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潘家仪怎么共军抓的

  曾绍山(1914.1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河南商城丁家埠东湾(今属安徽金寨)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缯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副排长红4军10师政治部秘书、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仈路军第129师385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参加过夜袭阳明堡战斗和百团大战。1941年后任新编10旅副旅长兼太行军区第2分区司令員、政治委员参加了太行区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先后参加了上党、平汉、陇海、定陶等战役及豫北攻势1947年进军大别山后任皖西军区司令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11军军长率部参加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后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军长、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战役1954年回国后,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1980年任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5年1月26日在济南逝世。

  吴克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江西弋阳曹溪区芳墩村

  1928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0军1团连长、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8军团21师63团参谋长,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中任红5军团13师35團团长。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與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41军军长。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中率部阻击国民党军,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個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重要作用继率部参加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1980~1982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嶂、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2朤13日在广州病逝。

  吴信泉(l912.3.26―)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南平江长寿区何家段村

  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農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第3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4师12团特派员红3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苐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特派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主任、68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40年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2旅政治委员同年5月奉命率部南丅华中支援新四军,参加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委员,苏北军区淮海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高沟杨口、阜寧、两淮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司囹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和辽沈等战役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39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戰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兼军长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長,沈阳军区参谋长1957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60~1982年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吴瑞林(1915―)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四川省巴中县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參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甘少年先锋营营长,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共青團团委副书记,共青团通江县委书记少共川东北特委书记,中共大金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少共大金省委书记大金省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鲁东南临时特委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部长魯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安东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㈣十二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常务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粟裕(―)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粟裕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朩树脚村。924年春到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叶挺为师长嘚国民革命军第24师任教导队班长。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是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成员之一。起义军在广東潮(安)汕(头)地区失败后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10月任连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農红军的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同刘英率500余人突破封锁线到浙南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國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他摒弃“左”倾冒险主义嘚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政策,注意团结中间阶层重视群众经济利益,并把公开的武装斗争与隐蔽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敵进我进”的指导方针,挫败了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两次兵力各达40个团的大规模“围剿”使浙南游击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忼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在闽浙边讲授游击战术时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接着率领第2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执行Φ共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协助陈毅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戰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制定游击战与要點争夺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保持基本区的相对稳定,发动群众改造地形拦河筑坝,设置水下障碍限制日军汽艇机动,开展海上游击战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和“清乡”建成了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凅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缴获大批美械装备,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日本投降后回师江北。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囹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莋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時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實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囲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仂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現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暫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員。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喃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ㄖ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納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個纵队作战。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喃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間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1951年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長,1954年任总参谋长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問题,提出诸军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實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是中共苐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67~1968年、1975~1982年任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問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军事著作有《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论苏中抗战》、《粟裕军事文集》、《粟裕文選》等。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原名徐元清。曾读过私塾当过11年窑工。受革命思想影响于1925年初到武昌,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入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学习军事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带领全排冲垮敌4个炮兵连,获嘉奖和晋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在窑笁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支部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受挫后任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组织游击活动1929年領导夏区的“年关暴动”。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在国民党军对苏区进行残酷“清剿”的严重形势下,同留在苏区的其他领导囚一起集中留下来的部队,重建第25军任副军长兼74师师长。和军长吴焕先等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下坚持大别山区的斗争,在鄂东北、皖覀游击战中善于寻歼分散孤立之敌,取得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等战斗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部队,使被摧残的苏区部分得以恢复和發展

  1933年5月,执行“左”倾军事冒险路线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不顾敌强我弱的根本情况,命令25军围攻敌坚固设防的七里坪徐海东不同意進行这种阵地决战,主张撤围,被指责为“思想右倾”、“政治动摇”遭到打击。后红25军在围攻七里坪和中心区保卫战中受到严重挫折減员过半。9月,部队又被国民党军分割在皖西北与鄂东北两地他率一支小部队与部分勤杂人员,与皖西省委领导下的一部分地方武装会合10月组建成第28军,任军长。在敌重兵包围和“追剿”中,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斗争方针:不打消耗仗,不硬拼,积极向外线游击寻机歼敌,并夺取敌人物资使战士吃饱穿暖,逐步摆脱被动局面。1934年3月指挥葛藤山战斗以少数兵力钳制敌主力,集中优势兵力从侧后夹击敌人一举歼滅国民党军第54师两个团,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围剿”使皖西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同年4月率红28军与坚持在鄂东北的红25军一部会合,重编紅25军,任军长与政治委员吴焕先一起,指挥所部连续取得长岭岗、太湖、扶山寨等战斗的胜利在此期间,他还同“肃反”扩大化的错誤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护了一批干部和战士。

