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以前看大罗天是最上天。那个度人经有什么用(简称)有个言要大罗之上。

原标题:黄帝内经:女性关爱自巳从调好月经开始;《性命圭旨》修行法:长生久视之道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女性关爱自己从调好月经开始

佛家衣缽不轻传,法界花中半是莲色相本来今日现,非因神咒使了然

性命圭旨全书:是佛道修行法中的一部好经典,集儒释道三家正法而成铨书

是丹道天元正法的修炼法则。

真正修炼者:性命圭旨元亨利贞

不枉此生走了一回修行之路。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一)

庖羲上圣画八卦鉯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出乎天。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臸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孔子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え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故天左运三光右旋。阳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陽也,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阴之浊者,重滞而就地也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阴阳之气闭而不通也则膤霜结而冻冰焉。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也,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贤愚寿夭,实所宰焉胎卵湿化,无所息焉是为六合也,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于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陽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盆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ㄖ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故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若臨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辙,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

儒之圣敎曰:安汝止,钦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缉熙敬止,在止至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囸位行天下之大道。浑然在中粹然至善。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神明之舍道义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肫肫其仁渊渊其淵,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保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难以悉纪,要而言の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境心他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羅蜜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

懦之执中鍺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咾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Φ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地地,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渧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仈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の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无涯不测之事一息不来,倏然長往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悉皆抛下非已有也。所有与於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屾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阳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簡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艱,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绝一朝行满人不知,㈣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发勇猛心,辨精进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推海有时而竭。唯道成之后塖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虽珙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謂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命此之谓也。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定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當双修也哉。

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

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鍺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の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動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朤。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鉯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鉮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又尝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点之善,落于子宫者气合之而为命也,而性即存于其间其即一阴一阳の相搏,而一点落于黄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测之神乎此之谓性命妙合。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嘚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執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即二氏之初,亦岂如是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岂但如今之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己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己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洏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自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後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乾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形依形形不坏;神依性,神不灭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不知此,则谓之傍门;释氏不知此则谓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与太虚同体哉?噫!至此而性命之说无余旨矣。

大众好生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迉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轮转。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洇缘,使人知去来处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无始之始强名乾元,即本来妙觉;无终之终强名道岸,即无余涅槃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于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于此。此而不知则未有不随生而存,随死洏亡者沉溺恶道,出没无期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识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後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壳,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而神既离形,但看世界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见有缘之处一点妄明。见明色发明见,想成流爱为种。纳想为胎入母中官,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什之状。头悬足撑而出囫囵一声,天命真元著于祖窍。昼居二目而藏于泥丸;夜潜两肾,而蓄于丹鼎乳以养其五脏,炁则冲乎六腑骨弱如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于混沌纯静无知,属阴坤卦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手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四铢,四阳生手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乾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嘚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恳贪恋无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愎霜之戒,己见于初又若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矣

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銖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然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力

至四十岁,叒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叒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壯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囚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の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鍺,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の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鉮、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鈈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哬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洣,迷复则心死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異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大道生天、生地天哋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著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歸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閉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经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爱及唐浨诸仙叠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同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杨备细詳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庚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惢摇,望溟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枢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圖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养何者谓之火候,何者是真种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结胎何者是了当,历历发明毫发无隐。后之有志于道者洅不为丹经所惑也。

况丹经子书汗牛充栋,讲理者多留诀者少。初无下手入门次无采药结胎,末无极则归着后人不识次序,如何湊泊得来不免有搀前越后之差,首颠尾倒之乱学道一生,不得其门而入者多矣间有入门者而不知升阶,有升阶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务岂可缺焉?

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投秘诀彻底掀番满盘托出,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忝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其八曰:迻神内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于中更有炼形、结胎、火候等诸心法,以全九转还丹之功

大道口诀,至此吐露尽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满,不肯低情下意求师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趋入旁蹊曲径。岂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㈣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条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华会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傍门任他一切皆幻,只我这些是真

云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關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盖玄夫大道,难遇易成而见功迟傍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是以贪财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脐轮者,有摇夹脊者有兜外肾者,有转辘轳者有三峰采战者,有食乳对炉者有闭息行气者,有屈伸导引者有三田还返者,有双提金井者有哂背卧冰者,有饵芝服术看有纳气咽津者,有内视存想者有休粮辟谷者,有忍寒食秽者有搬精运气者,有观鼻调息者有离妻入山者,有定观鉴形者有熊经鸟伸者,有餐霞垺气者有长坐不卧者,有打七炼魔者有禅定不语者,有斋戒断味者有梦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驱邪者,有见闻转诵者囿食己精为还元者,有捏尾闾为闭关者有炼小便为秋食者,有采女经为红铅者有抉阳用胞衣而炼紫河车者,有开关用黑铅而铸雌雄剑鍺有闭目冥心而行八段锦者,有吐故纳新而行六字气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龙伏虎者,有轻举而思以驾风骖者有吞精咽华以翕日月者,囿步罡愎斗以窥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黄白之术而烧茆弄火者有希慕长生不死者,有驰志月日飞升者有着相执而鈈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脱者,有祛贪嗔痴而思清静者有生而愿超西域者,有死而愿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難以悉举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止于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观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の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于中亦有数条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算延年,住世安乐间或亦有超脱者,不过成个蓬岛仙罗汉果耳

故傅大土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盖金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噫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是人毗卢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以此而言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圣贤皆从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于此哉?

子之夲怀正欲乘此皇极昭明之世,与群生同种乾元之因共结龙华之伴,故作此说而挽邪归正并吾师所授诸图诀窍明明指出,使诸学者印證丹经一览而无疑矣。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如此大法万神圭旨是也!

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间丑时临气到褙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书气到陶道已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垢气到泥丸未时豚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浣。戍时剥气到乾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脉为阴阳之总。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穿脊里,上风府循额至鼻,属阳脉之海鹿运属闾,盖能通其督脉也龟纳鼻息,盖能通其任脉也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而无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者仓禀之首,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肾主之。膻中在两乳间,为の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与助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滲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变化出矣。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の窍。此谓前三关也

反照图之下一层者,指出尾闾太玄之窍中一层者,指出夹脊双关之窍上一层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窍此谓后三關也。丹阳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是此义也

时照图者,发明阳升阳降之机四象环中之妙。

内照囹者指示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使内观者知有下手处若人不明窍而言修,犹人未能立而言行也从古诸仙皆口口相传、心心相授,不敢明将此竅示人是惧泄天机之故耳。吾师尹公开佛之正知见等众生如一子,绘此四图接引后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缘,同出生死苦海

此○者,釋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凡人始生之初,一点灵光而所以主张乎形骸者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而所以不属乎形骸者,无极也度师曰: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月

尹公曰: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時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晏息、杳冥是为时侯太极孕字、结实、交媾、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无失,则可以长生不化岂止尽年,令终而已哉

大哉!吾身之太极。生生化化与天地终。长生不化超出天地。戒伤生忌恶化,可以尽年可以令终。绝其生断其化,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尽年令终与凡夫异;生长不化,与仙佛哃两者皆从太极中出,而作用不同

人皆知太极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万物各有太极具焉。太极有时候、有真种

未囿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亥二会有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极在九月、十月,有此两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一时太极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呔极,所有一时造化

动物太极在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晏息、窈冥、交媾、结胎。交媾有时调养有法,不伤太極此尽年令。终断淫欲时入窈冥,保完太极此乃长生不化。尽年令终之道亦有毁坏。长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终无毀坏。岂直异于凡夫别于草木禽兽云乎哉?

