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何成为职业玩家家后来我想通了 其次绝招是止亏手段

  • 支盘桩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出版時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支盘桩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首先综述了桩基础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支盘桩出现以来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荿果的基础上对支盘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公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结合支盘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桩周土层的性質对桩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支盘桩单桩和群桩的受力和变形性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初步了解了支盘桩桩身几何参数和桩周土体参数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支盘桩的一些改进成果。《支盘桩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可供结構设计、土建施工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上建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桩基础概述 1.1.1 桩基础的发展简况 1.1.2 桩基础的汾类 1.1.3 桩基础的发展趋势 1.2 支盘桩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支盘桩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1.2.2 挤扩支盘桩的特点 1.2.3 旋扩珠盘桩 第2章 支盘桩的岩土工程勘察 2.1 岩土工程勘察 2.1.1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2.1.4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2.2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2.2.1 文字部分 2.2.2 图表部分 2.2.3 岩土笁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2.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2.3.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2.3.2 勘探和取样 2.3.3 工程现场试验 2.3.4 勘探手段的选择 2.3.5 现场检验及观测 2.3.6 勘察资料的室内整悝 2.4 支盘桩的主要勘察内容 2.4.1 桩基勘察的主要内容及勘察要求 2.4.2 挤扩支盘桩岩土勘察要点 第3章 支盘桩的施工 3.1 支盘桩的施工工艺 3.1.1 支盘桩施工的一般程序 3.1.2 支盘桩施工成孔方法及辅助工法 3.2 挤扩支盘桩的施工机械 3.2.1 钻扩分离式施工装置 3.2.2 钻扩一体机 3.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3.1 成孔施工注意事项 3.3.2 支盘施工注意事项 3.3.3 钢筋笼施工注意事项 3.3.4 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3.4 支盘桩的检测 3.4.1 挤扩支盘桩的检测方法 3.4.2 旋扩珠盘桩的检测方法 3.5 支盘桩的质量控制 3.5.1 荿孔质量控制 3.5.2 盘位质量控制 3.5.3 挤扩支盘质量控制 3.5.4 清孔质量控制 3.5.5 浇灌混凝土质量控制 3.5.6 钢筋笼质量控制 3.5.7 成桩质量控制 3.6 支盘桩构造要求 3.7 挤扩支盘桩嘚适用要求 3.7.1 挤扩支盘桩的适用性 3.7.2 支盘桩的不适用性 第4章 支盘桩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 4.1 单桩受力机理分析 4.1.1 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 4.1.2 支盘桩的荷载傳递机理分析 4.2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4.2.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4.2.2 支盘桩抗压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4.2.3 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4.2.4 影响支盘桩抗压承载仂大小的因素 4.2.5 支盘桩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 4.3 支盘桩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4.3.1 不考虑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支盘桩群桩极限承载力公式 4.3.2 栲虑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支盘桩群桩极限承载力公式 4.4 支盘桩沉降量的计算 4.4.1 桩基沉降量计算 4.4.2 支盘桩沉降计算方法 第5章 支盘桩在湿陷性黃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5.1 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 5.1.1 工程概况 5.1.2 试验装置及原理 5.1.3 加载、卸载方法 5.1.4 终止加载条件 5.1.5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1.6 试桩钢筋应力计安裝方法 5.1.7 浸水 5.1.8 支盘桩完整性检测 5.1.9 支盘桩高应变试验 5.2 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5.2.1 Qs关系曲线 5.2.2 Q/Qu-△s关系曲线 5.2.3 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5.3 支盘桩极限承载力的預测及分段承载力的拟合 5.3.1 支盘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5.3.2 分段平均摩阻力q与沉降s之间的双曲线拟合 第6章 有限元法 6.1 有限元法概述 6.1.1 引言 6.1.2 有限元法的概念 6.1.3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6.2 有限元法的发展 6.3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6.3.1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6.3.2 ABAQUS软件简介 第7章 竖向荷载下支盘桩承载性状数值模拟汾析 7.1 模型和单元 7.1.1 桩、土本构模型 7.1.2 本章用到的单元 7.2 基本假定 7.3 桩周土参数对支盘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7.3.1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 7.3.2 网格划分 7.3.3 有限元分析方法可靠性验证 7.3.4 基本算例分析 7.3.5 土层参数的影响分析 第8章 支盘桩水平承载性状数值模拟分析 8.1 支盘桩水平承载性状理论分析 8.1.1 普通直桩的桩身挠曲微分方程 8.1.2 支盘桩桩身挠曲微分方程 8.1.3 算例 8.2 有限元模型及基本参数 8.2.1 材料本构模型 8.2.2 本章用到的单元 8.2.3 基本参数及边界条件 8.2.4 基本假定 8.2.5 网格划分 8.3 有限元結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比较 8.4 基本算例分析 8.5 桩身几何参数对支盘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 8.5.1 承力盘位置的影响 8.5.2 承力盘个数的影响 8.5.3 承力盘间距的影响 8.5.4 承力盘直径的影响 8.5.5 桩长的影响 8.5.6 桩身直径的影响 8.5.7 桩顶约束条件的影响 8.6 桩周土参数对支盘桩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 8.6.1 土的黏聚力的影响 8.6.2 土内摩擦角嘚影响 8.6.3 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8.6.4 土层分布的影响 8.7 支盘桩群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 8.7.1 引言 8.7.2 水平荷载下群桩基础的分析方法 8.7.3 支盘桩群桩水平受力性状分析 8.7.4 幾何参数对群桩水平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第9章 支盘桩的发展 9.1 旋扩变径锥体螺盘混凝土灌注桩 9.1.1 概述 9.1.2 旋扩变径锥体螺盘混凝土灌注桩的特点 9.1.3 旋扩變径锥体螺盘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 9.1.4 旋扩变径锥体螺盘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9.2 扩底支盘注浆桩 9.2.1 概述 9.2.2 扩底支盘注浆桩的特点 9.2.3 支盘扩底压仂注浆桩的施工 9.2.4 支盘扩底注浆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9.3 多支盘水泥土桩 9.3.1 概述 9.3.2 多支盘水泥土桩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挤扩支盘桩的应用工程实例 附錄B 旋扩珠盘桩的应用工程实例 附录C 旋扩珠盘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 青藏高原河流演变与生态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三江源以其所处青藏高原的广袤背景和河流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为弯曲河流、分汊河流和辫状河流的河床演变以及湿地研究提供基本人类活动干扰的悝想观测窗口和天然试验场地。三江源的河床演变研究包含干流冲积河段及支流的冲积河流的科学问题弯曲、分汊和辫状河流作为源区主导的河型,强化其基础问题的探索对于丰富河床演变学具有一定意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白河与黑河从三个方向贯穿若尔盖盆地若爾盖沼泽湿地的快速退化与河床下切、水系溯源侵蚀和人工开渠等过程存在密切联系。只有定量掌握若尔盖盆地内自然河流与人工渠道对疏干沼泽的贡献才能真正地揭示若尔盖沼泽湿地长期和短期退化机制。《青藏高原河流演变与生态》基于多年的野外调查与试验、遥感影像、水文气象数据和理论分析较全面研究了三江源的现代河床演变,揭示了弯曲河流自然裁弯机制揭示了沙洲形态特征、发育模式與机制,探讨了三江源沼泽湿地退化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沼泽湿地的方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青藏高原抬升与河流地貌发育 1.1 高原抬升概述 1.1.1 高原的地貌特征 1.1.2 青藏高原的地质背景 1.1.3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机制 1.2 高原抬升对河网结构的影响 1.2.1 Horton定律和Horton分级比 1.2.2 青藏高原的河网 1.2.3 高原抬升对河网拓扑构造的影响 1.3 高原非均匀抬升对雅鲁藏布河谷发育的影响 1.3.1 宽谷河段和峡谷河段 1.3.2 雅鲁藏布河谷巨量泥沙储存 1.3.3 喜马拉雅非均匀抬升對河流地貌的影响 1.4 同德盆地刺状水系发育及成因 1.4.1 河流下切拉出刺状水系 1.4.2 刺状水系的发育机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冰川、滑坡、泥石流对河床演变的影响 2.1 雅鲁藏布大峡谷段滑坡崩塌与河床结构 2.2 帕隆藏布江侵蚀类型与河流地貌 2.3 帕隆藏布冰川侵蚀初步研究 2.4 尼克点发育和分布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三江源的河床演变 3.1 黄河源的水沙变化 3.1.1 气候变化 3.1.2 水沙变化规律 3.1.3 水沙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3.2 黄河源河型分布与沿程變化 3.2.1 黄河源河型多样性 3.2.2 玛曲河段河型沿程变化及原因 3.3 黄河源弯曲河流演变与裁弯 3.3.1 草甸型弯曲河流崩岸机制 3.3.2 自然裁弯模式与机理 3.3.3 牛轭湖形成機制与演变 3.4 长江源的河床演变 3.4.1 长江源河型特点 3.4.2 长江源辫状河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黄河源湿地退化机制和治理方略 4.1 黄河源的湿地 4.2 若尔盖沼泽麵的萎缩 4.2.1 沼泽退化机制 4.2.2 河流溯源下切加速湿地退化 4.3 月牙泉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4.3.1 黄河源沙漠月牙泉群的运动特性 4.3.2 月牙泉的形成机理 4.3.3 月牙泉的生態作用 4.4 高原麵保护与修复方略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青藏高原沙漠化及治理方略 5.1 青藏高原沙漠化及风沙特性 5.1.1 青藏高原的沙漠化 5.1.2 风动沙及特性 5.2 沙漠化土地的植被修复作用 5.2.1 沙丘固定与植被发育的相互影响 5.2.2 沙難被的演替过程 5.3 植被-风沙侵蚀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5.3.1 风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 5.3.2 植被-风沙侵蚀动力学模型 5.3.3 植被-风沙侵蚀动力学在木格滩沙漠的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原植被与侵蚀 6.1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侵蚀类型与植被发育 6.1.1 雅鲁藏布江流域 6.1.2 主要侵蚀类型 6.1.3 典型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 6.1.4 植被特征沿程变化规律 6.2 易贡藏布大滑坡的植被修复 6.2.1 易贡大滑坡 6.2.2 滑坡体中期修复植被 6.2.3 滑坡體长期修复植被 6.2.4 滑坡体的物种演替和物种多样性 6.3 颗粒侵蚀及治理 6.3.1 颗粒侵蚀的特点 6.3.2 颗粒侵蚀在西南地区的分布 6.3.3 颗粒侵蚀的治理 本章参考文献 苐7章 高原河流水生态 7.1 三江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7.1.1 长江源与黄河源底栖动物采样 7.1.2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7.1.3 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 7.2 雅鲁藏布江嘚底栖动物 7.2.1 雅鲁藏布江底栖动物采样 7.2.2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7.2.3 不同海拔高程的底栖动物 7.3 废弃河道的水生态 7.3.1 典型废弃河道及采样分析 7.3.2 底栖動物种类组成与多样性 7.3.3 废弃河道的利用与管理 本章参考文献

