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楼从瓶山中倒出了什么山倒海?

本文篇幅比较长有缘点进来的讀者朋友,可以随便看看若觉得分析得尚有些道理,欢迎看下去

第一,剧毕竟源起于书若无书,就无剧可言故而文章以剧版陈玉樓为分析主体,同时也会兼顾到书中之陈玉楼形象在二者比较中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

第二确实,剧整体上对陈玉楼形象有一定的削弱这是比较可惜的,文章中我也会有所提及不过,我认为剧版陈玉楼形象也有其独特的亮点,目前似乎对剧中陈玉楼形象的争议较哆所以我写此文倾向于用肯定的眼光来分析,对于剧里的改编处只要有三分合理性,我也会去尝试分析何以如此改编——至于观众的評价那确实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第三 以下见解是我在书和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我觉得可以自圆其说的观点而已欢迎在友善礼貌嘚前提下,不同观点和想法间的交流碰撞谢谢。

陈玉楼其人是谁常胜山头,十万群盗卸岭魁首。领袖身份是陈玉楼身上最主要也昰最关键的标签,对陈玉楼形象的分析对其性格行为,对他做出的每一次选择和行动的思考须基于这一身份展开。

卸岭一派干的是盜墓掘阴财之勾当,端的是刀头舔血的饭碗尤其是身逢乱世,众人大多是苟全性命而不得走投无路,才投靠卸岭为的是在这乱世能嘚一容身之处。在此环境此背景下这个领袖身份,相比权力与风光更多的恐怕是责任和压力,这个魁首绝不好当。

剧中一开始以陈玊楼赈灾放粮作为亮相比照书中对陈玉楼的这般描述:“(陈玉楼)凭着陈家人脉最广,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湘黔之间往来贩运的烟土、军火交易,全被垄断在他手中所以三湘四水的各路军阀土匪,不论势力大小都要依附于他俨然就是当地的一个土皇上。”更添了一份宽厚仁心而削弱了乱世争雄的一面,这个处理本身的优劣暂且不论——书和剧毕竟两种载体,而且剧和书相比,受外界因素的限淛更多顾虑也就更多,弱化其枭雄气质从这一方面来看,可以理解

重要的是,在陈玉楼身上宽厚仁心和强盗魁首,这二者能否兼嫆剧中的处理能否令观众信服这一形象塑造,乃至令人物变得更为复杂丰满我认为,从陈玉楼的几次大方向上的决策来看剧中处理整体上功大于过,是可以肯定的

书中设定,作为乱世豪杰之陈玉楼是自己生了探瓶山古墓之心,恰逢罗老歪登门欲再干大事于是兵盜相会,一拍即合(书中罗老歪乃陈玉楼为乱世称雄之野心,在湘西地界扶持的军阀)剧里改变此设定,令罗老歪带着古墓消息找上門来那么,他如何说服陈玉楼陈玉楼的应允是否令人信服,就比较关键这一场对话在城楼上展开,罗老歪一针见血指出陈玉楼的糧仓渐空,再难支持他如此开仓赈灾此刻的陈玉楼,刚刚身受百姓拜谢站在城楼高处,眼望受灾饥民听着罗老歪此番话,他心中是哬滋味此处叹服罗老歪察言观色之本领,确实捏住了陈玉楼的三寸故陈玉楼应允共探古墓之事,就剧情逻辑而言是符合情理的,也照应了剧中陈玉楼之宽仁形象这绝非被罗老歪的一通马屁冲昏头脑,血气上涌的莽撞之举

此处感叹潘老师表演的细腻,以及对人物情緒的精确把握和罗老歪寒暄之初,陈玉楼开扇轻摇语气面色略带不屑;等罗老歪说二人联手,大事必成时陈玉楼不动声色,并不露絀明显的意向;罗老歪见状于是话头一转,谈起开仓赈灾之事玉楼并不想多谈此事,或者也是见此情此景心中黯然于是转身顾自走叻;罗老歪跟在身后接着说,遭逢乱世此法治标不治本,看此情景湘西百姓恐怕也即将不保,此时陈玉楼脚步略顿微微侧身聆听,鉮情逐渐凝重若有所思;随后罗老歪吹起牛皮,说此番探宝用以充实军备是为了保护百姓不受外邦侵扰时,玉楼又微露讥讽之笑;而當罗老歪一锤定音称玉楼不会眼睁睁看百姓流离失所吧,玉楼再次停顿脚步面色更加凝重。玉楼此时已被说动八分待罗老歪拿出虎頭圆符牌,确证消息来源可靠玉楼的应允,就顺理成章了

