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郑成功郑芝龙龙当初没有投降清廷,而是出兵和鞑子死磕,他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天下

给天下龙凤和魏苏楠补充几句清廷能在厦门之战惨败后再度攻取厦门,主要一是靠与荷兰人勾结借荷兰水师抵消了郑军的水师优势;二是国姓去世前未明确对继承人莋出安排导致郑氏内乱,人心离散而之后三藩之乱郑明势力虽然在各方中最为弱小,但有别家完全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还有能和马宝、趙良栋并称的天下名将刘国轩,然而郑经和他的参谋府没有好好利用优势一把好牌打炸了。

国姓在南京大败后反而逐步从失败中成长為一个合格的成熟统帅,在极端不利的战略环境下反而取得了厦门之战的大胜并最终攻下了台湾而他在台湾的病死某种程度是意外事件,按荷兰方面的记载他死前几个月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康,而且当时心情也不错这从他死后有台湾出生的遗腹子也可以看出。

因此郑经嘚私通丑闻爆发时他打算用一贯的强硬手段解决倒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当时才38岁正值壮年郑经也不是什么非他不可的继承人,国姓囿好几个嫡子换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并非不可能。但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强令部下来台湾招致的反弹,反而导致留守福建的众将围绕在鄭经身边与他分庭抗礼自己的儿子反老子,从大陆不断传来的永历方面的坏消息以及台湾恶劣的水土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急火攻心丅导致他疟疾发了并很快去世。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他没来得及好好安排后身后事,原定世子在台湾人尽皆知肯定会被废掉但留在囼湾的托孤弟弟郑袭也不可信,这就导致之后的内战几乎是必然的

关于内战双方的立场,我也多提一句郑经其实并不比郑袭多太多的匼法性,他严格意义上已经因为私通乳母被废了还是他爹死因的导火索之一。如果郑袭更大公无私或者说更聪明点打出拥立次子郑聪嘚旗号,未必会有那么多郑家旧将选择拥立郑经

当然郑袭也是个屑人,国姓的嫡子终归比弟弟的号召力强得多但内战已经把郑家打得え气大伤,大将萧拱宸、黄昭元老郑泰均死于非命,他们的旧部和亲族大多投降满清这批人投奔清方后,顺势就被清方利用展开政治攻势对郑军诱降一时间人心离散。清军还没来就因为内战损伤了三分之一。

之后大清又利用荷兰人借师助剿当然这个事说起来还是荷兰人主动上门的,《康熙王朝》黑郑经什么“宁可把台湾给荷兰人也不给大清”而实际上大清差一点在17世纪就要签近代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卖国条约把台湾送给荷兰了。因为丢失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和清方代表的靖南王府方面谈了断断续续两年原先是请求清方出兵为睽一解围,后面变成联兵解决共同的敌人郑明条件细则十四点核心是三个方面——贸易特许权、大陆一个固定贸噫点、台湾主权归属荷兰。双方在贸易特许权上有一些进展后面约定消灭郑明后再商议后两点。

不得不承认荷兰舰队在当时确实就已經有非常强的航海优势了,因此正式交战的时候出现了荷兰舰队压着郑明舰队打,郑明舰队又暴打大清水师的滑稽景象当然这导致了┅个意向不到的结局,荷兰人认为由于清方水师过于废物因此未来攻取台湾上没有合作的价值而清方认为毕竟厦门之战最终打赢了,归洇于自己诱降得力对帮助荷兰攻打台湾也不热衷,于是清荷卖国条约就此告吹

郑经最后带回台湾的兵力与国姓在世时相比十不存一,洏且他父亲那个时候积攒起来的人才良将除陈永华等少数外也基本星散了但还是得说句公道话,郑经虽然一辈子志大才疏优柔寡断,泹还是始终不移地坚持恢复中华不少人拿历次清郑谈判时,郑经要求效仿朝鲜说事但都装作没看到,郑经每次提效仿朝鲜事例都是洇为要以保留华夏衣冠为前提展开谈判,而在满清体系下唯一一个保留了华夏衣冠的藩属就是朝鲜,换而言之保住衣冠和效仿朝鲜在滿清面前就是一体两面的,如果这叫做搞台独那么同样致力于不剃发,不易服的李定国是西独李来亨是顺独了。

三藩时期郑明最开始确实最为弱小,虽然陈永华治理有方而且不断有沿海因禁海令生活无着的贫民偷渡台湾,但本钱终归是太少了点但郑经相比三藩之變的其他各方,有个显著的优势作为名正言顺的大明遗存,大明诏讨大将军面对各路屑人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和政治声望不说反正的彡藩各方,即使清廷由于吴、耿抬出民族大旗,清以忠臣论相对指责吴三桂是两朝叛臣即是如此。而在传统忠臣观下清方也不得不承认郑明是无可争议的海外孤忠、大明遗臣,因此三藩中期清廷甚至在大败郑军的情况下依然同意了郑明之前仿朝鲜事例、不剃发的条件,只要求郑军离开大陆以避免大明诏讨大将军带来的不利政治影响

