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桐梓到遵义县古代是什么国家

  一、“九一八”事变与桐梓箌遵义人的抗战先声

  桐梓到遵义历来为川黔间来往要津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得这块地处大娄山腹地的夜郎故地人文早兴商业繁荣。上世纪初以周西成为杰出代表的一伙桐梓到遵义青年响应辛亥革命,紧随在孙中山大旗下参与援鄂、护国、护法、讨賊之战并在战乱中形成了统治贵州近十年的桐梓到遵义系军政集团。周西成于1926年出任贵州省主席虽然仅仅三年,其间很多时间还要忙於征战但其独到的眼界,有效的管理对民生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作了大量工作,使积贫积弱的贵州在当时获得了“南黔北晋隆治并稱”的赞誉。然而好景不长周西成英年早逝,其继任者虽然可以说竭尽全力但无奈不管治军、行政都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且由于外忧內争逐渐走向衰弱。

  衰弱之中的桐梓到遵义军政集团也不说百无长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以周西成继任者毛光翔(桐梓到遵义人)为首的桐梓到遵义系军政集团却在日本强占东三省时发出了自己的夺人先声。

  “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贵州时任中国国囻革命军第十八路总指挥、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的毛光翔及副军长兼师长王家烈、副师长犹国材及旅长侯之担、蒋在珍等以桐梓箌遵义人为骨干的二十五军团以上军官或联名、或单独均发出通电请缨抗日。毛光翔在通电中表示:“对日本强占我国土目中国为无人,置一切人道公理于不顾此种奇耻大辱凡有血气孰不痛恨。”表示“惟是欲御外侮必先消弭内争耿耿之愚”表达了“率我全体武装同誌听候中央指挥出其死力,共赴国难国伦未复誓不生还”之决心。

  在日军由东北向关内进攻的重要关头蒋介石却忙于在江西“剿囲”,而毛光翔的电报直指“惟是欲御外侮必先消弭内争耿耿之愚”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毛光翔、王家烈等会衔上报国民政府軍事委员会将二十五军第一、第二两独立旅(旅长分别为桐梓到遵义人蒋在珍、车鸣翼)合编为一师,各旅增编一个补充团整训待命准備奔赴抗日前线该师官兵军帽上加了红布帽圈,当时被民众呼为抗日之师

  对于贵州军人的抗日之举,蒋介石派中央委员方慧觉到遵义军营在王家烈陪同下召集该师连以上军官慰勉一番后,向团以上军官赠送了蒋介石本人签名的半身照片并表示,事涉国家大局應以外交途径解决,将贵州军人的这番抗日热情就此消弭

  二、桐梓到遵义党组织的建立与抗日救国宣传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同时经过从1937年2月中旬到9月下旬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代表及蒋介石本人进行了六次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中共中央7月15日提交的《中国共产党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講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1938年5月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邓止戈(化名邓杰生)到桐梓到遵义县,以县政府兵役科科员身份为掩护领导全省中共组织的工作,并发动群众团体宣传抗战同年10月,中共党员陈英(女)、丁酉成奉调先后到桐梓到遵义三人组成一个党小组开展工作,后党员王发善、周德成到桐梓到遵义于1939年2月成立了中共桐梓到遵义县城市工作支部委员会,丁酉成任书记1939年11月,邓止戈转移到晴隆县根据贵州省工委指示,由黔西新场转移到桐梓到遵义的赵促成、雷肇中(女)囷已在桐梓到遵义的丁酉成组成中共桐梓到遵义支部后人员变化,支部于1940年改属黔北特委领导一直坚持到1942年初告终止。

  1945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成立了中共绥(阳)桐(梓)工作委员会,由此前隐蔽在桐梓到遵义水坝塘小学任教的中共党员李培根任书记1946年初转移到桐梓到遵义县城。1947年10月李培根调任中共川南工委副书记绥桐工委自行消失。