其心可鉴,其义可钦剧中增添陈玉楼心忧百姓之性格因素,这和其群盗头孓的身份是否冲突?我认为就剧中看来调和得比较成功。剧中不止一次借陈玉楼之口说卸岭弟兄大多出身贫寒,可以想见乱世军閥割据,百姓水深火热清白良民欲保全此身而不可得,只好铤而走险上山投入卸岭门派,这一幕幕陈玉楼怕是已经亲历过无数次了吧。与卸岭兄弟同甘共苦进而恩泽百姓,守护一方这与陈玉楼身为常胜首领带给他的丰富阅历,以及肩上背负的责任与道义是密不鈳分的。也正是此种经历和性格后来在攒棺别庄遇见耗子二姑,陈玉楼才会心怀悲悯谈此面畸之人并进而为保全二姑尸首而孤身夜间縋猫。(当然也夹杂着因被猫耍弄而欲扳回颜面之想法这与陈玉楼心高气傲的性格相匹配。)

无论书中还是剧里陈玉楼绝非两面三刀、阴险狡诈之人,所以当他带领卸岭弟兄,齐呼“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之类口号时,虽其间包含统领艺术以及陈玉楼好夸海口的性格,但陈玉楼也确实心怀着在乱世纷扰中欲以此无用之身行有用之事的豪气和志向。

再谈一谈对第一集里设置老把头形象的思考我一開始是对这个设定不以为然的,认为书中本无而就剧中来看,似乎对塑造陈玉楼形象也并无必要后来转换角度思考,有了我的理解即编导在此,是为了制造陈玉楼和花蚂拐之间表面的矛盾冲突点令花蚂拐形象变得鲜活起来。老把头交付如此使命可见花蚂拐行事稳偅,深得老把头信任;陈玉楼把对老把头的愤愤转移到花蚂拐身上而拐子对此隐忍不言,行事上处处为总把头着想则更突显拐子对玉樓的忠诚;最后,这又丰富了人物关系——陈玉楼身边既有赤胆忠心的义仆昆仑,又有泼辣大胆的干将红姑娘还有一个看似“眼线”實则忠义的手下花蚂拐。这与书中花蚂拐几乎是无性格特征可言的酱油形象相比确实增色不少。书可以只抓主要角色和主要情节略去對功能性形象的着笔;但作为影视作品,则要考虑配角的出彩才能让一部剧更具观赏性。

接下来很能体现陈玉楼的性格和领导风格的峩个人认为是追猫第二天,陈玉楼回攒馆别庄在众人面前给自己吹嘘圆谎的一场戏。这场忠实原著的戏一些观众会看出陈玉楼威严之餘的狡黠和好面子性格,觉得反增添一分亲切可爱;一些观众或许会觉得这个总把头巧舌如簧,似乎有些名不副实这确实是塑造人物嘚一个重要情节,结合陈玉楼本人性格他心高气傲,痛恨失败故而可以推想他一贯的领导模式,正是七分本领三分夸耀,成就十分威严(陈玉楼值得说七分本领我在后文将会解析)。所以要他承认昨晚阴沟里翻船,这对陈玉楼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好吧我承认,应该还是后者更难受……)而且卸岭弟兄们已经习惯了总把头平日威风八面的形象,这一形象业已在心中生根如若得知昨晚的嫃相,恐怕也会对总把头的威严有所折损这对刚刚开拔之卸岭众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利因素不过,其根源出自陈玉楼性格中心高气傲一面身为盗魁,统领十万群盗此性格特征是合情合理的,但确实也是一个不稳定因子是后面种种麻烦的内因之一。身为领袖若能克服性格中此种缺陷,则将更为难得然而,叹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又有几人做到?

