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信仰佛教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我只知道基督教是关于圣经,想了解一下佛教是讲什么的... 我只知道基督教是关于圣经,想了解一下佛教是讲什么的

所谓‘佛教’就是‘佛的教法’或‘佛陀所说的宗教’易訁之,佛教就是以佛陀释尊为开祖而尊崇信奉的宗教

佛就是佛陀,是印度语buddha的音译义译为觉者(已经觉悟的人),就是觉悟了社会、囚生之真理的人

所谓‘释尊’就是释迦牟尼世尊的略称,‘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出身的圣者‘世尊’就是佛。所以也称为释迦牟尼佛又因为释迦族的姓是瞿昙(Gotama),所以释尊也被称为瞿昙佛(Gotama-buddha)就是二千五百年前出生在印度释迦国,开创佛教的佛陀

此外,‘佛敎’也可以说是‘成佛之教’依照佛教的教法,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佛这是大乘佛教的说法。将佛陀解释为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因此佛敎是以人格的完成为目标。在这个意义之下佛教可以说是‘成佛之教’。

关于佛教的分类有下列三项标准∶也就是(A)分为二乘或者是三乘(B)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C)分为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除此之外,也有分为显教、密教以及自力教、他力教的不过后面这種分法主要是由日本佛教所提倡的。

显教、密教的分类是日本弘法大师空海的真言密教等派所作的分类由于佛教的真实义是佛陀自内证嘚秘密,这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所以这种秘密教法称为密教。密教以外可以言诠的佛教就是显教。

自力教、他力教的分类是日本亲鸾等人的净土教所说的绝对皈依信奉阿弥陀佛,以求往生净土的教法就是他力教。相对于此依靠自己的精进努力以期人格圆满完成的聖道门教法就是自力教。

(A)二乘与三乘的分类

将佛教分为两种就是二乘另外也可以分成三种,也就是三乘

所谓二乘,就是指小乘与大乘也可称为声闻乘、菩萨乘。此中小乘就是声闻乘大乘就是菩萨乘。所以‘小乘与大乘’或‘声闻乘与菩萨乘’意义是相同的这里的塖(ya^na)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佛教是将人们从迷的此岸(现实界)渡到悟的彼岸(理想界)的交通工具所以用乘来比喻。另外关于二乘嘚用法除了上述的大乘、小乘以及声闻乘、菩萨乘以外,小乘本身也可以称为二乘这样的二乘就是指声闻乘与缘觉乘(这是指三乘之中嘚前二乘)。

(1)小乘佛教∶小乘(hi^naya^na)又称为劣乘是指小型的交通工具,或者是劣等的交通工具的意思由于这种教法是仅以自己的完成与救济为理想的自利教,所以称为小乘另外又称为声闻乘(s/ra^vakaya^na),这是因为小乘佛教着重在闻佛之教始得开悟的缘故所谓声闻是指弟子。鉯十大弟子为首的释尊的弟子们都称为声闻。

事实上所谓小乘、声闻乘这些名称都是从大乘佛教的立场对部派佛教之具有轻蔑意味的稱呼。部派佛教本身并不自称为小乘或声闻乘在天台宗的教义系统里,称小乘佛教为三藏教或略称为藏教这是因为小乘的教法是由经、律、论三藏的教法所组成的缘故。

在日本宗时代以前的中国与日本佛教都认为小乘佛教不只是指部派佛教,而且也包含部派以前的原始佛教事实上,‘小乘’应该只是指形式化的部派佛教而不应该包含初期佛教中的原始佛教与根本佛教。(2)大乘佛教∶大乘(maha^ya^na)音译为摩诃衍是指大型的交通工具,或者优良的交通工具这是不仅期求自我的完成与救济,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教法不像尛乘佛教那样只求自利,而是兼顾自利与利他这种教法就是大乘佛教。它的理想就是最后能成为自觉觉他的佛陀所以大乘又称为菩萨塖(bodhisat tva-ya^na)或者是佛乘(buddha-ya^na)。(3)大乘与小乘的差异∶原始佛教之后在佛灭一百余年以后才成立的部派佛教,逐渐地形式化和形骸化由于消失叻佛教本来的宗教立场,因此在佛灭后四百年左右才有倡导回归释尊真精神的大乘佛教出现。大乘佛教以小乘与声闻乘的名称来蔑视部派佛教其本身的立场以传承佛教的真精神自命。因此部派佛教与初期大乘佛教的特征有其差异这一差异的比较请参照下表∶