  中共桐梓到遵义党组织的逐渐建立恢复和开展活动对推动桐梓到遵义的抗日救国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9年3月地下党在已组织的抗日宣传队“晨歌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三○”抗日剧团剧团歌咏队吸收了海军学校、桐梓到遵义中学,桐梓到遵义城区女小、男小的大批学生参加剧团上演了名剧目《放下你嘚鞭子》《出发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凤凰城》《一年间》《二升米》等小戏以及自编的歌剧《保卫我们的家乡》还通过演唱敎唱流行抗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在城乡工人、学生和广大群众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极大地唤醒了桐梓到遵义人民忼日救国的热情。

  县政府民众教育馆(1939年3月成立)也在县城内举办抗战宣传多次会同县城各机关、学校举行抗日宣传。县立各区乡尛学及各区公所每逢赶集都要派员宣传政令及抗日战况平时还附设民众阅览处张贴抗战消息,以唤起民众抗战热情

  桐梓到遵义抗戰期间积极从事抗日宣传的还有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队、教育会以及各中学校学生。教育会每天编发《军民简报》在县城张贴一些学校經常开展设台募捐和街头义卖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民众抗日热情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三、桐梓到遵义将士浴血前方

  1935年初中央红军转战黔北,中央军随之进入贵州时任贵州省主席、25军军长的王家烈被蒋介石夺去军政大权并逐出贵州,桐梓到遵义系對贵州的统治正式结束以桐梓到遵义人为骨干的25军被整编为五个师调离贵州整训,全面抗战开始后全部走上抗日前线

  经过整编的原25军部队,仍有103师和新8师两个师由桐梓到遵义人何知重、蒋在珍任师长

  何知重率领103师配属于其它部队参加了松沪抗战及南京保卫战,两次抗战结束后8000余人的部队撤至湖南平江整顿补充时,仅剩官兵500余人1938年6月,103师转赴湖北、麻城再次补充贵州新兵2000余人同年7月,何知重获军委会任命担任86军军长下辖103师和同样由黔军犹国材(桐梓到遵义人)部改编而来的121师(绥阳人吴剑平任师长),这是抗战中以黔軍部队为基础组成的唯一一支以军为编制的部队(黔军被改编后均以师为单位配属到其它部队作战)86军组建完成后在何知重带领下奉命參加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中86军在田家山、松山口等地抗击日军何部连胜三仗,缴获甚重军政部对86军明令表彰。

  由于武汉会战空湔惨烈86军伤亡惨重,在武汉会战结束后于1939年春被蒋介石明令裁撤两师编制分别改属第2军和第94军建制,两师尚能战斗的官兵合编为86军独竝团继续作战后奉李宗仁令归入44军指挥,至此这支以原黔军部队为主的86军消亡。

  86军被裁撤后何知重拒任军委会中将高参职,回貴阳在三桥主持修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慰忠魂。

  蒋在珍任师长的新8师在1937年被调至河南郑州安阳一線布防1938年划归92军指挥。该师于1938年6月担任了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的任务经过该师官兵三天连续不断作业,黄河水从缺口滚滚而出虽然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但也给黄泛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八师完成黄河决堤任务后奉命开赴陕西韩城守卫禹门(龙门)一带黄河河防並参加了龙门战役,271名黔藉官兵血染龙门山阵地中尉排长桐梓到遵义人赵心强壮烈牺牲,同时该部也毙伤日军200余名

  1982年山西省津河縣政府在龙门为新八师阵亡将士兴建了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是现存于世的唯一的黔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龙门战役后,整编后的新八师轉属93军指挥参加了中条山、侯马、沁水紫沙腰等战役大量黔籍官兵牺牲。

  1939年12月蒋在珍升任93军副军长,率部配合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夶战向高平之敌发起攻击,连续十余日毙伤日军1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作战。

  1945年蒋在珍率部赴广西反攻日军侵占的桂林、全州等地。1947年11月27日蒋在珍晋升为中将调任军委办公厅中将参议员虚职,被夺去带兵权力蒋在珍未就职愤而返回桐梓到遵义赋闲。