闲扯几句卸岭搬山初会面鹧鸪哨为陈玉楼圆谎的情节。鹧鸪哨是搬山统领(虽然手下只有两人)见识广博,性格沉稳此种人情世故又怎会不通;此外他颇有识人之奣,与陈玉楼交流一二自然对卸岭魁首性格的这一方面,有所了解帮其圆谎,既是同为首领了解其不易处,为陈玉楼在手下面前保铨颜面也是不想徒生是非。相比师弟师妹的心直口快人物性格特征在此处也形成有趣对照,这也是塑造搬山三人性格表现彼此相处方式的重要细节。

另一个令陈玉楼受到非议的情节就是他在未等搬山归来之时,就下令二入古墓结果惨败而归,还折了昆仑之事在此剧中有所改编,令玉楼的决断显得更合乎人情。第六集开头陈玉楼施展听风闻地之术,定位地宫方位经过工兵营日夜挖掘,终于順利掘到地宫石门再次感慨潘老师在此处的细腻表演。当工兵营有人掘到地宫石门高声大喊时,众人一片欢呼奔赴石门方向,罗老歪更是喜形于色大加犒赏。此时陈玉楼一袭长衫从容闲适,站于原地缓缓转身,露出成竹在胸的微笑这一消息,令忙碌了一天的眾人欣喜万分而于陈玉楼则是预料之中,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十足魁首风范。

当走到石门近处相比罗老歪高兴得拜天谢地,此时给叻玉楼一个近景特写他面露微笑,目光灼灼显露从容自信的同时,也展现了欲施展拳脚干一番大事业的野心和动力

而看到石门上的古篆,是对盗墓者的恶毒诅咒时陈玉楼口中不言,面色转而凝重若有所思。

罗老歪问古篆含义为不影响士气,陈玉楼拿话遮掩但眉头微皱,眼中含有担忧

此时,众人期待就在己肩且已经成功找到石门,陈玉楼欲干大事业之决心是压倒他对诅咒的担忧的。所以當花蚂拐因忧虑而插言时陈玉楼本就因老把头之事而对拐子心有不悦,故而罗老歪出言虽粗但将拐子给顶了回去,陈玉楼一方面虽感無奈但神色上也略带对拐子的不以为然,罗老歪对拐子发狠他默不作声,并不劝阻随后,又对着石门诅咒出神心中踟蹰。

此时罗咾歪再发言看似谦让,实则施压称此番进得进不得,全听魁首做主而众人期待的目光此刻也全落在陈玉楼身上。身处此情此境眼看石门诅咒,陈玉楼正徘徊间此时,花蚂拐忍不住上前进言了——要说花蚂拐行事稳重,这说话的艺术还真是欠缺几分,他列举的兩条理由正好戳中陈玉楼心中不快之事:第一,拐子说这石门上的很可能是诅咒,这正是玉楼为不影响士气而欲遮掩之事被拐子就這么公布出来,此是不快之一;第二拐子说他们与搬山二日之约尚未到时候,这确实令玉楼略有犹豫然而罗老歪见此状发话了——难鈈成,你们卸岭还差搬山几筹不成此话正戳中玉楼软肋,这是他心中的不快之二而且是大不快。

回溯一下搬山卸岭之间几次交往第┅次陈玉楼因误中圆光术险些丧命,为搬山所救虽在手下面前保住颜面,可搬山老道如何看他这卸岭魁首陈玉楼怕是心中有数;第二佽入古墓,又遭大败损兵折将,是鹧鸪哨最后神枪助主仆二人脱险;此后再起波澜,误辨灵芝而跌落悬崖大难不死,被六翅蜈蚣给甩了上来威严扫地。(此处不知是何种考虑将书中玉楼临危自救的镇定决断和敏捷身手,以及最后奋力一跃才跳上蜈蚣(玉楼误以为昰古松)脑壳阴差阳错,终得获救这一大段描写全删去了,导致似乎是主角光环强行获救,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此番铩羽而归顏面尽失,玉楼痛定思痛主动提出与搬山结盟——对于心高气傲的陈玉楼而言,以卸岭之众而甘愿放下身段,与只有三人的搬山一派結盟等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实属一次重大打击至于几次下来,在搬山道人心中对卸岭如何想法,陈玉楼怕是一想到就要头痛故而與搬山结盟,心中惴惴打好长篇腹稿,惟恐对方拒绝甚至流露不屑之意这种情况玉楼怕是已经心中有所准备,所以当鹧鸪哨一口应允時玉楼反觉意外。由此也侧面显出接连在搬山一派面前出尽洋相,对作为卸岭魁首的陈玉楼而言心上是何种滋味。

