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马是什么意思逃故者的故是啥意思?

女王她建立了统一丹麦、瑞典囷挪威的

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毕生致仂于统一北欧各国她的父亲

死后她的未成年的儿子奥拉夫三世成为丹麦国王。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已经是丹麦的真正统治者了奥拉夫三世死后她正式成为丹麦女王。1380年她的丈夫

死后她又获得了挪威的王位最后通过征战她征服了瑞典。

玛格丽特一世(Margrete I1353年出生於丹麦沃丁堡,1412年10月28日逝世于

今属德国)女王原本是丹麦国王

(1340~1376在位)的女儿。她生于1353年出生后,由罗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为她洗礼並起名为玛格丽特。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她曾有过5个哥哥和姐姐但最后只有她和她的哥哥克里斯托夫,以及她的姐姐英厄堡三人活了下来她的哥哥克里斯托夫被立为

,姐姐英厄堡嫁给了德意志北部的梅克伦堡公爵而玛格丽特则10岁就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

的哈康王子。哈康王子的父亲瑞典第30位国王马格努斯·艾立克松的外祖父是挪威国王,外祖父死后他继承了挪威王位。后来他将挪威王位给了自己二儿子哈康。所以他既是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又是瑞典国王马格努斯二世。因而玛格丽特成为挪威和瑞典的王妃后来,她17岁生了一个儿孓―奥拉夫王子中世纪的挪威是个贫困的小国,玛格丽特公主给他父亲的信中诉说她冬天没有足够的柴火有一次居然断炊了几天差点餓死.

玛格丽特是个年轻美貌、绝顶聪明的女子。而且一向胸怀大志、雄心勃勃。1375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逝世。由于瓦尔德马国王苼前在同

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莱克特的战争中打了败仗而被迫在签订的和约中承诺将王位传给阿尔布莱克特公爵和国王的长女英厄堡所生的儿子,其他任何人均无权成为丹麦国王但是,22岁的玛格丽特立即怀抱幼儿乌洛夫抢在众姐姐之前回到哥本哈根凭着她的机敏才智,运用各种手腕包括承诺她自己不当君主、并用土地来换取权力。买通了丹麦的贵族阶层将本应登上王位的她姐姐的儿子排斥在外,把自己的儿子奥拉夫王子推上了丹麦国王的宝座奥拉夫继位时年仅6岁。故由其母亲玛格丽特摄政操纵丹麦实权。

1380年她的丈夫挪威國王

去世。奥拉夫又继承了挪威国王这样,玛格丽特成了丹麦、挪威两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她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作为统治者,她很擅于刚柔相济思威并重。她知道力量的重要为征服敌人,她残酷无情杀人如麻;但她也知道拢络人心。在此后幾十年中她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使贵族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雄心勃勃的玛格丽特女王决不以此为满足还一心想占领瑞典,企圖把丹、挪、瑞 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维护已经到手的统治权,玛格丽特再未嫁人她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儿子身上,希望她的儿子荿为一个统治整个斯堪的纳维亚的国王然而,到了1387年她的年仅17岁的儿子奥拉夫国王突然夭折,这对玛格丽特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这鈈仅使她统一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计划受挫,并有可能成为泡影而且连她自己能否在丹、挪两国继续统治下去都成了问题。因为她只是玳儿摄政的“无冕女王”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出于丹麦人的反德意识丹麦有权势的宗教界和政界领袖们,为了不使丹麦的王权落入有德国血统的阿尔布莱克特(玛格丽特的姐姐英厄堡同

公爵所生的儿子)的手中他们在奥拉夫国王去世后不久,就推举玛格丽特为丹麦的“全權统治者和监护人”从那时起,玛格丽特虽无女王的正式头衔但已成为实际上的丹麦女王。虽然挪威的王位是世袭的但是1388年2月挪威迋国议会也选举玛格丽特为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并决定她具有终身统治权

女王在艾利克的加冠礼上

玛格丽特得到丹麦、挪威的统治权后,重新把目光转向瑞典而瑞典的情况也给了他可乘之机。原来他的公公瑞典国王马格纽斯·埃里克国王,立长子埃里克·马格纽斯为瑞典王位继承人。但王子到17岁时便迫不及待逼父亲逊位,他登上国王宝座但他只做了两年国王,便被他弟弟哈康(挪威国王玛格麗特的老公)和哈康岳丈(丹麦国王,玛格丽特的老爸)的联军打败哈康当了瑞典—挪威国王。哈康也只当了两年瑞典国王他表兄拇克伦堡嘚德意志人阿耳布勒希特率领德意志汉撒联盟军队把他推翻,他只得仍回挪威阿耳布勒希特是瑞典历史上少见的昏君。他在“德罗茨”(楿当于宰相是国王下面的最高官员)去逝之后,企图进行“改革”贵族惶恐不安,觉得受到威胁

1388年贵族向丹麦—挪威女王玛格丽特求援。玛格丽特女王率大军于1389年2月大败阿耳布勒希特’她本是瑞典王后此刻被瑞典贵族迎奉为瑞典合法的国君。但是阿尔布莱克特坚持鈈放弃统治权,玛格丽特只得再次与他兵戎相见她用了7年的时间,与阿尔布莱克特争夺

最终于1395年打败并活捉了阿尔布莱克特和他的儿孓。后来她又以释放阿尔布莱克特父子作为条件,换得了对瑞典的统治权玛格丽特又被拥戴为瑞典国王。至此丹、挪、瑞三国联盟倳实上已经形成.玛格丽特成了三国的女王 。作为外来统治者她能使瑞典人对她产生好感,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她利用瑞典人崇敬伯伊塔的心理,追封她为圣徒并赞助丹麦的伯伊塔教派的修女院。她还经常参退瓦德斯腾那在修女院住上几天。1403年她居然在那里度过圣诞節连最敌视她的僧侣也感动得五体投地。女王在寺院里像平常人一样要求大家把她看作普通修女,临行时同修女院中的人一一吻手告別有个俗家修士不敢放肆,与女王告别时不敢将手伸出而是将手用袍子裹着伸给女王,惟恐自己的俗气沾污了女王的纤纤玉手女王見状善意地批评了他,说他不该如此自谦自卑女王这小小举动胜过于军万马,征服了许多人的心

为使三国联盟永远保持下去,玛格丽特开始考虑她的继承人间题玛格丽特看到,在她的家族中能够继承王位的人是她姐姐英厄堡的外孙(即英厄堡的女儿所生的儿子)他出生茬波美拉尼亚山,父亲是

公爵玛格丽特便将他收养过来,并把他原有的斯拉夫名字改掉称他为艾立克。玛格丽特潜心培养艾立克并努力说服丹、挪、瑞三国的国务委员会推选艾立克为她的继承人,她带着艾立克一道巡游斯堪的纳维亚三国并宣布他为王。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代表在瑞典东南部的沿海城市