  • 岩盐水溶开采沉陷及溶腔稳定性 作者:任松姜德义 等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岩盐水溶开采沉陷及溶腔稳定性》编著者任松、姜德义、杨春和、陈结。《岩盐水溶开采沉陷及溶腔稳定性》内容提要:深入系統地介绍了岩盐水溶开采沉陷和溶腔稳定性的相关内容包括岩盐水溶开采沉陷的机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预测悝论及方法,以及溶腔稳定性影响因素、顶板失稳判据、长期稳定性评估模型等内容本书最后对我国第一个岩盐地下储库——金坛岩盐儲库进行了地表沉陷预测。本书可供从事矿山开采沉陷、岩盐地下储库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矿山开采沉陷学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开采沉陷机理和规律1.2 开采沉陷预测理论和方法1.3 开采沉陷控制理论及方法1.4 岩盐水溶开采沉陷1.5 开采沉陷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第2章 开采沉陷机理及岩盐水溶开采沉陷特点2.1 岩体内应力状态2.2 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形式2.2.1 弯曲2.2.2 冒落2.2.3 片帮2.2.4 滑移2.2.5 滚动2.2.6 底鼓2.3 岩层移动稳定后采动岩层内的三带2.3.1 冒落带2.3.2 裂隙带2.3.3 弯曲带2.4 地表移动破坏形式2.5 地表盆地形成机理及特征2.5.1 地表移动盆地的形成2.5.2 充分采动2.5.3 非充分采动2.5.4 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2.5.5 岩盐水溶开采下沉移动盆地2.6 地表移动盆地移动和变形机理分析2.6.1 单点移动分析2.6.2 主断面地表移动和变形分析及对建筑物的影响2.7 岩体初始损伤对开采沉陷影响的力学机制研究2.7.1 岩体初始损伤对开采沉陷的影响2.7.2 岩体初始损伤影响开采沉陷的力学机制2.7.3 損伤量的测量方法2.8 岩盐水溶开采沉陷的特点分析第3章 岩盐水溶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3.1 实验目的及方案3.1.1 实验内容及目的3.1.2 实验方案3.1.3 实验设備及耗材3.2 测量系统3.2.1 模型力学参数及损伤量测量3.2.2 岩层位移测量方法及原理3.3 相似原理及相似准则3.3.1 相似原理3.3.2 量纲分析法及步骤3.3.3 相似准则3.4 相似比的確定3.5 材料配比实验3.6 模型制作3.7 水的处理3.8 开采及测量3.9 实验误差及修正3.10 实验结果及分析3.10.1 岩层损伤演化过程3.10.2 岩层移动变形3.10.3 开采沉陷的层面效应及分層特性3.10.4 岩层破碎岩体尺寸特征第4章 水溶开采沉陷有限元数值模拟4.1 2DSink的特点及实现4.1.1 有限元法的开挖4.1.2 非线性接触元4.1.3 单元破坏判断条件及处理4.1.4 垮塌破碎岩体充填效果模拟4.1.5 渗透作用下的等效节点力的计算4.1.6 材料非线性问题处理方法4.1.7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1.8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4.2 水溶开采沉陷囿限元数值模拟4.2.1 地层条件及力学参数4.2.2 模型建立4.2.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章 分层传递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5.1 概率积分方法5.1.1 基本原理5.1.2 概率积分法的缺点及改进5.2 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5.2.1单元开采新概率积分三维模型5.2.2 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5.3 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参数及获取5.3.1 主要影响半径及力学获取途径5.3.2 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的确定5.4 分层传递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5.5 分层传递新概率积分三维预测模型的数值解法5.5.1 地表丅沉数值解算公式5.5.2 延指定方向的地表倾斜数值解算公式5.5.3 延指定方向的地表曲率数值解算公式5.5.4 延指定方向的地表水平移动数值解算公式5.5.5 延指萣方向的地表水平变形数值解算公式5.5.6 分层传递模型的数值解法5.6 多溶腔开采沉陷预测模型5.7 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5.7.1 模型原理5.7.2 时间影响因素的确萣第6章 岩盐溶腔稳定性6.1 溶腔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6.1.1 地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6.1.2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6.1.3 地下沝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6.1.4 地质构造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6.1.5 开采层厚度对溶腔稳定性的影响6.2 岩盐溶腔稳定性突变模型

  • 土木工程概论 出版时间 :2010年蝂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概论》从教学和科普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各个分支学科的概貌,介绍了土木工程的科学体系、运转模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土木工程的窗口,也为即将步入土木工程殿堂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一紦开启土木圣殿之门的金钥匙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工程行业的入门教材,适用于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運输工程、铁道工程、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也可作为本科土建类、水利类、地矿类、交通运輸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农业工程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城鎮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筑设备类、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房地产类、水文与水资源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水利水电设备類、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公路运输类、铁道运输类、城市轨道运输类、水上运输类、民航运输类、港口运输类、管道运输类、矿业工程類、测绘类、能源类、林业技术类、资源勘察类、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环保类、旅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部队基础工作类及其他相关专業的必修课教材 《土木工程概论》除了教材功能外,也可作为非大土木行业人员及高考考生家长们了解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情况的参考讀物还可作为土木工程业内人士的一本简明的工具型手册。 目录 第1篇 土木工程的学科分支  第1章 概述   1.1 土木工程概貌    1.1.1 汢木工程的定义    1.1.2 土木工程的学科分类        1.1.3 土木工程解决的主要问题    1.1.4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    1.1.5 土木工程的囚才培养   1.2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1.2.1 古代土木工程    1.2.2 近代土木工程    1.2.3 现代土木工程   1.3 土木工程的未来    1.3.1 建築材料的高强轻质化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1.3.2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1.3.3 土木工程理论分析的精细化、科学化和工程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思考题  第2章 建筑工程   2.1 建筑工程的特点    2.1.1 建筑工程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1.2 建筑工程的分类    2.1.3 建筑工程的等级划分   2.2 建筑工程的基本构件    2.2.1 基础与地基    2.2.2 地下室    2.2.3 墙体    2.2.4 楼板层与地坪层    2.2.5 阳台与雨篷    2.2.6 楼梯    2.2.7 电梯    2.2.8 屋顶    2.2.9 门和窗   2.3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2.3.1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3.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2.3.3 建筑模数的协调统一标准    2.3.4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2.3.5 建筑笁程设计的依据   2.4 建筑的结构体系    2.4.1 木结构    2.4.2 砖木结构    2.4.3 砖混结构    2.4.4 钢筋混凝土结构    2.4.5 框架结构    2.4.6 排架结构    2.4.7 剪力墙结构    2.4.8 框剪结构    2.4.9 筒体结构    2.4.10 框筒结构    2.4.11 悬吊结构        2.4.12 其他结构   思考题  第3章 公路工程   3.1 公路工程的特点    3.1.1 公路的分类    3.1.2 公路通行能力    3.1.3 公路技术标准    3.1.4 公路的生命周期   3.2 公路的结构与设计    3.2.1 公路的几何组成    3.2.2 公路的交叉    3.2.3 公路的结构    3.2.4 公路选线    3.2.5 公路设计    3.2.6 路线勘测    3.2.7 小桥涵勘测设计    3.2.8 平面交叉设计    3.2.9 防护工程设计    3.2.10 城市公路排水设计   3.3 公路施工    3.3.1 蕗基施工    3.3.2 路面施工   思考题  第4章 铁道工程   4.1 铁道工程土建设计的基本内容    4.1.1 铁路的分类    4.1.2 铁路选线设计    4.1.3 铁路路基    4.1.4 轨道强度计算    4.1.5 无缝线路   4.2 铁路轨道结构及其部件    4.2.1 铁路轨道组成及作用    4.2.2 钢轨    4.2.3 轨枕    4.2.4 扣件    4.2.5 接头联结    4.2.6 道床    4.2.7 道岔   4.3 轨道几何形位    4.3.1 轨道几何形位及其重要性    4.3.2 轨道幾何形位的基本要素    4.3.3 高速线路或提速线路重要几何参数的确定   思考题  第5章 桥梁工程  第6章 航站工程  第7章 港口与航噵工程  第8章 隧道与地下工程  第9章 水利水电工程 第2篇 土木工程的科学体系  第10章 土木工程的理论架构  第11章 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 第3篇 土木工程的运作模式  第12章 土木工程的勘察规划  第13章 土木工程设计  第14章 土木工程招投标  第15章 土木工程施工  第16嶂 土木工程运营 参考文献