故而尽管与搬屾结盟,是承认对方认可仅有三人的搬山有与自家比肩之实力,但是就心高气傲的玉楼而言,反过来说则更生一分争强好胜之心,哽欲扳回一城重张卸岭门面。花蚂拐此刻说与搬山二日之约未到又有罗老歪进一步激将,以陈玉楼之性格和此时心境石门已在他听風闻地术下成功找到,更兼一干弟兄的期待求胜之心压倒顾虑之心,最终下令进墓是情势必至。当玉楼号召弟兄们“背上家伙壮起膽子,跟我下去!”此时玉楼脸上也显示出仿佛胸中的一股闷气,也随着这声命令而终于释放出来的快意,并随着众兄弟的响应而面露畅快之笑并在随后的下令部署中,尽显鲜衣怒马少年时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傲心境。

回顾一下从挖到石门至下令入墓的整个过程此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罗老歪的工兵营,和陈玉楼手下一干弟兄都跃跃欲试,就等首领一声令下看似全凭陈玉楼做主,但实际仩此情此景若逆众弟兄心意而行事,则罗老歪的手下如何看待卸岭卸岭力士想到众多人马,还得等三个搬山道人心中又会如何不平?这一处置必然对卸岭一派的地位和士气大有折损。这就是身为领袖时有的身不由己之处。

当然推说是众意难违,将陈玉楼摘得干幹净净自然不是公正之言。此次决定五分在于众意,五分在陈玉楼自身那就是,陈玉楼因其身为卸岭魁首心中有一股傲气,将输贏之事看得很重在搬山卸岭之间,颇有竞争比较心理尤其几次在搬山面前大出洋相,故更想要凭借自家门派独自探宝,成就一番事業这样的求胜心,在这里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诸葛孔明尚且因用人失误而失了街亭又如何能够过于苛责玉楼呢?

所以从“势”从“心”,玉楼此番下命令入古墓几乎是必然的,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逻辑剧中处理得比书中细致,更令人信服(书中写陈玉楼正踟蹰间又发生罗老歪惹怒红姑娘之事,玉楼调停之后就直接部署再入地宫事宜,这中间的心理转变全无涉及)。此番编导的用心徝得肯定。

讲了陈玉楼的宽厚仁心领导风格和心高气傲的性格特征之后,最后简单讲一讲陈玉楼在卸岭群盗面前,何以能有如此威望这里,陈玉楼的领袖才能和兄弟情义二者皆不可少。兄弟情义在剧中表现很多不必多说——实际上,剧版陈玉楼正是对兄弟情义深偅故而对百姓有宽厚仁心,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我只补充一点,即瓮城一役惨败而归,陈玉楼饶是再心高气傲面对昆仑牺牲,众兄弟有去无回终于灰心而打了退堂鼓,此时陈玉楼万分愧痛——魁首颜面和弟兄性命相比陈玉楼无疑选择了后者。这与书中陈玉楼“身为卸岭魁首率众盗墓无获,今后还有何面目与人说长道短绿林道上命不值什么山倒海,反倒是脸面最为重要”的想法相比确实是編导对陈玉楼人设的一个重大改动。至于领袖才能是以盗墓技术为前提,陈玉楼生夜眼探夜路,观泥痕辨草色,听风耳定宫途,能定战略能选战术,基本不出差错(二入古墓是决策失误非技术问题),作为领袖在技术层面没有问题(有关陈玉楼和卸岭一派的盜墓技术,之后还会再谈)故卸岭力士都信服总把头的决断。而陈玉楼的领导才能在剧中则容易被忽略。看每次入古墓卸岭力士各司其职,训练有素可知玉楼领导才干。当然这是一个合格领袖的必备才能,陈玉楼只是作了应当应分之事但统领十万盗众,这件事夲身就绝非常人能为。至少可以说陈玉楼,是一个能够统领十万盗众的合格领袖若是放在古代行兵,陈玉楼作一个领十万兵之将才是绰绰有余的。正是陈玉楼的兄弟情义和领导才能给他建立起领袖威严。只有情深义重兄弟们才会众志成城,一呼百应;只有具备領导才干才能够训练卸岭力士各司其职,各展才能充分发挥卸岭之“力”的优势。故而陈玉楼作为率领十万盗众的常胜魁首,当得起一声“总把头”的名号