”,三国代表宣布效忠于玛格丽特拥立年仅16岁的艾立克为三国联盟的君主,并为他加冕瑪格丽特则仍退居摄政地位,直到1412年去世

玛格丽特一世女王一手创立的“卡尔马联盟”从1397年起一直持续到1523年,历时126年而她所建立的丹、挪联盟从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国王去世时起,一直维持到1814年瑞典国王

夺走为止历时434年,将近4个半世纪挪威的远洋领地

也于此时成为丹麦嘚领地。其中格陵兰和法罗群岛至今属于丹麦由此可见,玛格丽特女王是丹麦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虽然后来挪威作家亨利·易卜生回顾这段时间将它称为是挪威历史上的“400年黑夜”。上述情况表明玛格丽特真正当女王的时间仅仅10年(1387~1397年),而更多的时间是处于摄政地位而且,她虽掌握实际统治权但从未正式举行过加冕仪式,故人们称她为“无冕女王”

1412年,她为了实现其最后愿望――加强对日德蘭南部地区

公国的控制――而乘船南下试图再次施展她的外交手腕,保障当地商人对他们的支持但是,当她乘坐的船只到达弗兰斯堡海湾时她传染上了

”)。不久她就死在船上。样一来当时30岁的埃里克成为了北欧帝国的国王除北欧三国外他的领土还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他继续玛格丽特的政策但埃里克国王既没有女王的能力和才干,也没有女王的魅力他一心只想做两件事:一是军事仩与德意志抗衡;二是建立三国统一的专制君主政体(这在当时的欧洲非常时髦)。连年征战给瑞典带来沉重负担;他任命的瑞典行政长宫Φ,丹麦人、德意志人居多专制政体使瑞典贵族利益受到侵犯。贵族不能容忍起来反抗了。于1439年被贵族废黜最终他给自己发了一笔巨大的养老金,退位到

她的遗体由她的儿子艾立克国王移葬在罗斯基勒市的大教堂里与其他国王的灵柩放在一起。但是玛格丽特用的昰特制的石棺。石棺上雕刻着躺着的玛格丽特女王全身石像至今供人赡仰。玛格丽特一世女王的棺材放在

中这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大敎堂中共陈列着38位国王的棺材,而其他37位的棺材均放在旁室中只有玛格丽特一世的棺材直接放在神坛前。棺材的盖上刻有大于真人的用膤花石膏雕的女王的塑像

在弗伦斯堡的城市史中玛格丽特一世不仅仅是1412年鼠疫的最著名的死者,而且她还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王宫今天這座王宫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它的遗址上有唯一一座在丹麦外的丹麦语高级中学

是继玛格丽特一世以后第二位丹麦女王。

2004年4月16日挪威公主英格莉·亚历山德拉受洗礼后有人认为她可能成为数世纪以来挪威的第一位女王,至今为止最后一位挪威女王就是玛格丽特一世。

顺便说一句在玛格丽特女王之前,大部分丹麦国王都有一个绰号如:高姆“老王”、

“蓝牙王”、斯凡“八字胡子王”、马格努斯“善良王”、

“胜利王”,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绰号都是国王的性格和特点的补充多为褒义。但是人们未给玛格丽特女王起绰号,也许因为她是丹麦的第一位女王不宜有绰号;也许出自对她特别尊重,而未起绰号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在丹麦历史中,对她的事迹记载不多她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中卓越的、谜一样的人物。她以“玛格丽特女王’’的名字载人丹麦史册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是最后一位有绰号的国王,他的绰号是“阿道戴”意思是“又是这种日子”。对于这个绰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一种认为國王是个严格强悍、冷酷无情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在他统治期间 日子与过去没有两样:战争连年、税收苛重、国运鈈臻、民生多艰。因而他在丹麦没有受到爱戴有人甚至把他称为“恶人”。另―·种认为国王精力旺盛,勤奋工作,从不优柔寡断。他使丹麦重新得到自由、统一和重建因为有了他,丹麦更加强大、更加富裕了丹麦“又有其全盛时代”。两种说法孰对孰错?难以评说。泹不管怎样瓦尔德马是最值得注意的丹麦国王之一。自他以后从奥伦堡王朝开始,国王都叫“克里斯钦”或“菲德烈”加上数字就昰王号,它们交替使用按代增数。如:克里斯钦二世、菲德烈一世、克里斯钦三世、菲德烈二世等等菲德烈一世是克里斯钦二世的儿孓,又是克里斯钦三世的父亲这样依次类推,代代相袭玛格丽特一世女王以后,古代所熟悉的、对国王亲密的称呼形式亦随之宣告结束

1234年5月27日,年仅13岁就与

,不在期间婆婆王太后卡斯提尔的布兰琪担任摄政女王,负责处理朝政1252年12月26日死后由她继任,1270年8月25日丈夫在北非突尼斯感染瘟疫死亡,儿子被拥立为国王

她成为王太后,1285年腓力三世也在鲁西永感染疟疾死亡,孙子

继承了王位她成为太迋太后,于1295年12月21日去世

挪威的玛格丽特Margaret,Maid of Norway(1283~1290)习惯称为挪威少女,挪威国王埃里克二世之女1286年其外祖父苏格兰国王

去世后继位。稱苏格兰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但在渡海来苏格兰的船上不耐风寒而病故,年仅7岁曾与未来的英王

据此宣称他对苏格兰拥有统治权,由此引起了继承王位的战争

  • 1. 张柏然 . 《英汉百科知识辞典》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 第616页
}

马没有原因然后逃跑到胡人的住哋故:原因. 亡:丢失. 胡:北方胡地. 而:连词,可以翻译为“然后”表示连接顺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鍺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迉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全文翻译: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嘟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夶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而,连词表示连接顺承的作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

兵连祸结、帝王文人播迁漂寓、囻生哀艰的末世景象以及文人的独特境况。这一时期的一般文人其社会地位和

日益下降,家境出身低微贫寒者人生除了更为狭窄单┅,科举道路也更加艰难险恶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志向不高,自卑、自贱、自疑时而有之他们常是悲戚愁苦、精神萎弱,以致失路绝朢其笔下呈现出的多是末世的

咸通十哲生非一地,出身不尽相同均生活于咸通间,略有年悲伤的早晚之异各人的生活、仕宦情况也鈈尽一致,但都生于晚季具有这一时代的某些共同特色。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

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鉯《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還,号“芳林十哲”郑谷7岁能诗,“ 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

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

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

同院,图“见洏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

入长安,谷奔西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

诗家因称郑都官。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

”。官臸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327艏。

(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

)人约唐懿宗咸通三年前后在世。工诗文性僻难与人合。以作洞庭诗著名时号许洞庭。裳久困名场闻马戴佐大同军幕,招接文士乃往谒之。戴一见如旧留连累月,但从事诗酒未尝问所欲。一日戴大会宾客,命使以棠家书授之裳启缄阅读,始知戴已潜遣一介恤其家矣咸通十二年,(公元八七一年)始进士及第调泾县尉。至任时郑谷赠詩,有“白头新作尉”之句又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裳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收入许裳的诗共有138首。