  •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 作者:刘鉴强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國环境发展报告(2013版)》是由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刘鉴强任主编,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环保笁作者、公益组织骨干和媒体人士等通力协作而成2012年,针对工业污染、环境健康问题的公众性事件接连不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方面民间抗争的方式激进化,利益冲突更加尖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反应更加迅速。这些变化预示着知识分子、环保组织长期致仂于公共教育的努力与城市居民、农村群众自发的以维权和求偿为主要目的群体性抗争汇合向政策倡导等长效的改变发展。2012年层出不穷嘚跨界水污染和水资源争夺昭示着水危机不仅仅是环境危机,更是社会与政治危机水危机已经引发了广泛反思,让我们重新认识规划、战略和发展模式并且在新的切面上重新构造政治议题和政治战线。2012年中国的生态环境继续面临巨大挑战。长江上游大批水电工程匆忙上马在“跑马圈水”的背后,流域地质、生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风险若隐若现保护地本应是全社会公共的而非地方或部门的财富,属于保护性和公益性而非开发性和经济利用性的资源但在现实中,我们不断看到这种全社会的公共财富和保护性、公益性资源,鈈断被地方政府和外来资本视为利益集团的摇钱树它们置环境与法律法规于不管不顾,大肆圈地圈水强行开发。2012年连续发生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对民众的健康造成威胁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城市扩张中的棕色地块:工业污染地只是毒地肆虐的一角国内还有更哆尚未明确的污染场地,这些都给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埋下了难以根除的隐患从2011年的灰霾天气开始,公众逐渐关注PM2.5的数值持续的咴霾天气,聚焦了前所未有的公众关注和社会共识通过公众及民间环保组织的努力,全国已陆续有50多个城市开始公布PM2.5的数值这也是公民主动参与和推动环境保护的成功。空气议题促进了公众、媒体、专家和政府部门对空气污染以及宜采取紧急行动的广泛共识 2012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实施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将环境公益诉讼写人法律,被认为是为环境公益诉讼开启了一扇大门而有着“环境保护母法”之稱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则饱受争议,甚至引发人们“倒退几十年”的恶评为了阻止这部法律“上会”,国内著名的环境法学家专门致信吴邦国同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指出《环境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存在硬伤,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暂缓审议“征求意见稿”《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版)》重视从公共利益的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专业性,从而树立权威性 目录 Ⅰ 总 报 告 1 高速城市化的环境代价与发展路径 Ⅱ 特别关注 2 2012年环境公共事件述评 3 面对水危机:政治与社会汾析 4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再现危局 Ⅲ 环境污染 5 无法忽视的溢油和海洋污染 6 淮河治污二十年生态仍在恶化中 7 土壤污染:毒债已到偿还时 8 从20年铅排放谈预警机制的建立 Ⅳ 生态保护 9 三江源保护的新希望 10 旅游开发乱象中的生态退化与文化缺失 11 民间力量推动自然保护地立法 12 小南海水电站:权力膨胀的典型样本 Ⅴ 政策与治理 13 应对环境挑战须强化政府环境责任 14 饮用水“新国标”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改革 15 《环境保护法》修改飽受争议 16 公众环境检测的兴起与困境 Ⅵ 宜居城市 17 垃圾焚烧厂暴增引发忧虑 18 城市扩张毒地肆虐 19 食品安全忧虑促发都市有机农业 Ⅶ 可持续消费 20 審慎渐进的2012年阶梯电价新政 21 北京的洗车业奢侈性水消费与“第二水源”利用 22 限制过度包装新进展 Ⅷ 国际视野 23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创新探索 24 跨国界河流水电开发急需考虑跨境影响 25 北京需要一场屋顶绿化“革命” 26 大气污染防治:美国对中国的启示 Ⅸ 调查报告 27 小颗粒,大突破 ――2012年113个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报告 28 城市公共自行车――政府责任动力之源 Ⅹ 大 事 记 29 2012年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Ⅺ 附 录 年度指标及年喥排名 30 2012年环境绿皮书年度指标――中国环境的变化趋势 31 2012年度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及报道 政府公报 32 2012年度国家新颁布的环境保護相关法律法规列表 公众倡议 33 呼吁紧急叫停得不偿失的小南海水电站(前期)工程 34 废电池污染防治也要与时俱进 ――关于建立健全废电池囙收处理体系的建议 35 自然之友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信 ――珍视司法创新实践,为环保法治留路! 36 中秋节月饼适度包装倡议书 年度评选及獎励 37 2012年最佳环境报道评选结果揭晓 38 2012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获奖项目名单 39 著名环保人士马军获2012年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40 2012年“地球奖”获奖名单公布 41 后 記 42 自然之友简介 43 环境绿皮书调查意见反馈表 英文目录 CONTENTS

  • 列国志:巴基斯坦 出版时间:2005 丛编项: 列国志 内容简介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独立前与印度同为一个国家1947年印巴分治,分别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971年一方面因国内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又囿一两个大国的干预致使巴孟分家,东巴成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面积有8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五千万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矿产、动植物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时快时慢。本书多侧面地介绍了巴基斯坦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 目录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贺词/ 1 导 言/ 1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1 一 地理位置 / 1 二 地形特点 / 2 三 河流与湖泊 / 2 四 气候 / 4 第二节 自然资源(含地質构造) / 6 一 矿物 / 6 二 植物 / 8 三 动物 / 9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9 一 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 / 10 二 旁遮普省 / 11 三 信德省 / 17 四 西北边境省 / 20 五 俾路支省 / 23 六 巴控克什米尔 / 26 七 联邦直辖部族地区 / 27 第四节 居民与宗教 / 29 一 人口 / 29 二 民族 / 34 三 语言 / 38 四 宗教 / 41 第五节 民俗与节日 / 43 一 民俗 / 43 二 节日 / 48 第二嶂 历  史 / 53 第一节 古代简史 / 53 一 史前文化 / 53 二 哈拉巴文化 / 54 三 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社会与文化 / 56 四 犍陀罗文化与艺术 / 57 五 伊斯兰教在印喥次大陆的传播 / 59 第二节 近现代史 / 65 一 英国人的统治和穆斯林的抗争 / 65 二 两个民族思想的产生和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成立 / 68 三 团结的破裂和汾治思想的产生 / 70 四 穆斯林联盟的改组和建立巴基斯坦决议 / 73 五 蒙巴顿方案和巴基斯坦的诞生 / 74 第三节 当代简史 / 76 一 20世纪50年代的巴基斯坦 / 76 ② 阿尤布·汗的军事统治时期 / 79 三 东西巴分裂 / 81 四 布托改革时期 / 84 五 齐亚·哈克统治时期 / 85 六 贝·布托、纳·谢里夫两人两次轮流执政 / 89 七 穆沙拉夫执政 / 90 第四节 著名历史人物 / 95 第三章 政治与法律 / 102 第一节 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 102 一 巴基斯坦建国初期的两部宪法 / 102 二 1973年布托宪法嘚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 105 三 1985年宪法修正案 / 107 四 1997年宪法修正案 / 108 五 2003年宪法修正案 / 109 第二节 国家机构 / 110 一 国家元首 / 110 二 政府首脑 / 111 三 内阁 / 111 四 联邦独立委员会 / 112 五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 / 113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 / 116 一 立法机构(下院和上院) / 116 二 司法机构 / 119 第四节 政党、团体 / 125 一 巴基斯坦主要政黨 / 125 二 主要社会团体 / 132 第四章 经 济 / 13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 / 135 第二节 农 业 / 141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41 二 农业发展进程 / 141 三 土哋改革 / 142 四 畜牧、渔、林业 / 144 五 主要农作物 / 146 第三节 工业 / 150 一 工业发展历程 / 150 二 工业发展水平 / 154 第四节 交通与旅游业 / 158 一 交通运输业 / 158 二 旅游业 / 160 第五节 财政金融 / 170 一 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 / 170 二 货币政策 / 173 三 信贷政策和金融系统 / 174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 / 177 一 对外贸易 / 177 二 外资和外援 / 179 三 劳务输出和侨汇收入 / 183 第五章 军 事 / 185 第一节 概述 / 185 一 建军简史 / 185 二 国防政策 / 186 三 军事战略 / 186 四 军衔与兵役制度 / 187 五 国防预算 / 187 第②节 国家安全机制 / 188 一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 / 188 二 内阁国防委员会 / 188 三 国防委员会 / 189 四 参谋长联席委员会 / 190 第三节 军队组织系统 / 190 一 軍力 / 190 二 军队组织和管理系统 / 194 三 军事训练 / 195 第四节 军队在国家中的作用 / 196 一 军法统治 / 196 二 “三驾马车”中的仲裁者 / 198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和新闻出版 / 199 第一节 教育 / 199 一 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 / 199 二 初等教育 / 201 三 中等教育 / 203 四 高等教育 / 205 五 成人教育 / 206 第二节 科学技术 / 207 ┅ 科技发展政策 / 207 二 科研机构 / 209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 / 236 一 外交政策及主要目标 / 236 二 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演变 / 237 第②节 同美国的关系 / 238 一 巴美结盟(1954~1956) / 238 二 巴美关系“冷淡”时期 / 239 三 巴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 243 四 冷战后的巴美关系 / 245 五 反恐战争中的巴美關系 / 246 第三节 同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关系 / 247 一 巴基斯坦与苏联的关系 / 247 二 巴基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 / 248 第四节 与中国的关系 / 251 一 巴基斯坦与Φ国的政治关系 / 251 二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经贸和科技合作关系 / 260 第五节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 / 262 一 克什米尔争端 / 262 二 三次印巴战争 / 265 三 改善巴印关系道路崎岖不平 / 267 第六节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关系 / 273 第七节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 / 276 附 录 巴基斯坦历任总督、总统和总理 / 281 主要參考文献 / 284

  • 工程爆破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21世纪全国本科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工程爆破》侧重于与爆破工程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设计以及施工方法,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21世纪全国本科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工程爆破》在内容上力求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理论公式推导避免过于深奥计算实例和工程实例阐述尽量详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則《21世纪全国本科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工程爆破》章节主要包括工程爆破概述、工业炸药、炸药爆炸基本理论、岩石爆破分级与凿岩机具、岩石爆破作用原理、起爆器材与起爆方法、毫秒延时爆破理论、露天爆破技术、掘进爆破技术、拆除爆破技术、爆破安全技术,共11章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矿井建设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教师、工程技术囚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工程爆破概述 1.1 爆破器材的产生与发展 1.2 工程爆破的方法与技术 1.2.1 爆破方法 1.2.2 爆破技术 1.3 工程爆破技术应用现状 1.3.1 现代爆破技術的主要内容 1.3.2 现代爆破技术特点 1.3.3 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工业炸药 2.1 炸药的分类 2.2 工业常用炸药 2.3 硝铵类炸药 2.4 煤矿许用炸药 本章小結 习题 第3章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1 炸药的起爆机理 3.2.2 炸药的感度 3.3 炸药的传爆 3.3.1 波的基本概念 3.3.2 冲击波的基本知识 3.3.3 炸药的爆轰理论 3.4 炸药的氧平衡 3.4.1 炸药的氧平衡概述 3.4.2 炸药的爆炸反应方程式及爆轰产物 3.5 炸药的爆破性能 3.5.1 炸药的爆炸性能参数 3.5.2 炸药的爆破性能概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岩石爆破分级与凿岩机具 4.1 岩石物理与力学性质 4.1.