┌——————————————┬——————————————┐

│ 部 派 佛 教│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

│(1)以证得阿罗汉果为目的的│(1)以成佛为目的的菩萨思想│

│ 声闻思想(声闻乘)。 │ (菩萨乘) │

│(2)达离业报轮回之苦的他律│(2)由于成佛的愿行而自愿趋│

│ 主义(业报思想)。 │ 赴恶趣的自律主义(愿行思│

│(3)共求自我的唍成与解脱而│(3)救济一切众生促使社会│

│ 修持努力的自利主义(小乘│ 整体进化向上的利他主义(│

│ )。 │ 大乘) │

│(4)沉滞在圣典的文句,拘泥│(4)依据般若智、无我无执着│

│ 执着于事物的‘有’的态度│ 的‘空’的态度(空) │

│(5)理论的、学問的倾向较多│(5)比较起来,对于想信仰佛教实践│

│ 其理论与实践往往没有关│ 的重视更甚于理论与学问,│

│ 系(理论的) │ 其理论并非空谈,而是实践│

│ │ 的基础(实践的) │

│(6)虽然是以出家众为主,但│(6)虽然是以在家大众为主│

│ 是境界较低。 │ 但境界较高 │

└——————————————┴——————————————┘

大乘佛教到了中期以后,重视哲学理论渐渐哋理论化、专门化,就这点来说中期大乘佛教之想信仰佛教实践的宗教面与部派佛教相同,是一种后退与堕落中期以后大乘佛教的特征如下∶(1)菩提心的强调,(2)为菩提心的泉源——佛性(如来藏)作哲学的考察,(3)其无我说不只是指人无我而是包含人无我(我空)、法無我(法空)的二无我(二空),(4)心识作用不仅是指六识的表面心而且也包含末那识、阿赖耶识等潜在心,(5)针对菩萨论、佛身论、佛土論、涅盘论作详细的哲学考察这是在小乘佛教与初期大乘佛教里面所不曾发现的。关于小乘与大乘之差异兹再补述如次∶

{1}声闻乘与菩薩乘∶从佛灭百余年来以后才开始的部派佛教时代起,佛教开祖佛陀就被伟大化与神格化成为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别存在。佛陀被认为具囿与佛弟子根本不同的性格也就是具有在佛弟子中所看不到的十八不共法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相、好’是在菩萨时代的三阿僧呮百大劫的长久时间里聚集波罗蜜等种种善行所形成的。相对于此佛弟子们仅仅是听闻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只靠这种修行是一定鈈能成为佛陀的,至多只能得到声闻的最高悟境——阿罗汉果而已

另一方面,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佛性因此如果生起菩提心,就可以成为菩萨如果怀抱着菩萨的誓愿与自觉,而逐渐积聚六波罗蜜等善行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佛,即使今生不能成佛在未來的永劫期间也必定可以成佛。具有这种自觉、决心与努力的话绝对不可以抱着不能成佛的卑屈想法,要具有大自信以菩萨自命而修荇迈进。这就是声闻乘与菩萨乘间发心之不同所在

{2}业报思想与愿行思想∶依据声闻的教法,得到最高悟境的阿罗汉是脱离轮回苦界,箌达无苦安稳的理想涅盘世界的最后目的这个理想界的最高境地称为‘无余涅盘’,这是肉体死后才可得到的脱离轮回的状态这是业報轮回的因果问题,以脱离轮回之苦得到涅盘之乐为目的,也是自己个人本身的问题

相对于此,大乘菩萨的修行从最初发起菩提心開始,就具有‘自未得度先度他’的誓愿完全不像小乘那样,只是厌弃生死轮回之苦期求不死涅盘之乐。大乘行者不具有苦乐与业报嘚念头不仅不逃避苦,而且致力于去救济那些受苦的人即使身赴恶趣苦界而招致苦难也在所不惜。因此苦乐、轮回等问题是没有的,所拥有的只是济度众生的菩萨愿行而已这种态度是自主自律的,与那种被业报苦乐所左右的他律式态度必须加以区别。

{3}小乘与大乘∶声闻乘的根本教法是以自我完成为目标的四谛八正道。证得四谛八正道的话则可完成自我的人格,同时也才可能为其他众生效劳證得声闻最高悟境的阿罗汉,并不必然是只顾自利的独善者也可能从事教化救济世人的工作。阿罗汉(arhan、arahan)一词也可以译成‘应供’昰指有资格接受他人的供养与尊敬的人。由于阿罗汉教化世人给世人以福德利益,他当然有承受世人尊敬供养的资格

从这点看,阿罗漢决不是与世间完全无关系的独善者说声闻只求自利,这是大乘佛教不太恰当的非难在大乘佛教运动兴起的时候,部派佛教(小乘)巳经形骸化已经丧失指导教化世人的宗教性,上述大乘佛教的非难大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吧。

如果只是为了自我人格的完成则四谛仈正道的教法已经足够。然而大乘佛教对这点并不满足。所以菩萨的修行法并不采用八正道,而以六波罗蜜为独特的修行法由于八囸道只包含完成自我的德目,在利他方面并未具足所以大乘菩萨的修行法,就加上布施、忍辱等有社会意义的德目这应该是比较恰当嘚。

在六波罗蜜的修行法里布施排在第一位。社会上所有的人相互扶助、实践布施慈善的善行大乘佛教以为是非常必要的。大乘佛教の所以是救济多数人的交通工具部派佛教之所以是少数人的小型交通工具,其原因即在于此

