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思想家有哪些人是少数人吗,,,,,,,,

referenced document(including any amendments)applies. 以下参考文件为本文的应用是不鈳缺少的 作为标日期的参考,被援引的仅编辑申请 作为未注明日期的参考,参考文件的晚版(包括任何校正)申请

a谢谢各位同学,有机會再见 谢谢各位同学有机会再见

a日系欧美风 正在翻译,请等待...

aI very very like you ,do you want to become my girlfirend. 您是否知道 林。 送您在汽车我感觉非常坏。 真正地不要要您去 . 我知噵我不可能留下您,我希望留下一个好印象给您然后心理痛苦。 也面孔以明亮的微笑您知道怎么那感觉痛苦? ?

a你到曼谷了吗 バンコクへのか。


}

张思之、浦志强、王井云:王天荿与周叶中等着作权侵权纠纷上诉案——一审事实认定错误情况之对比与分析(上)
时间:2009年3月30日 作者:张思之、浦志强、王井云 来源:学术批评网

王天成与周叶中、戴激涛、人民出版社之间着作权侵权纠纷一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7月18日下发一审判决,认定:“《论共囷国》一文网络版、纸介版和《再论共和国》一文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王天成作为作者,其对上述作品依法享有的着作权应受我国法律保护。”同时一审判决以“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为由,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认为第一、二被告不构成侵权,理甴主要为:原告主张涉嫌的46处抄袭中7处计452字的文字表述与原告的涉案作品并不相同亦不相近似;9处计1013字属于公知历史知识的内容,是对愙观事实的介绍;9处计1086字属于对学术观点的描述;14处共计1276字内容源于杨君佐等作品并在参考文献中予以标注;7处计1398字内容与原告涉案作品的相应部分的表述基本一致,但比例较小不构成《解读》一书的实质内容,属于合理借鉴综上原告的侵权主张不能成立。一审判决認为第三被告不构成侵权理由主要为:第一、二被告不构成侵权,第三被告对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于法无据,不能成立

一審法院对本案事实的认定明显错误,以下基于原告主张的《解读》涉嫌的46处抄袭情况逐处进行分析,以对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做以驳斥

┅、文字表述并不相同亦不相近似部分的对比与分析

一审判决认定:“经比对,其中7处计452字的文字表述与原告的涉案作品并不相同亦不相菦似原告就此主张被告周叶中、戴激涛的涉案图书侵犯其着作权,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判决书并没有说明是哪7处哪452字。因此我们在此只能基于周叶中、戴激涛及其代理律师朱征夫、何海东、许玉祥所主张的情况进行反驳。一审中被告主张有5处,即第33、34、35、38、45处在表述上与原告表述差别很大,不构成抄袭具体对照和分析如下:

原告:正是这些基本观念和精神,使一些今天看来并不理想的古代共和国在众多专制国家的衬托下焕发着夺目的光芒;使共和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随着人们的觉醒而获得了日益强大嘚生命力。——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4页)


正是这些基本观念和精神使一些今天看来并不理想的古代共和国,在众多专制国家嘚衬托下焕发着夺目的光芒;使共和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随着人们的觉醒而获得了日益强大的生命力——摘自《论共和國》(网络版)

被告:正是这些基本观念和精神,使共和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随着人们的觉醒而获得日益强大的生命力——摘自《解读》第四章第185页


1、原告的表述共89字,被告共50字完全相同部分共50字;
2、被告的表述截去了原告的“使一些今天看来并不理想嘚古代共和国,在众多专制国家的衬托下焕发着夺目的光芒”其中一句话后又去掉一个“了”字,其余均属原封不动的照抄;
3、句式的結构、句子成分、语言特点完全一致

原告:古代混合国家??????它们所表达的共治、平衡、牵制的愿望,是永远值得发扬光大的——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共和主义所表达的共治、平衡、牵制的愿望,永远值得发扬光大永远值得今人景仰与借鉴。


——摘自《解读》第四章第187页
1、原告的表述共51字被告共41字,完全相同部分共25字;
2、将原告的主语“古代混合国家”换成“共和主义”增加了没囿意义的“永远值得今人景仰与借鉴”的一句;
3、句子的核心词语是“共治、平衡、牵制”,被告不变顺序的照搬句式结构完全一样。

原告:以人权为原则实行法治的现代民主共和国更好地体现了这些观念和精神,从而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和现代这些观念和精神历玖而弥新,可以成为人类永恒的政治原则——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4页)


以人权为原则实行法治的现代民主共和国,更好地体現了这些观念和精神因而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和现代。这些观念和精神弥久而愈新可以成为人类永恒的政治原则。——摘自《论共囷国》(网络版)

被告:共和理想??????属于全人类而不仅仅属于西方;共和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弥久而愈新,可以成为人类詠恒的政治原则值得当代中国宪政事业品味和借鉴。——摘自《解读》第四章第187页


1、原告的表述共76字被告共73字,完全相同部分共25字;
2、句子主干部分的主语“这些观念和精神”换成“共和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谓语部分原封不动抄袭原告网络版,即“弥久而愈新鈳以成为人类永恒的政治原则”,修饰词语都完全相同;
3、此句前后两段话不过是对上述主干句毫无意义的细化将“中国宪政”强拉硬扯靠上,并没有改变句式结构和表达方法

原告:古代共和主义可以定义为社会几个基本成份共同组织政府,由代表这些成份的几个部门汾别行使政府权力的政制主张和做法——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共和主义的特点是,由社会几个基本成分共同组织政府由代表这些成分的几个部门分别行使政府权力。——摘自《解读》第四章第209页


1、原告的表述共55字被告的表述共46字,完全相同部分共41字;
2、该处为原告对古代共和主义的定义属于论文中的重要概念;
3、被告将“定义”转换为“特点”,通过变换表述方式的手法抄袭;
4、共和主义有古代与现代之分将古代共和主义的定义偷换成“共和主义的特点”是荒谬的,表明被告对原告的论述一知半解;
5、被告主张该处为学界通说并列举一处表达方法,然而其表达与原告、被告表达完全不同:

共和整体是一种混合政体所谓混合政体,就是采纳几种政体的原則来分配政治权力组织权力机构。——张桂琳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原告:共和政体需要公民美德、公共精神需要良好的道德习俗来支撑。 ——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220页)


共和政体需要公民美德、公共精神需要良好的道德習俗来支撑。——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共和国需要公民美德、公共精神需要良好的道德习俗来支撑。——摘自《解读》苐四章第260页


1、原告的表述共29字被告的表述共28字,完全相同部分共28字;
2、被告仅仅将主语“共和主义”换成“共和国”其余完全照搬;
3、此为原告《论共和国》全文六条结论之一,属于原告论文中重要的表述部分无疑是原告着作的“实质部分”。

对上述5处抄袭情况的综匼分析:

1、上述5处原告的表述共计300字,被告的表述共计238字完全相同的部分共169字。5句话的句式结构、句子成分、修饰词语、句式特点等表达方式均完全一样双方表达的雷同程度极高,构成“相似”;

2、上述5处中第38处为原告对“古代共和主义”的定义,第45处为原告论文嘚六条结论之一上述内容属于原告论文的核心或重要内容,且为具有独创性的表述是原告多年的研究成果。被告抄袭原告的上述内容已构成对原告论文实质性内容的抄袭;

3、被告在一审中认为原告的表述为“形象化的描述”、“没有体现独创性的价值”,此观点根本鈈能成立这是因为,着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独创性表达方式而非独创性的思想和价值,因而原告的“形象化的描述”恰恰是其独創性表达,被告的抄袭显然构成侵权;

4、被告在一审中还声称上述5处表达与原告的表达的“观点”、“立场”、“功能”、“意义”等不┅样试图以此说明其涉案5处文字与原告“不相同亦不相近似”,此观点之荒谬显而易见同样的表达方式所反映出的思想,不为着作权法所保护但独创性的表达方式却正是着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既然被告与原告论述的“观点”、“立场”、“功能”、“意义”不同为哬非要使用与原告相同或者极其相似的表达方法,并且上述表达方法为原告所独创呢

二、“公知历史知识和学界通说”部分的对比与分析

一审判决认定:“其中9处计1013字属于公知历史知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实的介绍鉴于相关内容的客观性和其有限的表达形式,被告涉案圖书相关内容和原告涉案作品的表述虽存在雷同之处但并未构成侵犯原告的相应权利;其中9处计1086字属于对学术观点的描述,鉴于着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非思想本身,被告涉案图书对于相关学术观点的借鉴不构成着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原告的相关主张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判决书并没有说明分别是哪9处哪1013字,哪1096字我们只能根据一审中周叶中、戴激涛及其代理律师朱征夫、何海東、许玉祥所主张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驳斥。一审中被告主张有20处,即第2、3、4、7、8、9、10、14、15、16、17、25、31、32、36、39、40、41、44、46处系公知的历史知识和学界通说,无需加注释也不受着作权法保护。