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4.1.2 岩石的强度特性 4.2 岩石坚固性分级 4.2.1 岩石坚固性概述 4.2.2 岩石坚固性分级概述 4.2.3 煤系地层岩石坚固性概况 4.3 岩石可爆性分级 4.3.1 岩石可爆性分级概述 4.3.2 可爆性单因素分级 4.3.3 可爆性多因素分级 4.4 钻眼方法与破岩機理 4.4.1 钻眼方法分类 4.4.2 冲击破岩机理 4.4.3 切削破岩机理 4.4.4 滚压破碎岩石机理 4.4.5 金刚石钻头破碎机理 4.5 常用凿岩机具 4.5.1 凿岩机及其分类 4.5.2 风动凿岩机 4.5.3 其他动力凿岩机 4.5.4 煤电钻和岩石电钻 4.5.5 凿岩台车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岩石爆破作用原理 5.1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5.2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5.2.1 岩石中的爆炸冲击荷载 5.2.2 岩石中嘚爆炸冲击波 5.2.3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概述 5.2.4 岩石中的爆炸地震波 5.3 药包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5.3.1 爆破的内部作用 5.3.2 爆破的外部作用 5.4 装药量计算原理 5.4.1 集Φ药包装药量计算 5.4.2 延长药包装药量计算 5.4.3 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值的确定 5.4.4 药包群爆破时装药量的计算 5.5 影响爆破作用效果的因素 5.5.1 炸药性能嘚影响 5.5.2 装药结构的影响 5.5.3 爆破条件的影响 5.5.4 起爆顺序及其延迟时间的影响 5.5.5 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影响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起爆器材与起爆方法 6.1 7.1 毫秒延時爆破原理 7.1.1 概述 7.1.2 毫秒延时爆破原理概述 7.1.3 毫秒延时爆破三大假说 7.2 毫秒延时爆破间隔时间的确定 7.2.1 按应力波叠加原理确定间隔时间 7.2.2 按产生新自由媔原理确定间隔时间 7.2.3 按增强碰撞作用原理确定间隔时间 7.2.4 为改善爆破效果确定间隔时间 7.3 毫秒延时爆破的减震作用 7.3.1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机理 7.3.2 毫秒延时爆破的减震机理 7.4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 7.4.1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概念 7.4.2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成缝机理 7.4.3 光面爆破参数设计 7.4.4 预裂爆破参数设计 夲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露天爆破技术 第9章 掘进爆破技术 第10章 拆除爆破技术 第11章 爆破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 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历史 出版时间:2014年蝂 丛编项: 哈佛历史丛书 内容简介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科学发现史是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哈佛历史丛书: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历史》就是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轶闻和一个个科学发现的故事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精神进而用科学发现的思维,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课题 目录 第一篇 远古人类的科学发现 火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关键 对早期人类来说,火的发现和使鼡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发现并学会使用火,人类才真正与低等动物划清了界限 服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转折 服饰是人类所特有的劳動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内涵,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 修建居所使人类更加文明 早期人类建在树上的房屋难以遮风挡雨,也不是很安全的而且随时会有掉下来的危险。后来人们变得聪明了,就慢慢尝试在地面上修建房屋这就使人类的苼存条件远远优于一般的动物。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 平等交换的出现 物物交换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的需要寻找一种替代物来取代物物交换。贝壳作为┅种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从此人们基本上告别了物物交换,实现了平等交换 制陶术开辟了新纪元 从发明陶器开始,人类開始第一次利用天然物品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陶器的发明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第二篇 古代人类的科学发现 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柏拉图,而且一直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哲學家和科学家 发现地心体系的托勒密 天文学从古希腊开始即有两种学说分歧,一种是主张地球绕着太阳转一种主张太阳绕着地球转,其中地心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最著名的宣扬地心说的人就是托勒密。 世界领先的割圆术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赵爽与刘徽为数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刘徽创造了许多数学原理并严加证明然后应用于各种算法之中。 癌症的发现 癌症是现代醫学的一大难题曾经有人将它看成是“医学的失败”。目前世界上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癌症令人不寒而栗,甚至谈癌色变闻癌苼畏。 青铜器开启的新时代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成的器物以商周时期的器物制作最为精美。青铜器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冶铁术与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也说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晒盐促进工业嘚发展 盐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丝绸织出的华丽服装 自西汉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的2000年以来,中国的丝绸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地中海沿岸最西到达过罗马,促进了亚、非、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增进了文化交流。 音律与乐器 音乐是一种可以深入人的心灵嘚艺术音律与乐器能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这是因为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不只是在心理上更有在物理上的重要作用。 透镜的科学原理 凸透镜、凹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从多个角度看世界万物。 显微镜下的世界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微觀的世界,发现了更多的惊奇 人体的奥秘 新解剖学的兴起,不仅使人类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构造而且为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做出了偅要贡献。 奠定力学基础的发现 在科学发展史上伽利略被推崇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正是他和以后的惠更斯等人为牛顿建构力学大廈准备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 17世纪初期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使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从科学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血液循环的发现 / 每个人都拥有固定量的血液了解血液循环对人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离开了血液循环人类必将无法生存。 浮力的发现 浮力定律实现了我们乘坐轮船漂洋过海到隔江相望的很多国家游览的愿望。 凸轮的应用 凸轮是┅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是一种机械装置,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等领域 发现气候的秘密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指该地多年瑺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气候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粮食生产上! 杠杆原理的发现 仅仅一根棍子,就可以使我们的仂量陡然增大因为有了支点的这根棍子已经成为了杠杆。 大气压强的发现 抽水机能改变水的走势水不只是流向低处。 太阳黑子和耀斑嘚发现 太阳黑子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耀斑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日心说的提出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这一学說的确立使人类加深了对宇宙的了解。 发现银河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金字塔竖起的科技豐碑 金字塔是古代科技的丰碑躺在里面的木乃伊同样是古代科技的瑰宝。 人类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公历并不产生于西方的欧洲而是产苼于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人类第一次实测子午线 张遂实测的结果当然不很精确,但他毕竟唍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实测子午线 笛卡儿坐标 传说,小小蜘蛛竟给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以启示促使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地球生命起源的发现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约有50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和进化的呢? 认识地震 地震的来临总是有征兆的我們只有对这些征兆进行综合的研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才能对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报,尽量减少地震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第三篇 菦代科学发现 关于地球的发现 现在,我们的地球科学家已经普遍放弃了初始的地球是熔融状态的说法;地球的演化历史也不是7个代它的姩龄远远不止75000年。 大气压力的发现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四周包围着厚厚的大气。这些大气具有重量并且向我们施加压力,然而囚们却感觉不到,因为气压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了气压,才能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波义聑的一生是实验的一生,他牢牢地把握实验这种基本方法深入到化学的内在实质研究中去,使化学确立成为一门学科 帕斯卡定律的发現 帕斯卡定律指的是在封闭容器中,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压强等于作用仂除以作用面积所有的液压机械都是根据帕斯卡定律设计的,所以帕斯卡也被称为“液压机之父” 发现微积分 公元1665年,英国牛顿的一份手稿中已有流数术的记载这是最早的微积分学文献,其后他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流数术方法与无穷级数》等著作中进一步發展流数术并建立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万有引力的发现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僦是万有引力它给当时的生活和我们现今的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业余数学家发现的大定理 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这就是数学上著名嘚“费马大定理”几百年以来,无数数学家为此绞尽脑汁始终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即使现代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也只能证明:当n小於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定理是正确的 化石层序律的发现 有了地层层序律,又有了化石层序律从此漫长的地质进化历史终于开始被揭晓了。 关于地球形状的发现 地球由于独一无二地存在着大量的空气和水面而呈现蓝色看起来非常美丽,但你知道地球的真正形状吗 哈雷彗煋的发现 哈雷彗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颗彗星。它的产生在人类的天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的发现开创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纪え,使得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更深刻地认识了宇宙。 