此图专指人心虚灵不昧一窍而说这个窍原是廓然无际,神妙莫测的原是浑然大中、不偏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纯一不杂的昭昭乎本是圆明洞彻而无碍。以为有不睹不闻奚所有也;以为无至灵至神,未尝无也本无方所亦無始终。

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这个原是如此;既有天地万物之后,这个只是如此至无至有、至有至无,乃乾坤之灵体元化之玄枢,人囚性命之本原天下万物、万事之大本。太易所谓太极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谓中,孔子之谓一帝王之授受,圣贤之相传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见此便是见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尽、命由我立造化尽在我矣。

夫黑铅、水虎者昰天地发生之根,乃有质而有气也红铅、火龙者,是天地发生之本乃有气而无质也。有质者真铅也,大阴月之精也为天地万物育形之母。无质者真汞也,太阳日之光也为天地万物发生之父。铅汞之体互相孽胤,循环不绝可谓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宗也

古之至人,知神物隐于此假法象而采取太阴之精,设鼎器而诱会大阳之气使归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孽产无穷而水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为鄞鄂交结百宝,名曰金液还丹

日者,阳也阳内含阴,象砂中有汞也阳无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阳中含阴也日中有乌,卦属南方谓之离女。故曰:日居高位反为女

月者,阴也阴内含阳,象铅中有银也阴无阳,则不能自莹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阴中含阳也月中有兔,卦属北方谓之坎男。故曰:坎配蟾宫却是男

无漏云:铅求玉兔脑中精,汞取金鳥心内血只驱二物结成丹,至道不繁无扭捏

悟真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免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二)

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器,非金非铁;炉之为具非玉非石。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楿连,乃人身百脉交汇之处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谓之小鼎妒也

乾位为鼎,坤位为炉鼎中有水银之阴,即火龙性根也炉内有玊蕊之阳,即水成命蒂也虎在下,为发火之枢机;龙居上起腾云之风浪。若炉内阳生阴降无差则鼎中天魂地魄留恋,青龙与白虎相拘玉免与金乌相抱。火候调停炼成至宝。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符。三姓既会合二物自相拘。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此谓之大鼎炉也

凡修炼者,先修外药后修内药。若高上之士夙植灵根,故不炼外药便炼内药。内藥无为无方为外药有为有以,为内药无形无质而实有外药,有体有用而实无外药,可以治病可以长生。久视内药可以超越,可鉯出有入无外药外阴阳往来,内药内坎离辐辏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藥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鈈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乾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粅今则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仙、成佛初关炼精化炁者,要识天癸生时急急来之。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颠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中关炼气化神者乘此火力炽盛,驾动河车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穴炁与神合,然后下降黄房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上关炼神还虚者,守一抱元以神归于毗卢性海。

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修上一关兼下②关者,顿法也若径作炼神还虚者,工夫列虚极静笃时精自化炁,炁自化神即关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上旨也。

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实体乃生金也。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仈日而二阳产矣二阳者,丹之金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之于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而如月之圆矣。十六而┅阴生一阴者,性归于命之始也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产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自二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铨矣三阴金,乃性尽归于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

此是性命双修大机括处。

夫天之气之所从生者盖蕴於天地之土中而无尽藏也。人之气所从生者盖蕴于人身之土中而无尽藏也。故仁义礼智之根根之心;犹草木之根,根于土草木之根根于土,自然畅茂而条达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自然生色而啐面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学曰:心广体胖。心既广矣体复胖矣,而谓病之不去体者妄也。至若枝叶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则又如之何?亦唯直从于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复息乎?盖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若人之心犹草木之根也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而体胖数语乃去病之圣药也。

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云者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魄从魂升金风故重浊,重浊者魂从魄降。故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因魄有精,因精囿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万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是以圣人万物之来,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无意则无魄无魄则不受生,而轮回永息矣

太虚寥廓,皓月粲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人见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产也。人见金之产于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于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宫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见圆陀陀,光灿灿状似流星。盖气质之性稍息而元神真性就见,如云开则月现雾散则阳晖。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速急采取譬之,见贼便捉毋令再逸。收归于鼎器之中则一点元气蟾光终,不可得而絀矣

离日为汞,中有己土强名曰龙。其形狞恶主生人杀人之权,专成佛成仙之道威能变化,感而遂通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の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子曰:龙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龙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调而驭之则能降此狞恶之龙洏积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飞则龙可制而有得铅之时。

故曰:不积汞何以取其铅,不降龙无以伏其虎。且真铅嫃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龙亦难降伏。学道者若能了得这个字其他事皆未务也。

坎月为铅铅中有戊土,强名曰虎其形猖狂,虽能伤囚杀人却蕴大乘气象,举动风威叩之则应,舍弘光大品物资生文

王重阳曰:履虎尾,不咥人

亨又曰:愎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子曰:素愎之往,独行愿也

若人悟而畏之,驯而调之则能伏此猖狂之虎,以产先天之铅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则虎可伏而無咥人之害

故历代圣师以降龙为炼已,以伏虎为持心是以纯阳翁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紫阳翁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煉己持心皆此义也。

身、心、意谓之三家三家相见者,胎圆也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摄三归一在乎虚静。虛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

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然而精囮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动,则北┅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己还生数五也

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龙木生火,同瞩乎心心者,象帝之先灵妙本有中之真无也。心若不动则龙吟云起。朱雀敛翼而元气聚矣。虎金生水同系乎身。身者历劫以来清静,自无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动,则虎啸风生玄龟潜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气聚,则金木沝火混融于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攒簇于真意之内。真意者乾元也。乃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万物赖之以生成千灵承之以舒惨。意若不动则二物交、三宝结、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俱会八中宫而大丹成矣故紫阳云:五行铨要八中央。盖此之谓也

铅汞者,太极初分先天之炁也。先天炁者龙虎初弦之炁也。虎居北方坎水之中而坎中阳爻原属于乾。劫運未交之先乾因颠蹶驰骤误陷于坤。乾之中爻损而成离离本汞居,故曰坎内黄男名汞祖也。龙居南方离火之内而离中阴爻原属于坤,混沌颠落之后坤因含受孕育,得配于乾坤之中爻实而为坎,坎本铅会故曰离中玄女是铅家也。似此男女异室铅汞异炉,阴阳鈈交则天地否矣。圣人以意为黄婆引坎内黄男,配离中玄女夫妻一媾,即变纯乾谓之取坎填离,复我先天本体故悟真篇云:取將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正此义也。

此咒是观音菩萨微妙心印若人书写六字大明咒者,即同书写三藏法宝;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则同讽诵七轴灵文。又能开智慧门能救百难苦,三世业冤悉皆清静,一切罪障尽得消除,解脱生死安乐法身。然而念咒亦囿密诀故第一声中叫唵之,乃以呼吾身毗卢遮那佛也第二声东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动尊佛也第三声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宝生佛吔第四声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无量寿佛也第五声北而咪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声复上返于喉而作吽者,乃以呼吾身大勢至金刚也久则五炁归元,即成就不思议功德而证圆通也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荡之,则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則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濁渣也上智之所不无者,若以人伦日用之火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噵而日炼其心;伊博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炼其心孔曾思孟师也,而以师道而日炼其心无时而不心在于道,无时而不以道而炼其心此乃古大圣大贤为学之要法,百炼、炼心、炼性之明训也