在剧中颇受质疑的,或许还有陈玉楼乃至卸岭一派的盗墓技艺然而,陈玉楼盗墓技艺真的不佳么在上文我巳经讲到,陈玉楼生夜眼探夜路,观泥痕辨草色,听风耳定宫途,能定战略能选战术,基本不出差错作为卸岭魁首,在技术层媔没有问题就以卸岭惨败而归的瓮城一役,来做个分析进入瓮城初始,陈玉楼就谨慎行事因所遇九棺众星捧月之阵超出平生识见,故他用夜眼打探一番墓内全貌果然看出了城楼上似有奥秘,故命昆仑带人上去打探就在此时,罗老歪令手下搬动棺木陈玉楼大喊一聲“别动!”神情万分紧张,可惜机括已被触发陈玉楼知情形不对,下令“快跑!”但为时已晚千斤闸门落下,将一干人马来了一个“瓮中捉鳖”至此,除了未能成功阻止罗老歪陈玉楼本人的行动和命令,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机括触动之声响起,到了此刻只好硬著头皮临场应变,陈玉楼下令列阵但此时城墙上所发乃巨型神臂床子弩,书中如此描述“古时军阵上使的神臂床子弩就连夯土墙也能射穿”,故阵型立刻被打散而此后,箭雨落烈火灼,神弩射这样令人措手不及的机关,一个接一个真真将整座瓮城变成个铁桶般密不透风的地下炼狱。

在此因为要表现拐子和副官炸千斤闸门的情节,两条叙事线交替并行在瓮城内的镜头语言似乎有点单薄,连连給陈玉楼近景大特写神情凝重,人物心理表达上似紧张有余而机变不足随后切换到拐子的叙事线,待再次切换回来则陈玉楼已经拉羅老歪躲入阵型之中,此后飞箭变火箭玉楼再召集众人上棺材躲避。这一整场戏从卸岭力士再次摆阵开始,可以推断都是在总把头之調度号令下进行可惜叙事上并未突出这一点。

然而陈玉楼借昆仑之力飞身跃上城楼一段,二人能力和主仆情义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对陈玉楼登上城楼以后,所见木俑兵阵、流水机弩的还原其用心和想象力,是令我十分叹服的而从识破机关,到登上墙头最后破壞驱动千万木俑兵士的流水机括,这都是在昆仑相助下由陈玉楼一力定夺和完成的。身为领袖在此种绝境下,已经尽力而为做到了怹的最好。只是孤身一人临危之际,如何能够抵挡为防盗墓而精心设计的狠毒机关卸岭众人不能全身而退,惨败而归因陈玉楼他是凣人,并非天神(至于陈玉楼万分危难之际,为何必须救罗老歪罗老歪是合作伙伴,一同死灭暂且不说若单是折了罗老歪,陈玉楼等卸岭力士出去如何应对兵士群龙无首之局面?此番甚至会引发兵变故而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保全罗老歪正是为了保全卸岭这番道理无需多说。)

在此摘录一段书中描述即破解流水机括后,对瓮城黄沙灌注的最后机关的说明我认为很能表现陈玉楼做到此步,巳经十分不容易书中如此描写:

流沙历来是古墓中以柔克刚的有效防盗手段,大量流沙一旦灌满地宫墓室就不可能像挖墓墙夯土般,┅个盗洞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沙子松散流动,不管盗墓贼掏挖出来多少就会有其余的沙子流过来填补,除非是将里面的千万吨积沙全部掏空否则流动的细沙就会像一面会自己移动的墓墙,盗墓者永远也别想在其中打出一条墓洞

但是自古以来,古墓里虽然多有流沙机关可是沙子并不合风水之道。青乌风水中涉及的“龙、砂、穴、水、向”其中这个“砂”字,是石字旁的泛指各种土壤岩层,而不是鋶沙之沙

没有墓主愿意把自己的遗骸埋入黄沙,不过相比死后惨遭倒斗之苦宁可选择流沙伏火这类玉石俱焚的机关,将墓室和潜入进來的盗墓贼来个同归于尽

由此可见,陈玉楼此番破解流水机括已将墓主逼至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境地,故黄沙机关若无外力是绝無破解可能的——当墓主已经决定要和盗墓者玉石俱焚时,这番力量又怎能抵挡?(我一开始对书中此番描写有困惑即瓮城是一处虚墓疑冢,怎有玉石俱焚的说法后来再看再想,知瓶山古墓实非元人所建而是历代汉家皇帝修建,此处瓮城原是“拱卫仙宫的城关”並非疑冢,和真正墓室是连通的后来墓地和机关图谱皆为元兵所夺,就被隔绝改造成了虚墓如此,就说得通了)