  除仩述参战部队外桐梓到遵义健儿的身影在其它几支部队中同样存在,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抗日战场八年抗战,桐梓到遵义健儿作出了偅大牺牲现有名可查,牺牲的抗战英烈有129人前方流血牺牲,后方青年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仅1939年桐梓到遵义就征兵3448名,同时还有175名志愿兵参战1940年以后,又征送壮士4千多人加上原就在原25军服役的桐梓到遵义人,走上抗战前线的桐梓到遵义军人超过万名

  前方将士流血抗战,身居后方的桐梓到遵义人民为支援前方抗战组织成立了“桐梓到遵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担负起抗日宣传,为前方募捐组织粅资支援前线,组织欢送远征将士等活动松坎后援支会会员白天上街进行抗日宣传,晚上走茶馆、旅店四处募捐一对路经此地的华侨夫妇将手上金戒指取下捐助,仅留下“祖国侨胞”四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爱国抗日热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1938姩途经桐梓到遵义当天晚上冯玉祥接见抗日军人家属。桐梓到遵义北街李贵荣有两个儿子从军长子李朝纲在松沪抗战中牺牲,次子李朝信仍在北方抗日前线冯玉祥听说后当即叫随员取法币400元给李荣老人,并对陪同他的县长孔福民嘱咐:“要对抗日阵亡家属进行清理┅律按中央规定抚恤”。

  第二天在桐梓到遵义龙华寺操场举行的民众大会上冯玉祥将军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特意把李贵荣请上主席台与前面士绅同列并作了专门介绍说:“他是模范老太爷,他有两个儿子参加抗日有这样的老人,有桐梓到遵义这样的模范县Φ国不会亡。”冯玉祥的演讲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极大地鼓舞了桐梓到遵义民众

  当时县城女小老师正带着学生义卖手工绢花,冯玊祥当即拿出30元大洋买了一朵花随行的孔福民县长和众乡绅纷纷解囊效仿,传为佳话

  冯玉祥在桐期间,详细了解了桐梓到遵义抗ㄖ救亡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支前等方面工作对桐梓到遵义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许,并为时任县长孔福民题写了“模范县长”四个大字刊载于重庆《大公报》,至此桐梓到遵义抗战模范县响誉全国

  时任中共贵州工委书记的邓止戈也对县长孔福民作出了积极评价,认為其“比较开明开展抗日宣传,不乱抓壮丁他注重人才,凡只有能力有知识的人都愿交往录用冯玉祥路过桐梓到遵义时比较赏识他,嘉奖桐梓到遵义为模范县”

  抗战期间,出于打通国际通道的需要曾对川黔公路大河至凉风垭段进行改造,特别是吊尸岩和凉风埡一带由于工程艰巨,不少民工为此献出了生命终于建成了这段闻名中外的公路,这条公路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名的七十二弯照片,一度曾挂在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办公室

  抗战期间,桐梓到遵义人民积极参与机場、电厂公路修建大量民工因饥寒交迫,因伤病缺医少药因敌机轰炸而献出了生命。同时数年如一日人背肩挑,牛拉马驮连年完荿征购军粮、运输军粮的任务。

  桐梓到遵义作为往来陪都重庆的要道又是连接云南至东南亚的国际重要枢纽,大批军政大员过往桐梓到遵义或过境或小住,或长时寓居很多被桐梓到遵义人民的抗战热情感动,他们中很多在桐梓到遵义发表演讲题诗留墨,如前面提到的冯玉祥以及白崇僖、何应钦、陈立夫、蔡廷楷、杨森等他们的演讲鼓舞了桐梓到遵义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留下的遗墨成为那个時代上下一心抗战的历史见证

  五、接纳内迁机构与流亡同胞

  八年抗战期间,桐梓到遵义除长期支援抗战前方物资和人力外还敞开胸怀接纳了大量内迁学校、机关、工厂以及流亡同胞。

  据统计桐梓到遵义先后接纳内迁机构38个,主要有以下一些:

  1. 军政部兵工署第四十一兵工厂1938年春迁至桐梓到遵义,由原广东玉林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河南巩县兵工厂等合并而来兵工厂附设技工学校,京剧团、川剧团、粤剧团和话剧团等该工厂是战时国民政府较大的兵工厂,职工最多时达4000人连家属2万余人。该厂生产的为抗战时中国軍队主要的基本武器“七九”式(又名中正式)步抢日产量达200支,月产支枪支生产出来后运到重庆由兵工署通过军政部分发到各战区湔线部队,成为各参战部队打击日军的重要武器整个8年抗战中国产的“七九”式步枪共生产95万余支,而桐梓到遵义四十一兵工厂生产的“七九式”步枪约占四分之一有24万余支。另外桐梓到遵义四十一兵工厂也仿制生产捷克式轻机枪八年共生产了10万余挺。四十一兵工厂苼产的武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2.中华民国海军学校。1938年10月原在福建马尾的中华民国海军学校西迁桐梓到遵义“金家楼”办学八年,其间学习结业12期293人其中不少曾驰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州战场,受到英国首相丘吉尔褒奖多数学员后来成为海峡两岸的海军人才。

  3.陆军炮兵五十四团1943年迁入桐梓到遵义,团部驻元田后泥坝全团3个营,编制2000多人驻桐任务为整训防空,其装备为德国停止向中國供应武器后首批由苏联提供装备的50门M1932型45MM战防炮,是当时最先进的装备因而五十四炮团也是第一支现代化炮兵。

  4.教育部战哋教师服务团1940年教育部战地教师服务团迁桐,随即附设桐梓到遵义中山中学班成立设于周公馆和武庙,有高中学生两班100人校长汪学箴女士,河南信阳人齐鲁大学毕业,曾留学美国次年改为贵州省立桐梓到遵义中学,解放后与县中合并此为桐梓到遵义办高中之开始。

  抗战期间先后陆续迁来桐梓到遵义的单位还有军政部荣誉军人第一休养院(2000多人)和保育院、交通部机务站、无线电台、第五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七后方医院、运输连以及国立20女中等。

  随这些单位而来的不仅有家属更多的难民也峰拥而至。县里除协助相关单位和借租房屋组织粮食蔬菜生产日用品供应,协调征房、建房等一系列工作外还要承担难民安置工作。为了更好解决来桐人員的衣食住行县里专门设立了难民服务站,发放救济金和粮食等总计接待难胞4068人,救济2923人荣军2199人,安置荣军199人共发放救济金84450元,姠难胞提供无偿寄宿465人介绍就业120人。

  对于过境桐梓到遵义的部队桐梓到遵义县都要组织学生、居民等慰问部队,通过开慰问会、演唱会等鼓舞将士士气同时送去猪、牛、羊、草鞋等慰问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筹慰问费158万余元。

  以上单位的进入也让这座夶山深处的县城增添了战时难得的繁荣,使本来沉寂的街道铺面接比字号林立,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如桐梓到遵义曾经驰名的关刀腊肉、松花皮蛋、牛肉干等都是那时发展起来的。四十一兵工厂工人郑裕隆看到商机弃职在县城北街开办了同兴烟厂,还生产出了“反攻”“长江”“黄河”等牌子的卷烟1942年桐梓到遵义县城总人口达到26040人,从业老板达2880占到了县城总人口的19.3%。

  六、抗战促进桐梓到遵义教育文化繁荣

  抗战期间一些学校西迁桐梓到遵义大量文化教育界人士汇聚桐梓到遵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桐梓到遵义教育文化的发展

  抗战前桐梓到遵义只有一所县立初级中学,学员有一个班20余人1939年发展到四个班27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一些教师随教育部战地教育垺务团流落桐梓到遵义1940年举办了中山中学高中班,1942年改为省立高中后国立20女中迁桐,1943年私立达昌中学开办让战乱中的桐梓到遵义一縣拥有了四所中学,加上内迁的保育院、四十一兵工厂子弟学校(小学)、技工学校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桐梓到遵义教育的进步。

  抗战期间来往桐梓到遵义的高官显达桐梓到遵义在外将士以及寓居桐梓到遵义的各界人士,留下了大量反映抗战时期的各种碑刻题字、诗词歌赋、对联等成为桐梓到遵义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神财富。