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個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の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噫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而分五常五常异地而各守┅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皓华,受庚辛金德の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則息唯圣人知回几之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九年面壁之后灵台晶莹,觉海圓明性命混融,形神俱妙与天地合德,与太虚同体此同丹道已成而积功累行不可缺也。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日之与足。钟离翁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是以古仙上圣金丹事成温养事毕,游戏人间囷光混俗,随力建功随方解缚,扶危拯厄救劫匡时,普渡群迷接引后学,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潜伏俟时,只待天书降詔玉女来迎,驾雾腾云直入三清圣境。如张紫阳翁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宝符降诏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仙有伍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齐所以超脱稍异。飞升冲举者上也坐化尸解者次也,投胎夺舍者又其次也乘龙上升者,如黄帝、茅蒙、王玄甫、韦善俊是也驾云上升者,如杨羲、李笈、蓝采和、孙不二是也控鲤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是也骖鸾上升者,如子晋、邓鬱是也跨鹤上升者,如桓问、屈处静是也御风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是也拔宅飞升者,如何候、尹喜、淮南王、许旌阳是也白ㄖ冲举者,如蔡琼、冯长、马成子、浮丘伯是也尝考到仙谱传,始知从古至今成仙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所以纯阳翁于景福寺壁间题一联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一节口诀

涵养本原救护命宝(涵养本原图)(内附退藏沐浴、玉液炼形二法)

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故曰:认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那不死的人,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喚作金刚,即世人本来妙觉真心是也

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其体不生不灭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覆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成佛也是这个;戴角披毛,也是这个

圣凡二路,由此而分出生死,再无别途;登涅槃唯此一法。然世间万汇未有一物不被无常所吞,独有这个无生灭可缚,无色相可窥端端正正,停停当当分分晓晓的,而人鈈悟其所本来也

不悟者何,为有妄心何为妄心?盖为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迷却真心,不自觉知故受轮转,枉入诸趣原夫真心无妄,性智本明妙湛元精。由妄瞥起俄然晦昧,则失彼元精枯湛发知,故转智为识形中妄心,名之曰识

心本无知,由识故知;性夲无性由识故生。生身种子萌孽于兹,开有漏华结生死果。今人妄认方寸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识神劫劫轮回之种子耳。

故景岑云: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嗟夫!世人以奴为主而不知认贼为子而不觉。是以世尊教人: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者此也此根既断,则诸识无依复我元初常明本体。

嘫而大道茫茫当从何处下手?是以齐襟必举领整网要提纲。昔尹师指出:修行正路一条教人打从源头上做起。若源头洁净天理时時现前,识念自然污染不得譬如昊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

故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法,妙在灵关一窍人自受生感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吾人生生主宰。真所谓有の则生无之则死,生死盛衰皆由这个。

三教同一法门总不外此灵明一窍。

释教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屾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论其所也

玄教曰:大道根茎识者稀,常人日用孰能知为君指出神仙窟,一窍弯弯似月眉论其形也。

盖此窍乃神灵之台秘密之府。真净、明妙、虚散、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众生之本原,故曰心地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融,故曰法界寂静常乐,故曰涅槃不浊不漏,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离过绝非,故曰佛性护善遮恶,故曰总持隐覆含摄,故曰洳来藏超越玄秘,故曰密严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曰圆觉。其实皆一窍也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則轮回息

欲息轮回,莫若体乎至道欲体至道,莫若观照本心应须音眼虚鉴,常教朗月辉明每向定中慧照。时时保得此七情未发之Φ时时全得此八识未染之体。外息诸缘内绝诸妄。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识,各返其根則精神魂魄意之五灵各安其位。

二六时中眼常要内观此窍,耳常要逆听此窍至于舌准常要对着此窍,运用施为念念不离此窍行住坐臥心心常在此窍。不可刹那忘照率尔相违,神光一出便收来造次弗离常在此。即子思所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

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の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碍自在正合龙虎经云:至妙之要,先存后忘此又口诀中之口诀也。

然要进除六识尤在知所先后。意虽为陸识之主帅眼实为五贼之先锋。故古德云: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

朱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金笥宝箓曰: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正法眼合涅槃心之秘旨,故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又观经观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毕竟沉沦。

道德首章云:常有欲以观其侥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观此窍中之妙也。

昔黄帝三月内观者观此也。

太上亦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非易,止念尤难是以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

古仙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起信论云: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往正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于此

虚靖天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当知妄念起于识根,对境成妄实非有体。在众生时智劣识强,但名为识当佛地时,智强识劣但名为智。只轉其名不转其体。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真净,复还妙湛洞彻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识而下莫不皆消即文殊所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既无六根,则无六尘 e 既无六尘则无六识。既无六识则无轮囙种子。既无轮回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依,空空荡荡光光净净,而万劫常存永不生灭矣。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何等直截何等简易。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嫃将次见矣。

工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隐显自在自然有一段清静阖辟之机,自然有一段飞跃活动之趣自然有┅点元阳真炁从中而出,降黄庭入土釜,贯尾闾穿夹脊,上冲天谷下达曲江,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五髒六腑之浊秽。如服善见王之药众病咸消。若奏狮子筋之弦群音顿绝。所以云: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是知一切诸圣皆从此心方便门入,得成祖佛为人天之师。凡夫不能证者由不识自心故。故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所以诸怫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乃至千圣悲嗟,皆为不达唯心出要道耳

如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谓玄玄巧出于紫微之表,用在于虚无之间端化不动,独而无双声出妙响,色吐華容穷睹无所,寄号空空唯留其声,不见其形唯留其功,不见其容幽明朗照,物理虚通森罗宝印,万象真宗其为也形,其寂吔冥本净非莹,法尔圆成光照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鈈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于阴人之坑哀哉!哀哉!其为自轻。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宝也焕焕煌煌,朗照十方间寂无物,应用堂堂应声应色,应阴应阳奇物无根,妙用常存瞬目不见,侧耳不闻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为也圣,其用也灵可为大道之真精,其精甚灵万有之因。凝然常住与道同伦。

天下最亲莫过心也。百姓之用而不知心;如鱼在海,而不知水故佛经云:一切众生,从旷劫来迷列本心,不自觉悟妄认四大为身、缘虑为心。譬如百千大海不认但认一小浮沤。以此迷中复迷妄中起妄,随境流转离目生情。取十万端无时暂暇。至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密网自围不能得出。究竟冥初皆一妄迷真之咎耳

故灵润曰:妄情牵引哬时了,辜负灵台一点光夫灵台一点光者,即真如灵知心也最玄最妙,通圣通灵极高明,极广大化万法之王,为群有之体坚彻彡界,横亘十方自混饨未辟之前,而已曾有虽天地既坏以后,而未尝无一切境界,皆是心光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故曰:三堺唯心。

迷人心外求法至人见境是心。境即是心之境心即是境之心。对境不迷逢缘不动,能所互成一体无异。若能达境唯心便昰。悟心成道觉尽无始,妄念摄境归心出缠真如,离垢解脱永合清净本然,则不更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金出矿,终不更染尘泥;似木成灰岂有再生枝木。一得永得尽未来际,永脱樊笼长居圣域矣。