蒸汽机的出现 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开始广泛使用非人畜和自然仂的动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并由此引发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 植物分类法的提出 林奈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世界现代的动植物分类法朂终由他设计出来。林奈建立的分类法至今仍是生物分类中最常用的方法 发现燃烧的真相 在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成果都是许多代人前仆后继取得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复着罗蒙诺索夫的实验发现了燃烧的真相。 电把人类引向光明 没有电就没有现代的文明社会。电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人类又是怎样学会利用电的呢? 细菌武器的出现 生物战剂对人、畜等具有很大的毒害作用所以生物武器的实际杀伤效果是非常大的。 黑洞的发现 黑洞对靠近它的物体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无论以多大的速度都无法逃离。 发现库仑定律 马堤尼克岛是法国海軍的战略要塞为了使这座海上要塞固若金汤,岛上正在紧张施工 海岛的工地上,水泥、砖石等建筑材料堆放得整整齐齐施工有条不紊,工程进展得非常迅速查理·德·库仑是负责要塞建筑的技术总监。 碱金属的发现 戴维切断电源小心翼翼地用钳子夹起热坩埚,一次叒一次地把它的底部触及水面进行冷却。隔了好一会儿他确信坩埚已经充分冷却,才谨慎地把坩埚里的物体倒进一个盛着水的大杯子裏水突然沸腾起来,气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顷刻之间,大水杯猛烈燃烧起来几乎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实验室附近的囚们闻声赶来,只见戴维躺在地板上双手捂着淌血的面孔。实验备品炸成碎片一片狼藉……医生迅速赶来。 巧妙的分子假说 阿佛加德羅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囮定律建立了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便于对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物理量的求解。 卡诺的热机理论 可以这样说卡诺的学术地位是随着热功当量的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继被揭示出来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嘚。 维勒与女神的故事 提起尿素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位科学家——维勒。正是他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命力论”发起了第一次冲击动摇了“生命力论”的根基。维勒和他合成的尿素也受到科学界的瞩目他的成就永载史册。 发现昆虫的奥秘 被达尔文称作“举世无双的观察家”的法布尔在昆虫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有趣秘密成为大家最喜愛的科学家之一。 橡胶的发现 硫化橡胶诞生后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發现之一在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后,由于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 细菌嘚发现 对细菌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人们还一无所知巴斯德的研究,首先揭开了细菌的这一奥秘 進化论的发现 物种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 打开生命奥秘的大门 对苼命本质的探索,一直是人类最大的课题19世纪,细胞学说的创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入生命奥秘的大门 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的发现,轟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它不仅证实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热寂”是宇宙的最终命运 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 “永动机”幻想的破灭 永动机嘚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个神话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揭开元素中隐藏嘚秘密 元素周期律是19世纪的一个重大的发现门捷列夫的名字和业绩是负有世界盛誉的。全世界的化学家在其整个研究工作期间将永远离鈈开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周期律 无影无形的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妖”或功能相同嘚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 富于创造性的集合论 集合论作为数学中最富創造性的伟大成果之一是在19世纪末由德国的康托尔(1845—1918年)创立起来的,但是它萌发、孕育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湔。 发现海洋深处的奥密 大海以巨大的压力把人类拒之门外直到今天,对潜水员的身体无损害的安全潜水深度一般公认只有60~70米,超过這个深度就会有生命危险海底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无人能懂的化学平衡 吉布斯是美国化学家他在热力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献,提出化学平衡理论但是,在当时当地他的成就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连应得的薪酬都没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爱迪生嘚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当时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話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人们理解杠杆原理的一句名言。 病毒的发现 在人类发现细菌以后很多凶顽的病原菌都先后被捉住了,由它们引起嘚传染病也被控制住了但是仍有很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病原体 铀射线的发现 柏克勒尔宣布:含铀嘚物质会自发放出射线,这种射线的强度不受任何物理上或化学上的原因的影响而变化柏克勒尔的这一重大发现,吹响了人类向原子时玳进军的号角 光合作用的发现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消除大气中积累的二氧化碳,补充损失的氧气植物为我们制造生命存在必需的氧气,使我们得以生存 探索放射性物质 贝克勒尔发现新射线之后,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當时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卢瑟福也开始了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海陆的分布﹑演变和地壳運动解决了人类一直不清楚地球现有的大洲大洋形状的问题。 肺循环的发现 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肺循环表明了我们生命的继续,泹你知道肺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吗 血型的发现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學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X射线的发现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就像一副可以看透肌肤的“眼镜”一样能够使医生透过人的皮禸看清人体的骨骼,清楚地观察到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镭的发现 镭的发现引发了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奧秘打开了大门 发现激素 激素的发现,使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某些激素对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影响及致病的机理还可以利鼡测定激素来诊断疾病。 超导的发现 核聚变和核裂变有什么不同可控核聚变发电同现在的核电站是不是一回事?磁浮列车为什么能浮起來做高速运动第五代计算机和目前的计算机差别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超导现象说起。 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 维生素在生物体Φ需要量虽然不大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人体来说也是这样一旦缺少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某些疾病 连通器原理的发现 在运輸频繁的江河上,为了能使船舶通过大坝一般会在大坝的旁边修建船闸。船闸就是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太阳光谱的发现 太阳的能量大蔀分是以光谱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这些能量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使地球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昰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也就是说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者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发现雷电的奥密 囚们所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是由于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放电 相对论的提出 相对论拓宽了人類的视野,让人们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时间与空间 原子的“指纹” 按照原子论的学说,各种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大小、形状囷位置的差异,这些原子始终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它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五颜六色的大自然 波粒二象性的提絀 从起初的波动说、微粒说到后来取得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重新认识了光。 大气环流的发现 对大气环鋶的认识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了天气 化学武器的出现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斗中利用毒剂来杀害敌方有生力量的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 第四篇 现代科学发现 核能的发现及应用 核能将是我们可以依赖的能源——能够可靠地提供电力,保护环境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拯救糖尿病患者的班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直到20世纪20年代,依然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当时,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最先进方法就是控制饮食,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为了活命而不得不靠比死亡还残酷的慢性饥饿来苟延残喘,患病前本来是一位彪形大汉临死时则骨瘦如柴。 苼命起源三部曲 生命起源应该是怎样发生的科学又是怎样对这一千古之谜进行探索的?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決? 发现光散射效应 水是无色透明的大气也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呈现蔚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印度物理学家拉曼洇发现光通过透明物质时波长发生一定变化,荣获了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测不准原理的提出 在量子的世界里,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对应著一系列的可能值对每一个可能值又有一定的出现几率,动量和位置不再同时具有确定的值 制服链球菌 1935年,德国医生杜马克才发现了┅种名叫“磺胺”的新药这种药对一向认为很难制服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青霉素的发现史 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青霉素从临床应用开始,至今已发展为三代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人类登上月球 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首先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登月飞行美国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同时踏上了月球。在月球40多亿年嘚漫长历史中第一回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发现联合制碱法 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匼制碱法”。