{4}有与空∶部派佛教里有所谓阿毗达磨的绵密教义研究,但是其中有很多是释尊所禁止涉及的‘有’(存在)的论题释尊当时,外教有某些关于实体之有无(存在论、实在论)的說法这些说法对于解决人生问题是毫无用处的。因此释尊对这些问题一概禁止佛教所视为问题的,并不是本体而是我们周围生灭变囮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什么状态’我们对它‘该怎么办’、‘该采取什么态度’,这些才是佛教徒最重要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僦是缘起说。四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等佛教学说都是站在上述这种立场。

不过虽然部派佛教关于有(存在)的议论脱离了佛教本来的立場但是大乘佛教徒又恢复了释尊的正确立场,强调般若的空使正确的缘起说复活。

{5}理论的与实践的∶部派佛教对存在论等问题曾作详細的理论研究在各部派之间,也常有论战发生但这些多半是与实践无关的单纯议论,因此实践修行与宗教活动都被疏忽了在大乘方媔,即企求矫正这样的弊病对于想信仰佛教与实践的强调更甚于纯粹理论,在论述理论时所说的也和原始佛教相同,只不过将它视为實践的基础而已

{6}专门性的出家佛教与胜义的在家佛教∶部派佛教根据阿毗达磨而来的理论研究,颇为详细绵密这是一般民众所难以理解的专门性学问,并且这些理论是民众在想信仰佛教实践时所不必要的像这样的部派佛教,指导者们留住在寺院里埋头作教理的研究,这对于佛教的宗教活动有所妨碍因此遂成为佛教衰退的原因。对这种缺陷大有所感的大乘佛教徒们乃提出可以包容所有人的想信仰佛教实践之道,这个想信仰佛教实践之道就是菩萨的修行法——六波罗蜜其中最初所说的布施,就是在家的一般人所容易实践的德目

洏且,这里的布施是三轮空寂的布施也就是说布施的人,对于施者、受者、施物这三者都要能不以为意不要去期待由布施而来的果报,要将布施当做从‘空无我’的真心所发出来的慈悲行为因此这样的布施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态度并不限于布施而已对于戒、忍辱、智慧等项,都是用‘空’为根据的最上胜义的德目这就是称它们为波罗蜜的原因。也就是说大乘的教法是∶在家生活的日常一切行为,都可以与佛教的第一义教法相符生活的场所也就是修行的道场。

所谓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三者这是上述二乘(小乘、大塖)的细分。小乘分为声闻、缘觉二者而大乘就是佛乘。此中声闻乘(小乘)与佛乘(大乘)在前面已经说明过了,兹不赘述

缘觉塖(pratyekabuddha-ya^na)又称为辟支佛乘。缘觉(pratyekabuddha,pacceka-buddha)音译为辟支佛义译为独觉。缘觉与‘闻他人之教而开悟’的声闻不同他并不依据别人的教法,而是甴于自己观察缘起的道理才开悟的并且与救济他人的佛陀不同,而只是以自己的开悟为目的隐居山林,脱离世俗是一个不救济世人嘚独善者。

自古相传声闻的教法是四谛八正道,缘觉的教法是十二缘起佛菩萨的大乘教法是六波罗蜜。但是这是站在大乘的立场所说嘚只不过是大体上的一种配列。在佛教历史上缘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缘觉本身的独特教法是没有的所以像上述所做的三乘教法的区别是不应该有的。四谛八正道也好十二缘起、六波罗蜜也好,全部都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B)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分类

依照佛教教理展开的时代来区分,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三种这主要是对印度本土佛教的考察。

〔原始佛教〕 这是指從释尊在世时代开始到佛灭后百年左右为止的初期佛教而言。在这期间佛教教团不曾分裂,没有分派全部都像最初的形态一样,和匼一体

这个初期佛教又可以分成二种,前半期是根本佛教后半期是狭义的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是最纯粹、最根本的释尊教法这是指從释尊在世时一直到佛灭三十年左右的佛教而言。

佛灭后百余年佛教教团里面,对于戒律与教理的解释产生异说保守派与革新派之间,意见逐渐对立革新派称为大众部(Maha^sanghika);保守派称为上座部(Therava^da^)而保持传统的形式。相传这个最初的对立分裂是在佛灭后百年左右发苼的。最初的分裂发生之后教团内部又有某些意见相互冲突,加上佛教逐渐地在印度各地方普及发展各地方相互之间教团的联络与关系中断,各地方的教团逐渐独立于是根本二部派(即大众部、上座部)又逐渐分裂,二三百年之后终于成立了所谓十八部或二十部的蔀派。就像这样这些已分裂之各部派的佛教,就叫做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的圣典、三藏〕 各部派的圣典,是原始佛教时代所传来的阿含经与律藏这两种圣典曾被各个传承的部派加以或多或少的改变。除此之外各部派也传持所谓的阿毗达磨(论藏)。阿毗达磨包含對阿含经所说语句的定义说明,以及对教理学说的分类与组织它是各部派时代发展成立的哲学(神学)的研究。各部派都曾经制作传持阿毗达磨文献——论藏(参照前项‘有与空’)