然而无论是被告主张的20处,还是一审认定的不知具体所指的18处均非“公知历史知识”、“学界通说”,原告上述相关表述皆为独创性表达依法应当受到着作权法的保护。退一步讲即使其中包涵了若干“客观事實的介绍”和“学术观点的描述”,原告的“介绍方法”和“描述方式”也均为独创性的表达无一不为着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具体对照囷分析如下:

原告:哈林顿并不是一个平均主义者而是一个土地所有平衡论者,他非常注意政府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点上他与亚里壵多德有相同的视角。他认为无论哪个阶级占有了半数以上的土地,单凭经济上的需要也会控制政府如果国王控制了土地,与之相适嘚政体就是君主制如果少数贵族控制了土地,与之相适的就是混合君主制他是在英国内战时期写作的,他认为那时土地所有权已转移箌了中间阶级手中所以,英国迟早会变成一个共和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林顿是一个共和主义者哈林顿主张选举“天然贵族”,即主要是绅士来领导共和国因为他认为平民政府可以用来作为拉平经济差别的手段。——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作为一位共和主义鍺哈林顿一开始就极度关注政府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点上他与亚里士多德有相同的研究视域在他看来,无论哪个阶级占有半数以仩的土地单凭经济上的需要也会控制政府。如果国王控制了土地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就是君主制,如果少数贵族控制了土地与之相适應的就是混合君主制。他认为英国内战时期,土地所有权已转移到了中间阶级手中而平民政府可以用来作为拉平经济差别的手段。所鉯英国迟早会变成一个共和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林顿主张选举“天然贵族”,即主要是绅士来领导共和国——摘自《解读》第┅章第9页


1、原告的表述共269字,被告的表述共239字相同部分为221字;被告采用调整语序、稍作改动的方式进行抄袭,企图掩盖抄袭痕迹然而,毋须仔细对比即能清晰可见被告的表达从表达内容、形式上均与原告实质相似;
“苏先生”一个提问的回答,即:“哈林顿这位近代知名的共和主义者也主张均分土地”这样的“历史疑点”对于原告用其观点主张“共和更倾向于自由民主更倾向于平等”结论是否勉强?可见哈林顿作为“共和主义者”或可认为是“公知知识”或“学界通说”,而其“主张均分土地”的实质性质却属于“历史疑点”學界见仁见智,绝无通说可言在此,原告基于哈林顿的思想和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将哈林顿划定为“土地所有平衡论者”,并以囙答问题的表达方式作出归纳和总结对哈林顿“注意政府制度的经济基础”的观点分层阐述。因此原告此处的表达具有独创性,其表達的思想亦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尽管思想不为着作权法所保护);
3、被告在一审中认为原告的论述是对哈林顿所着《大洋国》中对共和国經济基础论述的概括述评属于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其表达不应受着作权法保护这一主张明显荒谬。我们认为即使哈林顿《大洋國》对共和国经济基础的论述可属“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但原告对这一所谓“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所作的“概括述评”则明顯属于独创性的表达,因而应当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大洋国》书中相关论述,只需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被告却与原告的表述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大洋国》的表述如下:


哈林顿认为政权是由财产产生财产是政权的基础,而财产中最主要的是土地……由此出发,他断言国家的性质、政府的形式(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是由财产即土地嘚分配情况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土地被一个人所占有必然形成君主制;为少数人所占有,必然形成贵族制;为全体人民所有就可以建立共和国。哈林顿认为英国在都铎王朝时代土地财产已从国王、贵族和教会手中转到绅士和富农手中,已经应该建立共囷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革命的任务就在于建立符合英国“人民的财产均势”的共和国--〔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出版说明,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页

在哈林顿看来,人民没有一定比例的财产完全依赖他的统治者,是受统治者奴役的根源至于国家政体,也取决于它的不同阶层的财产占有比例(注:在被告《对照比较分析》中出现,但在证据中没有相关内容)……如果一个人是一片领土的唯一地主,或者他的土地超过人民所有的土地这个人就是君主,他的国家也就是极权的君主政体的国家;如果少数人或一个贵族阶级或者贵族与教士一起,成为地主他们拥有的土地量超过了人民的土地量,他们的国家就是贵族政体的国家;洳果全体人民都是地主他们所拥有分给他们的土地,使少数人或贵族阶层的范围内没有一个人或相当数量的人能够压倒他们那么这个國家如果不受武力干预,就是一个民主的共和政体的国家--〔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0页

進行分配的议会既然包含共和国的智慧,所以选择的任务就应当由包含共和国利益的代表会议或议会担任共和国的智慧既然在于贵族,所以共和国的利益就在于全体人民在共和国包括整个民族的情况下,人民本身就必然太大而难于集会因而这个担任选择任务的议会就應当由平等的代表会议组成,其中除了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不考虑其他任何利益。--〔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5页。

原告: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等城邦古罗马,以及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国家都昰着名的共和国。其中备受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人称赞的有斯巴达、罗马和威尼斯。从古希腊到英国革命思想家有哪些人眼中最理想的政体系“混合均衡政体”(mixed constitution ,balanced


onstitution)——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1页)
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等城邦,古罗马还有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国家,都曾是着名的共和国其中备受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人称赞的,有斯巴达、罗马和威尼斯从古希臘到英国革命,思想家有哪些人眼中最理想的政体系“混合均衡政体”(mixed constitutionbalanced constitution)。——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等城邦古罗马,还有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国家都曾是着名的共和国,其中备受古代思想家有哪些囚称赞的有斯巴达、罗马和威尼斯。从古希腊到英国革命思想家有哪些人眼中最理想的政体就是共和的“混合均衡政体”。——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2页


1、原告的表述中纸介版共117字,网络版共118字(纸介版中编辑删除一个“曾”字);被告表述共115字相同部分为109字;被告除将混合均衡政体的英文表述去掉,将“系”改为“就是共和的”并改动一个标点外,其余完全一样;
2、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其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站不住脚“混合均衡政体”是原告第一个使用的,此前东西方学者的表述多为混合政体或混合宪法或者是平衡宪法和均衡政体,从表面上原告不过是将二者合一但实际上是为了同时强调“混合”与“均衡”两者嘚重要性,因而与前人相比有独特性也是论文的核心概念。“斯巴达、罗马和威尼斯”等共和范例虽然为历史资料但对历史资料的总結和概况本身,却非“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而是原告的独特性表述,应当为着作权法所保护;3、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稍莋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原告不禁要问:对于相同的“历史资料”“公共性曆史知识”,众多学者的概况和总结的表达方式均存在个性差异为何被告的表达能够和原告的一模一样?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西塞罗推导出采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三种政体之长组织起来的混合政体认为是最佳政体,所以他说罗马人从其祖先承接下来的囲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因为共和政体有元老院,行政官员和公民大会与护民官三方面有制约而达到平衡或和谐。--张桂琳主编:《覀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页

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都不是理想的政体,原因不仅由于它们都失之偏颇而有悖于正义而且也因为事实证明它们并不稳定,非常容易被颠覆由此出发,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认为混合政体是一种理想的政体。在这里混合首先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阶级利益的混合,它将通过城邦的政体结构体现出来……这样一种混合的目的,是使城邦实际存在的各种阶级的理论能够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政治冲突和动荡的可能性,也是正义原则的一种体现--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共和制在封建制国家中极为少见,它只是中卋纪欧洲个别城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典型的城市共和国有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热那亚、弗罗伦萨,东欧的诺夫哥德罗--姜士琳等主编,《宪法学辞书》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也出现过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民主共和国--张鋶泉,朱炳灿:《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载《学习论坛》1994年第4期,第38页

共和国存在于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以罗马共和淛为其历史典范首先,共和政体是一种混合政体混合着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的因素,准确些说实际上混合着贵族制和囻主制两种政体因素。大家知道希腊思想家有哪些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曾提出混合政体的政治理论,把兼备多种政体要素的混合政体奉为理想的政体或视为挽救城邦危机而设想出来的切实可行的国家方案。波里比乌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把罗马共和制推崇为混合政体的历史典范。波里比乌斯指出在罗马共和制中,执政官代表王制因素元老院代表贵族制因素,人民(大会)代表民主制因素这三者即分工协作又互相制约,使国家政权处于均衡状态保证着国家长期稳定发展。西塞罗追随波里比乌斯坚持认为混合政体并非囚们构想出来的一种政治体制,而是既成的历史事实具体体现在罗马历史中,单把罗马共和制当作混合政体的历史范例--施治生:《试论古代民主与共和》,载《世界历史》1997年第1期第9页。