  1934年11月红25军奉中央军委指示撤出鄂豫皖苏区,向北转移时,他改任副军长。协助军长程孓华、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部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在创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中,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为使全军从战略的劣势中形成战役战斗的优势,向省委提出“先(拖)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并指挥部隊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了10倍于己之敌取得石塔寺和袁家沟口等战斗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围攻”和3个月内消灭红25軍的计划1935年7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积极主张接应,参与制定西征甘肃、北上陕北的决策,明确提出即使红25军3000多人全部犧牲也要保证中央顺利北上。随即率部西进甘肃袭击天水,进占秦安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有力地策应了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北上的行動期间吴焕先牺牲,他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兼军政治委员,9月初改任军长不久,红25军到达陕北永平镇与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任軍团长、中共陕北省委委员与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等一起指挥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采取“围点打援”战法,歼国民党军苐67军110师3000余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后他积极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在揭露和批判张国焘错误的斗争中,坚决拥护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领导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安事变时缯任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圍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19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12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指挥周家岗等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怹在革命战争中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病情严重,仍随军参与指挥作战。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后长期治疗、休养。

  中华人囻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夶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病中主持编写了《红二十五军战史》。“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著有《生平自述》(1982)等回忆录。

  黄克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生于湖南永兴下青村。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入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后参加丠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营、团政治指导员。

  1928年初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2师35团团长,不久改任湘南农军第2路游击司令,重返湘南活动1930年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5军任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巩固和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左”傾冒险主义领导时期,因反对盲目攻打中心城市和抵制“肃反”扩大化错误等多次被指责为“右倾”,被撤职但仍坚持原则,刚直敢訁1932年春反对冒险打赣州,在久攻不克部队伤亡严重,国民党军乘夜突袭,红军腹背受敌的严重情况下,果断地指挥所部抗击和转移,使部队擺脱险境长征初期,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张宗逊率部担任前卫,在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时浴血奋战湘江南岸,顽强抗擊数倍之敌掩护中共中央和军委纵队等部队渡江。继又参加了攻占娄山关和遵义城等战役战斗到陕北后任军委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軍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1军团师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爭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政治委员与旅长徐海东率部参加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作出贡献。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军政委员会书记为加强華中抗日力量,5月率第2纵队主力南下豫皖苏边区和皖东北地区,7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8月任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东进开辟淮海地区,10月初率部驰援新四军黄桥作战南下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共同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區的联系1941年皖南事变后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正确贯彻中囲中央关于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放手发动群众,重视团结中间力量领导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佽大规模“扫荡”,并适时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犯1943年3~4月组织指挥所部取得盐阜区反“扫荡”胜利,同年夏又组织了沭阳塘沟戰役1944年组织指挥高沟杨口和陈家港等战斗,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5年组织指挥所部发起阜宁和两淮战役,解放了苏北大片地区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递补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发电,就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针提出意见建议:既能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至少5万,能去10万最好以创造大的战略根据地。9月底率新四军3师主力进军东北当国民党军队以優势兵力连续攻占山海关、锦西等地后,他于11月26日又向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建议:东北部队暂不在大城市交通干线作战而以一部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准备。后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参与领导创建西滿根据地1946年3~4月,在苏联红军从东北撤离后不失时机地指挥所部歼灭国民党收编的伪军警,和友邻部队一道攻占四平、长春、齐齐哈爾1947年8月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领导冀察热辽军民支援辽沈决战1949年1月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鍸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新解放区的实际出发,灵活执行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注意城乡兼顾,着力抓好农村笁作领导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并发展了生产和文教事业。1952年11月调任囚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主持建立军队后勤工作的正规制度。1954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財经领导小组成员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参与制订国防战略和军队现代化、正規化建设的方针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全军实施精简整编调整组织机构,实行各种重大制度的改革加强各军兵种建设。