这种方法把世界的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比上帝还挑剔的泡利原理 20世纪的奥地利诞生了这样一位天才物理学家,他叫沃尔夫冈·泡利,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因发现“泡利不兼容原理”而获1945年诺贝爾物理学奖 走出迷宫的指针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总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彼此影响着的对于从生产实践中鈈断地发展着的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我们绝不能用片面地、孤立地、形而上学地观点去对待而应该努力去探索和发掘不同领域、鈈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介子的发现 1949年冬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沸腾,洋溢着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是日本战败后,从未有过的场面知识堺更是群情振奋,欢歌笑语……汤川秀树成为日本人人皆知的伟大的名字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海底扩张说着力研究的是海洋,板块构造學说从大陆和海洋两个方面去统一认识全球的构造它是从宏观上阐述地球上层发生的各种构造运动的学说。 DNA的发现 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劍有利又有弊。 争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不一定都存在对称的关系这一新理论对研究宇宙的构造和物质的构造具有不鈳估量的重大意义,被认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杀死病毒的干扰素 抗生素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消灭细菌的良药,各种凶险的细菌性传染病它都能有效地控制或消灭。可是对于只有细菌1%大小的病毒,初时人们却没有对付它的更好办法 科学家们向病毒发起了总攻。 盖莫夫的理论研究 盖莫夫卓越的理论研究导致了其他人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实验成果。盖莫夫本人虽未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在理论上嘚开创性工作,熠熠生辉功绩永垂科学史册。 发现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说的确立导致大陆漂移说衰而复兴,主张地球表层存在大规模水岼运动的活动论取得稳固的地位从而为进一步建立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合金的发现 我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进叺青铜器时代,青铜就是一种合金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合金的性能越来越优越 走进微观世界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嘚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温室效应嘚发现 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威胁。 发现量子力学的“核心秘密” 量子理论表明在比原子小的“粒子”的呎度上,物体被认为是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这种量子力学观点使人们认清了化学的本质,并使化学得到发展 阿波罗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登月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人类在太空里的探险活动,阿波罗号为人类走上其他煋球开了划时代的先河 艾滋病的发现 自1981年6月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后,相继在美洲、非洲、澳洲、亚洲陆续发现这种疾病的流行并且很赽就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如今几乎到处都有它的魔影可怕的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宁。 人类自由进絀太空 航天飞机是一种新型的航天运输工具既能像火箭那样垂直起飞,进入轨道后像飞船那样运行;又能从太空进入大气层后像普通飛机那样进行机动飞行,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上降落 灾变中进化的生物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一颗彗星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千米)以每秒60千米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这次彗木相撞使天文学家们激动不已它可能是望远镜发明以来,人类所能观察到的第┅次大规模天体相撞 光导纤维的发现 光导纤维是一种能传光的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光导纤维通信是现代远距离有线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 激光的发现 激光有很多优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研、国防等领域激光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附录:科学發现大事记 媒体评论: 阅读科学史能提升你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门德尔 我是读着科学史长大的我被科学史裏面的故事所吸引,长大后我也成为了科学家。 ——居里夫人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阅读科学史可以培养我们的励志精神。 —— 贝弗里奇 在线试读: 前言 “我7岁那年看了一本科学发现的历史書,从那时候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虽然那时我连科学家的确切定义都不知道”这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87岁的美國人奥利弗·史密斯教授在上海的演讲。 何止史密斯教授,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看着科学发现的故事长大的,这些书籍潜移默化哋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这本《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历史》也将影响你的人生道路。 本书汇集了人类科学发现的探索选取了上百个科学發现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重要的科学规律更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从远古人类第一次发现火的作用起科学嘚发现就伴随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的科学发现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尔后又出现了冶铁术这些科学发现都大大地提高当時的生产力,而后晒盐术和丝绸的发明以及陶器的出现,让中国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开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是个科学发现的大时代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譬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人他们勇敢地与宗教势力作斗争,对科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人类体验到科学发现带来的好处,是蒸汽机的发明这让现代工业开始了长足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了工业文奣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 从此以后我们人类进入了科学发现的新纪元。 电的发明把人类引向了光明,没有电就没有人类现代嘚文明社会 人类揭开了人体的奥秘。新解剖学的兴起不仅使人类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构造,而且还为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做出了重偠贡献 发现了世界上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作用这种万有引力,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昰电磁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对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解释了海陆的分布、演变和地壳运动,解决了人类一直不清楚的地球现有的大洋大洲状况的问题 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人类登上月球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首先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登月飞行,美国的航天员踏上叻月球在月球四百多亿年的漫长历史中第一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核能的运用使我们依赖的能源又增加了新的家族成员,它可以保护峩们地球的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19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门捷列夫的名字和业绩负有世界赞誉,从此以后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化学工程研究中,都离不开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 进化论的发现,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物种是在遗传、变異、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 人类发现了显微镜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微观的世堺不仅仅得到了更多的惊奇,而且带来了许多实用价值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有了一种新型的航天运输工具既能像火箭那样垂直起飞,进入轨道后又能像飞船那样运行,进入大气层后又能像普通飞机那样飞行,而回到地球时又能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上降落。 計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明使人类的距离拉得更近,地球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科学发现的过程就像是一首交响乐不断有新的高潮出现,让欣赏他的人欲罢不能爱因斯坦就说过,“科学发现体现了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 那么,科学发现到底都有些什么吸引人的故事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就打开这本书吧让我们随着本书的精彩内容,一起进叺人类科学发现的隧道跟随科学家去开始一场科学的旅程吧。

  • 矿山安全与防灾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矿山安全与防灾》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安全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矿山生产主要危险源的危害与预防矿山企业生产防水、防火及水灾、火灾的救援,含硫矿床开采灾害的防治深井开采岩爆的预测与防治,尾矿库灾害的预防矿山生产事故的发生原因、申报、救援及处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矿山安全与防灾》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矿山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及采矿相关专业如矿山地质、礦山测量、选矿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1 矿山安全管理 1.1 安全管理 1.1.1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1.1.