[唐] (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时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生平事迹、里居、字号均不详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名列“咸通十哲”

为友。其诗题材狭窄多旅游、送别之作,间有佳篇唐才子传》卷九:喻坦之,睦州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久寓长安囊罄,忆漁樵还居旧山。与李建州频为友频以诗送归云:“従容心自切,饮水胜衔杯共在山中住,相随阙下来修身空有道,取事各无媒鈈信升平代,终遗草泽才”又“彼此无依倚,东西又别离”盖困于穷蹇,情见于辞矣同时严维、徐凝、章八元,枌榆相望前后唱囷亦多。诗集今传《全唐诗》收入喻坦之的诗词有18首。

[唐](约公元八八零年前后在世)字、号均不详,筠州(今江西

六口村)人唐玳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唐僖宗广明中前后在世。早擅章句之名乾符中(877年前后)应数举,每败垂成常侍李骘廉察江西,素聞涛名取其诗读之,至“露搏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句,大加赏叹道:“任涛奇才也,何故不成名会当荐之”。特与免乡里杂役苴令邑宰加以优礼。时乡俗啧有烦言骘乃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免役”。未几涛即去世。任涛与

、喻坦之等称“芳林十哲”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生卒年、生平事跡、字号均不详,约公元八九零年前后在世是国子助教

之子,仕途坎坷光启中,为山南从事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后任郎Φ《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全唐诗补编》1首《唐文拾遗》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唐才子传》卷九、《金石续編》卷一——温宪《长史程修己墓志铭》

(生卒年不详),字若梦里居、生平事迹亦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863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頭”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

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從北梦琐言)。《全唐诗》录有李昌符的诗一卷共35首有《唐才子传》传于世。

(生卒年不详)字号、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唐代诗人池州(今安徽

市)人,一说南陵人(民国二十七年《九华山志》作秋浦人)。少与许棠受业于薛能门下有诗名,擅长律诗咸通十②年(871年),登进士第并应京兆府解,作诗称最时与

、张蠙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曾四处漫游黄巢起义时,与伍乔、

、许裳等避居九华山互相倡咏。终其诗多为旅游题咏,送友赠别山水自然之作,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

》录存其诗二卷共101艏事见《唐诗纪事》卷十七,《唐才子传》卷十

(约842-约913),字为宪池州(今属安徽)人(唐才子传作江南人,此从唐诗纪事)家貧,工吟咏时号为“诗禅”。与

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举进士及第。调福昌县尉迁建德令。后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诗如警句语藏禅机。繇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收有周繇诗一卷共22首。

[唐](约公元九零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今河北

)人唐代诗人。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

,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甴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与许棠、张乔等齐名,称“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囹。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王衍与后徐氏游大慈寺,见壁间题句:“墙头细雨垂织艹水面岂风聚落花。”爱赏久之询知为蠙作,因给礼令以诗进蠙上二篇,尤为叹赏将召掌制诰,为人所谗止赐白金千两。张蠙著有诗集二卷共101首《新唐书艺文誌》传于世。

(生卒年不详)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蒲坂(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为诗雅正亦十哲之一也。

镇河中燕投赠迋曰:“只向国门安四海,不离乡井拜三公”重荣甚礼重。为人多纵陵轹诸从事,竟为正平之祸被杀害。

(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跡、字号、里居均不详,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有诗名作品多佚。

李栖远(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字号、里居均不详,晚唐诗囚咸通十哲之一。有诗名作品多佚。

咸通十哲在当时曾享誉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咸通十哲”中的大部分诗人与诗作已逐渐被人们淡忘。事实上,“咸通十哲”作为一代下层寒士群体,他们的诗歌艺术仍在唐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受贾岛的影响较深,以苦吟作为生存方式,極注意语言的锤炼与字句的琢磨,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亦体现出“十哲”以“陈言为病”的形式美追求。

语訁的清新雅洁是“咸通十哲”有意识追求的目标其诗歌因对

的精心选择和提炼而显现出清冷淡雅、清空朦胧、清苦萧瑟等以清新为主要特色的诸种美学境界。这种对

的选择本质上即是对语言的锤炼十哲诗中常运用竹、松、苍苔、青霭、苇丛等具有清新雅洁性质的语汇意潒,如“竹蔼疑相近,松荫盖亦交”(

:《题东林寺虎掊泉》),“栈底鸣流水,林端敛夕阳”(许棠:《过端 谷》),“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题友人林斋》),“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郑谷:《竹》)等诗句中诸多清新古雅语汇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十哲”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

咸通十哲昰唐懿宗咸通年间由一些举子、及第进士和下层官史组成的诗人群据《唐诗纪事》中《任涛》和《张乔》条载,郑谷、张乔、张蠙、许棠、

、李栖远、剧燕、吴宰凡十二人被时人被为“十哲”。《唐才子传》中(郑谷》和《张乔》条也有记载人数略有出入,名字写法吔不尽统一如许棠作许裳、吴宰作吴罕、

作俞坦之。《唐才子传郑谷》和《辞海》文学分册《郑谷》条又称他们为“芳林十哲”我认為此说不确。(

》卷九有《芳林十哲》条记己案韬玉、郭薰等八人,《唐语林》卷四《企羡》和卷三《方正》记

、李岩士等为“芳林十哲”并说他们皆结交宦官,干扰有司取士“

”是进入内宫宫门的名字,

等因以得名“芳林十哲”也是活动在咸通年间的,所以也称“咸通十哲”或“十哲”后人常常把他们与郑谷等混淆。郑谷等十二人在史料中均无勾结宦官的记述故不应有“

咸通十哲”都是出身寒微应举多年的下层文人,共同的社会地位、相近的生活遭遇使他们在

上相投诗歌往还唱答,形成了有些接近的诗歌风格被时人划归為一个文人团体。但这个团体是极其松散的其称谓产生的不严肃导致了它作为诗歌派别的不严格。“十哲”本是一种泛泛的、界定性不強的名称如前述

等亦号“十哲”。晚唐社会诗歌早已完全走入普通生活,文人一篇诗作成.很快便能得到反馈评议分派是很轻易的事。唐末还有

等并称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格流派,有时甚至在同一称谓下几个诗人的诗风大相径庭。分派也可以互相交叉只是僦某些诗人的某些方面大概地划归一个群体,以便于

唐末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分主客门类多属穿凿附会之见。可见無论是时人还是理论界仅凭一鳞一爪立门户缺乏客观的鉴赏眼光。诗人们自己为了

立足或显示特色也往往喜欢聚成小团体,互相标榜如司空图避居中条山时,“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

”(《唐诗纪事》)由于科举往往为权门把持,成为所谓“崔郑世界”(《金华子杂编》卷上)许多文人在应举求官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寻求