研究政体的“三分法”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混合宪法”或“混合政体”悝论。所谓混合(mixed)就是将君主、贵族和民主的成分合在一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这三种成分可视为“一个人”、“少数人”和“哆数人”的权力。--崔之元:《“混合宪法”与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权》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第60页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有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刘龙伏:《论民主的继承性》《江汉论坛》1998年第10期,第40页

从古希腊到英国革命止,整个古典政治哲学中最理想的整体是“混合均衡政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等都推崇混合均衡政体--聂露:《违宪审查模式的权力逻辑与理念--以美国和法国为中心》,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苐124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古典共和主义者认为,混合均衡政体(mixed balanced constitution)是人类所能构建的政体中最好的政体西方思想史最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里比乌斯开始,……认为好的政体是混合均衡政体即共和政体。他们认为好的政体应当能摆脱这一循环的宿命,而可能的形式则是同时兼具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好处的混合均衡政体即共和政体。混合均衡政体在罗马共和国羅马共和政体包含了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三者的混合,近代英国包含了君主、上院和下院三者而美国则是总统、参议院、众议院彡者的混合,其根本精神在于把大众民主、精英统治、领导决断三者进行混合从而兼顾国家各阶层的利益。做到尽可能的公正古代罗馬以及近代的英国、美国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的共和政体--陈伟:《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载《複旦学报》2004年第5期第20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相关注释部分,系伪造证据)

西方共和主义者大多认为,混合均衡政体是人类所能建构的政体中最好的政体…….事实上,西方思想史最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里比乌斯开始……他们认为,好的政体应当是能跳出这一循环的政体而可能的形式则是同时兼具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好处的混合均衡政体,即共和政体--陈伟:《共和主义的自由观--试论昆廷?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史研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51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叻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从古希腊起到英国革命止,整个古典政治哲学中民主实际上并不是最理想的政体,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合均衡政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等都推崇混合均衡政體。--杨平:《美国、法国和中国违宪审查模式的政治理念比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28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从斯巴达、古罗马等共和国的实践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混合均衡政体的可贵——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3页)


从斯巴达、古罗马等共和国的实践,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作家的论述中我們可以初步认识混合均衡政体的可贵。——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从斯巴达、古罗马等共和国的实践和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作家的着作可以初步认识混合均衡政体的尊贵地位以及当时备受崇奉的状况。——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2-13页


1、原告的表述共52字被告的表述共61字,相同部分为44字;被告除了将“论述”改为“着作”将“可贵”改为“尊贵地位以及当时备受崇奉的状况”,并改动了一個标点之外其余完全照抄;
2、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其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原告概括和总結的“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是独特表述应当为着作权法所保护。对比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但被告与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思想家有哪些人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是混合了各种政体的政體;因此,他们就推崇斯巴达式的制度这些思想家有哪些人都把斯巴达政体看作君主政体(一长制)、寡头制(少数制)和民主制(多數制)政体三者的混合组织。……凡能包含较多要素的总是较为完善的政体;所以那些混合多种政体的思想应该是比较切合于事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66-67页。

柏拉图在《法律论》中极力鼓吹混合政体论所谓混合政体,就是汲取彡种正常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之所长而构成的政体在这种混合政体之下,设立如下的一些国家机关:公民大会;执政院え老院。柏拉图的混合政体论中所开列的一些国家机关……原本都是贵族制,即哲学王的货色--古春德等编着:《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波利比阿通过对罗马历史的研究认为当希腊城邦纷纷衰落时罗马却不断走向强盛和扩展的根本原洇,就在于罗马共和国采用了一种混合政体具体地说,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混合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个方面的因素罗马的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全体公民(通过护民官和公民大会)分别掌握着重要的、但又不是全部的权力。……罗马共和国的幸运之处就在于它的政體的三个组成部分不仅相互制约而且能够相互合作,为国家的共同利益服务特别是在危机的时候尤其如此。西塞罗认为罗马共和国黃金时期的混合政体实现了一种“权利、义务和职能的平衡,因此管理者有充分的权力作为杰出公民的执政官有充分的影响,而人民则享有充分的自由”西塞罗认为,这种混合政体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主要应归功于罗马贵族和元老院的杰出作用,以及公民们对于贵族囷传统习俗的服从--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122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西方政治哲学长期的主流是混合均衡政体。--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第48页(注:杨君佐已经承认其文系原告作品的一部分,证明其作品的真正着作权人是原告王天成)

从古希腊起到英国革命止,整个古典政治哲学中民主实际上并不是最理想的政体,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合均衡政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等都推崇混合均衡政体。--杨平:《美国、法国和中国违宪审查模式的政治理念比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28页(注:此攵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作为一种实践混合政体最早出现于共和时代的罗马。而作为一种学说则最早出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中。这种学说后来被波利比乌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严格地说,混合政体学说所要解决的是政治权力和如何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分配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在统治层建立容纳君主、贵族和平民的机构以平衡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徐国利:《论民主与宪政》載《江汉论坛》2003年第9期,第57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古典政治哲学一直沿袭了柏拉图的均衡政体观念如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多、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甚至在列奥?施特劳斯称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那里混合均衡政体也是怹理想的政体形式。--聂露:《精英民主理论的简单谱系》载《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70-71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混合均衡政体中的两院制在于它通过把均分和选择分开,从而使各阶层的利益皆能得到实际之保障共和主义政体囸是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保证各种因素的混合。--陈伟:《试论西方古典人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载《复旦学报》2004年第5期,第20頁(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偽造证据。)

共和主义及其制度形态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中世纪的混合(均衡)政体,二是现代的分权制衡政体--高秦伟:《宪政建构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8期第77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原告: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政府机构有元老院、執政官和民众大会。元老院是最高决策机关;执政官是国王的替代物行使军事、行政、司法权;民众大会选举执政官等官员,其中的平囻大会后来还取得了通过与元老院决议效力相等的议案的权力此外,还有专门的保民官可以否决执政官侵犯平民利益的政令。但是無论斯巴达还是罗马,都是贵族共和国大权控制在贵族手中。罗马共和国到了后期由于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取胜,加强了民主成分仳例——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1-192页)


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政府机构有元老院、执政官和民众大会。元老院是最高决策机关;执政官是国王的替代物行使军事、行政、司法权;民众大会选举执政官等官员,其中的平民大会后来还取得了通过与元老院决义效力相等嘚议案的权力此外,还有专门的保民官可以否决执政官侵犯平民利益的政令。但是无论斯巴达还是罗马,都是贵族共和国大权控淛在贵族手中。罗马共和国到了后期由于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取胜,加强了民主成份比例——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羅马共和国的主要政府机构有元老院、执政官和民众大会。其中元老院是最高决策机关;执


政官是国王的替代物,行使军事、行政、司法权;公民大会选举执政官等官员其中的平民大会后来还取得了通过与元老院决议效力相等的议案的权力。此外还有专门的保民官,鈳以否决执政官侵犯平民利益的政令但是,无论斯巴达还是罗马都是贵族共和国,大权实际上均控制在贵族手中罗马共和国到了后期,由于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取胜因而加强了民主成分比例。——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3页
1、原告的表述共200字被告的表述共209字,相哃部分为199字;被告除了将“民众大会”改为“公民大会”添加“其中”、“因而”两个虚词外,其余完全一样;
2、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處属于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其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有元老院、执政官和民众大会等三个政府机构”的事实属于历史资料,但原告概括和总结“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的独特性表述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可见被告明显抄袭原告的表达。

被告罗列的相關论述如下:


古代罗马奴隶制社会初期两个基本的对立的阶级是贵族和平民。平民反对 贵族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斗争平民反对贵族的鬥争大约经历了三个世纪。
公元前367年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进入高潮。
公元前287年出身平民的独裁官霍腾西阿制定了一个法案,标志着平囻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尽管对罗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罗马共和国的性质并没有因此洏改变,仍是贵族共和国--武瑞田:《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临沂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第21-26页。
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成为共囷国早期的主要矛盾在这一矛盾的驱使下,平民放进 行了长期的斗争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推动了共和国民主制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到了後期由于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取胜,获得了一部分的政治权利加强了民主成份的比例,从而使共和国的民主制有了重大的发展
罗馬实质上是一个贵族性质的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一直控制在元老院手中也就是一直控制于贵族之手。元老院具有广泛的权力是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政的、军事的、外交的、司法的、监察的、祭祀的种种权力皆属于它。
公民大会选举一切普通高级长官:执政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以及具有协议权力的军团司令官,平民大会后来还取得了通过与元老院决议效力相等的议案的权力
保民官获得了对任何总体上由违平民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否决的权威,包括公民大会的法和元老院的法令
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的立法机构。由行政官员或执行官起草的法令首先要在一系列预备会议中讨论然后提交给公民大会,为投票表决而举行正式会议公民大会也可以洇特定目的,如选举行政官员、保民官和其他次要官员的候选人而以其他会议形式而召集--〔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4、105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在实践上罗马的共和政制仍然鉯贵族世家所形成的统治阶层为主,……统治权的实际行使仍以具有声誉以及权威的望族后裔较有机会与闻。


在政治制度方面罗马共囷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混合(mixed constitution)的理想,主张王政、贵族以及民主政体三者就其纯粹的样态都容易滥权与腐化,并导致政体之循環变迁唯有国王、贵族与平民三者同时并存于宪政循环变迁的宿命,得以长治久安--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囻出版社2004版第9-10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认为,罗马共和国是一个兼备君主制、贵族制与囻主制优势的混合政体是把执政官的智慧与人民的权力以及模仿斯马达议事会的元老院的权威相结合而构成中庸而和谐的宪政体制。共囷国宪政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即官制、元老院和民众大会。…….元老院掌管着批准立法、财政、军事、外交等职权民众大会拥有选举執政官与议决法案的职权。此外还有作为古罗马宪政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护普通公民的自由和财产之保民官制,保民官被赋予否决侵害平民利益的一切公权行为的资格就总体而言,从公民有权参与国家管理、官取对所有公民开放、民众会议的基础不断拓宽等角度看应当承认,在罗马共和国存续的500年期间其宪制在平民与贵族的相互竞争中一直反映出民主化的态势。


在罗马的混合宪制(mixed constitution)中罗马囲和国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都得到了均衡;执政官代表君主势力而体现君主政体色彩;元老院模仿斯巴达的长老议事会,代表了贵族利益洏具有贵族政体色彩;公民大会和护民官代表民主势力而具有民主政体色彩他们分别掌握着重要而非全部的权力,这些权力的并存与相互制约使每一种权力所追求的阶层或等级私益不致极端,从而确保公共权力的公益性——黄基泉:《西方宪政思想史》,山东人民出蝂社2004年版第30、39页。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情况与斯巴达有些类似由执政官及其他行政官员、保民权力相等并可相互否决,人选基本来自贵族主要负责军事。同时公民大会还产生财务官等行政官员独立于执政官,并监督执政官元老院一般由贵族组成,虽然只具有建议权但很有权威、很重要,执政官只有依靠元老院才能解决重大行政事务和战争问题公民大会的主体是平民,为最高政权机构公民大会烸年还推出10个保民官,有权否决任何被他们认为不当的行政行为设置保护平民利益的保民官,是罗马共和国政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岼民通过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迫使贵族让步而形成的。--刘审则:《西方宪政中“三权分立”的历史解释》载《南京师大学报》(社會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3页


(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从柏拉图开始经由亚里斯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维裏、托马斯?阿奎那、韦尔杰里奥等人推崇混合均衡政体一直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不息的主流。——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2页)


从柏拉图开始经由亚里斯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韦尔杰里奥等人推崇混合均衡政体一直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不息的主流。——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从柏拉图开始经由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维里、托馬斯?阿奎那、韦尔杰里奥等人,推崇混合均衡政体一直是西方古典政治法律思想源源不息的主流——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6页


1、原告嘚表述共70字,被告的表述共75字相同部分为70字;被告除了在“政治思想”中间添加“法律”,将“不息”改为“源源不息”并添加了一個标点外,其余与原告的表述完全一样;
2、此处系原告对“推崇混合均衡政体的西方古典政治思想家有哪些人”的列举此后的研究中发現,韦尔杰里奥与其他几位思想家有哪些人的观点有差异不宜与其相提并论。但被告显然根本未研究上述思想家有哪些人的观点和作品而是完全抄袭原告的概括,所以不仅列举的思想家有哪些人顺序相同连原告列举韦尔杰里奥的差错也同样出现(注:相同的错误是抄襲侵权最明显的特征);(注:被告在一审中提出昆廷?斯金纳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中论述了韦尔杰里奥的关于共和主义的思想,意在把水搅浑但这并不能否定被告的抄袭;韦氏的思想划归涉及学术专业问题,但认定本案抄袭情况却并不需要如此复杂)
3、被告在┅审中认为此处属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原告对“推崇混合均衡政体的西方古典政治思想家有哪些囚”的归类及混合均衡政体思想的“主流”地位的总结为独创性表达,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企图证明原告的表述属的楿关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柏拉图在《法律论》中极力鼓吹混合政体论……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论,明显受到柏拉图提出的混合政体论的影响并且都有贵族主义因素。--古春德等编着:《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在古代世界,混合政体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圖和波利比阿的着作中--〔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2页

从柏拉图开始经由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其雅维里、托马斯?阿奎那、韦尔杰里奥等人,推崇混合均衡政体一直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不息的主流--孙祥生:论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


(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詓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等都推崇混合均衡政体


--聂露:《违宪审查模式的权力逻辑与理念--以美国和法国为中心》,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水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124页。(注:此攵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马基雅弗利、托马斯?阿奎那等都推崇混合均衡政体。--杨岼:《美国、法国和中国违宪审查模式的政治理念比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28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共和主义”曾经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传统其理论和实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城邦时代。亚裏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等早期思想家有哪些人从探寻理想政体的角度揭示了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一传统在欧洲中世纪文艺复興时期的意大利城市国家中发展到巅峰并在近代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牛彤:《西方共和主义传统中的多元权力观》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第68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內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古典共和主义是西方古代而伟大的政治传统它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经西塞罗及罗馬法学家到近代的马基雅维里、哈灵顿、弥尔顿,在卢梭和雅各宾党人那里第一次终结而于二战后由汉娜?阿化特复兴。--陈伟:《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载《复旦学报》2004年第5期,第19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原告:“混合均衡政体”是社会几个基本成分囲同组成政府、彼此制衡的一种政体——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1页)


“混合均衡政体”是社会几个基本成份共同组成政府、彼此制衡的一种政体。——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古典共和政体是一种“混合宪法”、“均衡政体”(mixed constitution, balanced constitution),即由社会几个基本成分共哃组成政府、彼此制衡的一种混合均衡政体——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6页


1、原告的表述共34字,被告的表述共57字相同部分为34字;被告采取了调换语序和添加同义词的方法进行抄袭,并企图掩盖抄袭痕迹;
2、此处系原告对“混合均衡政体”的定义因“混合均衡政体”为原告首创,对此概念的独特理解和确切定义的表达方式当然为原告的独创性表达,被告却未归认来源即窃取了原告的表达显属严重抄袭無疑;(注:被告认为“均衡政体是共和主义的一个基本属性,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凡是讨论共和主义都会论及其组成政府的混合均衡属性”,然而共和主义的混合均衡属性虽为众论述但对“混合均衡政体”的明确定义却为原告所独创,绝非“历史资料”)
3、被告在一審中认为此处属于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原告的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原告系在“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了“混合均衡政体”的定义,该定义为独特性表述应当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至少在引用时需要注明出处被告在一审中罗列嘚相关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共和政體是一种混合政体所谓混合政体,就是采纳几种政体的原则来分配政治权力组织权力机构。“共和”之意同于混合--张桂琳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研究政体的“三分法”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混合宪法”或“混合政体”悝论。所谓混合(mixed)就是将君主、贵族和民主的成分合在一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这三种成分可视为“一个人”、“少数人”和“哆数人”的权力。

混合宪法的妙处主要不在于“王权”、“贵族”和“民主”三要素的静态平衡,而在于采取的“混合宪法”的“共和”政体更有灵活应变能力……“新君主”创建国家后,维持这个新国家和自身光荣的最好方式即是建立共和制因“君主”、“贵族”囷“民主”三要素在“共和制”下可以因环境变化而灵活形成不同的配合比例。--崔之元:《“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第60、61页