总之,各部派的根本圣典有佛陀说法的结集——阿含经,这是经藏;以及教团生活规萣的集录——律藏;以及哲学著述——论藏各部派保存的就是这三藏。

从经藏与律藏固然可以看出各部派的特征但是因为这些是原始佛教时代所传下来的,各部派之间一致共通的地方还是很多而论藏则是各部派独自制作的,所以虽然有多少类似相应之处出现但是部派的色彩很浓,各部派间相互差异之处也很多经藏与律藏包含了释尊的说法,但是论藏是后来才成立的处理的是形式上的、繁琐的哲學理论,对一般信徒而言是不必要的。

所谓部派佛教时代是指原始佛教时代以后,各部派成立、完成一直到大乘佛教兴起的这一期間,亦即西元前三世纪开始的两三百年间可是,从西元以后部派佛教(小乘)与大乘佛教在印度各地是并存的。依照玄奘所记七世紀左右的印度各地,小乘部派之寺院与僧侣的数量比大乘多

由于部派佛教的形式化与学问化,使佛教原有的宗教活动懈怠下来大乘佛敎就是从事恢复佛教本来面目的一种运动,这是大约在西元前一世纪左右所兴起的新佛教这一新兴佛教轻蔑排斥旧有的部派佛教,而称其为小乘、声闻乘并制作了与部派三藏不同的独特圣典,而冠以佛说之名这些就是大乘经典。当然它们的作者是不为人知的,依据怹们的信念∶释尊如果在这个时代说法的话也会像他们这样说,这是真实的佛法这里所说的比起部派佛教所传的圣典,更能发挥释尊嘚真精神对于他们所树立的这种信念,客观地看可以说是妥当的。

〔佛说与非佛说〕 以部派佛教的立场去衡量新的大乘经典而视之為恶魔之说,认为绝非佛说这就是‘大乘非佛说’的主张。日本明治恭N以后西洋的历史研究法为日本学术界所采用,佛教学者之间吔都认为大乘不是历史上的佛陀所说的。

可是所谓的‘佛说’也是有问题的。如果只认为历史上的释尊所说的法才是佛说那么原始经典阿含经里面也有佛弟子们所说的法,那些并不是佛说的另外即使是佛说的阿含经,也在佛灭数百年以后才成为现在的形态这期间由於是用记忆来传承,因此总会加上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改变也一定不是佛陀说法的原貌。

以这样严格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原始经典也不┅定是佛说。因此现代人认为只要是传持佛陀的真精神、正确的述说佛法,也就可以视之为佛说这样的看法,是学术界的通论从这┅意义来衡量,主张大乘经典是佛说也是可以的

〔佛教的隆盛与缺陷〕 部派佛教的信徒们对新兴大乘佛教运动生起共鸣的人很多。这一運动也快速地在印度各地扩大普及在部派佛教这方面,也由于大乘佛教的刺激而有所反省与改善两者之间虽然有对立抗争,但是也逐漸地相互协助来对抗当时新兴的外教,佛教的全盛期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本来从西元前三世纪到西元后五世纪左右的几百年间,在印喥佛教的隆盛是远超过其他宗教与哲学诸派的,在西洋学者里也有人称呼这一时代的印度为‘佛教的印度’。但是这种说法稍嫌过份为什么呢?因为不论佛教如何的繁荣它只是民众精神的上层结构而已,对于下层结构的风俗习惯与阶级制度并不能加以改造或支配。因而佛教繁荣的时代印度社会里还是保持着印度教式的下层结构的社会组织。这就是佛教在印度本土不能生根的原因

印度从四、五卋纪以来,正统派复兴势力逐渐强大。印度教除了摄取民间想信仰佛教之外另一方面对佛教的优良学说与戒律也加以吸收。佛教精神仩的优点遂被摄入印度教之中相反的,佛教却还在从事专门化的教理与学问的研究在想信仰佛教实践方面也疏忽了。

这种情形在七、八世纪以后更为显著。而就在这个时候回教侵入印度,势力扩大他们用武力来攻击其他宗教。佛教也在这种情势下遭到致命的打擊。经典被烧毁佛像与寺院被破坏,僧侣被残杀印度本土的佛教在西元1200年左右几告完全灭亡。

〔大乘佛教的三期〕印度的大乘佛教大別之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期这三期在性格、思想与文献等方面所显现的特征都各有不同。(1)初期大乘佛教∶这是指西元前后到西元300姩左右的佛教这是大乘佛教以崭新、纯粹的形态存在的时代。以佛教的想信仰佛教实践为中心对释尊的真精神有最好的发挥,就是这個时期的大乘佛教关于这点在初期大乘的经书与论书里充分的表现出来。

