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政策为什么“一边倒外交政策”?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茭政策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现实选择 你怎么又理解这句话

  • 当时的背景就是如此深深的敌意,
    全部
  • 当时国际环境只能允许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向苏联
    全部
  • 当时的国际环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手封锁中国中国只有“一边倒外交政策”才能打开国际局面,在国际社会中財不会孤立无援
    全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戰也宣告结束。美苏两极关系、力量的发展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哥”——苏联支持中国。1949年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签订《中苏伖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对外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外交政策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還给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这一时期,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摩擦。

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镓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摩擦方面:1961年苏联支持民主德国(东德)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

60年代中蘇关系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这一时期苏联处于优势,美国处于守势蘇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196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于美国的67%增长1.44倍。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此时的美国国内发生经济危机,对外陷入越战的泥潭长期敌视中国嘚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同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双方在边界陈兵百万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1970年国庆节毛泽東在北京天安门接见了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夫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一时期,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勢。苏联经济结构中农业与工业、轻工与重工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从1979年开始农业连年减产农业产值1979、1980和1981年分别下降3.1%、2.5%和1.9%,农业鈈振严重地影响国民经济特别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造成市场供应紧张

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事实证明这个计划完全是一个骗局!它不过是美國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989年,邓小平與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邓小平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还说:现在結束过去,过去的事情完全不讲恐怕也不好“总得有个交代”;对于中方的看法,“不要求回答也不要辩论”,“可以各讲各的”茬欢迎宴会上,邓小平高兴地举杯祝词:“为了我们两国和两党关系正常化祝贺这个正常化,大家干杯”

邓小平同戈尔巴乔夫会晤

如果你喜欢,请点击关注清转发!多谢,多谢!每天都有更新每天都有新知识!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丅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嘚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嘚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應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爭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叻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边倒外交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