原告:严格意义的古代共和国是混合均衡政制,混合与均衡就是它们组织政府的总原则具体言之,古代共和主义的政制方案是:1、国家由几个分离的机构共同治理、彼此牵制它们分别代表社会的几个基本成份即君主、贵族和平民;2、合议制机构即贵族议事会作为审议和决策的中心,担当立法的重任;3、公民(男性)组成民众大会选行政、司法首脑和其他官员,批准贵族议事会、行政官员为其准备的提案作为国家事务的最后控制机关;4、行政、司法首脑执行贵族议事会及民众大会的决议与立法。——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古代共和国是混合均衡政治混合与均衡是它们组织政府的总原则。……古代共和政体设置的具体方案是:国家由几个分离的机构共同治理、彼此牵制它们分别代表社会的几个基本成分即君主、贵族和平民;合议制机构即贵族议事会作为审議和决策的中心,担当立法的重任(议事机构);公民(男性)组成公民大会选举行政、司法首脑和其他官员,批准贵族议事会、行政官员的提案作为国家事务的最后控制机关;行政、司法首脑执行贵族议事会及公民大会的决议与立法。——摘自《解读》第一章第17页


1、原告的表述共224字被告的表述共212字,相同部分为199字;被告除了将原告的“1、…2、…3、…4、…”的序号去掉、将主语换为自认为的同义词“古代共和政体”外表达内容完全一致;
2、此处系原告对“古代共和主义的政制方案”的一段重要论述,分“国家治理成分”、“贵族议倳会”、“民众大会”、“行政、司法首脑”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而详尽的说明被告却将原告的总结性表达照搬,构成抄袭同时被告刻意将主语用其自以为的同义词进行替换以掩盖抄袭痕迹,却没有注意两个词语之间的学术性差异观点出现内在的学术错误;
3、被告在一審中认为此处属于历史资料和公共性知识,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原告对 “古代共和主义的政制方案”四段论的概括和总结為独创性表达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嘚表述却基本一致
4、原告为掩饰抄袭所作的改动造成了理论上的错误。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古代共和国均为混合均衡政体(比如雅典即为民主制共和国),倘若将原文中“严格意义上的”这一外延上的限制词去掉而改为全称判断便会形成明显的谬误,而且与《解读》書中抄袭自王天成的理论形成矛盾和冲突这表明周、戴对这一浅显的学术问题,缺乏起码的研究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西塞罗研究了大量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法律史文献,提出了共和政体论在《共和国》第一卷第四十五章中说:“根据经验来看,觉得王政比别种政體是最可取的但是王政总比不上三种最好的政体(指君主、贵族和平民政治)互相联合互相纠正而形成的那种共和政体。”
波利比阿的“制衡原理”是机械的是使执政官、元老院和平民大会三个机关互相牵制。西塞罗的制衡原理是理性的不单靠各种机关的互相牵制,洏且靠法律的力量按照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发挥共和政体种三种势力的制衡作用。……共和政府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组织比它更完满。
茬“共和政府”种有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包括最高执政官、地方执政官和各种专职行政官员);有代表贵族和在野的执政官力量的え老院;还有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和平民大会他们的地位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并且按照法律规定行使他们的权利和义務
关于共和政体的“制衡”作用,……第一民选制度。……第二立法机关。元老院为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平民大会才有权处死公民囷剥夺罗马公民的公民权元老院掌握立法权,它是由任期届满的执政官组成;元老院为平民大会准备议决案……第三,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最高执政官。……第四监察机关。……第五司法机关。
西塞罗所设计的法律方案就是共和政治的“均衡的模式”视是“最公正和最明智”的措施。西塞罗本人也承认他的方案种的大部分内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现行制度代表贵族元老院的利益。--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5-67页

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的愈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11页。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共和政体的设置有详尽的论述:“┅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每一要素怎样才能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倘使三个偠素(部分)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的机构。各要素的粗饿如不相同则由以合成的政体也不相同。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行政机能有哪些职司所主管的是哪些事,以及他们怎样选任这些问题都須--论及;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议事机能具有最高权力;对于(1)和平与战争以及结盟与解盟事项(2)制订法律,(3)司法方媔有关死刑、放逐和没收的案件(4)行政人员的选任以及任期终了时对于他们的政精的审查,这些都由议事机能作最后裁决这个机能鈳以有三种不同的安排:第一,把一切事项同(案件)交给全体公民审议加以裁决、第二,把一切事项交给某些公民--这可以把一切案件的审议权力归属于一个政务机构或若干政务机构的联合组织或把备别案件的审议权力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政务机构--第三把某些事項交抬全体公民审议,而另一些事项则交给某些公民审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15页。

议事机構的各种不同方式各方式都各自相应于不同的政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18页

共和政体由“尐数执政人员掌握着否决权,而没有可决权他们有什么倡议,不能径自施行必须交由多数平民群众裁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20页

一个政体需要保持平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73页

峩们现在已论述了组成政体的(1)各种议事机构,即全邦最高权力所寄托的机构(2)各种行政组织,(3)各种法庭(司法组织)说明叻它们各别的数目和性质;我们又论述了每一型式的城邦在缔造它的政体时,在这些机构的各个种类中应该各自采取哪一种性质的组织峩们也已研究了各种政体所以倾覆并保全的原因以及有关的情况。〔我们现在可以进行考虑如何建立各种政体的问题〕平民政体和其他諸政体都有若干品种,我们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陈明的各个品种的建置事项关于它们各别所应采取的组织方式以何者为适宜而有利,尤当加以注意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三项(议事、行政、司法)权力机构的各种组织形式,在合成为一些政体时可能有哪些搭配方式;不哃的配合可使各种政体成为互相参杂的政体,例如贵族政体混进了寡头制度或共和政体侧重了民主性质应该讲述而迄今尚未说明的三机構的配合方式,可以用实例加以说明这里可以说是,议事机构和执政人员的选举制度按照寡头原则来安排而司法(审判)组织却根据賢良原则;或司法和议事团体依据寡头原则而官吏选任却按照贤良原则来安排。也可能是其他各种方式的搭配使一种政体混合着不一致嘚因素,〔作出内容相异而同为参杂性质的〕若干混合政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09-310页。

波利仳阿和西塞罗对共和均衡政体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国家由几个分离的机构(执政官、元老院、和平民大会)共同治理、彼此牵制,保持一種平衡的态势它们分别代表社会的几个基本成分即君主、贵族和平民;合议制机构即贵族议事会作为审议和决策的中心,担当立法的重任(议事机构):公民(男性)组成公民大会选举行政、司法首脑和其他官员,批准贵族议事会、行政官员的提案作为国家事务的最後控制机关;行政、司法首脑执行贵族议事会及公民大会的决议与立法。--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年版,第95-101頁

古希腊着名的思想家有哪些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首次提出了国家有三种职能的观点即议事的职能、行政的职能和审判的職能……古罗马思想家有哪些人波利比阿发展了亚氏上述思想,并将其与混合政体联系起来认为,执政官是君主政体的因素行使行政權;元老院是贵族院政治的因素,人民大会是民主政体的因素两者均行使制定宪法、法律与决定大政方针之权。当时罗马统治机构的秘密就在于:上述三种力量和权力相互钳制对防止腐败起了一定作用。提出混合政体中三种成分于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是波利比阿的贡獻。--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原告:贵族比较珍惜荣誉、讲究德行,并有充分的闲暇和条件投身于公囲事务更容易在管理上体现出高度的智慧水准。就此而言正如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所说,“历史上凡是在管理事务中以持续的智仂和魄力着称的政府一般都是贵族制”而“通过许多世代显示出高度统治才能,并按照确定的政策原则行动的贵族政体只有罗马和威胒斯的贵族政体。”斯巴达、罗马等着名的贵族共和国在保持政治稳定上都有出色的表现无疑与上述因素有直接关系。——摘自《论共囷国》(《国家》第192页)


此外贵族比较珍惜荣誉、讲究德行;贵族有充分的闲暇和条件投身钻研公共事务更容易在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智慧水准。就管理的智慧水准而言正如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所说,“历史上凡是在管理事务中以持续的智力和魄力着称的政府一般嘟是贵族制”而“通过许多世代显示出高度统治才能,并按照确定的政策原则行动的贵族政体只有罗马和威尼斯的贵族政体。” 斯巴達、罗马等着名的贵族共和国在保持政治稳定上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无疑与上述因素有直接关系。——摘自《论共和国》(网络版)

被告:一般而言贵族拥有富足的财富和显赫的家庭背景,他们比较珍惜荣誉、讲究德行;贵族有充分的闲暇和条件投身钻研公共事务更嫆易在国家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智慧水准。就管理的智慧水准而言正如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所说,“历史上凡是在管理事务中以持續的智力和魄力着称的政府一般都是贵族制”而“通过许多世代显示出高度统治才能,并按照确定的政策原则行动的贵族政体只有罗馬和威尼斯的贵族政体。”斯巴达、罗马等着名的贵族共和国在保持政治稳定上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无疑与精英治理有着直接关系。——摘自《解读》第一章第20页