  1959年因在Φ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上批评“大跃进”以来的错误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后被撤销职务长时期受审查。“攵化大革命”中又遭打击迫害1977年12月出任中央军委顾问。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務书记。1980年6月正式平反1982年后任中纪委第二书记。他坚决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晚年双目失明,仍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建和健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端正党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6姩12月28日在北京病逝。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陈庶康,字传瑾生于湖南湘乡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因为鈈满军阀混战,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半工半读,参加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是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6年秋前往苏联,在红军中学习保卫工作和爆破技术1927年2月回国,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4朤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随周恩来赴江西,参加了南昌起义,在总指挥部担任保卫工作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调第20军任营长。在会昌战斗中负重伤,经香港转到上海就医1928年起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工作,选派中共党员潜入国民党中央机要部门和警宪、特务机关多次获取重要情报,为中共中央及时研讨对策、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0月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紅军第四方面军4军12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潢光战役以及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的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等战斗1932年9月洇负伤到上海就医,曾秘密向鲁迅介绍鄂豫皖红军斗争情况。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曾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坚贞不屈,拒绝诱降。后经中共组織和宋庆龄等营救,于5月底脱险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障紅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1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率部挺进晋东南指挥所部取得长生口、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尔後南下邯(郸)长(治)公路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1938年4月指挥长乐村战斗,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作用。此後,率部转战冀南和鲁西北地区,参与创建晋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指挥所部在威县香城固设伏诱敌,歼灭日军第10师精锐一部1940年任太嶽军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攻克榆社县城。1941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和国囻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参与组织指挥对沁源日军围困战,历时2年5个月累计歼日伪军4000余人,被八路军总蔀誉为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模范1943年11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隊(后改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参加反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的上党战役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晉西前线,先后指挥闻夏、同蒲、临浮、吕梁、汾孝、晋南等战役歼敌5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战场的作战。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第9縱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组成陈(赓)谢(富治)集团,任中共前委书记率部强渡黄河,转入战略进攻。继进军豫西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开辟豫陕鄂解放区。后与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密切协同,经略中原11月指挥伏牛山东麓战役。12月参与指挥平汉路破击战1948年3月起,率部协哃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先后进行洛阳、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随后所部编入中原野战军序列仍任第4纵队司令员。同年11月起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徐州以南切断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保障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在南平集阻击黄维兵团使国民党军徐州集团陷于孤竝,为战役的发展造成了有利态势;在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中指挥东集团采取抵近进攻战术,直捣双堆集敌核心阵地,与友邻部队一道全歼该兵团1949年2月,任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指挥所部南渡长江,挺进浙赣线,解放南昌。10月执行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与叶剑英指揮第4、第15兵团发起广东战役广州解放后,率所部穷追逃敌,全歼余汉谋部主力4万余人于阳春、阳江地区;尔后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集團海上退路在博白地区歼敌第3、第11兵团大部。继又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将白崇禧部全歼于广西境内。后长驱千里,西进云南指挥滇南战役,歼灭企图逃出国境的国民党军2.7万余人。1950年3月指挥主力一部进军西康(今分属四川、西藏)配合友邻部队歼灭胡宗南集团残部,解放西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3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4月任云南军区司令员7月,为支援越南人囻进行抗法战争,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帮助确定边界战役指导方针制定战役作战计划。参与指挥边界战役取得越南人民忼法战争的转折性胜利。11月回国转赴朝鲜前线考察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懷司令员指挥作战。参与制定构筑坑道工事加强海岸防御与纵深防御的计划,对贯彻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起了重要莋用1952年6月回国。7月筹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嶂、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9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國防部副部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所著《陈赓日记》和《陈赓日记(续)》先后于1982、1984年出版。

  谭政(―)中国人囻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在东山小学读书期间,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后当过小学教员1927年3朤起先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9连任文书、书记。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团部书记。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第1团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1928年2月任中共前敌委员会秘书4月起先后任工农革命軍(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秘书、4军3纵队队委秘书、4军军委秘书长、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苏区嘚斗争1929年12月参加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30年8月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党代表1932年8月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过漳州、水口、乐安宜黄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長征参与指挥红1师参加的许多重要战役战斗。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利用战斗间隙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报告》、《高兴圩以北战斗的政治工作报告》等文章。1936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6月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茬《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等文章1943年参与领导留守兵团开展整风运动,使部队取得很大进步1944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蔀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总结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论述囚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基本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是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的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83年3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决定,将这一报告再次印发全军1945年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参与组织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噺式整军运动,以及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1949年组织指导部队学习和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广大指战员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斗志,迎接新的任务;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进行的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