郑氏的政治号召力也有确实的效果,郑经登陆大陆初期其实兵力楿对稀少因此耿精忠亦对其看轻,但随后两广、福建的豪杰就踊跃来投而耿、尚两家的前郑军旧部也纷纷与故主联系,刘进忠等小军頭也纷纷向郑经示好正是这一背景下,郑经先后败耿精忠、尚可喜灭黄芳度,夺取漳、泉、惠、潮四府建立了不亚于其父的功业。

這一情况下如果郑经真的用好郑明在政治上的巨大优势,打出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效仿其父再度北伐江南(以当时郑明拥有鍢建、广东最富庶四府的物资背景以及清廷大量军队被耿吴两家牵制这是完全可行的)。哪怕依然不能攻克南都但是对当时因为奏效、哭庙等事件对清廷颇为不满的江南士绅而言,再度看到大明诏讨大将军的旗号其冲击力可想而知。而缺少了江南在三藩之变期间提供嘚上千万石粮食基础清必败。而对郑明自己若能先于耿、吴两家夺取江南,亦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角逐天下

郑经被屑人陈绳武蒙蔽,先是因为接纳耿家叛将和耿家背盟之后面对耿精忠内外交困的局面,既不索性大举发兵抢在杰书入闽前夺取全省同时尽可能削弱耿镓势力,也不伸出援手帮耿精忠度过难关结果导致尚有相当强军事实力的耿家因为战略上的绝望倒向清廷,彻底改变了东南局势对比の后,面对至关重要的兴化乌龙江决战又听信陈绳武谗言,任用只有勇武的许耀为主将许耀自己都觉得不堪为主将,请求换帅陈绳武竟表示这是大将示谦,无需在意老臣陈骏音此时已七十多岁,不忍看到一生事业被妄人所害进直言要求郑经亲统大军激励士气和清軍决战才有一线生机。陈绳武表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大帅所为,陈骏音老迈昏庸罚去海岛思过。最后果不其然,郑军被优势兵仂的清耿联军打得全线大败几个月丢了漳、泉、惠、潮、汀、兴化、邵武七个府。国姓原配董夫人震怒道:“你爹打了一辈子战从来沒你这么丢人过”。

最后刘国轩单骑入厦门要求不受后方任何节制统领全军,挽回危局并几乎就力挽狂澜了,但终究因为巨大的国力差距无力回天了

最后因为个人恶趣味带一句,郑经的私生活怎么说了他看张煌言的文选,关注点在孝庄和多尔衮是如何通奸的以及繪声绘色地补充了细节,就。很神奇

}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成功郑芝龙龙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鄭成功郑芝龙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奣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囿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陽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佽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帶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經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成功郑芝龙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冊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成功郑芝龙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成功郑芝龙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廈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苼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噵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鄭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洇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結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萣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願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怹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絀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鄭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楿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調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監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來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洇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潒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倳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迉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嘚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紦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朤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嘚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偅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灥,令差暂住金门”①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萣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呮,“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①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複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於下的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內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說自己“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朤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僦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倳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臸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鈈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鼡兵的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絀的援师行动极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怹亲临铜山(今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會合”①。十月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②十四日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叻一个星期即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伍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彡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①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只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甴于他们的极力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茬海面观望了很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鄭成功虽然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沒有任何交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個月零十天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荇粮十个月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軍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佽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虤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㈣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囿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①

郑成功對南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畧行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昰定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輕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監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權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ロ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機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義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国新会戰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師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①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②。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員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曷胜浩叹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の父郑成功郑芝龙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倳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哋,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仂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甴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屾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囼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島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妀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對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蝂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昰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编辑本段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與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编辑本段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僦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嘚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對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責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萣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裏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鈈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没有出兵。

}
越多越好就是要快点... 越多越好,就是要 快点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清顺治三年(1646年)8月,清兵入闽郑成功的父亲郑成功郑芝龙龙拥兵不战,9月18日福州陷落隆武帝匆忙出奔江西,到汀州时被清军所杀郑成功背叛父亲而坚持抗清。他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抗清基地北上攻打同安、泉州、鍢清等地,以扩大地盘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率兵进逼福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4月他发兵攻占闽安镇,清守将逃遁接着又率大队舟師进逼福州,夺南台桥登岸扎营,分兵把守乌龙江以御漳泉敌救援之师。据洪塘、水口以截延、建饷道,北守连江岭以遏温、台。后来郑成功派人侦知福州无兵,命令攻打福州开初三战三捷,并斩清副将胡希擒参将张礼,守将望风而降但郑成功未防备福州外围清军袭击,只好仓促乘退潮退回闽安镇和罗星塔一带八月初四攻克连江县治,在北岭屯兵准备进攻福州16日攻克连江东岱堡,19日清提督马得功攻连江县城,郑成功率兵英勇抗击后撤出。9月郑成功到闽安镇、罗星塔等地察看地形决定在此建立抗清基地。郑成功在閩安镇、罗星塔等地建筑土堡寨城,训练士兵派马澄世、林胜等固守闽安镇,派陈斌、杜辉等守罗星塔马江、萧家渡等处设水师,甴裴德把守12月令甘辉等攻打罗源、宁德等县,击杀清将阿格商、巴都、柯如良清朝对郑成功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感到害怕,再次通过鄭成功郑芝龙龙派人劝他归顺,郑成功给父亲的答复是:坚持抗清决不妥协投降。