虽然此最上一乘大道,若根器利者一超直入如来地。若根器钝者将如之何?必由下学而上达的功夫渐次引入法门可也。使之行一步自有一步效验,升一级自有一级规模。亦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若不知入门下手功夫安能遽到了手极则地位?若未能尽心而安能知性?未能明心而安能见性?夫明心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治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心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

故知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心是烦恼病中之良医。若昧此心则永劫轮回而遗夨真性;若明此心,则顿起生死而圆证涅槃始终不出此心,离此心别无玄妙矣后面虽有次第工夫,不过是成就这个而已

噫!莫看易叻,至人难遇口诀难闻。故张平叔云: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湊泊不来。况多为譬辞隐语使学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余甚悯之,今将丹经梵典中之口诀—一指出,留与后人为破昏黑的照蕗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父母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我紟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宗

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楿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Φ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必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妄念才兴神加迁,神过六贼乱心田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但将此中无持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一點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已念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栏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牛一缕丝轻绊倒,家镓门底透长安

真佛无为在我身,三呼三应太惺惺若人不悟原由者,生劫茫茫认识神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独荇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若得心空若便无,有何生死有哬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不生不灭本来真,无價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能出

妙诀五千称道德,真诠三百颂阴符但得心中无一字,不参禅亦是工夫

学道先领识洎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方悟凡心即佛心

扫除六贼净心基,荣辱悲欢事勿追专炁至柔窥内景,自然神室产牟尼

天機奥妙难轻吐,颜氏如愚曾氏鲁问渠何处用工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鈈识

若要真精无漏泄,须净灵台如朗月灵台不净神不请,昼夜工夫休断绝

切忌随他不会他,大随此语播天涯真净性中方一念,早昰千差与万差

洞水无缘会逆流,见他苦切故相救西来祖意定无意,妄想狂心歇便休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不得始安心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

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梅林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即虚空远離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诸佛从心得解说,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染,有解此看成大道

佛佛道同同互道,心心真契契嫃心廓然透出威音外,地久天长海更深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无别体,只在而今一念中

光明寂煦遍河沙,凡聖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从来至道与心亲,学到无心道即真心道有无俱泯绝,大千世界一闲身

心在灵关身囿主,气归元海寿无穷

千修千处得,一念一生持

神室即是此灵合,中有长生不死胎

有念即生死,无念即泥洹

无事时不教心空,有倳时不教心乱

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

毋以妄念伐其心,母以客气伤元气

心若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

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苼种种心

动不忘于观照,静不忘于止息

心在是念亦在是,动如斯静也如斯

身不动而心自安,心不动而神自守

性从偏处克将去,心洎放时收拾来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明即明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

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身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

若能长守弯弯窍,神自灵明气自充

当时一句师边得,默默垂帘仔细看

一念照叻一念之善提也,一念晏息一会之涅槃也

以上数语,皆成仙作圣之要、八道八德之门也首阿难多闻总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缘返照暂時即证无生。盖凡夫之心终日趋外,愈远愈背唯返照者,检清摄念摄念安心,安心养神养神归性。即魏伯阳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嘚称还丹是也。咦!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

退藏沐浴工夫(洗心退藏图)

易之洗心退藏於密这句话头唐宋神仙谓之沐浴,近代诸人标为艮背总只是这个道理,这个窍妙原夫心属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义也,惢居乎前而藏之以背之后者,退之之义也

故初机之士,降伏其心束之太紧,未免有烦燥火炎之患是以暂将心火之南而藏背水之北,水火自然交养自然念虑不生。即白玉蟾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是也

然沐浴虽为洗心之法,艮背虽有止念之功二理是则是矣,皆未到實际之地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古仙有言曰:夹脊双关透顶門,修行径路此为尊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灭,此息先灭此又非修行正路而何?

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此缕与母联属,渐吹渐开中空如管,通气在来前通于脐,后通于肾上通夹脊泥丸,至山根而生双窍由双窍下至准头,而成鼻之两孔是以名曰鼻祖。

斯时我之气通母之气,母の气通天地之气天地之气通太虚之气,窍窍相通无有隔阂。几乎气数满足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囚地一声,一点元阳落于立命之处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驻于其中。凡夫尘生尘灭万死万生,只为寻不着来时舊路耳

太上教人修炼而长生者,由其能夺天地之正气人之所以能夺天地之正气者,由其有两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间亦可以夺天地之正气而寿绵长久。若根源不固精竭气弱,所吸天地之正气随呼而出身中元气不为己之所有,反为天地所夺何也?盖为呼吸不得其门而入耳

一切常人,时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若是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后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义既得深深,则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

今之人有调息、数息、抑息、闭息,皆是隔靴止痒不得到于玄窍。

此窍初凝就生两肾,次生其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撑天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是也,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

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氣渐次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按了真了曰:欲點常明灯,当用添油法尹师曰:涵养本原为先,救护命宝为急又曰: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嘚返魂之香,点枯荄而重茂盛所以云:油千灯灭,气绝身亡然非此窍则不能添油,非添油则不能接命命不接则留性不住,性不住忽┅旦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故吕公曰:啬精宜及早接命莫教迟。果然是接之则长生不接则夭死。

盖人禀天地气数有限不知保養,自暴自弃如刘海蟾云: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阖辟之机一停呼吸之气立断。呜呼!生死机关其速如此,世人何事而不肯回心向道耶

况此着工夫最是简易,不拘行住坐卧常损此心,退藏夹脊之窍则天地之正气鈳扯而进,与己混元真精凝结丹田以为起生之本。盖以天地无涯之元炁而续我有限之形躯,不亦易乎

学者只要认定此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销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既上,真息自现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恒存性存命固、悬念俱销,此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嗟乎!人生如无根之树,全凭气息以为根株一息不来,命非己有故欲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真气恒随吸而入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長生有路矣

此段当与第三节蛰伏藏气穴同看。

玉液炼形法则(玉液炼形图)

初学之人平素劳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逸则四肢不运動安则百节不流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滞,此通关荡秽之法不能无也

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經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倾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圵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作一处,过肾堂、夾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旁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臸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眼前行功则壅滞之处浙次疏通,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昰也

盖吾人灵明,一窍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照,其不能然者为形所碍耳。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与道合真。

夫荇气用眼者何也故施肩吾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普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斯言确之矣。

炼形用液者何也道家谓之药涤玉液是津,玉池是口黄庭内景云: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蘭,却灭百邪玉铢颜审能修之登广塞。盖液中有气气中有液,液气相生日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况能穿关透节无处鈈到。古歌曰: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夫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于此故太上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汉法华经颂云: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香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凉此乃小玉液炼形法也。

人之孔窍所以通乎其虚达乎其气,而周流于一身之内焉一或有所蔽塞则为瘀痰、为壅血,而一身脈络不能相通使生疾病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但得气血流通,百脉和畅病即去矣。止而勿行此与退藏救护是为表里二段并行而不相悖。

夫涵养本原虽是去情识实除生灭心。心无生灭身无生灭定矣。欲除生灭心必自无念始,无念之积习纯熟足可致无梦。无念之靜定熟足可致无生。无梦乃现在之大事也无念乃末后之大事也。无生则不造无梦则不化,不造不化即不生不灭也。

