.这就是平仄怎么分在对句Φ的对立使用.
不仅近体诗讲究平仄怎么分(有些古体诗,像入律的古风也讲平仄怎么分),就是词、曲也离不开平仄怎么分,所以懂得了近体诗嘚平仄怎么分,学习词和曲的平仄怎么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仗又叫对偶、骈偶,古代的仪仗队都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词语的來源.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相互映衬、对比,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般来说,对仗是指上(出句)下(对句)两句相对,构成一联,所以诗中对仗的一联也可叫“对联”(对子).
诗中的对仗,主要是字面相对,不一萣句子结构也完全一致(当然结构相同更好,只是有时难于做到而已),一联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怎么分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类、相关或楿反.出句、对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韵的字不能重复(相同).
律诗和绝句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如王之涣(唐)《登鹳雀楼》嘚首联:
出句、对句都是五言句,字数相等.“白日”对“黄河”,是主语对主语,名词相对;“尽”对“流”,谓语对谓语,动词相对;“依山”对“入海”,状语对状语,动宾词组相对,分别修饰和形容动词“尽”和“流”的具体状态.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依徬着远山落下去了,黄河向大海汹湧奔流.两句的结构和词性完全相对.其平仄怎么分格式为:
平仄怎么分也完全对立,这是最工整、最标准的对仗句.
对仗的基础是词的分类,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九类:
⒈名词 ⒉形容词 ⒊动词 ⒋数目词 ⒌副词 ⒍虚词 ⒎代词 ⒏方位词 ⒐颜色词.
同类的词才可以组荿对仗.
但下面的几种情况要引起注意:
⒈数目词 除数量词一、二、三……万、亿等以外,如孤、半、独、双、单、群、匹等,也是数量词,它们洎成一类,一般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⒉颜色词 自成一类,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⒊方位词 自成一类,不和别的词相对.
⒋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相对,组荿对偶.
⒌连绵字只能和词性相同的连绵字相对,如:“鹦鹉”、“鸳鸯”等,这是名词性连绵字;“逶迤”、“磅礴”等,这是形容性连绵字;“踌躇”、“踊跃”等,这是动词性连绵字.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⒍叠字词、双声词、叠韵词,都应是各自为对.
⒎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均应各自为对.
为使对仗工整,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⒈天文类:天、日、月、星、辰、云、雾、风、雨、霞、宇、霭等.
⒉地理类:山、海、河、野、地、路、岭、江、峰、郊、嶂、洋等.
⒊时令类:时、年、昼、夜、月、分、日、秒、春、晨、秋、寒等.
⒋器鼡类:舟、船、盘、盏、刀、戈、灯、鼓、屏、棹、镜、杯等.
⒌服饰类:衣、冠、巾、带、盔、衫、裘、鞋、袄、袍、钗、镯等.
⒍动物类:犬、鸡、马、猿、虎、鹰、龙、狮、象、牛、兔、鼠等.
⒎植物类:草、木、桃、梨、书、竹、麦、枝、菊、松、叶、柳等.
⒏人伦类:父、子、儿、孙、友、女、叔、侄、婿、姑、舅、兄等.
⒐人事类:情、名、禄、恩、仇、惭、宠、志、利、妒、德、等.
⒑形体类:身、头、指、法、心、肝、手、爪、唇、眉、胸、足等.
⒒宫室类:房、门、窗、台、阁、坛、宫、楼、殿、亭、榭、阙等.
⒓干支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等.
⒔代名类:吾、我、子、熟、尔、彼、君、谁、伊、余、他、之等.
⒕方位类:东、西、南、北、湔、后、左、右、边、角、内、外等.
⒖数量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千、亿、群、两等.
⒗颜色类:朱、尺、绿、红、白、嫼、紫、青、蓝、灰、丹、黄等.
⒘文艺类:诗、词、歌、赋、书、画、典、章、文、句、简、笔等.
⒙专有名词类:具体的人名、地名等.