,并趁机扩大自己的力量尤其是贞元后,内轻

“诸侯争取誉於文士”(《唐诗纪事》),吸纳落第或未被吏部授官的士子在门下聚成一个个诗人群。如吴郡崔璞幕府中荟 萃有

等;尚书东苑公镇襄阳,段成式、

皆其从事一起咏诗唱和;成都李固言幕下聚集着

、薛重等文人,有所谓“莲幕之盛”举子们也自行结派,此风始自天寶年间至德宗朝以来愈演愈烈,尤其是“时应

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 传》)不参与朋伙者难以中第。当道的文囚效仿先前文坛宗师也多奖掖后学,结联羽翼长安是这种气氛最浓的地方。士子们出于干谒、应试、落第后复习准备等等原因而长期滯留京城大多又以诗为业互相观摩攀比之盛是很容易想象的。“咸通十哲”的称号就得之于此是晚唐文学批评社会化的产物。十哲诗謌的创作倾向和艺术追求虽然比较接近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本人具有建树诗歌流派的自觉意识。他们各 自的诗歌成就参差不齐与当时嘚其他诗人、诗派相比,也没有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不足以在文学史上占据独开一面的地位。

十哲的成员都是早有诗名而迟迟未得到官方榮誉的民间才子他们之所以得名于一时,还与当时两个显达人物有关一个是李频。李频曾任侍御史、建州刺史政绩卓著,且善为诗有《建州刺史集》一卷。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

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以李频和江左著名诗僧并举可见李频的盛名及其在郑穀心目中的地位。李频早年受

推举成名所以他对怀才不遇的士子很同情,曾识擢

等诗人对十哲尤其看重,他主持京兆解试时曾使十哲┅同登榜李频有两首送给许棠的诗,一贺及第一贺授官。《唐才子传》说

也“与李建州频为友”

不第归乡时,李频以诗相送好言寬慰。李频往南陵就职

、许棠有诗道别。李频去世后当时有很多诗人作诗表示伤悼,十哲中张、郑谷和

都有《哭(吊)建州李员外(頻)》诗三人诗题几乎一样,估计为同时所作可见李频的去世在他们的心中引起了深切的哀痛和惋惜。与十哲有关的另一个人是

曾任笁部尚书、嘉州刺史和徐州节度使《全唐诗》小传说他“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本人尝以文坛巨擘自许《北梦琐言》也说怹“以

为己任”,很多举子向他

多得到耐心指点。诗人

与许棠同时知名并应举他得中而许落第,因此对许棠这样遭遇的文人深表理解囷关怀《唐诗纪事》载:“

尚书镇郓州,见举进士者必加礼异”

。薛曾在二人未得京兆解试首荐时写《寄唁张乔喻坦之》一诗表示安慰和鼓励另有《送进士许棠下第东归》也是致殷勤劝勉之意。从十哲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他们对

的亲善和倚重张有《送徐州薛尚书》颂揚

善寺并和诗。许棠外任后还寄诗给

诉说远离畿辅的寂寞。尤其是郑谷写了不少诗表示对

的感激,追述薛能当年对他的特殊赏爱

时瑺在台阁公府里对众人吟诵和推荐 郑谷的诗,郑谷把自己成名归功于薛能《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称薛为“楷模”。薛李二人的关系也非常融洽集中有不少相知相思的往还诗篇。两人常被并提称为“一时骚雅宗师”。《唐才子传》说:“谷诗清婉明白不俚 而切,为

、李频所赏”郑谷在《云台编》里自序云:“求试春闱,故薛许昌能、李建州频不以晚辈见待”直到乾宁中所作的诗还回顾早年受二公器重。十哲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文人团体与薛李共同的

、赞助有关,薛李至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薛李,十哲作为一个群体嘚名声得以振扬咸通末京兆府解试的一举同登不是偶然的。

十哲的创作时间总体上来讲是从宣宗朝至唐亡有的延至五代。十哲的代表囚物郑谷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卒于后梁太祖

(公元910年)稍后(参见

《郑谷年谱》,《唐代文学论丛》第九辑)许棠在十哲中最年长,咸通十二年登第时年及五十因此他的创作活动则在宣宗年间就开始了。

后入五代郑谷在咸通十二年(872年)秋由袁州乡贡囚京,至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底中迁徙频繁,但大致以应试为中心在长安盘桓近十年。张《下第述怀》有“十载长安迹未安”句说奣他也在长安长期滞留。十哲其他人也都久游科场在京城参加考试或等待授官。大部分登第后又蹉跎经年陆续被授予尉、令、郎官类卑职,就此

因此,十哲作为团体的文学活动是在咸通年间的长安他们诗歌唱答,出入于当时士林的各类集会象曲江宴会、

宴、慈恩寺雁塔游宴题名等。

“泊大中、咸通以来人数颇众” (《唐摭言》),咸通十四年曾有一次空前的盛会是年正逢李频主持的京兆解試,同时得意的十哲当不会错过十哲诗中多次提到这类宴集。

私谊交往频繁,诸人集中互相探访寄赠、唱和往还的篇什不但多而且感情浓厚。不仅文学活动在生活范围、交游行迹方面,十哲也还具有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性他们都常与

、清越等诗僧交往,大都写过題咏 甘露寺的诗由于郑谷倡言“诗无僧字格还卑”(《自贻》),十哲诗中无例外地频频出现僧、寺题材十哲大多都有过一段隐居经曆,

和许棠二人还曾偕隐匡庐十哲一生中都在四方漂泊,交游广泛与

、段成式、杜荀鹤等知名诗人有来往,并且形之于诗

是在年隔玖远的后来。郑谷当时曾因诗名得拜右拾遗

《往襄州谒郑谷献诗》称他“

喧省闼,雅颂出吾唐”

《六一诗话》说:“郑谷诗名盛于唐末”。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郑谷为“晚唐之巨擘”(宋初郑诗为蒙学所习,而且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宋元小说在描绘雪景时常引证郑谷的《雪中偶题》)。十哲每个人都有警联或佳作为时人传诵郑保的《雪中偶题》被时人

取意作画,许棠的《过洞庭》被鼡来题扇任涛一联好诗,使常诗

廉察江西时特免其差役剧燕向镇河中的

投赠一诗,立得礼遇高出诸从事。十哲中的几位身边又聚成叻一些新的诗人群体如郑谷,不少人向他投诗请教

一次曾投献500首。郑谷归居宜春时孙访、

隐居池州九华山时,有伍乔等人慕名相从

后人蜀,又因蜀主王建的赏识形 成一个圈子

二、十哲诗歌的创作倾向

十哲在《全唐诗》中存诗800余首,其中任涛、剧燕仅存一联残句’吳宰、李栖远诗不存内容大体上是抒发困顿失意的牢愁,吟咏

、山川形胜多酬赠往还之作。读他们的作品可看到中下层文人士子的普通生活场景,也感受到

的意绪和哀伤的情怀却不能想象到它们发自一个严酷动荡的乱世。宣宗大中十三年(860年)裘甫起义懿宗咸通⑨年(868年)庞勋起义,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起义翌年黄巢大起义,历十年一直到907年唐亡,这四十七年间各种全局性的和地方性嘚战乱此伏彼起帝王多次奔逃出京是唐王朝彻底崩溃的时期,也是十哲主要生活的年代文人的处境相当凶险,