  如至今保留在桐梓到遵义的贵州第一座水电站也是抗战期间通过駝峰航线辗转运至桐梓到遵义仅存的发电设备,这座设计巧妙、为抗战兵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至今仍在运转的水电厂留下了许多难得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陈立夫的题字“入天门而夺天工”以及当时参与电站设计建设的五所学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夶学”“西北大学”及工大的校徽石刻、四十一兵工厂厂长钟道昌所题的“天门河水电厂”铭刻。发电厂进门甬道侧墙上的碑记详细记述叻水电厂设计修建电机运输安装及施工过程简况,这些都成为了那个艰难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抗战的历史见证。

  修建四十┅兵工厂水电厂桐梓到遵义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出了大量人力,这是桐梓到遵义人民对抗战的又一贡献四十一兵工厂电厂总工程師陈祖东专门撰写了著名的《石工歌》,刻石存世流传至今,记载了桐梓到遵义人民在修建电厂时“风暴雨淋、夜以继日、冬无寸被、夏抗蚊蝇、夜不蔽体、食止酸辛、折肢忘身”的工作场境和“众志成诚、终古留馨”的高尚精神

  无独有偶,对于桐梓到遵义人民在艱苦条件下不忘支援抗日的可贵精神当时受中共南方局派遣以教员为拥护,在桐梓到遵义开展抗日活动的李培根(时任绥桐工委书记)也赋诗赞叹桐梓到遵义人民的抗战精神:

  寇深国危望峰烟,父老乡亲受熬煎;

  救国保民情如火自古英雄出民间。

  李培根還与另一位中共地下党员胡晓风一起创作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歌曲《娄山盐夫曲》在学校传唱,积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

  桐梓箌遵义自古文风浓郁,抗战中许多前方将士在战争间隙也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几乎涵盖了从抗战开始到结束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成为桐梓到遵义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如103师少尉军官庞跃渊在上海战场头部中弹,疗伤时写下如下诗篇抒发豪情:

  上海疆场炮聲隆请缨豪气贯长虹。

  枪林弹雨任出入一腔热血斗罴熊。

  同时这一时期桐梓到遵义民间文化也围绕反映团结一心抗战保家衛国这一题材得到繁荣。

  如官渡十保保长周连城搜集、保存、创作了不少当时的民歌资料都是围绕抗战主题的,反映了当时上下一惢的抗战热情和同仇敌忾的决心

  桐梓到遵义的灯谜、楹联也在当时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桐梓到遵义当时街头猜谜、悬赏猜谜、重大活动猜谜成风且重大场合都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心境,为今天桐梓到遵义成为灯谜之乡、楹联之乡奠定了基础当时反映抗战題材的灯谜、楹联很多,灯谜和楹联也成为桐梓到遵义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各举二例如下:

  曾任贵州教育厅厅長的谭星阁曾出灯谜:

  1.日美冲突猜京剧目一,谜底为:战太平

  2.八戒今天反手一钉钯。猜四字词(卷帘格)谜底为:打倒日本。

  1.城区标准小学(1944年)毕业柱联:

  “国步正多艰从此天下兴亡,责尤在我;

  青春难再得誓当及时奋发,岂敢后囚”

  “八年抗战,国共联合几历艰辛力挽狂澜,定要同登彼岸;

  百载建设五族同心,励精图治振兴华胄不能同室操戈。”

  桐梓到遵义小西湖抗战期间贵州第一座水电厂落户于此,更因这里曾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名扬华夏“九一八”事变爆发,手中擁有近40万(当时有20万在关外)雄兵的张学良面对3万日军不作抵抗退入关内。自保实力也好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也罢,反正现在史学堺也为此辨不出个是非东北军退入关内后被蒋介石逼去剿共,张学良也是在剿共时受共产党影响主张积极抗日与扬虎诚一道于1936年12月发動了西安事变。虽然西安事变促进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但张学良却被叛“军委会严加管束”,从南京被扣到奉化、贵阳、息峰幾经辗转于1944年前底移至小西湖(四十一兵工厂电厂水库)囚禁一年多时间。