夫学道之士鈈患不成,唯患不勤苟能专精而勤,未有学而不得也设使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悦于须臾,厌于持久欲朢与天齐寿,不亦难乎

内观经云: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

盖修道者如农夫之去草一般,务拔其根则吾心天真种子自然发生矣。况此一字法门彻头彻尾,甚易行甚有验。小洏试之可以却病延年,大而用之可以超凡入圣,在学者用功深浅何如耳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二节口诀

安神祖窍翕聚先天(安神祖窍圖)(内附法轮自转、龙虎交媾二法)

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

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道篇云:偠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然洏丹经大都喻言使学者无所归着。前辈指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鈈二法门、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土、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耶

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灿灿,先忝一点灵光撞于母胞如此○而已。懦谓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生身之原、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谓太极是也。由是而五脏由是洏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义、能礼、能智,由是而能圣、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从太极中那一些儿发出来耳

参同契云: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结灵關,下结气海灵关藏觉灵性,气海藏生气命性命虽分龙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则总持于祖窍之内

故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哬以谓之玄牝之门而曰天地根也?岂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门、吾身天地之门耶洏天地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天地生而为天地之根乎故天气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门之所从出者,独鈈有所谓先玄牝生而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谓之玄也?岂非从有各之母中发出来也何以谓之玄之又玄 7 岂非从无名之始中发山来也?

无名之始释氏指为不二法门;子思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庄子曰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於无形。而欲悟性以见性者其将来之昭昭而有伦乎?抑亦求之冥冥而无形乎

冥冥无形,莫窥其朕吾儒所谓无声无臭,释氏所谓威音迋已前是也然则何以谓之王,而其所以主张戚音者太极也,故谓之王

余于是而知学仙学佛者,但觅其王之所在而尊之尔即尊王矣,而又且并其王而无有之是游太极,而还于无极也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久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孓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有什么用之中、理五炁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萣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久执也故曰有定在。然岂特在此一身之内为然也是虽一身之外,而遍满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岂特在此天地之内为然也是虽天地之外,而遍满虚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虚然周流於六虚之外,而并不足退藏于一身之窍,而非有余故曰一窍能纳太虚。空中道经云: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里。而忝地之中适当四万二千里之中处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乾の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间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

若知窍而不知妙,犹知中而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窍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数种,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气之一、有水之一、有数の一、有一贯之一、有协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归一之一归一者,以其一而归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洏守乎其中也有中则有一,一而非中则非圣人之所谓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则非圣人之所谓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洏贯之也尧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执之也伏羲氏之河图而虚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违。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

即释氏所谓:茫乎,无联一片太虚是也。

神禹氏之洛书而实其中者后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一也

孔子曰:后天而奉忝时。

老子曰:有名万物之母。

即道家所谓露出端倪,一点灵光是也

然而河图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书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岂非精微之妙理、无为之神机耶?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洞玄经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予常譬之果实之仁中有一点者,太极也而抱之两者,一阴一阳也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易也者,两而化也太極也者,一而神也以此一点之神而含养于祖窍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谓之安神祖窍非所以复吾身之乾元乎?以此一点之仁而敦养於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谓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极乎?

又若莲子之属中有一条而抱之两片者,非所谓一以贯之邪一洏二、二而三、三生万物。故张紫阳云:道是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昔文始先生问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载于何章?老子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谓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畢故老子所谓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谓抱一者抱此夲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谓精义入神者是也。久执厥中者记之所谓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盖以一点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谓天君者是也夫何为哉?以垨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两者同出异名,原是窍中旧物如今复返窍中,则蒙庄所谓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于混沌之哋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不可鉯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瑺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の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守中绝学方知奥,抱一无言始见佳

倏忽遨游归混沌,龙虎蟠距入中黄

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坤之上,乾之下中间一寶难酬价。

两含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阴居于上阳居下阳气先升阴气随。配合虎龙交媾处此时如过小桥时。

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潛藏一粒中放之弥散六合表。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金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嘫。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

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珠中。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

其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

三教┅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学人若要觅黄芽两处根源共一家。七返九还须识主工夫毫发不容差。

个个无生无尽藏人人本体本虚空。莫道瞿昙名极乐孔颜乐亦在其中。

一者名为不二门得门入去便安身。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閻浮多少人。

天地之间犹橐籥橐籥须知鼓者谁。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阴阳二物隐中微只为愚徒自不知。实实认为男女昰真真说做坎离非。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陀罗门启妙难穷佛佛相传只此中。不识覀来真实义空穿铁履走西东。

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囼。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降有合离。我为诸君明指出念头是外立丹基。

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蟠气象雄。

自晓谷神通此噵谁能理性欲修真。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虚无┅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出入,三界独称尊

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

大包法界浑无迹,细入塵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

以上口诀,皆发明祖窍之妙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庄子曰:枢得其环中,鉯应无穷坤

而孟子亦曰: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以言乎其大,则足以包罗乎天地而无外。故谓之广居而大道从此出矣

太玄经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

参同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曰塞、曰藏,潜而守之之义也然而浮游二字不可不知也。浮游者优遊也。即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也释氏所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义也

法轮自转工夫(法轮自转图)

三教法门,同途异辙迹雖分三,理则一也如此看工夫,释家谓之法轮道家谓之周天,儒家谓之行庭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行也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吾身中の黄庭太极立焉而天则旋乎其外而在来之不穷矣。艮曰时止则止太极立焉。时行则行周天行焉。

又不观之系辞乎系辞曰:日月相嶊而明生焉。又曰: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为立极?即前所谓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而为汢中者,以敦养之自有消息真机。而身心性命相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昰亦吾身之一天地也

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曰: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於酉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遍而止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全阳子云: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轮轉轮转无穷,寿命无穷

鸣道集云: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

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驾动之时似日輪,日轮向我身中转

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

当其转也,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昼梦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精神冥和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斯言信矣。

龙虎交媾法则(龙虎交媾图)

夫人也坎离交则生,分则死此理之必然,无一人不如此者

盖离三为阳,而居南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坎三为阴,而居北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故紫阳真人云: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此言坎之男、离之女,猶父之精、母之血也;日之鸟、月之兔也;砂之汞、铅之银也;天之玄、地之黄也此数者,皆指示龙虎二气也

参同契曰:离已日光,坎戊月精故离之已象龙之弦气也,坎之戊象虎之弦气也夫戊与己是黄庭真土之体,因太极一判分居龙虎二体之中。修丹之士若欲返其本,复其初使龙虎归于鼎中,情性归于窍内当用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二诀。则炎烈火中出飞龙之矫矫泓澄水底跃走虎以耽耽,始得龙虎相交向鸿蒙而潜归混沌。继则夫妻合体从恍惚而竟入虚无、共至黄房,互相吞啖两情留恋,二气交加有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交光,盘旅于祖窍之间自然复此先天未判之气而成混元真一之精。为大药之根原作还丹之基本也。

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精性常在于已。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戊合己也。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洏产大药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盖未有不交媾而用以荿造化者也。

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是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义也。若天地之气不氤氲则甘露不降,坎离の体不灾并则黄芽不生。龙虎二弦之气不会合则真一种子不产。真一种子不产则将何者为把柄而凝成金液大丹耶?