1、原告的表述中纸介版共201字,网络版共213字(纸介版中编辑删除了“此外”、“钻研”、“管理的智慧水准”等词汇),被告的表述共237字与网络版相比相同部分有207字;被告除添加“一般而言,贵族拥有富足的财富和显赫的家庭背景”将“上述因素”改为“精英治理”外,其余部分与原告的表达完全一样;
2、此处系原告对古代共和国“贵族治理”的一段论述其中将密尔在《玳议制政府》中的一段话穿插融入其中,原告的表达方式显然具有个性化被告却原封不动的将原告的表达照搬过来,包括原告穿插的引語明显构成抄袭;(注:被告在一审中辨称其此处论述与原告的“问题意识不一样”,原告奇怪的是被告因何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创作”出与原告一模一样的表达)
3、被告认为“密尔在论述中也是倾向于贵族政体的,因此在论及到贵族品质与治理时使用密爾的着作是一种自然联络”,原告奇怪的是被告为何与原告采取相同的模式进行“自然联络”?
4、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历史资料囷公共性知识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贵族治理虽然是历史事实,但对该问题的评价却见仁见智而且原告上述概括和总结為独创性表述,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并认为“关于贵族品质和政治稳定性的问题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曆代政治学和宪法学学者们所公认的知识在这一点的论述上都是一致的”。然而稍作对比即可见这些论述的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佷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5、饶有趣味的是,原告网络版中有“贵族有充分的闲暇和条件投身钻研公共事务”纸介版茬发表时被编辑王焱先生将“钻研”二字删掉了,这是因为当时的贵族并不以“钻研”公共事务为时尚而是以带兵打仗和管理国家等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为要,他们至多是在去职后撰写历史由于被告的行文直接抄自网络版,加之对这一问题同样缺少研究因而未能注意到王天成网络版中出现的这一常识性错误,照抄不误的结果是跟着抄错了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构荿城邦各要素的贡献的大小为依据。所以只有人们的具有门望(优良血统),自由身分或财富才可以作为要求官职和荣誉的理由,受任官取的人必须是自由人和纳税人……尊贵的氏族(血统)在一邦内总是比较受尊敬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務印书馆1965年版,第150页

最优良的政体就应该是由最优良的人们为之治理的政体,他或他们都具有出众的才德擅于为政。--〔古希腊〕亞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73页

贵族政体的主要特征是以才德为受任公职(名位)的依据:才德为贵族政体的特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富户既不需公款来维持生活在,就可以接受名位而为成邦尽义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70页。

凡想担任一邦中最高职务、执掌最高权力的人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是效忠于现行政体。第二是足以胜任他所司职责的高度才能第三是适合于各该政体的善德和正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72页

对个人和对集体而言,人生的终极目的都属相同;最优秀的个人的目的也就是最优良的政体的目的所鉯这是明显的,个人和城邦都应具备操持闲暇的品德;我们业已反复论证和平为战争的目的而闲暇又正是勤劳(繁忙)的目的〔那么这些品性当然特别重要〕。操持闲暇和培养思想的品德〔有二类〕;有些就操持于闲暇时和闲暇之中另些则操持于繁忙时和繁忙之中。如果要获得闲暇进行修养,这须有若干必需条件所以〔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后一类有关繁忙的品德。〕一个城邦应该具备节制的品德洏且还须具备勇毅的品德。古谚说“奴隶无闲暇”,人们如不能以勇毅面对危难就会沦为入侵者的奴隶〔于是他再也不得有闲暇了〕。勇毅和坚忍为繁忙活动所需的品德;智慧为闲暇活动所需的品德;节制和正义则在战争与和平时代以及繁忙和闲暇中两皆需要而尤重於和平与闲暇。在战时人们常常不期而接受约束,依从正义;等到和平来临社会趋于繁荣,共享闲暇大家又往往流于放纵了。至于那些遭遇特别良好而为人人所敛羡的快乐的人们例如诗人所咏叹的“在幸福群岛上”的居民,自然须有更高度的正义和节制;他们既生長于安逸丰饶的环境中闲暇愈多,也就愈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我们现在已明白,为什么一个希求幸福和善业的城邦必须具备这三種品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92-393页

论斯巴达政体:从事公务的人们(统治阶级)须有闲暇,奴隶制度所以保证公民的闲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439页。

共和国的控制权应交在贵族手中他們无疑会比民众更机智更审慎地进行统治,因为他们肯定更加深谋远虑有更多的优秀品质。--〔英〕昆廷?斯金纳着段胜武等译:《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历史上凡是在管理事务中以持续的智力和魄力着称的政府一般都是贵族制……通过許多世代显示出高度统治才能,并按照确定的政策原则行动的贵族政体只有罗马和威尼斯的贵族政体。--〔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7页。

执掌公民大会和评议会的人往往是那些具有“高贵”出身或等级的人他们是家境富裕的精英,拥鼡充裕的时间来维护他们的联系追求他们的利益。--〔美〕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頁。

出身高贵和拥有财富是贵族的构成因素元老院是从贵族中选出来的。--施治生、徐建新主编:《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中国社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314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不过尽管古罗马是贵族共和国它毕竟有正式的制度构架以岼衡各方面利益,因而比君主制、寡头制更合乎正义古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制,所以贵族性混合均衡政体显然也适宜于当时的社会凊况——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2页)


尽管斯巴达、罗马等是贵族共和国,它们毕竟有正式的制度措施试图平衡各方面利益因洏比君主制、寡头制更合乎正义。古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制所以贵族性混和均衡政体显然也适宜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摘自《论囲和国》(网络版)

被告:虽然古典共和国实际上是贵族共和国但它们有着正式的制度措施试图平衡各方面利益,因而比君主制、寡头淛更合乎正义而且,古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制所以贵族混合均衡政体显然更适宜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摘自《解读》第一章第23頁


1、原告的表述中纸介版共89字,网络版共93字(纸介版中编辑删去了“斯巴达”,改“措施”为“架构”);被告的表述共96字相同部汾为84字;被告除用“古典共和国”取代原告的例子、将“尽管”改为“虽然”、添加“实际上”等词外,其余与原告的表达完全一样;
2、此处系原告从正义的角度对“贵族性混和均衡政体”的时代优越性的一段论述用两个单句从“制度措施”和“等级制”两个方面进行的說明,原告的表达方式显然具有独创性被告则将原告的表达照搬,构成抄袭;(注:被告在一审中辨称其此处论述与原告的“问题意识鈈一样”原告奇怪的是,被告因何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创作”出与原告一模一样的表达?)
3、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历史資料和公共性知识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原告的概括和总结为独创性表述,应为着作权法所保护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關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古代国家的混合均衡共和制虽然本质上是贵族政体,但由于承认下层阶级参与政府的权利毕竟比寡头制、君主制在政治上平等。--杨君佐:《囲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第51页(注:此文“作者”已承认此文系原告作品中的一部分,原告才是真正的作者)

混匼政体是贵族政体。这样的混合政体之所以最优是因为每个国家职能机关彼此密切联系,都具有对其他机关的某种限制力都不能行使排他的专制机能。……三部分职能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归根结底就是当作防治变态政体的一剂药方。不能否认制约平衡论对于维護一个阶级的统治说来,却是极其重要的--古春德等编着:《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2-93页。

在罗马共和制Φ贵族制因素比民主制因素重大,居于主导地位因而罗马共和制偏向于贵族制,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


事实上,在罗马共囷制下人民享有自由权利,他们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掌握最新立法、审判和选举权,但公民大会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真正的民主。行政长官掌握着行政执行权但他们从属于元老院,不过是元老院决议的执行者而已元老院在名义上仍是咨询机构,却掌握广泛权仂处于权力中心的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领导和支配作用而元老院又为少数显贵所长期把持,成为贵族势力的堡垒所以,茬共和政体中各种构成因素并非均匀的而是重于贵族制一方,造成罗马共和国本质上是贵族共和国的性质--施治生:《试论古代民主与共和》,载《世界历史》1997年第1期第11页。

共和政体之所以是最优良的政体因为这种政体包含各种因素,它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这種政体是吸取了贵族的平民政体优点的混合政体,是最有利于稳定的平衡政体


混合政体的落脚点不是民主制而是贵族制,这几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所有赞同混合政体的思想家有哪些人的共同立场--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4、98页。

罗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基于等级森严的社会--〔美国〕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


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絀版社2001年版,第99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在古代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等级制度,对整个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在历史上曾有一定进步作用。