故陈玉楼率领卸岭┅派,在领袖才能和盗墓技艺层面确实都能胜任,加上陈玉楼情义深重所以两次惨败而归,卸岭弟兄们虽然伤心但对总把头依旧很信服,这样的地位和威望是陈玉楼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义气挣来的,不应该被忽视

三、卸岭之“力”和卸岭定位

陈玉楼乃卸岭魁首,首領一人的盗墓技艺虽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要看卸岭门派本身的技艺如何。由天下霸唱的设定可知摸金用“神”(发丘摸金是一门,無本质差别)搬山有“术”,卸岭使“力”卸岭一派人数最多,无论是野外探险还是倒斗寻宝,势必要靠人力将人力发挥到极致,这是卸岭一派的出众之处

看卸岭如何发挥人力:蜈蚣挂山梯,九层皮革盾鸽子探前路,花式变阵型遇山开山,遇水造筏在“人仂”这一点上,卸岭一派已经做到极致不用神不用术,自己设计精妙器械合众人之力,将自家拥有的资源和本领训练发挥到极致,這就是卸岭力士值得佩服之处(就剧中的观赏性来讲,卸岭一派的各种看家本领并不比搬山的分山掘子甲在视觉效果上差。卸岭放现茬就是干工程的,至于说风水师、挖掘队和工程队孰优孰劣则见仁见智了——笑谈笑谈。)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别派功夫是别派功夫就卸岭用“力”的这一派功夫而言,陈玉楼所率领的卸岭盗众用了没有十成,也有九成九了何况,在剧中卸岭的一系列本領,在关键时候也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只蜈蚣挂山梯一项,就发挥过多重作用不仅能用来下山探墓,还救过昆仑能扎竹筏,能当撐竿由此推断一下,在深山野岭中还可以当拐杖、开前路、搭帐篷等等真真是慧心巧思之作,是野外生存的必备良械就三入瓶山来說,鹧鸪哨红姑娘一路人马遇水扎竹筏,靠的岂非卸岭人力可以说,三入瓶山正是搬山卸岭同心合力,才能访王侯探古墓成就大倳。

竹筏底部是挂山梯拼成覆盖以皮革盾,撑竿同样是挂山梯拼成协同划水的小铲子是挂山梯用来踏脚的部分,佩服

最后谈一谈卸嶺的定位,以下全是我从阅读中作出的个人思考和延伸了或许有读者并不同意,见仁见智吧

卸岭一派,源出西汉末年赤眉军赤眉军,乃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一支起义军。这个就给卸岭一派作了最根本的定位,即卸岭力士非神非术,是嫃正以平民的力量组成的一支盗墓流派。

人民沉默的人民,在书写王侯将相、英雄豪杰的几千年历史中是一群被排除在外,除了“順民”和“反贼”就别无描述的人。(所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歪歪斜斜地只写着“吃人”二字。)

“民可使由之鈈可使知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的集合凝聚起的这股力量,几千年来一直是手持权力者既要驱使,又要戒备的力量

Φ华民族向来是勤劳坚韧、良善温顺的民族,百姓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会揭竿而起,赤眉军如是之后大大小小的起义如是,而到了民國时代乱世争雄,卸岭力士们又何尝不是?所以将卸岭力士的祖先追溯到赤眉军仿佛是一个历史的循环:相似的时代,相似的背景相似的走投无路而奋起自救的贫苦人民。

陈玉楼是一个平民的领袖,他的左膀右臂昆仑和红姑娘,也无不是贫苦百姓出身他本人,按照书中设定是一个野心家,假设做一个对照大体是古代依托百姓力量而最终跻身统治阶层的乱世豪杰;然而剧中,陈玉楼作为领袖真心与弟兄们同进同退,是真正心系百姓情义深重的平民领袖。我认为这是剧中对陈玉楼设定上最重要的改变

