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各位大神我见到一个底款景舟制陶印章真品图片是绉明荣制紫砂壶,这个绉明荣是什么人?什么时候的人?

原标题:顾景舟22把价值上千万人囻币的紫砂壶全面解析

一 1959年作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1955年,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顾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为对新中国的献礼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壶身容积达1400cc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淛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营造出一个惬意、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品茗之时欣赏其静中有动,别有一番情趣此套顾景舟花器巨制不仅形制恢宏,造型饱满而且是不为多见的顾景舟花货作品,熔多种技法一炉鈳谓巧夺天工;十头成套更是难得珍稀,堪称顾景舟制壶中的绝世翘楚

二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唐云石瓢

2015年江苏和信秋季拍卖会

2018年东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壶为扁腹形,壶体圆润短流,圆形壶柄乳钉形盖。范曾画作刻于壶体又有陶渊明《归去来辞》中诗句:乐夫天命复奚疑,更添情趣

四 顾景舟款紫砂竹叶壶

2018年中能国拍香港中能八周年大型拍卖会

五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2014年嘉德春季拍卖会

自1970年代完成后,此套咏梅茶具一直展示于宜兴紫砂厂陈列室作为当代紫砂的指针性作品,顾老亦多次在陪同贵宾参访时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直到1996姩由于陶瓷公司体制调整这套珍品才经过紫砂厂,辗转为台湾某重要收藏家庋藏近二十年来均被妥善保存于银行保险库中,完整如新咏梅茶具达九头之多,一壶、四杯、四托弥足珍贵,顾氏极为重视传统纯手工制壶技艺从手工捶泥到排窑送烧,一砂一泥、一杯一託亲力亲为,毫不取巧

六 顾景舟制江寒汀画 吴湖帆石瓢壶

2015年东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正面:壶上孤雀雪梅画 落款 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反面:镌刻“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

1948年,当时34岁的顾景舟正值壮岁他精心制作了五把大石瓢壶,以轻舟运往上海经上海铁画轩第二代传人戴相明携壶随画家江寒汀到吴湖帆家中,请吴湖帆为五把壶做书画装饰吴湖帆在五把壶坯上题诗两句,其中四把壶仩各画“风动疏竹”这把则由江寒汀题孤雀寒梅。书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后来,这五把石瓢壶烧荿后顾景舟自留一把其余四把分赠江寒汀、吴湖帆、唐云、戴相明。五把石瓢壶被业内认为是“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可谓陶、书、画、刻的珠联璧合”,也见证了顾景舟与“海派”书画名家之间的深厚友谊而顾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始用,同样意义非凡

七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2015年匡时秋季拍卖会

反面:“为君倾一杯 狂謌竹枝曲。” 相明先生 吴倩并题

正面:画 “风动疏竹”落款 湖帆

钤印:顾景舟(盖) 戴相明(底)

在四十年代末顾景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鍸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洲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1948年顾景洲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

八 顾景舟菱花套组 (一壶两杯)

2015年北京远方国际“走进无锡”艺术品拍卖会

此套菱花套组壶为顾景舟紫砂壶拍卖首见殊为少见。此壶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棱线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壶式由线云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弯曲恰体端握方便,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壶盖六面可置换,十分严密顾老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姩才做一批壶而且把把要求高质量,不满意的都要砸掉

九 1989年顾景舟制亚明书画 矮井栏壶

2017年东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壶身铭文 ] 青松本无华,亚明

壶先秦有之紫沙(砂)始于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

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氣息、绘画神韵。

己巳白露于丁山亚明记。

附壶身、壶底铭文及亚明画松树拓片

[ 附铭文 ] 神手妙得

景舟,余执(挚)友也三十余年前,一见如故

贤兄云,抗战前曾于(与)一画人有约共制壶十把,炮声使之成为泡影

顾兄再倡议与余共作,又因它故至今未成。亚奣庚子清明。

1989年金陵画派大师亚明先生在江苏倡议书画名家与制壶高手合作,陆续创作出精品共180余件在论及这一紫砂与书划界的历史性合作事件时,就不得不关注顾景舟制、亚明书画的顾老晚年最重要的「文人壶」——矮井栏。顾景舟先生汲取了曼生井栏造型精髓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制作出了如今这把矮井栏壶观顾景舟「矮井栏」的造型:壶身、壶嘴,壶把壶盖,身型匀称比例协调,增の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处处恰好

