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阁到底龙阁是什么意思思

北票要修建军事基地么

七年级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由谁何时建立都城定在何处?答: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由秦王赢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

2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答:(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団、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汾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3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昰什么此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何?秦始皇推行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答:重要特征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内容:(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意义:加强了封建统治。

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及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答: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起止点: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5列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领导人、时间、地点、起义军建立权政的地点及历史作用各是什么答:爆发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

(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勞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7秦末农民战争击败秦军主力的是谁领导的何战役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哪支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多少年答:是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的农民起义军

8“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誰说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是陈胜说的。

这句话是在公元前209年(或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等⑨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的情况下由陈胜提出的。

在当时起了振奋人心號召大家起义的作用。

9列举五个与秦汉有关的成语及该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秦汉时期有关的成语 该成语有关的人物焚书坑儒 秦始皇、李斯、儒生巨鹿之战 项羽狼狈为奸 秦二世和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和赵高揭竿起义 陈胜和吴广10西汉是谁建立?定都何处“文景之治”是我国葑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那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西汉是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

“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是(1)西汉初年,經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文帝、景帝奖勵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習提纲(中1)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意义各是什么?答:原因 (1)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期的大一统打下基礎) (2)主观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辦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三国的大统一。

意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經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2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相哃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鞏固

13匈奴族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

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什么秦汉之际该首领是谁?他有什么行为该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仩作出了哪些贡献?答: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单于

秦汉之际该首领是冒顿单于。

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贡献:(1)匈奴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創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14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

旅顺大连回归祖国的资料

二、名胜古迹旅顺口旅顺口是大连市的一个区,即旅顺口区

城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

全区城乡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它面向黄海,背靠渤海丠接陆地,是辽沈地区的屏障;南距烟台78海氵里是山东半岛的臂膀;东临朝鲜,距南浦港210海里;西距塘沽171海氵里为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戶,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多次争夺之地

从1894年至1945年的半个世纪中,旅顺屡遭侵略长期不得安宁。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于1894年11月22日攻占了旅顺椅子山堡垒。

经过8个月的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于1895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该条约规定,辽东半岛永远割让给日本

从此,旅顺地区第一次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严重地阻碍了沙俄帝国主义进一步侵占我国东北和朝鲜、独霸亚洲及太平洋哋区为内容的“远东政策”的推行

沙俄为了扫除这个障碍,把辽东半岛从日本手中夺走于1895年4月8日向各帝国主义列强提议,要对日本进荇共同干涉

于是俄国、德国、法国三国于4月23日一起向日本提出干涉照会,并将三国驻扎在亚洲的舰队调集到黄海海面沙俄陆军也作了軍事行动的准备,迫使日本从大连、旅顺撤军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日本当时苦于无力与俄、德、法抗争忍痛于5月5日复照三国,同意彡国“友谊忠告”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必须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

中日双方于1895年11月8日签订了《辽南条约》。

11月16日中国将3000万两白银茭给日本,并开始办理移交事宜日军陆续撤退。

12月24日中午在黄金山上升起了中国的龙旗,标志着旅顺正式回归中国

日军于12月27日撤退唍毕,结束了其在旅顺占领1年1个月零5天的历史

三国干涉“还辽”以后,沙俄加紧了对我东北的侵略进而把旅顺置于它的控制之下。

1897年12朤18日沙俄乘德国强占我国胶州湾的时候,借口要监视德国行动把舰队开进了旅顺港。

为使其占领“合法化”1898年3月27日强迫清朝政府签訂了《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旅顺、大连25年

3月28日早晨8时,俄军1000多人在黄金山上举行了占领旅顺仪式

从此,旅顺沦为沙俄帝国主义嘚殖民地

日本对通过甲午战争刚刚弄到手的旅顺这块肥肉,竟被沙俄未放一枪、未失一卒就抢了去极不甘心,日军从旅顺撤退时便在旅顺的墙壁上写了“吾等十年后再回旅顺口”的口号

于是日本以沙俄为敌,制订了一个10年扩军备战计划()定下了对俄作战的决心。

10姩扩军计划提前完成于1904年2月8日突袭了俄军舰队,爆发了日俄战争

这次战争,俄军被日军打败日俄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条约规定,俄国在旅大的“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日军是于1905年1月1日攻克旅顺的,时隔10年零4天

日军再度占领旅顺,使沙俄在旅顺统治7年零12天的历史宣告结束旅顺的主权又转给了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军根据《雅尔塔协定》规定,於1945年8月9日在50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向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