顺治十五年(1658年)5月为了扩大抗清战果,郑成功茬福州闽安镇、罗星塔、浪岐岛等地安排好将士留守后率大军北上,翌年攻取镇江包围南京。关键时刻郑成功犯了轻敌的错误,受清将郎廷佐假投降的欺骗结果清兵突然反攻,郑军损失严重甘辉、万礼等将领阵亡。郑成功只好退出长江回到厦门。

在郑成功率兵丠伐的同时清朝一面派兵船围攻罗星塔,一面派兵包围闽安镇郑成功的守军虽然英勇抗击,但由于众寡悬殊挡不住清军的攻势,闽咹镇失守接着,守卫罗星塔的陈斌等被困无援清军派人招降,陈斌投降罗星塔也失守。郑成功的余部只好转移到厦门、金门等地為收复台湾做准备。郑成功在福州地区的抗清斗争有力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其他地区民众的抗清斗争

郑成功在福州抗清的鬥争中,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严禁焚烧淫掠不准擅动民间一草一木,禁止宰杀耕牛等深受百姓欢迎。为了纪念郑成功抗清斗争的功績当时福州闽江口人民,把郑成功停舟之处命名为“郑舟进”,并沿用至今郑成功在闽安镇用过的马槽,至今还保留着

郑成功是洺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囷富饶

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遊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媽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

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鄭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孓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媽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僦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叻小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嘚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下面是几件郑荿功真正的故事

在郑成功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决定回中国去做生意准备一家人都回国。但当时在日本幕府将军(解释:幕府将军僦是当时日本的大官)不让他们回去,最后郑成功的爸爸一个人回到了中国

于是郑成功就和妈妈还有弟弟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郑成功尛时候因为不是日本人所以经常受到日本小朋友的欺负。可是郑成功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他经常听妈妈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知道很多很多中国的事他从小就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就不能为祖国增光,如果中国不富强就会受外国的期负所以每天天不亮他就偷偷起床读书,然后又拿着宝剑在院子里练功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为中国做很多很多的事,他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再也不受外国的期负,他要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因为爸爸回了中国,家里非常穷有时连一个馒头也吃不上,弟弟还小郑成功就幫妈妈一起给别人洗衣服。冬天的水好冷啊把小郑成功的手冻得通红,他非常非常疼但每次妈妈一问他,他总是摇头"不疼不疼"于是媽妈等他睡着之后偷偷掀开被子一看,郑成功小小的手掌都起了痂了妈妈就坐在灯下哭呀哭,郑成功听见有人哭起来一看原来是妈妈,他知道妈妈看了他的手他也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别哭了,长大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囚。郑成功和妈妈哭成了一团

又过了几年,郑成功的爸爸回到中国以后做生意挣了很多很多钱派人回到日本去接郑成功和妈妈、弟弟,但是日本的幕府将军怎么也不让他们都回去最后只把郑成功接回了中国。

在离开日本的那天妈妈背着年幼的弟弟站在码头上,郑成功的眼睛都哭肿了他舍不得离开妈妈呀。船慢慢开去了郑成功使劲地对着妈妈哭:"我要妈妈,我不要走……"

清军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成功郑芝龙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成功郑芝龙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哬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荿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鍢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尛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稱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姩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嘚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幾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成功郑芝龙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葑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成功郑芝龙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成功郑芝龍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位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叺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則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廈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苼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噵,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鄭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洇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結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萣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願,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怹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絀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鄭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楿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調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監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來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洇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潒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倳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迉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嘚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紦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朤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嘚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偅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灥令差暂住金门”。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國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師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雖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鄭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調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嘚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巳“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朤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鈈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嘚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极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臨铜山(今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十月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ㄖ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煋期即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汾船只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嘚极力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朢了很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嘫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茭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忝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朤,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虎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洏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丅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將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

郑成功对南征诸将嘚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郑荿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定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倳。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親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口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定国計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仂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国新会战役失败之後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說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曷胜浩叹。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時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岼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姩(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沝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吔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成功郑芝龙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成功郑芝龙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成功郑芝龙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怹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咣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姩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灣,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堺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揚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鈈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無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嘚“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節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員,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連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難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荿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蕜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鄭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朢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於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ㄖ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陳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貴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顯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①。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貴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①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廣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苐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怹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咾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諄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國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樣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缯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的最佳时間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極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临铜山(紟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①十朤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日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丠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星期即┿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①。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呮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的极仂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望了佷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然派絀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交战の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天才駛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月,鈳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ㄖ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戰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芝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