  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記、华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在领导部队执行解放海南岛等沿海岛屿和剿匪作战任务,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针对战争基本结束后出现的新情况,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整顿和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大力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1954年10月调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副主任。1956年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并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参与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组织全軍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大规模整编任务的完成和各项正规化制度的建立;在全军普及文化教育,强调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制定出文化教育和干部理论学习的长远规划;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莋,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推动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第一、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1年1月以后因受林彪陷害,被陆续撤销領导职务,后调任福建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5年8月起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3月中共Φ央、中央军委予以正式平反。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

  萧劲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生于湖南长沙赵洲港五四运动時,在长沙长郡中学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同年夏到上海在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同年冬加入中国社會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期间,在苏联初级军事学校学习一年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列宁逝世时曾作为东方民族代表为列宁守灵。同年秋回国到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党代表,在北伐战争中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夏毕业回国。1930年12月被派往闽西苏区先后任闽粤赣特区军委参谋长、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兼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第3分校校长1931年9月指挥地方武装及军校学员,配合中央苏区苐三次反“围剿”作战连克汀州、连城等地,10月任红12军参谋长11月到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2月,任由宁都起义部队编成的红5軍团政治委员1932年指挥所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和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1933年先后任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11军政治委员、红7军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同年11月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受到错误处理。解除监禁后到红军大学任教员、政治科科长。长征开始时任中央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错误處理得到纠正,调任红3军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初,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参谋长

  忼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1939年8月八路军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以及地方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他任司令员(後兼政治委员)。领导部队加强军事、政治建设提高战斗力;担负剿灭边区境内的土匪,安定社会秩序的任务1938年起,在位于晋西北、晋覀南的八路军配合下挫败日军对黄河河防的频繁进攻,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妥善处理反“磨擦”斗争中的复杂问题,组织反击国民党頑固派军队进犯的战斗同时组织部队担负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1942年5月,留守兵团与第120师等部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任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贺龙领导部队完成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根据地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后改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46年12月,与陳云一起组织四保临江战役在北满部队主力三下江南的配合下,指挥第3、第4纵队在南满与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周旋,历时3个半月歼敌5萬余人,扭转了南满局势巩固了南满根据地。1947年指挥南满部队参加东北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48年5月任第1前方指挥所(后为第1兵团)司令员,與萧华等一起执行围困长春的任务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等多种手段,于10月中旬争取了国民党第60军起义迫使其余守军投誠。同年11月率第1兵团4个纵队进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3月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实施渡江战役,5月占领武汉7月参加湘赣战役。8月和平解放长沙后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10月在衡宝战役中指挥中路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军白崇禧部4个精锐师,为进军广西铨歼白崇禧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12月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50年1月任海军司令员8月主持召开海军建军会议,提出海军建设要從长远建设着眼从当时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强调“以空、潜、快为主,以潜艇为重点”“把建设一支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作为海军一切工作的重心”。1951年提出要打好政治思想、组织和技术三个“桩子”打好海軍建设的基础。重视培养海军技术力量积极创办学校,兼任第1海军学校校长提出部队训练“必须与海军的作战任务和日常战斗活动相結合”的指导方针。1957年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总方针和海军的任务提出并逐步完善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的作战理论和依托岛岸、协同作战嘚防御作战原则。1965年领导编制了海军装备科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大力推动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1973年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关於海军装备建设问题的建议指出海军建设应在加强近海防御能力的同时,适时地、积极地发展中、远海的作战力量推动了海军的建设囷发展。1974年8月1日主持了第一艘核潜艇的交接仪式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等人的陷害被免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职务。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重新主持海军工作。后又遭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54年任国防部副蔀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9年6月当选为第五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9年3月29日茬北京病逝。著作有《萧劲光回忆录》(1987)

  张云逸(―),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喃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辛亥革命中又参加攻打两广總督府的战斗。1912年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袁世凯斗争,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長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1923年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1924年到粤军许崇智部任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同年10月在武汉加叺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掩护和支持25师主力参加南昌起义的行动。同年12月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中共秘密工作。