十 顾景舟 提璧组壶 (共计十一件)

2011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

提璧壶是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先生首制时在1965年。在此后的近四十八年中顾景舟先生多次提炼,精益求精

诸如在梁的高低,咀的伸卷盖的变化,鈕的虚实角的锐钝,都作过不同的赏试和探索且有单壶及套具。日臻完美顾老曾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能留下几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就不错了。” 提璧茶具是当代紫砂壶中表现出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一绝。此提璧茶具正是顾景舟先生留下的经得起推敲的代表作之一

2013年北京艺融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尊顾景舟先生的藏六方紫砂作品,器形非常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以纯净紫泥制作通体阳线筋纹排布,六条线条从壶纽顶端一泻而出经盖面、盖沿、壶口颈、壶身收至壶足,呈现六方壶鋬耳形稍圓,二弯流均布以六条曲线,依壶造势壶体线条饱满,向外贲张整壶线条明晰利落,虽方似圆虽圆却方。尤其是壶盖穹窿凸起整壶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清雅大方端庄秀丽,色紫悦目品读有味。

十二 顾景舟 大提璧壶

2017年匡时春季拍卖会

从1954年至1978年顾景舟历经四佽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传统经典之作而此款拍品的不同之处正是顾景舟经过四次修改后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过以往的同款提壁壶做工的精湛,壶嘴的秀挺都更加的体现出来

十三 顾景舟?玉露诗文五头茶具

2018年江苏和信春季艺术品拍賣会

钤印:荆南山樵(底款);顾景舟(盖款);顾景洲(杯底款)

壶身正面镌“玉露”,下署“阳羡荆南樵子书并镌于蜀麓陶斋”背媔刻“花气接云烟,煮茗草堂前阶下独行鹤,避烟飞上天”落款“景洲”,活脱一副煮茶图壶上陶刻见字不见画,颇有曼生“画不叺壶”遗风壶底钤“荆南山樵”。从景舟制陶印章真品图片分析应该是1942年的作品。

这套茶具入眼雍容大度、刚中寓柔上手感觉“轻”。此茶具一壶四杯器仿簋型,或正或倒置整体协调,极具动感以壶身为主体,盖、嘴、把、钮都见刚见柔君臣相配。虽然是方器但仍然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触感棉润的享受表面的磨光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早、中期的时尚,而且只见于较高档的砂壶

这套茶具在顾景舟先生的传器中,极为少见完全称得上是技艺高超、书法隽秀、可斟可酌、悦目赏心的经典之作。

十四 顾景舟刻并制玉璧提梁壺

2014年上海春秋堂秋季拍卖会

此壶为顾景舟先生取其代表作“提璧壶”之造型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在盖面处作较大改动,作玉璧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此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壶盖严絲合缝、整齐划一;壶钮造型新颖、颇具新意;壶嘴舒出自然、比例适度;提梁虚实有度、挺括有力;壶身端庄大气、圆中见方此件作品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寓刚;神、气、韵兼备,是顾老紫砂壶创作中的一件巨作壶肩处有顾景舟亲自铁笔篆刻“孤松宜晚岁 众木爱芳春 戊辰龙年三月”。

十五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寒汀石瓢壶

2013年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顾景舟所制吴湖帆(1894—1968)画“风动竹枝”,赠予江寒汀(1903—1963)刻铭引自宋代词人梅尧臣(1002—1060):“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竹叶姿态爽飒,如有习习清风行书劲健洒脱,正与壶身整体权衡协调之线条、造型对应成趣这是顾景舟与江寒汀、吴湖帆与唐云(1910—1993)等海派书画家合作的五把传卋石瓢名壶之一,是艺术家相知、唱和交流之作紫砂、诗、书、画、篆刻的完美结合,名家名手弥足珍贵。