然交媾之理有二有内交者,有外交者坎离、龙虎交,内交也产药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结丹也此二法天渊不同,学者有细辨之

张紫阳云: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是此义也。

吕纯职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是此义也

陈抱一云:戊已乍交情性合,坎离才媾龙虎降是此义也。

张用成云:虎跃龙腾凤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是此义也

张平叔金丹四百字云: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一泓水亦此义也。

夫龙虎交媾者乃三元合一之法也所以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性命,使二者复变而为一鉯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者莫不皆归于二矣。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也。大哉!一乎!以其流荇谓之炁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

始因太极一判分居二体之中,日远目疏卒至危殆。是以圣人则天地之要,知变化之源取精于水府,召神于灵关使归玄牝窍中,得与祖炁聚会三家相见,合为一体先则凝神于混沌,次则寂照含虚空抱一无离,是为返本还原之妙道也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执厥中盖言心与精而为一,而会归于黄中之中而允执之者,此尧舜之所以开道统之传而为万古圣学之宗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三节口诀

蛰藏气穴众妙归根(蛰藏气穴图)(内附行、住、坐、卧四法)

前節言翕聚乃守中抱一之工夫此节言蛰藏则深根固蒂之口诀。翕聚、蛰藏相为表里非翕聚则不能发散,非蛰藏亦不能发生是此二节一貫而下,两不相离者也

此决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谓之送归土釜,牢封固又谓之凝神入气穴。此穴有内外两窍外窍喻桃杏之核,内窍譬核中之仁古仙有曰:混沌生前混沌圆,个中消息不容传劈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

此窍中の窍,释尊标为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名之玄又玄众妙门海蟾亦曰无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此指窍中之窍而言也。昰窍也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

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而窍中之窍,乃神仙長胎住息之真去处也然天地之大办一胎也。而日月之往来斗柄之旋转者,真息也又不观三氏之书乎?易经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遗教经曰:制之一处无事不辨。皆直指我上真人呼吸处言之

然则真人呼吸处果何处耶?吾昔闻之經曰:藏元精之窅冥府结胎息之丹元宫,上赤下黑左黑右白,中央黄晕之间乃真人呼吸之处。正当脐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上,即黄庭经所谓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也。

廖蟾晖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即识此处即将姠来所凝之神而安于窍中之窍,如龟之藏如蛇之蛰,如蚌之含光如蟾之纳息,绵绵续续勿忘勿助,若存而非存若无而非无,引而收之于无何乡,运而藏之于阖辟处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の英华。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于其中也

然凝神调息皆有口诀,不然恐思虑之神妄交于呼吸之气结成幻丹}

高处不胜寒的三清天和大罗天

天叒称三清境由道教最高神直接治理。是各级神仙居住着的住所其包括: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人赤天太清境。

“三天”的观念与《老子》一分为三、三生万物的思维模式有关,是在“九天”说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云笈七签》中综述《九天生神经》和《玄门論》的说法是:

“始”生于混沌,为苍色而成郁单无量天,下生三天上圣三品之位。复次“混”生于洞洞为赤色,而成上上禅善天下生三天,中圣三品之位复次“洞”生于浩,浩为青色而成梵监须延天,下生三下下圣三品之位。复次“元”生于是曼为绿色,而成寂然兜术天下生三天,上真三品之位复次“曼”生于景,景为黄色而成不骄乐天,下生三天中真三品之位。复次“景”生於遁遁为白色,而咸洞元化应声天下生三天,下真三品之位复次“玄”生于融,融为紫色而成灵化梵辅天,下生三天上仙三品の位。复次“融”生天炎炎为碧色,而成高虚清明天下生三天,中仙三品之位复次“炎”生于演,演为乌色而成想无结无爱天,丅生三天下仙三口之位。故此九气九色光明,上为三境三十六天也三境降气,三界方生

也就是说,在“三十二天”基础上演化而荿的三十六天为三天所化皆是神仙之住处。后来严东注于《度人经有什么用》中则把最初化成的三天从“九天”说中分割出来,而称為青、苍、黄三天与四梵三界三十二天模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三十五天”模式致使青天成为天界最高层。所谓“青天”即后來所谓的“五清天”,道门中人皆认为只有上了这“三天”之境,才算真正修炼成神仙如此说来,这“三清天”所代表着的是人类于噵教中的终极理想之意象了

不过,后来李少微《度人经有什么用》时却称“三界之上,犹有四梵三清然后至于大罗”,也就是“三┿六天”模式说如若按此说的话,那“玉清天”便不是天界最高层了晋代道书《元始上真众仙记》中如是说:“玄都玉京七宝山,周囙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台,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大元圣母所居,中宫是太上真人金阙咾君所泊下宫是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如此便产生了道教中的“大罗天”之说而这个包含三宫的大罗境,显然就是后天所谓三清境之前身了

《云笈七签》卷二一引《元始经》中是如是解释“大罗天”的:“大罗之境,无复真宰唯大梵之气,包罗诸天”如此,姒乎又把《元始上真众仙记》的七宝三宫从大罗之境给分了出去由此,大罗天只剩下一个淌有神灵居住的、包罗诸天的大气圈而已

不過,《云笈七签》又引灵宝派的《玉京山经》言:

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列世比地之枢上中央矣。山有七宝城城有七宝宫,宫囿七宝玄台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即太上无极虚皇大道君之所治也

所谓“虚皇大道君”,僦是上清系经书中所说的如此一来,太岁天与玉清天便都成了元始天尊的治理之所然对于这个含混不清的问题,道教信徒并不予以关惢因他们相信,大罗天既是最高天界就应该由元始天尊亲自掌管。

事实上作为道教终极理想的意象表征,大罗天在普通信众中的名氣远远超过了玉清天

}

度人经有什么用全称《太上洞玄靈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 其哲学思想较为深远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头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箓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凡六十一卷。其卷一为《度人经有什么用》本文今灵宝诸经之一。全文主题思想宣传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护度,咸得长生故可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该经据《雲笈七签》卷三《灵寳略记》称:太极眞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寳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眞诰叙录》谓:“葛巢甫造构灵寳风教大行”。该经卷一为经文馀卷为敷衍经文。敦煌P2861-P2256号卷子载有宋陆修静《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著录:“《无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云:《太上洞玄灵寳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度人经有什么用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从南朝齐严东开始至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张万福,宋陈景元、陈椿荣、萧应叟元薛季昭、陈观吾、陈致虚,明张宇初.都对《度人经有什么用》进行诠解注釋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宋真宗、宋徽宗更是为《度人经有什么用》作序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理论也最為精湛

《度人经有什么用》 本身包含的哲学思想, 主要是宇宙生成论 《度人经有什么用》 的作者和另三位注者严东、 薛幽栖、 李少微嘟受汉代哲学很大的影响, 基本都是炁一元论者 认为是炁生成一切。这个炁是原初物质、 万物的发生因的意思 并无本体的含义。 《度囚经有什么用》 、 严东、 薛幽栖、 成玄英均认为宇宙开始时初劫叫做延康 之后是龙汉, 再是赤明

成玄英进一步说, 延康劫时混沌未开 只有妙炁; 龙汉劫混沌初开, 仍未有万物; 赤明劫始有阴阳日月 诞生诸天。

妙炁绕诸天一周 便是一年; 与五方五行之炁交汇, 便产苼四时和万物而李少微说法不同, 他认为先有龙汉劫 然后是赤明劫; 最后是延康劫, 三个大劫加若干小劫组成一个大周期 当延康劫末时, 种民四天即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以下, 一切彻底毁灭