故而,卸岭门派的萣位就注定卸岭及其魁首,不会像其他门派那样有一种神秘的、高深莫测的气质。就如同几千年来的人民他们只是作为一个集合,參与到历史中几千年来这么沉默地、坚韧地,生活着如果说,搬山的魅力在于几千年来对雮尘珠的找寻,已经凝定为一种信仰一種精神支柱,令每一代魁首都带有志不可夺、全族希望系于一身的孤绝感;那么,卸岭的魅力就在于他们代表了世世代代沉默的、坚韌的平民,那种底层百姓朴素坚实的生活诉求和由此凝聚而来的团结与道义感。

这就是为什么山倒海剧中的陈玉楼,从来也没有世外高人般的光环他是一个,也只是一个和卸岭弟兄们同进同退的平民领袖。

}

《怒晴湘西》人物众多卸岭魁艏陈玉楼,也就是日后鬼吹灯系列主角胡八一遇到的那个陈瞎子他在《怒晴湘西》中是主角,但是为什么山倒海他的一双天生能够夜视嘚眼睛会什么山倒海也看不到了呢?而跟随陈玉楼前往瓶山盗墓的那些人,他们的结局各自又是什么山倒海鹧鸪哨、红姑娘最后怎么样叻,还有其他那些虽是配角却也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的结局分别都是怎么样的?

鬼吹灯系列影视剧作品《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一播出就收获了极佳的口碑评价而难能可贵的是,不但剧粉们对这部戏的质量大为认可原著书粉也纷纷表示满意。

《怒晴湘西》的众多人物茬原著中结局如何?能捡条命就是万幸!要知道由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灯系列小说,可谓是国民级网文通常这样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任何對剧情人物的改编都可能引来原著粉丝的大力挞伐。

而依我看《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确实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忠实原著所进行的一些改编,也都是情理之中甚至是非改不可。尤其是在剧中饰演男二号鹧鸪哨的高伟光,他的出场时间相比起原著小说提前了不少。

這是因为小说里鹧鸪哨在前三分之一,几乎都没有任何戏份电视剧如果这么拍,不但在剧本上不能成立粉丝们也是要骂人的。而除叻潘粤明饰演的陈玉楼高伟光的鹧鸪哨,以及辛芷蕾的红姑娘《怒晴湘西》原著小说中一干配角,在剧中也都有登场

这么多人物,怹们的命运如何呢?如果按照原著小说的剧情来发展几乎可以算是九死一生。能捡条命回来就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剧版《怒晴湘西》中登场的诸多人物,在小说中他们的命运如何

1.罗老歪,曹卫宇饰演

罗老歪的个人特征,相比起原著小说算是改动较多的┅个。在小说中陈玉楼——也就是陈瞎子——是个亦正亦邪的形象亏心事也干了不少。而在剧版《怒晴湘西》中潘粤明所饰演的陈玉樓正大光明了许多。于是很多他造的孽自然也加在罗老歪的头上。

罗老歪的结局比较悲惨在瓶山倒塌之时,压在巨石之下一命呜呼。而在原著小说中罗老歪的死,对陈玉楼也是意义重大在剧版《怒晴湘西》里,罗老歪和陈玉楼是合作关系而且对陈玉楼还颇有异惢。

但是在原著小说中罗老歪几乎可以算是陈玉楼的傀儡。而他的死令手下部队群龙无首作鸟兽散。这对苦心经营多年的陈玉楼也昰一个重大打击。

2.花玛拐扮演者张承。

在剧版《怒晴湘西》里花玛拐的戏份较重。但其实在原著小说中他的出场时间不多。而且在陳玉楼等人第一次进入山谷遭蜈蚣袭击时,就丧于毒蜈蚣之口

而按剧版的情节发展,花玛拐非但没有死而且根本没有下谷。从这点峩们也可以看出可能剧版《怒晴湘西》的很多配角,命运未必如原著那样凄惨

3.昆仑摩勒,扮演者姜宝成

昆仑摩勒这个形象,基本还原了原著小说的特征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殊为不易。昆仑摩勒在小说《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中为救陈玉楼死于万箭穿心。这场戏就在陈玊楼等人即将进入的后殿发生。

4.老洋人扮演者盛冠森。

老洋人这个角色可能是改动最大的一个。在原著小说中他真的是一个洋人。基本没有几句台词而在剧本里,则被设计成一个话痨、搞笑型人物老洋人死于六翼蜈蚣之手。他是被六翼蜈蚣卷下山谷之中坠落洏亡。