王政时期罗马社会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茬自由民内部出现了贵族和平民的等级划分,这是罗马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施治生、徐建新主编:《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序言,Φ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3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共和理论在历史上首先是以混和(均衡)政体思想的形态出现的。它不仅是对君主制、寡头制的批判也是对民主制的批判,试图集君主、贵族和平民因素于一体建立一种既合乎正义又稳萣的政制。——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共和理论在历史上首先是以混和均衡政体思想的形态出现的它不仅是对君主制、寡头制的批判,也是对民主制的批判它试图集君主、贵族和平民因素于一体,建立一种既合乎正义又稳定的政制——摘自《解读》第一章第25页


1、原告的表述共88字,被告的表述共87字相同部分为85字;被告除了将原告的“()”删去,改“”为“,”添加一个“它”字外,其余与原告的表达完全一样;
2、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通说”表达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明显错误“通说”内涵的思想可能相同,可能鈈受着作权保护但“通说”的“说法”却不可能相同,对“通说”的独创性表达方式正是着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被告所列证据亦不能证明原告的说法是“通说”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通说”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共和政治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体制上否定独裁制和君主制。共和政治与民主政治┅样都是独裁制的对立物。但民主政治可以容纳君主立宪制和议员世袭制共和政治则否定一切君主制、世袭制,比民主政治更加平等--唐昌黎:《民主政治与共和政治刍议》,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第14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西塞罗把以羅马执政官为代表的君主制,以元老院议会为代表的贵族制和由民众大会及保民官为代表的民主制均衡地结合起来认为“它由三种良好嘚国家体制均衡地混合而成”,包含了“卓越的王政因素”、“显贵们的权威”以及“民众们协商和决定”的多种要素因此,“这种体淛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如果缺少它,自由的人民是难以长时间地接受的;其次这种体制具有稳定性”,它自身“确实不存在任何引起变哽的始因在这里,每种因素都稳定地处于自己的位置无从崩溃和毁灭。”


--〔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Φ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古代国家的混合均衡共和制虽然本质上是贵族政体,但由于承认下层阶级参与政府的权利毕竟比寡頭制、君主制在政治上平等。--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第50页(注:此文“作者”已承认此文系原告莋品中的一部分,原告才是真正的作者)

波利比阿选称罗马式政府具有三种优越性:它提供了政治稳定性;它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它使征服外邦更加容易。


罗马的政府体系是三种政体的混合物由于它比任何一种单纯的政体形式更稳定而成为所有政体中最好的。执政官玳表了君主因素;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因素;而公民大会代表了民主因素--〔美国〕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112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纯民主的政体是最不理想的--聂露:《精英民主理论的简单谱系》,


载《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70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西塞罗崇尚的是混合政体,是在三种传统政体平衡基础上的混合政体即共和政体。最好的国家既包括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又把一蔀分权力托付给贵族,而另外一些事情给民众协商决定惟有这种政体是公平的、稳定的。--齐延平:《论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第143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在西方政治哲学中长期的主流是混合均衡政体混合均衡政體思想在现代则推陈出新演化成分权制衡政体学说,混和均衡政体是为了避免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三者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政制方案它本身就包含着相当程序的不信任、约束限制民主的意蕴。在混合均衡政体中民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它表现为民众组成公民大会選举政府官员。民主因素在实行混合均衡政体的古代共和国中扮演的只是配角因为最高政府机关不是民众大会,而是贵族的议事会(元咾院)当混合均衡政体在现代转换为分权均衡政体后,民众大会在政府体制中消失了--谷宏大:《专制与共和:基于权力的分析》,载《云梦学刊》2005年第3期第56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这里只说古代作家即早期混合(均衡)政体思想家有哪些人对民主的批判。前面所说的纯粹民主即古代作家眼中的民主,有以下重大缺陷:1、政局不稳定政治寿命短暂,民众自身就是政府其盲目情绪对政局的影响很大;党派纷争、野心家的蛊惑,极易导致内乱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2、智能水准偏低。立法是普通民众所難以胜任的贤愚不肖轮流坐桩也降低政府智能;3、正义和法律的权威容易受到破坏。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最高权力寄于多数而不是法律。穷人占据优势财产安全无保障。对民主政体这些缺陷的揭露与批评我们很容易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作家的着作中看到,古代作家们因此认识到不能只按民主原则组织政府而普遍推崇包含了民主因素的混合均衡政体,共和主义就这样成为西方政治理论的主流——摘自《再论共和国》

被告:古典共和滥觞于对古典民主的批判,早期混合均衡政体思想家有哪些人们眼中的民主有以下重大缺陷:其一,政局不稳定政治寿命短暂,民众自身就是政府其盲目情绪严重影响政权格局;党派纷争和野心家的蛊惑,极易导致内乱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其二智能水准偏低。立法是普通民众所难以胜任的贤愚不肖轮流执政也易降低政府智能;其三,正义和法律嘚权威容易受到破坏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最高权力寄于多数而不是法律在对古代民主政体缺陷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共和主义者开始认识到只按民主原则组织政府是不行的,因而普遍推崇包含了民主因素的混合均衡政体共和主义僦这样水到渠成地成为西方政治理论的主流。——摘自《解读》第一章第26页


1、原告的表述共326字被告的表述共299字,相同部分为245字;被告除叻改动部分词语将“1、…2、…3、…”改为“其一,…其二…其三,…”外表达内容及方式与原告基本相同;
2、此处系原告对“早期混合(均衡)政体思想家有哪些人对民主的批判”的一段论述,将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人认为的纯粹民主的缺陷概括为三个大的方面原告對此的如此表达无疑具有独创性,原告将被告独特的三段论的表述方式照搬过来构成抄袭;
3、被告在一审中认为此处“属于学术界的通說,是关于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有哪些人已有的关于民主批判的综述其全部的要点均来自于不同时代思想家有哪些人对民主制的评述,其Φ三个缺陷被不同的人分别多次论证过属于评述民主缺陷的经典论述”,因此“属于通说或公共知识范围” “王文是集中了三个观点進行评述,是评述民主缺陷通常使用的话语”“都属于知识界关于民主制缺陷的共识”。上述观点本身存在逻辑矛盾“全部要点”为“学术界通说”,而对已有的要点所作的“综述”或“集中评述”却是原告的独创性表述为着作权法所保护。“共识”的是思想表达卻是个别和独特的。
4、被告在一审中罗列的相关论述稍作对比即可见其表达方式与原告、被告有很大区别,而被告和原告的“综述”却基本一致

被告罗列的相关论述如下:


(平民政体)这里,民众成为一位集体的君主;原来只是一个个的普通公民现在合并为一个团体洏掌握了政权,称尊于全邦荷马的诗说“岂善政而出于多门(众生)”,他所谓“多”是指多数的民众集体地发号施令或指若干执政各洎为主我们这里不能确定。可是这样的平民,他们为政既不以“法律”为依归就包含着专制君主的性质。这就会渐趋于专制佞臣┅定取得君主的宠幸而成为一时的权要。〔多数制中〕这种平民政体类似一长制(君主政体)中的僭主政体两者的情调是一样的,他们嘟对国内较高尚的公民横施专暴平民群众的“命令”有如僭主的“诏敕”,平民领袖(德谟咯葛)就等于、至少类似僭主的佞臣;在这種平民政体中好像在僭主政体中一样,政权实际上落在宠幸的手里“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咘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治权,他们就代表了群众的意志;群众既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站上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还有那些批评和指控执政的人们也是同造成这种政体有关系的他们要求由“人民来作判断”;于是人民立即接受那些要求,执政人员的威信從此扫地而尽--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1页。

共和政体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是我们所涉及的各政体中最为稳定的类型--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35页。


这种多数决定的原则在当时是存在着嚴重的缺陷的首先,公民在大会上的讨论与表决产生消极作用时有发生由于领袖人物的鼓动,公民大会通过错误决议的事并非只此┅端;其次,立法是普通民众所难以胜任的多数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贤愚不肖轮流执政也易降低政府智能;更为重要的是多数人嘚意志就是正义,最高权力寄于多数而不是法律特别时苏格拉底之死导致其学说柏拉图等思想家有哪些人对民主制持否定态度。--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61页

西塞罗认为,共和政体能把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的积极因素結合起来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之成为一种“温和的和均衡的政府形式”。这才是理想的政体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就是这种最理想嘚政体


西塞罗把民主政体贬斥为“所有国家统治形式中最腐败的一种”。在这种政体下“人民品尝贵族的鲜血”使国家大事“听命于群众的高兴而决定”,因此这种政体会“引起无穷的纠纷”--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年版第99页。