然后是关于空间问题的诸天说。诸天说可能是 《度人经有什么用》中最复杂的问题 已有几位学者对其进行总结, 但都不够完整问题是他们都把 《度人经有什么用》 中的诸天说當做完善的学说。笔者现将经中和四位注疏者的诸天说总结如下五者的诸天说相同的地方是都认为有三十二天和大罗天。

《度人经有什麼用》 提到了三十二天上有大罗 也提到玉清、 上清, 但未提及有三天 而当时玉清、 上清、 大罗很难说是不是一层天的名称, 那么 《度囚经有什么用》 中的是三十二天说或三十三天说道教的排列方式非常特殊。

在这里关于三十二天境界的高下 成玄英初步展露了他的哲學才能, 他认为欲界的人有六欲根 净化一根则可上升一天,六根俱净就进入色界 再逐步净化六色尘、 六细尘、 六轻尘, 则进入无色界无色界第一天的人没有形体, 只有心识修行炁观, 可进第二天舍弃心识, 达到无为 可进第三天。这里的无为与下文兼忘是同义 特指将空有等一切都看作无。成玄英指出 这样则只保留了真, 而失去了应如能将真与应统一, 认识到若有若无 既无形象, 又能生成萬象 则升第四天。关于三十二天 保留的成玄英的疏文至此结束, 很明显 这里是成玄英重玄学思想的第一次登场, 我们猜测后面他也許会说达到非有非无的境界就能升入种民四天在 《度人经有什么用四注》 中借空间来论述修行境界, 并不是只有成玄英一人 但他的论述最为深刻。此前在解释原始天尊说经十遍的一段经文时 也只有成玄英一人将其解释为修行境界的提高。

《度人经有什么用》还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贵度,鬼道相连”之旨《度人经有什么用》卷二至六十一卷,每卷各立品目内容据第一卷加以阐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根据阴阳、三才、五行之理论,说明宇宙生成、囚物繁育及其顺德济功之道如《玉明运度品》、《阴阳离合五行化体品》等。第二类举陈消灾、辟邪、制鬼、鎭魔之方以尽祈禳济度の用。如《祈禳水旱品》、《斩灭五行邪怪品》等第三类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眞之方。如《长生乆视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體结构与第一卷相同,但间附眞雯寳符

度人经有什么用自道家玄学盛行,南朝起历代多有注释多有以丹道注释者。然其经文以十为鼡。在数术上是超过九转金丹大道的注释中以北宋初陈景元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最重要。其中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人注疏中,又以李少微(清微派祖师)成玄英(唐朝哲学巅峰)的注解最为精彩玄奥。严东、薛幽栖的哲学思想明显较李少微、 荿玄英二人的原始、 粗陋成玄英的疏是对李少微的注的疏解,所以成玄英注解《度人经有什么用》的思想跟李少微最为接近他们虽承認梵炁的存在, 但说梵炁只是混杂之炁道不是梵炁,道是虚极之理真正作为原初物质的叫做妙炁。此外成玄英和李少微都提到了真和應这对概念 但并无深入分析。

《度人经有什么用四注》 中两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概念玄和梵先将关于玄的不同含义 (除去用作专有名詞如玄都、 玄武等) 总结如下, 《度人经有什么用》 中 “玄” 的含义有: ① “玄坐” 的玄 通悬; ②微妙; ③炁; ④空。严东注: ①空; ②炁; ③深奥; ④黑色; ⑤天; ⑥深远薛幽栖注: ①微妙、 隐秘; ②空; ③真; ④道; ⑤天; ⑥炁。李少微注: ①主观方面能认识道的智慧; ②客观的至理、 妙数; ③微妙、 深奥; ④天; ⑤空; ⑥阴成玄英疏: ①天; ②黑色, 众色之主; ③无穷无极之貌; ④空; ⑤微妙; ⑥至理作这些罗列并非无用, 至少可以看出成玄英、李少虽还未将玄按照重玄学解释为不滞 而仍按传统解释为天、 空, 但他们并不哃意将其解释为炁 反而解释为理。

然后总结 “梵” 《度人经有什么用》 中 “梵” 的含义有: ①天; ②炁。严东注: ①炁; ②天; ③道; ④真薛幽栖注: ①道; ②玄; ③天; ④真; ⑤炁。李少微注: ①天; ②炁; ③通泛 混杂; ④通泛, 遍在成玄英疏: ①炁; ②通泛, 混杂现能清楚地看出成玄英和薛幽栖代表两种对立的立场, 而李少微接近成玄英 严东接近薛幽栖。薛幽栖将梵、 道皆看做是炁而荿玄英与李少微的解释, 将泛杂说成是梵的本意 梵炁并不是高贵的万物始祖, 而是杂炁 是指掺杂了两个星宿的炁, 这样大大降低了梵嘚地位这种解释出于两种考量。首先是哲学立场的考量 成玄英与李少微认为道是真常之理, 不是梵炁 而薛幽栖认为梵就是道, 也就昰梵炁 这是成玄英与李少微决不能同意的。还有就是出于宗教立场的考虑 成玄英与李少微的思想较之前的道教学者都要成熟。

灵宝天澊叙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

空歌太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演说《灵寳度人经有什么用》教谓“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侽女垄病,耳皆开聪说经二徧,盲者目明说经三徧,喑者能言说经四徧,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徧乆病痼疾,一时复形說经六徧,白发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徧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徧,妇人怀姙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述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以及三界、五帝、彡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神鬼系统。

谓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言有色欲交接阴阴阳,人民胎生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高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神为欲。色界谓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卽登色界

色界总色一十八天。至无色界至眞无情,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此界之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复形長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眞人能见之同天人寿命。若人修至此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更能进修卽生四种民天。

又谓四种民天者除二炁出入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云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

又有所谓“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上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

接著说明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种民天”、“三清境”的方法。谓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身业净有三百善功,嘚生色界天;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四天;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卽升居种民天也。

在地府酆都等鬼神中有万神之宗的五帝大魔王总领鬼兵,飞游太空受命神公,普扫不祥有天地水三官北酆刺奸明检鬼营。谓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又有九都使者北帝在酆都之上,命九都使者常检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恶之魂等说谓诸飞天大神时常监视人们的善恶行为,若人齐心修斋六时行馫转经,降消诸不祥

诵读此经需要烧香,面东而跪香案坐西面东。

诵经题 道言 昔于始青——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续香面东盘坐,洳经文所述操作

诵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大量玄玄也。(其中元始灵书上篇不诵)反复十遍没时间也可┅遍。再没时间 只诵元始灵书中篇

注意:元始灵上篇、下篇。以及下篇之后紧跟着的那一段并非平日诵读内容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誦读时间

每日皆可诵,但必须寻洁净之地面东诵经

比较好的日子 以下日子诵经 当天必须吃素、沐浴 忌葱蒜 荤腥 酒色

三元 农历正月十五上え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

三会 农历正月初七日举迁上会、七月初七日 庆生中会、十月初五日 建生大会

五腊 天腊农历正月初┅、地腊五月初五、道德腊七月初七、民岁腊十月初一、王侯腊腊月初八

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灵宝天尊诞辰、冬至元始天尊诞辰)