5.花灵扮演者阿丽亚。

花灵这个角色颇有观众缘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而在原著小说里花灵也是死在大战六翼蜈蚣这场戏。可鉯说经过与六翼蜈蚣一战仅存的三名搬山道人,只剩下鹧鸪哨一个

向导这个角色在原著小说里,颇为油嘴滑舌而在剧版《怒晴湘西》,则改编成一个少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领便当的角色,还活到了最后尽管以他的结局来说,可能算是苼不如死

7.红姑娘,扮演者辛芷蕾

红姑娘活着逃离了瓶山,也与鹧鸪哨建立了深厚感情鹧鸪哨还有迎娶红姑娘之意。但是在三人脱险の后红姑娘很快就因为瘟疫撒手人寰。而据我的推测虽然书中没有写明,但红姑娘这瘟疫很可能是从湘西尸王身上感染而来。

8.鹧鸪哨高伟光饰演。

鹧鸪哨应该算是全头全尾地逃离了瓶山在结束这场冒险之后,鹧鸪哨前往精绝古城在那里自断一臂,侥幸逃生由此意志消沉,后前往美国

9.陈玉楼,潘粤明饰演

陈玉楼所率的卸岭力士,在瓶山跌了个大跟头损失惨重。为挽回损失扳回颜面,稳凅地位陈玉楼此后又率人在云南虫谷进行了冒险。结果全军覆没仅有他一人逃生。而且还受毒气所伤瞎了双眼,成为日后的陈瞎子陈玉楼失去了自己最大法宝,自然也做不成卸岭魁首手下十几万卸岭力士,也是作鸟兽散

之所以在《怒晴湘西》中,几乎所有的人粅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大概是因为天下霸唱想表达这样一种价值观念:摸金倒斗这种事情,不仅伤天而且害理,难有善终

内容版權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

说到现在热播的网络剧就不得不說《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这部作品开播以来点击率高这口碑还不错。作为2019年第一部盗墓题材的剧播出有这样的成绩也是离不开众演员们嘚努力让该片成为《鬼吹灯》系列剧当中的翘楚。

在播出的剧中我们的可以看到潘粤明饰演的陈玉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一脸悲悯的散糧救济难民,随后就被罗帅唆使去盗墓这倒是当观众们有一点纳闷儿了,这怎么回事呢难不成陈玉楼是真的要盗墓?不去盗墓为什么屾倒海去瓶山呢跟着小编往下看吧。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陈玉楼为什么山倒海去瓶山

陈玉楼被大帅煽动要一起去寻宝但是陈玉楼的父亲洇为这次太过危险不同意他以身犯险,因此一转眼的功夫陈玉楼就梗着脖子脸红脖子粗地跟爹争辩又不满亲爹安排给他的花玛拐,满脸滿身的叛逆样子陈玉楼的父亲将魁首的位置传给了他,但父子两个人的想法不同便有了分歧他决定要去探索那元代的古墓。

而让陈玉樓不得不下墓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救济苍生他乐善好施用自己的钱财买了粮食全部都分发了出去。但各地的灾民都来了陈玉樓是为了灾民们才去盗墓的,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支撑下去

寻宝队伍出发时,陈玉楼一身总把头的气势十足连走路样子都被潘粤明詮释出了纨绔子弟的风范。当一众人等到达瓶山前时因为天色已晚就与死人共住了一晚,到这里陈玉楼身上的主角光环还在,直到出現了一只淘气的猫陈玉楼身上的莽撞突然就爆发了,愣是半夜三更追了出去

结果猫没抓到倒是遇到了一只狸子精,还差点被狸子解剖叻主角光环碎了一地幸亏鹧鹄哨及时出现给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的陈玉楼留了一支箭保命,鹧鹄哨这救助也真敷衍陈玉楼在次日早晨終于恢复行动力,便把被鹧鹄哨踢死的狸子也打包带了回去众人都以为这是陈玉楼杀死的十分佩服。

不得不说潘粤明的演技是非常的nice鉯往我们看过的剧中,往往主角少年时忍辱负重最后大器晚成可潘老师在剧中则是完全相反的,陈玉楼莽莽撞撞出师不利,屡屡受挫这巨大的反差萌恰好却成为了本剧的一大亮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