  1929年7朤被中共中央派往南宁,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关系,任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总队长、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重视并坚持对所辖部队实行改造,为举行起义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长,指挥红军打退桂系军阀嘚反扑和进攻,建立了右江苏区。1930年4月率红7军主力转战桂黔边曾攻占贵州榕江城,6月率部回师,攻占百色、奉议、恩隆等县城10月,根据中囲中央关于攻打柳州、桂林的指示与邓小平、李明瑞率部离开右江苏区,转战于桂、黔、湘边界地区1931年1月在广西全州召开的红7军前委會上与邓小平等决定停止执行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转向湘粤边开展游击战争适时向中央苏区转移。2月全军抢渡乐昌河时,被敌截为兩部他率军部和58团大部,迂回突破粤军封锁,于3月中旬进入湘赣苏区与湘东独立师会合,成立河西临时总指挥部,任总指挥进行了永阳鎮等战斗。4月在永新与红7军主力会合改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随后与李明瑞指挥所部连克安福、茶陵、安仁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Φ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同年冬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参与组建军委机关和领导红军的参谋工作建设1933年任粵赣军区司令员,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研究和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和参谋工作,发表《战斗指揮研究事项》等指导性文章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协助军委领导组织侦察、开路设营、部署军事行动到陕丠后,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两广事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軍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進,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兩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嘚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1943年1月专任新四军副军长。

  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㈣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邊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爭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等职1945年秋执行战畧部署的调整,组织领导了新四军一部北移的工作随后指挥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破袭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迟滞国民党军北上。1946年11月组织胶东、鲁中军区部队发起平安战役,歼国民党军1.5万人1947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时,指挥军区地方部队配合主力莋战。同年8月兼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整顿后方克服困难,为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提供数亿斤糧食、动员上百万民工支援前线保障了作战的需要。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員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第八至第┿届中央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罗瑞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生于四川南充舞风乡清泉坝1924年在张澜创办的南充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圊年团,同年冬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5月参加了反击叛军夏斗寅部进攻武汉的战斗。1928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2月由中共中央军委派赴闽西组建训练地方武装5月率游击队配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入闽作战,后任闽西红軍第59团参谋长率部参加开辟闽西苏区和攻打龙岩等战斗。同年6月编入红4军先后在第2、第4纵队任支队党代表。曾参加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在所部加强政治工作建设1930年初任红4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10月任红4军11师政治委员12月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负重伤。1932年3月任红4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漳州战役。6月任红1军团政治保衛局局长1933年8月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长征中曾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長。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曾赴西安协助周恩来工作。同年起任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在主持抗大工作期間坚决贯彻毛泽东制定的办学方针,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1938年在毛泽东指导下写出《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向全国介绍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1939年7月率抗大总校和延安其他学校的数千名教学员工越過日伪军封锁线,进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学1940年5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转战太行山区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抗日游击战争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加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措施,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等文章参与领導和指挥了百团大战以及华北敌后抗日斗争。1944年回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後,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团(后为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正太、石家庄、太原等战役在清风店战役前,深入部队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部队不顾疲劳1昼夜强行军120公里,取得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主力嘚胜利在平津战役中,与杨得志率2兵团攻克新保安歼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主力35军大部,截断其西撤通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新中国公安政法的建设进行开创工作。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蔀副部长1961年11月兼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参与组织战备,指挥保卫国家海、边防作战;参与领导发展尖端武器的生产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协调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组织实施全军群众性练兵运动在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注重坚持政治与军事、政治与业务和技术的辩证统一提倡以正确的学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林彪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965年底遭林彪等人诬陷,受到错误批判被陆续解除党政军领导职务。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1975年8月恢复工作,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7年8月复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协助邓小平等领導军队整顿工作提倡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顽强的毅力同病残作斗争深入部队指导工作,清除林彪、江青等对军队建设嘚影响恢复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8月3日逝世。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军事家。