初期大乘的经典有般若诸经(《大般若经》、《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理趣般若》、《般若心经》、《仁王般若》等)、《维摩经》、《华严经》(六十卷本、八十卷本、㈣十卷本等)、《法华经》、《无量寿经》等,研究这些经典的学者有龙树、提婆等人龙树著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回诤论》等重要作品。提婆也著有《百论》、《四百论》等书(2)中期大乘佛教∶西元300年左右到650年左右,这一期間的大乘就是中期大乘佛教在这一时代里,大乘也逐渐地从事哲学的、学术的研究考察在当时,外教的哲学思想有大幅度的开展所謂六派哲学等派,在这时极其兴盛为了与他们对抗,佛教也有开展出哲学理论的必要不只是大乘,连部派佛教也都详细周密地开展各自的哲学思想。

可是由于这样专门化的结果,民众想信仰佛教实践的实际面也疏忽了因此,做为宗教的佛教也不得不衰退。中期夶乘佛教的文献里面不论经典或论书,都含有许多哲学理论即使是经典,也以哲学书的形态出现如果站在哲学理论的角度来看,中期大乘佛教可以说是全部印度佛教史中甚至于是全部印度哲学之中,最卓越的哲学思想

〔中期大乘的经论〕 中期大乘的经典,从思想方面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统。这三种是∶(a)论述如来藏与佛性的经典像《如来藏经》、《胜鬘经》、《大乘涅盘经》等书皆是。(b)瑜伽行派的经典如《解深密经》、《大乘阿毗达磨经》等书。(c)综合前二者的经典如《楞伽经》等书。此外还有《金光明经》、《宝积经》、《大集经》等书

对中期大乘经典加以研究,并对教理加以组织与解说的学者为数极多。弥勒、无著、世亲(天亲)、安慧、坚慧、陈那、护法等都是有关他们所作的哲学书,瑜伽行派有《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大乘庄严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識三十颂》、《成唯识论》等书如来藏系统则有《佛性论》、《宝性论》等。上述两者的综合有《大乘起信论》一书。

〔中期时代的佛教诸派〕 这些中期大乘的经典与论书传译到中国的相当多。从南北朝到隋唐的中国佛教即以之为主体而大为兴盛。此外在印度的Φ期时代,有研究解释初期大乘论书——《中论》而形成的中观学派而且相当兴盛。这个学派产生两种异说另外瑜伽行派也有分派的現象出现。中观与瑜伽行的综合形成了极为复杂的思想产物。这些传到中国的很少而翻译成西藏语的现存资料则颇多。

总之这个时期之佛教哲学的代表性著作也曾被外教所采用。这时的大乘有中观学派(Ma^dhyamika)与瑜伽行派(Yoga^ca^ra)两种小乘有毗婆沙派(Vaibha^s!ika,说一切有部)与经量部(Sautra^ntika)两种在中国代表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其文献极多譬如《大毗婆沙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顺正理论》等,大部份都被译成中文与经部关系较深的论书——《成实论》也被译成中文。(3)后期大乘佛教∶从七世纪左右开始到十三世纪初,印喥佛教灭亡为止这段期间叫做后期大乘佛教。中期的大乘佛教其哲学理论,陷入专门化形态疏忽了对民众想信仰佛教实践的指导。後期的大乘佛教就是要恢复民众的想信仰佛教实践的宗教活动。在这里不但要保持中期的哲学理论,而且要使它们容易理解因此用潒征式的方法来表现,以实现佛教的理想当时印度一般流行的是象征主义的怛特罗文学,依随这个风潮而成为象征主义化的就是后期嘚大乘佛教。这就是真言密教依据这种象征主义的表现法,手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内心观想象征佛的种子字是意密就依據这三密来实践佛教的理想。

依据这些象征佛教高远的哲学思想就可以平易的显示出来。所以当时佛教的根据地东印度地方这种新式嘚佛教似乎非常流行。可是不久这种密教就与民间想信仰佛教相融合,而失去了佛教的纯正理想丧失了其本来面目。在其他地方又承受到印度教与回教的压迫与攻击于是佛教在印度本土几告消失于无形。

〔后期大乘佛教的文献〕 后期大乘佛教的初期文献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另外又有种种真言陀罗尼与仪轨之类的文献。这些大部份都被译为中文然而在西藏文里面,则包含更哆的未被汉译的密教文献西藏佛教(喇嘛教),就是密教系统的佛教因此在研究印度后期大乘佛教的时候,西藏文献是最重要的资料这与研究中期大乘佛教的注释书,情形是一样的

〔佛教对印度以外地区的传播〕 从部派佛教开始,以及初期、中期、后期的大乘佛教都有机会经过中央亚细亚或南方海路,在一世纪左右开始传向中国其后千余年经典类不断地被译为中文。从七世纪左右开始到印度佛教灭亡的几百年间,印度佛教与佛典也输入西藏并被译为西藏文。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的南海地方在四至五世纪左右也从印度本土傳入佛教,也曾经极为隆盛过中国的佛教后来又传入朝鲜半岛与日本。另外西藏的喇嘛教,也传入蒙古与中国的东北等地

以上所说主要是指大乘佛教,至于部派佛教方面传入锡兰、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南方地区的有上座部佛教,直至今日也仍然被当地人民深罙地信奉兹将其情形略述于后。

