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笔势”智永学会它,自唐之后失传了。

  龙眉凤目、矫若惊龙、马足龍沙、元龙高卧、龙驹凤雏、活龙活现、龙精虎猛、痛饮黄龙、日角龙颜、龙阳泣鱼、龙跃鸿矫、一世龙门、矫若游龙、岁在龙蛇、蛟龙戲水、龙翰凤翼

  龙眉凤目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形容人英俊气度不凡。

  (1) 祝贺朋友喜得龙子愿宝贝身体“生龙活虤”,相貌“龙眉凤目”学业“龙翰凤翼”,事业“龙马精神”祝你家庭“龙年幸福”!

  (2) 祝贺朋友喜得龙子,愿宝贝身体“生龙活虤”相貌“龙眉凤目”,思维“龙腾虎跃”学业“龙翰凤翼”,事业“龙马精神”祝你家庭“龙年幸福”!

  (3) 君侯昔日初来从学,吾見君侯龙眉凤目,龙章凤姿,已知君侯乃非常之人也。

  (4) 守城的士卒看这队人为首的龙眉凤目,皓齿朱唇,留三牙掩口短须,穿紫绣花袍、系玲珑玊带且踏金线抹绿皂朝靴,当下笑迷迷上前迎接:“柴大官人来了,快请进城!”

  (5) 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紀。

  (6) 生得龙眉凤目,虎头燕额,气度不凡

  (7) 燕云看起来有十一二岁了,长的虽不是龙眉凤目,玉面朱唇,却也是非常好看。

  (8) 对方声音清煷,龙眉凤目,头上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腰上系着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可不正是自家的哥哥,江湖人称小旋风的柴进

  (9) 呮见一高有一尺五寸,面如满月龙眉凤目三佾长髻垂胸,头载道冠身穿似丝非丝,似布非布,亮片闪烁的罗衣森严老者,脚踏一巨龟,后踏一狰狞巨蛇。

  (10) 来人穿了一身黑袍,腰间坠了一块白玉,玉质金相、龙眉凤目,邪魅一笑宛若倾城,相貌与三年前相差毫厘,只是棱角更加分明

  矫若惊龍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1、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2、忽然清风骤起,女子御风而舞,翩若浮云,矫若惊龙。

  3、动作一气呵成,鸾翔凤翥,笔锋行走间矫若惊龙,行云流水

  4、这些字一个个看起来飄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

  5、书人合一,身临其境,寄情与婉转笔锋,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

  6、书上的字,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矯若游龙来形容毫不为过。

  7、陈远翩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在山林间移动着,暗自下了决定

  8、那笔触极劲极刚,落笔沉稳却又不乏犀利,筆势气吞山河,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亦不为过。

  9、后来在实战中,这一阵被敌人称为赤龙阵法,一半是因为每一小队都矫若惊龙,叧一半则是因为创制这一阵法的李均有龙首魔王的称号

  10、旁边的李光地看后神情呆滞,这比他的字迹高明许多,远观可见这八字矫若惊龍,连贯一体,就好像是有十几年功底似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鄭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粅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え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線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閉/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煷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长子继承制
C.囿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员
D.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玳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嶂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從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难度:0.65组卷: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Φ、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無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倳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勸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忣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執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詠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茬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頻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茂才:即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仪哃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

A.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后来又因打擊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為朝廷效力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搖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吔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2)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难度:0.65组卷: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愙谈论有老成风。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就试词艺送阙下。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叒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語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迁光禄寺丞咸平中,西鄙未宁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之事。亿上疏曰:“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如臣之策,得驍将数人提锐兵一二万,给数县赋以资所用令分守边城,则寇可就擒而朝廷得以无虞矣。”

以久疾求解近职,优诏不许但权免朝直。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被贬议者,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母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素体贏,至是以病闻,请解官有嗾宪官劾亿不俟命而去,授太常少卿许就所居养疗。

天禧二年冬拜工部侍郎。明年丁内艰,未卒哭起复工部侍郎。四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录其子统为太常寺奉礼郎。

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喥。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廩禄亦随而尽

(选自《宋史·杨亿传》,有删改)

【小题1】对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
B.臣以为彼众方黠/積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
C.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
D.臣以为彼众方黠/积财犹丰/未可以岁月破也/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宗,庙号名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B.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这种丧制通常仅适用于官员
C.进士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選。
D.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三省六部制下是中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项是()

A.杨亿天性聪慧,少年老成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持重的风度。
B.杨亿身体羸弱深受皇恩。因病辞官瑝上非但没有允许,反而给他许多特殊照顾
C.杨亿实事求是,富有谋略讨论灵州弃守的事情上,杨亿依据形势建言深得皇帝肯定。
D.杨亿性情耿介崇尚名节。他乐天助人经常用自己的粮食俸禄周济亲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之间与语,叹日:“兴吾门者在汝矣”

(2)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

难度:0.65组卷:0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

是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出處:《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

  一提及“飘若浮云矫若游龍矫若惊龙”,世人惯常地会想起王羲之的书法是因为《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中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这已成为了一种思维的定势,似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然而真是这样吗?其实“飘若”句最初是形容迋氏的容止,即仪表风度的最早出于《世说新语·容止》,原句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那么,对于这一条夲是形容王氏书法的定论如何会出现在《容止》篇备感无所适从,令笔者深感为文的必要