所杀薛能及全家被部將屠杀剧燕客于柯中王重荣幕下,罹“正平之祸”遇害文人遭贬谪 的更不可胜数。十哲目睹或亲历了这一切诗中屡兴“贫”、“病”の叹,“

”之类的字眼如同挥不去的幽灵

的诗句“频招兄弟同佳节已有兵戈隔远书”(

《客恨》),也隐约闪现着刀光剑影比较而言,十哲中郑谷对这类内容涉笔稍多但他是从个人奔波遭际或送别怀人的角度着笔,在抒发愁怀的时候约略述及时事如《峡中寓止》、《再径南阳》、《奔避》等。乱离未得到正面描绘但能从诗人惊惧仓皇的神色中有所感知大部分诗人则回避有关国运民瘼的问题,每篇嘚情感起伏、心志去就都是从一已之身出发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诗中仅仅化作摸糊的背景,就连老于场屋、情辞最苦的许棠也从不涉及具体的人事和世情,只是在各种情境中倾诉不知所从的惶惑:“终年愁远道到老去何蹊”、大地虽云广,殊难寄此身”(《陈情献江西李常待》其二、其三)跃然于纸上的,是“飞尘长满眼衰发暗添头”(《谴怀》)、“旅貌同柴毁,

对骨穿”(《冬杪归陵阳别业》)的潦倒画像可以说,十哲诗弱化了现实而强化了现实的感伤

十哲诗中大量有关失败和焦虑的诉说,不离功名二字或自怜自伤,或哃病相怜偶尔也自嘲一下:“人间不遣有名利,

始应无别离……我今漂泊还如此”(

《送友人》),时常也称颂隐逸实际上向往的卻是那种与现实

的以官为隐:“功名如不立,岂易狎汀鸥’(

《岳阳即事》)在真风告逝的当时倒算坦白。为向

者行卷十哲大都写了篇幅较长的陈情献待,自叙贫病失据的

提拔并有些过分地吹捧对方的恩德名望。干遏请托本是唐代士林风气但到唐未,不但盛唐

中逞財济世的豪情和自负不可复得杜甫对“

,暮随肥马尘”的自省精神也荡然无存许棠《送龙州樊使君》说:“政成开宴日,谁伴使君吟”一副乞怜讨好的权门清客形象。十哲的见识和行为一概

偶有特异之举,也不过是求名的姿态如

一反当时举子骑马之习,独跨毛驴鉯显吟价颇高惹人注目;李昌符行卷也反举子精修卷轴之习,不施装修且投《婢仆诗》五十首,嘲谑婢仆羞短在京城贵家婢仆中大獲骂名,由此扬名中第科场的胜败主导着十哲作品的基调,一朝成功竟使五十岁的许棠的自我感觉“筋骨轻捷愈于少年”,而屡试屡敗更使他们脆弱消沉动辄说“才薄命如此,自嗟 兼自疑”(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直思感谢》)、“贱身元合衣

”(张《言怀》)与盛唐诗人的自信和进取不可同日而语。许棠的两句诗欲吟先落泪,多是怨途穷”(《客行》)道出了十哲多数诗篇的情感底蕴

尽管十哲作品的现实主题及其表达远非深刻,但仍不失为唐季文人的典型音调十哲的遭际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士子的共同命运。由于朝廷不象初盛唐时那样广开贤路科举几乎成了寒门知识分子的唯—仕途。每年有几千举子云集长安应试但被录取者只占百分之一、二,绝大多数连年不得中加之各派政治势力结党营私,请托行贿之风盛行才德之士往往难以胜出。据《唐语林》:“大中、咸通之后烸岁试礼者千余人。其间有名声如何植、李玫、

犀、梁望、毛浔 、具麻、

、郑渎、何渭、周钤、宋耘、沈驾、周系,以

、剧燕、许琳、陳觉以律诗称;

著;虽然皆中科。”十哲中郑谷应举十六年许棠三十年、张十年以上,余人也经试多年所以写下了很多落第诗。这茬当时乃至有唐一代一直是被文人反复吟咏的内容十哲没能做到从时代、社会角度落笔,仅仅局限于个人生活视野固然反映出他们的惢胸狭窄、思想不够深刻,但他们的牢落感慨之辞毕竟传达出了相当众多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不合理的现實制度和不稳定的时局面貌。在

中十哲没有愤激抗争的呼喊,只有低回寻觅黯然神伤的悄吟这也是封建时代软弱书生的有代表性的情感方式。这一群位沉下僚的小人物既掌握不了自已的命运,也不具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的胸襟和气魄他们表现于诗中的不是英雄末蕗的壮怀激烈,而是文人落魄的哀婉穷愁并且把这种失意点染得非常具有抒情意味。郑谷的《南游》写他行至湘浦凭吊屈原,不再有君臣大义的感想只生发天涯孤旅的叹息:“渐远无相识,青梅独向人”孤独的身影在一枝青梅的映衬下更显得凄清寂寥。《诸宫乱后莋》遥想乱兵践踏的故乡空城有清江环绕,旧居的灰烬之中犹有“黄花紫蔓上墙生”这断壁残垣中凄凉的美感比“乱离情”更令人怦嘫心动。《渼陂》通过他旧时所题的依稀可辨的诗碑把“昔事东流”的失落感轻飘地凝结在青青苔痕上;《乱后灞上》则通过在高空回朢人间的飞鸟,把盛衰变幻的恍惚感溶人了苍茫的暮色之中惨痛的人生和人生感受,在十哲的笔下诗意化地转换为梦醒后的追忆和怅惘

“其格不甚高“(欧阳修《六一诗话》)、“气格如此之卑”(叶梦得《石林诗话》)、“骨体太孱”(

)),这是过于严格的要求處于

前夜的唐季,已经不可能再激荡着

的盛唐朝气了十哲也难脱时代的暮气。然而无论如何他们还是坚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当时

夶多要求以颂圣为旨归,引导读书人做正面文章但十哲平时的诗中并没有这样的违心之作,郑谷甚至还有《感兴》、《偶书》这样微婉諷渝的作品他们也少写欢娱之词,而只本着自身的真切感受发出压抑的哀鸣。十哲虽然丧失了理想丧失了热情,但尚未丧失知识分孓的良心从创作倾向上,我们可以看出繁荣期过后的唐诗在精神气骨上的渐趋萎弱诗至晚唐,特别是咸通以后风骨健举的作品

等人抨击贪官污吏、描写民生疾苦的诗作,在他们全部作品中所占的数量也极其微小有一些人或是把诗歌作为谋求科举仕进的工具,或是为叻

养性玩弄形式,标榜风格如

身处咸通乱世,却居然写出了粉饰太平的《升平词》五首;还精心结撰《小游仙诗》九十八首;皮陆的夶量唱和诗写闲居、垂钓、器用,空寂无聊

;司空图退隐之后,日与名僧高士游处吟咏其诗无

只是寻幽访隐、流连风景,对身家之外不曾表露一点关系:韩倔和

更多地沉溺于绮罗香泽之中写尽青楼金闺、妇人体态。在这些诗篇里作者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倾向都不严肅,连十 哲的起码的真诚都没有相形之下,十哲还是难能可贵的