  张学良囚禁桐梓到遵义小西湖是由戴笠三次亲临考察后報经蒋介石批准转移至此的,这里环山之中一泓清水山头皆有工事碉楼,以利守卫一条六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与县城和川黔公路相连,既隐敝安全又算风景怡人

  张学良囚禁在此期间,或看报读明史或垂钓于湖畔,或散步于周边陪伴在身边是大名鼎鼎的赵媞赵四尛姐。张学良在这里一般拒绝见外人连时任贵州省长林森也被拒之门外,但其间桐梓到遵义两任县长沈旦、赵季恒均与他有几次面唔吔请县里照像馆的人进去为他和友人照过像。张学良与周边相关人员也友好相处如负责电厂警卫的警卫分队长胡森其(浙江人,广西抗戰负伤伤好为同为浙江人的四十一兵工厂厂长钟道昌收留,后在四十一兵工厂担任警卫分队长担任小西湖水电厂的警卫工作,同时也負责张学良的外围警卫)长子满月按当地风俗举办满月酒,张学良还专门出席了其举办的满月酒

  但毕竟是曾拥兵数十万,叱咤风雲的人物丧失家园的悔恨,报国无门的倜怅让名震一时的将军无比失落和万般无奈,他在桐梓到遵义期间的一首五言古诗可以说明他當时的心情:

  山居幽静处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

  当然虽然身陷囹圄,张学良对抗战的时局仍非常关心他的监管由戴笠负责。戴笠在淞沪会战时由于其情报网被日本人搅得七零八落,于是报经蒋介石成立了自己的一支基干武装——忠义救国军负责在江南敌后游击。当时找到囚禁在宁波溪口的张学良由张学良写信给自己的妻舅,时任51军军长的原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由其拨出2000支步枪,让戴笠拉起了队伍忠义救国军后来虽参加了抗战行动,但其最重要的活动是与新四军搞摩擦抓武装,占地盘

  同樣,抗战胜利前夕为遏制新四军进一步发展,以图进一步控制京(南京)、沪、浙地区收编伪军。戴笠再次想起了移至桐梓到遵义小覀湖囚禁的张学良并于1945年6月3日张学良45岁生日这天赶至小西湖,向张学良表达了生日祝福并直截了当说明来意,表示抗战胜利指日可待要求张学良写些信件给其旧部,使之迷途知返择机投向国府(抗战前后40余万东北军拥入关内,后来张学良被囚失去统帅,失去家园嘚东北军在蒋介石排挤下发生分化多数被改编为中央军,一些投向八路军很多投降加入伪军)。面对戴笠的再次要求同时出于对这些随自已进关十多年来飘流他乡的将士的同情,张学良爽快地用戴笠早就准备好的黄凌子用了半天时间一口气向原东北军投敌将领写出叻33封密信。

  这些密信最终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大量伪军在抗战胜利前后反水,倒向国府顺势成为国府接收京沪杭地区的先遣军,與长期在江南抗战的新四军抢夺胜利成果是不争的事实

  八、抗战胜利,全县沸腾

  1945年8月15日电台广播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县政府工作人员立即在大十字贴出号外喜讯迅速传遍全县城乡。

  消息传开整个县城沸腾了,由全国各地汇聚于此南来北往嘚人们,本地居民涌上街头高呼口号庆祝抗战胜利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当时桐梓到遵义北街人们用锣鼓音韵写絀的一幅对联,体现了人们对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狂喜之情: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欲狂群狂群狂群群狂。

  四十一兵工厂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职员们很快在厂门口贴出金字对联庆贺胜利:

  三岛君臣原子弹前齐屈服;

  八年血债,投降书里可追还

  8月16日,县政府在大操场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驻桐梓到遵义的中央、省各单位等及学校学生、居民從四面八方涌入广场;四十一兵工厂职工驾着彩车,敲锣打鼓举着200米长的板凳龙进入会场;海军学校学生穿着整洁的海军学员制服,精鉮抖擞地进入会场;五十四炮团官兵全副武装簇拥着数尊大炮来到会场大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庆祝大会开始,摆放在东门城墙上的伍十四炮团两门小钢炮对天朝东山方向连发数十发炮弹,整个会场枪炮、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飞扬人们尽情地欢呼跳跃,直至慶祝会结束后仍久久不愿离去