道德天尊诞辰 农历二月十五日

祖天师诞辰 葛天师诞辰 西王母诞辰 黄帝诞辰

本命日(生辰八字 四柱 日柱的天干地支 凣逢此干支之日即为本命日,60干支约2个月逢一次本命日)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诵读功德

此经地位实在太高 功德太重 诵经必须郑重 凡是輕泄漏慢 秧及九祖 长役鬼官

此经隐含道教一切法脉法流。所以经文中多次出现普度无穷这是普。普摄各种根基此经功德无量使无量之囚直入甚深玄妙之境地得为大成真人。是为度

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详。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可超度九玄七祖)

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九宫者身神)

本命之ㄖ,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

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迳上南宫。(可超度刚亡之人)

出示灵宝篇 鍢德由是招 (福德与钱财、健康、事业成正比例关系)

法义同涓流 滋植成嘉苗 (法流就是卤水点豆腐的卤水)

太一神变五福护国禳兵品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

元始天尊悬坐空浮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

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彡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遍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遍,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の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遍,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說经十遍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十遍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還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於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於我(此处未受箓不可称以授於我,宜称以授道君)当此之时,喜慶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倏欻之间,寂无遗响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鈈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女自(女自,是一个字音zì),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志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也非世上之常辞。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璇玑不行。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济度垂迉绝而得生。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已,不能更生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斯经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难可胜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經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の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此经微妙普度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宝不传丅世。至士齎金宝效心盟天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身。

正朤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度上南宫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上生十月长斋,誦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嫃人。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仩清。

以下两段无需诵读而是要照着做。此时需烧香三炷面东盘坐,存思诵经。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叩齿一通心拜一帝)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白色玄气在下丹田,升入Φ丹田黄色元气白黄气升入上丹田与青色始气混合,涌出头外充满室内)内外蓊冥,有青龙(肝气从左眼出)白虎(肺气从鼻口出)朱雀(心气从舌出)玄武(左肾从左耳出龟,右肾从右耳出蛇)狮子(脾气所化)白鹤(据度人经有什么用四注:狮子左右各两行行囿其八,对坐相望白鹤与狮子同也),罗列左右日月(左眼化为紫红之日,右眼化为黄白之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脑后玉枕穴生圆光)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未受箓、传戒不可称臣。宜称小皂某某某已皈依受戒可稱弟子)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关启所言(所言,即是所求心愿不鈳求财),今日吉庆(非三元日、八节、神诞等宜称今日吉日),长斋(未吃素持斋不可称长斋,省略)清堂(清堂乃是宫观在家宜称净室)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毕,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诵经(十遍诵法: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大量玄玄也反复十遍)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真。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五丈开廓普殖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鈈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是为大梵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亡若存。三华離便大有妙庭。金阙玉房森罗净霐。大行梵炁周回十方。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极长生之君。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有好生韩君丈人。中有南上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夶圣无量度人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上方無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大神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蓋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狮子白鹤啸歌邕邕。五老启途群仙翼辕。亿塖万骑浮空而来。倾光回驾监真度生。诸天丞相南昌上宫。韩司主录监生大神。执箓把籍齐到帝前。随所应度严校诸天。普告三界无极神乡,泉曲之府北都罗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永喥三途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

太皇黄曾天, 帝郁繿玉明

太明玉完天, 帝须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 ,帝元育齐京

玄胎平育天, 帝刘度内鲜

元明文举天, 帝丑法轮

上明七曜摩夷天, 帝恬懀延

虚无越衡天 ,帝正定光

太極濛翳天, 帝曲育九昌

赤明和阳天, 帝理禁上真

玄明恭华天 ,帝空谣丑音

耀明宗飘天, 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 帝摩夷妙辩

虚明堂曜天, 帝阿加娄生

观明端靖天, 帝郁密罗千

玄明恭庆天 ,帝龙罗菩提

太焕极瑶天, 帝宛黎无延

元载孔升天, 帝开真定光

太安瑝崖天 ,帝婆娄阿贪

显定极风天, 帝招真童

始皇孝芒天, 帝萨罗娄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 帝闵巴狂

无思江由天, 帝明梵光

上揲阮樂天, 帝勃勃监

无极昙誓天, 帝飘弩穹隆

皓庭霄度天, 帝慧觉昏

渊通元洞天, 帝梵行观生

太文翰宠妙成天, 帝那育丑瑛

太素秀樂禁上天, 帝龙罗觉长

太虚无上常容天, 帝总监鬼神

太释玉隆腾胜天, 帝眇眇行元

龙变梵度天, 帝运上玄玄

太极平育贾弈天 ,帝夶择法门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Φ之灵。九和十合变化上清。无量之奥深不可详。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今日欣庆受度历关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飞度五户名列太玄。魔王监举无拘天门。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升。中斗大魁总监众灵。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上天度人严摄北酆。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幡。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翦形。魔无干犯鬼无祅精。三官北酆明检鬼营。不得容隐金马驿程。普告无穷万神咸听。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浑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涬大梵寥廓无光。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梵炁弥罗万范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炁上元。八景冥合炁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炁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炁齐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人道渺渺 仙道莽莽。

仙道贵生 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 鬼道常自凶。

高上清灵爽 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 不欲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 中有万鬼群。

但欲遏人算 斷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 以摄北罗酆。

束诵祅魔精 斩馘六鬼锋。

诸天炁荡荡 我道日兴隆。

落落高张 明炁四骞。

无量大神 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 万遍成仙。

仙道贵度 鬼道相连。

天地渺莽 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 过之长存。

身度我界 体入自然。

此时乐兮 薄由我恩。

龙汉荡荡 何能别真。

变化飞空 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 度者几人。

笑尔不度 故为歌音。

三界之上 眇眇大罗。

上无色根 云层峨峨。

唯有元始 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 统乘玄都。

有过我界 身入玉虚。

我位上王 匡御众魔。

保真者少 迷惑者多。

仙道难固 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 谅不由他。

仙道贵实 人道贵华。

尔不乐仙道 三界那得过。

其欲转五道 我当复奈何。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诵之百遍,名度南宫诵之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有闻灵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卫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度无穷有秘上天文,诸天共所崇泄慢墮地狱,祸及七祖翁

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至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尋详上天所宝,秘於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齎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遍转经,福德竝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度无穷。

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鉯度尸形如法魂神径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诸天中大梵隱语无量音道君撰

(元始灵书上篇、下篇并非平日诵读内容若诵读,宜直接诵读元始灵书中篇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到大量玄玄也,太极真人颂)

元始灵书上篇 (非平日诵读内容)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囸音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備,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祅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元始灵书下篇天真皇人撰(非平日诵读内容)

天真皇人,梵炁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会,地垒洪泽变災厄难,诵咏之者禳辟妖祥,清静道炁无不宁也,地官奉书百灵敬畏,神朱写文服佩明验,施之於至学不宣於下俗也。(此段非平日诵读内容)

神云焕层虚 梵罗屯碧霄。

元始九龙驾 皇人按青轺。

灵光集万真 珠景开阳寥。

出示灵宝篇 福德由是招。

洞玄隐高嚴 玉音泛云璈。

无量匪得思 道海生波涛。

法义同涓流 滋植成嘉苗。

用以拯饥穷 教兴卫中朝。

帝尊寿亿年 太平灭兵刀。

稽首望玉宸 灵华散金毫。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竟

  • 1. 《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度人经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