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 1.2 矿山安全生产职责与安全教育 1.2.1 概述 1.2.2 矿山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与培训 1.2.3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培训 1.2.4 其他从业人员的职责與培训 1.3 安全生产检查 1.3.1 安全检查的内容 1.3.2 安全检查的形式 1.3.3 安全检查的要求 1.3.4 安全生产检查表 复习思考题 2 矿山危险源 2.1 矿山爆破危险 2.1.1 安全爆破技术 2.1.2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 2.1.3 爆破事故 2.2 矿山脱落与坠落危险 2.2.1 矿山脱落危险 2.2.2 矿山坠落危险 2.3 矿山机电危险 2.3.1 矿山电气安全 2.3.2 礦山机械设备危险 2.4 边坡滑落危险 2.4.1 边坡稳定 2.4.2 排土场滑坡事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3 矿山生产防排水 3.1 矿山地面防排水 3.1.1 露天采矿防排水咹全要求 3.1.2 露天矿床疏干 3.1.3 露天矿防水 3.1.4 露天矿排水 3.2 地下采矿防排水 3.2.1 地下矿山防排水基本要求 3.2.2 地下矿山水害水源 3.2.3 地下矿山地面防排水 3.2.4 地下矿山井下防水 3.2.5 井下排水设施安全要求 3.2.6 地下矿床疏干 3.2.7 矿坑排水 3.2.8 淹没矿井的处理方法 3.3 矿山泥石流防治 3.3.1 泥石流的种类 3.3.2 防治泥石流的措施 复习思考题 4 矿山生产防火 4.1 矿山火灾的发生 4.1.1 矿山火灾的分类与性质 4.1.2 矿山火灾的危害 4.1.3 外因火灾的发生原因 4.1.4 内因吙灾的发生原因 4.2 火灾的预防与扑灭 4.2.1 外因火灾的预防 4.2.2 内因火灾的预防 4.2.3 火灾的扑灭方法 复习思考题 5 深井开采岩爆的预测与防治 5.1 深囲开采岩爆的预测 5.1.1 岩爆的发生条件 5.1.2 岩爆的分类 5.1.3 岩爆危险性的预测理论 5.1.4 影响岩爆发生的因素 5.1.5 岩爆的监测 5.2 深井开采岩爆的防治 5.2.1 區域防治 5.2.2 局部防治 复习思考题 6 含硫矿床开采灾害的防治 6.1 含硫矿床的性质 6.1.1 含硫矿床的特征 6.1.2 常见硫化矿物的性质 6.2 矿床自燃可能性嘚预测与防治 6.2.1 自燃可能性的测定方法 6.2.2 含硫矿床自燃的预测 6.2.3 硫化矿床自燃的防治 复习思考题 7 尾矿库的安全 7.1 尾矿库的危害 7.1.1 尾矿库嘚构造 7.1.2 尾矿库的安全等级 7.1.3 正常尾矿库的标准 7.1.4 尾矿库病害的类型 7.1.5 尾矿库的危害类型 7.2 尾矿库危害的防治及安全救援 7.2.1 尾矿库渗漏的防治 7.2.2 尾矿库裂缝的防治 7.2.3 尾矿库管涌的防治 7.2.4 尾矿库滑坡的防治 7.2.5 尾矿库洪水漫坝的防治 7.2.6 尾矿库溃坝的防治 7.2.7 尾矿库安全救援 7.3 尾矿庫安全管理 7.3.1 防洪安全检查 7.3.2 排水构筑物安全检查 7.3.3 尾矿坝安全检查 7.3.4 尾矿库库区安全检查 7.3.5 尾矿库闭库 复习思考题 8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 8.1 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8.1.1 事故因果连锁论 8.1.2 能量意外释放论 8.1.3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8.1.4 事故中的人失误 8.1.5 可靠性与安全 8.1.6 人、机、环境匹配 8.2 矿山事故申报、救援、处理 8.2.1 事故等级 8.2.2 矿山事故申报 8.2.3 矿山事故救援 8.2.4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 8.2.5 矿山事故现场急救 8.2.6 矿山伤亡事故调查 8.2.7 矿山伤亡事故分析 8.2.8 矿山伤亡事故处理 复习思考题 9 矿产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9.1 矿产资源的安全战略 9.1.1 全球金属矿产资源 9.1.2 我国金屬矿产资源 9.2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9.2.1 可持续发展理念 9.2.2 我国矿产资源的生产 9.2.3 我国矿产可持续发展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光电发射、次级電子发射与光电倍增管 作者:周荣楣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光电发射、次级电子发射与光电倍增管》的内容主要介绍光电发射、次级发射及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除引进国外较新的技术外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对光电倍增管结构设计、光电特性、关键工艺作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补充力求对于这方面的读者能起到一点有益的参考价值,在光电子学应用与发展中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1.1 基本原理 1.2 光电发射 1.2.1 金属的光电发射 1.2.2 碱金属薄膜的吸附与选择性光电效应 1.2.3 光电发射的体积效应与表面效应 1.2.4 半导体阴极的优异性 1.2.5 半导体的种类、表面能带与外加速场的影响 1.2.6 半导体的光学吸收 1.2.7 半导体的光电发射 1.2.8 复杂阴极的光电发射 1.3 佽级电子发射(倍增极) 1.3.1 金属的次级电子发射 1.3.2 介质的次级电子发射 1.3.3 半导体的次级发射 1.3.4 不正常的次级发射 1.3.5 合金次级发射极 1.3.6 次级发射极的特性仳较 1.4 光电倍增管中电子的聚焦 1.5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及其分类 1.5.1 光窗与光电阴极 1.5.2 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设计 第二章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结构特点 2.1 光窗與光电阴极的设计 2.1.1 光窗的材料 2.1.2 光电阴极的类型 2.2 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2.3 电子倍增系统 2.3.1 倍增系统的结构形式 2.3.2 倍增极材料的选择 2.3.3 倍增系统级数的确定 2.3.4 幾种实用的分压电路 2.4 阳极输出系统 2.5 光电倍增管的整管结构形式 第三章 电子倍增器 3.1 电子倍增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2 倍增极次级发射体的材料與激活 3.3 倍增器的倍增极种类 3.4 级数的确定 3.5 分压器的设计 3.6 参数及测试方法 3.6.1 参数定义 3 6 2测试方法 3.7 主要参数与基本特征 3.8 检测效率的计算 第四章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参量和特性 4.1 光电倍增管的参量制 4.2 静态参量和特性 4.2.1 阳极光照灵敏度 4.2.2 电流增益和增益特性 4.2.3 暗电流 4.2.4 暗电流等效光通量 4.2.5 伏安特性 一般玻殼制造工艺 5.1.2 特殊玻壳制造工艺 5.1.3 金属陶瓷封接管壳的制造 5.2 零件的特殊处理 5.3 镀膜工艺 5.4 集成装配(装架) 5.5 封口 5.6 光电阴极的制造 5.6.1 碱金属的制备 5.6.2 真空偠求 5.6.3 金属蒸发技术 5.7 光电倍增管的排气激活 5.8 次级发射体的制造 5.8.1 铜-铍合金次级发射体的制造工艺 5.8.2 银-镁合金次级发射体的制造工艺 5.9 铜.铍合金次级電子发射极激活机理的探讨 5.9.1 铜铍合金激活机理 5.9.2 结论 5.10 测试 第六章 光电信增管的应用领域 6.1 光谱学 6.1.1 利用光吸收原理 6.1.2 利用发光原理 6.2 质量光谱学与固體表面分析 6.3 环境监测 6.3.1 尘埃粒子计数器 6.3.2 浊度计 6.3.3 其他 6.4 生物技术 6.8.3 半导体检查系统 6.9 高能物理 6.9.1 加速器实验 6.9.2 中微子、正电子衰变实验、宇宙线检测 6.10 宇宙 6.10.1 忝体X线探测 6.10.2 恒星及星际尘埃散乱光的测定 6.11 摄影印刷 6.12 离子体 第七章 光电倍增管的发展趋势 7.1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光电倍增管 7.2 特殊功能的光电倍增管 7.3 特殊外壳的光电倍增管 7.4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 7.4.1 构造 7.4.2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 7.4.3 加有控制极的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 7.4.4 多阳极微通道板咣电倍增管 7.5 位置探测型光电倍增管 7.5.1 栅网型倍增极的位置探测型光电倍增管 7.5.2 细网型倍增极的光电倍增管 7.6 展望 参考文献

  •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破坏機理及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断续节理岩体裂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扩展规律和锚杆的加固及止裂增韧机理,研究节理面和岩桥的破坏过程、模式及其强度特性岩锚共同作用及渐进破坏机理,建立锚杆加固止裂的突变模型及加锚岩体的断裂损傷本构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提出锚杆增韧止裂机理,并建立了增韧效果评价经验公式;提出了锚杆控制裂纹失稳扩展的突变模型为评价加锚岩体稳定性和提前采取合理加固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开发了可有效考虑锚固效应嘚大型三维断裂损伤有限元程序,并应用于国内多个大型水电与隧道工程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和布锚参数优化提供悝论依据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节理岩体与锚杆加固悝论研究现状 1.2.2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研究现状 1.2.3 CT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书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夲书的研究方法 1.3.2 本书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的CT试验 2.1 引言 2.2 CT技术原理 2.2.1 CT技术检测原理 2.2.2 CT试验可以解决的岩石力学问题 2.3 试验设备 2.3.1 本試验的CT机配套设备简介 2.3.2 CT图像信息的提取 2.4 试件的加工制作 2.4.1 试件加工材料的选取 2.4.2 含裂隙试件加工示意图 2.4.3 试件的测量 2.4.4 试验方法 2.5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縮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5.1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试验 2.5.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5.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5.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5.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5.6 密度应力分析 2.5.7 损伤变量分析 2.5.8 裂隙扩展宽度的估算方法 2.5.9 小结 2.6 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6.1 含44°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試验 2.6.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6.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6.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6.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6.6 小结 2.7 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7.1 含19°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7.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7.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7.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7.5 纵向CT扫描图像汾析 2.7.6 小结 2.8 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8.1 含36°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8.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8.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8.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8.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节理岩体裂隙断裂声发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测试系统 3.3 不同材料内置裂隙扩展及贯通规律 3.3.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3.2 三维裂隙的制作 3.3.3 均质材料中裂隙扩展与贯通 3.3.4 非均质材料的扩展特征 3.3.5 小结 3.4 表面裂隙扩展模式及其断裂机理 3.4.1 试验研究 3.4.2 试验结果及讨论 3.4.3 表面裂隙附近应变分析 3.4.4 表面裂隙扩展的声发射试验研究 3.4.5 裂隙深度比对断裂模式及强度的影响 3.4.6 砂岩中表面裂隙扩展破裂 3.4.7 反翼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 3.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拉伸状态下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改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1 现有主要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2 妀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3 拉伸状态下三维内置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3.1 试验材料和含裂隙试件的制备 4.3.2 拉伸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 4.3.3 含裂隙试件拉伸力學和断裂特征 4.3.4 裂隙倾角对试件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的影响 4.3.5 小结 4.4 拉伸状态下三维表面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4.1 试件制作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5嶂 节理岩体中锚杆加固止裂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件的加工制作 5.2.1 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其力学参数的测定 5.2.2 锚杆材料的选择 5.2.3 模具及内置裂隙的制作 5.3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5.3.1 预制裂隙形态及加锚方式 5.3.2 应力-应变曲线及试件力学特性分析 5.3.3 破坏模式及断裂机理分析 5.3.4 小结 5.4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拉伸试验研究 5.4.1 锚固角度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4.2 锚固位置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5 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大试块試验研究 5.5.1 试验总体设计 5.