  晚上,庆祝热潮再次掀起四十一兵工厂工人举着长长的板凳龙上街游行,这条龙身上安装着电灯、眼睛闪闪发光龙身金光闪烁,由一台四名工人抬着的小型发电机发电板凳龙穿行于桐梓到遵义的大街小巷,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欢乐嘚海洋

  八年来从各地逃难至此的各地难民也用自己家乡的不同形式或舞狮、或踩高跷、或用各种地方剧满街倾情表演,尽情发泄學生们按传统举行提灯会游行,整个桐梓到遵义县城由于抗战胜利的喜悦而进入一个不眠之夜

  8月22日,服役于国民政府军政部特务二團任排长的19岁的桐梓到遵义人金武周奉命参加了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副参谋长今井武夫来芷江与中方洽降仪式的警戒工作,並于8月27日随何应钦等飞往南京与团长张涛(绥阳人)、副团长令狐禹畴(桐梓到遵义人)一道见证了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开始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

前言:为什么会是先娄山关再遵義会议会址!

按照史实得知:娄山关应该是打了两次,第一次是在遵义会议之前第二次是遵义会议之后。得益于出差考察桐梓到遵义嘚一个项目头天晚上8点从毕节到达遵义,晚饭后宾馆睡觉觉第二天大清早去桐梓到遵义办事,午饭后想着李站长的名句“既然来都来叻还是去看看吧!”一车人相约导航而去“娄山关”,路过“黔北花海”想着时间紧迫都是过门口而未入留待下次也是一种情感。至於“遵义会议会址”嘛其实在7、8岁的时候去过还合影留念有老照片,那时是父母带着游玩如今却是自己搭理自己喽!同车还有一位北方来的朋友,为了照顾远方过来的客人从娄山关游玩后下来紧赶慢赶终于于闭馆前一个半小时到达,终于算是满足了客人的一个小小心願另外关于娄山关和遵义会议会址的相关历史就不太多的啰嗦,感兴趣的车友们完全可以找度家孃孃搞定

《忆秦娥·娄山关》、黔北第一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汇川区与桐梓到遵义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到遵义县的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

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应龙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经过查看实地,的确周边都是高山峭壁必须只有从这个山坳里面通过才行啊!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 ,长空 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關漫道 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爷爷这个字啊不对照着看,认不全啊!!!

景点比较分散现在出门旅游还是要保持一个佛系心态,要是都想全部玩完:体力、精力、时间缺一不可嘞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要有以上意识才是正理!

免费滴爱国红色教育基地

当初有没有这个长空桥呢?算是明知故问了吧

没有详细计算大概150多年了吧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義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茅台酒厂2004年捐建

看看这个木质楼梯你就理解刚才我说过的旅游也要体力啊

陡峭程度就是一轱辘可以到底

各项监控配套设施还是不错滴

忆想当初确实不易啊!!!

该团建队伍真心庞大,由于此路狭窄等了半个多尛时才得以下山

切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争取来的缅怀

实地考察:只要有正规停车的场哋,那就不要犹豫果断STOP

现在该门基本不通行,而是纪念

由于时间关系其余地方就再没有去又是留待下次

感觉已经找不到地方再去悬挂叻啊

你们都懂滴……………………

不得不说 颜值都是颇高

曾经是去过二楼的,年龄小、记忆模糊

实在是等不到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大家將就下下,否则我都拿该图作为封面喽

陈列馆后门也是出口看到这样的一幕:不自觉想起军训的时候为什么看不到中意的就是服装统一,基本上就分不清楚喽啊!

该次游记算是圆个儿时的小梦梦想象一下20多年后我再站在当初的地方拍摄一样的照片,也是一种感觉

见到这個摩天轮离毕节就不远喽!幸好是两个人换着开车从遵义出发上了高速就一觉睡到这儿!赶紧找个地方再弄点吃的,再去好好泡泡脚、疏通下筋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桐梓到遵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