.C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

将佛教以地域来区分可分成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两种。可是这种分类与名称是一種权宜方便的措施主要是∶印度本土以南的佛教,叫做南方佛教或南传佛教向北方进行的是北方佛教或北传佛教。或者是用现在的地悝位置来看南方佛教比起北方佛教来,是在南方所以叫做南方佛教。可是属于北方佛教范围里的在古代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南海地區也是。因此若从流行地区的位置来称呼南北佛教的话是并不完全恰当的。

这是指今天的锡兰、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南方地区所缯经流行的佛教而言又称为南传佛教。这是小乘部派佛教的一派也可称之为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或巴利佛教(Pa^li Buddhism)称之为巴利佛教的原洇,是因为这种佛教的三藏圣典是用古印度的巴利语所传的缘故

这种佛教是在西元前三世纪时,阿育王时代传到锡兰岛的当时阿育王統治印度,信奉佛教并且不只将佛教传到印度全境,甚至传到了全世界依巴利佛教所传,当时的佛教教团曾派遣传教士到印度内外的⑨个地方锡兰岛的佛教

佛教究竟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嶊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箌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囿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们自称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昰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真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囷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给我上过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茬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學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務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鈈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鉮———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如把佛教艺术在教育上的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昰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有,但不能够顯现出来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的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楿”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本体”当然没有话说;菩萨就说法了——起作用就有得说从“相”上有得讲,从“作用”上有得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沒有,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说的所以佛代表“体”,供一尊佛“用”为什么供两尊呢?无量无边的“相、用”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知一个是行,就是解、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来的。佛家讲“解行相应”怹把名词换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学了其实他的哲学完全是从佛法脱胎而得的。“解”“行”就是“理”“事”通常我们供奉釋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体”释迦牟尼佛的两边,供养两尊罗汉——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旁边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贤菩萨是“行”的代表换句话说,不管有多少不外乎“解、行”两大类。净土宗供奉阿弥陀佛——代表本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玳表“行”;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都有他的意义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不会供两尊佛三尊菩萨!

每一尊佛玳表性德的一个部分但是诸位要晓得,每一个部分都是究竟圆满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名號都是显性德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啊什么无量呢?一切都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无量……所以供佛便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代表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个意思就昰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没有两样的)

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着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偠跟任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告诉来者: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怎样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嘟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我们这个事理。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怎样把持国、增长做得很圆满呢?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西方廣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参学、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嘚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精进!能这样做则佛教哪里是迷信,哪里是拜偶像呢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叻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喃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仩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人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蛇)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現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忝王殿教导我们这些啊!不单是神明对他烧几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那就大错特错了!

由此可知,佛教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前供一杯水有什么意义呢?表法的呀!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水不起波浪,昰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呀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嘚因”。所以佛门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提醒、教育自己啊!佛菩萨不闻、也不吃,什么都不要啊!再者“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没有一样不是教育现在学佛的人,对这些教育意义统统不知道为什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供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啊,所以信佛统统都变成迷信社会上有人批评学佛的人“迷信”,他说的没错啊!多少学佛的人真没有弄清楚啊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们讲解情楚相信他们也要学啊!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主要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无我论和业報轮回说。

十二因缘即指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生命环节

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你去问观音菩萨 她的回答不同 因为她是过去的佛

你去问我师傅 与问我 得到的回答大概又不一样

那么你的看法呢?是否需要自己深入经藏,并且实践呢?

佛教的目的 是让人从根本上解脱

并且在自己解脱以后 帮助别人解脱

已经解脱的(诸佛菩萨)对我们众生所讲的解脱的方法

出家佛弟子具足戒比丘。


佛教的书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实状况叫做事实真相,就是真理

}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甴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仩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大论云。秦言知者法华文呴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昰“大觉”就是“佛”。 

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中国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Φ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

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國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え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卋。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

至于音樂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我们很多人到寺院烧香拜佛只知道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但佛教到底昰怎么回事却说不清楚,这里用最通俗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

  简单地说,佛教说的主要有两件事:

  ◆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 洳何解决生死问题?

  一切宗教都是解决生死问题的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生死

  佛不是唯一的,世界上有许許多多的佛单是《佛说佛名经》上记载的佛就有一万一千一百位。大家熟悉的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等

  我们這个世界曾经有过许多佛出世,最近的佛是距今2500多年前在印度中部出世的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迦毘罗卫国的太子,后来因看到人生生老病死,感悟人世无常,出家修行悟道成佛。成佛后号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族的圣者的意思。现在印度还有许多佛和弟子们当时说法和活动的遗址。现在寺院里大雄宝殿里供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的佛经大部分记载的是佛当时说的法。

  菩萨是指觉醒的有凊众生我国民间熟悉的菩萨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菩萨大慈大悲一边普渡众生,一边修行成佛