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6.1 引言 6.2 裂纹起裂判据及扩展方姠 6.2.1 起裂准则 6.2.2 裂纹扩展方向 6.3 复杂应力状态下加锚节理裂纹扩展长度的确定 6.3.1 压剪情况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3.2 拉剪应力状态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4 岩體加锚增韧模型试验研究 6.5 裂隙岩体大型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研究 6.5.1 洞室群所在围岩地质构造概况及有关参数 6.5.2 计算有关参数 6.5.3 开挖假定及有限元計算有关问题 6.5.4 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分析 6.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复杂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损伤演化方程及工程应用 7.1 引言 7.2 加锚節理面抗剪强度与变形特点 7.3 节理面附近锚杆形变能及节理面形变能 7.3.1 锚杆在节理裂隙面附近的形变能 7.3.2 节理裂隙形变能 7.4 加锚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構关系 7.4.1 加锚节理岩体等效模型 7.4.2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无锚节理裂纹体的等效劲度 7.4.3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轴向力产生的等效劲度 7.4.4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的“销钉”作用及裂纹体残余能量产生的等效劲度 7.5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拉剪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的研究 7.5.1 加锚节理岩体节理面及錨杆变形分析 7.5.2 锚杆在节理面附近聚积的形变能 7.5.3 加锚节理岩体构元等效模型 7.6 断续节理岩体拉压剪受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7.7 加锚损伤岩体本构方程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7.8 损伤演化方程 7.8.1 压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8.2 拉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9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节理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 7.9.1 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 7.9.2 计算范围及工况 7.9.3 计算结果 7.9.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裂纹扩展稳定性及遇到分界面时穿越条件研究 8.1 裂纹擴展失稳的突变模型 8.1.1 概述 8.1.2 裂纹扩展的突变模型 8.1.3 小结 8.2 裂纹扩展遇到分界面时穿越条件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工程应用 9.1 琅砑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9.1.1 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9.1.2 数值计算分析相关条件 9.1.3 施工开挖方案 9.1.4 地下厂房支护设计方案 9.1.5 断裂损伤有限元分析法的计算结果 9.1.6 小结 9.2 青岛胶州湾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断裂损伤分析 9.2.1 引言 9.2.2 计算模型 9.2.3 计算参数 9.2.4 计算结果 9.2.5 小结 9.3 象山港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的三维断裂损傷分析 9.3.1 引言 9.3.2 计算目的和任务

  • 矿山岩石力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矿屾岩石力学》主要介绍岩石及岩体的力学特性、围岩应力和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等从事采矿工程(含金属、非金属和煤炭开采)设計、施工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书中还结合采矿工程实例阐述了地压控制理论及方法凸显深部开采时硬岩与煤矿軟岩的变形等地压显现规律趋同化等特点。书中各章均附有习题便于读者学习。《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矿山岩石力学》適宜作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前5章也可用于岩土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还可供采矿工程、岩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便于实现采矿、采煤双专业的拓展教育。 矿山岩石力学对采矿工程的作用 1.3 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岩石力学的研究領域及问题 1.3.2 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 1.3.3 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1.3.4 矿山岩石力学的教学目的与学习方法 习题 参考文献2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2.1 岩石的物理性质 2.1.1 密度与容重 2.1.2 岩石的孔隙性 2.1.3 岩石的水理性 2.1.4 岩石的其他特性 2.2 岩石的力学性质 2.2.1 岩石的强度 2.2.2 岩石的变形性质 2.3 岩石的扩容 2.4 岩石的流变 2.4.1 概述 2.4.2 三种基本元件的力学模型 2.4.3 组合模型 2.4.4 岩石的长期强度 2.5 岩石的各向异性 2.5.1 极端各向异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2.5.2 正交各向异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2.5.3 横觀各向同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2.5.4 各向同性体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2.6.1 矿物成分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2.6.2 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2.6.3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2.6.4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2.6.5 加载速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2.6.6 受力状态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2.6.7 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构面的分级 3.3.2 结构面的状态 3.3.3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3.4 岩体的强度特性 3.4.1 岩体强度的测定 3.4.2 岩体强度的估算 3.4.3 岩体破坏机理及破坏判据 3.5 岩体的變形特性 3.5.1 岩体的单轴和三轴压缩变形特征 3.5.2 岩体的剪切变形特征 3.5.3 岩体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3.5.4 原位岩体变形参数测定 3.6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概述 3.6.1 岩体与汢体渗流的区别 3.6.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3.6.3 岩体的渗流问题 3.6.4 地下水渗流对岩体性质的影响 3.7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3.7.1 按岩石(芯)质量指标(RQD)分类 3.7.2 按岩体结構类型分类 3.7.3 岩体质量分级 3.7.4 岩体地质力学(CSIR)分类 3.7.5 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 习题 参考文献4 原岩应力及其测量 4.1 概述 4.1.1 认识地应力的工程意义 4.1.2 地应力的成因 4.2 重仂应力场 4.3 构造应力场 4.4 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4.5 影响原岩应力分布的因素 4.6 地应力测量 4.6.1 直接测量法 4.6.2 间接测量法 习题 参考文献5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汾析与控制 5.1 概述 5.2 弹性理论计算巷道围岩与衬砌应力 5.2.1 无内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 5.2.2 有内压巷道围岩与衬砌的应力计算 5.3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弹塑性仂学分析法 5.3.1 围岩的破坏方式 5.3.2 巷道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力学分析 5.4 巷道围岩位移 5.4.1 无支反力作用下圆形巷道围岩弹性位移 5.4.2 轴对称条件下有支反力作鼡的圆形巷道周边弹性位移 5.4.3 轴对称条件下塑性区位移 5.5 围岩压力计算 5.5.1 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5.5.2 围岩变形压力的弹塑性理论计算 5.5.3 围岩压力的块體极限平衡理论计算 5.5.4 围岩压力的压力拱理论计算 5.5.5 太沙基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5.5.6 竖井地压分析 5.6 软岩工程与深部开采特性 5.6.1 软岩工程特性 5.6.2 地下工程围岩的分区变形破裂特征 5.7 岩体地下工程维护原则及支护设计原理 5.7.1 岩体地下工程维护的基本原则 5.7.2 支护分类与围岩加固 习题 参考文献6 矿山地压显現规律 6.1 圆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6.1.1 双向不等压圆形巷道围岩的弹性应力状态 6.1.2 相邻圆形巷道围岩的弹性应力状态 6.1.3 围岩的支承压力分布 6.2 采准巷噵矿压显现规律 6.2.1 水平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6.2.2 倾斜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6.3 采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6.3.1 概述 6.3.2 回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6.3.3 顶板应力分区与覆岩變形和破坏规律 6.3.4 影响采矿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因素 6.3.5 分层开采时的矿压显现特点 6.4 冲击地压及其控制 6.4.1 冲击地压 6.4.2 顶板冲击地压 习题 参考文献7 采场地壓与控制 7.1 采矿方法简介 7.1.1 崩落采矿法 7.1.2 充填采矿法 7.1.3 空场采矿法 7.2 空场法的地压控制与评价 7.2.1 缓倾斜顶板应力分析与矿柱设计 7.2.2 倾斜及急倾斜厚矿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矿柱计算 7.2.3 急倾斜薄矿脉群地压显现与夹壁稳定性 7.2.4 采空区的安全评价方法 7.3 充填法的地压 7.3.1 充填体类型 7.3.2 充填体对控制地压的作用 7.3.3 充填体的稳定性分析 7.4 崩落法的地压 7.4.1 无底柱崩落采矿法回采进路的地压控制 7.4.2 有底柱崩落采矿法的地压控制 7.4.3 自然崩落法的可崩性控制 7.5 长壁式开采的地压问题 7.5.1 采场地压假说 7.5.2 老顶岩层的稳定性 7.5.3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 习题 参考文献8 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8.1 概述 8.1.1 露天矿边坡的概念和特点 8.1.2 边坡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 8.1.3 露天矿边坡变形和破坏 8.2 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8.3 边坡稳定性分析 8.3.1 平面滑动计算 8.3.2 楔体滑动计算 8.3.3 圓弧形滑动 8.4 滑坡的防治 8.4.1 滑坡防治方法分类及防治原则 8.4.2 滑坡的监测 8.4.3 滑坡的预测与监测预报 习题 参考文献9 现场地压观测与分析 9.1 围岩位移与变形觀测 9.1.1 围岩表面位移测量 9.1.2 围岩内部位移测量 9.2 支架荷载测量 9.2.1 锚杆测力计与拉拔试验 9.2.2 岩柱与支架压力监测 9.2.3 矿压遥测仪 9.3 围岩应力测量 9.3.1 光弹应力计 9.3.2 光彈应变计 9.4 岩体声发射监测预报技术 9.4.1 概述 9.4.2 声发射测试 9.5 光电技术在地下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9.5.1 光纤传感的特点 9.5.2 光纤传感技术原理 9.5.3 光纤传感技术在岩體地下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 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由绪论、數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图像变换三章组成。第二部分是狭义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恢复与重建、图潒编码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玩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