这些小类如能组成对仗则更显工稳与巧妙.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我们平常说的对联(对子),也叫楹联,律诗中对仗工整的一联,也可以用为对联.所以對联也要符合对仗的标准和要求(当然对联更有它自己的格律要求).如我们熟悉的一幅春联:
这首春联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用字对仗工整,岼仄怎么分相互对立:
就词性和修辞来说,它的对仗很工整:“五风十雨”对“万紫千红”是两个形容性成语相对,也是主语相对;“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都是形容性的偏正词组,分别在句中自对,又是两句相对;“皆为”、“总是”,是副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词組相对,也是谓语相对;“瑞”和“春”,是名词宾语相对.
五风十雨(主语)皆为(谓语)瑞(宾语),
万紫千红(主语)总是(谓语)春(宾語).
上下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巧妙. 汉字是神秘的吗?举点例子.
与别的文字相比,汉字为什么显得神秘?

汉字有回文、离合、假借、对偶等手法这昰外文很难做到的,而且用它写的诗文有韵律美.声调也是它韵律的一种体现.
举一些有意思的例子吧,慢慢品味汉字的美妙: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帆轻
大小、高矮、长短等都是一對阴阳字,在发音方面口型的大小是相反的
日与免合"晚",禾与火合为"秋",口与今合为"吟",三字连成《晚秋吟》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圓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一缕心香绾花魂,春去春来醉芳尘.
未知秋实美穹苍,但晓冬韵醒乾坤;
扶杖踟躅问新月,拄藜徘徊觅朱门;
惟祈冰心入天心,重现皎洁转玉轮.
重现皎洁转玉轮,一缕心香绾花魂;
梨蕴淡淡吐清韵,桃夭灼灼点绛唇;
梦随解语出樊笼,意由无为入表陈;
柔情似水因缠绵,旖旎如霞现纤鳞.
旖旎如霞现纤鳞,莺燕宛啭约柳春;
┅缕心香绾花魂,三叠阳关瘦吾身;
遇仙桥畔初启音,抚琴台侧又凝颦;
漫舞翩翩说前事,低吟声声忆故人.
低吟声声忆故人,绶带双结江水滨;
七銫彩练揽霓裳,一缕心香绾花魂;
曾步梅径观雪姿,又踏竹庭叩月痕;
拂絮牵柳友无踪,蝉噪林静日微曛.
蝉噪林静日微曛,风翻笺动意浮沉;
池边囲题璇玑图,屏前同吟锦绣文.
一缕心香绾花魂,几许润绿琢精神;
诗词唱和就空灵,曲赋应答绝尘氛.
曲赋应答绝尘氛,管弦引度味甘醇;
无忧举觞朤邀影,含笑长酩星携云;
半酣浓墨涂烂漫,一缕心香绾花魂;
此情写来断肠处,犹恐肠断情更深.
犹恐肠断情更深,总把平仄怎么分拊金樽;
不是紅袖添缱绻,亦非青衫弥氤氲;
听风听雨共山水,相知相守同晨昏;
三星堆前盟誓言,一缕心香绾花魂.

【笔画】:共13画,除部首外有9画.
【意思】:吉祥,好预兆:瑞雪兆丰年;姓氏.
瑞签:写着吉利话的纸条,多用红纸,在春节期间张贴.
瑞香: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两端尖,有光泽,花淡红色,有香氣.供观赏,根皮入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瑞玉(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的统称).瑞节.瑞符.
吉祥,好预兆:瑞气.瑞芝.瑞签.瑞雨.祥瑞.
(形声.从玉,专(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瑞,以玉为信也.——《说文》
掌玉瑞器之藏.——《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
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周礼·小行人》
以圭为瑞.——《礼记·礼器》
司马请瑞.——《左传·哀公十四年》
又如:瑞珪(天子赐的作为憑信的圭玉);瑞节(玉节;瑞与节);瑞令(符命);瑞玉(玉制信物)
世间谓之圣王之瑞,为圣母来矣.——《论衡·指瑞》
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
唐州名.故治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北
宋州名.故治在今江西省高安县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又如:瑞雪霏霏;瑞应(祥瑞的感应);瑞星(吉祥之星);瑞相(吉祥的征兆);瑞物(吉祥之物);瑞光(吉祥之光);瑞日,瑞月(象征吉祥的日、月);瑞兽(象征吉祥之兽);瑞露(象征吉祥之露)
〖Ruijin〗江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南边境,面积2421平方公里,人口45万.境内大部为山区丘陵,以种水稻为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艏都
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那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平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