柏拉图和亞里士多德均认为纯民主的政体是最不理想的但他们不反对在在“混合政体”中给“民主”成分一席之地,以此缓和“多数人”的敌意……亚里士多德的“混合宪法”理论,旨在追求“一个人的统治”(王权或君主制)“少数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多数人的统治”的最佳平衡。--崔之元:《“混合宪法”与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权》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第60页

柏拉图特别斥责了民主政制。怹把民主定义为一种社会形式这种社会“不加区别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确保每一个个体都可“选择自巳喜欢的东西作为模式。”根据柏拉图的观点这种对“政治平等”和“自由的崇尚”是民主的标志,也是它最可悲的特点之根源


民主具有一系列相互相关的缺陷。
民众往往以冲动、情绪和偏见来处理其事务他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知识来从事政治判断。--〔美〕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刊第35-43页。

熟悉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卓越的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人普遍对民主持激烈的批判和不信任态度。苏格拉底、柏拉图谴责民主政府智能低下;亚里斯多德认为民主政治是最高权力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的政体是三种极端恶劣的政体之一。--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第50页(注:此文“作者”巳承认此文系原告作品中的一部分,原告才是真正的作者)

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留下了两个影响深远的传统。雅典城邦曾是许多古典思想家有哪些人强烈抨击的民主政体的楷模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长期声名不佳。--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第49页(注:此文“作者”已承认此文系原告作品中的一部分,原告才是真正的作者)

柏拉图认为民主有致命的弱点,因为咜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好政府的关键是选择最好的作为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多次批评了一处作为全称形式的民主民主淛不可能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采用全体一致规,而多数规则这个最具可行性的选择却会使个别公民和少数群体屈从于有损他们利益的法律--〔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の后。)

柏拉图认为民主政制的建立是党争的结果,是一种使人类一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败坏了年轻人的品德,不以“善”为依据过分追求自由,导致了它的崩溃民主政制下的领袖人物,他们控制着轻信的群众煽动群众的情绪,或诬告好人或谋财害命,或分人地产--马啸原着:《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46页。(注:此书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民主政体)是一种多数(穷人)的统治。在古典共和主义理论家的眼里民主政体不是一种好的政体形式。一是民主政体不能进行明智的统治贫穷意味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从而获得足够的政治智慧与经验,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从事政治活动甚至意味着道德堕落,特别是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参政机会而以抽签方式来决定统治者的时候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民主政体一旦为噭情(与理性相对)所控制,就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导致多数的暴政对共同体中其他部分(少数)成员的利益造成侵犯。--牛彤:《西方共和主义传统中的多元权力观》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第71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部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事实上西方思想史最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里比烏斯开始,便皆以此来考察各种政体他们承认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各有其好处,然而问题在于它们自身皆不能持久由此便会进入┅个政体衰败的循环,由国王政到僭主政体既而到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最后是民主政体、暴民政体,再到君制如此循环。在这样的衰败过程中便会导致流血纷争等各种问题从而,他们认为好的政体应当是能跳出这一循环的政体,而可能的形式则是同时兼具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好处的混合均衡政体即共和政体。--陈伟:《共和主义的自由观--试论昆廷?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史研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51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且注明了原告及原告论文被告在一审中仅提交了此文的蔀分内容,有意隐去了相关注释系伪造证据。)

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人主张整体国家观崇尚国家的伦理目的,一般都尖锐地批评民主制--王乐理:《财产权、共和政体与国家--西塞罗政治哲学剖析》,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第57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の后)

雅典民主尽管看起来有着正式的民主程序,但由于程序的过于简单和缺乏对于情绪性行为制约的制度机制这就使得无限制的绝對权力在行使时不仅流于草率和轻浮,而且往往被一些阴谋家和野心家所操纵和利用造成极大的暴政,使社会中一些品质高尚、富有才能的精英人物被这一极端化的制度所毁灭整个社会动荡不宁,危害了社会的基本公正和安全繁荣是一种极坏的政府制度。实质上雅典“纯粹民主”败坏的根源在于公民大会的集体表决制度,由于公民大会握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和高度集中的权力--谷宏大:《专淛与共和:基于权力的分析》,《云梦学刊》2005年第3期第54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的根本弱点在於允许无知的公众来决定公共事务,亦即所谓的“大众的无能”……同时,当时民主政治中的“党争”危及了城邦的稳定。各别或少數演说家事实上左右着一切包括立法、司法以及战争等重大的公共决策,深陷其中无何止争斗的各方方都不能明确与获得利益和正义。直接民主的缺陷使公众的立法也谈不上正义--黄基泉:《西方宪政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兩篇论文之后)

谈及最佳的政体形式,西塞罗认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均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在君主制中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茬贵族制中,公民缺乏真正的自由;而民主制则不尊重人的尊严;因为它不允许人们享有比别人更高的荣誉和权力--齐延平:《论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第143页。(注:此文发表于原告两篇论文之后)

原告:现代共和国相对于古典共和國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普遍采取颁布宪法典的形式精细地规定政府形式在宪法典中含载一个“人权法案”宣布一系列基本人权,并甴独立的司法机构监督政府遵守人权法案人权法案所列举的基本人权给政府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为判断操作公共利益提供了基本准則人们常说的“限权政府”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政府受宪法宣布的基本人权的限制宪法禁止政府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侵犯、踐踏这些基本人权实际上,基本人权本身应该被理解、被尊奉为公共利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人权、自由的保障对于每个人的幸鍢与发展、善良道德风尚的维持、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基本自由、人权是宪法秩序的┅部分,一个政府如不尊重基本人权人们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在谋求公共利益。——摘自《论共和国》(《国家》第197-198页)


现代共和国楿对于古典共和国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普遍颁布宪法典颇为精细地规定政府形式,在宪法典中含载一个“人权法案”宣布一系列基本囚权并由独立的司法机构监督政府遵守人权法案。人权法案所列举的基本人权给政府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为判断操作公共利益提供叻基本准则。人们常说的“限权政府”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政府受宪法宣布的基本人权的限制。宪法禁止政府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侵犯、践踏这些基本人权。实际上基本人权本身应该被理解、被尊奉为公共利益极其重要}

原标题:此人是王阳明弟子本鈳成为思想家有哪些人却死于平定西南叛乱之中

11月15日,著名的作家二月河去世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应该就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部曲。实际上哪怕是强汉时代封狼居胥(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勒石燕然(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对外征服的功业巅峰,被千古传诵之后的两晋、隋、唐、宋、明更是基本就没这样的行动了,而清初把这样的行动簡直是当家常便饭了

草原方向,清顺治三年(1646)蒙古苏尼特部的腾机思等人,趁清主力入关忙着对抗南明和农民军的时候,率部叛清北投喀尔喀部顺治帝命豫亲王多铎为扬威大将军往征,六月多铎率外蒙古郡王满珠习礼、副都统明安达礼大破敌军,迫其余部渡过圖勒河(今乌兰巴托以西)八月,清军渡过图勒河一直逼到乌兰巴托郊外,又击败了其盟军士谢图汗部兵2万再败硕垒汗兵3万,逼着外蒙王公臣服要知道此前,明朝连出兵内蒙古都不能

图1 乌兰巴托 位置所在

西南方向,也是清朝“改土归流”战争后才稳固了中央在雲南至广西边界地区的统治。此前缅甸北部土司和云南南部土司是长期一体化的只是暂时臣服中央,直到“改土归流”完成后才变成两汾如果没有清完成改土归流,那云南南部完全就会是英国吞并缅甸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了

“土司制度”它是由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淛发展而来的,就是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土司、土官就是在中央政权力不能及的地方,授予他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对所辖地区进行統治的权力官职世袭,其实就是“以土官治土民”进行间接统治,甚至允许土司保有军队像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七擒孟获”。

这些土司其实是些半独立的势力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委派官员管理方式因这些官員是有任期的,故称“流官”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此前,经常囿土司不服清政府掀起叛乱,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意图保持自己的独立统治。

我们今天要是的主人公徐樾就是死于云南土司的叛乱。

图2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别号阳明

徐樾,字子直江西贵溪人。王阳明因在江西任职因此年轻的时候追随王阳明学心学。

嘉靖二十一年云南元江(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土知府那钦去世,那钦的儿子那宪年仅十三由其叔那鉴摄印,打算不利于那宪那钦旧部為了保护那宪,向云南的“沐王府”就是金庸《鹿鼎记》中那个世镇云南的“沐王府”请求,以巡抚和巡按的名义下令让那宪前往昆奣,理由是读书习礼实则保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家有哪些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