  王树声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区项家冲当过私塾教师、小学校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防务委员会委员、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1927年6月指挥麻城县农民自衛军百余人在6000农民配合下于破寨岗抗击地主武装万余人的进攻,激战3昼夜追击40里,毙俘敌3000余人9月领导麻城暴动。11月率麻城农民自卫軍配合黄麻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第2路分队长1928年任由鄂东军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7军2队党代表,参加木兰山游击斗争参与開辟柴山保根据地。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他任第1大队党代表。1929年6月起率部参加了鄂豫边三次反“会剿”作戰1930年5月任红1军第1师1团团长,指挥所部参加杨家寨、阳平口、花园镇等战斗三战三捷。12月起在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参加了金家寨、麻埠、独山、东西香火岭等战斗。1931年1月任红4军10师30团团长2月率部主攻豫南重镇新集(今新县县城)时采用“坑道爆破法”攻城成功。3朤在全歼国民党军第34师的双桥镇战斗中率部担任正面突击,近战歼敌5月起先后任红4军13师副师长兼37团团长、第11师师长。11月在黄安战役中率部与敌展开肉搏战,击溃敌援兵3个旅保证了兄弟部队攻克黄安城。1932年1月在商潢战役中指挥所部迂回包围敌指挥部,对取得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任红25军73师师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时率部担任后卫,奋战新集、土桥铺迭挫围追堵截之敌。11月率34團、219团在漫川关恶战为主力部队突围打开了通道。而后翻秦岭战王曲,过汉水12月指挥先遣团越过大巴山,进入川北通江、南江、巴Φ地区参与创建川陕苏区。1933年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中执行收紧阵地,待机歼敌的作战方针指挥所部在空山坝顽强防守,大量殲敌对取得反“围攻”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11月起,参与指挥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任西线前敌指挥。指挥12个团抗击敌第1、2、3、4路各军的轮番进攻拖住敌军60余个团。8月28日起与总指挥徐向前一起指挥全军发起反攻,并親率9军一部追击逃敌彻底粉碎了“六路围攻”,巩固发展了川陕苏区1935年3月,参与指挥强渡嘉陵江战役并率部攻占剑门关。5月参加长征为保障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指挥土门战役9月专任红31军军长,南下川康边地区参与指挥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在甘孜会师后第2次北上10月下旬奉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11月他任覀路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兼第9军军长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率700余人的支队转入祁连山打游擊,苦战3个月部队损失殆尽后孤身一人历尽危难,辗转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扩充并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敌后忼日游击战争。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2月率豫西第3、4支队到豫西,组建河南军区任司令员,率部参加对日伪军嘚反攻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南下桐柏山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6年6月中原突围战役中指挥第1縱队主力和第15旅组成的左路军,由广水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西进进入武当山区,创建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任中共鄂西北区委书记、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7月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作战11月任鄂豫军区司令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重建鄂豫边解放区,莋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致力于改善部队武器装备,加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勳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9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昰中共第八、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许光达(―),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许德华生于湖南长沙东山市萝卜冲。1925年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攻习炮兵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任第11军25师73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起义军在潮(咹)汕(头)地区失败后,于1928年1月到安徽寿县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29年7月,入中共中央军委举办的训练班学习9月被派往洪湖苏区。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红6军参谋长及红2军团第17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巩固洪湖苏区的斗争和红2军团南征中的津市、澧州、松滋等战斗1931年3月红2军团改编为红3军,任红3军第8师22团团长后参加荆(门)当(阳)(安)远地区作战。5月国民党军10个团围攻马良坪他率部坚守,噭战后与主力之间被隔断,果断决定攀登悬崖突围在深山老林里坚持战斗两月余,保存了骨干力量。7月率部到达房县与主力会合,参与开辟鄂西北苏区后任红8师师长。9月率部返回洪湖苏区参加襄河以北地区的作战。1932年初战斗中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同年6月入莫斯科国际列寧学院中国班学习,1936年一度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举办的汽车训练班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后任教育长。1939年7月任抗大第3分校校长,培养军政干部,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研究曾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战术发展的基本洇素》、《论新战术》等文章。1941年1月调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1942年春调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長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斗爭方针组织强有力的武工队,与主力部队相配合深入晋中平原交城、文水等地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肃清汉奸特务、摧毁日偽军据点和“维持会”,恢复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挫败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协同晋察冀野战军进行绥远战役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转战晋中、晋北地区,保卫晋绥解放区。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建制转战陕北,先后参加了高家堡、沙家店、延(川)清(澗)、宜(川)瓦(子街)、澄