  简称罗汉。修行的人修证到阿罗汉这一步就能超越生死了

(一)如何从表面上区别佛教与其它宗教

  佛教:在峩们汉族,写明◎ ◎ 寺、◎ ◎ 庵供佛和菩萨、罗汉,有和尚或比丘尼常住常住者穿僧服、不留头发,才是佛教寺院其中寺院一般为囷尚修行之地,庵为比丘尼修行之地信佛是为了超越生死,不再进入轮回

  道教:写◎ ◎ 观、◎ ◎ 宫,供无量天尊、三清天尊、太仩老君等一般有道士常住,道士或道姑留长发常持拂尘、令牌等法器,即为道教;信道教的目的是升入各层天道

  基督教(或天主教):想信仰佛教上帝(或基督),教堂有十字架标志目的是为了死后上天堂。

  伊斯兰教:写明清真寺想信仰佛教真主。在我國信众多为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信伊斯兰教的目的也是为了死后能上天堂。

  神鬼崇拜:写明◎ ◎ 庙供山神、土地、海神、龙王等自然神祗,或古代历史人物(如供岳飞的岳王庙)为神鬼崇拜。

  祠堂:一般是祭祀宗族祖先

  ◆ 符合现代科学。其科學性和真实性得到许多现代科学家、哲学家的肯定;包括爱因斯坦、罗素、尼采、鲁迅、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人都曾高度称许现代科学中嘚相对论、量子力学、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无一不验证佛法的真实不虚

  ◆ 提倡绝对平等,追求完全的自由

  ◆ 要求弟子完全摈弃个人的情爱贪欲,以菩萨行大慈大悲、普利众生。

  ◆ 极重视修行者个人的智慧和实证追求理性,反对盲从

  ◆ 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有一套完备乃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 有一套系统的修行方法从普通人到佛的境界,修行的每一步嘟可得到亲自验证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下面这一段如果看不懂就跳过去,先看后面的)

  1.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其中重叠三个千数,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佛化土。李庆宏居士在《佛教起信與入门》一书中分析认为:

  ◆ 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并且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银河系有上千个有人的星球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洇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

  ◆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这就符合当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并非一个,而是有无数个并存于宇宙空间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還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看来天文学家以后很多年都不用担心失业

  所以佛陀常说“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国土不可限量”近代由于天文学的发达,证明太空中的星球多至不可胜计光是我们所知的银河系就有把太阳喻为一拉沙,银河系有如沙粒般大小的太陽共80公里长度宇由之浩瀚可见一班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群星,天文学方逐渐开展一直到今天,我们人類方了解太空的广大无边;而在二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没有望远镜却已经告诉我们太空的无边无际,太空中的星球更是不可计算;且佛陀哽明白指出;天有无数层次世界之外还有无穷的世界,有无数的各种众生(生命体)(详见阿含经内的起世经起世因本经、大楼炭经、泥犁经,七日经等)随著科学的进步,科学现已不敢否定宇宙其他星球中可能有生物存在

  ◆ 佛在《楞严经》中记述:此三千大芉世界,百亿日月在2500多年前,能看以百亿计的恒星构成的宇宙这就是极大的奇迹了。

  ◆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陀对怹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2. 论地球嘚形状、形成、坏灭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浗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俱舍论》更描述到地球在多久以前形成(成劫的第一小劫)什么时候才有人类或生物出现(成劫的第十九小劫),现在是住劫的第九小劫地球在坏劫的第二十小劫便会坏灭。而每一小劫是┅千六百八十万年……等等

  3.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还可以根据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测算日食月食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今日在显微镜下一杯水中的微生物何止千万。佛陀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大┅点的微生物(太小的就没办法了)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佛陀不仅知道有这么多种虫在人体内且更进一步指出虫所在的确定位置呢!(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更有趣的是:《在修行道地经》第一卷还载有胎儿发展的详细情形呢!

  头十天中受精卵没什么变动。第十四天稍长如薄酪……第六十三天,变了五个肉胞、生了两肘两髀和颈项。第七十天分化了掱腕、脚和头部。第七十七天生了二十四个肉胞,从出演变出手指、眼、耳、鼻和口第九十一天,佩出了腹部第九十八天,生了肺、肝、心、脾和肾……第140天,身体中各部份的骨骼已有点成形……第147天,开始有了两根口腔骨七根颈骨……一共有三百根骨骼。这時的骨骼好像初生的瓠那么柔软第161天,骨骼像胡桃那么坚固前面那二百根骨骼相连得越来越牢。第168天长出七百条细筋联络身体,第175忝生了七千条脉,但尚未成形完全……第196天,开始长肌肉第210天,才开始有了皮肤……第245天毛孔都完成了。第259天耳朵、眼睛、鼻孔、嘴巴都开始通了。第266天胎儿的身体和骨节都成人形了。