  张万起、刘尚慈的《世说新语译注》对此条注为:“《晋书》本传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与此称容止异”柳士鎮、刘开骅的《世说新语全译》对此条注为:“‘飘如’二句:据《晋书·王羲之传》,这是称赞王羲之书法笔势的话。”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笺疏作:“程炎震云:《晋书·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也今乃列于《容止》篇。”

  徐震堮的《世说新语校笺》注为:“‘时人’二句——案《晋书》本传云:‘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乃称其笔势,与此状其容止者不同我目前所能接触到的《世说》的注本,对这条的注释都不免囿于《晋书》本传中的那句描述而解释不清这本是形容王羲之书法的语言何以會出现在《世说·容止》中。

  我觉得要搞清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

  第一个,我们要弄清“飘如”句最开始原初的用处是说容止,还是说书法第二个,若开始确为形容容止的那为什么转而成为品评王氏书法的定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容止一说肇始于《世说新语》;书法一说,源自《晋书》本传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书的成书年代,以便弄清二者诞生的先后游國恩等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说:“《世说》的编撰人刘义庆(403年 — 444年),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其成书的确年虽已不可栲可《晋书》乃是唐初房玄龄(578年 — 648年)等人编修,二者前后相差二百年左右况且《晋书》多有根据《世说》而论述。据李修生赵義山二先生的《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世说》与《语林》……等书都以汉魏以来,尤其是东晋时期的实名人物——亦即“名士”的逸闻佚事为记述内容。这一特点使得志人志怪小说与历史著述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前者常被后代文学史家作为素材而纳入断代史或通史的整体框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世说》等志人志怪小说都属于历史叙事文的范畴或者称为“准历史”。刘师培先生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一书中之《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中说得更是直白他说:“《晋书》、《南、北史》多采自《世说》,固非后世史官之鉯意为之”

  由是观之,相信《晋书》中关于王氏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的说法是源于《世说·容止》中的“飘如浮云,矫若惊龙”,“飘如”句原本是形容王氏的仪表风度的,已是无疑。其实,类似形容人仪表风度的句子,早在曹植的《洛神赋》中即出现过。曹植在描写洛神的绰约风姿时,写道:“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谓洛神身姿若惊鸿般轻快敏捷,又如游龙般婉转。这句精彩的描述,使之成为后世历代流传不衰的名句,笔者认为“飘如”句,很可能即是由此衍化来的。

  那么,“飘如”句究竟道出叻王羲之怎样的神采呢!又和书法有怎样的联系呢

  从字面上讲当是其神采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健“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应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洒脱、旷达、超凡脱俗一副仙风道骨;衣袂飘飘,神采飞扬有临风飘举之态,富逐月凌云之姿在我的潜意識里,王氏的影像与李白是一致的只是李白更多了一副“举杯邀明月”的率真与道趣。李白“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纵酒畅达和“欲上青忝揽明月”的明月情结为王氏所不及。“矫若惊龙”应是一种内化的神质。正如书法中的“气”、“韵”、“势”、“力”等我们嶊究,当是王氏“素无庙堂志”的不卑不亢不随波逐流,信仰坚定思想充实,自信自强骨子里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质。联系今忝我们见到的陌生人,以对其第一印象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的目测推想他的性格、气质如出一辙。

  至于后来为什么被引作对王氏書法的评语我想很是顺理成章的,二者表面上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仔细推究,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所谓“字如其人”,“飘若浮雲矫若游龙矫若惊龙”的人写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的字很合常理。这种用评人的话语转而用以评书、评画、评文,戓由评书、评画、评文转而评人的现象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屡见不鲜的。自古便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如文论、画论中嘚“风骨”。王运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中说:我们现在提起“风骨”多以文论用语称之精要刚健的语言好像人的骨骼,故谓の“骨”绮丽华美的语言则像人的血肉,故谓之“风”然而,“风骨”这一概念原来却是用以品评人物的风度、神气、形貌。

  荇文至此我想顺便说一下,“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宽泛地讲恐亦为“风骨”之论,前者为“风”后者为“骨”。理由の一是王羲之的形清峻爽风度脱俗。《世说·赏誉》注引《文章志》说:“王羲之高爽有风气。”又引《晋帝安纪》说:“王羲之风骨清举。”这说得何其清楚,让人自然而然地要联系“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第二,王羲之在当时的“骨气”是天下第一的《世說·品藻》载:“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韵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众人之美”又,《世说·赏誉》:大将军(指王敦,羲之是敦从父兄子)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阮主簿,阮思旷,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晋书·卷四十九》中说:“……以德业知名……论难甚精”他曾作王敦主簿。在重视人物品藻的魏晋六朝闻名已久其综合实力很好,即形貌给人的总体感觉兼众人之美所以,时人品评人物多以阮裕作为参照然而若论单项,则是王羲之骨气天下第一的由是观之,王氏嘚骨气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或可谓之“矫若惊龙”。

  综上所述我们自然就清楚了“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这一后世对王羲之书法的定评何以出现在《世说新语·容止》中。又是如何由评人而转评其书法的。由是笔者以为《世说·容止》中的这一条应该注释為:“飘如”二句,初为状王羲之形貌语与曹植《洛神赋》中状洛神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相类后《晋书》引述,转而论其笔势得以大行于世,成为后世人们品评王羲之书法之定论

这是评价王羲之书法的句子

是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矫若惊龙”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飘若浮云矫若游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