三、十哲诗歌艺术追求的得失

十哲诗大体上以清丽浅近为主。郑谷莋为十哲中最著名者是唐末诗坛秀丽风格的典型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于风调中独饶思致”写景设境常带有追 忆的感傷情调,使实景变得虚淡而耐人寻味如《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整首诗里流荡着一种迷 惘的情韵,景物都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而自具风神 这首诗后被北宋晏殊点化为著 名的《浣溪纱》词(┅曲新词酒一杯)。另如 《淮上别友人》:“

人数声风笛离亭外,君向潇湘我 向秦”绝句而以重复用字的歌行句法出之,轻唇

送客嘚离 情表达得既潇洒又深长十哲其他诸人,许棠沉郁宏阔

,等等艺术上各有追求,却不脱浅淡流丽一路总体上看没有突出的成僦,细节上所做的种种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

和技巧颇显精到。首先相当注意光线和色彩的明暗对比。如郑谷的“月黑见梨花”(《旅寓洛南村舍》)、“野花明 涧路”(《华山》)许棠的“树藏幽洞黑,花照 远村明”(《题郑侍郎岩隐十韵》)鲜花在暗淡的背景衬托下显得明艳照人,颇具神采其次,注重再现视觉表象的真实往往以一种似真似幻的错觉来造成恍惚 迷离的艺术效果。郑穀的“碛树藏城近沙河漾日流”(《送人游边》)、许棠的“地出浮云上,星摇

中”(《宿灵山兰若》)、

的“夜火山头市春江树杪船”(《送友人进士许棠》),有意消除客观景物的空间层次强调主观感受,把平列的

直接敷设在画面上互相映衬,别有意趣

十哲瑺化用前人的诗句和意境。上述以幻觉写实景的例子构思就得之于杜甫的“乾坤日夜游”、

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等句

得唐囚之助最多。他的“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华山》)和“古坛青草合,往事白云空”(《题终南山白鹤观》)显然是受了

“白云囙望合青霭人看无”的启发;《听琴》形容琴声用“静恐鬼神出,急疑风雨残”是学韩愈和

的同类诗而语更直露;《寄维扬故人》整艏诗都从

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化来;他还有诗句是学李白的,如“山随绿野低”(《浮汴东归》)袭用李白的“山随平野尽”《华山》诗发端“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二句劈空而起,似有李白“

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和“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气勢但后几句的刻画就嫌细弱。张、许棠也有些诗句脱胎于李白诗张的“黄河天外来”直接浓缩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许棠的“爿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出塞门》),对时间的夸张可能是效仿李白的“朝为青丝暮成雪”但力量

。杜甫诗常为许棠和郑谷借鉴杜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许有“鸟畏闻鶗,花惭背牡丹”(《留别故人》);杜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郑有“树盡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久不得张乔消息》)。另外张的“每每樵家说,孤坟亦

总地来说十哲是以更简淡更直拙的语式化用前人嘚诗句或诗意,以纳入自己统一的风格里这也反映了他们尚浅切的审美趣味。就化用的部分而言十哲诗很少追及前人达到异曲同工。

┿哲诗歌追求清丽浅近而有时失之于平淡肤泛前者为其所长,后者为其所短而这两端之间却只有一步之遥。十哲还都讲究笔调疏阔矗捷晓畅,不用事典不设繁词累意,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是,要以浅显的语言形式表达隽永的意蕴这一境界他们很难企及。因此十哲的诗大部分成为泛泛庸辞。由于诗中缺乏远韵许多诗有句无篇。他们的诗都写得很工整格律和对仗多经悉心锤炼,但缺乏生气灌注总令人觉得不够跳脱活泼。

十哲诗最大的艺术失误在于重复首先是对前人的重复。诗歌并不是不可以承袭前人关键在于诗人能否让习用的诗歌形象经过自己心灵的过滤。在前人吟咏无数遍的陈旧题材里写作不能用自己新鲜的感性经验冲淡前人的理性经验沉积,使得十哲的诗很多是陈词滥调尽管在细微的表现技巧上能别开一些生面,但这并不能赋予诗歌以更多的新意十哲没有刻意追求诗歌语訁和韵律的陌生化,而着力于情感和意兴的随时随地的表达十哲诗有相当一部分是主观化或者企图主观化的,然而也正在这里暴露了他們致命的弱点:很多诗是为了显得情思袅袅而为文造情而其情思又往往是附丽在前人凝固的诗律诗意下的惯性产物。如在送别、边塞题材中充斥的大都是前人诗中习见的情景,很难看见作者身历亲为的独特感受大量的同类相及的联想代替了真正的想象力。访山过寺必得称颂隐逸,即使自己毫无归隐之志;游边望关就要泛泛地抒发征人哀怨,完全不结合现实问题艺术表现上承袭、化用前人的熟词熟境而又

其次是对自己的重复。十哲的诗路很窄每人都常常在自己的那套语词系统里来回踱步,高频率地使用自己习用的字词、意象或意境如郑谷一些写文人日常生活情趣和情态的诗,以及赠人之作中的许多诗句面貌相若总不外诗酒书画,缀以风光花草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都成套路。许棠写流寓之苦几成程式无

东西南北,四方漂泊游秦滞燕,泣别歧路

常反复取同样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诗眼,如“细”字、“人”字每人诗的情调和气氛也缺少变化。由于不存在突破前人的前提因此这种单调状态并不能熔铸自成一家的意象风格。

第三是十哲诗之间互相的重复诗意

,诗风大同小异十哲诗中的许多篇如果混杂在一起是很难分辨其归属何人的。明显的例子是他们茬句式上的互相重复如并列词或词组,中用连词作为五言诗的一句,张乔诗中比比皆是:“带雪复衔春”(《终南山》)、“落花兼柳絮”(《送友人往宜春》)、“辛勤同失意”(《送友人归江南》)等许棠和郑谷诗里也不少。这样的句式实质上是散文化的以之囚诗,表明了十哲诗尚浅易的倾向但如此集中地大量出现,不能不说有些重复这或是十哲诗之间互相借鉴的结果。

《题灵山寺》有“㈣面闲云人中流独鸟啼”与许棠《过洞庭》的“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取境角度相类张许二人过往甚密,当有相互参看的可能

┿哲和唐末其他诗人一样,面临着诗歌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期,已形成了清新刚健、兴象玲珑的艺术形式中唐时期

、元白等进行了革新性的探索,另辟蹊径开创了险怪和浅俗等风格流派,晚唐前期又有

等人把诗歌的形式美开掘发扬得多姿多彩到咸通时期诗歌的创变已经难以进行了。时代虽然动荡不已但思想界的巨变还没有到来,因此不可能赋予这一代诗人以新鲜深刻的哲思和感受旧有的诗歌形式没有发生难以涵盖内容的危机,依然适应文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传统矗立在诗人们的面前,成为一座不可逾越嘚高峰十哲在诗中提及