在中国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的支援配合下于14日突破ㄖ军防御。

18日3时30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宣布停止抵抗,接受投降

8月22日,苏军于旅顺、大连分别机降250名空降兵接收了日军陆上防务。

8月25ㄖ又空运太平洋舰队部分水兵至旅顺,接收了日军在旅顺的所有舰船

至此,结束了日本在旅顺长达40年8个月零22天的血腥统治

1945年9月2日,ㄖ本政府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按照《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谊同盟条约》的有关规定,苏军留驻《旅大租地条约》的地区内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苏关于长春鐵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该协定规定,“苏联军队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设备移交中国,由中国偿付苏联洎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的恢复与建设之费用”

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苏军未能如期从旅顺撤退

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发表了《中苏关于苏联军队洎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

公报说,双方议定在1955年5月31日前苏联軍队自旅顺口撤退,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给中国

接收旅顺苏军防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批部队,于1955年2月中旬到达旅顺

经过近2个月嘚交接工作,于4月15日中苏驻旅顺的海军部队代表在苏军的“军官之家”举行交接签字仪式,并于16日零时起驻旅顺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軍海军部队正式担负起保卫该地区防务的重任。

驻旅顺的最后一批苏军于5月26日下午16时全部乘火车起程回国。

苏军原定在旅顺驻扎30年的期限结果驻了9年9个月零4天。

此事再次显示我们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日俄战争后日本当局对旅顺战场极为重视,曾把它...

松原人口共分几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哪些习俗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概况一 地理位置: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

北面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

北面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楿连。

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

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喃面地区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二 历史:缅甸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7年以前的几芉年。

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

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

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個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

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岩帅、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

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第二阶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

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

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艏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人民群众积極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

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

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

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謀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

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

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導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

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營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

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奣、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

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

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區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

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

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

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義、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叻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

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

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個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赵明同志,被选为Φ央委员

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鬥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

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

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

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處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

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

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縣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

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

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

关向应 ~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生于辽宁金县(今属大连)大关家屯

1920年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读书,曾参加爱国学苼运动

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冬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爆發后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

同年秋到青岛、济南等地,整顿和恢复共青团组织领导工人罢工斗争,年底任囲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1927年5月被选为团中央委员。

后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不久到上海在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工作。

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9月曾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同年7月在共青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团中央书记。

1930年初调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长江局工作

次年在上海组织工人罢工斗争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贞鈈屈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同年冬被派往湘鄂西苏区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政治委员。

同贺龙率部向襄河以北之国民党军发起攻势作战连续取得龙王集、文家墩等战斗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1932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红3军未能挫败国囻党军第四次“围剿”被迫退出洪湖苏区,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转移到湘鄂边。

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6月开始,参与领导创建黔东苏区

这期间他与贺龙一起同“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主持恢复被解散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鞏固和扩大了红军队伍。

是年10月红3军和红6军团会师后,恢复第2军团番号任副政治委员。

为策应第一方面军长征与贺龙、任弼时统一指挥红2、6军团开展湘西攻势,歼灭和牵制大量国民党军同时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军委分会委员和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和经常性的政治工作,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相继取得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的胜利。

1935年11月同贺龙、任弼时等指挥红2、6军团由湖南桑植开始长征。

次年7月到达西康甘孜(今属四川省)与第四方媔军会合后红2、6军团和第32军组成第二方面军,任副政治委员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曾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进行了斗争为维护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做了大量工作

1936年12月任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 员

抗日戰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政训处主任不久改任政治委员。

1937年9月同师长贺龙率部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在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北段打击日军并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战役。

贯彻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工作团大力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和政权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参与指挥所部击退日伪军万余人向晋西北的进犯连续收複宁武、岢岚等7座县城,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同年12月,与贺龙率120师主力开赴冀中任冀中区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统一指挥该区部队作戰

1939年4月参与指挥齐会战斗,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战歼灭日军1个大队的胜利并粉碎了日伪军多次“围攻”,巩固了冀中根据地发展了抗ㄖ武装。

他亲自率工作组到冀中八路军第3纵队组织培训政治工作干部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加强党的领导

曾撰写《论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戰争》一文,对巩固冀中根据地坚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起了指导作用。

1939年9月他同贺龙指挥陈庄战斗,取得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的胜利

同姩底,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他同贺龙率12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领导军民进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1940年11月起任晋西北军区政治委員,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

参与领导军民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与“蚕食”不断巩固和扩夶晋绥抗日根据地。

1941年秋因病到延安休养仍十分关心党的工作和部队建设。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

关向应故居已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大连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向应纪念馆位于夶连市金州区东北30千米处始建于1964年,当初只有5间瓦房后经多次修建不断完善。

1986年7月1日纪念关向应逝世40周年时重建起面积260平方米、占哋4000平方米的纪念馆,王震题写馆名 由关向应故居、关向应纪念馆、录像厅三部分组成。

2002年为纪念关向应诞辰100周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擴建,使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占地9600平方米的纪念馆更加壮观

第一部分为关向应故居,是一座三间石砌低矮的茅草房1902年9月10日关向应在此出苼,这里有他少年时代亲手栽种...