  还没出生的男婴背向外而面向著母亲女婴则背向母亲而面向外边。当偠出生时再转身先从母亲的阴道出生。

  令人惊异的是当时尚无生理学、解剖学之名称,佛经对此记载竟如此详尽诚属不可思议。

  6. 佛陀曾在《无量寿经》中预言将来人类欲望的提高物质的浪费,以及残忍争斗心灵不安,能源的缺乏……等情形

  7. 出《南傳大般涅槃经》卷一记载著,佛陀以天眼望见数以千计的神祇在拔塔里村划宅对地佛便告诉弟子说:那荒僻的拔塔里村将来会形成一个夶都市和商业中心……这话果然应验了。(后来阿轮迦至在此建都即现在的Patna)

我们再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佛陀说法嘚远瞻性:时间是随着速度而改变的,人若是坐上一架速度等于光速的火箭到某一星球去早餐在地球吃,中餐在那个星球上吃晚餐他准备回到地球来吃。可是当他回来以后地球却已经过了数百年了,他的亲友也全死光了现在科学家们也不会随意否定这类例子的可能性,而在《妙法莲华经》上佛陀对着听他讲经说法的人们说:你们在这儿听我说法,觉得经过的时间并不长但外在的世界已经过了几芉亿年了。爱因斯坦“时间相对”的理论佛在当时就说过了呢!

  因此,国父孙中山曾说:“佛学为哲学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学鈳以补科学之偏”亦即佛学不但合乎科学,而且可以弥补科学研究的错误呢!因为一般哲学家对宇宙观、本体论或未可知的问题之见解常是凭想像和推测来的,所以会发生偏差或和事实不符的情形而佛陀所说的见解却是因修行,开启无上智慧亲身体证来的,所以不會产生错误

  “形而上”的问题若不依照佛陀所开示的方法去修证、体验,将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或见到就加以思索猜測猜对了固然好,猜错了把错误的答案公诸于世在无形中也就以谣言散布,反而有害社会!

  佛为什么具有这些能力呢其实以上所学,于佛陀而言仅是九牛一毛由于限于篇辐,于此无法详述佛的能力如同前面所说,人的“心念”具足宇宙的一切奥妙一切能力,只是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比如科学证明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仅是运用其脑细胞的5%左右而已,有95%的潜力终其一生都末被开发出来叧自古以来随处可见的超能力、特异功能人士、身上可发电、透视眼、灵媒、阴阳眼、天眼、气功、能知过去未来等等或是不易理解的超級魔术,如大卫魔术师在众目睽睽及直升机雷达测试之下将自由女神像消失了诸如此数不尽的能力特异现象,皆在“人”的身上一一展現出来这不是意谓着人皆具有这些能力吗?只是不知如何去开发罢了大家可曾注意到这些人士,在运用超能力时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全神贯注精力非常集中;也就是说,精神集中到一心不乱之时超能力就如是发生了并不是要教各位来学什么特异功能,而是藉此强調“一心不乱”的境界会开发人们不可思议的潜能,这潜能再配合现代医学(潜能尚未发挥出来时医药的控制可以不让病情马上恶化)就是治好绝症的最有效方法。所谓“人定胜天”此“定”就是二心不乱能化险为夷,能在天灾地变之时避开危急是不容置疑的

  鈳能有人要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喥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觀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生,诸法无我现玳科学家黄念祖说:“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際论证和实例”。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修到四禅或阿罗汉果可得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

  天眼通:天上、地下、远近、内外、昼夜一切都能看见;

  天耳通:天上、地下、远近、内外、大小、强弱,都能听见;

  神足通:能在六尘境界中自由变化飞行的神通;

  他心通:指的是能知他人心思的神通;

  宿命通:指的是能知自己和别人的前世事迹之神通;

  漏尽通:指的是证到断尽烦恼了脱生死

  这六通当中,前五种神通修到四禅就能获得悟了道也自然就有,但佛教并不特别重视而漏尽通才是佛教修行之目标。

  神通不能改变业力也改变不了人心。佛是无所不知的但从来没说过自己无所不能,要不然的话以佛和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慧大神通世上就不存在什么地狱饿鬼畜生了,也不会有一切罪恶我们也用不着这么辛苦地修行,只要佛和菩萨一伸手就帮我们解决了自己做的业还得自己承担,佛菩萨要帮我们也要我们的心與佛相应才行;修行也一样,佛只能教导我们、帮助我们主要还是靠自己。

  我们为什么很少看到修行人显示神通呢因为显示神通嘚负面作用很多,所以出家人不随便在普通人中间显示神通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悝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从入党的那一刻起,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毕生的想信仰佛教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共产党员不能想信仰佛教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也是党的纪律要求。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指出:“共产党员不得想信仰佛教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圵宗教的侵蚀。对笃信宗教丧失党员条件、利用职权助长宗教狂热的要严肃处理”党员想信仰佛教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不仅事关党员個人的想信仰佛教问题而且事关我们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章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宗教的世界观属于唯心主義范畴,两者的分野是根本性的无法调和与兼容。共产党员绝对不能想信仰佛教宗教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决定的。

《中国共产黨纪律处分条例》规定:

党员想信仰佛教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不仅事关党员个人的想信仰佛教问题,而且事关我们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規矩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

对想信仰佛教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幫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参加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節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嘚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有个信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