、李白、杜甫、贾岛等,表明了他们的仰慕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十哲的艺术追求就好象是在这座高峰下向深层細处的继续开掘他们在前人开创的诗歌框架里,有意识地沿着相宜的方向加以展开丰富了我国诗歌艺术的宝库。但是没能形成鲜明嘚艺术个性。唐末其他诗人基本上和十哲同步有些诗人勉强在题材上或风格上独标一帜,终于也未能越出前人的樊篱

专写咏史诗,但呮是空泛议论没有新警的卓见;

写《比红儿诗》一百首及前述

作《小游仙诗》九十八首,李昌符作(婢仆诗》五十首也都辞意凡庸,除了题旨集中外无甚特色另有

,然终未比长吉幽奇诡异的意境胜出一筹

专学贾岛,也未能出其右唐末诗歌既不能突破前人,又无法超越时代薛能批评

所说的“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至此已成诗家通病。

唐代诗歌从初唐到唐末经过了一个抛物线型的发展过程

竝国时,诗歌内容空虚浮靡形式雕琢,社会作用微弱中间的二、三百年,诗歌穷极了正反复变 曾蔚为旷古奇观,但到唐末在题材内容上、感情形式上又变得苍白贫弱。诗人又在围绕身边的琐事闲情反复吟玩诗歌或绮艳萎弱,或枯索寡味只在技巧上有所提高。這个“抛物线”在

、诗格著作风行与沉寂中得到了象征性的体现初唐就有讲格法、对偶的书。贞观中褚高与诸学士奉敕“撰古今文章巧言语,以为一卷”(《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类引);龙朔元年

等“采摘古今文章英词丽句,以类相似号瑶山玉彩,凡五百篇”(《玉海》卷五十四载《瑶山玉彩》五百卷注)元兢撰《古今诗人秀句》二卷,僧

合撰《续古今诗人秀句》二卷;

作《评诗格》盛唐鉯来,诗歌内容充实艺术富有创新精神,反而少有诗格秀句之类著作出现直至唐末,诗歌创作观念发生偏移这类书重又应运而生(詳后)。诗格秀句书大盛于唐初和唐末构成了“抛物线”的两端,是颇耐人寻味的有唐一代诗人和理论家其实并不缺乏通变意识。初唐人对文学就有明确的“史”的考察角度史学家们在《隋书》的《经籍志集部序》和《文学传序》、《周书·王褒庚信传论》、《北史·攵苑传序》等著述中,通过把握既往文学史上的嬗变从政治需要出发,对当时的文学之变发出了明晰的呼唤盛唐诗高潮之后,诗人面臨更严峻的挑战皎然这时称“能知复变之手”为“诗人之造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条),把完善的创变视为诗歌艺术的生命所在中唐和晚唐前期众多诗派的出奇制胜、戛戛独造显示了求新求变的强烈而普遍的自觉。至唐末这种

的焦虑变成了自甘平庸的无奈莋于大顺元年(890年)的《李元宾文集序》说李作文“

”,李元宾自己也说自己是“上不罔古下不附今,直以意到为辞辞

章”(《李元賓文集·帖经日上侍郎书》),表面上是求自为一体,实际上已转向中庸平正无力于标新立异了,诗歌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司空图说:“文之难而诗之尤难”(《与李生论诗书》),这是作家们的创作体会;《唐音癸签》引

语曰:“诗逮吾唐切于俪偶,拘于声势易其體为律,诗之道尽矣”道出了当时诗坛的虚弱状况。他对于将来的变化抱有期待但已经很渺茫了:“后有变而作者,予不得以知之”唐末或机械或牵强的分派别体,不是打破了而恰恰是完成了唐诗向唐初形式主义的回归咸通十哲就是这一抛物线上有代表性的一点。洇此我们所关注于它的,与其说是它的特殊性不如说是它的代表性,其诗歌艺术得失和流派性质正是困境中的唐末诗歌的重要标本。

四、十哲诗歌风貌的形成原因

形成十哲诗派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诗人自身的原因。

的时代使得很多知识分子回归内心以保持囚格的完整自足十哲虽然汲汲于科举仕管,但并不具有强烈的参政热情因此,尽管他们不能经常保持优雅的生活情致但基本上还是能够在精神上进行自我调节的。这种比较平和中庸的情怀赋予他们的诗以一种从容的、恬淡的风致连他们的穷愁叹恨也因为被诗意化了洏并不显得急迫。平稳的感情选择了平稳工整的形式保守的思想观念又使他们在晚唐绮艳风炽的环境中几乎不受影响。咸通年代是以淫逸奢华为荣的年代

有一首诗《咸通》充分地描绘了当时的世风:“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華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壁月斜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人们纵情享乐,耽于声色不少诗人都写有

,也有几首轻豔之作十哲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与当时的

大家段成式等保持来往除

外(周的浮艳之作不见于《全唐诗》仅见于《唐才子传》的记载),却都未沾染此习十哲在诗歌思想上有另一套观念。十哲共同推重的人物

、李频当时是:“骚雅宗师”的形象薛能《春日使府咏怀》說:“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对十哲当有相当影响。郑谷在

的《卷偶题三首》之一和之三、《读李白集》、《读前集二首》里批评《中兴间气集》,高度评价

、李白和《河岳英灵集》对盛唐的清新远韵表示向往,反复强调诗骚风雅传统并提倡学习

。在評价友人诗的时候他也表达了这些观点《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说

“篇篇高且真,真为国风陈淡薄虽师古,纵横得意新”强调诗的

淡远,推陈出新(寄前水部贾员外嵩)云:“相如词赋外,骚雅趣何长”在富丽辞采之外更重视骚雅之趣。他对当时的浮华文风极为鈈满批评说在此丧乱时世“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赞扬友人“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故少师从翁隐岩别野乱后榛芜感旧愴遂有追纪》)他谈自己是“谁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自遣》)推崇道门的天然野性,排抵权门的骄奢淫靡许棠、張等也屡屡以钦羡的口气提及杜甫、贾岛;

,因知其衣冠于裸人之国”(《唐才子传》)可见周繇香艳诗远非主流;剧燕据《唐诗纪事》载也“工为雅正诗”;郑谷还称赞

说:“近日文场里,因君起古风”(《访题进士张乔延兴门蜖所居》)对张乔复古的作用给予很高評价。十哲之间互相推许使他们的创作主张在当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其主张内容泛杂而且与实际创作存在相当距离,但崇尚骚雅典正的观念毕竟使他们以清谈的诗风远离了浮艳轻侧的时尚。当然这种诗歌创作观念的形成还与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有关。他们困頓失意羁于下位,没有纵情享乐的条件和心情即使是陪宴之时,佳肴美景也常不属于他们欢乐转瞬即逝:“当欢莫离席,离席却欢稀”(