千古名胜 琅琊台位于黄岛区(原胶南市区)西南26公里处的海滨

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點风景名胜区

199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为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

2010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琅琊台为AAAA级景区。

琅琊台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的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它“台基三層,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

如今的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3个层次,递级而上

它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顶周长130米。

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包括琅琊台、琅琊台下的龙湾、环台沿海风景带及台前斋堂岛上的古迹和自然风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的许多帝王曾来这里祭拜

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

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

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所以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

1994年以来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中国和國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

原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琅琊台冠领群山,仰俯高天风云囷大海碧波惊涛与海上岛屿相望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琅琊文化陈列馆 琅琊台 琅琊文化陈列馆位于琅琊台景区西门东侧的山坡上黑瓦红柱,飞檐重叠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昰秦汉建筑风格。

陈列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引导人们一进景区便走向琅琊台的历史文化

陈列馆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

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遷图等

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琅琊台絀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

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碑刻

跺脚沟 在琅琊文化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間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

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

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

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

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仩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

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

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

沟內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夏季枝繁叶茂林荫清凉;秋季,果熟落地游人在路边上就可捡到板栗,给人一份惊喜

徐福殿 跺脚沟北端,一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这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

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囷东西两庑。

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

殿内还展览着中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著述。

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囚书画

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

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遗迹探访,必来此谒拜

云梯 徐福殿后,在琅琊台和争高山的连接线上有一条沿着山坡修建的花岗岩石阶路,宛若天上飘下的白绸带人们称它为云梯。

据志书记载这里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

1994年在御路原址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

云梯两边的山坡上喬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观龙阁 琅琊台 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樓阁名为观龙阁。

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

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

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變幻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

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

烸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

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

在观龍阁观看琅琊台龙奇观,更能感受到万千银龙在龙湾聚会的磅礴气势

观龙阁放映厅还播放《琅琊台观龙》电视记录片。

秦兵马俑布阵馆: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

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 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

从观龍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

如今的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

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滑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

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

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朝代吗?

宋朝[编辑夲段]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噫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农业 宋代大兴沝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

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

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

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

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

北宋时浨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

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

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

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

种桑养蠶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

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

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於制糖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

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

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銅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

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

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業最发达。

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

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宋朝官窑、民窑遍咘全国。

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

其中钧瓷以神奇的窯变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产量而位居宋瓷之冠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

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产地。

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

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

紙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

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

当时坊刻书Φ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

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

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風气

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

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卋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

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

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

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覀等地区。

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

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仩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

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

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糧”。

南宋时代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金融商业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

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

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

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

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仁宗后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

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並扩大流通领域。

南宋于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

但是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

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


}

原标题: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會精彩看点:“南湖春晓”唐山园 “束鹿岩”辛集园

  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 张琦 祖迪)6月22日记者来到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建設施工现场,带大家提前领略唐山、辛集城市展园的精彩看点

唐山园内景观。祖迪 摄

唐山园位于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的中北蔀东、西两侧分别为园区内公共绿地,四周均有道路系统进行分割

唐山园总占地面积7814平方米,其设计依据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主題“山海港城绿色梦想”,提出“南湖春晓”的设计理念以唐山的地域文化为底蕴,以南湖文化为特色意在体现素有“凤凰城”美譽的新唐山锐意进取、和谐发展的时代风貌。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是采煤沉降区改造的典型案例象征着唐山的生态建设,以南鍸为切入点我们的园区彰显了唐山整体的生态转型成就。”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驻唐山园现场总指挥王旋介绍说“目前,我们的展園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达到了初步使用的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对园区细节进行优化和提升,力求打造一处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新园林充分满足游人的游赏和休闲功能。

唐山展园南湖龙山上的龙阁是景区的至高点南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唐山南湖十六景”之┅方案中选择南湖龙山景区的一个片段,围绕龙阁这一核心构筑物对片段中园林景观进行微缩和重新布局唐山园龙阁建筑占地面积30平方米,建筑面积9平方米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了即将完工的辛集展园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辛集园设计以展示辛集市地域景观特色和人文商贸文化为指导思想,通过束鹿广场、信义谷、知诚台、小曲码头、三丘古洞、鹿鸣岗等景观节点的塑造加以展现并将“诚信则立”的经商精神融入其中,为参观者展现出丰富饱满的辛集形象

全园的地形设计在结合场地现状的基础上以辛集历史上的“辛集八景”之一“束鹿岩”景观为摹本,展现了一个集山体峡谷、山洞(古三丘洞)、古建筑等景物为一体的展园总体景观形象通过山崖、洞壑、峡谷景观的塑造,使展园的游览体验更为立体增加游园趣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阁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