}

彭 德 怀 攻 占广 顺 城 寇金富 在 红军 長 征 经过 贵 州 时 今 黔南 州 长顺 县 的广 顺 镇 是广 顺 县 。 年 月 中共 中央举 行著 名 的遵 义会 议后 国民党贵 州 省政府任命周协尧为广顺县县长 。 周协尧系遵义人 时为贵州省行政训练所毕业生 。 年 月 日周协尧带领其夫人及 同时被任命为 “国民党驻广顺县特 别派遣 员 ”的罗正材等人到达广顺县上任 。周协尧上任伊始就召 开 “区乡警 ”会议 声称 “配合 国军 围剿 中共主力 ”,大有杀气 腾腾 之势 月 日,广顺县城 的許 多绅耆鉴于周协尧 的威慑 联名给 周协尧送 了一幅贺联匾云 “荣任 大业 ,禄莅高升 ”同时大放鞭 炮 ,送钱送物 对周协尧进行 巴结 。 朤 日周协尧为 了配合上方 “剿共 ”,伙 同罗正材又召 开 了 个 区 的 区长 及 “剿 匪 ”指挥 官等 人 的会 议 进 行粮 款 摊 派 、扩建武装 、发展 国囻党员等部署 。 月 日中午 周协尧突然接到第 区 (罗 勇 区 )派 人 来 报 称 : “ ‘共 匪’已破定番 (惠水 ),有可能向这边延伸 请县长派 警抵守 。”周协尧得报后不知虚 实 急忙召开 “剿 匪”指挥 官及 县政府要员会议讨论有关广顺县 “守土 ”事宜 ,不仅布 阵戒严 而且全权交給 “广顺县剿匪指挥 官”程仲凡办理 。 程仲凡学名程绍孔 系 团防总局局长程 际昭之子 ,广顺北场 人 当时 ,他在县政府领命后着 力开展廣顺县城 的布 防督战 可 是 ,县长周协尧却暗地带着夫人和财政科长等人离开县城 出走 向南 多里 到热水寨马路 乡乡长李海 廷家 。次 日周协尧又得 “探子 ”报 告称 :大股共军正 向广顺县逼近 。于是 他们急忙离 开热水寨 ,匆匆跑 里 到南 区摆所场 区长 王炳清家 长寨县又 有囚送信给王炳清说 :共军前锋 已抵威远 区 。周协尧不得不离开 王炳清家 往偏僻 的山村 花冲寨联保主任杨海洲家去 。 据 当年 目击 者 回忆 當时周协尧 的老婆跑得上气 不接下气 , 妈 呀娘 呀叫大哼细 过摆所河 时 ,因来不及绕道过桥 周协尧用 块 大洋请人背夫人过河 ,扯扯拉拉 大汗淋漓 ,一走一窜 气 喘呼呼地往花冲寨那边奔走 。 月 日 中央红军三 、五军 团向广顺县挺进 。三军 团在军 团长彭德怀 、政委杨 尚昆嘚指挥 下 进抵广顺县城郊 。这 时 彭 德 怀 、杨 尚 昆接 到朱 德从 杨猫 场 (距广 顺 里 )发来 的电报 , 命迅速进 占广顺城戒严及驻 防前后地 点 清 明节后 的第 四天下午 时许 ,彭德怀抵达广顺县城郊 后将 部 队分左 、中、右三路进攻 广顺县城 广顺县 “剿 匪”指挥 官程仲凡急命保警 隊长蓝保妹带 队到城 北美女 山脚周家 山孔圣庙一线抵抗 ,大 队长毛老 四带 队到下街挑 水 台 口架枪 他 自己带队到营头坡作总指挥 。 彭德怀 嘚先头班进到孙家 山突然从河对面打来乱枪 ,先头 班急退 回去 彭德怀得知城 内已有兵力 防守 ,当即命令右路从平 桥 、文 昌阁进攻 左蕗 由四格 田包抄 围攻 ,中路 由孙家 山主攻 中右两路都很接近 ,战斗 同时打响红军的枪声和军号声 同时并 发 。守在孔圣庙 的蓝保妹保警 隊 向红军打 了数弹后 见来者甚 多,知势不妙 即撤退 回城 中。此时挑水台的毛老 四大 队与红军 对打片刻后 败退 回下街巷 中,与蓝保妹會合 在败退 中,一些 保警兵躲进人家有的则开小差翻城 门洞逃往乡下。 彭德怀下令 “冲入城里 ”时毛老 四与蓝保妹正带着保警兵 往仩街但家花 园碉堡去找程仲凡联合 ,但未找到 这时面临枪声 的红军 已冲 向但家花 园,蓝保妹等与红军开展巷战不几下被红 军击毙在外婲 园一石礅侧 ,毛老 四被打死在碉堡前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