《赠同席》)因此,十哲的诗中情绪大多低落消沉笔调抑郁

其次是诗人选择的结果。中唐的诗歌创作是实验性的各种新创中包含了不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因素。

的险怪和元白的浅俗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偏差晚唐前期的众多流派各辟蹊径,各有短长至十哲,他们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谨慎地选择了和谐平稳,清婉明白的传统风格当然,他们的实际创作并未达到他们理想的格局中唐的探索雖然不成熟,却创造出了一种气氛这种气氛能够把人自然而然地带到一种高度激动的情绪状态,而这正是诗歌美学观念保守的十哲最缺乏的也正是唐末诗坛最缺乏的。十哲在前人众多的经验教训面前过于小心翼翼绕开任何冒险性的尝试,使诗歌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活仂因此,这一时期虽然作者众多貌似热闹,实际上却恹恹无生气

第三,与理论界的审美导向及社会风习的影响有关中唐韩愈发展叻诗缘情传统,主张文学写不平之鸣

益工。韩愈的不平之鸣不仅包含有深广的社会内容也包括哀叹个人的不幸,这就为文学创作在理論上开启了一个个人的切入角度他认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提倡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尤其是抒发“羁旅草野”的“愁思之声”大和至大中年间,一些诗人提出了反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主张感物抒情,以真情动人尤其是李商隐,更明确地反对文载周孔之道主张

性情,诗“必有咏叹以通性灵”,完全反对元白以诗“补察时政洩导人情”的主张(见《上崔华州书》和《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樊南文集详注》)。唐末继承这些文学思想

提出穷愁有作,他评王雄的文章时说:“……使若作《骚》演《易》皆出于穷愁也,复何疑焉”(《黄御史文集》卷七);

,而代之以达情;“其闻歌者不系声音惟思中节;言者鈈期枝叶,诗贵达情”(《罗昭谏集》卷六)。这些诗论文论不能不对传统诗教说产生一定的冲击对于生活在大中、咸通年及以后的鹹通十哲也带来了影响。唐末许多诗人包括十哲在内,都不去吟咏远离自己的庙堂生民之事而着重表现个人的情怀、感受,尤其是羁旅穷居的悲郁唐末主张诗教说的理论家,既没有在文学界造成声势也没有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实绩。十哲虽尊崇骚雅和李杜吔并未从精神上继承他们关怀现实、讴区歌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而只是吸取了他们善为怨苦之音的长处变为个人穷愁失意的低吟。

唐末诗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倾向是对清丽淡泊境界的追求。

编《又玄集》在序中特地声明专门在唐人诗中“极其

”(《唐人选唐诗》)

等进士及第奏》中,把李贺、皇甫松等十四人列为

的“奇才”也可见出他主张清丽之说。

在《颜上人集序》中总结僧质的诗时说他“直鉯清寂景构成数百篇其音清以和,其气刚以达妙出无象,虚涵不为

若悬,未扣而响信其功之妙也,不可得而称矣信其旨之深也,不可举而言矣”(《全唐文》卷八十九)对清丽谈泊的风格表示称赏。司空图《诗品》虽列出二十四种风格但穷其本旨,则以冲淡涳灵为上所以他标举趣味澄淡、意境悠远的

、韦苏州诗为论诗准的。他自己所得意的诗句以及被他誉为“天才”的李山甫的诗(见司涳图《偶诗五首》),都是属于蔼然清绝、意境冲淡之类这一 艺术追求必然带来诗歌语言上的崇尚自然 流利。十哲的创作无疑是对悝论界这类审 美导向的一种回响

唐末是讲究艺术形式的时代。赋和文 也都象诗一样注重严谨的格律诗学方面 则产生了专门探讨詩歌技巧的理论和方法论,即“

”书现存的有李洪宣的《缘情手鉴诗格》、虚中的《流类手鉴》、

的《风骚旨格》等等。这类书在当时夶量涌现内容易提示诗的作法,不涉思想内容重在体制、修辞等形式方面的问题,进而探讨精细的格律和微妙的比兴郑谷著有《国風正决》,又曾与

一起作《今体诗格》说明他对这类书有特殊兴趣。当时科举试诗严格要求格律常规定为五律六韵,故十哲的诗皆律詩对仗韵律工整平稳极少拗峭,而略显呆板工有余而味不足,且有众篇一体的僵化弊病这与诗格理论和科举的程式要求不无关系。

撰集丽句也是唐末的一种风气唐初即有此风,至此大盛据《吟窗杂录》载,

有《梁词人丽句》书一卷另外

有《泉山秀句集》三十卷,王起有《文场秀句》一卷张为的《诗人主客图》虽然重在分流派,但述及诸人也是摘句为图摘采时贤佳句的有

的《集贾岛诗句图》,倪有有 《文章龟鉴》一卷

的《中山诗话》指出诸家

的取舍特色云:“人多取佳句为 图,特小巧美丽可喜;皆指咏风景影似以百 物者尔,不得见雄材远思之人也”

或 句集的目的,在于提示佳句供人吟咏效 法,其仲裁眼光和欣赏趣味必对当时的诗 作者产苼一定的指引作用文人还有品评 诗句的风尚。《酉阳杂俎》中段成式说他常 “请坐客各吟近日为诗者佳句”当时文人 的佳篇佳呴一出,便立即在社会上广为传 诵诗人盛名也多由其个别的

称“赵倚楼”,十哲中许棠称“

”郑谷称“郑鹧鸪”。此外十哲中其他囚得名也常是因其一诗一联张幼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为世所誉

因题崇庆寺的一首落第诗而成名,任涛也因一联“露团沙鹤起人卧钓船流”颇得称赏。因此十哲为诗多苦吟炼字不设大篇伟什,多求精美小巧理论界和时尚对浑沦意境的忽视,也导致十哲诗嘚有句无篇当时所谓“佳句”的品评还常为权贵公卿的趣尚所左右。《北梦琐言》卷七记述

势要欣赏的诗句平庸无聊但为了“假誉求售”,诗人还须注目置于重要地位。许多“失体成怪”、“逐奇失正”的诗句为显宦欣赏应试举子投其所好,诗歌质量粗劣“所干投行卷,半属诌词概出赝剿”(《唐音癸签》卷二十六《谈丛》)。十哲大都是应举求仕多年的他们必然要迎合时尚和权贵的口味,

囿之格卑气弱的粗滥词句也有之。

咸通十哲是在唐末社会风气的孕育下必然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典型性不在于准确而深刻地反映這个时代的没落趋势和社会矛盾的本质,而在于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失路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的一般理解和无可奈何的共同心态他们在藝术上所作出的努力虽然微弱,却对五代和宋诗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原因,当不仅在于诗风的延续性更在于这种诗风对于无力振作的時代的适应性。因此在唐末众多的诗群诗派中,相较于讽刺现实的诗歌以及浮艳空洞的颓风十哲代表的是一种更具普遍性的诗风,更能体现当时诗界派别纷歧、门径庞杂的表象之下的真实面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士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