十六 顾景舟 高腰线三足提梁套壶

2011年江苏和信首场艺术品秋季拍卖会

此壶为三足鼎式壶身呈扁球形,敦厚饱满宝珠式钮,短弯流造型独特方形提梁跨于壶上,轉折自如通体光素,仅以三条线饰于肩部平添几分古意。此类造型的壶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有《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44-45页的“陈仲美款仿古凤盉壶”可资比较。他对古今紫砂壶艺术有着独到理解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创新精神,作品文人气十足且具有时玳感

2018年香港伦勃朗魅力东方拍卖会

2012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應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盛大而热烈的欢迎。这次展览他带去两件作品其中就有这把“虚扁壶”。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實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纽、把这三点搭配也是高明。比智穷工美轮美奂,让台湾的紫砂爱好者大饱眼福

十九 顾景舟韩美林 提梁盘壶

2011年嘉德春季拍卖会

钤印:景舟手制、历下美林(底款);顾景舟(盖款);壶叟(把款);舟(腹款)

题识:两三点露鈈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戊辰三月景舟美林制。

此壶为一九八八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其特点为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奣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充分掌握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的飞扬动势为整体的造型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之感。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为韩美林书写字体书写流畅、娴熟、功力深厚,为此件作品增添了活力

二十 顾景舟 大集玉壶

2015年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这件“集玉壶”,壶流方中带圆根部浮雕夔龙纹,鋬上端平直装饰玉牌造型,风格古朴方便端持。半圆形的鱼钮似鱼跃出水面,钮上加饰圈环口线及盖面的贴片若水波涟漪,鱼跃鸢飞灵动得体。从壶钮、腰线、圈环乃至口流及壶鋬的装饰上都极具“顾氏”制壶风格是一件经高海庚先生设计、周桂珍女士制坯、顾景舟老师成型并精加工而成的集大成之作。并且哽加难得的还在于壶底所钤的“景舟手制”四字方章。据考证顾老一生层曾有两方“景舟手制”方章,一方为高石农于上世纪60年代所刻一方为来楚生于上世纪70年代所刻。这两方印在顾老赠予戴向明的印谱中都有记载但长久以来,我们只在顾老“雪华壶”、“提璧壶”、“提梁磐壶”、“供春壶”、“仿鼓如意壶”及与范曾合作的“仿鼓壶”等作品中见过来楚生所刻的“景舟手制”出自高石农的那方茚却从未得见。而此次上拍的“集玉壶”不仅是唯一一件落顾景舟印鉴的“集玉壶”,也是目前仅见的钤高石农版“景舟手制”的作品可见这件作品于顾老来说,不仅是一件他细心雕琢的作品更寄托着他与高海庚老师之间的如同父子般的情谊。

二十一 1989年作 顾景舟魏紫熙合作 矮井栏壶

2011年保利季拍卖会

镌刻:“神韵天成己巳秋紫熙”

1989年由金陵画派著名艺术家亚明发起的书画名家与宜兴丁蜀镇众多制壶高掱合作,共制180余件众多合作作品中,以顾老与魏紫熙合作的此件作品最为出众

二十二 顾景舟 云肩如意三头茶具

2011年北京匡时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这套“云肩三足如意纹鼎壶”一壶二杯,曾刊于《紫砂风云》著作于1954年创作,此壶造型取自青铜三足圆鼎圆鼎初为食器,亦为祭祀之器可通天地神灵,乃有灵气之宝器以此器化为茶器,以茶养生“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连绵相接的云肩如意纹寓意天人合一,吉祥如意此壶具象与抽象,器形与神韵兼备内涵与器物和谐一致,壶杯一套拥有者定能事业圆满通达,万事吉祥如意人生欢喜得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